餃子三國殺:龍鳳 vs 灣仔碼頭 vs 三全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5139.html 風雲初會
入主大陸前,葉惠德創辦的龍鳳餃子已盤踞台灣16年。為了撕開大陸市場,1992年,葉惠德成立上海國福龍鳳公司。本打算5年內做到5000萬元,沒想到1994年的產值就是4000萬元。
初戰告捷的葉惠德信心大增,欲發展粽子或其他食品作為新贏利點,一個新情況,讓他改變了主意。
時年,鄭州三全正全力推出與龍鳳不同的產品速凍湯圓。三全老闆陳澤民在河南做得熱火朝天,還佔據了西安、太原、瀋陽、濟南等中心城市,而且與上海的一些小超市也開始洽談。
葉惠德悄悄開始調研:鄭州、甚至上海各超市的冷櫃前每天很多人排隊購買湯圓,採購經理們往往要親自到三全排隊搶貨。原來,為了省錢,三全生產湯圓的機器是陳澤民自制,日產不足30噸,根本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
科技就是生產力!不缺錢的葉惠德毫不遲疑地從日本買來當時最先進的生產線,經過親自動手改良,機器的產能提高了三倍。超市採購經理紛紛轉向能穩定大量供給產品的龍鳳。
趁熱打鐵,葉惠德決定購買十條生產線,並做好打入整個華東市場的打算。這卻苦了被搶走生意的三全,陳澤民沒錢沒技術,找不到反制的辦法。
這時,一個新的對手正虎視眈眈地盯著三全與龍鳳的一舉一動。這是來自香港的灣仔碼頭,佔據著香港40%以上的速凍水餃份額,下有3家餃子廠,與龍鳳同受西方營銷理念影響,主攻當地高檔超級賣場。
所以灣仔碼頭雖覬覦內陸市場,卻一直顧忌龍鳳不願與之發生正面衝突。此時龍鳳與三全在湯圓市場廝殺得不可開交,水餃市場的空當可謂千載難逢。
於是1997年,灣仔碼頭全力攻佔上海速凍水餃市場,逼得前兩家水餃市場份額紛紛下滑。偷襲還沒完,連三全的後院鄭州也著火了。
同年,出身鄭州的思念藉著三全出兵上海無暇顧及鄭州的機會,一鼓作氣推出數千噸湯圓,砸向當地大小超市。思念的湯圓只有小手指肚大小,比三全的幾乎小了2倍。憑藉著這個由大到小的討巧性創新,思念竟從三全身上奪去近1個億的銷售額。隨後,思念又推出了速凍灌湯水餃,一炮走紅,並趁機攻入上海,2001年,思念的銷售額達到了2億多元。
速凍食品行業的戰局驟然緊張!
混戰上海灘
三全、龍鳳這時才回過神來。水餃乃自己的主戰場,上海市場能輻射北京、廣州、成都等中國經濟重鎮,更是重要根據地,怎可拱手讓與他人!
陳澤民的三全是從小賣場刺刀見紅拚殺出的,自然想像打通鄭州市場一樣,從渠道反制對手你名氣再大,也要能把產品切實送到消費者面前才有戲。三全採取了分公司制,只要能進店,銷售經理可以擁有一切自主決定權。沒想到,和「講義氣」的小賣場店主不同,超級賣場的採購甚是盛氣凌人。好不容易同意產品進場,卻被陳列在了犄角旮旯,還與無數地方小品牌混雜在一起。
不熟悉超級賣場玩法的三全吃的「暗虧」還有不少。比如必須先墊支大量的水餃湯圓現貨,而回款則按超市的規矩,水餃賣出一個月後才能結款;超市陳列速凍食品,冰櫃要耗費大量電費,三全被要求獨立承擔;超市還要求派促銷員,三全派駐了很多年富力強的促銷理貨員,薪水由超市代付,成本層層加碼。
而另一方面,對待「洋氣」的龍鳳,超市卻客氣得多。底下的原因也是因為龍鳳採取的是經銷商代理制,這些人都是上海實力很強的「地頭蛇」,與超市關係非同一般,甚至能買斷超市最大的冰櫃。龍鳳再與「地頭蛇」簽訂排他性協議,自然能搶到最佳陳列面。
而龍鳳憑著品牌影響力,敢要求經銷商現款現貨,然後充足的現金又讓葉惠德有更多資金用在促銷,宣傳上;關於電費問題,老練的龍鳳利用「國際規則」將之打入超市的銷售返點中,無形中節約了一大筆開支;促銷員更是自己僱傭的中年下崗女性。這些人吃苦耐勞,薪水要求不如年輕人高,發放還不經過超市,又少了一層盤剝。
精打細算之下,龍鳳和同樣大賣場銷售經驗豐富的灣仔碼頭毛利都高達35%以上。而三全、思念進了大賣場,毛利卻遠遠低於30%,等於賠本賺吆喝。所以大賣場渠道之戰,最後成了龍鳳和灣仔碼頭之間的高手過招。
眼看承擔渠道費用已不是新招,葉惠德靈機一動,決定給超市贈送冰櫃,果然大受超市青睞。灣仔碼頭背靠根深葉茂的美國通用磨坊,更是不差錢,很快將數百萬台印有自己LOGO的冰櫃開進超市……這場「豪華」的戰爭,看得三全和思念目瞪口呆,不得不服。
其實在這場上海灘混戰中,龍鳳也感覺到了資金壓力。正好國際巨頭亨氏準備進軍速凍市場,葉惠德希望借用亨氏在國內的渠道,減少投入費用;而亨氏也希望借助龍鳳擴大在中國大陸的市場份額,二者一拍即合。
依靠亨氏的渠道和資金支持,龍鳳很快壓制得謹慎的灣仔碼頭暫時退出上海,轉而全力建設廣州、北京市場。
沒了灣仔這個「夠格」的對手,2004年,龍鳳占據了市場的13.8%,穩居速凍行業老大,並且借助亨氏快速進入京津、粵、成渝各大市場。但葉惠德卻沒注意到,龍鳳巔峰之下潛伏的陰影為何物。
中計
上海的失利,讓從未把固守鄭州當做目標的陳澤民如鯁在喉。善於觀察市場的他,真的又發現了一個空隙。
超市裡的速凍湯圓都是一斤一斤用真空袋包著賣。陳澤民準備將幾十斤湯圓裝進一個大塑料袋,送進超市冰櫃,消費者想要多少,就稱多少。但手下都反對,因為散裝賣湯圓沒技術含量,對手會馬上跟進。
陳澤民並不多言,悄悄去了趟北京。
原來,早在兩年前,陳澤民就利用國標委正準備擬訂湯圓國標的機會,申請起草速凍湯圓新國標,此時,他已經接到「線報」,國標起草啟動。陳澤民心知肚明,速凍食品是新興行業,散裝和袋裝都沒有法規界定,新國標的制定留給了三全足夠的騰挪空當。
幾乎一夜之間,三全的9萬多噸散裝湯圓,排山倒海般進入了上海各個超市。散裝價格比龍鳳袋裝便宜一半,不出半個月,三全湯圓在超市直接賣斷貨。上海試點成功,三全迅速在廣州、北京、天津複製此模式,短短一年,銷售額猛然突破十億元大關。
龍鳳察覺到三全的異動,自然立刻加大馬力生產散裝湯圓,把上萬噸湯圓直接壓向上海各大超市。連灣仔碼頭也不甘落後於這場湯圓散賣狂潮。
大戰在即。出乎所有人預料,三全突然停止了散裝湯圓的供貨。
與此同時,商務部突然發佈通知:「速凍湯圓等無包裝食品不能在市場銷售」,依據是《湯圓新國標》。龍鳳、灣仔的散裝湯圓大量被退回,產品積壓,大量現金被佔據,企業驟然周轉困難;另一面,三全卻從早已利用這個空當賣出數百萬噸的散裝湯圓,資金早被收入囊中,三全不但從容抽身事外,而且當年銷售額增至12億多元,遠遠超出龍鳳數億元,成功收復上海灘。
葉惠德這才明白,自己實在小看了三全這個對手。葉惠德決定忍痛退出湯圓競爭,回歸餃子市場。而發力餃子市場又要考慮習俗原因,南方市場畢竟容量有限,且有強敵灣仔碼頭據守,那麼龍鳳最佳選擇便是北上。葉惠德把突破點定在了鄭州,正是三全的大本營。
早在2004年,龍鳳曾試圖進軍鄭州,但被三全推出的與龍鳳定位相當的狀元水餃阻擊,再加上三全簽了頗具號召力的蔣雯麗做代言進行品牌拉動,不過兩個月,三全就成功將龍鳳阻擊在隴海線外。所以打下鄭州,除了要重振士氣,也有葉惠德要一雪前恥的心願。
但此時已是2008年,龍鳳已被亨氏全面接管,亨氏對龍鳳有自己的盤算。
身不由己
葉惠德仍擔任龍鳳董事長,是亨氏為了穩定軍心的過渡之舉。葉的這次敗落,讓亨氏的算盤可以光明正大地浮出水面:開闢調味品戰線,採取醬料帶動水餃的辦法,與三全等形成差異競爭。這背後,其實是亨氏調味品近幾年保持了兩位數增長,定下了「淡化美國之外的非核心冷凍食品業務」、專注「醬料及調味品」以及「嬰幼兒食品及營養品」業務的全球戰略。
很快,熟悉內陸市場的柯俊財空降出任龍鳳董事總經理,並帶來各個分省總經理。但龍鳳老員工們認為,龍鳳依靠水餃湯圓起家,依靠調味品帶動銷量簡直是天方夜譚。無奈資本強勢冷血,龍鳳只是其一枚棋子,必須遵從亨氏的全球利益和統一安排,董事長葉惠德也只能眼睜睜看著一大批元老離去,北伐遙遙無期。
果然,消費者的行為很難改變。大家開始搞不清龍鳳是在賣水餃還是賣醬料,而且南方消費者口味清淡,水餃本來就足夠鮮美,醬料反倒畫蛇添足。龍鳳水餃醬料勉勉強強有了知名度,水餃銷售卻沒見提升。
就在龍鳳內訌不決時,三全趁機攻城略地。這時的三全,已經與多年前兵敗上海灘的三全不一樣了。
三全先在鄭州擴產11萬噸,緊跟著江蘇、成都、天津、廣州生產基地紛紛建立,一個覆蓋速凍主流市場的包圍圈悄然形成。
三全一直有個問題,雖然攤子挺大,但利潤卻低,而且長期在二線市場盤踞,讓很多人將三全當成了二線品牌,三全必須爭奪一線市場才能提高利潤。這時,三全舵手悄然換人。
2009年7月,三全董事長陳澤民將一把手的位置讓給兒子陳南,希望年富力強的陳南完成三全高端水餃市場佈局,平定速凍天下。
陳南出手潑辣,一上手就重金邀請小S徐熙娣代言狀元水餃,用廣告戰開路;然後又推銷售的新概念。陳南以文火煲湯為賣點,推出三全珍鮮灌湯水餃;下一步則不斷提升高端產品銷售比重。三板斧下來,三全的毛利率保持到了36%以上,直追灣仔碼頭。
有錢了的三全,終於可以與數年前的龍鳳、灣仔一樣,將近3萬多台冷櫃開進大大小小的零售店。再次面對大賣場,三全也不再生澀。當時沃爾瑪、家樂福等大型商超被灣仔碼頭佔據,半月結賬一次,三全就1~2個月結算一次。優越的賬期讓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好又多等大中型連鎖店對三全打開了大門。
受到威脅的灣仔碼頭立即調兵防守,並一改不降價的傳統:買一包贈80g,所有灣仔產品統一買滿20元即減2元。算下來,灣仔的產品價格已經跟三全差距不大。借助這個變相降價,灣仔碼頭一舉進入了東北、華北市場,三全增速受限。
三全和灣仔打得難解難分,龍鳳何嘗不想加入這場競爭?
但亨氏的重心在於借助龍鳳渠道大規模推出龍鳳醬油、龍鳳生抽、龍鳳蚝油、蘸醬等10多個單品,極大地耗費了龍鳳的專注力。這邊三全和灣仔碼頭在水餃市場深耕細作,不斷推出東北水餃、北國香等新產品。龍鳳卻多年沒有新的產品推出,消費者對龍鳳的新鮮感喪失。其水餃市場大幅下滑,市場佔有率由10%驟然降至6%,東北、華北、西南、東南市場急劇萎縮。
葉惠德發現,自己已無力左右龍鳳的命運。因業績不佳,美國亨氏又決定出售中國亨氏,寄人籬下的龍鳳更是身不由己,前途未明。
冬至屠龍
又到一年冬至,冬至到春節期間是速凍食品的黃金期。2012年的冬至對三全和龍鳳來說,又有別樣的意義。
龍鳳連年銷售下滑,陳南早有心收購龍鳳,借助其渠道快速完成由低到高端市場的轉變,但初表「心意」便遭到拒絕。
葉惠德或許心中一直憋著口氣。當年他瞧不上三全,現在仍然覺得「道不同不相為謀」。就算龍鳳要再嫁,葉明顯更中意灣仔碼頭,甚至主動與灣仔碼頭的掌門臧健和會晤。
得到消息,陳南大驚:三全未來唯一的對手是灣仔碼頭,龍鳳食品的優勢區域在上海、京、津、唐地區,灣仔碼頭牢踞華東華南一線,一旦龍鳳被灣仔碼頭拿下,必定會將三全死死地困在隴海線以北。速凍行業強者恆強,弱者恆弱,龍鳳加上灣仔碼頭,不但可能遏止住三全向高端進軍的計劃,而且整個南北市場,都會被兩家牢牢控制!十萬火急,三全派出各路談判精英,加緊與亨氏談判。
話說灣仔碼頭與龍鳳同有市場化、國際化運作背景,且都擅長一級市場,但兩家優勢渠道重合、互補性不大,於是導致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加上灣仔碼頭考慮到如果整合龍鳳,將面臨雙品牌運作,撬動龍鳳需要投入巨大的資金,還會分散灣仔碼頭專心經營的精力,所以灣仔碼頭並不願出手。
此時的龍鳳還是想做最後一搏。要改變被出售的命運,業績是唯一出路。按照傳統,每年冬季水餃都會漲價,龍鳳把最後的賭注都押在了借2012年冬至漲價來提升利潤上。
這樣的常識陳南又怎會不知道?漲價可不利於拉對手下水。於是三全率先發兵:1250g裝的水餃,原價36~37元,直接降到25元;其他產品全線降價20%,果然消費者趨之若鶩。
不跟也得跟,為了進軍北方市場,灣仔碼頭不甘示弱,直接將原價是36元1000g裝的家庭裝水餃降至26元。一時,思念、云鶴、海霸王等大小品牌也紛紛參戰所有廠家一反常態不漲反降。而原本希望冬至打個翻身仗的龍鳳,市場佔有率由6%直跌到4%,當年虧損2.67億元。
龍鳳終於等來了自己的結局。
2013年2月,股神巴菲特收購亨氏,對龍鳳棄之如敝屣。龍鳳再無什麼談判籌碼,儘管有一千個不願意,也只能與三全簽訂賣身契。被選為上海台協會長的葉惠德已淡出了龍鳳實體經營,專心於兩岸公益事業。
或許他已看破,未來速凍食品業,是屬於三全和灣仔碼頭的時代,再無龍鳳的席位……
信星泊到好碼頭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580142 前文提到,今年最強應市法是挑選宏觀有利、估值偏低,但股價尚未反映盈利改善的非熱門股,作中線投資。 今天找來 1994 年上市,主打造鞋代工的老牌工業股——信星集團( 1170 )。
2002 年時,受惠中國的「世界工廠」光環,港股中的工業股當紅,信星集團、同行「運動鞋王」裕元( 551 )及近期計劃出售鞋業的新灃( 1223 )都曾風光一時。但時移世易,中國經濟轉型,勞工密集型的工業股受到相當壓力,不少仍堅持發展的內地廠商轉移陣地至東南亞其他國家,信星是其中之一,而且更重要的是,其業務在截至 2013 年 3 月底止的年度大有起色。
信星主業專注於便服鞋,為多個世界知名品牌供貨,並向嬰兒及小童鞋履發展;上年度盈利 9397 萬元,增長 73.7% ;每股盈利 13.76 仙,全年股息 10 仙,較上年增加 53.8% ,派息比率由 81.3% ,降至 72.7% 。去年鞋類銷售增加 9% ,總銷售增加 9.3% ,至 18.09 億元;銷售成本只增加 6.5% ,毛利因而增加 26.2% 。
信星最新業績反映,為獲得較低成本而拓展至越南及柬埔寨的部署,已踏入收成期。集團整體毛利率由 14.3% 升至 16.5% ,上升 2.2 個百分點,涉及毛利 3980 萬元。內地生產線 21 條,另於越南設有 12 條及柬埔寨 4 條生產線,共計 37 條;年產能 2500 萬對,去年使用率由 76% 升至 89% 。集團未來將重點加大越南和柬埔寨產能,預期 2013 年年底,將加入超過 7 條生產線。
3 月底,信星現金及等同項目 5.48 億元,並無借貸,財務狀況足以支持興建更多東南亞生產設施的計劃,而且更可繼續現有的較高股息比率。事實上,信星的優點是控制財務理想,亦照顧股東利益,於業績不景時提高股息比率,並回購股份穩定股價。但要引起投資者興趣,增長故事仍然不能少,而這個故事來自美國運動服飾製造商 New Balance 。話說上 2012 年 New Balance 剛成為信星新客戶,第一年 New Balance 的訂單十分強勁,已經佔信星 20 %的收入。因此,我們可以預期,這個新客戶的業務發展,絕對可以惠及信星。
NewBalance 近年做 Lifestyle 的運動鞋,產品迎合年輕人喜歡潮流的口味,款式顏色夠多,五花八門,襯衫一流。去年, New Balance 首席執行官 JamesDavis 宣佈了集團的未來目標: 2015 年取代德國競爭對手 Puma ,繼 Adidas 和 Nike 之後,成為世界第三大運動裝備製造商。留意日本是 New Balance 亞洲發展的一個重點地區,亞洲很多款式都是追隨日本當地潮流,因而更加適合亞洲年青人。事實上,公司最近高速發展,亞洲的訂單一飛沖天,而中國市場更是如坐火箭。
根據《商業週刊中文版》的最新報導,在中國市場,五大本土運動品牌的關店潮持續, Adidas 和 Nike 的發展又遭遇瓶頸,行業一片慘淡的同時, New Balance 正在逆市崛起,更成了行業黑馬。報導指出, New Balance 於 2013 年在中國的 142 座城市開設了 886 家門店,比前一年增加了 313 家。依賴門店猛烈擴張, 2012 年 New Balance 在中國的銷售額比 2011 年提升了 50% , 2013 年至今,其銷售額與去年同期相比又翻了一番。
有分析指出,當眾多運動品牌陷入高庫存困境, New Balance 卻等來了 2010 年國內跑步運動逐漸興起的轉捩點。和 Adidas 、 Nike 試圖在足球、籃球、跑步等品類全面出擊相比, New Balance 長期專注於跑步這項運動,令其在跑步熱潮中表現突出。由此可見, New Balance 正是抓住了機遇。
信報專欄作家陸永從投資市場角度分析,『 …… 根據聯交所資料,現在分別有 3 間基金披露其持倉量,它們分別是 DJE Kapital 、 Aberdeen 及 Yeoman Capital ,均屬於大型 Long Term Fund ,共持有 23 %之股權,加上大股東 45 %之股權,貨源大致歸邊。除此之外,內幕人士交易亦有很大啟示。
細看信星最近一年的內幕人士交易紀錄,不難發現大股東、執董以及非執董相繼買入,最高買入價為 1.61 元。要知道大部分的非執董都是「掛牌」的,非執董在實際業務是沒有什麼作用,好多時候都是每季開一次會,睇下公司「條數」,做下監工的工作。雖然非執董在公司業務沒有什麼貢獻,但他們對公司業務運作確實是瞭如指掌。一個「掛牌」的人都會買的股票,大家就知道背後應該大有文章。
最後,近期集團在財務上又有一項 Bonus ,就是滙率。由於信星有一半產能位於越南和柬埔寨,工資是付當地貨幣,而收取卻是美金,如果亞洲貨幣大跌,美金強勢,未來在報表上應該會有貨幣兌換的「甜頭」。』
湖北首富的碼頭 陳承龍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4/11/19/%E6%B9%96%E5%8C%97%E9%A6%96%E5%AF%8C%E7%9A%84%E7%A2%BC%E9%A0%AD/
大市又冇運行,都係繼續炒股仔。小弟上周做節目時發現有創業板股份異動,睇完資料先至知佢正嘢,所以今日要同大家分享嚇,呢隻就係近期公布季績勁增9.3倍嘅中國基建港口(8233)。
呢間公司以武漢港口作主營基地,而在建中嘅通用港口標準箱處理能力將較現時大增50%,令其已具壯大為中型港口股的條件,加上過去數年業績均錄盈利,故估計好快就可成功跳上主板,現大股東卓爾發展(2098)掌舵人閻誌在2011年的入股造價都要0.36元,現位只處沈寂3年後的起步位,今年更是分享肥美成果的開始,首目標以0.9元為第一站。
卓爾發展(2098)掌舵人閻誌。Source:Google
2011年底,卓爾發展主席閰誌以每股0.36元作價收購中國基建港口51%股權,其後再以同價提出全購建議,令持股增至75%,刻下街貨其實只值數千萬元,一個規模稍大的對沖基金已可一口食去,而閻氏如此耐心將股權全數歸邊,必係希望分享今天開始成形的豐厚成果,微妙嘅係,大股東旗下嘅卓爾發展都係以武漢物業發展及投資為主業,近期股價亦見久未相逢嘅異動,閻氏同執一地產、一港口嘅兩隻上市公司股份在手,應有好多意念可以發揮,目前股價只處其接手後的首個起動期,所衍生嘅股價升幅絕對可以睇高好多線!
事實上,中國基建港口上周三公佈嘅9月結季績,應係大升浪起動訊號,當日股價最高抽上2005年上市以來嘅0.6元新高(亦係上市價),全日成交均價約0.45元,幕後掃入成本亦都如此,以此基礎謀求倍計目標,便可以0.9元為第一站。
武漢係內地港口業必爭之地,處長江與漢水交匯,係長江中遊最大內外貿易港口,又係全國重要水陸交通樞紐,而中國基建港口則紮根在陽邏港,佔權85%,除咗現有40萬個標箱處理力外,另一在建新港口——通用港口亦喺明年開始投入營運,總處理年為20萬個標箱,預期第一階段的5萬標箱於明年第三季投運,故此未來數年業績呈強勁複合增長已成定局。
截至今年9月底止的第三季度,集團盈利達580萬元,較去年同期大增9.3倍,而首3季盈利則為930萬元,同比大增6.5倍,尤其第三季較首兩季盈利增長更大更速,完全分享到第三季內地港口業務復興的勢頭,而第四季更喺內地基建及國際貿易增長的雙重帶動而猶勝第三季,所以預期全年應有1,700萬元,不僅連續3年錄得盈利,而且應係破紀錄嘅水平,股價起動絕對有根有據!
仲有一點值得一提,閻誌乃湖北首富,佢啲學歷仲驚人,佢係高級經濟師,武漢大學工商管理碩士、長江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華中科技大學兼職教授。更搞笑嘅,原來佢係一個作家,喺內地出版過好多著作,而且以寫詩為主,總之猛料。
另外,閻誌嘅卓爾控股主要專註於企業供應鏈物業服務,致力打造全球交易平臺,為客戶提供供應鏈物業、物流、港口、金融、傳媒、交易服務。集團係中國企業500強,中國服務業百強企業,企業總資產近400億元人仔。由於閻誌摣住中國基建港口嘅成本都唔平,估計最終佢會再註入相關資產入內壯大,真係唔怕同佢玩嚇。
陳承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