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可口可樂之錯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1532
一個向來能夠從容地處理危機事件的公司,現在卻在輿論圍攻之下顯出了幾分慌亂。


  5月4日,可口可樂大中華區總裁魯大衛在媒體懇談會上,就「余氯誤入飲料」事件給消費者帶來的擔憂和顧慮道歉。同時,還傳出了山西區總經理被迫辭職的消息。


  想想可口可樂每年花在品牌宣傳上的費用,用價值500萬元人民幣的12萬箱涉嫌「含氯」可樂,換來一次大範圍的不良影響,實在是不智之舉。由於在事件 被曝光之初拒不承認,可口可樂付出了慘痛代價—除了品牌形象受損外,相關工廠還被質監部門勒令停產整改多天,損失可想而知。


  這場持續了18天的質量風波終以可口可樂的妥協收場。從事後來自多方的還原來看,這件事本來可以息事寧人。據可口可樂後來承認,其山西瓶裝廠曾在2月 3日實施節水項目相關管道改造時,由於操作失誤,導致含微量余氯的生產輔助用水,進入到飲料生產用水中。這家公司經過自行檢測,認定此批產品安全無虞而正 常投入市場,沒想到員工在兩個月後的爆料讓事情被媒體放大,引起了消費者的廣泛擔憂。


  其實,自始至終都沒有一份檢驗報告能夠證明它的產品存在質量問題,根據山西質監局公佈的報告,可口可樂山西瓶裝廠在2月4日至8日事故期間生產的產品,其抽檢樣中游離氯無一超標。但這家公司對此事件的處理卻一反常態,還體現出許多管理漏洞。


  首先,管理過於僵化。要知道,任何一家公司都無法實現零事故生產,但在事情已被曝光的情況下,還緊緊抓住「產品質量無問題」的原則拒不認錯,拒絕召回,顯然只會造成傲慢無禮的形象。


  其次,匆忙對外界質疑做出回覆。有多匆忙?從可口可樂公司官方微博上的語法錯誤就能看出,這家公司並沒有在事後認真研究一個解決方案,甚至還屢次改口—開始堅稱是誤傳,最後才承認存在漏氯事故—這都給公眾留下不良印象。


  再次,迴避調查。山西質監局介入後稱,這家公司以維修電腦為由刪除了相關生產記錄和全部的電子工作郵件,關鍵證人也以帶薪休假為由缺席調查。既然自覺理不虧,為何不能大方接受調查呢?遮遮掩掩的行為反而加劇了外界的懷疑。


  公眾對於市場巨頭有更高的期待及更嚴格的要求並不為過。不論在哪個市場,什麼樣的法規及監管環境下,跨國公司都應自律,以相同的標準對待消費者,正視自身的問題。


  不過,跨國公司之所以逃避責任,也與它們的處境有關。


  可口可樂及百事可樂在進入地方市場之時,總是有一些地方保護主義者打著保護民族品牌的旗號,對其准入進行頗多限制。而一旦它們身上出現問題,也常常會 被一些人刻意放大。比如,在後來被證實是子虛烏有的雪碧「汞中毒」風波中,就有很多人藉機對它進行打擊。可口可樂經歷的大小風波幾乎不勝其數。另一個例子 則是零售巨頭沃爾瑪去年在重慶的遭遇,讓許多大公司對地方政府過於嚴苛的監管膽顫心驚。


  同時,所謂樹大招風,它們也常被媒體利用來「製造」新聞、吸引公眾的眼球,一旦被抓住辮子,總是有口難辯。最近的例子是佳潔士牙膏,一則來自網絡的貼 子稱佳潔士含有大量工業廢料,這個毫無根據的消息被多家媒體轉載。同樣小心而謹慎地對待此類事件的恐怕還有因炸雞過期而被當做重點整治對象的麥當勞……


  不過,這些都不能夠成為可口可樂逃避責任的藉口。有影響力的大公司更應當承擔更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