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政大企家班讓全台大老闆又愛又恨的祕密「天下第一班」三十年傳奇

2010-12-6  TWM




究竟是什麼樣的課程,沒有入學考試,也不授與學生正式學位,三十年來可以不花一毛錢宣傳打廣告、不靠國外機構評等,卻吸引近千名各大企業董事長、總經理搶破頭就讀?

撰文‧林孟儀、孫德萍 圖片提供.政大企家班校友會放眼國內各大學院校EMBA、在職進修單位,有哪個課程沒有入學考試,也不授與學生正式學位,開辦三十年來卻可以不用宣傳打廣告、不靠國外機構評等,還讓各大企業董事長、總經理年年搶破頭,希望能擠進窄門?

答案只有一個:政大企家班!全名為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企業家管理發展進修班」的企家班,十二月三日將舉行創立三十周年會,三十屆近千位校友,將首度齊聚歡慶開班半甲子的傳奇。

翻開企家班的校友名冊,包括前行政院副院長林信義、宏碁集團共同創辦人黃少華、信義房屋董事長周俊吉、前匯豐投資管理集團台灣區負責人宋文琪,來自科技、傳產、金融、服務業的重量級企業舵手,都赫然在列。

也因此,網羅台灣企業精英的企家班,堪稱「天下第一班」,不僅是全球華人第一個高階企業管理進修班,也見證台灣經濟發展轉型的歷程,影響力動見觀瞻!

為走出經濟困局而誕生

時間倒回一九八一年,政大企研所突破台灣嚴峻保守的高等教育學制環境,獲准開設企家班。不經聯考,招收二十名企業家進入研究所就讀,這在當年幾乎是「動搖國本」的大事。

「民國六十年我們退出聯合國,就台灣在世界上的立足點而言,政治上已經是不可得了,一定要以經濟立國。」一九七四年學成歸國,到政大企管所任教的退休教授 劉水深回想,當時台灣的外銷金額非常弱,連百億元都沒有。對於亟需改變經濟結構的台灣,企管教育升級刻不容緩,而且必須從掌舵的「企業老闆」下手。

不像現在十八分就能上大學,八○年代,大學窄門非常難擠進,學位是非常貴重的名器,更遑論不經筆試,僅靠推薦甄選就可以念研究所。劉水深的提案引發校內各 方反對聲浪,連校門都走不出去;但他極力說服當時也是學經濟出身的校長歐陽勛,想方設法說服教育部,才得以開班,但不能授與學位,始終只能算是個「學分 班」。

以辯證、詰問方式授課

但三十年來,企家班以小班制、精英主義的方式,「精雕細琢」了近千位企業領導人或高階主管,不僅在台灣企業界打響了名號,也為華人高階管理教育樹立了與眾不同的典範,被許多教育機構爭相學習參考。

當年三十三歲、剛從國外學成歸國的司徒達賢,採取個案教學方式,以學術理論為基礎,引導學生即席發言,以辯證、詰問的方式授課是一大特色。「就像『用鑽石 研磨鑽石』的方法,」司徒達賢認為,將一堆鑽石放在籃中用力搖動,讓鑽石互相切磋、砥礪,久而久之,自然顯現出晶瑩剔透的耀眼本色。

第一屆的企家班校友中,有奇哥董事長陶傳正、美吾華董事長李成家等人,今日重溫舊夢,多數人的反應是:「惡夢一場!」啃原文書、開夜車準備報告、擔心被 當,或上課不專心被老師當場抓包等畫面一一重現。平日受人尊敬的大老闆們深怕顏面掃地,還曾有必須補考的大老闆一再懇求媒體不要曝光!

特別的是,早年交通不發達,家住中南部的老闆得克服時空阻礙的挑戰,每周北上。有遠自高雄搭飛機來上課的,也有從雲林、台中開車來上課的,風雨無阻,三年如一日。

例如第一屆校友、在雲林北港經營萬有紙廠的董事長許清俊,畢業於台大化工系,進企家班時,公司剛上市。強烈想汲取管理新知的他,經常連夜開車北上,準備隔天上課,下課後總接近子夜時分才返抵家門。

除了每周兩天上課外,每逢周末小組討論,許清俊也照樣趕到;密集的南來北往,車子耗損可想而知。於是一年後,許清俊就改裝了台灣最早的「行動辦公室﹂,將 裕隆的座車升級為賓士,車內加裝了高級的照明設備及電視機,讓他一方面可以在車上審閱核批公文,同時還可以在晚上下課回家的路程中觀賞節目。

「每次一到要北上上課或是南下返家時,我都非常興奮。因為在工廠和工人玩完黑手遊戲後,又可以去當很斯文的學生!」許清俊笑說。不斷在理論與實務的情境間轉換,深感受用。

「我特別感謝第一屆同學,因為他們無私的分享,讓從來沒有在企業工作過的我,能夠一層層吸收實務經驗,修正充實我的學問。」從第一屆至今三十年從不間斷,教授「組織理論與管理」及「企業政策」兩門課程,身膺企家班總導師重任的政大講座教授司徒達賢感動指出。

家族企業取經升級之道

企家班歷屆中,有許多校友來自「家族企業」,也有不少「企業家族」就讀;一批批流著相同血緣或頂著相同企業光環的高階經理人,都將此當作王儲接班或黃埔一軍的培訓基地。

其中家族企業中不乏夫妻檔,如第八屆萊爾富便利商店董事長汪林祥、第九屆葉淑貞,第二十六屆研訊科技董事長徐紳紘、二十九屆安勤科技董事長劉俐綺等;兄弟 姊妹檔,如第十屆桂冠實業董事王正一、十二屆王坤山及十四屆王正明;第二十七屆陳敏鷗、二十九屆陳敏薰等,都前後攜手來企家班取經。

「本來我們這代是講親情,現在則是重概念。由於學了一樣的思考模式,對溝通的速度和效果都加強了。同樣處理一件事,過去會磨得比較久,現在不用解釋太多,讀同樣一本書就是有這個好處!」桂冠實業董事長王坤山指出。

有六十年歷史的泰山企業,先後也有五位家族成員進入企家班磨練,第十四屆、集團董事長詹岳霖也體會到:「在經歷企家班的洗禮後,彷彿像電腦換了顆新的 CPU(中央處理器),讓我在帶領企業做決策運算時更快、更精準,我們使用共同語言及管理工具經營這家公司。」第七屆的前行政院副院長林信義,橫跨產官學 界,認為企家班對台灣中小企業發展有極重要的影響,讓許多原本只靠順利接單起家的小企業,其第二代乃至第三代得以脫胎換骨,帶領企業升級。

林信義特別舉製造汽車零件起家的信昌機械為例,總經理奚志雄當年在他推薦下進入企家班,一路從一年十幾億元的營業額,發展到現今台灣一年五十億元、大陸四、五百億元的規模。「經過企家班歷練,他們變成經營者,完全開竅了,後來又把第三代送進去。」林信義說。

對企業而言,企家班更是培訓領導人才最有效的方式,包括中華汽車、宏碁、台灣人壽、元大金控等資訊、汽車、保險金融龍頭產業公司,都長期推薦人選就讀;此外如微星科技、精技電腦、惠普科技、欣技資訊、雄獅旅遊、康福旅遊等公司,多位高階負責人也沒有缺席。

企業接班人培訓搖籃

宏碁集團可說是追隨企家班最久的企業,從第三屆明基電通董事長李焜耀開始,每年都固定推薦人選就讀企家班;因此每年度,集團的推薦名單,就成為宏碁集團內部的一件大事。

第九屆宏碁集團董事長王振堂,回憶當年千辛萬苦才踏入企家班的往事:「以前在我們的認知是,其他系所雖是以台大為第一志願,但是要念企管,就非到政大不 可。企家班每年要從一百七、八十位各界精英中篩選出二十多人,本來就是擠破頭的事,再加上企家班主張多元,不希望成為某一企業集團訓練所,因此整個宏碁集 團及關係企業,數千人中只能推薦一位,哇!真是搞死人了!」現今身為集團總舵手的王振堂透露,他光是在宏碁內部就申請了兩、三年,「我們還會打電話給施振 榮先生問『你到底要選誰?』但施先生總是守口如瓶。」王振堂幽默地說:「所以前兩次我為什麼會被刷掉,完全不清楚。」

反映台灣經濟的走向

「企家班就是台灣經濟的縮影!」從第十二屆起就開始在企家班開授「國際企業管理」的政大企管系教授于卓民強調,企家班學生的組成結構,反映台灣經濟的走向。

從早年來自製造業、科技業的學生占多數,到四、五年前企家班開始引進服務業背景的學生,今年剛開始第三十屆,班上更出現了海霸王、鬍鬚張魯肉飯、新天地餐飲等企業的負責人,而且新進學生,近半已擁有國內外的MBA或EMBA學位。

三十年等於一個世代,于卓民發現,企家班近五年來最明顯的趨勢是,越來越多的校友,其第二、三代也相繼入學,為接班做準備;如信昌機械、泰山企業、桂冠實業、光泉企業、合隆毛廠、全日美實業等。企家班儼然成為老字號企業一脈相承的最佳接班訓練平台。

今日國內EMBA等在職進修相關課程俯拾即是,面對連對岸EMBA都來台搶學生的嚴峻考驗,于卓民相信,保有「公開推薦」、「甄選委員會」的傳統制度,能 按產業別、企業規模、職位等指標嚴加權衡,「我們擁有挑選學生的權力,這是最大的特色!」不靠一紙學位證書肯定,政大企家班依然能頂著隱形的桂冠,繼續帶 領台灣產業與時俱進,迎向下一個三十年。

企家班家族名人表

夫妻檔

萊爾富超商董事長汪林祥(第8屆)

夫人葉淑貞(第9屆)

研訊科技董事長徐紳紘(第26屆)安勤科技董事長劉琍綺(第29屆)

父女、父子檔

桂冠實業董事王正一(第10屆)桂冠實業資管經理王亞倫(第30屆)合隆毛廠董事長陳焜耀(第10屆)

兒子陳彥誠(第28屆)

元大集團前總裁馬志玲(第21屆)元大金控前營運長馬維辰(第26屆)

兄弟姊妹檔

台南企業董事長楊青峯(第5屆)副董事長楊女英女英(第13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92

又愛又恨 黎智英

2012-12-24  TWM
 
 

 

十二年前,黎智英風光來台,打得台灣平面媒體哀鴻遍野;十二年後,他進軍電視出師未捷,敗走台灣。

來去之間,黎智英留下多少爭議與愛恨情仇?

撰文.賴琬莉

十一月中旬,黎智英的辦公室燈熄了,從此不會再亮。他說:「失敗了也是人生的一個過程……,我要走了,我要回家了。」此後,他未踏進台北辦公室一步。

對黎智英這位眼光精準的生意人,出售台灣壹傳媒的確重傷元氣,香港傳媒甚至引述傳聞說:「黎智英年紀已花甲有餘,不如套現享受世界。」但黎智英真的認輸了嗎?交易底定後,他避走加拿大沉潛,「經過台灣一役,我需要休息一下,好好檢討所犯的過失。」顯然,這位六十五歲的香港媒體霸主,正經歷人生與事業的一大挫敗。

十一月二十七日交易案簽約後,黎智英告訴台灣高層,「relief(放鬆、寬心)。」然而,黎智英卸下重擔的同時,卻受到過去愛戴他的台灣員工強烈的抨擊與質疑。而在這之前,員工還爭相與他合照簽名留念。

台灣壹傳媒員工對黎智英又愛又恨的矛盾情結,又何嘗不是台灣社會對壹傳媒的反射。一方面,台灣社會大眾冀望壹傳媒揭弊求真;另方面,又對其腥羶色的報導,深惡痛絕。

就像壹傳媒自家的八卦報導內容,黎智英在台發展的過程,也充滿戲劇張力。十二年前,黎智英意氣風發來台,徹底顛覆台灣媒體生態,這位媒體霸主,成功再造事業高峰,然而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了,黎智英竟落得敗走台灣的一天。

黎智英說自己畢竟是個外人,他來了又走了,到底台灣社會得到什麼,恐怕很難定論。只是他內心未圓的媒體大夢,徒留遺憾,但壹電視敗在非戰之罪,還把賺錢的︽蘋果日報︾、︽壹週刊︾一起葬送,身經百戰的黎智英對台灣,何嘗不是又愛又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850

擔心偷技術、抽訂單 台廠供應鏈 對三星又愛又恨

2013-03-25  TWM
 
 

 

拿到客戶訂單,總是一件開心的事,但拿到三星訂單,不用高興得太早,反而有可能要付出代價!

撰文‧顏雅娟、李洵穎

「如果說日廠是龜毛,三星就是『機車』!」一位不願具名的台灣代工廠內部高階主管半開玩笑地說著。雖然嘴上說得輕鬆,但臉上難掩一抹苦澀的神情。

時間拉回二○一一年第三季,三星以單季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二七八○萬支的成績,一舉登上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龍頭。這股暴衝的成長動能,讓三星自己都難以招架。由於市場銷售遠比內部預期得樂觀,就算供應三星高階手機相機模組生產的兩家子公司|| 三星電機與三星光通訊產能全開,還是無法應付來自世界各地市場的急單需求,讓三星從一一年下半年開始,常面臨相機模組產能不足的困境。

為了解決零組件缺貨問題,當時三星行動通訊部總監金在權,亦親自上陣督導採購業務,著手調整手機相機模組採購策略,開始在一二年擴大釋單給台灣光寶科、日本夏普等廠商,以確保智慧型手機能順暢出貨。

三星下單 供應商戒慎恐懼照理說,獲得像三星這種國際一流企業的大訂單,應是喜事一樁,但與三星有多次交手經驗的台灣廠商卻是「戒慎恐懼」。一位業者指出:「三星與蘋果及宏達電等手機品牌大廠最大的不同是,它是一家很賣力進行垂直整合的公司,大小零件都想自己做。」「三星會釋放出來的訂單,一定是他們自己不想做的,或是做不出來的。這種單子不但難賺,而且極不穩定!」台灣業者直指,三星想與台廠合作,最大目的,就是淡、旺季用來調節產能。通常三星會把利潤低、難賺的東西放出來給別人做,藉以省去無謂的機器設備支出。這讓台灣廠商要接三星訂單,總是戰戰兢兢,害怕三星手機銷售一旦進入淡季,就會無情地抽單。

不過,最讓業者害怕的是,三星對待旗下供應商不講道義。韓國最具影響力的社運團體—— 參與連帶︵People's Solidarity for Participatory Democracy,簡稱PSPD︶社會經濟政策主管張興培就舉例說,三星曾入股一家擁有技術頗強的供應鏈廠商,獲大客戶入股原本是美事一樁;豈料三星入股這家公司後不久,開始大砍訂單價格,公司創辦人最後才發現,技術已經被三星學走,三星也能自製該公司原本生產的零組件,導致公司瀕臨破產,卻求訴無門。

同樣地,台灣前兩大IC設計服務公司||創意電子(隸屬台積電集團)和智原科技(隸屬聯電集團)也面臨相同的窘境。自己也從事晶圓代工的三星,擁有堅強的IC設計實力,下單給創意與智原,無非是想藉此刺探台積電與聯電軍情與實力。因此,創意與智原一直對三星存有戒心。

因為蘋果與三星存有嫌隙,遂將部分處理器訂單從三星轉到台積電。三星為填補自家產能、提高自製比重,Galaxy S4的內嵌式記憶體︵eMMC︶將採用自家產品,因而將智原的訂單抽回來自製。另一方面,創意原本獨家代工三星的4G LTE基頻晶片,三星近來將基頻ASIC︵特定應用晶片︶訂單從創意轉至高通,這項消息也在創意法說會獲證實。所以接三星的單,除了要擔心技術可能被偷走之外,還得要有隨時被抽單的心理準備。

利益掛帥 搾取合作廠商技術經驗三星對待員工素以嚴格著稱,而身為三星的供應鏈,想賺它的錢,三星的嚴厲更是毫不客氣。

某數位相機廠的總經理回憶指出,曾經為三星設計代工︵ODM︶一款數位相機,當時產品不論怎麼做,三星都不滿意。最後,三星竟下達指令,要求代工廠研發團隊整組人馬飛到韓國長住一個月。「我去探望公司員工時,發現他們幾乎是被三星『軟禁』在房間裡不准外出,雖說吃喝都有人伺候,但直到研發團隊把產品開發到令他們滿意,三星才願意放人!」類似集中營式的管理,非要把問題解決不可的作法,令這位主管頗為驚訝。

一家不願具名的材料供應商指出,日本向來是掌握關鍵材料的大國,有一天,當三星發現台廠也能供應時,便立刻飛到台灣來,對台廠提出擴廠、包產能的要求。然而三星卻不願意簽下保證產能協議,三星係利用在台廠談生意之際,學習到技術、生產和管理等技巧,然後再將這些重要資訊回饋給集團內的零組件部門。三星無所不用其極的方式,就是要將一切技術學到手。

「日本人很講信用、也講情分,與台灣零組件供應鏈的關係較像是合作夥伴,但三星一切以利益掛帥。」業者透露,三星選擇尋找委外合作夥伴,學習他廠技術以及趨勢的意味更濃一些,同時也可了解競爭對手的發展動向。

在日系大廠環伺的數位相機領域,三星靠著持續拉高硬體規格、學習他廠技術,成為唯一擠進全球數位相機出貨前五大的韓系廠商。迥異於日系品牌廠多把低階、數量大的機種全數交給台灣廠商代工,讓台廠得以發揮經濟規模,使委外生產發揮成本效益。相對之下,三星釋出的單子,反而是硬體規格高、銷售量又不大的中高階機種,獲利空間備遭壓縮。

「三星的訂單,遠不像日系品牌廠那樣有賺頭。」另一家台灣數位相機研發的代工業者指出。三星電子自己掌握上、下游關鍵零組件、自己也有廠房,對成本控管瞭若指掌,供應鏈要從三星訂單擠出利潤,更加困難。加上三星對代工廠的要求嚴苛,往往最後釋出的訂單卻出乎意料地少,這是不少供應商與三星交手後的共同心聲。

談起三星軟硬兼施地搾取合作廠商技術經驗,台灣某半導體設備商更是心有戚戚焉。故事要從與一家股票已下市的台灣DRAM客戶交手的經驗說起。

「某一年,為了做這家台灣DRAM公司的生意,對方高姿態地要求我們把車停在公司外頭,我和另一位業務只好扛著沉重的生產設備,走了很長一段路才得以進到該客戶的公司內。路經該公司停車場,發現車輛根本空空如也,心中相當氣憤。不知如此對待我們用意何在!」一位不願具名的設備業者表示。

相較台灣客戶態度冷漠,三星卻顯得十分熱絡,只是在熱絡的表象下,其實包藏禍心。這位業者透露,在一次與三星接洽經驗中,他受到是最高規格的款待,包括三星為他們預訂了最好的飯店、準備最棒的美食。「向三星解說設備的規格、效能、操作與設計時,旁邊還圍著一大群三星工程師勤奮地在做筆記。說明一次還不夠,三星還力邀他務必要來開第二次、第三次……的產品說明會,感覺很受禮遇與重視。」儘管三星多次要求赴韓國說明產品技術,看似這筆生意做成的機會極大;豈料,半年後,三星卻開發出自製的半導體設備,讓設備業者傻眼。最後他們才恍然大悟,原來之前的禮遇都只是幌子,三星的目的只是要偷學技術,令他們徒呼負負。不過,從這次經驗也可以發現,三星為了得到技術,真的是無所不用其極。

高階人事異動頻繁 合作情誼無法累積即使是在高科技產業,做生意也免不了因為相處久了,總要講一點人情義氣。但三星卻不是這樣,理由不是三星的人不講人情義氣,而是三星高階主管異動頻繁,想講人情義氣也無從講起。

三星電子副總級以上是採一年一聘制,常常合作個二至三年、開始有交情了,一次人事的異動,又把過去累積的情誼摧毀殆盡。

舉例來說,一二年三星電子數位影像部門歷經一番人事調整,原數位影像業務社長朴商鎮無預警下台,改由Myoung Sup Han接掌大位,這紙人事令又讓台廠措手不及。因為,在主事者換人之後,三星數位相機對外釋單策略也出現戲劇化的轉變,不僅該年度原本有意放給華晶科的春季機種訂單突然縮手,就連佳能訂單數量也受到波及調降不少。

一直以來,雖然三星努力與台灣廠商保持密切聯繫,但看在飽嘗三星訂單波動風險的台廠眼裡,不免悲觀地認為,在訂單落袋之前,很難保證三星的接觸是否只為了試探業界動態及徵詢報價。尤其,三星由上到下包辦零組件生產及終端銷售的垂直整合策略一直不變,未來對台供應鏈的貢獻勢必持續緊縮。

做三星的生意,業者苦酒滿杯,委屈又不能對外人道出,只有往肚裡吞。所以,也奉勸投資人,不要因為看到三星供應鏈概念股一定會跟著三星吃香喝辣而衝動作出決定。三星的錢,真的很不好賺啊!

三星去年營收獲利雖大幅成長,但供應鏈並未跟著吃香喝辣——三星供應鏈一覽2012年營收(新台幣億元) 2012年營收成長率(%) 2012年前3季淨利(新台幣億元) 2012年前3季淨利成長率(%) 股價漲

跌幅

(%)*

三星電子 53,888 21 4,586 73 37

凌耀╱

光感測IC供應商 23 64 4 122 127

擎亞╱

三星IC代理商 281 -12 2 -24 -32

至上╱

三星IC代理商 341 -23 8 -65 -5 擎泰╱NAND Flash控制晶片供應商 10 -65 -6 -61 聚鼎╱鋰電池保護元件供應商 17 11 3 -3 30 晶技╱石英元件供應商 109 10 8 4 28 介面╱薄膜觸控面板供應商 45 -38-7 -17 * 股價漲跌幅指去年初至今年3月15日的漲跌。

整理:顏雅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74

超級富豪又愛又恨 商界奧斯卡揭秘


2015-02-02  TCW  
 

 

一月二十四日,年度盛會世界經濟論壇(WEF,World Economic Forum),挾著賓客人數創新高的紀錄落幕。《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評論,這場堪稱全球商界超級富豪的峰會主題年年變,唯一不變的是它的本質:廣結人脈力量大。

根據統計,今年這場「商界奧斯卡」中星光熠熠,不僅與會人數突破二千五百人,超過六百位政界領袖、企業新秀和諾貝爾獎得主都冒著嚴寒在此露臉,連缺席五年的中國也派出總理李克強登場,擔綱今年最重要的一場演講《中國經濟轉型的全球影響》。

安倍破英語演講贏得人氣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中文網總編輯張力奮觀察,達沃斯可能是全世界開會條件最痛苦的地方,卻是推銷國家形象最重要的舞台,每一位國家領導人都會極盡展現溫和、可愛又善良的面貌。去年勇敢操著一口破英語上台演講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就因此備獲禮遇與人氣。

《經濟學人》的熊彼得專欄則觀察諸多躍上國際地位的名人,歸納布建人脈三要素。第一招就是,厚顏無恥才能換到人脈。具體做法就是追著權勢人物跑,直到他們注意到你,然後就鼓動你的如簧之舌,把他們捧到天上去。

然而,拍馬屁可不能拍到馬腿上,因此第二要素就是,做足功課,言之有物。你很想對今年的主題「全球新局勢」(The new global context)冷笑兩句,發表與眾不同的高見嗎?那就大錯特錯了。最好的做法是認真研究國際關係,然後在會場上提出高明的問題,讓台上的A咖對你另眼相看。

最後,還是得回到苦練基本功:時時關注目標對象的動態,跟隨他們跑遍重要場合。好比印度能源巨擘信實工業公司(Reliance Industries)總裁安巴尼(Mukesh Ambani),必定在與他人會面前先摸熟對方背景;友邦保險執行長杜嘉祺(Mark Tucker)則在談話後寄發電子郵件跟進,無分晝夜。《經濟學人》說,把這一步融入例行公事是必要之舉。

有趣的是,許多與會者私下都會抱怨,他們寧可捲起袖子幹活,也不想去達沃斯「閉關」四天閒聊打屁。不過,《經濟學人》說,事實上這些全球菁英都知道,這四天裡出口的話可說字字千金,畢竟創會老前輩已經為這場盛會下了一個精妙的註解:廣結善緣最終就能廣締合約(Contacts ultimately mean contract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311

在線旅遊讓消費者又愛又恨 “捆綁銷售”成頑疾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1-28/1187664.html

CFP 圖

在線旅遊為何熱衷“捆綁銷售”?

一部手機在手,片刻瀏覽後,機票、酒店、接送車輛全部搞定,在線旅遊讓“說走就走”變成現實後也迎來繁榮,預計2019年中國在線旅遊市場交易規模將超過萬億元。在線旅遊迅猛發展的同時,不少亂象卻讓消費者又愛又恨。在中消協發布的2017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中,在線旅遊平臺也因捆綁搭售機票成為消費投訴的一大重災區。

“捆綁銷售”幾乎成了在線旅遊網站一個普遍的行業現象,其背後是行業規則改變下,票務代理的獲利空間被壓縮的現實。當機票的蛋糕不再誘人,而針對企業的強制性懲罰缺乏,企業違規成本低的情況下,消費者的權益又當如何維護?

“捆綁銷售”成行業頑疾

年關將至,網絡訂票成為很多人購買回家車票的第一選擇。盡管目的地不盡相同,經歷的“套路”卻大同小異:“已經選好一張機票,卻在付款時發現待付款金額高出實際票價,這才發現原來是在保險預選框內包含了一份30元的航空意外險。”

近年來,在線旅遊網站捆綁銷售的問題屢屢曝光。國內知名旅遊網站——攜程網被爆出其機票、酒店、高鐵等預定業務存在“捆綁式”銷售的行為,即給你原本預定的票上再添加一些“額外”的服務,比如一些優惠券、vip服務等,與票務捆綁式銷售。而且附加的消費通常隱藏在款項的下拉欄里,若不仔細看很容易忽略,甚至發現了,尋找取消按鈕也極為不便,造成大多數用戶購買了不需要的“額外”消費。

去年10月,微博大V、演員韓雪發微博炮轟喊著“攜程在手,說走就走”的攜程網存在訂票亂象,號召大家“攜程在手,看清楚再走”,在線旅遊再次被推向風口浪尖。

對此,攜程回應稱經過多次優化界面,已不再自動“搭售”其他業務,並在“普通預訂”窗口推出了不含任何附加增值產品的機票。以後顧客在預訂機票時,增值服務不會默認勾選,而是需要消費者自己點擊做選擇,給予消費者更透明的機票價格。

不過,捆綁銷售的並不只有攜程一家,這幾乎是業內默認的盈利模式。記者在多家在線旅遊網站瀏覽發現,盡管“默認勾選保險”已經很少出現,但購票仍然存在不少“套路”,如不買保險難以享受“快速出票”,某旅行APP的火車票購買頁面上,保險選項中包含了“不購買出行保障”選項,但在該欄下還標註著“有時需要排隊,出票較慢”的字樣,10元保險產品則註明了優先出票,20元、30元的保險註明了極速出票,在“一票難求”之際抓住了旅客的軟肋。

有消費者抱怨稱:“個別平臺上的保險產品位置隱蔽,我著急購票付款,不一定能在短時間內取消掉。發現不小心買到了已勾選保險產品的時候,也不知道怎麽退保、又不影響已經買到的票。”

機票的“蛋糕”為何不再誘人

在線旅遊代理平臺為何頂著罵名,還要進行產品搭售呢?業內人士指出,這主要還是因為搭售接送機券、酒店景點優惠券、保險等產品可以帶來不小的收益。尤其是在如今機票代理的收入難以覆蓋成本的現實情況下,企業往往通過最大化其它航旅服務收益來填補。

長期以來,機票代理銷售行業實行“前返+後返”的傭金模式,在航空公司給機票銷售代理人的代理傭金中,“前返”一般按票面價格的3%提取手續費,“後返”一般提取代理銷售總額的2%~5%,業界俗稱“3+X”模式。在這種模式下,代理人一張機票的返點收入一般維持在4.5%至5%。也就是說,一張1000元的機票,代理人能有45元至50元的代理費收入。

從2014年開始,相關部門提出“提直降代”,要求航空公司提高機票直銷比例,降低代理費用支出。2015年起,各大航空公司陸續取消機票代理費。傳統依靠線下和人脈開展業務的中小機票代理商面臨被淘汰的危機,旅客購票行為逐漸向航空公司直銷和大型在線旅行網站匯集。

面對機票上下遊行業利益紛爭,2016年2月,民航局下發通知,明確航空客運手續費支付標準由按銷售額比例支付,改為按每張客票定額支付。同時明確航空銷售代理企業不得向旅客額外加收客票價格以外的任何服務費。

國內機票代理費的“前後返”政策被取消,機票代理費用進入“零傭金”時代,但在線平臺銷售一張機票的成本並未減少。目前國內一張機票的代理費平均不到10元,而一張機票的平均銷售成本在14元到16元,包括人力、網站或移動端技術的框架搭建與更新成本等。

新政策改變了航空公司票務管理的銷售渠道和利潤分配方式,票務代理的利潤空間進一步縮小。因此,很多在線旅遊平臺選擇了“利潤不夠,其他服務來‘湊’”的方式。

據了解,一份 30 元的航空意外險通過在線旅遊的平臺渠道出售,在線旅遊平臺與保險公司達成的協議中前者占據收益大頭,能擁有 92% 以上的分成。即每賣出一份意外險,在線旅遊平臺要拿 27.6 元以上的紅利,賣保險的錢基本上全進了在線旅遊平臺的口袋。

在線旅遊如何可持續發展

針對“捆綁銷售”現象,民航局運輸司副司長於彪此前表示,許多在線航空機票銷售平臺甚至部分航空公司的官網,采取把貴賓休息室和保險等機票以外的服務產品采取“默認選項”的方式,出現在購票環節當中,很容易誤導消費者在識別不清的情況下,購買到不需要的服務和產品,花冤枉錢。

2017年8月,民航局運輸司發布了《關於規範互聯網機票銷售行為的通知》,要求“各互聯網機票銷售平臺、航空公司及銷售代理人在銷售機票時不得以默認選項的方式‘搭售’機票以外的服務產品”,應當通過“清晰顯著、明白無誤的形式”將貴賓休息室、保險等附加服務設置為旅客自主選擇項,“以有效避免旅客誤選”。

這項針對機票銷售的通知,是目前明確提到禁止默認選項形式的規定。

如何規範企業行為讓企業有利可賺,又能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對此,專家認為要嚴格監管票務代理行業,加大違法違規行為打擊力度,也應該關註票務代理的服務價值,讓其可持續發展,更長久地服務消費者。美亞集團品牌負責人胡璟茗就提出:“服務費是對勞動或者說工作價值的認可。他幫你售票、查詢,或者解決了其他問題,這是在線旅遊平臺工作價值的體現。”但他同時也認為,企業收取服務費的同時,應該公開透明地說明自己做了哪些服務。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搭售”或者“包價”產品在國外旅遊業以及國內外其他商業領域並不少見。如旅客使用信用卡等支付工具,航空公司在結算票款時,銀行會收取一定的交易手續費。此外,通過電話預訂或櫃臺預訂機票的,部分海外航空公司也會向旅客收取人工服務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應該允許旅遊企業向供應商收取代理傭金和向消費者收取服務費,關鍵要做到“明明白白”消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528

讚董事女婿值101分陳曼娜送女出嫁 又愛又恨

1 : GS(14)@2016-11-23 07:53:22

■陳曼娜跟一對新人合照,並笑言少了個女,但從此多了個仔。



藝人陳曼娜的女兒鄭祖兒(Joie)昨晚出閣,在灣仔君悅酒店筵開約40席,貫徹潮外母形象的陳曼娜,以一襲桃紅色晚裝配以粉紅色假髮跟囡囡及女婿蔡朝旭(Dicky)讓傳媒拍照。當記者要求一對新人拍咀嘴相時,他們最初是借位拍攝,最後才肯蜻蜓點水式吻了一下。



■吳卓羲笑言被媽媽問何時有孫抱。

■久未露面的陳妙瑛亦有出席婚宴。

■黃錦燊與太太趙雅芝到場向新人送上祝福。

■羅霖極度性感亮相,令人眼前一亮。

望女生孖B

昨晚出席婚宴的嘉賓有王維基、盧宛茵、楊玉梅、林建明、黃錦燊及趙雅芝、吳卓羲、謝雪心、胡楓及羅霖等。羅霖落車時疑似走光露毛,事後她回應說:「其實條裙入面連住一件好似泳衣咁嘅jumpsuit,走光都唔驚。」她形容這個設計很好,事前測試過很多次。陳曼娜與女兒及女婿受訪時透露,晚裝由本地設計師鄭兆良負責,陳曼娜說:「今次係又愛又恨,個女搵到好老公,但佢老公攞走個女,當多咗個仔啦,噚晚都瞓唔着。」她表示囡囡答應婚後會多點回家探她,並透露女婿很想生男B,所以婚後他們會努力造人:「最好幫我生個孖B,肥肥白白三年抱兩,個女婿值101分,唔係今晚都唔出現。」


送700萬嫁妝

講到早前陳曼娜以400萬元的法拉利跑車、金器及首飾等總值700萬元作嫁妝,身兼上市公司董事及投資公司總裁的女婿Dicky亦以5卡的鑽石成功求婚。陳曼娜說:「佢哋之前去瑞士同巴黎影婚紗相,四套婚紗每套都10萬蚊,今晚酒席又係最好嘅,都使咗成幾百萬。」另外,吳卓羲接受訪問時透露媽媽終於開聲問抱孫,他說:「佢淨係問幾時有孫抱,跳咗結婚嗰部份,佢終於開聲問。」採訪:黃曉妍攝影:葉君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123/198423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670

老樓周記:港人買樓又愛又恨

1 : GS(14)@2018-02-04 23:55:43

由2003年沙士到去年底,由有好多人不信買樓到全城買樓,都是被氣氛所累。當年平到冇人敢買,近年卻是通宵爭購,可見香港人對物業又愛又恨的心理。根據資料顯示,土地註冊處於2003年全年最少一個月住宅登記為2月份,全月一手加二手登記只有2,789宗,即使該年最多一個月份亦只有5,492宗(10月份),全年登記成交為46,131宗,居然與去年全年45,096宗差不多(當中包括957資助房屋成交),因此當年4.6萬宗買樓的人士抵佢賺;反而去年4.5萬宗買樓人士卻以高於當時數倍價錢入市,賺輸要事後才知。記得有同事曾說過,沙士期外母見女婿認金不認樓,有樓驚成負資產,女兒要捱窮;今時今日冇樓冇股王,嫁女一樣冇富貴,這十五年間的變化可完全呈現外母效應,反映樓市的高低起落受眾程度。去年曾指出買樓者不只是用家、收租客或換樓客,而是基金客,基金客大手掃貨已經多次出現,他們計數比一般買家更精更狼,隨時畀貴市價一倍來掃貨,他們看的是機會成本,相同投資金額獲取最大回報,好多基金持貨三年至五年便以倍計獲利,以投資活化工廈和優質商廈物業為先,至於住宅物業則以豪宅為主,因為真豪宅不足整個市場1%,只要升一成他們便可小賺,大升便可以割禾青換馬,因此在班基金佬面前,一般散戶只成為跟風的小羔羊。劉兆昌資深地產傳媒人
http://HKLau.com本欄逢周五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02/2029334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9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