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從董秘到投資人/十二年商海蛻變實錄(9) 坐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d7g7.html

【投筆從戎】

下班後我到華商大廈自行車棚取車,看到厚生很沮喪的樣子站在那裡,顯然已經發呆了好長時間。他來蛇灣才十天,我倆已經是好朋友。我問他怎麼了,他含著眼淚說:「我剛收到一封信,相戀了五年的女朋友提出分手,我要馬上回北京一趟。」

過了一個禮拜,他從北京回來,沒多說什麼,只是告訴我:「了結了」。

1989年夏天,來研究所求職的人特別多,個人簡歷都很漂亮,把余約風的眼睛都挑花了。呵呵,要是我晚來半年,估計他連我的簡歷都懶得看。幾個月時間,這個國家發生了很多事情,改變了不少人的命運。

這是一次學者「下海潮」,類似古時的「投筆從戎」。有人「下海」很徹底,扔掉研究課題,就去創業了;有人跑去國外求學,包括被逼無奈去的;還有更多的人離開大學和社科院,到企業工作。

蛇灣的變化也很大。上級派來調查組,《蛇灣通訊報》停刊,不少人受了處分……在我們研究所,「蛇灣模式」的研究和宣傳少了,更多的是股份制改造策劃、蛇灣內部管理和發展戰略研究。

從這個夏天開始,研究所來了不少人:屁股挨過子彈的中國社科院經濟學博士、從監獄裡放出來的武漢大學哲學博士,還有《蛇灣通訊報》才女、蛇灣培訓中心前主任……

厚生是北京大學世界經濟專業保送到中國社科院美國所的研究生。1989年盛夏的某一天,我正在辦公室低頭寫報告,聽見一個抑揚頓挫的聲音跟余約風談話,於是抬頭看了一眼,那是第一次見到他。研究所的員工坐在一個大房間裡,包括所長余約風和副所長Lucas。客人跟余約風談話,聲音稍大一點,大家就聽得清清楚楚。

二十四年了,我已經不記得那天厚生跟余約風談話的內容,但當時的情景歷歷在目:他的聲音特別大,語氣咄咄逼人,好像是在對余約風指手畫腳,又像是在給我們所有的人上課。按說他是一個求職者,可哪像求職的樣子?

余約風還是收留了他,並委以重任,讓他負責策劃蛇灣第一家企業上市。我跟他住在一個集體宿舍,每天一起上下班,成了好朋友。

一年後,蜀仁來研究所上班,我和厚生、蜀仁變成了「三人幫」。蜀仁來自貴州社科院,曾多年參與國家體改所組織的西部發展戰略研究。他見多識廣,尤其喜歡禪坐,跟我說:「以前我眼睛近視,要戴300度的眼鏡,打坐之後,眼鏡都不用戴了。」從此,我學會了靜坐,還真有效,失眠的毛病明顯改善。

學者「下海潮」為研究所帶來新鮮血液,加之股份制改造正如火如荼,研究所因此又輝煌了幾年。這裡聚集的一幫「怪人」並未真正下到海裡,但都躍躍欲試,每天仍激情澎湃。

從同事那裡,我學到了很多,其中,厚生和蜀仁對我影響最大。厚生學的是美國經濟,典型的西方文明;蜀仁對中國傳統文化研究很深,我當時讀的歷史書都是他推薦的。很有意思的是,時隔二十多年,厚生現在對中國歷史研究很深,他曾到季羨林家附近,一住就是幾個月,每天跟季羨林聊天;而蜀仁則自費到德國當了一年訪問學者,雖然他還是愛中國酒、中國茶和太極拳,聊起來卻對西方文化如數家珍。

也許是受學者「下海潮」的影響,我身在研究所,後來還當了副所長,但我的「思想家」夢想卻漸行漸遠。1993年6月,我終於離開研究所,「從戎」到華商文化,擔任副總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314

從董秘到投資人/十二年商海蛻變實錄(8) 坐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d5dr.html

【「打倒咯」】

在江州呆了一年半,我學到一句方言:「打倒咯」。想學嗎?這樣念:「dà dáoluò」。今天想寫我進入股票市場的第一次慘痛虧損經歷,腦子裡突然就冒出這個詞兒。

我的櫃子裡有很多過往的信件、筆記、文件之類的,二十多年來的東西,敝帚自珍,捨不得丟,全塞在那裡。我有個毛病,一翻存放久了的物品鼻子就過敏,所以我輕易不會去動它們。在寫這本書的時候,一直沒動那些東西,靠的是記憶,我總覺得,能記住的就是重要的,記不住的自然沒必要去寫。但想起那次「打倒咯」的經歷,我還是戴上口罩翻箱倒櫃找出一樣東西:1991年4月11日我寫給姨夫的信,當時留了複印件,和報上登的股票行情複印件放在一個標有「股票投資資料」的夾子裡。現將信摘錄如下:

「最近一個月,深圳股市讓人十分失望。我曾告訴你,1月15日買進過500股原野,價格是17.22元/股,加上手續費(成交額的0.5%),共計花了8653元。買入後很快便上漲,本以為可以賺一筆,沒想到春節我回家期間突然跌下去且一發不可收。原因是中央未批准五家上市公司的擴股申請,打擊了股民的信心。直到現在仍然在跌,賣都賣不出去。我只好留著。我想,再跌也難跌破8元/股,還可能漲回去,你不要擔憂。

前幾筆共計賺了2888.72元,其中:

1、去年8、9月,原野57股(相當於現在的570股),淨賺1032.37元;

2、去年10、11月,發展50股(相當於現在的500股),淨賺670.57元;

3、上海股票共計淨賺1185.78元。

原野昨天的價格是13.13元/股,把前面賺的錢算進來,目前整體還是賺的。」

 

這是1991年4月10日的深圳股市行情:

 

从董秘到投资人/十二年商海蜕变实录(8)

    
時隔多年,重讀這封信,感慨不已。這還是我沒有虧損的時候寫的信,後來的虧損是我寫信的時候都想像不到的。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出現過各種好機會,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貿易、九十年代的股票、新世紀開始後的房地產催生了不少千萬、億萬富豪。1989年我到研究所工作,很快就接觸到外匯交易,那是我第一次看K線圖和研究技術分析。初生牛犢不怕虎,我曾豪情壯志跟人說,給我一萬元,我可以在外匯市場上三個月翻倍。我還交往了幾個香港人,他們在深圳做地下外匯交易,從他們那裡我聽說了透支的做法。幸運的是我沒什麼餘錢,要是有,估計會參與。

1989年下半年,研究所投入大量精力從事股份制研究和上市策劃。深圳有了股票交易後,我們這些研究人員自然而然成了中國最早的股民。

那時,深圳的股票還處在櫃檯交易階段。買股票要去櫃檯填單子,交到櫃檯裡確認,確認後給一個類似存摺一樣的東西(股票)。股票大漲的時候,櫃檯外買賣股票的人很多,沒人維持秩序,要擠到櫃檯邊,總是滿身臭汗。等你按黑板上公佈的價格填好單子遞過去,價格又變了。為了買到股票,最好先不填價格。人們都不填買價,買的人多,股票總是漲,漲得我感覺曾經苦讀的所有技術分析和基本分析都完全失效。

小試幾把嘗到甜頭後,我寫信鼓動姨父出錢跟我合作買股票。姨父那時候是個萬元戶,他收到信專程來了一趟深圳。那是1990年夏天,我當時住在集體宿舍,他進入房間的第一件事就是讓我拿剪刀,然後解開皮帶,用剪刀把內褲裡逢的口袋剪開,拿出兩萬元現金交給我。我信誓旦旦告訴姨父,現在是買股票的大好機會,一年之後,兩萬至少可以變成三萬。

本來我是一個很謹慎的人,從書上早知道股票投資的風險很大,一直沒敢滿倉操作。但在寫完上述那封信後,為了「翻身」,我開始抄底,很快滿倉。越抄底套得越深,不到兩個月,我的賬面只剩下12000元。當時我的心情就是「打倒咯」:裝著幸運之水的臉盆被突然踢翻,覆水難收。具體買了哪些股票忘了,損失8000元記得清清楚楚。那兩個月真是度日如年,剛開始還抱有期望,很快就灰心喪氣,覺得中國的股票市場玩完了,手上的股票不可能再漲上來,於是痛下決心全部賣掉,告誡自己再也不碰股票、不聊股票。那是新中國股票市場的第一波熊市,從泡沫的興起到破滅,我完整經歷,交了一筆很大的學費。那時內地一個普通大學生一年的工資也就是1000多元,8000元是個很大的數目。

有了這次慘痛經歷,我有兩年沒怎麼碰過股票,工作忙是一個理由,但確實有點談虎色變的感覺。後來,當我再看股票,已經不是那麼信心滿滿。敬畏市場,是投資人修煉的第一步。

不過,我也因此錯過很快到來的小牛市。是啊,「黑暗的盡頭就是光明」,作為投資人,尤其是價值投資者,「當閃電打下來的時候,你必須在場」(《投資藝術》作者查爾斯·艾裡斯的名言),不然就會失去賺錢的機會。

嗯,這次翻箱倒櫃找我那次「打倒咯」的資料,還抱有僥倖心理,希望能找出一張那時買的萬科股票,哪怕只有100股也行。要是藏在箱底,自己忘了該多好!呵呵,那是不可能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315

從董秘到投資人/十二年商海蛻變實錄(11) 坐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dynj.html

【卡殼】

一個半月沒有更新書稿,不少朋友發私信給我,問我為什麼不接著寫,我回答說「卡殼了」。我是有初稿的,很完整的一部初稿,花了我一年時間寫成。發到網上前,我做了修改,修改花的氣力比寫初稿大。

在初稿裡,幾乎沒有寫擔任董事會秘書的經歷,也是因為卡殼。那是去年春節前,當時想,乾脆節後再說,然後去云南、四川旅遊。遊玩回來,坐在書房,還是沒法下筆,就把那兩年的經歷略過,開始寫辭職,寫下海經商的種種遭遇……

這一次卡殼,也在春節前。正好碰到IPO重啟,我一口氣寫了十篇有關IPO重啟的評論。我知道這些評論寫了也白寫,而且,文章的好壞常和網上的點擊量成反比,可還是憋不住地寫。只有我自己知道,那是因為卡殼,想找條出路。

為什麼卡殼?我很困惑。我一直是好學生,我的父母和老師總把「開卷有益」掛在嘴邊,我被塑造成對文字尤其是鉛字的崇拜者。閱讀的時候,我會對文字反覆琢磨,為的是弄清楚作者的用意,甚至還能讀到作者都沒想到的意思。可近一年多的寫作徹底摧毀了我的崇拜偶像,我發現,文字也就是人表達思想的一種方式而已,而且,很多時候,這種表達極不準確,甚至完全背道而馳。

三石是一個直言的朋友,她看了我寫的東西,對我說:「你的寫法有問題。《平凡的世界》影響了一代人,人家路遙用的是小說手法,小說嘛可以隨便寫,寫出來的壞人再壞都沒問題。不過啊,老鬼的《血色黃昏》也是小說,可他把主人公的原型給透露出來,小說一出版,他和那個原型變成了仇人。你呢?強調真實,必然有人對號入座,結果呢,你要不準備和某些人結仇,要不就不可能入木三分。事實上也是這樣,剛開始幾節你寫得還不錯,可到後面顯然你不敢寫得太深入,變成了記流水賬。」

是啊,我們每天都會接受到許多信息,其中,真實的有,虛假的更多。很多本來真實的信息,傳來傳去,最後反而變得虛假。嗯,要說造假,文學、電影以至於所有的藝術,都是專門幹這活兒的。自古以來,多少經典文學作品,都是「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呵呵,說白了,假的。在經典文學作品中,仙女、王子、女巫、魔鬼的生活跟現實中的人差得太遠,動物會說話、灰姑娘一夜之間變成王妃……這些,都是假的。

電影《驚天魔盜團》裡的那句台詞很有意思,「你看得越仔細,越是看不清楚」(原話記不清楚,這是大意)。中國有句古話,「假作真時真亦假。」信息爆炸時代,信息傳播速度太快,而且極不對稱,給制假販假的人帶來很多機會。不少人利用這一點,靠說謊一舉成名,獲取了很大利益。作為普通老百姓,處在信息傳播最不利的位置,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輕信。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虛假信息呢?

1、每個人對同一件事情的看法本來就不同,在描述的時候難免帶有主觀色彩。形象一點說,人們總喜歡帶著有色眼鏡看世界,而每個人帶的眼鏡顏色還不一樣。

2、我們從小學習作文,是在學如何用文字征服讀者,其實是學如何誇大其詞、譁眾取寵,同時讓人感覺不到在說謊。現在的文章都是如此學習的人寫出來的,自然不可能都是真東西。

3、人對世界的認識很多時候本來就是瞎子摸象、井底望天,但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剛觸摸到大象的時候總是激動地以為知道了整個大象,憋不住就想告訴別人。

4、作為人,總是帶有種種意圖,包括我自己,追逐名利,喜歡自我表揚,不喜歡自揭傷疤,所以,很多時候會說假話。

記得巴金曾感嘆講真話難,當時看到他這樣的感嘆我很奇怪,那時我還是學生,不諳世事。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談及香港巨賈發家史,說他們白手起家只是童話。雖然這篇文章也不可信,但至少讓我們明白,那些成功人士公開的成功史是不真實的。所謂的成功人士,不管是出於商業目的,還是出於人性中自我表揚的心理,說出來的話虛偽成分很多,說到自己的成功史,常充斥著傳奇色彩。嗯,歷史是人寫的,但我們所讀的歷史,有多少是真的?

拿王石來說,別人提到他父親是局長,他馬上出來澄清說父親是處長不是局長,順帶還要表揚一下自己的父親,而當別人提到他的岳父是個什麼高官時,他沒了任何反應。在他的自傳《道路與夢想》中,也沒見他提到父輩對自己事業成功的幫助。我覺得王石這樣處理自己的歷史,還情有可原。至少,他比那些公開否認父輩對自己蔭庇的人要好,也比那些學歷造假、還總把自己打扮成青年導師的人要好。

話說我做房地產顧問的時候,每逢樓盤開盤,就會請一些記者來,每個記者給一個信封,信封裡除了裝上那個玩意兒外,還會裝一個「開盤新聞通稿」。第一次做顧問時我沒經驗,把「新聞通稿」裡的開盤銷售數據空著,等開盤活動結束後再如實填上去。結果是,同一天開盤的樓盤好幾個,我做顧問的樓盤賣得最好,可第二天見報的消息是我們賣得最差。

開車去買房,不知你有沒有發現,路邊的樓盤指示牌,就是那個用箭頭指示方向的牌子,箭頭旁標的樓盤距離99%是不準確的,一般而言,實際距離要用這個數乘以2。嗯,「營銷」的本質是什麼?就是把賣點放大,迴避弱點,客戶問起來弱點來,一定要用事先醞釀好的最好的「說辭」來解釋。所以,巴菲特總是說,需不需要理髮,一定不能聽理髮師的。

喝可樂是我十來年養成的習慣,無論夏天和冬天,我幾乎每天都會喝一罐凍可樂。我喝可樂的水平很高,只喝可口可樂,灌裝的。幾年前,朋友不信我能喝出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差別,還測試過我,背著我倒了三杯可樂,讓我喝了說出每一杯可樂的名稱,我輕鬆過關,而且指出其中一杯既不是可口可樂也不是百事可樂,他們說那是把兩種可樂混在了一起。原先很相信巴菲特,老巴在公眾場合總喝可樂,說可樂好,他大把年紀天天喝可樂,身體還那麼棒,我年紀輕輕,怕什麼?這幾年老感覺喝了可樂不舒服,順帶看了一些關於可樂的資料,然後才突然頓悟:在可樂這個問題上,老巴是在做秀。呵呵,巴菲特也不可信!

我算是明白了什麼叫「智者無言」!難怪歷史上那麼多優秀的人都不寫回憶錄,原來,真實的歷史過去了就永遠過去,尤其是用文字寫的歷史,真實的一面完全被包裹了起來,無人能真正解開。我能做的就是少些包裹,這,是需要膽量和技巧的。

唉,這本書就這樣了。要是有機會再寫下一本,我一定不會這樣寫,我會寫成小說,或者專講大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274

從董秘到投資人/十二年商海蛻變實錄(12) 坐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e3hq.html

【風月俏佳人】

2012年夏天,我徜徉在好萊塢星光大道,腦子裡回想的是電影《風月俏佳人》。二十二年了,美國確實沒有中國變化大,這裡的一切和電影中的鏡頭幾乎沒有差別,路上的行人腳踏一顆顆寫著明星名字的五角星,驚喜的神態和電影中完全一樣。我很想看看路邊是否也有從事女主角職業的濃妝豔抹女人,可沒看到,也許她們換地方了,或者隨著物換星移,人們更喜歡自然妝扮。

《風月俏佳人》是經典之作,由李察·基爾和茱莉亞·羅伯茨主演。1990年我第一次到香港,這部電影正熱映,我和厚生看過後,坐著「叮叮噹噹」的有軌電車回酒店,一路上就在議論電影中李察·基爾從事的買收合併職業。厚生學的是美國經濟,對買收合併比我熟悉。他跟我說,生意做到極致,就是做投資、買賣企業,這是商業社會食物鏈最高端的鏈條,他還說,做投資的,金錢、美女都不在話下,那是人上人過的日子。

準確的說,1999年離開華商文化後,我就職的單位是華商地產的母公司,一家老牌上市公司。從1998年開始,這家公司通過幾次跟大股東的資產置換,把原有業務剝離,實現了華商地產的借殼上市。我是在它控股華商地產70%股份時進入這家公司,並參與了它和華商地產的合二為一。

二十六年前,我在江州市計經委工作,計經委主任在人代會上念了我寫的報告後升任副市長,沒有讓我做他的秘書,我酸酸的,心想,自己不是做秘書的料。所以,當領導跟我說讓我做董事會秘書時,我心裡很忐忑,同時又十分驚喜,我知道,這是我進入商業社會最高端食物鏈的最好機會。

劉曉慶有句名言:做女人難,做名女人更難。我想套用一下:做秘書難,做董事會秘書更難。我有好幾個做秘書出身的朋友,私下聊起來都覺得很不易。有個朋友總找我要發票,他跟我說,他的領導沒有帶錢的習慣,還特別能花錢,他幫領導化錢很多沒發票,只好找發票沖賬。這個朋友幾乎沒有自己的休息時間,開會領導總是空著手去,他要先幫領導把茶杯和筆記本放到會議桌上,跟領導出差,連領導的內褲都要他整理。

高級領導一般有兩個秘書,大秘相當於工作助理,小秘相當於保姆,大秘一般由秘書長或副秘書長擔任,小秘就叫秘書,前面再加一個級別,比如處級秘書、局級秘書。不管是大秘還是小秘,都是伺候人的工作,既然是伺候人,就要讓被伺候的人舒服,這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那時候,知道董秘是干嘛的人不多,還鬧過一些笑話。我接待一個政府官員,當我掏出名片給他時他很不屑地說了一句:「哦,你們公司的秘書怎麼是個男的?」他顯然覺得我們公司小看了他,沒有安排職位高的人來對等接待。平時公司開會,有人會叫我「秘書長」,他們知道我管的事情比較多,認為叫董秘對於我來說名不副實。

董事會秘書跟一般的秘書不同,但終究還是秘書,干的也是伺候人的事,而且伺候的人很多:董事長、監事會主席、總經理、所有董事、所有監事、證監會和交易所等監管部門、券商投行、新聞媒體以及公司大小股東。從事這份工作,每天神經都高度緊張。比如,到北京路演,需要帶公司簡介錄像帶,那一定要準備兩份,一份託運,一份隨身攜帶;路演之前,要把現場可能提的問題事先寫成文字交個領導,裡面的敏感問題如何回答、由誰回答都要事先安排好;還有,不管是路演還是開別的會,領導的座次千萬千萬不能排錯……

這是一份閒不下來的工作,我做董秘時剛開始要求出季報,季報很簡單,主要是財務報表,那是財務總監的事,我需要斟酌,但工作量不大,年報、半年報費的功夫則很大,我們公司有B股,年報還要翻譯成英文。只要涉及對外公開的資料,我肯定要一一過目,甚至要親自起草。公司處在重組階段,要和券商和監管部門接觸,商議重組方案,方案出來,要去說服機構投資者,獲取他們的支持。除此之外,還要接待投資者來訪和媒體採訪,小的投資者讓下屬去應付一下,不太重要的媒體也儘量推掉,重要的機構和媒體來了,董秘不出面肯定不合適。

在華商地產工作的兩年是我職業生涯中最忙的兩年。我參與了華商地產借殼上市最難的一個階段,算是對《風月俏佳人》裡李察·基爾干的事情有了親身體驗。當然,中國和美國不同,加之我是打工的,電影中的李察·基爾是老闆,差異很大。不過,體驗之後,我發現,上帝很公平,有所得必有所失。

《風月俏佳人》中,李察·基爾是個有錢人,可他活得沒有茱莉亞·羅伯茨快樂。很多有錢人,都不是正常人,甚至有嚴重的精神障礙,其中不少人小時候受過欺負,長大後總想出人頭地。電影中的李察·基爾就是一個被父親拋棄的人,他總想報復父親,可他收購了父親的公司,報復父親之後,反而很失落。茱莉亞·羅伯茨活在社會底層,活在社會底層快樂的成本也要相對低一些,在認識李察·基爾前,她很難想像傍晚坐私人飛機去舊金山看歌劇,當晚再返回洛杉磯的豪華酒店。對於有錢人來說,遠隔千里去另一個城市看演出,就如普通人到市區看電影,兩者成本相差萬倍,收穫的快樂卻差不多。電影裡有幾個富人吃飯的鏡頭,叉子要準備四五個,吃不同的食物用不同叉子,呵呵,有錢人也不好當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915

從董秘到投資人/十二年商海蛻變實錄(13) 坐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e68r.html

【西裝革履】

昨天晚飯後,我散步到海上世界。海上世界新裝面世,晚上有噴泉和表演,遊人如織,好熱鬧!突然,幾個西裝革履的人出現了,他們簇擁著一個人,明顯是個大官,大官目不斜視不苟言笑,其他人小心翼翼、神色緊張又透著傲氣,這幫人的著裝和表情與遊客格格不入。呵呵,裡面有幾個挺面熟,他們是這個地盤的領導,顯然在陪重要客人。

回到家,我脫下外套,打開衣櫃拿換洗衣服。我的服裝很簡單,平時換洗的衣服除了內褲多一點外,上衣和長短褲各有三件,但衣櫃被裝得滿滿的,大部分空間被我以前的職業裝佔領。我是一個不願扔東西的人,這個習慣很不好,想過要改,但改不了。西裝五套,其中皮爾·卡丹兩套,觀奇洋服三套,長袖襯衣八件,短袖襯衣八件,還有一件黑色風衣,一件呢子大衣,都是西裝樣式,外加領帶十幾條。十二年來,除黑色風衣冬天偶爾穿一下、做房地產顧問時穿過一天西裝外,其他衣服都沒穿過,襯衣都發黃變色了,還是沒扔。

在華商文化工作時,著裝隨便一些,上市公司董秘是伺候人的工作,代表公司形象,我必須每天精神抖擻出現在別人面前,買了不少好衣服,連戴的眼鏡都是三千多元。早上被鬧鐘吵醒,一秒也不敢耽誤,起床洗漱,要是沒睡好,趕緊用熱水沖個澡,尤其要多沖臉,最好沖得臉上冒出紅暈,讓別人看不出睡眼惺忪。在辦公大樓地下停車場把車停好,上電梯就會碰到熟人,不停地跟人說「早上好」。到了辦公室,先理一下當天的工作,就去跟人談事情,一天下來,幾乎沒有停歇……

其實,在國營企業工作,不光是做董秘,所有人都是在干伺候人的活兒。把別人伺候好了,自己才能舒服,當然,關鍵是要把領導伺候好。我們的辦公樓有個慣例,上級領導來公司檢查,要把電梯設置為專用電梯,在其他樓層都不停,只供領導和陪同人員使用。要是碰到上下班高峰期,電梯門口排著隊,那就在專用電梯外放一個維修牌子。這種時候會有排隊的人抱怨,但大多數人都不會說什麼,也許是司空見慣吧。

一個總伺候別人的人,又特別希望得到別人的伺候。記得有一次我上廁所,小便,旁邊站著剛到公司上班的大學畢業生,他討好地對我說:「領導好!領導您親自來上廁所了啊。」我損他說:「我不親自上你幫我上啊。」搞得小夥子滿臉通紅。小夥子雖然不太會說話,但他討好的口氣還是讓我很受用。

被人伺候確實很舒服,但久了會讓自己缺失基本的生活技能。我買車好幾年,都是司機幫著辦年審、維護、加油、洗車。辭職後,我就蒙了,趕緊向師傅請教,才學會做這些事。我總是想,要是真的可以幫忙上廁所,估計好多領導真的不會自己撒尿。

作為董秘,我每天的日程都排得很滿,與券商談合作,與基金公司溝通,接受媒體採訪,跟其他上市公司董秘切磋,給公司法律顧問打電話,我碰到的難題幾乎都跟法律有關,呵呵,難怪《風月俏佳人》裡李察·基爾的搭檔是個律師……白天的工作幾乎排滿,文字方面的工作只好熬夜做。業餘時間還要完成MBA學業,作為班上英語水平最差的學生,要讀英文原版教材,我必須花比其他同學更多的時間,常常熬到凌晨一點才睡覺。

MBA畢業後,2001年初,同學們辦去歐洲母校考察的申根簽證,我也辦了,但工作太忙,他們去歐洲轉了一大圈,我只能讓簽證作廢。那兩年根本騰不出時間出去旅遊,除了一次去廣州長隆動物園。印象最深的是裡面的白虎表演,這是長隆動物園的重頭戲:大鐵籠裡,十來只白虎在馴獸員的指揮下做各種動作,整齊有序。我看這樣的表演,會去注意馴獸員的一個不起眼動作,相信大多數觀眾不會留意:白虎完成一次跳躍,馴獸員會拿出一塊肉喂到虎嘴裡。兇猛的白虎為了一塊肉,每天重複他們的表演,我們為了名和利,每天起早貪黑伺候人。呵呵,沒區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916

從董秘到投資人/十二年商海蛻變實錄(14) 坐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e8a5.html

辭職的經歷和糾結按下不表,如果你感興趣,等我的書出來後看吧。下面開始說下海之後……

 

【動物園】

2001年盛夏,我剛從華商地產辭職,當時月球姐姐生病在家已經三年。對周易研究很深的她給我算了一命,結果是個中平簽,籤文曰:「若是有緣人,一指便回首,執迷不悟者,屢引也不走。」

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我本科學的是計劃經濟,三十年前這個專業很吃香,那時還是計劃經濟時代。

中國的改革開放本質上是引入市場,市場能夠把每個人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出來,同時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可是,都三十多年了,市場還沒發揮決定性作用,是什麼在發揮決定性作用呢?是政府的那隻手。我在體制內工作時,對政府那隻手體會不深,下海之後的體會刻骨銘心。

這樣說吧,真正的市場經濟就如原始森林。原始森林的特點是食物鏈完整,每種動物都有它的生存本事,實在生存不下去,只好滅絕。而中國,尤其是我在商海遨遊的十二年,我發現自己不是在原始森林,而是在動物園。動物園的食物鏈很不完整,各種動物尤其是兇猛的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之間一定要隔離開。動物園最大的特點是有人在控制一切,這就好比政府的那隻手,動物們的食物要依靠人來提供。動物園的動物看起來很健康,而且能完成原始森林裡動物不可能完成的表演,可動物們是不是快樂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體制內的人就如動物園的食肉動物,這些食肉動物自我感覺良好,甚至都不把原始森林裡的兇猛野獸放在眼裡,時不時地會越過隔離帶吃幾個食草動物。我在體制內工作時就是這種感覺,以為自己到了食物鏈的最高端,沒有什麼自己做不了的。下到海裡,我才知道,我也就是一隻被關在動物園的羚羊,而且,動物園養了很多只羚羊,草已經被啃得差不多了,還常受到野獸的侵犯,因為動物園總說要原始森林化,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之間的隔離帶越來越不可靠。在這種情況下,作為羚羊,死的死傷的傷,要生存下去艱難無比。當然,也有不愁吃的肥壯羚羊,他們的特點是會討好馴獸員,會整齊劃一的進行人類喜歡的表演。

嗯,現在說要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就是要拆除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之間的隔離帶。呵呵,動物園要拆除這個隔離帶將會是什麼後果?除非食物鏈很完整,而且,馴獸員、飼養員都退出動物園。即便如此,這個過程也會充滿血腥……

在這種情況下,要生存下去,只能把自己變成兇猛野獸,或者到大馬戲團工作。我花了十二年,總算明白自己是處在一個什麼樣的環境,也知道如何保護自己,但似乎還沒有修煉成兇猛野獸,至於那些大馬戲團的表演功夫,早就丟得差不多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147

從董秘到投資人/十二年商海蛻變實錄(15) 坐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ed68.html

【死黨】

看新聞,從今年開始,不用辦工商執照年審,於是有人議論汽車年審。要是年審合格的車子由於質量問題出事故年審機構承擔責任,我倒覺得合理,可這種年審只收錢不負責,有什麼意義呢?好吧,我就從吐槽汽車年審開始下海之後的故事。

2013年7月的某一天,我趕在九點前到了太陽灣汽車年審點,排隊年審的汽車離年審點大門估計有兩百米,我排在隊尾。正值炎夏,汽車打著火,空調開著。沒人維持秩序,排隊車輛都很規矩。估計都如我一樣,事先來過,知道要耐心。

昨天我就白跑一趟。這個年審點位於港口區,是深圳最偏僻的一個年審點,去年來這裡年審,不用排隊,半個小時完全辦好。昨天下午來,我發現排了隊,問工作人員:「怎麼一下子冒出這麼多車呀?」。

工作人員說:「你不用排隊了,今天的號已經排完,請你明天早點來。」

我很奇怪:「還要發號啊?早點來是幾點來呢?」

「政府怕我們工作不認真,要求我們每天只能審150輛車。你最好八點多來排隊,不然,我們當天的指標一用完,就不能審了。」

排著隊很無聊,好在有手機,上網很慢,但還能上。發一條微博吧,給人提個醒,讓他們知道年審要排隊:

「深圳的汽車年審太操蛋了,要排長隊,連最偏遠的太陽灣年審點也不例外,我八點四十到,前面排了近兩百米,忐忑中,怕輪到我時下班了。去年不是這樣的,聽說是車輛管理單位出了個什麼規定才如此。」

發過之後,感覺自己有點憤青。幾秒鐘的時間,收到一條私信:「你對政府要求忒高了點,彆氣壞身體哦。」

是Sea,我馬上回覆:「你在忙啥?好久沒你的消息。」

「閒著無聊。有空過來聊聊唄。」

「好吧。我中午過來,你請我吃飯。」

「好啊,不見不散。我在工廠等你。」

十一點,終於排到了,工作人員讓我提交資料,問我:「綠標和年審一起做?」

「當然一起做,好不容易排個隊,一起做。」

「去窗口交錢吧。」

交完錢回來,工作人員說:「你可以去窗口領綠標了。」

「那、那、那……年審呢?」

「把車轉過去,排在那部車後面。」

啊?!我才發現,繞著年審大樓還排了一個長隊,看起來還有兩百米。我只好排過去。

開著空調玩手機。等滿格的汽油燒了一半,手機的電也快用盡的時候,下午兩點,我終於年審完。不對,還沒完。去窗口交資料,工作人員說;「兩個小時之後再來取行駛證,要發送交管部門審查後才能蓋章。」

Sea已經吃過飯了,打了個飯盒給我。我邊狼吞虎嚥邊寒暄著……

我從華商地產辭職後,上了TOP第三階段課程。我和Sea是這個課程裡的死黨。導師要求兩個死黨之間必須每天交流思想。在那三個月的課程裡,我和Sea每週見一次面,每天至少通一次電話。

Sea是福建人,大腹便便的,像尊如來佛。當時在小組內抽籤找死黨,我很希望抽到小組裡的美女,結果出來非常失望,他是我最看不上的一個人,按說胖子是很可愛的,可他不光胖,還黑,不光黑,眼神裡還總是透出一種我從未見過的游離。這也沒什麼,最關鍵的是,他的普通話太差,不光差,說話還結巴,崩了半天,終於出來一句話,你豎著耳朵聽,還聽不懂。

TOP有個優點,就是大家願意講真話,絕對的口無遮攔。我把抽籤前後的思想鬥爭在小組會上說了,引來一陣批評,同學們學著導師的口氣,告訴我跟Sea做死黨是我的運氣,我正好可以借此機會學習如何調適自我。當時聽到這些批評,心裡很窩火,覺得這幫人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現在想來,這些批評是對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231

從董秘到投資人/十二年商海蛻變實錄(16) 坐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eh1g.html

【睡到自然醒】

辭職之後,每天可以睡到自然醒。自從1999年初開始讀MBA,我每天都是數著分秒過的,大忙了兩年半。徹底閒下來,感覺真好!我很享受那種自由散漫的感覺,看看閒書,找好久沒聯繫的朋友聊聊天,獨自一個人去登山……我還自己動手把家裡粉刷了一遍,之前要把吊燈拆下來,粉刷之後再裝上去,所有這些工作都是我一個人完成。

那時候跟朋友聊天,是一副要做大事的樣子。Anna做了一個服裝廠,總請我去出主意,那段時間我是她工廠的常客。說是工廠,其實是居民區的一套複式房,一共就五六個工人。我給她建議,要做大,把品牌做起來。她正好有個朋友手上有錢,聽信我的話,就找她的朋友融了資,融資的可行性報告還是我寫的。很快,她在工業區租了近千平米廠房,辦公室裝修得漂亮極了。

我還常去Sea那裡給他出主意。Sea是做服裝店五金道具的,在布吉關口有個五百平米的工廠。工廠業主是環保局屬下的垃圾處理廠,他的廠房周圍是垃圾填埋場,在他辦公室坐著總聞到從外面飄來的臭哄哄味道。進入他的生產車間,感覺就是髒亂差,一看就知道缺乏管理。可聽起來他很賺錢。我總是跟他侃侃而談如何做管理,買一些工廠管理的書給他,還給他一些具體建議。他總是很認真地聽,眼裡流露出對管理知識的渴望。Sea小學都沒畢業,十五歲來深圳打工,一直在五金廠工作,五金行業的所有工種他都做過。我認識他時他已經當了五年老闆,顯然是賺了一些錢,不然也不可能上TOP課程。

我當時那種徹底放鬆的感覺和現在很不一樣。現在雖然也很自由,每天宅在家裡,但每天都在做事情,要做什麼也有計劃,當時宅在家裡,沒想過要刻意去做什麼,就想閒著,那是真正的自由和散漫。現在想來,那種狀態很不錯,要是多用點時間想想,等弄清楚了再去做事,現在的結果會好很多。可這種狀態只持續了兩個月,我又開始忙了。

在我辭職的同時,Jack和Leo正琢磨辦一家工藝禮品廠。Leo當時在工藝禮品廠做設計,他說這個行業特別好賺錢,投資也不大。Jack跟他一起去考察,回來跟我說:「布吉那裡有很多工業區,工業區裡都是工廠,那些工廠老闆個個都是百萬富翁。」這話我信。Anna和Sea就是工廠老闆,估計他們還沒達到百萬富翁的水準,嗯,那是因為他們水平不夠,要是我來做,早就是百萬富翁了。我讀TOP,認識的一幫工廠老闆,千萬甚至億萬富翁都不在少數。

我沒有多想,決定投資入股。投資這種事,不仔細研究就做決定,即便賺了錢也是碰運氣,跟賭博無異——這道理我當然懂,可知行合一並不易,手上有閒錢,股市我又不看好,注定要交這筆學費。他們把廠房租了,設備也買了,John對我說:「Jack和Leo兩個人都沒做過企業,你現在也沒什麼事,去做總經理帶帶他們吧。」我心想,反正沒事,就去幫幫忙,還沒做過工廠呢,去體驗體驗。自己好歹也做過上市公司高管,做工廠還不是小菜一碟?嗯,劉永好四兄弟就是從作坊做起,英雄莫問出處,雖然這個工廠剛開始也是作坊,但以後肯定能做出一個大集團來。

就這樣,我一腳踏入工藝禮品行業,進去就是三年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702

從董秘到投資人/十二年商海蛻變實錄(17) 坐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elnu.html

【做工廠其實並不簡單】

2001年9月11日晚,我和Jack、Leo在我家開會,我做了一份漂亮的PPT,內容是我們從事工藝禮品行業的「SWOT」分析。呵呵,在談優勢時,我提到我們幾個創始人都是重點大學畢業生,而同行的老闆多是工人出生,很少有正規大學畢業的,嗯,現在想來這樣說優勢太可笑,可當時是一本正經的。

正在我侃侃而談的時候,有朋友打電話說美國世貿大廈被飛機撞了,提醒我們看電視。我們的心思都在談論的理想上,哪有心思看電視?不光沒開電視,話題都沒有離開過討論的事情。直到第二天看新聞,我才意識到「911」將深深地雋刻在人們心中。嗯,「911」我是永遠記住了,正是從這一天開始,世界格局明顯有了變化,中國製造業見歷史大頂後走下坡路,而我,稀里糊塗抬起腳跨進一個日益萎縮的行業。

公司叫金亮,工廠設在布吉的金屬大院,靠近深惠路,離布吉關約三公里。當初的布吉,廠房林立,那時候的廠房外牆都是水泥原色的,從關內一出去,眼前就是一片灰色:灰色建築,灰色人群,灰色表情……

前幾天我剛去過那裡,面點王還在,但不是當初那麼冷清,等了好一會兒我才找到座位。我呆坐著,瞅著窗外,恍若隔世:街道變得色彩斑斕,更看不到身著暗色工服、灰頭土臉的工人結伴走過。金屬大院已經不存在了,這裡是布吉的一個居住中心,地鐵近在咫尺,生活非常方便,跟關內沒有差別。

金屬大院廠房帶有運貨電梯,另外還配套有工人宿舍,加之交通方便,在當初算是條件很好的廠區。我們把金屬大院五樓整層都租了下來,有一千平米。廠房靠近電梯口劈出約200平米用做辦公室和展廳,這部分裝上了空調。我的辦公室是個單間,大班台、大班椅。他們說我的辦公室代表公司形象,要好點才行,當然跟我在上市公司工作時的條件比差了很多。

我們都不懂生產,包括Jack和Leo。Jack是學汽車製造的,大學畢業後一直做銷售工作。Leo學美術出身,原來在工藝禮品廠當產品設計師。我們從同行挖了一個業務員和幾個技術工人,開始了工作。

挖來的業務員叫Fannie。金亮成立沒幾天,Fannie談成了一個訂單,客戶是連云港的。這是工廠成立後的第一個訂單,幾千個鍍金牛。我親自開車去機場接客戶,先請到東門吃了一頓海鮮,然後回到工廠。那天晚上,我和Jack陪客戶在辦公室聊天,Leo跟工人在車間打樣。我使出粉身解數,沒話找話跟客戶聊,聊了兩三個小時,聊累了,告訴客戶說要上廁所,實際上是想找個機會去車間看看。Leo和工人主管一臉茫然看著我,顯然他們根本就做不出來。第一單就這樣黃了,感覺非常窩囊,這才明白做工廠其實並不簡單。

我意識到不能閉門造車,開始假冒客戶走訪同行。新進入一個行業最快的熟悉辦法就是去同行那裡參觀,大多數工廠不歡迎同行,但都歡迎客戶。好在剛進入這個行業,沒人認識我。我去同行還有一個目的是想買幾件新產品回來仿製,十月份深圳有個禮品展,在這之前要準備展品和宣傳冊。早期我們的投資除了買設備租廠房,主要就是用在準備參展上,希望在展會上一炮打響。可同行也不傻,從我的言談舉止能判斷出我不是什麼大客戶,讓我看的都是老產品。新產品被老闆藏起來,參展之前只拿給熟悉的大客戶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944

從董秘到投資人/十二年商海蛻變實錄(18) 坐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epqd.html

【關鍵點】

深圳是全國工藝禮品廠家最集中的一個區域,除此之外,溫州也有不少廠家,但多是靠仿冒深圳產品為生。每年10月在深圳召開的工藝禮品展是全國最大的展會,廠家的新產品再怎麼捂著,在展會上都會亮出來。那幾年是工藝禮品最火爆的年代,展會很熱鬧,還吸引了不少市民參觀。展會期間,廠家是最忙的:向客戶解說產品、陪客戶吃喝玩樂、收集同行資料、瞭解新產品的反應、談判代理合作條款……

2001年是我們第一次參展,金亮的展品主要是金鼎。我們事先買了很多青銅鼎,用樹脂翻製出來,電鍍成金色去參展。這個想法很好,用鍍金工藝做鼎,後來掀起過一陣熱潮,不少同行因此大賺了一把。但我們剛進入這個行業,對工藝理解不深,產品瑕疵比較多,反而是交學費。

展會的接待主要由Jack和Fannie負責。有客戶來,我就對他們使眼色,要他們熱情接待,還專門給Jack準備了西服。後來才明白,這種展會是面向中間商,也就是專業客戶。不像零售,零售特別需要熱情和微笑。對專業客戶需要熱情,但光有熱情遠遠不夠。他們對產品有很專業的鑑賞力,對廠家的選擇很挑剔,不是一個微笑就能解決問題,有時不笑反而更有效果。

展場內,大多數人是來逛街的市民,只有少部分人是中間商。到我們展位,市民們最感興趣的是我從家裡帶到展會上盛名片的盤子,那是我以前從國外帶回來的。很多中間商看一眼,不問價格就走了,連名片都不留。有兩三個客戶比較給面子,願意讓我用車接送,還跟我們一起吃飯,可都是小客戶。有一個客戶,我當司機陪了一天,拉著他會了好多撥朋友,還參加了他的一個飯局,他們吃飯,我買單。呵呵,我在體制內工作的時候,司機這種事情哪需要我來做?後來,這個客戶再也沒主動聯繫我們。Fannie打他電話,他都不接。原來,展會期間還有混吃混喝的客戶。

第二年再開展會,我就明白該怎麼辦了,但還是會化很多冤枉錢。展會之前讓業務員聯繫客戶,老客戶我們自然會聯繫,請到工廠來看,一起吃個飯,從他們那裡瞭解市場一線情況。有些客戶我們聽說是大客戶,以前沒和我們做過生意,他們是我們想拓展的客戶。我讓業務員早早地聯繫他們,邀請他們展會期間抽空來我們工廠參觀,但這些人也是最忙的,一般會說沒空。有一個上海客戶,接電話很客氣,我們聯繫後,他說那就來機場接吧。我開車去機場,接到華強北。這人喜歡吃川菜,平時我是不吃辣椒的,那天為了融洽氣氛吃了不少,辣得滿身是汗,還連聲說「真好吃」。這個客戶約了好幾個朋友一起吃。酒飽飯足之後,我們給這個客戶在酒店開了房,他摟著他朋友中的一個女孩就去了房間。這個客戶後來一直跟我們有聯繫,可幾乎沒做過生意。

有一個石家莊客戶,溫州人,年輕小夥子。展會前來電話,讓我們安排車去機場接,幫他在酒店訂房。當然,酒店住宿費是我們付,展會期間他的很多費用都是我們付。這個客戶的量很小。年底,他欠了我們五萬元貨款,我派業務員上門追討,他說沒錢,要退貨。貨要退回來,根本不值錢,我不同意退,仍舊讓業務員每天電話催錢。不久,小夥子失蹤了,從此杳無音訊。

做生意肯定會化一些看起來很冤枉的錢,其實並不冤枉。銷售就是要多找客戶,但花在拓展客戶上的費用並非每一筆都有回報。我們的客戶都是私營老闆,大家也明白「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應酬方面的費用並不大。為什麼我在一些客戶身上花了時間和金錢,卻沒有得到預想中的回報呢?成心混吃混喝的客戶畢竟是極少數人,這些人也就只能騙一下剛入行的新手。

反思之後,我終於明白:做事情如果沒有把關鍵點找到,就是一種浪費。我逐漸意識到,自己不是那種靠搞人際關係做生意的人,工藝禮品行業又是一個完全市場競爭的行業,要把生意做好,產品最重要,跟客戶搞公關只能起錦上添花的作用,所以,必須把精力放到產品開發上來,有了適銷對路、價廉物美的產品,客戶自然會找上門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63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