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清華女生的周計劃表:不是北大WJMONK的專利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7pzs.html

馬冬晗、馬冬昕這對姐妹是清華大學的兩名學生,但是在校園裡流傳著不少關於這兩姐妹的傳說。

清華姐妹花馬冬晗、馬冬昕(來源 《大學生》雜誌)

傳說1:

她們的學習成績分別是所在院系的年級第一名,並雙雙獲得了2011年清華大學最高榮譽——特等獎學金,每年只有五名本科生獲此獎,據說她們是清華大學歷史上唯一一對獲得此獎的雙胞胎。

傳說2:

姐姐曾是精儀系歷史上第一位學生會女主席;妹妹當選了北京市海淀區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傳說3:

她們長得很漂亮,是清華大學學生國旗儀仗隊隊員,清華大學百年校慶時,她倆是校慶運動會開幕式升旗手。

傳說4:

在體育上,她們是校乒乓球隊種子選手,姐姐馬冬晗打進了女單四強,她們還擅長散打、中長跑、排球、羽毛球等。

經過調查,這些傳說都是事實。清華提倡的「又紅又專,全面發展」在她倆身上得到了近乎完美的體現。

剛進清華,曾僅居中游

來清華之前,馬冬晗的成績一直很穩定,「小學年級排名沒出過前十名,初中前五名,高中前十名」。進了清華,馬冬晗習慣性地把自己的大一成績鎖定在「年級前五名,至少也是前十名」。為此,馬冬晗每天早上6點起床,6點40上自習,晚上10點半自習室關了門才回宿舍。

但是,大一上學期,她在全年級150人中考了第20名,以「目標第一,總是希望最好」的馬冬晗遇到了自小學以來學習中的第一個坎。

馬冬晗為此每天都不開心,一想到學習就有壓力。

這時,妹妹馬冬昕的法寶「周計劃表」起到了扭轉乾坤的作用。

從小學到進入大學前,馬冬昕的學習成績一波三折,她進高中時曾是全年級第二名,把姐姐甩在了身後,但她也考過50名、150名,「只要情緒到位,她就能考得好,好得沒有上限」馬冬晗說。在學習中,馬冬昕需要動力,只要動力明確,她就能爆發能量,「我姐姐是跑馬拉松的,而我是百米衝刺型的,到了大學,我更適應了」。

馬冬昕喜歡新挑戰

不同的新課程在大學撲面而來,正合馬冬昕的特點。為了管理好學習生活時間,她提前一週把下周的計劃表做出來。一週的計劃表是一張A4紙,上面是從週一至週日各個時間段的學習生活安排。

除了安排學習、生活時間,每一天,馬冬昕都要總結「計劃完成情況」「學習情況」「社會工作」「體育鍛鍊」「生活狀態」「修養品行」和「一天總結」。「其實,計劃表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執行。」姐姐馬冬晗解釋。在一張周計劃表中,記者多次看到「加油」這樣自我鼓勵的詞,這些「加油」背後需要多麼大的毅力來支撐!馬冬昕正是憑藉這份毅力,大一上學期就趕上了其他同學,大學三年的學習成績在化學系排名第一。

從大一下學期起,馬冬晗也做起了計劃表,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

升旗也完美

姐妹倆不僅學習成績第一,馬冬晗是精儀系有史以來第一位學生會女主席,馬冬昕則是班長、系學生會學習部長、校學生會副主席……這對姐妹做任何事情都衝著最好,為什麼?馬冬昕道出了除了毅力之外她們倆另一個共同點——追求完美。

大一下學期,姐妹倆加入了清華大學國旗儀仗隊,這支隊伍是清一色的「女兵」。迎接2011年清華大學百年校慶,姐妹倆接到了擔任升旗手的任務。「姐姐拉鋼絲繩,我甩旗,還要把旗子往上送。我們倆立下了軍令狀,要一秒不差地把國旗送到旗杆頂端。」馬冬昕說。

平日的升旗都是在主樓前,清華大學百年校慶運動會在東大操場舉行。「東大操場的旗杆用的是鋼絲繩,年頭久了,有的地方打結拉不直,出現過升旗不太順利的情況。」馬冬昕說。

理工科出身的她們覺得這個問題可以通過技術來解決。「姐姐是學精儀的,到金工車間找了師傅,在旗杆下安滑輪,這樣,鋼絲繩的兩端就不會纏在一塊了。」

另一個問題是:如何在國歌停下來的那一刻把國旗送到旗杆頂。這個問題由馬冬昕來解決。「我倆找到一個巧辦法,把鋼絲繩分成五段,每一段都用膠布粘上,做上很小的標記,這樣就能判斷時間了。」

為了順利完成任務,每天早上,姐妹倆都要到東大操場踢正步。「升旗前我們倆要圍著操場走上大半圈,我們的步子要練到是由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馬冬昕說。每次踢正步,姐妹倆都吸引了不少觀眾,其中不乏「粉絲」。「剛開始有點兒不習慣,後來就見怪不怪了。」她們還做了無數次48秒升降旗練習,白手套被鋼絲繩磨破,手指也磨出了水泡,雙腿更是站到抽筋。「百年校慶的那一天,我們完美地把國旗升到了旗杆頂端。」馬冬昕說。

大學生活沒有遺憾

「除了學習和社會活動,你們的業餘時間怎麼打發?」記者問。

「我們逛街,但更多的時候,我們倆打球。」馬冬昕說。

談到打乒乓球,這可算得上馬冬晗和馬冬昕的又一個傳說。高二之前,她們倆從沒摸過乒乓球,一次通過電視觀看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姐妹倆被乒乓球吸引住了,便請曾打過乒乓球的媽媽陪練。「我們平日沒什麼時間玩,不過半年後,媽媽就不是我們的對手了。」

到了清華,姐妹倆的乒乓球球技也突飛猛進,大三時,姐姐打進了清華大學2011年乒乓球單項賽女子前四名。馬冬晗笑著說:「其實,妹妹的球技與我差不多,只是她比較悲催,經常在比賽的第一二輪就遇到了強勁對手,提前出局。」

平時,馬冬晗和馬冬昕在一塊兒打球,每當學習新的球技,馬冬晗總是取勝多,「我學會的球技會變形,一旦姐姐學好了新技術,她就很穩,無敵了」。打了那麼多場比賽,她們倆從來沒有交鋒過,「我倆本可以在半決賽過招,那時的比賽肯定很好看……」沒等馬冬昕說完,馬冬晗搶過話說:「我倆都瞭解對方的球技,場上的比賽肯定有很多個回合。」

沒在乒乓球比賽中過招,她倆並不認為這是大學四年的遺憾。「我的大學生活沒有遺憾,前不久,作為化學系女子排球隊隊長,我們獲得了乙組冠軍。要是沒有獲得冠軍,我就有遺憾了。」馬冬昕說。

在人人網上,姐姐馬冬晗有近5000個好友,妹妹馬冬昕的好友也近3000人。

網上的火暴,也吸引了媒體的注意。「清華有的院系請我們去交流,我們都去了,幫助年級同學我們沒有意見。但有的電視台邀請我們參加一些活動,我們拒絕了。」馬冬晗說。面對這份火暴,姐妹倆都有些擔心:「我們只是學生,不是公眾人物,以後都搞科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希望太高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7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