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賈躍亭:明年1月發首款量產車 樂視網較大規模融資在即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211/160292.shtml

賈躍亭:明年1月發首款量產車 樂視網較大規模融資在即
i黑馬 i黑馬

賈躍亭:明年1月發首款量產車 樂視網較大規模融資在即

“近期幕後黑手越發肆意延伸,試圖將非上市公司LeEco這場風波傳遞到上市公司樂視網身上。”賈躍亭說。

i黑馬訊 12月11日消息 “1月3日,樂視將在拉斯維加斯發布首款量產汽車。”今日下午,在2016(第十五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樂視創始人賈躍亭在演講中透露了樂視汽車的最新進展。

“我們為汽車產業蒙眼狂奔三年,投入了大量的資源、精力,在我們眼里它是非常偉大的事業,同時也是極具使命感的事業,雖然在大部分人眼里,樂視是一家互聯網公司,做汽車是最反常規的存在。” 賈躍亭集中回應了近期對於樂視造車的種種質疑。

此前,樂視被曝出種種問題,包括擴展過快,資金鏈緊張,而後位於美國的法拉第汽車工廠停工,裁員風波,媒體質疑樂視為龐氏騙局等等。幾日前,因為媒體的一篇關於樂視股價已接近賈躍亭股權質押線的文章,已在A股上市的樂視網宣布進入停牌狀態。

除了回應樂視汽車的進展,賈躍亭也在當天表示,樂視網未來一個多月將真正完成一輪較大規模的融資,這也是在現在的這種困難時期,投資人對互聯網生態模式一種堅定的認可。

以下是賈躍亭的演講實錄,演講題目為《互聯網生態模式代表未來:Dream On and All In》

大家下午好!去年,我第一次受中國企業家邀請,做了公開的主題演講,同大家介紹了樂視生態的全球化,以及我們致力於沖破霧霾、變革百年汽車產業的夢想。今天,我想同在場諸位談一談現實與未來。

就在上個月,樂視成立12周年之際,我在樂視內部發出了一封全員信。當中深刻的反思了公司生態戰略高速發展的第一階段創下奇跡背後的一些問題,同時宣告生態戰略節奏進入全新階段。我卻沒想到,這封信居然引起一場軒然大波。過去一個月,樂視密集占據著各大媒體的頭條。

樂視風波的背後

大家可以看到這些天來關於LeEco的種種文章:“龐氏騙局”、“德隆系”、“瀕臨破產”,甚至還驚動了遠在美國某州的財長先生……各種各樣聳人聽聞的標簽打在LeEco身上。這一切恐怕要特別感謝一些人在背後的百般策劃推動——因為人們常說,把你送上領獎臺的往往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對手。

近期幕後黑手越發肆意延伸,試圖將非上市公司LeEco這場風波傳遞到上市公司樂視網身上。就在12月6日,一場精心安排的策劃讓當日股價尾盤時出現異常下跌,試圖幹擾我們籌劃中的重大事項。樂視網已經申請停牌並對異動原因進行核查,我們的產業資源整合事項也繼續順利進行。

在這里我要送他們一句話:越被黑、越堅韌、沙場見。更何況,樂視的身後有多年來堅定跟隨我們的投資人;有理解創業創新艱難、信任和支持樂視模式的許許多多謀求轉型和創新的企業家;當然還有千萬用戶和樂迷們。

就在上個月的投資人交流會上,第一個站起來發問的股東就跟我說,他們想在A股投出自己的BAT。他很擔心,樂視接下來會改變戰略。

我知道樂視承載了很多長期價值投資者的期待。它從一開始就是一家深深紮根於中國本土市場和本土投資者的企業。過去這幾年,PC時代的流量紅利已消耗殆盡,移動互聯網的船票亦被BAT瓜分完畢,而享受這場饕餮盛宴的,大多是海外的風險資本和投資人。此後,互聯網行業日益走向壟斷。

在這種環境下,樂視有兩個選擇。一是按照安全而傳統的老路走,去做傳統互聯網和硬件巨頭主導產業里的延長線,等待被主宰的命運,或者被兼並收購後套現退出;二是掙紮破局而出,探索出一個全新的道路,成為擁有顛覆和價值創造力量的全新物種。

樂視選擇了後者。2009年它從一家在線視頻網站逐漸升維到跨界垂直整合、同時又橫向開放的生態系統。這些年,我們切切實實取得了一些成績、創下了一些奇跡:2016年,樂視全生態營收500億,去年這一數字是接近200億,同比實現150%的增長。其中上市公司樂視網更是實實在在交出一份高增長的成績單:樂視網2010年IPO時營收為2.38億,到2016年營收已經有望突破200億,6年時間營收增長近百倍!

上市公司體系內的超級電視,馬上要突破1000萬臺保有量的銷售目標,在高端市場上把3S等國際大牌遠遠甩開好幾個身位,在整個智能電視市場上銷量遙遙領先;非上市公司LeEco體系內的超級手機,今年也將創下2000萬的銷售記錄,在手機這個競爭堪稱慘烈的市場上成為2016年全行業增速最快的品牌。以這兩大智能終端為“硬”入口,樂視運營維護著5000萬樂迷;以內容為“軟”入口,樂視視頻攜花兒影視、樂視影業,為數億用戶提供內容服務。就在下周五,樂視影業聯合出品、藝謀導演執導的巨制《長城》全國公映,還請大家多多支持。

更重要的是,樂視獨一無二的商業模式為全世界所有嘗試創新、轉型升級的企業提供了一個方向、一種可能。

然而,全員信發出後這一個月的風波,已經影響到真正關註生態模式、關心下一個時代商業經濟到底該何去何從的企業家、公眾和媒體朋友們的判斷。

就在前幾天,我非常尊重的一位樂視重量級供應商夥伴的董事長特意來找我聊了2個多小時。他不是來談供應鏈問題的,他是專程來跟我討論生態的。他專註於一個產業二十多年並做到全球領先的位置。這幾年看到樂視模式後,開始研究跨界和生態,現在看到我們的問題後又認為商業的未來還是得靠專業分工。

他全都說完了,最後問我:其實人這一輩子很短,像你這樣拼命到底為了什麽?

這件事對我觸動非常大。我意識到,圍繞樂視這場輿論風暴,本質上其實是傳統思維與下一代互聯網生態思維的沖撞;是專業分工模式與互聯網生態模式誰才能代表商業未來的趨勢之爭。

具體而言,專業分工模式,本質上是通過規模經濟而不是顛覆式創新來做大做強自身,然後以市場領先者甚至是壟斷者的身份去追逐企業利潤最大化;而互聯網生態模式,是在打通價值鏈後通過價值重構、價值共享來做強做大自身,目的是創造全新價值、實現用戶價值最大化。

在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市場能否為眾多謀求創業創新、轉型升級的企業提供一個足夠寬容開明環境?而樂視,恰在這個時候充當了這塊試金石。反過來,樂視又能否通過自身的實踐,真正成為市場可供借鑒的下一代模式?

“生態模式太反常規”

在給出答案之前,我們想先自我剖析一下。請大家看一個四年前的視頻:

樂視從誕生那一天起,就是一個新物種,它骨子里帶著反常規的基因。

生態模式太新了。樂視超級電視向市場推出剛剛三年,手機、體育、汽車是去年才對外發布,互聯網金融到今年11月才正式亮相。它新到很多人聽不懂樂視在說什麽,新到很多人為了說服自己要拼命尋找我們的邊界和邏輯;它新到無法讓自身處在一個更長的時間維度去讓人們審視和判斷,無法自證也無法它證——它是時代轉換罅隙里最孤獨的物種。

生態模式太反常規了。它以新生之力要推翻盛行百余年的、工業時代的專業分工理論,試圖通過破界創新、生態化反去創造全新價值。

很多人說樂視激進,因為它幾乎是以反常規的態勢崛起。很多人在質疑樂視的速度,但樂視從來不是盲目的為了追求速度而加速、單一的為了追求規模而擴張。樂視是一家前瞻布局的企業,它進入的都是強相關領域,並在尋求一切破界創新、價值創造的機會。樂視進入新產業的速度很快、但真正要實現破界創新、價值創造是一個漫長而艱險的過程——這是毫無捷徑的一條道路,因為我們不能複制、不能跟隨、只能聽從內心的指引。

真正的創新就是這樣的。賺錢和盈利是每一個企業都會的事情,但如果我們想在全球經濟格局中扮演一個受人尊重的角色,除去要快速抓住時代賦予我們機會,還必須要以堅韌的耐心和創業的初心去抵禦過程中的孤獨和磨難。

樂視卻又不急著盈利。從樂視超級電視誕生之初就開創了高質低價的先河。中國用戶一路走過“低質高價——低質低價——性價比”的三十年,他們已經很滿足很習慣了。所以樂視這種行為也被視為是反常規的——人們看到了樂視燒錢補貼用戶,事實上樂視做得不止這些,為了讓用戶擁有更好的體驗,我們犧牲了盈利、推遲了商業化——這是樂視為“反常規”付出的最直接代價。

樂視汽車,它不只是反常規、它簡直是最反常識的存在。樂視的規模、業務、基因似乎都和汽車毫無關聯——憑什麽進入這個投資巨大、周期漫長、技術門檻高不可攀,就連蘋果也沒法做成的產業?

基於以上種種,很多人把樂視視為異類。如果說異類的潛臺詞是不同於傳統的新思維、新模式,新策略,那麽樂視確實是異類、是中國互聯網走向下一個時代前夕出現的新物種。

這一路“蒙眼狂奔”中,正像視頻中看到的那樣,樂視人會跌倒、受傷、爬起,直至實現真正的飛躍。而正是經過一次次“渡劫”般的磨煉,樂視真正實現了生態第一階段的目標:

樂視所有已經正式推出產品的子生態都在各自的產業里取得相對理想的市場地位;

我們將用三大核心智能硬件全面覆蓋用戶的家庭、移動和出行生活,“平臺+內容+硬件+軟件+應用”每一層都是入口、整合起來就是一個立體多維的場景;

我們進入了全球市場的制高點美國,在這個高價值高回報的市場上打造服務全球用戶的能力。不久前,我們還與美國電信運營巨頭AT&T達成戰略合作,這也是他們多年來第一牽手中國公司;

堅實的底層技術布局、數千萬甚至是億級終端入口、規模高價值用戶、強大的內容自制與賽事運營能力........樂視生態第一戰略階段取得的成績,已經為接下來的價值創造和業績爆發奠定了一切基礎。

生態戰略第一階段出現的種種問題,我已經在全員信中進行清楚的表達。每一個想要成就偉大的企業在發展中都要經過很多這樣的坎坷,重要的是我們能夠清醒的認識到自身的短板和不足,並且積極有效的進行了改進和升華。這些對樂視來說才是最寶貴的財富,對我們未來的發展影響至為深遠。

我再次強調,樂視從來沒有說過、也不會改變戰略方向,要改變的只是戰略節奏。我們將提前進入生態戰略節奏第二階段:聚焦現有市場,啟動內部組織變革,爭取在三年內實現跨組織之間的生態強化反;在上市公司樂視網體系內,我會投入更多的精力,上市公司和電視生態的盈利會進入高速增長階段;在非上市公司LeEco體系內,則將全面推進P&L(損益)經營管理,實現生態經營現金流正向快速增長與規模獲取高價值用戶並重的發展目標。

大家關心的手機供應鏈正在逐步得到解決,產品供應將恢複正常,樂Pro3已經恢複售賣。生態AI手機 Le Dual3即將發布;

相關融資工作都在順利推進之中,我們會在合適的時機對外發布;

銷售體系變革已經啟動。我們通過業務整合與組織變革,建立起樂視生態銷售與服務平臺,這是以UP2U為理念、以自有O2O平臺為核心的全渠道、立體化、全付費生態產品的銷售及服務體系。自零售業從線下到線上第一次變革之後,希望它能真正引領零售業的二次革命。

“1月3日拉斯維加斯見”

現在我們談談大家眼里最反常規的存在:樂視超級汽車。

大家都知道,樂視這一次的困難,第二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和汽車有關。這是源自我心中的藍天夢和汽車產業的變革夢,我們為汽車產業蒙眼狂奔三年,投入了大量的資源、精力,在我們眼里它是非常偉大的事業,同時也是極具使命感的事業,雖然在大部分人眼里,樂視是一家互聯網公司,做汽車是最反常規的存在。

八年前,人們依然以為手機是一個通訊產品,喬布斯說它是移動互聯網產品。當有一天蘋果讓它集手機、互聯網和應用於一身的時候,蘋果成為了世界上最偉大的公司;

四年前,人們依然以為電視是一個家電產品時,可樂視認為它是一個家庭互聯網生態系統。當有一天樂視讓它集內容、雲、應用和互聯網於一身的時候,真正的生態電視誕生了,它顛覆了整個電視產業;當大屏和互聯網融為一體時,具有破界創新、生態化反模式的顛覆性理念的公司的樂視出現了;

現在,人們依然以為汽車是一個出行工具時,而我們認為它是一個交通互聯網生態系統。當有一天我們讓它集電動、智能、共享與互聯網於一身的時候,它將顛覆整個汽車產業。當汽車和互聯網將要融為一體時,將會出現超越蘋果的公司,而樂視將最有可能成為那家公司。

如果站在現在看未來,樂視造車看上去是一場反常識的豪賭;但站在未來看未來,樂視是全世界最適合、也是最有能力做互聯網智能電動汽車的企業。

因為下一代的汽車產業將是跨界創新科技的集大成者。我們認為,電動化、智能化、互聯網化和社會化是未來十年全球汽車產業的變革方向。基於對產業趨勢的判斷,樂視汽車從一開始就以三重思維致力於引領變革。

第一重是破界創新思維:互聯網智能電動汽車是繼互聯網之外下一個顛覆式技術與創新頻繁誕生、跨界科技完美融合的領域。

汽車產業的價值鏈正在被重構和遷移——汽車的核心價值從交通工具變成一個全新的交通互聯網生活場景;汽車從不可再生的石油能源驅動進入到新能源時代已經不可逆轉,傳統汽車的核心技術只是圍繞發動機的汽油動力系統。而下一個時代,互聯網智能電動汽車的核心系統則是由計算系統、無人駕駛和AI,互聯網以及電動四大技術構成。

所以,我們必須去打破互聯網與科技、電動汽車與傳統汽車、汽車與其它智能終端、從底層技術到上層應用等等各個產業之間的邊界。而樂視這些年來通過打破互聯網及雲、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汽車與其它智能終端之間的技術邊界,再加上三年來我們在互聯網智能電動汽車技術的研發積累,已經擁有了變革傳統汽車產業所需要的全部核心技術,在全球下一代汽車領域的新玩家中處於絕對領跑的地位:

大家將在未來的汽車上看到很多樂視今天業務的縮影:現在的樂視電視將成為未來汽車的顯示系統;現在的樂視手機將成為未來汽車的大腦;現在的EUI將成為未來汽車的神經中樞;現在的樂視影視,體育,音樂,車聯網將成為未來汽車的娛樂服務系統;現在的樂視雲平臺將成為未來汽車的人工智能,自動駕駛平臺;現在的易到和零派樂享將成為未來汽車共享的平臺。

第二重是極限技術和極致產品思維:與手機不同,樂視是在智能汽車產業價值鏈還很不成熟的發展早期就進入其中。我們的挑戰和機會在於,要能夠制造出一輛能夠徹底替代傳統汽車、推動用戶習慣快速遷移的產品,就必須從最底層的技術開始全面布局,對創新苛求極致:譬如高密度和高安全性的電池成組技術和電池管理解決方案、明顯超越發動機性能和能量利用效率的電機系統、高效利用電能的電控系統、車車互聯及車內交互在內的人工智能與無人駕駛系統、電動汽車網絡通訊解決方案、車聯網技術和應用系統等等領域;

電動汽車在加速性能等方面完全可以秒殺傳統汽車,但需要近乎苛刻的極致要求才能把技術性能推到最極限水平,樂視是一個生來就擁有為用戶提供極致性能體驗基因的公司,我們從一開始就堅持超越競爭對手的下一代產品,招募全球最頂級的團隊,在所有核心參數和性能上進行頂級配置和開發。

第三重是顛覆模式思維:我們通過用未來定義未來的大屏生態系統、移動互聯網生態系統的建設和運營,也為超級汽車徹底顛覆現有傳統汽車產業規則和用戶體驗做好了一切其它準備:顛覆性的商業模式、盈利模式、營銷模式,以及領先的研發模式和產品價值。產業變革,註定了既有規則必須被顛覆、一切都要徹底創新和進化,樂視,在這件事情上,有十足的把握和成功的經驗可以為之所用。

某種程度上,樂視汽車已經成為互聯網電動智能汽車的奠基者;我們希望樂視模式助力中國汽車產業完成百年跨越。

四個月前,我們宣布了樂視超級汽車落戶浙江莫幹山的消息。前天,我們正式拿到了這個地塊。以此為起點,我們將在這里建成中國首個D級車工廠、中國首個互聯網生態超級汽車工廠,還是中國首個以UP2U為理念,用戶全流程參與的開放超級汽車產業園區。12月底,我們將正式向大家發布樂視超級汽車產業園的重大進展。

(總結感)用三年時間,樂視在汽車的各個領域進行顛覆式探索:基於智能、電動、互聯網與共享進行跨界產業布局,全面顛覆從外觀設計到性能、從車速到駕駛體驗等關鍵硬件指標,研發並掌握了算法、AI等核心技術。在克服掉無數艱難和壓力之後,我們與戰略合作夥伴FF很快可以向大家展示我們所取得的革命性成果。

今天,我想在這里和大家劇透一個最受關註的汽車動力性能測試視頻(關於FF量產車是如何顛覆掉世界最快百公里提速記錄的)

樂視新汽車的百公里加速?秒——這肯定會是一個令世界震驚的數字。但我現在還沒辦法透露,給大家留個懸念,1月3日拉斯維加斯見。相信有99%的人都不相信一家互聯網公司通過掌握電池、電機和電控等核心技術來讓汽車擁有如此極限的性能。但這個奇跡就是實現了!這將是互聯網生態模式在全球市場上留下的第一個印記,它是創業公司構建並擁有顛覆式創新能力的充分體現。

各位,過去這兩年,樂視生態創造過太多的奇跡,當然它也走了很多彎路:我們戰略實施節奏過快、積極布局未來科技與創新項目的同時,卻忽視了當下生態經營現金流的正向快速增長…….坦白說,以前我經常講“樂視也許會成功,也許會死在成功的路上。”是因為知道互聯網生態模式獨一無二,我們沒有經驗可以借鑒,只有在不斷試錯中進化,才有可能走向未來。

這一場風波後,樂視會真正走向成熟。我現在可以這樣說,樂視生態一定能夠成功,超級汽車一定能成功。

我知道很多人都想知道那個問題的答案——這樣拼命,到底為什麽?

因為我想給這個世界創造出獨一無二的東西。

如果大家願意,就請給我們一些時間去調整和修複;當然過程中針對樂視的質疑不會就此停止,戰士的歸處是戰場。所有的一切只能交給時間來證明:用行動說話、用結果說話、用事實說話。

我們擁有這樣一群“同路人”,他們相信互聯網生態模式一定能夠代表未來:Dream On and All In

我已經把我的全部身家甚至生命都交給了我的夢想,相信一定會成為那1%;相信如果你也可以為你的夢想奮不顧身,你也會成為那1%。

相信,世界會為All In者讓路。謝謝大家。

樂視 賈躍亭 中國企業領袖年會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297

獨家|小米:半夜發首家CDR招股書,尚未敲定任何基石投資者

6月11日淩晨,證監會官網披露小米集團《公開發行存托憑證》文件。小米擬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為發行保薦機構及主承銷商。CDR 和港股同步發行,不過小米並沒有公布發行基礎股票數量以及基礎股票與CDR之間的轉換比例。 

據接近小米IPO項目的中介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獨家透露,目前基石投資者的入圍競爭激烈,目前大家普遍給出的估值在750億至850億美元之間,其中有一批機構給出了超過800億美元的估值,不過小米目前尚未敲定任何基石投資者。

本次扣除發行費用後的募集資金凈額將用作三大用途:研發核心自主產品,擴大並加強IoT及生活消費產品及移動互聯網服務(包括人工智能)等主要行業的生態鏈,以及全球擴張。

小米到底賺不賺錢?

CDR全稱China Depository Receipts,意為中國存托憑證,由存托人簽發、以境外證券為基礎在中國境內發行、代表境外基礎證券權益的證券。申請的條件包括: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市值不低於2000億元,或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30億元且估值不低於200億;設立持續經營3年以上,最近3年內實際控制人未發生變更等。根據已公布格式內容要求,企業向證監會遞交申請文件,報請證監會核準。公開發行CDR,需要向滬深交易所提出上市申請,交易所審核同意後,雙方簽訂上市協議。

CDR招股書中最令人關註的是小米的營收和利潤情況。

CDR招股書披露,2015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第一季度,小米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68.11億元、684.34億元、1146.25億元和344.12億元;小米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負22.48億元、2.33億元、39.45億元和10.38億元。

其中2018年第一季度小米收入344.12億元,經調整經營凈利潤為16.99億元,小米手機出貨量達到2800萬臺,同比增長87.8%。

2015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第一季度,小米海外市場的銷售額分別為40.56億元、91.54億元、320.81億元和124.7億元,占公司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為6.07%、13.38%、27.99%和36.24%。

此前,小米在香港IPO披露了其2017年經營利潤為122.1億元,經調整經營凈利潤為53.6億元,凈利潤為虧損438.9億元。

此次小米CDR招股書開篇“重大事項提醒”,不僅公布了2017年小米凈利潤為虧損438.9億元,還新增加了一個“公司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39.45億元。值得投資者註意的是,CDR招股書僅在第353頁介紹了一次小米“經調整經營凈利潤”為53.6億元。

證券專家解釋,CDR招股書公布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與港股招股書公布的“經調整經營凈利潤”,兩者主要差異為:股權支付費用算不算非經常性損益,要不要扣除理財產品投資收益和政府補助等。

小米到底賺不賺錢?除了公司凈利潤,“經營利潤”和“經調整經營凈利潤”也值得關註,可以排除財務會計等幹擾性因素,反映經營情況。

2017年小米經營利潤為122.1億元,這一數據僅在港股招股書里被披露,經調整經營凈利潤為53.6億元。

尤其是“經調整經營凈利潤”,在2016年美圖上市時也曾有過類似的經歷,其超過60億的巨額虧損一度引來廣泛關註和質疑。其實其中一大部分虧損數字是優先股公允價值提升帶來。

優先股是介於普通股和債券之間的一種混合型證券,與普通股不同,優先股的股息固定,並在分配紅利和剩余財產時具有優先權。同時優先股的權利也受到限制,最主要的是沒有表決權。 可轉換優先股允許持有人在特定條件下把優先股轉換成為一定數額的普通股,相當於在優先股的基礎上加入了“期權”的設計,當公司經營狀況較好時,可以將優先股轉換成普通股,享受普通股東的權益,而公司經營狀況欠佳時,可以不進行轉換,享受固定的股息。

類似小米等科技公司,融資時往往給投資人發行不少優先股,假如企業的估值從早期幾千萬美元到多輪融資後的上百億美元,優先股的價值放大多倍,相應的股東財務浮盈多倍。那些沒退出的股東的投資價值提升,體現在財務報表里就會被認為是公司對這些股東的“負債”。

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複此前介紹,互聯網公司通常會有多輪融資發行了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實際上公司並沒有這樣的虧損發生,對公司實際運營也沒有影響,這筆所謂的“負債”數字在上市那一刻就會消失。

經調整經營凈利潤為53.6億元是怎麽算出來的?小米CDR招股書第334頁介紹:港股招股說明書披露的經調整經營凈利潤,是扣除了前述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損失、投資項目公允價值變動、股份支付費用及無形資產攤銷等的影響,小米2017年的經調整經營凈利潤為53.6億元。

而由於中國企業會計準則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制的財務報表在營業成本核算方面存在差異。港股披露小米2017年營業成本為994.7億元,毛利率為13.2%,而根據中國企業會計準則小米營業成本則為964.8億元,毛利率為15.8%。

此外,招股書還披露,2018年4月,經過董事會提議,公司全體股東一致同意,向小米執行董事、董事長、CEO雷軍控制的Smart Mobile Holdings Limited發行63,959,619股B類普通股,此次股權激勵確認98.3億元股份支付費用。其中雷軍控制的Smart Mobile Holdings Limited持股31.1296%,為第一大股東;晨興資本持有17.193%股權,為第二大股東,小米總裁林斌持股13.3286%,為第三大股東。

硬件公司還是互聯網公司?

小米究竟是一家硬件公司還是互聯網公司?外界爭議不小。爭議所指關乎估值,IT業界和資本市場30年來的經驗顯示,硬件公司的估值想象空間遠小於互聯網。

雷軍曾在上市前表態,整體硬件業務的綜合稅後凈利率不超過5%。這個表態除了對內統一思想,對外爭取用戶信任之外,雷軍最重要的潛臺詞就是,小米和蘋果不同,放棄了日後爭取硬件高毛利的這條路。小米的模式不單純靠硬件獲取主要利潤,而是通過控制硬件利潤帶來的性價比來迅速積累、擴大用戶基數,帶來高活躍度、高轉化和持續高留存率的互聯網用戶群體。這一模式類似於互聯網常常說的“羊毛出在豬身上”。

小米在CDR招股書強調了自己的“鐵人三項”商業模式:硬件+新零售+互聯網服務:產品緊貼硬件成本定價,通過線上線下零售渠道將產品交付到用戶手中,持續為用戶提供互聯網服務。

從招股書來看,2018年第一季度,小米互聯網服務收入為32.31億元,毛利21.19億元,毛利率達到了65.58%,毛利占比達到40%,已經超過了智能手機,互聯網服務成為重要獲利來源。

2015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第一季度,小米的互聯網服務收入分別為32.39億元、65.37億元、98.96億元和32.31億元,毛利分別為20.99億元、42.85億元、63.44億元和21.19億元。今年第一季度的互聯網收入和毛利兩項數據都約等於2017年全年相應數據的三分之一。

值得註意的是,互聯網服務收入和毛利占主營業務的比例,從2017年的8.65%和34.75%,分別增長到2018年第一季度的9.43%和40.18%。互聯網服務比重不斷增加。

從用戶數據來看,截至2018年3月,MIUI月活躍用戶超過了1.9億,用戶每天使用小米手機的平均時間約4.5小時。

不少人把小米MIUI操作系統內的變現業務與小米互聯網業務劃了等號。但實際上,以小米硬件生態鏈產出的智能硬件為基礎,小米建立起了一個超過1億臺智能設備的IoT平臺,這一平臺發生的連接、用戶導入與流量導入、數據的積累,說明了小米未來的互聯網價值。

CDR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的小米IoT和生活消費產品收入分別為86.91億元、124.15億元、234.48億元和76.97億元。2018年第一季度的收入達到了2017年全年的32.8%。2018年第一季度,以及連接設備數量統計,小米在全球消費物聯網市場中占比1.9%,亞馬遜為1.2%。

小米的大量IoT關聯的服務,已走出了小米手機用戶、MIUI用戶的範疇。舉個例子,小米手環、小米體重秤這類可穿戴或健康管理類產品的App“小米運動”,其千萬級的月活用戶有一半來自iOS。

麻省理工學院新媒體行動實驗室主任王瑾不久前發文指出,小米是在實踐“無邊際的產業生態圈”(Sectors without Borders)的模式。“與亞馬遜相似,小米建立的是多個夥伴共同形成的開放的生態圈,搭建了一個樞紐型(hub)的生態系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7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