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14-11-17工作日誌-CidnyWang liu159159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2v5vr.html

今天主要做了三部分的內容:補充醫療保險數據,美國聯合健康(UNH)及其競爭對手情況,美國醫療體制改革。

一、根據一篇題為“Health, United States, 2013: with Special Features on Prescription Drugs"的文章,將美國Medicare、Medicaid覆蓋的人數以及費用情況整理了一下。同時wind數據庫中也有少部分資料,一起補充進來了。下面介紹最新數據情況。

2010年至2012年,美國醫保覆蓋率為84.2%。醫保覆蓋率最高的州為馬薩諸塞州,最低為德克薩斯州。2011年醫療保險總支出1.8萬億美元,其中私人醫療保險支出占比44%,醫療照顧計劃支出占比29%,醫療救助計劃支出占比21%。

2012年,Medicare參與人數為4900萬,占總人口比例16%,其中大多為”fee-for-service“模式。2011年Medicare人均支出1.1萬美元。

2010年,Medicaid參與人數為6570萬人,占總人口比例21%,其中大多為”管理式醫療保險“。2010年人均支出金額為5160美元。

二、美國醫療保險機構較多,找了幾家規模較大的進行比較分析:聯合健康、WellPoint、安泰保險、哈門那和信諾。聯合健康收入規模在這五家之中是最大的,2013年為1220億美元。從各項盈利指標和資產結構來看,聯合健康表現平穩,杠桿較低。

三、奧巴馬醫療體制改革

這一塊內容還在進行中。奧巴馬醫改三個目標:遏制醫療費用增長速度、擴大醫保覆蓋範圍、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主要法案為2010年簽署的《患者保護與平價醫療法案》(簡稱PPACA)。其重點條款為”個人強制保險“。該法案於2012年6月28日,美國最高聯邦法院通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596

2014-11-18工作日誌-CindyWang liu159159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2v5x0.html

今天上午和Jerry、Rick一起討論了美國醫療保險制度、醫療保險公司的相關情況。討論後需要進一步加工或搜集的信息有:

1. 公共醫療保險(主要是Medicare和Medicaid)的資金來源是什麽?誰是繳納保險費者,誰又是受益人?

2. 美國各州醫療保險覆蓋比例與其州經濟、人口等因素的關系。

3. 美國和英國的醫保體系差異很大,其醫療資源、效率也有一定差距。英國醫保的資金來源是什麽?

今天下午對討論內容進行了整理,並開始解決以上三個問題。今天主要解決了第1條。

Medicare中A,B,C,D各部分資金來源不一。就保費而言,A部分為參保者退休前(65歲之前)繳納的工資稅;B部分為參與者每月繳納的保費;C部分實質是基於聯邦醫保的保險,資金來源於參與者繳納的保費,保費差別較大;D部分為參與者每月繳納的保費,保費會因所處計劃的不同而有差異。其中,A、B和D部分還有聯邦收入提供的資金。

Medicaid計劃中沒有提到保費,其資金來源於聯邦和各州政府的收入。

由上可見,對於Medicare的A部分而言,現在65歲以下就業者,繳納的工資稅服務的是當前享受醫療照顧計劃福利者。

此外,在看一篇文獻過程中,發現之前對管理式醫療(Managed Care)理解有誤。在參考了其他相關資料之後,發現其確實沒有明確的概念,總的來說,就是與傳統醫療模式相比,更有利於控制醫療支出的模式。其用來控制醫療支出的手段有經濟和程序兩種,同時針對Patient 以及Healthcare provider。其擁有幾種不同的付費方式:按項目收費、按人頭收費、按日收費等,不同收費方式對其費用控制的作用也不一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597

2014-11-26工作日誌-CindyWang liu159159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2v78t.html

今天整理了2008至2011年的年報資料。同時把歷年“董事會報告”進行了比較,摘取其中的關鍵詞與財務比率相聯系進行分析。

2014-11-26工作日誌-CindyWang

上市至2007年,管理層把重點放在技術研發上,研發投入較大,管理費用占比高。2008年開始,管理層將產品結構調整、產業升級作為重點,毛利率有一定的提高;同時,對營銷的重視程度加強,營銷費用率上升。

2011年,公司開始了“十二五”規劃,管理層提出:從原料藥向高端制劑轉型,從化學藥向生物藥轉型,從仿制向自主創新轉型。意味著業務的全面升級,從原料藥向制劑升級。

在2004和2005年,行業因為招標推廣、監管加嚴、藥品降價等多方面因素導致醫藥行業整體盈利低迷,海正的毛利率下降,在這種狀況下,管理層的策略是成本控制,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率都有所下降。2007年開始,毛利率有所回升,管理費用率穩定,銷售費用率提高。

自90年代初期以來,公司在質量管理和藥政註冊方面一直都很重視。同時,公司也與跨國企業進行合作,2007年,公司與禮來合作,2010年,公司與輝瑞也展開合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327

2014-12-12工作日誌-CindyWang liu159159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2v8tp.html

海正藥業自2000年上市以來,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現金股利。2000年至2013年,累計分紅7.3億元,平均分紅比例(占歸屬凈利潤)26%。2000年至2013年底,累計資本市場融資(股權和債券融資)32億元。計劃募投項目累計投入資金合計25億元。

海正藥業於1998年,由浙江海正集團有限公司作為主要發起人,聯合國投興業有限公司等其他七家發起人,發起設立,其中集團持股74.72%,國投興業持股21.84%。2004年,國投與浙江榮大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簽訂股份轉讓合同,國投將其所持海正藥業股份全部轉讓給浙江榮大,浙江榮大成為上市公司第二大股東。2006年開始,海正集團和榮大集團陸續減持。至2013年底,浙江海正集團持股38.2%,國際貿易集團(原榮大集團)持股10.73%。

公司的管理層人數較多,董事會、監事會、總裁、副總裁,領導班子超過30人。上市以來,董事、監事以及副總裁人員均有一定的變動。但是白驊一直擔任董事長兼總裁。2013年核心領導團隊為白驊、樓國慶、包如勝、王海彬、林劍秋、陳文德。2012年至2013年之間,監事以及副總裁人員變動幅度大,主要是原有管理層任期已滿。變動後的管理層人數有所減少。

白驊是公司的靈魂人物,1968年加入海門化工廠(海正藥業前身),歷任技術員。車間主任,1977年走上領導崗位,1981年起任正值。海正藥業從原來的大宗原料藥企業成為全球性的特色原料藥-制劑企業,與白驊是緊密聯系的。

管理層人均薪酬呈上升趨勢,2000年為20萬元/年,2004年為33萬元/年,2010年為67萬元/年,2013年為70萬元/年。2013年,管理層最高薪酬為234萬元/年。

2000年至2011年,公司年報披露了其母公司的員工人數,歷年呈現上升趨勢,2011年母公司職工總數3867人,其中研究技術人員占比50%,生產人員占比41%。2012年和2013年,公司披露了母公司及其主要子公司的職工人數。2013年職工合計8428人,其中生產人員占比35%,研究技術人員占比30%,銷售人員占比25%。由於公司設立了主營醫藥商業的子公司,因此在將子公司員工包含進來以後,可以發現銷售人員的大幅上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762

2014-12-01工作日誌-CindyWang liu159159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2v8gk.html

今天把海正藥業年報都整理完畢,開始進行數據分析。海正銷售收入和總資產的增長速度很快,但是凈利潤增速則略微遜色。從歷年發展上看,海正呈現的特點是:做大(收入),做強(原料、制劑產業鏈)。固定資產(含在建工程)投入、研發投入都是毫不吝嗇的。也正是巨額的資本開支,公司對於資金的需求量很大,上市以來,進行了三次增發,一次發行債券,並且賬面的銀行借款余額都很高。

看一下公司2013年資產和負債構成:

2014-12-01工作日誌-CindyWang

2014-12-01工作日誌-CindyWang

各個年份的資產與負債構成與此類似。

在對資料整理分析時,發現應收款項、存貨、固定資產有些年份波動較大,決定從年報中查找原因。明天繼續對數據進行分析,聯系管理層討論與分析,爭取能夠把握企業各個階段所做的事情與其取得的結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763

2014-12-09工作日誌-CindyWang liu159159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2v9d4.html

今天整理中國生物制藥。首先把現金流量表摘錄完畢,然後做了杜邦分析,財務數據看起來比較友好。公司收入增長速度非常快,僅在2006年出現過下滑。凈利潤在2006年和2011年同比下降。毛利率波動不大,近幾年稍有下降,在80%上下波動。凈利率在20%上下波動,近幾年稍有下降。

從高管薪酬來看,業績評價可能以收入為核心,在2006年收入下滑的年份,高管薪資金額下降較多。其他年份之間保持一定增長。總體來說,薪酬比較豐厚。

分部收入也整理好了,從數據來看,2005年由於出售子公司中國科技,從而剝離了生物藥業務,其他年份業務構成沒有變動,藥品(主要是中藥現代制劑和西藥)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超過98%。

明天開始逐份閱讀年報,整理年度變動的原因等信息。

另外,需要mark一下的是今天股市的任性行為。看到下面這張圖:

2014-12-09工作日誌-CindyWang
今天的確值得紀念。作為一個剛入市的小散戶的俺,也在風口浪尖all in了一下,而今被大浪拍倒在沙灘上。不過倒覺得是一件好事,從八月份開戶到現在,一直在過好日子,也是該交點學費了。有一句話要時刻記著:當身邊的人都在討論股票的時候,就該考慮如何全身而退了。

恩,明天繼續努力工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911

2014-12-10工作日誌-CindyWang liu159159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2v9et.html

自公司上市(2000年)至2004年,公司產品類別包括肝病用藥、眼病用藥、骨科用藥,以及心腦血管用藥。2005年公司出售了山東正大福瑞達,也就剝離了眼病和骨科用藥兩大業務。

2004年,肝病用藥收入占總收入45%,產品包括降酶保肝、抗肝炎病毒、治療肝昏迷及退黃疸等肝病用藥系列。主打產品為甘利欣註射液和膠囊。眼科用藥收入占比39%,主打產品為潤舒滴眼液、潤潔滴眼液。骨科用藥主打產品為施沛特註射液。心腦血管用藥包括凱時註射液和普潤。

2005年,公司的產品大類包括:肝病用藥、心腦血管用藥、抗癌用藥、鎮痛用藥。

下面列示一下1998年至2004年占比較高的幾類產品:2014-12-10工作日誌-CindyWang

甘利欣收入占主導地位,天晴福星註射液上市以來增速很快,逐漸成為中藥產品之一。2005年剝離的眼科和骨科用藥2004年收入占比合計31%。

再看一下2004年和2005年產品大類占比比較:

2014-12-10工作日誌-CindyWang
2005年由於心腦血管用藥中包含了凱時註射液,收入占比上升很快。

今天是在春節前寫的最後一篇日誌啦,之後要回到學校上課並準備期末考試了。明年春天繼續來實習刷日誌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912

2015-05-05 工作日誌 Louise 信璞上海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2vio0.html

    今天上午的主要工作是收集房地美、房利美的資料,今天發現房利美有提供1992-2000年的Information statement,但沒有跟年報發在一起,目前房利美是找到了1992至今的財報資料,此前下的監管機構的報告有房利美比較早的歷史數據,所以目前來看數據資料是比較齊全的,但可能1992年以前的其他資料需要再從別的渠道找一下。房地美現在是找到了2000年至今的年報,歷史數據也在監管機構報告中有。之後去知網下了幾篇關於美國房地產金融的論文,先補習一下美國房地產金融總體的發展歷史。雖然房利美、房地美很早之前就上市了,但因為它們是政府資助企業,所以是在不用受SEC監管,不用披露10-k的年報,直到2003年出現虛報利潤的醜聞。下午請假,回學校辦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526

2015-05-05 工作日誌 Emily 信璞上海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2vinx.html

今天上午整理了獅門管理層的信息,除了創始人Frank Giustra以外,對公司影響最為深遠的是現任CEO Jon Feltheimer,他於2000年加入獅門,1991-1999曾任職於索尼影業:1991-1993任TriStar Television總裁;1993-1995任哥倫比亞三星總裁;1995-1999任哥倫比亞三星總裁和索尼影業執行副總裁,擁有豐富的行業經驗。另外,從整理的信息中明顯可以看出獅門的絕大多數管理層都是並購企業的元老,一方面保證了被收購企業的平穩運營,一方面也通過並購網羅到大量的專業人才。

下午重新整理了部分產業信息,將美國電影發展史以及好萊塢幾大制片廠發展史按照時間軸進行整理,以便清晰了解其發展脈絡,還簡單整理了美國電影發行和院線生意的一些特點。

晚上整理合資企業的情況,並沒有像整理並購信息那樣面面俱到,主要希望通過合資企業的信息,了解獅門的投資目的是拓展平臺還是豐富IP,又或者有其他的想法?還差一些沒有做完,明天繼續。

另外,下午跟Mao又聊到光線跟獅門的相似之處,將對二者的研究結合起來感覺又有新的認識,完成獅門之後打算著手更新下光線的年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527

2015-05-15工作日誌 CindyWang 信璞上海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2vjar.html

上午和Rick就綠城模版開了個短會,計劃把融綠平臺的剩余工作放到下周一,在研究之後若是仍有疑問,可以咨詢融創中國。
今天的安排是先理清NAV的計算思路,然後把項目的銷售信息補充完整。NAV類似於計算股價時的現金流貼現模型,對於房地產企業而言,現金流來源於各個項目未來現金流的匯總。計算項目未來現金流的一個關鍵點在於0時刻未銷售面積。
先前因為公司披露的銷售口徑前後不一致、不全面,加上各地房管局網站的統計標準不明了,把項目銷售信息的整理擱置了。在和Rick討論之後,決定結合公司、房管局、搜房網等各方信息,對公司的銷售信息進行估計。比較幸運的是融綠分家時,綠城和融創發布公告中提供了重點項目的已售和未售信息,這樣對於這幾個大項目就有比較準確的估計,從而可以減少整體估值的偏差。
此外,NAV中涉及土地增值稅假設,對於房地產企業而言土地增值稅對利潤的影響很大,所以今天把土地增值稅的計算方式和特殊情況整理了一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52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