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為進一步補充資本 中國銀行或謀求在歐洲出售優先股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472

四大行之一的中國銀行官員出訪歐洲會見投資者,為出售數十億美元優先股鋪路,這進一步證明中國銀行業正密集補充資本應對潛在壞賬風險。(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華爾街日報》援引消息源報道稱,中國銀行官員上周會晤了倫敦的基金經理,以評估歐洲投資者對中行65億美元優先股出售計劃的興趣。消息源稱中行計劃將以美元和歐元出售股份。

最近幾年市場經歷了信貸狂歡,導致中國銀行體系風險不斷累積。《華爾街見聞》此前曾報道,過去半個月來中國四大銀行罕見的密集“補血”。

上周五建行和農行發行了總計500億元人民幣的債券,此前工行和中行也發行了類似規模的二級資本債。

除了二級資本債之外,包括發行優先股同樣是商業銀行補充資本金的辦法。截至8月初,已經有浦發、農行、中行、興業、平安和工行6家商業銀行先後公布優先股發行計劃,規模合計3400億元。

這一次中國銀行尋找歐洲投資者,可能意味著亞洲範圍內的資金滿足不了胃口。

德意誌銀行全球風險集團亞洲部門主管說:“此舉毫無疑問這是在測試歐洲金融業的胃口有多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281

本周美聯儲高官密集講話 市場謀求弄清退出政策真正走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584

在經歷了上周“制造問題比解答疑問”更多的FOMC會議後,本周投資者試圖從大量美聯儲官員講話中尋找未來貨幣政策的走向。但問題是這些疑問能否得到解決?

上周三美聯儲主席耶倫公布了退出策略細節,保持原先的利率前瞻指引不變。美聯儲稱首次加息後才會停止將到期債券再投資。聯邦基金利率仍將是美聯儲傳達貨幣政策的主要利率。當美聯儲首次加息時,將提高聯邦基金利率的目標區間。

然而從美聯儲對利率預期的點陣圖上看,決策者將2015年底的利率預期中位數上調至1.375%,顯著高於6月預計的1.125%。這表明美聯儲加息或提前。

華爾街見聞網此前還分析稱,由於美聯儲對聯邦基金利率的目標表述是一個區間(當前是0-0.25%),市場懷疑短期利率可能周期性的跌出美聯儲的目標區域下限,甚至有相當的幅度。

本周投資者將聽到一大批美聯儲高層的講話試圖解答上述疑問。

周一紐約聯儲主席William Dudley已發表了講話,他表示在美聯儲首次加息的時間點上,利率前瞻指引並非牢不可破的承諾,並將繼續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維持寬松政策。

他還說人們不應高估美聯儲的點陣圖,FOMC在預期上的點陣圖並未捕捉到美聯儲官員們在不確定性上的看法。

周二堪薩斯城聯儲主席Esther George將發布講話。周三克利夫蘭聯儲主席 Loretta Mester,芝加哥聯儲主席Charles Evans也將發表講話。周四亞特蘭大聯儲主席Dennis Lockhart講話將最後壓陣。

證券經紀公司TJM Institutional分析師 Jim Iuorio告訴CNBC:“我認為他們設法向市場傳遞更清晰的信息。官員們的講話將是金融市場的重點”

新際集團(Newedge)的經濟學家David Robin說:“市場人士迫切期盼清晰度和公信力,他們給出的信號不一,加息節奏又有些上移,美聯儲雙向開道,並預料到市場會在判斷上產生困難。”

Rhino Trading Partners的經濟學家Michael Block認為,美聯儲早已在可預見的未來明確了鴿派立場,這也給他看好美國股市和債市的理由。他說

“股市已在追趕寬松政策的預期,債市何時趕上?如果有人指出這些預測只是學術界的遊戲,那麽債券價格就會漲回來。”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920

安倍再拋橄欖枝 謀求首次中日韓首腦會談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722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近期再次呼籲在11月的APEC會議上實現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韓國總統樸槿惠的首次首腦會談。自2012年12月上任以來,安倍晉三已經出訪49個國家,但是至今為止還未和習近平及樸槿惠就領土爭端和歷史遺留問題就行過會談。

安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和韓國是日本重要的鄰國,許多問題及爭端因此很難避免。不過正是由於這些問題,我們更應該舉行首腦對話。中國的和平發展對日本來說是機遇。訪問主辦APEC首腦峰會的中國,將是我就任(日本)首相以來訪問的第50個國家,屆時,一定希望舉行首腦會談。”稍早之前,安倍則通過前日本首相Yoshiro Mori致信韓國總理,表達了希望和樸槿惠見面會談的意願。

分析人士認為,盡管安倍表露了一定的會談姿態,但是是否真的願意為會談做出努力還不得而知。安倍等人在發言中並未就釣魚島問題、歷史觀問題等作出清晰而具體的表述,日方甚至還在進行“另一手準備”,令人感到日方是熱情有余而誠意不足。而中方則可能希望見到安倍更多有關領土問題的弱化態度之後才會接受首腦會談。

從9月24日開始,日本前外務副大臣、自民黨副幹事長三矢憲生,以及自民黨原眾議院外務委員長三原朝彥等人,已經展開為期3天的訪華行程。有報道稱,訪華期間,三矢憲生等人將與中國對外聯絡部部長王家瑞舉行會談,並圍繞谷垣幹事長訪華的可能性、重啟兩國執政黨之間的交流等問題交換意見。自民黨方面也正在協調下周與中國駐日本大使程永華的會談。日本希望通過這些舉措,推動在11月北京APEC峰會期間實現日中首腦會談。

此外,據共同社援引消息人士,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周五將在紐約會晤。(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334

香港拔頭籌 臺灣澳門爭相謀求取消人民幣兌換限額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655

yuan-pouring-out-of-china1

本周四,據澳門媒體Macau Business報道,澳門金管局表示將與中國央行討論取消人民幣每日兌換限額的事宜。

目前澳門居民每天可兌換人民幣2萬元。截至9月底,澳門銀行業人民幣存款已達1187億元。

另據報道,臺灣地區“央行”總裁彭淮南今日在立法院備詢時表示,正努力與中國人民銀行洽談中,臺灣與香港同步取消人民幣兌換限額的“機率很高”。

香港金融管理局行政總裁陳德霖昨日(12日)宣布,自11月17日起取消本港居民每日最多兌換兩萬元人民幣的限制,以便利港人參與滬港通和進行各種人民幣金融交易。但維持港人每日向中國大陸匯款8萬元上限的規則不變。

金管局取消限額的日期與“滬港通“開通的日期是同一天。備受關註的A股與港股互聯互通的“滬港通”,最終確定在11月17日開通。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965

豪賭中國消費崛起 礦業巨頭必和必拓謀求戰略轉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919

AM-BG265_BHP_M_20141118170714

隨著中國經濟逐漸由投資拉動轉向消費導向,鐵礦石不再吃香的今天,必和必拓等國際礦業巨頭們開始謀求轉型。

在中國經濟靠投資拉動的日子里,對鋼材的大量需求促成了鐵礦石和煉焦煤的火爆,必和必拓從中收益頗豐。而如今,必和必拓正在豪賭中國中產階級的崛起,並以此為基礎進行戰略轉型。

如今,必和必拓正在將業務重心轉向銅和石油,同時將鋁、錳等業務剝離至一個價值180億美元新公司。該公司首席執行官麥安哲(Andrew Mackenzie)計劃在四天後的悉尼策略發布會上宣布具體計劃。

澳大利亞Roxby Downs鎮的Olympic Dam銅礦是全球儲量最大的銅礦之一,必和必拓早就做好準備,在這里大展拳腳。

必和必拓轉型的關鍵在於亞洲,尤其是中國中產階級的崛起。必和必拓認為,隨著這些地區中產階級的日漸富裕,他們對於空調、電冰箱等消費品的需求將大幅增加。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目前消費占中國GDP的比重為35%,而美國高達70%。如此看來,中國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據《華爾街日報》,必和必拓營銷總裁Mike Henry表示:“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銅需求都將持續增長。”他預計,到了2018年銅需求將會面臨巨大缺口。如果不考慮新開發的銅礦,全球銅市場供不應求的局面將至少維持10年。

而就像之前曾拉動了鐵礦石和煤炭一樣,中國將是拉動銅需求的最大動力。目前中國消費了全球40%的銅產量,隨著國民收入的增長,中國的銅需求將會繼續上升。

AM-BG259_BHP_16U_20141118122709

必和必拓預計,到2030年,全球的銅需求將增長50%至4000萬噸,銅價也將隨之走高。

與此同時,必和必拓對石油的前景也很看好,從墨西哥灣,到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必和必拓正在全球開拓新的石油項目,以應對中國中產階級即將掀起的消費狂潮。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843

黑天鵝不斷 中國造船巨頭謀求合併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5112

創始人不再露面、白騎士投資者遭警方拘留……熔盛重工波折不斷。中國政府官員已介入,敦促揚子江船業和熔盛重工這兩家大型民營造船廠討論合併事宜。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稱,本週早些時候,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國民營造船業巨頭揚子江船業集團表示,已被中國政府機構要求考慮持有中國熔盛重工的股份。熔盛去年將超過100億元的債務進行了重組。

熔盛重工不斷遭遇黑天鵝事件。該公司去年10月曾公告稱,向獨立第三方投資者王平發行價值5.1億元認股權證。但《財新網》近日報導稱,宏易勝利董事長王平於2月23日被北京警方刑事拘留,原因是涉嫌在投資東方家園時的資金使用存在問題。3月9日,熔盛重工宣佈,公司及認購人(王平旗下宏易勝利投資)已訂立終止契據,根據契據,訂約方同意認購協議終止及不再具有任何效力。

更早之前,熔盛重工創始人張志熔被媒體報導稱與被調查的山西令氏兄弟多有交集,疑似捲入令計劃商業夥伴參與的地產項目。張志熔掌控的恆盛地產項目也停工多時。張志熔本人也被媒體報導稱遠走美國。

在熔盛重工陷入困境之際,國際航運和大宗商品行業正遭遇持續低迷時期。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今年以來屢屢刷新歷史紀錄新低。這也拖累了造船企業。

中國政府的反應也極為迅速,在王平被拘留後不足一週便介入此事,敦促熔盛重工合併事宜。

熔盛重工於3月11日宣佈停牌。

熔盛重工的窘境並非個案。自2月上旬以來,中國有四家其他造船企業要麼被法院下令凍結其股東資產,要麼經政府擔保進行債務重組,要麼暫停股票交易等待重組。

清楚的

新加坡上市的JES國際控股(JES International)發佈公告稱,旗下的中國造船公司進行重組,該子公司發生「不當內部管理」和「持續的重大財物損失」。公司還放棄了一宗涉及非洲剛果林業企業的收購案。

香港航運企業華光海運控股(Wah Kwong Maritime Transport)首席執行官Tim Huxley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中國造船業產能嚴重過剩。國有造船企業不會急於出手挽救局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418

“互聯網+”時代,中國咨詢業如何謀求發展PK歐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719/151072.shtml

“互聯網+研究咨詢”是互聯網思維的進一步實踐成果,它代表一種先進的生產力,推動研究咨詢形態不斷的發生演變。從而帶動研究咨詢的生命力,為研究咨詢領域改革、發展、創新提供廣闊的網絡平臺。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研究咨詢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於研究咨詢領域之中,提升研究咨詢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研究咨詢新形態。

目前我國咨詢業發展時間非常短,和西方研究咨詢業的發展水平有大的差距。總是不能形成專業化合作化的集團作戰行為。目前國內外咨詢業在世界範圍內發展很快。美國咨詢公司的服務內容涵蓋了管理、技術、工程、財務等方方面面。在德國從事研究咨詢的公司有近7000家。在英國80%的大中型企業常年雇用咨詢公司為其進行戰略、組織、管理、生產和信息技術的咨詢。據中為咨詢統計,目前我國共有各類咨詢公司3萬余家,而真正從事咨詢服務業務的僅1500余家,在咨詢業中做大品牌的只有幾十家。我國的咨詢業市場還十分不完善,收集信息的準確率不高,時效性不強,很難為企業提供系統、準確、及時的決策信息。中國目前的研究咨詢還缺乏準確的市場定位,整個行業管理薄弱,咨詢公司小而散,形不成規模,就連在國內咨詢業發展較快的深圳,其咨詢公司的業務主要集中在營銷培訓、品牌培育、產品代理等初級業務,很少涉及企業戰略、信息決策等較高級的咨詢業務。西方咨詢研究業已發展到以客戶為軸心提供個性化紮實的服務,而國內咨詢研究業的人才結構、知識結構還不能承擔國際化複雜的業務,零散資源亟待整合。高利潤的市場自然讓給了國外咨詢公司。

面對“互聯網+”時代發展,我國咨詢研究機構和咨詢研究人員要培育和形成自己的核心產品,迅速提高咨詢研究技術的價值和實用性。咨詢研究機構和咨詢研究人員在咨詢研究實踐中要秉持“頂天立地”的原則。所謂“頂天”,即咨詢研究人員必須了解和掌握研究咨詢理論和實踐的前沿脈搏;所謂“立地”,即咨詢研究人員必須深入企業實際,在實踐中才能真正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這樣也可以提升自己的咨詢研究能力。譬如,互聯網企業基於大數據技術,在合作前可以通過分析合作客戶企業信息數據資料。 

面對我國產業經濟快速發展及轉型升級與全球化經濟發展及“互聯網+”時代,為了使本土咨詢業得到更快的發展,不同的咨詢公司應根據自己的專長找準市場定位,還要不斷地擴展業務,增加咨詢服務範圍,提高與外國咨詢公司的競爭力。作為知識密集型產業的咨詢業,在經濟生活中的作用會越來越突出。拓寬企業咨詢研究市場要把功夫下在咨詢研究產品的開發上。不只是工業企業有產品,企業咨詢研究機構也有產品,不過不是有形的,而是無形的。咨詢研究機構的產品同任何其他產品(商品)一樣,既有價值,也有使用價值。要十分重視咨詢研究產品開發。每一個咨詢研究機構都應當根據市場需求,開發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咨詢研究產品。所謂特色咨詢研究產品,是指咨詢研究市場需要的、能發揮咨詢研究機構專業特長和專業能力的產品。根據中為咨詢觀察,因為受人才的知識和經驗的制約,一般地說,一個咨詢研究機構要為企業提供面面俱到的咨詢研究服務往往是不太可能的。咨詢研究機構必須具有自己的專長,只有有了專長,才能為咨詢研究市場所接受。研究咨詢領域的互聯網化將有助於需求市場的對接,互聯網時代的咨詢企業不僅可以利用互聯網獲取先進的技術信息,也可以通過大數據掌握最新數據信息資料,從而決定研究咨詢的重點。 

同時研究咨詢面對銷售渠道變革,結合“互聯網+”的概念,建議以產業鏈最終環節銷售為切入點,回歸渠道本質,以變革來提升企業研究咨詢服務產品的銷售。“互聯網+研究咨詢”的結果,將會使未來的一切服務活動都圍繞互聯網進行,企業在互聯網上銷售,客戶在互聯網上購買,數據信息資料在互聯網上流動,線下的活動成為線上活動的補充與拓展。從現狀來看,國內“互聯網+研究咨詢”尚處於初級階段,咨詢企業正努力借助互聯網平臺增加自身利益。例如咨詢企業開始嘗試營銷的互聯網化,借助B2B、B2C等電商平臺來實現網絡營銷渠道的擴建,增強線上推廣與宣傳力度,逐步嘗試網絡營銷帶來的便利。 

“互聯網+研究咨詢”不僅僅是技術上的“+研究咨詢”,也是思維、理念、模式上的“+研究咨詢”,其中以客戶為本推動管理與服務模式創新與創業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中為智研認為“互聯網+研究咨詢”加入了無所不在的計算、數據、知識,造就了無所不在的創新,推動了研究咨詢領域以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為特點的創新2.0,改變了咨詢研究企業的經營方式,也引領了創新驅動咨詢企業發展的“新常態”。互聯網+研究咨詢”可以利用國內相對優質與國際領先的互聯網信息資源去加速國內相對落後的研究咨詢業的效率、品質、創新、合作與營銷能力的升級,推動中國整體咨詢產業的國際影響力,進而能參與國際競爭並與歐美咨詢企業PK。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程勇,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及立場。如需轉載請微聯系zzyyanan獲得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803

蘋果技術服務公司落戶自貿區 上海謀求更大領域服務業開放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7305.html

蘋果技術服務公司落戶自貿區 上海謀求更大領域服務業開放

一財網 胥會雲 2015-09-17 16:40:00

上海自貿區掛牌以來,通過擴大服務業開放措施,迄今為止一共引進了1037個項目,蘋果技術服務(上海)有限公司是其中之一

為推廣蘋果支付業務(Apple Pay),蘋果公司已經自上海自貿區設立了一家外商獨資企業——蘋果技術服務(上海)有限公司。

17日舉行的“自貿區服務業開放措施推進大會”上,上海自貿區提供和展示了23家服務業創新案例,其中顯示,蘋果技術服務(上海)有限公司將主要開展一項全新的商業活動——蘋果支付業務,在蘋果手機和其他蘋果終端產品上增加新的移動支付功能。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查詢發現,上海市工商局的工商登記信息顯示,蘋果技術服務(上海)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6月10日,營業期限達30年,截止到2045年6月9日,註冊資本1340萬美元。其經營範圍包括支付領域的技術服務、技術咨詢、系統集成;軟件(教育軟件、出版物除外)的設計、制作,銷售自產產品,自有技術成果轉讓等。

Apple Pay是蘋果公司在2014蘋果秋季新品發布會上發布的一種基於NFC的手機支付功能,於2014年10月20日正式上線。

上海市浦東新區方面表示,蘋果技術服務(上海)有限公司落戶浦東,將引領性的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Apple Pay引入國內。而浦東能夠引進這樣的企業,源於浦東的產業配套、政府服務等營商環境,還有自貿區便捷的準入方式和配套改革措施。

上海自貿區掛牌以來,通過擴大服務業開放措施,迄今為止一共引進了1037個項目,蘋果技術服務(上海)有限公司是其中之一。

2013年以來,上海自貿區共推出2批54項擴大開放措施,其中2013年推出23項服務業擴大開放措施,涉及6個領域、18個行業;2014年再度推出31項開放措施,涉及服務業、制造業等6個領域、20個行業。

“54項擴大開放措施中涉及到的服務業開放措施共37項,目前累計已有1037家企業落地。”浦東新區副區長、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簡大年說。

這其中,包括再保險經紀、專業健康保險、獨資醫院、增值電信之呼叫中心、認證機構、遊艇設計等領域對外資有較大突破,湧現出一批首創項目。

比如,江泰再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是自貿區第一家再保險經紀公司,也是中國第一家專業再保險經紀公司,合作方亞瑟·加拉赫公司(Arthur J. Gallagher&Co.)是世界第四大保險經紀公司,目前在全球30個國家設有運營機構,為世界140多個國家的客戶提供服務。自貿區對再保險政策的開放以及相關政策支持,將吸引國際保險經紀公司陸續進入,推動再保險市場的發展。

簡大年說,2015年負面清單、54條擴大開放措施為企業拓展新領域、開展新業務提供了強大的政策支持,擴區後良好的產業基礎和載體空間,加速了項目落地。

與此同時,自貿區投資領域、貿易監管、金融制度等相關配套創新,為新領域的投資提供了政策支持。

上海市商務委主任尚玉英介紹,服務業擴大開放,是上海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對外開放的重點領域,服務業利用外資已經成為上海外資增長主要動力。

數據顯示,今年1~8月,上海吸收合同外資430億美元,同比增度113%,自貿區新增外資項目2110個,合同外資283億美元,同比增長3.3倍。這其中,服務業利用外資占上海全市合同外資96%。僅融資租賃,就吸引合同外資190億美元,占自貿區合同吸引外資的67%。

對於接下來的服務業開放,簡大年說,按照打造投資開放度最高的自由貿易園區的要求,浦東正在吸納一大批高端服務業的創新型項目,如世界著名的教育培訓總部、人才中介總部、著名建築設計公司、旅行社、互聯網金融公司、個人征信體系等項目。

近日,商務部公布了26條支持自貿區發展的措施意見,涵蓋統籌協調方案實施、促進外貿轉型升級、降低投資準入門檻、完善市場競爭環境和試點總結評估5各方面,對商業保理、典當、融資租賃、直銷、加油站建設等放寬了投資準入條件,對上海自貿區來說,又是一大利好。

簡大年表示,在下一步的擴大開放工作中,將會更加貼緊企業需求,通過與美商會、歐盟商會等舉辦一系列的推介活動,了解企業在開放方面的需求,接下來開放措施的提出,要有更大的開放度,更強的針對性。“比如有些領域企業的進入不太踴躍,可能針對性方面需要加強。”簡大年說。

同時也會更加註重企業的實際運營。在推動服務業開放措施落地的過程中,將主動爭取國家部委和市主管部門的支持,解決好開放領域的行業許可問題,讓服務業項目能夠在取得營業執照後盡快實現開業運營。

三是更加強調政策的透明度。對服務業開放措施涉及的實施細則、行業許可以及配套政策進行系統梳理,參考國際慣例和國際規則,建立平等規範、公開透明的市場準入標準,使企業能夠一目了然。

四是更加強化改革的協同性。將加強監管部門、行業主管部門在推進服務業開放中的協同改革,避免出現蜂窩煤、碎片化等問題,不斷增強服務業項目落地的便利性和體驗度,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

簡大年表示,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是上海自貿區改革創新和浦東二次創業的重中之重,要充分體現服務業開放的針對性、系統性、透明度、開放度,並以此為抓手,制定和實施好浦東高端服務業三年行動就啊,向亞太地區重要的服務業中心城市邁進。

尚玉英也表示,將全力支持自貿區建設,推進服務業更好水平對外開放。積極爭取國家相關部委支持,著力推動各項服務業擴大開放項目落地的同時,加快向上海全市複制推廣。

與此同時,尚玉英表示,也將抓緊繼續提出一批有針對性的擴大開放措施,推動服務業在更寬更廣領域的開放。

編輯:劉菁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086

東方匯謀求平臺化轉型 意在對接東方資產4000億資產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9670.html

東方匯謀求平臺化轉型 意在對接東方資產4000億資產

一財網 李靜瑕 2015-09-22 23:48:00

東方匯表示,將向“東方資管的互聯網金融產品超市”轉型,對接東方資管下轄多個產品,計劃將其打造成綜合性的互聯網金融資產交易平臺。

隨著互聯網金融監管漸近,行業逐步成熟,市場上開始湧現類似“金融超市”概念的互金平臺。近日,東方資產管理公司旗下的互金平臺東方匯表示,將向“東方資產的互聯網金融產品超市”轉型,對接東方資產下轄多個產品,計劃將其打造成綜合性的互聯網金融資產交易平臺。

成立於去年6月的“東方匯”是四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AMC)之下唯一的互聯網金融平臺,截至2015年8月31日,用戶量10萬人,累計交易規模20億元。東方匯的運營公司是註冊於上海自貿區的東方邦信金融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其母公司為東方邦信融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後者為東方資產旗下全資平臺公司。

最早被大眾熟知的“互聯網金融產品超市”平臺是阿里系的招財寶。而近期,陸金所也正在謀劃向輕資產平臺化轉型,以此對接更多元化的優質資產。在類似平臺興起的背後,一方面是資金成本高企,且優質資產越來越難尋覓。另一方面,這也可視為監管細則落地前夕,網貸平臺想跑進監管紅線的動作,因為輕資產、純平臺化的定位更符合監管所提倡的“信息中介”角色。

日前,東方匯董事長孫洋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闡釋東方匯為何擬向“互聯網金融產品超市”轉型。

轉型對接東方資產4000億資產

“有一些P2P平臺想跟我們對接,希望能夠獲得我們的資產,或者分一部分給他們銷售,甚至願意倒貼錢。”孫洋表示,東方資產的傳統業務是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管理與處置,資產相對較優質,項目融資成本較低。

在獲客成本方面,孫洋認為,整個行業獲客成本高企,平均轉化一個投資者的成本在400元、500元甚至更高。P2P平臺普遍采用發紅包、各種獎勵活動等“燒錢”的營銷方式來獲客,這不但推高了行業的獲客成本,也“慣壞”了投資者。

同時,孫洋稱:“東方匯不采取燒錢的方式獲客,在客戶定位上采取差異化的營銷方式。目前東方匯的獲客成本平均不高於100元。”

據其介紹,東方匯發展初期主要以東方資產集團員工以及內部客戶為主,高凈值客戶居多。通過這部分客戶的口碑相傳,擴散至其親朋好友,漣漪式擴展。東方匯平臺投資收益率為6%~9%,比大多數P2P平臺低3至4個百分點。此外,在東方匯平臺總投資額中,人均投資額超過30萬元,複投金額占比達到72.8%,用戶粘性較強。

“雖然資產端和資金端都很重要,但資產端的配置能力比資金端更重要。”孫洋說,資金端能夠通過多種營銷方法積累起來,但很多互聯網公司的資產端能力很難自己建立起來,需要依靠渠道。而選擇向“互聯網金融超市”方向轉向,則是挖掘東方資產涵蓋證券、保險、信托、融資租賃、小貸等金融板塊的4000多億元資產規模。

將建立百家理財體驗店

孫洋表示,東方匯的成立是為了滿足東方邦信小貸集團的業務需要,主要解決小貸公司經營地域限制和融資杠桿僅0.5倍這兩大瓶頸。目前,東方匯平臺的P2P業務板塊項目主要來自於這些小貸公司。

經過一年多的發展,東方匯正向東方集團內部協同方向發展。孫洋透露,東方匯已經嘗試與東方資產內部的各平臺對接業務,形成東方匯+資管、東方匯+保險、東方匯+證券、東方匯+信托、東方匯+融資租賃等模式,致力於成為東方資產集團的綜合互聯網金融超市。

同時,東方匯亦計劃搭建一個基於東方資產,但不限於東方資產的綜合性互聯網金融資產交易平臺,整合資管、金融機構以及非銀金融機構的金融資產對接互聯網金融。“未來,我們的產品不僅對接C端(個人客戶),還會開展一些B2B的業務或者F2F(金融機構對金融機構)的業務。”孫洋稱。

此外,東方匯已經在全國設立了18家理財體驗店,想以此樹立品牌、吸引投資者,孫洋說:“我們的目標是建一百家理財體驗店,主要依托我們的邦信小貸公司以及東方資產體系內的各個平臺公司的分支機構。”

編輯:林潔琛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788

中國人壽謀求入主銀行 廣發與華夏銀行等在列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3633.html

中國人壽謀求入主銀行 廣發與華夏銀行等在列

一財網 一財網綜合 2015-10-28 11:08:00

10月27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中國人壽正在與多家銀行接洽,希望最終收購一家銀行,比較聚焦的幾家包括廣發銀行、華夏銀行等。

10月27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中國人壽正在與多家銀行接洽,希望最終收購一家銀行,比較聚焦的幾家包括廣發銀行、華夏銀行等。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收購計劃由中國人壽集團操作,而非上市公司,並且通過二級市場完成收購的可能性較小。

一位接近中國人壽的人士表示,中國人壽最終收購廣發銀行的可能性會更大一些,持股比例有可能達到40%-60%。

目前,中國人壽持有廣發銀行20%的股份,與花旗集團、中信信托以及國家電網公司旗下國網英大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並列第一大股東。

此外,對於中國人壽正在洽談的另一家銀行——華夏銀行,前述接近中國人壽的人士稱,“華夏銀行也是中國人壽比較感興趣的目標之一,並且存在機會。”

此前不久,德意誌銀行曾發布公告,將減記所持華夏銀行19.99%股份置存價值減值約6億歐元,並稱“這部分股權已經不再被認為有戰略意義”。

公開資料顯示,2006年5月,德意誌銀行入股華夏銀行。2008年10月和2011年4月,德意誌銀行兩次增持華夏銀行股份,目前所持股比例已經達到19.99%。

編輯:顧蓓蓓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7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