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15 工作日誌 Louise
信璞上海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2vjaw.html
周五的工作是繼續整理房利美的資料以及下午是能源金融組例會,大約兩個小時左右。房利美的1992年披露的1991年的年報基本整理完畢了,也把年報數據跟FHFA提供的數據進行了對比,原始的財務數據都能對應上,FHFA提供了從1970年(房利美上市)之後簡要原始數據。同時也將FHFA提供的房利美持有的Mortgage
loans、發行MBS等的數據與年報的進行對了比,因為披露的口徑不一樣所以沒有完全相互對應,這出於監管要求的原因還是之後房利美的年報披露方式也進行了可能需要繼續往下做才能了解,不過FHFA中披露數據的內容基本能弄懂了。
2015-05-14工作日誌 CindyWang
信璞上海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2vj96.html
今天從地方房管局整理綠城各個項目銷售信息的時候,發現房管局記錄的項目面積與公司披露的不一致,可能是由於項目分期等原因導致的,這樣整理下來的數據未出售面積就不準確,所以暫停這個整理,準備明天和Rick討論一下再作調整。今天主要是根據融創2014年12月31日至今發布的幾個與綠城相關的公告,以及綠城在此期間發布的公告來整理所涉及的項目資料,發現融創在2015年5月5日先後發布了兩個公告:第一個公告說天津融創奧城收購上海融綠,其中包含了華浙外灘51%的股權;第二個公告則說華浙外灘51%的股權被綠城房地產收購,上海融創地產從綠城投資手中收購上海融綠50%的股權。融創兩個公告相隔時間不超過10分鐘,究竟是什麽原因導致需要發布兩個不同的公告,還沒有搞懂原因,後續會註意一點。
2015-05-14 工作日誌 Louise
信璞上海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2vj92.html
今天繼續整理房利美的1992年的年報資料,目前基本把年報的資料和數據摘錄完成,還有少部分的管理層資料沒有整理。明天預計先把剩余資料整理完成後,計劃把已摘錄的數據整理出框架,目前數據還比較混亂,房利美的財報數據分類比較多,需要一定的時間弄清楚每個數據的邏輯。
2015-05-13工作日誌 CindyWang
信璞上海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2vj6y.html
今天上午開始整理綠城項目的銷售數據。先根據公司官網披露的推介會材料,整理各年合同銷售項目的面積、金額、單價等,由於公司只單獨披露少數重點樓盤的銷售信息,所以大部分項目沒有列示出來。之後再根據綠城項目所在城市的房產管理局網站把綠城的項目整理出來,這部分工作還在進行中,明天繼續。
今天下午IPO新股小組開會,大家討論了魯億通、利民股份、愛普股份、弘訊科技和柯利達五家公司。在Felix和Road的指導下,對公司卡片的認識進一步提升。簡而言之,首先看ROE、毛利率、凈利率等關鍵指標判斷公司是否健康,然後聯系財務報表、上下遊關系分析公司所處的行業地位和競爭能力,之後可以根據公司特征對內部治理結構進行分析。
2015-05-12 工作日誌 Louise
信璞上海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2vj4j.html
今天的工作主要是整理數據,目前把FHFA的報告中關於房利美的數據進行了整理,從已有數據來看,房利美的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等數據與一般的企業存在比較大的差距,其中很多細項涉及到美國住房貸款以及MBS細項種類和分類的問題,很多項目現在還不是太了解,可能會需要較長時間。目前FHFA的報告中的數據基本整理清楚,數據是從1971年至2013年,但很多數據都比較簡略,之後看房利美年報的時候還是有必要摘取細節數據的。今天也看了一些房利美1992年的年報,但進展比較緩慢。
2015-05-11工作日誌 CindyWang
信璞上海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2vj2j.html
今天繼續整理綠城的項目信息。上午將模版中2009至2011年的土地儲備資料按年份與年報中的數據核對,確保無誤。下午補充參考樓盤的信息,主要比較參考樓盤和綠城項目之間的差別。對於地理位置相近的樓盤,綠城項目價格大都高於參考樓盤,推測其原因在於綠城項目的容積率較低、社區配套完善。上海黃浦江沿岸的項目與周圍樓盤的價格差異則取決於地理位置。
本周的新股卡片任務放到明天完成。
2015-05-08工作日誌 CindyWang
信璞上海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2vixm.html
今天繼續整理綠城的項目信息,按照項目把房價核對一下。主要是因為樓盤中大都會包含高層和別墅,兩者的單價差距較大,而搜房網中的數據往往是來自於最近銷售戶型的單價,將其作為整體的單價來估計樓盤總收入會產生較大的偏差。對於同時包含高層和別墅的樓盤,在估計整體單價的時候,按照其建築面積加權平均。對於未提供兩類面積的樓盤,可以查找公司歷年推介會資料,其中會披露主要樓盤的銷售均價。
寫交易日誌 可發展自我投資潛能 黃國英
1 :
GS(14)@2015-07-28 12:02:38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44248
市況難測,交易員作戰大半日後,飽受煎熬,最希望的當然是將一切暫且拋諸腦後,只願休息。但通常被放棄的,都是「重要但不緊急」、長線才見功效之事,例如最能令操作進步的交易日誌,就是一例。
據交易員教練斯坦伯格所講,在很多投資機構中,老手教新手的第一件事,就是寫交易日誌。此舉的重點,在於提供一個簡單快捷的途徑,去了解自己做了甚麼,以及為何那樣做。持之以恒,交易日誌會成為一項有力的學習工具,不過不論是全職還是業餘,能夠堅持的交易員少之又少。相對於眼下的激戰,個人發展看起來永遠不夠急迫,往往被愈推愈後。
交易員往往十分孤獨,能下決定只有自己,交易日誌能將與自己的溝通妥善組織起來。
如果有這樣的想法,未免太過可惜。雖然現時電腦科技極端進步,尋常的家用機和軟件,已經可以儲存、尋找和分析交易相關的數據紀錄,但仍然取代不了以文字記下當時的思維模式、心理狀態。據一些研究指出,一個人的語言,最能反映其情緒。交易日誌可以讓自己(或教練等觀察者)了解當時的狀態。比方說抗逆力強的交易員,用詞多是與行動相關,例如做了甚麼、在做甚麼等等。相反,表現較差者,日誌中開口埋口都是自己的感受,例如因賺錢狂喜、因虧損困倦等。
寫交易日誌的另一用途,是有療癒的效果。醫學報告曾記載,當病人清楚寫下因各種病徵而來的壓力,病徵本身反而有趨緩的迹象。病人對己身的病症,也有了不同的看法。同理,書寫除了可以幫助交易員記錄當時認為的現實,紓緩壓力,還可以提供一個機會,讓交易員從另一個角度觀看(自以為的)現實,或許可以得出更加正面的想法和做法。
斯坦伯格由此引伸出一個交易員的壞習慣,就是只在虧損的日子,才去寫交易日誌,巨細無遺地記述慘況。交易日誌既記錄交易員當時認為的現實,長遠也塑造交易員的觀念。一如早前於619期所述,只聚焦於做錯了甚麼、有甚麼困難,而不從最佳操作流程的方向思考,很難有所推進。斯坦伯格認為交易員應該公允地同時記錄成功的交易,包括做對了甚麼、當時是如何做的,和從中學到甚麼等等。這樣做的好處,是交易員不會對寫交易日誌,產生與虧損相關的負面聯想。而且平衡勝敗的交易日誌,更有利於鼓舞操作的士氣,和從中得出比較有用的資訊。
交易其實是相當孤獨的行為。當然可以與不同的人交流,但到了最後,能下決定的只有自己,最常溝通的對象,最終也只餘下自己。交易日誌正好能將與自己的溝通妥善組織起來,變得具體。處理得宜,久而久之,便能變成自己心理上的一面鏡子,準確地反映出我們現在情況,也揭示出之後可以發展的潛力。至於寫交易日誌的要點,容後再作討論。
寫交易日誌 可回顧經驗 再作改正 黃國英
1 :
GS(14)@2015-07-29 11:52:51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44449
上期講到寫交易日誌,是「重要但不緊急」的事,長遠卻能見到功效,令操作進步。今期續談寫交易日誌的要點。
交易員教練斯坦伯格,綜合歷時數年的非正式統計,了解金融市場上表現最好和最差的操作手,他們寫交易日誌的方法,有甚麼分別。他發現表現最差的交易員,寫交易日誌只有兩大內容:一是「戰地日記」,單純紀錄當日、當周好淡雙方炮火連天的情況;第二就是「出氣孔」,作為交易員自身情緒、感受的宣洩對象,內容不外是對於將責任歸咎自己以外的群體。
相反,最成功的基金經理、交易員的交易日誌,是作為一個重要的學習工具。他們的交易日誌,題材是分析近日發生的狀況,除此以外,還引伸出未來的目標,也就是說,交易日誌變為成功交易員刻意練習的平台:首先是回顧經驗,然後作出改正,再觀察行動的成效。
專業交易員所寫的交易日誌,可以了解自己的優點缺點,作為一個學習工具。
由此斯坦伯格設計了一套交易日誌應有的格式,以提升交易員的表現。這套格式包含六個重點:第一點是在過去這一個星期中,有哪一件事,自己做得相當理想?而當時又是如何做到?第二點則相反:過去一星期,有哪件事做得最差?造成錯誤的因由究竟是甚麼?第三點是第一點的延伸:在未來的一個星期,應該要做些甚麼,才能繼續令上星期做得最好的事情,再度發生?第四點則是破解第二點的方案:下星期要準備甚麼改善措施,才能避免在上周最差的錯誤上重蹈覆轍?第五、第六點則是前面數點的宏觀回顧。第五點是檢討早前的「繼續良好做法」計劃,執行得如何?有沒有需要調節的地方?第六點則是檢討早前的「避免錯誤」,進展如何?有否需要更改?
用這種格式寫交易日誌,特色是兼顧從自己的強項與弱項中學習,並且將檢討轉化成會帶來行動的目標。當交易員持之以恒地紀錄,便開啟了良性循環。每星期(甚至每日)他都能理清向目標前進要做的一件事,成功的嘗試可以保留,繼續又或擴展;不成功的則改善或放棄,起碼以後不會浪費時間。優秀的交易員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地建立操作的技巧,同時內化邁向目標的意識。
很多交易員沒能維持寫日誌,是因為未能養成習慣,漸漸認為是很花時間和麻煩的事。要培養寫交易日誌的習慣,一如其他操練,最好每日闢出一段固定時間、在固定地點完成。斯坦伯格建議最好用電腦輸入,除了因為現時一人多機,非常方便隨時查閱,或突然想到甚麼,可以簡單記下。另一優點,則是容易搜尋,例如想找出自己操作某一資產或個股的歷程,相比在一本本日記簿中翻來翻去,利用電子媒介會有效率得多。
不論以甚麼形式,長期寫交易日誌有助交易員與自己的意識對話,只要配合上文要點,始終有益。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