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微軟CEO難產的背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837

早在四個月之前,微軟CEO斯蒂夫·鮑莫爾就宣稱自己準備退休,與此同時微軟表示他們最遲將於2014年夏天之前選定下一任CEO,而據熟悉內情的人士透漏,董事會則希望在2013年年底就能夠選定新任CEO。但就目前情況而言,候選人都沒有確定下來。 在解答微軟CEO難產的原因之前,我們先要了解一下微軟董事會權力狀況。一個自以為是的創始人,一個行將就任的面臨巨大改革壓力的CEO,還有一個力求推動變革的投資者。 現任CEO的去向問題一直是人們關心的話題,如果鮑莫爾卸任之後依然呆在董事會,那麽微軟將會變成一個“怪胎”—有兩個前任CEO擔任公司董事,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公司中只有8家是這樣的情況。作為微軟的奠基人之一和擔任了微軟CEO長達19年的鮑莫爾會不會留在董事會,微軟方面並沒有明確的表態。 據熟悉內情的人士透露,那些對微軟CEO職位感興趣的外部高管表示他們非常關註鮑莫爾的去向問題。微軟歷史上曾經就出現過新任CEO與依然坐在董事會的前任CEO分歧嚴重的例子,輝瑞制藥的前任首席執行官Hank McKinnell 在2013年10月份接受采訪時說:“前任CEO繼續呆在公司的董事會里是非常不好的,公司將難以實現大的變革”。 鮑莫爾最近的幾項戰略決策在董事會和投資者中引起了不小的爭議,就在他宣布自己即將卸任不到是10天,他就宣布收購NOKIA,將微軟帶入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同年夏天,他還對微軟的組織架構和業務進行了廣泛調整。熟悉他的人都在質疑當他的繼任者要改變他之前的決策時,鮑莫爾能不能保持克制,董事會又該持什麽樣的態度。 鮑莫爾在2000年接手比爾蓋茨的CEO職位時,就遇到過同樣的問題,兩人之間的權利鬥爭在鮑莫爾任期的早些時候耽誤了不少重大決策,最後微軟的董事David Marquardt 等人介入才化解了這一危機。 比爾蓋茨也不是個省油的燈,作為微軟的董事會主席和資深技術專家的他自然不會在關系公司未來的事上置身事外。 ValueAct資產管理公司是一家對沖基金巨頭,該公司在2013年買入了大約20億美元的微軟股票,得到了一個微軟的董事會席位, ValueAct資產管理公司Mason Morfit有望成為微軟歷史上唯一不是由微軟董事會選出的董事。Morfit的加入可能會使董事會的局勢變更加複雜,他是一個激進的改革派,曾多次批評微軟董事會的決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590

《難產的房子》後續石家莊樓市進入“史上最嚴”整頓期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9771

唐山遵化宏偉名都三期項目,無規劃、國土、住建等部門的審批手續,私自組織拆遷、施工。遵化市稱2014年11月7日,已責令其停工。但記者采訪時,看到有工人在工地施工。 (張祚鵬/圖)

2015年5月8日,石家莊市政府發布的《關於加快推進房地產開發建設違法行為專項整治工作的意見》,被行業內部認為是石家莊房地產市場整治以來,政府出臺的級別最高、覆蓋最全、力度最大的整治方案。因文件編號為“石政發[2015]8號”,也稱“8號文”。

除了上述三“最”,南方周末註意到“8號文”最強調的是“快”。全文中出現“加快”“盡快”等字樣18處之多,目的在於爭取在2015年年底前,讓盡可能多的違法開發項目(詳見《南方周末》2015年5月7日《難產的房子》一文)補辦手續,減少違法建設存量。

“我研究‘8號文’後發現,只要開發商好好配合,手續應該很快就補好了。”石家莊環島豪庭的一位購房者說。

為在短時間內實現減少存量,“8號文”要求當地縣、區管理主體加快整改,市直各個審批部門加快辦證,開發商要加快完善手續。

石家莊市政府在“8號文”中一連用三個“加快”,提出整改工作首要原則是“依法依規”,嚴格執行城鄉規劃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規,堅決不能以違法方式解決違法建設。同時,要確保專項整治政策和各環節工作公開透明,讓整個整治活動在“陽光”下運行,堅決杜絕“暗箱”操作。

即便是這樣,購房者仍不放心。5月12日,環島豪庭數十位購房者獲得回複:環島豪庭因容積率超標,只需繳納罰款即可入住,目前已安排開發商與規劃部門核對罰款金額。

河北省一位資深房地產行業律師認為,政府想通過“8號文”告訴大家當前對整頓房地產行業亂象是下了很大決心的,力度也是空前的。“政府希望通過讓開發商交罰款,補手續,最終實現合法化,購房者也能因此辦理房產證,但前提是開發商得有錢交才行。”該律師表示,通過其接觸的案例來看,石家莊很多開發商本身資金有限。

《南方周末》2015年5月7日《難產的房子》一文。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南方周末》5月7日報道的北城山水項目正在補辦土地手續。開發商在“告業主書”中說,摘牌保證金1.94億元,開發商自籌了7400萬,還差1.2億元,需購房者在5月11日前把房款繳至全額的75%。並直言,如果湊不齊保證金,摘不到牌,房子沒有手續無法開工,交房那是遙遙無期的事情。

“通過補辦合法手續,實現對違法開發的房地產項目的合法化追認,是符合我國法律規定的。”西南政法大學經濟貿易法學院副教授、中國房地產研究會會員沈萍介紹,從實際操作角度來說,石家莊市政府對其轄區內九成以上的房地產項目存在違規違法開發問題不可能全部進行合法化追認。“8號文”中也做了區分,對於部分違法的,已經在建的要加快手續辦理促發展;對於惡意違規的,完全違法的,則要堅決拆除或依法沒收非法所得。

針對“8號文”,沈萍認為嚴格意義上講,仍有一些規定是有瑕疵的。例如,有些項目可以不再補辦招標手續,有些項目涉及供地前置要件的地震、環保部門意見可不予提交等等。根據國家法律規定,進行合法化認定,補辦手續必須是嚴格依法補辦,並要罰款。但作為政府決策部門來說,考慮到整改時限以及社會穩定等因素,進行符合當地歷史因素的寬松化調整是可以理解的,也是為了便於政府執行。“如果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對任何特殊情況都不管不顧,搞‘一刀切’,反而可能會出現不好的狀況。”

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王峰認為,為了盤活違規違法開發的項目,政府采取一些“下限罰款”“加快辦證”等措施,需要明確的是“必須要在法律框架以內”,深圳也有類似問題,政府當時也出臺了很多解決辦法,但都是通過了人大常委會的,這樣才具有法律效力。

沈萍表示,若通過人大常委會的表決當然會更好,從長遠來看,也有利於整個房地產市場的規範。但就目前石家莊房地產行業現狀,政府出臺的這個工作意見,是足以滿足政府部門作為辦公依據使用的。能否真正實現違法房地產開發項目的合法化確認,還要看接下來石家莊政府能否堅決按照“8號文”,嚴格依法補辦手續。

至於石家莊房地產市場是否會因此走上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沈萍認為,這取決於對增量違法項目的控制,是否能夠像文件中說的,“零容忍”,嚴肅追究監管不力、失職瀆職的部門和人員的責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516

創科局難產, 我感到.....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還需努力.

有人可能對創科局係咩事唔係好清楚, 但其實相對來說, 就係開多個HEA局, 多謝你3千萬一年 但又冇說清楚會有何權責.

請參: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31534

同一時間, 梁特首又話會係12月左右, 重推創科局. 但我個人覺得, 其實創科局根本係騙局, 如果到時比人強行通過, 即係又要每年負多3千萬債.(每人3蚊)而咩用都冇.........所以, 還要在12月再反抗一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128

綠地窘境: 23座摩天大樓難產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8176

 

2016年6月23日,蘇州太湖邊,白色地塊是綠地太湖城的摩天大樓,規劃358米,2013年9月啟動,目前仍在打地基。(馮葉/圖)

通過捆綁地方政府爭相追逐的摩天大樓,從而獲得其他土地收益的策略,曾為綠地開疆拓土立下過汗馬功勞。但現在,這眼看著要成賠本的生意,綠地23座摩天大樓都處於未建、緩建的狀態中。

摩天大樓,是一個城市最顯眼的地標,然而有些摩天大樓,暫時只能在規劃中找到。

在過去幾年里,“摩天大樓專業戶”綠地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地”)向世界各地承諾興建至少有50座摩天大樓(超150米),但據南方周末記者統計,將近一半仍處於未建、緩建的狀態中。

通過捆綁地方政府爭相追逐的摩天大樓,從而獲得其他土地收益的策略,曾為綠地開疆拓土立下過汗馬功勞。可隨著這一輪樓市去庫存、去產能周期的到來,過去整體賺錢的項目正在變得不那麽賺錢。

耗資巨大又難以盈利的摩天大樓,建還是不建?

2016年7月5日,南方周末記者向綠地集團廣東事業部營銷副總經理汪學軍約訪,對方電話回複了解核實後再說。

找不到的地標

2014年1月7日,在山西省省會太原,綠地以9個多億的價格拿下了一塊位於汾河邊上的黃金地塊,命名為太原綠地中央廣場。根據規劃,這個項目由4棟摩天大樓組成,2棟188.9米,2棟150米。廣告宣稱,項目建成後將“刷新太原人對於天際線的想象”。

綠地在拿地時,曾與太原市國土局約定了竣工時間——自簽訂《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約定的土地交付之日起3年內。據現場的工程展板介紹,項目建設周期為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略微超過3年。

但是,實際開工時間卻比預計開工時間推遲了1年半。在太原從事房地產前期開發的徐曉達,每天上下班都要從綠地圍起來的工地經過。他眼看著兩年前打樁後,現場就沒了動靜,直到最近才有工人重新進場。相比之下,隔壁一家與綠地幾乎同期拿地的央企地產,如今已經拔起了9棟高達160米的超高層住宅。

一位接近綠地太原公司的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實際上,最初綠地與客戶約定的交樓時間是在2017年年底,後來綠地內部決定停工、緩建,預計無法按時交付後,“早期為了搶業績預售了的樓盤,現在已經全退了”。

徐曉達說,按照綠地現在的人員配備以及施工進度,想要按時完工已幾無可能,“就算現場1000人搶工,6天蓋一層,再穿插施工,像隔壁央企一樣組織得很好,2018年10月底能幹完,就算不錯了。”

太原的摩天大樓並不算是綠地的代表作,在綠地引以為傲的作品中,不少比太原拿地更早,但目前依然看不到大樓主體:258米烏魯木齊綠地中心,301米長春綠地中心,301米銀川綠地中心,358米蘇州綠地中心,468米成都綠地中心,518米大連綠地中心。

其中,並不算高的“新疆最高雙子塔”烏魯木齊綠地中心,早在2013年9月就舉行了奠基儀式,馬上就要三年了,綠地該項目售樓處的工作人員在電話里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雙子塔仍在做地基澆築。

任何一處綠地樓盤的廣告展板都會用一一在列的項目昭示,綠地是當之無愧的“摩天大樓專業戶”。在過去幾年里,綠地向全國各地承諾興建至少50座摩天大樓(超150米),它們大多包含在“綠地中央廣場”和“綠地中心”這兩個系列的項目綜合體中。

南方周末記者結合年報,以及向其各地的售樓部確認,在綠地這50座摩天大樓中,將近一半仍處於未建、緩建的狀態,它們大多在2013年左右拿地;另外一半要麽是完工和接近完工的項目,大多較早拿地,要麽是近一兩年才有計劃。

對於有些地區來說,地標正在被遺忘。2011年左右,僅在東北三省,綠地就先後規劃了4座摩天大樓。到目前為止,大連和長春的綠地中心仍看不到大樓主體,其余幾座查詢不到任何施工進度。

綠地東北公司前員工黃健剛離職不久,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當時主要負責營銷的東北地級市就規劃有超200米的摩天大樓,拖拉了5年後,最新消息是“不打算建了”,“前期還拿地標做宣傳,後來地標這個概念再也沒宣傳過,而且在項目Logo中有一個代表高度的數字,後期也被抹掉了”。

邊庫存邊擴張

“3月份一開春,各個地產項目都開工了,綠地的住宅工期也很緊張,但只有綠地,4月才開工。”一位接近綠地集團的業內人士向南方周末記者描述了一個細節。原因是,綠地的承建方很多時候需要墊付工程款,導致作為乙方的承建比甲方綠地還牛,“指揮不動的,沒有工人幹活”。

他認為,綠地太原公司資金緊張,是太原摩天大樓緩建的主要原因。以至於這兩年綠地在太原拿地的動作很少,而其他大地產商則搶地很兇。

2015年5月,《中國房地產報》披露了綠地在東北三省因資金斷流,所有在建項目全線停工的消息。黃健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盡管東北情況今年有所好轉,比如4、5月份的時候,長春等地幾個停工好久的樓盤複工了,但是綠地在房地產上能夠調動的資金仍然有限。他所在的城市,綠地總共拿了5塊地,但真正運作起來的只有一塊半,“連建住宅的錢都拿不出,更別提沒有市場的地標寫字樓”。

黃健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因為摩天大樓停工,他們要應付很多業主的投訴,“很多業主都是為了地標才買的住宅,現在地標不建了,手里的住宅肯定沒有那麽值錢了”。

隨著近日年報的公布,以“世界500強企業”作為標識的綠地,被國內外評級機構齊齊下調評級。其中,國際評級機構惠譽下調了綠地的長期外國與本國貨幣發行人違約評級:從“BBB-”調降至垃圾級別的“BB+”。

考慮到2016年一季度的現金流情況,國內評級機構聯合信用認為,綠地旗下主要從事房地產開發的子公司——綠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地集團”),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已無法滿足業務規模擴大和投資活動增多的需求,融資壓力較大。截至一季度,綠地集團的資產負債率已高達89.2%,高於行業均值74.82%。

惡化的財務狀況與綠地過去的地產布局有關。綠地與地方政府共同“造城”,曾在二、三線城市吃進了大量的土地。聯合信用稱,截至2015年底,綠地集團在售項目中,仍主要以二、三線城市為主,一線城市項目可供出售面積僅占5.15%。

可隨著這一輪樓市去庫存、去產能周期的到來,壓力主要就集中在二、三線城市。綠地2015年的庫存增加了18%,而相應的房地產營業收入卻減少了11.23%。“存貨上升,營業收入下降,說明房子還在不停造,但是銷售的情況不如去年。”一位在券商做房地產債券一級發行的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分析。

據聯合信用統計,在不考慮新增土地儲備的前提下,綠地集團在建房地產項目未來仍需投入超過5000億元的資金,這將導致綠地集團“資金支出壓力大”。南方周末記者粗略計算,房地產住宅開發周期大概在2-3年,考慮到綠地集團的“造城”規模,就算拉長至10年開發周期,僅蓋房子這一項,綠地集團每年也要騰挪出500億元。

但與此同時,綠地卻在更加激進地擴張。從2015年12月到2016年2月,綠地轉戰15個一線和省會城市,僅拿地就花了五百多億元,這一總額與去年全年拿地的金額相當。

此外,綠地開始著手調整發展策略,以類似於“摩天大樓+物業”的模式進軍“地鐵+物業”。去年5月,綠地集團發起成立中國城市軌道交通PPP產業基金,總規模為1000億元。

先蓋賺錢的

正是在需要大幅舉債擴張的當下,綠地選擇放緩建設不那麽好賣的房地產項目。年報顯示,2015年,綠地新開工建設項目面積較2014年減少42.49%,主要就是為了控制開發速度,緩解融資壓力。

首當其沖被放緩的正是其摩天大樓等商業項目。建設摩天大樓成本高、投資周期長,本身很難盈利。而摩天大樓背後的真實商業邏輯在於,通過政府配比的其他土地來獲得較大收益。

中信地產一位參與前期拿地工作的內部人士曾向南方周末記者直言:“就像中國的大多數五星級酒店都不賺錢一樣,開發商都是為了周邊配套的寫字樓或者公寓,摩天大樓修建者的目的,不在摩天大樓本身。”

今年3月,綠地董事長張玉良在接受《界面》專訪時坦言,綠地以前商業地產比重比較高,占了50%。受經濟形勢影響和互聯網的沖擊,商業市場需求增長放緩,甚至都萎縮了,綠地已經調整到以住宅為主。

“意思就是把賺錢的東西先幹了,最後再建不賺錢的摩天大樓。”一位長三角知名的地產營銷人士向南方周末記者道出其中的門道,比如憑借摩天大樓捆綁拿到住宅用地,整體地價一定比別人便宜,摩天大樓的成本已經被攤在了地價里,“只要不蓋就是賺錢的。”

南方周末記者在江蘇走訪時發現,綠地先建住宅,商業置後的做法十分普遍。

占地700畝的綠地太湖城,坐落於蘇州太湖東岸。綠地在此規劃的358米摩天大樓,剛剛開始修建地基。

這里屬於剛規劃沒幾年的吳江新區,面積相當於香港陸地面積那麽大。現在,整個新區就像一個巨大的工地,彌漫著塵土和刺耳的電鉆聲。

烈日之下,一位汗流浹背的二手房地產經紀人一邊指著湖邊碩大的規劃圖,一邊向客戶介紹:“唯一在太湖岸邊有住宅的就是綠地。”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綠地住宅早就蓋好了,除了別墅,大部分在去年底銷售一空。就在2016年春節前後,這里的房價翻了一倍,現在均價1.7萬元。

上述地產營銷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如果說市場能消化摩天大樓,還是可以建的。但一般來講,省會級城市以下建摩天大樓都是虧的。他認為,江蘇也就是蘇州和南京可以搞,“其他城市很難盈利”。

而綠地在一些非省會級城市亦規劃有摩天大樓。江蘇無錫綠地西水東城與蘇州綠地太湖城的規劃如出一轍,城市綜合體緊鄰運河,同時包含住宅和一座200米的摩天大樓。不過,自2013年開始運作後,目前在售的只有住宅,摩天大樓還沒有動工。

同樣在江蘇鹽城,綠地在遠離市中心的亭湖新區規劃有大型城市綜合體——綠地商務城。但包含超市、寫字樓在內的多棟商業大樓,自2014年年底主體建成後就陷入了停工狀態,外立面沒有刷漆,旁邊一塊商業用地也還沒有動土。

這一景象被住在對面的一位業主拍了下來,發在了微博上。這位業主是2013年年底入住的,他的住宅和商業部分都屬於最早的一期項目,綠地給他的承諾是2014年年底開放商業,但是後來一拖再拖,直到四期住宅都快建好了,商業部分還沒能完工。

在這個白天幾乎看不到車輛、紅綠燈基本是擺設的地方,上述業主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完全找不到鹽城河東中心的感覺”,生活很不方便,隨便買個東西都要驅車去市區解決。

(李伯根/圖)

金蟬脫殼?

對於商業地產如何去庫存,張玉良在接受前述專訪時提出了三點策略,其中最值得玩味的一點是:“已經開發的,采取靈活的措施來做,比如功能用途協商改變,商業能不能變成居住辦公。”

“一開始以為是賺錢,後來盤算不賺錢,開發商就想改規劃。”上述地產營銷人士向南方周末記者坦言,這種做法在地產業屢見不鮮。

綠地在天津的一個項目,規劃就發生了改變。今年1月4日,天津市薊縣規劃局發布公告稱,上海綠地集團天津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綠地間接百分百控股),向該局提出申請,擬將一塊受讓宗地中的部分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調整為居住用地。

原地塊本用於“盤龍谷文化城二期項目建設,開發藝術家院落、文化教育機構、總部研發基地等文化設施,建成集電影拍攝、文化產業、旅遊休閑、養生居住為一體的多功能複合地標和有張紀中導演品牌影響力的‘百年中國影視基地’。”

按照土地出讓條件,該宗地面積96413.9平方米,其中居住用地占40%;文化娛樂、商業金融、教育科研設計等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原統稱為公共設施用地)占60%。

但為滿足盤龍谷文化城項目二期建設的需要,該宗地中的部分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目前調整為居住用地,即:居住用地面積比例由40%提高到89.38%;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原為公共設施用地)面積比例由60%下降到約10.62%。

“或者規劃都不用改。”徐曉達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摩天大樓可以照樣蓋,“寫字樓磚砌墻改改就能變成公寓”。之所以能這麽做,是因為行政流程中存在灰色地帶——雖然開發商開始建設時,報規劃局備案的不是公寓,但是政府沒有規定,竣工備案後,更改使用功能算不算違建。

地產業受訪者普遍認為,經過擴張做大規模的綠地,如今手上持有大量土地資產,有的是化解資金困局的辦法。

綠地集團負責媒體關系的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超高層項目的政府審批、前期規劃、項目的政府審批、前期規劃、項目周期,都和一般項目不一樣。從企業角度來說,目前都在正常合理的運作範疇之內。

(應受訪者要求,徐曉達、陳峰、黃健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936

新醫改難產 特朗普“急救”

美國共和黨醫療改革法案的起草者、眾議院議長保羅·瑞安(Paul Ryan)終於不得不服軟,承認為了確保在眾議院通關,將對上周提出的醫改方案進行修改。

而瑞安此前的態度並非如此,他甚至強調,如果修改了這份精心制定的方案,將會招致失敗。但是,本周由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發布的一項最新預測,無疑給了這份共和黨醫改方案沈重一擊。

CBO的研究預計,一旦該法案得到通過,未來一年中大約1400萬美國人將失去醫療保障。到2026年,無醫療保障的人口將由目前的2800萬人擴大到5200萬人。

眾議院議長保羅·瑞安(Paul Ryan)

研究出來之後,瑞安在接受福克斯新聞采訪時改口稱,“主要部分保持不變”,但可以對法案“做一些必要的改進和完善”。很顯然,瑞安打算在即將到來的眾議院投票之前,讓這份法案更受歡迎。

目前,這份名為《美國醫療保障法案》的計劃已經在眾議院的兩個委員會得到通過,當地時間周四(16日)將會在眾議院預算委員會進行審議,隨後將在下周進行眾議院投票。除了來自民主黨的阻力,一些醫療機構和保守派政治人士也極力反對這項法案。

和奧巴馬的平價醫療法案相比,共和黨的醫改法案要點包括,限制對Medicaid(公共醫療補助制)的聯邦撥款,該項目主要用於覆蓋低收入群體;取消對所有人必須參保的要求;以課稅扣除的方式代替補貼。

民主黨認為,共和黨是在犧牲那些需要靠奧巴馬醫改補貼維持醫療保障的家庭,換來對富裕家庭的幫助;保守派人士認為,法案並沒有對原來的平價醫療法案進行大規模修改;一些溫和派則對大量人群將失去醫療保障感到擔憂。

在眾議院,法案需要獲得435張票中的216張才能過關成為法律。目前,共和黨人手中握有237張票。因此,問題的關鍵便集中在,如果民主黨人集體反對,那麽共和黨丟失的選票不能超過21張。對共和黨來說,未來幾天最重要的任務是說服那些反對此法案的保守議員。

瑞安表示,他曾和白宮幕僚長普利巴斯(Reince Priebus)以及白宮首席戰略顧問班農(Steve Bannon)就法案談過幾次,並註意到總統特朗普也曾把一些議員請到白宮探討該法案。“我們和白宮是一致的。”瑞安稱,“我相信有些人試圖因各種各樣的理由離間我們和白宮,但這是不會發生的。”

但有分析認為,瑞安因為醫改法案而面臨政治生涯的最大挑戰。一段時間以來,不少共和黨人都質疑瑞安在政治上不成熟——認為他總是把想法和政策細節置於戰略之上;而最近,在醫改法案的鬥爭過程,更加深了他們對瑞安政治領悟力的擔憂。

不過,還好特朗普和副總統彭斯都支持瑞安。同時,他們和一些白宮高層也正在不停遊說那些對這份法案充滿質疑的議員,尤其是一些保守派議員。看來,共和黨醫改法案的起草者黔驢技窮時,只能靠總統來“妙手回春”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327

亞洲最大鋰礦“難產” 為何還能結緣3家上市公司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8-18/1139558.html

每經記者 陳耀霖 每經實習編輯 任芷霓

在國內資本市場,歷來涉礦等概念,往往能給上市公司股價方面帶來不小反應。擁有“亞洲儲量最大鋰輝石礦山之一”標簽的李家溝鋰礦,無疑是上市公司及各個股東的寵兒。

然而,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這個擁有鋰資源儲量約51.21萬噸(折氧化鋰)的超大型鋰礦山,近年來在資本的追捧下卻幾乎未曾產礦。

記者註意到,近年來,李家溝鋰礦“幾易其主”,其開采工作艱難,事先並非沒有預兆。有多家上市公司都曾對其作出開采規劃並投入不菲,然而最終都未能實現盈利。

●開采工作艱難早有預兆

位於四川阿壩金川縣的李家溝鋰礦,經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化探隊勘探,共探獲礦石資源量4036.17萬噸,折合氧化鋰51.22萬噸,被多家上市公司稱為“亞洲最大鋰輝石礦山”。

目前,李家溝鋰礦的探礦、采礦權為四川國理孫公司德鑫礦業所有,其最終控制方為上市公司雅化集團。記者實地調查了解到,這個資本的“寵兒”亞洲最大鋰礦,最近4年來幾乎沒有產出,同時礦山基礎設施建設滯緩。

然而,李家溝鋰礦的開采工作如此困難,事先並非沒有征兆。這一點,梳理李家溝鋰礦的歸屬歷史,就可見一斑。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德鑫礦業成立於2004年,正是這一年,德鑫礦業以200萬元取得了李家溝鋰礦的探礦權。之後辦理延續,2008年取得詳查勘查許可證。2013年6月,其獲得了采礦許可證。

在取得采礦權前的2010年前後,港股上市公司恒鼎實業(01393,HK)入主德鑫礦業。其前期探勘花費亦不少,2010年時,德鑫礦業針對李家溝礦山已花費三年多時間,“至今(2010年4月)已投入資金一億元左右。”德鑫礦業當時曾對外表示。

根據德鑫礦業相關人士在2010年4月的說法——“恒鼎實業非常看好李家溝鋰礦的前景,今年公司還要投入5億元,繼續開發李家溝礦山。”其同時表示,德鑫礦業在李家溝礦山日采選鋰輝石礦的能力是500噸,3年後德鑫計劃擴建到3000噸/日,“這絕對是亞洲第一。”

然而,恒鼎實業並沒有完成既定計劃,此後又將德鑫礦業的股權轉出。有消息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當時的股東(恒鼎實業)未能兌現控股承諾,所以退出了。”

恒鼎實業轉讓後,雅化集團在2014年入主國理。雅化集團也曾對李家溝鋰礦作出規劃——公司在當時的交易預案中表示,李家溝鋰礦預計2017年將實現鋰輝石礦采選規模63萬噸/年,2019年將完成擴產。項目將分三期進行,預計投資金額7億元左右,預計年平均凈利潤為1.5億元左右。

2014年11月,雅化集團還發布公告稱,欲收購四川國理其他股東所持剩余62.75%股權,實現100%控股。當時的預案中曾提及李家溝鋰礦“礦山建設未按計劃達產的風險”。雅化集團表示,礦山開采建設項目的立項、用地、安全評價、環境評價等工作正在推進過程中,上述工作的完成時間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若礦山的建設和開采未按計劃完成,則將對德鑫礦業的盈利能力造成較大影響。

從後來的開發情況來看,雅化集團的“預計”未能實現。在2015年11月時,雅化集團又決定轉手該礦。公司彼時公告稱,計劃作價3.82億元出售四川國理37.25%的股權及四川興晟鋰業100%股權,其接盤方為福建上市公司*ST眾和(002070,SZ,原眾和股份)。這一轉讓價格基本為國理該部分股權,因為四川興晟鋰業100%股權股價僅1000萬元出頭。

鋰電市場正火熱,為何決定賣掉國理公司股權呢?雅化集團當時在公告中表示,交易後將更有利於公司集中精力加快民爆產業的轉型升級,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而*ST眾和此次接手,是欲以將近9億元的價格收購四川國理100%股權,將四川國理完全收入囊中,從而徹底拿下李家溝鋰礦。

遺憾的是,由於*ST眾和實控人和公司經營狀況頻出,上述股權出售事宜最終未能實現。2017年4月1日,雅化集團發布公告稱,終止出售四川國理股權的交易。*ST眾和不僅沒能拿下李家溝鋰礦,其自身在阿壩州的子公司金鑫礦業也因為糾紛纏身而停產。

●業內人士分析:他們買的是“概念”

明知鋰礦山難以順利開采,為何多路資本還是趨之若鶩?這背後的原因耐人尋味。梳理李家溝鋰礦的易主歷史,或可以略窺一二。

雅化集團“買下”李家溝鋰礦斥資不菲。2013年12月,雅化集團公告稱,擬以自有資金向四川國理增資的方式取得增資後後者37.25%的股權,總出資額為3億元。根據公告披露,2013年1~10月,四川國理的僅實現凈利潤95.05萬元。

通過這筆“跨界投資”,本來以民爆為主業的雅化集團,從此帶上了鋰電池板塊的光環。

雅化集團入主李家溝礦之時,正是上一輪牛市開始期。2013年12月宣布增資時,雅化集團的股價低位僅為4.76元,此後公司股價一路震蕩上行,在2015年年中達到12.13元的頂峰。同期,鋰電池板塊指數也從1100點左右的低位一路拉升到4300點。以此來看,雅化集團的股價走強與鋰電板塊的強勢上升基本吻合,並且強於同期大盤走勢。

“雅化集團很突出的一點就是資源整合能力,擅長並購。我們之前是以民爆產業為主,在2013年左右切入了鋰電產業。”談起當時進入鋰電行業的契機,雅化集團董秘翟雄鷹近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與傳統民爆相比,鋰電業務的體量更大,毛利更高,並且在可預見的未來,整個行業都是向上發展的態勢。當時我們正好在這塊也有一些資源,那看準了這樣一個新的利潤增長極,為什麽不去做呢?”

實際上,的確正如雅化集團在增資時所言,未來幾年,鋰電行業進入持續繁榮期。但是,便於提取和利用的鋰資源並不豐富,且主要分布在少數國家和地區,被少數企業所控制。在鋰價穩步上行的趨勢下,擁有礦產資源的企業將占得先機。

這一點,正是鋰礦資源近年如此“搶手”的重要原因。

一位鋰行業資深人士向記者分析稱,不僅是李家溝鋰礦,其實很多在四川、西藏擁有鋰礦山資源的上市公司,都沒有進行過有效開采。雖然產能沒有得到釋放,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這些公司還是通過“其他方式”分享到了鋰價上漲的紅利。

以*ST眾和為例,在2015年12月5日,公司發布公告稱準備購買國理公司及興晟鋰業股權。12月7日複牌以後,直接被拉動6個一字漲停板,公司股價從16元一直沖到31元左右,這也成為該公司歷年來的股價最高點。

“之前幾家公司都沒采出礦來,作為買家,你覺得他們事先不知道這個礦的複雜性嗎?”談起此事,在金川縣當地,一位多年從事鋰礦開采工作的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涉及幾億元的交易,公司事前都會來做盡調的。其實,這些老板本來都知道礦山不好采,但是李家溝的名氣大,儲量多,是一個‘概念’,所以他們還是要買。”

“這幾年,沒見怎麽采出礦來。都是些老板在倒手哦,倒來倒去還是賺了不少錢。”另一位負責值守礦山的員工則如此評價。在他看來,由於李家溝鋰礦的股東很多,部分已賣出股權的股東已經賺到了錢。而這也是如今很多公司明知開采困難,還蜂擁而上的主要原因。

在雅化集團看來,公司投資李家溝礦山,並不是為了去倒手股權。“有的股東可能就是財務投資人,考慮轉手股權也是很正常的現象。”雅化集團董秘翟雄鷹對記者表示,“但我們作為公司,初衷還是去做實業的,我們非常看好鋰電產業的未來,會一直長期持有(股權),並在這個產業深耕下去。”

李家溝鋰礦的未來將何去何從?有消息人士向記者透露,在與眾和股份的交易夭折後,四川國理公司的中小股東多數傾向於繼續轉手股權,並在尋求買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807

Model 3難產,消息稱特斯拉明年又將推Model Y

據外媒報道,特斯拉計劃於2019年11月正式開始生產SUV車型Model Y,並於兩年後在中國進行生產。特斯拉未就此向第一財經記者做出回應。

據了解,特斯拉正在矽谷向Model Y供應商進行早期的招標。首批Model Y將在特斯拉目前位於Fremont的工廠生產。

不過特斯拉目前還在為Model 3的交付掙紮。新車型是否能夠按計劃推出仍然是一個大大的問號。特斯拉CEO馬斯克在最近接受采訪時稱,自己睡在工廠的地板上,並不是因為“這是一個很酷的地方”,而是因為自己“沒辦法回家洗澡”。

馬斯克承認目前特斯拉正在經歷“痛苦期”。Model 3剛推出就吸引了40多萬的訂單,但交付期限卻一拖再拖。截至今年3月底的最後一周,特斯拉公布Model 3周產量為2020臺,不及預期的2500臺。根據特斯拉此前制定的目標,到今年第二季度末,Model 3周產量將達到5000臺。

產量不及預期,也令特斯拉的現金流緊張,這家公司到目前為止還未產生盈利,近期華爾街正在警告瘋狂的資本盡快從特斯拉撤離。

這令特斯拉正在取代蘋果成為華爾街的“大空頭”。根據金融機構S3 Partners的數據,賣空特斯拉的資金過去一個月增長28%達到107億美元。另據調研機構FactSet的數據,目前特斯拉流通股中,賣空的百分比也占到25%。

S3 Partners研究部主管Ihor Dusaniwsky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過去5周,空頭卷土重來,特斯拉正在成為市場賣空的對象,這種現象自2016年來是第一次見到。”

馬斯克的計劃總是制定的過於激進。他曾在上個月的西南偏南大會上公開承認這是他的問題。投行高盛認為,特斯拉Model 3的生產目標難以完成,可能根本達不到公司宣稱的2000臺左右的量。“我們相信2000臺的目標是不可持續的,我們的預計是周產量1400臺左右。”高盛分析師David Tamberrino在給投資者的信中寫道。

Model Y看起來是馬斯克制定的又一個“難以完成的計劃”。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通常整車制造商在推出一款新車前兩年到兩年半就要開始選擇供應商,如果特斯拉要在明年年底推出Model Y,但僅僅是現在才開始選擇供應商,那麽一年半的時間是非常緊張的。”

激進的生產目標也意味著公司可能以犧牲生產質量為代價。特斯拉本月初剛剛宣布將在全球範圍內召回超過12萬輛Model S,根據中國質檢總局最新公布的信息,涉及中國相關Model S的召回數量超過8000輛。

此外,上個月在矽谷駕駛Model X發生車禍身亡車主的家屬已經對特斯拉提起訴訟,指控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系統Autopilot的性能缺陷導致了這起車禍。

盡管沒有給出Model Y的具體生產路徑圖,但今年2月,馬斯克曾向分析師宣布,Model Y的產能將達到年產能100萬臺。根據馬斯克的計劃,Model Y在美國Fremont工廠的最高產能將達到50萬。但分析師認為這一目標似乎永遠無法實現。

不過好消息是,中國已經宣布將降低進口汽車關稅,以及將放寬汽車行業外資股比限制的政策 。這對特斯拉無疑是個重大利好。馬斯克當天就發布Twitter稱:“這是一個重大的舉措。”特斯拉本周股價大漲5%,不過近一個月仍然下跌8%。今年以來,特斯拉股價累計下跌超過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245

為“盈利”任性換審計機構,山東地礦年報“難產”被立案調查

山東地礦(000409.SZ)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5月17日,該公司一位內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與之前沒有按期披露年報有關,可以結合前期的公告來看。

根據山東地礦此前的公告,該公司在一年以內變更了三次會計師事務所,到今年5月份還在變更審計機構,這導致該公司2017年報和2018年一季報至今未披露。頻繁變更審計機構背後的原因則是,審計機構不認可山東地礦一筆1.94億元的投資收益並入報表,而山東地礦急需這筆錢來充盈2017年度凈利潤,否則有連續兩年虧損的可能,由而可能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

按照山東地礦的計劃,爭取在2018年6月28日前披露2017年報和2018年一季報,但不排除最終無法按期完成的可能性。若最終未能如期完成,山東地礦將可能被交易所暫停股票交易,甚至還可能被終止上市。

業績是山東地礦2013年借殼上市以來的一大痛點。從山東地礦近幾年已公布的業績來看,前四個年度基本處於盈利一年虧損一年的狀態,該公司曾計劃通過並購實現多主業的方式來增厚業績,但是有些業務反而成為拖累,2016年凈利潤虧損近2億元,2017年開始則持續陷入虧損狀態,2018年一季度也預計虧損。

被立案調查背後

原定於4月28日披露2017年度報告和2018年一季報的山東地礦食言,解釋原因為更換了會計師事務所,這是該公司一年內第三次更換會計師事務所。如此頻繁更換審計機構的背後,則是山東地礦利用財技博弈2017年度業績盈利。

此事要從2017年9月26日說起,彼時山東地礦以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下稱“信永中和”)服務上市公司多年難保獨立性與客觀性為由,擬將審計機構更換為北京中證天通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下稱“中證天通”) 。而去年4月份山東地礦董事會才提議續聘信永中和,並通過股東大會審議。

五個月後的今年2月27日,該公司又以中證天通“年報審計任務繁重,近期無法按公司要求的時間派出足夠的審計人員進行現場審計”為由,改聘審計機構為山東和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下稱“山東和信”)。而這一改聘之舉需要在3月14日的股東大會上進行審議,這距離原定的披露年報時間僅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

3月1日的一份補充公告透露其中的原因,這與去年9月26日同時披露的參股設立子公司一事存在密切關聯。當時,山東地礦以濟南高新萬達廣場J3寫字樓的12個樓層、車位及商鋪等合計作價3.4億元出資,占新設立子公司註冊資本的49.28%,因該次投資資產增值預計增加該公司合並報表凈利潤約1.49億元。

然而,變更前後的會計師事務所對於山東地礦以萬達辦公樓出資設立子公司事宜的相關會計準則的理解與把握並不完全一致,導致對該事宜相關的會計處理存在調整的可能性,從而可能對該公司2017年度財務報表盈虧狀況產生不確定性影響。

根據山東地礦今年1月底發布的業績預告,在計入上述1.49億元的基礎上,盈利才約1000萬元。而若不計入上述1.49億元,那麽在去年前三季度虧損1.27億元的情況下,山東地礦將大概率面臨虧損的可能。

4月12日,剛上任不久的山東和信在回複交易所的問詢函中稱,截至2017年12月31日,由於山東地礦擬出資設立子公司的萬達辦公樓仍處於抵押中,不具備公司法規定的實物出資條件,參股設立子公司未發生實際出資行為,因此不應確認相關投資因資產增值而產生的公司合並報表損益。

因與上市公司就辦公樓出資事宜未達成一致意見,山東和信也面臨被更換的命運。4月下旬,山東地礦股東安徽豐原集團有限公司、東海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及池州市東方辰天貿易有限公司要求重新選聘公司2017年度審計機構。這也導致2017年報和2018年一季報無法按時披露,該公司股票自5月2日起停牌。

最後,中審亞太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下稱“中審亞太”)接手,並在5月14日獲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之後正式上任。按照山東地礦的計劃,“爭取2018年6月28日前披露公司2017年年度報告和2018年一季度報告, 但不排除最終無法按期完成的可能性。”

中審亞太最終對山東地礦利用辦公資產設立子公司會出具怎樣的審計意見,能否在一個半月的時間完成2017年報和2018年一季報的審計?對此,上述內部人士表示,及時關註公告進展情況。

在5月15日發布的停牌進展公告中稱,若公司在停牌兩個月內,披露了2017年報且凈利潤為負值,那麽將因連續兩個會計年度凈利潤為負值而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而若公司未來法定期內披露2017年報,根據觸及到的上市規則相關情形,將可能被交易所暫停股票交易,嚴重的話還可能被終止上市。

值得註意的是,5月10日,山東地礦收到山東證監局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因未在規定期限內披露 2017年報及2018年一季報,被要求整改,且董事長張虹、總經理張憲依、董事會秘書馬立東、財務總監薛希鳳因未勤勉盡責而被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

對於山東地礦此次被證監會立案調查,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智斌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已有多位投資者前來咨詢索賠事宜,“這些投資者都是在20幾元、十幾元的高位買入山東地礦,之後股價一路下跌,產生了較大虧損”,後續需要根據證監會處罰落地情況,來明確索賠事宜。

拉長山東地礦二級市場走勢範圍來看(前複權),2017年4月份開始,該股票一路震蕩下行至今,停牌的前一個交易日(4月27日)創出階段性新低4.07元/股,收報4.22元/股。

業績是痛點

自山東地礦2013年借殼以來,業績一直是一大痛點。為了業績,該公司此前也經歷了不少折騰。

2012年,ST泰複向8家機構和自然人購買了其持有的山東魯地礦業投資有限公司(下稱“魯地投資”)100%股權、淮北徐樓礦業有限公司49%股權和婁煩縣魯地礦業有限公司40%股權。魯地投資大股東山東魯地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魯地控股”)成為上市上公司第一大股東,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發生變更,構成借殼上市。

2013年1月份,山東地礦借殼ST泰複正式完成,並在2013年12月份進行更名。控股股東魯地控股也變更為山東地礦集團有限公司,主營業務轉變為礦石的開采、加工及礦產產品銷售,礦業開發及管理咨詢,對外投資及資產管理。

根據借殼重組時的業績承諾,標的資產在2013年~2015年的凈利潤要分別不低於1.29億元、1.57億元、2.14億元。2013年度,標的資產扣非後的合並凈利潤為1.29億元,勉強兌現承諾。當年山東地礦的凈利潤為1.27億元。

然而到了2014年,上述預定的利潤承諾未能兌現,標的資產當年凈利潤虧損1249萬元,導致當年山東地礦虧損3127.42萬元。這也觸發了補償條款,根據公告,發行對象應補償的股份數量約為1.01億股,這些股份將有上市公司回購後贈送給其他股東(公司贈送股份實施公告中所確定的股權登記日登記在冊的除發行對象之外的股份持有者)。

但是在定增解禁後,重組方股東山東華源、北京正潤、山東地利、北京寶德瑞、山東省國投等就進行了減持,其中山東華源、 寶德瑞、山東地利3家股東手上僅剩下尚未解除限售的25%股份, 不足以全額補償義務。對此,上市公司給出了其他的補償方式,但是上述3家股東拒不履行股份補償義務,2015年6月份將3家股東告上了法庭。2018年5月4日,依據法院的執行決定書,山東地利、北京寶德瑞以及第三人劉愛秀的持股過戶到上市公司賬戶。

2015年山東地礦實現凈利潤9736.62萬元。該公司表示,這是進行項目並購發展非礦產業取得的效果,該公司將逐步轉型為多板塊協作、多元化運作的集團式管理的上市公司。相較此前,2015年山東地礦的主營業務中新增了生物醫藥、特種輪胎、房地產、油品等業務。

但是盈利的狀態並沒有持續到2016年,外延的房地產業務、財務費用大增等,讓山東地礦一年虧損了1.94億元。但這期間,山東地礦也計劃實施重大資產重組以提高公司實力,擬通過發行股份購買萊州金盛礦業投資有限公司100%股權,但在2017年8月份,因標的資產尚未取得項目立項批複等生產經營所必需的審批許可,按期達產存在不確定性,且建設期持續虧損,這一重組未獲證監會批準。

進入到2017年,山東地礦一季度開始虧損,並在第二季度、第三季度虧損持續擴大,前三季度累計虧損1.27億元。聲稱是為了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在2017年7月份時,山東地礦擬以3.6億元現金收購山東讓古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而收購標的2017前5個月凈利潤虧損496.12萬元,相較2016年底虧損進一步放大。

在主營業務分散,且盈利能力不強的情況下,2017年度能否實現盈利對於山東地礦而言無疑是重要的,否則將連續兩年凈利潤為負值,從而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253

李泰林破相新劇恐難產

1 : GS(14)@2015-11-12 08:37:52

【韓勢力】韓劇《不要猶豫》女星李泰林前日於仁川發生車禍,當時報道指她額頭受傷,同車的經理人和造型師受傷情況比較嚴重。李泰林上月底已為Drama H新劇《You Will Love Me》開工,劇集將於下月播畢。由於李泰林臉部受傷,韓媒更傳她已毀容,而李泰林方面就指其傷勢比報道所講更嚴重,醫生懷疑其額頭皮膚已被撕裂,將有需要做手術,另外李泰林車禍後一直覺得盆骨疼痛,亦需要接受精密檢查。醫生坦言李泰林傷勢不輕,未來恐有後遺症,所以劇組方面已即時取消所有拍攝工作,但是因李泰林出院時間無期,故劇集將陷難產之危機。


■上月遺失手機而被勒索的李侑菲,揚言會追究到底。


此外,人氣韓劇《愛上Pinocchio》女星李侑菲,上月因遺失手機而被勒索,大前日她已到檢察院協助調查,李侑菲方面直言會訴訟到底,以杜絕同類事件發生。撰文:施洛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1112/193688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827

怪醫拉布 醫委草案終難產

1 : GS(14)@2016-07-17 15:33:34

【本報訊】改革醫委會的《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經過立法會3周共7天審議,以醫學界「怪醫」梁家騮主力拉布、點人數最少120次下,昨於立法會收爐時終被拖垮,擾攘10多年的醫委會改革未能前進。病人組織指是政府、醫生及病人三輸,批評醫生團體挑動醫生反對草案;梁強調拉倒草案不代表醫生勝利,只是「輸少啲」,未知往後會否影響市民對醫生的觀感。食衞局長高永文昨早會議開始前,主動向記者預告草案難於昨日通過,事實上會議開始首20分鐘,梁家騮已點人數兩次。中午12時許梁又點人數,當時建議派議員在立法會宴會廳用膳,高永文、副局長及政治助理在15分鐘點人數鐘聲倒數至8分鐘時,衝入宴會廳催促議員返回會議廳。



林鄭斥泛民漠視公義


高永文昨曾拋出新方案,指會設立三方平台,邀請前線醫生、病人組織代表及議員加入,監察推行草案進度;中午又與泛民議員、病人組織及醫生會面解釋,但未能令泛民回心轉意停止拉布。至昨晚近10時,條例難產在即,建制派聯合召開記者會批評拉布;發展局長陳茂波、勞福局長張建宗、環境局長黃錦星等先後到立法會為議員打氣,其中教育局長吳克儉稱要用行動「支持條例、支持我嘅團體」。林鄭稱堅持不調動、不修訂及不撤回草案,是因獲市民及醫學界很多開明醫生支持,斥泛民議員漠視社會公義及盲目反對,若政府讓步是縱容不公義及鼓吹少數人的暴政。高永文則在條例難產前預告政府沒可能於下屆立法會提出相同草案,較大可能是2至3個月後醫療人力檢討報告出台,會提出較具爭議性改革醫委會方案,包括成立獨立醫療投訴制度,由非醫生主導聆訊機制,但須諮詢公眾,相信現屆政府未必能推動立法。最終今屆立法會會期完結前,草案一如所料無法通過。規管骨灰龕條例及消防條例草案也胎死腹中,須於新一屆立法會重頭再來,整個立法程序或最少推遲一至兩年。多個醫學團體約100人昨晚在立法會外集會直至會議結束。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形容政府、醫生及病人三輸,斥醫學會等團體無限上綱,以陰謀論激化中港矛盾,做法相當「那渣、污糟、冇修養」。■記者陳沛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716/1969755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9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