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手機將打專利內戰?誰將會被圍剿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1979.html
國產手機將打專利內戰?誰將會被圍剿
第一財經日報 李娜 2015-06-14 21:43:00
近日,長期接觸國產手機廠商的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透露,在本月內,一家知名本土手機品牌的專利代理公司將於近期起訴另一本土知名品牌。在他看來,隨著發改委反壟斷調查高通的結束,大陸手機專利戰真的要來了。
“高通反壟斷”案件引發的蝴蝶效應正在顯現。
近日,長期接觸國產手機廠商的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透露,在本月內,一家知名本土手機品牌的專利代理公司將於近期起訴另一本土知名品牌。在他看來,隨著發改委反壟斷調查高通的結束,大陸手機專利戰真的要來了。
“目前尚不方便透露雙方的名字。”王艷輝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發改委對高通反壟斷調查客觀上迫使高通取消了之前的免費反授權,為本土手機品牌之 間的專利戰掃清了障礙,之前由於大陸手機被迫向高通免費反授權,也就失去了利用手中專利起訴競爭對手的權利,如今打破枷鎖,專利內戰是早晚的事。
專利價值重估
高通專利案結束後,由於專利本身的複雜性,對於中小手機廠商來說,仍處於較為被動的狀態。
“現在的狀態就是等待一個清晰的局面出現,但在那之前需要一段時間的博弈和談判。”一位品牌手機廠商的負責人對本報記者如是說。
《第一財經日報》此前的高通系列報道中曾經描述過手機廠商與高通之間的合作過程:一家配合調查的手機企業與高通簽署的標準合同中,相關條款非常複雜,但大致包含兩大塊內容:每部手機需要支付的費用;一次性支付給高通的許可費。
前者分有大約十個價位比例檔次,按照賣出手機數量來計算收取比例,算法非常複雜。後者由於每個企業實力不一樣,所具有的專利重要性不一樣,對高通的價值不一樣,所需要付給高通的許可費用也有所不同。
簡單說,就是比如A公司有10個專利,B公司有同樣重要的5個專利,那麽A與B之間簽署交互許可協定,B僅需付給A公司5個專利的使用費用。但是高通強勢的原因在於,持有的所有專利是最基礎的專利,因此在談判中,有很強的話語權。
顯然,對於像華為、中興這樣在專利上有較強儲備的國產手機廠商來說,話語權會得以加強,而更多的中小企業則處於等待過程中。
有知識產權相關的律師此前曾對本報記者表示,在新的談判中,如何確立新的交叉授權條款,評估中興、華為這類專利儲備較多企業的專利包所占比重,是判斷本次反壟斷處罰是否能夠真正改變高通生態鏈的關鍵所在。
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1月,華為獲得的專利授權量近3萬件。截至2013年底,中興通訊在全球專利擁有量超過5.2萬件,累計專利授權量已超過1.6萬件。但強勢的高通方在交叉許可合同中,對華為、中興兩家廠商所擁有的專利包的價值評估幾乎為零。
目前據本報記者了解,華為已經與高通重新簽訂了授權協議。
誰會成為圍剿對象?
事實上,專利從去年開始就成為國產手機廠商圈內熱議的話題之一。目前國內手機市場放眼望去,拼外形、拼工藝、拼配置、拼價格的硬件戰已經越來越沒看點,當產品同質化已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時,廠商亟需一個新的營銷點,而專利則是一把利器。對於在專利上逐漸獲得話語權的廠商來說,是否會針對專利問題在未來發起訴訟,實際上暫時仍未有明確態度。
中興方面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尚未聽到內部有關於向本土廠商訴訟的說法。但對於是否會發函針對專利問題開打,中興實際上並無正面回應。
有接近中興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有知識產權的公司應該享受專利紅利,而專利缺失的公司也必須為自己的短板買單,當然,專利領先者也不能放松,競爭才剛剛開始。言下之意,未來中興並不會放棄專利訴訟的權利。
而中興旗下品牌努比亞總裁里強則講得更加直白:關於專利技術,國內廠商打個招呼,學習、借鑒都沒有問題,但是國際廠商打了招呼也不行。
“我們對國內手機廠商的態度是比較寬容的,抄襲一項技術可能會比較簡單,看一看參數就可以,但這並不意味著要將我們所擁有的技術進行制約,這樣也不利於行業的發展。比如我們做了無邊框,圍繞無邊框它的交互和後續布局了500多項專利,但真的會把國內其他廠商無邊框的路堵死嗎?我們最重要的是抓住這個機遇把中國手機做起來。”里強對本報記者如是說。
華為相關發言人14日對本報記者表示,華為IPR的首要任務是保衛自身業務安全,構築公平健康的商業環境,不會因為高通條款的問題而向國內廠商提起訴訟。
前不久,小米突然對外宣布引進高通大中華區總裁王翔,被業內視為專利攻防戰的一步。
對此,王艷輝認為專利訴訟近幾年未曾間斷,不過真正來自大陸手機品牌之間的專利戰一直沒有發生,如果本土手機專利戰真的爆發,對中國手機產業將產生重大影響。
編輯:於百程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在線電影票第一陣營已成,誰將成為銷售漏鬥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731/151251.shtml
最近一年巨頭們都愛上了電影,尤其是立誌要將O2O這事兒做成的百度糯米、美團和大眾點評。美團在2012年2月便已推出貓眼電影,大眾點評與百度糯米同期推出電影票業務,三者之間明爭暗鬥。微信、支付寶等入口級應用同樣推出了電影票頻道。這個市場究竟有多大?各家份額如何?未來走向何方?易觀近日發布的一份關於在線電影票的專題報告,較為全面地呈現了在線電影票市場。
大盤增長改變不了中小廠商出局的命運
在線電影票市場依然還在高速增長,全國80%電影院已支持在線訂票,今年底這一數據有望達到85%。從收入來看,2014年線上出票135.7億元,占到該年總票房的45.8%,同比上漲179.07%。2015年第1季度中國在線電影票務市場收入為60.8億元(包括團購和在線選座),占據63.42%市場份額,同比增長95.69%。從用戶數據來看,2014年電影在線票務市場的用戶規模達到0.93億人,較2013年同比增長45.3%,今年將達到1.22億人。互聯網已成為電影票主流渠道。不過,快速增長的市場正在被大廠商收割。
在線電影票市場玩家多達七類、數十家。入口類、團購類和專業類是最主流的三類玩家,入口類即指擁有海量用戶的超級App,微信、支付寶、手機百度、百度地圖,它們正在成為生活服務的入口;團購類則是美團網、大眾點評和百度糯米,它們從電影票團購起家,現正轉型在線選座;專業類則是格瓦拉、蜘蛛網等玩家為代表的第一代在線電影票玩家,它們在電影票領域深耕多年。這幾類玩家各有所長。而影評網站、院線自有、社交網絡和電商平臺等類型的在線電影票玩家,在市場的存在感較低。
在最主流的三類玩家之中,競爭同樣異常激烈,絲毫不遜色於用車服務市場。從春節到現在的半年多時間里,9.9元看電影這類營銷活動屢見不鮮,正是因為各家電影票平臺的補貼營銷大戰,競爭激烈到相關部門已對此類營銷叫停。要肯定的是在線電影票玩家競爭對市場的拉動作用,中國每天新開張3家電影院的供給下,全國影院上座率不足16%,利用率嚴重不足,在線電影票起到了很好的拉動作用,甚至對票房都產生了提升效果,中國票房和觀影人次年複合增長率達到36.67%。
巨頭每一次血拼都會有中小玩家被擠出局,電影票市場同樣將上演這樣的結局。該報告顯示,在線電影票正在進入新的階段,團購、在線選座都已不再是核心競爭力,結合生活服務場景的交叉銷售才是眼下的競爭焦點。2016年將迎來在線票務市場整合,集中於多場景化入口,中小廠商被擠出格局,去到電影院便能明顯感受到這種更叠,過去五花八門的取票機正在逐步被替換為少數幾個大型玩家。
在線電影票市場第一陣營已成
百度糯米、淘寶電影、微信電影,作為BAT三家電影業務的代表,進軍在線電影行業後,對美團&貓眼、格瓦拉形成了不小的沖擊。易觀報告顯示,百度糯米的影院覆蓋及城市覆蓋已趕超美團&貓眼。以美團&貓眼、格瓦拉為代表的在線電影票的第一陣營里又多了一些資金實力、業務能力更強的來自BAT的對手。
目前來看,第一陣營的各個玩家各具優勢,在前期廝殺階段,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美團&貓眼:電影票團購還在繼續,7月27日貓眼獨立,在電影業務領域,美團和貓眼未來是資源共享還是競對不得而知。根據美團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貓眼電影上半年交易額達到60億元,超過2014年全年,貓眼已形成先發優勢。而美團的劣勢是團購起家,用戶價格偏好性強。
百度糯米:百度糯米電影入局較晚,采取了一些差異化的玩兒法。投資院線、與各大院線發行聯名會員卡共享用戶、推出“會員+”計劃以圖改良團購弊端等等。最核心優勢則是技術+入口能力的場景化銷售,即根據用戶位置、用戶屬性等特性,用戶在搜索、在貼吧、在消費其他生活服務時,分析他可能感興趣的電影並進行推薦,實現結合場景的交叉銷售,拉動增量需求。百度糯米的劣勢則是進入行業時間較晚。
大眾點評:大眾點評要連接一切吃喝玩樂,它正在將吃喝玩樂用戶轉化為電影票用戶,在一些餐廳就可以看到點評布置的電影推廣易拉寶,還與商家合作推出包含電影票的“聚會大禮包”。其優勢是從各種吃喝玩樂導入增量用戶,劣勢則是影院資源上還處於下風。
格瓦拉:作為專業的票務網站,格瓦拉的強項是線下資源,用戶資源與商家資源的聯動,長於舉辦各種低價搶票品牌推廣、明星見面活動,提升用戶的參與度和平臺吸引力。電影社區也已形成氣候,其影院資源主要分布在華東地區。巨頭們燒錢越演越烈,格瓦拉跟進難度增加。
微信:微信在電影票業務上主要與萬達等第三方合作,自身沒有進行過多運營,這是騰訊在O2O和電商上大的戰略,重點做好入口。微信電影票優勢明顯,用戶基數巨大,且具有獨有的社交能力,朋友圈、公眾號與電影票業務都很好地進行聯動。劣勢則是入口太深了,作用相對有限。
淘寶:淘寶是互聯網巨頭中最遲進入電影票市場的,去年10月姍姍來遲。淘寶做電影的思路跟菜鳥、天貓都類似,即平臺化。淘寶電影想要打造一個虛擬院線,未來聯合各大影院開展類似於雙十一這樣的大促活動,與支付寶、娛樂寶、阿里影業、淘寶眾籌等業務都有結合空間。淘寶電商優勢能否適配到O2O服務上還需觀察。
上述玩家構成了在線電影票的第一陣營,它們之間的交鋒還在繼續。最終贏家必將在大公司中誕生,格瓦拉最終或許會進入某家巨頭的懷抱。
誰能成為最好的電影票銷售漏鬥?
銷售漏鬥是市場營銷中一個經久不衰的模型,它反映了銷售促成的規律,潛在客戶一步步變為最終成交客戶,整個過程可以映射到一個漏鬥上。漏鬥從上到下體現了公司的客戶資源從潛在客戶階段,發展到意向客戶階段、談判階段和成交階段的比例關系,或者說是轉換率。正如前文所述,在線電影票第一陣營的巨頭玩家在影院覆蓋和城市覆蓋上差距越來越小的時候,關鍵比拼就是如何獲取訂單。誰的漏鬥效率越高,誰更有可能勝出。
每家在線電影票玩家都有自身的漏鬥。美團的漏鬥頂部是團購用戶,團購用戶中對電影票感興趣的用戶構成中間部分,再通過低價促成這些用戶下單。大眾點評的漏鬥頂部則是吃喝玩樂用戶,這些用戶在聚會等場景中順道有觀影需求,便有望在點評下單。微信的漏鬥頂部則是日活躍近4億的海量用戶,頂部非常之寬,不過要找到有潛在意向的並不容易,盡管可以通過社交等行為進行精準定位但我們並沒有看到微信推送電影票廣告,而且用戶分享一個關於電影的朋友圈,並不意味著他想去電影院,所以微信電影票是一個上寬下窄的胖漏鬥。
百度的業務特征使之在電影票業務上具有更高的漏鬥效率。漏鬥頂端是手機百度+百度地圖+百度糯米的用戶,通過搜索、地理位置、本地生活服務等數據精準定位到想看電影的人。這些有看電影需求的人,或者通過手機百度搜索電影票,或者通過百度地圖搜索周邊影院,又或者在百度糯米有過購買行為,向其推送電影票信息的轉化率自然會更高。
Google也被公認為是漏鬥效率最高的營銷平臺,這是搜索引擎的先天優勢,它們精準把握用戶此時、此地、此景的需求。在這一點上,百度與Google並無本質不同,只不過百度正在將重心放到移動生活服務上,漏鬥模型依然適用。從這一點來看,百度做電影票也好,做其他本地生活服務也好,優勢還是很明顯的。不過,漏鬥效率最高只是表明百度先天適合做這個,最終還是要靠執行,用好這個漏鬥。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羅超,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非i黑馬觀點及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獲得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外賣饑餓遊戲白刃相接 誰將成為終結者?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122/152891.shtml
導讀 : 如果誰也無法滅了誰,拋開資本的遊戲,最終比拼的還是誰的用戶忠誠度最高,誰的盈利能力更強,誰的商業模式更健康。
電影《饑餓遊戲》迎來了“最後一戰”,而外賣領域的“饑餓遊戲”在經歷了“大逃殺”式的競技比拼後,也將進入到更加殘酷的白刃戰。這場遊戲走向幾何,誰又將成為遊戲終結者?
外賣是一個大市場,但是誰也無法形成壟斷,不同的定位、不同的目標用戶都有不同的機會。外賣也是一場資本遊戲的拉鋸戰,不同的戰略、不同的打法都有不同的結果。既然難以靠燒錢耗死對手,那麽只能看誰更有技巧,戰略和戰術將成為這場“饑餓遊戲”勝出的關鍵。
在這場“饑餓遊戲”的較量中,餓了麽、美團外賣、百度外賣、口碑外賣、到家美食會、黃太吉等都是不同的代表。從規模資本和品牌影響力上說,前四個無疑是互聯網外賣界的“四大天王”,後兩個則是新一極的典範。大家狹路相逢,必定是勇者勝出。但是誰會是最終的勇者呢?不妨從它們的戰略打法與技能上一窺究竟。
戰略打法飆升 點燃遊戲之魂
餓了麽與美團外賣以性價比著稱,客單價20元左右為主,用戶消費能力位於中低端,主要用戶為高校學生,其次是白領人群。二者一直以來相恨相殺,在全國幾百個城市攻城略地,因為目標用戶重疊嚴重,均采用巨額補貼的模式請全國人民吃飯,培養了廣大人民群眾占便宜的壞習慣,用戶忠誠度極低。唯一的欣慰是二者的日均訂單量雙雙突破200萬單,笑傲群雄。但是隨之而來的困擾是——訂單量越大,虧損也越大,用戶忠誠度還很低,所以很難想象補貼一旦停止的狀況會是怎麽樣。
百度外賣、口碑外賣和黃太吉外賣主打品質白領外賣,客單價30元左右為主,消費能力位於中高端,主要用戶為白領人群。三者的補貼力度相對比較節制,前兩者背靠百度與阿里兩大親爹,肩負著扛起本地生活服務的大旗,一個要實現連接人與服務的願望,一個要占領線下支付場景的通道,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黃太吉外賣則是半路出家,從賣煎餅果子轉型而來,無需合作餐廳,甭管是煎餅果子還是第三方快餐品牌都從自己的中央廚房來加工和配送,但目前品牌定位的局限性和口味的硬傷也成為其發展的絆腳石。
技能絕招比拼 戰鬥指數升級
餓了麽與美團的技能可就多了。為了追求訂單量和交易額的老大地位,一直是你追我趕,燒錢大戰一直沒有停歇,那就是——燒錢、擴張、幹仗。這二位堪稱是互聯網外賣界最上鏡的“明星”。而且這兩位還非常擅長炒作,前段時間美團外賣放風新夥伴傳聞,讓大家紛紛猜測誰將被它合並,餓了麽、達達、樓下100紛紛躺槍,可最後宣布的結果居然是一只袋鼠(美團外賣新logo),也是醉了。餓了麽也沒閑著,之前對滴滴示好這次終於上位,獲得滴滴戰略投資,但也被認為是缺錢的無奈之舉。另外,除了打架最狠,最出風頭以外,這兩兄弟一直背負著外賣“黑作坊”的罪名,並經常有來自全國各地媒體的曝光,最近還接連被上海市藥監局、深圳市市場稽查局立案調查,因為餐廳問題率同樣位列前兩位,也算是同病相憐。
百度外賣背靠百度,最大的技能就是技術流,並且把技術能力投入到了物流的相關技術研發上,還向國家主管部門申請了18項專利,算是學霸一枚。前段時間百度外賣還和藥給力合作還推出送藥,但資質與監管也是其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口碑外賣雖然背靠阿里,財大氣粗,但是技能基本沒看點,完全缺乏創新,從未被超越,一直在模仿,就連物流團隊也懶得搭建,純粹采用第三方的,除了燒錢還是燒錢。而且阿里巴巴已經不再跟投新美大最新一輪融資,並將退出。還有最近海底撈、外婆家、西貝蓧面村三家餐飲企業投資入股口碑網也讓人頗為意外,不知不差錢的阿里是不是已經把它當成了下一個來往?
到家美食會的主要技能是專註,認準了做中高端服務,然後走自建物流的道路,任巨頭們高歌猛進的燒錢漲訂單,自己一心盤算著怎麽不虧錢的謀發展。
黃太吉外賣雖是新兵,但它有個超級技能是會騰挪轉移,還有個口活好會講故事的BOSS,縱使千夫所指煎餅不好吃,門可羅雀,那索性說老子主要訂單靠外賣,而且還要改造傳統餐飲的供應鏈,降低成本結構。靠一個好故事就拿到了巨額投資。
健康的商業模式成KO對手的終極必殺技
想如今的外賣市場玩家林立,不僅有巨額的融資,還有幹爹與親爹們的力挺,巨頭之外不乏一茬茬的新生代力量崛起,並且都擁有獨門絕技,熱鬧非凡。但是熱鬧的背後,是遊戲過程的激烈與殘酷,保不準那一刻就會能量耗盡而亡,想要成為最終的王者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懈怠,必須使出平生絕學,合縱連橫,把頭系在褲腰帶上去馳騁殺敵。
不過說一萬道一千,在互聯網外賣的饑餓遊戲中怎麽樣活得更久肯定是最終極的出路。用一味的靠燒錢補貼去獲取用戶規模和銷售額的獲得的第一本來就是一個偽命題,也不是一個持續健康的商業模式。外賣配送很難像其他互聯網產品模式一樣能夠做到邊際成本為零,那麽想要盈利就必須從客單價上想辦法。要不然,各種成本根本無法被覆蓋,最終只會陷入持續虧損的黑洞之中。
目前來看,互聯網外賣的這場搏殺遊戲似乎還難以看到終點。雖然格局暫未變化,但是局勢卻很明朗。如果誰也無法滅了誰,拋開資本的遊戲,最終比拼的還是誰的用戶忠誠度最高,誰的盈利能力更強,誰的商業模式更健康。這麽來分析,其實也就能大概看到未來,必定是誰活得最久誰才能活得最好。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沙水,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
誰將成為跨境電商綜試區下一批試點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36545.html
誰將成為跨境電商綜試區下一批試點
一財網 秦夕雅 2016-01-08 15:03:00
新一批跨境電子商務綜試區要符合五個標準:一是複制推廣杭州“六大體系兩大平臺”經驗做法的基礎和條件; 二是全國外貿進出口規模排名前10位的省市; 三是跨境電子商務規模較大; 四是提交的工作方案具有創新的特色; 五是這些省市正式以省市政府的名義向國務院提出過申請。
1月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部署新設一批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
商務部部長助理張驥在1月8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吹風會上表示,這次新設立的城市將在眾多城市中選擇,具體的城市要等國務院批複以後正式公布。
此前,有消息稱,申報了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城市有十多個,其中跨境電商進出口試點城市基本上均參與了申報。
篩選五大標準
盡管名單要等國務院批複,但是新一批跨境電子商務綜試區的選擇標準是明確的:
一是複制推廣杭州“六大體系兩大平臺”經驗做法的基礎和條件;
二是外貿進出口規模,原則上重點考慮的是全國外貿進出口規模排名前10位的省市,同時兼顧中西部的發展,考慮到東中西部的合理布局;
三是考慮有關的省市跨境電子商務和國內電子商務的規模,希望規模是較大的;
四是申請城市所在的省市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外貿工作,提交的工作方案具有創新的特色;
五是這些省市正式以省市政府的名義向國務院提出過申請。
從2015年上半年的外貿進出口的規模看,廣東、江蘇、上海、浙江等地排名全國居前。
張驥表示,下一步在國務院正式批複以後,商務部將會同相關部門與已經獲得試點資格、正在進行試點的城市共同做好試點前期的準備工作和試點以後的政策對接工作,其中包括:盡快建立省市和部門的聯系機制,學習、借鑒、複制杭州經驗;指導各試點城市因地制宜提出實施的方案;參照杭州綜試區的做法,相關部門將一對一地對這些開展試點的城市提出的方案進行政策對接,完善方案之後,由省政府和市政府批準以後實施。
值得註意的是,這一方案不是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好之後交給地方試點,而是由地方和企業共同探索形成,方案中需要解決什麽問題再和部門來溝通。
“總之,通過大膽的探索、通過試點,為跨境電子商務在制度創新方面提供有利的借鑒,使管理制度更好地適應和支持跨境電商的發展。” 張驥稱。
跨境電商的杭州經驗:“六體系兩平臺”
與國內電商相比,跨境電商需要解決諸如物流、通關、檢驗檢疫、電子支付、外匯收結、退稅等眾多問題。
率先試點的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下稱杭州綜試區)在2015年3月7日獲得國務院正式批複。
經過10個月的試點,杭州綜試區總結出 “六體系+兩平臺”建設。
“六大體系”是指信息共享體系、金融服務體系、智能物流企業體系、電子商務信用體系、統計監測體系、風險防控體系。“兩大平臺”是指“單一窗口”平臺和線下的綜合園區平臺。
其中,線上的單一平臺堅持了一點接入的原則,與海關、檢驗檢疫、稅務、外匯管理、商務、工商、郵政等政府部門進行數據交換和互聯互通,在實現政府管理部門之間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的同時,為跨境電子商務企業提供物流、金融等全套供應鏈方面的服務。
線下的綜合園區平臺,主要是采取一區多園的布局方式,有效承接線上“單一窗口”的平臺功能,優化配套服務,打造完整的產業鏈和生態圈。
數據顯示,經過半年多的試點,杭州試點情況總體進展順利:
跨境電子商務的規模快速增長。據統計,截至2015年11月底,杭州市跨境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從2014年不足2000萬美元已經快速增至30.4億美元,增長的幅度相當大。
上線備案的外貿企業數量大幅度增加。在“單一窗口”平臺上備案的企業增至4000多家。新建的各類跨境電子商務園區12個,引進企業330家。
2015年1~11月份,杭州市出口399億美元,增長3.8%,明顯高於浙江省和全國出口的平均速度。杭州市去年前三個月經濟增長速度達到了10.2%,位居長三角經濟帶城市行列的前列。
編輯:劉菁
創業孵化器迎來大洗牌,誰將留在牌桌上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427/155439.shtml
導讀 : 真正屬於專業運營機構,回歸孵化器本質的運營新時代正在逼近!
當下,雙創大潮下,各種泡沫論、資本寒冬論在我們的周圍不斷被提起,泡沫過後我們見到的是價值的回歸,資本的回歸以及商業本質的回歸,相較於資本的泡沫,一直以來被詬病的孵化器泡沫風潮至今還影響著創投圈內圈外的關註著,孵化器的倒閉潮,或者是被倒閉潮背後究竟有何玄機?
孵化器是否一定要經歷倒閉潮?
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準確的說不是倒閉潮,而是重新洗牌。
那些在政策紅利以及運動式的雙創號召下,幾乎所有的參與主體都蠢蠢欲動。該來的,不該來的都將自身的資源和資本投入到了以孵化器空間為主要載體的產品之上,導致的是市場供給的嚴重過剩,以至於在享受了政府補貼紅利之後,一批不知深淺的盲動型的創業孵化器將必然被淘汰。
而另外一個層面,市場上的有效需求,會因為過多的增量供給的湧入,使得本來相對容易去運營的孵化器也變得經營緊張起來,本來回報周期可以更短的項目卻被無限制的拖長了回報周期,以至於當下,當孵化器面臨重新洗牌的當下,我們環顧四周,卻未曾發現一個完整意義上的典型的,成功的孵化器,可以被廣泛認同,成為行業學習的楷模。
盲動的參與者要離場,真正孵化器運營的主角正在伺機而動開始進入到這一個正在被重整的市場,或許是孵化器倒閉潮背後的真正邏輯。一方面存量市場的混亂局面驅動的自我升級,另外一方面存量市場的混亂讓真正的孵化器運營主體選擇的謀定而後動的策略,在泡沫即將破滅的當下選擇進入,推動孵化器向良性健康方向發展。
新主體,新氣象之下的孵化器運營生態
隨著孵化器重新洗牌的開始,一些伴隨左右的新氣象正在發生。
其一,專業投資機構、大型地產商和擁有較強軟服務生態搭建能力的主體正在進入到創業孵化器市場。市場多元主體正在不斷進入,正在催生孵化器運營的專業水平提高。
其二,孵化器正在從單體物理空間向綜合性的服務生態演進,從同質化的物理空間向個性化的生態載體演進。
其三,孵化器的價值實現方式正在被更多的參與主體所認同,孵化器價值回歸,以及商業變現通路上的共識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普遍接受。
新氣象的出現,標誌著一個全新的孵化器2.0時代正在加速到來。真正屬於專業運營機構,回歸孵化器本質的運營新時代正在逼近。
洗牌之後,誰將勇立潮頭
在整個創投生態體系中的四個服務元素,圍繞創業者提供服務的四個方向的主體,包括媒體(入口)、平臺(載體)、服務(支撐)、資本(驅動),能夠實現較大商業價值的基本上只有兩個主體,那就是資本和平臺。其中資本就是投資機構,這也是當下創業孵化器之所以誕生的核心原因。
當下的創業孵化器概念,從本質上或者說書本層面的解釋來說,是創業投資機構將自己認定優秀的將進行早期種子或者天使投資的項目,集中到一個地方進行辦公以方便對創業項目進行後期的投後輔導和管理,同時促進同一基金投資項目之間的同業或者異業的合作關系的建立,以確定創業項目的最終發展方向,提高創業項目的成功率,最終通過創業項目的估值溢價來實現整個孵化器硬成本的回收。
從本質上說,創業孵化器本應該是為創業投資機構進行項目投後管理而生,是進行投後服務的平臺,其商業變現是通過創業項目的回報來補償。因此,資本方才是創業孵化器這樣的一個載體成本的最大買單方,也是其最終收益的最大受益方。所以,資本(投資基金)進行孵化器運營,是更加名正言順的行為,屬於內行人做內行事情。
而另外一個主體——平臺,通常理解為物理空間的平臺,由於其涉及到固定資產投資者說或空間的實體運營,本質上是一種資產的投資行為。其自身的商業模式比較清晰,那就是通過租金回報來實現收益,因此作為物理空間平臺提供方,地產商或者擁有實體空間所有權的當事方,進行自身資源的投入到創投生態圈的服務體系中,通過回收物業租金進行回報。這樣真正的地產商進行創業孵化器的投入就顯得無比正常。
另外一個層面,作為擁有超級連接能力,包括服務能力、資本連接能力、空間連接能力的媒體,也具有了一定的進行虛擬平臺服務提供的能力。特別是當其具有整體協同的生態服務能力以及閉環的商業價值變現能力的時候,媒體作為資源的總和連接器切入到孵化器的運營也顯得再自然不過了。
投資基金、地產商、媒體平臺,三個主體,在自身品牌和影響力形成之後,介入到孵化器的運營,其自身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更顯得主體角色的回歸。而那些非以上三類基因出身的企業投入進行的孵化器,將因為其非專業的背景出身,或者是政府的純正公益屬性,或者是純正的商業地產二房東模式,不具備核心資源的議價能力或者不具備總和服務能力和資源的連接能力等,都將被正規化軍團的標準化的服務、成熟的且生態化的服務所取代。
以投資基金為例,洪泰基金進行的孵化空間;以商業地產商為例,華夏幸福集團投資的太庫以及擁有深厚房地產企業背景的毛大慶的優客工場;以媒體為例,36氪的氪空間孵化器和3W孵化器。這些都是創投生態圈打造的正規軍,也是真正能夠擔當起一個創業孵化器運營的真正主角。
當我們在談論孵化器泡沫,在談論孵化器倒閉潮的時候,那些不具備某種基因出身的所謂趕時髦、具有投機行為的孵化器投入方,或許成為眾矢之的。那些真正屬於創業孵化器運營的第一主題,包括投資機構、地產商、媒體服務機構等的謀定而後動,真正切入到這個市場,才真正帶動這個行業的健康發展,成就孵化器運營整體層次和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孵化器泡沫褪去,那些真正的孵化器運營主體、那些圍繞孵化器而生的創投生態圈中的各種主體的價值將真正體現出來,並且擔當起孵化器運營整體水平提高,以及優化和提升創業孵化器水平和質量的重任,也是未來孵化器運營的真正主角。
孵化器倒閉潮,或許是存量的投機類型的孵化器的重新洗牌,以及全新核心主體進入這個領域的增量孵化器的新生的過程。二者共同形成的創業孵化器生態的2.0階段,運營主體回歸,孵化器核心內核回歸的過程,這或許是孵化器倒閉潮,或者說孵化器重新洗牌後的最終歸宿。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道哥,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題圖來自123RF圖庫。
SUV駛入紅海:戰火不斷,誰將加冕為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7984.html
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SUV)是當前汽車行業繞不開的最大熱點,戰火不斷升級。
全球第一大SUV品牌Jeep正在華發起猛烈的攻勢,半年多時間里已分別於長沙與廣州兩座工廠各自推出一款SUV車型,如此快的節奏,在跨國品牌中極為罕見。
廣汽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銷售有限公司(下稱“廣菲克銷售”)總經理鄭傑,5月28日在SUV全新Jeep自由俠上市發布會上的發言,多少彌漫著彈藥味:“入門級SUV,可以說是目前最火熱的一個細分市場,看似門檻不高,每一個品牌,似乎都可以輕松地在小型轎車上做一個增高手術,迅速把產品推向市場,入門級SUV在今天的市場,似乎意味著沒有門檻。”
不過,鄭傑強調,一輛專業的入門級SUV,不是“小型轎車+SUV外殼”的單純物理疊加,而應該是融合小型轎車的操控性和專業SUV能力的化學反應。
在某種程度上,Jeep品牌突出其“根正苗紅”,將更具優勢在中國SUV饕餮盛宴上搶食。自由俠是尺寸最小的Jeep車型,Jeep品牌欲借助這款國產SUV,向眾多入門級SUV車企發出“戰書”。
由於種種原因,Jeep品牌在中國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而此前,眾多車企已在SUV領域展開多輪激戰,熟悉中國國情和消費者喜好的自主品牌,趁早在SUV產品上布局,一度在SUV戰役中處於上風,但因為目前合資品牌猛增“彈藥”,頻頻向SUV市場發起進攻,戰局又在開始發生變化。
自主逆襲
SUV持續多年高速增長,今年以來熱度不減,依然是增速最快的細分市場。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下稱“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1~4月,我國汽車銷量為865萬輛,同比增長6.11%,其中乘用車銷量為744.81萬輛,同比增長6.69%。同期,SUV銷量為257.31萬輛,同比增長46.3%,在乘用車市場中的占比上升至34.55%,而2014年和2015年在乘用車中的占比分別是20.70%和29.42%。
SUV市場異軍突起,讓自主品牌找到救命稻草。曾慘遭“十二連降”的自主品牌,趁著合資品牌還未來得及在中低SUV布局的情況下搶先一步進攻SUV產品,並因此於2014年9月開始成功逆襲,步步為營。2015年,自主品牌乘用車銷售873.76萬輛,同比增長15.27%,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1.32%,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2.86個百分點。值得註意的是,這一年SUV銷量為622.03萬輛,同比增長52.39%,其中自主品牌SUV以313.3萬輛的銷量占到半壁江山。
“得SUV者得天下”,2015年中國品牌主流車企表現充分驗證了這一點。《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自主品牌去年銷量發現,包括長安、長城、奇瑞、江淮、廣汽傳祺以及北汽等自主品牌的銷量中,SUV都占有絕對的支撐性作用。其中長城的乘用車銷量中有90%是由SUV貢獻,旗下哈弗H6以37.32萬輛年銷量穩坐SUV市場頭把交椅;長安自主乘用車銷量去年銷量突破100萬輛,自主板塊經營首次扭虧為盈,這與長安CS35和CS75兩款SUV的拉升密不可分,這兩款SUV占比超三成;江淮得益於瑞風S3、S2、S5等SUV車型熱銷,以75%的增速成為2015年自主品牌陣營增長最快的車企,其全年35萬輛的銷量,超過七成是由SUV車型貢獻。
嘗到SUV甜頭的自主車企,紛紛加快推出SUV產品。較早嗅到SUV商機的廣汽傳祺,憑借SUV車型GS5的熱銷迅速扭虧為盈,並乘勝追擊於去年推出GS4。2016年4月,上市剛滿周年的GS4躍升SUV銷量榜的第二名。今年1~4月,廣州乘用車銷量為9.95萬輛,同比增長144.92%,其中廣汽傳祺GS4銷量為9.87萬輛,占比超過九成,廣汽投重金打造的GA6等轎車則難以有起色。《第一財經日報》在廣汽乘用車工廠內看到,生產線上基本是清一色的GS4車型。
在SUV火爆的大背景下,自主車企都頻頻推出SUV新車。以北汽紳寶為例,從2015年3月推出首款紳寶SUV車型X65至今,短短一年多時間里又推出X25以及X55兩款SUV。據北汽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李峰透露,在2015年至2016年,紳寶品牌主要工作是把SUV布局擴大化,而為了保證SUV車型的供應,北汽已經在調整產能,將銷量較差的車型讓位於銷量較好的車型,搶占市場先機。
吉利也在加快推出SUV。此前,吉利由於車型布局方面存在疏漏,從SUV市場獲利不大,但從今年開始,吉利密集對SUV布局。在博越之後,吉利又推出了帝豪GS。吉利汽車總裁安聰慧稱,在這兩款產品之後,吉利今年還將推出兩款SUV產品,包括一款跨界SUV和NL-4。未來吉利SUV要形成A0級、A級、A+級和B級的全系布局。
長安繼CS35和CS75之後,今年4月推出小型SUVCS15,今年內還將推出CS95。而比亞迪也在4月推出全新小型SUV元,與已上市的比亞迪唐和宋一起組成“三叉戟”矩陣,共同征戰中級、緊湊級及中小型SUV市場。“多生孩子好打架”,幾乎所有自主品牌都在打造SUV陣隊。
搜狐汽車的數據顯示,2015年有超過40款自主SUV車入市,而這些車都集中在小型和緊湊型市場。據不完全統計數據,2013年,自主SUV市場車型僅為60款左右,到2015年,這一數字已經超過110款,而在2016年還將有超過20款全新SUV加入自主SUV陣營。
合資反擊
就在自主品牌在SUV車道上努力奔跑時,形勢卻在發生微妙的變化。
中汽協數據顯示,2016年1~3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255.33萬輛,同比增長11.12%,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5.04%,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1.77個百分點。其中,3月份自主品牌乘用車銷售89.17萬輛,市場占有率為43.38%,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89.17萬輛,環比增長39.37%,同比增長8.50%,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3.38%,占有率比上月下降3.10個百分點,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這是15個月以來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首次同比下跌。到4月份,中國品牌乘用車銷售74.76萬輛,環比下降16.15%,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2.02%,占有率比上月再下降1.35個百分點。
自主品牌開始遭遇合資品牌阻擊。經歷戰略及產品調整後,合資品牌正在打響反擊戰。據中汽協的統計,今年第一季度SUV市場銷量前十名的車型依次是哈弗H6、寶駿560、傳祺GS4、長安CS75、瑞風S3、途觀、昂科威、長安CS35、瑞虎以及中華V3,自主品牌占八個席位,且包攬了前五,並將去年排名第二的大眾途觀擠至第六名。
然而,到了4月份,局面卻迅速被反轉。SUV市場銷量前十名的車型依次是哈弗H6、傳祺GS4、寶駿560、昂科威、途觀、XR-V、本田CR-V、繽智、CS35和奇駿,在長安CS75、瑞風S3、瑞虎以及中華V3被擠出前十之後,自主品牌車型僅剩四個席位。4月,上汽通用昂科威同比大增68.3%超越途觀,而日系車型XR-V、CR-V、繽智、奇駿等四款車型也快速躋身前十榜單,其中XR-V、CR-V的增幅都超過50%。排名的更叠,被業內解讀為開始出現不利於自主品牌的苗頭。
緊湊型SUV是國內SUV主流的細分市場,起初由本田CR-V、大眾途觀、豐田RAV4、日產奇駿等合資車型占據。但隨著自主品牌依托高性價比以及更懂得國內消費者需求的優勢,迅速從合資品牌口中奪食,向合資品牌發起一場防不勝防的SUV襲擊戰。長城哈弗H6、長安CS75、傳祺GS4等車型快速蠶食緊湊型SUV市場。
但是,合資品牌也並非省油的燈,也在快速加緊布局緊湊型及小型SUV。其中,本田2014年底在華一下推出繽智和XR-V兩款小型SUV,經過一段時間市場孕育後,正快速蠶食年輕消費者市場。韓系現代起亞也在不斷加大在華SUV產品在總銷量中的比重。今年1~4月,現代起亞在中國市場SUV銷量約為18.74萬輛,占同期現代起亞在華銷量的36.3%,創歷史最高,而2005年這一比重僅為2.6%。
目前,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皆在推出SUV新車型上火拼。繼今年4月多款SUV密集上市之後,5月依然勢頭不減,粗略估計大約平均3天多就有一款全新或改款SUV車型上市,這其中不乏之前被市場普遍看好的華晨寶馬X1和Jeep自由俠。
此前,廣汽集團和菲亞特克萊斯勒雙方在Jeep品牌國產問題上曾存在一些分歧,但為了趕上SUV熱潮最終相互讓步,使Jeep品牌國產化落地。Jeep品牌自去年11月首款SUV車型自由光國產以來,迅速拉動合資公司廣汽菲亞特克萊斯勒銷量激增。今年1~4月,廣汽菲亞特克萊斯勒以高達211%的增幅成為廣汽集團旗下增速最快的子公司。Jeep品牌於5月推出第二款國產SUV自由俠,14萬元的起步價,相比起步價20萬元的自由光在沖刺銷量上有更大的想象空間。
自主品牌之所以在SUV市場上快速成長起來,與抓住合資企業在10萬元左右SUV這個區間存在產品空檔有一定關系,使得部分原本打算購買合資企業A級轎車的消費者,轉而購買自主品牌SUV。其中,品牌較弱的韓系品牌就被自主品牌分流走一些客戶。
不過,合資品牌也已逐漸意識到價格問題並放下身段。從去年開始,韓系SUV開始利用低價的手段,向自主領地碾壓。早在2015年7月,現代就將旗下的聖達和途勝的價格調低了10%左右,緊接著在8月,起亞又將智跑和獅跑的價格分別下調了2萬和5萬元,由此使得獅跑的價格逼近自主品牌10萬~15萬元的領地。今年4月中,廣汽三菱SUV車型新勁炫ASX全系調整售價為10.98萬~17.98萬元,相當於在市場指導價下調了1.5萬~3.9萬元不等。這被視為今年合資品牌向自主SUV反擊的信號。《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多款合資SUV都紛紛加入降價潮,北京店繽智裸車近日全系降價3.5萬元,北京本田CR-V最新優惠5萬元,而福特翼搏、東風標致2008等車型在上海促銷力度達到15%甚至更高。
與自主品牌相比,合資品牌具有更強的品牌力優勢,而一旦後者在價格上變得更“親民”,必然會受到更多消費者的青睞。不僅如此,多家合資品牌都計劃將在中國推出低價SUV進一步擴大地盤。韓國現代起亞日前宣布,未來兩年內,將在中國市場推出三款廉價SUV車型,售價將在10萬元以內。大眾和通用也公布推出廉價SUV的規劃。
鹿死誰手?
隨著自主車企和合資車企蜂擁推出SUV新品,這一細分市場競爭不斷加劇。最早飽和的緊湊型SUV市場價格戰越演越烈,而原本還是小藍海的小型SUV市場,現在促銷力度也不小。
面對合資品牌步步緊逼,以及自主品牌陣營內部競爭加劇,2016款哈弗H6、2016款長安CS75等熱門SUV車型在價格上也難以扛住,在今年3月剛上市時就罕見地采取官降的方式,直接參與削價競爭。因為競爭加劇,長安CS75今年4月銷量比去年同期減少3719輛,同比下滑25.86%。鑒於銷量承壓,一些長安4S店近日甚至推出CS75降價4萬送大禮包的促銷活動。
目前,SUV在乘用車市場占比已達到1/3,在整體車市中占比也已逼近30%,而SUV市場占比最高的美國市場不過是30%~35%。國內的SUV市場熱潮還能持續多久備受關註。
“SUV市場雖然還會增長,但增速已放緩,隨著越來越多的車企加入,SUV市場已經是紅海一片。”吉利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林傑如是說。
泰博英思汽車行業總監孫木子日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從目前SUV車型持續升溫的情況看,不久的將來,SUV在中國乘用車中所占份額將沖破40%,很快與轎車平分秋色。不過,孫木子也指出,未來SUV將出現分化,並非像這幾年一樣普漲。面對年輕消費者的小型SUV尚有一定空間,加上油耗政策日益嚴格,連奧迪、寶馬、奔馳等豪華車都紛紛加速推出A0級小型SUV。已全面放開的二孩政策,也將給7座中大型SUV帶來不少商機。此外,限購城市越來越多,這些城市的消費者往往力爭以一輛車來滿足更多的需求,對多功能車型的SUV需求也更旺盛。
汽車分析專家張誌勇近日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也談到,SUV市場未來還將保持一定增長,但隨著眾多車企密集投放SUV,這一細分市場未來將會像當下轎車市場一樣競爭格外激烈,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全線交鋒不可避免。
此前,合資品牌主要集中在15萬元以上的中高SUV市場,而自主品牌主要集中在15萬元以下的中低端SUV市場。不過,隨著市場逐漸趨向飽和,原先無形的“三八”線將會被打破,合資品牌已開始圍剿自主品牌的中低端SUV陣地,而長安、廣汽也將分別推出CS95和GS8等中高端SUV產品來力求品牌向上。對於兩大陣營將再次全線短兵相接,一些業內人士擔憂自主品牌是否會在SUV領域遭遇類似在轎車領域的悲慘命運。
起初,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在轎車細分市場也是彼此井水不犯河水,但之後合資逐漸采取產品價格下探和渠道下沈等戰術,逼得自主品牌節節敗退。2010年,中國市場上自主品牌汽車的占有率最高峰時曾經達到45%,但隨後一路下滑,A級轎車市場被合資品牌快速蠶食,直至2014年底憑借SUV產品才開始扭轉占有率跌跌不休的窘境,但至今在轎車市場依然未收複失地。今年1~4月,轎車銷量排名前十基本被合資品牌車型包攬,除了吉利帝豪排第九名。經過多年精心布局,合資品牌在轎車市場已經形成家族式矩陣,部分車型價格由此前10萬元左右進一步下探至6萬元左右,產品線基本上是全價格區間覆蓋。
至於這一幕是否會在SUV細分市場上演,張誌勇分析認為,最近幾年日系車通過加快對小型車和SUV產品布局,成為當下車市發展勢頭最強勁的陣營之一,合資品牌的品牌力和技術不容小覷,相比之下,自主品牌在品牌力上還是相對吃虧。不過,整體而言,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在SUV產品上還是有所區別,自主品牌優勢在於將轎車SUV化,合資自主強項則在於專業性SUV,在越野運動性能等方面占據優勢,從目前情況看,城市家用SUV市場空間更大些,而且隨著新能源技術不斷發展,未來新能源SUV數量將會猛增,自主品牌在國內新能源車市上也已比合資品牌搶先一步布局。因此,SUV市場未來鹿死誰手不好判斷,但可以預見的是,向下容易向上難,自主品牌在SUV領域上攻難度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