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周末俄羅斯總統普京放話稱不會“乞求”取消制裁以前,法國駐美國大使Gerard Araud已表示,普京的策略高出對手一籌,俄方不斷支持親俄分裂勢力,藐視烏克蘭的停火協議,羞辱了烏克蘭,所以對俄制裁不可手軟,這很重要。
普京本周五發表了被西方媒體評價為15年來對美最強硬態度的講話。他譴責美國破壞了冷戰以來的世界秩序,是導致原屬烏克蘭的克里米亞獨立的罪魁禍首,稱西方對俄制裁破壞了世界貿易規則和全球化,俄羅斯很強大,可以抵禦。Araud此前就在接受彭博采訪時稱,
普京“已經贏了,因為我們沒有準備為了烏克蘭豁上性命,顯然他有這種準備。”
Araud認為,必須保持對俄經濟制裁,避免普京得寸進尺,
“現在擺在臺面的問題是:普京要到什麽地步才會收手?那就是我們需要不斷制裁的原因。坦白說,這多多少少是我們唯一擁有的武器。我們不會把自己的士兵派去烏克蘭,給烏克蘭人送去武器毫無意義。其實烏克蘭人輕易就會被擊敗,所以那麽做只能延長戰爭,反而會讓俄羅斯收獲更大的勝利。”
Araud對烏克蘭沖突陷入僵局表示擔憂,認為無論如何普京都會是贏家。很多觀察家將普京稱為玩地緣政治的棋手,但Araud將普京比作“撲克玩家”,說他是“把所有賭金都押上,對西方國家說‘你們也全押’,當然我們沒這麽做”。
Araud認為,上月5日烏克蘭政府與分裂勢力達成停火協議後,外界自然會預料普京的態度會更開放、更合理,但現實截然相反。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簡直像“跪在普京面前”,對他說“你贏了”,可普京還沒讓步。
上月3日,因認為俄羅斯給予烏克蘭分裂勢力軍援,法國決定中止向俄羅斯交付Mistral級兩棲直升機突擊艦。對這份2011年就已簽署的12億歐元軍火銷售合同暫停履約,Araud承認法國政府沒有任何好的選擇,“無論我們怎麽決定,對我們都是場災難。”一方面,法國失去了作為軍火供應商的信譽,另一方面,如果向俄羅斯出售武器系統,可能在變相幫助親俄分裂勢力打擊歐盟支持的烏克蘭政府。
Araud說,如法方對Mistral級軍艦的交易毀約,除了要退還俄羅斯已付款,還要支付罰金,預計將有幾億美元。而取消合約又會打擊法國的軍艦制造商,很多人會失業。
法國的首只Mistral級軍艦原定本月交付。Araud稱,如果推遲交付未超過3個月,尚無需支付罰金,如果逾期3-6個月交付,罰金範圍還可以承受。本月底以前法國政府必須決定如何操作。考慮到其中風險,這將是法國總統最優先做的決定。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早期選舉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大獲全勝,同時也加大了安倍在經濟改革上的壓力。
本次選舉創下了二戰以來最低的投票率。安倍的聯合政府贏得了下議院475個席位中的至少325個席位。
本次選舉加大了安倍連任的可能,安倍的任期或將持續到2018年,成為日本40多年來任職時間最長的首相。
雖然安倍的刺激計劃兩年內推高東證指數70%,但他沒能提振日本的實際收入,並正在引發經濟衰退。安倍告訴NHK電視臺,
首先,我將把經濟政策作為首要任務。同時我將準備國家安全法律,保護日本人民的生活和幸福。
目前,最重要的問題是,安倍是否如承諾的那樣加速結構化改革。安倍目前的改革並沒有達到人們此前的預期。人們希望他能打破日本目前僵化的勞動力市場,取消農產品關稅。
在其任職的前兩年,安倍很少利用多數席位推動改革。在公眾支持率下跌或者面對來自同盟的壓力時,安倍往往傾向於退縮。根據日經新聞的民調顯示,安倍內閣的支持率已從逾70%的峰值降至42%。
目前,安倍最大的決定是推遲消費稅的上調至明年。這顯示出,安倍可以利用權威來推行自己的意誌,越過強大的反對力量。
在解散國會之前,安倍經濟改革給予了公司在招聘臨時工上更大的靈活性。在最近的訪問中,安倍提出了讓醫療支出變得更高效的電子收據系統。
昨天的投票凸顯了日本主要反對黨民主黨的弱點。民主黨的力量受到了內鬥和資金短缺的削弱。
摩根大通高級經濟學家Masamichi Adachi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這壓倒性的勝利將會給安倍更多力量,繼續推行他的再通脹政策。也就是說,安倍不能拍拍胸脯說,他贏得了日本人民的心。他必須意識到,他必須給日本人民帶來一些好處。
Meiji Gakuin大學政治學教授Kazuhisa Kawakami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如果安倍試圖在有爭議的問題上用力過猛,他將面臨選民的強烈反感。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圍繞歐洲央行是否會全面QE的討論一直是近期市場的主要焦點。據本月彭博調查顯示,55位經濟學家中超過90%的人認為歐洲央行將選擇全面購債,而一個月前僅有57%的經濟學家認為歐洲央行會采取QE行動。
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歐洲央行將在明年第一季度采取行動。因油價下行所帶來的低通脹壓力正在迫使央行加大寬松力度。
NICB 銀行的經濟學家Duncan de Vries向彭博表示稱,“毫無疑問,歐洲央行必將擴大購債規模。在維護央行信譽和價格穩定的任務上,央行依然面臨巨大的壓力。”
最新公布的歐元區通脹數據僅有0.3%的增長,為5年來低位水平。歐洲央行首席經濟學家Peter Praet上周表示未來數月歐洲央行將進入全面負利率狀態,而徳拉吉則在最近一次歐洲央行新聞發布會上下調了2015年通脹預期。
歐洲央行上周四宣布,在第二輪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TLTRO)中通過四年期貸款向銀行提供了1298億歐元資金。這一結果也意味著歐洲央行距離全面QE又近了一步。
對於第二輪TLTRO,此前市場預期在1500-1700億歐元範圍內。雖然和第一輪近830億歐元的結果相比有所改善,但是兩輪結果相加依然和徳拉吉預期的4000億歐元相距甚遠。
Berenberg高級經濟學家 Christian Schulz對此直言,“歐洲央行不得不出臺額外的新措施,才能完成擴張資產表的任務。我們認為明年第一季度ECB將采取行動,包括購買企業債、國債、股票和其他資產。”
荷蘭銀行市場宏觀分析主管Nick Kounis則表示,“這個結果意味著我們距離QE更近了一步,如果不采取QE措施,歐洲央行無法完成擴張資產負債表的任務。”
目前徳拉吉最大阻力還是來自於央行內部德國籍委員的反對。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和歐洲央行執委會委員Lautenschlaeger反對購買主權債,理由是這將導致政府結構性改革的動力減少。
在接受Le Figaro和La Repubblica采訪時,魏德曼表示,“目前狀況下,全面QE的弊大於利。”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繼今年4月額外給予兩年時間剝離貸款抵押債券(CLO)後,美聯儲昨日又宣布,將銀行業符合金融監管法“沃克爾法規”(the Volcker rule)規定的截止期從2015年7月推遲到2017年7月。這意味著,到2017年7月,銀行業才必須完成該法規要求的拋售其所持私募基金和對沖基金,限期寬限了兩年。此前呼籲爭取更多時間清倉的銀行爭取了更多時間繼續以高風險投資獲利。
自限制銀行交易的沃克爾法規去年決定今年實施以來,美國銀行業一直施壓監管機構,希望對其限期拋售所持私募基金等基金的要求推遲數年。美聯儲昨日聲明中提到,上述推遲期限的決定將“減少大規模剝離‘擔保基金’可能導致市場大動蕩的影響”。
高盛、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都是這一美聯儲新規的受益者。上月發布的一份監管機構文件顯示,僅高盛一家華爾街機構的私募基金投資就約有70億美元。
今年4月1日實施的沃克爾法規旨在限制自營交易、控制金融業風險,其禁止銀行從事兩類交易:一、禁止銀行參與自營交易;二、禁止銀行擁有,贊助,或參與對沖基金以及私募基金的業務。去年的最終定案中,美聯儲已給予銀行業一定寬限:
· 將沃克爾法規的合規期從2014年7月推遲到了2015年7月;
· 允許對沖個別頭寸風險,或者總頭寸中“特定且可識別的風險”成為特例;
· 雖然禁止銀行持有被稱為“擔保基金”的私募基金和對沖基金,但縮小了“擔保基金”的定義範圍,將其定義為海外基金,以及基於大宗商品池。
今年4月,美聯儲又決定,將銀行業CLO投資的沃克爾法規合規期由原定的2015年7月推遲到2017年7月,但並未給予市場一直期待的“例外豁免”。
華爾街見聞當時援引美國銀團與貸款交易協會法律顧問Elliot Ganz的觀點稱,美聯儲此舉為銀行業爭取了更多時間,可要以沃克爾法則的要求改變銀行所持CLO的所有權條款難度很大。雖然部分銀行可能會因為剝離了CLO資產而減少潛在的損失,但沃克爾法規對CLO的監管治標不治本。
《華爾街日報》報道指出,對於某些流動性差的銀行所持基金,美聯儲還可以選擇寬限五年。而昨日美聯儲並未明確會不會這麽做。不過,這次新規已經是華爾街限制沃克爾法規監管的又一次勝利。截止昨日美聯儲發布新規當天收盤,高盛、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的股票一日內分別上漲3.56%、5.79%和3.81%。
上周美國國會批準的聯邦政府預算案中有一條法條規定,將放寬該法規對銀行結束特定掉期交易的要求。華爾街見聞本周文章提到,一些美國參議員和眾議員都指責,摩根大通的CEO戴蒙在國會討論預算案期間致電一些議員,使預算案里加入了削弱對華爾街監管的法條。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繼今年4月額外給予兩年時間剝離貸款抵押債券(CLO)後,美聯儲昨日又宣布,將銀行業符合金融監管法“沃克爾法規”(the Volcker rule)規定的截止期從2015年7月推遲到2017年7月。這意味著,到2017年7月,銀行業才必須完成該法規要求的拋售其所持私募基金和對沖基金,限期寬限了兩年。此前呼籲爭取更多時間清倉的銀行爭取了更多時間繼續以高風險投資獲利。
自限制銀行交易的沃克爾法規去年決定今年實施以來,美國銀行業一直施壓監管機構,希望對其限期拋售所持私募基金等基金的要求推遲數年。美聯儲昨日聲明中提到,上述推遲期限的決定將“減少大規模剝離‘擔保基金’可能導致市場大動蕩的影響”。
高盛、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都是這一美聯儲新規的受益者。上月發布的一份監管機構文件顯示,僅高盛一家華爾街機構的私募基金投資就約有70億美元。
今年4月1日實施的沃克爾法規旨在限制自營交易、控制金融業風險,其禁止銀行從事兩類交易:一、禁止銀行參與自營交易;二、禁止銀行擁有,贊助,或參與對沖基金以及私募基金的業務。去年的最終定案中,美聯儲已給予銀行業一定寬限:
· 將沃克爾法規的合規期從2014年7月推遲到了2015年7月;
· 允許對沖個別頭寸風險,或者總頭寸中“特定且可識別的風險”成為特例;
· 雖然禁止銀行持有被稱為“擔保基金”的私募基金和對沖基金,但縮小了“擔保基金”的定義範圍,將其定義為海外基金,以及基於大宗商品池。
今年4月,美聯儲又決定,將銀行業CLO投資的沃克爾法規合規期由原定的2015年7月推遲到2017年7月,但並未給予市場一直期待的“例外豁免”。
華爾街見聞當時援引美國銀團與貸款交易協會法律顧問Elliot Ganz的觀點稱,美聯儲此舉為銀行業爭取了更多時間,可要以沃克爾法則的要求改變銀行所持CLO的所有權條款難度很大。雖然部分銀行可能會因為剝離了CLO資產而減少潛在的損失,但沃克爾法規對CLO的監管治標不治本。
《華爾街日報》報道指出,對於某些流動性差的銀行所持基金,美聯儲還可以選擇寬限五年。而昨日美聯儲並未明確會不會這麽做。不過,這次新規已經是華爾街限制沃克爾法規監管的又一次勝利。截止昨日美聯儲發布新規當天收盤,高盛、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的股票一日內分別上漲3.56%、5.79%和3.81%。
上周美國國會批準的聯邦政府預算案中有一條法條規定,將放寬該法規對銀行結束特定掉期交易的要求。華爾街見聞本周文章提到,一些美國參議員和眾議員都指責,摩根大通的CEO戴蒙在國會討論預算案期間致電一些議員,使預算案里加入了削弱對華爾街監管的法條。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日前,未能對江蘇徐工工程機械租賃有限公司(下稱“徐工租賃”)履行判決書規定還款義務的25名被執行人,被列入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但即便如此,徐工租賃收回租金欠款已基本無望。
徐工租賃贏了官司拿不回錢的案例並不鮮見。近年來,由於動產登記制度和征信體制的不完善,致使出租人權益難以得到良好保障的例子不在少數。
租金久難收回 贏了官司也沒用
“徐工融信聯合之家”微信公眾號稱,該批25名失信被執行人被勒令“在乘坐交通工具時,不得選擇飛機、列車軟臥、輪船二等以上艙位;不得在星級以上賓館、酒店等場所進行高消費;不得購買不動產或者新建、擴建、高檔裝修房屋”等消費舉措,將最大程度的影響其消費、置產、貸款、出境等行為,直至其履行完畢所有義務,由公司律師向法院申請將其從最高院失信人名單中撤銷。”
天達共和律師事務所律師陳寶姝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在租賃合同糾紛案件審理中,由於個人和小型企業作為承租人,無論是信用還是財產抵押保障方面,和大型承租人都無法相比,很容易造成租賃公司即使勝訴,也無法最終追討回租金和租賃資產的結果。最高人民法院對於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裁定結果、惡意拖欠租金的被告人,將其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對其作出一系列的限制規定,以此來幫助債務人回收租金,也是一種保障機制。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根據徐工租賃提供的失信被執行人信息,登錄“中國裁判文書網”和“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查閱梳理材料發現,這些諸多最早於2012年就經由江蘇省雲龍區人民法院判決的民事調解案件,雖然都已經做出了最終判決,要求承租人在規定期限內,支付對徐工租賃的欠款、罰息、保證金等,並協助徐工租賃將由承租人對外轉讓的租賃物重新辦理過戶手續。但直到2015年,所涉9起民事糾紛案件的所有被告方,均未履行任何法律文書中所述的義務。本報記者根據徐工租賃披露的失信被執行人信息,登錄“中國信息公開網”逐條查詢,發現除了“黃建軍”一人無法獲取任何信息外,其余失信人在“失信被執行人行為具體情形“一欄中,全部描述為”其他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而在2015年1月,這9起租賃合同糾紛案件的最終執行裁定書中,無一例外都被江蘇省雲龍區人民法院裁定,被執行人無可供執行財產,終止案件的執行。
中國環球租賃有限公司租賃事業部高層工作人員本報記者表示,目前租賃行業中,還鮮有租賃企業由於租金和租賃物無法回收,將承租人列入高法失信被執行人黑名單的。廠商系租賃公司由於租賃資產幾乎全是動產,還有很大比例是機動車,面臨更高的違約風險和信用風險。徐工租賃面對大量的租金難以回收,長期催債無門,幾乎是“被逼迫”著做了行業里很少做到的地步。這樣做的同時也意味著租金要回來的概率肯定是零了。
仲信國際租賃有限公司營銷部門管理人員也對本報記者稱,租賃業務是長期持續的往來行為,承租人發生信用違約如果不是在不可抗力的層面下,一般租賃公司不會去冒無法回收債款的風險,將承租人列入失信黑名單的。
徐工租賃表示,“在下一步,徐工租賃公司將繼續加大法務案件的執行力度,采取各種手段,動真碰硬,不舍晝夜,全力整治,讓違約行為受到懲戒,讓沒有信譽之人寸步難行,最大程度的維護國有資產安全。”
行業風險走高 登記制度缺失
本報記者根據公開裁定文書梳理,徐工租賃此次發布的消息共涉及自2012年至2014年間的9起融資租賃合同糾紛案件,涉及欠款達630余萬元人民幣,除了租金逾期、拖欠債款,公開可查的裁判文書中也透露案件中涉及租賃車輛登記混亂、租賃標的物被隨意拆卸、損毀等問題。北京市匯融律師事務所主任張稚萍對本報記者表示,缺乏有公示效用的登記制度和尚未全面實現公平公開的征信系統已經成為融資租賃行業亟待解決的兩大法律隱患。
“目前我國的征信機制只對少量的金融租賃公司開放。大量商務部監管下的內資試點融資租賃公司和外資融資租賃公司沒有辦法接入央行的征信系統。且在目前由於沒有可靠的、有公示效應的企業征信系統,很多承租人的信用狀況無從得知,一些企業多方惡意欠貸的記錄也無法獲取。信息的不透明造成融資租賃企業在對承租人進行風險評估、簽訂合同時面臨更多的違約風險。”張稚萍說。
浙江匯金租賃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俞雄偉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建立統一的、有法律效力的動產登記制度是保障我國融資租賃行業健康穩健發展的必要條件。目前我國融資租賃企業可以通過中登網“融資租賃登記公示系統”辦理融資租賃企業和租賃物登記,但該登記尚不具備強制執行力。且目前我國動產登記有多頭監管的問題,作為租賃資產的飛機、汽車、農機等分屬不同的機構如民航局、車管所、農機安全監理機構登記,中國人民銀行和商務部也都有自己的系統來針對租賃動產進行登記。多頭登記的現狀極容易造成同一設備在多個系統中重複登記、抵押、轉讓。
陳寶姝表示,登記制度的缺失一直都是我國融資租賃行業發展上的硬傷。近年來出現大量的租賃合同糾紛案件涉及動產轉租、出質的案件。出租人多以融資租賃合同規定租賃物不轉租、出質等為由起訴至法院要求承租人確認出質行為無效。但根據我國《物權法》規定,除承租人和質權人故意侵害出租人的情形,人民法院均認定出質行為合法有效,因此導致的損失由承租人向出租人承擔賠償責任。而承租人由於信用和財產問題,往往無法履行法院判決,導致租賃公司權益受損。目前我國的征信體系下,個人的信用租賃企業無法查詢,而企業的信用體系平臺也只有一些很基本的公司信息,且缺乏法律強制性。
上述環球租賃的高層工作人員表示,在目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租賃行業會面臨更多的違約風險。債款催收問題更加嚴峻,風控成本攀升,難度也在加大。行業都希望能見到有效的登記制度和征信機制,來保護租賃企業的合法權益。
值得期待的是,剛剛結束的兩會上,中國工商銀行副行長張紅力呼籲建立全國統一的動產登記制度,建立起“動產財產的唯一標識碼”體系,便於通過該“唯一標識碼”及時跟蹤動產權利變動情況,保護出租人合法權益。本報記者采訪的多名融資租賃專家和從業人員均稱對2015年出臺有公示性的動產登記制度表示樂觀。
正在發生的變化:港A股竟然跑贏了A股創業板 作者:Redevil 這兩天A股打了個噴嚏,害得港股也開始感冒了。有些人的心里開始打鼓,不知道是該走還是留。每當這種時候,小區門口的便利店總能給我莫大的幫助。在我買完包子豆漿付費後,收銀小姑娘都會用鼓勵的語氣對我說:小票拿好! 香港市場歷來是大盤股受追捧,小盤股估值低。但最近一段時間,香港的小盤股開始變得活躍起來,近期恒生小型股指數已經明顯跑贏恒指了,如果看格隆匯的港A100指數,大概因為集合會員之力排除了老千股,對基本面也篩得比較細,甚至跑贏了A股創業板: ![]() 港股的小票估值長期偏低,是受到複雜的經濟、政治和歷史因素影響。半個世紀以來,香港一直是一個中轉站,充當國際貿易和資本交換的場所。這固然給香港創造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但也造成香港市場長期被外資把持,由外資掌握資金話語權和研究話語權。然而香港市場只是外資全球資產配置的很小一部分,外資並不重視香港,所以對上市公司的研究很不深入,更傾向於追蹤市場指數,因而基本只關註一些大盤股,大量的香港小盤股無研究員覆蓋。而且外資的配置選擇很多,香港也不是他們的必選項,他們想來就來,說走就走,是非常不穩定的資金來源。香港股市雖然體量不小,但缺少主權國家資本市場的資金向心力和凝聚力。這種市場里的投資者自然更傾向於選擇相對穩定的大盤股,而對小盤股不聞不問。 傳統港股投資者的這種偏好使得小票的交易很不活躍,流動性相當差,很多普通的個人投資者都無法以穩定的成本建倉。流動性差到什麽程度?29日當天,A股除停牌和漲跌停的個股以外,成交額最低的是600984的5997萬人民幣,而港股成交額最低的是0294的3020元港幣——我沒有少打“萬”字,該股1手是1000股,今天只成交了1手,成交價3.02元。事實上,還有很多股票在沒有停牌的情況下,今天成交額為0,完全沒有成交!這放在A股簡直聞所未聞,但在港股每天都在上演。這種情況下,機構只能選擇大盤股建倉,小盤股再好,沒有足夠的流動性都是白搭。 經濟學上有個概念叫“流動性溢價”,就是說對於流動性好的資產,市場在定價時會給予一定的溢價。反之,對於港股來說,很多小盤股都在遭受“流動性折價”,由於流動性差而以大大低於內在價值的水平交易。這是小盤股的缺點,但也是機會:一旦流動性改善,估值水平必將大幅提升。 香港的小盤股還有一個本土特色的頑疾:老千股。大股東可以明目張膽地、光天化日之下搶劫小股東的財富。大盤股的經營風險不大,往往又有實力雄厚的大股東坐鎮,不會搞這種齷齪的手段,小盤股可就不一定了。而這些小盤股缺乏研究員覆蓋,一般的股民沒有研究能力去分辨,只好選擇一概敬而遠之。 往深了講,其實老千股現象和香港本地的產業空心化有很大關系。近些年來,香港的地產業一枝獨秀,樓價節節攀升,推高了實體行業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地價的成本,吞噬了利潤空間,導致其它很多產業每況愈下,無法維持合理的盈利水平,整個商業環境和生態十分惡劣,不得不出千玩弄財技才有收益。出千固然惡劣,但其產生有其特殊的歷史和社會原因。 “事情正在起變化” 種種原因疊加之下,香港小盤股的估值長期被按在地板上——不,是被埋在地底下才對。但任何經濟體的規律都是小公司的增速快過大公司。估值低,增速快,如果負面因素能夠改善,小票的機會必然多於大票。 而這樣的故事,其實已經在悄悄上演了。其核心的驅動力和催化劑,是中國大陸的經濟轉型和改革,尤其是金融改革。 受益於人民幣國際化的戰略,內地封閉的金融體系正在加速開放,政府不斷放開對資本流動的限制,內地資金南下的渠道越來越多,越來越寬。內地的資金一旦出籠,最主要的方向毫無疑問是香港。A股總成交額現在有2萬億左右,港股只有2千億不到,內地動一動手指頭就能接管港股定價權。內資與外資不同,說到底,內資是“自己人”,大方向上一旦到了香港就不會大規模撤離,而是長期精耕細作,研究覆蓋這些肯定會逐步跟上。而以內地資金的偏好,小盤股被遺忘的問題將不複存在。體量小、估值合理、有想象空間,簡直是天賜良機。 然後小票流動性的問題也就一並解決了。而流動性增加之後,大戶和機構也可以參與,然後流動性又會進一步增加,形成自我強化。這樣一來,小票從流動性折價到溢價享受的估值水平提升必然很顯著。 此外,隨著內資的進入,現在已經很明顯看到,老千股的一大出路是被內資買殼收編,阿里雙雄就是典型例子——香港本地無力支撐其他行業的健康發展,但內地的空間足夠大,可容納的業態足夠多,有發展潛力的公司數不勝數,缺乏的是上市公司的平臺。通過內資的收編,我相信老千股終將逐漸退出歷史舞臺,留待後人追憶而已。 解放軍南下、流動性改善、老千股減少,再加上即將到來的深港通、可以預期的QDII2等一系列催化劑,香港小票的盛世必將到來,那些估值合理、業績良好、有發展前景、市值100億以下的股票前途將不可限量。看看A股創業板,一旦市場情緒被調動起來,其上漲空間是超乎想象的,小票的春天已經來了,這很可能是“once in a lifetime”(一生一次)的機會。 利益聲明: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的信息來源於公開渠道,並經過合理推斷。作者持有該公司股票。作者提供的信息和分析僅供投資者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格隆匯聲明: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轉載本文,請務必註明來源“港股那點事”。 |
當地時間2015年6月29日,美國華盛頓,一名示威者在法院前抗議最高法院裁決同性婚姻合法。 (CFP/圖)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小威廉·布倫南曾說,最高法院最重要的規則就是“五票法則”,“有了5票,你就可以在這個地方為所欲為”。
這一次,五票法則又應驗了。
當地時間2015年6月26日上午,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九名大法官在奧博格菲爾訴霍奇案中,以5∶4的票數,裁定同性婚姻在全美合法。
宣判時,大法官肯尼迪富於煽情的多數意見還未讀完,在場的一些同性婚姻支持者便已潸然淚下。
緊接著,首席大法官羅伯茨傾身向前,在入主最高法院10年後,第一次公開宣讀了異議意見。
“慶祝你們達成了一個渴望已久的目標。慶祝你們獲得了一種新的表達承諾的方式。慶祝你們獲得了新的福利。但請不要為了憲法而慶祝,這一切與憲法無關。”羅伯茨說。
對於熟悉美國最高法院格局的人來說,5∶4的對壘並不令人意外。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仝宗錦解釋,現任九位大法官中,金斯伯格、布雷耶、索托馬約爾、卡根屬於自由派,羅伯茨、斯卡利亞、托馬斯、阿利托屬於保守派。對於同性婚姻,自由派支持,保守派反對,觀點都比較清晰。
大法官肯尼迪則屬於中間派。此次的關鍵一票,正是由他投出。
1988年進入最高法院的肯尼迪,由政治理念保守的共和黨總統里根提名。他在政治生活中並不活躍,判決意見相對溫和,上任後,就表現出罕見的中間派立場。2005年另一位大法官奧康納退休後,更成為碩果僅存的“搖擺票”。
中國最高法院法官何帆曾寫道,在九名大法官一人一票的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可以說,法院內部的意識形態越是對立,自由、保守兩派力量越是均衡,中間派就越有實權”。
過去十幾年中,自由、保守兩派趨近平衡,所以許多重大案件都由中間派一票定乾坤。
據何帆統計,在2006年至2007年開庭期內,肯尼迪在24個5∶4的判決中全部位於多數方,“在最高法院歷史上,還沒有哪個大法官能在一個開庭期內做到這一點”。
盡管司法理念時有搖擺,但在同性平權上,肯尼迪一直持支持態度。在1996年的羅默訴伊文思案、2003年的勞倫斯訴得克薩斯案、2013年的美利堅訴溫莎案中,肯尼迪連續三次撰寫判決多數意見,為同性戀者撐腰。
於是,肯尼迪大法官被捧上神壇,成為同性平權運動的“英雄”。2013年,舊金山男同性戀合唱團曾專門為他獻上一曲《給他們希望》。
長期觀察美國最高法院的上海律師趙煦把這三個案子,戲稱為“肯尼迪大法官的同誌平權三部曲”。
“這三個案子里,肯尼迪先是判定科羅拉多州憲法第二修正案中,禁止將同性戀者作為受保護群體的規定違憲;然後從隱私權的角度,認定雞奸罪違憲;最後又說1996年國會通過的《保護婚姻法案》的第三條違憲,那一條把婚姻解釋為‘一男一女的結合’,對配偶的解釋是‘異性’。”趙煦對南方周末記者分析道。
這次判決,肯尼迪的態度依然沒有懸念。作為多數意見中的最資深大法官,依照規則,判決書由他執筆。
旅美法律工作者、美國最高法院研究者陳陽認為,同性婚姻合法化是可以名留青史的案件,“對於肯尼迪來說,這更像一個個人榮譽問題”。
從左到右,從上到下,依次為史蒂芬·布雷耶、魯思·金斯伯格、索尼婭·索托馬約爾、艾蕾娜·卡根以及安東尼·肯尼迪。 (南方周末資料圖)
多數意見
憲法的宗旨之一,便是幫助那些容易受到喜怒無常的公眾迫害的對象,把他們保護在社會多數人和政府官員的淫威之外,並將這種做法具象成司法原則,傳於後代法院系統,適時使用。這就是為什麽,基本權利的完整性,絕不可以以投票表決,也不可以以選舉決定。
在本案中,九位大法官圍繞同性婚姻權利是否可歸為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的基本權利展開辯論。
美國國會在南北戰爭後通過的憲法第十四修正案,初衷是保護黑人權利,其中最核心的是正當程序條款和平等法律條款,這也是美國憲法涉及官司最多的部分之一。
作為聯邦最高審判機關,美國最高法院主要審理與聯邦憲法相關的案件,九名大法官也因此被稱為“護憲九尊神”。通過適用和解釋憲法,大法官們可以裁定政府行為和國會立法行為是否違憲,以此保護公民基本權利。
“一項權利一旦被納入憲法基本權利,法院在對相關爭議進行裁判時,就會適用嚴格審查標準。也就是說,政府如果幹涉這項權利,最高法院就有理由出手,而且政府很難把官司打贏。”仝宗錦說。
在美國歷史上,許多重要政治決策背後都有最高法院的身影。比如1954年的布朗訴托皮卡教育局案結束了種族隔離,1964年的《紐約時報》訴沙利文案奠定了媒體的輿論監督權,1973年的羅伊訴韋德案確認了墮胎合法化等。其中,廢除種族隔離與確認墮胎合法化的判決,都是以第十四修正案為基礎。
這樣的判決大多出自自由派大法官筆下,他們希望讓二百多年前的憲法“活”起來,適應今天的時代需要。
相反,保守派大法官則傾向於保持憲法原意、不做過多靈活解釋的司法克制主義立場。當然,這些都不是絕對的。
此次同性婚姻法案,四名自由派大法官全部加入了多數意見。此前,他們都追隨了“肯尼迪大法官的同誌平權三部曲”,沒有一個人投過反對票。
除布雷耶之外,自由派其他三人均為女性,她們的表現尤為突出。
大法官索托馬約爾和卡根均由現任總統奧巴馬提名,在包括同性平權的很多問題上二人立場幾乎完全相同。在2014年至2015年開庭期中,兩人在判決中的投票相同率高達90%。
今年82歲的女性大法官金斯伯格還在法庭外多次幫忙主持同性婚禮。在最近的婚禮中,老太太甚至一反常態地宣稱,“同性婚姻屬於憲法權利”。
當了十年首席大法官,羅伯茨是第一次公開宣讀異議意見,顯得有些激動。要知道,依照最高法院慣例,異議意見一般不予宣讀,除非持異議的大法官認為自己的觀點非常重要。
陳陽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羅伯茨之前的首席大法官倫奎斯特進入最高法院33年余,也只在1992年的計劃生育聯合會訴凱西案中就墮胎問題讀過一次異議意見。
仝宗錦認為,羅伯茨之所以會在此時出手,主要取決於本案的重要性。“這是一個基石性的案件,是這十年中,甚至是自1972年羅伊訴韋德墮胎合法案後,最重要的判例。”
宣判時,羅伯茨態度鮮明、語氣嚴肅,一度令法庭內空氣滯澀。直到大法官斯卡利亞宣布下一案件判決時開玩笑地說道“都別走啊”,才終於打破凝重的氛圍,從旁聽席上傳出幾縷笑聲。
2005年,50歲的約翰·羅伯茨由共和黨總統小布什提名進入最高法院,並成為第17任聯邦首席大法官。
羅伯茨大概也是最搖擺的保守派大法官。在他宣讀完憤怒的判詞後,許多人馬上挖出了他的“臥底”歷史。
比如,2010年,他加入了多數意見,推翻了限制競選資金的國會立法,打開了競選資金無上限的大門;2012年、2015年的兩次醫保法案訴訟,他均與自由派站在一起,保住了這個奧巴馬執政期間最大的政治成果。
“所以保守派中有人懷疑,羅伯茨是不是叛逃到自由派陣營去了。”趙煦說。
就在6月25日,羅伯茨作為第6票加入多數意見,裁定醫保法案不違憲。為此,保守勢力再次對疑似“叛逃”的首席大法官發起攻擊。
“他是一個準備做40年首席的人,所以有人預言他或許會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陳陽說。還有人想得更遠,在1996年的羅默訴伊文思案中,還是律師的羅伯茨曾為原告方提供法律服務,為同性戀者爭取過權利。
不過,一天後,首席大法官又慷慨激昂地回到了保守派立場。
羅伯茨指出,判決中最嚴重的錯謬在於,最高法院僭越了法律問題判斷者的角色,充當了立法者,這違背了一個民主共和國法官的本色。
他還特意用“法律人”而非“大法官”指稱持多數意見者,認為他們將自己對婚姻的定義強加於億萬人之上,兩次詰問:“我們以為我們是誰?”
以時間來看,1986年進入最高法院的斯卡利亞是目前最資深的大法官。慣於強硬的斯卡利亞的異議意見依然個性鮮明,遣詞辛辣。他不無嘲諷地寫道:“這些大法官認為將婚姻限定於一男一女的結合有違常理;他們認為……一項直到15年前還被每一個國家認可的機制,之所以得到支持只是出於無知或盲目。”
“在之前的‘同誌平權三部曲’中,斯卡利亞一直都是這種風格,即便是在實體問題上也下筆很重。”趙煦說,但羅伯茨就不會這麽做,他更多的是圍繞程序問題進行反駁,以免這些判決在十幾年或幾十年後被人翻出來“打臉”。
從左到右,從上到下,依次為約翰·羅伯茨(首席)、安東寧·斯卡利亞、塞繆爾·阿利托以及克拉倫斯·托馬斯。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異議意見
最高院不是一個立法機關。根據憲法,法官有權力陳述法律是什麽,而不是法律應該怎樣。憲法的締造者們授權法院行使判斷,而不是蠻力或是意願。多數法官今天忽視了司法角色的局限性。他們,在人民還在激烈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把這個問題從人民的手中剝奪了。
在此次同性婚姻法案中,九位大法官需要裁決兩個具體問題:一是憲法要求各州為同性婚姻登記;二為憲法是否要求各州承認外州的同性婚姻。
趙煦和陳陽都曾猜測,羅伯茨可能和肯尼迪達成折中判決,即各州必須認可外州的同性婚姻,但不須為本州的同性伴侶進行婚姻登記。
在二人看來,九位大法官可以通過適用和解釋憲法得出這樣的中間結論。而這樣的中立判決,既能經受住歷史考驗,又不會過於“司法能動”。
最終的判決顯然走得更徹底。
消息一出,白宮官方社交賬戶的頭像立即塗上了彩虹色,奧巴馬在上面寫道:今天是我們邁向平等的一大步。
另一方面,得克薩斯、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等幾個南方州的州長則對判決公開表現不滿甚至抵制。在阿拉巴馬州,部分郡縣為了阻止同性戀者結婚,直接宣布停發所有結婚證。
不過,反對的聲音在輿論上很難占上風。耶魯大學法學院JD博士生袁幼林說,保守派在美國如“過街老鼠”。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司法研究專業在讀博士生遊天龍介紹,一項全美調查顯示,不論是大學里的共和黨活躍分子,右傾的華盛頓青年政治才俊,或者中西部30歲以下的新教信徒都越來越認同同性婚姻,支持者的比例從2008年的25%劇增到40%。
盡管自由派大法官布雷耶也曾表示,最高法院裁判時“不考慮民意好惡,也不會受民意影響”,但這次,布雷耶也毫不猶豫地站在了順應民意的多數意見一邊。
“很顯然,大法官們不可能總與民意對著幹。”陳陽說,每個大法官都很清楚,他們也有屬於自己的政治資本。
“其實政治的含義並不僅僅是權力更叠這麽狹窄,曾經的婦女墮胎問題、現在的同性平權問題,都是美國最重大的政治議題。通過判決,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們可以對這些問題產生最直接的影響。”仝宗錦說,也正是因此,有人將最高法院稱為“政治性法院”。
在美國三權分立的體系中,聯邦最高法院是“最不危險的部門”,所以被賦予了憲法解釋權。
“憤怒”的首席大法官羅伯茨認為,聯邦法院的憲法權力僅限於解決具體的糾紛;最高法院在根據憲法和法律給出判決時謙虛而克制,所以才贏得人民尊重。“多數法官今天所預想的最高院的角色,和謙虛而克制正好相反。”
而批評者如遊天龍則認為,首席大法官對於司法能動主義的指責是虛偽的,“應該說,司法能動主義的事情幾乎每個大法官都在做。他自己就經常司法能動,只不過這一次他站在了少數派一邊”。
中國最高法院法官何帆曾撰文提出他的觀察:最近幾年,除非涉及墮胎、持槍等原則性問題,大法官們許多判決已不再嚴格按意識形態劃界,甚至出現了不少“混搭”組合。
他還援引2009年退休的大法官蘇特的話:“無論最高法院如何判決,絕大多數人都會接受判決結果。這種信任,建立在過去上百位大法官孜孜努力的基礎之上……沒有美國人民的信任,最高法院就沒有權威。”
(應受訪人要求,趙煦、陳陽為化名)
經過5年馬拉松式的談判與討論,包括美國等12個國家周一宣布,TPP(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系協定)終於取得實質性突破。
美國貿易代表弗羅曼(Michael Froman)等12國代表5號在亞特蘭大舉行聯合記者會宣布,TPP達成協議。
美國最後關頭妥協促成協議最終達成
TPP的談判是在經歷了數十個回合以及在美國亞特蘭大5天的密集談判最終得以達成。美國在2008年宣布加入TPP談判,而日本則在2013年才加入,在一些政治敏感議題,包括美日汽車工業的談判等涉及各國內部的政治議題一直都是TPP談判的主要障礙。外界所知的TPP談判由兩大部分組成,一是包括知識產權保護等所有12個談判國一起參與決定的領域,二是包括某些產品關稅減免等兩個國家雙邊磋商談判的領域。本來決定最後談判的12國貿易部長會議定為兩天的議程卻在談判開始15分鐘後就談不下去而被迫中止,最後由於談判在生物藥品保護期,乳制品領域和汽車原產地規則等方面難以取得進展,會議日程被迫延長。
從TPP談判開始到最後的談判中一直都有一個議題讓各國談判代表感覺“完全沒法突破”,也就是在生物制藥專利的保護年限上。美國要求對藥品專利提供12年的保護期限,以此來鼓勵制藥公司投資給昂貴的生物療法,而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則傾向於為期5年的保護期,以此來降低藥品的費用以及減輕國家醫療補貼的負擔。
在多國多輪僵持不下的情況下,美國最終讓步,將生物藥品的專利保護年限定為5到8年之間。對此,美國多個支持保護生物制藥專利的利益組織都在周一表示,對美國在該項議題上的最終讓步表示非常失望。
美國國會謹慎看待TPP
雖然被看作可能是奧巴馬任期內的最大政治遺產之一,但是,TPP的最後實施仍然需要等待美國國會的立法通過。同時,在其他11個國家也需要經過各國議會的批準。然而,由於美國大選將至,TPP如何獲得國會支持得以通過將是奧巴馬政府將要面臨的一大難題。
美國貿易代表弗羅曼在記者會上表示,在過去的兩年中,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一直與國會密切接觸,向他們解釋TPP協議的內容和細節。弗羅曼指出,對美國國會來說,這是2016年需要考慮的問題,而不太可能是2015年的議題。
然而,對周一TPP協議獲得歷史性通過的消息,美國國會多位重量級議員則或是表示持謹慎觀望態度,也有議員表示極度失望和持反對態度。
國會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主席,共和黨2012年副總統候選人保羅·瑞恩(Paul Ryan)在TPP通過之後立即發表聲明表示,目前他對這項協議持有謹慎態度。
瑞恩認為,TPP談判的通過意味著美國對世界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美國的就業機會可能會因此增加,但是,只有一份好的協議才能得到國會的批準,而這份協議必須符合新實施的“貿易促進授權法”中的國會實施準則。所以,瑞恩表示,在詳細審核這份協議的最後文本並且在征求選民的意見之前,他對這份協議不做判斷。
國會里的反T派
佛蒙特州民主黨參議員,目前在民主黨總統大選陣營中民調多次領先於候選人希拉里的候選人桑德斯( Bernie Sanders)將TPP描述為一項“災難性”的協議,並表示將會盡其所能阻止該協議在國會參議院通過。
“華爾街和大公司又贏了。”桑德斯表示,“到了我們制止這些跨國大公司去操縱這個系統讓他們受益而以犧牲我們的利益為代價的時候了。”桑德斯說。“我會在參議院盡我所能阻止這項協議的通過。”
一直對TPP談判持批評態度的俄亥俄州民主黨參議員布朗(Sherrod Brown)表示,目前最重要的是奧巴馬政府應該盡快將這項協議的詳細內容向美國民眾公開,因為有關TPP的多輪談判都是以秘密的形式進行,並且期間沒有同國會進行協商,所以非常難說美國貿易代表們在亞特蘭大到底談了什麽。
預計有關TPP協議的最終版本將於明年早些時候在國會首次闖關,到時TPP不僅會引起美國國會與奧巴馬政府之間的多場政治鬥爭,還會是美國總統大選初選中民主和共和兩黨都會激烈爭論的一個競選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