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去哪兒:虧損換營收的勵誌故事,投資人會繼續信嗎?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664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3-19 11:14 編輯

去哪兒:虧損換營收的勵誌故事,投資人會繼續信嗎?
作者:Eastland

3月17日,去哪兒網披露了截至2014年Q4及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數據顯示:Q4總營收5.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7.1%;Q4凈虧損6.755億,為去年同期的555.5%;2014全年總營收17.6億,同比增長106.5%;全年凈虧損18.4億,為2013年的1202%。

去哪兒以虧損換市場的戰略成效如何?莊辰超稱2016年底實現盈利,能做到嗎?

虧損換營收的買賣越來越不劃算了

2014年財報披露前幾周,有篇文章的題目叫《投資人青睞去哪兒網 關註營收增長非凈利潤》。凈利潤換營收屬於薄利多銷,用虧損換營收的去哪兒不在此列。少賺與虧損有本質的區別,說去哪兒“用凈利潤換營收”是“為富者諱”了。

2013年Q2,營收為1.8億時,去哪兒虧損2973萬元;2014年Q4營收達到5.2億,虧損已經是6.76億。


既然用虧損換營收,當然要看“對價”:



2013年Q2,每一塊錢營收要用0.17元虧損換;2014年Q4,這個價格升至1.3元,一年半漲了6.65倍。用虧損換營收的買賣越來越不劃算了!

既然在線旅遊全行業都在拿虧損換營收,有必要做個橫向比較。

已公布財報的藝龍,2014年Q4每獲得1元營收虧0.77元,也是蠻拼的。

3月19日將要公布財報的攜程,營收約為18.7億,虧損估計不超過5億。以此算來,攜程每虧損0.27元就能換來1元營收。相比之下,去哪兒虧損換營收的價碼高了點。

還有一點,去哪兒總想告訴人們:因為並非現金支出,2014年以股票支付的7億“知心搜索費用”可以剔除。難道去哪兒的股票一文不值?

戰果不小,但讓人高興不起來

2014年,去哪兒的酒店業務是亮點。Q4實現預定間夜數890萬,其中直銷588萬,相當於藝龍的62.5%(藝龍940萬間夜全部為直銷)。去哪兒CFO孫含暉在電話會議上說:“僅僅用了一年時間,去哪兒就由一家旅遊搜索服務提供商轉變為在線旅遊服務提供商。”

但2014年Q4去哪兒酒店業務總收入1.02億(直銷業務占比不詳),而簽約酒店、前臺切客的成本達1.11億。按常理推測,去哪兒最先簽約的是與攜程、藝龍尚無業務關系或關系不鐵的酒店。接下來,要進一步深入對手腹地,阻力會呈現幾何級數增大,去哪兒酒店直營間夜能否超過藝龍還是個大問號。由於依賴低傭金、高返現打市場,去哪兒間夜收入遠低於同行。所以,酒店業務能否在營收上超過藝龍是個更大的問號。

再看機票預定。2014年Q4及全年,去哪兒的機票預定總數分別為2,460萬張和8390萬張(估計能夠保持對攜程的領先),全年相關收入11.7億元。而攜程在2014年前三個季度的交通票(包括機票、火車票)收入就達21.8億(三個季度分別為6.5億、7.3億和8億),全年交通票收入約為30億元,其中來自機票預定的收入將超過去哪兒。

與酒店業務相似,去哪兒的機票預定也是以低傭金打開市場。由於坐穩預定量第一的位置,去哪兒的議價能力增強,傭金率穩中有升。2014年Q4,單張機票平均收入2.0%的環比增長,但仍低於攜程。

值得註意的是,機票預定業務的好日子恐怕已經過去,整個行業面臨一場大洗牌。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屈指可數的幾家航空公司傾向於拋開中介,直接通過移動端銷售機票。降低代理傭金,取消當日廢票政策(該政策下代理商可以先鎖定緊俏航班座席,銷售不出去則在定票當日免費取消預定),使代理商舉步維艱。

獲客成本超過營收

盡管有價格戰,在線旅遊公司的毛利潤率還是維持在70%以上。造成全行業虧損的是主因是推廣成本及酒店簽約“地面部隊”的費用。與其它各家不同,去哪兒將百度知心搜索費用從市場推廣費用中分離出來,酒店簽約團隊的費用也是單列的,名曰產品渠道費用。


2014年Q4,去哪兒市場推廣費用為2.79億元,百度知心流量費亦達2.5億元。假如做個粗略的劃分:市場推廣費主要用於移動客戶端推廣(預裝、廣告、返現等),百度流量主要導給去哪兒的PC端。結合去哪兒披露5.2億營收中移動端和PC端的營收各占一半這個情況,可以說去哪兒移動端收入全部花在推廣,PC端收入全給了百度!(Q2、Q3的情況與Q4如出一轍)

機票預定和酒店直營已經分別做到業內第一、第三,規模不可謂小,但傳說中的規模效益卻並沒有顯現。競爭對手一個沒死,而且錢包都挺鼓,去哪兒的促銷推廣費用將有增無減。

雖說整個行業都在虧損,但虧多少、怎麽虧還是大不一樣的。以下是2014年各季度藝龍、去哪兒諸項費用占營收的比值。


2014年Q4,去哪兒市場加知心費用合計占營收的102%。藝龍加大了市場推廣力度,營銷費用占比沖高到68%,但仍然遠低於去哪兒。

2014年Q4,去哪兒產品研發費用占營收的47%,藝龍包含與酒店簽約人力成本的產品費用僅占營收的32%。去哪兒欠投資人一個解釋:將近一半的營收搞研發,一年花掉7.75億,研發了些什麽。

2014年Q3、Q4,去哪兒繼續擴充地推部隊去直簽酒店,還在酒店前臺發起“切客”活動,每個季度花費過億,占營收的20%以上。這兩個季度的獲客成本相當於營收的120%以上!

在2014年末的“內部”溝通會上,莊辰超表示要在2016年底實現盈利。他的邏輯是:“比如攜程每100元收入的交易成本是4元,去哪兒網支撐的交易成本是1元,那麽對於我們來講,定價到2元我們就盈利了,而競爭對手定價到3元還是虧損。”這里有兩個問題:

一是憑什麽去哪兒的交易成本只有攜程的四分之一?

二是即便每100元收入的交易成本只有1元,但去哪兒首要用47元去研發牛逼的交易系統,大手大腳地用掉20元行政費用,然後用54元打廣告和預裝,簽酒店和前臺切客又花掉21元,最後還要拿48元給百度,結果還不是虧掉90元!

勵誌故事是不是真有價值,要看再融資

最近半年,中概股整體走勢疲軟。半年來,從績優股被拖入虧損的攜程跌了26%,勉強上市的途牛跌了23%,藝龍只跌了7%。去哪兒表現最好,只跌了4%。應當說去哪兒的市值管理非常好,令部分投資人相信做大早晚會賺錢這個“勵誌故事”。


但任何一家企業,不論上市前還是上市後,高價完成股權融資才說明故事真的好(比如小米)。況且,去哪兒的融資需求十分迫切。

截至2014年末,去哪兒現金、現金等價物以及短期投資總為15億元人民幣,比藝龍少10億,更不能望攜程之項背。大戰在即,彈藥不足怎麽行,股權融資已迫在眉睫。但去哪兒一直未完成這筆關鍵的融資。

比較合理的推測是:去哪兒股價維護的好,但舊投資人不願進一步認購新股,新投資人不認可現在的價格。

去哪兒在財報里告訴大家:截至2015年3月12日,百度給的3億美元授信額度已用掉5億人民幣。但借貸解決不了根本問題,而且年息高達10%。

在這種局面下,莊辰超關於“2016年底實現盈利”的“內部講話”廣為流傳,穩住現有投資人、“引誘”潛在投資人,還不擔法律責任。#內部講話就是用來故意泄露滴吧#

來源:虎嗅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443

谷歌治癌手環或將讓未來人類永生,你信嗎?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413/149592.html

黑馬說:由谷歌眼鏡搞大的智能穿戴產業還在河里摸石頭,而谷歌最近又來了個更刺激的,就是基於智能手環進行癌癥治療。

根據專利文件的描述信息來看,谷歌智能手環是利用超聲波或無線電頻率等“外部能源”來鎖定人體中的這些對健康有害的細胞,並通過向血管發送能量,包括紅外線信號、無線電頻率、聲脈沖或磁場,以此來影響、幹預佩戴者的健康狀況。

這頓時讓我想到搜狐張朝陽在201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的一句話,未來人類或將永生。谷歌治癌手環會不會成為締造這傳奇的“神來之手”,它到底又會給人類帶來什麽?
 

\文/陳根

可穿戴醫療產業將被引爆

如同之前谷歌眼鏡引爆了智能穿戴產業一樣,谷歌這次所提交的專利信息將進一步引爆智能穿戴產業的核心,也就是健康醫療。盡管之前的谷歌眼鏡引爆了智能穿戴產業之後,越來越多的產業認識到了智能穿戴將會成為物聯網時代的一個關鍵點,不同的企業嘗試著從不同的路徑進入智能穿戴領域進行嘗試,包括傳統的科技公司、時尚公司、鐘表公司、通信公司等,基於各自固有經驗的角度形成了對智能穿戴產業的理解,並推出了相關的產品。

這些產品正是我們今天所看到,從手環、手表、內衣、衣服、褲子、鞋子、襪子,以及各種看似與智能穿戴並無強烈關系的奢侈品也紛紛出來為智能穿戴站臺。但現實處境中,消費者似乎為智能穿戴買單的熱情並不高。

當然,今天我們不在這里討論關於產業鏈或者產業發展之類的問題,就談現狀。就這些現狀來看,大致由以下幾方面要素:

一是由於傳統的科技或通信公司在以類手機的思維打造智能穿戴產品,導致這些產品不同程度的成為手機的“小三”,用戶的雞肋;

二是時尚品牌的介入,大部分是停留在輕智能的層面,培育著智能穿戴市場卻遊走於產業的邊緣;

三是一部分創客人群,一邊大力的培育市場,一邊大力的“玩死”用戶,處於創業的搖擺過程中;

四是跟隨谷歌眼鏡的思路理解、延伸的公司,其產品主要集中在娛樂、遊戲方面為主,包括VR的熱火都屬於這一類;

五是抓住了智能穿戴最核心的關鍵,就是健康醫療,從這個層面進行了一次嘗試、探索。

而在我看來,當前顯然兩條路徑是比較現實的,一是與時尚結合的輕智能穿戴,我之所以定義其為“輕智能穿戴”的原因是在當前產業技術階段中,時尚類產品的結合很難為用戶提供真正意義上的智能穿戴的有效價值數據服務。因此,更多的是以時尚為主,智能為輔這樣的路徑,讓消費者付錢的關註重點在時尚上而非智能上,這當然也是創業者能在智能穿戴產業浪潮中活下去的一個不錯方向;

二則是谷歌最新的專利方向,就是深度挺進可穿戴醫療領域。這個領域不存在所謂的智能穿戴產品無痛點和剛需一說,只要我們想好好的活著,只要我們想活的好一點,只要我們想活的久一點,我們就必須要借助於這類的可穿戴設備。當然,這個領域與娛樂可穿戴設備、金融可穿戴設備、社交可穿戴設備、運動可穿戴設備、時尚可穿戴設備等都有著明顯的差異,其進入門檻相對較高且專業。

對於醫療可穿戴設備,首先是基於醫療,專業的醫學知識才能建立有效的算法模型,其次才是硬件的技術方案與零部件的技術性能,以及軟件與醫院系統的結合。

未來人類或將永生

谷歌這次被挖出來的專利到底預示著什麽呢?如果說谷歌眼鏡是為了讓智能穿戴從科幻片中走出並走入大眾視線,那麽谷歌智能手環是為了真正讓大家明白智能穿戴的內涵。我們不論其技術原理,這個話題後續再專門與大家討論,就其專利中所顯示對醫療所產生的變革足以影響這個時代。

最關鍵的是谷歌智能手環告訴我們不要再去扯那些手機與智能穿戴之間的事情,我很早就說過智能穿戴幹掉手機那只是時間問題,並且未來的重點一定是在智能穿戴上。如果說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重點是手機,那麽物聯網時代的重點一定是智能穿戴。

並且我認為可穿戴醫療這個產業將會被激發,不論是媒體還是資本的關註度將會轉向於可穿戴醫療這個產業,包括一些體內可穿戴設備,比如納米機器人等對抗、治療癌癥的技術。

最後,還是借用張朝陽的話來作個總結,那就是未來人類或將永生。或許他去年在講這個話的時候一些人很難理解,但面對谷歌智能手環專利的爆料,人類可能距離永生真的僅一步之遙。

(作者簡介:陳根,智能穿戴產業專家、智能家居產業專家,產業變革專家。科技、財經評論員。《可穿戴設備:移動互聯網新浪潮》、《智能穿戴改變世界:下一輪商業浪潮》、《智能電視:重塑第1屏》以及在臺灣繁體出版的《穿戴式裝置時代-第四波工業革命來襲》等科技暢銷書作家,更多關於智能硬件以及智能穿戴設備的探討,敬請關註i黑馬,以及本文作者微信公眾賬號:陳根談智能穿戴,新浪微博:陳根微博)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陳根,智能穿戴產業專家、智能家居產業專家,產業變革專家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本刊版權所有,如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695

抄底Uber“原始股” 你信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2918.html

抄底Uber“原始股” 你信嗎?

第一財經日報 下木 2015-07-09 06:00:00

最後的事實是,桑茲實際上並沒有真的拿到這些Uber的股份,由於缺乏公司內部財務數據,他甚至無法向潛在客戶提供任何確實的財務分析。

矽谷現在出現了兩批立場截然不同的人。

一批是那些“炙手可熱”的科技公司內部員工,他們手里持有大量股票,但由於各種原因公司上市卻遙遙無期。

另一批則是大量的外部個人投資者,他們投資這些明星科技公司的唯一渠道就是購買公開市場股票,往往遠高於發行價。

前者憂心忡忡於自己可能最終只是紙面富貴一心套現;後者則對以發行前的價位買入公司股票夢寐以求。

從今年年初開始,這兩批受中間商撮合的人終於匯合成了一個異常活躍的科技公司私有股權交易市場,其中還充斥著欺詐、誇大和各種灰色交易。

Uber成最火詐騙噱頭

今年1月份,對沖基金經理喬納森·桑茲(JonathanSands)試圖從投資人那里募資成立一只投資基金,這只投資基金將用於購買總價值大約1億美元的Uber公司股份。

據美國媒體報道,在一封勸說投資人的郵件中,桑茲信誓旦旦地稱一旦投資人購買了這些股份,他們在未來2~4年的回報將高達四倍。“Uber背後的數字將是驚人的。”

桑茲稱這些股份都“直接”來自Uber最近E輪融資產生的優先股,只要該基金投資者的回報超過8%,他將收取1%的管理費和15%的利潤提成。

桑茲甚至還去發動投資銀行AldwychCapitalPartners幫他一起尋找客戶,Aldwych的一名員工立刻去找了雷蒙德傑姆斯金融公司(RaymondJames)。

“我們有獨家渠道購買來自Uber高層管理人員的股份,這些股份基於最新的400億美元估值計算”,這個員工在一封給雷蒙德傑姆斯金融公司的郵件中寫道。

Uber的律師聽說了此事後要求桑茲停手,並稱“公司有非常嚴格的股份轉讓規定,同時會限制任何欺詐行為”。Uber稱所有股票合法轉讓都必須通過公司。

最後的事實是,桑茲實際上並沒有真的拿到這些Uber的股份,由於缺乏公司內部財務數據,他甚至無法向潛在客戶提供任何確實的財務分析。

Aldwych公司一位發言人稱,當桑茲來找他們時,公司確實提出了一些詢問來衡量投資者興趣,但最後不了了之。

這反映出Uber已經成為許多欺詐項目最喜歡擡出來的噱頭。

今年3月,聯邦檢察官控告小格雷戈里·格雷(GregoryGrayJr)犯罪性欺詐。格雷以購買Uber股權為由,欺騙一位投資者花了500萬美元投資一只風投基金。

矽谷私權交易盛行

大概就是從去年開始,許多像桑茲這樣的華爾街經紀人或基金經理,都開始試圖通過倒手矽谷私人科技公司股份來獲利。

雖然桑茲號稱的Uber股份子虛烏有,但確實有許多科技公司雇員在無盡的IPO等待中耗盡了耐心,一心只求盡快出售他們手中的股份以套現。

基金經理們於是將這些股份轉手出售給那些希望從未來IPO中獲利的投資者,從中收取利潤提成和管理費用。

由於Uber、Airbnb等一系列矽谷超級明星公司估值瘋狂攀升的同時,並沒有按照預想的節奏在今年IPO,而是繼續保持了私有化,許多員工因為等不及而把股權投入二級市場出售,導致最近矽谷科技公司內部私人股權交易簡直是熱火朝天。

但因為許多對沖基金和投資者都涉嫌不正當交易私人公司股權,美國證券監管機構現在認為有必要徹查這個灰色地帶。

由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導的這項調查現在剛剛進入早期階段,即調查這些科技公司私人股權交易過程中是否有類似桑茲這樣的不當行為人。

另一項受到監管機構關註的是最近出現的熱潮:越來越多的私人科技公司持股員工通過衍生交易合約來出售自己的股份。在某些情況下,通過衍生交易出售員工持股是被公司禁止的。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同時也在研究這些衍生交易是否可能違背了2010年出臺的金融監管法規“多德·弗蘭克法案”(Dodd-FrankAct)。

根據“多德·弗蘭克法案”,大部分個人投資者參與掉期合約都是違法的,除非這些交易事先已經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註冊,並在國家證券交易所內進行交易。

監管機構出手徹查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在上個月17日起訴了總部在矽谷的“沙山交易所”(SandHillExchange)。

這個公司最近做了一個網站,專門供買賣雙方在上面交易與私人公司股票相關的合同。但是網站上涉及的證券合同既沒有在監管者那里備案,也沒有按照法律要求在全國證券交易所內交易,因此違反了多德·弗蘭克法案。

目前,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已經對“沙山交易所”頒布了禁令。“沙山交易所”公司則並沒有承認或者否認這些控訴,只是同意支付2萬美元罰款。

6月底,達維律師事務所(DavisPolk&WardwellLLP)在一項備忘錄中稱,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對“沙山交易所”的控告標誌著這一市場上將出現轉折點。

證券監管機構將在未來更多行使法定權限來監管私權交易,尤其是審查那些試圖吸引個人投資者的產品。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還給一些公司發去信函要求解釋。這些公司都涉嫌給那些私人公司的持股員工提供衍生交易產品,讓他們來出售股份。

核心人士稱,證券交易委員會要求這些公司提供交易相關信息。許多提供類似衍生交易的公司都是在過去六個月內新開張的。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357

大眾陷“柴油門” 德系產品還能信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9565.html

大眾陷“柴油門” 德系產品還能信嗎?

一財網 方向明 2015-09-22 20:42:00

大眾汽車身陷“柴油們”醜聞導致的“信任危機”有可能令德系產品在美國甚至全球引發蝴蝶效應。

德國大眾汽車陷入柴油車排放檢測作弊醜聞,遭到美國政府180億美元的天價罰款,股價重挫,美司法部介入調查。而更令人擔憂的是,醜聞導致的“信任危機”有可能令德系產品在美國甚至全球引發蝴蝶效應。

回顧整個事件,既有偶然也有必然,偶然的是,一次不經意的測試揭露了作弊軟件的存在,必然的是,任何企業的錯誤行為都必然遭到市場和法律的懲罰。

180億天價罰單

美國環境保護署18日指控德國大眾汽車通過一款軟件幹擾柴油車排放測試結果,涉及2009~2015年間在美售出的48.2萬柴油車,包括柴油版的捷達、甲殼蟲、奧迪A3、高爾夫和帕薩特(2014-2015車款)等車型,並開出了一張180億美元的天價罰單。

根據美環保署的指控,大眾在美國銷售的這48.2萬輛汽車中裝了一款“作弊軟件”,一旦檢測到車輛正在接受排放測試,軟件會自動運行排放控制系統,以“高環保標準”過關。當汽車處在駕駛過程,該軟件將關閉排放控制系統。大眾汽車已經對此表示承認。

根據指控,這款作弊軟件關閉了排放控制系統之後,柴油車尾氣中的汙染物大大增加,其中氮氧化物(NOx)甚至超過美國清潔排放標準的40倍。

在排放測試上作弊也就意味著實際排放超標。作為全球排放標準最嚴苛的國家,美國環保署明確表示,在車里運用作弊軟件以達到排放標準是“非法行為,並將對公眾健康造成威脅”。美國司法部也已經對大眾汽車的作弊醜聞展開刑事調查。眾議院能源和貿易委員會也計劃未來幾周內就此事進行召開聽證會。就連大洋彼端的韓國環境部也表示將對大眾柴油車進行調查,未來還有可能將調查範圍擴大至所有德系車。

受醜聞影響,大眾汽車股價21日暴跌近20%,市值蒸發超過150億美元。德國政府也表態稱大眾汽車此次醜聞將影響該國汽車產業的整體聲譽。

“德國制造”信任危機或發酵

一些美國媒體已經把大眾汽車稱為蘭斯·阿姆斯特朗,那位因服用興奮劑被剝奪各大冠軍頭銜的美國自行車名將,看來,大眾不僅在美國違背了《清潔空氣法(Clean Air Act)》,也正在難以避免地陷入一場信任危機。

甚至一些德國媒體還批評稱,“德國制造”因此名聲掃地,造成了德國制造業的“一場災難”。而且此前由寶馬、奧迪、奔馳、博世等德系品牌共同在美國聯合推動的“清潔柴油”計劃功虧一簣。

畢竟,德國的制造業一直以來在全球都享有美譽。最近的“工業4.0”也已經成了廣為流傳的現象級科技水準。但是,許許多多案例都能看出,在商業領域,明知故犯的欺騙行為能輕易令整個企業和品牌毀於一旦。

大眾汽車CEO文德恩(Martin Winterkorn)在事後也很快發表了致歉信,稱大眾公司會和相關當局一起徹查該事件,“清楚、公開而全面地審視該事件的各個方面”,同時將在調查期間停止所有柴油車在美國境內的銷售。德國交通部也稱已要求由獨立專家對所有的大眾柴油車型展開調查。

去年,非營利機構國際清潔交通委員會曾在歐洲的柴油車測試中發現排放水平偏高,該機構希望在標準更加嚴格的美國測試一下那里銷售的柴油車排放水平如何。這個機構曾註資美國西弗吉尼亞大學進行各項車輛排放檢測,此前主要針對各種商用卡車。在與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的合作項目中,西弗吉尼亞大學的檢測實驗室發現,兩輛受測試的大眾柴油車在路上的排放量遠高於在實驗室里。隨後便有了上文提及的調查。

為何“作弊”?

那麽,作為全球銷量最高的品牌和德系元老的大眾汽車,為什麽要在檢測過程中“作弊”?

有專家認為,大眾此舉是為了避免為符合美國排放標準而增加的硬件費用。另一種看法是,大眾為了主推產品的低油耗性能而忽視排放。

大眾目前在美國柴油車市場中占有相當的比重,但歐洲和美國對柴油的看法不一。滿大街跑柴油車的歐洲一直註重油耗,而美國則非常重視排放。

不過柴油車的工作原理決定了它在提升燃燒效率的同時會令更多空氣中的氮參與燃燒從而排放出更多的氮氧化物,如果要減少排放必須要使用廢氣循環技術,這樣做的後果是降低了燃燒效率,增加了油耗。很顯然,大眾選擇了在市場上主打低油耗產品而在排放問題上動了手腳。

此外,偏偏在去年的測試中遇上了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加州的排放標準LEVⅢ以嚴格著稱,甚至超過了美國聯邦政府的標準,還成為“歐6”和我國即將試行的“京標6”的參考。

大眾車的實際排放超出美國標準40倍,那麽,雖然歐盟對於柴油排放的標準沒有美國那麽嚴格,但40倍的差距即便回到歐盟的標準恐怕也難以達標。未來更多目光會聚焦在大眾是否在其他地區的汽車中也安裝了此類作弊軟件,以及大眾在美國的市場份額是否會因為信任危機出現大幅縮水。

目前在美國市場上除了大眾以外還有包括奔馳和寶馬在內的12個汽車品牌提供柴油車,而西弗吉尼亞大學的報告顯示寶馬通過了測試,而環保署稱未來將會測試其他品牌柴油車是否也安裝了作弊軟件。

編輯:潘寅茹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774

大眾陷“柴油門” 德系產品還能信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9565.html

大眾陷“柴油門” 德系產品還能信嗎?

一財網 方向明 2015-09-22 20:42:00

大眾汽車身陷“柴油們”醜聞導致的“信任危機”有可能令德系產品在美國甚至全球引發蝴蝶效應。

德國大眾汽車陷入柴油車排放檢測作弊醜聞,遭到美國政府180億美元的天價罰款,股價重挫,美司法部介入調查。而更令人擔憂的是,醜聞導致的“信任危機”有可能令德系產品在美國甚至全球引發蝴蝶效應。

回顧整個事件,既有偶然也有必然,偶然的是,一次不經意的測試揭露了作弊軟件的存在,必然的是,任何企業的錯誤行為都必然遭到市場和法律的懲罰。

180億天價罰單

美國環境保護署18日指控德國大眾汽車通過一款軟件幹擾柴油車排放測試結果,涉及2009~2015年間在美售出的48.2萬柴油車,包括柴油版的捷達、甲殼蟲、奧迪A3、高爾夫和帕薩特(2014-2015車款)等車型,並開出了一張180億美元的天價罰單。

根據美環保署的指控,大眾在美國銷售的這48.2萬輛汽車中裝了一款“作弊軟件”,一旦檢測到車輛正在接受排放測試,軟件會自動運行排放控制系統,以“高環保標準”過關。當汽車處在駕駛過程,該軟件將關閉排放控制系統。大眾汽車已經對此表示承認。

根據指控,這款作弊軟件關閉了排放控制系統之後,柴油車尾氣中的汙染物大大增加,其中氮氧化物(NOx)甚至超過美國清潔排放標準的40倍。

在排放測試上作弊也就意味著實際排放超標。作為全球排放標準最嚴苛的國家,美國環保署明確表示,在車里運用作弊軟件以達到排放標準是“非法行為,並將對公眾健康造成威脅”。美國司法部也已經對大眾汽車的作弊醜聞展開刑事調查。眾議院能源和貿易委員會也計劃未來幾周內就此事進行召開聽證會。就連大洋彼端的韓國環境部也表示將對大眾柴油車進行調查,未來還有可能將調查範圍擴大至所有德系車。

受醜聞影響,大眾汽車股價21日暴跌近20%,市值蒸發超過150億美元。德國政府也表態稱大眾汽車此次醜聞將影響該國汽車產業的整體聲譽。

“德國制造”信任危機或發酵

一些美國媒體已經把大眾汽車稱為蘭斯·阿姆斯特朗,那位因服用興奮劑被剝奪各大冠軍頭銜的美國自行車名將,看來,大眾不僅在美國違背了《清潔空氣法(Clean Air Act)》,也正在難以避免地陷入一場信任危機。

甚至一些德國媒體還批評稱,“德國制造”因此名聲掃地,造成了德國制造業的“一場災難”。而且此前由寶馬、奧迪、奔馳、博世等德系品牌共同在美國聯合推動的“清潔柴油”計劃功虧一簣。

畢竟,德國的制造業一直以來在全球都享有美譽。最近的“工業4.0”也已經成了廣為流傳的現象級科技水準。但是,許許多多案例都能看出,在商業領域,明知故犯的欺騙行為能輕易令整個企業和品牌毀於一旦。

大眾汽車CEO文德恩(Martin Winterkorn)在事後也很快發表了致歉信,稱大眾公司會和相關當局一起徹查該事件,“清楚、公開而全面地審視該事件的各個方面”,同時將在調查期間停止所有柴油車在美國境內的銷售。德國交通部也稱已要求由獨立專家對所有的大眾柴油車型展開調查。

去年,非營利機構國際清潔交通委員會曾在歐洲的柴油車測試中發現排放水平偏高,該機構希望在標準更加嚴格的美國測試一下那里銷售的柴油車排放水平如何。這個機構曾註資美國西弗吉尼亞大學進行各項車輛排放檢測,此前主要針對各種商用卡車。在與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的合作項目中,西弗吉尼亞大學的檢測實驗室發現,兩輛受測試的大眾柴油車在路上的排放量遠高於在實驗室里。隨後便有了上文提及的調查。

為何“作弊”?

那麽,作為全球銷量最高的品牌和德系元老的大眾汽車,為什麽要在檢測過程中“作弊”?

有專家認為,大眾此舉是為了避免為符合美國排放標準而增加的硬件費用。另一種看法是,大眾為了主推產品的低油耗性能而忽視排放。

大眾目前在美國柴油車市場中占有相當的比重,但歐洲和美國對柴油的看法不一。滿大街跑柴油車的歐洲一直註重油耗,而美國則非常重視排放。

不過柴油車的工作原理決定了它在提升燃燒效率的同時會令更多空氣中的氮參與燃燒從而排放出更多的氮氧化物,如果要減少排放必須要使用廢氣循環技術,這樣做的後果是降低了燃燒效率,增加了油耗。很顯然,大眾選擇了在市場上主打低油耗產品而在排放問題上動了手腳。

此外,偏偏在去年的測試中遇上了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加州的排放標準LEVⅢ以嚴格著稱,甚至超過了美國聯邦政府的標準,還成為“歐6”和我國即將試行的“京標6”的參考。

大眾車的實際排放超出美國標準40倍,那麽,雖然歐盟對於柴油排放的標準沒有美國那麽嚴格,但40倍的差距即便回到歐盟的標準恐怕也難以達標。未來更多目光會聚焦在大眾是否在其他地區的汽車中也安裝了此類作弊軟件,以及大眾在美國的市場份額是否會因為信任危機出現大幅縮水。

目前在美國市場上除了大眾以外還有包括奔馳和寶馬在內的12個汽車品牌提供柴油車,而西弗吉尼亞大學的報告顯示寶馬通過了測試,而環保署稱未來將會測試其他品牌柴油車是否也安裝了作弊軟件。

編輯:潘寅茹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780

美聯儲官員連番登場支持加息,這回該信嗎?

本周來,美聯儲官員輪番登場,並釋放了支持年內加息的鷹派信號。然而,市場似乎並不買賬,美元受益並不顯著,除了黃金無力沖高之外,非美貨幣並未受到影響,油價同樣上行,布油回到50大關上方運行。面對長期以來“光說不做”的央行而言,市場不禁要問——這回我們究竟該信嗎?

聯儲官員放話支持加息

美聯儲三號人物、紐約聯儲主席杜德利(Dudley)在北京時間8月18日晚間在接受采訪時稱,我們正逐漸接近加息時間點,9月份加息是有可能的。他認為美國經濟情況總體良好,且通脹也在逐步接近2%的目標,此前油價下挫是使得通脹目標久久無法實現的原因。杜德利擁有FOMC永久投票權,他也被看做與美聯儲主席耶倫看法相近的美聯儲官員。

尚無投票權的舊金山聯儲主席威廉姆斯(Williams)同日表示,當前局勢下,緩慢加息更適合,並呼籲加息宜早不宜遲。威廉姆斯還指出,美國經濟保持強勁,且差不多已經處於全面就業狀態;緊縮措施等待太久才實行或承擔風險,此外,目前沒有跡象表明英國脫歐公投結果會使得英國經濟脫離軌道,未來幾年希望能實現循序漸進的加息,薪資增速最終開始擴大,而薪資上漲則表明,美國通脹形勢正取得進步。

此外,向來的“中立派”亞特蘭大聯儲主席洛克哈特(Lockhart)也表示,不能排除9月加息的可能性。“基本面顯示,消費增速較為可觀,我並不認為美國複蘇停滯。”

不但如此,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Greenspan)也在接受外媒采訪時稱,“我不覺得我們能繼續在很長時間里保持目前的利率水平,他們不得不開始升高,當他們升高時,可能的上行速度或許會使我們感到驚訝。”

近期公布的7月FOMC會議紀要也包含了一些鷹派暗示,但同時,美聯儲也清晰地透露出不少的謹慎和猶豫信號。

會議紀要顯示,眾多委員都同意,在英國脫歐後,全球金融市場已經不斷複蘇,6月和7月的美國非農就業增長也逐步消除了此前的經濟不確定性。

多數委員認為,經濟增長將在下半年加速。眼下,美聯儲似乎分成了三大陣營——1)仍未準備好加息;2)準備好加息;3)稱加息時點已經臨近。

美聯儲還是一如既往地重申,未來如果加息,需要更多積極的經濟數據予以配合。同時,一些成員目前擔心通脹無法達到央行制定的2%目標。此外,雖然認可了就業形勢改善,但一些成員表達了對未來新增就業速度的擔憂。

嘉盛集團分析師James Chen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會議記錄公布後的市場即時反應看,金融市場明顯將這種方向的不明朗視為較預期鴿派,或至少沒有之前預期地那麽強硬。即時市場反應驗證了這種鴿派解讀:美元快速下跌、黃金上揚、美國股市溫和反彈。

有“加息風向標”之稱的美國聯邦基金期貨市場的走勢強化了上述市場波動。就在會議紀要公布前,期貨市場顯示,9月加息隱含幾率為24%,而記錄公布後,這個幾率隨即下挫至12%,這個數字不久之後穩定在18%。至於12月加息的幾率,自58%下降至46%,晚些時候報在50%左右。此外,美元(上漲後回落)和黃金(下挫後回升)很快回到了會議記要公布之前的區間內。

12月加息概率大  聚焦長期風險

眼下,市場對美聯儲官員的言論“將信將疑”,這也是全球央行都在面臨的溝通窘境。去年12月,美聯儲開啟了近10年來的首次加息,並預計2016年加息4次。然而,至今第二次加息也毫無動靜,如今美聯儲只剩下了9月、11月和12月三次會議,其也將今年加息次數的預期從4次下調至2次。

美聯儲判斷加息與否的前提便是通脹目標(2%)和就業。4.9%的失業率已創下危機以來新低,美國核心通脹指標也不斷接近2%。然而,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長期經濟下行的趨勢似乎使得美聯儲愈發謹慎。

不得不問的是,對於這次的鷹派聲音,我們究竟能夠相信多少? 可能達拉斯聯儲主席卡普蘭(Kaplan)的一番評價可以給出些許暗示。

近期,卡普蘭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獨家專訪時強調,近幾個月的美國數據劇烈波動(choppy)。例如,二季度GDP數據大幅放緩——消費需求、最終需求數據不錯,但倉庫庫存積累數據卻拖了後腿,因此最終GDP數據凈值是下降的,較為強勁的消費需求是一大亮點。

當被問及,對“基於數據”(data-dependent)來進行決策的美聯儲而言,這些互相矛盾的數據會否造成影響時,卡普蘭對記者指出,“近期的經濟數據夾雜著噪音,因此我在看實時數據的同時,也會試圖以更全局性的視野來看待美國經濟,要看更長期的趨勢(secular trend)。”

他稱,例如人口老齡化趨勢,全球債務對GDP的占比持續上升,全球一體化也意味著,如果全球整體經濟增速放緩,世界各國都會被影響;此外,新興的顛覆性創新力量不斷崛起,新模式、新科技都沖擊著各個行業的運作模式和議價能力。

因此,卡普蘭認為,即使短期經濟數據偶爾閃現積極性好,但“總體來看,上述趨勢會使得全球增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持續放緩。對於美聯儲而言,我們的政策回旋空間(policy maneuver,加息空間)也很小,必須要更加謹慎。”

主流觀點認為,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美聯儲會更趨謹慎,但為了防止通脹超調、低利率下資源配置進一步扭曲,美聯儲至少會在今年12月加息一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129

美國財長向德國財長承諾不搞貿易戰,能信嗎?丨視點

3月16日,在G20財長會議前一天,美國財政部長努欽在德國柏林與德國財長朔伊布勒會面並召開記者發布會。

 

 

努欽在發布會上表示,美國無意卷入貿易戰爭,而是致力於創造有利於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的經濟增長態勢。作為一個經濟大國,美國希望能夠幫助一些國家和地區,幫助他們解決貿易關系不平衡的問題。同時,他還不忘幫特朗普總統說幾句好話。他強調,總統非常關心美國的貿易協定是否互惠與公平,是否保證美國工人的競爭力。

 

 

此外,德國財長朔伊布勒認為,為了全球可持續的增長和繁榮,各國需要共同合作,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對於即將舉行的G20財長會議,朔伊布勒表示“這是一個好的開端”,對於國際合作以及G20來說都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7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