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方法論】如何逃離現金流瀕臨斷裂的險境?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26/57418.html

資金緊張,面臨斷流危險,除了借高利貸,還有什麽好辦法?i黑馬覺得,其實,每家公司都天然掌握著一個優質的融資渠道,但大多數公司卻對它視而不見。那就是――客戶預付款。資金緊張時期向最佳客戶尋求幫助,讓現金再次流動起來,這麽做通常是最明智的方法。想方設法讓顧客支付未來12個月計劃購買的產品或服務,理想情況是一次性付清全年的費用。雖然這樣一來,你可能要為客戶的預付款提供折扣,但這種方式仍要勝過高息貸款。而當前大環境信貸緊張,高息貸款可能是許多公司除此之外唯一的選擇。沒錯,要求客戶預付款聽起來有些瘋狂,但不妨嘗試一下,不要輕易放棄。成功的創業者之所以成功,正是因為他們願意提出其他人不會提出的要求。我之所以了解這種策略的效果,是因為我也曾遇到過現金流不足的情況。911事件之後,我的公司在一夜之間損失了一大筆收入。我請求17家最好的客戶預先向我支付當年的相關款項,結果他們都表示同意。而作為回報,我則在當年為他們提供一個固定不變的價格。此外,要密切關註現金流的管理,以免重蹈覆轍。創業的第一條鐵律就是,公司成長的過程也是消耗大量現金的過程。如果年比銷售額呈兩倍或三倍增長,公司很容易就會陷入資金不足的境地。【不妨讀一下2001年《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與此有關的一篇文章。】現金對公司的發展至關重要,所以公司領導者必須每天關註現金流情況。要求公司CFO或會計員每天早上匯報公司銀行賬戶中的現金,同時簡要解釋過去24小時現金的流入流出情況,以及未來24小時的現金流入流出預測。網上銀行可以讓現金流管理更加容易。如果不關註每天的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麻煩很快就會找上門。相比研究損益表,日常現金流報告可以讓你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公司的業務狀況。就我自己的情況而言,我過去簡直就像是客戶的銀行。任何行業的形勢均可能發生突變,因此建立強大的現金儲備應該是第一要務。吉姆•柯林斯《選擇成就卓越》(Great By Choice)一書中關鍵的一條經驗是,最成功的公司之所以能渡過難關,原因就在於它們的現金資產比率和現金債務比率往往是競爭對手的3~10倍。911事件之後的經濟衰退讓我徹底明白,我的公司需要更多現金儲備。微軟公司(Microsoft)發展初期,比爾•蓋茨認定,公司銀行賬戶中的資金規模應該足夠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讓公司能夠繼續維持一年的運轉,我在自己的公司也采取了類似的做法。收到17位客戶預先支付的款項後,我將足以承擔公司全年開支的現金存入銀行,一直保持至今,這樣我便可以更加安心。沒有什麽能比現金不足能更快地讓一名創業者變得蒼老。此外,我還密切關註公司的價格,意識到我們定價過低。後來,我們把價格提高了25%,公司的毛利潤由此增加了13個百分點。提高價格可以抵消為17家客戶提供折扣的成本。價格上漲並沒有讓客戶望而卻步,而且更健康的毛利潤也推動了公司的發展。當然,如果你要提高價格,就必須盡職盡責,為客戶提供的最好是他們不可或缺的產品或服務。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Verne Harnish  | 編輯:ningyongwei | 責編:寧詠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246

千萬粉絲級營銷號自述:逃離微博,我如何把成功複制進微信!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31/57529.html

2013年就要過去了,i黑馬很懷念它。這一年發生了很多事,特別是在中國社交網絡領域,微博活躍度持續下降,微信借助“公共賬號”、“朋友圈”成為第一社交網絡,而很多江湖事也在此種世事變遷中產生。竇明亮是最早一批的大號經營者,混跡於微博圈的應該對“竇竇”這個ID不陌生。最頂峰時期,他直接控制1千萬粉絲,間接控制1億粉絲,雖無大名,但紮得很深。隨著微博的衰敗,微信的風行,像竇竇、冷兔、冷笑話精選這樣的草根大號迅速轉戰微信,並推進微博粉絲的遷徙運動。如今,“竇竇”微信粉絲數為35萬,每月固定收入二十萬,消息瀏覽轉化率為80%,成交為60%~70%,“竇竇”也成為南京唯一運營微信賬號粉絲數累計超過100萬的團隊。在南京乍寒的初冬,竇明亮向i黑馬口述了“從微博到微信”的時代變遷。天氣很應景,有人的冬天來了,但是有人的春天很快就要到了。以下為竇明亮口述:拜新浪微博所賜,我們經歷了微營銷的1.0時代的狂歡,當時我們的微博日收入大概是5000元左右。但是如果細心觀察,你會發現,從去年8月開始,無數的新浪微博大號和企業賬號們開始發布這樣的微博:俺們的官方微信賬號公布啦,關註XX微信官方賬號即有機會獲的XXX。與以往博客時代你死我活的遷移戰不同,這次的運動則一片和諧――新浪微博的大號們和企業賬號們紛紛在微博上打出開設微信賬號的廣告,讓微博用戶關註其微信。“竇竇”也是在那時開始轉移的,因為在互聯網界有一個隱形的法則,就是一個產品,如果擁有了1億用戶,就是有價值的,而騰訊官方當時宣布,微信已經擁有3億且粘性很大的用戶,它無疑是一塊價值連城的璞玉,就看怎麽最大化地去挖掘它的價值了。在很多人還沒有真正認識微信可能產生革命性變革時,我便和團隊開始研究怎麽有效地利用微信公共平臺去創造價值。切入O2O市場基於微信平臺,我和團隊做了三個不同類別的賬號:一個是內容號,“微信精選”;第二個是南京本地號,“南京”專門發一些和南京有關的信息;最後一個是個人賬號,即“竇竇”,與微博賬號“竇竇”類似。這三種賬號中能夠盈利的是第二個和第三個,“南京”內容都是基於本土商業、文化等,而且微信只要搜南京,第一個賬號就是我們,由此很多商家會看重這個平臺,做本地化推廣。但是,最賺錢的要數這個獨具匠心的個人賬號“竇竇”了,它的操作方式為,設置一個小女孩形象,並把她打造為草根明星,因為用戶並不希望和冷冰冰的機器溝通,從而基於她每天個人體驗的微信狀態去做電商,售賣的東西大多是南京特產,去年光賣年貨,銷售就達百萬。之所以能以這樣的方式做電商,主要在於微信的魅力。微信都是點對點精準傳遞信息的,可以說微信的兩萬粉絲要比微博的50萬粉絲還要有價值,以此類推,“竇竇”擁有30萬粉絲,完全具有銷售的可能性,一開始我們只是嘗試著做了一下,發現有很多人感興趣,這種興趣不僅僅停留在表面上,而是實實在在地轉化為了訂單,這時候我們就覺得這事兒,靠譜!代運營生意但是僅僅做微信電商,這樣的客單價還是相對來說有點低了。1年後,我們開始思索轉型。我們發現,隨著微信用戶的快速增加,很多企業也希望能夠擁有自己的微信公眾賬號,但是設置專人運營,成本太高,而且並不專業,達不到效果。2012年底,第一家企業找到了我,南京棋院――南京本土的一家圍棋教育機構,學員資源已經有6000人,潛在的家長資源上萬人,他們希望我們來做代運營,第一年維護費用5萬元。如何為企業做代運營,如何讓客戶覺得這5萬元花的值,團隊夜以繼日地花了數月去摸索。的確,代運營不同於玩大號,其中涉及到很多問題,比如交換性的菜單,關鍵詞的應答,客戶關系的管理,內容的編輯等等。我們希望針對每一個客戶不同的需求,來制定相對應的服務。對於這家教育機構而言,如何將課程進行分類並有效互動,如何增強現有資源的黏性,維護與學生家長的關系,並成功實現訂單的轉化是關鍵問題。我們通過“圍棋班的故事”、“微習題精選”等特色欄目,成功實現了讓90%的沈默類用戶持續關註下去,並在3個月不到的時間新增近萬名粉絲。得到第一個客戶認可之後,我們又成功為電信智慧江蘇、桂花鴨、孩子王、青奧會虛擬火炬傳遞等品牌做代運營,在行業內具備了較高的知名度。i黑馬:微信運營的核心是“垂直”。微信比起微博雖然公眾傳播力不足,但是微信抓取的用戶精準、粘性大,具有極高的價值,這也是微信成功的本質。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朱 萍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817

南方周末:恒大逃離 三四線城市危機四伏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2925

本文轉載自南方周末: 恒大地產在2013年大規模從三四線樓市撤離,轉戰一線城市。現在,更多的地產商也急於從總量龐大、銷售艱難的三四線樓市陷阱中拔出腳來。 2014年1月7日,恒大地產公布了2013年銷售數據,它在這一年首次擠入了千億俱樂部——全年累計實現合約銷售金額1003.97億元。有風向標意味的是,恒大稱,共投入約200億元在京滬廣一線城市拍地。 恒大內部人士向南方周末記者稱,這是董事局制定的“112戰略”。這一戰略包括“一個優化、一個降低、兩個提高”,其中“一個優化”指的是,曾經以三四線城市為核心的恒大未來要向一二線城市傾斜。 55歲的恒大地產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稱得上是中國地產界最高調的企業家,一直以來的目標就是與中國地產老大萬科一爭高下,其籌碼是擁有位於中國三四線城市史無前例規模的土地儲備:1.45億平方米,全部建造起來能夠供相當於香港人口的住戶居住。 而三四線城市是北京決策層一直倡導的新型城鎮化的主戰場。國家發改委算過一筆賬,新一輪城鎮化將拉動40萬億投資,涉及二十多個城市群,一百八十多個地級市,一萬多個城鎮,以及4億新增城鎮人口。 看上去,這些寄托了中國政府振興經濟希望的城市,將為中國房地產市場註射一針強心劑,如恒大一般聚焦三四線城市的房企似乎將迎來最後一輪饕餮盛宴。“這是重啟房地產主導產業的地位。”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理事長孟曉蘇在最近一次會議上說,房企們應研究如何將地產與城鎮化產業相結合,在這一輪城鎮化過程中尋機擴張。 但現實是,不少發展商已經置身於新一輪城鎮化的陷阱中。在銀川、營口、貴陽等三四線城市,新盤不斷入市,供給嚴重過剩。但只要還有人肯出資,地方政府決不會吝嗇再度賣地。 即使如恒大一樣從三四線崛起的地產商,都開始有選擇地逃離了。 銀川劫 幾十座巨型塔吊矗立在塞上湖城,一座寂靜的歐式城邦正在漸漸崛起。這里是寧夏銀川恒大名都的施工現場。如同恒大在全國的樓盤一樣,這是一個數千人聚集的大型生態社區。 將觸角深入到大西北的恒大,兩年前,選擇了銀川作為進軍西北的第一站,他們一口氣拿下三塊地,試圖複制他們在沈陽、合肥等其他省會城市的營銷神話:開盤必特價,特價必搶光。 兩年來,銀川恒大名都也一直保持著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即使波及全國的房地產調控來襲亦未有一絲停歇的跡象。 不過與項目現場火熱的建設情景相異,銷售現場門庭冷落。一位前銀川恒大人士向南方周末記者透露,作為恒大西北第一站,銀川三個項目總共加起來才賣了4億,去化率才兩三成,隨著銀川最近一年供應量的增大,恒大的銷售壓力將越來越大。 像銀川一樣,每一個躍躍欲試的三四級城市都有巨量的土地供應,地方政府基礎設施建設讓財政支出年年增長,逼得他們每年向國土部要更多的賣地指標,他們與那些被擠出一線城市的開發商一拍即合。銀川當地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銀川市前11個月的商品房銷售面積約為500萬平方米,而全年供應的城市建設土地計劃達到9150畝。 “一個100萬人口的城市,過去一年湧出了36個綜合體。政府每天都在賣地,項目存量達到了2700萬平方米,即使沒有新增項目,存量消化至少需要五六年。”銀川新華聯總監王懷慶稱,現在銀川每年仍新增至少800萬平方米的供應量。 如果房地產形勢一片大好,大多數開發商都不會空手而歸。然而,這是2013年,兩極分化的中國樓市。世聯地產董事長陳勁松稱過去一年中國城市房價的級差在迅速地拉開,分化的根源在於人口流動、收入分化、產業聚集和服務水準,中國城市因而開始向兩極發展。 “當你落入一些沒有發展潛力的城市陷阱時,你唯一的辦法是迅速逃跑,沒有別的辦法。如果你還在這些城市里面說我的產品好,我的成本低,事實上明年可能你就跑不出來。不是因為你的水平低,實在是因為這些城市它沒有市場。”陳勁松這樣稱。 恒大地產顯然沒能從銀川的泥沼中跑出來,同樣沒能跑出來的是萬達集團。在2010年第一個萬達廣場熱銷後,王健林決定在銀川做第二個萬達廣場。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王健林稱:“銀川才70萬人,我想有必要開兩個萬達廣場嗎?但是寧夏的領導就在我們總部連待兩天,我一看這不答應不行,就去做了第二個萬達廣場。” 王健林賣了一個人情給寧夏政府領導,然而第二個銀川萬達廣場讓他如鯁在喉——自從2012年6月奠基以來,銷售異乎尋常地艱難。萬達的內部人士稱,王健林在2013年給銀川萬達公司定了8個億的銷售目標,但最終銷售額離這目標差了一大截,銀川萬達的銷售員因此流動性極大,“過去買了萬達商鋪的客戶現在也後悔不已”。 向上走 相同的情景,過去一年在營口、貴陽和南通等城市相繼發生。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機構關註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供給過量問題。盤古智庫城鎮化首席研究員易鵬稱,中國城鎮化的規律體現在人口更多向城市群聚集,而非城市群的三四線城市將極不樂觀。 在營口,高空置率與銷售放緩正在席卷營口新城區。營口市區不到70萬的常住人口,面對的卻是9000萬平方米的住宅用地,營口商品房年均成交量為500萬平方米,以此計算,這座城市住宅消化要近20年。 據《投資者報》報道,恒大在營口亦遭遇了滑鐵盧,很長一段時間銷售套數只是“個位數”,還不如現場售樓員的數量多。另一位央企房地產高管則稱,恒大還在營口退了兩塊土地。 恒大地產在2013年雖然剛剛擠入千億俱樂部,但較2012年僅僅增長約8.8%,不僅與萬科1709億及綠地的1625億的年銷售額相差甚遠,其增長幅度也遠遜於同列千億俱樂部的保利地產、中海地產的20%增幅,碧桂園甚至猛增150%以上,側重三四線城市的恒大卻跑輸了大盤——2013年上半年,恒大約62%的項目位於三四線城市。 落後於他人並不是許家印的性格。上市之前,許家印一度在鋼鐵行業盤桓,地產業務也局限在廣東。當他放棄鋼鐵業務,中國行業洗牌已接近完成,一線城市的發展空間已經越來越窄,他不得不將目光放在中國廣袤的三線城市——幾乎是一片還沒有大地產商介入的真空區域。 完成驚險的IPO飛躍後,許家印開始往中國的內陸城市發展,從烏魯木齊到海南,從營口到貴州,他圈下了超過1.45億平方米的土地。以三四線城市為主戰場的恒大在2010年、2011年輕松甩掉諸多大鱷,坐上了行業銷售面積第一的交椅。 但三四線城市的需求不足很快蔓延,很多“鬼城”開始出現。在新型城鎮化大趨勢的背景下,從地級市到省會城市,一些新區、城市副中心規劃大批量出臺。上一輪土地過剩的後遺癥尚未解決,新一輪城鎮化的陷阱已經席卷而至。 在貴陽,僅建築面積超千萬的超級大盤就有5個:花果園城市綜合體、中天假日方舟、中鐵生態城、大川白金城和西南商貿城,五個項目加起來建築面積就高達7420萬平方米,足夠200萬人居住——而貴陽是一個常住人口僅為400萬的山城。 北京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陳國強稱,三四線城市過去因為過度開發而土地供應過量,現有的存量可能將面臨5至10年的消化期。 保利地產一位管理層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不少三四線城市的需求在過去兩年已經透支了,很多開發商為此折戟沈沙,“像恒大去的很多城市,一期能賣得很好,二期三期就難以為繼了,很多城市沒有這麽大需求”。 越來越多的土地陷阱,讓中國開發商面臨著如恒大一樣的十字路口:向上走,進軍一線城市,還是繼續下沈,坐穩三四線王者寶座?許家印的回應是,斥巨資在一線城市購入多幅土地。2011年,恒大新增土地儲備有61%在三四線城市,但2012年該公司71%的新增土地儲備位於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只有28%。 2013年年末,恒大在北上廣接連搶地,12月5日在長三角以近百億元連摘6地的前一周,恒大在北京以51.35億元加配建11.2萬平方米自住型商品房和1.69萬平方米限價房的代價競得朝陽區東壩南區地塊,刷新了2013年總價地王紀錄——在北京土地市場,恒大購地總額已達到127億元。盡管如此,恒大總裁夏海鈞還是稱,“恒大不會徹底退出三線城市”。 世聯董事長陳勁松認為,中國房地產成交面積已經接近頂點了。一線城市地價太貴,而二三四線城市總量大,潛力巨大,分化也嚴重,未來全國661個城市中,中產階級天堂能夠劃出大概50個左右,這50個二線城市才是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的主戰場。 “更有甚者,有一些地方政府有城鎮化率的考核指標,和開發商打著城鎮化的名義,一個村一個村地扒樓。”河北卓達集團董事長楊卓舒對南方周末記者感嘆,新型城鎮化講了一年,很多人如今依舊是把城鎮化當成發跡的機會,並沒有想著讓農民脫離土地的同時,完成城鎮工作和身份的轉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167

撤的撤,躲的躲 開發商逃離樓市「雷區」

http://www.infzm.com/content/99331

一些二三線城市的開發商試圖通過降價,快速退出危險區域。而更多的開發商們如今正在仔細梳理各類城市,找出可能的雷區。那些未來沒有人口淨流入或產業支撐的城市,被扔進了黑名單裡。

「九龍倉年華裡,還我血汗錢!」

上週末,上百名業主圍在了江蘇常州一座售樓處,用竹竿挑著藍色的橫幅,要求開發商退錢。橫幅的對面,數十個手持警棍的保安,將售樓處守得嚴嚴實實。一週前,這個由香港知名開發商九龍倉開發的兩個中高端項目,年華裡·鳳凰湖墅及國賓1號均降價近兩成。

過去一個月,由於樓盤降價,業主維權甚至演變成暴力事件的抗議活動,在杭州、南京等城市此起彼伏。囿於業主糾紛,中國開發商往往寧願冒著破產的危險去借高利貸,也不願降價砸自己招牌——「不差錢」的九龍倉情況卻完全不一樣,他們看上去無心在常州市場經營下去了。

常州是中國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鎮,素有富庶繁華的美譽,但在過去兩年,因為其新城區樓盤集中放量,大量商品房積壓且無人入住,被房地產行業人士多數看空。美國商業內幕網站在2013年通過衛星圖片,展示了一些他們所認為的中國「鬼城」:大街上空無一人,新建住宅完全沒有人氣。其中,常州和鄂爾多斯,都位列中國12座「鬼城」之一。

在房地產商的計劃書上,中國未來十年史無前例的城鎮化,仍然被預計將帶來數不盡的財富。2014年兩會結束後,中國政府隨即出台了醞釀多年的新型城鎮化規劃,打算讓1億農村居民遷入城市,以此作為提振內需的長期利器。規劃還提出城市群是城鎮化發展的重要途徑。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可避免「睡城」和「死城」的出現。

然而,隨著常州、溫州和鄂爾多斯等地「鬼城」的出現,以及中國龐大的影子銀行系統和激增的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分歧正在形成:中國政府的新型城鎮化對於開發商來說,是否危大於機?

世聯地產一份最新報告則顯示,中國城市的房地產在逐步分化。一二線城市過去一年住宅成交量同比增速多在10%以上的高位,三四線城市卻在顯著分化,洛陽、北海、晉江等城市較去年同期市場規模增長都在50%以上,而常州、惠州等近幾年投資過熱的城市則僅與去年勉強持平,甚至下降。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祝寶良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市場正在迅速分化,2010年的限購政策及穩健的貨幣政策延續至今,在一些三四線城市已經發生作用了,部分城市開始降價。對於開發商來說,中國房地產的希望在於中國未來城鎮化佈局的城市。投注在沒有人口淨流入或產業支撐的城市,將遇上麻煩。

先知先覺的九龍倉們,已經用腳投票了。

圖為被稱為「鬼城」的內蒙古鄂爾多斯新城衛星圖。 (谷歌截屏圖/圖)

退出危險區域

在常州雅居樂星河灣以「六折甩賣」的姿態打響降價第一槍後,以打造豪宅著稱的九龍倉坐不住了。

在3月早些時候,廣州雅居樂地產將雅居樂星河灣豪華公寓的價格,一次性從每平方米人民幣1.1萬元降至了7000元。3月20日,常州九龍倉年華裡也宣佈大幅降價,此前均6000元/平方米左右的房源,均價直降至5000元/平方米,約在前期成交均價的基礎上打了「八三折」。年華裡位於常州新北區,與常州雅居樂星河灣項目距離不遠,且兩個樓盤均位於常州樓市庫存量極大的新北區。

2010年,九龍倉拿下這幅地的樓板價為3342元/平方米,當時業內人士均認為這個項目要賣到8000塊以上,如今幾乎虧本出售。

降價動作還不止於此,在年華裡降價後,九龍倉在常州打造的頂級豪宅國賓1號的價格也出現鬆動。該項目日前推出20套特價房,特惠均價在8200元/平方米左右,比前期售價低了約2800元/平方米。

新房源降價在業主中引發軒然大波。在九龍倉「國賓1號」項目售樓處,家具被推倒,木質樓盤廣告架被扔到項目模型上面。購房者逢記者便吐槽,有人稱其一個月間公寓直降了十幾萬,開發商卻沒有給任何說法。

九龍倉此次在長三角多盤齊降的行為頗有風向標意義。

中國政府過去四年裡一直致力於給不斷上漲的房價降溫,房價上漲現在已經開始放緩,一些中小城市的房價正在走軟。九龍倉中國區一位管理人士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2013年中國樓市有些瘋狂,而目前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一些中小城市住宅銷售速度放緩,存量房數量增加,此時應該迅速降價銷售,退出一些危險區域。

在一些房地產人士看來,常州就屬於危險區域,一直存在供應過大的問題。據同策諮詢機構數據顯示,常州樓市購房者以本地剛需客為主,在過去的13個月裡有9個月商品住宅呈現供過於求。過去一年,常州商品住宅成交均價普遍在6000-7200元/平方米,但在2014年1月,常州商品住宅成交均價僅6009元/平方米,創下去年以來新低。

這裡將建設新的「世界級」主題公園、商務區等,同時還在建設地鐵。不過在常州大變身的計劃當中,最野心勃勃的要數它數量龐大的住宅項目。據《第一財經日報》報導,按常州約460萬的總人口計算,近四年來,常州的人均新增建築面積達到20平方米,這一數值在國內所有城市中排名前列。

尤其在常州新城區武進,由於新增人口有限,樓市供應逐年增大,這讓人擔心其將和鄂爾多斯的新城區康巴什一樣,成為中國又一座「鬼城」。陽光100集團常務副總裁范小沖即對南方週末記者稱,中國三四線城市的問題都出在開發區,「那些城市都是單中心,沒法做出多中心,因為沒有產業支撐」。

新區泡沫

常州武進區武宜路幾乎貫穿常州東西向所有繁華地帶,從舊城中心延長至新城區,路兩旁的新建築拔地而起,各種色彩鮮豔的樓盤銷售處隨處可見。

武進1995年撤縣建市,2002年撤市設區,是常州市近年來重點打造的「南部新城」,貫穿南北的武宜路就位於武進區。

據《中國經營報》報導,武宜路上的樓盤總建築面積就超過了500萬平方米,如果這些正處於銷售期的樓盤全部賣完,足夠十幾萬人居住。工業在外移,服務業還在起步,新增人口有限,無論是商業還是住宅都供大於求,白天鮮見人、晚上少亮燈的武宜路兩側巋然聳立的高大樓盤,是多家媒體將常州稱為「鬼城」的直接證據。

就連一直「唱多樓市」的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也公開點名看空常州。他稱「一個城市的樓市會不會出毛病,看這個城市對人們是不是具有吸引力,如果具備吸引力,那就還得一直往上漲,反之就有問題。常州人口集中度已經開始下降了,過去人是呼呼地往那裡去,現在人都往蘇州或者其他一些城市裡去了」。

如武進區一般層出不窮的「鬼城」,開始讓人們對中國樓市真實狀況的看法出現分歧。野村證券經濟學家張智威稱,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風險沒有得到充分重視,常州和杭州的樓盤降價發出了危險信號,值得投資者警惕,因為過剩的供應最終引發房價大幅回落,尤其是在三四線城市的新區。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課題組2013年對12個省區的調查顯示,12個省會城市,平均一個城市要建4.6個新城新區;144個地級城市,平均每個規劃建設約1.5個新城新區。

衛星圖上,從南到北各種新建城區空空蕩蕩,從惠州大亞灣、云南呈貢,到鄭州鄭東新城、天津響螺灣、內蒙古康巴什等地。天量的空置房預兆著房地產市場泡沫破裂的危險,但比照歷史可以發現,中國三四線城市新區熱具有某種前所未有的特性。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家余永定稱,過去十年,體制鼓勵地方政府投資於政績工程,比如閃亮的新城和行政中心。即使項目在5年內基本上沒得到使用,官員們有時也並不介意,因為5年後他們將另有任用,於是眾多新區建成不僅沒能促進城市化建設,反而因配套不齊全遭到購房者遺棄。

即使存在所有這些風險,一些業內人士仍然認為,實際威脅被大大高估了。中房集團理事長孟曉蘇即對南方週末記者稱,城市建設要超前於老百姓居住,「鬼城」說法是不瞭解城市建設要超前的道理,「這時候政府要引導,有些賠錢的商業要先進去,這是一個時間問題」。

只是眾多淘金的開發商往往沒有時間等。綠城集團行政總裁壽柏年即認為:「2014年一些小房地產公司要割肉逃生了。」

「寧可錯過,絕不拿錯」

過去十年,由於一線城市土地競爭激烈,中國諸多大開發商嘗試過下沉到中國廣袤的內陸城市做房地產開發,恆大地產、碧桂園、陽光100及萬科是其中代表房企。

3月13日,陽光100(02608.HK)登陸港交所,這家中國最早走出一線城市的住宅地產商也曾陷入二三線城市泥沼之中,以致多年來未能上市,待到將核心業務轉型為二三線城市核心區商業綜合體後,才獲得資本青睞。

陽光100常務副總裁范小沖認為,儘管二三線城市仍是中國開發商第二輪發展的主戰場,但包括恆大在內的一些開發商帶著一線城市郊區的開發經驗,跑到三四線城市的郊區圈地,可能沒有想到那些城市剛剛開始城市化,郊區根本賣不出去,結果踏進了市場過剩的陷阱。

「很多開發商在逃離三四線城市,地方政府也著急賣地。陽光100也不敢去那些人口產業資源流失的城市,我們只去擁有未來的城市,大的交通資源節點、人口和投資大量湧入的城市,而且只拿那些城市核心地段的街區綜合體。」范小沖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這個觀點為不少品牌開發商所認同,一家房企高管對南方週末記者說,其公司對於中國城市有一個分類表,一二三四級,優先級別從上到下選,但總的規律是,或者沿海,或者沿江。遠洋地產和金地地產的管理層更直接向南方週末記者稱,今後進入的城市控制在20個以內。

2014年年初,世聯地產董事長陳勁松曾經從中國661個城市(含縣級市)劃出大概50個城市,稱之為未來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的主戰場。這些城市有某些共性,比如都是區域經濟中的首位集聚地,不僅能吸引來大量新增人口,還能為其提供更充分的就業機會、投資機會,如重慶、西安、蘇州、大連等城市。

在世聯地產看來,風險型的城市多在中西部,如鄂爾多斯、榆林、北海、黃石等。這些三四線城市的特徵在於市場出現嚴重的供給過剩,同時外流型的人口結構難以對其快速發展的樓市形成支撐。

萬科地產董秘譚華傑觀察到,中國人口從數量維度而言到了拐點,而日本在1990年代到達最低點時樓市就崩潰了。根據譚華傑向南方週末記者講述的PIE模型,他們會綜合判斷市場人口、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就業對當地市場是否有足夠的支撐力,再選擇合適的機會。2014年的策略是謹慎投資,對預期過於樂觀的土地「寧可錯過,絕不拿錯」。

同為在三四線紮根的廣東房企,恆大和碧桂園正在選擇兩種不同的發展路徑,前者正大規模轉戰一線城市。安泰盤實股份投資有限公司總裁蓬鋼認為,許家印意識到三四線城市佔比太多、土地便宜是沒有用的。目前三四線糟糕的市場環境,督促恆大去一線城市搏殺。

蓬鋼系前美林全球資本地產投資部董事總經理,曾成功幫助將恆大推向資本市場。

與此同時,碧桂園卻宣稱,雖然很多人對三四線城市不看好,但該公司仍將繼續深耕城鎮化。2014年3月初,碧桂園在福建三明開賣三明碧桂園,當天銷售22.6億元,成為福建省單日單盤銷售冠軍。

性價比超高的房子,以及全員營銷,是碧桂園在三四線城市成功的核心,但不可忽視過去幾年碧桂園也曾在內蒙古多個等城市陷入泥沼。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碧桂園負責人稱,碧桂園仍然以一、二線城市的近郊,三、四線城市市區為主,甚至有可能去到四、五線城市,「只要有市場需求的地方,我們都不會放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538

【案例】百勝的危機:消費者為何正在逃離?

http://www.iheima.com/thread-7559-1-1.html
難續當年勇
時代車輪滾滾向前,百花齊放的現在,百勝也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外資企業百勝餐飲在中國餐飲市場可以說稱霸一時,時至今日仍然無出其右者。從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公佈的2013年中國連鎖百強數據看,截至2013年底,百勝門店數量達到6000家,營業收入502億元。

但時代車輪滾滾向前,百花齊放的現在,百勝也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2013年,雖然其門店數量增長了15.4%,但同時其銷售額卻下滑了3.8%,而同期麥當勞門店數增長了16.7%,銷售額也增長了14.4%。更重要的是洋快餐的市場份額整體在下滑,而中式快餐在上升。

百勝的門店擴張仍在繼續。到今年一季度末,百勝的門店又增加了300多家,超過了6300家。業內人士透露,在一二線城市,肯德基的布點正越來越密,自己和自己競爭。同時,百勝正在把門店下沉,甚至已經到了縣一級,以此來保持在中國市場的既有優勢。

當單店業績增長遇到瓶頸,肯德基需要用開新店帶來的銷售增長彌補單店衰退的影響。但是,對於已擁有6000家以上門店的肯德基,擴張並不那麼容易。
這也預示著百勝在中國市場難題的開始:一二線城市趨於飽和,而三四線也面臨著不確定性。因為,在三四線城市,肯德基面對的是更有成本優勢的德克士、華萊士這類品牌的狙擊。

在過去的一年中,半價桶等降價手段頻頻出現,同時,遭受速成雞事件打擊的肯德基似乎一直致力於安撫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擔憂情緒,餐廳裡餐盤上的墊紙,官網首頁的養雞場參觀報名,確保雞肉安全的雷霆行動……都試圖告訴消費者,肯德基的雞肉是安全的。但這種策略不能說是成功的。

百勝餐飲集團高管認為,由於在中國市場上缺少創新及犯下其他失誤的緣故,滑坡趨勢正在加快。現在百勝正在加速創新,但能否挽留住消費者尚未可知。肯德基的敵人不僅僅是麥當勞。數據顯示,2012年快餐市場,百勝集團的市場份額仍然是第一,佔6.5%,麥當勞佔2.3%,頂新集團佔1.5%,華萊士佔0.6%,味千拉麵佔0.4%,真功夫佔0.3%,雖然它們的市場份額都無法與百勝相較量,卻都在侵蝕肯德基的客流。

不僅僅是快餐,提供休閒娛樂場所的餐飲都將成為它的對手。賣咖啡的,賣甜品的,賣面包的,都在搶快餐店的生意。當年肯德基、麥當勞提供的寬敞明亮的就餐環境曾經吸引人們去快餐店消磨時光,也因此帶來客流量的隨機消費,今天的消費者面臨更多的選擇和誘惑,尤其是一線城市的消費者們,可供選擇的品牌實在太多了。當百勝致力於把小肥羊打造成休閒餐廳來吸引消費者時,小肥羊卻好像正變得不合時宜,客流下滑、新增門店數量變少,老店頻頻關門。百勝餐飲集團中國事業部主席蘇敬軾也坦承:我們做得很累。

肯德基的挫折
蘇敬軾承認,去年是百勝,尤其是肯德基比較辛苦的一年,也是進入中國以來受到最大挫折的一年。在美國市場,落後於麥當勞和漢堡王的肯德基,到了中國,卻神話般成為中國快餐之王,門店數遠超麥當勞。最新的資料顯示,肯德基1987年進入中國,在中國大陸已經擁有超過4600家餐廳。1990年進入中國的必勝客目前門店數在1000家以上,分佈於中國200多個城市。

《中國連鎖》記者查閱百勝中國官網發現,肯德基第1000家門店在2004年開出,而此後不到10年的功夫,肯德基開出了3600多家店。
這也是現年61歲的百勝中國CEO蘇敬軾最為驕傲的地方,其過人之處正是靈活的本土化特色:2002年,肯德基適合中國口味的早餐粥;2003年,老北京雞肉捲上市;2008年,安心油條和川味「嫩牛五方」上市;2009年,開賣燒餅;2010年後,豆漿、米飯讓肯德基與中式快餐館幾乎無異。

正是依靠這種本土化特色,再加上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肯德基和必勝客在中國市場的快車道上已經運行了10年之久。不過,在規模急速擴張的同時,肯德基陷入了螺旋式危機。2012年冬天爆發的速生雞事件和2013年春天緊接著發生的禽流感將肯德基銷售拖入了前所未有的泥潭。百勝餐飲集團公佈的2013年第一財季業績數據顯示,盈利同比降26%至3.37億美元。其稱業績下降主要由於中國市場銷售額和盈利下跌。期內,美國同店銷售增長上升2%。受禽流感疫情影響,中國肯德基首季同店銷售下跌24%。

食品安全事件的影響仍在發酵。百勝集團2013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第二季度淨利潤為2.81億美元,比2012年同期下滑15%。其中,中國業務同店銷售額下降20%,營業利潤下降63%。

活動在經營一線的肯德基的一位門店經理張暉(化名)也能感受到銷售數字的變化曲線,張暉告訴《中國連鎖》記者,其所在城市的門店,除了車站、機場、繁華商業街等客流非常穩定的門店外,他的很多同事都發現每日營業額下降了不少,尤其在去年一季度禽流感疫情報導鋪天蓋地的時候,還有顧客用餐時只點非雞肉產品,如薯條、蛋撻等。

在這種情況下,肯德基從去年2月啟動了歷時半年的「雷霆行動」,除了淘汰千餘所安全隱患較高的雞舍,還對供應商實行食品安全一票否決制,全面強化已有的雞肉供應商管理體系。

以往每次遭遇困境百勝總能迅速反彈並繼續增長,但這一次百勝餐飲原CEO諾瓦克預測的「2013年下半年將反彈」並未出現。而蘇敬軾也承認,「去年是百勝,尤其是肯德基比較辛苦的一年,也是進入中國以來受到最大挫折的一年。」

據百勝餐飲集團發佈的財報顯示,該集團第三季度淨利潤比去年同期大幅下滑68%,原因是在中國這一最大市場上的銷售額同比下降2%。這一季度中,百勝餐飲集團的中國同店銷售下滑11%,超出分析師此前預期的下滑6%。下滑一直到去年11月才終止。百勝餐飲表示,11月必勝客在華增幅7%,期內肯德基推出「半價桶」促銷活動,這讓肯德基的同店銷售增長16%。

但由於前三季度的拖累,2013年,肯德基中國區同店銷售額全年下降13%,百勝餐飲中國區營業利潤減少26%。為了挽救業績頹勢,去年11月底,蘇敬軾親自加入到一線危機公關中,參與廣告拍攝,承諾食品安全。今年4月22日,百勝餐飲集團發佈一季度財報,數據顯示,肯德基和必勝客在華銷量反彈,前者第一季度中國同店銷售增長11%,後者則增長8%。這樣的反彈被歸因於肯德基中國今年大幅度改良了菜單,一次性推出了15種新品。這與必勝客此前的做法類似。

據百勝餐飲中國官網的信息,自從2008年開始,必勝客開始了大規模更換菜單的全新策略,菜單每半年更換一次,每次推陳出新25%以上。蘇敬軾表示,以後肯德基大規模更換菜單的做法會保持一年一次的頻率,而推動其改變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恐怕是競爭者們的壯大。

「我為什麼離開肯德基」

肯德基的發展速度開始變慢,王琳所在的城市介於二線至三線之間,當時肯德基的主要戰略仍在下沉至三四線城市甚至五線城市發展,片區經理的升職速度也在變慢,王琳的陞遷機會自然就更小了。

2013年的反腐,對中國餐飲之王——百勝餐飲集團並無影響,但百勝卻出現了多年來罕見的業績下滑,除了始料未及的速成雞事件,以及輿論導向對其造成的心理偏見,另一個不可忽略的原因是,那些被挖走的、主動流失的員工為本土零售餐飲帶去了標準化流程,甚至企業文化,同時壯大了這些本土標準化餐飲。倘長此以往,留給百勝餐飲的市場空間越來越少,雖然今年其進行革新後一季度獲得了17%的增長,然而,這樣的增長還能持續多久?

流水線的產物

已經離職2年的肯德基前員工王琳(化名)直到現在,仍然自稱自己為KFC流水線的產物。雖然離職,但王琳的經歷幾乎是肯德基大多數中層管理者的縮影。
2006年大學一畢業,王琳就加入了肯德基,成為其人才培養計劃的一部分,任職西北大區某二線城市一家肯德基門店助理,雖然是門店助理,王琳的工作要參與到基層員工的每一個工種,每一個流程。

按照公司給自己的期許以及自己的職業規劃,兩年後的2008年,王琳升任門店副經理,那個時候,在王琳看來,肯德基的發展速度飛快,幾乎以每年近千家的速度在奔跑,照此速度,王琳給自己定的目標是:2年後門店經理,4年後片區經理。升任副經理前後,王琳完成了結婚生子的人生大事,並享受了肯德基為員工提供的優厚待遇:婚假一個月、產子費用全報、孩子享受肯德基提供的保險等,這樣的福利在很多民營企業只是老闆「畫的餅」。

生完孩子的王琳迅速投入工作,2010年,王琳一路過關斬將,升任門店經理,這期間雖然常常值大夜班(晚9點至次日7點,有時候是晚11點至次日7點),大部分的休息日都是在門店銷售旺季度過,為此,王琳雖然對不滿三歲的兒子心存愧疚,但一想到再熬兩年可以升至片區經理,也就是負責五六家門店的小經理,王琳並未聽從家人勸說離職,執著地用努力等待屬於自己的職位。

2012年,王琳並未等到這個職位。一方面,片區經理需要從五六個門店經理中產生,本身競爭激烈,獲勝幾率變小。另一方面,王琳明顯感覺到,肯德基的發展速度開始變慢,雖然西北大區的擴張速度比華北、華東等成熟大區的速度要快,但王琳所在的城市介於二線至三線之間,當時肯德基的主要戰略仍在下沉至三四線城市甚至五線城市發展,片區經理的升職速度也在變慢,王琳的陞遷機會自然就更小了。

猶豫之際,王琳接到獵頭公司電話,一家本土火鍋類企業想高薪聘請王琳,考慮到薪酬比此前多30%,工作作息更加規律,王琳果斷地跳了。當然,王琳的離職對肯德基的影響幾乎沒有。因為,仍然堅守在門店經理位置上的中層管理者還有很多,張暉就是這一群體的典型。進入肯德基將近10年的張暉在門店經理的位子上一呆就是5年,而且目前升職條件他也早已夠格,遲遲未獲陞遷的原因跟王琳一樣,而且,這兩年,肯德基在張暉所在的城市發展也慢了下來,如果想要陞遷,只能去低一級的城市,或者更偏遠的同等城市。

在張暉看來,之所以本土企業喜歡肯德基的中層管理者,主要原因是,門店經理級別的人才在統籌一個門店的管理方面已經可以獨擋一面, 既能從宏觀上順應企業整體發展的大方向和需求,也能從微觀上事無鉅細地管理門店。

「這些人有著機器般的思維和標準,企業文化早已鑄入其思想中,不管是什麼性格的人,只要在那個職位上,處理問題的方式和辦法絕對是標準化、統一化的。」這也是肯德基培訓體系的價值所在。

張暉迫於孩子還小,不想離家太遠,只能在現在的位子上耗著。不過他也表示,如果有好的獵頭公司找他,說不定也會考慮。
追隨者開始壯大了
「麥當勞人說自己血液裡流的是蕃茄醬,不過我的血液流的仍然是血,我也不可能天天吃肯德基。」蘇敬軾今年5月在一次行業會議上說,目前中國餐飲品牌處於百花齊放的狀態,言外之意則為,百勝餐飲在中國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多,不管是主打快餐的肯德基,還是主打西餐的必勝客,在全國各地都有不同的追隨者和模仿者。

事實也正如此。真功夫、味千拉麵、呷哺呷哺、李先生、永和大王、鄉村基、吉野家等各類快餐連鎖都在中國烹飪協會發佈的《2013年度中國餐飲百強企業》榜上有名。據記者統計,上述企業目前的門店數分別是566家、644家(截至2012年底)、400家、約1000家、318家、251家,而吉野家雖然沒有給出具體門店數字,但僅其在北京市場的門店數已經超過150家。

也正因為這種爆髮式增長,這些企業對標準化管理人才的需求程度跟其擴張成正比,而此時,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的中層管理者尤為受歡迎。王琳所跳入的企業,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這家火鍋類餐飲在成立不到5年時間已經發展了100家以上門店,這樣的發展速度,正得益於許多像王琳這樣經成熟培訓體系熏陶的管理者,也在發展過程中避免了因員工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導致的問題。

員工流失在餐飲業固然不可避免,雖然百勝的各種人才培養計劃為流失的員工填補空白,但長此以往,被譽為「餐飲黃埔軍校」的百勝也許得在留住人才方面下更多功夫。今年5月,蘇敬軾在一次行業內會議上說,成功企業最重要的因素是:一定要成為顧客的最愛,我們的品牌成為顧客的最愛。當然餐飲裡面的分類很多,我們說在不同的分類,各個品牌都希望能夠成為顧客的最愛。希望肯德基成為西式快餐的第一,必勝客希望成為西式專業餐飲的第一。

從這個層面上說,百勝中國確實是成功的企業。不過蘇敬軾也注意到,「(消費者)不同的時候需求是不一樣的,早上在肯德基吃早餐,但是下午吃得就不一樣,而且帶著女朋友的顧客跟帶著小孩的顧客的需求也不一樣,除了吃的,他們對於服務的需求,餐廳所在位置等條件,都是餐飲企業必須要滿足的。」
但僅憑肯德基和必勝客能滿足這麼多的需求嗎?

張暉告訴記者,現在消費者的可選擇性更多了,在肯德基門店的周圍,麥當勞不用說,還有吉野家、李先生牛肉麵、永和大王等差異化競爭的對手。並不是肯德基退步了,而是其他企業在進步、門店數在變多。

此外,整個餐飲行業的景氣指數並不高。中國烹飪協會發佈的《2013年度中國餐飲百強企業分析報告》顯示,2013年全國餐飲百強企業營業收入1911.1億元,同比增長5.7%,增速比2012年大幅下降10.8個百分點。

作為中國餐飲百強的老大,百勝中國面臨的挑戰可能會更大。

衰落的背後

「現在消費者,尤其是年輕的消費者在家做飯的越來越少,以前是一週在家吃兩頓飯,現在是一個月在家吃兩頓飯,所以,去年快餐依然維持了兩位數的增長。」業內資深人士對記者表示。

快餐市場的整體規模仍在壯大。但與此同時,消費者正在遠離洋快餐。以往的快餐市場基本被外來品牌所瓜分,但現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中式快餐,這些異軍突起的中式快餐有的還引起了風投關注。

數據顯示,2013年前三季度全國8個主要城市的西式快餐人流量和消費者花費均出現負增長,其中人流量增長率為-12%,消費者的花費增長率為-11%;就快餐連鎖市場滲透率而言,中式快餐由19%升至22%;西式快餐由20%降為18%。

轉基因、速生雞,就連紙巾也被曝含螢光劑,肯德基、麥當勞等洋快餐品牌形象跌落神壇。「我上大學時,老師告訴我,在國外的麥當勞、肯德基,過了規定時間的產品會毫不猶豫地被扔掉,所以我們那代人年輕時一直很信任他們,但現在才知道,其在中國卻是另一番景象,過了時間照樣賣。我們還能相信洋快餐什麼?」

不得不說,洋快餐正在失去消費者的信任,尤其是被央視3.15曝光之後,輿論導向對普通消費者的影響越來越大。與肯德基一樣,麥當勞也感嘆生意越來越難做了。去年,麥當勞在中國同店銷售額和2012年相比下降了3.6%。可以說麥當勞去年也是靠大規模開新店來維持整體銷售額的增勢。

恩帛源信息諮詢(上海)有限公司發佈的中國消費者外出就餐行為研究報告指出,2013年前三季度,幾乎所有的西式快餐品牌的業務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而來自雞肉製品銷售的下滑是主要原因,其中西式快餐的下滑來自含有雞類食品的餐食,人均花費5元到30元的餐全部下滑。

「在消費者心目中,雞肉現在是最不安全的,與主打雞肉的肯德基同店銷售大幅下滑相比,麥當勞、漢堡王業績要好一些,因為二者主打牛肉。」樂商會主席霍小兵對《中國連鎖》記者表示。其實肯德基去年的廣告並不成功,消費者已經淡忘的速生雞記憶,又被廣告重新喚醒。」上述業內人士稱。
毋庸置疑,肯德基「我承諾」的系列廣告與去年底發生的「雞肉事件」有著密切關係。但現在看來,這則廣告給消費者一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感覺。況且,有業內人士分析,如果是在央視黃金時段循環播出的此類廣告,費用很可能高達億元。

肯德基在中國業績下滑也有急功近利的原因。「肯德基的選址比較隨意。」業內資深人士透露。霍小兵也向《中國連鎖》記者介紹,「在一線城市,肯德基密集開店的策略造成了自己打自己的尷尬局面。」記者探訪發現,北京蘋果園地鐵附近有家肯德基,但不足一公里的喜隆多購物廣場也有一家肯德基,這家肯德基平時客流非常稀少。

不僅如此,肯德基對供應商的選擇也不太嚴格。「我與麥當勞和肯德基的一些供應商都接觸過,在肯德基的系統添加新的供應商相對來說更容易一些,並且年度招標會更側重以候選中較低的報價為導向;而麥當勞的系統添加新的供應商就很麻煩,供應商大多是全球合作夥伴,添加新的供應商(比如供應商的上游)要經過一系列繁瑣的程序,即使國內有替代品,麥當勞有些原料依然是進口。另外麥當勞最後給出的多是指定價格,很難說哪一種更好。不過這樣的結果就是肯德基的供應鏈,包括其最終原材料的選擇比較多元和複雜,會有一定管理和控制上的困難,而麥當勞的管理範圍相對比較窄。」業內人士對肯德基為何陷入諸多麻煩從供應鏈管理的角度對《中國連鎖》記者解釋。

選址越來越難

科學而嚴格的選址是洋快餐成功的原因,也是洋快餐能壟斷市場的一大壁壘。但隨著競爭對手增多,這一壁壘已被打破。
不僅僅是消費者,現在連商場也不再把洋快餐視為香餑餑。隨著商業地產的升級,洋快餐正被擠出最好的位置。10多年前各大商場都是爭著搶著請肯德基、麥當勞加盟,並應其要求開在商場、購物中心的一層,但現在商場的話語權明顯增強,很多商場的一樓都是化妝品、珠寶,而部分國際一線奢侈品牌都強烈要求同層不能出現肯德基、麥當勞,商場只能在升級時將他們遷走。

業內人士劉暉透露,一方面,洋快餐們之前和商場簽約的租金很低,商場認為很虧,不如收回物業做其他品牌;另一方面,很多商場都在做提檔升級,客單價較低的麥當勞和肯德基們跟大牌、快時尚品牌比起來有點「Low」。
「以前都有排他性條款,現在在一線城市,商業地產不可能接受這一條款。現在肯德基正在下沉到三線城市,甚至縣級城市,這些市場的商業地產還是歡迎肯德基的。」霍小兵說。

但下沉到三四線城市能否成功還是個未知數。這個市場總量有限,消費者外出就餐的比例不高,更重要的是,肯德基還面臨著更有成本優勢的德克士、華萊士這類本土品牌的狙擊。

擁有2000餘家門店的德克士,99%的門店分佈在一線城市之外。德克士定下了新的開店標準,一個六七萬人口的縣城,可以容納一個門店,一個15萬至20萬人口的城市,可以容納3個門店。

而公開資料顯示,目前百勝集團在小城市是每100萬人兩家門店。德克士的高密度分佈,有成本優勢的支撐。德克士加盟比例高達90%,加盟者具有地緣優勢,開店成本較低,它可以更靈活地選擇開店地址;肯德基、麥當勞直營為主,意味著經營成本更高,德克士可以達到盈虧平衡的銷售額,對直營店則可能意味著虧損。而更本土化的西式快餐華萊士在中國23個省96個城市開了連鎖店,平均價格比麥當勞、肯德基的產品低1/3左右。對於一二線之外的消費者, 價格往往是更敏感的決定因素,這為華萊士們贏得了機會。

消費者加速逃離

遭遇食品安全質疑的洋快餐,也在加速轉變。明顯的一個例子是加快佈局中式餐飲品類。一直以來,洋快餐以油炸為主。但近年來,粥、豆漿、紫薯、紅豆、白米飯等頗具中國特色的食品,一個個列上洋快餐的餐單。在不經意間,洋快餐的烹飪方式、產品品類等出現新變化。今年,肯德基便起用4位國內明星為不同的產品做代言,與此同時一口氣增加了15款新品。

不僅如此,2.0版本的中國風餐廳也正出現在消費者視野中。紅色的大型算盤、蒸籠形狀的燈飾、巨幅木雕牆身以及中國人習慣的大圓桌,一派中國風的麥當勞餐廳已經亮相廣州。麥當勞中國區CEO曾啟山坦言,這家店的設計理念為EATERY(也稱「小飯堂」),就是想要品牌接近本土文化、接地氣。據瞭解,麥當勞這家具有中國風設計新理念的餐廳除了落戶廣州之外,在上海、北京、深圳都將有這樣的中國風餐廳。

隨著麥當勞在中國大陸開出第2000家餐廳,其在中國開始啟用「讓我們好在一起」的宣傳語,而之前麥當勞一直沿用「為快樂騰一點空間」的宣傳語。這種細微的變化或大有內涵,因為隨著麥當勞入華24年,當初對洋快餐充滿好奇心理的核心客戶群漸漸長大,甚至有了家庭,這意味著麥當勞需要涵蓋的客戶群將越來越大,在選擇多樣化的中國市場,繼續抓住原來的核心客戶群顯然是挑戰。

洋快餐們採取上述措施正值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之際。麥當勞管理人員去年在電話會議上對投資者說,由於經濟增速放緩,中國可能選擇吃漢堡的消費者都轉而選擇麵館等價格更便宜的本地餐館。

消費者遠離洋快餐已經是個趨勢。「80後都在教育自己的孩子,那是垃圾食品。」他們會告訴自己的孩子,洋快餐有三高和三低。三高是指「高熱量」、「 高脂肪」、「 高蛋白質」,三低是指「低礦物質」、「低維生素」、「低膳食纖維」。

而從全球範圍來看,這三高三低導致的肥胖,讓家長非常擔心。另外,洋快餐用的是氫化油,含有約38%的反式脂肪酸,很容易導致一些慢性疾病。
近年來,洋快餐的危害頻頻見諸報端,而央視則讓更多人瞭解到了表面上嚴格標準化背後,不為人知的供應鏈內幕以及不那麼標準化的事實。

爭奪休閒時光
在非餐期,例如下午茶的時間,顧客可以用肯德基Dining Room的WIFI,在肯德基度過休閒時光。此前10年間,帶領著其千人研發團隊,蘇敬軾都以熟稔的本土化特色讓百勝餐飲在中國市場製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傳奇。

如今,面對競爭者以及市場本身的挑戰,肯德基提出了一種新型餐廳——Dining Room。在日前舉行的第13屆中國餐飲業連鎖發展戰略研討會上,蘇敬軾特意為其進行了宣傳,「今年肯德基將採用一個名為Dining Room的全新設計理念,對門店進行翻新。預計到6月底,全國將有超過130家門店採用這一設計,其中75%以上將集中在一、二線城市。」

據瞭解,目前Dining Room已經在上海徐匯區開出,有百度貼吧網友將拍攝的肯德基新店稱為概念店,從其拍攝的圖片可以看出,新店中工作人員的著裝為黃色,區別於以往肯德基的紅色工服。

對於新店的設計,蘇敬軾給出了原因。他表示,過去所有的快餐基本是非常商業化的設計,比如簡單、明亮的設計,讓消費者覺得可以在裡面輕鬆、快速地解決用餐問題。但是隨著時間的改變,服務可以快,提供餐飲的速度可以快,但用餐的時間不見得需要那麼緊張。「所以Dining Room是有現代化、有質感的設計,好像現代家庭的用餐環境。設計師用巧妙的燈光、隔間等,不管你在中間大家共用的餐桌,或者旁邊的小餐桌,都會感覺很溫馨,會有一種私密感。」

更重要的是,在非餐期,例如下午茶的時間,顧客可以用肯德基的WIFI,在肯德基度過休閒時光。「這部分消費者來了以後好像搶了像星巴克這樣咖啡店的生意,我覺得挺好的。」

想利用非用餐高峰搶奪星巴克的消費者,新的裝修風格目前得到部分網友的首肯,但問題也隨之而來。一位餐飲同行對此提出疑問:在餐飲行業,客流量和舒適度有一定的矛盾,肯德基提供的是快餐的產品定位,但是Dining Room的裝修風格提供給顧客的是正餐的服務體驗環境,這種低客單價和高舒適度環境就會形成矛盾。對此,蘇敬軾表示,百勝會採用折中的辦法化解此類矛盾。

此外,蘇敬軾此前在接受採訪中表示,肯德基今年還將陸續更新產品包裝、服務模式、員工制服等,並在數字媒體方面進行新嘗試,包括APP、電子菜單、預付快取等。

問題是,想搶星巴克的生意,僅靠這些還未全面普及的新手段夠嗎?在搶別人生意的同時,看住自己的主顧也成了對百勝的新考驗。

轉移戰場:下一座金礦在印度?

百勝餐飲集團首席財務官Richard Carucci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說,計劃未來8年內在印度新開2000家分店。
百勝中國很難。人才流失、三高(房租、人力、安全風險)仍然沒有降下來,以東方既白為中餐的開拓者不死不活,直接收購的小肥羊仍然處於過渡期……
但不能否認,中國市場對於百勝集團而言,仍然不可忽視。

百勝集團之前進行大規模重組,將肯德基、必勝客和塔可鐘(TacoBell)的美國以及國際業務相整合,但保持中國業務和印度業務的分離狀態,這兩個國家的業務單獨向總部匯報,這兩個國家業務重要性可見一斑。從今年開始,肯德基、麥當勞、德克士都開始高調宣佈放開加盟。

2014年初,麥當勞宣佈開放一線城市上海的加盟權。肯德基也會在2014年內,在上海、北京、成都、福建四地巡迴展覽,宣講加盟政策。
原本就憑藉加盟起家的德克士決定開闢員工加盟,一種更低廉、類似於勞務加盟的模式。今年5月,德克士宣佈向公司員工開放加盟權。擔任店長一年以上的員工,可以以10萬元加盟資金、20萬元保證金申請加盟。目前,德克士2200多家門店中9成是由加盟商開出,且更多的是在二三四線城市另闢蹊徑。
麥當勞與肯德基加盟政策相近,均需要200萬元以上資金,這一資金門檻已比早年大幅降低。兩家都奉行成熟門店加盟政策,即把營業中的餐廳整體轉讓給申請人。

不過,張暉向記者透露,其所在的西北市場早就有加盟政策,不過肯德基更多鼓勵門店經理級別的員工進行內部加盟,但加盟的門店可能就是此前銷售表現不理想的店舖。

在張暉看來,肯德基把這些店舖通過授權加盟的方式讓想加盟的店經理去經營,管理和原料供應仍然是肯德基負責,但是得自負盈虧。而且,加盟費需要一二百萬之多,以店經理級別的收入,很難在短時間內湊到這麼多資金,退一步講,如果真有二百萬元,選擇餘地就更多了,不一定非要加盟肯德基。
相比中國市場已過發展峰值的狀況,印度作為百勝在海外的第二大市場,值得開發的處女地似乎還有很多。

百勝計劃向新興市場投放100億美元,在越南、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和尼日利亞等國家開設更多的肯德基餐廳。根據經濟學人信息社發佈的全球食品安全指數報告顯示,這些國家的食品安全問題並沒有中國那樣嚴重。

尤其是印度市場,百勝餐飲集團首席財務官Richard Carucci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說,計劃未來8年內在印度新開2000家分店。他說:「我相信印度將是21世紀最有活力的市場。」

根據此前路透社的報導,百勝計劃借鑑在中國市場上的成功做法拓展印度市場——瞄準較易接受新事物的年輕人。百勝計劃開發專門針對印度人口味的快餐食品並將消費對象瞄向年輕學生和公司白領。考慮到絕大部分印度人並不習慣肉食,百勝專門針對印度市場的快餐食品以蔬菜為主料——用蔬菜和豆腐烤制的披薩。

去年10月,百勝餐飲在印度果阿邦開設全球第4萬家肯德基旗艦餐廳時宣佈,至2015年,印度的系統銷售額(包括公司和特許經營餐廳)預計將達到10億美元。屆時,百勝集團在印度超過100個城市將擁有1000餘家肯德基、必勝客和塔可鐘(Taco Bell)門店。

新的肯德基旗艦餐廳將位於印度西部沿海地區果阿邦。新店將按照「靈、神、心」(Soul, Spirit and Heart)的主題打造。顯然,這再一次體現了其強大的本土化特色。

據瞭解,肯德基在印度是一個快速增長的餐廳品牌,過去五年規模翻兩番,達到296家。必勝客連續七年被評為最受信賴的美食服務品牌。在印度,必勝客目前已開設181家平價休閒餐廳和132家宅急送網點。百勝餐飲集團旗下第三大國際品牌及墨西哥風味美食全球領導品牌塔可鐘於2010年進入印度班加羅爾,目前在該市擁有4家餐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816

美國政府訴訟引發投資者逃離 巴克萊“黑池”幹涸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0636

在美國政府指控巴克萊在高頻交易業務中誤導投資者後,人們開始大舉撤離這家英國銀行開設的“黑池”交易所。 所謂“黑池”,就是證券交易所之外的“私人”交易平臺,通常由大型跨國銀行及證券公司創立和營運,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對外披露證券買賣的價格、數量等信息,進行私下撮合、匿名交易。巴克萊的LX曾是華爾街最大的“黑池”之一。 包括黑池交易所在內的高頻交易今年成為美國監管機構關註重點,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正考慮重新審視市場結構。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報道,6月25日紐約總檢察長Eric Schneiderman起訴巴克萊銀行的LX“黑池” 掩蓋了高頻交易的真相,誤導了機構投資者。 他說,機構投資者等成為了任人宰割的羔羊,受了誤導的他們以為在“黑池”是個安全的交易場所,但實際上這里的環境鼓勵著各種“獵殺性”的激進交易。 美國金融業監管局(FINRA)數據顯示,在從6月30日開始的一周內(包括7月4日美國獨立日),巴克萊LX黑池股票交易量僅有6600萬股,相比前一周1.97億股的交易量暴跌了三分之二。 自從6月25日紐約總檢察長起訴巴克萊以來,LX黑池的交易量暴跌了80%。 最新數據意味著,巴克萊LX黑池交易量排名已經從訴訟前的華爾街第二位,下跌至第12位。這意味著巴克萊的交易量不如瑞銀、美林、德意誌銀行、摩根士丹利、高盛和摩根大通等競爭對手。 在對巴克萊的訴訟公布後,包括德意誌銀行、瑞信、RBC等大銀行撤出了在巴克萊黑池的交易。 TABB Group首席執行官 Larry Tabb告訴英國《金融時報》, “巴克萊的下單轉移到了其他黑池。這並不意味著黑池整體出現了衰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125

華爾街垂涎阿根廷債券 不遺余力設計逃離違約路線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1317

無論從法律的角度,還是在國際融資市場上,阿根廷似乎都是一個失敗者。可是,華爾街對阿根廷卻非常感興趣,這些銀行家們正試圖將這個國家重新推進國際債券市場。(更多全球財經資訊,請加微信號:wallstreetcn)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今年上半年,大型金融公司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為阿根廷設計合適的路徑,以避免違約。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及,一批持有阿根廷國債的美國對沖基金因拒絕該國債務重組方案而將阿根廷告上法庭,最終阿根廷政府敗訴。阿根廷必須在7月30日之前與這些對沖基金達成償債方案,否則,這將成為該國13年來的第二次主權債務違約。 2001年那場接近1000億美元的阿根廷主權債務違約令該國從此被國際融資市場拒之門外。目前,華爾街正積極幫助阿根廷政府,以幫助該國達成和解協議,並重歸國際市場發行債券。野村證券新興市場研究部門負責人 Tony Volpon對《華爾街日報》表示: 大批銀行正積極為阿根廷招攬生意。曾經,有長達十年的時間,阿根廷是華爾街的優質客戶。很多人認為,這一幕有望重現。 在疲軟的經濟增長、更嚴格的行業準則和不斷提升的監管審查背景下,華爾街在營收承壓之際,正努力尋找有利可圖的業務。Dealogic數據顯示,早在1995年和2001年期間,阿根廷曾發行560億美元主權債券,而華爾街則從中大賺7.2億美元。 知情人透露,美國銀行、高盛、摩根大通和瑞銀集團都與阿根廷官員進行了接觸,試圖承攬未來可能的國債發行業務。 下圖是華爾街為阿根廷設計的重返國際債市路線圖:(點擊小圖可查看高清大圖) 首先,阿根廷和美國對沖基金將達成和解協議;然後,阿根廷面向這些對沖基金新發債券,以作為償債協議的一部分;之後,這些對沖基金將所有新發債券出售給投資銀行;最後,投資銀行再將這些債券轉售給對沖基金投資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394

投資者逃離美國垃圾債 資金流出規模創紀錄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3508

本周投資者繼續撤離美國垃圾債券市場,從投資高收益債券的共同基金和ETF撤回的資金規模創歷史新高。

由信用等級較低或盈利記錄較差的公司發行的高收益債券,或者說垃圾債,有著比普通債券更大違約風險。但是,由於投資者在低利率環境下對較高收益率的追求,垃圾債券市場過去幾年可謂牛氣沖天。

不過,隨著美聯儲即將在10月結束量化寬松(QE)項目,加之美聯儲主席耶倫在國會做證詞時表示,高收益率債券的估值“似乎過度延展”,投資者扣下了狙擊垃圾債券市場的“扳機”。

本周烏克蘭危機進一步升溫,垃圾債券市場的大幅拋售也在一片擔憂之中繼續延續。

基金公司Payden&Rygel的高收益率投資組合經理Sabur Moini表示:

高收益率(債券)市場迎來價格調整是必然的,有些高收益率債券的價格並不能真正補償其給投資者帶來的風險。

基金研究公司Lipper的數據顯示,截止8月6日當周,隨著垃圾債券價格下跌、收益率上升,投資者從基金和ETF手中贖回金額高達71億美元。據福布斯新聞網,該資金流出規模大幅超出了2013年6月創下的46.3億美元的記錄。而且,ETFs被贖回的金額高達其對垃圾債券投資總額的20%。

如圖所示,本周已是投資自連續第四周出逃垃圾債券市場,流出資金高達126億。

垃圾債券市場趨勢反轉往往動搖其它資本市場的風險情緒。在這種情況下,股市也難以獨善其身,因為垃圾債券收益率上行打擊部分公司在市場上募集資金的能力。

金融博客zerohedge表示,垃圾債券收益率上升,切斷了部分企業通過發行垃圾債進行股票回購以刺激每股盈利(EPS)提高的道路。而且,企業融資成本上升,甚至無法從債券市場融資,對其經營的打擊更是不言而喻。

(高收益債券收益率與標普500走勢)

巴克萊銀行的數據顯示:

7月以來,隨著投資者轉向謹慎態度,高收益率債券平均息差躍升73個基點至445個基點。與此同時,平均收益率則從7月初的4.82%大漲近1%至昨日盤中的高點5.78%。

7月垃圾債券回報率為-1.3%,終結了此前連續了十個月的正回報。不過截至目前為止,垃圾債券今年的回報率仍然達到了3.81%。

華爾街見聞網站周一介紹過,部分投資者拋售了垃圾債增持了高評級公司債券和美國國債等更加安全的債券,從而推高了這些債券的價格。截至上周五,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由7月初的2.565%下跌至2.494%。本周四,該期限國債收益率再次下跌5個基點,收於2.42%,創2013年6月來新低。

掌管Thornburg Strategic Income基金12億美元資產的投資經理Jeffrey Klingelhofer今年6月就表示,他管理的基金四年多來首次開始買國債,並且將垃圾債券的配置比重由60%降至了50%。

上周資金連續第三周從垃圾債券市場撤離,花旗債券策略部全球主管Matt King表示:

每個人都希望是第一個撤退的。但是顧名思義,這不可能的。

此前市場埋下的低波動性風險開始顯現。見聞網站在6月末就介紹過King對各類資本市場出現的低波動發出警告。當時他指出,最近美國資產市場的低波動與04-07年美國房地產泡沫形成期的低波動並不相同。04-07年的低波動還算是良性循環,當前的低波動則是更可怕的惡性循環:

良性循環...

惡性循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277

投資者逃離歐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166

經濟增長受阻和地緣政治沖突給押註歐洲股市的投資者潑了一盆冷水。(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今年年初,許多投資者預測歐洲股市可能會成為今年的大贏家。由於去年歐股的上漲落後於美股,投資組合經增持了歐洲股股票。當時,整個歐元區經濟體似乎正在擺脫財務困境,這主要得益於歐洲央行日益激進的措施。

但是,在年初小幅上漲後,歐洲主要股指下跌。意大利重回衰退,德國經濟放緩,而俄羅斯入侵了烏克蘭。而投資者對歐洲央行遲遲未能推出激進寬松政策感到失望。6月上旬,MSCI歐洲指數已從2014年的峰值下跌了5.1%,今年僅上漲0.9%。德國DAX指數遭受的打擊更大,較其7月3日的本年高位下跌9.3%,今年下跌了4.8%。

相比之下,標準普爾500指數2014年上漲了5.8%。

現在,很多歐洲股市投資者正在猶豫是應該加倍下註便宜的歐股,還是因風險不斷擴大而撤出歐股。

7月,投資者從美國歐洲股票基金中撤出了1.21億美元,為15個月來的首次凈撤出。今年上半年,投資者共投入30億美元資金於此類基金。

上周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經濟第二季度僅同比增長了0.2%,而德國的經濟則萎縮了0.6%。經濟數據公布後的第二天,烏克蘭的火炮就襲擊了從俄羅斯入境的裝甲車。

雖然烏克蘭危機並未對美國股市產生多大影響,但其對歐洲股市的打擊很大。因為戰場更接近歐洲大陸,且歐洲與俄羅斯的貿易聯系更為緊密。

管理資產達到110億美元的摩根大通Income Builder Fund減持了歐洲股票。Income Builder Fund減持了德國巴斯夫化學公司的股份,部分原因是由於該公司受俄羅斯能源板塊的影響較大。Income Builder Fund將其歐洲持股比例從20.5%減少到19.3%。

基金的投資組合經理Mike Schoenhaut向《華爾街日報》表示,歐洲經濟數據令人失望,加上緊張的烏克蘭局勢讓他擔心該地區的前景。

德國尤其容易受到與俄羅斯緊張關系的影響。德國與俄羅斯的貿易關系緊密。Schoenhaut表示,

歐洲和俄羅斯之間的制裁將對德國產生更大的影響。我不認為這是在歐洲大冒險的好時機。

然而,最近歐洲股市的回落意味著股市相對便宜。在今年年初,MSCI歐洲指數的平均交預期市盈率為13.6。當時,標準普爾500指數成份股公司的平均預期市盈率為15.3。

一些投資者認為,如果歐洲經濟能複蘇或歐洲央行推出更激進的刺激政策,目前股票的低位可能是一個機會。Schoenhaut說,

歐洲股市是大大低於美國股市,這可能創造了一些機會。但我們並沒有發現近期存在歐洲上漲的催化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176

資金大規模逃離 大宗商品的壞日子還在前頭?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872

51b1ba666f89769926

盡管追蹤22種原材料價格的彭博大宗商品指數已跌至五年低點,但部分投資者仍認為,大宗商品市場將有更糟糕的事情發生。

彭博社數據顯示,本月,美國原材料行業的交易所交易產品資金流出高達8730億美元,為4月以來的最大規模。

撤出大宗商品資金的投資者主要看淡此類資產的需求前景。作為全球最大谷物、能源和金屬買家的中國,其經濟增速可能為20年最慢。而正因中國和歐洲的能源消費需求增長前景暗淡,國際能源署調降了全球原油需求的預估。

Huntington Asset Advisors基金經理Peter Sorrentino:

大宗商品整體行業在很長一段時期內表現良好,吸引了大量資金進入,也導致了供應過剩和產能過剩。(但目前)它肯定已經變成了資金開始撤離的資產種類。

多家銀行看空原材料行業。從法國興業銀行到花旗集團都預計,很多原材料行業將持續虧損。

法國興業銀行在9月12日調降了其追蹤的43種原材料的價格預期。9月24日,花旗集團也削減了包括原油、黃金、玉米和小麥在內的價格預期。高盛看空銅和黃金。大量供應助推覆蓋22種原材料的彭博大宗商品指數中的14種商品走低。

自6月30日以來,彭博大宗商品指數下跌了11%,整個二季度跌幅為2011年以來最大。而MSCI 所有國家全球股指下跌2.7%。追蹤10種主要貨幣對的彭博美元指數跳漲6.5%,為2008年以來的最大幅度,並於昨日觸及2010年6月以來的最高點。

部分商品供應層面對價格構成極大壓力。比如農產品,全球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美國今年出現大豆和玉米大豐收,高產量和高庫存對價格構成重壓。

工業金屬同樣不樂觀,鎳的庫存為歷史新高。美國正在提供自1986年以來最多的石油,加重了全球供應過剩。

不過,正如華爾街見聞本周提及,並非所有大宗商品都面臨供應過剩的問題。活牛期貨昨日就觸及歷史新高,因德克薩斯州持續幹旱導致美國活牛養殖創下至少60年的最低規模。而由於巴西幹旱抑制了植株生長,阿拉比卡咖啡期貨今年大漲73%。花旗集團認為,農作物種植量減少可能導致2016年出現全球範圍內的供應短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6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