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如果世界是一個牡蠣,郭樹清會用刀撬開它」

http://www.infzm.com/content/74123

2012年4月1日,證監會發佈《關於進一步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證券市場新股發行體制改革,艱難地拉開帷幕。

此時,距離新任證監會主席郭樹清上任僅5個月,距離郭樹清發出「IPO不審行不行」的驚天一問僅僅兩個月。

就在這數月之間,證券市場上有波瀾起伏,下有暗流湧動。以改革者的姿態登場的郭樹清被寄予厚望,卻也備受懷疑——在這個利益牽扯極其巨大而且異常錯綜複雜的市場上,他能推動真正的改革嗎?

被坊間人士們拿來佐證的一個例子,便是最新出爐的這份徵求意見稿。這份文件令許多市場人士失望不已,被認為不僅沒有觸動審批制這個證券市場最大的痼疾,而且被質疑說給了機構投資者更大的話語權。

事實上,郭樹清履新證監會以來,其坦率的言行一次次觸動市場神經,掀起一場又一場「郭氏風暴」,但這些改革能否真正帶來推動,能否持續下去,尚未可知。人們都在觀望,這位曾有著「體改猛將」之稱的學者型官員,究竟會給痼疾纏身的中國證券市場帶來怎樣的改變?

處長輪崗,破冰行動

人事輪崗被解讀為打破審批權力尋租,但反對聲音認為,「輪崗,還是普惠?這樣不是給了處長們輪流腐敗的機會?」

郭樹清再次發出變革信號,是在3月24日。

證監會表示,擁有行政審批權的發行部、創業板部、上市部等9個部門工作5年以上的處級幹部,將與沒有行政審批權的部門相關崗位幹部進行對調。此次輪崗方案共分兩輪,涉及處級以上幹部共41人。

這是一次看似不大,卻影響深遠的改變。

權力部門和非權力部門任職對調,處一級人事安排將發生徹底的變化,這一舉打破了證監會過去5年已經固化的內部平衡。

「這個抓手非常到位,也非常精準,但效果還需觀察。」一位市場觀察人士評價。「周小川在證監會任上也曾啟動過司局級幹部輪崗,但後因為反對聲音太大,就不了了之。」

而熟諳中國官場運行規則的人都清楚,處長雖然位於行政序列的中低層,卻是影響和貫徹政策執行的關鍵人。尤其是在證監會的發審制下,尋租機會湧現,曾出現王小石等個別發行部門官員淪為貪腐之徒的前車之鑑。

作為「兵之頭、將之尾」、「既是指揮員,又是戰鬥員」的處長們,不僅是中層官員的主要組成部分,他們是干活和政策起草及推進的主力。有人感慨,「中國最有權力的實際是那些重要部門裡的處長們。」

眼下,觀望、微妙的氣氛正在證監會富凱大廈的辦公室裡蔓延,人們心情複雜。「會裡大部分的處長表示讚賞和支持,但被輪走的不好說了。」證監會內部一位處長告訴記者。

而這也在業內引起連鎖反應,「過去幾年的工作算是白費了。」當得知發行部和創業板部6個處一半以上的正副處長都要輪崗,一位券商老總的表情相當「哀怨」。

這次人事輪崗被業界解讀為消除審批權力尋租的破冰行動。但同時也招來非議,非權力部門一向是證監會裡的「清水衙門」,輪調到有行政審批權部門的「肥缺」後,引來相當刺耳的反對聲音,「輪崗,還是普惠?這樣不是給了處長們輪流腐敗的機會?」

不可能的任務?

「如果世界是一個牡蠣,郭樹清可能會選擇用刀把它撬開」,一位老朋友曾這樣形容。

在中國,證監會主席不好當,歷來有「火山口」一說,眼下,有人甚至將證監會主席和足協主席相提並論,因為只有這兩個位置,板磚和諷刺總是不期而至。

2011年10月30日,郭樹清出任新一屆證監會主席後不久,股市最低跌破2200點,僅從指數看,已跌回十年前,股市瀰漫「十年股市上漲幅度為零」的一片哀嘆。

在低迷的市場變革,向來艱險。股市積弊叢生,新股發行、退市制度則是資本市場健康與否的核心所繫,各方的目光聚焦於此,這也是郭樹清真正面臨的大考所在。

郭樹清留給外界的印象是,必要時,他可以表現得非常強悍。「如果世界是一個牡蠣,郭樹清可能會選擇用刀把它撬開」,一位老朋友曾這樣形容。

但是,任何一個理智的人都清楚,在中國,目前的改革不可能直搗黃龍,更何況證券市場各方利益交織混雜,人們常說郭樹清和央行行長周小川的風格類似,同是學者型官員,秉持公平、公正、公開的理念——但周小川在證監會主席任上黯然收尾,郭樹清會不會也遭遇「出師未捷身先死」?

要撬開資本市場堅硬的既定格局,郭樹清會選擇哪個角度?這確實考驗他的智慧和定力。

看起來,他小心翼翼地採取了迂迴戰術。在公開場合,他一再強調,「我剛剛從間接融資領域轉崗到直接融資戰線,對資本市場並沒有多少成熟的想法」,但在內部會議上,他則以提問的形式拋出「IPO不審行不行」,通過證券系報紙一再強調必須推出退市制度。

「小偷從菜市場偷一棵白菜,人們都會義憤填膺,但如果有人把手伸進成千上萬股民的錢包,卻常常不會引起人們的重視。這就是內幕交易的實質。」這是流傳更廣的郭氏表述。

「郭主席愛憎鮮明,他不是官油子。即使招來爭議,也要苦口婆心地說出來。」一位現任的證監會官員對他評價很高。

一番番「苦口婆心」後,郭氏改革的治理重點已逐漸清晰:推進新股發行改革,推進創業板退市制度,強迫「鐵公雞」上市公司分紅,對內幕交易「零容忍」。幾乎項項針對中國證券市場頑疾。

尤其是打擊內幕交易方面,郭樹清幾乎掀起一場監管風暴。不少積壓多年的證券操縱、造假欺詐、內幕交易、老鼠倉等大案重案被查處。例如,勝景山河造假上市案長期逍遙法外的平安證券兩名投行保薦人,在郭樹清上任後不久,被一紙嚴厲罰單撤銷了其保薦代表人資格。

監管風暴甚至「燒」到了郭樹清的老部下——建銀國際前高管張傳斌也被公安機關調查。據稱張傳斌在石化龍頭廈門翔鷺擬借殼ST黑化重組上市中通過「老鼠倉」獲得2000萬元左右。郭樹清「揮淚斬馬謖」之舉震動投行界。

對於這些治理目標,一位前證監會官員直言「震驚」。該人士曾親歷周小川和尚福林任期,他說,「這些目標怎麼做得到?每一項都牽動無數利益神經,稍不 留神,就會行差踏錯。」譬如內幕交易,「怎麼可能零容忍?中國最大的內幕交易者都是來自政府內部,即使查,查到的也只能是小魚小蝦。」

看上去,熟諳中國改革陣痛與艱難的郭樹清幾乎給自己定下了不可能的任務?一位市場觀察人士如是解釋:「郭這樣做的政治風險是毫無疑問的,但不這樣做也同樣有政治風險。兩相權衡,做的風險可能更小。」

不好對付的領導

相比於歷任領導調研時四平八穩的做秀,郭樹清的調研直指要害。

翻開郭樹清的履歷,從學者到官員,看上去在仕途上一路風順。

1990年代,他在國家計委、國家體改委工作十餘年,擔任體改委秘書長等重要職務,積累下了大量的宏觀管理經驗,也因此被稱為「體改猛將」。

之後,他曾任貴州省副省長、外管局局長和匯金公司董事長,成為中國最年輕的副部長。2005年,在前建行行長張恩照因受賄出事後,郭樹清臨危受命接任行長,擔負只許成功不能失敗的使命——帶領建行上市。在他的強硬治理下,建行在216天後成功登陸香港聯交所。

但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郭省長、還是郭董,他都看上去略顯單調,學生們甚至想不出老師有什麼愛好。讀書看報是他一直保持的習慣,他曾大力向學生推薦 《經濟學人》和《華爾街日報》。做學問、寫文章佔用了他主要的時間。同樣出名的,是郭樹清的酒量,傳說中他「一次能幹掉2斤白酒」,學生們都不敢輕易敬 酒。

有一個特點也非常鮮明——無論在誰面前,郭樹清都是平易近人,和善可親。「他身上沒有一絲精英階層或者官員權貴的傲慢。」一位老朋友回憶說,他還很幽默,經常愛開點玩笑。

「在建行,郭董會調侃屬下,看到資歷老的同事,他會輕鬆地拍著人家肩膀喊你老徐,有時甚至叫你老大。」建行的一位高層員工回憶說,在建行H股上市的慶功酒會上,郭樹清臨時改變了致辭,用了不短的時間,一一念出幾位建行一線優秀員工代表的名字,這讓很多人都大感意外。

這種風格也被他帶到工作中,郭樹清不輕易發火,有一種不怒自威——他的記憶力和洞察力都很驚人,下屬們會發現,這個領導一點都不好對付。

剛到證監會,郭主席的這種步步緊逼讓下屬難以適應。「聽說他佈置一個部門有關某項改革的探討,第二天,他就把那個頭叫過去詢問進展;第三天,第四天,一直問,第五天,沒有過問了,大家都鬆了口氣,誰知道,第六天,他又派人來問了。」一位現任證監會官員說。

之後,郭樹清曾去上海和深圳交易所調研,從會議紀要上,可以分明看出鮮明、強勢的「郭氏」風格,「語言直白生猛」。據說,郭樹清在調研時表示,調研 就是要說不足的地方,做得好的地方不用講。郭樹清甚至直指某些官員有讓券商「跑章」之嫌,「審一個營業部要求對方出具35個證監局的無異議函,這是要幹什 麼?」

相比於歷任領導調研時四平八穩的狀態,郭樹清的調研顯得十分另類,直指要害。

整體改革論者

在中國的部級官員中,郭樹清是筆耕最勤者之一。

看起來,郭樹清在證監會推行改革可以用一句話歸納,市場能管的由市場管,政府應該主動削弱權力。而熟悉郭樹清的人都說,對於改革所可能遭遇的困難,他具備了足夠的耐心和韌性。

2008年,中國發展出版社出版《郭樹清改革論集》,郭樹清在自序中寫道:「計劃和市場這兩個範疇曾經困擾我們幾十年時間,每前進一步都非常艱難,不斷出現反覆。有些問題上,你甚至覺得20年都沒有變化。」

對於今天的人們來說,中國改革沿路曾走過的艱辛如今已經很難想像。在《80年代,中國經濟學人的光榮與夢想》中,作者柳紅這樣描述整個過程, 「1980年初,必須改革,這是共識,但是,怎麼改,改到什麼程度,改成什麼樣子,尚不及想。改革的序幕,是被一雙歷史的大手拉開的,所有的演員、導演都 在場,然而,這是一場沒有腳本的改革。」

斯時,年輕的郭樹清也在思考這場扭轉中國命運的改革大潮。這位舊時代裡的年輕人,1978年之前還在內蒙插隊。1978年,他考入南開大學哲學系, 在那裡,他從哲學的思辨轉向對經濟產生熱情,師從社科院著名經濟學家張卓元。此後,在逐漸拉開的改革大戲中,他漸漸和那個時代眾多青年經濟學家一起,從小 配角慢慢走到舞台中心。

1984年,29歲,剛剛法學博士畢業的郭樹清參加了中國經濟史上著名的巴山輪會議,和其他改革者一起為艱難的中國市場化尋找方向;在趙紫陽任總理 期間,他已是幾個較受重視的經濟學家之一;他與吳敬璉、周小川、樓繼偉、李劍閣等人被稱為「整體改革論者」,很多人日後都成為中國經濟領域舉足輕重的角 色。

郭樹清後來曾動情回憶道,「我們絕大多數人每月的津貼或者工資只有四五十元,但是,我們思想活躍,心憂天下,追求的是知行合一,允公允能。更為特別的是,我們多數人在社會基層生活過,有一定的實踐經驗,討論和交流能夠超出書本,研究和分析也可能更加理性務實。」

可以看到,郭樹清在這一階段寫了大量文章,發表在《改革》、《比較》等知名的經濟學刊物上,即使日後陞官,他也養成了筆耕不輟的習慣。可以說,在中 國的部級官員中,郭樹清是筆耕最勤者之一,對於中國經濟改革中的各種問題,和各個國家經濟改革路線的橫向比較,他的涉獵之廣和思慮之深,都令人印象深刻。

證券市場向市場去

「中國經濟改革既是以市場為導向的,也是發展導向的。我們不乏理想主義,但我們更講現實主義。」

當這位曾經的「整體改革論者」開始執掌中國證券市場的方向,他會將這場艱難的轉軌帶向何方?

必須要提及的一個背景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這個世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從那時開始,拯救與重建成為各國的主題詞,對原有體系的懷疑與反思也成為流行的思潮。

向何處去的猶疑,並非只是在少數人心中存在。著名經濟學家、市場派學者張維迎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信什麼不信什麼,都是我們的理念,在這個時候,特 別是金融危機之後,我們怎麼判斷市場,看待市場經濟,全世界都變成一個問題,對美國這些國家,問題可能不會很大,是因為制度已經相當的穩固,但是中國屬於 變革期間,變革期間你可以搖擺的可能性就比較大。」

中國證券市場積弊日深,郭樹清主席將怎樣處理監管和市場的關係,他的市場化之路究竟能走出多遠?他會在這條路上左右搖擺嗎?

不少市場人士報以樂觀的估計,上海咨奔商務諮詢有限公司研究部門主管張浩川說,「郭樹清的做法一直是以市場為導向,他作為證監會主席即使不加快,至少不會放慢中國資本市場的自由化。」

或許,郭樹清已經自己給出了答案,2003年,在《未來改革面臨的挑戰》一文中,他這樣總結,「中國經濟改革既是以市場為導向的,也是發展導向的。這兩個導向本質上是一致的。我們不乏理想主義,但我們更講現實主義。」

在郭看來,改革的目標不是要追求一個漂亮的模式,而是要最大限度地促進經濟和社會進步。郭樹清特別強調發展,「我們始終從發展入手來考慮改革的計劃和方案。」

(南方週末實習生姚雪鵬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