📖 ZKIZ Archives


全面解讀》野心皇帝 習近平

2015-03-16  TCW
 
 

 

三月三日,中國一年一度的政壇大事──「兩會」(中國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北京開幕,吸引全球三千一百多個媒體關注,足足是俄羅斯總統普欽年終記者會的約二.六倍。

媒體、政治評論家、民意代表、政黨領袖……,全世界仔細推敲中共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的一字一句,唯恐漏掉任何一丁點隱含的意義。

然而,最讓台灣人繃緊神經的,是這八個字:「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意思是:唯有「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九二共識做基礎,不承認它,兩岸將回到動盪不安的舊時代!

這,是習近平最新的對台政策。與往年最大的不同是「更快、更強」,習近平先是罕見的在兩會第二天、而不是像去年選在兩會尾聲時,就高分貝定調對台工作方針,態度也一改以往對台喊話的溫和語氣,罕見的極為強硬。

他,跟過往領導人有何不同?

不僅如此,在習近平之後,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政協主席俞正聲、海協會會長陳德銘,以及國台辦大小官員,彷彿接力賽一般,一次又一次重複同樣立場,簡直就像拿著大聲公集體隔海威脅。這種揪團、打群架,排山倒海的聲勢透露不尋常的氣氛。目前台灣政治情勢,二○一六年總統大選政黨輪替的聲浪大增,習近平在大選前倒數三百六十五天,大聲量的「提醒」,等於直接把手伸進來,試圖影響台灣的選舉,警告台灣政治領袖的意味濃厚。

習近平,讓兩岸關係自鄧小平以來,進入最緊張的時代。

這一幕又一幕,看在不少人眼中,冷汗直流、膽戰心驚。「習近平剛上任時,其實看不太出他今天種種作為的跡象,所以我才說台灣要戒慎恐懼,」一位重量級台商擔憂的說,「但是國內現在很多人對他很輕忽,這是很可怕的!」

然而中國文攻武嚇,台灣人不是第一次見識,習近平跟前幾任中國領導人有什麼不同?憑什麼引發憂心?

聲勢如漢武帝!奪權獨裁、萬邦來朝、野心旺盛

另一位在中國深耕二十餘年的指標台商說:「我等了十年,猜測什麼時候會出一個漢武帝。習近平在想什麼我不知道,但是從他的行為看起來的話,已經是漢武帝,他不再是文景之治了,文景之治累積國力的結果,就是漢武帝。」在氣勢上彷彿「二十一世紀漢武帝」的習近平,他的野心如何展現?

去年十一月的亞太經合會議(APEC),是習近平成為全球焦點的一場華麗演出,中國高速發展二十年的經濟成果,在這場秀裡把他烘托到了頂峰。

這場會議達成許多經濟協定,然而對多數中國人而言,「萬邦來朝」才是他們共同的記憶。習近平在台前右方站定不動,等待著美國總統歐巴馬、俄羅斯總統普欽、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等各國領袖,從左方依序上前與他握手,情景彷彿就是皇帝接見藩邦。

會期間,不論是習近平與歐巴馬背著手在花園散步,或是與南韓總統朴槿惠微笑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尤其是與安倍握手時的不耐、擺臭臉,隨著畫面在電視上不斷重播,彷彿盡吐中日「釣魚台」爭端以來的怨氣……,凡此種種,無不讓中國網民大聲叫好,民意支持度也跟著上了天。

習近平給國際的震撼如此之大,以至於英國《經濟學人》不僅用他當封面,還給他穿上了帝王龍袍;《時代》雜誌更直接封他為「習皇帝」;就連歐巴馬也在事後稱習是鄧小平後最快速掌權的領導人,「對他在中國的權力印象深刻。」

歷史,總在不同的時代,以同樣的模式複製著,「盛極而衰、否極泰來」成為自然界定律。習近平在骨子裡有什麼與漢武帝相似處,又會對台灣帶來什麼威脅?

二千一百多年前,漢武帝劉徹即位,最大問題就是匈奴。

從漢高祖劉邦開創漢朝以來,匈奴就不斷擾邊,殘殺漢民、搶奪財物,就連劉邦都曾被匈奴圍困七天七夜,最後靠著離間之計、乘隙逃出。而漢武帝的曾祖母呂后,則在劉邦死後,被匈奴王以表面上求婚,骨子裡彰顯軍威的方式給羞辱。

這個場景是不是似曾相識?兩千年後,在現代再次上演。鴉片戰爭後,中國淪為國際列強宰割的魚肉,喪權辱國的條約一條又一條,香港、澳門等地或割讓或租借;戰爭加上文革等耗損,導致中國經濟發展嚴重落後,民族自信心低落。

即便後來中日抗戰勝利,亞洲主導權已經落到美國手上,中國鄰近的日本、南韓、越南等國,都是美國勢力範圍,小如一個面積七平方公里的釣魚台列嶼,中國也做不了主。

對外絕不手軟!以經濟力做後盾,要美國少插手

然而,政權傳遞到漢武帝與習近平的共同點是,經過六十餘年休養生息,人口、財政富足,提供他們向外擴張的子彈。

漢武帝的父、祖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治世「文景之治」,給他充沛國力做後盾,還有一股「扳回一城」的怨氣在挑動,漢武帝在外交上一改先祖忍氣吞聲的低姿態,對匈奴主動出擊,派出衛青、霍去病等名將征戰,收復領土、擴充疆域,「秦皇漢武」自此成為歷史上武功盛世的代名詞。

在習近平之前,歷任中國領導人都奉行鄧小平的「韜光養晦」外交政策,面對美、俄列強都是忍讓的低姿態。習近平的前手,是奉行經濟開放的江澤民、胡錦濤,連續二、三十年的經濟增長率都超越全球平均。

在習近平任內,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市場,人民幣將成為國際主要貨幣,國內生產毛額(GDP)、購買力平價(PPP)等經濟指標也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

「可以說,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六十六年歷史裡,習近平的政治資本是前所未有的。」前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斌分析。

這讓習近平在國際事務上有了後盾,不再「韜光養晦」,改走積極、主動路線。二○一三年三月後,習近平已經出訪二十四個國家、遍布五大洲,是中共最勤跑的最高領導人,所到之處無不用經濟實力做為後盾,擴大國際影響力。

「寬廣的太平洋兩岸,有足夠的空間容下中、美兩個大國!」「亞洲的事務,歸根結柢要靠亞洲人民辦。」這,是習近平的新態度,崛起的中國要美國減少插手亞洲,它要成為支配亞洲的新老大。「復興中華民族」這句話看似老掉牙,卻是習近平的「中國夢」真正內涵,不難看出他正一步步實踐,「習近平是晚清一百多年來,讓中華民族重拾自信的領導人,」政治大學東亞所所長寇健文坦言。

對內連出狠招!就連表弟涉貪也照樣抓

就連在整頓內政上,習近平也與漢武帝走同一路線。

漢武帝的另一歷史地位,就是振朝綱、訂禮法。他重用酷吏、獎勵舉報,大規模打擊貪官與地痞流氓(豪強),從而整頓社會風氣,讓全國資源全數用在征討匈奴方面。

習近平則強調「法治治國」,最著名的政績就是「打貪打奢」,已有約七十名省部級官員的貪官中箭落馬,三千名「裸官」(家人資產全在海外、孤身一人在中國)被嚴密調查,就連習近平的表弟齊明涉貪,也被他一句「打鐵必須自身硬」給拘捕,頓時中國官場風聲鶴唳。

西安美光(Micron)半導體總經理朱文菊告訴我們,現在官員不敢接受宴請,連一盒約新台幣二百五十元的中秋月餅都不敢收;還有沿海官員辦公室面積大,深恐惹禍,硬是隔成公用會議室。

「以前你聽江澤民、胡錦濤在喊一些話,你都會笑說,『啊!這是空的,喊假的,』」上海富蘭德林事業群總經理劉芳榮從鄧小平時代觀察至今,「可是習近平沒喊,他都是先抓了才喊,不要錢、不怕死,這種人最可怕!」

不僅如此,「打貪打奢」也是習近平用以整肅異己的工具。

如果,有一位台灣領導人,一上台就把五院院長、黨部中常委級別的人通通抓起來;你,是不是會被他的強勢與大膽嚇到?

習近平就是這樣幹的。由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前政法委書記周永康、前解放軍上將徐才厚、前中央辦公廳主任令計劃組成的「新四人幫」,就是這樣的軍、政、法地位,然而習近平不僅毫不畏懼,甚至短短兩年就以各種腐敗罪名給撂倒,從而讓政權掌握更加穩固。

「開弓沒有回頭箭」,習近平用這句話來強調打貪不會結束;劉芳榮觀察,打貪除了矯正社會風氣之外,更證明了其效率與決心,只要是他喊得出口的政策,我們就得有心理準備,他一定會全力達成。

對戰組隱形聯盟!高鐵+銀彈,成為區域經濟龍頭

漢武帝最著名的功績之一,就是開拓了「絲路」,然而,他兩度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原本是為了尋找盟友,希望分進合擊、打擊共同敵人──匈奴,卻也意外的打開了從長安(現為西安)一路通往中亞、中東、南歐義大利的「絲路經濟」。

去年底,習近平以「一手高鐵、一手銀彈」的策略,正式訂出「一帶一路」的大戰略,表面上打的是「區域經濟牌」,實則希望獲得盟友,形成足以與美國抗衡的新勢力。

習近平打算藉由經濟力量,拉攏沿線數十個國家成為盟友,一方面證明中國是「和平崛起」,再方面形成隱形聯盟,最終達成「不戰而主亞洲」的目的。

不僅國家戰略如此制定,中國也鼓勵企業大舉往海外進軍;「以前中國企業是被豢養的小肉雞,現在長成了鬥雞,當然要放出去拚鬥,變成咬錢回來的金雞!」一位在兩岸掌管百億元資產的投資公司總經理說。

華為、小米、聯想已是國際知名品牌,中國企業也大舉插股海外市場,光是去年就直接投資全球一百五十六個國家、六千一百二十八家企業,在國際形成不容忽視的新勢力。

鑽研大國關係的芝加哥大學教授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認為,習近平深知經濟力量終將轉化為軍事實力的道理,「一帶一路」有深刻的戰略意涵。

他,將會如何威脅台灣?

習近平這位「現代漢武帝」的野心勃勃,如果將箭頭指向台灣,又會給兩岸帶來怎樣的變局?

中國崛起,要與美國隔著太平洋相抗衡,「美國和日本卻不可能喜歡這樣的方案,中、日、美的交鋒有可能非常激烈,是否演變為衝突還很難預測,」米爾斯海默認為,「但圍繞釣魚台、台灣、南海,發生衝突的危險性正在增高。」

戰線進逼!頻頻在台海試探台灣底線

今年兩岸最大的衝突,莫過於「M503航線」。一月中,北京以航空交通繁忙的經濟理由,片面劃設四條新航線,其中M503航線進逼台灣海峽中線,被視為嚴重挑釁;過去只有兩岸緊張時,才會有中國戰機沿海峽中線繞行。

中共原本計畫三月五日強行啟用這條航線,雖然最後緊急喊「卡」,但看在一位重量級台商眼中,「它飛機起飛,七分鐘就能越過海峽中線、到達竹北,說是為了經濟,但恐怕沒有這麼單純,」他認為,「他(習近平)很有手段,比前幾任強烈好幾倍,也更敢試探台灣的底線。」

漢武帝時期,諸侯國的地方勢力一度大於中央,他的父親景帝曾經以硬碰硬的方式「削藩」,引發七國之亂。

到了漢武帝時,招數更高明,不動聲色、採用兩段式戰法,先以天子之令收回諸侯國軍權,統歸中央控管;接著實施「推恩令」,把過去只有藩王嫡長子能夠繼承的領土、王號,改為所有兒子都能繼承,等於把一個諸侯國分割為數小國,弱化其勢力,再也無力與中央對抗。

經濟吸納!三階段懷柔,達到不戰而主台灣

而習近平的招,又更上一層,是分階段的「經濟融合」。

習近平在福建任官長達十七年,林中斌認為是歷任「最懂台灣」的中國領導人,「他了解台灣的程度超過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深知台灣只能智取、不能力奪。」

第一階段,拉高對台工作負責人的專業與位階。海協會會長陳德銘是數量經濟碩士、管理學博士,擔任過中國商務部長、陝西省長,位階都比前手陳雲林高出一階。

林中斌認為,習近平已經把商務部與對台工作整合在一起,下一步將把軍事外交人才也整合在其中,而他不斷提升負責人的規格,也表示對台灣將有所作為。

第二階段,以福建為大本營,習近平更親自上陣。

「軟的更軟、硬的更硬,」胡錦濤說過、但沒有做到;現在習近平則是徹底實踐,一手用經濟懷柔、軟化台灣,一手強硬態度、遏止台獨。

福建與廣東同樣是沿海省分,卻因為是對台工作的前哨站,軍事國防考量優先於經濟發展,因而相對落後。

去年十一月,被中國網民暱稱為「習大大」的他突然現身福建平潭島,與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宸鴻董事長江朝瑞等人握手言歡,約莫一個月後,這個原本荒涼的小島成為三大新自貿區之一,給台灣人專屬優惠,做法歷年首見。

第三階段,經濟融合,不戰而主台灣。「現在就是用軍事以外的手段,經濟、外交、宗教、文化都有,越來越有力量,太多手段可以用了!」林中斌分析,「北京發現,『買台灣比打台灣便宜』,打、還沒有放棄,但不是摧毀式的,而是癱瘓式的,像是網路戰、電子脈衝等。」

台灣,還有什麼籌碼?

來看幾個數字:截至去年底,台灣人的人民幣存款高達約新台幣一兆五千億元,存量在全球僅次於香港。

二○一四年,中國大陸含香港是台灣最大的出口地,占整體出口金額多達三九.七%,足足是第二大出口市場東南亞六國的約二.一倍。

根據經濟部統計,台灣接單、中國生產的比率至少六成,九成台灣企業都在中國設有生產基地。

凡此種種已明白揭示,兩岸經濟融合已經進入前所未有的緊密。就連把台獨放入黨綱的民進黨黨主席蔡英文,都不得不「通過世界走向中國」,得屈服於中國龐大的經濟勢力。

迎戰大國崛起,強硬立場VS.順風找路的關鍵抉擇

中國大、台灣小,一強盛、一停滯的態勢已成定局,台灣現在還有什麼籌碼?

習近平敢把一起打下江山的同志,一個個關進牢裡,重刑審判;他敢對全世界最有權勢的美國總統幾度嗆聲;他的野心橫溢,想把中國百年恥辱一併洗清,完成統一大業;一個上任以來不斷對台灣提出強烈主張的中國領導人,以他的強悍,你覺得對於台灣的未來,他有什麼不敢做的事?

習近平掌權中國還有八年,台灣即將進入二○一六年總統大選,今年的兩會,習近平正式坐穩大位,成為握有黨、政、軍實權的領導人,在強人崛起之後,台灣必須正面迎戰這個不可知的命運。

中國流行的一句話:「風來了,連豬也會飛。」中國現在氣勢強勁不可擋,在大國崛起情勢下,台灣要強硬的堅持立場,還是順著風找出一條適合台灣的路,種種抉擇都越來越迫切了。

【延伸閱讀】最強勢,用經濟換盛世──10個習近平和漢武帝的相似處

1.背負沉重國恥●習近平 晚清鴉片戰爭以來,列強凌虐中國,簽訂各種不平等條約●漢武帝 曾祖父漢高祖劉邦被匈奴圍困七天七夜;曾祖母呂后被匈奴王名為求婚,實為羞辱

2.對抗邊境不安●習近平 太平洋西岸為美國勢力範圍、與印度邊界衝突、南海爭端、中日釣魚台島爭端●漢武帝 匈奴長年擾邊、掠奪財物,動輒殺官民數十萬人

3.掌權時已蓄積國力●習近平 中共建國63年時掌權,前有經濟開放,推升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漢武帝 西漢開國約60年即位,前有「文景之治」約40年休養生息財庫豐沛

4.大老放手,朝政自主●習近平 江澤民在胡錦濤時代仍為影武者,後因胡不干政,江才放手給習近平主政●漢武帝 漢武帝即位不久後,干預兩朝朝政的祖母竇太后去世,可以大展施政拳腳

5.極力建構法治社會●習近平 打貪、打奢以打擊貧富不均,導正社會風氣●漢武帝 建立朝服、住房、車騎等規定,嚴懲貪官、矯正社會風氣

6.外交主動出擊●習近平 一改鄧小平的「韜光養晦」,對美國嗆聲、提出區域經濟政策●漢武帝 一邊以宮女替代公主進行「和親」,一邊派兵大舉征討匈奴

7.開創區域經濟帶●習近平 以「一帶一路」重啟絲路經濟,涵蓋東南亞、中亞、中東、歐洲與非洲●漢武帝 兩度派張騫出使西域,漢朝貿易一路從中亞、西亞延伸到南歐義大利

8.削弱地方勢力●習近平 剷除薄熙來等「新四人幫」、新疆、西藏意欲獨立(未解)、台灣問題(未解)●漢武帝 諸侯國地方勢力一度超越中央,景帝削藩、武帝「推恩令」削弱藩國勢力

9.成為開創盛世君主●習近平 一旦成就願景,將重振中國100多年來的民族自信心,再創盛世●漢武帝 因文治武功強盛,「秦皇、漢武」並列為中國兩大開創時代的帝王

10.結局未必圓滿收場?●習近平 掌權期間仍有八年,貧富不均、通膨、經濟硬著陸、企業假帳仍是棘手問題●漢武帝 晚年有「巫蠱之禍」,皇后、太子俱亡,並因過度用兵耗損國力,埋下西漢滅亡

整理:王毓雯

【延伸閱讀】他,威脅台灣命運最深的人——習近平接班大事紀

■2008年3月15日55歲進入接班梯隊》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

■2009年2月尚未接班即展現強勢》出訪墨西哥時說:「有些吃飽了沒事幹的外國人,對我們的事情指手畫腳。中國一不輸出革命,二不輸出飢餓和貧困,三不去折騰你們,還有什麼好說的。」明嗆中國之事不須外國插手。

■2012年11月15日毛澤東以來最有權勢的人》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習當選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及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成為中國第五代最高領導人。

■2012年12月4日宣示打貪腐決心》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提出俗稱「習八條」的中央八項規定,自此中國展開雷厲風行的打貪、打奢,從地方至中央,各級官員人人自危。

■2012年12月7日發動開放改革路線》展開南巡,視察廣東深圳等地,路線與20年前鄧小平南巡路線大致相同,因此被稱之為「新南巡」。

■2013年6月13日第一次宣示反台獨》會見吳伯雄時說:「 台獨分裂勢力及其分裂活動仍然是對台海和平的現實威脅,必須繼續反對和遏止任何形式的台獨。」

■2013年10月3日宣示一帶一路戰略》在印尼國會演說時提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概念。

■2014年6月大老虎也拉下來》前中央軍委副主席徐才厚和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先後涉貪落馬,打破中共「刑不上常委」的說法。

■2014年11月1日持續對台經濟吸納》習近平巡視平潭綜合實驗區,宣示繼續為台商創造良好投資環境,表示對兩岸交流的重視。

■2014年11月11日嗆美國少干預亞洲》APEC峰會期間,會見美國總統歐巴馬時表示:「太平洋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顯示能與美國各自獨霸一方的雄心。

■2015年3月4日兩位領導人同聲反台獨》中國兩會上,習近平與總理李克強重申九二共識,並強調台獨將是台海和平的最大威脅。

整理:趙維孝

【延伸閱讀】歐巴馬、朴槿惠、李光耀,都不敢小看他——各國領袖評論習近平

■美國總統歐巴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是自前領導人鄧小平後,鞏固權力最快速、最全面,也是最強勢的領導人」。 ~2014/12/3 商業圓桌會議

■中華民國前總統李登輝:「習近平先生的想法和思想看來要回到毛澤東時代的想法,就是要控制一切。」2014/7/28 BBC中文網專訪

■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習近平處理腐敗問題很有勇氣,相較於胡錦濤等人,做事更務實、開放。」 ~2014/9/21 印度《亞洲時代》專訪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習近平很內歛。不是說他不會跟你交談,而是說他喜怒不形於色。不論你是否說了什麼話惹惱他,他臉上總是帶著微笑。他有鋼鐵般的意志,比胡錦濤堅強。」~2013/7 《去問李光耀》

■韓國總統朴槿惠:「習近平相當溫和、圓融,且對中國發展具有強烈意志。」~2013/6 中央電視台訪問

整理:趙維孝

【延伸閱讀】習近平與蔡英文的對決,提前到今夏

中國兩會場合,習近平、李克強相繼發表反台獨的言論,外界解讀,話就是說給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聽的。

目前民調最可能當選下屆台灣總統的蔡英文,計畫在六月訪美,習近平則已排定九月赴美,在兩人分別踏上美國土地之前,就會是決定下個階段兩岸關係的攤牌時刻。

因為,「民進黨(再次)執政,就是(兩岸)現狀的改變,」民進黨前立委郭正亮解釋,雖然美國不希望台灣與中國走得太近,但會希望民進黨提供一個政治基礎,以穩住台灣政黨再次輪替所帶來的兩岸情勢衝擊。

明知蔡英文很難接受國共兩黨所謂政治基礎的「九二共識」,習近平出招目的是要逼蔡英文拿出自己的版本。

郭正亮認為,胡錦濤任內對台「以經促統」,結果卻是太陽花學運反映年輕人反中、支持獨立的台灣民意更高升,「習近平一定會檢討胡錦濤路線,對台轉硬,」郭正亮說,「他(習)要讓你很難過,在戰爭與和平之間有許多選項,例如中止對台採購、截斷台灣國軍在太平島的補給,看你怎麼辦。」

不過,民進黨前立委林濁水卻主張中共紅線是一直浮動的,會依現實條件拿捏對它最有利的界定,就像陳水扁曾在雙十節文告中說「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形同台獨,但中共卻冷處理,而馬英九任內的兩岸交融密切,卻也曾因說了句「中華民國主權獨立」,被北京批為台獨。

至於蔡英文處於綠營前述兩種看法的拉鋸中,攤牌的時刻就要到來,屆時失望的若是習近平,他會怎麼反擊?目前的台海情勢,正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文●田習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495

央行全面降準1個百分點 並配合定向降準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4/4607752.html

央行全面降準1個百分點 並配合定向降準

一財網 李德尚玉 2015-04-19 17:29:00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5年4月20日起下調各類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

在此基礎上,為進一步增強金融機構支持結構調整的能力,加大對小微企業、“三農”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等的支持力度,自4月20日起對農信社、村鎮銀行等農村金融機構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並統一下調農村合作銀行存款準備金率至農信社水平;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對符合審慎經營要求且“三農”或小微企業貸款達到一定比例的國有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可執行較同類機構法定水平低0.5個百分點的存款準備金率。

編輯:林潔琛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558

宏觀簡評:中國可選消費全面複蘇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427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5-7 13:31 編輯

宏觀簡評:中國可選消費全面複蘇
作者:梁紅

經過2~3年的行業調整和乏善可陳的增長之後,中國可選消費在2015年出現複蘇勢頭。本次可選消費再次加速涵蓋了很廣的消費品種,包括服飾及配件、家庭耐用品、高端食品飲料以及旅遊和外出就餐等休閑娛樂項目。

除了中金消費和食品飲料組反複強調的消費升級趨勢之外,我們認為,本輪可選消費的複蘇還受到以下三個因素的推動:1)股市資產上漲帶來的財富效應;2)房地產市場情緒企穩和房地產成交量反彈;以及3)反腐敗不再在邊際上對奢侈品和休閑消費產生負面影響。

得益於過去10個月來的A股市場上漲,我們認為,股市帶來的財富效應已經顯著增加了“個人獎勵”類項目的消費,包括外出就餐、旅遊、服飾及配件(尤其對女性)、白酒和電子產品(尤其對男性)(圖表1-2)。雖然由於缺乏可靠的高頻家庭財富和支出數據,中國股市財富效應的實證研究很難成型,但從美國、歐洲和日本的經驗來看**,我們認為,家庭財富的持續增加確實對個人消費有著顯著的正面影響。研究顯示,在美國,家庭財富每增加100美元將在4~5個季度之後帶動消費增加約4~5美元;日本和歐洲的財富效應傳導比率較美國為小,分別為1.5~3%和1~3%(取決於具體國家)。假設中國的財富效應與日本和歐洲相當,中國家庭財富每增加100元將帶動個人消費增加2~3元。

得益於去年三季度以來房地產政策的逐步正常化,房地產市場情緒已經企穩,房地產交易量開始複蘇,尤其是自4月份以來明顯回升。因此,住房相關可選消費相應上升,如汽車、家電、家具以及建材裝潢等產品(圖表3)。

最後,2012年以來反腐敗對休閑和奢侈品消費暫時性的負面影響已經基本消失,從外出就餐等該領域代表性項目消費增速的大幅反彈可以看出這一點(圖表4)。我們認為,今年消費升級趨勢將重新成為休閑和奢侈品消費增長的主要推動力,而股市的財富效應也將進一步帶動休閑和奢侈品消費的增長。

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可選消費的複蘇今年才剛剛開始,考慮到房地產市場政策有望進一步正常化,房地產市場成交量有望持續回升,以及股市財富效應的顯現往往落後於股市上漲約4~5個季度。此外,得益於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明顯放松,可選消費亦有望進一步受益於潛在的經濟周期性複蘇。





註釋:
中金消費組和食品飲料組的研究:《2015年度策略:投資中國旅遊業的黃金時代》,《得大眾市場者得天下——2015年投資策略》,《牛市可能會遲到,從來不缺席;推薦白酒!》
Funke, Norbert,2004年,“新興市場存在股市財富效應嗎?”,《經濟學快報》。
Henry, Peter Blair,2000年,“股市自由化會造成投資熱潮嗎?”,《金融經濟學雜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02年,“關於金融市場如何影響實體經濟活動的三篇文章”,《世界經濟展望》,《世界經濟和金融調查》。

來源:中金公司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638

蒙西電網輸配電價改革方案落地 試點領域更全面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1952.html

蒙西電網輸配電價改革方案落地 試點領域更全面

一財網 張旭東 2015-06-14 20:07:00

蒙西試點方案總體上與深圳試點方案基本一致,主要內容是按“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則對電網企業實行總收入監管,單獨核定分電壓等級輸配電價。

輸配電價改革試點再落一子。

國家發改委發布消息,稱近日批複了內蒙古西部電網輸配電價改革試點方案。這意味著輸配電價改革試點繼深圳之後擴容,並首次在省級區域試點。蒙西試點也是新電改方案下發後出臺的第一個輸配電價改革試點方案。

蒙西試點方案總體上與深圳試點方案基本一致,主要內容是按“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則對電網企業實行總收入監管,單獨核定分電壓等級輸配電價。值得註意的是蒙西試點增加了新內容,主要是核定輸配電價時需考慮交叉補貼等內容,對電網輸配電成本費用的具體指標核定標準更加明確和嚴格等。

輸配電價改革新內容

根據《深圳市輸配電價改革試點方案》,深圳輸配電價實行事前監管,按成本加收益的管制方式確定。試點推開後,有望打破原有單純依賴售電、購電價差獲利的電網經營模式,使核定後的過網費成為電網企業的收入來源。

由於電力改革的系統性,深圳還需有配套措施,包括建立獨立輸配電價體系後,積極推進發電側和銷售側電價市場化。配套改革涉及到電力體制改革的多方面,比如市場化售電主體的培育、在發電側和售電側如何監管等等。參與電力市場的用戶購電價格由市場交易價格、輸配電價(含損耗)和政府性基金組成;未參與電力市場的用戶,繼續執行政府定價。

本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的情況顯示,深圳改革試點對交叉補貼、終端電價如何承擔電力普遍服務的成本都沒有細化,同時區域電價如何與省級電網協調也遇到一些新問題。

發改委在批複蒙西試點的消息中稱,試點改革後的電網企業盈利不再與購售電差價相關。同時蒙西試點有新內容,具體而言增加了核定輸配電價時需考慮交叉補貼等內容,對電網輸配電成本費用的具體指標核定標準更加明確和嚴格,激勵企業加強管理、節約成本。

截至目前,除深圳、蒙西外,輸配電價改革試點範圍已經擴大到安徽、湖北、寧夏、雲南、貴州5個省級電網。發改委稱,通過試點“為全面推進輸配電價改革積累經驗,為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創造條件。”

蒙西試點領域更廣

內蒙古電力公司一位人士稱,內蒙古去年就開始根據國家批複在制定輸配電改革試點的實施方案,內蒙古當地電力企業已經做了充分準備,反複測算輸配電價改革後的諸多後果和利弊。

內蒙古之前就進行了一些試點,包括直購電的試點。內蒙古電力公司從2008年起就在公司電網範圍內試點直購電,2014年該公司社會責任報告預計2014年電量交易預計達到360億度,占蒙西電網輸送量的25%。通過直購電,內蒙古電力公司取得了不錯的業績,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多買多賣的目標。

2014年,內蒙古電網,即通常所說的蒙西電網全年發電量完成2123.48億千瓦時,裝機容量5107萬千瓦。上述內蒙古電力公司人士對本報記者稱,蒙西風電裝機量也大,在蒙西試點還有協調不同能源電力的意義。

新華社最近報道稱,截至今年6月,內蒙古西部電網的並網風電裝機已達到1274萬千瓦,占內蒙古西部電網統調機組總容量的24.8%。22014年,蒙西電網風電發電量234.8億千瓦時,占全網總發電量11.1%,同比增加6.8%;風電利用小時2090小時,最大發電負荷769萬千瓦,日電量最大1.47億千瓦時。

蒙西電網的供電區域包括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六市二盟,發電總裝機占全省一半以上,是華北電網的主要送電端,是典型的電力送出電網,電力送出問題多年來一直是內蒙電力發展的瓶頸。當地電力用戶的種類更多,售電業務放開產生的沖擊也會更大。

內蒙古4條電力外送通道正在進行前期工作,也將是潛在的試點新內容,未來也能為同為試點的電力送出省份提供核定跨區輸配電價的經驗。內蒙古電網還具有特殊性,即擁有兩張電網——屬於國家電網系統的蒙東電網與獨立的蒙西電網。此次輸配電價改革試點只在蒙西電網,不包括蒙東電網。

編輯:任紹敏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169

從做山寨到打進一線品牌 紅色供應鏈全面衝擊電子業 蘋果變心「投共」台灣經濟要脈瀕危

2015-06-08  TWM


昔日被瞧不起的山寨製造大軍,如今已經成為讓台廠坐立難安的勁敵。蘋果供應鏈「染紅」,敲起的不只是台灣高科技產業警鐘,而是我國製造業能否在全球舞台中,持續保有一席之地的課題!這場產業升級的戰爭中,台灣不能輸,也輸不起!

撰文•謝富旭、林宏達 研究員.戴致安「我們很難回得去(蘋果供應鏈)了!」萬旭電業一名高階主管感傷地說。

萬旭電業總公司位於新北市五股區,是一家老牌的連接器製造廠。約在十年前,公司開始為蘋果的筆記型電腦、iPod代工製造連接線後,業績扶搖直上,股價更因打上「蘋果光」而一飛衝天。

最輝煌時,二○○九年,萬旭一年營收曾高達六十六億元新台幣,稅後淨利四.七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達六.九元,股價最高曾來到九十五元的價位,堪稱是做電線的「傳產型電子業」因為蘋果而大翻身的傳奇。

四年風雲變色

二十家陸企擠入蘋果供應鏈成也蘋果,敗也蘋果!隨著中國連接器廠如立訊精密等公司的崛起,以犀利的價格、更有彈性的交期對台灣連接器廠商發動訂單爭奪戰後,包括萬旭在內的台灣連接器線材廠於焉節節敗退。

立訊精密的創辦人王來春,原本是富士康電子插件工廠的一名女作業員。在富士康任職十年期間,雖然僅有高中學歷,卻一路升到課長之職。一九九九年,王來春與 哥哥共同出資買下香港立訊,並在大陸設立工廠從事來料加工業務,其最大客戶即是富士康。不過十五年的時間,立訊透過上市募資,不斷進行購併,已茁壯成為一 家市值逾二千億元新台幣,是台灣競爭對手正崴總市值六倍強的中國連接器一方之霸。王來春傳奇性的發跡,可謂是紅色供應鏈崛起的典型寫照之一。

一三年,陸廠立訊精密透過香港投資公司買下台灣連接器廠宣德二四%股權。丟掉蘋果訂單的萬旭,苦撐待變孤軍奮戰,營收從高峰銳減近七成,公司已連續虧損四年不說,股價更從九十五元跌至不到九元價位。

萬旭的主管說:「其實我們連接器也在中國生產,在『顯性成本』上與陸廠連接器廠是不分軒輊的。」「問題是,身為外資企業,在諸多『隱形成本』上,如勞工社 福支出、研發獎勵、設備補貼、投資獎勵以及種種稅負上的競爭力還是不及中國當地企業,於是只有落得一路挨打的份。」他無奈地說:「蘋果供應鏈,看來是回不 去了,萬旭現在只有往醫療用或工業用的利基性市場找出路!」在蘋果供應鏈的訂單戰中敗下陣來,萬旭並非唯一的特例。蘋果基於國際勞權與人權組織壓力下,每 年皆會公布全球供應鏈名單,名單中顯示,這家一向以對品質「龜毛」著稱的高科技產品巨擘,原本山寨形象惡名昭彰的中國廠商是很難擠入的。一一年時,僅有六 家中國廠商在蘋果供應鏈中,令人驚訝的是,不過短短四年的時間,名列蘋果供應鏈的中國廠商竟已高達二十家之多。

密切追蹤兩岸高科技產業實力消長的巴克萊證券高科技產業分析師楊應超,就曾發表長篇報告提出警訊:「中國的電子零組件廠,已經從昔日專為『白牌』或『山 寨』牌服務的游擊隊,經多年的練兵後,變身成為能夠打進國際一線高科技品牌,如蘋果的專業正規部隊!」楊應超更直指,中國當地這群零組件專業正規部隊的快 速崛起,短期內對日本及韓國的競爭對手威脅不大,因為日、韓提供的是較高階的產品,還是與陸廠有所區隔。首當其衝的是台灣零組件製造業者,因為台廠零組件 廠的不少產品線與崛起的陸廠重疊性高,技術層級也較低。「這當中,尤以電聲元件、印刷電路板、電池、機殼或機構件以及組裝這五大產品線最令人憂心。」楊應 超對外國投資者的警告言猶在耳,蘋果訂單被陸廠橫刀奪愛,營運與股價中槍落馬的台廠,哀號聲已經不絕於耳。除了上述的萬旭與宣德外,電池封裝廠順達,因為 陸廠對手德賽電池的競食蘋果訂單,獲利與股價均從一二年的高峰攔腰斬。美律原本的主力產品——手機用微型揚聲器,則面對中國瑞聲與歌爾聲學的強力挑戰,一 度面臨苦戰,幸好轉戰耳機產品,讓公司轉危為安。為蘋果iPad供應強化玻璃的正達,則因中國對手如藍思、伯恩光學的大舉擴廠,致使競爭陷入白熱化,去年 營運出現股票上市以來最嚴重的虧損。

天時、地利、人和

庫克六訪中國 影響不容小覷如果說,中國的電子供應鏈山寨大軍經過不斷的練兵操演,二十年磨一劍,如今已成競逐天下的正規部隊是「天時」條件所打造的話,那麼,造就紅色供應鏈的「地利」,無疑地就是中國從世界工廠轉變成世界市場的這個事實。

今年五月,蘋果執行長庫克造訪中國,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庫克接任蘋果執行長近四年來第六度造訪中國。中國對蘋果的意義,已經不只是最重要的製造基地,而是除美國之外最重要的一大市場。

以今年第一季來說,蘋果全球總共賣出六千萬支iPhone,光中國地區就賣一四五○萬支,占二四%強。以營收分析,蘋果第一季來自大中華區的營收占比為二 二.五%,達一六八億美元,超越歐洲的一二二億美元,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市場。因此,深化與中國供應鏈的合作,對蘋果而言,不失是一種「政治正確」的策 略。

有了「天時」與「地利」兩項條件襄助,加上中國政府以國家之力扶植蘋果供應鏈中,技術難度最高、資本支出最密集的兩塊領域——面板與半導體,在「人和」條 件也到位的情況下,紅色供應鏈得以蛻變成一條支撐起中國高科技產業發展,創造就業機會與企業利潤的經濟骨幹,同時,對台灣高科技產業的威脅也日益緊迫。

工研院知識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杜紫宸指出,如果有朝一日,身為台灣工業骨幹的高科技產業競爭力弱化,甚至因紅色供應鏈進逼而被邊緣化,對經濟將造成莫大傷害。

杜紫宸舉例,美國政府曾經漠視製造業大舉外包及遷徙海外的問題,日後社會飽受中產階級弱化導致貧富差距擴大的後遺症,如今反而改弦易轍鼓勵製造業回流。他 說:「台灣應記取美國的教訓,嚴肅對待紅色供應鏈崛起帶來的警訊,及早提出對策,以免將來局勢難以挽回!」翻開蘋果一五年供應鏈名單,中國廠商還占不到十 分之一,而且大多卡位在技術層次相對較低階的電源連接器、電池、電聲元件、印刷包裝等等項目。但這並不表示,高階的半導體(以美、日、韓以及歐洲供應商為 主)以及目前仍以台、韓、日供應商為主力的面板,中國會無動於衷。相反地,從近兩年一連串的動作顯示,中國紅色供應鏈對半導體與面板這兩塊大餅,已經磨刀 霍霍,伺機而動。

蘋果的面板供應鏈中,雖然還看不到紅色供應鏈的影子,然而,練兵已達十年之久,近兩年來又在中國股市狂漲的資本力加持下,中國面板廠已經成為台灣與韓國必須正視的威脅。

比如說,股價過去一年大漲一四二%的中國最大面板廠京東方,趁著股價本益比飆到三十倍以上之際,中國證管當局開放讓京東方原本禁售的股票可在市場流通。 (編按:中國股市開放過程中,早期為了不讓籌碼流通太多,規定大股東相當大比率的持股不得賣出)這次京東方解禁的股票高達一三二億股之多,以每股來到五. 一七元人民幣計算,京東方大股東(主要是北京市與重慶市兩地政府)如果將解禁股全數放出市場,可籌到相當於二千五百億元新台幣的現金。這無疑將是京東方刻 正興建一座八.五代廠,以及一座十.五代廠(目前面板最先進的製造技術)的銀彈來源。

籌資優勢大增

京東方等中國面板廠擴產不手軟因為股價飆漲,京東方享有台灣友達與群創難以望其項背的籌資優勢,尤其資本支出密集的面板業,銀彈更是攸關產業競爭輸贏的關 鍵。雖然京東方一四年的營收不及友達一半,獲利也較友達遜色,但在「三十倍本益比」加持下,股票總市值竟高達八七○○億元新台幣,而友達與群創兩家總市值 加總也不過三五○○億元新台幣,還不到京東方的一半。

享有超高本益比的資本優勢,紅色供應鏈中,京東方並非是唯一。與台灣最大觸控面板廠宸鴻競爭日趨白熱化的歐菲光,股票市值高達二三○○億元新台幣,是前者的三倍強。製作強化玻璃的藍思科技,股票市值達四六○○億元新台幣,是台灣對手正達的八倍。

中國的電池封裝廠德賽,去年獲利雖還不到新普的三分之一,但股票總市值卻是新普的一.五倍強。這也難怪新普董事長宋福祥抱怨,如果新普到中國上市,市值至少增加三倍,並警告,如果台灣高科技業基於籌資,紛紛轉赴中國上市,台灣股市將面臨危機。

瑞銀證券高科技分析師陳慧明指出,中國股市,尤其是高科技股與網路股的確存在泡沫現象,「關鍵不在泡沫,而是泡沫能持續多久?如果只能持續一年是沒意義 的,而且反而會對產業基本面造成傷害;但如果能持續三至五年,反而是產業發展的大契機!」陳慧明說,小米手機就是最好的例子,數年前他拿小米與宏達電對比 被許多人嗤之以鼻,但拜市場給予高評價所賜,小米順利從市場募到豐沛資金,奠定了如今的基礎。

縮短學習曲線

購併、挖角 強力扶植半導體目前台灣的半導體實力雖然領先中國數年之久,然而,陳慧明也提醒,不要低估中國半導體急起直追的能耐。因為,相對於台灣,中國半導體產業不 論在購併、整合、獎勵政策上,均顯得積極許多。「連半導體大國美國的合併潮已經風起雲湧,中國半導體為了求取蛙跳性進步,政府暗助業者神州龍芯購併美國超 微半導體(編按:三星電子也加入搶親行列,尚未拍板定案)以及江蘇長電購併全球第四大半導體封裝廠星科金朋。」透過購併手段,中國在短期內即可扶植與台灣 許多一線大廠平起平坐的競爭對手。

另外,為了縮短學習曲線,中國電子業者對台灣發動挖角戰也已不是新聞,現在甚至不用到對岸上班。從事高階人力仲介行業長達十八年的龍格企管總經理陳玲婉指 出,中國對台灣高科技挖角,對許多具實力的人才所開出的條件,不僅薪資數目不變,貨幣幣別從新台幣換成人民幣,而且還不用遠赴中國上班。

因為,不少中國公司在台灣設立辦公室,只要被挖角的人才點頭,換個辦公室,就能替中國的紅色供應鏈效力,像中國的OPPO(廣東歐珀移動)就在台北設立辦 公室,挖角台灣宏達電員工為OPPO工作;中國的金山網絡旗下公司,也在台北一○一大樓租下辦公室,挖角趨勢科技的程式設計師,設計最新的手機應用程式。 台北一○一大樓的租戶名單中,許多樓層早已被中國企業整層包下。

訂單戰、資本戰、購併戰、挖角戰多管齊下,中國紅色供應鏈已經是台灣高科技產業發展,乃至總體經濟發展不可忽視的一股威脅。

當中國集合政府與民間之力,發揮集體作戰能力時,更凸顯出台灣高科技產業形單影隻對抗的窘迫,以及缺乏方向感的產業策略。這是我們必須嚴陣以待的一場劫數,度不過,後果難以想像;度得過,台灣將脫胎換骨。

中國產業大軍攻入蘋果供應鏈2011年時,僅有六家廠商擠入蘋果供應鏈,它們分別是:瑞聲(電聲元件)、安潔科技(機構件)、比亞迪(機構件)、藍思(玻 璃)、力神電池(電池芯)與領勝集團(電源供應器)2015年時,已經有多達20家中國廠商,攻入蘋果供應鏈中。他們分別是:

電聲與金屬沖壓件

歌爾聲學︱負責人:姜 濱產品:微型麥克風、揚聲器瑞聲科技︱負責人:潘政民產品:微型麥克風、揚聲器伊頓電子︱負責人:李永強

產品:印刷電路板

汕頭超聲︱負責人:李大淳

產品:印刷電路板

中南創發︱負責人:莊學海

產品:金屬沖壓件

國泰達鳴︱負責人:吳健宏

產品:金屬沖壓件

聯豐集團︱負責人:余 敏

產品:iWatch錶殼

電池與印刷

賽電池︱負責人:劉 其

產品:電池封裝

天津力神︱負責人:秦興才

產品:電池芯

安潔科技︱負責人:呂 莉

產品:鋁材

金橋鋁材集團︱負責人:李大淳

產品:鋁材

深圳富誠達科技︱負責人:文忠澤

產品:金屬加工

深圳裕同集團︱負責人:王華君

產品:包裝盒

玻璃與連接器

藍思科技︱負責人:周群飛

產品:面板玻璃

伯恩光學︱負責人:楊建文

產品:觸控面板

比亞迪電子︱負責人:王傳福

產品:機構件

信維通訊︱負責人:彭 浩

產品:天線

深圳長盈精密︱負責人:陳奇星

產品:連接器

金龍控股集團︱負責人:金紹平

產品:微型開關

立訊精密︱負責人:王來春

產品:連接器

資料來源:蘋果2015全球供應鏈名單

整理:謝富旭、戴致安

不容忽視中國崛起!

——兩岸電子供應鏈實力大PK

中國廠商 市值

(億元) 2014年

營收(億元) 2014年稅後

純益(億元)

*京東方 8717 1803 125.44 *歐菲光 2317 955.5 38.2 藍 思 4593 717.6 58.2 立 訊 2054 361 31.2 比亞迪電子 1429.8 792 36 歌爾聲學 3077 628 82 瑞聲科技 2120 355.2 68.6 *舜宇光學 748 412.8 27.5 德 賽 652.6 316.3 11.6 伊頓電子 1130 130 17.9 汕頭超聲 444.6 197.1 7.9 安潔科技 444.9 35.8 6.2 信維通訊 774 40 3.1

台灣廠商 市值

(億元) 2014年

營收(億元) 2014年稅後

純益(億元)

群 創 1621.7 4081.8 176.3 友 達 1891.3 4286 216.8 TPK 716.8 1295.2 2.8 正 達 58.2 79.4 -21.3 正 崴 307.7 911 17.9 鴻 準 1486.9 839.9 94.0 *美 律 132.3 123 12.4 大立光 4710 458 194 玉晶光 84.2 103.6 -6.9 新 普 431.2 600 33.9 順 達 106.6 258 9.26 F-臻鼎 837.1 760 67.3 欣 興 263 618 5 台 郡 264.5 131 14.9 可 成 2773.4 552.8 178.8 *啟 碁 311.3 403.3 13.8 註:*表尚未打入蘋果供應鏈;市值以5月29日收盤價為準幣別:新台幣 整理:謝富旭、戴致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251

尚福林:銀行業向民資全面開放 可自由選擇自主投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7763.html

尚福林:銀行業向民資全面開放 可自由選擇自主投資

第一財經日報 楊柳晗 2015-06-26 18:22:00

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渠道和機構類型已全部開放,廣大民間資本可以根據自己的投資意願、風險偏好和承受能力自主選擇。也就是說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品類齊全、渠道多樣,可供民間資本自由選擇、自主投資。

6月26日,銀監會發布《關於促進民營銀行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積極支持民間資本與其他資本按同等條件進入銀行業,不斷提高銀行業市場準入透明度,加強對各地民營銀行發起設立工作的指導和服務。

意見稱,要通過存量改造,鼓勵民間資本入股現有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民間資本通過增資擴股、股權受讓、二級市場增持等方式進入現有銀行業金融機構,依法合規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民間資本參與農村信用社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支持民間資本參與高風險銀行業金融機構風險處置等。

與此同時,銀監會主席尚福林6月26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渠道和機構類型已全部開放,廣大民間資本可以根據自己的投資意願、風險偏好和承受能力自主選擇。也就是說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品類齊全、渠道多樣,可供民間資本自由選擇、自主投資。

民資入股銀行業金融機構渠道已全部打開

尚福林認為,鼓勵民間資本發起設立銀行,符合現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需求,對於進一步健全我國銀行體系、增強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尚福林還表示,小微企業、“三農”等領域普遍存在融資鏈條較長、融資成本較高、融資風險較大的問題。近年來銀行業采取了不少措施,努力解決小微企業和“三農”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但這一問題仍然存在。有序發展小型銀行,是解決這一金融服務短板的改革措施之一。發展民營銀行,是希望利用其來自民間、熟悉民企、貼近民眾的天然特點,能夠補充銀行服務小微企業的不足,進而逐步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至於民營資本入股銀行金融機構的渠道,尚福林總結稱,民資入股銀行業金融機構有四大渠道,分別是:一是由民營企業自主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業金融機構,有自擔剩余風險的制度安排;二是民營資本與主發起銀行共同設立村鎮銀行,剩余風險主要由主發起銀行承擔;三是參與現有銀行業金融機構重組改制,幫助化解了存量金融風險;四是向銀行業金融機構投資入股。

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目前,20家境內外上市銀行中,境內外民間資本持有股份價值約2.2萬億元,約占上市銀行總市值的25%。從參股的機構數量和占比上看,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民間資本占比已提高到51%;城市商業銀行民間資本占比已提高到56%。民間資本在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股比超過50%的已經有100多家,占總家數的70%左右。

此外,意見還確定了民間資本發起設立民營銀行的五項原則,分別為:有承擔剩余風險的制度安排;有辦好銀行的資質條件和抗風險能力;有股東接受監管的協議條款;有差異化的市場定位和特定戰略;有合法可行的恢複和處置計劃。

民營銀行成熟一家 設立一家

據尚福林透露,目前已有關於設立民營銀行的40多個申請。對於依法受理的申請,自受理之日起4個月內作出批準或不批準的決定,比現有法定“6個月”的批籌時限縮減2個月。

至於下一步如何進一步支持民營銀行發展,銀監會表示,監管部門將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強指導,重點輔導具有設立民營銀行意向的省份進一步研究完善籌建方案,依法審核,成熟一家、設立一家。二是支持民營銀行發揮市場化優勢,確立科學發展方向,制定切實可行的經營方針,為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三農”和社區,以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更有針對性、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務,實現持續健康發展。三是協調有關部門研究制定促進民營銀行健康發展的配套支持政策。四是及時總結經驗,不斷完善現有監管制度,出臺監管辦法,結合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同時,意見會還將積極做好民營銀行監管工作,銀監會表示,要堅持全程監管、堅持創新監管和協同監管。

對於全程監管,銀監會表示,監管部門將加強審慎監管,制定民營銀行監管制度框架,健全系統性風險監測評估體系;嚴格市場準入,構築風險防範的第一道防線;加強事中、事後監督和風險排查,加強對重大風險的早期識別和預警;提高監管的科學化、精細化水平,避免出現監管真空,防止監管套利。

銀監會同時還稱,監管部門將深入研究民營銀行的業務特點和發展趨勢,堅持“鼓勵與規範並重,創新與防險並舉”的監管原則,以提高民營銀行綜合競爭力為基本導向,加強監管引領,創新監管手段,不斷豐富監管工具箱,適時評估和改進監管安排;簡化監管流程,提高監管透明度;優化監管資源,突出屬地銀監局聯動監管,更好貼近民營銀行發展的新要求,探索建立既適應民營銀行發展實踐又符合國際慣例的有效監管機制。

銀監會還指出,在強化監管的同時,各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將加強溝通協調,加快推進有利於民營銀行發展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相關金融創新的制度研究與機制完善,同時不斷完善金融機構市場退出機制,盡量減少個別金融機構經營失敗對金融市場的沖擊,切實促進民營銀行持續健康發展。

編輯:孫汝祥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930

文化部:遊戲遊藝設備生產銷售全面放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59868.html

文化部:遊戲遊藝設備生產銷售全面放開

一財網 胥會雲 2015-07-24 13:44:00

此前業內人士曾表示,預計5年之內,中國主機遊戲市場的直接產值將達到過千億元的規模;未來10年,整個產業鏈上則有過萬億元的潛力。

文化部稱,鼓勵和支持內外資企業研發、生產和銷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體現民族精神、內容健康向上的益智類、教育類、體感類、健身類遊戲遊藝設備。這也意味著中國遊戲機的生產銷售全面放開。

文化部網站21日發布關於允許內外資企業從事遊戲遊藝設備生產和銷售的通知,以及遊戲遊藝設備內容審核管理辦法。

根據《國務院關於推廣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可複制改革試點經驗的通知》的要求,文化部負責將“允許內外資企業從事遊戲遊藝設備生產和銷售,經文化部門內容審核後面向國內市場銷售”的改革試點經驗,於2015年6月30日前在全國範圍內推廣。

遊戲機的禁令,始自2000年6月的《關於開展電子遊戲經營場所專項治理的意見》。自該意見發布之日起,“面向國內的電子遊戲設備及其零、附件生產、銷售即行停止。任何企業、個人不得再從事面向國內的電子遊戲設備及其零、附件的生產、銷售活動”。

直到2013年上海自貿區推出擴大產業開放的23項措施,“允許外資企業從事遊戲遊藝設備的生產和銷售,通過文化主管部門內容審查的遊戲遊藝設備可面向國內市場銷售”。

遊戲機解禁的機會,首先被微軟抓住。

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貿區掛牌當天,微軟與百視通共同成立的合資公司——上海百家合信息技術發展有限公司成為首家入駐企業,微軟大中華區董事長賀樂賦獲頒“001號”備案企業證書。

XboxOne遊戲機在2014年9月29日開始銷售,這一天也正好是上海自貿區一周年。

此前業內人士曾表示,預計5年之內,中國主機遊戲市場的直接產值將達到過千億元的規模;未來10年,整個產業鏈上則有過萬億元的潛力。

根據通知要求,省級文化行政部門負責遊戲遊藝設備內容審核工作。從事遊戲遊藝機生產和銷售的企業應當向所在地省級文化行政部門提出內容審核申請。省級文化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20日內作出決定,審核通過的,出具 《遊戲遊藝設備內容審核批準單》。

已取得《遊戲遊藝設備內容審核批準單》的遊戲遊藝設備,就可以面向全國銷售,異地文化行政部門不再重複審核。

在自貿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生產的遊戲遊藝設備面向國內銷售的,內容審核如上執行。

如果遊戲遊藝設備出區面向國內銷售的,應當向商務部門提交《遊戲遊藝設備內容審核批準單》及其他相關材料,辦理《自動進口許可證》後,持《遊戲遊藝設備內容審核批準單》和《自動進口許可證》到海關辦理有關手續。

編輯:楊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508

人口學者:全面二孩後年新增人口峰值僅為600萬左右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9274.html

人口學者:全面二孩後年新增人口峰值僅為600萬左右

一財網 王羚 2015-07-23 17:29:00

雖然研究方法相異,采用的數學模型不同,但是多位人口學者的研究和預測表明,全面二孩政策放開之後年新增人口最高在600萬人左右,遠低於此前有關方面年新增人口峰值達到2000-3000萬人的預測。

《第一財經日報》7月21日關於全面二孩政策可能年內開始實施的報道引起社會高度關註。到底生育政策變化會對出生人口數量帶來多大影響,是有關方面在全面二孩政策調研決策時審慎考慮的核心要點。雖然研究方法相異,采用的數學模型不同,但是多位人口學者的研究和預測表明,全面二孩政策放開之後年新增人口最高在600萬人左右,遠低於此前有關方面年新增人口峰值達到兩三千萬人的預測。

人口增量將低於預期

衛計委計劃生育基層指導司司長楊文莊在7月例行發布會上回應全面二孩問題時稱,生育政策的調整事關全局、事關長遠,事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必須權衡利弊,審慎決策。

據《第一財經日報》了解,在政策調研期間,有關部門最關註的問題就是全面放開二孩到底會帶來多大的人口增量。生育政策調整踟躕的關鍵原因正是在人口增量上沒有形成共識。

到底全面二孩會帶來多大的人口增量?北京大學人口所學者喬曉春認為,全面二孩並不會像此前有關部門擔心的那樣,不會帶來每年數千萬的人口增量。每年增加的出生人口最高估計只有600-700萬,加上目前1600萬左右的年出生人口,年出生人口峰值在2200萬左右,峰值總和生育率也只有2.2到2.3。而且值得關註的是,如此水平的總和生育率預計只會持續一兩年,很快就會一路走低,一直低到目前1.5左右的水平。

2014年,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翟振武曾經發文預測,全面二孩會導致每年出生人口最高增加三千多萬人,一度引起業內震驚,也使得決策部門對政策調整望而卻步。

喬曉春分析,要決定全面二孩帶來多大的人口增量,關鍵取決於兩個數據。一是目標人群數量,也就是說,到底全面二孩政策會使多少原本不符合生育二孩條件的人可以生育二孩;二是生育意願,這些符合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的人,到底有多少人願意生二孩。

喬曉春認為,此前之所以會計算出每年數千萬的人口增量,一方面是由於沒有刨去雙獨、單獨等已經符合二孩生育條件的人群,確定的目標人群總量超過1.5億人,遠遠高於實際的9600多萬人;另一方面,采取的生育意願指標高達70%,遠遠高於實際的生育意願。

楊文莊在衛計委7月發布會上公布,2014年國家統計局人口變動抽樣調查顯示,單獨二孩政策目標人群中43%有再生育的打算。今年初,國家衛計委開展的專項調查顯示,目標人群39.6%有再生育打算,與2013年的調查相比有所下降。

人口預測專家、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廣州多年來一直專註於生育政策調整對人口增量的影響。根據他今年發表的題為《生育政策調整中存在的問題與反思》,假定在2015年全國統一放開二孩,2016年新增出生人口為565.8萬人。2017年達到增量最高峰,為583.2萬人。此後逐年降低。

基於王廣州的研究,假定2015年全國統一放開單獨二孩或全面二孩,政策新增出生人口規模估計。

如果全面二孩政策在全國範圍內分批放開,每年新增出生人口數量將會低於王廣州上述預測。

人口學者、生物統計學博士黃文政認為,全面放開二孩後每年新增人口最高峰不會超過500萬。而從單獨二孩在全國的實踐看,全面二孩後的新增人口可能會大大低於預期。

根據衛計委統計,截止到五月底,全國申請單獨二孩總量為145萬,僅占目標人群的13%,遠遠低於衛計委公布的生育意願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在生育意願和生育行為之間,還存在一個明顯的落差。

人民大學人口學者顧寶昌認為,從目前的總和生育率水平和生育意願看,全面放開二孩後,總和生育率也不可能達到2,依然低於2.1的人口世代更替水平。

《大國空巢》作者、美國威斯康星大學人口學者易富賢表示,要看到在目標人群中有大量育齡婦女已經超過40歲,即使有強烈的再生育意願,也不一定就能成功再生育。

易富賢稱,不同年齡階層的女性都會出現生育障礙現象,即無法懷孕或者懷上了但是保不住胎。其中15~29歲婦女生育障礙率為11.0%,30~34歲為14.2%,35~39歲為39.3%,40~44歲為47.1%。

有生育反彈很正常

單獨二孩政策放開前後,相關部門的官員和部分學者曾經提出,要註意避免可能的出生堆積和生育反彈。喬曉春認為,從單獨二孩過去一年多的實踐看,這樣的擔心是多余的。

“我們應該擔心的是政策放開後生育反彈太小。我倒是希望生育反彈能高一些,如果反彈很低,並且很快就開始降低,說明政策調整晚了。”喬曉春說。

2014年12月舉行的第三次生育政策研討會上,多位人口學者圍繞全面二孩政策放開後的出生堆積展開激烈的爭論。絕大部分學者認為,要用科學的態度看待出生堆積。全面放開二孩並不會引起此前擔憂的巨大出生堆積,每年新增加的出生人數將會大大低於預期。

複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院長彭希哲認為,生育政策調整本來的意圖就是希望出生人口多一些。有出生堆積是正常的。生育政策調整越往後面推,政策的成本越高。

在南京大學人口學者陳友華看來,生育政策調整中出現的出生堆積,是大海在退潮中的回潮。回潮雖然不能改變退潮的大局,但總比沒有回潮好,它可以延緩退潮的速度。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人口學者郭誌剛認為,以前一直認為只要放松生育政策,生育率會必然上升,這是一個人口政策彈簧理論。但事實上,中國目前的低生育率並不僅僅是出於政策壓制,而是存在著很多其他社會經濟及至人口因素的重大影響。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人口學者李建新告訴《第一財經日報》,關於出生堆積的種種擔心其實源自於對人口生產認識的誤區。斤斤計較於數字,忽視了人的權利和需求,忽視了人口結構和形勢的新變化,將會繼續扭曲人口自身再生產,導致人口年齡、性別結構失衡,最終影響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

“現在不少人認為全面二孩政策一放開就萬事大吉了,中國人口問題就解決了,其實並非如此。如果人口不能實現均衡發展,到出生堆積釋放了之後生育率會繼續下降,中國人口會面臨更大的挑戰。”黃文政說。

編輯:李秀中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516

經濟制裁解禁 是為中東全面撤軍鋪路 伊朗核談 終結「美國老大」時代?

2015-07-27  TWM


伊朗與六強敲定的核子協議,真如歐巴馬所說,會為我們帶來更安全的世界?伊朗從此乖乖受監督?或許歐巴馬沒說的其實是,這個協議代表了美國不再是萬能的事實,承認美國對中東區域的無能為力。

七月十四日一覺醒來之後,發現伊朗與六強(美、英、法、德、俄與中國)敲定了核子協議。在如此超現實的時刻中,最令人感到怪異的,就是美國總統歐巴馬在白 宮發表的談話了。他的結論除了推銷這協議帶來的更大範圍的監管與透明度,還有對伊朗提煉鈾設施的限制;歐巴馬也重申,美國在全球領導地位的重要性。

「歷史已經表明,美國必須要出來領導,但不是用我們的武力,而是用我們的道理。」歐巴馬說。「歷史表明了我們的強大,不是在我們孤立自己的時候,而是在我們與世界團結的時候。今天的協議開啟了歷史的新頁,將帶我們走向一個安全、更有希望的世界。」

協議背離對反恐的堅持

這些言詞聽來平凡、悅耳,卻也隱含了欺騙。在維也納所達成的協議,不是美國傳統上所追求的一個安全、更有希望的世界;相反地,這背離了美國在中東區域對於恐怖主義與禁核擴散的堅持。

首先,這協議將解凍伊朗所擁有的一千五百億美元的資產,而這政權曾無視自身國內經濟,以數十億美元資助敘利亞獨裁者對人民開戰。美國在中東的這些傳統盟 友,聽到協議的第一反應都是充滿著震驚與恐懼。當他們看著伊朗不斷地得寸進尺時,歐巴馬卻正與盟友的敵人大談建立新關係的可能性。

很多支持協議的人認為,雖然明知這些錢將助長中東的區域動亂,然而就長遠的角度來看,禁核擴散的利益仍然比較大。確實,這個協議限制了伊朗的濃縮鈾與核子 燃料的再加工。按照條約內容,國際原子能總署的檢查員,將有權進入任何可疑的軍事基地。這協議也將允許總署監控伊朗的鈾礦和濃縮鈾設施。

伊朗曾毀約 這次能信任?

但是不能忽略的是,協議裡並未談到伊朗現有的核子基礎建設。十年以後,伊朗可以愛濃縮多少鈾就濃縮多少;十五年以後,伊朗能夠在隨便一座臨近庫姆(按:什 葉派的聖地)的山中,躲避世界的目光,再偷偷建濃縮鈾的設備。一個已建造工業級核計畫的國家(過程中還不斷妨礙國際原子能總署的介入),被容許保留這些核 子基礎建設,以交換進一步的監管和檢查;但不為人知的是,十二年前這國家就簽過這樣的協議了,還毀約過。如今,這個協議將對這世界釋出什麼樣的訊息?

這看來不像歐巴馬向來所夢想的非核世界。

最後還有恐怖主義的問題。美國自九一一恐怖攻擊以來,一直試圖孤立並制裁那些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在這串歷史悠久的名單上也包括了一向支持恐怖主義的北 韓,但北韓的支持其實是歷史因素大過實際上的威脅。然而,伊朗始終是美國國務院所認為世界上頭號贊助恐怖主義的國家。歐巴馬的這項協議,在提供伊朗政權政 治合法性的同時,竟未要求其結束對恐怖分子的支持。

美伊將化敵為友?

儘管核談充滿了這些漏洞,歐巴馬與伊朗的協議仍可能是值得的。如果伊朗能信守諾言,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伊朗政權更迭變得更為溫和,那麼歐巴馬將可讓這世界 上最危險的武器,遠離這世界上最危險的政權。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的榮譽主席蓋爾伯(Leslie Gelb),七月十四日時曾表示,「這是個將伊朗化敵為『友』的良機」,或許歐巴馬能夠善用這個時機。然而考量到伊朗在談判攻防過程中,所展現咄咄逼人的 態度,情況似乎沒有這麼樂觀。

或許從歐巴馬的觀點來看,這項核談真正的好處,至少是替美國自中東全面撤軍鋪路。經過十多年的戰爭和重建,這個區域不僅沒有穩定下來的跡象,甚至還比九一 一前更危險。《大西洋報》(The Atlantic)的特約編輯彼得.貝納特,對此協議表達支持的立場,說這些批評歐巴馬的評論,其實只是無法接受「美國不是萬能的事實,因而指責歐巴 馬。」所謂美國的領導,或許在這個區域已經達到所能負荷的極限。如果這樣的假設為真,歐巴馬實在應該要有風度地讓我們理解這樣的事實,這個協議其實不是對 美國領導的肯定,而是承認美國的無力。

伊利.萊克(Eli Lake)是彭博觀點的專欄作家,精於政治及外交事務的評論。他曾於美國前新聞網站the Daily Beast擔任資深軍事記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645

鐵面梅克爾KO齊普拉斯 歐盟全面監管 希臘悲劇最終回:全民淪輸家

2015-07-20  TWM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皮凱提與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都希望債權國可以減記希臘債務。原本以為,齊普拉斯握有民意籌碼又有專家加持,得以往他希望的結果發展,沒想到齊普拉斯反而跟債權國簽下更「喪權辱國」的條約。

撰文•乾隆來

一群窮鬼公民投票贊成不還錢,還要繼續挖別人的錢,最終的下場就是希臘。

從希臘總理齊普拉斯在七月九日星期四,提出第三次紓困方案申請,到七月十三日星期一的清晨,是歐元區成立以來最戲劇化、最漫長的四天。整個歐元區猶如洗三 溫暖一般擺盪,多次觸及希臘退出歐元區的極端底線,歐元區十九國的總理與財政部長,還有一大票歐盟官員、新聞記者徹夜未眠,幾乎重演美國在二○○八年九月 金融海嘯的崩盤故事。

希臘脫歐的黑天鵝陰影,引發歐盟國家之間強烈的矛盾,甚至造成德、法、義等國總理意見完全相左,可能導致歐元崩解的疑慮。

評估文件「被洩漏」

掠奪希臘五百億歐元資產

歐元區十九國的財政部長多次開會,層級更高的總理級高峰會開開關關,休會再復會,德國總理梅克爾更與法國總統歐蘭德並肩協商每一個細節,最終丟給希臘總理 齊普拉斯一份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的條約,洋洋灑灑的四頁內容,每一個字都介入希臘的國家主權,其中最強烈的兩項,一是包括國際貨幣基金(IMF)在內的債 權人進駐希臘政府,嚴格監管財政與內政;二是提撥五○○億歐元國有資產作為抵押品,撥入民營化基金作為還款依據。

齊普拉斯沒有其他的選項,只能照單全收,暫時避免了被逐出歐元區的災難,如果他遵循歐盟的指示,後面還有高達八六○億歐元的紓困金會給希臘,但是紓困方案 的相關法令必須在七月十五日之前,在希臘國會完成立法程序,還必須通過歐元區其他十八個國家的國會立法。通過之後,希臘的國家主權,將會大幅度交給歐盟加 上IMF等債權人,希臘再也不是一個完整的主權國家。

戲劇化的轉折在七月十一日,原本齊普拉斯提出紓困申請案後,法國的官員、義大利的總理都公開表達樂觀的意見,金融市場也以股票大漲來回應,但是到了周六歐 元區財政部長會議召開之前,一份德國內部的評估資料卻「被洩漏」給媒體,內容只能用「驚悚」來形容,要求希臘提撥五○○億歐元的國有資產作為抵押,並且直 指希臘在勞動市場、國營事業民營化、金融體系、經濟結構改革等方面,顯然無法滿足債權人的要求,最後,德國的文件認為,若希臘無法接受嚴格改革的要求,就 要讓希臘「暫時退出歐元區」(time-out)。

德國財政部長薛伯勒是有名的鷹派,一向對希臘無賴式地賴帳不假辭色,這個一八○度的大轉變,讓紓困談判立刻陷入極端衝突的陰影,對於德國提案的內容,連不 在談判桌上的美國經濟學家克魯曼,都以「羞辱希臘」來表達對德國強硬態度的不滿,隨後的歐元區十九國財政部長會議更因此陷入混亂。

希臘紓困案喊卡

接受德國﹁毒藥﹂,任其擺布在烏雲密布的談判桌上,遙遠北方的芬蘭又踹了一腳,芬蘭在Nokia霸主地位消失後,經濟也陷入困境,兩個月前才剛剛換上新的 聯合政府,基礎還不穩的新政府,對於紓困希臘非常反感,特別是第二大黨新芬黨,在歐元財長會議之前公開嗆明,絕對不接受希臘提出的方案,否則芬蘭政府就得 倒閣重選。芬蘭的強硬態度,讓需要「全體一致通過」的紓困方案立即面臨破局危機。

就這樣,原本被法國、義大利稱讚的希臘紓困案則被放棄,新的方案多達十二項,除了加稅、退休金改革之外,還包括將希臘的電力輸送網路民營化、將現有主辦公 營事業民營化的組織TAIPED 「獨立運作」,把希臘統計局ELSTAT 立法獨立運作,當然,原本德國評估文件所說的提撥五○○億歐元的國有資產作為抵押品,也明文列入,而且要求這批資產抵押給民營化的基金,基金的總部必須設 在盧森堡。

最後,再加入債權人監管的條款,包括IMF在內的債權人重回雅典,監管政府的財政與立法,所有重大財政支用或是立法議案,都必須事先獲得債權人派駐的監管小組審核通過,等同於剝奪希臘政府的財政權。

德國提出的,的確是一顆難以下嚥的毒藥,希臘政府猶如割地賠款,淪為歐盟監管的殖民地。至於齊普拉斯喊得響徹雲霄的債務減記談判,歐盟說,「如果有需要再看看」。

此時,各國媒體都已經發現談判急轉直下,德國已經做好希臘退出歐元區的準備,擺出「完全任我擺布,否則回家吃自己」的強硬態度,歐元財長會議一陣紛亂,大 家都必須將德國提案拿回去討論,周六忙了一整天,會議沒有結論,只好將原訂周日上午的總理級高峰會議取消,繼續由財政部長琢磨,看看希臘能否吞下這顆毒 藥。

一直到周日晚間,總理層級的高峰會議才重新召開,經過五個小時沒有結論的討論之後,梅克爾索性拉了歐蘭德,親自押著齊普拉斯開小組會議,梅克爾與歐蘭德雖 然都已經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卻與齊普拉斯從深夜十一點鐘談到清晨三點,當所有媒體記者都已經東倒西歪時,梅克爾帶著勝利的微笑,回到高峰會議的會場,齊普 拉斯已經屈服,原則接受德國提出的毒藥了。

現代版凡爾賽和約

如割地賠款,淪歐盟殖民地齊普拉斯帶著這份近乎投降的協議回到雅典,可以想見希臘內部將有難以接受的反彈。原本,齊普拉斯發動公民投票,鼓動人民投下反對 歐盟提案「不」,他不斷告訴希臘人民投下「不」就可以支持他向歐盟談出更好的條件,結果卻完全相反,齊普拉斯在布魯塞爾的會議中,幾乎是被KO,拿回家的 是一份喪失財政、內政、法律權力,幾乎等同於喪權辱國、割地賠款的和約。

這份戰敗和約唯一的好處,就是歐盟承諾將新借八六○億歐元的紓困金,以及希臘銀行可以開門營業、人民領得到退休金來吃三餐。

之前與齊普拉斯並肩作戰的前財政部長瓦魯法奇斯,就批評這份協議是現代版的凡爾賽和約(Treaty of Versailles),在一九一九年簽訂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停戰和約,充滿了對戰敗國的羞辱,更為歐洲後來三十年的動盪埋下禍因。

瓦魯法奇斯在奧地利廣播電台的專訪中,甚至將這次的歐盟高峰會,比擬為一九六七年布拉格之春,他說,當年的布拉格危機侵略的坦克車,如今化為歐盟的高峰會,掠奪希臘五○○億歐元的國有資產。

作為歐盟負債比率最高的破產國家,齊普拉斯猶如丐幫幫主,明明已經山窮水盡,卻還能讓員外地主們陪他梭哈,任隨他開價。如今,最後一刻的審判日終於降臨, 債主們翻臉逼迫希臘認罪,齊普拉斯帶著「災難」或者「無法挽回的災難」兩個難以下嚥的選項,回家面對希臘選民——那群欠了一屁股債的窮鬼選民。

希臘悲劇即將進入最終回,不論結局如何,希臘人民都是最終、最大的輸家。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希臘第3次紓困後續工作時間表

7/14(二)

日圓債務到期,金額116億日圓(約1億美元)

7/15(三)

希臘國會必須通過多項法案,具體推動紓困方案所承諾的改革

7/15(三)

希臘國會法案通過之後,歐元財長舉行電話會議,啟動第3次紓困相關的作業

7/15 ~

◆ 隨後歐元區19國召開會議,德國、芬蘭、荷蘭、奧地利等國需要召開全員臨時大會,其他國家也須完成既定的法律程序。法國國會是否能夠順利通過,將是總統歐 蘭德的另一次信任投票,受到各國矚目◆ 歐洲穩定機制(ESM)召開委員會議,將原有的希臘紓困案,轉換為新的紓困案

7/16(四)

歐洲央行(ECB)貨幣政策委員會開會

7/17(五)

必須支付7100萬歐元國債利息

7/20(一)

希臘必須獲得臨時貸款,以償還歐洲央行的35億歐元到期款

7/22(三)

希臘國會必須完成民事訴訟程序(Code of Civil Procedure)修法與實施,同時完成金融法規的修改,並且確認500億歐元償債基金的立法

8/5(三)

必須支付IMF 貸款利息1.75億歐元

8/7(五)

10億歐元債券到期,必須借新還舊

9月中旬

19國完成第三次紓困案的法定程序,正式簽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6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