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馬莎的難處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1858
英國人Stephen Rayfield一年前來到了中國。作為馬莎中國區總經理,他的一項重要任務是籌備馬莎上海金鐘旗艦店的開業。「我們正將最時尚、最好的產品帶入中國。」他對《第一財經週刊》說。


  這家旗艦店在2012年6月1日開業,是馬莎在中國的第8家店。


  旗艦店沿襲了馬莎全球最新的設計風格,就像2011年年底在法國香榭麗舍大街、英國倫敦「奧運碗」附近開出的旗艦店一樣。在這裡,你可以找到除英國本 土外款式最齊全的Limited Collection系列,也可以買到不久前剛在英國上市的Richard James設計的定製西裝,這位倫敦著名男裝定製設計師擁有David Beckham、Robert De Niro等明星客戶。


  開業當天,金鐘店門口排起了長龍,部分原因是明星孫儷到場做宣傳。但走進店舖,你還是能感覺到和馬莎南京西路店巨大的不同。


  服裝的設計風格明顯變得年輕了。另外,為了讓消費者對品牌的感受更直觀且便於挑選,不同系列的服裝採用了風格各異的品牌標識和視覺陳列,比如Per Una系列色彩亮麗,強調充滿女人味的意大利時尚;而Autograph系列低調知性,偏重黑白灰藍的素色等。在食品區,則有著引人注目的65個皮質座位 的咖啡吧以及新增的烘焙面包房,此外,包括英式餅乾、燕麥、葡萄酒等食品飲料種類也超過了900種。


  某種程度上而言,新開業的金鐘店可以看做是馬莎在中國市場調整的階段性結果。


  2008年10月,當馬莎在上海南京西路開出中國首家而且是亞洲最大的門店時,並沒能引起消費者們的興趣。從當時的媒體報導來看,在至關重要的開業後 幾個月中,馬莎很快就遭遇了失敗─英國《金融時報》稱「外國人抱怨這裡的內衣尺碼太小,中國顧客覺得服裝號太大,而沒有人喜歡貨品不足的食品區」。


  「不夠年輕」,是趙琦對馬莎的最大感受。愛逛街的她今年28歲,馬莎的主要競爭對手們在她心中已經有了明確的定位─比如ZARA的時尚、 H&M的平價、優衣庫的性價比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微笑服務。對於馬莎,她很難一下子總結出特點。但金鐘店改變了她的看法。6月20日,在逛了幾圈 之後,她買了一條綠色連衣裙和一件棉絲混紡的碎花吊帶衫,分別花費499元和299元。


  她列了幾條埋單的理由:連衣裙的顏色和設計都不錯,吊帶衫感覺很特別,面料很好;價格和ZARA差不多,可以接受。而金鐘店給她留下的最深印象是「逛起來很舒服,針對年輕人的款式和選擇都變多了。」


  在中國市場經過一段時間摸索後,馬莎做出了一系列調整:建立本地採購團隊,從馬莎每季推出的眾多款式中,根據中國消費者的身材、顏色偏好等挑選更適合 的服裝;通過新建上海倉庫使供應鏈更有效率,目前服裝產品中27%由中國和遠東製造地直接運送到上海,54%通過深圳鹽田全球配送中心運送,從英國運送的 比例只佔18%;撤銷了售賣毛巾等物品的家居用品區,空出的位置用來擴大食品區,南京西路店食品區面積比剛開店時擴大了1/3,增加了葡萄酒品種以及烘焙 產品。


  還不止這些。「在中國市場,我們關注的重點是整個時尚系列的推出以及如何為消費者提供最新的產品。」馬莎亞洲區董事總經理Pascal Martin說,這也是現在瑪莎內部會議討論的重點。比如,最強調前沿時尚的Limited Collection系列,從設計到售賣最快需要花費8周時間,「如果迅速捕捉到了市場的變化,推新品的速度還會更快。」


  「這些調整確實產生了作用。」Stephen Rayfield說,「2011年,馬莎中國市場營業收入取得了雙位數增長。」這一增長幅度超過了馬莎2011年國際市場5.8%的平均增幅。


  中國營收增長中的「明星」是女裝和食品。Stephen Rayfield透露,這兩項在2011年也取得了雙位數增長。其中,在上海,女裝銷售額同比增長了23%;食品方面,銷售量突出的是面包類商品和咖啡吧 新鮮烘烤的巧克力曲奇─面包銷量比上一年增加了54%,共售出8.5萬個,曲奇則售出了1.7萬個。


  Stephen Rayfield是在2011年下半年被調往中國的。在他就任之前,馬莎中國並沒有「中國區總經理」一職,中國市場由管理著印度、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韓國等9個國家的亞太區負責人直接負責。


  2010年11月,為了降低對英國本土市場的依賴以及減少英國經濟週期對業績的影響,馬莎宣佈了一項國際市場新戰略─在未來3年成為一個國際化的零售商,其中,中國和印度是最重要的國際市場。


  新戰略公佈不久,2011年5月,馬莎將Inditex集團俄羅斯市場總經理Jan Heere招致麾下負責國際市場發展。Jan Heere曾經在5年內將包括ZARA在內的Inditex旗下品牌在俄羅斯市場的門店從20家增加到170家。


  而後,在馬莎已經工作了27年,曾擔任英國區域經理,後來還負責過國際連鎖業務的Stephen Rayfield被派往中國直接管理中國市場。Pascal Martin則在2012年1月剛加入馬莎,之前他曾是Burberry亞洲區副總裁,在遠東地區有著超過15年的國際市場運營經驗。


  隨著新戰略的推出,馬莎在中國的開店速度明顯加快了。在新戰略推出之前,馬莎雖然已經進入中國2年卻僅在上海有2家門店;新戰略推出一年後,馬莎新增 了4家門店,並進入了寧波、常州兩個上海以外的城市;2012年上半年,又開出了3家門店,並第一次進入武漢;未來12個月還將開出7家門店。


  不過,要在中國市場─早已成了很多快時尚品牌尋求高速增長的目標市場─取得成功並不容易。西班牙的ZARA、瑞典的H&M以及日本的優衣庫都在不同場合強調著「中國是其業務擴張的主力市場。」


  ZARA、H&M和優衣庫,正是馬莎在中國最直接的競爭對手─雖然馬莎被稱為百貨,但它並不是典型的百貨業態,而它在服裝方面擁有的自營品牌、自行設計與銷售、追求供應鏈反應速度等特色正是快時尚品牌的典型特徵。


  並且,馬莎在中國市場以服裝為主,食品業務比重較小。這從兩者所佔的面積可以看出來─旗艦店食品區的面積約為門店總面積的1/10,非旗艦店食品區的 比例更小。而在英國,旗艦店中馬莎食品和服裝所佔面積大致相仿,在一些衛星店,甚至完全出售食品。這種做法使馬莎在英國的食品銷售額超過了服裝的銷售額。 2011至2012財年數據顯示,馬莎的食品銷售額為47億英鎊,服裝及家居用品銷售額則為42億英鎊。


  與競爭對手們相比,馬莎可以借助食品區建立差異化競爭的優勢,從而獲得一部分客流。「消費者愛買我們的餅乾、面包、凍魚、巧克力、葡萄酒等。」Stephen Rayfield很清楚食品是馬莎在中國發展的優勢之一,他準備未來進一步擴大食品區的規模。


  不過,他更希望消費者能夠注意到馬莎在服裝方面的獨特之處,比如「為男女西褲同一腰圍提供三種褲長,男士正裝襯衣同一胸圍提供三種袖長」等產品細節,他認為「馬莎非常適合注重品質、喜歡物有所值的消費者。」


  雖然金鐘店轉變了趙琦對馬莎的印象,但令她疑惑的是,「她曾去過的莘莊店與金鐘店為何如此不同。」她記得位於上海仲盛購物中心的馬莎莘莊店總面積約1500平方米,服裝款式有限,食品區僅有六排短短的貨架,既沒有咖啡吧又沒有烘焙面包。


  趙琦的感受和馬莎的開店方式相關。馬莎開店時一直遵循「旗艦店+衛星店」的做法。除了南京西路店和金鐘店外,馬莎其餘的門店都屬於衛星店。它們規模通常比較小,服裝款式和食品區種類都有限。


  在中國,馬莎的旗艦店雖然變得時尚與年輕,但是它在旗艦店做出的革新可能很難讓衛星店的顧客感受到─衛星店是否能做出合適的調整,可能會成為馬莎在中國進一步發展的瓶頸。


  馬莎在常州萬達廣場的門店就屬於衛星店,面積與莘莊店相仿,「常州店的食品種類太少,服裝款式不夠時尚,銷售額遠不如毗鄰的ZARA。」常州萬達廣場的一位負責人說,她認為,馬莎在常州這樣的城市一定要找準差異化的定位,「比如,可以大幅提高食品比例。」


  在這一點上,馬莎需要向它在英國本土的做法學習。在英國,馬莎有731家門店,這一規模使93%的英國人在半小時車程內就可以找到一家馬莎。但是除了 眾多在倫敦牛津街等繁華地段開出的旗艦店外,馬莎的衛星店顯得很靈活,比如有許多完全售賣食品的衛星店─這些衛星店根據當地商圈的主要客群確立競爭力,無 論是提供更適合的款式還是提高食品比例。


  張大志看好馬莎未來在中國的發展,「馬莎的最大優勢是一直保持著創新活力,所以這家有著128年歷史的企業才能夠在英國市場上長盛不衰。」


  Stephen Rayfield則不太願意炫耀馬莎的歷史。現在,他更關心的是新開業的金鐘店,「有問題就會及時做出調整。」他希望馬莎在開店加快的同時在上海及周邊城市建立紮實的基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1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