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k.myblog.yahoo.com/tin-knows/article?mid=697
在宏利公佈Q2業績後,忽然聽到很多人開始批評其管理層,懷疑其管理能力。甚至連一些價值投資者也這樣說,令我非常詫異。
痛打落水狗
其實很多人都會認為宏利管理有問題,究竟他們是真的這樣認為,還是只在“痛打落水狗”?我認為是後者居多。而作為一個生意人或資本家,這樣的行為不會為您帶來任何益處。我認為作為一個資本家,雖不用鋤強,但應該扶弱,這樣不單能在聲譽上得到提升,金錢上也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再者,我也相信失敗乃成功之母的道理。假如您幫您最信得過的人投資, 大意地輸了他們的錢,將來您會更小心嗎?您會從失敗中學習嗎?我比較喜歡原諒別人的過去,當前失意但有實力的人我也喜歡錄用,而意氣風發﹑不可一世的人我 不屑一顧。舉個例,蒙牛的毒奶事件之後,它們不會更小心處理嗎?中信泰富還敢玩Accumulator嗎?巴菲特先生說:『每一個聖人都有其過去,每一個罪人都有其將來。』(Every saint has a past, every sinner a future.)正是這個道理。
能力,不是說出來的,是做出來的
至於管理層能力問題,Graham說過是很難量化的,我們只可以從過去業績裡尋找線索。過去不是指一季,是指5年﹑10年﹑甚至更長。究竟宏利管理層有沒有能力,已經在過去做了出來,只說三道四乃不智行為。
我們不可能從股票過去的表現獲利
虧損已經是過去,而我們不可能從股票過去的表現獲利。舉個例,一間公司今年盈利比去年番了一番,股價也番了一番,此時你買了,就很容易犯了上述毛病,即看著倒後鏡往前走,還不跌到“一仆一碌”!投資,是需要有前瞻性的。
賣宏利的人是什麼人
當您做生意的時候您就會置身現實社會中,但在股票市場裡大家就只考慮到股票的價格。我想,不只一個將宏利賣給我們的人都知道他們在將淨資產$110的東西$90賣了給我們,他們賣出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股市在下跌,又或者人人都在拋出,或者其他因素,在我的角度看來,這些都是毫無義意的。
『你為什麼賣宏利?』
『咩……』
後記:
有關宏利價值陷阱的那篇要壓後登出,因整理需時,而在下最近亦比較繁忙,敬請原諒。
今天岩塚製菓(2221.Q)升到了3150日圓,計及日圓升值因素(12.9升至10.8),以港元計回報竟達88%!可惜之前將其賣了(2113日圓)並換上漢登控股(448.HK)。
岩塚製菓文章:http://hk.myblog.yahoo.com/tin-knows/article?mid=69
http://thesnowshine.blogspot.com/2010/11/blog-post_25.html
我每天如常到一些財經網站觀看二十大跌幅股票及創52週新低者,也是希望某一天我心裏想擁有的股票無端百事來個急跌,於是昨天就給我機會買入了中國動 向(3818),真可謂好價錢3.86港元,對上一次想買入則是4.6港元,買入理由很簡單,一家公司並不需要在來年度再做無增長性資本開支的企業,而且 手握現金每股約人民幣1元,自由現金流又差不多人民幣0.2元,那麼我真是找不不到理由不買他吧。
其下跌的理由層出不窮,例如下年度訂單增長率放緩,或者是陣前換帥,不過其新帥資歷遠勝舊帥,大行就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詞,什麼好的消息也 可以寫成負面,所以造成一天急跌至3.6港元收巿,噢,我的買入價也是早了些,但並不緊要,至少我本來就是希望接近這個價位買進的。
我想說每一種股票都有其大跌的一天,如果你當初希望買進的理由沒有改變,以及公司和行業結構沒有什麼重大改變,那麼一個不知所以的大跌就 會造就一個最佳的買入點,你可能說這樣的例子並不多,但我跟你說例子其實在一年之中存在很多個案,關鍵是你能否在某一天得到大跌的消息的同時進行快速的審 查和分析,藉以在最佳時機買進,因為這種機本面沒有變得差的情況下大跌維持的時間相當短暫。
例如股災是一個大環境下造就的理想買入環境,不過無可能每年都有一個股災的。而今年的例子則有比亞迪,騰訊,中國動向等,以我為例,我就 曾經買了騰訊和現在的中國動向,那時候騰訊傳出馬化騰做了大量期權,我已經忘記了是什麼,總之是要低位出清部份持股,這個消息令到股價大跌至近期權執行位 置,然後主席更揚言未來增長率會放緩,股價可謂雪上加霜似的下跌,不過我得認為主席做期權時的價位和環境跟今天不同,而且增長率放緩並不是停止增長或倒 退,放緩多少也是未知之數,但股價大跌加上公司回購,這不是一個買進訊號嗎,事實勝於雄辯,今天何價大家有目共睹。再來是中國動向,你會可能對其抱有和那 天的騰訊一樣看待,但我認為,這只是短暫的影響,我對其抱有信心,我買進並持有著,投以信心的一票。
|
||||||
雷聲大通常都雨點小,結局,更加係反高潮居多!好似民豐企業(279)舊年年尾興致勃勃向廖家大哥廖烈文買創興銀行(1111)股權,點知特別股東大會(EGM)前夕,中途殺出話廖氏家族其他成員唔「like」,仲話想狀告上法庭,所以,大家都諗住噚日有大龍鳳睇! 「a deal good for company」 不 過,出奇地,呢個守衞森嚴嘅EGM,場面異常平靜,把守門外嘅公關話,廖烈文大仔、民豐大股東兼非執董廖駿倫無嚟,華華眼睇亦唔覺有其他廖氏人蒲頭。最 後,「保險教父」民豐主席楊梵城,喺無驚無險無人阻頭阻勢之下,「教父」揸住廖企同創銀分別增加到10.8%同6.57%,成功踏出轉型「銀行教父」第一 步! 咁高興,「教父」當然要同大家講兩句喇!佢話個會議好成功,呢個交易對公司嚟講係好好,而且呢單係正常嘅業務交易,之後仲轉埋 channel話:「It is a deal good for company.(這是對公司好的交易)!」之但係有人問佢作價合唔合理、有冇涉及法律行動嘅時候,「教父」就突然失聰夾即閃番入會場,之後冇再出過嚟, 仲喺秘道鬆咗人o忝。 無咗個「教父」,華華惟有即刻執番個「教徒」─民豐小股東TOLAN i.GJ,佢同「教父」一樣咁開心,仲話「Very happy! A beautiful deal!」但係佢好似唔知有姓廖嘅想狀告呢單嘢喎。 咁點解「教父」可以毫無難度就得手呢?下次見到廖氏一族,一定要問清楚! 李華華 |
http://lyh.jack.blog.163.com/blog/static/132734100201071692231542/
255龙记集团是做模架的,目前市场占有率亚洲第一。龙记一直是我们公司的供应商,但我直到上个月才去看它的财务指标,看了一眼就发现指标非常好,我迫不及待的看了它的年报,然后把过去几年的年报都瞄了一下。
龙记的财务指标好在以下几点:PE12.6,PB1.45,ROE平均15%以上,主营收入除09年金融风暴影响外,收入和利润都成上升趋势,同时负债率逐年下降,现金流量非常好,DCF毛估可以番倍,分红稳定(09年风暴之下仍有4.7%)。
让我真正喜欢的是,它的会计政策非常保守,账龄90天以上的全额计提坏账,固定资产采用加速 折旧法,工业厂房和大型机器按5年折旧,从目前的资产负债表上看,4年后它的固定资产净值将趋近于0,再无折旧可提。而实际上,它的工业厂房是06年才全 部完工的,它的CNC等机床,用10年都没有问题,这也就是说,目前龙记的利润被人为的压低了!
龙记从06年起,公司人数达到最高峰10800人,09年已减少到7100人,但收入和利润 却能保持上升的趋势,说明它的劳动效率一直在提升。虽然09年的收入减少了27%,但我认为这个是特殊原因,09年龙记的利润只减少了23%,同时存货减 少了2亿(30%),而现金增加了3亿(50%),这说明在金融风暴下,龙记的管理卓有成效。
龙记虽然是家族性企业,但它的管理层都是欧美及香港等正规大学毕业的,并且大都有二三十年行业经验,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是龙记良好经营管理的保证。管理层薪资水平适当,09年业绩下滑,收入也同比下调了,最近授出的购股权价格是4.1元,比今天的收盘价4.5元略低。
在看完财报后,我询问了我们公司的采购、生产、工程三位经理。工程的同事说,龙记做的模架在 技术和品质方面确实要领先一些,龙记卖的材料是进口日本等地的,龙记卖出前只是加一些涂层,做一些简单的处理,然后打上龙记的品牌,但这个多少还是有一定 的技术含量在内的。生产的同事说从去年下半年始,到今年中,模具行业的恢复情况很好,虽然下半年势头可能会放缓甚至停滞,但同比09年肯定会大幅上升。而 采购的同事则说,对比明利钢材等同行,龙记的业务相对死板,缺乏灵活性,然后应收款的政策很严格,大概是制度性较强,所以在开发客户方面可能会有一些劣 势。
我打电话问了龙记一个业务部的经理,我开门见山的说明自己想买龙记的股票,并且是做长线。他没有正面去评价龙记的竞争对手,但从它的言语中,还是能感觉到他本人对自己的公司是比较认同的。因为我并不是以龙记的客户的身份去询问他,所以我认为他的回答是基本可信的。
我也打了电话到龙记的投资者关系部,接电话的王秘书态度挺热情的,我把自己的问题发了个 EMAIL给她,但她说目前是中报管制阶段,需在中报披露后,管理层才能回答我的问题。因为255的成交量一直很少,很冷门,而中报披露在即,我估计中报 后它的PE能降到10以下,所以我只能在中报前先买入一些。下边是我同她的EMAIL记录: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Christine Wong 王依芬
To:
Sent: Thursday, August 05, 2010 12:13 PM
Subject: Re: 龙记集团
李先生
谢谢您的电邮, 我会转发以下问题给有关管理层回答. 但因本公司现之中期业绩可能会于这个月未公报, 现正踏入业绩公报期之管制阶段, 所以不便回答以下问题, 要待业绩公报后才可回答.
不便之处, 敬请见谅.
谢谢
龙记集团
王秘书
T: +852 2342 2248 内线:207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To: Christine Wong 王依芬
Sent: Thursday, August 05, 2010 11:56 AM
Subject: Re: 龙记集团
Christine:
谢谢你的接待!本人是公司的小股东,不过以前没有怎么注意到公司,近期查看公司的财务报表时,才发现龙记这些年发展得非常好,因为工作关系,本人也曾接触 过公司的职员,印象很不错。所以这些天我回查了公司过去5年的一些财务报表和公告新闻,同时也调查了解了公司的一些生产经营情况,对公司过去的经营管理非 常的满意。做为一个小股东,我很感谢公司管理层上市17年来的对股东做出的贡献,希望公司发展越来越好。这里我有几个小问题,想进一步了解:
一、 公司09年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收入倒退了27%,但利润只减少了23%,这个成绩非常的不容易。同时,我看到公司的存货大幅减少了2亿多,工资等其它支 出也压缩了不少,这使得公司的现金流和资产负债表进一步改善,报表数据惊艳!公司在05年时,总员工数目达到10800人,这些年员工人数一路减少,目前 只有7100人了,但公司的收入和利润仍呈上升趋势,我想请问,公司大幅提高劳动者效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自动化机器增多、工艺优化还是工人作业效率提 高或是其它因素导致?这方面公司未来的展望如何?
二、我看到公司在计提应收款坏账时,基本上账龄3个月以上的,都全额计提了坏账准备, 这一方面说明公司应收款的管理做得非常好,另一方面说明公司的会计政策非常的保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大幅采用了加速折旧法,像工业厂房和生产机器设备 是按5年期限折旧的,会计政策非常的保守。据我了解,像CNC加工中心,用10年都是没有问题的,加速折旧会让本期的利润减少,未来的利润上升,请问公司 的保守政策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三、我看到公司的网站上招聘ORACLE管理员,我想问问公司ORACLE推行多少年了?目前 oracle的成本核算方法是什么?是标准成本法吗?oracle能否较准确的计算出每一个订单每一个产品的成本?公司有没有按责任中心进行核算考评?有 没有设置利润中心或成本中心?公司认为ORACLE推行的效果如何?
四、我经常看到街道上有龙记的钢材专卖店,我想了解一下这些门店目前经营效果如何?大概的数量和推广的范围,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
五、09年公司的经营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不小,我想请问目前行业恢复情况如何?此次金融风暴对公司和公司的竞争对手影响如何?
另外还有一个小建议,我发现公司的网站上没有投资者关系模块,请问以后是否可以考虑加设?
以上问题,敬请答复,谢谢!
祝工作愉快!
李
2010.8.5
龙记的中报出来了,收入增长25%,略低于我的预期,利润增长38%,符合我的预期。(PE正好10倍,对比我写贴时的价格,不足10倍),中期派息从10分增加到18分,超出我的预期,整体来看还是不错的,基本与我的预计相同。
公 司手持现金略有减少,主要原因是存货和应收款同比收入增长了2成半,加上固定资产购建支出及年度分红,最终消耗掉了报表期内的现金流入。不过从公司慷慨的 分红行为来看,手持近6亿的现金,对应不到5亿的总负债,公司日常运转已足够应付。公司还计划在杭州筹建新厂,我估计杭州新厂应该都不需要再融资。
龙记的折旧计提开始减小了,我估计是它的加速折旧政策,已经让很多仍然在用的固定资产再无折旧可提,这种局面,在今后的报表中表现将会更加明显。
昨 天我看到公司网站在本月初登出了招标拍卖旧机器的公告,我打了个电话给维修部的经理,表示我对那些旧机器有兴趣,因为刚好过了招标截止日期,对方不太客气 的同我说,有兴趣招标的买家很多,由于时间太晚,所以不再接受招标申请,我本来想多了解一点情况,但对方已不愿再做说明。这个事我能推测出两个问题:一是 它的招标公告内容看起来很规范,说明公司的管理制度比较健全;二是从招标受理的情况来看,龙记的旧机残值肯定不低,估计下半年的财报里会出现旧机处置营业 外收入。
财报中有一个不太好的地方,就是工资同比增长了35%(净增0.6亿,对应净利润1.4亿,同比才增长0.4亿),达到人均月薪5400 元,而收入只增长了25%,劳动力成本的压力明显体现。因为珠三角的企业,大部分是二季度甚至七月份才正式加薪,因此我推算下半年公司的工资成本将更高。 不过从公司目前的工资水平、成本的消化能力和转移能力来看,这个问题的影响应该基本可以受控。我始终相信,大环境的压力,对每个公司都是有影响的,最终的 结果只会让落后的企业出局,而优秀的公司会更优秀。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3/706182.html
011年2月15日,江海证券分析师王炳楠发布了一篇长达50页、题为《被漠视的潜在高铁刹车片制造王者—— 博云新材》的研究报告。该研究报告指出,未来两年,博云新材主要产品的市场需求将拉动博云新材的营业收入、每股收益快速增长,预计2013年博云新材的每 股收益为0.90元,2013年末的股票价格预计可达73.6元。基于对博云新材未来销售和盈利的预期,王炳楠给出了“强烈买入”的投资建议。
被漠视的大“牛”股?
根据博云新材2010年年报,其每股收益才0.12元,2011年2月15日的收盘价为20.27元。根据王炳楠的分析,博云新材未来两年的盈利将 增长7.5倍,股票价格相对于2月15日的水平上升2.26倍。博云新材确实属于被漠视的大牛股。
图表1报告了2010年底至2011年3月9日博云新材股票的累计收益率,其中图表1中的第0日即2011年2月16日,-27日即2010年12 月31日。从图表1来看,或许受王炳楠的研究报告的鼓舞,博云新材的股票价格应声涨停。
王炳楠的同行们如何看待博云新材?就在其报告出台的前后,民生证券的分析师黄玉的投资建议是“谨慎推荐”,他给出的目标价位是20~24元 。海通证券的分析师曹小飞也给出了“增持”的投资建议,但他的目标价位仅为25元 。东北证券的分析师潘喜峰则认为博云新材“目前的估值水平偏高”,因此“谨慎推荐” 。
博云新材的主导产品是刹车材料,可用于高铁、飞机等产品。从其所在行业来看,由于铁道部的负债水平居高不下且仍在上升,因此“高铁建设步伐未来将会 放缓” 。而且博云新材证券部也表示,“目前仅仅是立项高铁刹车片项目” ,离投产还早。
与同行比较,王炳楠的乐观似乎有些近乎梦呓。是其独具慧眼,还是另有玄机?
机构大逃亡
而就在王炳楠建议“强烈买入”的次日,两个机构席位在涨停板上卖出667万元和508万元博云新材,上演了一出“胜利大逃亡” 。此外,海通证券长沙五一大道证券营业部和国信证券长沙五一大道营业部也分别卖出了1669万元和265万元。这是不是意味着王炳楠只是强烈建议散户们买 入而不是建议机构们买入?这是巧合吗?
根据图表2,自2009年9月底开始,博云新材的户均持股数呈现出上升的态势,尤其是2010年二季度至三季度末,户均持股数更是大幅度上升。这是 不是意味着主力在向散户收集筹码?与此同时,博云新材的股票价格也在同步上升,这是不是意味着主力在拉抬股票价格?2010年三季度末,户均持股数达到最 大值之后,开始下降,这是不是意味着主力的出逃?同时,我们还注意到,2010年三季度末,博云新材前十大流通股股东户均持有6256股,而2010年四 季度末,前十大流通股股东户均持有的股票数量下降至5446股 ,这是不是也意味着主力在减仓?此后股票价格开始下降了,这是不是意味着主力出逃后,博云新材的股票价格身轻如燕了?王炳楠在庄家出逃后再“强烈买入”, 是不是有些过晚?
从图表3来看,到2010年底,机构持有博云新材流通股的比率从三季度末的46.75%下降至40.71%,这就意味着虽然有一部分机构胜利逃亡 了,但仍有一部分机构被套在局中。而根据图表1我们不难发现,自2010年底至王炳楠报告发表之前,博云新材的股票价格呈现出盘整中的下跌行情。正在此 时,王炳楠的报告发表了,博云新材涨停了,在涨停板上,机构又一次胜利大逃亡了。或许我们可以从博云新材2011年一季度报告中发现,它的股东人数又增加 了,户均持股数又下降了。
谍战片《黎明之前》中,八局局长谭忠恕说,“我从来不相信巧合”。我想,散户朋友们或许也不相信巧合。
默契?
笔者曾经手工收集过两个分析师荐股的样本:2001年某媒体《分析师荐股》专栏,另一家媒体2009年至2010年的《分析师荐股》专栏。
我们通过对这两个年度、两个专栏的分析师荐股的统计分析表明,无论2001年,还是2009年至2010年,如果上一年度的户均持股数高,该股票被 推荐的可能性就会很高。这是不是意味着机构进去了、散户出来了,分析师就推荐这些股票?
我们还发现,分析师推荐的股票,并不看净资产报酬率、成长性和风险水平。这是不是意味着,分析师荐股,只看机构的脸色,而不看基本面?
难怪有人说“按照股评反向操作,准确的几率将大大提高” 。我想,这可能是因为,相当一部分推荐买入的股票,背后都有一个或几个等待离场的主力吧。因此,在推荐买入时离场,或许我们反而能够占到先机。由此联想到 最近高送转的见光死,我欣慰了,散户在付出昂贵的学费之后,变聪明了。
我们不能信分析师,其实也意味着我们可以信分析师。如果我们的邻居总说谎,其实他也在说真话,因为我们反着听就行了。(作者为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教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4dc8080100rwbn.html
該股pe壓縮得太厲害了,當然金融危機期間pe到過1倍多。
估計今年車市不妙才這樣。
也有看不懂的地方,10年年報顯示整車運輸收入幾乎沒有增長,增長主要來自零部件運輸。
可以10年車市銷量增長很好,為什麼它整車運輸收入幾乎沒有增長呢?
小買一點看看
==================
繼續觀察長安汽車2011一季報,發現其銷售費用同比大幅下降59%,這意味著什麼?對長安民生物流而言這可不是好事。這比投資還需要再掂量掂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bfb5400100qykj.html
閱讀延伸:轉帖一篇,再次認識股票是怎麼一回事。
http://sddr2010.blogspot.com/2011/06/2333.html
感謝這一波跌浪,#2333成為目前在下組合內的最大持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17nwz.html
最近因為工作很忙,所以都抽不出時間來關注股票。但這幾天我的重倉明星股1068雨潤食品,股價跌幅和成交量都創下上市以來的新峰值,讓我不得不抽空出來寫幾句,算是對這一歷史時刻的見證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2dqyp.html
過去一年來我A股最失敗的操作就是過早的買入了招行,拿了一年至今虧損在5個點以上,招行同時也是我A股目前唯一虧損的票,還好它一直只佔到我倉位的2成左右。
我之所以有這麼失敗的操作,是因為當初只看到了招行的便宜,沒有充分預計中國經濟,特別是金融系統的風險,因此也沒有充分考量到這些風險對市場情緒的影響。
市場總是在不斷的變化,對一家公司的評估不能只是對比歷史、停留在過去,與時俱進是必要的。市場總是在有效和無效中來回,所以市場也總能給我們機會,而擴 大我們的視野,增加選擇的標的,更好的利用時間來把握最佳的機會是我們的追求。因為我覺得投資管理最終只是圍繞兩個問題:一是資產,二是時間。
招行,它是中國最優秀的銀行這是毫無疑問的,目前低估也是確定的,但是,我在去年過早的買入,事實已經證明我的決策是錯誤的,而某些人重倉甚至是全倉它更 是錯誤,因為「風險」的意義就是不確定,我們必須明白一個道理,在這個市場,我們不確定的永遠比確定多,所以風險始終存在,而規避它的唯一辦法我想就是分 散組合。
招行的討論很多,房地產和地方債的討論更多,而我的發言更多是負面和悲觀的東西,這讓很多買了招行的人不爽。回到前邊我講的風險問題,如果我能對大部分信息特別是負面的信息有比較充分的預估,那麼我的確定性就更大些,最終,我投資操作的風險就會更小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