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茂迪董事長談新日光、旺能合併後產業整併效益 左元淮:台灣太陽能廠全會被併掉!

2012-12-03  TWM  
 

 

新日光併下旺能,給台灣太陽能吶喊了很久的產業整併一線曙光。但是,這道曙光會不會來得太晚?為什麼台灣太陽能大老左元淮,對台灣太陽能產業如此悲觀?甚至預測,台廠會在兩岸的產業整併浪潮中滅頂?!

撰文‧楊卓翰、林宏文

十一月二十一日,台灣太陽能電池龍頭公司茂迪董事長左元淮剛從美國回到台灣。已經連下了好幾天陰雨,連一點陽光都沒有,而腳才踏下飛機,迎接左元淮回國的,也不是什麼好消息。茂迪的競爭對手新日光剛宣布,將以二階段買下台達集團的太陽能公司旺能,以年產量一.九GW(千兆瓦)擠下茂迪的一.五GW,成為台灣電池產能第一大的太陽能公司。

這樁震驚業界的購併案,可說是台灣太陽能產業等待許久的整併第一步。而市場又驚又喜的同時,大家也很好奇,茂迪,台灣太陽能產業的資優生,不久前才被大股東台積電宣布轉為投資性持股,有失去「富爸爸」的可能性;如今又丟掉了龍頭寶座,內憂外患的左元淮該怎麼走?

不拚產能,講的是獲利模式

整併無可避免

「老實講,(新日光和旺能合併)對茂迪有什麼影響,就是比較丟臉。以前台灣第一大產能都是我們在講,現在讓他們給超越了。」左元淮在接受《今周刊》專訪時笑著說。

茂迪從一九九九年跨入太陽能,成為台灣第一家電池公司,一向都以產能領先而自豪。「但是,市場已經變了,」左元淮收起笑容:「這波太陽能的不景氣是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現在已經不是拚產能、講規模經濟的時候了,重點是找到真正賺錢的獲利模式。」「無論如何,整併都是無可避免的。最後,台灣和中國,只會剩下兩三家太陽能公司。」他說的沒錯,新日光財務長許嘉成更認為,未來一到二年內,這件事就會發生。隨著兩岸太陽能公司的互動越來越頻繁,「我知道現在有好幾家公司在談,」左元淮說。「以我的觀點,未來大概也只有中國的廠商可以存活,台灣??,應該都被併掉了。」然後,這位太陽能大老竟用一種迎接結局的態度說出下面的話:「我們當然希望成為一個長久存在的公司,用茂迪這個名字??,我們從一九八一年成立到現在,股東也以身為台灣公司而驕傲,但是??」左元淮把話懸在半空中,然後苦笑了幾聲。窗外的陰雨持續著,而映入左元淮眼中的,是窗外的烏雲,還是台灣太陽能產業的未來?

產能過剩、產品沒有差異

台廠併台廠沒意義

「台灣太陽能有一個問題:大家都是做電池,大家都虧錢。合併後,產能愈大就賠愈多錢,那就沒什麼意義。」左元淮點出台灣產業的弊病。

綜觀台灣太陽能產業,會發現絕大多數的公司都聚集在「微笑曲線」的最中間,也就是獲利最少的電池、模組中游,而上游的材料、下游的系統等獲利較高的區塊,公司卻很少。而更糟的是,現在全球太陽能電池產能正嚴重過剩,產能足足比需求多了一倍。

「如果台廠合併可以增加獲利潛力,是好事,但是現在還沒有真的發生。」因為,相較於全球產量,台灣的產能還是過於集中在電池,而且也達不到規模經濟。「拿台積電來說,全球晶圓代工有五成以上的產能都在它這裡,而技術又超越競爭對手,所以它有規模經濟,可以呼風喚雨。」左元淮接著說:「但是太陽能是台灣『四大慘業』裡面最弱、產能唯一輸給大陸的。」新日光董事長林坤禧雖然認為,合併後的新公司在生產、研發成本都能夠降低,但不論是茂迪還是合併後的新日光,在全球產量都只占不到三%。「所以要達到有影響力、有議價能力的規模經濟,很困難。」左元淮說。反觀中國很多廠商,例如保利協鑫的矽晶圓產能就有八GW。「這才叫作呼風喚雨!跟它們比,我們還差得遠。」左元淮感嘆。

台灣比不過中國的規模經濟,在品質上也沒有特別突出。「我們的轉換效率、在品質上是比人家好一點,但沒有好到有差異化出現。」一名太陽能業者就指出:「現在電池價錢跌到這個地步,中國比你少一個pitch(○.二%轉換效率),你的是一八%,別人是一七.八%,對客戶根本沒差,還是用價錢來跟你殺價。」所以,在一片紅海裡,台灣與大陸就是比誰氣比較長。「大家都把產能利用率充飽,但卻是賣一片、賠一片,拚命殺價,誰也不願意先倒下。」左元淮說。而同時在歐洲與美國,已經掀起了史上最大規模的產業整併。

大者恆大,這場整併賽局

台灣已經落後

根據美國投資銀行統計,二○一一年歐洲和美國的太陽能整併案總計超過一二○件,發生在亞洲這個太陽能主要產地的,僅有二十四件。

但現在連中國政府也開始進行產業整理。今年九月,中國國家發改委員會提出了「六大六小」的太陽能支持方案,提供政府擔保的貸款給六家大型、六家小型太陽能公司,以建置發電站,其餘的公司則會受到嚴格的貸款限制。

市場預估擔保總額將超過一兆元人民幣,而且,這也會讓中國現有的五百家太陽能電池及模組廠,數量縮減超過一半。

當國際整併潮已經如火如荼延燒,台灣現在才開始做產業整合,恐怕已經太遲了。「而且未來的整併,不會是台廠對台廠,而是中國併台灣。」左元淮點明一項殘酷的事實:「他們的『六大』(規模)都比我們大,『六小』和我們差不多。無論我們再怎麼整合,都沒有那個規模可以去併中國。」左元淮指出,目前兩岸廠商還沒有這麼急著定案,一來是因為歐盟的反傾銷還沒有確定,大家還在觀望。「美國當初雙反案(反傾銷、反補貼)只有禁止中國的電池進口,沒有禁模組。所以中國就把電池給台灣做,自己出模組。」現在歐盟的調查還沒出爐,但如果歐盟禁止中國的電池銷售,「那麼他們就很可能來購併我們的電池廠。」左元淮說。

「第二,就是現在大家都沒有太多現金在手上。所以如果談合併,只剩下換股一途。」但是,現在許多在美國的上市公司,包括賽維、尚德等大廠,都因為股價低於一美元,可能面臨下市的命運。「所以現在台廠的意願還不高。等到中國自己的太陽能產業整理完畢,這波兩岸的整併潮就會來襲。」資策會太陽光電產業顧問兼組長高鴻翔則沒有這麼悲觀。「假如歐盟雙反成立,大陸這些電池產能反而變成『無用產能』,比起移去其他國家設廠,更合理的作法是把設備賣給台灣,讓我們來生產,透過他們來賣模組。兩岸合作,不一定是誰買下誰。」他指出。

「太陽能廠都從二○一一年第二季開始虧到現在,大家一定要找到一個獲利模式。」事實上,和中國公司策略整合,的確是台灣太陽能產業的一條活路。「比起水平整合,垂直整併的效益自然比較高,讓電池可以和下游的模組、系統整合。」左元淮說。「進入下游,自然就是與中國,而不是與台灣公司合併。因為他們的模組和系統,都比我們強太多。」左元淮口中的獲利模式,就在這裡。

台廠生路,掌握系統商機

借中國走出活路

國內一名系統業者指出,系統從電廠設計到相關設備,都要全盤考量,雖然需求的資金較高,但是「不像賣一片賠一片的電池,系統毛利率至少有二○%至三○%。」「台灣未來也都要往系統方向走。但是在國外爭取系統標案,對規模小的台灣公司很不容易。」左元淮說,「系統比較像建築業,你要與當地的設備商、土地商接洽。」換言之,跨入下游勢必無法再單打獨鬥。

新日光這次選擇與台達集團結盟,就是著眼於台達電的財務支持及在太陽能系統業的投入,能夠藉此將電池銷售出去。「但是台灣系統廠商仍在少數,真正在國外做到幾百個MW(百萬瓦),或是上GW的,台灣還是很難。」左元淮坦承,台灣這次要打出世界,還是得靠中國。

中國保利協鑫首席運營官鄒西原就指出,明後年,將是全球太陽能的大決戰,「台廠自己來做下游,已經太遲了!中國廠商每年砸二、三千萬美元在做終端品牌,怎麼打得過?對台廠來說,最重要的是找到一個好的合作夥伴。」而掌握出海口的中國廠商,成為台灣唯一的選擇。

前陣子中國LED龍頭三安入股台廠璨圓,引起諸多爭議,但左元淮面對中資的態度仍然歡迎。如果中資要來購併茂迪,左元淮留下一句耐人尋味的回答:「Never Say Never!(永遠不說不會發生)絕對不要把門關上!」看來,太陽能產業的整併動作,未來若出現兩岸整合的案例,應該也不會太意外。

左元淮

出生:1948年

現職:茂迪董事長

經歷:美國太空總署、美國新能源研究室研究員、茂迪光電事業部總經理學歷:輔大物理系、美國紐約西華大學(Yeshiva University)物理學博士產能超出需求一倍!

全球太陽能

供給與需求之間的落差

總供給60GW(千兆瓦)

中國38

台灣8

日本4

韓國2

其他8

總需求30GW(千兆瓦)

歐洲18.6

北美3.6

日本1.5

中國3

其他3.3

資料來源:NPD Solarbuzz

中國的天下

全球前五大電池供應商,中國就占了四位,台廠只能在後頭苦追 單位:GW(千兆瓦)

公司 地區 產能

First Solar 美國 3.5

晶奧 中國 2.5

尚德 中國 2.5

英利 中國 2.1

天合光能 中國 2.1

新日光 台灣 1.9

茂迪 台灣 1.5

昱晶 台灣 1.0

Canadian Solar 加拿大 1.0 SunPower 美國 1.0 註:*新日光為合併後產能資料來源:NPD Solarbuzz 20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721

三中全會時程終於敲定 股市重現榮景 習李政權趨穩 經濟改革好戲登場

2013-09-23  TWM  
 

 

習近平與李克強接掌中共政權後,抓貪腐無限上綱,給預算無限大方;經連串整治,政權漸趨穩固。在二十年來最難產的一次三中全會終於敲定時程後,接下來的經濟改革好戲正要登場。

撰文‧張向東

今年十一月,中共將要召開習近平、李克強接班之後共產黨中央委員的全體會議,這個被簡稱為「三中全會」的黨中央委員會議,要為習李政權未來五年、甚至十年的執政主軸定調。外界特別關注會議中是否能夠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改革政策,為中國政治與經濟的轉型,奠定穩定的基礎。

習李接下的政權,是一個充滿資產泡沫、社會貧富不均、環保問題惡化、地方政府債務膨脹、官員貪腐肆無忌憚的社會。接班之初,外界認為中國必然需要經過一場震盪洗盤,可能引爆難以控制的權力鬥爭。香港的媒體與出版社,就不斷以中共權鬥、政變等字眼,描述習李的接班危機。

但是,甚囂塵上的接班危機,卻在今年八月二十七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召開之後,瞬間消失無蹤。

當天由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的會議,正式決定了三中全會的日期,通過《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二○一三年~二○一七年工作規畫》、《關於地方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的意見》,也聽取了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籌備工作匯報。

經濟指標轉正 股市大漲習李政權穩固的強烈訊號,來自於低迷甚久的上海股市。從八月二十七日中央政治局委員會召開後,上海股市幾乎日日收紅,兩個多禮拜的交易,指數上漲超過八%,成為九月上旬全球漲幅最大的股市,其中九月九日當天,幾乎所有的銀行股同步噴出,整體指數單日漲幅高達三.三九%。

「國務院將要出台一連串的重大改革利多,一路拉抬股票市場!」申銀萬國證券的張姓副總經理告訴筆者,「社保基金等國家資金持續進場,慶祝行情將會越過中秋節、十一長假、一直延續到十一月十八日三中全會召開之後。」這是習李政權接班之後的第一個慶祝行情,既然久違了將近一年才現身,就不會輕易消失。

同時,八月底陸續公布的經濟指標,幾乎全數一路向上,被稱為「李克強景氣指標」的全國用電量,六、七、八月連續三個月上揚,八月一定規模以上的工業產值增速提高到一○%,採購經理人指數上揚,貿易順差環比月增率增加了六成,八月的貨幣供給量M2年增率達一四.七%,連央行資產負債表上的外匯占款(觀察資金外逃的指標),也一反六、七月的跌勢,開始轉正。

經濟指標一夜轉正,總理李克強給與地方的各項支持政策也像機關槍那樣不斷出台。

俗話說:「不要看共產黨說的,要看共產黨到底做了什麼。」北京國務院與中央銀行雖然一路嚴控銀行放貸,但中央光是宣布對城市地鐵建設的財政支持,就高達四兆人民幣,還有改善水空氣汙染的環保政策,也給了兩兆八千億人民幣,一路累積的政策補貼已經超過十兆人民幣,如果這些政策全數落實,李克強的財政刺激規模,將是溫家寶○八年四兆人民幣財政刺激的數倍。

政治時程搞定,地方政府獲得喘息,內資信心充沛,經濟指標反轉回升,全部都在八月底這一個禮拜發生。了解中國政治金融布局的外資,也聽到了李克強的衝鋒號角,一夕之間態度集體一八○度大轉彎。

最早吹響多頭衝鋒號角的德意志銀行,八月二十二日調高中國GDP(國內生產毛額)的預測,九月十日又二次調升,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將明年中國經濟成長率調高到八.六%,是所有外資預測的最高值。

左手反貪 右手金融改革德意志銀行與國務院高層的關係密切,因此勇於站在衝鋒的第一線。有趣的是,幾乎就在馬駿發表場內最樂觀的經濟預測的同時,德意志銀行宣布已獲得人民銀行外匯管理局「跨國公司外匯集中管理試點業務」,為參與試點的企業提供外匯跨境集中管理、收付、淨額結算等服務,成為李克強推動金融自由化的「先行者」。

習近平、李克強從外界看壞的被動劣勢,展現逆轉勝的神奇操作,主要是抓住了「政治極左、經濟極右」的主軸。一手緊縮政治權力,另一手卻又如機關槍一般,宣布讓所有人跌破眼鏡的金融改革、自由化方案。

習李使出極為純熟的「棍子與胡蘿蔔」技法,抓貪腐無限上綱,給預算無限大方。

習近平在政治上緊抓反貪腐的道德制高點,一路將舊有勢力威脅到牆角,從去年十月中共十八大會議結束至今,已經抓了九名副省長級以上的高官,一路威脅江澤民與他的盟友,包括江的大管家曾慶紅、政治局常委周永康,都在習李反貪腐的射程之內。

八月底被撤職調查的國務院國有資產委員會主任蔣潔敏,就是周永康掌控的石油王國的大管家,習近平抓了蔣潔敏之後,更進一步調查到周永康的兒子、妹妹,各種貪腐訊息都用「外銷轉內銷」的手法,先在海外、香港媒體曝光,一段時間後相關涉案人員遭到撤職雙規調查,無一倖免。

中共過去有「政治局常委不得立案調查」的內規,因為政治局常委是國家的領導人,是集體決策體系最終的決策者,一但立案調查,就有可能引發最高層級的政治鬥爭。

但是,習近平今年元月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就曾提議取消這道免死金牌,「只要舉辦證據確鑿、國內外影響惡劣者,無論現職或是退位的政治局常委,都必須接受立案調查。」習近平猛抓貪官,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則用盡全力「拚經濟」。九月十一日,李克強在大連主持夏季達沃斯經濟論壇開幕,致詞中特別強調,「我們完全有能力、有條件保持經濟長期穩健發展,」他還用戲劇化的口吻暗示,關於經濟改革的政策「後面的故事會更精采!」至於幾個月前大家擔心的地方債,李克強也堅定地說:「我們正在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有序規範和化解,可以有把握地說,總體是安全可控的。」李克強用「安全可控」四個字,加上場外股票大漲的熱潮,四兩撥千斤化解了地方債的憂慮。

國務院在七月一日發布被稱為「金融十條」的國務院六十七號文件,揭示李克強金融改革的序幕,金融十條包括鼓勵以信用卡信貸為主的消費信用,全面開放新種金融商品操作的資本市場深化,還有開放民營銀行申請設立等,幾乎是要將所有管制的金融市場全面解禁。

上海自貿區 什麼都可以做金融十條之後,人民銀行就宣布解除銀行放款利率下限的管制,讓各銀行決定對客戶放款利率,接著宣布「上海自由貿易區」,這個自由貿易區將採「負面表列」管理,基本上所有貿易與金融交易都可以做,並且三步併作兩步,趕在十一國慶當天掛牌運作。

李克強推動金融自由化的力度,也讓所有人跌破眼鏡;在稍早的政策擬定過程中,金融自由化受人民銀行及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抵制,最後逼得李克強在會議中拍桌,強行要求一行三會擬訂方案,限期推出。

上海自由貿易區更是李克強金融自由化政策的「重中之重」,在反貪腐運動中,荷包滿滿的上海官員們人人自危。但李克強不只親自考察上海,給他們加油打氣,而且還讓中國農民銀行做了一筆史無前例、總額高達二五○○億人民幣的貸款,批給上海作為迪士尼樂園與自貿區的建設經費。上海巿委書記韓正如今站在金融改革的最高點,擺出挑戰新加坡、香港的陣仗。

什麼都可以做的上海自由貿易區,甚至將要「開放資本帳的交易」,從利率管制的老舊金融體系,大躍進去挑戰國際金融中心。

今年的三中全會,其實是二十年來最晚的一次,時程的延宕,透露了習李政權逆勢抓權的高度困難。

金融自由化是中國經濟轉型必走的道路,卻很難與化解地方債與房地產的泡沫畫上等號。抓貪官毫不手軟,但是越抓卻越接近共產黨的權力核心;倒是短期的效應非常顯著,反貪腐與金融自由化成功創造新的關注焦點,內外資的聯手拉抬也創造股市的榮景。

習李「政治極左、經濟極右」的成功操作,買到了寶貴的時間,但是,泡沫與貪腐究竟是會隨著時間的延續而化解,還是繼續膨脹到無法收拾?誰也沒有答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75

三中全會前瞻之土改篇,上集 分析師徐彪

http://xueqiu.com/3940429450/25957655
華泰首席策略  徐彪

作者按:三中全會召開在即,一篇名為「383」的改革方案出現在中國新聞網,迅速引發各方關注。其中土改部分尤其引人矚目,因為它明確提到一個詞「集體建設用地直接入市」。如果說,承包經營權流轉早已屬於共識的話,集體建設用地直接入市則依然處於內部爭議較大的狀態。用現在最流行的一句話說:超預期啊!既然出乎市場預料,就意味著投資機會,我們自然需要跟進。

土改這個詞兒,在中國,頗有點意思。掐指算算,過去一百年裡,已經經歷過至少兩次真正意義上的土地改革。

第一次改革以「均田」為主,體現在「分」的環節。

對上一輩和上上輩人而言,1947年土改是分田地的代名詞。上下幾千年以來,只要你敢於提出並最終實現均田地,農民作為一個群體都會迸發出難以想像的戰鬥力。短短兩年時間裡,在樸素的農民們支持下,中國***領導的軍隊摧枯拉朽般戰勝了軍力佔優的國民黨。有趣的是,蔣介石遷赴台灣一隅後,痛定思痛,也為了恢復農業產量(1949年台灣農業產量不足戰前最高產量的一半[1]),開始搞土改。相比中共「重做系統」式的處理,台灣做法相對溫和,用錢贖買地主土地,然後貸款給農民支持其買地(很多人吐槽中國大陸土改簡單粗暴,但設身處地想想呢?俗話說,有多少本錢做多大買賣,一窮二白的新中國想在全國範圍採用財大氣粗的台灣贖買貸土改模式,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無論大陸還是台灣,都通過土改實現了耕者有其田,在此基礎上,實現了社會的穩定,也實現了糧食產量的企穩回升。

馬克思說,歷史發展總是遵循螺旋式上升的路徑,土地問題,完美詮釋了這一觀點。如果你從一個縱面向下看,幾千年來,土地上發生的所有一切,可以總結為「集中—分散」的螺旋。上世紀40年代,由於土地這種生產資料已經高度集中,所有的分散和土地均等化改革,都是一種進步,因為它有利於農業生產效率和總體產出提高。但是當耕者有其田已經實現後,適度的兼併又會是一種進步,它將通過集約化經營來實現生產效率的繼續提高。

既然已經實現了分田地,1979年開始的聯產承包責任制是怎麼回事呢?

本質上,我們可以將其視為撥亂反正的一部分。因為上世紀70年代,中國大陸發生了一場「文化大革命」。這場革命打著「割資本主義尾巴」的旗號,土地產出收歸人民公社所有,然後用工分的方式再分配,將農民的種糧積極性降至冰點。而聯產承包責任制,從本質上講,只不過是將農民個人收入與個人勞動產出掛鉤,用這種方式恢復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罷了。

所以,我們的劃分方式獨特而且有趣:從1947年到1995年,統稱為「均田」期。

既然有「均田」,自然對應著應該有「集田」。1995年至今,統稱為「集田」期。

事實上,從1995年國務院批轉的《農業部關於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關係意見的通知》一文明確提出「建立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開始,我們便昂首闊步跨入了「集田」時代。

1998年十五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有這麼一段話:土地使用權的合理流轉,要堅持自願、有償的原則依法進行,不得以任何理由強制農戶轉讓。少數確實具備條件的地方,可以在提高農業集約化程度和群眾自願的基礎上,發展多種形式的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潛台詞:可以搞,需謹慎。

2003年十六屆三中全會公告中,有這麼一段話:土地家庭承包經營是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核心,要長期穩定並不斷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依法保障農民對土地承包經營的各項權利。農戶在承包期內可依法、自願、有償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完善流轉辦法,逐步發展適度規模經營。[2]潛台詞:順其自然,我都沒意見。

2008年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決定》中,有這麼兩段話: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符合農業生產特點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是黨的農村政策的基石,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現有土地承包關係要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潛台詞:堅決搞,我支持。

八股文這東西呢,讀起來枯燥。但真讀進去了,受虐之餘甚至會產生一種名為歎服的快感。比如說承包權轉讓這檔子事兒,從折射防範心理的強調「自願」原則和「少數符合條件」原則,到不痛不癢偏好中性的「可以」適度規模經營原則,再到「加強」原則。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管理層對待土地流轉的態度在一點點發生變化。

所以呢,基本上,農田承包權流轉這一塊,黨內外基本上已經統一認識,就是鼓勵為主。2013年的一號文件開始提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並明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甚至提出「探索建立嚴格的工商企業租賃農戶承包耕地(林地、草原)准入和監管制度。」

承包權流轉領域的改革,既然進入「鼓勵」時代,自然會有加速發展。更重要的是,一旦工商企業介入,流轉市場發展將進一步提速。伴隨這一進程,農業機械、育種以及糧食生產型上市公司有望受益。

相比而言,集體土地入市這塊的改革,不確定性會大很多。而大家都在說的「新土改」,很大一塊是指集體土地。在講清楚這個問題之前,咱們有必要澄清幾個基本概念。讓大家搞搞清楚,農村土地的構成與現狀。

說起農村,大家首先會想起一望無際的高粱地或者水稻田,或者蔥蔥鬱郁的山林。的確,這些都是農村的標籤。但從土地構成的角度看,農村所有的土地可以分成兩類,第一類叫農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農田水利用地、養殖水面等以及國有農場、國有林場等。反正只要拿來生產動植物賺錢的,都算農地。第二類叫集體建設用地,包括農民自己家蓋房子的地叫宅基地,包括集體企業蓋房子的地,也包括鄉鎮一級政府蓋房子和公共設施佔用的土地。跟農地相關的土改叫承包權流轉,跟集體建設用地相關的改革則是新土改中更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為啥這麼說呢?

咱們得從過去三十年的現狀開始談起。

中國是一個大國,用習總的話說,糧食安全這個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中。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去把歷次中國***代表大會資料庫打開,仔細看看關於糧食和農業的部分,幾乎無一例外都會強調要在保證糧食安全的基礎上圖發展。但是呢,中國雖然是個國土面積很大的國家,卻不是一個耕地面積的大國。據2008年國土資源部的統計,耕地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比例大概只有13%還不到。如果光耕地佔比低還沒問題,偏偏適合搞建設的土地佔比也很低(林地和山地佔去1/4,草地佔去1/4,剩下的一半中還得刨去坡地和高海拔地區,這麼左扣右扣下來,還剩下不到20%),更麻煩的是,耕地和適合建設用地的重合度極高。所以呢,只要你發展經濟搞建設,就很容易發生侵佔良田的事情。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各地一窩蜂上項目搞經濟,佔地事件頻發。中央一看,這可不行,於是開始踩剎車,1998年修訂後的《土地管理法》出爐。(旁白:有意思的是,同一年,朱鎔基總理簽署《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

這一套政策體系,締造出史無前例的地產牛市,也讓中國昂首闊步邁入地產大國的行列。回到土地的問題上,1998年《土地管理法》規定,嚴格控制耕地轉建設用地,想用耕地搞建設的時候怎麼辦呢?很簡單,必須經上級政府乃至國務院的審批。這一下,就卡住了建設用地的脖子。我們可以算一筆賬,中國適宜搞建設的土地佔比只有20%,由於18億畝紅線的緣故,這百分之20%中的80%徹底不見了,換句話說,全國能拿來搞建設的土地,只剩下4%。

這4%是不是都可以蓋房子建工廠呢?

答曰否!因為這4%裡面,有90%都是非城市建設用地。也就是說,城市建設用地佔國土總面積的比例僅為0.4%,也就是400萬公頃左右。

我想,聰明人一定已經開始嘀咕:沒有新增城市建設地,怎麼蓋房子,沒有房子,怎麼搞城鎮化?別著急,還有這樣一條規定: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可以轉換為國有土地,然後政府把國有土地通過招拍掛的形式賣給企業和個人。說的再直白一點:就是有這麼一個人,名叫地方政府。這哥們壟斷了一門生意,叫土地供應。城鎮化需要土地,對吧?沒問題,來找地方政府買吧。不滿意?對不起,那也沒辦法,這是獨門生意。那地方政府手中的土地從哪裡來呢?增量部分靠徵地,確切的說是到農村徵地征來的。存量盤活靠拆遷,確切的說是拆舊房蓋新房。

傳說中所有商人的終極目標是兩個字:壟斷。

比爾蓋茨同志奮鬥一生才追求到的目標,被政府這哥們輕輕鬆鬆地實現了。獨家生意,而且可以低買高賣。還有比這更令人羨慕的麼?

低買是怎麼回事呢?很簡單,在2012年12月之前,也就是《土地管理法》被審議之前,地方政府從農村徵地的時候,是根據「原用途補償」原則來定價的。[3]相關法規規定:徵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以及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30倍的內容。我們可以大致算一筆賬:

一畝田,我們拿來種水稻的話,全國年平均產出為440公斤,按照今年黑龍江收購價計算,平均每公斤1.55元,這樣算下來是多少錢呢?680塊人民幣,考慮到計算的時候才用前三年平均,而這幾年每年水稻收購價都在上調,所以正常來說,基準價是應該低於680這個數的。好吧,我們假設就用全國最好的東北大米計價,同時才用2013年的收購價。如果不超過30倍,是多少錢呢?20000塊左右,這就是一畝田在徵收的時候,如果按照種水稻的產值來補償,農民能拿到的最高金額。必須承認的是,這種算法呢,肯定有問題。人家不用水稻來計算咋辦?能不能找出一種收益更高的植物來呢?應該可找到,但是恐怕難以太顯著的高於這個數。因為你想啊,如果真的有一種作物,種植後年產出大幅顯著可持續高於種水稻的話,老百姓幹嘛還種糧食呢?無論如何,這種算法是讓大家感受到成本價有多低,僅此而已。

感受完低買後,我們再感受一把高賣。

以2012年為例,土地出讓金總收入為2.88萬億左右,當年土地出讓總面積為32.28萬公頃,拿算盤一頓敲,每畝地價為50萬。

當然,如果我們直接將2萬除以50萬,然後得出結論地方政府在土地專賣這門生意中的毛利率高達96%,是不客觀的。因為呢,土地來源除了徵地還有拆遷,徵地屬於低買,但拆遷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屬於高買。而且從規模上看,徵地支出是小頭,拆遷補償才是大頭。兩者加起來,2011年佔到土地出讓金總收入的大約一半。難怪會有那麼多強拆,如果在你轄區內,有這麼一幫釘子戶,硬生生把獨家壟斷生意的毛利率從96%下拉40個百分點,你也會惡向膽邊生的。

這麼好的一門生意,如果放任地方政府去搞,會發生什麼呢?

我們知道,中國各地官員的考核是全方位的,但其中最核心的一條始終是經濟發展。經濟發展就意味著花錢,各種花錢。地方政府對資金的渴求幾乎是無限的,經濟學上投資飢渴症屬於最好的白描。所以呢,幾乎在任何條件下,地方政府都有拚命賣地賺小錢錢的衝動。儲備土地越賣越少,他們自然會想盡辦法去農村徵地,一個不留神,基層社會矛盾很容易急速惡化,糧食安全也會受威脅。

為了防止出現這一幕,中央政府搞出一套指標控制體系名曰「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建設用地指標」。希望用一整套指標和上限體系來控制城市建設用地擴張,其中最核心的措施包括兩個:耕地保有量不能低於上級土地總體利用規劃+建設用地總量不能超過上級土地總體利用規劃。

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上下幾千年,幾乎就是一個政策與對策的博弈史。土地指標控制體系,也不例外。

耕地面積總量不能低於紅線,「佔補平衡」和「增減掛鉤」應運而生。

建設用地總量不能高於紅線,「城中村」和「小產權房」現象屢禁不止。

攻擊政策漏洞總歸是很容易的,你們家那口子有臭毛病麼?是人都有缺點,所以對方有缺點從來都不構成你要離婚的充要條件。同樣的,現行土地政策有一堆毛病,「新土改」的口號也響亮之極。但是落到具體政策選擇上,則是一件頗費躊躇的事情。新體系至少需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                       確保老百姓能得到好處,以往土地級差這塊落入地方政府的口袋,新方案需要確保農民權益。

2,                       18億畝紅線不能動,沒經歷過饑荒的人們,很難理解糧食安全為何物。老祖宗說的那句話「民以食為天」堪稱經典,沒飯吃的時候,天都要塌下來的。

3,                       確保地方政府阻力不會太大,現在每年土地出讓金收入大約3-4萬億。其中大約1/3會被用來城市化建設,也就是每年近萬億左右。除直接收入外,地方政府搞建設需要融資,土地通常是最重要的抵押物。換句話說,新方案如果不能兼顧地方政府需求的話,會很難搞。即便中央政府有本事撫平各種反對聲音,地方政府投資靠什麼維持高位?少了地方政府,保7任務如何完成?

[1] 數據來自百度百科—土改

[2]中國***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

[3]2012年以後,產值補償原則被廢止,關於農民徵地補償的新條例未誕生,目前依然處於模糊狀態

《華泰策略「我們思考」系列之一:關門+倒債,驢像你們是要鬧哪般?》

《華泰策略「我們思考」系列之二:囉里八嗦看宏觀數據》

《華泰策略「我們思考」系列之三:管窺地產調控》

《華泰策略「我們思考」系列之四:三中全會前瞻之土改篇,上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461

二○一四中國政經風向定調大會登場三中全會 習李接班後的首齣大秀

2013-11-11  TWM  
 

 

十一月中舉行的三中全會,在中國經濟落底、薄熙來案落幕後召開,領導班子可望推出一系列政治改革措施,為接下來治理中國畫出十年藍圖。

二○一三年十一月九日至十二日,離新的年度只剩不到二個月時間;地點:北京,中共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簡稱三中全會)準備登場,這四天會議,連同預定在十二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兩者將共同為明年中國政經風向定調;從金融市場到政治觀察家,全球睜大眼睛緊盯習、李團隊,他們到底將宣示哪些改革大菜?答案,你不可不知。

自年初「兩會」接班以來,此次三中全會將是習近平和李克強首次透過黨內集會,完整描繪治理中國的願景;正因如此,這次三中全會的意義,堪稱兩人上台後發表的「第一場法人說明會」。

首場「法說會」 全球矚目這場閉門會議,十三億國民只有不到五百人獲准列席,依照慣例,內容在會議後才能得知。「到目前為止,除了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曾經透露一些消息外,沒有人知道三中全會將推動什麼方案。」富邦金控研究中心資深協理羅瑋指出。儘管如此,這仍是一場全球矚目的法說會,外界關心,習近平端上桌的施政方針,究竟是什麼?

在全年各種會議裡,三中全會為何顯得如此重要?因為對中共而言,三中全會是一個格外具有歷史意義的場合。

一九七八年,當毛澤東離世、四人幫下台以後,由鄧小平為核心的領導團隊,地位得到正式確立,就是在當年年底、十一屆三中全會上完成的大事。接下來一連串改革開放,包括設立深圳為經濟特區等,都是鄧小平復出後才展開的措施;換言之,如果兩會是新團隊接班亮相的場合,那麼年底舉辦的三中全會,就是新領導班子推出施政綱要、開始伸展拳腳的舞台。

改革開放三十五年後,當年在中央軍委辦公廳擔任祕書的習近平,已成中國新領導人,他準備如何治理中國,世人都在看。其中,由習近平重要經濟幕僚劉鶴推動的「三八三改革方案」(編按:指「三位一體改革,八大重點領域,三套改革組合」的計畫簡稱),已是目前最受各界關注的焦點。

三八三改革 助經濟轉型「三八三」的內容看似複雜,簡而言之,主要思惟在於政府管制鬆手、讓市場競爭程度提高。

舉例來說,金融業是特許行業,銀行坐享高利差的豐厚利潤,卻只與不會倒帳的國企往來,民營中小企業長期借不到錢,資金環境日益扭曲,才導致影子銀行在中國大為盛行。因此在八大改革領域中,降低金融體系進入門檻、利率和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就是相當重要的目標。包括蘇寧、格力電器等A股上市公司,更已經率先宣布將籌組民營銀行。

除此之外,在方案中關於「開放競爭」的改革概念隨處可見,例如透過改進競爭環境達到「加強創新」的目的,或是在基礎行業中引入「國際競爭」,另外也計畫開放對於天然資源的進口限制,並且重組電信產業。

如果「三八三改革方案」真是對症下藥的良方,那麼,經過這場三中全會,即使GDP增速無法回到過去兩位數榮景,至少可望透過一趟長時間、大規模的經濟改革,讓中國整體社會結構能越來越健康。畢竟習、李概括承受來的,是一個秩序嚴重動盪、貧富差距放大、地方債務和房價泡沫搖搖欲墜的大國,惟有趁這十年發動改革,才能避免風險,完成經濟轉型。

上證指數 四個月漲兩成雖然經濟改革的政策可望出台,但市場若對這場會議抱以「可望對經濟及股市帶來立即刺激」的預期,那麼,或許會略感失望。畢竟,「救經濟」已不是中國官方的當前主調;回顧今年第三季,中國GDP年成長率七.八%,比第二季七.五%略微回升,另一方面,「李克強經濟學」的重要指標︱全社會用電量,則比去年同期顯著增加。種種訊號偏向正面,似乎都意味著中國經濟挺過年中的風聲鶴唳,有驚無險地軟著陸。

以上證指數為例,自六月底一八四九點起漲,到十月最高二二二八點,本來跌到「退回清朝末年」的指數,四個月內漲幅竟然高達兩成,大有重返牛市的味道。「下半年以來,沒有人再提中國經濟崩潰的論調了。」保德信投信基金經理人楊佳升對中國經濟展望樂觀,同時對三中全會即將公布實施的結論倍感期待。他指出:「會中應該會提出根本性的改革,但這好像車子行進中要換輪胎,大家都會擔心。」三中全會畢竟是一個政治場合,刺激金融行情只是副作用,它要掃除的真正障礙,還是政治層面。戰略專家林中斌就指出,雖然經濟改革也是重要議題,但領導班子最可能在三中全會舉起的大旗,還是在政治改革,「繼續打貪腐,否則就是亡黨亡國的危機,這一點,相信七位政治局常委都有共識;不改正的話,黨跟國都慘了,會有暴動、民怨。」林中斌說。

以經濟改革為著力點,透過市場經濟促成政治改革的目的,大概也就會是這一場三中全會的真正大秀吧!

一分鐘了解

三中全會

全名:中共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重要性:給新上台的領導班子發表施政綱要歷史經驗:1978年底,復出的鄧小平在第11屆三中全會上,確立領導地位,從此奠定改革開放基礎

撰文‧周岐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422

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解讀彙總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3287

十八屆三中全會今日閉幕後,各方對本屆會議的公報進行了詳細解讀,華爾街見聞對此進行了彙總。

三中全會公報要點:

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

以市場為導向:尋求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道路;

期限:2020年——到2020年要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

公報稱,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的作用,並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

這句話中的「決定性」是值得關注的,此前的用詞是「基礎性」,這一改變對於市場的位置和作用之定義有了進一步的明確和突破。

瑞信經濟學家陶冬表示:

「會議上,人們在試圖尋找脫離政府控制的出路,旨在允許市場來起主導作用。過去,價格和投資決定都是主要由政府來做。以中國的標準來講,這就是一個革命性的突破。」

民生證券研究院副院長、首席宏觀研究員、宏觀中心總經理管清友對本屆會議的成果進行瞭解讀,認為其中有十一大看點:

三中全會解讀之一:從強調市場的基礎性作用到強調市場的決定性作用。

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 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三中全會解讀之二:司法系統有可能變為垂直管理。

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指出,要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

三中全會解讀之三:成立改革總體設計的領導機構。

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指出,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負責改革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各級黨委要切實履行對改革的領導責任。

三中全會解讀之四:建議和討論已久的國家安全委員會成立。

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國家安全的戰略思路逐步顯現---全會公報指出,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完善國家安全體制和國家安全戰略,確保國家安全。

三中全會解讀之五:明確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第一次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三中全會解讀之六:重申所有制和基本經濟制度。

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 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

三中全會解讀之七:軍隊建設將有重大變化,軍事體制或做調整,軍工產業值得關注。

要深化軍隊體制編制調整改革,推進軍隊政策制度調整改革,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三中全會解讀之八:財稅體制將會作出重大調整,上收財權事權是改革方向,預算民主或有突破。

必須完善立法、明確事權、改革稅制、穩定稅負、透明預 算、提高效率,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要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完善稅收制度,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

三中全會解讀之九:土地制度有重大變化,土地流轉加快推進,同地同權。

要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完善金融市場體系,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三中全會解讀之十:反腐會延續,十分必要。客觀上將繼續打擊公款消費。

要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制約和協調機制,加強反腐敗體制機制創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進作風常態化制度。

三中全會解讀之十一:國企的定位未變,國企改革料只在機制層面而非體制層面改革。

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重點實驗室主任劉煜輝表示:

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的表述比2003年十六屆三中全會的「基礎性」作用,有加強和確定的味道。當市場發揮基礎性作用時,政府還是可以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性不一定是決定力量或重要力量。

未來是否會加大市場化改革力度還是要看細則,看操作層面的東西,才知道未來會做到什麼程度。

目前來看,所有制的產權和運營層面可能會有所切割,所有制方面不可能走得太快,但是運營層面,即使用權方面會更強調市場機制的引導。

可以看出的一點是,所有權和使用權不會成為對立面,也就是說不一定非得要改變所有制,才能全面市場化。

壟斷國企、大型央企的市場化改革不會走得太快,市場化的路徑考量上「網運分離」恐怕是主要方向。比如採掘、礦產、土地所有權方面可能還是要保持公有制,但是油氣管道、電網運營、加油站等資源使用領域,可能會引入競爭機制,提高運營效率,也是提高國有資產使用效率。

另一方面,地方國企的市場化改革可能會走得快一些,因為地方債務的問題、中央希望約束地方權力的考慮,會成為地方國企改革的推進力量。

中國民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邱曉華表示:

明確改革總方向和2020年基本目標,突出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和黨建六大建設為一體的具體改革總要求,強調經濟體制改革是重點,對非公有制經濟地位有新界定,對城鄉關係有新要求,指出建立城鄉統一的土地市場,要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對司法體制有新表述。

公報公佈後,民生電話會議上討論稱:

建立國家安全委員會,提出國家安全戰略,這點在安保軍工板塊會有體現。全會公報第一次提出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這個詞是從西方來的,引進三中全會意義重大。

時紅秀(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原中央首長秘書,長期參與中央文件起草)表示:

改革進入深水區攻堅區。說明改革的剩餘空間已經不大,要繼續改革,就要重新調整利益格局,但市場在期待方面需要耐心。

1、部署內容廣泛、決心大。決議題目跟往年不一樣,十二屆、十四屆、十六屆三中全會,都是經濟體制改革。這次題目上講,經濟體制只是重點,全面深化改革。一個是全面、一個是深化。這次涵蓋了十五個方面。

2、亮點多,幾個新提法:

1)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從基礎性到決定性。

2)清除市場壁壘、資源價格改革。完善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資源、公共事業的價格,由政府主導改變為市場決定。

3)統一的城鄉建設用地市場,同地同權。過去更多是按照土地管理法43條,必須經過國家徵用才能入市。這次期待真正能做到賦予農民更多的財產權。現在最大的一塊就是集體建設用地,推動平等交換和配置,集體建設用地有入市的進一步部署。

4)財稅,作為獨立內容部署。

財稅,公報提財政法制化、預算透明度。中央和地方財政關係。這一方面表述,這幾年都差不多,這次更規範一些。新的提法是: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過去是財力和事權相適應。

5)文化產業發展方面,有一個提法,是建立健全文化市場體系,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可能更清晰了。

6)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90年代國企改革很多禁區沒法突破,後來提了現代企業制度,一下子推開。比如,現代政府管理,行政改革空間一下子打開。中央深化改革方面下了很大決心,全面部署。可以期待中國的體制改革的步伐、力度非常樂觀。

7)政改,新提法是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提到了社區自治、社區直選。

8)司法,是不是垂直管理,都是有可能的。

3、之前關注的一些點:

國企改革,(這一次公報)並沒有明確提出來,只是說增加活力。公有制和多種所有制,支柱和根基,總體上還是毫不動搖,變化不大。

金融方面的內容,放在了加強完善市場體系建設當中,沒有單獨表述。

金融、地方債沒有提到。很可能是因為爭議太大,涉及比較大的修改。公報裡這方面表述比較原則性。

興業證券在電話會議中討論道:

大的方向,不溫不火,經濟彈性偏弱,目前最需等待土地改革和人民幣國際化。

中信建投在電話會議中表示:

政治向左,經濟向右的改革可能留給經濟發展空間會比較有限。在觸及存量利益的情況下,增量改革的效果會非常有限。

中金在電話會議中表示:

大的方向確定以後,是由相關的專業部門來推動落實,但遇到扯皮應該還是由小組來協調決策。過去改革很多時候就是部門利益衝突部門相互推責,導致改革停滯,小組的成立恐怕也是出於這個層面的考慮。

分析師徐彪表示:
國企改革答案浮出水面:十七大報告裡曾經提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十八大報告中將之刪除了,這次再度出山,而且多了兩個字「積極」。如果這句話還不夠明白的話,緊接著還有一句:「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也就是說,通過動股權的方式,來推動國企改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512

財新:中國將放開「單獨」家庭生二胎 三中全會後公佈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3207

財新網消息,其從權威人士處獲悉,中國將放開夫妻一方為獨生子女的家庭(所謂「單獨」家庭)生二胎,而該方案將在十八屆三中全會閉幕後不久公佈。

財新網引述該消息人士稱,

放開「單獨」家庭生二胎的決策已定,十八屆三中全會閉幕後將公佈相關政策。

這意味著中國實行了33年的獨生子女政策將面臨重大調整,雖然「單獨」政策只是生育政策調整的一小步,但是對未來「放開二胎」政策具有「風向標」的意義。

昨日,針對外媒報導中國可能會放開「單獨」二胎政策,國家衛計委新聞發言人毛群安表示,「完善生育政策」是新組建的國家衛計委的重要職責。現在衛計委已經組織調研人口數量、素質、結構和分佈的關係,研究提出了完善政策的思路和方案。

昨日的發布會主題是發佈《2012年中國居民健康素養監測報告》,衛計委網站公佈的發布會實錄中並沒有提及二胎政策。但從會後各家媒體報導來看,二胎政策變動顯然成為關注熱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517

三中全會,好想你棗業及其他 坐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c64u.html

早上三四點鐘就醒了,腦子特別清醒,最近一直這樣,不知道這是不是也算失眠?想了一些事情,現在做個記錄。

十八屆三中全會馬上就要開了,很多人都翹目以待。昨天股票市場卻很平靜,平靜得讓人有些奇怪。昨晚看到那個安信證券的大腕分析師說本週將平穩度過,呵呵,大腕越來越自信、越來越敢說,最好,每天早上預測一下當天股價的走勢,那麼,腕會變得更大。

總理已經說了,改革主要在四個方面:金融、財政、價格和企業。最近的輿論鋪墊已經足夠,等翻開牌的時候不會給人太多驚喜,也不會讓人失望,除非你期望太低或太高。指望中國徹底變革,是不可能滴,也不現實,不變,更不可能。嗯,這就是大腕說平穩度過的理由吧。

IPO一直暫停,是在等三中全會,會議之後無論如何也該重啟了,但重啟的同時,一定有些讓人耳目一新的東西,不然感覺說不過去,至少最近說得比較多的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發行制度改革、嚴格退市制度等等,會有些動作。這對於如我這般苦逼的價值投資者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利好,拭目以待了。呵呵,順便說一句,天地俠影被抓一事值得關注,正好趕在這個時候出結果,中聯重科大股東贏了,廣匯能源大股東恐怕沒那麼容易贏,拭目以待。

最近一直在改我的書,腦子裡裝不下別的東西,但還是有一家企業跑了進來,好想你棗業。沒仔細研究,感覺是抓了一副好牌的企業。好想你最近關了一些專賣店,顯然在做調整,應該是特勞特諮詢公司的主意。嗯,好想你從事的行業我很喜歡,快消品。「中巴」們最近幾年在中國的上市公司裡很費力地淘金,終於找到了中國的可口可樂——王老吉和茅台、中國的沃爾瑪——蘇寧電器、中國的寶潔——上海家化,那麼,好想你能否成為中國的喜詩糖果呢?我暫且密切關注,看好想你老闆能否把一手好牌打出好成績。

上面是早上醒來之後匆匆寫的。寫得很匆忙,要趕著去看電影,《金蟬脫殼》,兩個老男人(史泰龍和阿諾)演的。呵呵,早場電影,門票20元,很便宜。看完電影回來接著寫。

我一直不喜歡看史泰龍和阿諾的電影,我總把這兩人和成龍歸為一類,總是打打殺殺,沒意思。是阿諾最近的《背水一戰》改變了我的看法,可能人老了,打不動了,反而能拍出讓人可以回味一下的電影。世界無奇不有,竟然有這樣的職業,專門測試監獄容不容易被越獄。看完《金蟬脫殼》的體會是,我們要相信老男人,這樣的人雖然手腳沒那麼方便,但遇到困難更加冷靜,而且也更專業。嗯,好想你棗業老闆石聚彬,他好像比史泰龍和阿諾還小一點,我不知道他能否如我想像般的冷靜和專業。

最後想說一句,十多年前,我很反感看美國的一些所謂的大片,寧願看國產片,那是張藝謀、馮小剛創作狀態最好的時候,最近幾年,國產電影風生水起,似乎進步了許多,但我感覺,美國電影進步更大。張、馮兩個老男人在電影創作上止步不前,新生一代讓人失望,華誼兄弟、光線傳媒看起來紅紅火火,但這些個姓王的老闆心思似乎都在資本市場或者搞關係上,呵呵,中國的電影要想超越美國,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539

再談三中全會《決定》應該及時披露 坐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ccmd.html

最近我寫的幾篇文章題目裡都有三中全會,連我自己都有點煩了。媒體上全是三中全會的消息,估計很多人看到這篇文章的題目都不願往下看。呵呵,我硬著頭皮往下寫,看不看由你。

最近一段時間,中國股市在三中全會的影響下漲跌,尤其是三中全會公報播出後,猶如颶風襲來,股票市場在風中搖曳。今天早上起來,發現三中全會討論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逐漸被透露了出來,甚至《決定》涉及多少領域明確多少任務都有人說了。但《決定》還是沒有正式公佈,我猜,無論如何本週末也該見報。我還是覺得,對於我們普通投資者而言,這不公平,《決定》對於股票市場有直接影響,作為普通投資者,有權及時知道全部內容。

中國的股市受政策影響很大,老股民大多會認同「炒股要看新聞聯播」的說法。從週二晚上開始,關於三中全會的報導鋪天蓋地,《決定》沒有在第一時間公開,而公開的三中全會公報內容過於簡單,各種議論多如牛毛,反而讓普通投資者糊塗。很搞笑的是史玉柱,幾個月前發微博說,三中全會後股市會好,公報出來當晚,他發微博說:「不顧喝多頭暈,把三中全會公報研讀三遍」。史玉柱不愧是中國投資人的典型代表,估計很多搞投資玩股票的人都如史玉柱,研讀三中全會公報不會等到第二天開市之後。

這次三中全會看來主要是想強化市場的作用。中國三十多年經濟高速發展,跟強勢政府有關,很多國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中國能做到。就拿拆遷來說,現在很多議論,抨擊它的不公平,但如果沒有強拆,恐怕城市道路都會曲曲折折,高鐵也不會那麼快修好。經濟學喜歡談公平和效率,並且說公平和效率很多時候是矛盾的,中國三十多年的高速發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效率高,但出現了很多的不公平。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強勢政府就如中國經濟發展的引擎,運行到現在,已經出問題,甚至可以說是所有矛盾和問題的根源所在。

政府手上握有很大權力的情況下,那隻大手總是在動,市場是不可能發揮決定性作用的。中國的商人大多有一個體會,隨時準備去討好當官的,背後有當官的支持,就如背靠大山,做起生意來順風順水。十多年前我下海做工廠,以為可以遠離官場,不用討好當官的,後來幾個工人去舉報我,說我安排加班太多,弄得我很狼狽。我才明白,只要在中國,不管你做什麼,都不可能逃脫如來佛的掌心。拿《決定》來說,不及時公開,結果是小道消息滿天飛,某些人為了發財,想方設法討好知道內容的人,套一些別人不知道的東西,是可以想見的。

三中全會公報提出,要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我舉雙手贊成,雖然我持有銀行股,這幾天很多人擔心銀行利率市場化之後利差收窄而拋售銀行股。利率市場化會衝擊銀行業,但對於好銀行,我認為是好事,具體理由就不多說,反正我不會因為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而拋售銀行股。我只是覺得,要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首先需要政府帶個好頭,最近政府取消和下放了很多行政審批項目,這很好,讓普通老百姓看到了改革希望,增強了信心。政府要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首先要保證政府信息的及時、全面和廣泛披露,不能少數人知道了,大多數投資者還在那裡打聽、猜測,那麼,三中全會《決定》應該在週二晚和會議公報同時見報。我還建議,在《證券法》中明確規定影響證券市場的政府信息披露原則,保證所有投資人處在信息知曉的同一條起跑線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716

三中全會的解讀 井底望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ehx8.html

好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文出來了,我就邊看,邊和大家說一下。

 

第一部分,全面深化改革,分四節。第一節,分三段。

第一段,延續11屆三中全會的改革開放,肯定功績。

第二段,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第三段,必須深化改革,才能實現中國夢。

 

第二節,分八段。好像明確把毛澤東思想放進去了,不記得以前是如何提法,好像以前這塊虛晃一槍。這個做法,估計就是「兩個不能否定」的意思。

第一段,這裡談到市場方向,社會公平,民生關注。

第二段,提高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

第三段,市場在資源配置的主體作用。

第四段,黨領導下的更多的人民民主。

第五段,文化市場開發,文化話語權。

第六段,分配收入更加公平,共同富裕。

第七段,環保。

第八段,清黨。

 

第三節,分三段。

第一段,還是確定發展,就是做大餅還是要強調。

第二段,核心是政府和市場如何分權,依賴市場更多。但是這裡就是魔鬼在細節,看刀子去中央政府多,還是去地方政府多?

第三段,是對政府在經濟活動中的邊界的限定。同樣看,是刀子去哪?

 

第四節,分三段。

第一段,說明極左和極右,都別做夢哈。

第二段,說明改革道路的艱難的。

第三段,說明改革的前途是光明的。這個也是2020的中期考試了。

 

好了,下面我就不分段,而是看節了。

這個第二部分,主要是經濟方面的方向。先是表明公有制是經濟主體,就是之前要求砍國企,私有化的想法,是徹底落空了。以前老有人要搞「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現在的結果,是「公有財產和非公有財產都不可侵犯」。想靠各種名目,把國有財產,給私分掉的做法,算是徹底被關了大門。但是當然,國企和私企的不公平待遇,需要縮小。大家的競爭環境,要更加公平。其中一個方法,就是大家做親家,交叉持股。私營讓點股份過來,國有讓點股份過去。另外一條,就是混合制企業的員工持股。這樣就是老闆和員工,一起發財。

當然國有資本的管理體系,要改革。估計國資委的改革方向,有兩個模式可以學習。一個是新加坡的淡馬錫,一個是香港的金管局。還有就是國家的戰略性產業,對國家安全有影響的,當然是國企當仁不讓了。

最後這一塊,比較好,就是部分(還沒有確定)產權劃歸社保。尤其是2020年,國企繳稅(分紅比例)到30%,是去民生保障。而這個部分,就是私有化的同學,想搞到自己錢包裡面的錢。

下面就是討論如何改進國有企業運作,政企、政資、特許權等等。企業經理人制度,看來是要把現在的官員管理方法改變。

 

第三部分談到的負面清單,明顯是要降低註冊公司,經營商業等等之前的門檻。這個也會對外商開放。終於看到反對地方保護的說法了。大家要等漲價了,水、石油、天然氣、電力、交通、電信。可能水、油、氣、電,漲的可能性比較大。交通也有可能,電信也許會降價。

城鄉用地市場統一,就是農民集體土地,可以直接進來。這個是雙向的,一個是農民錢會多,但是另一個是土地價值會下降。

金融市場改革,一個主要方面,是民間銀行和地區銀行。其實主要就是把以前灰灰黑黑的地下高利貸啥的,比如吳英搞的東東,放到陽光下來。網絡銀行,也是一個大方向。債券市場看來還是重點,之後就是利率市場化,大概最後才是匯率市場化。資本雙向流動的門,會越來越大,但是不會馬上全開。

然後創新和產權保護這一塊,看來高科技刺激經濟的方向是這裡了。

 

第四部分,改變政府職能,其中要求宏觀調控的目標,是保持總量,佈局優化和協調,減緩波動,防止區域和系統風險,管理市場預期。主要是財政和貨幣兩手。要做到這個,一個是不能管理得太多,所謂負面清單,就是放開其他地方,讓企業去決策。另外就是建立起更好的全國一體的信息平台,比如房地產網啥的。這個就是不能管得太粗。

那麼政府審批上面,這裡提到中央退出微觀管理,就是把甜果果給地方了。估計就是我以前談過,精簡政府職能之後,不少的公共服務,就到社會購買了。這樣很多事業單位,要被甩出去了。這個加上,省管縣這樣的壓縮中間層級,就會給政府編制減肥了。講到這裡,說一句,剛剛我姐姐和我聯繫,就是本來政府裡面的一些人出來了,想做養老院服務。

在土地和資金融資上面,都有些便利。所以可以看到,政府職能減少,尋租空間減弱,公務員三公和其他福利大減,是一個方向。但是你不能不讓李自成同學可以順利轉型。所以你要搞負面清單,讓這些還有人脈資源的同學,可以盡快在市場上建立起來自己的事業,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部分,就是財政和稅收,錢的問題。這裡用的詞彙,「維護市場統一」是相當有力的。要做到這個,預算必須向全社會公開,是基本的。這裡主要的關鍵,在於債務風險管理。以前審核重點,是赤字規模,平衡狀態,現在要看支出預算和你的政策。其實就是地方債務市場的引進,讓你走前面,這樣就把以前的各種後門,能關掉多少是多少。

但是我說過,對沿海的富省沒問題,對內地窮省,當然還是要把中央轉移支付搞好,制度化,不是一件事批一件那種。對窮省,資源稅,環保稅,這些的提高,都是有利的。然後就是直接稅比重提高,營改增,對企業有利。不過消費品中的高檔稅,還有污染耗能產品的清潔稅,就要增加了。

房地產稅,估計會加快推進了。以後地區搞優惠特別稅收來招商,就會受到稅收法律的限制。最關鍵,就是中央要把全國性的,拿過去。但是跨區域的,還是中央和地方共同管理。這個又是討價還價了。因為事權,就是花錢,你必須和稅權對應。

 

第六部分,是城鄉一體化,就是土地問題了。這部分,主要就是如何解決城鄉一體。城鄉一體,主要就是你需要把人和地(非保留的耕地),從鄉轉為城。所以關鍵就是土地承包權的市場化。當然傳統農業方式,就要向規模化、專業化、現代化發展,出現合作社這樣的形式,然後就需要現代工商資本,參與進來。保障耕地之後,就是將農民的集體所有形式下的宅基地,進入市場,成為和城市建築用地一體。那麼這裡就牽涉到城鎮化,明顯是希望靠發行地方債券來解決融資渠道。或者特許經營來搞基建。

那麼人口市民化,你就要人口管理上面,改革戶籍制度全面放開建設和落戶。
將來就是城市越小,落戶越容易,反而特大城市,人口會控制比較嚴格。那麼小城鎮這一塊的公共服務、住房和社會保障、醫療等,都有很大空間。

中國耕地的情況,估計一個是主糧,這個是全國性的糧食生產中心,另一個就是各地方自己的蔬菜地,應該是區別對待的。其實如果小城鎮起來了,你需要的各種服務,都應該配套出來。這裡提到財政轉移支付,和農業專業人口市民化掛鉤,看起來是國家財政會參與的。

 

第七部分,就是開放型經濟。這裡看到提到了幾個方向,是讓外資進來。幼兒園、養老院、建築設計、會計師事務所、商貿、物流中心、還有電子商務。這些是服務業,當然製造業就更加放開。

在自貿區方面,上海是當然要搞好的,但是其他地方,也是有機會。還有就是放開國內同學到海外的投資。另外就是對香港、澳門和台灣,會先放開。整個西部,沿著邊界,估計都要開始和其他國家搞貿易區啥的。

 

第八部分,政治方面的改革。還是通過更多強化人大的作用。不搞國家層面的選舉民主,搞協商民主。基層的話,繼續搞選舉民主。這裡沒有清楚的劃界,但是估計就是到現在的情況。

第九部分,法制。關鍵點是「探索」建立司法和行政區域適當分離。看來將司法系統,獨立出地方行政,是一個方向,但是不一定很急。具體的,廢止勞教,這個尤其是地方行政的法制外工具。

 

第十部分,政府行為約束和監督。這裡談到了公開權力運行流程。還有就是紀委更多由中央控制,派駐機構,巡視啥的。對領導幹部,可能會試驗官邸制,這個就比較容易控制貪腐。

 

第十一部分,話語權和文化市場。這裡內容比較多,大概一個就是政府事業單位,文化部分要甩進市場。然後文化產業,要作為內需的一個主要發展方向。最後,就是文化話語權,或者說國家文化安全,會通過法律、市場等方式,來得到確立。

 

第十二部分,談了好幾塊。教育、促進就業等等。這裡看到政府購買基礎公共服務,是以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口、退伍軍人為主要照顧對象。其實,一個就是普通教育,一個就是職業培訓。這裡也談到了,增加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比重,包括最低工資、企業工人集體協商權力等等。這裡和大家比較相關的,一個是優化上市公司投資者回報機制,一個是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就是光大這樣的案子,會成為常態了。

其他部分,就是二級分配方面,這裡包括個人稅收、社會保障和轉移支付。醫保和社保是這裡主要關注。估計將來社會辦醫,尤其是非盈利的,會起來。生二胎的問題,就是走了中間一步。

 

第十三部分,社會管理。這裡就是政府和社會自治之間的度如何掌握。還有就是糾紛調解制度,信訪制度,如何和法律平衡,以及就是大家都關心的食品和藥品安全。最有意思的是,這裡談到國家安全委員會。

 

第十四部分,環保。這裡的亮點,就是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

 

第十五部分,軍隊國防。整軍是少不了的了。在軍工方面,就是民企進入軍品製造和維修領域。

 

第十六部分,整黨。黨內民主增加,中央搞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這裡要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

 

大概就是這樣吧,還有更多的細節,要看未來的方向。但是到2020年,要干的事情,還真是蠻多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287

為什麽本屆四中全會對市場如此重要?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870

今日,十八屆四中全會的日期正式公布,政治局決定,會議將於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開。

本次會議的主要議題早在7月就已確定,即“依法治國”。盡管會議討論的是法制,看上去與經濟無關,但這背後的現實意義不容忽視。

中金在報告中分析,

“依法治國”表面上看與股票市場關系似乎不大,而實則意義重大。目前,中國市場所隱含的股權風險溢價持續攀升並達到歷史高位,所反映的是中國經濟當前面臨經濟增速持續下降、經濟活力不強、結構失衡、可持續性飽受懷疑等問題,這些問題的重要根源之一就在於中國企業和居民所面臨的制度環境。目前政府與企業的邊界、權力與市場的邊界缺乏清晰的界定,無章可循或有章不循,導致經濟運行成本高企,活力不強,可持續性遭疑。“依法治國”有望有針對性地逐步解決這些問題。

下圖現實,中國股市所隱含的股權風險溢價處於歷史高位,這背後凸顯出投資者對中國上市公司整體經營環境各種不確定性特別是制度方面的擔心。

Snip20140930_3

中金認為,四中全會討論依法治國的話題,如果延續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精神確立依法治國的整體框架,將對中國市場產生深遠影響。

(1)逐步降低市場所隱含的風險溢價。目前 A 股市場所隱含的股權風險溢價高達12%,遠遠高於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所對應的市場。中國公司經營所處的制度環境是導致風險溢價高企的主要原因。“依法治國”的推進,將逐步理順上市公司所處的制度環境,逐步糾正經營中的扭曲和經營所面臨的制度不確定性。

(2) 降低經濟運行成本,提高效率:權力的濫用導致各種繁瑣審批和尋租行為,腐敗叢生。這極大地增加了經濟運行成本,降低效率,加劇了收入分配的不公。依法治國如果徹底執行將使得政府的行為受到一定約束,市場與政府的邊界將得到初步界定,民營企業經營不必要支出將下降,而國有企業亂花錢的現象也可能得到一定的遏制。

(3) 增強整體盈利增長可持續性。明晰的法律框架也將增強經濟和盈利增長的可持續性。在經濟運行成本高企的背景之下,企業的創新行為也將受到壓制,消費者潛在的需求可能也無法得到滿足。依法治國表面上看跟經濟沒有直接關系,而實際上,明晰的權力界定,將使得企業和居民更有積極性進行開拓創新,從而使得增強整體經濟的活力和增長可持續性。

除此以外,國泰君安還認為,四中全會會為改革攻堅提供政治保障:

四中全會主題是依法治國,將重點通過總結反腐、司法獨立和紀檢雙重領導加強中央權威,為改革攻堅提供政治保障。改革是政治經濟學,經濟改革需要中央權威和強勢領導人做政治保障,改革不是請客吃飯,是敢於碰硬。雖然四中全會不會討論具體的經濟改革,但由於此次會議將極大增強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權威,將為經濟改革攻堅提供強有力的政治保障。

以下是改革開放以來歷屆四中全會情況匯總:

Snip20140930_2

以下是中金總結的司法體制改革看點:

Snip20140930_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6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