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投資講座筆錄:第二季投資策略(I)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257

 

(原載於華富財經英明智富專業股 評服務)

 

大家好!

 

今天的題目是第二季投資策略。最近打歐聯,如果你有看曼聯的那兩場…我兩場都有看,因為我當時在歐洲,另一場是回港後,睡不着時看的。有很深的 感受:第一場是一比二,曼聯領先之後很保守,準備守,留力與車路士打。最後被人擊敗了。第二場三比零時氣勢如虹,接着被拜仁臨完半場前追回一球。下半場開 始,又打算守,結果守到七十多分鐘便輸了。跟着又要再追。

 

通脹下久守必失

 

我自己在想:有很多人勞碌一生後,就開始防守,持有現金,在等、慢慢用錢,但這樣下去不太穩陣。我剛去完旅行,首段跟團,之後自由行。團中有人 認得我,問我現在是不是宜持有五、六成現金。我在想,大市應還有上升空間,因為街上一般人持五、六成現金,剩餘不少購買力。

 

重點是如持一大堆現金,通脹又抽升,就等於領先拜仁三比一,接下來就在捱。結果是捱不到,還是輸了。寧願像巴塞、阿仙奴,跟他拼了,阿仙奴輸 了,巴塞贏了,始終有贏有輸。寧願力戰而敗,還是死守之後,還是輸?自己選擇拼了,就算輸了,也更好。因為有機會贏。

 

最近另一體會,是沒錢的人不夠膽,認為不做錯,便是成功。有錢的人,覺得沒做對,便是失敗。明白分別所在嗎?沒去搏,坐着現金便覺得成功,永遠 到不了有錢的境界。有錢的人會覺得,有機會沒去搏,就是失敗。當然有些搏到,有些搏不到。但心態上有很大分別,有沒有進取心。像曼聯般三比一便坐定,還是 像巴塞般,三比一後,還搏四比一?策略上很大分別,心態上也是。

 

見過風浪不易恐慌

 

最近大家想想,大市在喪炒,又很驚,又覺得有泡沫,覺得可能炒多兩周便沒了。又或是看內地加息,機會越來越高,又玩完了。還有覺得只是熱錢、泡 沫,一爆就中伏了。但是我想大家看看,最近我在周四,買泰國ETF。大家看新聞時,覺得當地亂作一團,香港的旅行團不再出發。然後泰國股市「暴跌」:所謂 暴跌,不過是 3%多。以香港作比較,如四周都封了,都不過是跌600點。你覺得是跌得多還是少?

 

我覺得現在的投資者,甚麼都見過了。金融海嘯都見過,沒有甚麼未見過。自己到歐洲外遊,因為有親戚在西班牙。他們的消費力,仍很強勁。一餐飯約 四、五千元,請足我們三天,就是六餐。動輒就是三萬元。那裏的失業率,是百分之二十多。我表哥告訴我,那百分之二十多,還沒計老幼、學生、傷殘、移民。等 於一供一,一個西班牙人養一個西班牙人。這樣他們還有那麼高的消費力,在街上仍是喜氣洋洋。

 

所有飛機都是滿的。不會因為希臘有危機,就很驚很驚,全躲在家中。我很佩服表哥他們,他比我大三年,22%失業率下,他沒有甚麼特別。我的舅父 很有錢,他是個醫生,有兩層樓。表哥不靠舅父,自己也有兩層樓,養兩個人,每個月供書教學,要萬多塊。在這麼惡劣的經濟環境,雖然我應比他富有,但他面對 的相對難度,比我高很多。

 

我心想:香港的人常在鬧,說要解決貧富懸殊。我跟太太說,解決方法只有一個,就是所有人變窮。不可能所有人變有錢。人家在那麼惡劣的環境,還是 可以闖出天地;我們就在要人家救,這樣那樣。香港很多人其實很差。要李嘉誠跟我們的距離變近,只要他的長實(1)破產便行。自己想想,為何要解決貧富懸 殊?自己搏上去便算了。

 

 
本人將聯同林少陽及多位財經專家,應邀 出席74日「財經啟示2010‧投資策略大檢閱」作演講嘉賓,有興趣的投資者可登入event.quamnet.com/74seminar_rss 或致電2217 2705報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00

南方週末馮禹丁:「獵殺中概股」第二季:公司與神秘做空者諜戰

http://news.imeigu.com/a/1324004444969.html

「獵殺中概股」第二季:諜戰,與「鬼影」們交手

在做空者橫掃市場之後,中概股公司開始反擊,多空之戰諜影重重。神秘的做空者,既給了市場以提醒與監督,卻也利用身份的模糊正躲閃著法律的裁決。如果這場博弈,能讓中概股裡的魚目與珍珠都日漸清晰,能讓做空者對市場真正形成約束而非干擾,才能生長出一個更為健康的生態

「戰爭開始了」

二十多家中國概念股被「獵殺」之後,有三家公司發起強勢反擊。他們有著共同的敵人——AL,最神秘的中概股做空者。

郵費6美元,平信,沒有寄件人。

「戰爭開始了。」希爾威金屬礦業有限公司(紐交所和多交所股票代碼:SVM)董事長兼CEO馮銳意識到。

2011年9月2日早上6點來鐘,馮銳剛起床,便在北京崑崙飯店的房間內接到公司獨立董事的來電,告訴他公司審計師收到一封匿名信,內有一份攻擊希爾威「可能存在高達13億加元的會計欺詐」的報告,長達87頁。

這封信同時寄給了SEC(美國證交會)、紐交所、彭博社等。

當28 家中概股公司停牌或退市時,也有人正發起強勢反擊,這場「獵殺戰」進入第二季。 (向春/圖)

此時,中國概念股在北美已一片風聲鶴唳——數十家公司遭到做空者「獵殺」,二十多家停牌或退市(參見南方週末2011年5月26日《追殺中國造假股》)。

希爾威成為了最新的獵物。

湖北人馮銳15歲上大學,1988年赴加拿大讀完博士後創業,2003年在溫哥華創建了希爾威,在中國和加拿大做銀礦勘探和開發。

馮銳兩週前已經聽到一些被做空的風聲,個性強悍的他對下屬說,「來吧,我們跟他們幹到底!」

希 爾威主動公佈了匿名信,並在幾小時內將95頁相關證據(包括中國子公司的工商年檢報告、銀行對賬單、納稅申報表等)上傳到官網,製成「反擊做空和歪曲」專 題。並宣佈任命董事會獨立委員會對指控進行逐一核實,僱請加拿大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展開獨立調查。當日,希爾威股價下跌17%至7.5美元,但幾天後逐漸 回升至9美元。

但這只是一幕大戲的前奏。很快,做空的博客網站「alfredlittle.com」上,9月13日-22日連續發表四篇文章,指控希爾威銀礦的儲量、礦石品位、利潤誇大等問題。

市場人士們通常認為,alfredlittle.com是由著名的做空者 Alfred Little(簡稱AL)創辦的。

希爾威股價再遭重創——僅9月13日當天便跌去19%,市值減記2.3億美元。

針對攻擊,希爾威繼續回擊——比如指出做空者混淆動態地質儲量與儲量測試報告的統計口徑,比如指出用卡車載重噸推算產量不準確,因為卡車幾乎都會超載。

「他們是為了誤導投資者、操縱股價。」馮銳估算,做空者在希爾威股票上的獲利達數億美元。

經過近2個月的調查,畢馬威的獨立審計報告顯示:希爾威向中國工商總局報告的收入與其財報中的收入相差不到1000美元;2010年繳納的企業所得稅數據一致;8個月來的財務記錄上顯示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大體正確,納稅額與收入一致。

12月9日,馮銳拍著厚厚的審計報告對南方週末記者說,「請畢馬威花了250萬美元,回購股票花了3500萬美元,公司市值少了幾億美元。現在這份報告還了我們清白,但搆陷我們的人卻已經攫取了暴利,至今未受任何懲罰,憑什麼?」

他嚥不下這口氣。9月22日,希爾威將alfredlittle.com、AL等告上紐約州高等法院,訴其發佈惡意操縱股價的看空報告,索賠1億美元。

馮銳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更早之前,2011年3月,納斯達克上市公司、小家電生產商德爾電器(Deer)也在紐約州高等法院起訴了AL,索賠3億美元。5月,紐交所上市公司中國清潔能源(SCEI)也對指控其為「龐氏騙局」的AL提起訴訟。

這是2010年以來數十家中國概念股被做空、停牌、退市之後,僅有的三家強勢反擊的公司。他們有著共同的敵人——AL,最神秘的中概股做空者。

停牌或退市的部分中概股。 (CFP/圖)

「鬼影」AL

沒有人知道AL到底是誰,德爾希望運用法律手段逼「他」現身,而AL則和它捉起了迷藏

2010年以來,AL因看空十多家中國企業而名聲大噪,但其身份至今仍是資本市場上的一個謎。

AL的同行,另外四家市場上有名的做空者——渾水、香櫞(Citron)、GeoInvesting和OLP Global,都有身份公開的創始人。但AL是男是女,是美國人還是中國人,身在哪裡,外界不得而知。

AL最初在門戶網站Seeking Alpha上撰寫報告,其報告和社交網站Link In上的自我介紹為:有35年投資經驗,曾在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工作;1994年-2004年間在中國工作;曾是SAB公司顧問;現居住在紐約和上海。

但Alfred Little無疑是一個化名——德爾聘請的私家偵探向德勤和SAB公司徵詢後均被告知查無此人;而AL在Seeking Alpha網站上曾用過的一張頭像,被人發現是一名奧地利籍足球教練的照片。

AL 自己也不否認這一點。紐約高院11月3日的公開資料顯示, AL在應訴材料中稱,原告呈交法庭的3份做空報告和Link In上的自我介紹均「來源不明且無授權」,「就像AL這個名字一樣,網上對於AL的簡介可以是虛構的,不能作為證據使用」;「(關於AL身份的)這些未經 宣誓的、傳聞中的聲明,不能拿來作為呈堂證供,它們就相當於Google搜索出來的隨便一個網站對某個人的評論一樣不可採信」。

沒有人知道AL在哪裡。AL在報告中所留的中國手機目前無法撥通,其在5月份聯絡過本報記者的電子郵箱已無法送達郵件。

12月5日,「alfredlittle.com」網站的管理編輯Simon Moore通過電子郵件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原先的Alfred已經退休,且『通常被認為』是一名美國人。」

德爾公司希望運用法律手段,逼AL在法庭上現身,AL則和它捉起了迷藏。

德 爾聘請的訴訟律師是美國證交會原負責調查非法賣空活動的高級官員、律師Robert Knuts。3月底,Robert Knuts通過電郵要求AL提供郵寄地址,以快遞或郵寄傳票。AL回信道,「請注意我在德爾報告中披露的居住地址是上海,紐約是過去時……出於明顯的原 因,我更傾向於對我的上海住址保密。我一直願意公開收回我的言論,如果它們被證明是錯的(false),或可能是錯的。」

由於AL拒絕提供郵寄地址,8月底,紐約高等法院特批以電子郵件方式向被告AL遞送傳票,這意味著若30天內AL或其代理人不應訴,AL將可能面臨不利判決。

這種情況下,紐約Eaton & Van Winkle律所的律師Martin Garbus代表AL向法庭提出:AL本人住在上海,是一名中國人,不受紐約法院管轄;AL表示願意撤回所有針對德爾的做空言論,以換取德爾撤訴。

隨後,雙方的律師就管轄權進行了交鋒。

AL的律師還提出,法庭應允許AL在整個法律程序中保持匿名身份,「鑑於中國的法治現狀,如果AL的真實身份被公開,他及其他人將面臨報復性人身攻擊的風險」。

「我們好像是在跟一個鬼影(指AL)打交道。」紐約國際集團總裁本傑明·衛說。2011年3月AL質疑德爾電器的看空報告中,曾指控德爾2008年上市是由「聲名狼藉」的本傑明·衛運作的。憤怒的他於是一直幫助德爾在打這起官司。

本傑明·衛說,為證明自己確是中國人,AL還向法庭呈交了一份由美國駐上海領事館開具的身份認證書,證明該人士是中國國籍。但認證書中的姓名、住址等個人信息以及辦理日期,都被抹去了。日期被抹去,是為防範領事館當日錄像被調出而鎖定嫌疑人。

AL是否可以匿名缺席庭審,仍需等待法官的裁決。

神秘的作者

中國綠色農業公司花費數十萬美元,請了美國兩家諮詢公司調查IFRA及分析師Andrew Wong的背景,結果是「我們在全世界都無法找到IFRA和這個人」。

不 僅AL身份成謎,在「alfredlittle.com」上撰寫看空報告的作者也迷云重重。「alfredlittle.com」自稱「由一群常駐中國的 分析師和投資者提供支持,網站上文章由撰稿人提供」。而9月13日發表在該網站的看空希爾威的調查報告,撰稿人是「國際金融研究與分析組織」 (IFRA)。

據加拿大《環球郵報》報導,9月14日,IFRA分析師Dino Huang給該報打電話要求採訪,他在採訪中稱,IFRA是9月13日alfredlittle.com上希爾威報告的作者,他們5月份受僱於對沖基金調查希爾威,但他拒絕透露基金的名字。

據IFRA官網介紹,這是一家成立於2009年,從事獨立財務分析、商業調查的服務機構,成員來自各行各業,致力於「在公開信息匱乏甚至不存在的國家開展調查,比如中國」。希爾威調查發現,IFRA並未在香港或內地工商部門註冊登記。

IFRA 聯繫人、高級分析師Andrew Wong在郵件中對記者說,「我們與客戶簽署過保密協議,不便接受記者關於我們調查過的公司的採訪。我們只是一家調查公司。」他表示,此前那份9月2日質 疑希爾威的匿名報告則是另一家機構所寫,「我們並不知道其作者是誰。」他沒有回覆記者的第二封採訪郵件。

IFRA2010年曾發佈報告指控中國綠色農業(CGA)的問題。CGA花費數十萬美元請了美國兩家諮詢公司調查IFRA及Andrew Wong的背景,結果是「我們在全世界都無法找到IFRA和這個人」。

CGA董事長李濤多次用郵件與IFRA聯繫要求見面溝通,對方始終拒絕,「連通電話都不行,」 李濤說,「我只想當面問問他們,為什麼這麼不負責任。比如明明我們交了20筆稅,IFRA在報告裡只曬出其中10筆的稅單,然後據此質疑我們的利潤。」

CGA曾想起訴IFRA,但在律師的建議下放棄了,「做空者早就設置好了層層防火牆,在美國這種官司沒有一例勝訴的。」李濤說。

根據IFRA的報告,它的調查員曾到希爾威位於河南的某礦區門外安裝攝像頭拍下20天的監控錄像。與此類似,李濤告訴記者,被做空之前CGA接待過以投資者名義前來「參觀考察」的人士,「他們到工廠裡到處拍照,然後在報告中張冠李戴,如把垃圾說成是生產線。」

公關公司CCG董事總監聶晨陽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他的客戶中曾有數家公司把前往他們工廠隨意拍攝的人扭送到公安機關,據其交代是「前來公司尋找任何不利於公司的情況。」

曾被Citron和AL做空的泰富電氣(HRBN)董事長兼CEO楊天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HRBN被做空時有人冒充公司員工不斷跑到電力公司去查用電量(為了推算產能),直到電力公司打電話來抗議他才知情。

有一次,手下人逮到一名上海的調查員,楊天夫恨不得「當場把他吃了」。但對方說,「我就是受僱去調查你們,沒幹什麼違法的事」,楊天夫只好讓他寫了封「永不再騷擾」的保證書後放人。

爆料人與「諜報戰」

「現在我已經不恨做空者了,美國資本市場就是這套逐利玩法。」楊天夫說,「他們管這叫『偉大的博弈』。」

除了實地調查之外,難覓蹤影卻又無處不在的做空者還有許多辦法來獲取做空報告中的素材,這些辦法的想像力不輸任何一部諜戰片。

比 如「策反」。9月份,與做空者激戰正酣時,希爾威CFO湯萌曾多次接到不顯示來電號碼的電話,其中一次對方聲稱是一家獵頭公司,詢問她是否有意加盟一家 「馬上就要IPO」的公司。詭異的是獵頭拒絕留下聯繫方式,她後來查到這個電話打自上海一家印刷廠的一台座機,才確定對方是在給自己下套——此前,多家倒 下的中概股都呈現出一個共同特徵,以致CFO離職彷彿成為了一個公司要倒下的第一步。

「一點不誇張,這就是個沒有硝煙的戰場。」她說。

無獨有偶,CGA的CFO也曾收到IFRA分析師Andrew Wong的郵件,「建議」他作為污點證人向SEC舉報CGA,並分享可能的舉報獎金。

知情人士透露,做空者往往會懸賞重金尋求爆料者,而爆料者的確常常能給出「重磅炸彈」。

上 海一家今年被做空的公司為虛報賬上現金,曾花幾百萬元在公司內部用一台服務器秘密做了一套山寨版中國銀行和匯豐銀行的主頁,當審計師去公司時,便用公司電 腦登錄山寨網銀賬戶。後來審計師要求用自帶的電腦登錄網上銀行,令騙局徹底暴露。據說,這個驚天秘密的最初洩露者是一位公司高管。

「諜報 戰」也是做空者慣用的方式。11月1日,一位自稱Peter.Li的香港口音男子從廣州打電話給希爾威的一位礦長,以投資者名義不厭其煩地打聽公司與某供 應商的合作情況,其間幾次說道「您剛才說……」(實際上該礦長並沒有那樣說)。希爾威推測,他是想得到一段斷章取義的電話錄音,這一手法在AL和IFRA 的做空報告中曾被多次使用。

從已面世的做空報告來看,空方的諜報戰術斬獲頗豐。比如IFRA拿到了政府部門的兩份希爾威《動態地質儲量報 告》中的一份;IFRA從政府部門獲取了CGA購買土地的規費、批文,以及稅務局的原始完稅單;而Citron獲得了7年前楊天夫就一樁民事經濟糾紛簽字 的《協議書》這枚「深海炸彈」。

2010年IFRA做空CGA的報告發佈之前,CGA高管曾愕然發現,其聘請的投資者關係(IR)公司的僱 員轉發來的一封郵件中,居然有該僱員與IFRA分析師Andrew Wong的私下通信郵件,而且從內容來看並不是雙方的初次接觸。原來該公關人士一時大意,沒有完全刪除,而且還轉發給了CGA。

「做空中概股的這波浪潮,給曾經當過外交官、警察、記者和間諜的人們帶來了大量業務。」《華爾街日報》在2011年6月的一篇文章中描述說。有趣的是,這篇文章的作者甚至還採訪到了一位美國聯邦調查局特工和一位國際刑警組織特工。

諜報戰中的另一支重要力量,是當年幫助中國企業去海外上市或融資增發的財務顧問。

上 市業務越來越難做,當初運作中概上市的投行日子難過,「羅氏中國團隊走掉好幾個,羅德曼中國團隊整個都被裁了,這些沒工作的投行人士會幹嘛?」一位業內人 士說,「通風報信,加盟空方,他們才不管是正向做還是反向做。」這些財務顧問對中概公司的內情知根知底,有他們的爆料,做空往往一擊中的。

「現在我已經不恨做空者了,美國資本市場就是這套逐利玩法。」楊天夫說,「他們管這叫『偉大的博弈』。」2011年11月2日,泰富電氣宣佈以每股24美元私有化成功,這家公司的股價曾被AL等做空者打壓至8美元。楊天夫得知,做空者因此損失了十幾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25

Tablet第二季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3vfk.html

 Tablet第二季

去年寫過Table之殤
目前看還算有遠見。顯示也算驗證當時的看法。

最近和@linan又在探討Tablet的未來。有一些看法的調整。或者是說看法的轉變。

先說結論。Tablet的三要素1.屏幕2.html5 3.價格。

從這角度說蘋果還真沒有必勝的把握。

這裡敘述下我們推演的路徑

1.Tablet的用途

Tablet是一個看的工具。所以屏幕是核心。和PC最大差別在輸入輸出。
Tablet最大的兩個功能
1.看視頻/玩視頻遊戲(簡單的輸入功能)
2.瀏覽網頁 
Tablet和手機的差別是屏幕和使用時間。手機更碎片化。手機的輸入輸出功能甚至超過tablet(短消息)
手機更注重省電。

2.Tablet 網頁化手機app化

一個普遍的事實是單個用戶每天重複大約有80%的瀏覽是重複性的。20%才是差異性的。這個比例不會低於7:3

所以我們的看法是Tablet未來會更多的變成網頁瀏覽器然後需要一個更好的可視化的bookmarkchrome現在的可視化經常訪問的icon太少了才8個。如果變成30個左右基本可以覆蓋日常80-90%的需求。
而且tablet沒必要App化。
昨天就有消息
【新聞、雜誌類移動APP將成為過去?】除去無線網絡、移動設備和移動網絡web服務本身的快速發展不說,新聞和雜誌類的應用主要為提供內容而不是互動,替代品「網頁應用(Webapps)」對出版商來說更便宜、更簡單,傳輸內容也更可靠。金融時報終止iOS app而選擇HTML5 即是一例。http://t.cn/zW9D8Ad

我沒法說這是一個類似渣打停用BB的標誌性事件。但是FT終止iOSapp確實是一個事件。

從我個人體驗來看也是如此,Tablet網頁化的體驗更好。反而手機還是需要app使用體驗遠超過瀏覽器。這裡包含速度和視角等很多因素。

3.價格
如果Tablet的競爭變成屏幕的競爭那麼就不是所謂ecosystem競爭(html5)那麼價格就變成決勝關鍵。
這個在apple的財報可以看到ipad的毛利低很多。

 新浪科技報導,北京時間7月27日早間消息,最新法庭文件顯示,2010年4月至2012年3月底在美售出的蘋果iPhone毛利率為49%至58%,而同期售出的iPad毛利率只有iPhone的一半左右。

  一位專門研究蘋果的業界專家在提交法院的文件中提供了這一數據。蘋果發言人拒絕對此發表評論。這份文件顯示,在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底,在美銷售的iPad毛利率為23%至32%,為蘋果貢獻了超過130億美元的營收。按照慣例,蘋果一般不會公佈其特定產品的利潤率。

  在2010年4月至2012年3月底,在美銷售的iPhone毛利率為49%至58%,為蘋果貢獻了330億美元的營收。

所以可見的未來Tablet的競爭會日趨激烈。核心就變成屏幕和價格的競爭。apple的優勢是量大所以毛利可以控制。缺點是App效用不大。

其他公司的優勢是沒負擔。從原來ecosystem競爭變成單純的性能競爭。讓競爭成為可能。

所以未來tablet的價格下跌速度會極快。


另外說幾句Appstore。

App store是appleecosystem的核心。但是在我看來長期會有問題。應用越多其實企業越多承擔了社會的責任。

審核app是一個社會責任。審核會影響更新速度。特別是巨量的app。從長期看這是無法持續的。

還有一個問題

早前我有一個判斷是jobs越偉大失去jobsapple損失越大。

但是這裡還有一個小瑕疵。就是jobs越偉大jobs的遺產越豐厚。apple吃jobs的思想遺產搞不定可以繼續吃上多少年比如app模式。比如這些年培養起來的果粉。這是沒有人能回答的問題。


@trustno1的補充
i 由於移動流量不足,因此tablet上最經濟的做法是,將可重複的素材一次性的以app方式下載
然後通過有限的移動網絡提供不可重複和實時更新的數據
因此,遊戲天然適合App模式,因為遊戲都是由重複素材串接起來的動畫  所以,隨著移動流量的拓寬和便宜 APP會被邊緣化

補充一個:昨天陳楚輝在imeigu說了移動的翻牆難度更大所以中文化是很大特徵還是

中文流氓化這是沒法玩的世界那天和linan說道一個問題GFW其實強化了中文孤島效

而且有自我強化的趨勢。自我獨立如果是平滑的化。大家都會用英文就自我強化成融

入世界現在自我強化成孤島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582

康美謊言第二季 中能興業valuetool

http://xueqiu.com/5210774343/23170635
申萬羅鶄在2月初的研報中,確認了《康美謊言》的多數內容,唯一不同的是標出了$康美藥業(SH600518)$ 配送中心和專業市場的全部土地。而我們再次實地調查發現,這近千畝項目用地,是140米高的荒山林地。為方便讀者理解這個故事,我們加進了康美澄清公告和申萬研報的內容,並在《證券市場週刊》官網更新了《康美謊言》PPT[1]

證券市場週刊研究員 高榮華 特約研究員 韓彥超/文

2月中旬的一個下午,《證券市場週刊》記者沿著陡峭的山路,撥開蔥鬱的灌木和雜草,小心地繞開一些墓地,氣喘吁吁地爬上了一座山頭。

這座佔地900餘畝的小山,在當地叫「烏頭坎」。它位於廣東省普寧市的東南方向,是這裡眾多丘陵中的普通一座,建設中的深廈鐵路隧道正由此穿山而過。初春時節,站在山上舉目,滿目蔥翠。

證券市場週刊記者腳下的荒山「烏頭坎」,在幾天前的2月5日申銀萬國醫藥生物行業首席分析師羅鶄發表的康美藥業(600518.SH)研報中,被標識為康美藥業的項目用地,面積916畝。

羅鶄在這份標題《土地真實,股價顯著低估》的研報裡表示,其在「調研了康美深圳總部,並走訪了普寧本部相關土地」後,繪出了一份衛星示意圖,標示了康美藥業中藥物流配送中心(下稱「配送中心」)和新中藥材專業市場(下稱「專業市場」)的土地位置。

羅鶄是2009年、2010年新財富醫藥生物最佳分析師第一名。這份研報是2012年12月15日本刊發表《康美謊言》(http://www.capitalweek.com.cn/sites/www/files/zhuanti/kangmeihuangyan/index.html)後,賣方分析師發表的第一份研究報告。

《康美謊言》列出了源自國土資源部、普寧市國土局、實地走訪和拍攝的證據,揭露了康美藥業在土地購買和項目建設上涉嫌造假,至少虛增了18.47 億元的資產,幾乎是公司2002-2010年9 年淨利潤的總和。涉嫌虛增的資產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公司公告聲稱擁有的土地實際上並不存在或面積大幅縮水,以及重大投資項目的建設規模遠小於公司宣稱的數字。

文章刊發後引發市場熱議,之後法律界和監管機構的力量開始介入,2013年2月1日,北京中銀律師事務所付明德律師表示,證監會已經受理了其實名舉報的康美藥業涉嫌財務造假案。

文章重點關注了兩個10億級投資項目——配送中心和專業市場的土地情況,調查表明這兩個項目虛增約7.6 億元土地開支,加上工程和其他項目土地開支,約虛增18億元資產。12月16日,康美藥業發表澄清公告,稱土地真實,給出土地證號,但沒有給出位置明細。

申萬羅鶄研報確認了《康美謊言》的多數內容,唯一不同的是,《康美謊言》中的烏頭坎,在羅鶄研報裡是 916(=437+479)畝康美土地。

證券市場週刊記者再赴普寧,根據羅鶄研報所示,對其提到的土地進行深入調查,並進行攝影和攝像取證。結果表明,研報衛星圖標出來的土地位置,絕大部分是高上百米,建有鐵路隧道的荒山,不可能是項目用地。

一份普寧市國土資源局製作的用地規劃圖也表明這片區域是林地,不可能用來建設康美藥業的項目。康美藥業的澄清公告在配送中心和專業市場的土地上繼續撒謊。

我們根據本次調查結果,對《康美謊言》中相關的土地清單進行了更新(見表1),詳細計算見PPT鏈接(http://www.capitalweek.com.cn/2013-02-28/2138319981.html)。

916畝土地是荒山

康美藥業澄清公告稱,專業市場原計劃用地面積650畝,實際取得575畝,且由兩塊地組成,公告給出了兩塊地的土地證號(見表1),但未給出具體位置。

申萬研報中的衛星圖則繪出了這兩塊地的具體邊界。衛星圖顯示,這兩塊地位於普寧市普寧大道南,236省道東側,面積分別為138畝和437畝(見圖1)。

查看原圖
關於配送中心用地,康美藥業澄清公告稱,總面積700畝的土地由兩塊構成,也給出了土地證號(見表1),面積分別為146884.6平方米(220畝)和319600平方米(479畝)。申萬研報中在同一衛星圖(圖1)標出了這兩塊土地的位置。

查看原圖
根據申萬衛星圖顯示,437畝專業市場土地西側緊挨普寧大道,東側緊挨236省道,479畝配送中心土地西側緊挨236省道,西南側緊挨110縣道,東南側緊挨深廈鐵路的路基。《康美謊言》中也有一份同一區域的衛星圖(圖2),但標註與申萬的這張有明顯差異。

查看原圖
根據申萬的標註,記者在普寧鄉間,走遍了其衛星圖中的所有區域,包括道路、村莊、平地、河流、橋樑、山脈、隧道等各種地形。從各角度的照片和視頻都表明,地圖上面積最大的兩塊土地(437畝和479畝)實際位於荒山烏頭坎。這證明《康美謊言》的衛星圖標註是準確的。

以下,記者將選擇14個觀測點中的5個(從A到E),提供各視角的照片來說明。縮略圖和方位說明如圖3。

查看原圖
除了照片,我們還上傳了兩段視頻,以便讀者看清楚各個參照物。視頻1鏈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IwMjI4MDcy.html),拍攝路線從觀測點A開始,到觀測點B止(如圖3)

視頻2鏈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IwMDkyNjIw.html), 拍攝路線從普寧大道與394鄉道交叉點開始,至觀測點E止(如圖3)

觀測點A位於236省道與394交叉點,往南走約50米即是福爾萊紡織公司,如圖3所示。站在236省道上由北向南看,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道路右側是福爾萊的幾棟多層建築,左側是一小片平地和一座比福爾萊高得多的荒山(圖4)。

查看原圖
而根據申萬研報的衛星圖,這一小片平地是138畝用於專業市場的土地,南邊應是專業市場的另外437畝土地,而不是烏頭坎山。

觀測點B位於236省道上,由北向南過福爾萊紡織公司50米。在這個觀測點向左前方向看,可以看到烏頭坎山及山腳下的潤信休閒山莊(圖5)。這座休閒山莊規模不小,門口有大南山鎮派出所設置的警務室。按申萬研報衛星圖,這個位置的236省道東側,應該全是康美藥業的土地。

觀測點C位於烏頭坎山接近山頂的一個位置。烏頭坎山並沒有常規的上山道路,山體陡峭,極為難走。《證券市場週刊》記者通過當地人用柴刀砍出來的掃墓小路,終於到達接近山頂的一塊開闊地。在這裡往下俯視,可以看到配送中心的全貌。整個配送中心都被夾在深廈鐵路路基和236省道中間。

《證券市場週刊》提供了向西南方向俯視配送中心的兩張照片,分別用於高度和遠近參照。

第一張照片拍下了氣壓式高度計顯示的數字,數字顯示海拔67米(圖6)。而在山腳下的平地上,高度計顯示海拔-40米。因此拍照所在位置離地面107米。往山頂還有大約1/3的距離,估算烏頭坎山總高度約140米。

查看原圖
第二張照片用調查人員作為參照物(圖7),如圖所示,可以通過人體大小直觀感受到山有多大,離地面有多遠。

觀測點D位於配送中心西南面的寶龍寺景區。寶龍寺位於普寧市益嶺村西側,創自清末宣統年間。寺廟後有一條崎嶇小路,可以爬到山頂。站在山頂的一塊大石上,可北望烏頭坎山、配送中心、236省道、深廈鐵路路基的全貌。

如圖8所示,烏頭坎山佔據了視野中236省道右側,配送中心上方的幾乎全部位置。山體高大,深廈鐵路在較矮的部分修建了一條隧道穿過。

查看原圖
觀測點E位於普寧大道和一條無名小河的交叉處。這條小河流經普寧大道,省道236,河上修有橋樑。觀測點E的位置也是申萬研報衛星圖所示專業市場437畝地塊的右上角。按照申萬研報衛星圖,這裡往西南看,應該全是康美藥業的項目用地。實際上看到的只有烏頭坎山。我們在這個觀測點拍下了不同方向的3張照片。

第一張照片是站在橋上由東向西看,可以看到視線左側是烏頭坎山,視線前方是福爾萊紡織公司(圖9)。

查看原圖
第二張照片是站在橋上向西南看,不僅可以看到河岸,還可以看到烏頭坎山的大部分輪廓(圖10)。按照申萬衛星圖,這個方向看過去,應該全部都是康美藥業的437畝土地,或土地上的建築,但實際上,只有烏頭坎山山體。

查看原圖
第三張照片是站在橋上向東南方向看(圖11)。申萬研報衛星圖顯示437畝專業市場用地緊挨普寧大道,而照片顯示,緊挨著普寧大道的是烏頭坎山山腳。

綜合在這5個觀測點拍到的8張照片、兩段視頻,可以說明申萬研報中,資深醫藥分析師羅鶄「調研深圳總部」、「走訪普寧相關土地」而來的衛星圖標示的437畝和479畝土地,落在了一座高達140米的烏頭坎山上。

普寧市國土資源局2011年製作的普寧市流沙南街道土地規劃圖(圖12),用不同的顏色標註地圖上各個地塊的用途,如淺黃色是農地,綠色代表林地,深褐色是城鎮建設用地,紫色是水工建築用地等。

查看原圖
規劃圖中藍框區域是申萬羅鶄研報中衛星圖所標示的437畝的項目用地位置,而從規劃圖顏色可以看出,這437畝主要是林地。 林地的輪廓,和烏頭坎山完全吻合。

我們根據上文驗證結果,更新了康美藥業虛增投資明細表(表2,詳細計算見PPT), 其中位於烏頭坎山上,專業市場的437畝「土地」對應虛增47275.5萬元,配送中心的479畝「土地」對應虛增29100萬元,合計約7.6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083

第二季表現不如預期 第三季展望疲弱 宸鴻觸控面板之路 難擋低價化潮流

2013-08-19  TWM
 
 

 

就在八月六日宸鴻舉行法說會的前一天,瑞銀、摩根大通、麥格理、里昂四大外資已聯手調降公司目標價;法說會尚未舉行,宸鴻就提前籠罩在烏雲密布的沉悶氣壓。

果然,由於高階智慧型手機銷售不如預期,宸鴻第二季手機出貨下滑一六%;平板電腦也因為新舊產品交替造成訂單下滑,第二季出貨減少七成。宸鴻財務長劉詩亮說,平板電腦投單保守,自五月以後訂單就急速萎縮。

其實,市場早已反映平板電腦訂單縮減的利空,從五月底開始,宸鴻股價便自六百元一路走滑。在法說會舉行的當天,宸鴻股價大跌四%,法說會後隔日再拉出一根跌停板,直接摜破三百元大關。

股價破底之後,投資市場的問題很簡單:宸鴻「台股獲利王」光環,究竟只是一時蒙塵,還是會就此褪色?

中低階產品瓜分高階市場

對於問題的答案,宸鴻總經理孫大明在法說會中以樂觀的態度回應,他預期,占公司營收兩成以上的平板電腦產品,將在九月出現新一波需求;而觸控筆電的新產品則可望在第四季量產出貨。因此他定調,宸鴻的營運表現「復甦在冬季」,意味近期的營運低潮應屬短期現象。

不過,看在外資眼裡,答案則是截然不同的模樣。

法說會後,高盛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林良俊出具報告,預估二○一三到一五年宸鴻的每股稅後純益(EPS)分別為三十四.○三、二○.九五、十七.五三元。若這樣的預估實現,那麼,不僅獲利下滑的趨勢明顯,也同時宣告了宸鴻的超高獲利時代已經結束。

此外,巴克萊科技產業分析師葉婉屏也認為,目前宸鴻面臨了近乎「前後夾殺」的不利處境。在需求端,由於高階產品的市場正被許多中低階產品侵蝕,導致訂單需求不佳;在價格端,則面臨下游廠商要求降價,宸鴻恐難維持過去享有的利潤空間。她預期,至少到明年之前,這樣的夾殺困境不易見到轉機。

其實,在高階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觸控筆電宸鴻三大主要產品線中,即使後兩者確如孫大明的樂觀預期,能在九月及第四季出現新增需求;但是占公司營收比重近五成的高階手機,如今看來需求復甦仍難期待,從蘋果(Apple)、三星(Samsung)和宏達電手機品牌廠的財報顯示,目前高階手機需求仍弱。

無論是從需求端、價格端,或者是主要客戶的營運表現來分析宸鴻的困境,其實,造成困境的凶手都是同樣一個:中低階產品崛起。

觸控面板需求旺盛,近一年,投入觸控產業的新進廠商如雨後春筍;如今宸鴻面臨友達、群創等面板廠鎖定中低階產品,低價搶單,面板雙虎以非觸控面板廠之姿,研發低價方案,搶食觸控市場大餅,已帶給專業觸控面板廠壓力。

撙節成本、推低價方案因應不僅如此,來自於中國觸控面板的削價競爭,也是宸鴻的壓力。根據業界人士指出,七吋觸控面板平均價格約下滑到十五美元;甚至中國觸控面板廠歐菲光還祭出十美元搶單,讓七吋觸控面板價格仍快速下滑中。

在這樣的情勢下,宸鴻若要擺脫當前的低潮,重返高獲利的榮景,簡單地說,就是要想方設法打贏這場低價化的戰爭。事實上,宸鴻也並非坐以待斃,自第二季開始,已陸續展開因應低價化的作戰策略。

最立竿見影的動作,就是「節流」。由於第二季平板電腦訂單衰退,觸控面板產能利用率同步下滑,宸鴻對人員控制採取被動的遇缺不補政策,員工人數自首季的五.三二萬人,在第二季降至四.九五萬人,一口氣減少三千七百名員工。

此外,宸鴻也將從控制內部費用著手,除了延續第二季的遇缺不補政策外,宸鴻預估第三季人員數可能進一步減少;再者,由於產能利用率較低,加班費也可順勢減少,同時採取廠區產線集中管理,以提高生產效率,同時也減少變動成本。宸鴻預估,第三季營業費用能夠降低至二十七億元,比第二季的二十九億元再減少兩億元。

除了節流,宸鴻也著手強化中低階產品線戰力,將開發低成本製程來布局中低階產品線,推出「低價觸控方案」,迎戰來自中國和面板廠的競爭。

劉詩亮表示,低價觸控方案將採取低成本製程,不僅減少部分製程,也可節省材料成本。他舉例,傳統觸控方案的部分產品往往需要二次強化,觸控模組廠商需要對保護玻璃成形進行加工;但在中低價商品崛起後,現在部分NB客戶會選擇「不再二次強化」,因應需求,宸鴻未來也可提供省掉這道製程的方案。

劉詩亮並強調,雖然低價觸控方案的平均售價較低,但相對成本也較低,因此,宸鴻應可以維持一定的獲利空間。此外,他也強調,宸鴻不會參與殺價競爭,避免壓縮獲利。

從節省人事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到推出低價觸控方案,宸鴻顯然已清楚看到「低價化」這個當前大敵的模樣;至於這場對抗低價趨勢的戰爭,能否在短期之內獲得勝利,外資雖然態度保留,但孫大明在法說會中的態度仍然頗具信心,他以去年失去蘋果iPhone訂單為例,「當時的險惡環境,我們都能迎刃而解,如今當然也會順利過關。」他說。

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訂單驟減——宸鴻第二季各項產品觸控面板表現

應用出貨量

增減幅度(%)營收

增減幅度(%)營收占比

(%)

智慧型手機-16-1247 平板電腦-70-5324 觸控筆電201014 All in One電腦80489 註:營收占比不足100%的部分為非消費性電子產品項目

資料來源:宸鴻

台股獲利王光環不再

——宸鴻第二季業績表現

項目實績與前一季比較營收382.85億元-22.6% 毛利率14.3%下滑3.46個百分點營益率6.7%下滑5.61個百分點稅後純益31.4億元-32.4% EPS9.02元-36.4%

資料來源:宸鴻

撰文‧李洵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162

13年第二季投資回顧(上)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394838

就在日本也推出QE後,成熟經濟體的多國量寬似乎已走到盡頭。物極必反,美國聯儲會進一步談退市,資金開始流出新興市場。

環球主要股市第二季上半季平穩上升,但5月下旬開始進入下跌浪。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全球指數在第二季跌0.07%,已經輕鬆跑贏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9.14%跌幅,及跌6.56%的MSCI中國指數,反映資金自新興市場流出的情況嚴重。

Picture

各環球主要市場指數在2013年第二季表現兩極,成熟市場成為資金流出新興市場後的目的地。在我們追蹤的二十四個指數中,有十個股市錄得升幅,升跌比例接近4:6。值得留意的是,下跌的十四個股市中,季度計跌超過雙位數百分比的,全部是金磚四國指數;而上升超過雙位數百分比的指數則僅有日本,請參考以下圖表:

Picture 

「商品拆倉潮」

第二季可以說是商品重傷。受到歐豬國塞浦路斯債務問題困擾,政府要挪用外資巨額存款還債,更傳出要出售黃金套現,令商品出現拆倉潮,金價在短短兩日內暴挫一成半,更創三十三年來最大單日跌幅,最低見1,321美元的兩年最低。商品貨幣等匯市亦出現明顯波動,市場不安情緒升溫。

「日股暴瀉」

日股在5月23日出現自2011年311大地震後最大跌幅。日經指數最終暴瀉7.3%或1143點,指數內所有成分公司均下跌,是2005年4月以來首次。市場事後解讀,因為日本政府債券孳息上升、日圓滙價上揚,兌美元升穿102日圓水平,促使投資者拋售日股。其中,日債孳息冉冉上升,難免使持有大量國債的地方金融機構財務惡化,甚至需要以收緊信貸方式進行資產管理,是日本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最大隱蔽破壞力。

「退市時間表」

美聯儲提早退市之聲愈演愈烈,美國十年期債息急升至2厘以上,見十四個月高位,資金流出新興市場,包括主要受惠日本QE放水的東南亞股市。6月中,美聯儲首次透露最快年底削減買債,「退市時間表」一出,環球股匯債市再一次大幅波動。金銀油等商品價格急跌,息口敏感的地產股、REITs亦出現頹勢。

「內地鬧錢荒」

內地資金告急,人行拒絕放水,隔夜拆息一度飆至30厘的新高,市場等待內地出招救市,惟人行僅強調「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微調」,加上由於內地正面對一系列經濟改革,由外向出口型經濟,轉為內需主導的過程,需時已經較市場預期為長;同時又要防範影子銀行及地方債的問題,市場恐慌情緒加劇。直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下限論」,才穩定市場情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812

13年第二季投資回顧(下)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397532

回顧港股表現,恒指2013年第二季表現先高後低,在美股帶動下,曾上試23,512高位,惟中央收緊銀根,加上投資者憂慮美國將於年底減少買債規模,令恒指高位回落逾 15%,一度逼近 19426 點,回到去年9月QE3出台前水平。最終,恒指第二季轉升為跌,跌1497點,或6.71%,是2011年第三季以來表現最差的一季。

第二季度多個板塊大幅跑輸恒指,銀行、煤炭以及地產板塊高居榜首。表現最差的兩隻藍籌為中煤能源(1898)及中國神華(1088),受累國內外煤價一蹶不振,分別挫逾四成一及近三成;石油石化股亦跑輸,中國石化(386)累跌兩成二,排跌幅榜第三位。息口敏感的地產股亦頹勢,信置(83)挫近三成,長實(1)、新地(16)、新世界(17)跌逾15至18%,恆地(12)亦跌逾12%。

Picture 

強勢板塊則 主要包括互聯網以及澳門賭業板塊。騰訊控股(700)成藍籌升幅王,受惠績佳及阿里巴巴上市熱潮,全季升兩成三,緊隨其後是藍籌新貴銀河娛樂(27)及恒安國際(1044),分別升一成七及一成一。國指成分股方面,煤炭股及金礦股敬陪末席,表現最佳則是全季升兩成七,股價屢創新高的長城汽車(2333)。

展望下半年,投資及基金界人士指出,美國經濟復甦,雖然令削減買債的「退市行動」或提前至今年9月;不過距離加息周期展開尚有一段時間,投資者不應過份憂慮。至於內地經濟正處結構調整,中性偏緊的貨幣政策將持續,或會續拖累港股。

「十年河西」

「十年河東轉河西,莫笑窮人穿破衣。」以此形容上半年,環球投資環境的變遷最合適不過,特別是曾被嫌棄企業增長緩慢、曾被質疑政府債務纏身的「窮人」美國,今天成功翻身取代中國以至其他新興市場,成為基金大戶至愛。

「輪轉流」

「十年河西」除了令資金由金磚五國(BRICS)轉到美國,亦令資金由黃金、高息股等避風港流走。在聯儲局「收水」及資金回流美國的大環境下,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由去年底的1.758厘,升至近3厘,相比下領匯的股息率只有3.87厘,即時變得不吸引。至於缺乏QE憧憬的黃金,早於2011年9月6日高見1921美元的歷史高位後,跌至1222美元水平,累積跌約36%。

「去三害」

內地出入口數字弱,經濟增長放慢令市場憂慮。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解釋,中國正處在調整經濟結構、產業升級的階段,正在大力推動去庫存、去產能、去槓桿。當槓桿率降到溫和的低點後,經濟會重新啟動。貨幣政策上,中國宏觀政策不會輕易釋放寬鬆的信號,中性偏緊的宏觀政策基調很可能會持續到今年底甚至明年。市場一定要有心理準備,要「轉過彎來」,不能期望政府會再出台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

「城鎮化」

市場關注「城鎮化」,由上年底至今具體方案「只聞樓梯聲」,更有專家指,在「城鎮化」發展上,估計政策僅專注於戶籍改革制度,對股份概念刺激有限。分析指出,「城鎮化」發展本來應對內需股有利,惟目前內地經濟轉差,三公經費更對內需消費構成負面的影響,勞動力成本及原材料成本不斷上升,而利潤空間愈來愈窄,內需股難免「升不起」。因此,目前「城鎮化」概念上僅看好醫藥股及環保類股。

「剛需求」

至於,內地的房產市道,分析認為,對於多年來已受調控的房地產市場,今年政策干預的力度相信會較輕。因此,面對內地民眾對住宅的剛性需求,今年房地產市道應穩定向好,下半年內房的銷售表現,仍能維持上半年的強勁增長。

綜合而言,由於外圍不如去年出現類似歐債的大型結構性金融風暴,隨下半年A股轉好,恆指有望上試23000至24000水平。板塊方面,2013年尚可期待的投資概念或是新能源、新城鎮甚至高科技,但聯儲局維持收水觀念不變的話,投資黃金、高息股的吸引力肯定遠低於美國企業債或美國10年期國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857

專訪 不再回任CEO 台積電明年第二季起非常強勁 張忠謀十年內交棒

2013-12-05  TNM
 
 

 

82歲的台灣科技龍頭、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三週前交出CEO,他3日接受本刊專訪表示,台積電已完成接班的第二步,他不會再回任CEO;至於最後一步,是從現有的二位CEO中選一位當董事長,或有第三人,還沒有定論,也沒有時間表。他也預告,台積電明年第二、三、四季會非常強勁,到2015年都會維持高成長。

三週前,回任台積電執行長四年多的董事長張忠謀再度宣布交出CEO的棒子,由二位共同營運長劉德音與魏哲家升任總經理暨共同執行長。對張忠謀的決定,一向把張忠謀與台積電劃上等號的外資,似乎一點都不領情,宣布後的隔天,台積電股價應聲下跌,才一週時間,市值慘跌了一千五百多億元。

為了不想讓外界錯誤解讀自己的交棒想法,本週二下午二點,張忠謀在新竹十二廠的總部八樓辦公室裡,接受本刊的專訪,這是他回鍋執行長四年,再度交出執行長棒子之後,首度清楚闡述他對接班的真正想法。

交棒規劃 三步驟

他說,這次交棒還在進行式。二○○九年回任時,他就在規劃下次交棒,「這是個蠻大的事,要規劃成三步,」交出CEO只是第二步,最後、最大的一步是交出董事長,「其實,CEO的權力來自於董事長,無論交出多少權力給CEO,但最後負責成敗的還是董事長。所以董事長的交替才是最重要的。」他說,當初就決定要花三到五年,來交出CEO棒子,「因為改變策略到看到成果至少要三年,至於五年,是因為五年之後(指明年),我已經八十三歲了。雖然我知道我基因很好,母親活到一○二歲。」話鋒一轉,他突然感嘆,但「我為台積電付出到八十歲(編按:張忠謀今年八十二歲),這樣的黃金年華,我覺得應該夠了。我相信八十三歲之後,我至少還有十年健康的人生,我可以做別的我有興趣做的事情。」

既然如此,到底張忠謀會做董事長到幾歲?「我董事長至少會做到這任結束,也就是二○一五年六月,但我不會做到九十三歲。」停了一下,他哈哈大笑說:「做到九十歲,也是有可能的。」「總之我會把工作、權力慢慢地交出去。」

張忠謀特別澄清蔣尚義的退休:「其實他六年前就退休,四年前我回任CEO,請他回來幫忙帶研發,他當時就表示要跟我CEO同進退。」

遴選董座 未定論

對於對未來台積電領導人的期待,他起身走向座位對面的白板,寫下百年前清華大學的校歌中的二句話:「器識在先、文藝其從。」張忠謀說,早年沒有理工,所以是文藝,邊說他邊把文藝刪掉,改為「工程」。

張忠謀解釋,台積人都是工廠出身,專業是工程,從工程師到CEO,要從專門的領域到培養出「器大、識深」,也就是訂策略要深、用人的心胸要大。

他認為,現有二人只有三成是CEO,七、八成還是工程師,要做到九成CEO,一成工程師才算跨過gap(溝)。「假如不能,我就會交不出去,還會跟現在一樣忙,到時我就會Do Something(做點事),但我不會再去做CEO。」

張忠謀的備案是,「我還有第三人選項。就是在美國嬰兒潮的這一代,都屆退休年齡,好幾個我都認識,他們都是很優秀的CEO跟董事長,但公司規定六十歲退休,我認為他們還有好幾年可以貢獻所長,但我優先考慮的還是這二位(指劉德音跟魏哲家)。」

其實,除了交出CEO棒子的這件事之外,這四年回任以來最讓他滿意的一件事,就是台積電建立了一個堅實的營運團隊,「媒體都沒發現,其實進步最多還不是這三個人(指前共同營運長蔣尚義、劉德音、魏德家),而是他們三人下面的二十個人左右的副總、資深副總,他們這二十多個人接受更多的工作與責任,進步相當快,也使得現在二位,從工程師到CEO的路會更容易一點。」

鐵口示警 股價跌

除了交棒,外界更關心的是台積電的未來,而張忠謀費心安排台積電未來的布局,不外乎是為了增加台積電往後的成長能量。張忠謀說:「台積電是『永遠』被(客戶)需要的供應商,台積電供應的是矽晶圓,但到現在我看不到可以取代矽的替代品,所以台積電永遠會被需要的。」

張忠謀認為,在行動裝置依然盛行時代之下,台積電還有一番作為,從二○一○年開始,二○一一年雖然遇到挫折,成長率減緩,但「至少到二○一五年,台積電的年平均複合成長率仍有十多個百分點,這是不容易的。」張忠謀樂觀地說,「即使到了二○一六、一七年產業成長率趨緩,但未來十年、二十年,台積電做得好的話,成長率應該還是會比全球半導體產業複合成長率四%、五%高一些。」

對於近期台積電股價下跌,張忠謀認為並非因為他交出CEO,而是因他釋出「第四季預警」。張忠謀重申,他預期台積電今年第四季業績相對低迷,但自明年第二季起將會轉強,一路強勁到第三季、第四季,但明年第一季會如何,他還看不清楚。

合組聯盟 蓄實力

當台灣許多科技業者漸漸被韓國競爭,甚至替代之際,台積電無疑是中流砥柱,靠著技術領先競爭對手一到二個世代,才能囊括所有訂單。例如二○一二年率先以二八奈米製程量產,領先聯電、格羅方德、三星等對手至少一年時間,才能在二八奈米製程世代打遍天下無敵手,取得檯面上主要的晶片客戶訂單,包括FPGA大廠Altera及 Xilinx,GPU∕CPU大廠AMD、NVIDIA、Marvell,通訊晶片大廠Qualcomm及聯發科。

被問及與英特爾及三星的競爭,張忠謀說:「英特爾和三星是很強勁的對手,但我們(指台積電)也是很強勁的對手。」言語之中對台積電信心滿滿。

張忠謀直言,台積電已與客戶、設備或矽智財等合作夥伴組成台積電大聯盟(Grand Alliance),晶圓代工市場競爭進入新的階段,台積電大聯盟要全力對抗三星及英特爾。「個別的公司單打獨鬥,可能打不過(英特爾和三星),但大聯盟是把個別實力集結起來。」意味著台積電大聯盟的實力不容小覷。

張忠謀也分析了台積電、英特爾和三星的個別差異。台積電是晶圓代工專業廠,而三星是垂直整合的公司,除了晶圓代工之外,業務還包括記憶體、手機、面板、電視等。三星和他們客戶的關係既是合作、又是競爭。

點出成功 三元素

張忠謀指出,英特爾是國際整合元件(IDM)廠,所謂IDM廠,也就是一顆晶片從研發到生產業務全部統包,但其中在晶圓代工領域,因為投資金額龐大,英特爾過往將這項業務委外由專業晶圓廠代工,不過,該公司現在回頭重新涉入晶圓代工業務,「英特爾是台積電客戶的競爭者,但現在又想要成為我們客戶的供應商,也要學三星。」

張忠謀點出台積電能讓英特爾和三星無法忽視的成功三要素,就是技術、製造和客戶信任。就客戶信任度方面,台積電皆遙遙領先另二家對手,因為「台積電絕對不與客戶競爭」。就製程而言,台積電和三星、英特爾不相上下。至於邏輯IC技術,台積電遜於英特爾,但領先三星。

他說,這三個元素都很重要,他忍不住說,不像有人說廉潔比能力重要,其實應該是都很重要。

匯率論戰 老李挺

此外,影響科技業競爭力的關鍵之一是匯率,張忠謀經常與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針對匯率隔空論戰。在採訪過程中,張忠謀提到一個小故事:「前年冬天,我曾在高鐵上遇見李登輝,高鐵到站後,乘客們魚貫下車,我前面就是李登輝。他的隨扈看到我,提醒李,李轉頭看我,我們二人一見如故,他拍拍我的肩說道:『我完全同意你對匯率的看法。』」談到這兒,張忠謀便戛然而止,直說今天不談匯率。

事實上,匯率波動只是影響競爭力的一環,台灣科技產業更嚴峻的挑戰是不知未來該何去何從。張忠謀說,現今的台灣科技業,只有晶圓產業的台積電和IC設計的聯發科是亮點;手機業的宏達電很有希望,但相對地「競爭也不小(hard struggle)」「這個亮點時暗時亮」;太陽能和LED業不是很黑暗,但也不光明,「是灰色的」;其餘則是一片黑暗。這個情況他老早就發現了,但他也束手無策,「沒有錦囊妙計」,還是要回歸基本面,張忠謀認為,這個基本面就是「人才」。

勸年輕人 需勤業

張忠謀認為,經濟好,自然不用擔心人才流失的問題,但現在經濟不好,新的人才沒有進來,才會讓人才流失這件事讓人困擾。

他說,培育人才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長期大計,只能全面性從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努力,一個「educational man」應該具備在特定範圍的通識,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終身學習的習慣。「我認為現在的年輕人不夠勤業,年輕人對人生要嚴肅看待,不能當作遊戲一場,那麼這個社會將沒有希望。勤業也是嚴肅看待人生的一環,這是我給年輕人的忠告。」

張忠謀的 鐵漢柔情

張忠謀個性嚴謹規律,張淑芬熱情開朗,二○○一年除夕,七十歲的張忠謀與五十七歲的張淑芬在美結婚,二人的相處之道就在「互相尊重」。張淑芬說;「夫妻不必追求太多東西,平淡安祥就是最大的幸福,我跟我先生擁有的就是這些。」

張忠謀在公司是個不苟言笑的董事長,他的威嚴常令下屬畏懼,但他感性的一面,張淑芬看在眼裡,感受在心裡。張淑芬這麼形容張忠謀:「他是個正直、單純、不虛偽的人。」

對張忠謀交棒CEO問題,張淑芬只說:「尊重他的決定與做事。」然而,身為妻子,看著張忠謀全心全意投入,張淑芬字字斟酌,緩慢地說;「心中的不捨,無法形容。」

當外界疑慮張忠謀交棒,台積電的未來,張淑芬忍不住說,「他沒有退休,只是沒有CEO的頭銜。」「他的作息沒變,花在公司的時間更多。」有次,夫妻倆一塊兒看電視,張淑芬隨口聊了新聞話題,張忠謀答不上來,歉疚地說:「對不起,我的腦筋還在上班。」原來,已經回家的張忠謀還想著公事。

依賴太太 打點生活

通常週末時間,張忠謀夫妻喜歡窩在書房,一個閱讀,一個聽音樂,互不干擾又感受到對方的存在,是二人最享受的時光。張忠謀每看完一本書,會寫上日期,並打分數,「Morris(張忠謀)總是比我先看,所以我就找他分數打得高的看。」張淑芬透露。

張忠謀的生活規律,早上九點前進辦公室,中午通常與主管吃飯談公事,沒有午休,晚上六點半前下班。他平日穿著不講究名牌,都是張淑芬悉心打點,連三餐也很簡單。張淑芬透露:「早餐,除了一天吃稀飯外,平常就是一杯精力湯,還有麥片、木瓜、蛋加柳丁汁;中午有時一碗餛飩麵;晚上若無應酬,就是簡單的肉絲、青菜等家常菜。」

張忠謀在生活上很依賴張淑芬,他跟太太說:「回到家,妳在,這就是個家;妳不在,就只是個房子。」張忠謀愛吃甜食,有段時間被囑咐少吃,有回,客人送了一盒巧克力,被太太收起來,隔天,他像小孩子一樣問:「我的巧克力呢?」看見張淑芬拿出來,他笑得很開心。

台積電董事長 張忠謀

生日 1931年7月10日

家庭 與前妻育有1女、現任妻子張淑芬

學歷 美國史丹佛大學電機系博士

經歷 1985年辭去通用儀器總裁暨營運長一職,回國任工研院院長。1986年創辦台積電,任董事長兼任總執行長。2005年7月卸下兼任的總執行長一職,2009年6月又回任;2013年11月再度交棒,專任董事長。

博學張忠謀 音樂與歷史的活字典

喜好古典音樂,又勤學不輟的張忠謀,對於音樂與歷史一開了話匣子就談不停。他從最近帶著太太張淑芬去聽柏林愛樂談起,表示現在的音響設備都很好,在家聽音樂就很舒服,但現場才能感染氣氛。

他談到自己與美國駐北京大使溫斯頓.羅德(Winston Lord)的一段小故事。1999年來台訪問的羅德跟他一起聽台灣音樂家彈奏蕭邦,他對羅德說:「台灣人彈不出蕭邦歌曲的精髓。」羅德好奇地問為何?張忠謀說:「因為台灣人不像波蘭人蕭邦曾嘗過亡國之痛,所以彈不出悲痛之情。」

因為這段談話,讓羅德與張忠謀成了好友,後來還一起聊了美俄冷戰時期,美國為拉攏中國,打開中美關係的國務卿季辛吉的大外交政策。他說,季辛吉的Balance of Power(勢力均衡)政策,是學承19世紀奧地利知名外交家梅特涅的思想,普法戰爭爆發前的40年和平,讓羅德十分佩服。但季辛吉去北京,當時看來成功,後來對美國的利益實在看不大出來。

曾採用共同執行長制的 國際大企業

★花旗銀行 1998年花旗銀行和旅行者集團合併組成「花旗集團」,曾採用雙執行長制,事隔2年,原花旗出身的執行長李德(J. Reed),卻宣布退休,結束雙執行長制。

★SAP 原採共同執行長制的德國軟體巨頭SAP,今年7月宣布,技術出身、47歲的共同執行長施傑翰將卸任,讓現年51歲、善於業務行銷的美籍執行長孟鼎銘單獨掌舵,正式告別雙頭馬車。

★黑莓 歷經多年雙執行長制,面對產品退燒、股價重挫,2012年1月,RIM(Research in Motion,黑莓更名前的公司名)共同執行長巴斯利(Jim Balsillie)與拉扎里迪斯(Mike Lazaridis)下台,終結雙執行長制。

★三星 原消費電子部門總裁尹富根、行動通訊部門總裁申宗均、元件部門執行長權五鉉今年3月共同擔任執行長,3大巨頭分別掌管消費電子、行動通訊、電子元件3大領域。

★高盛證券 高盛證券成立130多年,絕大部分時間都採取雙執行長制,除了1994年喬恩.科爾金與亨利.保爾森間曾爆發權力鬥爭外,其他時間雙執行長制都運作十分成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061

紙牌屋第二季上線 Netflix股東大賺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6726

上週五,美國媒體巨頭Netflix推出其大熱的原創劇集《紙牌屋》(House of Cards)第二季。受此影響,Netflix的股價在上週飆升至52周高位439.49美元。

《紙牌屋》改編自英國同名小說,是Netflix公司首部原創劇集,由著名導演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執導,老牌影星凱文·史派西(Kevin Spacey)主演。講述了一個美國國會議員在白公眾運作權利的故事。該劇在2013年艾美獎獲得9項提名,並斬獲最佳導演和最佳選角兩項大獎。甚至連奧巴馬總統都在第二季首播之前發表推文,要求不要劇透。可謂風頭一時無二。

今年1月發佈的財報顯示,Netflix公司去年四季度營業額達到11.75億美元,同比增長了24%;淨利潤則為4800萬美元,同比增長500%。第四季度美國國內市場新增用戶數量233萬,總用戶數達到3342萬。

CNBC的Jim Cramer表示,隨著Netflix不斷推出原創新劇續集,越來越多的人註冊成為用戶,自然會刺激Netflix的股價。同時他還預測紙牌屋第二季的播出會將Netflix的股價推高17美元之多。

在《紙牌屋》的帶動下,以在線流媒體服務發家的Netflix,在消費群體中的聲望已經逐漸超過了HBO等老牌企業。根據品牌調查公司YouGov的數據顯示,儘管擁有叫好又叫座的《冰與火之歌》系列,HBO在品牌指數方面已被Netflix全面超越。

接受YouGov公司調查的消費者需要回答這樣一個問題:「在過去兩週內你認為該品牌的廣告、新聞、口碑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消費者的回答最終將被彙總成為衡量品牌指數的Buzz評分(如上圖所示),滿分為100,而來自消費者的負面評價則會在此基礎上減去相應的分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201

澳門風雲第二季:掮客的黃昏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7766

註:圖片為澳門賭場“威尼斯商人”內景提起賭城澳門,如果你想到的是黑幫火拼,那麽你已經out了,如今的賭場競爭已經不再用手槍了,現在賭場拼的是私人專機、豪車和信貸服務。這是一場令人難過的“戰爭”,因為對手是自己曾經的朋友。一直以來,有一群人活躍在客戶與賭場之間,也就是所謂的掮客,不要小看了這些掮客,他們並不受雇於任何一方,他們有自己的公司,這是一個行業。他們從大陸尋找客戶並一路護送到澳門參與賭博,還為客戶提供無息貸款。如今,賭場也開始向客戶提供貸款,他們想要將掮客擠出這個行業。去年澳門博彩業以452億美元的總收入而傲視全球賭博市場,這一數字幾乎是拉斯維加斯賭博業收入的七倍。而澳門賭場收入的三分之二來自於高端客戶,這些貴賓大多數是大陸人。來自大陸的客戶一般不會攜帶大量的現金,這是由於中國法律規定在穿越澳門和大陸的邊界時攜帶的現金不能超過20000人民幣(約合3300美元),銀行卡取現限額為每日最高10000元人民幣。這對於那些一擲千金的賭客來說實在是太少了,在澳門,只有那些拿著100萬美元進賭場的顧客才可以叫貴賓。掮客的一項主要服務就是向這些大陸來的貴賓提供貸款。據來自彭博的數據,掮客去年賺取了130億美元,約占賭場總收入的29%,政府還要征收39%的稅,這樣一來,留給賭場的利潤就相當小了。米高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MGM China Holdings Ltd.)的行政總裁Grant Bowie 說,“沒有中介參與的直接貴賓能夠讓我們的利潤得到相當大的提升”。德意誌銀行分析師Karen Tang表示,賭場通常的做法是將貴賓廳租給掮客,而如果由賭場自己來提供全套的賭博服務,賭場的利潤能夠提高10%~15%,有些估計甚至認為利潤能夠提高50%。2000年,外國賭場運營商剛加入澳門賭場時,他們還不了解客戶的情況,只好“屈尊”與掮客合作。通過十多年的運營,他們已經對主要客戶的情況了如指掌:客戶有沒有離岸賬戶,在海外有多少資產,一但掌握了這些信息,踢開掮客的日子就不遠了。何鴻燊家族曾控制澳門博彩業長達40年之久,2000年開始,澳門引入了5家新的賭場運營商:金沙中國、米高梅中國、銀河娛樂、永利澳門和新濠博亞,自此,澳門博彩業一家獨大的局面被打破。如今,澳門除了吸引富人的博彩業外,還有供中產階級消費的購物中心和精彩的表演。澳門目前有35家賭場,更多的賭場、購物中心和賓館還在建設之中。水療中心、音樂會、劇院、高級餐廳和家庭友好的娛樂也為澳門帶來了不少遊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5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