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不說理的談判術,贏更多!

2011-9-26  TWM


你願意花新台幣一百萬元,就為上一堂課嗎? 華頓商學院(Wharton)有如Google、三星、戴爾、花旗、微軟、默克藥廠、奇異集團、甚至哥倫比亞政府等許多
來自全球五百大企業的主管、世界各地最頂尖的學生們願意。

他們透過模擬股市交易概念的「課程拍賣」系統,激烈競標,取得談判名師史都華.戴蒙(Stuart Diamond)一 門選修課。
限量課程!四分之一華頓人都搶著上這門課! 華頓商學院隸屬於美國常春藤名校賓州大學,是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全球商學院排行榜」排
行第一名商學院,一九九六年開始,華頓實行獨一無二的「課程拍賣」系統,仿照股市交易概念,學生在春秋兩季課程開始前,都拿著虛擬點數,也在平台「下注」,競標最受歡迎的課程。因此,課程就像股票,價格由市場供需決定。

每一次的課程拍賣,分成十個回合,前三回合,每位學生都有五千個虛擬點數,可以用來下注,校方是唯一的賣 家。

第四到八回合,學生開始加、退選,這時開始出現交換市場,不想上課的人可以將選到的課程丟到市場上,也可 以高價賣出熱門課程,去換更想上的課程。最後兩回合,則讓學生彼此之間自由買賣。

而戴蒙的談判課,由於供給少、市場需求大,籌碼因此向它集中,連續十三年受學生歡迎,累積出它的市場價值,每一年,競標價格也就往更高處推進。

今年春季課程拍賣網上,戴蒙的談判學只收三十六個名額,競標人數卻超過兩百五十人,四分之一的華頓學生,都想搶到這門課。因此,這門課的起標價雖然只要一百點,但經過十回合的線上競標後,最後結標,價格高達六千三百五十六點,比第二高的「溝通改變」課程,足足多了兩千點!

更特別的是,每位學生一學期要修十門課,可用來競標課程的虛擬點數不過五千點,一年才一萬點,若沒有利用 投資市場「套利」的概念,加上超過一年的時間布局交易,根本沒有籌碼標到這門課。

如果將這門課的點數換成市場價值(華頓一年學費約新台幣一百六十萬元),這堂課程的價值超過新台幣百萬元。

華頓商學院學生Pauline Wu就說:「有心想要上戴蒙的談判課,必須在一開始就積極的進出交易,因為談判課會 是最終一場最大的買賣。」

實戰教育!第一個作業就是去向店家要折扣! 這門課為什麼這麼受歡迎?「我讓所有的學生實際操作談判。」戴蒙接受本刊越洋專訪時答道。 三十六名學生坐在階梯式的教室,從談判課正式開始的那一天,就開始進入實戰體驗。
「我要求學生做的第一個作業,就是去店家要求折扣。」戴蒙解釋,不管是買披薩,還是到高檔精品名店殺價,學生都得交出談判成績。因為理論、技巧,都可以在閱讀中得知,卻難內化成生活的習慣。

譬如,有個學生就拿著過去五年她在名牌服飾店買的所有衣服,到櫃台上去要求退換成現金,而且,最後真的換 成一筆現金回來。因為這家服飾店廣告標榜的就是,「不滿意終身可以退款。」

她的談判技巧就是「運用他人的標準」,在心理學上,當你提出的要求,是由對方自己訂定的,而不是自己主觀 的想法時,就容易達成談判目的。

另一個學生,則到高級百貨布魯明岱爾(Bloomingdale's)買鞋,來此消費者的多半高收入, 在這裡要求打折,可不比在菜市場買菜,心理障礙又更高一些。
學生的開場,不是直接開口殺價,「這兩雙鞋看起來很像,雖然比較貴的那雙做得比較好。」 店員說,「您說的對。」「我猜貴的那雙應不好賣,多數人大概都買較便宜的那雙吧,」學生說,店員也附和。最後,學生說:「我買不起那雙比較貴的鞋,但我想,能不能以你還有獲利的價格買一雙,幫你銷貨?」最後,她就這樣得到了折扣。
這名學生運用在對方上的談判技巧只是「同理心」,但關鍵突破是她自己的心理。 最終,他們學會的談判術進入他們的生活,「畢業後我才體會到,這門談判課多值得票價。它讓我將一美元買進的資產,以四十五萬美元賣給一家上市公司。」Sundia公司執行長歐柏維格(Bradford S. Oberwager)表示。

黎巴嫩油氣公司顧問雪凡林柏,則靠跟老闆談判,讓她的薪水方案,紅利由零增加到三萬美元。 戴蒙統計過所有上過他課的學生運用談判賺的獲利與節省的成本,小到折扣,大到交易,超過三十億美元。

「談判中,爭論誰對誰錯毫無意義。」戴蒙帶領學生,實際領會在現實生活之中,成為一個好的談判者,最重要 的門檻,有時並不是在於理性知識,而在於「相信一切都有可能,積極致勝的心態」。

【延伸閱讀】一分鐘看華頓談判課它,13年蟬聯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選修課它,一門課價值就超過新台幣100萬元 它,一堂課36個名額,選中機率只有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87

專訪原駐法大使吳建民:優秀的外交官要善於說理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6704

資料圖:吳建民(視覺中國/圖)

2016年4月21日,資深外交家、原駐法大使吳建民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的采訪,在采訪中他介紹了曾寫過幾本關於外交的書以及兩本外交案例。他特別強調說:“搞一輩子外交,發現(中國)培養外交官不講案例。外交官要提高工作能力,有時要看你的上司是誰,需要你自己的悟性,你才能學到很多東西,這個很像是師傅帶徒弟。所以我和前副總理說,我們國家需要有外交案例。”

這位年過7旬的資深外交家在采訪中思維敏捷,侃侃而談。他談了最近寫的一本新書《如何做大國》,以及為毛主席、周總理做翻譯時的一些體會,同時他也向南方周末記者揭秘了當好一名外交官的基本法則。

如何做大國?

南方周末:為什麽寫《如何做大國》這本書?有哪些契機?

吳建民:因為中國快速崛起,接近了世界舞臺的中心,我在這個大背景下寫了這本書。它收藏了我從2011年到2015年的文章。2010年對中國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一年。這一年中國的GDP首次超過了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這是一次歷史性的超越,這之後日本再趕上中國的機率就很小了。

我們接近了世界舞臺的中心,這是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的第一次。這是世界大變化,中國大發展帶來的結果。長期以來,中國處在世界舞臺的邊緣,我們說什麽、做什麽都不太受到關註。現在我們接近了世界舞臺中心,眾目睽睽,世界對於中國的一舉一動都很關註。目前我們在世界處於一個新位置,我們如何適應它?世界如何適應我們的新位置?我們怎麽做好?這是一個非常錯綜複雜的過程,在這種背景下,如何做大國這個問題就被提出了。

這個問題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從國家層面來講,一是從公民層面來講。現在中國人大批走向世界,去年出境的中國人達到1億2000萬人次,中國人不管你是誰,你走到任何一個地方,你都代表中國。中國國民在塑造中國形象時,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如何做大國這個問題尖銳地擺在我們面前。我們要讓世界了解中國,也讓中國在崛起過程中少一點阻力。對於這個問題,我寫了若幹篇文章,把它們集合起來構成了這本書。

南方周末:如何做大國?這個疑問在您在新書中是如何闡釋的

吳建民:這本書主要分為5個部分。第一部分“世界秩序與中國”。它追溯了歷史,講了從1974年以來到現在42年間,關於世界秩序的三次大討論。第一次就是聯合國第6屆代表大會,鄧小平出席,那一次的會議建立了國際經濟新秩序,當時我在一線有深刻地體會。第二次,就是在冷戰結束前後,美國總統老布什提出由美國主導建立新的世界秩序,1992年1月31日安理會舉行了一次首腦會議,中國是李鵬總理去的,當時我是外交部新聞司司長兼發言人,我也參加了此次會議。第三次,2014由基辛格先生寫的《世界秩序》這本新書引發的一次討論。2014年10月基辛格請我和另外一位外交部的同誌一起吃飯。基辛格說,他已經90歲了,不寫書了,但是在一次晚餐上有人問他,您現在最擔心的是什麽?他說他最擔心的是現在的世界秩序,這件事促成他寫了這本新書。他送給我了一本,他的觀點非常值得註意,他寫道:現在的世界秩序中,美國是唯一的超級大國,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也是最引人註目的新興大國,當然這兩個國家是關鍵。

基辛格還有一個觀點我覺得非常重要,他說新的世界秩序,美中是兩根“支柱”。這個定位我覺得很好,“支柱”的意思不是一個要取代一個,不是一個要破壞一個,而是大家共同支撐起新的世界秩序。在我的書中,我結合一些熱點,發表了我的看法,這是世界秩序部分。

第二部分,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我寫了我對中央外交大戰略的理解和看法。我認為中國走到這樣一個“世界中心”的地位,它的外交大戰略太重要了。第三部分我提出了我的一些看法,要讓世界了解我們。第四部分,歷史是一面鏡子,我講了一些歷史上的情況,包括1971年我們重返聯合國。

最後一部分,走向世界的心態與姿態。我認為心態決定姿態,你有什麽樣的心態就會有什麽樣的姿態和表現,我們中國人的心態很重要。

南方周末:目前世界上仍存在很多問題,包括難民問題、地區沖突和戰爭,很多地區仍然存在不穩定的因素,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地看待當今世界局勢?

吳建民:世界形勢讓人眼花繚亂,我認為看世界形勢必須跟上鄧小平同誌、習近平主席的步伐,要抓住“牛鼻子”。什麽是“牛鼻子”?就是時代的主題。今天的時代主題是:和平與發展。上世紀很長一段時間的主題是:戰爭與革命。時代主題的變化是國際關系中最大的變化。時代主題既反映了那個時期世界的主要矛盾,又指出了解決這些矛盾的路徑。

這個世界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時代主題決定了世界潮流。習主席說,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決定了當今的時代潮流。今天的世界是從舊世界,從戰爭與革命的時代發展而來的。舊時代也曾有自己的潮流:冷戰、對抗、沖突、仇恨。

世界上很多事都離不開這兩股潮流的較量。第一股潮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潮流,代表的是21世紀人類未來的希望。第二股潮流代表過去,第二股潮流不大願意離開歷史舞臺,所以它們不斷較量。但是這個世界總體上在往前走,在前進。這是人類共同奮鬥,共同努力的結果。

南方周末:我們需要認清世界大勢,世界主流,除此之外,該如何看待那些非主流的形勢?

吳建民:舊時代的一些東西它不會離去,因為一些人的思想往往落後於實際。世界往前走,但是有些人的思想還停留在過去。就像習近平主席說的:身體進入21世紀,腦袋還在過去。人的行為是由大腦指揮的,腦袋在過去當然就按照過去的舊思維來指導他的行動,這樣就會產生很多問題。

南方周末:看待這些非主流的形勢,您認為有什麽好的意見嗎?

吳建民:中國政府一向主張中立。比如中東問題,中東、北非是當今世界上動蕩、局部戰爭、仇恨、沖突的中心。今年年初,習近平主席訪問中東三國時反複強調,要通過和平對話、談判來解決這些爭端。因為沖突解決不了問題,軍事解決不了問題,要抓住發展這個關鍵。很多的地區矛盾、沖突要靠發展來解決,這是契合時代主題的。(習主席)也提出了中國人對這些問題的看法,我想中國人的看法是符合實際的。

“作為一個大國,要謙虛、淡定、理性”

南方周末:寫完《如何做大國》這本書,您有沒有一些具體的答案?

吳建民:作為大國,從政府層面,中央的政策非常明確,我覺得也是很有道理。這個本書特別提到,針對中國國民的一些做法。隨著國家慢慢強大起來,作為公民我提到了3條。第一,要謙虛,謙虛就是要平等待人。我搞了一輩子外交,我覺得中國外交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平等待人。毛主席、周總理開創的中國外交,非常註重平等待人。我們在歷史上受了100多年的淩辱,現在雖然中國強大了,但是我們還是要平等待人,還是要謙虛,謙虛就是不要飛揚跋扈。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和人與人之間一樣,一個謙和的人總會受到大家的尊重和喜歡的;

第二,淡定,就是我們來到世界舞臺的中心,我們的一切都會受到大家的關註,大家會評論你。這時候我們要淡定,淡定是一種自信的表現,要相信中國人的事業是正義的。中國發展到今天所取得的成果,都是靠中國人民誠實勞動得來的。我們來到世界舞臺中央,有批評、有贊揚、有罵聲,這個時候中國人應該淡定地相信鄧小平同誌開創的這一條道路,過去40多年我們走得很好,我們可以繼續走我們的路。另外,聽到別人表揚不要得意忘形,聽人家罵幾句也沒什麽了不起。

第三,要理性。一個大國的崛起,外部最怕的是不講道理。我覺得中國要給世界一個印象就是:講道理。把道理講清楚,我們發生的事情我們能夠向世界講清楚,能夠爭取世界多數人的理解。國內、國際的事我們都要講道理,中國人為什麽這麽主張?根據是什麽?理性要站在道義的至高點。

優秀的外交官要知己知彼,善於說理

南方周末:您曾擔任駐法國大使,您認為怎麽才能做一名優秀的外交官?

吳建民:有兩條關鍵:知己知彼,善於說理。知己知彼的意思是,要了解自己的國家。好的外交官必須要了解自己的國家,了解自己國家需要什麽?國家最大的利益是什麽?如何保衛和發展國家利益;其次,要了解世界,了解今天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世界有什麽特點?它的主題是什麽?了解和你打交道的國家,了解這個國家的狀況,它的長處和短處,它的思維邏輯方式等。不了解的話,會出現很多矛盾,就像人與人相處一樣。一名優秀的外交官必須要知己知彼。

第二,外交要講道理。外交要爭取到越來越多的朋友。對於你的敵人、對手提出的一些看法,外交官要有本事把他駁倒。駁倒不是將對方駁倒就算成功了,而是讓第三者聽,讓世界多數人聽,讓他們覺得中國人講的有道理,爭取世界多數人的理解和同情。

南方周末:成為一名出色的外交家需要具備哪些素質?

吳建民:說到外交官要具備的素質,第一,需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對世界的了解,對問題深度的了解,都需要平時的積累。沒有深度的了解是不行的,有些問題不是幾句口號就能解決的;第二,優秀的外語能力。外交官經常要用外語與人直接溝通,也會要到世界其它國家的電視臺去辯論。我們外交部有很多優秀的外交官能做到,但是也有不少人做不到。很多人一到電視臺就發怵,這是不行的;第三,要善於交流,就是能打動人,不要講出來的話別人聽不懂;第四,講的道理要站得住腳。這一點是要下很大功夫的,了解普通人的思路,怎麽講讓人覺得說的有道理很重要。我覺得一名優秀的外交官要懂這些,而且這個過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不斷改善的過程。外交官的工作是一個不斷提高的過程,永無止境。

南方周末:您退休後的生活是怎樣的?

吳建民:2009年我正式從外交部退休。退休之後,我覺得我搞了一輩子外交,第一,要對世界繼續觀察,繼續思考這個世界。第二,照顧我的夫人,她的身體不如我,她有些事情我需要幫她做。少年夫妻,老年伴,這個時候,我要多照顧她一點。第三,社會上有一些需求,有些地方需要我講一講對國際形勢的看法,去大學講課,還有接受一些記者的采訪,另外也出席一些國際會議。國際上對中國很感興趣,他們有時會邀請我去探討一些問題,外交部也很支持我出去講一講中國人的看法,因為在國際舞臺上中國的聲音還是比較弱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4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