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環球投資之父鄧普頓病逝 逆境創富智慧遺人間

2008-7-10  AppleDaily「在別人消極地拋售時買入,並在別人積極地買入時沽出,需要極大勇氣,因此能獲取最高回報。」這是環球投資之父、鄧普頓基金創辦人約翰.鄧普頓留給我們的投資格言。紐約時間周二逝世、享年95歲的鄧普頓,善於利用逆境的優勢創造財富,在經濟衰退陰霾籠罩、股壇人心惶惶的今天,其投資錦囊值得投資者細味。記者:杜思敏、陳景陽、黃武榮、陳韻妍

鄧普頓出生不久,正值全球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接下來更經歷了美國經濟大蕭條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煎熬,似與逆境結下不解緣;惟最值得投資者學習的是──懂得利用逆境,加上冒險精神和堅毅意志,成功創造財富。

他人生第一桶金的故事,開始於1939年二戰初期。當時他向上司借了1萬美元,押注104家公司,包括34家面臨倒閉且股價極低的公司,他每家公司買入100股,深信待戰爭結束後經濟一定會復興,這些公司亦有機會翻身。

戰時執平貨賺第一桶金

果然不出他所料,堅持4年後,這些股票價值已激增至4萬美元;34家面臨倒閉的公司,只有4家變得一文不值。事實上,「承受一定風險」和「執平貨」確是鄧普頓的五大致富之道的其中兩項。鄧普頓以 接近一世紀的經歷,得出的五大最強致富技能,還包括「儲蓄」、「着眼自由市場」和「盡量減低稅務開支」。他婚後的目標是將收入一半用作儲蓄,更極力避免負 債,連首次置業亦以全額支付,不造按揭貸款;又避免投資社會主義國家,他認為經濟增長須依賴自由經濟,政府不應介入商業運作。為了不想繳付收入及投資稅, 他更於60年代放棄美國國籍,移民當時英國殖民地巴哈馬。

創互惠基金回報贏美股

鄧普頓是環球化投資的先驅,1954年推出全球首隻環球互惠增長基金,亦是60年代首批到日本投資的美國基金經理,80年代開始涉足亞洲及拉丁美洲。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他大舉投資亞洲,1999年亞太股市開始復蘇,他更成為大贏家。鄧普頓增長基金的回報,由1954至2004年間平均每年獲得13.8%,跑贏美國標普指數。1992年,鄧普頓以9.13億美元(71.2億港元)將其基金售予富蘭克林集團;1996年起,他已不再參與基金的運作。由窮小子變成億萬富豪,鄧普頓一生的奮鬥點滴值得所有投資者借鏡,尤其是他的16項投資秘笈。獲國際財經雜誌《Money》被選為最偉大環球股份揀股人的鄧普頓相 信,放眼全球才是致富之道,因任何人都不能預測未來,所以要透過分散投資不同公司、行業及國家來減低風險。他亦認為,投資時不應人云亦云,不要跟隨市場趨 勢或經濟前景買賣,應待找到物有所值的股份後才出擊,當所有人拋售股票時,便應趁低吸納,相反見到其他人瘋狂買入時便應出貨。他指出,每次投資前應做功 課,研究企業出眾之處,千萬不要憑感覺或單靠「貼士」投資。賣出手上股票的唯一理由,是找到更具吸引力的股份。

投資忌跟風要做好功課

現時環球股市前景暗淡,美國陷入經濟衰退的隱憂,鄧普頓留給我們的,不是一條投資致富的方程式,而是一個如何在逆境中創造成功的真實故事。

約翰.鄧普頓生平

1912年份

迭事:生於美國田納西州(圖)

1934年份

迭事: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取得經濟學學位

1936年份

迭事:在牛津大學獲得法學碩士

1937年份

迭事:在華爾街開始其事業,並迎娶Judith Folk,育有3名小孩

1939年份

迭事:借1萬美元炒股,數年後回報甚豐

1951年份

迭事:妻子Judith Folk離世

1954年份迭事:成立鄧普頓增長基金,截至92年,平均年回報達14.5%(圖)

1958年份迭事:再婚,第二任妻子Irene Reynolds Butler於1993年離世

1960年份迭事:放棄美國公民身份,移居英國巴哈馬

1987年份迭事:成立鄧普頓慈善基金,獲英女皇伊莉莎伯二世封為爵士(圖)

1992年份迭事:將旗下的互惠基金公司售予富蘭克林公司

1999年份迭事:獲《Money Magazine》評為「本世紀最偉大選股人」

2007年份迭事:獲《時代雜誌》選為「全球100個最有影響力的人」

2008年份迭事:因肺炎病逝巴哈馬,享年95歲

約翰.鄧普頓投資法則

1.注意實際回報:計算回報時,緊記扣除通脹及稅項。

2.投資不是賭博:若你不斷進出股市,只求賺取少許利潤,最終可能血本無歸。

3.對不同投資項目持開放熊度:要接受不同類型和地區的投資項目,宜保留一定現金等待投資機會。

4.趁低吸納:當所有人買入時,你跟着買便無法跑贏其他人。

5.買優質股:優質企業就是比同業優勝的公司。

6.價值投資法:購買物有所值的股份,不要跟隨市場趨勢或經濟前景買賣。

7.分散投資:將投資分散在不同公司、行業及國家中,還要分散在股票及債券以減低風險。

8.投資前做功課:研究企業出眾之處,可請專家幫忙。

9.監控自己的投資:要對預期的改變作出適當反應,切忌買股後便置之不理

10.不要驚慌:賣股的唯一理由,是找到更具吸引力的股票;未找到應繼續持有。

11.從錯誤中學習:不要為彌補上次損失而孤注一擲,應從錯誤中吸取教訓。

12.信仰助投資:投資前誠心祈禱,可令思維更清晰,減少錯誤。

13.以跑贏大市為目標:投資不但要勝過一般人,更要勝過基金經理,勝過市場。

14.不斷探索:聰明的投資者是不斷為新問題尋求答案。

15.沒有免費午餐:不要憑感覺或靠「貼士」投資,亦不要為省佣金而買新股。

16.對投資持正面態度:不要過於悲觀或失去信心,因股市始終會回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4

煤老板介入开发 山西开发商“逆境”生存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20/zOMDAwMDIxNzMzOA.html

1月13日,华本俱乐部联合举办的中国地产领袖年会山西分会上,当着业内同行的面,山西阳光实业集团董事长李春光讲了一个令他记忆颇深的故事。

大 概是2008年,有人来买阳光实业开发的商铺。从衣着来判断,这个人并不像有钱人。他问李春光,“是否能打折,给个面子打个小折就行。”李春光认为他拿不 出这么多钱,谈到付款的问题,李说,如果你能在10分钟内付款,就可以打九折。此人立即从车里拿出五张汇票,买了一亿多元的商铺。李春光非常吃惊,但只好 遵守承诺,让利一千万。

这3年是属于煤老板们的大好时光,他们在各地出手扩阔,大举买房。进入2011年,李春光的感觉是,煤炭整合3年后,山西社会上的游资减少了,很多煤老板介入房地产开发,早年流出省外的资金开始渐渐回流。而外来的大开发商,使本土的开发商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归来的煤老板

为 了吸引山西的有钱人,有不少异地楼盘曾去太原做推介。企业中,名气最大的当属SOHO中国(00410.HK),几乎无人不知潘石屹。然而,根据李春光的 观察,已有一些资金回流到了太原。“他们在北京、上海、海南买了房子以后很少住,除非举家迁走了。在外面都不如意的时候,就回太原买房。”而煤老板们的购 房观念也在变,不仅仅是在买房子,还在买品牌、物业、环境。

太原当地在售的最高端楼盘是星河湾,该项目就有许多回流的客户。因为星河湾,太 原市及山西省楼市全年数据的一些纪录被打破。山西省房地产协会发布的榜单称,太原星河湾均价为27000元/平方米,单价超过30000元/平方米,为全 省最贵的商品房。而开盘当日就吸金40亿,更让本土的开发商咋舌。

与星河湾同时进入市场的还有一些高端高档住宅项目。太原30余个预售项 目,约三成均价在8000元以上。豪宅、大户型多,而且集体热销。去年7月份开盘的某楼盘现场,数位身家亿万级的富豪为了争抢总价高达500万元一套的房 源,甚至在售楼现场发生口角、扭打,成为业界谈资。

太原房价为之飙升。据易居太原房地产研究所统计数据,2010年10月末,太原市商品 住宅成交均价已从年初的5802元/平方米,升至7326元/平方米。随后,商品房成交面积、成交套数、成交金额等主要数据依旧高涨。据太原市官方数 据,2010年12月太原市成交均价7177.5元/平米,环比上涨4%。因房价的上涨,太原也颁布了限购令,加入20座限购城市的行列。

每个本土开发商背后都站着煤老板

山西华本晋商商务公司执行总经理刘志远向本报记者介绍说,因看好太原房地产市场的前景,大约从2009年开始,大型开发商纷纷进驻太原。

太 原富力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邓韬认为,太原楼市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刚需和改善性需求旺盛。“地价已失去理性,紧接着房价就会高得背离常理,一线城市房地产 投资开发风险很大,必然会转战二、三线城市。”富力、恒大、绿地、万科等大型开发商的进入,带来了大笔的开发资金,先进的开发理念、管理手段、市场销售模 式。

知名开发商利用资金和品牌优势,寻到了大面积的开发改造用地,本土企业因此压力倍增。有开发商坦言:“政府出让的地块越来越大,高额的土地出让金已让中小企业望地兴叹,未来若干年将无地可买,更别谈发展。”

李春光慨叹,有时候本土开发商在市中心的项目,价格甚至卖不过这些大开发商在郊区建的项目。在山西本土,没有一个上市的大型开发商。除了银行贷款以外,几乎每一个本土开发商的背后,都有煤老板的支持。

在刘志远看来,山西本土开发商之间缺乏顺畅的沟通。太原房地产市场操作不规范、恶性竞争事件时有发生,好的行业氛围和交流平台还需引导和建造。

山西房地产协会会长袁伦华则预言说,外来品牌开发商的进入,势必提高整个太原房地产的行业开发品质,太原开发商的洗牌已经开始。据袁描述,目前山西注册的房地产公司有5000家,但实际有项目的只有2000家。

另据辰兴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白武魁透露说,山西的房地产企业近几年已经开始向外扩张。2008年时,辰兴在四川绵阳拿了近500亩地。“前两天我看到有几个山西本土资源型转型的煤老板在重庆做楼盘,而且规模很大,2000亩地,包括了住宅、商业、旅游等业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79

逆境廣告王黃俊仁

2008-7-10  NM




數年前科網爆破,I.T.人由天堂跌至地獄,全港八間網上廣告銷售公司,七間關門大吉。偏偏從馬來西亞來港打工的黃俊仁,趁僱主DoubleClick摒棄業績見紅的香港業務,竟膽粗粗與兩名拍檔買起公司,創立Pixel Media。

雖然創業後人工大減,三名老闆更要由朝做到晚一腳踢,但卻修成正果。Pixel現佔香港網上廣告龍頭地位,並將公司成功上市,年賺千萬元,而黃俊仁手持的Pixel股票,市值更逾半億。黃俊仁小檔案

33歲已婚育有一女

1997美國Pace University計算機信息系統學士學位

1998加入NSTPi(新海峽時報網站),從事網上廣告銷售

2000加入DoubleClick馬來西亞分公司,任網絡發展及廣告營業總監

2001調職至DoubleClick香港分公司

2002收購DoubleClick香港業務,成立Pixel Media

2006Pixel Media於倫敦創業板AIM上市

 

記者第一次踏入Pixel Media的辦公室,感覺出奇地熟口熟面。寫字樓位處中環最新的甲級商廈,會議室擺放多張動輒一萬元的Aeron Chair;接待處稍為克己一點,亦用上盛惠每張二千元的Designer Chair。

嘩!乜咁似科網爆破前的環境。莫非凶兆再臨?

曾親身經歷科網泡沫的Pixel行政總裁黃俊仁並不認同,更笑說:「我哋租嗰時都唔算貴,而家租金升咗一倍啦。有時大客會上嚟傾嘢,公司裝修設計得靚,俾到客人多啲信心。」

他表示時移勢易,「而家八歲到八十歲嘅人都上網,好多公司開始相信網上宣傳嘅成效,好似信用卡嘅網上廣告,推出幾日就睇到有好多人申請。」

Pixel 是香港網上廣告銷售界的龍頭大哥,市場佔有率逾四成半,它的角色是網站與廣告商之間的中介人,專責為網站物色廣告。現時數十個本地、內地及東南亞的熱門網 站,包括MSN、香港高登討論區及881903.com等,都是由Pixel做獨家廣告代理。而滙豐、國泰及可口可樂等大品牌,亦是Pixel的大客仔。

成功征服百年品牌

但 他坦言,很多肯揼本做宣傳的國際奢侈品牌,仍對互聯網廣告抱有懷疑,鮮有在網站登廣告。「名牌子落廣告要講氣氛,鍾意exclusive,所以佢哋鍾意長 期訂雜誌最尾一版落廣告,希望客戶一眼就留意到佢哋個品牌。」Pixel開業時,他早已向這班「老頑固」大品牌花盡口水推銷,可惜都無功而回:「佢哋覺得 互聯網只係o靚仔嘢,幫唔到佢哋接觸客人,而且網站氣氛亦配合唔到產品。」

直至去年,網上廣告逐漸普及,黃俊仁再屢敗屢戰,終於成功說服有 一百六十年歷史的國際名牌Cartier嘗試。他明瞭客人希望做獨家的心態,遂與較多中產瀏覽的壹蘋果網絡商討,希望將Cartier的廣告包圍着整個網 站,營造氣勢澎湃的感覺。結果效果理想,連帶Dior及FENDI等大名牌也相繼透過Pixel賣網上廣告,「接受程度未算好高,但一間肯試,自然有第二 第三間去做。」

為留住客人,黃俊仁亦出盡法寶:「如果淨係做網站頂嘅Banner,咁簡單,係人都做到,其實客人想要度身訂做嘅新廣告模 式。」他舉例Sony Ericsson早前推銷內置GPS定位的新手機,他們於是想到將Openrice網站的長方形廣告空間,設計成一部手機形狀,再將Openrice原有 的地圖搜尋功能,融入手機圖像的熒光幕內,不單可令網友覓食時留意到廣告,又成功替廣告商帶出GPS手機的概念。

買起舊公司做老闆

Pixel 於○二年創立,甫開始已成為香港網上廣告的一哥,很大程度因為黃俊仁與兩名拍檔是DoubleClick的前高層。事緣○○年,科網熱潮來臨,全球最大美 資網上廣告服務商DoubleClick力拓馬來西亞業務。由於當年互聯網尚在起步階段,馬來西亞出生的黃俊仁,已是當地第一代網上廣告銷售員,故 DoubleClick邀請他過檔。

「當時DoubleClick係國際市場上嘅第一,入去做係好難得嘅機會。雖然頭三、四個月,成間公司只係得我一個,經理係我、茶水又係我,攞住公司提供嘅網站,就自己出去搵客做推銷,但因為咁學到好多嘢。」他笑笑口說。

一年後,適逢香港分公司聘請廣告營業總監,他覺得機不可失,決定隻身來港發展,「香港嘅互聯網市場走得好快,既然老細肯俾機會我,梗係試吓啦。」當年DoubleClick的香港分公司是亞洲區總部,寫字樓設於中環甲級商廈的置地廣場。

 

惟 ○二年科網爆破,主攻網上廣告管理技術的DoubleClick,察覺各地的廣告銷售業務出現虧蝕後,決定將這瓣非核心業務壯士斷臂,即時將歐美的相關業 務售予當地競爭對手。而亞洲業務因規模較細,DoubleClick原意是將數個地區的業務一併售予一名投資者,但因對方未能於限期前作出決定,正面臨失 業的黃俊仁及另外兩名管理層,遂有機會以MBO(Management Buy Out)形式收購香港業務,「印象中可以考慮嘅時間唔夠兩星期。」

他 認為當時香港業務已有基礎,虧損只因是亞洲總部,才令開支過大。而且有數據顯示全球每日有十萬名新增網民,寬頻費用亦開始降價,故年僅二十七歲的他,與同 為管理層的Winky及Belinda商討後,認為大有錢途,結果各人花盡積蓄搏一鋪。作為最大股東的黃俊仁,更要向馬來西亞的父母借錢,才能完成收購。

他承認當時的決定有風險,「有人覺得我咁做好冒險,但人人行呢一邊,我會選擇行另一邊。正如SARS嗰年敢買樓就發咗啦。What is the downside?最多嘥一年時間,唔得咪再出嚟打工,但我認為呢一年會學到好多嘢。」

黃俊仁等人買起公司後,網上廣告的氣氛仍然麻麻,眾人遂將舊公司的 規模大幅縮減,由置地廣場一層半的豪華寫字樓,搬到擺花街一個七百呎的辦公室,員工由三十人,縮減至只聘請一名員工負責後勤,其餘工作由三名老闆一腳 踢,Belinda專責財務,他及Winky負責銷售。「好彩以往合作開嘅網站同廣告商都肯俾半年時間我哋試,我同拍檔同意減四成人工,呢度慳吓嗰度慳 吓,接手嗰年已開始有錢賺。」

統一廣告規格

○三年,有調查指全港逾半的人有上網習慣,黃俊仁便趁機聘請AC Nielsen研究有關瀏覽人數及上網習慣,發現各大網站的廣告五花八門,遂建議網站要統一廣告空間的尺寸,方便人客在不同網站落同一款廣告。結果一呼百 應,逐漸吸引到更多非I.T.界的行業,例如旅遊、服裝品牌及教育機構等肯真金白銀落網上廣告。

但他未有因此滿足,「現時網上廣告只佔整體廣告開支半成,但上網佔我哋四成消閒時間,應該仲有好大發展空間。好似Google喺英國嘅廣告收入,已經超越咗電視台itv,我覺得亞洲都會有更大發展。」

而他為迎戰未來,○六年中已將公司於倫敦創業版AIM上市,集資所得用作擴展版圖到中國及家鄉馬來西亞開分公司,去年盈利急增至約一千萬元;而佔股約四成多的他,賬面身家已逾五千萬元。

網上廣告發展史

橫額廣告(Banner Ad.):網上廣告的雛形,出現於九十年代中期,一般展示於網站頂部。黃俊仁說:「嗰啲廣告無得郁,得個圖放喺網站,因為當年仲用緊56K上網。」

彈出式廣告(Pop-up Window):用戶進入網頁時,廣告會以新視窗的形式自動彈出,吸引讀者點擊相關網址,收宣傳之效。但由於彈出廣告氾濫,○○年開始不少瀏覽器都增設封鎖此類廣告的功能。

多媒體廣告(Rich Media):科網爆破後出現的新廣告形式,會加入Flash動畫、短片及音效等,近年更加入小遊戲增加互動性。

Google Adsense:○五年推出,以文字為基礎的廣告。Google會透過檢索加入Adsense的網站內容,向該網站發放合適的廣告,讓網站的讀者接收到最貼身的廣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44

德昌電機-逆境中成長 股壇老兵鍾記

http://hk.myblog.yahoo.com/iam-zhongji/article?mid=25

老牌工業股德昌電機(179.HK)是我現時的股票投資組合中唯一的工業股。持貨多年,沒有令我失望,剛公佈業績,營業額及盈利均創新高,股價今天上漲10%。

雖然公司並沒有明顯的經濟專利,但我覺得在行業中擁有很強的競爭優勢,原因如下:

 

-         德昌是全球最大的摩打和摩打系統製造商,廣泛應用於汽車及工業行業中。我曾經參觀過她在廣東的生產廠房,整個工業城大得驚人,雇用龐大的廉價勞工,生產流程井井有條,公司具有成本(economy of scale)的競爭優勢。

 

-         公司過去幾年成功轉型,産品由簡單的摩打零件(低毛利的商品)向上游發展到摩打系統(高增值高毛利的産品)。由於客戶在産品設計中已引入德昌作爲其合作夥伴,所以並不容易轉換供應商,德昌因而獲得較高的議價權(pricing power),有利於公司把上漲中的原材料和工資成本轉嫁到客戶身上,從而保持較高的利潤率。

-         德昌過去五十年專注研發摩打技術,擁有高超的研發能力(Research & Development),推出新産品有利於維持公司的利潤率。

-         德昌的現金流(cash flow)非常強勁,經得起金融風暴的考驗,過去十五年産生了超過十八億美金的自由現金流,現在變成了淨現金的公司,財務相當穩健

-         德昌的企業管治是一流的,最近前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加盟公司當獨立非執行董事,更令小股東放心。

展望未來,歐美市場經過去年的大幅復蘇,預計今年增長會有所放慢,公司的主要增長動力會來自亞洲,尤其是中國和印度的市場。未來的挑戰主要是原材料(鋼鐵和銅)、工資和人民弊上漲的壓力,但德昌已經習慣了在逆境中成長。我會繼續持有她的股票,畢竟現在的估值不貴(市盈率只有12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98

珠三角榮景不再 逆境求生 中小型台商艱苦轉型找出路

2011-10-10  TWM




雖然台商普遍未在這次資金荒受 創,但台商的經營困境,絲毫不比溫州商人輕鬆。

《今周刊》採訪團隊來到東莞樟木頭鎮,這裡曾是台商與港商的大本營,工廠到處都是,如今卻百 般蕭條。

仍在當地設廠的台商為了求生,嘗試拓展內銷通路,雖然舉步艱難,但已成功打出一條生路。

撰文‧楊方儒

資 金斷鏈的效應,正在中國逐漸擴散,災情最重的地點,就是溫州。儘管在這場錢荒中,受到重創的多數是陸資企業,但放眼整個東南沿海,仍有不少台商,正承受同 樣難熬的經營挑戰,他們還能支撐多久?誰也沒把握。

視線轉向珠三角。從深圳羅湖火車站出發,搭上「和諧號」火車,二十分鐘車程後,我們抵達 東莞的樟木頭鎮。樟木頭,是個街景宛如香港的地方。因為九○年代初期,鐵路載來一車又一車香港人,他們來此投資、置產,樟木頭就這樣博得「小香港」的美 名。在巔峰時期,本地人口僅三萬的樟木頭鎮,住了十幾萬香港人。鎮上建起一棟棟高樓大廈,看上去,天際線很有香港的風情。

如今,樟木頭街頭 的茶餐廳仍然隨處可見,老城區的狹窄街道上,一到晚間便是霓虹燈閃爍,如果路上行人更擁擠一點,確實會有置身香港旺角的錯覺。然而,樟木頭只是製造業暫時 棲身之地,畢竟不是香港。只比港商晚一步抵達的台商,對此特別有感觸。經營紡織、製鞋、玩具業的老闆們,把生產線從台灣遷移到樟木頭,這讓當地台商協會 「喊水會結凍」的影響力,一點都不輸給港商協會。

但這些榮景,全都過去了。「以前江澤民常常來東莞視察,現在,有誰來?」在樟木頭設廠快二 十年的天虹玩具執行董事邱天明,感慨地回憶說。

企業出走 珠三角台商式微九○年代,是台商在樟木頭的全盛時期,當時台商協會擁有超過一二○家企業會員,但二十年後,會員不到四十家;台商走得多,進來的根本沒有, 三分之二以上企業選擇撤離,可以看出近年來,台商在樟木頭的式微。這,不只是樟木頭鎮獨有的現象,也是當前台商處境艱難的深刻寫照。

「原來 (台商協會)有四位副會長,已經走了三位。」樟木頭鎮現任台商協會會長黃正明說,這些年,會內的七位核心幹部紛紛「閃人」,現在仍在當地的只剩三位。

以 黃正明自己的事業為例,他專門為客戶代工,生產五、六十公分高的小型聖誕樹;他每年只做半年生意,四、五月間接單,夏季生產,年底停工。全盛時期,他擁有 一五○位員工,現在只有一、二十位。「一年比一年難做。」黃正明感嘆,聖誕樹生意很難做大,訂單又起伏不定,工廠僅能維持最小規模營運。「不願求死,又求 生不得。」九個字,道盡代工台商的萬般無奈。

儘管環境如此艱難,我們從另一位台商王祿侃身上,卻看到令人欣喜的改變,以及一絲成功轉型的希 望。來到樟木頭十七年的王祿侃說,他已經見證三次景氣循環,每一次都驚心動魄。

一九九四年,王祿侃家族來到樟木頭落腳。當時台商的榮景顯而 易見:怎麼做,就怎麼賺!「一進來,(營收)就成長十倍,甚至一百倍!」王祿侃說,很多台商一把工廠建好,貨品剛運出門口,就有人搶著要。

情 勢巨變 供應商難以生存這些台商原來就具備技術和經營能力,又有穩固的客戶基礎,一搭上珠三角的充沛人力資源,立刻飛速成長。王祿侃回憶,這段好光景長達三、四 年,每位台商都志得意滿,也拉了更多親友到深圳、東莞設廠。例如王祿侃自己就在九五年離開家族事業,自行投入蠟燭製造生意;不過兩年,從零起步的工廠,一 下子就衝到年營業額六○○萬元人民幣,宛如坐上順風船。

直到九八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發生,風向終於變了。首見的逆境,一口氣吹翻不少台商, 讓老闆們心驚膽戰了好一陣子。「那時候,我甚至沒裁員。」王祿侃回憶說,由於歐美訂單情況未受影響,所以他有信心,繼續維持工廠運作。的確,隔沒多久,隨 著歐美經濟復甦,科技、電子產業爆發帶來的榮景,又讓大夥過了一段好日子。

但致命的是,因為太習慣打「順手球」,當經營環境收縮,珠三角台 商卻一直沒有改變依賴低廉人力成本的營運模式,終於造成後來的大敗局。

早在金融海嘯發生前三年,已有一波浪頭朝台商迎面而來。○五年時,大 陸正式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鞋類與雨傘生產國,及成衣出口國,結果招來美國與歐洲的反傾銷調查。「這是一場貿易戰。」王祿侃回憶,這次調查案造成的壓力,使很 多台企出口量大減,可以說是珠三角台商的第一記喪鐘。

就從○五年開始,王祿侃的生意出現巨變。過去每年七億美元的美國蠟燭市場,規模逐年銳 減,去年只剩下七千萬美元。市場剩十分之一,所有供應商都難以生存。王祿侃在○八年初,就感覺到國外訂單數量不斷下滑,反倒是中國國內市場有相對上揚的情 勢,因此開始轉向開發內地客戶,去年還在深圳市區開了一家蠟燭專賣店。

從○八年初︽勞動合同法︾正式生效,到金融風暴爆發,珠三角地區從事 代工的台商,經營情勢愈來愈嚴峻。每一次面對低迷景氣,王祿侃都積極應變,沒辦法大規模開源,他就改良模具、投資半自動化機器,這樣的正面作法,讓他習於 面對營運低潮。相較於其他保守、悶著頭做工廠的台商,他因此發現了內銷出路。「如果我沒有啟動內銷,早就掛了。」王祿侃語氣加重了幾分,他分析,進行內銷 雖然賺不到大錢,但至少能因此活下來,也養活員工。

發掘差異 拓展內銷找賣點現在,王祿侃的蠟燭生意,年營業額大約只有五、六百萬元人民幣,等於回到十五年前的起點。歷經大起大落後,重新成長的關鍵,在於突破內銷市 場。

為了掌握最陌生的中國消費者,王祿侃站上第一線,試圖了解消費者喜好。他發現,歐美消費者喜歡的大紅、大黃等亮色系蠟燭,在中國反而不 太受歡迎;在本地市場,消費者喜歡深黑、淨白的純色系蠟燭,而且價格愈高,愈有人買,這讓他很吃驚。

「轉型是需要的。」這是王祿侃的關鍵心 得。雖然起步晚,但他反而更有信心,預計到今年底,他的蠟燭生意,內銷營收比重將正式超越外銷。他預期,在中國只要做最高端的一百萬人生意,「一百萬人, 一年買一件蠟燭就好」。王祿侃奮起求生的例子,或許是台商尋求轉型時,值得借鏡的途徑之一。

西進重慶、成都

真 是台商的活路?

過去一年,全球都在關注中國產業西遷的進度,重慶、成都兩大都市特別是焦點。當長三角筆電供應鏈逐漸瓦解,珠三角的中小企業 也無以為繼,難道重慶、成都,就是這些企業最好的「救贖」?

放手一搏或許能帶來另一次機會,但很多中小企業連賭本都沒有。據估計,長三角的 NB供應鏈中,只有約兩成業者會隨客戶遷到四川;為何比率這麼低?因為當地優惠政策也是以大廠為主,小廠絲毫分不到好康。

「只挖大廠去,他 們認為中小企業去是應該的!」長三角一位台商會長說,四川當局態度明顯大小眼,中小企業普遍缺乏照顧,「資源都集中在大廠,我們得不到關愛的眼神。」曾認 真計算遷廠開支的蘇州國聯五金總經理傅又榮則估計,除了5000萬元人民幣投資額,公司還要準備1億5000萬元人民幣的周轉資金,所以他認為「五年內, 轉移陣地(的成本)肯定沒辦法回收!」剛剛通車的歐亞鐵路運輸遠景,也有不少疑問。為了減低進駐廠商的物流成本,四川政府目前直接以貨櫃為單位進行補貼, 但台商心裡都有個疑問:「這會持續多久?」在人工方面,只要增聘一位基層員工,四川政府就補貼500元人民幣。看似誘人,但整體而言,和東南沿海的勞動成 本相去不遠。有業者私下指出,積極的四川年輕人早已離家謀生,從沒出過門的,做事多半不太認真,往往是「早上11點就吃午飯,晚上又不願意加班」。以模具 廠為例,一套在台灣兩位員工即可運轉的設備,在長三角地區起碼要用三個人,到了四川可能要四、五個人!很多老闆算了算,直說還不如回台灣設廠算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12

扛下債務、走過病痛 逆境中找答案的兩屆金鐘影后 林依晨:生命的禮物往往來自討厭的事

2012-12-17  TWM
 
 

 

十月底,林依晨剛滿三十歲,年紀尚輕的她,已經手握兩座金鐘;除此之外,她的心裡也已自成一套超齡人生哲理。

這一切,來自她波折卻精采的生命歷練。

撰文‧何珮郁

就算只是輕輕地笑一下,林依晨都甜得像糖,畢竟是從美少女選拔比賽出道的偶像劇一姊;但是,當她認真說起話來,給人的感覺卻是有些深沉。

採訪中,一則問題是這樣的:很多年輕人現在都很苦悶,工作不好找、薪水低、彷彿看不到自己的未來,請問妳會給這些年輕人什麼建議呢?

大學扛家計 熬夜拍戲隔日仍準時上課她停頓一會兒,始終維持著招牌的、溫暖如晨光的淺淺笑容,但腦袋裡的思緒顯然正在快速運轉;約莫二十秒後,她緩緩說出答案,不是「勇敢做自己」,不是「保持熱情」,不是勵志書上經常出現的標準解答。林依晨的回答很具體、很實際,甚至有點殘酷。

這是一個不太討喜的答案:「對於你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急著抗拒。」二十秒的思緒運轉,林依晨所想到的,或許是她三十年來波折卻也精采的生命歷練。「想一想,我生命中的許多禮物,其實都是『討厭的事情』帶給我的。」她說。

單親家庭長大的林依晨,從小就是由母親一肩扛起照顧她與弟弟的責任,高中之前,小小的林依晨雖然知道家境並不優渥,倒也從未在物質上感受到匱乏,直到高二那年,林依晨才明白了這個「討厭的事實」。原來,為了支付多年的生活開銷,家裡早已負債數百萬元,其中還有不少是利息高得嚇人的信用卡債。

從那一刻起,林依晨決定要扛起幫母親還債的責任,「我那時候還在念高中,就開始想著大學畢業後的出路,四處打聽,認真歸類了幾個可以快速累積財富的工作,像是空姐、導遊、補習班老師,打算一畢業就去做。」沒想到,高三那年,因為想賺到「林家人的第一台電腦」,林依晨參加了首獎三萬元加一台電腦的「捷運美少女」選拔,順利奪冠,也因此踏入演藝圈。

拍戲超拚命 磨出史上最年輕金鐘影后剛出道,恰好遇上偶像劇風氣盛行之初,大量的角色需求,讓她才剛入行就獲得演出女主角的機會,演出第一部作品「十八歲的約定」就讓林依晨一炮而紅。當時的她,除了上課就是拍戲,幾乎沒有太多睡眠時間。

「如果夜戲拍一整夜,天色才微微亮時,我就會先到政大山腳下的麥當勞瞇一下,整理儀容再去上課。課堂之間、或是放學後到趕赴通告之間,如果還有一點空暇,就會想辦法到圖書館或餐廳角落休息一下。」以極度淡定的語氣,林依晨解釋了她如何兼顧學業與事業。過程中,曾有劇組要求她休學以配合拍戲進度,但被林依晨斷然拒絕,「我和媽媽都覺得,好不容易考上喜歡的學校,就不要隨便放棄,還是努力兼顧過來了。」為了完成學業,也為了兌現為媽媽扛債的承諾,林依晨選擇這樣的生活,在麥當勞、圖書館、校園餐廳裡,不斷伺機補眠的漂流大學生涯。那幾年,她平均每年拍攝兩部以上的戲劇作品,一年之中有十一個月都在工作,「真的像螞蟻一樣,」她打趣地自我形容。

像螞蟻,不只是形容自己的忙碌,更是形容自己的心態。林依晨坦言,因為肩負債務壓力和對生活的不安全感,她習慣性地把時間利用到極致,連不拍戲的時間,她的行事曆也總是滿的。「不拍戲時就學才藝,或者看一堆電影揣摩表演技巧。總之,就怕自己不進步,害怕自己忽然之間什麼都沒了。」或許也是基於這樣的不安全感,在工作場域裡,林依晨就算遇上委屈、不公平,也總是選擇隱忍妥協、避免衝突。在密集的拍攝工作中,林依晨的工作時數從連續數十個小時不休息,到六天六夜沒闔眼都照單全收,即使理性上知道這是不合理的,為了顧全大局,她,長久以來都選擇壓抑自己內在抗議的聲音。

這樣近乎誇張的敬業態度,奠定了她在偶像劇領域的一姊地位,也在二○○八年得到了金鐘獎最佳女主角的肯定,成了史上最年輕的金鐘影后;但她在今年所獲得的第二座金鐘影后,則是來自於另外一個「討厭的事情」,一場罕見而詭異的怪病。

罹病成轉機 壓抑徹底釋放、人生分輕重回頭來看這場病,林依晨說「謝謝老天!」的確,或許是連老天也看不下去林依晨的極端壓抑,而選擇用一個最激烈的方式來翻轉她的生命。

長期以來,因為拍戲,她的作息極不正常,不僅深受水腫困擾,經期也從沒準過,身體健康亮起紅燈。○八年中,在一次健檢後,醫生說她的腦部得了「蝶鞍部囊腫」,在接近腦下垂體的下視丘部位形成囊腫,病因在醫學上還未有明確解釋,但醫生卻歸結出此類病患共同的特質──「自我要求過高、壓力過大、生活作息不正常」。所以,一切其來有自。

得知自己的病況時,「我一度好害怕,擔心自己會死。」但是想到最親近的家人,她又旋即轉念:「我一定要趕快好起來。」一如以往堅強、不輕易說苦的個性。奇妙的是,上天在林依晨的生活中置入一個「意外」後,背後卻也藏著另一份「禮物」。

手術之後的恢復期間,因為荷爾蒙的分泌量劇烈起伏,讓她的情緒大起大落,一陣子陷入悲觀絕望,過一會兒又興高采烈;更特別的是,她竟如同被施了魔法,開始像個小孩子一樣,誠實地說出自己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

「你為什麼小時候要對我那麼嚴厲?為什麼寫字不漂亮就要打我?」第一次,林依晨如此坦率地向媽媽表達怨懟之意,讓媽媽瞬間既震驚又自責。「他們又不了解我,為什麼要這樣罵我?那些媒體為什麼要這樣亂寫?」也是第一次,她終於把長期以來,在工作中受到的委屈、壓力,以幾近控訴般的方式宣洩而出。

「我覺得這是一個契機,對我來說是很幸運的。」雖然看似是康復前的後遺症,但似乎也是上天給了她一次徹底釋放自己的機會,透過不斷重複地訴說,也給了她和媽媽重新修正關係的機會。「因為說個不停,我不只喉嚨發炎,還得到了空前的釋放。」林依晨苦笑著說。

一場病,讓林依晨有了更深一層的反思,對於自己過去一味忍耐,她說:「以前也許是不懂得『這是不對的』,不知道『我可以有其他選擇的』,不代表那些人是刻意對我不公平;而是自己沒有讓對方知道我的想法,所以對方就覺得我接受了。」一場病,也讓她解開了過去處理人際關係時,自己給自己的莫名限制,「我想做一個完美的人,那是不可能的!我想兼顧每個人的需求,那也是不可能的!可能我在意的兩派人,他們對我的期望是相反的,所以必須從中找出哪些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可以放掉的。」挑戰新戲路 演活「程又青」再奪金鐘終於,她不再把行事曆塞滿,為了提醒自己維持均衡的生活,還另外做了一張表,把「想做的」和「應該做的」事情分開。她解釋說,前者快樂的成分居多,後者則多了一點責任成分。「每個星期只要各做兩、三件事情,就覺得責任也盡到了,快樂也擁有了。」她聳聳肩說。

而這一場病,她同時體悟到,過去那個追求完美、冷靜自持的她並不真實,就如同她演過的那些漫畫改編的角色一樣,太過夢幻、不貼近現實人生。沉潛休養之後,再度復出螢光幕前,她毅然決然地擺脫過去夢幻、稚氣的女孩形象,轉而選擇詮釋在你我生活周遭都會出現的那種真實人物。

於是,我們看到了「我可能不會愛你」當中,那位面臨三十歲關卡而困頓苦惱的「程又青」;而「程又青」這個角色,不但給了林依晨第二次的金鐘影后,也一舉突破了她過去漫畫式的角色定位,帶著林依晨看見自己新的可能。

「所以我說,不要急著抗拒那些你所討厭的事。」林依晨說:「抗拒,就不會有新的刺激,也就不會有進步、創新的可能。」但如果好不容易接受了討厭的事,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呢?林依晨又說:「至少試過了,人啊!寧願『熱情的失策』,也不要『冷漠的聰明』。」憑著精采的生命歷練,林依晨雖然甜美無敵,但出口就是硬道理。

林依晨

出生:1982年

現職:演員、歌手

學歷:政治大學韓語系

演藝成績:第43屆、47屆電視金鐘獎

戲劇節目女主角獎

從甜美偶像轉型實力派演員──林依晨主要作品大事紀2002年「18歲的約定」

飾夏曉彤(螢幕處女作)

2003年「我的祕密花園」

飾范小敏(成名作)

2004年「我的秘密花園Ⅱ」

飾范小敏

2005年「惡作劇之吻」

飾袁湘琴

2006年「東方茱麗葉」

飾林瀨穗

2007年「惡作劇2吻」飾袁湘琴(首獲金鐘獎最佳女主角)2008年「我的億萬麵包」

飾曾善美

2011年「我可能不會愛你」飾程又青(二度獲得金鐘獎最佳女主角)

2012年「蘭陵王」

飾楊雪舞 (未上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662

史玉柱:企業如何在逆境中成長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3392.html

導讀: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無論是事業和生活都一帆風順,心想事成,所有都是順境。但是人生往往充滿著逆境,創業者也是可會陷入逆境的危機之中,史玉柱做為一個從逆境中爬起來的「巨人」,從當年負債數億,到如今坐擁數十億財富。他在逆境中的經驗與看法的分享值得創業者細品。史玉柱認為只有逆境才能成長的更快,只有逆境才是最舒服的。

逆境的三個好處

逆境中成長最快

今天給我的題目挺大,一個是民營企業如何在逆境中成長,還有一個戰略問題。我先簡單談一下我對逆境的一些認識,然後再談這兩個問題。

首先,我覺得應該對逆境有個客觀的認識,因為它有它積極的一面。這個逆境,一般人認為它是個壞事,的確總的來說是個壞事,但是它的確有積極的一面。

古人說,失敗是成功之母,確實是經過大量的案例總結出來的。段總(段永基)以前跟我說過,成功的時候總結的經驗是扭曲的,失敗的時候總結的教訓才是真實的。這個細細一想,很有道理。你想我以前在成功的時候也總結出了很多經驗,現在再回過頭來看看,那些東西都是字面上的、官面上的東西。但是在逆境的時候總結出來的東西,現在回過頭來看看,那還都是真的。所以這個逆境,它積極的方面還是很多的。

另外一個人的成長,並不是順的時候成長,人是在逆境中成長的。順的時候他是在吃逆境時候的老本,這不是說大家順的時候一定要往逆境中走。

人的成長最快的時候,真正的成長的時候往往都是在逆境中,像我們的幾個偉人,他們都經歷過很多磨難、很多逆境。你看鄧小平三起三落,每一次再起來的時候都比前一次走得更高;我們的主席也是,在蘇區的時候也是被打擊得很厲害,但是他一旦走出這個逆境之後,他的水平比以前會更高。所以對逆境要一分為二地來看,這是一個關於逆境的認識。

shiyuzhu

逆境中做事比較冷靜

第二,在逆境過程中做的事往往是比較冷靜的,而在成功的時候,說是說要頭腦不發熱,但我估計做到是很難的。

我覺得絕大部分人在成功的時候頭腦不發熱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是經歷幾個週期之後才有可能做到。

我回想起來,我們比較成功的時候吧,那大概是在1994、1995年的時候,現在回過頭來看,那個時候是成功的時候,想法極其的荒唐,那做的事也是十分的荒唐。比如說我們1994年的時候,腦黃金剛做成功,腦黃金做成之後,不能客觀地評價自己的能力,不能客觀評價自己這個集體的能力,不能客觀評價整個公司的能力。就以為自己什麼都能做了,我們蓋的那個巨人大廈,本來是18層,後來覺得自己還挺有能耐,珠海當時最高的一個建築是銀都酒店,32層,後來我們就把它加成了38層。

後來由於種種原因,又覺得不過癮,說了珠江三角洲當時最高的是廣州國際大廈,現在正在拍賣的那個,說是63層,我們又加一層,我們的64層。後來真的一打樁開始建的時候,一想不知道哪天還要加呢,乾脆打樁就按照88層打樁,所以樓還沒建呢,地下樁基1個多億已經下去了。

原來的1個多億就可以把18層完全都蓋好了,就是實際上這個錢花光了,只是剛把樁打完,連地下室還沒有開始建呢。這個就說明人在順境的時候比較荒唐。

另外腦黃金做好了以後,覺得我做一個產品、做一個企業能成功,我做其他的可能也能成功,所以在1995年春節一過,當時搞了一個我們自己號稱的「百億計劃」,一下推了12個保健品,一夜之間推了12個,當然最後大部分都失敗了。

然後不但以為自己的保健品沒有問題,最後覺得藥也能做,後來我們也就收購了藥廠,包括在安徽也買了藥廠,搞藥,也搞了十幾種藥,最後這十幾種藥也失敗了。我們本來以為其他的自己也能做,比如做服裝,又做了化妝品,當時還成立事業部,事業部下面還設工廠。當時傳銷還不違法,還成立一個傳銷部,所以搞了一大堆,實際上最後全失敗了。

因為隔行如隔山,比如說服裝,我們是不懂的,但是我們誤以為自己很厲害,所以也做了。我們當時也生產了很多,比加說襯衫、領帶啊,最後幾乎沒賣出去,後來就自己用了。

我現在的領帶還是那時候的領帶,所以交了大量的學費,除了自己這個最熟悉的行業,當時是保健品和電腦這一塊,其他的應該是全部失敗了,就沒有一個成功的。

所以說人在成功的時候,頭腦特別容易發熱,但是在逆境的時候,比如說我們在低谷的時候從來不想這些事,自己不熟悉的通通都不想了,那個時候做事比較冷靜。所以逆境還是有逆境的好處。

第三個逆境的好處,從企業負責人的角度來說,實際上生活在逆境比生活在成功中人舒服。這個為什麼呢,因為中國人有個傳統,同情弱者,你成功的時候「紅眼病」也多,想整你的人也多,工商局也來找你麻煩,稅務局也來找你麻煩,拉贊助的也多。在逆境中這些事反倒一切都沒了,到哪個地方,別人都很友好,所以在逆境中,人的心情也容易好。

這是我對逆境的看法。

第二個問題就是談如何在逆境中成長。

這個我還沒有詳細地去總結,我想我還是介紹一下我們當時在逆境中做的一些事,看看能不能給大家一些幫助。

巨人危機的緣起

巨人的危機爆發是在1997年1月份,由一些媒體的報導引發的,但是實際上,巨人的危機在半年前已經有了,只不過我們捂著外面不知道。

我們為什麼那時候有危機,因為現金流不行了,就是轉不動了,然後轉不動時間很長了,最後終於摀不住了,媒體把它捅出來了,最後外面才知道的。

在1996年的下半年,我們的現金流已經出問題了,那時候我們就整天關起門來研究我們怎麼樣渡過危機,因為這時候已經有危機,所以頭腦不發熱了。

那時候認識的問題,現在回過頭來看,就比較深刻了。當時給自己制定了一個戰略,就是拿巨人大廈(巨人大廈後來是危機的導火索了,因為它最吃現金)和別人合作,怎麼讓利都可以,放棄電腦,發展保健品。

當時定了這樣一個戰略,而且要發展保健品,要脫離掉原來的體系。我們當時一個說法就是「離開白區,到另外一個地方去開闢一個蘇區」,那時候我們已悄悄地進華東了,1996年下半年我大部分時間都已經在華東了。

那時候就報批了一個產品——腦白金。

按照這樣的計劃已經在走,到了1997年1月份,因為我們的巨人大廈賣的樓花已經到期了,不能按期地付款,給不了樓,也給不了錢,這時候媒體把它曝出來了。那時候巨人在外面的形象還是挺好的,因為這麼多國家領導人來過,胡錦濤、朱鎔基啊,李鵬是每年都來一次,接連三年,就是在外面的形象還是非常好的。突然說巨人不行了,這個反差比較大,所以媒體特別感興趣,於是猛炒。

我們統計了一下,在全國總共有三千多篇的報導,當然全是負面的。

本來那時候巨人已經開始略有起色了,因為那時候腦黃金的旺季也即將來了,腦黃金也開始能轉動了,那個萌芽一下就被扼殺了,一下就陷入困境了。

因為當時別人欠我們的錢也多,我們欠別人的錢也挺多,當時我們有3個億的應收款,因管理不善,有2個億是收不回來的,但是有1億的應收款還是屬於良性的。

當時叫進二結一,就是這個行規,就是我進你下一批貨,給你上一批錢,必須有這樣一個押著的付款方式,實際上我們還是良性的。但是巨人危機一爆發之後,這些人一看你巨人破產了,肯定就不還你錢了,能拖就拖,因為不知道哪一天巨人就不在了,因為那時候媒體報導巨人已經破產了;然後那些我們的債主們,包括樓花的、供應商的,一看巨人不行,趕快來搶東西,能搶到多少是多少。

這些人蜂擁而至,一下好幾十人,到了我們辦公樓裡面,看到什麼值錢的就搶,包括電腦都被抱走,這樣巨人一下窒息了,不能運作了。現在回過頭來看,這倒還是一件好事,因為本來痛苦是很漫長,結果現在,它一瞬間一下就不痛苦了。

所以我能下決心放棄了,因為那時候可以感覺到,珠海巨人集團我們已經救不活了。

與其救不活,在這耗著時間,乾脆就放棄它算了,我們就留了一個10個人的團隊打阻擊的,在白區裡面給我阻擊,其他人都開闢蘇區去,然後把大部隊都拉走了。

當時實際上我沒有辦公地點,在華東,我說我的辦公桌就是我那個手提箱,車到哪兒,我的辦公室就跟到哪兒。

開始籌備做腦白金,我們在1997年的8月份就開始啟動江陰的一個縣,那時候我們確實已經沒有資金了。

很多人可能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你手裡肯定有錢,實際上那時候確實沒錢。

如果巨人危機媒體早一點爆發,我們可能還有一點錢,它爆發得實際上還有點晚,晚的時候,實際上手裡的錢都耗盡了,該發工資的發工資,該還債的還債,耗都耗光了。

記得我們最後還剩100萬元的時候,當時還有一場官司,是我們的一個分公司惹的一個官司,跟娃哈哈打的一個官司。

娃哈哈說我們的吃飯香跟他的廣告很類似,就來打官司,後來也不是打官司輸了,最後我們調解就輸了,輸了錢就要給他,給完了以後,我們就沒有錢了,連發工資的錢都沒有了。


正式啟動腦白金

然後1997年8月份,我們就開始正式啟動腦白金,從這50萬元開始著手做,拿了十幾萬元,委託一家保健品公司幫我們生產。

因為報批需要產品,腦白金就生產了幾百箱,然後拿個十幾萬塊錢就作為廣告費啟動江陰這個縣(縣級市),然後還有其他一些運作費就開始做。實際上第一個月並不成功,後來改一改方案,漸漸就成功了,一個縣恐怕就賺錢了。賺了錢之後,我們就拿在江陰賺的錢於1998年初啟動了無錫市。

這時候方案應該是比較成熟了,因為我們那時候在低谷時期,製作的方案很客觀,很實事求是,很務實。

我舉一個例子,比如我們那個腦白金廣告,我想大家大概都很煩,這個不光你們煩,全國人民都煩,但是那個廣告挺有效果。

我說務實就在這,那個廣告一打完了以後,尤其我們老的版本,就是有個娘娘腔老頭的那個。那個廣告因為我們當時沒有錢,花了5萬元錢製作,請了一個很小的廣告公司做的,但是我們發現那個效果特別好,實際上因為製作成本很低,製作成本低導致了對演員各方面要求不高,那是誤打誤中。

成本不高,那個老頭表現就不是很好,他是個話劇演員,所以面部表情很誇張,因為一個男的,表現得誇張一點,就顯得有點娘娘腔,所以這個反差就大,別人就討厭他,討厭呢,他反而就把你這個廣告記住了。

現在廣告太多了,每天晚上一個人要看幾百個廣告,99%的廣告大家是記不住的,等於白打,尤其越美的廣告他越沒印象。這個廣告在裡面屬於另類,反而被大家記住了,是有一部分人說這個廣告太討厭了,我就不買你的產品。是有這樣的人,可是這一批人裡,終年我們跟蹤啊,多數到了終端點的時候,到了商場的時候,要買東西送禮,他往往想到印象最深刻的那一個,潛意識裡他還是買了。

還有一批人,並不是因為廣告討厭,他就討厭產品,所以那個廣告一打,那半個月,終端點所有的商場就賣斷貨了。

這是我們在最低谷的時候做的一個廣告,後來情況稍微好了一點的時候,我們又做了一個更好的廣告,我們說老讓你討厭不行,我們得搞一個好的。有時候就不務實了,請姜昆和大山拍了一個廣告,姜昆的形象又挺好,那個廣告製作費很高,播的次數也很多,但播了之後就不賣貨。

後來我們又做了一個廣告,效果又好一點,幾個月前我們又犯了一個錯誤。可能這段時間大家看過腦白金廣告,有個很小很小的小孩,大家覺得這個廣告效果好。我們一調查,確實90%以上的人都說喜歡這個廣告,但是我一調查下來,最後都喜歡小孩,廣告說的什麼都不知道。所以這個廣告最後我們一算又浪費了好幾千萬,所以現在咱們停播了,不播了。

就是做什麼都要務實,從企業的角度,你能賣產品才是好廣告,你不能賣產品,對我們企業來說就不是個好廣告。

現在回過頭來說一下,我們1997年那時候一切做的東西相對來講比較紮實,計劃也不冒進,因為這是在低谷時期制定的,所以啟動就比較順利。

無錫第二個月就賺錢了,賺了錢我就啟動了整個江蘇的常州、南京、蘇州,那時候又加了一個吉林市,東北的。這個一投下去,第二個月又賺錢了,用這個錢我們又啟動了浙江省、上海市,這批又賺了錢,這個錢就多了,因為累積越來越多嘛,那最後一下就把全國給啟動了。

所以這個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滾起來了,到了1999年12月份的時候,我們的月銷售額就首次突破了1個億,那個時候我們的日子就相對開始好過了。到2000年1月份,我們的月銷售額(月回款)就上了兩個億了。

巨人從低谷起來的原因

我們是從1997年的8月份開始做的,最近一些媒體報導有一些失真的地方,說某一個人幫我們策劃了東山再起,在1997年10月份的時候幫我們制定了一個戰略,跟我面談,說我們第一要做保健品,第二要做腦白金,這個實際上不屬實。

這個人我從來沒見過,然後他說他還有跟我的對話。

當然這種事也比較多,現在在媒體上號稱腦白金和我們的東山再起是他策劃的人已經有10個了,這10個人我沒見過一個,但是在低谷的時候就沒有這種情況,所以我說還是低谷好。

總結一下,我覺得我們能從低谷起來,最核心的還是我們在低谷的時候能很冷靜地思考,總結自己過去的一些不足、錯誤、失誤,然後能加以改正,這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

如何從低谷中站起來?

下面我就談談在低谷怎麼樣站起的事。就是結合我剛才說的。

第一個就是不灰心,不能因為低谷就灰心,如果灰心了可能希望就不大了。實際上低谷你要真正地辯證地看,也不會灰心,它有消極的一面,但它積極的一面更多。首先不要灰心。

第二個要果斷地放棄,因為你陷入低谷,往往不會只是一個產業或者只是一個產品,這時候,我覺得該放棄的要放棄。因為陷入困境,很多都是多產業導致的,所以該放棄的時候,要果斷地把它給放棄了。

 

第三個,重新起步一定要選自己最熟悉的、能使自己的特長發揮的項目來做。不要選那些自己不熟的,尤其在那個行業裡面,你還沒有交過學費的。你只有交了學費,你對這個行業才能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所以一定要選自己最熟悉的行業。

 

第四個就是聚焦。我們自己說話叫聚焦聚焦再聚焦。你這時候只能做一個項目,而且這一個項目,從科研開發到銷售、生產各個領域你還不能平均用力,在這裡面,你還要重點去攻某一點,然後把你的人力、財力、物力都往真正最有競爭力的那一點去聚焦。

 

最後一條,就是要善於在低谷的時候及時地做些總結,尤其是制定一套規章制度。因為當你復甦後,你制定的規章制度往往又不合理了,所以在最低谷的時候去制定規章制度是最合理的。像我們巨人和健特現在用的這一套管理制度,實際都是我們在1998年年初制定的一套制度。現在都沒變,可能語句上變了,比以前厚了,但是指導思想沒變。所以現在回過頭來,我們覺得我們現在的管理還是挺好的。雖有很多問題,但總的來說,還是非常好的。實際上我們做了哪些工作,實際也沒有做多少工作,我們的規章制度制定很快。幾天制定出來了,為什麼會這麼快制定出來了,而且實踐證明又是比較好的呢?因為你失敗的時候的那些教訓,它是刻骨銘心的。你在制定新的規章制度的時候,你去迴避了它就行。

比如巨人在高峰的時候,我剛才說有3個億的爛賬,其中有2億是因為管理不善而爛的,有1億是因為意外的。那為什麼會爛,因為我們貨款是賒銷的,所以在低谷的時候我們就制定,哪怕我做得再小,我所有的產品現款現結,你不做就不做,但是我就是現款現結。開始很難,大家都說做不到,但是咬咬牙撐過來了,最後也就做到了,所以現在和我們做生意的公司全部都是現款現結。當然我們也不欠別人的錢,所有的供應商的款,我們也給你現款現結,廣告費我們也跟你現款現結,就是我們也給你付出去,但是我們不欠別人的,別人也別欠我的。實際上這樣一旦進入良性循環,大家知道你這個企業就是這個行為,想和我做生意,就是這樣的,慢慢被認可了,也就做到了。所以現在腦白金累計幾十億的銷售額了,但是沒有一分錢爛賬。這是管理的一個方面。另外一個是激勵幹部的積極性。一是我們把很多事直接量化,再一個就是關於授權問題。

珠海巨人集團輝煌的時候,我們的管理制度看著是很科學很嚴密的。當時都是請管理學的博士還有很多MBA一起幫著制定的。確實從字面上看沒有任何漏洞,但是管理起來不行,不實用。從教科書上搬的那套不管用。舉個例子,我們在總部的時候,分公司遍佈全國各地,分公司說今天晚上我要請誰吃飯,但你超過500塊錢,必須先打報告到總部,總部批了,你才能報銷,否則你錢花了以後報不掉。叫事前審核,是很合理,但是最後實際上做不到。公司效率也很低。

所以到了低谷的時候,我想反正天高皇帝遠,分佈在全國各地,我也管不了,管不了我乾脆就不管。乾脆把這些權力全部下放給你分公司去,你想請誰吃飯請誰吃飯,我在總量上控制你,就是你所有的費用我直接跟你的業績掛鉤,跟你的銷售掛鉤。你的獎金也掛鉤。而且我明確這些產生的費用你確實有支配權。

這樣一放開之後,大家反而節約了,他也知道你總部也不收回這些錢,反正支配是在各個分支機構支配,所以,他反而比以前更節約,而且效率也高了,因為他當時就可以拍板。那麼類似於這樣,實際上我們就搞了個只有兩頁紙的規章制度。過去有一尺多厚,當然現在我們不只是兩頁紙,因為有的當時很多是原則,後來把它細化了,細化了也不會超過10頁紙。但是就是這個東西實用,就是在低谷時期制定的這個實用。現在你再製定的規章制度就不行了,走形式了。就是那時候的管用。所以趁著在低谷的時候,趁著印象深刻的時候,把這些東西該制定的都把它制定出來。

以上內容來自《史玉柱自述:我的營銷心得》同心出版社出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272

俄羅斯軍費提三成 經濟逆境難擋軍事現代化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2/4572769.html

俄羅斯軍費提三成 經濟逆境難擋軍事現代化

一財網 閻彥 2015-02-05 13:49:00

盡管普京說俄羅斯不會被西方拖入耗費高昂的軍備競賽,但克里姆林宮逆勢增加國防開支的決心是不可動搖的。俄國防部長紹伊古說:“無論如何,不允許任何人對俄羅斯保有軍事上的優勢,這是總統定下的任務。”

成百上千的坦克、飛機和導彈走下生產線,機翼上印著紅五星的戰機在北約的天空中咆哮,數以萬計的部隊正磨刀霍霍,展現出全面戰爭的準備姿態。俄羅斯軍事力量大秀肌肉,似乎表明到目前為止,經濟困境並未對克里姆林宮雄心勃勃的軍事現代化計劃造成顯著影響。

經濟寒冬中,俄羅斯軍事現代化的腳步仍在加快

“不允許任何人對俄保有軍事優勢”

實際上,今年俄羅斯大多數的經濟部門都面臨著10%的預算削減,而軍費預算卻整整提高了33%,達到大約3.3萬億盧布。這一切都反映出俄羅斯總統普京正在加碼下註,準備與西方就烏克蘭問題攤牌——盡管俄羅斯能否在油價下跌和西方制裁的壓力下支撐其軍事現代化,尚不清楚。

根據2014年12月普京總統提出的新俄羅斯軍事戰略,北約是俄羅斯的頭號威脅,並對北約向俄羅斯利益範圍的擴張給出了回應。在烏克蘭危機中,莫斯科首次展示了專家所謂的“混合”戰爭——一種將軍事力量與官方否認、圓滑宣傳和政治經濟壓力結合在一起的手段。

不只是在克里米亞,俄羅斯全國的100萬精銳力量都在顯示其存在。俄羅斯也在回複蘇聯時期的空軍基地,並在北極地區開設新的軍事基地。就在去年秋天,俄羅斯將先進的防空導彈部署在俄羅斯西波羅的海飛地“加里寧格勒”,並計劃將戰略轟炸機的常規巡邏範圍擴展至加勒比海和墨西哥灣。

盡管普京堅稱俄羅斯不會被西方拖入耗費高昂的軍備競賽,但大範圍的軍備升級是否會無限制地影響經濟仍然是一種挑戰。不過,克里姆林宮仍然堅持,國防開支是不可動搖的。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蓋·紹伊古在上周的一次高級會議中表示:“無論如何,不允許任何人對俄羅斯保有軍事上的優勢,這是總統定下的任務。”

重建接近蘇聯時期的軍事實力

過去,俄羅斯的軍隊充斥著在不受歡迎的征兵制下招募的士兵,現在,這一部隊正變得更加專業和機動。相對較高的薪水吸引著合同兵數量的增加,總數從2014年的29.5萬人增加到了今年的35萬人。俄國防部長紹伊古表示,在今年年底之前,所有的戰術部隊——陸海空三軍的核心單位——將完全由專業士兵組成。

俄羅斯特種部隊“斯佩茨納茲”士兵

與蘇聯解體後的一段時期內戰機在地面廢棄、軍艦在碼頭生銹的情景形成強烈反差的是,俄羅斯軍隊加強了訓練的範圍和頻率。數以萬計的地面部隊有能力在烏克蘭邊境附近進行大規模的演習,軍艦得以航行常規任務,戰機可以在歐洲邊境執行常規巡邏,以偵測北約的防禦。北約方面表示,在過去的一年中,他們超過400次偵測到了俄羅斯空軍的行蹤,甚至對民用航空形成了威脅。

在克里米亞危機之前,俄羅斯就已經租賃了一個主要的海軍基地。現在,該基地部署著大量戰機,其中一些具有遠程核轟炸能力,另有防空導彈、現代化的無人駕駛飛機和其他武器。俄羅斯還計劃在該地部署更多的部隊。

俄羅斯軍隊的另一個核心優先級是北極,隨著北極冰層的加速融化,各國對未探明石油和天然氣儲備的爭奪正在加劇。在長達20年的置之不理後,軍隊恢複了長期廢棄的蘇聯時期的空軍基地,和該地區的其他基地。俄羅斯為此專門成立了北極指揮部來管理該地區的軍隊。

武器裝備現代化

俄羅斯的武器現代化計劃在2011~2020年間花費20萬億盧布。這一計劃已經在過去的一年中產生了許多可見的成果,軍隊得到了大量新的飛機、導彈和裝備:

2014年,俄羅斯武裝力量獲得了創紀錄的38座具有核能力的洲際彈道導彈。2015年他們還將得到另外50座,從而允許俄軍實現其完全替代蘇制核導彈的雄心——蘇制導彈均已接近其生命周期的盡頭。官員們表示,新的洲際彈道導彈有能力穿透未來的任何導彈防禦系統。

同時,作為一項重大突破,俄羅斯海軍終於實現了一系列成功的布拉瓦導彈試射——一種新型潛基洲際彈道導彈。俄海軍已經擁有了2艘裝備布拉瓦導彈的潛艇,2016年還將配置另1艘。隨後還有5艘在計劃中。

地面部隊也得到了一大批伊斯坎德爾導彈——有能力以高精度打擊500公里以外的地方目標。俄羅斯官員稱,這種導彈可以裝備核彈頭或常規彈頭,用於針對北約的美制導彈防禦系統。為了顯示力量,2014年12月伊斯坎德爾被部署在與北約成員國波蘭和立陶宛接壤的飛地加里寧格勒。

2014年,俄羅斯空軍獲得了超過250架新型飛機和直升機,2015年還將補充超過200架。他們包括新的模型——如裝備著精細電子設備和高精度導彈的蘇-34轟炸機、蘇-35戰鬥機和米-28武裝直升機。

俄羅斯陸軍2015年還將得到一種新型坦克,將被用作其他武裝車輛的基礎。該模型坦克被稱為“阿瑪塔”,將在2015年5月的紅場閱兵式上公開展示。這種擁有遙控火炮,並可為乘員提供高度保護的坦克超越了西方的所有同行。

俄羅斯未來坦克“阿瑪塔”模型圖

編輯:馬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280

Zara和H&M追殺,它淨利卻飆新高 拋開財務表 香港潮牌的逆境翻身術

2015-11-02  TCW

快時尚壓境全球,旗下有Tough、Salad潮牌的包浩斯也難倖免,但它大膽改變,從對手不看重的項目下手,反創逆轉勝。

包浩斯(Bauhaus)是香港潮牌始祖,創辦人黃銳林是香港第一個賣刷破洗舊牛仔褲的人,台灣、新加坡與香港都有設店,當時還引起一股破牛仔褲風潮。

二○一一會計年度卻是黃銳林最難熬的一年,公司淨利縮減三分之一,記者會上他九十度鞠躬道歉。

造成他淨利衰退的,是當時快時尚的三大巨人:Zara、H&M跟優衣庫(Uniqlo)。而和他同樣處境的佐丹奴(Giordano)過去三年(二○一一到二○一四年)淨利縮水四成,思捷環球(Esprit)現在更是陷入虧損。黃銳林卻讓包浩斯淨利再創新高、扭轉頹勢,最重要的決策,就是避開巨人,繞道而行。

香港中文大學市場學系教授冼日明說,在巨人下,你當個copy cat(模仿者)只能讓你苟延殘喘,唯有帶給消費者差異化價值才能存活。

拚轉型:主力從衣服變包包有天走在香港街頭,黃銳林發現快時尚品牌的女包,多半都是黑色和咖啡色。早期也做過包包批發生意的他心想,快時尚巨人強項在服飾,包包只是它的「甜點」;國際大牌女包價格昂貴,反倒很少中價品牌把包包當主力商品。他便萌生由服飾改賣多色彩包包一決勝負的念頭。

他認為,「不能跟快時尚拚價格,只能拚個性。」客人都喜新忘舊,店裡擺上色彩繽紛的包包,整問店看來活潑輕快,是吸引過路客的「梗」。

他比喻快時尚擅長做快餐連鎖,他改開日本壽司店,跟他們拚他們沒做的市場,只要搶到一%包包服飾市場就夠了。

難題是,工廠生產單一款式和顏色包包,至少一百五十個起跳,資金成本重,如果沒賣出去就是庫存壓力。嘗試轉型的初期為了降低風險,他靈機一動,改用包包工廠的剩料做成包包,省下三分之一的製作成本試水溫。

雖然單一顏色只能做二十多個,鋪到五十六家店根本不夠;但是換個想法,每家店貨色不同,這反倒是限量供貨,是個賣點,賣完就沒了。先嘗試用剩料做了半年,銷量意外的好,二O二一年後,為了穩定供貨來源,他不再用剩料,直接下單買新皮料。

二O二一年底,他一口氣將旗下女性服飾品牌Salad的賣場讓出一半空間擺包包,放在門口最顯眼的位置。以前一年只出十幾款包包,現在一年推出兩百款,每一款王少有四種顏色,單價新台幣六千元起跳,切入中價位女包市場。

他也跟上多功能包的趨勢,設計出可手提、肩背、後背三用的包款。以台灣為例,主打包包後,平均月營收年成長一.五倍;新舊客戶比為六比四,意味著吸引新客群也滿足舊客戶的潛在需求。

拚吸睛:從名模改狗狗代言過去此品牌強調搖滾性慼,曾找香港名模樂基兒代言。但是改賣包包後,宣傳的海報都由狗狗代言,走可愛風。這也有特殊用意,黃銳林說,狗和嬰兒是最能吸引過路人目光。

然而,這後面並非沒有風險。賣一個單價六干元包包抵過賣四件衣服,但萬一庫存高,反倒傷害更大。黃銳林認為,顏色鮮豔的包包只是吸引客人上門的手段,雖然賣剩的機率高,但是他認為,沒有它們根本吸引不了客人進來,黑色、咖啡色的包也賣不了!

鮮豔包款只為吸引客人目

光,他也不會做多。且不同於服飾,女包只要有折扣都會增加買氣,現在七成包包都能賣出去,代表設計與價格被市場埋單。

不變,就是等死:變,可能加速死亡,也可能浴火重生。

女包占整體營收由二O一一年的個位數上升到今年占三成,成為包浩斯獲利成長的主因。

一位皮包業者推估,Salad的包毛利高於六成,而庫存率僅三成,以其毛利來說算低。

拚速度:有七成把握就出手

闖入包包市場看似大膽衝

動,但是黃銳林認為,匆匆上馬的項目,成功率不比仔細規畫低。因為衝動行為反而帶來新意,但是看數字損益,都是舊東西、舊經驗,在快時尚捲起服飾革命的今日,引起不了客人興趣。這是他的新體悟。

意思是快速做決策並有敏慼度高的鼻子,比坐在家裡面看財務報表想問題更能突破困境。

如同他創業之初,敢賣一條四千元的刷破牛仔褲,樹葉跟報紙都敢拿來做褲子的裝飾。

上市後反倒看損益表,只做好賣的款武,漸漸的店裡的款武都是舊款。

套一句廣東話說:「在故紙(舊資料)堆裡找方向。」同一個經營模武不可能二十年不變,過去的成功不須留戀。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陳志輝認為,包浩斯大膽的往新方向轉變,這背後除了了解客戶、找出轉型成功機率高的方向外,更重要的是有大膽的創業家精神,他觀察,約有七〇%把握,黃銳林就敢出手。

在服飾業三十多年,黃銳林說,現在最大的困擾是,腦子裡有太多經驗,太多計算跟成功方程武。「to learn(學習),unlearn(忘記),re-learn(重學)是我不時在腦中思考的,放下舊的包伏,因為包袱內的食糧已吃光,行裝亦已破舊了,要補充裝備才能走更遠的路。」面對新典範的衝擊,唯有忘記過去的成功,奮力往新機會一擊,才能找到活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100

逆境打仗的人在哪?

2016-02-08  TCW

在歲末尾牙,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預估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可能連『保二』,都有困難。」產業龍頭的預測,成為報紙的標題。這話,說得中肯,大環境確實挑戰重重。一位經商友人嘆嘆氣飛到美國,提早休息,放年假。此時此刻,各企業的因應不同。富邦在去年成立「創新科技辦公室」,整合旗下年輕人,布局創新動能。

當客觀評估局勢後,前景看不出樂觀時,你當如何?這是每個人都面臨的處境。

此時,我想起,剛過一百四十歲冥誕的「非洲聖人」史懷哲(Albert ShweitZre) 的名言:「樂觀者眼見皆是綠燈,悲觀者只見紅燈,真正的智者則是色盲。(An Optimist is a person who sees a green light everewhere,while a PessimiSt SeeS only the red stoplind .) person is colorblind. ]我第一次讀到這席話時,反覆咀嚼其中,想著周遭。基本上,樂觀主義者挺不解為何有人總是把「不可能、不行」掛在口頭。

「不可能、不行」是悲觀者的慣性模式。然而,換一個角度,在悲觀者眼中,有些人叫作盲目樂觀,總低估事情的風險與難度。

組織裡若能有智者,當然是福氣,但難求。退而求其次,我寧願選樂觀者,尤其逆境打仗時,很需要對於困難的慼受力低的人。順境打仗者易求,逆境打仗者難求。逆境打仗是很珍貴的個性特質,能於敗局中樂觀以對、堅持至最後,多難啊。放棄,從來不是這種人的生命選項。能夠如此,多半是在生活中狠狠被磨練過,曾經被丟入生命的洗衣槽內用力攪拌過,因此被磨到很有韌性。

如果你是這樣的人,別擔心景氣好不好,現在就是你的時代。現代人多生於安樂。你是稀有,是各大企業打著燈籠都想延攬的人才。請帶著這份「履歷」,讓自己在組織的能見度更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0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