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CDS大改革:政府援助將引發兌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673

規模達19萬億美元的債券衍生品(CDS)市場將迎來十多年來的最大改革。此次改革將努力解決之前的一些缺陷。這些缺陷使得一些CDS合約沒能按買家預期的那樣兌付。(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然而,對於Banco Espirito Santo的初級債券投資者來說,這變化來的太晚了。隨著葡萄牙政府對BES進行援助,這些投資者持有的BES的CDS在本月貶值。因為CDS合同是針對整體的公司債務。如果債券發行方進行了重組,互換不一定繼續對相關債券提供保障。

投資者最快將於本周開始簽約,將現有的合約轉化為新合約。本周,國際互換與衍生品協會(ISDA)將針對CDS這一缺陷修改文件。

據花旗集團,新文件的最大影響可能是互換的成本。與銀行次級債券相關的互換合約的成本將比現在的合約貴50%。

彭博新聞社援引Cheyne Capital基金經理Sean Boland表示,

新的合同將會提供更多的保障,相應的價格也會更高。隨著市場環境和監管環境的改變,CDS合同也應該發生改變。

如果債券發行方沒能履行債務合約,債務違約互換(CDS)將向買家支付債券的面值,換取標的債券。CDS一般被用於對沖風險或者對債券發行方的信譽進行投機。

作為國際互換與衍生品協會改革的一部分,CDS兌付情況的列表將被擴大。新的列表將包含援助。目前,在援助的情況下,投資者被迫為銀行的援助做出貢獻。就好像Banco Espirito Santo的投資者一樣。新的兌付列表還將明確在債券減計、債轉股等情況下,CDS將提供保障。

這些改變將於9月22日生效。屆時,投資者可以選擇退出現有的互換,購買改進後的銀行和政府合約。

彭博新聞社援引摩根大通分析師Saul Doctor表示:

2014年的新版定義修正了舊合約中最明顯的缺陷。這是對ISDA的CDS文件的大改革、大升級。而這文件正是CDS市場的核心。

作為葡萄牙央行對Banco Espirito Santo援助的一部分,BES的債券被拆分。BES的高級債券和債券互換被轉移至了一個新的實體。而次級債則依然留在了BES。這意味著購買了次級債保險合約的投資者只能繼續持有貶值的合約。在新的規則下,互換將繼續針對其指定保護的債券提供保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353

殼資源價值庇護 *ST超日重整推高債務兌付預期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10/4026136.html

正處破產重整階段的*ST超日於近日公布重整計劃草案,若重組成功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將易主,而備受關註的“11超日債”更有望全額兌付。

瀕臨退市邊緣的*ST超日(002506.SZ),在A股殼資源價值的庇護下再次得到喘息。

正處破產重整階段的*ST超日於近日公布重整計劃草案,若重組成功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將易主,而備受關註的“11超日債”更有望全額兌付。

多位分析師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殼資源目前仍給A股公司帶來隱形溢價,*ST超日債務兌付好於市場預期,此次整合路徑或將引發公司債市場的重估,但同時也讓信用市場是否處於市場化違約添加不確定性。

超日債有望全額兌付

*ST超日於本周發布重整草案,重整案投資人由協鑫集團旗下的江蘇協鑫能源有限公司(下稱“江蘇協鑫”)、上海久陽等九方組成。

若重組順利完成,江蘇協鑫將成為上市公司控股股東,*ST超日將以不低於19.6億元,支付重整費用、清償債務、提存初步確認債權和預計債權以及作為*ST超日後續經營的流動資金。

在債權受償方面,草案顯示按照先後順序職工債權和稅款債權將全額受償,有財產擔保債券按照擔保物評估價值優先受償,未能就擔保物評估價值受償的部分作為普通債權受償。普通債權則區別對待:20萬元以下部分(含20萬元)全額受償,超過20萬元按照20%的比例受償。

對於因利息違約而備受關註的超日債,重整草案的處理超出市場此前預期。草案規定,每張“11超日債”本息合計111.64元,可優先受償的約3.06元,剩余108.58元作為普通債權受償。每名債權人未受償而轉為普通債券的部分,20萬元以下(含20萬元)部分全額受償,20萬元以上部分按照20%比例受償。

此外,長城資產管理公司、上海久陽還將在8.8億元額度範圍內為“11超日債”提供連帶責任保證。公告稱,如重整計劃獲得執行、長城資管和上海久陽承擔相應保證責任,“11超日債”本息將全額受償。

“11超日債”的利息違約發生在今年3月,這起國內首單公募債券違約,和之後目前仍未解除違約警報的華銳債引發強烈市場反應,民企債券出現較大幅度調整。

興業證券分析師表示,若*ST超日此次重整成功,可提升市場對民企債券的風險偏好,調整幅度較大的民企債券再迎市場追捧,此前市場對城投債過分追逐、對民企債券的一刀切規避的投資風格也可能發生變化,此次重整顯示A股公司仍具有殼資源價值,公募債券的債權人有可能獲得比破產清算更好的回收價值。

方案仍存變數

不過,“11超日債”能否全額兌付,目前仍存有不定數,重整計劃是否通過成為決定性因素。

草案顯示,重整計劃需要獲得債權人會議、出資人會議表決通過以及法院裁定批準;若未獲通過,上市公司將進入破產清算。據測算,破產清算環節下“11超日債”的普通債權受償率僅有3.95%,而其理論回收率約為6.58%,實際操作中或將更低。

聯訊證券報告指出,雖然*ST超日前期存在重組失敗的事實,但持續重組失敗並任其殼資源退市可能性不大;對於公司領導層來說,如果不能實現重組,將要實現在無形資產上的明顯損失,會加速推進重整落地。

草案規定,債權人會議表決通過重整計劃的標準是各表決組均表決通過,出席會議的同一表決組的債權人過半數同意並且其所代表的債權額占該組債權總額的三分之二以上。

在表決中,有財產擔保債權組、職工債權組、稅款債權組和普通債權組4個組別具有表決權,預計債權組不參與表決。其中,普通債權組的構成包括銀行貸款、應付賬款、債券的其余未優先償付部分、其他未優先償付部分。


(編輯:李燕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623

信托保障基金辦法出臺 否認默許強化“剛性兌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928

Img393760558

銀監會與財政部近日正式發布《信托業保障基金管理辦法》,但對於此前市場認為的該機制推出是在默認並強化行業內的剛性兌付潛規則,《辦法》予以了否認。

《辦法》第五條明確指出,“信托業風險處置應按照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原則。而在信托公司履職盡責的前提下,信托產品發生的價值損失,由投資者自行負擔。”

那麽如何衡量信托公司是否“盡職”?據21世紀經濟報道,監管部門目前也已開始擬定《信托公司盡職指引》,或將在明年上半年對外發布。

何為信托保障基金?銀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以答記者問的形式透露

保障基金是主要由信托業市場參與者共同籌集,用於化解和處置信托業風險的非政府性行業互助資金,由信托公司或融資者等利益相關人認購,基金權益也歸信托公司或融資者等利益相關人享有。

目的是建立信托業的市場化風險化解方案,維護穩健運行的長效機制。通過保障基金的介入,換取風險緩釋和化解的“時間窗口”,將單體項目和單體機構的風險消化在行業內部,是逐步釋放存量風險、減少對金融市場乃至社會負外部沖擊的關鍵手段。

他還介紹了保障基金的市場化運作:

針對信托公司的風險,原則上按照“債務重組-外部接盤-履行恢複與處置計劃-動用保障基金”的順序進行風險處置。保障基金作為最後的手段參與對信托公司的有償救助,而不是損失賠付。保障基金作為構建信托業的“安全網”,可將行業風險與政府有效隔離。通過保障基金的介入,換取風險緩釋和化解的“時間窗口”,將單體項目和單體機構風險消化在行業內部,是逐步釋放存量風險、減少對金融市場乃至社會負外部沖擊的關鍵手段,是信托行業的一項重要基礎設施建設。

考慮到保障基金公司專司信托業風險處置的現實需要,賦予其市場化運營機制,日常運營基金公司的自有資金,更便於對信托公司進行流動性救助以及化解信托產品的流動性風險,更好地協同保障基金化解和處置信托業風險。 

保障基金可在五種情形下進行救助:

一是信托公司因資不抵債,在實施恢複與處置計劃後,仍需重組的;二是信托公司依法進入破產程序,並進行重整的;三是信托公司因違法違規經營,被責令關閉、撤銷的;四是信托公司因臨時資金周轉困難,需要提供短期流動性支持的;五是需要使用保障基金的其他情形。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428

廣州老牌P2P盛融在線疑因自融項目過多曝兌付危機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2/4576024.html

廣州老牌P2P盛融在線疑因自融項目過多曝兌付危機

一財網 安卓 2015-02-13 16:06:00

今年2月10日,盛融在線發布的一則公告稱春節期間只處理5萬元以下提現,而早在此之前,就有投資者在社區上抱怨提現時收不到短信驗證碼。

近日,網貸行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紅嶺創投曝7000壞賬之際,廣州一家同樣老牌的P2P平臺—盛融在線又被曝出在線兌付危機,盡管該平臺CEO劉誌軍再三保證無系統性風險,但大量來自投資者和媒體的言論指向該平臺自融項目過多,投資者在盛融社區也再三要求提現。

盛融在線可以說是廣州最早一批成立的P2P平臺,於2010年10月上線,由廣州誌科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運營,由於誌科背靠著科技園區,所以,劉誌軍此前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盛融在線主要的客戶是科技園區內的企業,並在全國采取加盟的模式,向國內各個科技園區、孵化園區拓展。

自融術

事情始於今年2月10日,盛融在線發布的一則公告稱春節期間只處理5萬元以下提現,而早在此之前,就有投資者在社區上抱怨提現時收不到短信驗證碼,由於多數投資者均遇到了該問題,恐慌迅速蔓延,再加上年關將至,很多人急需用錢,平臺開始出現擠兌。

見事態嚴重,劉誌軍於2月11日發布澄清公告,公告稱,提現問題是因系統升級所致及短期資金沒到位,“盛融在線短期內確實有點艱難,這個我們並不回避,但絕無系統性風險。”劉誌軍表示。

與此同時,網貸之家也曝出該平臺涉嫌自融,網貸之家稱,該平臺的借款人、投資人ID,顯得頗為奇怪。在待還借款人中,有仁燁資管、仁燁管理、仁燁資金、仁燁財富以及CCTV1、國泰民安、萬達影院等用戶名。而在待收投資人中,出現了如“瑞麗”、“國付寶”、“爸爸去哪了”、“分眾傳媒”、“支付寶”等用戶名。

事實上,本報於2012年7月份曾經報道過該平臺的自融術:劉誌軍涉嫌以tonyliu的身份在該平臺發布借款項目,當時,據網貸之家對盛融在線的數據統計,tonyliu在近三個月內的單月借款範圍都名列盛融在線的前兩位。例如,4月tonyliu經過自家平臺借款1296.33萬元,是第二大借款人;5月tonyliu借款1726萬元,是第一大借款人;6月tonyliu借款973萬元,是第二大借款人。

當時,也有業內人士猜測,除了tonyliu以外,劉誌軍或有其他馬甲。但當是劉誌軍並未對上述猜測作出回應。

而2月10日,劉誌軍發布的一篇《寫在春節前,拜年啦!》的文章中卻隱約回應了此前的猜測,他寫道:我們絕大數資金是借給了孵化器內的高科技企業,而早期我又在這些企業中擔任過股東、董事等職,出現關聯,通過三年多的調整,我不但從孵化器完全退出,也從那些孵化企業中退出,大家可到工商局查看,我除了是盛融在線主體(誌科電商)的法人和股東外,不再出任任何一家公司的股東和董事。

對此,本報撥打劉誌軍的電話,但均被掛斷。

據網貸之家研究院數據,截至2015年2月10日,盛融在線總成交量為126.63億元,待收本息共計達9.21億元(里外貸待收為9.34億元);平均借款期限1.45個月,綜合收益率18.93%。

數據顯示,該平臺的歷史投資人數為19699人,其中,有待收的投資人達10837人,人均待收金額為8.50萬元。待收金額前40名的投資人,金額均超過334萬元。其中,待收排行第一的投資人,待收金額為824.29萬元。

數據同時顯示,有待還的借款人數為598人,人均待還金額為154.07萬元,其中,待還金額最高的借款人(即尚未還清款項的借款人),待還金額達4511.25萬元。

P2P普遍性自融?

事實上,不只盛融在線,本報記者此前在業內采訪時獲悉,自融是行業內非常普遍的做法,就本報所知,廣州某較大型P2P自融玩得不亦樂乎—自己融資、自己擔保。

“市場上,網貸平臺自融現象較多。”棕櫚樹高級研究員東媚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

盛大金禧千店貸總經理周保強對本報透露,平臺自融項目也有一些跡象可查,比如額度大,標的期限短、平臺透明度低、難以判斷項目情況、年化收益過高超過18%、多個標的期限、金額雷同等。

東媚說,通過研究很多跑路平臺,其自融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項目外觀:標的資料作假,專業人士可以看出有明顯的痕跡。比如項目介紹、借款人情況、借款用途等等,仔細研究可以發現其中的貓膩。

2、老板出身:所處行業為房地產等實業背景,並未有金融從業相關從業經驗。

“平臺老板自身有較多實業,但企業效益不好,且在銀行貸款較難,繼而轉戰網貸平臺進行融資。市場上自融平臺老板以從事房地產等不景氣的行業為主,房地產商受經濟和政策影響,市場疲軟,周轉困難,銀行不予其貸款,民間借款利率又較高,為了盤活企業資產,紛紛通過網貸平臺進行自融。也有部分網貸平臺將平臺融來的資金借於親屬,親屬再拿去挪作他用。”東媚說。

她同時表示,如果企業老板通過自融可以盤活資產,老板有錢賺,並能按期支付投資人利息,流動資金充裕,平臺也可以健康運營下去。但是一般不景氣的行業很難在短時間內有所起色,再加上借貸行業要求資金具有很強的流動性,如果有投入項目資金無法收回,平臺現金流斷裂,很可能面臨倒閉風險。

P2P承壓年關擠兌

盛融承壓之際,廣州亦有多家P2P本報表示,春節前平臺壓力劇增,“一方面,很多項目年底結束,資金要回籠,但實際情況是下遊拖中遊,中遊拖上遊,導致資金難以回籠,借款人就要申請延期,我們作為平臺,如果不給他延期,他就可能壞賬了,延期的話,平臺就要拿真金白銀墊付投資者,否則投資者說你平臺跑路,更麻煩,”一P2P公司負責人對本報說。“而另一方面,過年了,大家都要提現,銀行都要在春節前預留更多的現金,我們更是如此。”上述負責人說。

編輯:聶偉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516

1.6億地產私募基金無法按期兌付 清科凱盛原董事長失聯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3/4587682.html

1.6億地產私募基金無法按期兌付 清科凱盛原董事長失聯

第一財經日報 李雋 王瑩 2015-03-19 06:00:00

房地產市場陷入寒冬,而相關私募基金無法兌付的狀況越來越多。而目前清科凱盛原董事長王強據稱已經失聯。

房地產市場陷入寒冬,而相關私募基金無法兌付的狀況越來越多。

本應於2014年9月30日到期的“清科凱盛-廣州國際采購中心項目私募投資基金”第一期(下稱“國采項目”)一度無法兌付;應於2014年12月19日到期的“梅州凱旋門花園商住綜合體項目私募投資基金”第一期(下稱“梅州項目”)也出現了無法兌付的情況。

上述兩只基金的管理人都為上海清科凱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清科凱盛”)。多名梅州項目投資人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已經與清科凱盛進行過多番溝通,尚無結果。而目前清科凱盛原董事長王強據稱已經失聯。

預期收益11%~13% 到期無法兌付

梅州項目投資人黃城(化名)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提供的相關資料顯示,黃城於2013年與清科凱盛簽署了《廣州興鑫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入夥協議》、《廣州興鑫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之有限合夥協議》。清科凱盛出具的出資證明函顯示,預期年化收益率最高可達13%,起息日期為2013年11月5日,一期到期日為2014年12月24日(其他部分投資者的預期年化收益率為11%或者12%)。

之後,清科凱盛官網2013年12月21日公告稱,“本基金總規模人民幣3.5億元,分兩期發行成立。第一期總規模人民幣2億元,並於2013年10月25日正式對外發行”,並於2013年12月20日第一次正式成立,“將於2014年12月19日到期”。

然而,2014年12月10日,作為該基金執行事務合夥人的清科凱盛發出了《梅州凱旋門花園項目一期延期公告》:受國家房地產調控政策和市場環境影響,項目方工程施工進度受到一定影響,項目方對投資人的到期本金及預期收益未能準時償還。

之後,梅州項目的投資人就開始了追討。

項目募資未足額 挪用其他項目資金

黃城表示,收到該延期公告後,曾與清科凱盛溝通,敦促其盡職地履行作為基金執行事務合夥人的應盡義務,盡快向投資人披露項目進展情況和具體賬務信息。然而,清科凱盛方面至今未向投資人公開資金賬務信息。

黃城稱,其通過自有渠道了解到,清科凱盛在梅州項目下存在資金違規操作。其中,該私募投資基金所募集的資金對於梅州項目而言遠遠不夠,計劃募集的3.5億元並未募足。

清科凱盛負責人則向投資人承認,清科凱盛的確是挪用了大筆清科凱盛管理的其他項目資金,其中包括從國采項目挪來的資金。

2015年1月25日,清科凱盛就梅州項目的還款方案公告稱,梅州項目工程目前正在建設中,仍未達到對外售樓要求,因此借款需順延。項目方承諾2015年2月底前兌付已到期投資者一年期預期收益;項目方於2015年春節後15個工作日內確定投資者本金具體延期期限,延期時間不會超過1年,收益在第一年基礎上統一提高2個百分點作為延期期間對投資者的補償。

黃城等投資人質疑,梅州項目資金並未達到3.5億元的基金成立標準,為何沒有向投資人如實告知?清科凱盛相關負責人稱,當初梅州項目實際募資只有1.6億元左右,距離3.5億元有較大差距,當時的確挪用了國采項目等各方面的資金,從而使得這個基金可以成立,不過在市場環境不佳的情況下,最終出現了暫時無法兌付的問題。

有業內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如果基金在一定期限內並未募集足夠金額,那麽該基金不應該成立,而是馬上退還給投資者本金,清科凱盛的做法應屬違規。

註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 原董事長失聯

2015年1月30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告:清科凱盛等5家機構向該會申請註銷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登記,根據《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登記和基金備案辦法(試行)》,考慮到5家機構在登記後未開展私募投資基金管理業務,承諾註銷登記後不再開展新的私募投資基金業務,並將妥善處置現有業務,維護好投資者合法權益,該會決定註銷5家機構的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登記。

3月13日下午,《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來到廣州地標建築廣州國際金融中心46樓清科凱盛廣州公司的辦公室。據越秀房托(00405.HK)年報披露,該寫字樓租金在200元/月/平方米左右,接近廣州最高租金水平。記者看到,除了跟投資者溝通的清科凱盛相關負責人外,只有三四名工作人員在辦公,目測整個辦公室面積超過100平方米。

對於為什麽註銷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登記,清科凱盛負責人並沒有正面回應。

而對於1月25日公告中“項目方於2015年春節後15個工作日內確定投資者本金具體延期期限”的表態,清科凱盛負責人在3月13日回應稱,目前需要等待梅州項目完工預售後,才可能有資金回款給投資者。

3月18日下午4時,《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來到清科凱盛上海公司位於中銀大廈的辦公室所在地,發現辦公室門窗緊閉,已經人去室空。透過玻璃門可以看到室內的辦公桌上均沒有電腦,前臺也僅有一個紙袋,並非正常下班後的跡象。

與清科凱盛上海公司同樓層辦公的某單位員工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清科凱盛上海公司在2014年年初入駐,在2014年年底就已經不見員工來上班。“公司應該不是跑路了,可能是總公司業務收縮,取消了這家分公司。”該員工並稱,中銀大廈寫字樓租金價格不菲,一年可達百萬人民幣。

中銀大廈工作人員則對本報記者表示,清科凱盛在中銀大廈並沒有退租,公司依舊存在。中銀大廈物業管理處的工作人員確認,清科凱盛租賃合同仍然續存。但是物業管理人員也表示,該公司的確存在“異常”。“我們幾次給公司送繳費單據,都沒有見過人。”該管理人員稱,不過清科凱盛到目前並沒有拖欠管理費。

投資人稱,目前清科凱盛原董事長王強已經失聯。清科凱盛相關負責人也證實了這個消息。清科凱盛在2015年3月12日最新公告稱:鑒於梅州項目目前尚未達到預售條件,為保證工程進度盡快達到預售條件及投資人權益,項目方現有資金主要用於支付工程款,暫無多余資金兌付投資人年息。項目方除加快工程進度及爭取盡快實現項目預售外,正向其他渠道融資用於支付投資人投資回報。基金管理公司正監督、協調有關事項之進展……鑒於上述原因,未能於約定日期兌付已到期投資人一年期預期收益。項目方保證投資人本金延期期限不會超過2015年12月,2015年6月兌付投資人50%本金及預期收益。延期期間投資人預期收益在第一年基礎上提高2個點。”

北京市中銀(深圳)律師事務所王家毅則向本報記者稱,從相關資料看,清科凱盛列示的預期收益,很可能因違反投資者必須共擔風險原則而歸於無效;當然投資者如果訴諸法院,法院可能會從損失的角度在該承諾的收益範圍內讓清科凱盛承擔違約責任。雖然各種投資公司或者基金公司都通過各種方式承諾保本收益,但無法真正體現在合同中。

編輯:一財小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361

泛亚有色陷400亿元资产兑付危机 股市火爆惹的祸?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5779.html

段时间,李玲玲(化名)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习惯拿出闲钱做投资的她,现在不仅股票被深套,之前投入到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泛亚”)的钱还有一部分未能赎回。

“泛亚是在云南做的很久的一家交易所,周围有闲钱的朋友一般都会购买泛亚的产品,可能朋友之间的口碑相传吧,之前做的很大。”7月15日,个人投资者李玲玲如是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2011年4月21日,泛亚正式开市交易,这家号称全球最大的稀有金属交易所,目前已上市铟、锗、钴、钨等14个稀有稀土金属品种。其中,铟、锗、 钴、钨、铋、镓、锑等7个品种的交易量、交割量及库存量为全球第一,而稀有金属铟的库存量甚至达到了全球的95%。截至今年6月底,该交易所累计成交额超 过3257亿元,全国各地的交易商总数超过23万个,稀有金属贸易总量超过44万吨,为实体经济导入民间资本超过367亿元。


根据李玲玲的描述,周围很多人买的是泛亚上市的铟产品,买卖都可在网上操作,比如申请资金赎回,只要绑定一张银行卡即可。“一般都是代购点推荐去买一些较有竞争力的品种,比如铟,只要把钱打到账户,对方会帮你来买。”


当日,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投资者反映,方便快捷是他们选择泛亚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相比一些P2P产品,泛亚的年化收益率并不高,但最大的优势是“可以随时取钱,不限数额,比如我今天想取200万元,只要在当天4点前申请,第二天一大早就能到账”一位投资者说。


但从今年开始,泛亚的一些做法让这些投资者们越来越琢磨不透:开始是可取5手,后来是3手,2手,“5手每天大概不到2万块钱,现在是1手也取不出来了”。


对方的限额举动,让李玲玲察觉到不对劲,“如果交易所可以无限量取钱的话,它肯定有自己的资金池。当后面的人不再往里面投钱的时候,前面要取钱的客户就拿不到钱”。


实际上,李玲玲感觉到随时会遇到风险的时候,就开始有意识地缩减投资了,“就是每天去取钱了,一天就几百块,一个月也取不出多少”。


而直到今年7月份,更多的投资者才开始明白,此时的泛亚实际已卷入了一场兑付危机。更有消息称,泛亚此次遇到的兑付问题涉及全国20个省份,22万投资者,总金额达400亿元。



本报记者掌握的信息显示,7月13日晚,有约50位投资人专程前往泛亚了解情况,当时,泛亚董事长单九良及省金融办、市金融办负责人与投资人代表见了面。更早时,包括云南省铟业协会等15家合作产业企业、9家授权服务机构负责人,还与泛亚方面进行了专门座谈会。


根据泛亚发布的重磅公告,2015年,受宏观经济因素和政策层面的多重影响,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委托受托交易商近日出现了资金赎回困难,在委托受托业务合同期限内,部分受托资金出现了集中赎回情况。


当日晚间,泛亚方面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作出书面解释,称很多投资者参与的是以100%稀有稀土金属货物资产质押,以交易为基础、为实体企业进行 直接融资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也就是说,投资者的300多亿元是实体企业把稀有稀土金属实物作为质押,直接融资投入了生产。“目前由于股市吸金以及客户恐 慌,投资者集中离场,实体企业不可能短时间从实体产业中抽出300多亿元的现金来兑付,按照交易所客户入市协议,这种情况客户可直接兑付货物资产,但由于 客户不愿意兑付货物资产,货物资产短时间内变现能力欠佳,因此就出现了投资者的兑付危机”。


泛亚方面还向本报记者表示,按照有关部门监管要求,泛亚执行T+5交易制度(交易商买入后卖出或卖出后,买入同一交易品种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5个交 易日),取消卖出申报业务,使客户资产管理风险控制的长效机制被破坏。“原本400多亿元的客户资产中,50%是具有180天封闭期的结构化资产,另外 50%为流动资产,其中还有20%以上的风险处置金,风险体系比较完备。卖出申报取消后,400多亿元的客户资产变为100%可流动资产,流动性风险难以 管理。今年4月以后,股市火爆,投资者跑步进入股市,触发了踩踏。”


李玲玲也认为泛亚的问题跟近期股市有关系,“在股市特别好的时候,泛亚就开始限制取钱限额了,那时候大家都把钱取出来去买股票了,但只有往外走的钱,很少有投的钱,当客户再兑付资金的时候,问题也就逐渐出现了”。


目前,来自投资者的反馈是,泛亚对外并未提及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只是通知投资者们“可以将资金转入互联网金融平台泛融网,通过100%货物资产质 押,在供应链直接融资市场实现结构化”。目前,有超过50%的客户已平稳的转移到泛融业务平台。此外,生产企业与投资者签署50亿元的回购协议,定期回购 客户部分货物资产。


而针对T+5实施以来导致交易盘面不活跃、市场功能失灵的现状,泛亚已报备政府,自9月1日上线新交易系统。


本报记者当日还曾联系云南省证监局,对方表示泛亚并不属于其监管范畴,建议记者联系云南省交易所清理整顿办公室(清整办)和昆明清整办,但并无太多进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667

華鑫信托現兌付危機 廣發銀行:僅為代銷渠道之一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11-15/962468.html

由於部分投資者是在廣發銀行購買的“融鑫源4號”,因此向廣發銀行申訴維權。對此,廣發銀行昨日晚間緊急澄清,稱“融鑫源4號”由華鑫信托發起並主動管理,該行僅為代銷渠道之一。

華鑫國際信托有限公司(簡稱“華鑫信托”)近日被曝出旗下資金規模約2億元的信托計劃“融鑫源4號”無法如期兌付,引發投資者抗議。參與“融鑫源4號”代銷的廣發銀行昨日晚間緊急澄清,稱上述產品由華鑫信托發起並主動管理,該行僅為代銷渠道之一。

據近日媒體報道,華鑫信托旗下產品“華鑫信托融鑫源4號能源投資集合(查詢信托產品)”,因融資方無法正常還本付息,在延期三個月至今年11月6日到期後,仍未能正常兌付,投資者認為其已構成單方面違約。華鑫信托官網資料顯示,該信托計劃於2013年8月6日成立,期限為24個月,募集信托資金共計人民幣2億元。

上述報道還稱,由於部分投資者是在廣發銀行購買的“融鑫源4號”,因此向廣發銀行申訴維權。對此,廣發銀行昨日晚間緊急澄清,稱“融鑫源4號”由華鑫信托發起並主動管理,該行僅為代銷渠道之一。

廣發銀行表示,“該信托產品由華鑫國際信托有限公司發起並主動管理,我行系此產品的代銷渠道之一,作為產品代銷方,我行銷售客戶經理均為符合資質的營銷人員,銷售過程合法合規。

獲知該信托產品不能如期兌付後,我行迅速成立了應急工作小組,積極督促華鑫信托履行主動管理職責,敦促其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對融資方進行催收。我行高度關註投資人權益,正全力協助投資人,通過合法渠道向相關機構主張自身正當權益。”

據了解,針對理財產品、信托產品,部分商業銀行內部存在“剛性兌付”的“潛規則”,即如果其代銷的理財產品未達到預期收益率,或是信托產品逾期未能兌付,則由銀行通過聯合第三方機構、用自有資金墊款、給予價值補償等方式向投資者支付本息,俗稱“兜底”。

然而,銀行“剛性兌付”並沒有法律法規支持。銀監會印發的《關於完善銀行理財業務組織管理體系有關事項的通知》規定,銀行在銷售理財產品時,不得提供含有剛性兌付內容的理財產品介紹。2008年下發的《銀行與信托公司業務合作指引》第十六條則明確規定,“銀行接受信托公司委托代為推介信托計劃,不承擔信托計劃的投資風險。”

  • 新浪財經
  • 劉小英
  • 王茜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851

華鑫信托兌付危機警報解除 投資者獲本息全額兌付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6420.html

華鑫信托兌付危機警報解除 投資者獲本息全額兌付

一財網 張菲菲 2015-11-24 22:41:00

在延期一周後,11月23日,“華鑫信托融鑫源4號”的本息終於分批、分筆、足額陸續抵達投資者的賬戶,這也宣告了華鑫信托國際有限公司(下稱“華鑫信托”)兌付危機警報解除。

在延期一周後,11月23日,“華鑫信托融鑫源4號”的本息終於分批、分筆、足額陸續抵達投資者的賬戶,這也宣告了華鑫信托國際有限公司(下稱“華鑫信托”)兌付危機警報解除。

“我們的錢都收到了。”一位投資者長舒了一口氣,他向《第一財經日報》證實本息已於昨日到賬,獲得了全額本息兌付。

近來,華鑫信托融鑫源4號備受媒體關註。該項目是華鑫信托於2013年8月6日發起設立、由廣發銀行代銷的“華鑫信托融鑫源4號能源集合資金信托計劃”。

根據相關合同約定,該信托計劃項下還款義務人應於今年8月6日還款1.746億元,但截至11月16日,欠付1.626億元。該信托項目因延期兌付問題,一時間陷入輿論漩渦。

事發後,投資者多次與廣發銀行、華鑫信托見面磋商,這兩家機構分別於11月14日、16日發布公告,紛紛表明各自立場,並積極協商解決方案。

經過一周的磋商協調,融資方寧夏寶塔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下稱“寧夏寶塔”)日前發布了“關於華鑫信托全部兌付的公告”。

寧夏寶塔表示,公司本著負責任的態度,全力保障投資人的利益,已經兌付全部余額。華鑫信托已經在11月20日向受益人分配合同項下全部股權收益款。

對於這起兌付事件的始末,寧夏寶塔稱,該公司於2013年由華鑫信托為其發行2億元集合信托計劃,其中於2015年2月到期的1.5年期計劃產品應全部還本付息,另於2015年8月到底的2年期信托產品到期後,寶塔能源化工按與華鑫信托達成的約定進行了部分還款。

11月24日午間,廣發銀行也發布了“關於華鑫信托融鑫源4號本息全額兌付的公告”。廣發銀行表示:“我行系信托計劃的代銷渠道之一,作為產品代銷方,我行規章制度完備,營銷人員符合資質,銷售過程依法合規,文本資料完整準確。”

廣發銀行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作為代銷方,該行已將資金托管賬戶中的錢足額分配給投資人。期間,總行高層積極敦促並協調內外部關系。

華鑫信托相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華鑫信托融鑫源4號出現兌付難題後,早於今年8月成立了項目應急小組,期間多次與融資企業、廣發銀行磋商和協調解決方案。在延期未兌付後,努力做好投資者安撫工作。

編輯:呂值渺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838

互金公司大大集團被調查 投資者資金無法兌付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6193.html

互金公司大大集團被調查 投資者資金無法兌付

21世紀經濟報道 楊子湄 2015-12-16 08:08:00

知情人士稱,大大集團遇到資金兌付方面的困難,逼迫員工購買公司產品來度過危機,引起了集團內部員工的不滿。

“一句真話勝過一切美德。”大大集團作為企業精神的這句話,如今似乎成了巨大的嘲諷。

據科技訊報道,互聯網金融公司大大集團於12月14日被警方調查。知情人士稱,大大集團遇到資金兌付方面的困難,希望通過“員工眾籌”的方式渡過,即逼迫集團全體員工購買公司產品來度過危機,引起了集團內部員工的不滿,甚至已有員工因此辭職或被退離開公司。

12月15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嘗試進入大大集團網頁查詢相關信息,但記者發現集團網頁登陸異常緩慢,其“大大寶”頁面也無法加載。有維權投資者猜測,這是因為投資者與公司內部員工紛紛登陸網頁查看消息和進行兌付,導致系統緩慢,直至中午情況才有好轉。

註冊實繳資金至今為零

記者了解到,大大集團是上海申彤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子公司,在全國開設23家省公司,4家直轄市公司,229家市公司,374家分公司,717家支公司。這家有7年歷史的企業,相傳內部底層員工月薪就有8000。

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一位投資維權者告訴記者,自從2014年公司法定代表人及公司名稱就換了三頁,七次。註冊資金二億,實繳資金至今是零,他並不信任大大集團。

據大大集團官網,其線上產品大大寶累計投資接近1.9億。而其線下融資規模目前並無詳細數據。但今年9月,有媒體稱大大集團鄭州公司多處違規,旗下私募基金涉嫌非法融資。大大集團鄭州公司自去年開始營業以來一個營業部每月所融資金可達十幾個億,其線下規模與近期被查的e租寶旗鼓相當。

“P2P靠燒錢營銷和盲目擴張的時代已經過去,行業正在經歷一次洗牌,只有平臺風險控制能力強、項目質量高的公司才能不被淘汰。”中投顧問金融行業研究員邊曉瑜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員工辭職或被退

據知情人士爆料,大大集團因為e租寶事件之後,旗下項目CTC的資金兌付方面遇到困難,甚至不能按時發放工資,於是,逼迫內部全體員工購買公司產品來度過危機,從而引來內部員工的強烈不滿。爆料人士提供的資料顯示,大大集團決定暫停招聘工作,並對員工發出通牒,所有員工想留下來的,需存大大寶5萬元年化或10萬半年(含存量),期限為三天,否則到16日勸退,人事經理需把當日購買情況上報。

邊曉瑜認為,要求員工購買產品幫助公司渡過難關是一種不明智的行為。而且,大大集團面臨的不僅僅是兌付方面的困難,甚至有非法融資的嫌疑,期望用這種方式來拯救公司實在是愚不可及。

大大集團曾因高薪招人受到質疑。有報道稱,該公司將員工高薪吸引進去後都要求員工自己認購公司產品。更有網友爆出大大集團員工入職其實就是轉正,員工只需承諾“在公司規定的考核期內出不低於5萬年化的業績”。

“他們招聘陷阱的隱蔽性很強,連我這個傳統金融機構出身,做過人力資源的人,都被騙過去面試去了。”一位曾經被大大集團面試過的職員告訴記者。

不知是否針對這一情況,大大集團於11月25日發布的通知宣稱集團將從12月1日起提高轉正標準。而一位公司內部員工也針對兌付以及工資一事做出了詳細的分析,證明大大集團工資會按時發放,兌付會按時到賬。

但記者深入了解大大集團的投資人以及員工QQ群發現,大部分投資人以及員工都對此次大大集團還未兌付並且拖欠工資表示極大的擔憂。

一位投資者告訴記者,他已經準備好交給討債公司負責,現在不求賺錢,只求拿回本錢。

對於員工必須購買公司產品才可入職的情況,相關律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是企業在混淆角色概念,即勞動者和投資人合同關系的角色。若合法勞動者希望維護自己權益,證明被強制購買,需有固定證據即合同,證明自己是合法勞動者,並且證明對方強迫購買。

投資者資金被凍結

“今天看到各種報道大大集團的負面新聞,騰訊新聞也報道了。剛投資了5萬,很想知道靠譜嗎?”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投資者詢問記者。該名投資者近日投資了大大集團的項目,數額達5萬,他於15日中午看到大大集團被警方調查的報道後,十分擔心自己不但賺不到錢,投進去的5萬更是不翼而飛。事發後,他詢問集團多方人員都得不到回複。

大大集團被警察調查消息一被爆出來,立刻引起了各大網民與部分大大集團員工的對罵。部分投資者告訴記者在大大集團的資金賬戶已被凍結,無法在大大寶兌付。有相關金融人士分析,大大集團其實就是典型的空殼公司。

相關業內人士還總結了大大集團的“罪行”,例如,從同行手中高價買入理財資金的單子進行買單賣單;利用旗下的實體產業進行宣傳,其規模達到幾層樓高;僅預審名字就號稱獲得民營銀行牌照;大大集團的工資卡與某銀行合作定制的,而且集團廣告也直接做進了銀行里。

律師提醒投資者,企業公示的信息有可能存在虛假成分,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應要求對方提供真實有效的企業信息,且購買企業產品要有相應的購銷合同,所涉及到的內容必須清楚陳列在合同內。只有在合同內清楚寫明的才會受到法律保護。

邊曉瑜告訴記者,大大集團作為申彤旗下子公司,為樹立品牌形象,不惜在全國範圍內投資86所希望小學,可見母公司對子公司投入巨大,若大大集團倒下,對申彤而言將是巨大打擊。但目前大大集團情況較為複雜,涉嫌違法已被警方調查,在這種情況下,申彤不得不壯士斷臂,現官網已將大大集團除名。

編輯:李燕華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310

金鹿財行兌付延期高層未現身 資金缺口或達幾十億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4-02/995377.html

隨著近兩個月來負面報道不斷出現,快鹿手中的資產變現困難,徐琪表示“原來快鹿旗下小貸公司10個億的資產包現在2個億都賣不出去,導致快鹿的資產估值快速萎縮。”金鹿負責品牌宣傳的負責人稱:“包括金鹿現在面臨的問題,問題到底有多大,以及會如何處理,我們會在清明節後的第一天召開新聞發布會……”

Pbu423913_02.thumb_head

每經記者 沙斐

“我是來拿護照和勞動手冊的。”金鹿財行的一位女性員工在趕往公司總部的電梯里遇到記者,她告訴記者“不準備幹了”。

事實上,4月7日,金鹿財行原定計劃準備攜全體員工以及部分VIP客戶乘坐量子號郵輪出遊韓國暨舉行年會。然而,原本歡樂的出行計劃,卻隨著一場突如其來的擠兌風波被蒙上了不愉快的陰影。

3月31日,金鹿財行因延期兌付事件而引發了大規模擠兌風波,約數百位投資者前往金鹿財行總部“討個說法”。

然而,金鹿財行的決策層卻在第一時間選擇回避,以至於此次兌付風波所涉及的資金缺口、兌付方案均沒有一個官方的口徑。

3月31日當天,與金鹿財行擁有“剪不清、理還亂”關系的快鹿集團旗下相關上市公司股價均出現下跌。其中,神開股份下跌2.50%,十方控股下跌12.96%,明華科技下跌9.59%,大中華金融下跌20.00%

資金缺口或達幾十億

金鹿財行發生擠兌事件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第一時間趕到了金鹿財行位於上海市長寧區的總部大樓。

記者趕到現場發現,已有近百位投資者擁堵在前臺區域希望金鹿方面就延期兌付事件給個說法,現場甚至因為投資者情緒激動欲毆打金鹿工作人員而引來警察維持秩序。

“我的資金(3月)25號就到期了,但錢沒有回來。”現場一位女士表示,客戶經理一直有在安撫她的情緒,並表示過三天就會兌付的,可截至3月31日,該女士仍沒有收到本息。

記者從現場了解到,圍堵在金鹿總部遲遲不願離去的投資者中,一部分是因為到期沒有兌付而來;另一部分,則是產品即將到期,出於對擠兌的恐慌,希望能了解一些信息或希望能獲得提前兌付的。

“放心放心,真的是可以兌付的。一位金鹿的理財經理在現場向記者表示,金鹿兌付方面暫時遇到點困難,但具體金額缺口並不清楚,不過公司已經在積極籌備資金用以兌付,而且資金也馬上就要到賬了。

值得註意的是,包括上述理財經理以及金鹿的其他工作人員在面對客戶的質疑時均表示,並不是金鹿財行有問題,而是社會上有些別有用心的人在試圖抹黑金鹿,並不斷向投資者強調,“如果這事搞大了,公司不在了,那你們的錢就拿不到了。”

然而對於已經逾期的資金何時歸還,客戶以及金鹿工作人員之間並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

與此同時,記者又從其他渠道聯系到金鹿財行的一位中層管理人士,該人士告訴記者,金鹿資金鏈出了點問題,導致無法兌付,“當中的資金缺口大概幾十億吧,具體多少不清楚。”

該人士表示,目前金鹿旗下所有的產品均宣布延期,“100萬以上的延期一個月,100萬以下的三到五天。”

“錢應該很快就會到的,沒那麽恐怖。”不過,該人士也坦言,已經開始留意其它工作,但由於之前也在金鹿投過一筆資金,“所以至少也要等到期了再走吧。”

4月7日,金鹿還打算組織所有員工海外遊,另外一些大客戶也會去,“所以這些都是意外,如果知道會發生這種事(擠兌),那肯定就不會組織了啊。”

兌付方案分三階段進行

3月31日,由於現場不少客戶因得不到妥善解決方案而情緒激動,金鹿方面因此召集現場所有客戶在會議室集中,工作人員稱由金鹿財行董事長助理徐琪為客戶做當前情況的介紹。

徐琪表示,還款計劃將分“短、中、長”三個階段分別進行,短期會先變賣一些價格合理的資產,用來償付已經到期的投資者。

中期計劃方面,徐琪透露,快鹿持有哈工大機器人集團20%的股份(約2億股),已經向哈爾濱國資委申請退出。據介紹,快鹿當時以5元/股的價格買入,現在哈工大機器人集團願意以6元/股的價格接受快鹿退出。

“雖然賺得不多,但多多少少還是有點賺,20%的利潤......但這個流程要走兩個月,所以是中期的計劃。”徐琪表示,快鹿還持有部分的中科招商的股票,預計4月初複牌,“複牌後會尋找最快的機會將其兌現,用來償還投資者。”,

徐琪同時稱,快鹿也在尋找出讓九鼎股份的機會,“但這些(股票)你要給他時間,要不然只能賤賣,對投資者來說,可能就沒有辦法拿到全額的資金。”

長期計劃方面,徐琪表示,”核心的、能根本解決資金問題的辦法,就是上市公司神開股份。“

據徐琪透露,“神開股份目前已找到投資方和資產方,目前神開股份的董事長孫曄已經全力展開談判……我聽說,草簽合同已經簽完,具體運作時間,孫總(孫曄)跟我說應該不會超過三個月。”

徐琪稱:“神開股份作為一個長期運作計劃,預計會有50億元的現金流,應該可以徹底解決這次整個的兌付,甚至可以把所有投資者的錢,不管到期沒到期的,全部可以歸還。”

不過,徐琪也承認,神開股份的合作方案並不是板上釘釘的事,隨時可能面臨計劃流產,而當前給到投資者的方案無疑是最樂觀的想法。

徐琪介紹,接下來主要的工作,首先建議客戶先登記信息,再用一個星期的時間,要求快鹿集團出具客戶資金兌付的資金安排表。

隨著近兩個月來負面報道不斷出現,徐琪表示,快鹿手中的資產變現困難,“原來快鹿旗下小貸公司10個億的資產包現在2個億都賣不出去,導致快鹿的資產估值快速萎縮,”

3月31日當天,涉及快鹿投資的相關上市公司股價均出現下跌。其中,神開股份下跌2.50%,十方控股下跌12.96%,明華科技下跌9.59%,大中華金融下跌20.00%。

徐琪稱,“我知道大家都想馬上拿到錢,但這現在是不可能的,什麽是可能的?就是大家現在不要慌亂,按部就班登記好,一個星期等到快鹿資金安排表,看一下合理不合理,覺得合理就等待一下,覺得不合理就再私下跟公司溝通。”

公司高管未露面

雖然徐琪表達了一系列的解決方案,但現場眾多投資者仍然認為金鹿這樣的做法沒有誠意,他們最大的疑問在於:為什麽這些解決方案不是由金鹿的決策層出來宣布的?以及徐琪的表達是否能代表金鹿決策層的意見?

針對上述種種質疑,徐琪表示,“我必須承認,我不知道、也沒想象到今天所有(金鹿)高管都不在……我可以告訴你們,今天在這里幫忙的,都是(金鹿)普通的員工。”

“在這個危難的時刻,很多管理者不方便出現,怕可能引起一些肢體上的沖突,所以由我來出面。”但徐琪同時強調:“我主要負責公司與客戶的溝通,我負責不了公司的決策,我不是公司的高層管理者或決策者,我不是。”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雖然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徐琪的身份是金鹿財行董事長助理,但於今年3月2日舉行的金鹿金融戰略發布會上,徐琪是以翰典金融執行總裁的身份出現的。據了解,翰典金融與金鹿財行同為金鹿金融旗下的兩個平臺。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於3月31日糾紛當天向徐琪本人詢問其身份職位,徐琪告訴記者,“我是顧問。”當記者進一步詢問是否為理財顧問時,徐琪表示,“是的,我是外聘的。”

現場也有客戶表達了希望能與金鹿方面簽署資產保全協議的訴求。對此,徐琪表示,“其實按道理今天是可以(簽署)的,但是現在負責這些(工作)的員工全回家了。”

“我們會不會第二天來你們員工全沒有了?因為你們今天高管就不在,明天可能就關門了。”現場有客戶向徐琪提出疑問,並不斷有客戶要求金鹿的董事長韋炎平能出來面對問題。

“我也打過他(韋炎平)電話,警察也要求他來,我也發過他短信,但他也沒有回複我。”徐琪對此也頗為無奈,針對金鹿高管集體采取回避的態度,徐琪稱,“不妥當,也沒有擔當。”

由於徐琪無法代表金鹿高層,現場眾多客戶表示並不能接受現有的安排,部分投資者情緒也有些激動。徐琪坦言,“像今天這樣的場面不可控,很多員工都提前回家了,假如明天後天還是這樣,如果是你(投資者)的子女,你也不會讓他來上班吧。”

但也有不少投資者認為,高層一直不出現,場面勢必會進一步失控,而金鹿單方面要求客戶息事寧人,卻又不能給出有力的承諾,對於廣大投資者來說並不是一個妥善的做法。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系了金鹿負責品牌宣傳的負責人,該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金鹿內部一直在忙於和快鹿集團就一些出現問題的產品或資金流動性不足的問題進行緊急溝通,快鹿方面也承諾會將一部分優質的資產作為給客戶的擔保和抵押,也會分頭和客戶簽署擔保協議。

該負責人同時稱,“包括金鹿現在面臨的問題,問題到底有多大,以及會如何處理,我們會在清明節後的第一天召開新聞發布會,屆時包括所有金鹿的高層領導、城市區域的負責人,以及快鹿集團的代表都會過來。”

  • 每日經濟新聞
  • 姚祥雲
  • 每經記者 沙斐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2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