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資札記【465】價值、可獲得性以及持續性 佐羅股飛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4cdd300102e7gz.html

雖然感覺很有價值了,我也曾嘗試努力躲過熊市的暴跌,但我發現:如果你小心翼翼地努力去躲過暴跌,你也極有可能很難守得住上漲的滾滾利潤。道理就這麼簡單:因為你若該糊塗之時不糊塗,那麼你就很有可能該聰明時候犯糊塗。

卡拉曼曾說過:「試圖擇時並等待底部到來總是不乏誘惑性的(彷彿他的到來無人不知),而多年以來的實踐則證明,這種戰略具有極大的弊端。歷史上,市場處於最低谷和反彈期間的交易量極小,而當市場恢復穩定、經濟開始復甦時,來自其他的競爭買家就會愈加激烈。另外,市場脫離底部的價值反彈過程往往異常迅速。因此,投資者應該學會在熊市的劇痛中持有倉位,並深刻意識到物極必反的道理;事情在好轉之前,往往會變得更壞。但我們無法給出時間表。」

為什麼價值投資者要有超常的耐心呢?蒙蒂爾的書裡做過研究,如果嚴格按照「格雷厄姆-多德市盈率」13倍時買進會發生什麼?這也許是市場對價值投資者的詛咒:市場在突破13倍市盈率之後繼續下跌的平均幅度是17%,市場在低位徘徊的時間是9個月,而恢復到買進價格的時間是17個月。我想說的是,「這絕非算得上什麼災難!」即便是PE基準再下降一些,大體恢復買進價格的平均時間也需要17個月,是平均時間!

佐羅想說的是,這些忍耐還並不是主要的問題。你想想熊市裡你與另一投資人的成績相差20-30%,但這也不能說明投資過程就此結束,勝敗已明了,價值投資需要的是一段馬拉松的長跑,只跑了2公里,勝出200米的又怎麼能趾高氣揚呢?我們最踏實的作為就是:認準前方不動搖,邁好接下來的每一步。

霍華德·馬克思(HowardMarks)談起過,投資人最值得關注的是「價值、可獲得性以及持續性」,因此我們儘可能不在中途去關心別人或自己的業績如何,也並不會為此而沮喪或沾沾自喜,理性投資人一定要埋頭研究企業,探討價值以及未來長期收益的可獲得性和持續性問題。

以上一點感悟和摘錄,送給價值投資閱讀者分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331

【敗局】班尼路全年關店465家:定位模糊之下的沒落結局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3559
曾經雄踞各大城市黃金地段的本土休閒品牌班尼路,如今風光不再。

6月16日,班尼路母公司德永佳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德永佳」)發佈財報稱,截至2014年3月底,集團總收入減少12.4%,至98.6億港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2.37%,全年純利6.68億港元,較去年同期減少約9%,班尼路以及其它子品牌中國內地關店數達到388家,關店數量佔年初店總數的十分之一。

事實上,在20世紀90年代末到21世紀初的那幾年,曾是班尼路最好的年代。在當時國內品牌競爭還不完全的狀況之下,班尼路在一線大城市站住了腳,門店分佈全國各大城市的中心位置。

但隨著外來快時尚品牌的強勢入侵,班尼路逐漸沒落。根據德永佳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3月底,德永佳存貨金額為18.98億港元,庫存高企已經成為班尼路發展的一大桎梏。

庫存高企折射出的其上新品速度慢、定位模糊等問題,也成為這個本土昔日休閒服裝巨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班尼路夾在時尚和快消之間,定位模糊。現在在一二線城市班尼路基本上淪為了大路貨,消費者無法產生滿足感。而在三四線城市,服裝市場又被低端品牌壟斷,它同樣難以生存。



內地關店388家

這是班尼路有史以來關店最為頻繁的一年。

根據德永佳的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3月底,班尼路以及其它子品牌中國內地關店數達到388家,門店數由3820家減少至3432家。除此之外,中國台灣地區其門店數也減少了75家,香港及澳門地區則減少了2家。

而就在2012年,其門店數曾攀上歷史高峰。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3月31日,其中國內地門店數為4044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50家,較前年同期增加了405家。

定位模糊之下的沒落結局

不為人知的是,這個密密麻麻分佈在全國二三線城市的休閒服裝品牌其實是一個「舶來品」。

據公開資料顯示,班尼路本身是一個意大利品牌,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香港經營,後來進入內地進行銷售,1996年德永佳出手收購,開始出現歷史性逆轉。

德永佳將班尼路重新包裝,將品牌的目標消費群體鎖定為年齡在18-40歲的人士,主打年輕路線,以男、女、中性的休閒服為主,旗下有班尼路、生活幾何(S&K)、互動地帶(I.P.ZONE)、衣本色(ebase)四大品牌。在併入德永佳後的幾年,班尼路迅速壯大,不僅業務範圍延伸至中國港澳台、東南亞以及中東地區,還通過「特許經營」的模式快速提高了市場佔有率。

事實證明,班尼路搶佔了先機。在當時國內品牌競爭還不完全的狀況之下,班尼路在一線大城市站住了腳。在21世紀初的那幾年,在廣州北京路最好、最繁華的地段,班尼路四大品牌佔據了最好的位置,在國內各大城市中心區域的商場內基本也都有班尼路門店。

時過境遷,如今廣州北京路班尼路的門店規模已經大不如前,儘管打出了大比例的折扣,但與僅一條馬路之隔的優衣庫相比,顯得十分冷清。

班尼路會有春夏、秋冬訂購會,經銷商看中款式後訂貨然後由廠家發出,一般分四個季度上新。而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消費者開始注重款式新穎,服裝逐漸演變成一種快消品。目前班尼路的運作模式跟不上市場的變化,衣服款式更新速度慢。按照它的操作模式,一款衣服從設計到生產出來一般要3-6個月的時間,然後再大批量生產上市。像ZARA一般上貨速度就是14天,這樣對比優勢就出來了。

現在班尼路夾在時尚和快消之間,定位模糊。以前它掌握了青少年的心態,定價高,消費者穿上有滿足感。但現在在一二線城市班尼路基本上淪為了大路貨,消費者無法產生滿足感。而在三四線城市,服裝市場又被低端品牌壟斷,它同樣難以生存。追根溯源,高不成低不就的定位是班尼路目前尷尬處境的重要原因。

為了擺脫困境,班尼路亦多番嘗試,企圖以明星代言戰術和與動漫合作設計來重新奪回青少年市場,但卻收效甚微。在去年7月,班尼路更換了品牌標示,將曾經標誌性的藍底白字改為了紅底白字,並將大寫的「BALENO」變成小寫,去掉了經典的內嵌「O」字母的正方形,重新設計了字體,「改頭換面」企圖東山再起。

在2009年那部風靡全國的電影《瘋狂的石頭》中,黃渤的一句調侃「我這是牌子貨,班尼路」,其實已折射出這個昔日休閒巨頭江河日下的殘酷現實。對於這個「沒落貴族」的自我救贖,成功與否仍然是個未知數。

來源:時代週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990

TCL上馬11代生產線 總投資額達465億

TCL上馬11代線的傳聞終於成真,總投資額將達到約465億元。

8月30日,TCL集團(000100.SZ,下稱TCL)公告透露,TCL集團、旗下控股子公司華星光電和深圳經貿信息委三方擬在深圳市光明新區共同投資建設第11代TFT-LCD(液晶)及AM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新型顯示器件生產線項目,並設立G11項目公司。

上述三方已簽署框架協議,擬共同投資建設一條月加工 3370毫米×2940毫米玻璃基板 9 萬張的 第 11 代 TFT-LCD 及 AMOLED 新型顯示器件生產線(G11 項目)。計劃總投資約 465 億元。其中,G11 項目公司註冊資本為 280 億元,銀行貸款 185 億元(銀行貸款由TCL集團和華星光電負責)。註冊資本中,由深圳經貿信息委指定的基金公司出資 80 億元,華星光電出資 114 億元, G11 項目公司其他股東出資 86 億元。

G11 項目計劃於 2016 年 7 月啟動規劃設計、環評等相關基礎性工程;2016 年 12 月項目開始樁基施工;2018 年 1 月完成廠房封頂;2018 年 7 月首臺設備搬 入;2019 年 4 月完成產品點亮;2019 年 7 月正式達到量產。 G11 項目將主要采用氧化物半導體、Cu 工藝、POA、Super GOA 技術、 OLED Printing 技術;生產 43英寸、65英寸、70 英寸(21:9)、75英寸液晶顯示屏,超大型公共顯示屏,以及OLED 顯示屏。

這個項目對完善深圳新型顯示產業有積極意義,在華星光電按上述計劃實施項目投資建設的前提下,深圳市經貿信息委將按相關規定為G11項目及配套項目提供支持。

TCL集團和華星光電在液晶面板業務領域,已覆蓋從電視面板到手機面板,在深圳有兩條8.5代線,在武漢有一條6代線,並建立了業內領先的競爭力,但在65英寸等超大尺寸液晶面板上尚未布局。近年來,液晶電視一直向著更大尺寸、更高分辨率方向發展,華星光電11代線一旦建成,TCL集團在大尺寸液晶電視面板上的產品組合將更加豐富,有利於提升公司液晶面板業務的綜合競爭力。

可以預計,受國內另一面板巨頭京東方在合肥建設10.5代線、華星光電在深圳建設11代線以及鴻海收購夏普後充分利用夏普十代線等因素的推動,65英寸以上的超大尺寸液晶電視面板的供應未來兩三年後將得到更大的滿足,從而推動超大尺寸電視市場的發展。

在11代線建設方案水落石出的同時,TCL集團最近一直在籌劃的重大資產重組事宜究竟是什麽,至今尚未公布,重組事項是否與上馬11代線相關仍有待最終的揭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540

三中資新股來港抽水465億華融中再保中金本月招股

1 : GS(14)@2015-10-07 01:16:02

【本報訊】剛踏入第4季,港股稍為喘穩,即有多隻大型新股爭相在本月出閘,3間國企包括華融、中再保及中金,均於本月啟動路演,合共抽水最多約465億元。當中最大的華融,計劃集資最多30億美元(232.5億港元),有機會超越聯控(3396)成今年第三大新股。不過,市場人士認為10月為傳統股災月,料投資者或對抽新股有戒心。記者:周家誠 黃珮琳


全國最大不良資產管理公司華融昨日開始上市前推介,據銷售文件顯示,公司將於下周四(15日)開始路演,發售股份中91.4%為新股,其餘為舊股;舊股中逾九成是由大股東財政部減持,餘下則為上市前投資者中糧集團出售。該股95%國際配售,只有5%股份是公開發售。



華融大戶禁售期較長

值得注意的是,是次華融的控股股東財政部、國壽(2628)及中信證券國際等前期投資者,禁售期都較長,普遍為1年,部份更是入股後起計3年內不可賣股,料此舉可提升市場信心。華融集資所得,六成將會用作擴張處理問題資產業務,三成則會用來增加擴展金融服務業務,餘下則用來擴展資產管理及投行業務。另外,中再保昨日亦開始進行上市前推介,並將於下周一(12日)啟動路演,13日開始招股,集資最多20億美元(約155億港元)。據保薦人匯豐的報告,中再保今年預測市賬率(PB)介乎1.5至1.8倍;里昂則指其市值介乎941至1,183億元人民幣,相當市賬率1.3至1.5倍。有投資者稱,東南亞再保險公司如昆士蘭保險、Korean Re之市賬率分別僅1倍及0.7倍,他認為中再保較合理估值為1.2至1.3倍,並指中再保無國際保險業務經驗,處於公司發展的嬰兒期(baby stage)。另外,9月中已通過上市聆訊的投資銀行中金,市傳本月會啟動招股,計劃集資10億美元(77.5億港元)。有投行人士指出,國企來港上市將會獲得中資機構支持,而且機構目前彈藥相對充足,雖然市況不穩,但相信仍會足額認購,而且大型新股選擇在這個時候上市,是對未來港股有信心的表現。






■內地投資銀行中金最快於本月招股。 美聯社

郭思治估獲足額認購

耀才證券(1428)市務總監郭思治認為,近日市況穩定,估計認購情況不會太差,但亦不會太踴躍,「相信會足額認購到,始終係內地大企業,會有資金捧吓場。」信誠聯席董事張智威則較悲觀,他指市場氣氛反覆,雖然近日稍為轉好,但10月屬傳統「股災月」,而且三隻「中字頭」新股集資額太大,難言市場反應會好,「大隻唔一定受歡迎」,估計市場會有戒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1006/1932225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748

鴻海465億併夏普 爭取2月底前敲定

1 : GS(14)@2016-02-08 02:25:18

【明報專訊】持續逾年的夏普(Sharp)競購戰,出乎意料由蘋果最大代工商鴻海,壓倒日本政府支持的產業革新機構(INCJ)取得優勢。《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稱,鴻海爭取在幾天內收購夏普。路透引述消息人士稱,夏普高層擬前往台灣談判,爭取在2月底前敲定協議。夏普股票昨升17%至160日圓(約10.6港元)。



出價高一倍 壓日政府支持INCJ

夏普社長高橋興三昨表示,正投入資源研究鴻海提出接近7000億日圓(約465億港元)的收購方案,內容包括保護夏普的技術及不會裁員,他將致力保護公司完整。他又表示,夏普將集中與鴻海的談判,儘管競標價不及鴻海一半的INCJ並未排除在外。夏普將在今後一個月同時與鴻海和INCJ協商。

不過高橋稱,兩個提議是不相等的。他認為鴻海規模龐大,每年銷售額達1250億美元,與鴻海合作有潛在的協同效應。知情人士稱,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上周四赴夏普在大阪的總部協商,向夏普提供2000億日圓(約133億港元)訂金,並由兩家公司的律師敲定其他細節。夏普上季淨虧損按年增加1倍至250億日圓(約17億港元)。

(綜合報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205/news/ec_ecy1.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3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