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恆開舖朱晨麗
1 :
GS(14)@2016-10-28 06:24:18■黃子恆與胞兄合資的時裝店昨日開幕。
黃子恆與胞兄合資六位數字在尖沙嘴開設時裝店,昨日開張大吉,好友朱晨麗、郭晉安和林夏薇等到場支持。黃子恆指爸爸本身做首飾生意,媽媽做水晶生意,他們亦有給予意見,黃子恆說:「我自己鍾意設計,出席頒獎禮嘅衫,好多都係自己設計,今次係第一次真正做生意。」
■(左起)朱晨麗、林夏薇、蔡思貝及李佳芯昨日齊齊賀黃子恆新舖開張。
問他有否為其他藝人朋友設計衣服,黃子恆說:「大家未見到我製成品,不過都知我貪靚。」另外,朱晨麗被問到是否來撐緋聞男友,她笑言要找黃子恆給她股份:「黃子恆係好好拍檔、演員,我哋成日要出席活動,需要大量衫,自己設計幾好。」採訪:張俊銘攝影:陳俊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028/19814286
黎永滔:明年料更多中低檔品牌開舖
1 :
GS(14)@2016-12-08 08:00:45【明報專訊】雖然市場有不少意見認為舖市已接近見底,但亦有市場人士認為,明年舖租仍有下調空間。資深舖位投資者黎永滔(圖)認為,若今年聖誕消費數據理想,明年或有較多品牌出動開舖,但相信會集中於中低檔次品牌。
零售市道 還看聖誕銷情
黎永滔表示,要預測明年的零售市道及舖租走勢,需視乎今年聖誕實際銷售數字,若聖誕、新年期間零售市道理想,明年應會有較多品牌擴充開舖,但他認為,高檔品牌或珠寶等貴價貨,相信短期內都會按兵不動,有機會擴張的店舖,會集中於中低檔次品牌,或是一些較為民生的店舖。
代理料明年街舖租金跌5%
事實上,近期不少大舖都拆細出租,黎永滔於2012年更以3.68億元買入銅鑼灣顯輝中心,擬重建成一幢四層高的巨舖,黎永滔昨日表示,該舖現時仍在進行工程,現階段仍未放租,亦未有意向租金,但仍以出租予單一商舖為目標。
第一太平戴維斯表示,部分行業銷售額迅速下滑,一些名貴品牌零售商的情况甚至可與1998年金融危機相提並論,令今年街舖租金快速調整。該行預計,明年街舖租金預計將進一步下降,但跌幅相對溫和,相信會在5%以內,名貴品牌零售商將繼續調整其商舖的網絡分佈,業主則轉向時尚、化妝品和餐飲租戶。
該行又稱,黃金地段商舖業主一般傾向調整租金,不會以折讓價出售物業,惟二三線地段的空置商舖日益增加,售價或跌10%至15%。
[地產]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890&issue=20161208
【洛杉磯直擊】擁萬張珍藏黑膠唱片收藏家開舖堅守舊物
1 :
GS(14)@2016-12-18 11:04:18你還記得上一次走進唱片舖買CD是甚麼時候嗎?在甚麼都電子化的時代,下載電影、音樂只需要幾分鐘的時間。而走進實體唱片舖慢慢行一圈,再決定「買音樂」,似乎已經離我們十分遙遠。雖然很多的唱片舖不敵科技浪潮,在這幾年紛紛倒閉,但有些人對音樂以及藝術該如何呈現仍有極度堅持。在美國洛杉磯荷里活開設唱片舖「The Record Parlour」的休默斯(Mr. Chadwick B Heumus)與霍尼茲利加(Chris Honestschlaeger),就是最好的例子。駐洛杉磯記者:陳志豪店名「The Record Parlour」大大印在卡片上方,底則下寫着「20世紀娛樂大百貨」(An Emporium of20th-Century Entertainment)。乍看之下似乎讓人有點一頭霧水,但是一走進店裏你立刻就會明白這樣的稱號從何而來。超過1.5萬張的黑膠唱片作為主力商品,還有卡式帶、點唱機、音響器材、甚至是復古電視遊戲機,無一不讓來到這裏的顧客眼花繚亂。
Chadwick和Chris在三年前開設了「The Record Parlour」,帶點藝術家氣息的他們,隨性的要記者稱呼他們名字就好。看到記者因為店裏大量的唱片感到興奮,Chadwick神秘的說,千萬可別以為店裏就只有這樣了,「其實我們另一頭還有個『密室』呢!跟我來,讓我帶你去看」。打開門,穿過長長的走廊,來到另一頭的「密室」。大大的空間裏,放眼所及皆是夢幻逸品,不愧敢自稱為「20世紀娛樂百貨」!他表示,「許多名人都在我們這裏辦過活動,像是『Focus...』(製作人)獲格林美獎的慶功宴,就是在這裏舉辦。另外,Dr. Dre也在這裏辦過私人活動」。他強調,這些珍貴的收藏品,都讓整個空間的氣氛很不一樣,充滿一種時代的文化氣息。
Chadwick說,店內最特別的蒐藏品就是一台1971年生產的商用電子遊戲機。他非常自豪地表示,這台機器不但保養得很好,功能也都維持正常,「曾有人出價1萬元美元(約7.8萬港元)要向我購買這部遊戲機,但我還是不願意割愛,因為我認為這部機的價值絕對不止如此」。接着他也帶記者看了幾部復古的點唱機,每部外型都別致而有所差異。Chadwick認為這些點唱機除了播放音樂,背後也有其代表的時代意義以及藝術價值。雖然「The Record Parlour」內的珍藏種類繁多,但一說到最愛,Chadwick強調「當然是黑膠碟」。他表示自己蒐藏黑膠唱片已經有很長的時間,幾乎是用一生的時間在搜集。講到最得意的收藏品,他很得意地指着牆上一張名為《Velvet Underground and Nico》的唱片說,「這真的是稀世珍品,非常少見……封面是由安迪華荷(Andy Warhol)所設計,而封面的香蕉皮就是一張貼紙,可以撕下來的,然後會看到香蕉。可惜的是,我們購入時蕉皮已經不見了,但是這張唱片仍然很有價值,非常少見」。即使店裏賣的是「上世紀的娛樂」,但是顧客其實不止「阿叔阿嬸」。Chadwick說,「我們店裏有各式各樣的顧客,各種族群、年齡、性別的客人都有」。30歲的Marshall就是「The Record Parlour」的忠實顧客,他表示:「這裏的唱片都很有品質,沒有刮痕。我這次來為太太挑唱片作禮物,品質都很好。說真的,音樂還是類比式的最好,比電子化音樂好多了……除非你有荷里活等級的錄音和播放設備,不然類比式的音質真的是無與倫比」。而26歲的Perkins住在附近,也很常來店裏尋寶,他說,「這裏的員工非常喜歡幫助顧客,他們對音樂非常了解,也有很淵博的知識。而且這裏的氣氛和裝修,彷彿都在歡迎顧客來,我真的很喜歡」。其實Perkins所說的,正符合了這家店開設的動機與初衷。Chadwick說,「我們不希望大家單純的認為『The Record Parlour』只是一間商店;我們希望的是能夠提供一個自在的環境,讓喜愛老唱片的人都可以很投入、很享受來討論與學習。這裏不但讓你可以找到喜歡的唱片,也是一個社交的場所,一個讓你尋找文化的地方」。Chadwick也向大家強調,「這裏是個沒有壓力的空間,歡迎大家都來看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18/19869350
【一年之始】每朝6點開舖40年不變 麵包店老闆娘:「這是一種責任!」
1 :
GS(14)@2017-01-02 11:51:53吳生(左一)與吳太(右二)同心打拼,每個早上為街坊提供各式包點。
鬧鐘一響,大家還在懶床的時候,均香餅店的老闆吳生和吳太已經在店內,將麵包逐一出爐,只待閘一開,晨起的客人進進出出買麵包,以注入能量應付趕忙的工作。他們的繁忙壓力,亦成為了小店的動力,正如吳太所說:「香港人好匆忙,我也學會了要匆忙地工作。」
均香餅家的老闆吳先生,1976年入行學師,由做唐餅起家到做有自己舖頭,就在石硤尾村對面,街道從早到晚人來人往,客人種類從學生哥、主婦、打工仔到老人家都有。舖面後小小的餅房,就是他與太太的天地。他們每個早上四時多起床,梳洗過後就乘的士回舖頭,五時多就開始繁忙的一天。吳先生説:「麵包前一晚做好放在雪櫃,拿出來解凍,開爐再準備焗飽,等十多分鐘到爐熱了,就可以入爐。」店子每朝六時正開舖,很多時還未開門就已經有人等候麵包出爐,「買了麵包大家就趕快上班,朝早六時那批客人特別趕,通常藍領較多。」稍晚一點,其他客人陸續登場,七時左右就主要是家庭主婦,她們買給小朋友做早餐,讓他們食完早餐上學,也有老人家會買回家多慢慢吃,更多時是年輕男女,買三文治邊行邊食。就這樣一個早上,他們好像已見盡整個社區的街坊,麵包亦一盤盤出爐,吳太說只計菠蘿包,每朝可以賣去十多盤,每盤二十個。「菠蘿包最暢銷,還有雞尾包、麥包、芝士包和薄餅等等。」那他們吃的早餐又是甚麼?正當吳生回答「我們也是吃自家麵包」之時,冷不妨吳太在旁笑着補一句「但還未食。」時值九時,從五時多就辛勞的他們尚未有一點食的下肚,通常要到十時稍為空閒一點時才可以享用早餐。一年365天只在農曆年、中秋和端午做節後休假,但熟客似乎吃少一天都不能,假期後總有客人上門跟他們說買不到麵包,那種「投訴」聽起來像是可愛的撒嬌,難怪吳太說:「這好像是一種責任,像照顧BB一樣是責任,有時都有壓力的,有時知道那個客人喜歡的包未出爐,我也會很心急。」這個責任頂足40年,夫妻二人多少也有勞損,一直想找人學師接手,但去年決定接手的徒弟則毅然闖到澳洲去進修烘焙,吳生說:「有問過他的意願,他說仍然想做的,所以我希望能在2018年4月把店子轉手給他。」從此退下每天衝鋒陷陣的火線,當然有不捨,但吳生說人生沒有幾多年,是時候享受一下人生,以不同的心情迎接下一個早晨。均香餅家地址:深水埗北河街205號地下記者:黃穎妮攝影:梁志永
旁邊店舖尚未開舖,餅家已經早早開門營業。
早上菠蘿包最暢銷,還有雞尾包、麥包、芝士包和薄餅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02/19883884
【耕耘8年】太子立食雲吞店 勤力日做15小時開舖圓夢
1 :
GS(14)@2017-02-03 03:11:07「津津好好味」以重慶雲吞為招牌菜,主要由豬肉和黑木耳製成,老闆娘堅持採用重慶原汁原味的材料,連雲吞皮也是自家製的,並非批發貨。
「津津好好味」雲吞舖的前身是大排長龍的重慶小食店「津津-好金燑味」,老闆娘劉興梅是正宗重慶人,與丈夫於8年前在太子街頭舖位開設了重慶立食小食店。
開業初期營運未如理想,客人多以嘗試的心態,頭半年的成績平平。但老闆娘對自己的食品抱有信心,相信只要堅持用料新鮮,有麝自然香,8年間的默默耕耘果然儲下一班熟客和街坊的支持,贏盡口碑,至今店舖依然客似雲來。直至去年舖位頻頻加租,有熟客提議他們轉址到他曾租用的舖位。皆因熟客年老退休,欣賞她的手藝便主動向她介紹租金較相宜的舖位,便開設了這間有座位的雲吞店舖。新舖地方雖然不算大,大約可以招呼四至五枱客人,但老闆一家已經很滿足。老闆娘:「這不只是目標,可稱得上是我們一家人的夢想。」難得的是新舖的價錢只是微調了1至2元,19元便可以購買到一碗滿載12粒的雲吞,雲吞由豬肉和黑木耳製成,雲吞皮和麵條亦是自家人手製。涼麵亦是她的心機之作,每一碗也是單獨製作的,絕對不可以貪快預先製作,一次過大量混合調味,皆因每一碗在臨吃前混合,才是最正宗的食法,味道和份量才恰到好處。配料芫荽、蔥、芝麻、花生、蒜頭和薑等需要每天清早預備,堅持所有材料均新鮮,只賣11元一碗。老闆一家每日工作時間最少15小時,當記者問他們那麼辛苦,不想加價賺多點錢嗎?她說:「做生意的當然要賺錢,但是我們大部份也是街坊生意,成績過得去就可以,賺到份人工夠用就可以了,賣雲吞本來就是賺不了很多錢的工作。」而外界稱他們為「抗通脹小食」,老闆娘指價格便宜皆因節省了薪金和運輸費用。雲吞舖是全家人的小生意,爸爸、媽媽與丈夫一同幫忙經營,用不着很大的薪金支出,而且得熟客介紹,租金的壓力暫時亦不大。由於食店堅持採用重慶地道的材料,通脹下無疑會加添壓力,為了節省運輸成本,她寧願自己辛苦一點,利用休息時間親自到重慶搬運材料到港,才可以令客人吃到又便宜又高質素的食品,她認為十分值得。記者到訪當日湊巧碰上熟客張伯伯,他說:「日日也來,除非他們休息,我便休息。」指每天也來吃一碗雲吞當作早餐再上班,一直光顧了8個年頭。未幾,光顧了數年的食客佳哥亦到來,老闆娘一句「是否照舊?」卻道出與客人之間的深厚聯繫。記者逗留期間看到的是熟客接踵而至,笑聲不斷,除了品嚐到食物滋味,嚐到的更是人情味。津津好好味地址:太子長沙灣道51號地下記者:吳業紅 攝影:劉永發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
http://fb.me/AS.AppleDaily
新舖的價錢只是微調了1至2元,19元便可以購買到一碗滿載12粒的雲吞。
涼麵亦是她的心機之作,每一碗也是單獨製作的,絕對不可以貪快大量混合調味,而配料芫荽、蔥、芝麻、花生、蒜頭和薑等亦是每天清早新鮮預備。
肥腸麵亦是另一招牌菜,售價為28元,採用自家製的麵條。
老闆娘劉興梅是正宗重慶人,與丈夫於7年前在太子街道的舖位開設了重慶立食小食店。
新舖地方雖然不算大,大約可以招呼四至五枱客人,但老闆一家已經很滿足。老闆娘:「這不只是目標,可稱得上是我們一家人的夢想。」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202/19914940
【飲食籽】混血泰仔押40萬開舖 玫瑰糕中看中吃
1 :
GS(14)@2017-03-23 06:52:07玫瑰水晶糕 4件$20
【飲食籽:心水食桌】葵涌廣場,格局看似雜亂,實則亂中有序,時裝小店、掃街小吃、甜品糕點,全部各據一方。的確,這裏造就了無數個創業夢,但亦見證了不少小店夢碎,對創業者來說,面對眾多競爭,要突圍而出,在這裏穩佔一席位,創意、努力、運氣,三者缺一不可。
想在葵涌廣場找些糕點小吃實在太多選擇,你或者不會留意到在二樓一個角落,竟然有檔堅持日日在香港新鮮即製,而非在泰國運現成貨回港賣的泰式糕點舖,「這個是三角椰子糖,裏面比較軟熟。」「泰糯米」的檔主鄭浩輝正在向客人介紹自家貨品。阿輝今年二十六歲,是大家口中的九十後,他說話很有條理,聽他不斷向客人講解每款糕點的不同口感及味道時,那嫻熟流暢的廣東話,完全想不到他是泰國混血兒。「我媽媽是泰國人,但我在香港長大。」阿輝向我解釋。
玫瑰千層糕 6件$20
椰汁西米糕 6件$25
他的家族在泰國賣傳統泰式糕點,媽媽是地道的泰式糕點師傅,想兒子回泰國幫手,不過他卻情願留港打拼,「我其實並非不喜歡泰國,我也有想過回泰國,但始終覺得朋友、家人都在港,媽媽叫我回泰國,即是叫我自己一個回去。」既然媽媽做開糕點,手握配方,阿輝就索性跟同樣都是九十後的死黨梁政(Jay)用盡四十萬積蓄,在觀塘開了個工場,每日新鮮做糕,再運去葵廣的舖頭賣,「一直都跟我媽媽那套,泰國那邊賣甚麼,我們這邊都是賣一樣的糕。我就跟Jay說,這樣不行,好像沒新元素,不如想點新意思,要靚、好吃,但又不失傳統味道。」於是兩個埋首創作新糕點,很快就在泰式糕點之中殺出一條血路,「可能我媽媽想法比較開放,她覺得既然你有這想法,她就試做出來。」阿輝拿出一盒玫瑰水晶糕讓我嚐嚐,果然晶瑩剔透,賣相漂亮,原來這款糕內層是千層糕,外層是水晶糕,結合煙韌、爽口兩種完全不同的口感,椰奶味不重,非常清甜,而且有班蘭及蝶豆花兩款味道選擇。
泰糯米葵芳葵富路7號葵涌廣場2樓C10C號舖記者:黃子卓攝影:鄧鴻欣編輯:謝慧珊美術:黃創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323/19966548
台裔名廚擲2000萬美元開舖打造中菜天堂
1 :
GS(14)@2017-04-05 23:56:48三藩市唐人街位處全世界其中一個最昂貴的金融區地段,但移民老街坊在舊式中國菜呷茶度日的畫面從沒失卻過。上海起家,再到美國開拓餐飲事業的星級大廚陳繼錕(George Chen)決心在此老城開拓中國菜Fine-Dining市場,打造潮爆「明店」(China Live),更想顛覆「老外」們對中國菜的刻板印象。駐三藩市記者:唐芷瑩「很多中國人的心態總是想『乖乖的』,不要太突出,但我覺得中國菜有很多值得我們驕傲的地方。」「明店」行政總廚George在百老匯街一擲超過2,000萬美元(約1.5億港元)的心血上月開幕,佔地3萬呎,集酒吧、食堂、私房菜和宴會場所於一身。
George在《蘋果》專訪中說:「外國人吃慣的『中國菜』(“Chinese Food”),會覺得要大大份,價值便宜就是了。但9美元(約70港元)(編按:唐人街碟頭飯價位)的質素能有多好呢?」他看準三藩市缺乏中國菜Fine-Dining的市場,為此花三年時間到中、港、台、馬來西亞等地與不同師傅會面。台灣的山地茶藝、北京的爐火片皮鴨、馬拉肉骨茶、上海生煎包等等,他通通都想進一步發揚光大,「這邊的中國餐廳做了百多年了,但缺乏求變,我們當然有融合這邊(西方)的口味,但絕不是fusion菜,我們的菜單用料每天都會變一成左右,希望用最當造,最新鮮的食物。」他的多年經驗得出「老外蠻對台灣說法所謂『QQ』口感的食品較抗拒,他們怕吃我們的腐乳,就像我們不愛吃他們的怪味芝士。」故George在「明店」地下的專賣店,甚至設專櫃讓他們品嘗亞洲口味的重口味醬油。
George的決心除了見於他對「明店」食物和五星級裝潢的一絲不茍,最千金難買的一環,其實是他的團隊。營業日下午,開放式廚房內見十多個廚師忙個不停。「Robin過來!」老闆一聲令下,一位大廚冒出,聽到是老家的媒體《蘋果》來訪,林祺豐(Robin Lin)眼神中的興奮也夾雜半點思鄉之情。原來林祺豐是George千辛萬苦以極難辦的O-1簽證(非移民類特殊人才)從台灣招兵買馬過來的台菜主理人之一。林祺豐獲封「台菜詩人」的大名在台早已響當當,一直在擔仔麵料理店「度小月」擔大旗。兩位名廚惺惺相識不難理解,但為了George的餐店,他竟甘願與太太來到人生路不熟的國度低調打拼?林祺豐坦言:「是老闆的一句話感動到我!他說『我們要讓中華料理,不只是在華人的地方發展。』我在這行頭20多年,見到有人會用這麼大的投資做這件事很感動。中國菜(在海外)不應只是來去那幾道而已,還有很多健康食材。」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05/19980755
欣宜開舖遭潑冷水
1 :
GS(14)@2017-06-10 13:09:44鄭欣宜、C AllStar和女子桌球世界冠軍吳安儀昨日在中環出席「努力有明天」活動分享成功故事,其中欣宜就分享自己由興趣到開曲奇舖的經過,她憶述有一次到商場開會傾開舖事宜:「當時對方同我講,唔好以為藝人就一定有生意,就算你日日落嚟都未必得,聽到之後都好唔開心,覺得對方一啖都冇食過我嘅產品就咁講。」
■C AllStar四子指早年為夢想曾於旺角街頭連續唱足14星期。
後來欣宜另覓場地開設Pop-up Store,最近更開新地舖,問到生意如何?她說﹕「啱啱先開新舖,不過起碼唔使赤字先。」至於C AllStar則分享四子於2010年在旺角街頭唱歌,決心以歌聲令途人停步。採訪:卓寶花攝影:陳慧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608/20048033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