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招徠惠普、雅虎大客戶 南軟園區鹹魚翻身 「阿斗仔」田亮 老師變身商辦王

2010-9-13 TWM




今年上半年,世正開發一口氣挖走,位於信義計畫區國泰信義經貿大樓的最大租戶惠普、趙藤雄旗下商辦「大都市國際中心」的雅虎台灣,他們如何辦到?

撰文.梁任瑋

全球最大個人電腦廠商惠普台灣分公司,即將在年底搬到南軟(台北市南港軟體園區),而且一口氣租下一萬坪樓地板面積,成立全球研發中心;這一搬,不但使台灣租金最貴的台北市信義計畫區,成為台北市空置率最高的辦公商圈,也讓全台最大房東國泰人壽頭痛不已。

身 段柔軟 拉近客戶距離惠普原本承租台北市信義路五段國泰信義經貿大樓五個樓層,面積三千七百坪,是該大樓最大租戶,因租約到期決定搬家,讓國壽內部正為如何填補惠 普遺留的龐大空缺而苦惱。而同樣面臨這個問題的,還有遠雄集團董事長趙藤雄,因為雅虎台灣也準備退租台北市羅斯福路上的「大都市國際中心」辦公室,搬進南 軟三期。

負責替南軟招租的世正開發國際業務處長田亮,就是讓台灣房地產市場兩位重量級房東跳腳的幕後人物。

在台灣仍以本土人才為主的商用不動產市場裡,說著一口流利國語的田亮,不僅美國籍身分引人矚目,其對台北商辦市場生態的熟悉,也讓許多與他接觸過的商業不動產顧問公司主管印象深刻。

十年前,田亮原為外資銀行的分析師,因此相當熟悉高科技業的生態,後來到台灣擔任英文老師,因為世正開發前任總經理黃台陽想要開發外商高科技廠商進駐,輾轉認識田亮,在黃台陽介紹下,田亮轉戰房地產業,也開啟了事業第二春。

在惠普這個大客戶上門之前,南軟三期也歷經近兩年「等嘸人」的日子,尤其是二○○八年金融海嘯後,辦公室市場急轉直下,許多企業縮編裁員,暫緩搬遷、擴增計畫,當時才剛完工的南軟,也難逃此波不景氣。

「南軟三期樓地板面積高達五萬兩千坪,別的大樓若能找到一千坪的租客,肯定就要放鞭炮了,但放在我們這邊,出租率只會微幅增加個二%,沒什麼變動的感覺。」田亮說。

就在去年整個商辦市場相當絕望的時候,田亮終於等到機會來敲門。

去 年上半年惠普主動找上門,希望請世正開發協助其規畫一個大型的研發園區,擁有豐富外商公司談判經驗的田亮,主動與惠普美國總部接觸聯繫,建議直接租用南軟 三期,不但可以馬上使用,也可降低開支。這時,南軟三期原本單層面積八百坪的缺點(太大),反而變成優點,讓惠普的部門可以不用分散在太多樓層,方便管 理,於是雙方在今年上半年敲定承租交易,總算讓南軟三期在空置兩年後準備發光發熱。

不過,在看似簡單的辦公室招租工作背後,有很多小細節,讓南軟三期較容易吸引到大量外商公司進駐。

例如,不少高科技公司對電力與網路需求大,世正開發替客戶爭取到資訊設備代管業者高品質、低廉的價格;並提供租戶RFID(無線射頻識別)晶片,建立重要資產管理系統,這些都是台北市商辦大樓較缺乏的服務。

瑞光不動產業務主管許依祥說,田亮柔軟的身段,應是他拉近客戶距離的關鍵。在許依翔印象中,只要有客戶要看南軟三期場地,田亮幾乎都會親自介紹,而且對於任何問題皆有問必答,讓客戶覺得誠懇且專業。

三名員工創造六億元營收

以南軟三期招租狀況推算,光是惠普與雅虎台灣兩大租戶,每年各貢獻世正開發逾一億元營收,加計其他租戶,一年營收可達六億元,按照田亮超級精簡的團隊||三名員工計算,等於一個人就替公司創造兩億元租金,儼然成為台北市產值最高的招租團隊!

「南 軟現在可說是天時、地利、人和,帶動租賃狀況達到高峰。」戴德梁行協理薛惠珍說,隨著捷運通車、大批建商進駐開發住宅,大幅提高南港的能見度,加上南港商 辦市場幾乎沒有其他商辦招租,儘管每坪開價已悄悄漲至一千五百元,但還是比台北市中心A級辦公大樓便宜近一半,因此已對台北市中心辦公大樓招租形成最大威 脅。

薛惠珍觀察,目前南港商辦租戶,清一色以高科技公司為主,顯見產業鏈上下游已自然產生「集市」效果。

惠普已開始裝潢辦公室,最快第四季遷入,在大型租戶帶動下,屆時南軟三期的出租率將一舉衝破九成,租用面積只剩兩個單位(單層面積八百坪),但目前仍有不少跨國企業在排隊。南軟三期鹹魚翻身,招租者與租戶主客角色易位,看來全台商辦招租大王的位子,已經換人坐坐看了!

田 亮

出生:1974年

現職:世正開發業務處處長學歷: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歷史系博士班候選人經歷:通用電氣金融服務公司、富達投資集團、摩根士丹利投資部研究主管

南軟三期前五大租戶

排名 公司名稱 新辦公室空間(坪) 原辦公室 原辦公室

空間(坪)

1 惠普 11000 信義計畫區 3700 2 雅虎台灣 8500 中正區 5000 3 台灣高鐵 3900 信義計畫區 3500 4 安國 1300 內湖區 1000 5 飛思卡爾 650 仁愛路四段 500

資料來源:世正開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037

共享充電寶真是扶不起的“劉阿鬥”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509/162988.shtml

共享充電寶真是扶不起的“劉阿鬥”麽?
李俊 李俊

共享充電寶真是扶不起的“劉阿鬥”麽?

不少人看來,共享充電寶很大程度上只是對應急使用場景的一種補充,並不能稱得上是一門生意。

來源 | 俊世太保(ID:lijun_taibao)

文 | 李俊

上周末,苦苦尋求業務突破點的聚美優品將目光投向了共享充電寶行業。有意思的是,在陳歐前腳宣布3億元現金入股街電科技後不久,王思聰後腳就在朋友圈開懟:“共享充電寶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為證。”一時間,共享充電寶行業獲得了來自各方的質疑。

timg (1)

不斷被唱衰,卻瘋狂獲得融資

王思聰的看衰,並沒有妨礙共享充電寶行業頻繁獲得融資,共享充電寶正以前所未見的速度在席卷著資本市場。據不完全統計,自今年3月至今,共享充電寶領域所獲得融資金額超5億元,超20家機構入局,這其中包括紅杉資本、IDG、金沙江創投等知名機構,當然還有騰訊。

而根據最新報道,就在今日又有三家公司宣布獲得了新一輪融資,其中「Hi電」宣布在4月中旬獲得近億元A輪融資,由光速中國領投;「小電科技」則宣布在5月初完成了B輪3.5億元融資,由紅杉中國和高榕資本聯合領投,而在早前宣稱看不懂共享充電寶的騰訊則繼續跟投。此外,主打小機櫃模式的「非常電」宣布獲得早馳數百萬元種子輪融資。

如今共享充電寶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比較常見的是在商場或超市提供裝有充電寶的機櫃。另一種則不布設機櫃,主要與餐飲店、咖啡廳、KTV等場所合作布置的桌面型固定充電寶。客觀上來看,共享充電寶確實有實際需求。

timg (2)

timg (3)

隨著智能手機所承載的娛樂生活需求越來越多,我們如今越來越難離開,再加上手機的CPU、GPU、閃存等功能愈來愈強大,即使電池技術獲得了不小的進步,但耗電時間確實加快了。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移動設備用戶數接近50億,中國超過13億,每天會產生超過10億次的充電行為,其中有1億多次充電行為在家里辦公室以外。

共享充電寶行業獲得資本市場看好,其實背後邏輯不難理解。共享單車行業的爆發,讓資本市場開始對B2C共享模式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再加上共享充電寶行業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高頻、剛需、大市場」,並且容易獲得正向現金流,所以因此成為新風口。資本的加持也為共享充電寶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間,當線上流量逐漸枯竭,線下流量價值被重估時,類似於智能設備充電等剛性需求正在喚起新的線下場景。

共享充電寶行業面臨的三大誤解

摩拜單車投資人、熊貓資本毛聖博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自己覺得共享充電寶沒有什麽特別大的需求。第一個原因是因為持有成本實在太低了。買一個充電寶可能三十多塊錢,六十多塊錢就買了,這是一個很大的原因。還有就是我覺得替代方案很多,它流動很麻煩。自行車比如說我用好了停在這里,下一個人可以接著用,而且是不固定點。現在大家都做無樁這個概念。充電寶我租用了以後,充完了然後放哪兒呢,我還得放回它的點。」

這可能是很多人的共識,雖然共享充電寶行業獲得了大量資本的青睞,但在不少人看來,共享充電寶很大程度上只是對應急使用場景的一種補充,並不能稱得上是一門生意。而這種擔憂卻主要來源於對行業的三大誤解。

1、如今充電寶體積越來越小,購買成本很低,隨身攜帶也並不是負擔,對於很多人來說,既然有自己的充電器,為什麽還要租借一個呢?

中國每年的充電寶銷量非常大。統計機構TMR的報告顯示,到2022年,全球移動電源(充電寶)每年的需求是361億美元。作為手機保有量和需求量大國,中國將占據充電寶銷量的大部分市場。而據專業人士計算,中國每個城市人口購買充電寶的數量如今已1.7個,不少用戶甚至了購買四五個充電寶。在各大電商平臺上,充電寶每年更是有著累計高達上億的銷量。

從這個角度來看,共享充電寶實在沒有存在的必要。但大家可能忽略了一個問題,充電寶人均持有量並不低,然而充電寶的使用本身卻是反人類的。當我們用充電寶給手機充電的時候,同時也需要給充電寶充電。而且在很多人連錢包都不願帶出門的時候,隨身攜帶一臺充電寶並不是什麽令人愉悅的體驗。

類比於共享單車行業,在共享單車這樣的新生事物誕生之前,自行車的人均持有量並不低,但很多人出門卻還是寧願選擇公共交通,而不是選擇騎自行車。背後的邏輯很簡單,因為和需要給充電寶充電一樣,騎自行車需要到處找停車的地方,並且還要帶上一把笨重的鎖。

至於能較低成本購買一臺充電寶,我們就不會再使用共享充電寶,那則是無稽之談。想想看,共享自行車誕生之初,很多人都覺得騎一輛自行車需要繳納299元押金,每次騎竟然還要1元,這麽貴那還不如自己去買一輛,不過後來這些人都去騎共享單車了。與此同時,其實我們身邊早已有很多最後三公里的替代出行解決方案,例如黑摩的、出租車、公共汽車等,但大家後來還是選擇了更為方便的共享單車。為什麽?歸根結底其實還是便利性。

2、很多商家都能夠提供充電設備,或是充電寶或是插頭,所以共享充電寶基本上沒有什麽使用場景,肯定不會是高頻需求。

首先我需要問大家一個問題,既然線下的商家都能提供各類充電設備了,那麽為什麽很多人出門身上還會帶一個充電寶?答案很簡單,因為線下現有的服務能力和覆蓋範圍不足以滿足用戶當下的需求。這樣一個場景很多人都不陌生,多少次我們去咖啡館尋找插頭充電的時候,發現有插頭的地方都早有人了。在線下服務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共享充電寶的出現則恰好滿足了用戶額外產生的充電需求。

u=4073726420,3489785131&fm=11&gp=0

不久前,我去三里屯那邊逛了一圈,在線下調查了數十個商家,在詢問為什麽願意讓共享充電寶企業免費放充電寶機櫃的時候,大多數商家給我的回應是這樣的:

之前有不少顧客找我們借充電線,但很多人借完之後就忘記歸還了,丟失數據線是常有的事情,這造成了不小的損失,一根好的數據線成本其實不低。如果同時有好幾個客人都需要充電,那就很尷尬了,因為很多時候店里面沒有那麽多插座和充電寶。

當然這些只能樣本不一定具備行業性,但很大程度上也說明了一些問題。用戶普遍的充電需求是共享充電商業模式的基礎,但共享充電寶能成為現象級產品背後的關鍵之處在於,它們其實是為B端商戶服務C端用戶提供了一項基礎設施。

至於共享充電寶是不是剛需需求,其實很好論證,很多人出門都會帶上一個充電寶,忘帶充電寶的時候,他們甚至願意去咖啡館進行一次至少30元的消費,這些場景都恰恰說明「出門在外手機充電是一種剛需」。而前文已經論證,相比隨身攜帶一個充電寶,花1元錢租個隨借隨還的充電寶並不是很難的選擇。

既然是剛需,那麽共享充電寶行業擺在大家唯一的問題就是:租充電寶到底是一種高頻行為,還是只是偶然性的需求。我們可能需要留待一段時間進行觀察,但在這之前,有兩家企業已經對外公布了運營數據,這或許值得我們借鑒一二。

街電此前對外宣傳,目前街電已鋪設近4萬臺櫃機,市場上有20多萬的電源數,用戶數已超300多萬。使用場景主要在連鎖餐飲、KTV、酒吧、洗浴、重點商圈、商場、醫院、星級酒店,在一些人流量高的咖啡廳和酒吧等地,充電寶的日均使用次數最高能夠達到30次。來電科技則表示,其充電寶每臺每天被借出0.7~0.8次,單日收益平均2元。一臺充電寶成本在90元左右,循環使用次數約為800次。在不考慮充電寶櫃臺成本、場地費用外,一臺充電寶平均45天就能回收成本。

對具體個人而言,出門在外租充電寶也許並不是高頻行為,但考慮到共享充電寶大多投放在人流量極大的場所,對大眾來說,手機恰好沒電租個充電寶這可能又是一種高頻行為了。

3、共享充電寶面臨的最大問題在於電池技術的發展,快充和無線充電都會對行業造成毀滅性的打擊。想象一下,你出門前發現只有20%的電量了,如果你能花5分鐘充到80%,你會在家充完再走還是出去碰運氣?

確實電池充電技術在飛速發展,快充和無線充電都已經成為智能手機廠商重點突破的方向,很多手機充滿電需要的時間也在不斷縮短,國外研究機構甚至通過石墨烯開發出20秒高速充電的手機鋰電陰極材料。隨著技術的發展,無線充電也將會成為主流,但真正想要從實驗室到量產這可能至少還需要5~10年的時間,畢竟這不僅只需要來自廠商的努力。

timg (4)

和智能手機碎片化的使用場景一樣,手機充電其實也是一個碎片化的應用場景。我們在隨時隨地使用手機的同時,電池電量也隨時可能消耗殆盡。不同於商家提供的充電解決方案,充電寶正是滿足了我們隨時隨地、即充即走的需求。

而共享充電寶帶來的真正革新其實是可移動化,比起快充、無線充電,共享充電寶可以隨身攜帶,隨處歸還,這其實才是其能生存下來的根本。對共享充電寶行業來說,快充技術的普及或許是一件值得擔憂的事情。

但我們要知道,目前智能手機承載的功能越來越多,充電寶的需求在短期內並不會受電池技術提升影響。即使我們能在家很快將電充滿,但出門在外的時候,無論是快充還是無線充電,其實並不能徹底解決手機續航的問題,我們的手機仍然會遇到沒電需充電的情況。

所以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們也許會很快看到快充技術的普及,但在商家沒辦法滿足用戶的充電需求時,這很可能會反過來共享充電寶行業的一大利好。畢竟用戶能夠更快的完成對手機的充電,將會就意味著充電寶更快的周轉率。

一個總結

共享充電寶可能會是一門不錯的生意,倘若共享充電寶能夠有足夠鋪貨量,做到徹底解放電源、隨借隨還,這個行業有很大的可能會成為像共享單車那般的高頻剛需。至於來自商業模式的擔憂則大可不必,畢竟共享充電寶本身成本就不高,回款周期非常短,再加上獲取大量線下流量後後,通過廣告進行商業化也會存在極大想象空間。

當然,在如此短時間內湧入這麽多玩家和資本,共享充電寶行業確實存在泡沫,隨著對線下商家資源競爭的加劇,後來者再進入的成本顯著提升,我們也許會看到「針對商家端補貼」的新一輪“千團大戰”,但在這之前,也許我們應該給共享充電寶行業更多的耐心。

共享充電寶 陳歐 王思聰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573

王冠一:國際油價 扶不起的阿斗?

1 : GS(14)@2017-05-17 22:35:30

【明報專訊】油組(OPEC)與非油組共24國的石油減產協議,將於下月到期。近日忽然傳出,兩大產油國沙特阿拉伯與俄羅斯,已原則上同意,再度延長減產協議至明年第一季,相信本月底油組召開會議期間,有份參與減產的國家將達成共識。由於事先張揚放風,加上延長減產協議的期限較上次更長,近日國際油價明顯轉勢回勇;布蘭特期油價格由本月低位的每桶47美元已反彈超過一成!紐約WTI期油價格短期內亦有望重返50美元水平。

延長減產 勢在必行

多個主要產油國協力減產,對石油後市固然有提振作用。不過,要知道美國這新晉產油大國並未參與減產協議,美國反而視沙特俄國減產為搶佔市場的契機。加上利比亞與尼日利亞等獲豁免毋須跟從油組減產立場的成員國,過去半年產量持續增加,所以油價終歸是「扶不起的阿斗」。

難道沙特與俄羅斯倡議延長24國減產協議刺激油價反彈,又是另一次虛火?

沙特俄國利益一致

沙特阿拉伯過去半年動作多多,為貫徹國家經濟轉型大計,沙特政府籌備分拆國營石油公司沙特阿美(Saudi Aramco)招股上市的工作進行得如火如荼;早前沙特阿美更增持位於德州、北美最大的亞瑟港煉油設施至全資擁有,又獲准以殼牌品牌,在美國多個州銷售汽油與柴油,明顯是向中下游拓展業務。另外,沙特還向美國承諾,預算400億美元投資美國的基建項目。美國總統特朗普本周國事訪問沙特阿拉伯,相信就是落實這門大生意。

油價太低無好處 美不虞從中作梗

沙特與俄羅斯的國家財政皆仰賴高油價,兩者固然有托市動機;加上沙特阿美快將上市,國際油價積弱絕對不利沙特阿美估值與上市定價。不過,缺少美國配合的話,僅兩國減產恐怕只是白忙。難怪俄羅斯頻頻向特朗普示好,特朗普亦是生意人,明白到油價過於低殘,始終不利美國兼營賣油郎。

只要深入理解三大產油國(美沙俄)最新的立場,相信即使國際油價下半年尚未見到大幅飈升的本錢,但也不至於虎頭蛇尾重陷弱勢,很大機會是維持在企穩等候發力向上的狀態。

■本周環球金融市場預測:

WTI(期貨):45.00 至 49.00 美元

加元(現貨):1.3600 至 1.3800 美元

標普(現貨):2375 至 2415 點

轉載自《王道財經》周一會員通訊;更多數據可參考《冠一多空指標》(www.c1syndex.com

王道財經創辦人 wongsir.com.hk

[王冠一 國際財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182&issue=201705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0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