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如何利用信用卡達到10%以上的資金收益? 那一水的魚

http://xueqiu.com/2074020838/26342843
原諒我也做一回標題黨。
在幾個月前,我也還是一貫的思維比較抵制信用卡的。很多人,覺得信用卡是提前透支,云云。其實我覺得信用卡是一個很好的現金管理工具。
10月才第一次申卡,目前一張招商,一張中信。

首先,什麼樣的人比較適合,或者說需要使用信用卡?
1、一般公司的行政、財務等採購人員,經常有流水支出;
2、經常出差
3、即將面臨裝修、結婚、生孩子等,需要大筆支錢的
等等。
比較不適合使用信用卡的人群:
1、控制能力較弱,消費起來無腦的;
2、經常拆東牆補西牆的;
3、平常很少光顧需要刷卡的店舖的。


其次,如何利用信用卡理財?(目前年化收益率4%至5.5%)
利用信用卡的免息期,將對應的資產購買貨幣基金。

這裡不得不提到一個比較方便的,活期存款替代品——貨幣基金。
詳細地比較了很多貨幣基金,最終我選的是匯添富的現金寶。這一款的收益率是排在所有貨基前列的,最近半個月的7天收益率基本在5.2%以上,最新為5.487%。(而且管理費和託管費比以前的老貨基低0.1%)。
最重要的,是這款貨基可以7天24小時實時提現以及7天24小時即時還信用卡(免費),7天24小時即時免費匯款(只能在自己的賬戶之間轉),這比很多貨基只能工作日提現,而且還限定具體時間段(一般是白天),要方便很多。
只有具備信用卡即時還款功能(即時恢復額度),才具備現金管理的價值。有一次,我給朋友買高鐵票,想起信用卡額度到頂了,於是用某寶還了部分信用卡。結果兩小時後才到賬。。。結果不得不在某寶的還款到賬前,用匯添富再還了一筆。
此外,匯添富的每天提現額度為500萬,貌似是貨基裡頭最高的了。

第三,選什麼信用卡?
信用卡里頭,優惠活動最多的當屬招商銀行和交通銀行。
招商銀行:招行的卡是真的好用,最開始也是衝著這個名聲去的。招商銀行有最大量的打折商家,而且還有週三半價的活動,很多餐飲店在週三這天提供5折優惠。除此之外,基本上絕大部分影院也是半價,省去了各個影院辦VIP卡充值的麻煩。
招商銀行是最先提供微信銀行服務號的,也是目前為止做得最好的。(此外中信銀行和廣發銀行也開通了服務號)。
招商銀行信用卡消費,微信會即時收到一條消費信息(免費發送)。點擊微信可隨時查詢當月賬單、還款日、即時額度等,可以查詢周邊有哪些打折商家,用掌上生活APP還可以用地圖方式顯示出來。而且,招商銀行是目前微信銀行裡唯一提供人工服務的。
太方便了,不一一列舉了,誰用誰知道。

招商銀行最新還推出了9分招牌惠,9積分可以兌換哈根達斯單球、麥當勞派和冰激凌等等。9積分,基本等於白送的節奏。(9積分相當於0.36元的節奏)
招商銀行首卡送禮品,諸如歐萊雅的化妝品、背包、男士美容套裝等。我當時不知道這些,禮品是個最沒用的木杯子。

交通銀行
招商的活動主要集中在週三,交通銀行的活動則集中在週五。
交通銀行辦卡就送100元刷卡金,比禮品來的實在。介紹一個朋友還送50元刷卡金,等等等等,不一一列舉。
交通銀行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最紅星期五,在星期五可以眾多超市(包括屈臣氏哦~)返5%刷卡金,或加油站返汽油。不少餐飲也是週五半價。(不過往往有討厭的限前多少名)。
交通銀行的活動商家也比較多,和招商拼得最凶。

中信銀行
中信,其實你值得擁有。
9分享兌和9元看電影活動、9元喝咖啡等活動,很適合年輕人。
每月消費滿199元、3999元、5999元,分別送一次9分享兌權益,裡頭有哈根達斯、星巴克、萬寧等等,對我吸引力最大的是萬達的電影票(2D)。
每月滿2999元,獲得一次9元看電影權益(可買同一場次2張),這個9元在有些影院是可以兌換3D票的(如長沙王府井),有些兌換3D需要加10元。需要說明的是,中信的這個不像其他信用卡,有討厭的前多少名限制。你想,你跑到電影院,告訴你名額沒了,你看還是不看呢?
如果你是公司採購,每月流水超過6000元,那麼一張中信銀行卡每月已經送你5張電影票,看電影基本不用花錢了。
要注意有些信用卡不能累計中信積分的,如魔力卡,航空里程卡等,所以也就刷不出積分,參加不了9分享兌。

番外

中信的彩貝卡,廣發以及興業的淘寶卡,是可以集彩貝或集分寶的,相當於把信用卡積分當錢花。
這裡要介紹信用卡的另一個2.4%的收益了。我們知道,信用卡刷卡可以積分的。那麼,這個積分能值多少錢呢?你可以按每筆千分之二去衡量。
招商銀行的積分,消費20元積一分,在你兌換禮品的時候(1000積分以下主要是兌麥當勞),用每筆千分之二去衡量就行。這是因為:
廣發和興業的淘寶卡,是按刷卡額千分之二返等值集分寶(刷1000元,返200個集分寶)的,中信的彩貝卡略低些。如果按平均流水時間1個月計算,千分之二的年華收益率就是2.4%。
PS:交通銀行的積分可以按刷卡額的千分之2.5換算,購買交通銀行信用卡商城的東西,且最高抵扣不超過25%。

好了,目前為止,利用貨幣基金,以及信用卡積分,已經獲得年化6.4%+的收益了,現在需要找齊剩下的收益。

這裡介紹兩個返利網站吧:
首先是騰訊的彩貝網,http://cb.qq.com/,從QQ的面板上,也可以進入。點擊商家,不用註冊直接進入,且自動跟單,自動返現,返現在2%至5%之間的居多。當然,彩貝不能跟單天貓和淘寶,原因我想你懂的。
其次,還有我們@自由老木頭 的呀返利網,http://yafl.com.cn/,可以跟單淘寶和天貓。
言外話,呀返利的返利到賬速度快,很多。
所以,公司的行政採購人員多使用返利網站在京東和蘇寧上買東西吧~!
2%,如果按每月一次的周轉,年化超過20%了

天貓點券
如果你在天貓買東西,在使用返利網的同時,還可以使用天貓點券支付309元的天貓點券賣303元,相當於2%的折扣,年化也超過20%了吧?
特別要提示,這個天貓點券不能購買話費、虛擬產品,還有預售類商品(就是先交100元定金,在統一時間付尾款的那種)

好了,先這些吧~!

PS:
1、很多信用卡有網上支付減5元,或天貓半價(廣發)等活動,限多少名的;
2、綁定財付通送500彩貝(5元),且財付通會員每月一次96折充值移動手機費的名額;
3、目前微信支付有一次充30元減5元話費的活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589

投資第一課(一)期限配對 那一水的魚

來源: http://xueqiu.com/2074020838/32052899

作為價值投資者,有一句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叫做“買入並持有”。大師們也教導我們,除非出現“公司變壞,偏離了起初的預想值”、“有更值得投入的股票出現”、“股價明顯高估,偏離基本面”等等條件,否則就一直持有。誠然,堅持價值投資的理論,可以讓我們在股市暴跌的時候,看清自己;可以讓我們在股市跌跌不休的過程中,克服內心的煎熬,不在最低點割肉,但是作為一個普通的個人投資者來說,卻不得不面臨另一種尷尬。

在我們一生之中,有幾次大的支出,例如:買房、裝修、結婚、生小孩等等。許多支出是剛性的,到了那個階段,不得不把這筆資金花出去。中國人自古以來的民俗,有錢就置宅,結婚前,也必須有套房才能滿足丈母娘。網傳中國首次購房年齡為27歲。根據某研究機構數據,2013年12月末百城房價已經突破10000元/㎡。按首次置業90平米,首付三成計算,加上規費等費用這筆支出接近30萬。如果30歲前結婚的話,結婚的彩禮錢以及各種花費,也在10萬元以上。房屋裝修以及家電家具的購置,也在15萬元以上。算下來,對於大部分白領來說,這些重大的支出很難在30歲前通過自身的積攢來實現的。

你可能在一個很好的價格,買入了一個很好的公司,甚至是偉大的公司。但是,買入後一年、兩年、甚至十年,就是不漲,這種情況在資本市場根本不是新聞。


例如,你今日買入10萬元的股票。但是一年後因為結婚不得不提取這筆資金。那麽,實際從你買入的那刻起,你並不是買入一筆價值投資的股票,而是買入一筆帶保證金的期權,或者說是對賭協議——賭該股在一年之內的漲跌。而該股很可能在一年後腰斬,再過兩年又漲5倍。

普通的價值投資者有一個常犯的毛病,就是看見便宜的股票就想馬上據為己有,對踏空的恐慌超過套牢,像“集郵愛好者”一樣,擔心心儀的郵票明天就買不到了。一個6倍PE,每年利潤穩定增長20%以上的股票,很心動了吧?可是熟料到,它竟然還能跌到4倍PE呢?別看這兩個數字都挺小的,要知道,從4塊錢漲到6塊錢,需要上漲50%!

在投資,或者公司經營中,有一個概念叫“期限配對”。仍以上例,如果計劃在一年後結婚,則那筆10萬元的資金應當選擇一年內到期的高等級債券,或者貨幣基金、定期存款等投資渠道。即便選擇期限較長的債券,也不是真正的期限配對,因為如果即期利率上升,會導致債券價格下跌,在你套現時未必獲得正收益。

如果把人看做一個企業的話,那麽一張現金流量表就出來了:工資收入減去日常開銷,相當於經營活動產生的凈現金;爸媽的資助(欠的親情)相當於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而購買股票則相當於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人在30歲之前,相當於初創的企業。初創企業自己都沒站穩腳跟,反而對其他公司進行大把投資的,很少見。同樣的道理,不建議投資者在30歲之前,把過高比例的資產配置在股票上。

@東博老股民 @看好股市的新人 @T型骨頭 @處鏡如初 @雲蒙 @草帽路飛 @今日話題 @top_gun888 @耐力投資 @平淡平安 @南迦巴瓦1999@okok74@德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283

投資第一課(五) 股票融資的另類用法 那一水的魚

來源: http://xueqiu.com/2074020838/32765090

一般人理解的“股票融資”,大概率就是“加杠桿”的意思。主要目的是在股票上漲的過程中,能夠獲取加倍的收益。但是,硬幣正反兩個面,如果股票下跌,投資者會加倍損失。

實際上,股票融資還有兩類用法,雖然很簡單,許多人卻不常用。以下這兩類用法,都是不帶“杠桿”的!

1、回歸“融資”的原始功能

前面四節都提到了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期限配對】。反複強調個人投資者務必使自己的資產負債的配置符合自己的凈現金流。但是,熊市中也充滿了低估值的誘惑,許多個人投資者采取比較激進的投資策略,較多的配置了股票(投資品種中期限最長),導致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開支時,才發現捉襟現肘(類似於資金鏈斷裂)。

股票融資回歸其本質,還是“融資”二字。在急需用錢的時候,除了找親戚朋友借錢,無非是信用卡分期、P2P網貸、“小額借貸公司”等借款途徑,個人投資者還有一條較為快捷的途徑——股票質押貸款,也就是常說的《融資融券》中的“融資”。

這筆“貸款”的期限為半年,半年後可以通過交易進行“續貸”。考慮交易傭金和印花稅,貸款成本在年化10%左右,低於信用卡分期15%以上的年化成本,且具有“隨借隨還”的特點。

首先必須要開通融資融券,這一般需要在券商開戶6個月以上(各券商要求不同),並對總資金量有一定的要求。其次,個人投資者所持有的股票,必須是融資標的。操作方法也很簡單,先從普通賬戶劃入一部分倉量的擔保品進入信用賬戶,在信用賬戶融資買入相當於“貸款”的額度的標的,最後在普通賬戶中賣出等量的倉位。普通賬戶中賣出所得的資金,可以提現出來使用。

2、“融資”類似於一張看漲期權

如果個人投資者有一筆未來的現金凈流入(當然這個預期必須要準確),那麽可以提前投入一筆股票“融資”的負債,來與未來的現金流入做對沖。

之所以這麽做,而不是等到未來現金流入後再買入股票,主要是出於“看漲”的擔心,如此操作可以提前鎖定購買成本。

當個人投資者的現金到賬,在信用賬戶中直接還款即可,也就是融資接回。

融資的成本是10%,如果股票的ROE能夠超過10%,那麽未來融資接回的時點,與現在買入的時點相比,前者來說股票的即時估值是更低的。

例如,我現在在用的融資接回。以0.8PB的價格買進浦發銀行,半年後融資接回的成本就是0.76PB左右。(0.72PB的事先鎖定價格+0.04PB的融資成本)

如果股票的分紅能夠覆蓋一部分或者甚至全部的融資成本,那將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這樣可以使融資具備長期的可持續性。當然前提是這個股票能夠穩定盈利並派息,如果這只明年巨虧那又是另一番風景。萬科A的事業合夥人帶杠桿增持,就類似於這樣一種操作手法——一是今後年度管理層的經濟利潤獎金,可以將前期的融資接回,二是持有股票的市值分紅可以覆蓋融資成本。因此,我們也可以預估今後年度萬科A的派息率都不會低,至少會保持在2013年年度派息的派息率上(2014年年中分配)。

以上兩種方法,均為股票融資操作,但其實都不帶杠桿。保守的個人投資者也可以采用。但同時提醒個人投資者註意,必須預估好自己未來的現金流,否則就是“貸款沒錢還”、“融資接不回”。


==========================================================

更多好文可關註我的首頁:http://xueqiu.com/nysdy

投資第一課(一)期限配對http://xueqiu.com/2074020838/32052899
投資第一課(二)如何配置投資倉位http://xueqiu.com/2074020838/32147941
投資第一課(三)股票的期限配對http://xueqiu.com/2074020838/32326696
投資第一課(四)債券的期限配對http://xueqiu.com/2074020838/32509928

@Mario@DAVID自由之路@釋老毛 @青城山中鳥 @江南憤青 @黃建平 @東博老股民 @醒悟 @不明覺厲的小夥伴 @雲蒙@小宇闖天涯 @裝帥牛烏鴉 @萬佑希 @okok74 @張翼軫 @沃倫小巴@銀行民工 @潘潘_策略投資@今日話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862

銀行股投資第一課(二)為何銀行不能充分競爭 那一水的魚

來源: http://xueqiu.com/2074020838/32869934

不同的行業,競爭的激烈程度不同。在競爭激烈的行業,即使企業做得很好,也無法獲得令人滿意的利潤。他們的大餅被來自同行業的競爭者,有話語權的供應商,有談判能力的買家,虎視眈眈的替代品給撕得七零八落。

有一句話叫“男怕入錯行”,正是這個道理。如果入錯了行,企業利潤都無法實現,高薪酬又從何談起?

在本節,重點來回答上一節留下的一個問題:為什麽銀行之間不能做到充分競爭?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個銀行的專用術語(指標),叫資本充足率。雖然在一存一貸的過程中,銀行起到的是媒介的作用(中間人),但是空手套白狼可不行。萬一右手邊的貸款人無法償還貸款,那銀行拿什麽還給左手邊的儲戶呢?這中間產生的損失怎麽辦?

同樣的道理,如果儲戶不相信你銀行有這個兌付的能力,我憑什麽要把錢存在你這里呢?我不如找個塑料袋包好,埋在床底下?(註意防鼠防白蟻)。

為了防範這個風險,也為了打消儲戶的疑慮,全世界最精明的銀行家們坐在一起開會,開發出來“資本充足率”這個東東(可百度“巴塞爾”)。主要的意思就是說,右手倒騰出去了100塊錢,不能全是從左手拿過來的,你還得從自己口袋里拿出幾塊錢。

自己口袋里的這幾塊錢,有一部分真是自己的,叫做一級資本(分為核心一級資本,其它一級資本),另外有一部分也是找人借的,叫做二級資本或附屬資本,主要是通過“包含減記條款的公司債券”來充當(以前是次級債)。

目前階段,減記債很容易就能發出去,所以根本的制約還是核心資本。目前普遍實行的權重法,就是將核心資本扣除掉扣減項以後的資本凈額,除以風險加權資產(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所得的數字。這個數字普通銀行不能低於8.5%,大型銀行不能低於9.5%。而其中核心一級資本分別不能低於7.5%,8.5%,也就是說其他一級資本(優先股)在核心資本充足率中,只能起到1%的作用。

 ======================================================
上一節中好多人說我那個沒講到,這個沒講到——你看為了講清楚這些東西,又把事情講複雜了。上面這些專業名詞,看不懂的童鞋,先把他們忘記吧,下面我們來講銀行這門生意。

=======================================================
繼續


假如說一家銀行想搶占市場——簡單說就是左手、右手之間倒騰更多的錢。那麽這家銀行很快就會發現,艹,資本金不夠啦~!就像汽車跑著跑著發現沒油了一樣,銀行這時也需要加油(也就是融資,增加資本金)。

很多人擔心市場利率化以後,會有多少銀行破產之類。又例舉了美國、臺灣等許多例子。只知道翻教科書,不知道分析具體問題是不行的哦~!各國的的經濟形態不同,監管政策不同,完全不能放在一起嘛……

假如存款利率完全放開,不管哪家銀行想從市場上搶存款,都得掂量下自己口袋里有多少錢。等到自己口袋里沒錢的時候,自然就沒必要再繼續拉高存款利率。而且銀行還必須以更高的利率把錢放貸出去,這個貸款利率還必須覆蓋壞賬風險、運營管理費用等。所以利率市場化以後,存款利率很大程度上是由貸款利率拉動的。

我們對比券商。券商的經紀業務(就是開戶交易),由於沒有資本金的限制,券商可以不需要本金的保障就能把客戶數量做上去。也因此,券商用不斷下降的傭金來吸引客戶,最低已經達到普通客戶萬2至萬2.5的水平,這個在除去交給交易所的規費以後,幾乎是虧損的。

再反過頭來看銀行,銀行在搶客戶,搶存款的時候,一只叫做【資本充足率】的手,就會過來掐住脖子,高喊道:“別搶了,給其他銀行留點飯吃吧~!”

於是大家就都有飯吃了,而且還吃得不錯哦~!

前面的資本充足率監管要求,算是銀行間不能充分競爭的第一個原因。再來說第二個原因,就是“牌照”這個東東。

說到這里我就想起周星星電影里,奉旨乞討的金牌了。

簡單說吧,銀行不是你想開,想開就能開。這需要“牌照”!如果一家餐飲店生意非常紅火,那他旁邊不久就會冒出第二家餐飲店。如果生意還是很紅火,就會有第三家,第四家……最後變成美食一條街。美食街名字是好聽,但是相對來說,其中的每一家店,都只能獲取到平均利潤。

銀行不同,開分支機構,是需要銀監會批準的。完全開一家新銀行,甚至需要國務院批準。而新銀行的批設,已經很多年沒有見到過了,最後一家大點的銀行應該是1996年批準的民生銀行。此後有不少城市信用社升級為城商行,農村信用社升級為農村合作銀行,此外在大銀行參股作為條件,新開了一些村鎮銀行。最新說要放開民資開放銀行的門檻,批了幾家類似企鵝銀行的民資銀行。目前據說都還在籌建。不過,相對於目前160萬億的銀行總資產來說,這些新開設的銀行在短期內都無法沖破1.6萬億的總資產(不到1%的新進競爭者。)

最後,談一下第三個原因,做為結尾。不得不說,銀行間無法充分競爭,一定程度上得益於銀行股股價低。

四大行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只有廣發、渤海等幾家沒上市)基本都上市了,如果需要增加資本金,除了留存利潤,就只能通過股市。不管是定向增發,公開增發,配股,都要通過股東大會、銀監會、證監會三層批準。而在熊市中,一談融資大盤就開始變色。現在低於凈資產,要融資更是千古唾罵。每次融資後,“有關部門”的人員肯定要交代:這次批了這麽多融資給你,幾年內不要再來找著要了哦~!

所以呢,銀行的資本金都緊張,大家緊巴著用吧,別瞎搶存款!


超過兩千字了,補充幾句吧:
近年來銀行不斷融資,主要是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1、   核心資本充足率由老辦法的4%提升到最新的8.5%至9.5%,相當於資本金要求增加了一倍多,因此而需要大筆融資;
2、  貸款減值損失覆蓋率由100%提升到150%以上,再加上貸款撥貸比不低於2.5%,一定程度上消耗了許多利潤,減弱了利潤滾存資本金的速度。
3、   新辦法加大了同業資產的風險權重,銀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下降了0.5%至1%左右。


只要銀行資本金規劃合理,按現有的速度(別腦殘,割肉搶客戶)發展,是可以做到不需要融資的。


下一節預告:銀行股投資第一課(三)神奇的利潤調節劑

更多好文請關註我,我的目標是:只發幹貨!幹得不能再幹,得就著牛奶豆漿吃。[笑]

主頁地址:http://xueqiu.com/nysdy  [笑]

本系列可在我的主頁上搜索“第一課”,不再單獨發鏈接了。(連找都懶得找的人,把鏈接放這里也是無用的。)

$民生銀行(SH600016)$ $招商銀行(SH600036)$ $浦發銀行(SH600000)$ $中信銀行(SH601998)$ $光大銀行(SH601818)$ $北京銀行(SH601169)$ $南京銀行(SH601009)$ $寧波銀行(SZ002142)$ $平安銀行(SZ000001)$$興業銀行(SH601166)$

@今日話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500

銀行股投資第一課(三)神奇的利潤調節劑 那一水的魚

來源: http://xueqiu.com/2074020838/32936186

經常聽大蝦們說,XX銀行隱藏利潤多少多少,XX銀行釋放了利潤。那麽到底怎麽回事呢?這算不算財務造假呢?
財務會計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財務造假】和【財務調節】的區別,前者是無中生有,後者是東廂挪到西廂,名字可能換了,位置可能變了,但東西還是原來的東西。
本節,我們主要來看看銀行最常見的利潤調節方法——撥備。

撥備是企業運行中,對預估可能已經產生的風險和損失所作的一個準備。相當於你借了10塊錢給同事買早餐,明知道他“忘記”的可能性很大,又不好意思找他還錢,所以你已經做好了這10塊錢收不回的打算。反應到銀行的報表中,主要涉及兩個定義,一個是資產減值準備,一個是貸款減值準備。

資產減值準備包括貸款減值準備,還包括一些其他資產的減值準備,可以是同業資產,也可以是應收款項類投資,甚至可以是債券、商譽等。但對於銀行來說,其中的大頭,還是貸款減值準備。

前面的章節我們講到,貸款放出去以後,不會馬上變成壞賬,這中間存在一個滯後。一般來說對於一筆貸款,如果銀行發現有壞的苗頭,先是進入關註類貸款,然後次級、可疑、損失類(貸款),直至最後核銷。但是在財務上,不可能等到最後核銷的時候,才來處理這個壞賬。銀行需要預提一部分【準備】。但是具體提多少,各家銀行有一定的自主權。如果某家銀行的準備計提力度,大幅超出同行的平均水平,或大幅高於其以往年度,或者大幅高於不良資產生成速度——這種情況下,會被認為是“隱藏”了利潤。反之,則被認為是“釋放”利潤。

我們再來重新了解一遍【貸款減值準備】:
對於貸款的壞賬問題,銀行建了一個池子,叫做“貸款減值準備”。銀行每年都會把倉庫里的料(真金白銀),往池子里投一些,儲存起來“準備”應對未來的壞賬核銷。當這個真金白銀丟進池子里以後,就已經相應扣減了銀行的利潤。日後壞賬核銷的時候,是不影響銀行利潤增減的,只影響池子里料的多少。

價值投資者最喜歡的東西來了。這里涉及到【資產隱蔽】——這個池子里的減值準備,是直接從總資產和凈資產里扣除掉的,沒有體現在賬面上。對於一個凈資產1000億、每股凈資產是10元的銀行,假如減值準備有100億元,那麽相當於隱蔽了每股0.75元的凈資產(扣除25%所得稅後)。

這里簡單舉個例子,假如某銀行計提的貸款減值準備,比合理值多了100億,那麽相應“隱藏”了多少利潤和凈資產呢?答案是均為75億元。文後有關於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說明,不怕費腦的可以看看。


最後再補充幾個銀行業的知識:(行文盡量簡練了哈[笑]
一、貸款減值準備,監管要求有兩條:
1、 一是撥備覆蓋率不得低於150%(已經在執行)。也就是貸款減值準備這個池子里的料,不能低於不良貸款的1.5倍。
2、 二是撥貸比不能低於2.5%(2016年前達標)。也就是不管你不良貸款多也好少也好,貸款減值準備這個池子的料,不能低於所有貸款總額的2.5%。

PS:第二條監管標準看似有點霸氣和蠻不講理。曾經某位德高望重的銀行高管,也曾有所微詞。也是哦,我家銀行資產控制好不良率低,憑什麽要我計提那麽多準備(會減少當期利潤,降低一級資本充足率)。但是回過頭來看,這條監管標準是非常穩健的。因為當經濟好的年頭,別家銀行的不良率是0.9%,你家不良率是0.4%,確實感覺不良控制不錯,不良率比別家低一半。但是等到經濟不好的年頭,這個不良率並不是等比例上升的。情況往往是這樣:一個跳升到2.4%,一個跳升到2%。如果前期按撥備覆蓋率計提準備,這個時候就傻眼了。

二、不良貸款率,是一個比較人為的指標。我更喜歡【重組+逾期】貸款率這個指標。也就是將重組貸款和逾期貸款,去除以總貸款,然後再各家銀行橫向比較。

人家明明已經還不起款了,可是你家偏要說人家有能力還款,就不劃到不良貸款里——那我也沒轍啊。所以建議大家用貸款減值準備/【重組+逾期】貸款,這個指標來橫向比較各家銀行。同時註意逾期貸款里面抵押和質押貸款的比重。這個問題,如果有機會,我會再分兩節分別闡述。



下節預告:銀行股投資第一課(四)為何說銀行【一季報定全年】?

更多好文請關註我,我的目標是:只發幹貨!幹得不能再幹,得就著牛奶豆漿吃。[笑]
主頁地址:http://xueqiu.com/nysdy [笑]

本系列可在我的主頁上搜索“第一課”,不再單獨發鏈接了。(連找都懶得找的人,把鏈接放這里也是無用的。)

$民生銀行(SH600016)$ $招商銀行(SH600036)$ $浦發銀行(SH600000)$ $中信銀行(SH601998)$ $光大銀行(SH601818)$ $北京銀行(SH601169)$ $南京銀行(SH601009)$ $寧波銀行(SZ002142)$ $平安銀行(SZ000001)$$興業銀行(SH601166)$








+++++++++++++++++++++++++++++++++++++++++

這里插一個題外話,是關於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唐朝,有點費腦。初學者可以直接忽略,繞開不看。
去年年初曾發過一篇《貸款減值準備是否隱藏了銀行的資產?》,各位大俠也在下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當時我自己也被繞暈了。關於當期撥備計提,究竟隱藏了多少凈資產,我腦袋現在還是暈的。但是這個遞延的所得稅資產,無非是稅收的早交與晚交罷了,時間拉長了看,影響是微乎其微的。
http://xueqiu.com/2074020838/22801158

這里簡單說幾句吧,也不一定正確,歡迎各位指正:
雖然銀行在計提減值準備時,有一定的自主權利。但稅務並不100%認可。稅務會說,你一直猛計提準備,豈不是永遠不用交稅啦?
所以其中必須“預繳”一部分所得稅,這部分預繳的所得稅就形成了遞延所得稅資產。
以招行的報表為例:

上圖看出:2014年上半年,貸款減值準備共增加107.84億元。


上圖看出:2014年上半年,因此而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變化為10.95億元。低於107.84億元的25%。也就是說,稅務只認可了大約一半。

@今日話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831

銀行股投資第一課(四)為何說「一季報定全年」 那一水的魚

來源: http://xueqiu.com/2074020838/32963214

投資銀行股,經常聽大蝦們說,“一季報定全年”。比如說,某家銀行一季報出來以後,同比去年增長20%,那麽今年全年業績的增長率很可能就是維持在20%的水平線上,出現大起大落的可能性不大。

那麽,這是為何呢?

在闡述原因之前,首先要講講例外的情況。

前一節我們講了撥備對利潤的調節,一般情況下,銀行的報表傾向於將各期的利潤平滑,避免出現大起大落。這主要也是因為銀行與其他民企上市公司不同,掌舵的董事長或行長都不是實際控制人或大股東。像這類【職業經理人】掌舵的公司,掌舵者傾向於獲取平滑的業績增長。

具體原因,我想在集團公司工作過的應該都知道——業績增長過快,下一年就會面臨更高的業績任務指標;而如果業績大幅滑坡,又會面臨相關部門(XX委)的考核責難,各種檢討、報告等是免不了的。所以管理層傾向於在好的年頭將業績壓低,存點余糧;而在壞的年頭把余糧拿出來,度過難關。

市面上,除了某兩家有強烈融資沖動的銀行以外,大部分銀行都希望自己的業績排名在同行中排名中上即可,不挑頭不冒尖,也不落後。博大精深的【中庸】思想。


然而,兩種情況下會出現例外:

一、“洗澡”。這種情況主要是銀行換了董事長或行長,就會發生財務洗澡的情況。主要手段也還是加大撥備力度,給自己以後經營存點余糧。同時加大核銷力度,把前一任的PP擦幹凈,從此輕車上路。

二、新監管指標實行,為達標不得不臨時加大撥備力度。歷史上撥備覆蓋率的監管要求曾經從100%提高到150%,為了達標各家銀行不得不臨時大筆核銷,同時加大撥備計提,導致業績單季下滑明顯(由於指標通常年末考核,所以該事件也往往發生在第四季度)。因為這個原因,某家銀行在2008年年報就不得不大筆核銷,致使當年凈利潤同比減少77%。就目前來說,還有一條撥貸比(貸款減值準備/總貸款)不低於2.5%的指標,是要求2016年年底達標的。因此各位親可以看看自己手里的票,距離達標還差多少。

講過意外情況之後,再來談為何銀行股【一季報定全年】。不過大家要理解,這個一季報定全年,並不是一個絕對的概念,所以千萬別往絕對的方向去理解。

原因之一,就是之前提到的管理層平滑業績的需要,不再贅述。當然,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此外:

銀行利潤增長的幾個途徑,開源方面一是資產規模(包括但不限於貸款)的擴大;二是各項資產息差的提升;三是中間收入(包括但不限於手續費、顧問費)的增長。節流方面,一是管理費運營費的降低(也就是“成本收入比”下降),二是撥備減少(建立在不良下降的基礎上才是健康的,否則可以看做是“釋放”利潤)。

我們來看第一項資產規模。首先是占銀行資產大頭的貸款,在放貸當年,在報表上是基本不產生收益的。以招行2014年半年報為例:


上圖可以看到,存款與貸款之間的利差約為4%。如果扣除營業稅,再除去約25%至30%的管理運營成本(成本收入比),只剩余連3%都不到。而撥貸比(不低於2.5%)要求2016年年底前達標,目前各家也基本保持在2%以上的水平。也就是說,要維持撥貸比不下降,就要求銀行當年【新增貸款】所獲得的【增量收益】,全部計提給當年的撥備了。第一年新增貸款的增量收益,要第二年才能體現在報表里。

這里告訴大家一個小訣竅,就是當年總資產增速較快的銀行,第二年的業績往往也不錯。因為總資產增速快說明管理層有心把業績做上去(前提條件是核心資本充足率得夠用),這個就不展開討論了。@處鏡如初 對這一點的理解應該比我更深。

在資產里面,除開貸款以外,還有兩個大類資產,一是同業資產,二是持有至到期投資(主要為債券)。這兩類資產的特點,是基本沒有計提損失準備,監管也沒有這方面的要求。所以在報表上看,當期就能夠獲益。

一般銀行的資產配置,貸款占大頭,資產增量基本要占到總增量的一半以上。如果再算上央行的存款準備金,留給債券、同業等資產的空間已經不大。假如某銀行當年總資產增長20%,那麽這個20%的增速能做到有8%至10%是同業資產和債券貢獻的,就很不錯了。因為資產配置是分攤到一年的12個月中(實際情況是年頭略多,年尾略少),一月份新增的能拿全年利息,12月新增的就只有不到一個月利息了,所以貢獻率還要打對折,也就變成4%至5%。

再來看第二項息差因素。如果遇上調息,那麽長期貸款的利率調整大多是從第二年年初開始的。當然也有部分貸款約定下月調整的。調息後,資產(利率)的重定價有較大比例發生在第二年的一月份。

節流方面,運營管理費和撥備核銷,各家銀行通常有一些季節性的差異。例如有些銀行喜歡四季度提大頭的管理費(年終獎?),有的喜歡一季度提。而撥備與核銷方面,多集中在四季度,也有年中年末分兩次核銷的。

因為這個原因,部分銀行用【1季報×4】來預估全年業績水平,是不大合適的,因為存在季度的差異。但是用【去年全年業績×今年1季報同比增長率】來預估全年業績,是略微靠譜的。




下一節預告:銀行股投資第一課(五)資產質量怎麽看?

更多好文請關註我,我的目標是:只發幹貨!
我的主頁地址:http://xueqiu.com/nysdy [笑]

本系列可在我的主頁上搜索“第一課”,不再單獨發鏈接了。(連找都懶得找的人,把鏈接放這里也是無用的。)

$民生銀行(SH600016)$ $招商銀行(SH600036)$ $浦發銀行(SH600000)$ $中信銀行(SH601998)$ $光大銀行(SH601818)$ $北京銀行(SH601169)$ $南京銀行(SH601009)$ $寧波銀行(SZ002142)$ $平安銀行(SZ000001)$$興業銀行(SH601166)$

@今日話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885

銀行股投資第一課(五)資產端的奧秘 那一水的魚

來源: http://xueqiu.com/2074020838/33107670

通過前面的四節,我們大致知道銀行是一門怎樣的生意。那麽從第五節開始,慢慢要開始燒腦了。

相信經過這幾節簡單的學習,您在每期銀行股報表後,也可以自豪地丟出自己的見解,然後默默迎來旁人【驚愕的嘴巴】和【贊嘆的眼神】。

歡迎加入新的世界!

++++++++++++++++++++++++++++++++++++++++++++++++++++++++++++++++

會計的三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對於銀行業來說,最重要的是資產負債表,其次是利潤表,而現金流量表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本節主要來講資產負債表的資產部分,兼談各部分資產的質量。




首先需要了解,一張資產負債表,是一個節點末的“定格照”。比如上表是招商銀行2014年半年報,指的是2014年年中時的資產情況。實際在2014年上半年,這個資產是不斷變動的。

一、最高安全等級資產

1、現金——這個很好理解,也就是現鈔。銀行為了應對每天的存取款,必有一部分資產配置的是現鈔。這部分資產的風險幾乎為0。但需要註意的是,現金資產無法收息,不產生收益,而且還受到通貨膨脹的侵蝕。

2、存放中央銀行的款項——就記住這是央行強制要求各家銀行存在他那的資金就行。對於銀行來說,希望存在央行的準備金越少越好,原因有二,一是存在央行的越少,可以放貸的資金就越多;二是這部分資金的利率比較低,招行2014年半年報是1.52%。

有興趣的童鞋可以百度【存款準備金率】、【貨幣乘數】等概念。

這里必須講一下的,就是存款準備金率和貸存比的區別,很多童鞋搞不清的。加入存款準備金是20%,貸存比是75%,那麽100元的存款進來,銀行必須【最少】放20元到央行,【最多】放75元的貸款出去,這里還剩下5元,銀行可以配置債券等其他金融資產。這就是兩者的區別。


二、次高等級資產(大蝦們經常說的“同業資產”)

3、存放同業和其他金融機構款項——也就是存在別家銀行、其他金融機構(其他金融機構包括信托、保險、基金、財務公司、券商、期貨等),只要這家金融機構不倒閉,資產安全可保無虞。

4、拆出資金——跟存放差不多,但安全等級更高。拆放同業通常需事先對拆入銀行進行授信,或以票據進行質押(如逆回購),而存放同業則不需要。

5、買入返售金融資產——銀行自己(買入方)與資金需求方(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簽訂協議,買入對方的證券,同時約定對方在規定時間將這部分資產贖回。這里交易的金融資產相當於質押貸款的質押品,起到一定的擔保作用。同時,需要註意買入返售金融資產可以繼續轉讓給第三方。

以上這三種資產,就是傳說中的“同業”,理論上說是銀行非常安全的一部分資產。但也由於過於神秘,加上抽屜協議、剛兌等等,被蒙上了“過橋貸款”“變相放貸”等名聲。這個就見仁見智了,畢竟沒有人能一筆一筆扒開來看。

三、相對較低等級資產

6、貸款和墊款——這個我相信不用解釋了。唯一補充一下,就是資產負債表中的貸款和墊款,是指的凈額。也就是真實的貸款和墊款總額,減去貸款減值準備後的凈額。換言之,貸款減值準備不計入總資產,也不計入凈資產。

7、應收利息——假如1月1日貸款1個億出去,利息600萬,約定年底一次收息。那麽在年中的時候,雖然還沒收到利息600萬,但是分攤到半年,就有300萬的應收利息。

這兩者的資產質量等級,可以說是一樣的,利息本身也是貸款資產的一部分。貸款和墊款,借款人可能倒閉破產,或者跑路,使得一部分貸款不能收回全部本息。所以該部分資產的資產質量等級較低。


四、混雜安全等級資產

在報表中我們還能看到幾類資產,比如
8、以公允價值計量且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資產)
9、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10、持有至到期投資


這三類資產,【大部分】都是債券。其中的國債、政策性銀行債券,等級最高,基本不用考慮兌付問題。其次是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債券,問題也不大。最次是其他債券(應該是以公司債為主),兌付問題要看企業質量和擔保品質量。

以上三類資產,在會計上的收益確認方式不同,因此而將債券分進了不同的類別。這個比較複雜,這里暫且別過不講。

五、應收款項類投資
繼同業資產後的又一個大染缸。招行這里有4686億元,約占總資產的10%左右。神秘的東西都可以往里面裝。主要包括未出表的理財產品(多為保本型),信托受益權、保險資產管理計劃等


六、其他資產(主要是經營類)


11、貴金屬——主要是庫存的黃金、白銀等。貴金屬本身也是無法生息的,但是貴金屬價格的波動會帶給銀行收益和損失。如果銀行看好貴金屬行情,是可以持有貴金屬凈頭寸的。同時,銀行出於紙貴金屬交易等理財業務,以及貴金屬衍生品金融等業務,需要持有一部分貴金屬,來對沖相關的價格波動風險。

12、固定資產——主要包括土地及建築物,在建工程(未完工的房地產)、電子設備、裝修費、運輸及其他等。這些固定資產主要為銀行為保持運營需要而持有的資產。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逐年折舊,變成成本消耗掉。如果固定資產升值,那麽會計上也不會產生任何收益。

13、投資性房產——經營出租的房產。銀行是不能買入投資性房產的,這里有少量的投資性房產,可能是暫未處理的抵債資產。

14無形資產——主要為土地使用權,軟件等。

15、商譽——主要指收購其他公司時,溢價收購部分。比如被收購的企業,凈資產是100億元,但是收購價出到150億元,這里就會產生50億元的商譽。
需要註意,銀行是不能持有金融機構以外的股權,也不能收購非金融機構的企業的,除非是抵債資產被動持有。但規定也應在2年內處置完畢。

16、遞延所得稅資產——已支付的所得稅,超過應支付的部分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資產。簡單理解就是預繳的稅收。



更多好文請關註我,我的目標是:只發幹貨!
我的主頁地址:http://xueqiu.com/nysdy [笑]

本系列可在我的主頁上搜索“第一課”,不再單獨發鏈接了。(連找都懶得找的人,把鏈接放這里也是無用的。)

$民生銀行(SH600016)$ $招商銀行(SH600036)$ $浦發銀行(SH600000)$ $中信銀行(SH601998)$ $光大銀行(SH601818)$ $北京銀行(SH601169)$ $南京銀行(SH601009)$ $寧波銀行(SZ002142)$ $平安銀行(SZ000001)$$興業銀行(SH601166)$

@今日話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852

銀行股投資第一課(六)貸款質量怎麼看? 那一水的魚

來源: http://xueqiu.com/2074020838/33311950

註意:這一節很可能是所有章節里最重要的內容了。因為大家知道銀行的杠桿非常大,稍有資產損失就會放大20倍。其他資產包括同業和債券,只要不發生大規模的經濟或金融危機,基本上風險都不大。唯獨貸款的資產質量,因為各家銀行的風控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結果。

貸款也是資產中占最大頭的。本節,我們就來看看銀行貸款的質量怎麽看。

請註意,以下部分內容可能是你在各大機構的《分析報告》中從未看見過的,也是在各類書籍中也看不到的,完全來自本魚對銀行報表的認識。

首先,要明白一個道理,銀行貸款的質量,跟經濟的周期是基本同步的(順周期)。在經濟好的年頭,你很難看出各家銀行的風控能力——此時百業俱興,各個行業都能獲得較好的利潤,還款能力也強。但是,一旦碰到經濟較差的年頭,銀行之間風控能力的差異化就突顯出來了!

這跟股市里“退潮的時候才知道誰在裸泳”這個道理是相似的。所以,切莫在經濟好的年頭,橫向比較各家銀行的貸款質量,這樣不具備參考的價值!

在我國銀行歷史上,曾經有一套貸款質量分級的辦法叫“兩呆一逾”,也就是把貸款分作:正常、逾期、呆滯、呆賬。如果查看早期的銀行報表,你還能看到這些詞語。目前通行的是國際普遍采用的“五級分類”,也就是“正常、關註、次級、可疑、損失”,後三種為不良貸款。

個人投資者看機構的報告,經常都會看到“不良雙升”之類的詞語,指的就是五級分類的這個“不良”。但是需要註意的是,這個分類不能排除在認定過程中的人為和主觀因素。而且各家銀行對不良認定的口徑不同。

所以我更關心幾個“硬指標”。

一是逾期貸款率:




關註點1:首先總的逾期貸款率是值得關註的。招行2013年年報是1.5%

關註點2:這里衍生一個指標,逾期/不良比,也就是用逾期貸款除以不良貸款,得出的比值用於大致估計銀行對不良劃歸的保守程度,這個比值越低越好。

上表感謝@利奧流 提供。

關註點3:通過逾期分階段統計,在時間軸上的縱向對比,可以看出銀行逾期貸款的演進。同時,分別用“90天以上逾期/總貸款”“1年期以上逾期/總貸款”,來形成指標,再將指標與不良貸款率對比。





二是銀行報表附註部分
,有很多有用的信息(大部分有用的信息都在附註里)。以招商銀行2013年年報為例:(P201開始,都是有用的信息:)



上圖為按行業分類。如果你極度不看好某一個行業(“你懂的”行業),那麽該行業占比較大的銀行建議回避。



上圖為按地區分類,例如最近一兩年長江三角洲(江浙地帶)的壞賬就比較多。這個信息也可以參考。此外,一些銀行還有地區分部利潤表,也可以參考。



上面是擔保方式的分類,其中信用貸款多為大型企業,抵押和質押貸款多有抵押物。在我看來,保證貸款是壞賬率最多的一類。
擔保方式涉及到清償順序的問題,很重要。

可參閱《為何銀行喜歡抵押物》(雪球搜索剛剛卡死,這里給博客的鏈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9581790102uzdh.html 




上圖為逾期和擔保方式的綜合列表,更方便閱讀。



上表為貸款和減值的分析。總共2.1萬億的貸款,由上圖可以看出有385億元的減值準備是給正常貸款準備的。組合評估的不良總共有50億元,其中減值準備32.2億元,剩余的17.77億元是招商預估能收回的殘值。個別評估也是一樣的道理。

關於組合評估和個體評估的概念解釋,這里直接貼年報的:(簡單說就是組合是用過往的概率來打包評估的,個體評估是單個的貸款例子評估的)





+++++++++++++++++++++++++++++++++++++++++++++




這個圖還是之前的一些信息,只是放一起了,看得更清楚些。


三、關註逾期未減值
逾期了為什麽不減值呢?各家銀行的口徑不同,這個要在報表里翻閱。建議搜索“逾期未減值”。
有的銀行逾期90天以上全部劃為不良,有的則按照抵押物價值的覆蓋程度來估算。即抵押物價值能覆蓋貸款金額,就不做減值。



招商銀行為例,2013年年末招商銀行逾期未減值貸款金額為155.56億元,抵押物公允值為435.31億元,覆蓋率居然達到279.8%。

P297頁開始的《風險管理》,這往後的都是重磅幹貨,但少有人看報表看到這里。

不再一一貼圖了~~

延生閱讀:
為何銀行喜歡抵押物(雪球搜索剛剛卡死,這里給博客的鏈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9581790102uzdh.html 
招民興浦逾期貸款分析
http://xueqiu.com/2074020838/28958798






更多好文請關註我,我的目標是:只發幹貨!
我的主頁地址:http://xueqiu.com/nysdy [笑]

本系列可在我的主頁上搜索“第一課”,不再單獨發鏈接了。(連找都懶得找的人,把鏈接放這里也是無用的。)

$民生銀行(SH600016)$ $招商銀行(SH600036)$ $浦發銀行(SH600000)$ $中信銀行(SH601998)$ $光大銀行(SH601818)$ $北京銀行(SH601169)$ $南京銀行(SH601009)$ $寧波銀行(SZ002142)$ $平安銀行(SZ000001)$$興業銀行(SH601166)$

@今日話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864

銀行股投資第一課(七)有了壞賬怎麼辦?(上) 那一水的魚

來源: http://xueqiu.com/2074020838/33608314

上一節我們講到,要重點關註銀行的逾期貸款,因為最終收不回的壞賬,都是由逾期貸款轉變而成的。那麽一旦有了壞賬,該怎麽辦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所謂的“不良貸款”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一筆貸款變成不良,主要是借款人(含法人)遇到了經營(或生活)上的問題,短期內無力償還貸款。如果這個情況惡化,最終就會變成收不回的爛賬;如果這個情況改善,那麽也會像老樹逢春,發新芽。

不良貸款,從微觀上說跟借款人個體的經營管理能力有關,從宏觀上說,跟隨宏觀經濟波動。在宏觀經濟好,或者說行業景氣的年頭,只有最差的那一部分企業,才會出現經營困難。在經濟困難,或者說行業蕭條的時候,中等或中等偏上的企業也會出現經營困難。

我們經常說的銀行風控,首先是在宏觀上識別一個行業的興衰,從而決定在這個行業里配置多少貸款;其次是識別一個企業的還款能力(不一定是經營能力,還看抵押物),決定在它身上配置多少貸款,銀行需要承擔多少風險,相應的貸款的利率應該是多少。

正如前文所說,在經濟差的年頭,銀行之間的風控能力就看出來了。盡管銀行在風控上不斷努力,但最終還是會產生不良貸款。那麽,最終這些不良貸款會怎樣呢?

第一種,就像上文說的,行業基本面轉好,或企業經營轉好,不良貸款變正常貸款。

第二種,就是核銷。不良核銷從會計報表上看,它的數值多少是不產生損益的,只是影響“貸款減值準備”這個池子里的水。只有貸款減值準備計提的多少,才影響損益。不過話又說回來,池子里的水少了,又得繼續往里添。

各家銀行的報表,對於貸款減值準備變化的描述不盡相同,但大致意思差不多。首先來看看民生銀行:




首先看,期初余額就是這個池子里原來的水量。計提也很明顯,從稅前利潤撥到池子里來的水。那麽這里要重點講一下“本期轉回”了。這一項我以前也沒大註意,因為以往年度大多是很小的金額。自從民生銀行出現大額的本期轉回後,當時也引起了雪球的熱議。這里重點解釋下本期轉回。

上一節發過一個圖,這里要搬出來繼續用一下:




這張圖就很明顯了,所謂的貸款減值準備“池子”,一部分是掛在正常貸款下的(紅色圈圈),一部分是掛在“已減值貸款”下的(藍色圈圈)。註意理解,這里的“已減值”和“貸款減值準備”中的減值不是一個概念。“已減值”是針對問題貸款的,“貸款減值準備”是一個準備,也就是這個池子,他有一部分是給問題貸款準備的(藍色圈圈),還有一部分是給正常貸款準備的(紅色圈圈)。給正常貸款準備的這部分,可以近似看做是超額的準備。(前提是銀行對問題貸款的認可要保守)。

知道這些,本期轉回就很好理解了,這里借用興業銀行的報表來解釋吧:




簡言之,就是之前為已減值貸款(問題貸款)準備的貸款減值準備,現在由於這家企業的經營好轉了,所以將貸款減值準備轉回。

還看不懂的童鞋,這里較一個更簡單的辦法,我們看農行的報表:


可以把本期計提+本期轉回(負值),統一看做“本期計提”,即可。

事實上,一些銀行的報表下,沒有本期轉回這一項,只有“本期計提”。

再來看“本期轉出”,借用建設銀行的報表:



“本期核銷”,這個就很好理解了,已經基本確認貸款追不回了,予以核銷。這里強調一下,核銷的貸款並不是說銀行就不追債了,核銷是賬銷,案存,權在。因此,如果以後追回,就產生了“收回原核銷貸款和墊款”。

最後一個名詞,“因折現而轉回”,這個概念比較複雜,真不好解釋,但記住這個值一般為負值。招行的報表,關於這一項的解釋是:


註(上圖小字部分):指隨著時間的推移,已減值的貸款其隨後現值增加的累計利息收入。




也就是說,已經減值的貸款(問題貸款),雖不能還本付息,但仍然計算利息。因此計入利息收入(應收)。會計處理方法:在利潤表的利息收入里確認收入,並結算利潤,然後在貸款減值這里回撥(轉回),減少池子里的水。

中信銀行是這樣說的:



最後再終結下這張表,對利潤的影響:

本期計提——減少相應量的稅前利潤,增加池子相應水量
本期回撥——增加相應量的稅前利潤,減少池子相應水量
本期計提和本期回撥相互抵消,看做一個大的“本期計提“,只要看他們之間的差即可。
本期轉出——增加一部分量利潤,減少池子相應水量,同時通過資產出售(本期產生收益,計入營業外收入),以及劃入抵債資產(後期抵債資產出售後產生收益)。
本期核銷——不影響利潤,減少池子相應水量;
收回原核銷的貸款和墊款——不影響利潤,增加池子相應水量;
折現價值上升導致轉回——增加相應量的稅前利潤,減少池子相應水量;




更多好文請關註我,我的目標是:只發幹貨!
我的主頁地址:http://xueqiu.com/nysdy [笑]

下節預告:銀行股投資第一課(八)有了壞賬怎麽辦(下)

本系列可在我的主頁上搜索“第一課”,不再單獨發鏈接了。(連找都懶得找的人,把鏈接放這里也是無用的。)

$民生銀行(SH600016)$ $招商銀行(SH600036)$ $浦發銀行(SH600000)$ $中信銀行(SH601998)$ $光大銀行(SH601818)$ $北京銀行(SH601169)$ $南京銀行(SH601009)$ $寧波銀行(SZ002142)$ $平安銀行(SZ000001)$$興業銀行(SH601166)$

@今日話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014

銀行股投資第一課(九)有了壞賬怎麼辦?(下) 那一水的魚

來源: http://xueqiu.com/2074020838/33876854

前一節我們講到了壞賬處理的大手筆,這一節我們來看看微觀世界里的壞賬處理。

申明:由於本人也非銀行業內人士,所以很多內容來自道聽途說,主要是以前跟銀行的業務人員打交道,新聞及論壇,以及天涯論壇的某帖。

先講針對中小企業的貸款。

首先要了解兩個概念,一個是銀行客戶經理,一個是過橋借款。

大部分銀行的操作模式是這樣的,客戶經理與企業打交道,搜集資料,評估還款能力,然後把這些資料打包回來給自家銀行的領導審批(按權限層層上批)。有些銀行批貸款的是另一個部門,還需要再盡職調查一遍。

客戶經理是與企業接觸最多的人,可謂神通廣大——他必須打入當地的關系圈,和各色人等混成一團。而且必定是當地了解八卦最多的人。哪個老板養了幾個小三,房子安在哪里,企業欠了多少高利貸,他們都摸得條條順。

貸款放下來之後,客戶經理還需要經常去企業拜訪,看看存貨情況啊,訂貨的車有沒有排長龍啊,銷售人員的精神狀況啊(精神好證明銷售好),老板的精神狀況啊(老板精神狀況不好,有可能企業運營有問題,而最大的問題無外乎被逼債),諸如此類~!

既然貸款已經放下來了,為何還要如此拼命呢?因為放貸款的是客戶經理,清收的也是客戶經理!客戶經理手上如果出現爛賬,就得停掉手上的放貸業務,專門去搞清收,直到把貸款追回來為止。清收絕對是個苦逼的活,而且出了爛賬還得扣獎金,所以大家可以看到銀行報表上不良與核銷上升的同時,管理費用降下來了,就是這個原因。在這種模式下,放貸和清收是責任統一的,銀行客戶經理在放貸前恨不得把你家翻個底朝天。但是,也有某一兩家銀行,只要放貸時“盡職盡責”,就可以免於後期清收時的處罰。所以其他銀行的客戶經理都吐槽——“拼不過”。

再來說下“過橋借款”。我們知道銀行的每筆貸款,都是有期限的,比如說半年、兩年。很多人說,銀行貸款可以續借,所以爛賬可以一直捂下去,被子下面不知道捂了多少爛賬!其實這是不了解銀行業務。銀行貸款如果到期,借款人首先要把貸款本息全額還上,然後還得等一段時間才能等到銀行續借的貸款。這期間銀行需要重新審查,重新授信,重新審批,相當於一筆全新的貸款。企業在償還這筆貸款後,到再次拿到貸款,中間存在一個時間差,如果企業沒有足夠的流動資金撐過這個時間差,那怎麽辦呢?

此時,大一點的企業可以從其他銀行借入短期借款,而資信差一些的企業則不得不向民間借貸(諸如投資擔保公司之類,沒錯,就是高利貸)。在這個過程中,銀行的客戶經理有機會“抽貸”。據說有一些銀行客戶經理一方面跟企業打哈哈,放心吧續借的貸款會放下來的,正在走流程審批呢~~!另一方面根本就沒打算續貸給企業,所以……最終你懂的,這筆爛賬最後甩給了高利貸。

因此,一般的企業貸款,除了很小微的貸款,銀行都不大喜歡自己一家做——例如某企業需要貸款2個億,銀行在審查貸款的時候,即使看他的資信、抵押等各方面都很符合要求,也不會放貸2個億。最終可能就是放6至8千萬。剩下的缺口怎麽辦呢?你找其他銀行去吧~~~最後的結果就是兩三個銀行同時貸給這家企業,合計2個億。這倒不是因為“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里”的原因,而是——如果一家銀行把2個億全額貸給一家企業,那你就被他套牢了,你拿他沒轍了。如果你只借一部分,在企業經營有問題的時候,觀察力強手段高超的銀行客戶經理,就會先把貸款想辦法抽回來,跑得快能夠避免損失。(當然了,所有的客戶經理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會跑得快)。比如第一家銀行的貸款到期了,企業必須想辦法還上,然後續借或找其他銀行借。如果第一家銀行的貸款都沒辦法還上,那麽其他的債主(包括銀行、有應收賬款的業務單位、高利貸)都會找上門來,企業就瞬間崩塌了。

我也沒見過貸款合同。理論上說,貸款沒到期,銀行是不能提前收回貸款的。但是銀行在某些條件下(具體視乎貸款合同,比如流動貨幣資金不足多少)可以要求企業追加擔保,其中包括抵押物擔保、其他公司擔保,擔保公司擔保等。如果這些增信的要求滿足不了,銀行恐怕也是能提前抽貸的。

也正是由於這些原因,越是風險高的貸款,越傾向於短期化~!所以各位看下自家銀行報表,短期貸款的利率反而是高於長期貸款的哦~!



除了以上通過過橋借款甩賬(甩給其他銀行,或高利貸)以外,銀行對於問題貸款還有一些其他辦法:

首先是聯保,就是四五家企業組成一個圈圈,分別給圈子里的企業都相互提供擔保。這個東東據說是09年後,由某家銀行發揚壯大的。當時由於較高層面的要求,放貸有任務,貸款不放出去要挨罰。很多企業沒有足夠的擔保,又要貸款,怎麽辦呢?於是想出了這個辦法。由於這個東東最早是在江浙滬一帶開展,所以現階段壞賬也是從這里爆發。

如果聯保圈里某家企業跑路了,銀行會讓圈子里的其他企業把漏洞補上,也就是把爛賬吃掉。具體哪個企業吃多少,就看圈子里各家企業的運營狀況——一塊爛肉大家一起分掉哈,既要讓他們吃掉,又不能讓他們吃死,這是個大學問。作為回報,跑路公司剩下的資產也會分給讓吃壞賬的企業,相當於資產(也沒剩多少了)和負債(壞賬)一起過戶。與此同時,銀行會給吃掉壞賬的企業視情況發放一些貸款,並且利率給的都很優惠,幫助吃賬的企業度過難關。

這種方式有一個優點,就是組成聯保圈的時候,企業主之間大多都不認識。反正你給我保我給你保,就湊合著一起上船吧。這種方式企業很容易找到擔保和被擔保的對象,很快就能拿到貸款。劣勢就是沒有熔斷機制,一個圈子里如果跑掉一家,還能維持。如果跑掉兩家,很可能把整個圈子里的企業都拖垮。

這里插一句,一些企業是有限責任的企業,如果企業有實際控制人(就是所謂的老板),那麽銀行還會要求老板個人給自家企業擔保,這樣有限責任又重新變成無限責任。反倒是報表上的信用貸款,往往是大型企業,找不到實際控制人或實際控制人是國有資本(也就是企業里,沒有一個人能跳出來給企業擔保)。所以在擔保類型中,出問題的最多的是保證貸款,信用貸款反而沒太大問題(截止目前)。

如果企業垮掉,對於相關部門來說最頭疼的無非是就業問題,因為大家沒工作就會上街,上大院里散步。所以相關部門有時會出面幹涉。具體的方法也有很多,例如在續借的過程中,相關部門先把錢借給企業,讓他還銀行(也就是相關部門來做這個過橋),然後你懂的,銀行續借的貸款批下來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此外,還有就是把包袱甩給當地的大企業,然他同時接手爛賬和剩余的資產,同時給予一些政策上的優待,銀行也配合給點低息貸款之類。

銀行對付壞賬的方法還有很多,也包括處理抵押物等等,最後解決不了的當然也只能核銷掉先暫時講這麽多吧,大型企業除了沒有實際的自然控制人以外,跟中小企業也差不多,就不講了,有興趣的童靴可以網上搜下。

再來講講信用卡——信用卡產生逾期,首先是銀行的客服會打電話催促還款。同時逾期記錄會上報給央行的征信系統。多次打電話催促未還款的話,銀行就會停掉這張信用卡。銀行會繼續通過各種手段跟蹤催繳,有一次新聞還報道了某銀行,用QQ聊天交友,把當事人騙出來,然後追他的信用卡欠款。後期,銀行會將這些不良的信用卡外包給一些諸如“財務咨詢公司”“律師事務所”之類,由他們進行催繳。標準流程首先是發律師函,說你違反了刑法多少多少條,超過多少金額算“金額巨大”,對應要幾年有期徒刑等等。然後是家里訪問,然後再是到公司訪問,搞得全公司都知道你欠了信用卡,不好意思不還。

最後還不行,就是法院起訴了。當然信用卡不還,是可以按刑事案件算的哦。此時如果還款,一般都能免於起訴。當然不排除一些找不到人的,這些逾期不得不先放在不良貸款,或者找機會核銷掉。

當然這對於當事人來說,也不是什麽好事。意味著不解決這筆信用卡的逾期,以後都無法跟銀行借款了(包括房貸),因為不良記錄已經寫入央行的征信系統。


更多好文請關註我,我的目標是:只發幹貨!
我的主頁地址:http://xueqiu.com/nysdy [笑]

下節預告:銀行股投資第一課(十)負債表

本系列可在我的主頁上搜索“第一課”,不再單獨發鏈接了。(連找都懶得找的人,把鏈接放這里也是無用的。)


$民生銀行(SH600016)$ $招商銀行(SH600036)$ $浦發銀行(SH600000)$ $中信銀行(SH601998)$ $光大銀行(SH601818)$ $北京銀行(SH601169)$ $南京銀行(SH601009)$ $寧波銀行(SZ002142)$ $平安銀行(SZ000001)$$興業銀行(SH601166)$

@今日話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8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