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韓都衣舍趙迎光:買手小組的秘密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6/2795732.html
為在淘寶網上女裝品類排名第一的電商品牌的創始人,身高168cm的趙迎光算不上懂得時尚。甚至,他自己覺得看不出哪件衣服算好看。他婚前穿假名牌,婚後衣服全由老婆操辦,包括身上正穿著的這件樸素的短袖襯衫。

但佔據了濟南歷城區夏都金地商業廣場五、六兩個整層的韓都衣舍總部,卻被趙迎光裝修得很時尚。電梯門口的一整面牆都是透明的櫥窗,裡頭擺著五個姿態各異、穿著這季流行的薄荷色系服飾的模特。在我幾乎以為自己要走進百貨商場裡的服裝店時,卻發現這裡更像一家互聯網公司,除了一排又一排的電腦,還有吧檯、休息區,液晶電視屏幕上,打扮靚麗的女孩正在韓國街拍。

幾乎每天早上九點半,趙迎光都會準時出現在辦公室,韓都衣舍嚴格執行打卡制,包括趙在內的五名管理層也必須遵守。

趙迎光用螞蟻兵團來解釋韓都衣舍的團隊精神。在他看來,綜合素質高的人才多留在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而蝸居濟南的韓都衣舍的員工的素質或許有差距,但勤能補拙。

記者來到這裡時,一些表情稚嫩的大學畢業生也在休息區等待面試。韓都衣舍員工的平均年齡不超過25歲,超過1600人的總人數還在持續膨脹。根據公司提供的最新數據,韓都衣舍的日均訂單為25000單,毛利率在55%左右。

而這些,並不在8年前趙迎光的人生規劃之中。

1995年,從山東大學韓語專業畢業的趙迎光進入山東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公司,兩年後,對韓貿易激增,趙迎光被派駐首爾,從事服裝外貿出口,開始了他長達十年的韓國生活。

化妝品、汽車用品、母嬰用品⋯⋯從易趣到淘寶,2002到2007年間,工作之餘,趙迎光在網上搗騰過不少生意。他賣過一款韓國HICO品牌的鼻樑增高器,產品說明是自己翻譯的。他的收穫是,在網上賣東西,產品說明要寫得很詳細。

身形寬大,頭髮花白的趙迎光像極了《灌籃高手》裡的安西教練,下巴和脖子連在一起,自嘲起來,頗具喜感。「2008年以前做電商都不好意思跟人說,在淘寶開個店,就跟路邊擺地攤差不多」,他告訴《環球企業家》記者,但他認為5年時間讓他熟悉了電商的規律,也足夠判斷下一個機會是否值得一搏,並承認自己積累了一些原始資本。

2007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趙迎光被朋友帶去韓國YSP網上服裝銷售公司參觀。巨大的攝影棚,一萬平米的倉庫,促銷季每天三萬的訂單量,趙迎光就像進入仙境的愛麗絲,對這門生意產生了極強的好奇心。那時候,他沒聽說過Zara,也不懂什麼叫「快時尚」。在朋友的引薦下,他見到了社長朱春燮。朱傳授了三條經驗:從休閒女裝起步,擁有自主品牌,成熟後發展多品牌。

回國後,趙迎光對原有的母嬰用品團隊的五、六個人說,「清倉!轉做女裝」。2008年春節後,他辭去了外貿公司的工作,專注啟動韓都衣舍這個項目。

複製YSP模式,重點是款式多,更新快。但在濟南這個北方二線城市,既不能提供產業環境,亦沒有設計人才,趙迎光只能從韓國代購做起。此時,淘寶上的韓國代購已經是一片紅海,在韓國上千的服裝品牌中,大量的商家集中於其中幾十個,因為品牌和款式高度重合,只能打價格戰。

趙迎光不滿足於只賺那10%的代購費。他招攬一批學生,將韓語系和服裝設計系的搭配在一起,從韓國三千個服裝品牌中挑選出一千個,分給40個人,每人每天從25個品牌的官方網站上挑出8件新品,這意味著趙迎光的淘寶店裡每天有300款新品。他還要求上架下架都跟隨官網的速度,始終保持新鮮感。這和Zara為人熟知的買手制頗為類似。

從一開始,他就決定代購的衣服不使用原品牌,而是統一標為「韓都衣舍」,按官網兩倍的價錢銷售。因為不存在同款競爭,即便價格略高,銷量還不錯。

但代購有幾大硬傷,比如等待時間過長,無法退換貨,經常斷貨斷色斷碼,性價比不高。在培養了買手一年之後,趙迎光決定從「代購商品」轉為「代購款式」,真正的「買手小組」建立起來。他們像從前一樣選出款式,進行樣衣採購,然後打樣,選料,在國內找工廠量產。

買手小組不再跟蹤固定品牌,小組之間是競爭關係。2010年,完善的買手小組的績效考核體系建立。其中包括公司提供小組初始的運作資金,每個小組的資金使用額度是上月銷售額的70%。韓都衣舍還開發了一套自己的廣告競價系統,首頁的運營規則是:成立6個月以上的小組,需要花錢競拍;未滿6個月的小組,公司允許他們在每週的固定時間去搶拍,誰手快就是誰的。

現在買手小組已經超過130個了,產品開發團隊的人數,超過 400人。

用趙本人的話,韓都衣舍「一開始就賺錢,賺多賺少而已」,除了2011年。這年年初,韓都衣舍不過三百多人,到了年底,激增至1100人。2012年,年度交易額達6億,重複購買率為38%的韓都衣舍成為淘寶第一女裝品牌,趙迎光認為大量的人員儲備為之奠定了基礎。

「為什麼傳統服裝行業轉線上很難?」無論是招新人,還是見記者,亦或是參加行業大會,趙迎光總是離不開這個話題。他在辦公室的黑板上畫一張草圖,描述韓都衣舍的三級部門,第一級:產品研發、視覺傳達、市場營銷;第二行寫:工廠、供應鏈、客服、物流;第三級是人資、行政和財務。

在他看來,包括韓都衣舍在內的服裝電商實行單品運營模式,和傳統行業的訂貨會模式大相逕庭。傳統企業或許能做好二級部門,但缺少互聯網基因的他們很難領悟第一級。

對於韓都衣舍來說,第一級部門等同於品牌。請韓國搭配師搭配,在韓國拍攝圖片,寫細節化的文案,在微博、微信、貼吧等互聯網媒介進行推廣行銷,傳統服裝企業缺少這樣的互聯網基因。趙迎光拒絕那些打給加盟商看的廣告,「絕不做冠名」。他看重直接和消費者溝通的方式,比如電影貼片。

和淘寶排名前三的女裝品牌—茵曼的創始人方建華不同,趙迎光提倡多品牌運營,「如果第一級部門是品牌,第二級部門就是我們的品牌孵化器」,並且做了嘗試。目前,韓都衣舍旗下有七個子品牌,除了原有的休閒女裝,還有男裝、童裝、職業女裝、包括鞋子等。顯然,趙迎光的野心是用電商平台打造中國的 Zara。

Zara對大牌的模仿和低廉售價,深受原創者詬病。韓都衣舍同樣面臨被認為是「山寨」的問題。但趙迎光不以為然,「中國做山寨的是主流,成長起來的不還是極少數嗎?」

但相對於在頂級品牌周圍開門店的Zara,韓都衣舍顯然還缺乏「尊貴感」。趙迎光明白,提升品牌檔次不是那麼容易做的事情。他也企圖解決這個問題,比如發行叫做「韓時尚」的內刊,向消費者傳遞韓流時尚;又或者他準備邀請一名韓國一線娛樂明星做代言。

16年前,因為工作關係,趙迎光的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路上,他下載了很多成功學講座的MP3,比如余世維、曾仕強,陳安之等等,開車的路上聽,在酒店住下聽,甚至睡覺的時候也開著。

16年後,趙迎光的手機裡還有餘世維的演講。期間,他也有過一段不相信「心靈雞湯」的經歷,但時間久了,他又回歸了,覺得把這些簡單的道理實施真的很難。在他擁有169萬粉絲的微博上,據他說80%都是真粉絲,他經常會發一些「勵志之言」,比如「人不會在自己還弱小的時候一味要求尊嚴,要懂得忍辱負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484

【聲音】趙迎光:淘品牌能基業長青麽?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0594.html

【聲音】趙迎光:淘品牌能基業長青麽?

第一財經日報 劉曉穎 2016-01-18 21:02:00

“電商的草莽時代已經過去,品牌時代正浩蕩來襲,互聯網服裝品牌一方面將更加註重系統的建設,沒有系統建設就不具備強大的競爭力,無法健康長久發展;另一方面將更註重大數據分析能力,沒有數據分析能力的服裝品牌必然會遭受外來的巨大沖擊,自身發展也會遭遇瓶頸;同時,對供應鏈的數據化驅動能力,也將成為互聯網服裝品牌之間競爭的另一焦點。”

大凡在淘寶上買過東西的人,提起韓都衣舍都不會陌生。這個創立於2006年,完全植根於線上的女裝服飾品牌,近年來通過密集的線上促銷活動吸引了不少網購者的眼球,甚至在2014年的雙十一中拿到了女裝品類的銷售冠軍,目前一年15億元的銷售額讓很多線下服飾品牌都自嘆不如。

大量淘品牌蜂擁而起、來勢洶洶的同時,也伴隨著互聯網流量紅利逐漸消失。那些一度猛沖到服飾銷售排名靠前的淘品牌要如何應對迅速變化的形勢?如何與那些已經積累了長期口碑和忠實消費者,並在大力轉攻線上的線下品牌競爭?韓都衣舍創始人趙迎光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談了自己的看法。

2015年“雙十一”,韓都衣舍的銷售在女裝排行榜上位列第二,優衣庫則以突破6億元的驚人成績成為了新的榜首。

趙迎光表示,當下線下傳統品牌紛紛建立電商渠道,對互聯網品牌會造成沖擊是必然的,但是這種沖擊只是來自少數線下大牌。部分線下傳統大牌,在轉入線上渠道之初,的確具備一定的優勢。

趙迎光

以優衣庫為例,優衣庫在線下擁有幾十年的行業積累與品牌影響力,從線下轉入線上之初,一定會產生不可小覷的爆發力。但同時也只有少數的線下大牌,能夠與像韓都衣舍這樣線上發力較早的互聯網品牌進行較量與博弈。其他線下品牌“觸網”,並不會對線上品牌產生實質性的沖擊。

另一方面,這種互聯網原生品牌與線下品牌“觸網”後的較量,才剛開始。長久來看,線下品牌“轉戰”線上,也必須提供“多款、少量”的產品,來滿足消費者日益個性化的需求;如果沿襲線下原有模式,靠“少款、多量”的基本款路子,就很難走得通。

線上品牌與線下品牌的運作模式、規則和節奏是完全不同的。這導致多數傳統品牌因為顧忌線上的體系會沖擊線下銷售,容易陷入“左顧右盼”的狀態。

“線上與線下渠道‘兵分兩路’,就像走鋼絲一樣,需要保持好平衡。能否將這兩種渠道體系打通,是傳統品牌進軍線上的最大挑戰。也只有平衡好線上和線下的運營,協調好體內的兩股“力量”,才有成功的可能。”趙迎光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也有互聯網服飾品牌在發展達到一定規模後,著手開拓線下渠道的。例如方建華創立的淘品牌茵曼,趙迎光認為,線上退貨率過高是方建華決定開拓線下渠道的原因之一,希望通過開設線下店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來解決網上購物的一些痛點。

趙迎光表示,韓都衣舍的日常退貨率在10%~12%,一直低於整個互聯網服飾行業的退換貨率;服裝每季度的售罄率都在97%左右,庫存周轉率是6.8,自己並沒有方建華的那種感覺。

“我想說的是,線上線下的退換貨率,不是同一個概念。比如你在實體店買衣服,連試三件都不合適,可以直接走人,不會對消費者和店家造成什麽負擔;但線上購物時,這種情況就意味著會產生三個退、換貨訂單。所以,在互聯網品牌與線下實體品牌比較的時候,只有把退貨率和售罄率兩個指標結合起來,才有意義。

對行業而言,退貨當然是痛點,不僅僅是交易額的減少,更需要付出倉儲、理貨、物流等多方面的成本。而單純從退貨率本身這個數字來看,線上線下的退貨,原因、方式都有差異。

“我們平時逛商超、賣場就能發現,不是每一個商家都能支持無理由退貨。當然,也有商家會承諾支持客戶7天內無理由退貨,但消費者必須要付出時間成本與交通成本,前往這家店鋪去退貨。更何況,很多實體店並沒有這樣的承諾,消費者想退貨,付出的不僅僅是時間、交通成本,還要經歷與店鋪的‘口舌之爭’,才有可能退貨。但網購消費者想要退貨,只需要在指定時間內按照相關流程操作,即可完成。更何況,現在消費者可事先購買退運險,即可拿保險賠付來支付退貨時產生的運費。”趙迎光說。

較低的退貨成本,也成為眾多淘品牌背負上高退貨率的原因之一。對於淘品牌如何才能保持較低的退貨率,趙迎光認為有幾點要特別註意。

首先,從自身找原因,互聯網品牌服裝的做工、款式設計、物流、客服等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是引起消費者退貨的原因。

其次,要正確對待“無理由退貨”。“韓都衣舍目前出現的主要退貨,都是無理由退貨。對於無理由退貨,我們也進行過調查分析,結果顯示,有的是因為圖片與實物存在差距,有的則是因為模特效果與個體效果存在差異,沒有達到消費者的預期。”趙迎光表示,在無理由退貨中,還有一種“無理由”,即消費者想買就買、想退就退的隨意性行為。對於這種消費心態和行為,品牌服務方不僅需要“容忍”,換一個角度,也可以看作是消費者擁有較好購物體驗的體現。

其實國外賣場早些年推出7天無理由退貨服務後,也曾遭遇很多問題。趙迎光舉例說,有人湊錢買一部高檔相機,帶著參加活動,拍完照活動結束後,就立刻退貨。但隨著理性消費和規範消費行為的影響和普及,品牌方對這種無理由退貨處理辦法更科學了,少數消費者略帶“惡意”的“無理由退貨”也相對減少了。

趙迎光認為,對整個互聯網服裝行業來講,隨著消費者的網購意識、網購習慣不斷優化、提升,參與網購的網民數量不斷增加,2016年,不管是對淘品牌,還是開拓了網上渠道的傳統服裝品牌而言,互聯網服裝行業必將迎來一個百花齊放的繁榮局面,所有走互聯網渠道的服飾品牌都將更加註重品牌建設和品質提升。

“電商的草莽時代已經過去,品牌時代正浩蕩來襲,互聯網服裝品牌一方面將更加註重系統的建設,沒有系統建設就不具備強大的競爭力,無法健康長久發展;另一方面將更註重大數據分析能力,沒有數據分析能力的服裝品牌必然會遭受外來的巨大沖擊,自身發展也會遭遇瓶頸;同時,對供應鏈的數據化驅動能力,也將成為互聯網服裝品牌之間競爭的另一焦點。”趙迎光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6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