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偏袒財團觸發碼頭工潮(2013/5/9) 林本利

2013-05-09  NM
 
 

 

貨櫃碼頭工潮延續個多月,負責和黃港口業務的公司和高層,接二連三在報章刊登文章,指摘碼頭工人要求大幅加薪,令外判商被迫結業,損害香港的貨運業。並且批評工會領袖,以文革方式進行階級鬥爭,損害香港的法治和營商環境。

正如和黃在報章發表的聲明所述,公司自2005年已分三次出售港深兩地港口業務,獲利七百多億元,現在只擁有和記港口信託27.6%股權,國際貨櫃碼頭(HIT)對和黃整體盈利貢獻跌至不足1%。故此,碼頭工人罷工,對和黃的損失微乎其微;付貨人若改為使用鹽田貨櫃碼頭,對和黃來說不過是將錢左袋交右袋而已。

和黃高層一直強調香港是個自由市場,工人若不滿意工資,可自由轉工。工人連續工作二十多小時,是工人自願的,僱主不能強迫工人長時間工作。這種說法,停留在十九世紀工業革命初期,工人為了生活,「自願」地在血汗工廠內長時間工作,只得數小時睡眠休息的時間。

筆者相信香港人不喜愛亦不會認同搞階級鬥爭,對文革式的批鬥深感厭惡。不少內地人合法和非法移居香港,就是要逃避內地的文革和階級鬥爭。大量港人移民離開香港,以及大批內地幹部子女移居西方國家,正正因為擔心類似的鬥爭會再次發生。

不錯,香港一直崇尚自由市場制度,企業和員工享有高度自由。但貨櫃碼頭業務,明顯不是自由市場,純屬寡頭壟斷,被少數財團操控,收取全球最貴的處理費,賺取數以千億元的暴利。

九七回歸後的特區政府,本應即時引入競爭法,制止大財團壟斷市場,操控價格,損害整體社會利益。特別是物流業是香港經濟的最大支柱,佔本地生產總值四分一,聘用數十萬工人,政府又怎能讓少數財團操控整個行業的發展,收取極其高昂的處理費,損害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既然貨櫃碼頭業務對香港經濟息息相關,政府便應進行規管,防止出現壟斷情況。要市場存在有效競爭(effective competition),最少要有四至五個競爭者,每個競爭者的市場份額維持在兩成左右。政府必須規劃貨櫃碼頭用地,定期批出土地讓新經營者進場競爭。貨櫃碼頭的總體處理能力必須高於需求,才可以避免經營者聯手加價,損害付貨人的利益。個別經營者若從事反競爭行為,競爭事務委員會可以根據競爭法採取適當行動,懲處有關經營者。只可惜九七回歸後首任特首董建華沒有按照消委會建議引入競爭法,又沒有將貨櫃碼頭業務納入規管。董建華更把原本規劃用作興建十號貨櫃碼頭的大嶼山土地,改為興建迪士尼樂園,方便財團繼續壟斷市場,毋須面對新經營者的競爭。倘若政府按照原先規劃,香港現時的貨櫃碼頭泊位至少由24個倍增至48個,斷不會出現一個財團獨大的情況。倘若泊位增加,有更多新經營者入場競爭,對碼頭工人的勞力需求自然上升,又怎會出現工資大幅倒退,而財團卻可以賺取過千億元暴利的荒謬現象。由此可見,倘若特區政府過去十多年公公正正處理貨櫃碼頭的規劃和監管,今次碼頭工潮其實是可以避免的。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者網誌 - 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383

郵輪碼頭 左丁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5%B7%A6%E4%B8%81%E5%B1%B1/art/20130618/18301528
啟德郵輪碼頭在六月十二日端午節啟用,有一隻大郵輪來港贈興,支持支持。凡係大項目揭幕,總不會百分之一百盡如人意,有啲甩漏,在所難免嘅嘞,不必深究。以香港管理人轉身之快,效率之高,啲錯失好快就會搞番掂。但有啲嘢冇法子短期內改善嘅,就係整體配套設施。舊啟德機場內,除咗郵輪碼頭之外,其他乜都未起好,商場酒店住宅寫字樓全部冇,郵輪碼頭孤零零懸掛在維港,點會興旺呀?
旅遊專家W在碼頭開幕後對左丁山講:「有郵輪碼頭梗係好過冇,但如果話碼頭可以促進本地旅遊業就未免誇大一啲,一隻大船可以帶來幾千個富裕遊客,但並非豪客,佢地在香港頂多逗留一至兩日,而且有上一站、下一站,本港並非終點站,好多人購物唔會鬆手嘅,食又唔食得幾多,加上十年內啟德機場會係一個大地盤,難以聚財,我地做旅遊嘅,對碼頭冇乜厚望。」
加上香港處於夏季颱風地帶,一年有四個月冇船來港,下一次有船泊碼頭,要等到十月,如在郵輪碼頭內租用店舖,食西北風咩,有碼頭,無配套,怪只怪特區政府自1998年搬遷機場之後,竟然讓啟德地皮晒太陽十幾年,浪費光陰。碼頭用公帑興建,納稅人如何收回投資,望天打卦而已,凡係由政府推動,投資嘅商業項目,皆難以睇好。
公子L話昔年大郵輪泊海運碼頭就唔同景況,連佢父親都唔敢放假,因為昔日坐伊利莎白二世或總統輪到港嘅客人,非富即貴,普通中產根本冇資格坐郵輪旅遊,半島酒店一間老牌珠寶店每知有郵輪泊海運碼頭,就會預早向公子L父親訂定鑽石、珍珠,老闆平時懶懶閒,呢個時候就會金睛火眼吼到實晒,歡迎美國豪客,發市當三年。時移世易,總統輪已沒落,乘郵輪旅遊嘅人士,由歐美大豪客變成係歐美亞三大洲嘅高檔中產,購買力有預算限制,變成旺丁不旺財,故此公子L接手生意後,不再留意有甚麼郵輪到港,大陸遊客先至係米飯班主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507

餃子三國殺:龍鳳 vs 灣仔碼頭 vs 三全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5139.html

風雲初會

入主大陸前,葉惠德創辦的龍鳳餃子已盤踞台灣16年。為了撕開大陸市場,1992年,葉惠德成立上海國福龍鳳公司。本打算5年內做到5000萬元,沒想到1994年的產值就是4000萬元。

初戰告捷的葉惠德信心大增,欲發展粽子或其他食品作為新贏利點,一個新情況,讓他改變了主意。

時年,鄭州三全正全力推出與龍鳳不同的產品速凍湯圓。三全老闆陳澤民在河南做得熱火朝天,還佔據了西安、太原、瀋陽、濟南等中心城市,而且與上海的一些小超市也開始洽談。

葉惠德悄悄開始調研:鄭州、甚至上海各超市的冷櫃前每天很多人排隊購買湯圓,採購經理們往往要親自到三全排隊搶貨。原來,為了省錢,三全生產湯圓的機器是陳澤民自制,日產不足30噸,根本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

科技就是生產力!不缺錢的葉惠德毫不遲疑地從日本買來當時最先進的生產線,經過親自動手改良,機器的產能提高了三倍。超市採購經理紛紛轉向能穩定大量供給產品的龍鳳。

趁熱打鐵,葉惠德決定購買十條生產線,並做好打入整個華東市場的打算。這卻苦了被搶走生意的三全,陳澤民沒錢沒技術,找不到反制的辦法。

這時,一個新的對手正虎視眈眈地盯著三全與龍鳳的一舉一動。這是來自香港的灣仔碼頭,佔據著香港40%以上的速凍水餃份額,下有3家餃子廠,與龍鳳同受西方營銷理念影響,主攻當地高檔超級賣場。

所以灣仔碼頭雖覬覦內陸市場,卻一直顧忌龍鳳不願與之發生正面衝突。此時龍鳳與三全在湯圓市場廝殺得不可開交,水餃市場的空當可謂千載難逢。

於是1997年,灣仔碼頭全力攻佔上海速凍水餃市場,逼得前兩家水餃市場份額紛紛下滑。偷襲還沒完,連三全的後院鄭州也著火了。

同年,出身鄭州的思念藉著三全出兵上海無暇顧及鄭州的機會,一鼓作氣推出數千噸湯圓,砸向當地大小超市。思念的湯圓只有小手指肚大小,比三全的幾乎小了2倍。憑藉著這個由大到小的討巧性創新,思念竟從三全身上奪去近1個億的銷售額。隨後,思念又推出了速凍灌湯水餃,一炮走紅,並趁機攻入上海,2001年,思念的銷售額達到了2億多元。

速凍食品行業的戰局驟然緊張!

混戰上海灘

三全、龍鳳這時才回過神來。水餃乃自己的主戰場,上海市場能輻射北京、廣州、成都等中國經濟重鎮,更是重要根據地,怎可拱手讓與他人!

陳澤民的三全是從小賣場刺刀見紅拚殺出的,自然想像打通鄭州市場一樣,從渠道反制對手你名氣再大,也要能把產品切實送到消費者面前才有戲。三全採取了分公司制,只要能進店,銷售經理可以擁有一切自主決定權。沒想到,和「講義氣」的小賣場店主不同,超級賣場的採購甚是盛氣凌人。好不容易同意產品進場,卻被陳列在了犄角旮旯,還與無數地方小品牌混雜在一起。

不熟悉超級賣場玩法的三全吃的「暗虧」還有不少。比如必須先墊支大量的水餃湯圓現貨,而回款則按超市的規矩,水餃賣出一個月後才能結款;超市陳列速凍食品,冰櫃要耗費大量電費,三全被要求獨立承擔;超市還要求派促銷員,三全派駐了很多年富力強的促銷理貨員,薪水由超市代付,成本層層加碼。

而另一方面,對待「洋氣」的龍鳳,超市卻客氣得多。底下的原因也是因為龍鳳採取的是經銷商代理制,這些人都是上海實力很強的「地頭蛇」,與超市關係非同一般,甚至能買斷超市最大的冰櫃。龍鳳再與「地頭蛇」簽訂排他性協議,自然能搶到最佳陳列面。

而龍鳳憑著品牌影響力,敢要求經銷商現款現貨,然後充足的現金又讓葉惠德有更多資金用在促銷,宣傳上;關於電費問題,老練的龍鳳利用「國際規則」將之打入超市的銷售返點中,無形中節約了一大筆開支;促銷員更是自己僱傭的中年下崗女性。這些人吃苦耐勞,薪水要求不如年輕人高,發放還不經過超市,又少了一層盤剝。

精打細算之下,龍鳳和同樣大賣場銷售經驗豐富的灣仔碼頭毛利都高達35%以上。而三全、思念進了大賣場,毛利卻遠遠低於30%,等於賠本賺吆喝。所以大賣場渠道之戰,最後成了龍鳳和灣仔碼頭之間的高手過招。

眼看承擔渠道費用已不是新招,葉惠德靈機一動,決定給超市贈送冰櫃,果然大受超市青睞。灣仔碼頭背靠根深葉茂的美國通用磨坊,更是不差錢,很快將數百萬台印有自己LOGO的冰櫃開進超市……這場「豪華」的戰爭,看得三全和思念目瞪口呆,不得不服。

其實在這場上海灘混戰中,龍鳳也感覺到了資金壓力。正好國際巨頭亨氏準備進軍速凍市場,葉惠德希望借用亨氏在國內的渠道,減少投入費用;而亨氏也希望借助龍鳳擴大在中國大陸的市場份額,二者一拍即合。

依靠亨氏的渠道和資金支持,龍鳳很快壓制得謹慎的灣仔碼頭暫時退出上海,轉而全力建設廣州、北京市場。

沒了灣仔這個「夠格」的對手,2004年,龍鳳占據了市場的13.8%,穩居速凍行業老大,並且借助亨氏快速進入京津、粵、成渝各大市場。但葉惠德卻沒注意到,龍鳳巔峰之下潛伏的陰影為何物。

中計

上海的失利,讓從未把固守鄭州當做目標的陳澤民如鯁在喉。善於觀察市場的他,真的又發現了一個空隙。

超市裡的速凍湯圓都是一斤一斤用真空袋包著賣。陳澤民準備將幾十斤湯圓裝進一個大塑料袋,送進超市冰櫃,消費者想要多少,就稱多少。但手下都反對,因為散裝賣湯圓沒技術含量,對手會馬上跟進。

陳澤民並不多言,悄悄去了趟北京。

原來,早在兩年前,陳澤民就利用國標委正準備擬訂湯圓國標的機會,申請起草速凍湯圓新國標,此時,他已經接到「線報」,國標起草啟動。陳澤民心知肚明,速凍食品是新興行業,散裝和袋裝都沒有法規界定,新國標的制定留給了三全足夠的騰挪空當。

幾乎一夜之間,三全的9萬多噸散裝湯圓,排山倒海般進入了上海各個超市。散裝價格比龍鳳袋裝便宜一半,不出半個月,三全湯圓在超市直接賣斷貨。上海試點成功,三全迅速在廣州、北京、天津複製此模式,短短一年,銷售額猛然突破十億元大關。

龍鳳察覺到三全的異動,自然立刻加大馬力生產散裝湯圓,把上萬噸湯圓直接壓向上海各大超市。連灣仔碼頭也不甘落後於這場湯圓散賣狂潮。

大戰在即。出乎所有人預料,三全突然停止了散裝湯圓的供貨。

與此同時,商務部突然發佈通知:「速凍湯圓等無包裝食品不能在市場銷售」,依據是《湯圓新國標》。龍鳳、灣仔的散裝湯圓大量被退回,產品積壓,大量現金被佔據,企業驟然周轉困難;另一面,三全卻從早已利用這個空當賣出數百萬噸的散裝湯圓,資金早被收入囊中,三全不但從容抽身事外,而且當年銷售額增至12億多元,遠遠超出龍鳳數億元,成功收復上海灘。

葉惠德這才明白,自己實在小看了三全這個對手。葉惠德決定忍痛退出湯圓競爭,回歸餃子市場。而發力餃子市場又要考慮習俗原因,南方市場畢竟容量有限,且有強敵灣仔碼頭據守,那麼龍鳳最佳選擇便是北上。葉惠德把突破點定在了鄭州,正是三全的大本營。

早在2004年,龍鳳曾試圖進軍鄭州,但被三全推出的與龍鳳定位相當的狀元水餃阻擊,再加上三全簽了頗具號召力的蔣雯麗做代言進行品牌拉動,不過兩個月,三全就成功將龍鳳阻擊在隴海線外。所以打下鄭州,除了要重振士氣,也有葉惠德要一雪前恥的心願。

但此時已是2008年,龍鳳已被亨氏全面接管,亨氏對龍鳳有自己的盤算。

身不由己

葉惠德仍擔任龍鳳董事長,是亨氏為了穩定軍心的過渡之舉。葉的這次敗落,讓亨氏的算盤可以光明正大地浮出水面:開闢調味品戰線,採取醬料帶動水餃的辦法,與三全等形成差異競爭。這背後,其實是亨氏調味品近幾年保持了兩位數增長,定下了「淡化美國之外的非核心冷凍食品業務」、專注「醬料及調味品」以及「嬰幼兒食品及營養品」業務的全球戰略。

很快,熟悉內陸市場的柯俊財空降出任龍鳳董事總經理,並帶來各個分省總經理。但龍鳳老員工們認為,龍鳳依靠水餃湯圓起家,依靠調味品帶動銷量簡直是天方夜譚。無奈資本強勢冷血,龍鳳只是其一枚棋子,必須遵從亨氏的全球利益和統一安排,董事長葉惠德也只能眼睜睜看著一大批元老離去,北伐遙遙無期。

果然,消費者的行為很難改變。大家開始搞不清龍鳳是在賣水餃還是賣醬料,而且南方消費者口味清淡,水餃本來就足夠鮮美,醬料反倒畫蛇添足。龍鳳水餃醬料勉勉強強有了知名度,水餃銷售卻沒見提升。

就在龍鳳內訌不決時,三全趁機攻城略地。這時的三全,已經與多年前兵敗上海灘的三全不一樣了。

三全先在鄭州擴產11萬噸,緊跟著江蘇、成都、天津、廣州生產基地紛紛建立,一個覆蓋速凍主流市場的包圍圈悄然形成。

三全一直有個問題,雖然攤子挺大,但利潤卻低,而且長期在二線市場盤踞,讓很多人將三全當成了二線品牌,三全必須爭奪一線市場才能提高利潤。這時,三全舵手悄然換人。

2009年7月,三全董事長陳澤民將一把手的位置讓給兒子陳南,希望年富力強的陳南完成三全高端水餃市場佈局,平定速凍天下。

陳南出手潑辣,一上手就重金邀請小S徐熙娣代言狀元水餃,用廣告戰開路;然後又推銷售的新概念。陳南以文火煲湯為賣點,推出三全珍鮮灌湯水餃;下一步則不斷提升高端產品銷售比重。三板斧下來,三全的毛利率保持到了36%以上,直追灣仔碼頭。

有錢了的三全,終於可以與數年前的龍鳳、灣仔一樣,將近3萬多台冷櫃開進大大小小的零售店。再次面對大賣場,三全也不再生澀。當時沃爾瑪、家樂福等大型商超被灣仔碼頭佔據,半月結賬一次,三全就1~2個月結算一次。優越的賬期讓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好又多等大中型連鎖店對三全打開了大門。

受到威脅的灣仔碼頭立即調兵防守,並一改不降價的傳統:買一包贈80g,所有灣仔產品統一買滿20元即減2元。算下來,灣仔的產品價格已經跟三全差距不大。借助這個變相降價,灣仔碼頭一舉進入了東北、華北市場,三全增速受限。

三全和灣仔打得難解難分,龍鳳何嘗不想加入這場競爭?

但亨氏的重心在於借助龍鳳渠道大規模推出龍鳳醬油、龍鳳生抽、龍鳳蚝油、蘸醬等10多個單品,極大地耗費了龍鳳的專注力。這邊三全和灣仔碼頭在水餃市場深耕細作,不斷推出東北水餃、北國香等新產品。龍鳳卻多年沒有新的產品推出,消費者對龍鳳的新鮮感喪失。其水餃市場大幅下滑,市場佔有率由10%驟然降至6%,東北、華北、西南、東南市場急劇萎縮。

葉惠德發現,自己已無力左右龍鳳的命運。因業績不佳,美國亨氏又決定出售中國亨氏,寄人籬下的龍鳳更是身不由己,前途未明。

冬至屠龍

又到一年冬至,冬至到春節期間是速凍食品的黃金期。2012年的冬至對三全和龍鳳來說,又有別樣的意義。

龍鳳連年銷售下滑,陳南早有心收購龍鳳,借助其渠道快速完成由低到高端市場的轉變,但初表「心意」便遭到拒絕。

葉惠德或許心中一直憋著口氣。當年他瞧不上三全,現在仍然覺得「道不同不相為謀」。就算龍鳳要再嫁,葉明顯更中意灣仔碼頭,甚至主動與灣仔碼頭的掌門臧健和會晤。

得到消息,陳南大驚:三全未來唯一的對手是灣仔碼頭,龍鳳食品的優勢區域在上海、京、津、唐地區,灣仔碼頭牢踞華東華南一線,一旦龍鳳被灣仔碼頭拿下,必定會將三全死死地困在隴海線以北。速凍行業強者恆強,弱者恆弱,龍鳳加上灣仔碼頭,不但可能遏止住三全向高端進軍的計劃,而且整個南北市場,都會被兩家牢牢控制!十萬火急,三全派出各路談判精英,加緊與亨氏談判。

話說灣仔碼頭與龍鳳同有市場化、國際化運作背景,且都擅長一級市場,但兩家優勢渠道重合、互補性不大,於是導致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加上灣仔碼頭考慮到如果整合龍鳳,將面臨雙品牌運作,撬動龍鳳需要投入巨大的資金,還會分散灣仔碼頭專心經營的精力,所以灣仔碼頭並不願出手。

此時的龍鳳還是想做最後一搏。要改變被出售的命運,業績是唯一出路。按照傳統,每年冬季水餃都會漲價,龍鳳把最後的賭注都押在了借2012年冬至漲價來提升利潤上。

這樣的常識陳南又怎會不知道?漲價可不利於拉對手下水。於是三全率先發兵:1250g裝的水餃,原價36~37元,直接降到25元;其他產品全線降價20%,果然消費者趨之若鶩。

不跟也得跟,為了進軍北方市場,灣仔碼頭不甘示弱,直接將原價是36元1000g裝的家庭裝水餃降至26元。一時,思念、云鶴、海霸王等大小品牌也紛紛參戰所有廠家一反常態不漲反降。而原本希望冬至打個翻身仗的龍鳳,市場佔有率由6%直跌到4%,當年虧損2.67億元。

龍鳳終於等來了自己的結局。

2013年2月,股神巴菲特收購亨氏,對龍鳳棄之如敝屣。龍鳳再無什麼談判籌碼,儘管有一千個不願意,也只能與三全簽訂賣身契。被選為上海台協會長的葉惠德已淡出了龍鳳實體經營,專心於兩岸公益事業。

或許他已看破,未來速凍食品業,是屬於三全和灣仔碼頭的時代,再無龍鳳的席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848

信星泊到好碼頭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580142

前文提到,今年最強應市法是挑選宏觀有利、估值偏低,但股價尚未反映盈利改善的非熱門股,作中線投資。今天找來1994年上市,主打造鞋代工的老牌工業股——信星集團(1170)。

2002年時,受惠中國的「世界工廠」光環,港股中的工業股當紅,信星集團、同行「運動鞋王」裕元(551)及近期計劃出售鞋業的新灃(1223)都曾風光一時。但時移世易,中國經濟轉型,勞工密集型的工業股受到相當壓力,不少仍堅持發展的內地廠商轉移陣地至東南亞其他國家,信星是其中之一,而且更重要的是,其業務在截至20133月底止的年度大有起色。

信星主業專注於便服鞋,為多個世界知名品牌供貨,並向嬰兒及小童鞋履發展;上年度盈利9397萬元,增長73.7%;每股盈利13.76仙,全年股息10仙,較上年增加53.8%,派息比率由81.3%,降至72.7%。去年鞋類銷售增加9%,總銷售增加9.3%,至18.09億元;銷售成本只增加6.5%,毛利因而增加26.2%

信星最新業績反映,為獲得較低成本而拓展至越南及柬埔寨的部署,已踏入收成期。集團整體毛利率由14.3%升至16.5%,上升2.2個百分點,涉及毛利3980萬元。內地生產線21條,另於越南設有12條及柬埔寨4條生產線,共計37條;年產能2500萬對,去年使用率由76%升至89%。集團未來將重點加大越南和柬埔寨產能,預期2013年年底,將加入超過7條生產線。

3月底,信星現金及等同項目5.48億元,並無借貸,財務狀況足以支持興建更多東南亞生產設施的計劃,而且更可繼續現有的較高股息比率。事實上,信星的優點是控制財務理想,亦照顧股東利益,於業績不景時提高股息比率,並回購股份穩定股價。但要引起投資者興趣,增長故事仍然不能少,而這個故事來自美國運動服飾製造商New Balance。話說上2012New Balance剛成為信星新客戶,第一年New Balance的訂單十分強勁,已經佔信星20%的收入。因此,我們可以預期,這個新客戶的業務發展,絕對可以惠及信星。

NewBalance近年做Lifestyle的運動鞋,產品迎合年輕人喜歡潮流的口味,款式顏色夠多,五花八門,襯衫一流。去年,New Balance首席執行官JamesDavis宣佈了集團的未來目標:2015年取代德國競爭對手Puma,繼AdidasNike之後,成為世界第三大運動裝備製造商。留意日本是New Balance亞洲發展的一個重點地區,亞洲很多款式都是追隨日本當地潮流,因而更加適合亞洲年青人。事實上,公司最近高速發展,亞洲的訂單一飛沖天,而中國市場更是如坐火箭。

根據《商業週刊中文版》的最新報導,在中國市場,五大本土運動品牌的關店潮持續,AdidasNike的發展又遭遇瓶頸,行業一片慘淡的同時,New Balance正在逆市崛起,更成了行業黑馬。報導指出,New Balance2013年在中國的142座城市開設了886家門店,比前一年增加了313家。依賴門店猛烈擴張,2012New Balance在中國的銷售額比2011年提升了50%2013年至今,其銷售額與去年同期相比又翻了一番。

有分析指出,當眾多運動品牌陷入高庫存困境,New Balance卻等來了2010年國內跑步運動逐漸興起的轉捩點。和AdidasNike試圖在足球、籃球、跑步等品類全面出擊相比,New Balance長期專注於跑步這項運動,令其在跑步熱潮中表現突出。由此可見,New Balance正是抓住了機遇。

信報專欄作家陸永從投資市場角度分析,『……根據聯交所資料,現在分別有3間基金披露其持倉量,它們分別是DJE KapitalAberdeenYeoman Capital,均屬於大型Long Term Fund,共持有23%之股權,加上大股東45%之股權,貨源大致歸邊。除此之外,內幕人士交易亦有很大啟示。

細看信星最近一年的內幕人士交易紀錄,不難發現大股東、執董以及非執董相繼買入,最高買入價為1.61元。要知道大部分的非執董都是「掛牌」的,非執董在實際業務是沒有什麼作用,好多時候都是每季開一次會,睇下公司「條數」,做下監工的工作。雖然非執董在公司業務沒有什麼貢獻,但他們對公司業務運作確實是瞭如指掌。一個「掛牌」的人都會買的股票,大家就知道背後應該大有文章。

最後,近期集團在財務上又有一項Bonus,就是滙率。由於信星有一半產能位於越南和柬埔寨,工資是付當地貨幣,而收取卻是美金,如果亞洲貨幣大跌,美金強勢,未來在報表上應該會有貨幣兌換的「甜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765

灣仔碼頭母親臧建和

2014-07-10  NM
 
 

 

香港曾經是一個可夢想成真之地,只要肯努力,便可向上游。

那時,穿膠花可以成為首富;在灣仔碼頭擺走鬼檔賣餃子,也可成王稱後。

如今,已無膠花可穿,灣仔碼頭亦清拆在即,對此最不捨得的,是臧建和。

當年,一個山東女人帶著兩個幼女,自製木頭車,在灣仔碼頭賣北京餃子。

十億水餃王國由此起,發跡地,亦成為王國的招牌。

下月,與臧姑娘結緣三十六年的灣仔碼頭便要清拆。

即使抱恙,六十九歲的臧姑娘,仍不忘來和這個曾為她遮風擋雨的老朋友話別。

摟著從前擺檔位置旁的石柱,她感慨道:「我女兒以前就在這根柱子後面幫我洗碗,拆碼頭我當然會哭,灣仔碼頭是我的情人,灣仔碼頭水餃是我第三個女兒。」

「幾年前,在電視看見有人要保衞皇后碼頭,我是看熱鬧的,心想為什麼要去保衞一個碼頭呢?可是,有人問我,如果被拆的是灣仔碼頭呢?我的心揪了一下,我當然會哭!想不到這天終於來了。」被糖尿病折騰多年的臧姑娘,步履緩慢,話一多,便不夠氣。這天硬著頭皮到灣仔碼頭走一趟,因不能久站,助手為她預備了椅子。她坐著,看著昔日擺檔位置說:「它和我一樣,老了要退休,新的灣仔碼頭要接棒了。」即使來港三十多年,臧姑娘仍是一口普通話。

回到位於司徒拔道的家,逾二千呎的單位,由她和兩個女兒共同持有。臧姑娘疲態略現,回憶道:「剛來香港時,很難找房子,房東見我帶著兩個孩子,有千百個理由不租房。好不容易租到一個不足四十呎的房間,沒有窗,月租二百元,跟現在的客廁差不多大,我客廁還有窗!」年輕時,做護士的臧姑娘在內地與做醫生的泰國華僑,誕下兩個女兒,丈夫先返回泰國。三年後,她到泰國尋親,才發現丈夫已另娶。臧姑娘於是帶著兩個女兒來港,展開其傳奇的下半生。

重現碼頭水餃

苦盡甘來。現在,臧姑娘和大女兒一家同住。成長於餃子世家,女兒和孫女都懂得包餃子,八歲的孫女Megan更遺傳了她的「尖舌頭」,臧姑娘笑說:「這小丫頭,還未懂說話便吃餃子。好吃的,便舉起手指公;不喜歡,就嘴扁扁舉尾指。她說,一定要婆婆包的餃子才好吃!」已很久未下廚的臧姑娘,拿出早上預備好的白菜豬肉餡料,親手包餃子。只見她胖胖的雙掌一合,拇指一捏,便包好一隻餃子,很快包了五十多隻。她邊包邊道:「如果用蠻力,包得太實,便不好吃。包餃子要用陰力,皮內要留有空間,讓湯汁在蒸的時候流出來,這才好吃。」記者問她可否分享餡料秘方,她捉著記者的手,以半鹹淡廣東話笑說:「講咗俾你知,我仲使做生意?」水餃皇后親手包的水餃,餃皮軟熟,餡料多汁而鮮甜。接著,已退居幕後做顧問的臧姑娘,再煮了公司給她試吃的新產品,「多菜多益」系列,讓大家試味。記者吃過,味道不錯。臧姑娘卻黑著臉對助手說:「這味道不對啊,這樣就可以推出?」家人即打圓場說:「可能係屋企雪櫃唔夠凍,啲味少少唔同咗。」臧姑娘立即叫助手下次再帶同款貨辦給她試,並說:「這段時間我身體差了,所以沒跟那麼緊。以前不可能發生這樣的事。」

身體欠安的臧姑娘難得親手包餃子,不但自製餡料,連餃皮也是特別向灣仔相熟麵店訂製。孫女Megan(左三)回家見婆婆在包餃子,即急不及待叫工人把包好的餃子先煮了來吃,旁邊的狗仔也伸曬脷。

車仔檔變十億王國

事實上,灣仔碼頭今天賣的,已不是臧姑娘當年在碼頭賣的那款餃子。「一定要改良。當初我用很多肥豬肉,香港人吃不慣,後來用四成肥肉、六成瘦肉,現在是二八之比。」除了餡料,餃子皮亦花了一番功夫。「有次客人說:『啲皮咁厚,點食啊?』我才知道南方人吃米不吃麵,不習慣吃厚皮。」臧姑娘邊做邊改配方,就這樣擺了七年車仔檔。八三年,她開設山寨工場兼做批發生意,翌年,即打入各大超市百貨;八五年,正式於灣仔交加街入鋪,轉做批發。九七年,臧姑娘將公司七成股權,賣予美國通用磨坊(General Mills)。訪問期間,公司職員一直陪同在側。「當年很多大公司接觸我,包括美心集團,這間美國公司最有誠意,等了我一年,又很尊重我,答應任何配方更改也要我點頭。」臧姑娘解釋賣盤原因:「當日大家都想到內地發展,在管理、營銷上,他們才是專家,還有應用在太空食品的急凍技術,對餃子保鮮很有幫助!」但西方管理和傳統智慧總有接不上的時候。「有一次,市場部說油麥菜好吃,可以做餃子。油麥菜是爽脆,但煮太久就不好吃,等豬肉熟了,菜就老了,再加上急凍後,就更難吃。我反對,但他們堅持。最後,貨賣不出,要下架,記不清丟了多少貨。」同年,臧姑娘到內地設廠,為訓練工人,可謂嘔心瀝血。「第一個月就丟了幾千箱貨,內地工人說丟掉不如給他們吃,但不合格的東西會影響品牌,一定要當垃圾。」現在,灣仔碼頭估計日產逾一百萬隻餃子,而且餃子仍然是手包的。「餡料都是由機器切粒和混合的,但餃子仍是手包,因為機器做不到人手的效果。」現在,灣仔碼頭年做十多億元生意,是美資入股前的三十倍,臧姑娘仍未滿足:「現在北方人還會自己在家包餃子,等他們都不包了,我們的生意會更大啊!」

當年臧姑娘帶兩個女兒到泰國投靠丈夫,卻發覺丈夫早已另娶,並有一個兒子。由於夫家重男輕女,她怕兩個女兒將來沒機會讀大學,便決斷的和兩個女兒來港,展開新生活。

九五年,無線播出以臧姑娘的故事為藍本的電視劇《水餃皇后》,由當家花旦陳松伶,以及後來的視帝黎耀祥等演出。

強悍母親絕處逢生

今日事業家庭美滿,臧姑娘卻捱壞了身子。回望當日未做餃子檔、打三份工的日子,她指日子雖苦,卻樂在其中,「總算在香港站得住腳,已經好滿足,只要能供到孩子讀書就行了。」後來,她在酒樓工作時受傷,「醫生說腰骨骨裂,還有嚴重糖尿病。」心口掛個「勇」字的她,終於怕了,「我嚇壞了,以後怎麼照顧兩個孩子?」不能再幹粗活,苦思出路。「朋友說,你去賣餃子嘛。可是我沒錢開店啊,他說沒錢就去做小販嘛!」一言驚醒夢中人,她便一拐一拐的到街上看別人怎麼做小販。之後,便投資五百元開檔,「最貴是砂煲罌罉和氣爐,車子材料都是撿回來的,用不了多少錢。」七八年,臧姑娘開始在人來人往的灣仔碼頭開檔,兩毫一隻餃子。一個女人帶著兩個小孩,在龍蛇混雜的碼頭擺檔,卻從未被人欺負,「碼頭水手和司機來吃餃子我從不收錢,他們是我的鄰居,在家鄉,做了餃子也會派給鄰居。」識做事不如識做人。因此,大家也當她是自己人。「那些司機開著車,一看到有警察或小販管理隊,連站也不停就衝過來喊:『走鬼啊!』水手更會合力幫我走鬼。」訪問尾聲,原已疲倦的臧姑娘,回憶至此,不禁手舞足蹈,還提及當年令她最窩心的,是女兒的一篇作文,「老師叫她寫媽媽,她寫了一篇《媽媽笑了》,說賣出第一碗餃子時,是我受傷後第一次笑,那篇作文還被老師貼堂!」臧姑娘笑得甜甜的再說:「沒想到連我這一代也脫貧了,兩個女兒都讀到大學,能做個有用的人,這是我一生人最值得驕傲的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052

湖北首富的碼頭 陳承龍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4/11/19/%E6%B9%96%E5%8C%97%E9%A6%96%E5%AF%8C%E7%9A%84%E7%A2%BC%E9%A0%AD/

大市又冇運行,都係繼續炒股仔。小弟上周做節目時發現有創業板股份異動,睇完資料先至知佢正嘢,所以今日要同大家分享嚇,呢隻就係近期公布季績勁增9.3倍嘅中國基建港口(8233)。

 呢間公司以武漢港口作主營基地,而在建中嘅通用港口標準箱處理能力將較現時大增50%,令其已具壯大為中型港口股的條件,加上過去數年業績均錄盈利,故估計好快就可成功跳上主板,現大股東卓爾發展(2098)掌舵人閻誌在2011年的入股造價都要0.36元,現位只處沈寂3年後的起步位,今年更是分享肥美成果的開始,首目標以0.9元為第一站。

卓爾發展(2098)掌舵人閻誌
卓爾發展(2098)掌舵人閻誌。Source:Google

2011年底,卓爾發展主席閰誌以每股0.36元作價收購中國基建港口51%股權,其後再以同價提出全購建議,令持股增至75%,刻下街貨其實只值數千萬元,一個規模稍大的對沖基金已可一口食去,而閻氏如此耐心將股權全數歸邊,必係希望分享今天開始成形的豐厚成果,微妙嘅係,大股東旗下嘅卓爾發展都係以武漢物業發展及投資為主業,近期股價亦見久未相逢嘅異動,閻氏同執一地產、一港口嘅兩隻上市公司股份在手,應有好多意念可以發揮,目前股價只處其接手後的首個起動期,所衍生嘅股價升幅絕對可以睇高好多線!

事實上,中國基建港口上周三公佈嘅9月結季績,應係大升浪起動訊號,當日股價最高抽上2005年上市以來嘅0.6元新高(亦係上市價),全日成交均價約0.45元,幕後掃入成本亦都如此,以此基礎謀求倍計目標,便可以0.9元為第一站。

武漢係內地港口業必爭之地,處長江與漢水交匯,係長江中遊最大內外貿易港口,又係全國重要水陸交通樞紐,而中國基建港口則紮根在陽邏港,佔權85%,除咗現有40萬個標箱處理力外,另一在建新港口——通用港口亦喺明年開始投入營運,總處理年為20萬個標箱,預期第一階段的5萬標箱於明年第三季投運,故此未來數年業績呈強勁複合增長已成定局。

截至今年9月底止的第三季度,集團盈利達580萬元,較去年同期大增9.3倍,而首3季盈利則為930萬元,同比大增6.5倍,尤其第三季較首兩季盈利增長更大更速,完全分享到第三季內地港口業務復興的勢頭,而第四季更喺內地基建及國際貿易增長的雙重帶動而猶勝第三季,所以預期全年應有1,700萬元,不僅連續3年錄得盈利,而且應係破紀錄嘅水平,股價起動絕對有根有據!

仲有一點值得一提,閻誌乃湖北首富,佢啲學歷仲驚人,佢係高級經濟師,武漢大學工商管理碩士、長江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華中科技大學兼職教授。更搞笑嘅,原來佢係一個作家,喺內地出版過好多著作,而且以寫詩為主,總之猛料。

另外,閻誌嘅卓爾控股主要專註於企業供應鏈物業服務,致力打造全球交易平臺,為客戶提供供應鏈物業、物流、港口、金融、傳媒、交易服務。集團係中國企業500強,中國服務業百強企業,企業總資產近400億元人仔。由於閻誌摣住中國基建港口嘅成本都唔平,估計最終佢會再註入相關資產入內壯大,真係唔怕同佢玩嚇。

陳承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775

融資1億美元 洋碼頭曾碧波吐惡氣:沒遠見的VC你們靠邊站吧!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27/149002.html

126,跨境電商洋碼頭宣布完成1億美元B輪融資。洋碼頭創始人曾碧波在給公司內部的公開信中,回憶創業4年融資屢次被拒的經歷。如今滿血複活,他想對那些沒遠見的VC童鞋們響亮地喊一聲:“對不起,親,我們漲價了!”

\在內部信中,曾碧波介紹了融資被拒的經歷:2010年,遭雷軍的投資人、晨興資本劉芹拒絕;2011年,被經緯拒絕;2012年下半年,再次被劉芹拒絕;2012年底找阿里巴巴無果;2013年被貨代公司APEX低估;2013年,終於,全年盈利滿血複活。

曾碧波表示:2015年將是一個跨境電商行業里“剩者為王”的時代,雷軍、劉芹說告誡創業者要做風口的豬,但是沒有說的是,風過去掉下來的就是豬。2015年將會是一個冬天,所有沒有紮實根基的項目都只能隨風而去,所以這次我們拼了老命也要拿很多很多的錢。

公開資料顯示:洋碼頭創立於2009年,2010年獲得天使灣500萬元天使投資。2013年完成1000萬美元A輪融資。目前總部設在上海,並在紐約、洛杉磯、舊金山設立分部。

以下就是曾碧波發給員工的公開信。

各位碼頭貝海兄弟:

2009年9月10號我拿到了我這輩子最多的錢,80萬人民幣,10月1號我奔往常州啟動了洋碼頭項目,那個時候的名字不叫洋碼頭,叫蘿蔔開門xLobo.com。

2010年我接觸到晨興資本的劉芹,第一次聽到他轉述雷軍原汁原味的名言:風口的豬都能飛起來。告誡我們一定要順勢而為。雷軍為此還成立了一個風險投資基金叫順為基金。那年晨興拒絕了我們。(其實當年晨興如果選擇投資了我們,今天就輪不到天貓國際什麽事了)

2011年我找到了經緯,經緯的分析師們至今都還在說我們貝海做的就是轉運,我內心一直在吶喊著“你全家都是做轉運的”,直到2014年初邵亦波希望投資我們的時候我們已經和賽富簽訂了投資協議回天無術,經緯北京的王華東張穎轉而投了互聯網產品能力出眾的CN海淘也就是今天的蜜淘。

2012年下半年我曾再次找到晨興的劉芹,我想我唯一打動他的地方是我的固執和執著,他勸誡我阿里的射程之內無人煙的,我說馬雲如果親自跑業務我立馬把洋碼頭關掉。那次晨興再次拒絕了我。

2012年底我還找了阿里巴巴戰略投資部,見了號稱阿里二號人物謝世煌Simon,深入剖析我們的商業模式和計劃書後,半年後2013年6月份天貓國際誕生了。

2013年8月份,我找到了我們的貨代公司APEX尋找戰略投資,對方說你們洋碼頭不值錢,貝海還值點錢,打包作價最多也就是4000萬人民幣吧,給你2000萬,要占大股如何?我拒絕了,今天APEX複制了貝海的運營模式走天津口岸接了亞馬遜直郵中國的物流業務。

2012年5月份我們裁員,我給全公司當時僅有的30幾個人寫了著名的“黎明前的黑暗”郵件,落款一句是:“到滿血複活的時候我們能夠和這些沒遠見的VC童鞋們響亮得喊一聲:對不起,親,我們漲價了!”

恩,2013年我們全年盈利滿血複活,到現在,是的,我們漲價了,而且漲價很多,很多很多的那種,漲到今天我自己都看不懂.....

是的,大家能猜得出我的郵件想說什麽了,我們的B輪近期結束了,我們拿了很多錢,整整一個億美金。領投方是私募基金國家隊之稱的上海國際集團旗下賽領國際基金。這麽個規模普通VC風險投資們只能靠邊站了

我身邊幾個要好的朋友問我拿了這麽多錢開心麽?不想矯情,說實在的,我一點都沒有高興的感覺,1個億代表著什麽? 3-5年後還10億美金至少吧?從今天開始我背負10億美金的債務,換你能開心麽?

2015年將是一個跨境電商行業里“剩者為王”的時代,雷軍劉芹說告誡創業者要做風口的豬,但是沒有說的是,風過去掉下來的就是豬。2015年將會是一個冬天,所有沒有紮實根基的項目都只能隨風而去,5年的艱辛和沈澱給了我們冷靜的頭腦,在這個行業的關鍵節點一年,我們既要積極備足糧草過冬,又要在市場進入冬天的時候逆勢而上,因為巨頭們已經開始布局。所以這次我們拼了老命也要拿很多很多的錢。

我2010年拿到天使灣的第一筆500萬人民幣的天使投資的時候,和天使灣的LP出資人們吃晚飯,我說: “我沒有辦法許諾你這500萬變成5000萬,但是我可以許諾你們的是,你們的每一分錢我會當兩分錢來對待。”他們的500萬到今天已經2個多億了…

這個信念放今天還是一樣的,拿了很多錢沒錯,我們還是需要謹守信托底線,好鐵放在刀刃上。

- 市場投放可以放大規模但是不代表不動腦子,只會砸錢當土豪的市場不是好市場;

- 我們會投入更多資源提升客戶服務體系,人更多了這不代表服務不動腦子,我們還是需要謹記“服務是帶靈魂的”

- 我們會激進的大規模招兵買馬,擴大研發資源以及海外團隊,但這不代表我們隨意抓壯丁,人傻錢多,豬狗不分見人就上。

- 我們會有更好條件的辦公條件,更人性化的待遇,但不代表你出差可以四星級酒店頭等艙隨便上。

2011年我曾去北極光創投在上海恒隆廣場的辦公室,上海頂級辦公樓寸土寸金,暴大一個前臺接待區至少60平方空蕩蕩,我當時就反思了,這麽個浪費法除了幫助合夥人們找來更漂亮的美眉前臺之外還能幫助到任何產業任何創業者麽?作為創業者,我一直深信一點樸素的信念, 我們任何一分錢花出去,我們都需要反思這分錢能幫到產業和客戶麽?

作為創業者,我一直深信的一點,就是我們所有的存在是因為客戶第一,因為客戶滿意才有我們的存在。這話你們別覺得我矯情,後面一年里我會一個一個事情的發生來告訴你這是一個實在話。

創業是艱辛苦澀的,創業是興奮幸福的。我自問我多年創業下來已經開始人格分裂了,我也正在追求不以物喜不以人悲的境界,但是真的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太難。我很多次和其他創業者分享過一點,當你順風順水的時候,你要記得左右看看,這樣你能知道你自己很爛;當你疲勞不堪心力不濟的時候,你要記得往後看看你已經走過的路,你會發現你真的很偉大。

在今天洋碼頭我們順風順水拿下跨境電商行業最大一筆融資之後,我要時刻告誡我們大家,多看看左右,我們的對手都是世界級的平臺和巨頭,都是沈澱長達十年以上的巨頭,不論從系統,產品,技術到市場,資源,品牌,我說真心話,洋碼頭真的很爛,很爛很爛。

我每天晚上自問我憑什麽可以殺出血路,顫悠悠,惶惶然,一億美金沒法給到我足夠的內心安全感,蒼茫星辰之下,我真切的知道,我只能指望你們了,兄弟們!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VC們,錯過了洋碼頭,就不要再錯過其他跨境電商啦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28/149013.html

黑馬說:昨日,洋碼頭創始人曾碧波給員工的內部信在互聯網圈里掀起軒然大波,那些“不識千里馬”的投資人都被點了名。其實跨境電商也是在2013-2014年這段時間才嶄露頭角。

本文就是對2014年以來的跨境進口電商的盤點分析,VC們可要擦亮眼睛,不要再錯過下一個可能會“漲價”的跨境電商啦。


\文/劉惜墨 本刊記者

編輯/梓鹽

 

一、跨境電商模式:物流+信息流+移動互聯網
 

2012年5月,中國啟動了跨境電商的試點。2012年12月,中國海關總署在鄭州召開部署會,試點工作全面啟動。2014年7月份以來,海關總署接連發布56號、57 號文件,明確了跨境電子商務的合法地位。2015年1月27日,中國海關總署表示,從2013年7月啟動以來,截至去年底,中國跨境電子商務試點已突破30億元人民幣,其中約1/3為進口業務。

 

政策的利好,讓諸多進口電商創業者紛紛在2014年崛起。以下為主要的進口電商模式以及受資本青睞的主要跨境電商項目。

 

模式

簡介

代表公司

B2C平臺模式

將海外商家引入平臺,提供商品服務,多為直銷。

洋碼頭、天貓國際、京東海外購

海淘模式     

 (導購、返利)

把海外電商的信息編輯過來,吸引用戶下單,再將訂單提交給海外電商。

創立之初的蜜淘網、極客海淘

C2C模式

 (買手、代購)

用戶下單後,海外的人/商戶從當地采購,再用戶國際物流送達。

壹時尚、淘寶全球購、海外掃貨神器

自營B2C模式

從供應商采購商品,銷售給用戶。

綜合商城如亞馬遜,特賣商城如聚美、蜜淘、唯品會

以上資料來源於網絡公開信息整理

 

主要跨境電商項目

 

企業名稱

融資金額

項目介紹

洋碼頭

B輪1億美金

B2C進口電商平臺

蜜淘

B輪3000萬美金

垂直自營電商

蜜芽寶貝

C輪6000萬美金

垂直母嬰電商

海蜜

天使輪1500萬

C2C:海外買手與海淘用戶鏈接平臺

海豚村

A輪數百萬美金

海外電商入駐平臺

Wish

5000萬美金

北美移動電商平臺

金箍棒海外購

未上線獲創新工場註資

“導購”+“自營”

鮮life

天使千萬人民幣級別

進口食品特賣平臺

以上資料來源於網絡公開信息整理

 

目前進口電商不管是做平臺也好,還是做自營也好,主要解決的還是在移動互聯網大潮下,物流+信息流的問題。

 

國際物流要涉及諸多方面的問題,大部分進口電商往往從信息流出著手,其中海淘模式C2C,導購網站是最方便易行的。然而由於不易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種模式大多只是跨境電商初期的切入模式,比如蜜淘的初期與轉型。但是隨著移動電商的崛起,C2C模式又具有天然的兩端流量優勢,很多項目依然在穩健發展。其中洋碼頭不僅具有B2C的平臺模式,同時具有移動端C2C的海淘模式。

 

著手信息流方面還存在B2C平臺模式以及B2C自營模式。做平臺,吸引境外商家入駐,依靠價格優勢和流量優勢做影響力。目前很多巨頭都從這方面入口,比如天貓國際、京東海外購。當然也有洋碼頭這種依托物流優勢做平臺的公司。B2C自營模式也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企業願意接受的模式,比如亞馬遜海外購、唯品會、聚美、蜜淘等。

 

i黑馬了解很多公司不願意碰觸物流問題,因為跨境物流涉及到倉儲、機場收貨集貨、清關、轉運等實在複雜。但是洋碼頭這種進口電商先行者,用幾年時間建立一支海 外物流隊伍,不僅服務自己,同時服務其他跨境電商的企業也是存在的。也許擁有物流上的絕對優勢也是洋碼頭給自己定位時堅決不做自營做平臺的重要因素。

 

二、目前跨境電商的問題和瓶頸
 

2014年2月自天貓國際上線後,差不多同時,京東低調推出海外購頻道。8月份,亞馬遜以上海自貿區為入口,引進了全球產品線。9月,聚美開通獨立頻道海外購,唯品會則推出了“全球特賣”。愛美購、一帆嗨淘網、極客海淘、海淘網... ...幾乎每周都有新的進口電商公司創立。然而創業者和資本方的熱情也掩蓋不了跨境電商依舊存在的問題。

 

首先,退換貨問題。

 

由於涉及到進出口,一款產品往往要漂洋過海上萬里才能到達用戶手中。這時如果用戶不喜歡了就退換貨,將給電商帶來巨大的麻煩和時間、物流成本。因此,很多跨境電商都明白的指出:客戶簽收後,沒有質量問題的話是不允許退換貨的。

 

這樣對於買家來講,購買一款心儀的海外產品是存在一定的風險的。海外購的產品價格都不會很低,若是買到的東西不能退換,相當於花著高價買著有來無回的商品,心里必然會忐忑不安。不過這一問題已經受到各大電商關註,也在著手解決,相信不久的將來,退換貨將不成問題。


其次,物流問題。
 

對於電商企業來講,很多跨境電商用的都是第三方物流,因此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

對於海淘買家來講,雖然購買一款進口產品就已經做好了等半個月的準備,但是對於突來的需求,海淘者只能舍遠求近去購買最快到達的產品。

 

再次,假貨問題。
 

2014年跨境電商發生了好幾起假貨事件,不僅讓被曝光的企業受到了巨大的打擊,同時也鬧得人心惶惶,讓本就脆弱的中國消費者的心更加敏感。

 

不管是做平臺還是做自營,跨境電商企業依然無法保證100%正品,這已經成為整個行業公認的現實。據洋碼頭曾碧波透露,從根源上解決假貨問題,一方面是要把握好供應鏈上遊的資質。由於造假在國外會受到非常嚴重的懲罰,造假公司承擔的代價特別大,因此造假公司很少,這時候如果讓他們提供各種資質認證和信息,造假公司就會惶惶而逃。另一方面,很多假貨問題都出在了物流上。由於跨境電商大部分通過第三方物流進行轉運,在轉運貨物時,一些不良物流公司就會偷換貨品,用假貨換真貨,然後再賣掉,以增加收入。因此,選擇靠譜的物流公司或者自建物流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總體而言,跨境電商雖然存在諸多問題,但並不影響其未來的廣闊前景。互聯網打破信息不對稱,讓全球的產品和消費者深度連接,必然會帶來新一輪的消費升級和市場紅利,給這些跨境電商項目和創業者帶來了巨大機會。

 

2015年註定是跨境電商之年,這一年還會湧出大批創業者,同時也會有大量資金流入。在群雄角逐電商的時刻,隨著巨頭的加入,價格戰在所難免。因此,激烈的競爭下,會死去一大批闖入者,“剩者為王”,期待跨境電商井然秩序的到來。

本文作者劉惜墨(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 ),i黑馬網記者。O2O創業者歡迎加微信liuximo520。

本文為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blessxiaoyi。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娛樂明星紮推投資跨境電商 Angelababy投了洋碼頭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3561.html

娛樂明星紮推投資跨境電商 Angelababy投了洋碼頭

一財網 劉佳 2015-06-17 16:09:00

6月17日,獨立海外購物平臺洋碼頭與中國知名女演員Angelabay(楊穎)聯合宣布達成深度合作。Angelababy此次投資是參與洋碼頭B輪融資。

移動互聯網浪潮成了明星跨界投資的“風口”。

繼鹿晗投資移動跨境電商“達令”後,6月17日,獨立海外購物平臺洋碼頭與中國知名女演員Angelabay(楊穎)聯合宣布達成深度合作。

據悉,Angelababy此次投資是參與洋碼頭B輪融資。2015年1月,跨境電商洋碼頭創始人曾碧波在內部郵件中確定完成由上海國際集團旗下賽領國際基金領投的B輪1億美元融資。而Angelababy成立創投基金AB Capital,主要關註並投資成長型的互聯網企業,試圖通過自身的影響力和優勢資源,幫助初創期公司發展,其首批投資合作項目為洋碼頭和HeyJuice。

與此同時,Angelababy將作為洋碼頭旗下APP“掃貨神器”的明星產品經理及投資人身份亮相。

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底正式上線的洋碼頭“掃貨神器”是一款海外賣場掃貨場景式移動應用,擁有20000多名海外認證買手現場直播血拼場景。接下來,Angelababy將會作為明星產品經理,在洋碼頭“掃貨神器”上現場直播她在海外掃貨血拼的場景,用戶可以同時通過網絡跟她一起去海外掃貨;另外還將有Baby獨家全球購物攻略和時尚心得分享給用戶。

洋碼頭聯合創始人蔡華坦言,選擇和Angelabay合作,正是因為她與“掃貨神器”的用戶群契合。“她很時尚、很國際範兒,陽光、正面的公眾形象也受到年輕人群的喜愛。作為時尚偶像,她的衣著、首飾、化妝品都會被時尚愛好者追捧。當下年輕人不管是生活還是購物都有一套自己的邏輯,絕對不會盲從,Angelababy之所以能成為時尚偶像,正是因為她有著鮮明而獨特的個人風格。”

蔡華進一步透露:“用簡單的方式去買到原來很難買到的東西,這正是洋碼頭掃貨神器一直像傳遞給用戶的價值,這也契合了時下年輕人的購物心理。”

洋碼頭和Angelababy的此次合作,也是明星跨界營銷的一種新嘗試。除了粉絲經濟效應能吸引大批新的年輕用戶參與到海外血拼的潮流中來,“直播”明星購物場景,也能讓明星的生活和粉絲更接近,或將刮起一股明星帶動“跨境購物”的風潮,凸顯跨境粉絲效應。

事實上,在洋碼頭內部,曾碧波將2015年比作是一個跨境電商行業里“剩者為王”的時代。“在這個行業的關鍵節點一年,我們既要積極備足糧草過冬,又要在市場進入冬天的時候逆勢而上,因為巨頭們已經開始布局。”

而近年來,明星成立創業投資基金跨界投資移動互聯網也成為熱點。此前李冰冰、黃曉明、任泉聯合創辦投資基金“Star VC”,投資了韓都衣舍、秒拍、明星衣櫥等創業公司。

編輯:邊長勇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救出口 別再拚碼頭貨櫃多不多

2015-08-03  TCW

曾和台灣同屬「亞洲四小龍」的新加坡,今年一月到五月出口也連續衰退五個月,幅度更甚台灣。但新加坡受到的衝擊卻不像台灣這麼大,原因就出在新加坡的成長動力,比台灣多一個引擎。

新加坡成功轉型不仰賴製造,靠觀光大賺外匯

新加坡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有超過兩成來自淨出口(出口減進口),台灣則不到一成,照理說新加坡比台灣更易受到國際貿易惡化的衝擊,但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長孟文能,在七月二十日年度報告中卻說,新加坡下半年經濟不會繼續惡化,因為「金融服務業能推動整體增長。」

早年新加坡依賴加工出口製造,從一九八六年起推動向服務業轉型。如今新加坡經濟成長靠的是「雙引擎」──工業與服務業,服務業在新加坡已是和工業同樣具競爭力的部門。

以觀光服務為例,據世界經濟論壇(WEF)今年五月公布的全球旅遊競爭力報告,新加坡排名十一,在亞洲僅次於日本,比港、韓、台還高。面積僅台灣新北市三 分之一的新加坡,「創造」出全球第一個夜間公路賽的F1賽車、世界最高摩天輪「新加坡摩天觀景輪」、全球最高賭注上限的賭場等,讓去年造訪新加坡的外國旅 客數超過一千五百萬,比台灣還多五百萬。

至於金融服務,多年來新加坡政府降低公司所得稅、股票交易稅、離岸金融業務稅率。同時部分基金免繳資本利得稅,以吸引國際基金進駐,為新加坡創造不少就業 機會。據台灣監察院去年公布調查報告:二○○四年至二○一二年,新加坡金融業就業年平均成長率超過八%,台灣則是一.一%。

服務業不只能提供就業機會。其實外國人親自來本國買東西或服務,也是出口,因為這也讓本國賺到外匯收入。且這種出口比製造品出口更省事,因為這是讓外國人自己把錢送上門來。

因此新加坡出口雖下滑,服務業仍具競爭力,外國人願去新加坡花錢貢獻外匯收入,這才是新加坡不畏出口衰退的真相。

台灣卡在哪裡?法規繁,拚服務須多道門神批准

對比台灣的觀光業來說,雖然今年來台外國遊客數將破千萬大關,但人均消費支出卻趨緩,創造的外匯收入也較低,例如二○一三年台灣的觀光外匯收入為一百二十億美元,約是新加坡七成。

為何台灣發展不出具競爭力的服務業?「法規限制」就是主因。前台經院六所所長楊家彥曾撰文指出,台灣的服務業,發展落後的都是政府管制的部門,如金融、運 輸、教育、照護,二○一一年全國商業總會公布的《服務業建言書》,提到台灣醫療服務業雖在科技上有優勢,然而「政府部會心態保守、規範太多」,是制約產業 發展的關鍵。

例如,新加坡推行的醫療觀光,在台灣是由衛福部和交通部兩個不同單位管轄,沒有單一部門針對產業環境而調整法規。此外如飯店、民宿、客運等服務業的勞工, 和製造業工廠勞工的固定工時完全不同。然而政府對服務業勞工的規定,仍沿用工廠法思維的《勞基法》,以致服務業者屢被罰款超時工作。

至於旅遊業,台灣的旅行社屬特許制,須符合《觀光發展條例》中的旅行社管理條文,這包括要遵守經濟部商業司的公司設立條件,以及地方政府的營利事業登記,還要取得觀光局核發的營業執照。

業者的法定經營成本不只這些。近年來政府推動縮短工時、提高基本工資、提撥勞工退休金、勞保及健保費率調整等,加上企業雇用身心障礙者或原住民的人數,若不足法定員額,就須繳差額代金等福利政策,這除了影響業者投資意願,導致雇用勞工數無法擴大,也在侵蝕其競爭力。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在其撰寫的《服務業建言書》當中建議,政府可成立一個跨部會的任務團隊,以三到五年為期,推動法規鬆綁及相關障礙的排除。

要讓服務業成為台灣另一成長引擎,最重要的是去除政府的保護。過去政府對服務業的管制,也是在保護其免於新進者競爭。但越保護只會使服務業競爭力越低,就越不可能帶動經濟成長。

例如,現在人們日常生活各項需求,幾乎都能在便利商店完成。假如當初為保護傳統雜貨店,政府禁止便利商店與其競爭,今日人們不可能享受到這種便利。除去管制與保護,讓人們享受更便宜優質服務,讓服務業成為台灣另一個成長動能,才是台灣擺脫出口迷思的發展方向。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