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鱷兄:瑞金礦業的雲南古道交易


鱷兄寫的東西一向都較筆者專業,今天,他又再向我們講解一下瑞金礦昨天購入金礦的交易:


-----------------------------------------------------------


我又一次假冒礦業專家。其實我以往曾經試圖找些這方面的書一看,但始終找不著,於是作罷。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08/LTN20090908668_C.pdf

瑞金礦業早前披露了一個交易,是收購雲南古道的95%股本權益。
這篇通告的質素算是不錯了,至少睇完也能明白大概,也披露了一些頗實在的資料,睇完不會令我有一種充滿水份的感覺,更放上技術顧問的報告。不過技術顧問的報告提到「BDASIA未曾對該資源和潛在資源估算的詳細情況進行評估,因此,估算值的準確性並未得到驗證。」

雲南古道的業務範圍是「銷售礦產、採礦機器設備及標準設備;
出租採礦機器及配件;種植蔬菜及花卉(僅取其分枝)」。範圍不包括自己開礦也算了,反正「銷售礦產」也算相關,不必執著細微的字眼,但是業務包括「種植蔬菜及花卉」是有點怪怪的。

賣家是王振生先生(95%)和栗建強先生(5%)。
兩人的資料不祥,但見到王振生的名字,就令我聯想到瑞金前主席王振田。王振田是被大股東踢出局,如果他與王振生有關係的話就會很離奇。


王振田為瑞金前主席的資料:

http://www.ezcap.cn/Person/Person_Show.aspx?ID=Si05ZDzePSoCYl20Ao8v59xo019asSmH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210/00246_484910/C119.pdf


(在第4頁(招股書p.185))


主席辭職: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30/LTN20090430645_C.pdf


合資格會計師辭職: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06/LTN20090406004_C.pdf


踢出局新聞: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090506/News/ec_ecb1.htm


澄清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26/LTN20090526122_C.pdf

勘探許可面積只有7.99平方公里,
而富源勘探許可證指定範圍內之總黃金資源量估計超過14噸,合乎常理,這種金礦要是能年產一千萬噸才沒有人相信,但這種細礦場將來可能會有被整頓的風險。現在擁有的是「勘探許可」,而非「採礦許可」,但以這兩者的分別來確認價值是不正確的,雖然不了解監管法規,但得到「勘探許可」後再取得「採礦許可」是有種例行公事的感覺。

「根據賣方報告,富源金礦之黃金儲量估計約為4,112公斤;
而按平均價格及近期可資比較項目計算,黃金之單位價格估計為每克人民幣23元。」金價每盎司剛升破1000美元。1盎司約等於28.35克,那麼黃金之單位價格就是大約人民幣652元,但緊記所謂的黃金儲量其實是資源量(resource),而並非儲量(reserve);開採出來的不是9999千足純金,而是礦石。

魔鬼總是在細節的。


「雲南古道現時正申領勘探許可證,以勘探富源金礦附近地區三幅土地(「三項富源許可證」)。有關三項富源許可證的申請已提交相關中國政府機關。估計該三幅土地之金屬儲量為15,983公斤。............


此外,根據協議,赤峰富僑「同意於雲南古道取得三項富源許可證之情況下,額外支付人民幣349,228,550元,作為協議部分代價。」


金額較少的頭盤就寫那麼多,但交易的最昂貴部份,披露的資料卻近乎零!


既然仍然在申請勘探許可證,可以想像到賣家沒有作過任何勘探工作,究竟金屬儲量為15,983公斤從何而來?金銀銅鐵等等也是金屬,金屬是指何物?買賣金額又是如何訂定?還有目標公司是在那個時候開始申請勘探許可證,申領勘探許可證的費用是多少,由那一方支付?

------------------


總的來說,這項收購尚算較為合理,但公司點隱瞞需要更多資金的事實,以避過港交所對於收購的技術規定。


另外購入礦產是並無勘探、且並無取得許可證,另外細節亦不詳,看來港交所必需加強礦業資產的專家資源,以使一部分上市公司的小股權權益未致受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45

說史131008傑弗遜傳(40) 古道照顏色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10/08/%E8%AA%AA%E5%8F%B2131008%E5%82%91%E5%BC%97%E9%81%9C%E5%82%B340-%E5%8F%A4%E9%81%93%E7%85%A7%E9%A1%8F%E8%89%B2/

說史131008

傑弗遜傳(40) 古道照顏色

朝日執筆

〈美國簡史番外篇〉: 天才傑弗遜和他的對手們(十九)「最終回」

身前事,死後名。The Lives and Deaths of the Genius Jefferson and His Antagonist

〈阿當斯〉

馬歇爾之所以能在美國歷史上,建立不朽的貢獻,其中也有阿當斯的一份功勞。是阿當斯首先對馬歇爾委以國務卿的重任,也是阿當斯把馬歇爾安放到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的寶座之上。沒有阿當斯,也就沒有馬歇爾的傳奇。

阿當斯為聯邦黨,為美國,為歷史,留下了馬歇爾之後,心安理得地離開白宮,返回麻薩諸塞昆西市Quincy的老家,從此幾乎再也沒有離開這個城市了。

阿當斯在當時就已被人譽為「政治哲學家」,甚至被部分人尊稱為「美國政治哲學之父」。早於獨立時期甚至更早,他就已經發表了不少文章,建立了一個相當完整的政治哲學體系和宇宙觀。 這個體系可以說既代表了建國先賢們的某些共同信念,又反過來,以其影響力在知識群體中進一步加強這些信念。後世稱這種政治哲學為「輝格主義Whiggism」。***

 

「輝格主義」源於英國,英國在稍早的時候已經出現了「輝格黨」。正如中國的「理學」一樣,「輝格主義」是一套涵蓋政治、倫理,以至宗教的宇宙觀,並具有極其鮮明的時代背景。

在啟蒙運動中,牛頓所描繪的空間體系受到無上的推崇。在萬有引力宇宙中,所有天體靠著彼此之間的力量,互相牽制而各安其位。 天體之間的運動不斷,但卻因為彼此之間的牽引而有所制約,其中顯然有一套秩序和法則支配著這一切。

「輝格主義」與「自然神論」一脈相承。 宇宙既是如此的完美,一切事物均受其他事物的制約,從來沒有脫離其所屬位置, 必然由一個絕對理性的上帝所創造。 祂創造了宇宙和宇宙運行的法則,創世之後,祂的工作也就結束了。 因為秩序一經啟動,就會永恆和完美地運行下去。

上帝造人是為了受造物中能有「某些東西」可以了解祂完美的法則。人類既然有幸被賦予這神聖的使命,就應該將上帝的「天道」奉行在人間—- 建立一個「立憲的國家」!上帝為宇宙立憲,人也應該為社會立憲!人類遵從上帝的「道」,也就是運用至高的理性,定立一套讓所有權力互相牽制,而能各安其位的政治運作方式。

在阿當斯的論述中,上帝所創造的宇宙之所以「美」,是因為其永恆不息的秩序,而秩序的來源則是每一種力量對另一種力量的互相影響和牽制。 人類要秉承上帝所創造的「宇宙之美」,則所建立的政府一定要有「憲法」來維護世間的秩序,而最能維護秩序的「憲法」,就是要讓每一種權力都必須受到其他各種權力的影響和牽制。****

因此,評價一個政府好壞的準則非常簡單。首先,「立憲」是必需的,這是阿當斯等「新英格蘭輝格主義者」對英國政府不滿的主因。「立憲」後,能夠「上遵天道,下守法規」,安於其位的政府(尤指行政部門)就是好政府;踰越本位,對其他權力橫加干涉,以至試圖操控所有權力的政府,就是壞政府。這種想法與中國儒家的「天道」、「正名」等觀念,實在是異曲同工。

 

在獨立時期,由於擁有共同的目標—- 獨立和制憲,阿當斯和傑弗遜的想法還不至於有太大的分歧。 這也是二人在獨立時期惺惺相惜,建立深厚友誼的原因之一。不過在正式建國和立憲後,二人政治理念的分野就突顯出來了,甚至因此而產生嫌隙。阿當斯在這方面贊同漢密爾頓的想法,認為「憲法」既是上帝的「天道」在人間的「理性體現」,則應該盡可能保持「穩定」。正如所有的聯邦黨人一樣,阿當斯並不信任人民— 他們沒有足夠的理性。 他認為政府應由菁英所領導:「人民當然有權表達意見,政府也當然有義務聆聽,但政府的義務也僅此而已。 民意飄忽而難以捉摸,政府根本不可能所有政策都按民意制定…..政治領袖要做的,是領導民意,而不是順從民意。」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強政勵治,行政主導」吧!

傑弗遜則秉承歐陸人文主義觀點,認為所謂的《憲法》,只是人民之間自願地互相訂立的「契約」,「契約」得以持續執行的合法性,在於人民持續的授權。***

任何一個人都不應受制於他沒有參與制定的規則,因此從哲學層面上,傑弗遜認為包括「憲法」在內的任何法律和規則,在訂立的一刻應自動設定一個「有效期」。他甚至在著作中明確提出過,「任何法律當在制定後的十九年後自動失效。」因為十九年,就是他認為一個人由出生到擁有足夠理性的年齡。既然政府需要定期獲得人民的重新授權,「憲法」當然也得定期由人民重新制訂。當然,這種想法在實際操作層面困難重重,傑弗遜本人也非常明白現實的限制。他所能做的,只是儘可能不透過政府權力的膨脹,而是透過推動「憲法修正案」或議會立法,來解決瞬息萬變的世界中,不斷出現的新問題。

以阿當斯為首的「輝格主義者」在獨立至建國初期佔據了主流,不過在傑弗遜開創的「和諧時期」一度隱沒。直到第七任總統傑克遜Andrew Jackson推行著名「傑克遜式民主Jacksonian Democracy」,其「霸氣」令南方深感威脅。主張各安其位的「輝格主義」又重新復興,1833年仿英國致力抑制皇權的「輝格黨」之名,美國「輝格黨Whig Party」成立。***

正是因為有阿當斯和傑弗遜這樣的政治哲學家,美國才能建設成一個穩定和執行力強大,卻又不失開放、多元和活力的國家。

 

阿當斯退休後雖然少有離家,但仍一直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和對世界的關心。閱讀新書和重讀經典是他每天的「工作」,即使後來患上白內障,他仍會讓孫兒讀給他聽,直至去世,從不間斷。除了讀書,與老朋友通信也是阿當斯重要活動。在這段時間,阿當斯重修了與 勒殊Benjamin Rush的友情。勒殊是獨立時期的著名思想家,被稱為「美國啟蒙運動之父」。他和阿當斯年輕時曾並肩作戰,為爭取獨立而努力,也一起在《獨立宣言》上簽署。透過勒殊的調解,阿當斯更和傑弗遜一笑泯恩仇,恢復彼此從獨立時期就建立的深厚友情。

1820年,阿當斯罕有地離開昆西市,前住麻薩諸塞的州府波士頓。這一年他被選為「選舉人」,代表麻薩諸塞投票支持 門羅總統連任,同時也被選任為「麻薩諸塞制憲會議」的成員,這也是他人生最後擔任的公職。1824,阿當斯以八十九歲的高齡,老懷安慰地看著長子 小阿當斯John Quincy Adams入主白宮,成為美國第六任總統。 在布殊Bush父子出現前,阿當斯父子一直是美國歷史上唯一的父子總統。

 

被稱為政治哲學家的阿當斯,一生留下了許多名言,其中有對美國「建立」的精闢論斷,也有對美國「將來」的美好憧憬:

“History would ascribe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to Thomas Paine… Without the pen of Paine, the sword of Washington would have been wielded in vain.”

「歷史將會把美國革命歸功於潘因……若無潘因的銳筆,華盛頓的利劍將只能徒然揮舞!」

“The science of government, it is my duty to study, more than all other sciences; the arts of legisl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and negotiation ought to take the place of, indeed exclude, in a manner, all other arts. I must study politics and war, that our sons may have liberty to study mathematics and philosophy. Our sons ought to study mathematics and philosophy, geography, natural history and naval architecture, navigation, commerce and agriculture in order to give their children a right to study painting, poetry, music, architecture, statuary, tapestry and porcelain.”

「相較於其他學問,學習如何運營政府為當今要務,而立法、行政及協商之藝術,則為要務中之要務。吾輩務必研究政治與軍事,則吾輩之子代方能在自由之中,學習數理與哲學;吾輩之子代亦務必修習數理、哲學、地理、自然歷史、造船、航海、商務及農藝,如此其子孫方有學習繪畫、詩歌、音樂、建築、雕塑、繡織和陶藝之餘裕。」

 

不過,阿當斯最為人所知的還是下面的這一句。1826年7月4日,阿當斯因為心臟衰竭和急性肺炎,已經奄奄一息了。彌留之間,他從口裏吐出最後的一句名言:「(還好)傑佛遜比我長命!Thomas Jefferson’s longevity than I.」終於心安理得地撒手塵寰,享年九十一歲,在列根之前,他一直是美國最長壽的總統。

不過,阿當斯這次錯了!他並不知道,他的競敵兼好友傑弗遜,已在幾小時前,先行一步了!當年,《獨立宣言》的初稿由傑弗遜草擬,阿當斯修訂聯署。今天,就在《獨立宣言》通過五十周年的慶典,於華盛頓特別區歡快地舉行的同時,僅有的兩位曾簽署《獨立宣言》的美國總統,在幾小時內先後去世了。這個史上罕見的奇妙巧合,為這兩位不朽的政治巨人,更添上了幾份傳奇。

〈傑弗遜〉古道照顏色

儘管貧病交困,但能夠在有生之年,看到美國終於「真正的獨立」,看到人民享有「宗教的自由」,看到自己一手建立的維珍尼亞大學開幕,傑弗遜已是此生無憾。 就在好友阿斯死前的幾小時,正午十二時五十分,傑弗遜安詳地離開人世,享年八十三歲。

傑弗遜被安葬在蒙地沙羅,簡約的墓碑上是他生前親撰的墓誌銘,按照他的意願,一個字也沒有增刪:

“Here was buried Thomas Jefferson — author of the Declaration of American Independence, of the Virginia Law for Religious Freedom, and Father of 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美國《獨立宣言》和《維珍尼亞自由法》的撰寫人、維珍尼亞大學之父,湯瑪士.傑弗遜,長埋於此。」

傑弗遜在墓誌銘中,沒有提到自己曾擔任維珍尼亞州長、國務卿,甚至美國總統等重要公職。至於路易安那購地、懲戒北非海盜、探索西部等功績,也隻字未提。傑弗遜單單選擇了《獨立宣言》、《維珍尼亞自由法》和維珍尼亞大學,作為自己一生功業的總結,甚至連半句解釋也沒有。

要理解傑弗遜對自己的評價,就必須找出墓誌銘上所列舉三者的共通點。只要細閱傑弗遜的一生,就會知道答案其實就是—「自由」!當年「五月花號」遠渡重洋到達新大陸,就是為了爭取「自由」。「自由」正是「美國精神」,正是傑弗遜一生為自己、為人民,以至全人類的追求。

《獨立宣言》是向暴政發出的怒吼,它最終讓人的肉體從強權中解放了出來; 《維珍尼亞宗教自由法》是向宗教桎梏的告別,它讓人的精神從教權中解放了出來。然而,無知的人是不可能擁有真正自由的!因此,傑弗遜才會認定「教育」是建立自由國度的第一要務。 興辦教育才能對抗蒙昧和麻木,才能將人的靈魂從無知中解放出來!「教育」是傑弗遜畢生的最高理想,維珍尼亞大學的成立,正是這種理想的體現。

 

傑弗遜生前欠下的的巨債,並不因他的死而勾銷。蒙地沙羅莊園在傑弗遜死後的五年,在拍賣會上以七千元售出。可幸莊園裏的所有建築物及部分土地,在1834年被傑弗遜的「粉絲」海軍中尉Uriah Phillips Levy買下,他完整地保留了大宅的外觀和所有室內家具陳設的原貌。1862年,中尉在南北戰爭中去世,莊園和大宅由他的家人承繼。1923年「傑弗遜基金會」從該家族手中「回購」蒙地沙羅,將其作為博物館和歷史教育中心。

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維珍尼亞大學和蒙地沙羅莊園,登錄於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之中,成為當時美國僅有的四處「世界文化遺產」之一。這是對傑弗遜精神的最高致敬。

正如阿當斯一樣,傑弗遜也給後世留下不少名言,讓後人可以從更多不同的角度去了解這位不朽的偉人。

“When angry, count ten before you speak; if very angry, an hundred.”

「若感到憤怒,在開口前先由一數到十;若真的感到非常憤怒,就數到一百吧!」

“When a man assumes a public trust, he should consider himself as public property.”

「當一個人受到公眾信任時,他就應該把自己視作公眾的財產。」

“Truth will do well enough if left to shift for herself.”

「只要不受干擾,真理自可大行其道於天下!」

“The God who gave us life, gave us liberty at the same time; the hand of force may destroy, but cannot disjoin them.”

「神賜予我們生命的同時,也賜予我們自由;強權暴力也許可以將他們摧毁,但卻永不能把他們分開。」

“The tree of liberty must be refreshed from time to time with the blood of patriots and tyrants.”

「自由之樹必須一再以愛國者和暴君的鮮血來澆注,始能歷久常青!」

 

今天,傑弗遜的肖像除了在二元美鈔、五美分硬幣和百元面值的國庫券上面出現外,還出現在著名的「總統山」(即「若虛莫山Mountain Rushmore」)上。受 柯立芝總統John Coolidge的委託,雕刻家 波格林Gutzon Borglum與四百名工人花了十四年的時間,在山上雕刻了 華盛頓、傑弗遜、林肯和羅斯福四位總統的頭像。

這四位總統都以不同的方法,開創了美國歷史的新一頁。「太祖」華盛頓把十三個殖民地連結成一個獨立的「合眾國」;「太宗」傑弗遜塑造了「美國精神」;「聖祖」林肯將美國真正地整合成「一個國家」;「高宗」羅斯福建立了睥睨天下的「大美帝國」。他們每一位都是不朽的偉人。

曾到過白宮和國會山莊遊覽的旅客,都會發現在華盛頓特區的中軸線上,除了著名的華盛頓紀念碑和林肯紀念堂外,還有一座形態優雅的白石大理石建築物—-傑弗遜紀念堂Jefferson Memorial。 紀念堂於傑弗遜二百歲冥壽正式開幕,紀念堂所採用的羅馬式圓頂和科林斯式石柱,都是傑弗遜最為鍾愛的風格。六米高的傑弗遜銅像,昂然佇立在大堂中央,身後的石壁上,銘刻著傑弗遜的畢生之志:

“I have sworn upon the altar of God eternal hostility against every form of tyranny over the mind of man.”

「我曾在上帝的祭壇之前立誓,永遠與任何禁制人類思想的暴政為敵!」

 

我們不妨嘗試以傳統中國式史觀,按《逸周書.諡法解》,評定一下傑弗遜的一生功業。夫傑氏君子謙謙,溫潤如玉,「內德純備曰成」;一心為國,無私奉獻,「立志及眾曰公」;天才橫溢,「博聞多能曰憲」;沉穩務實,守柔不爭,「溫仁忠厚曰敦」;憤筆《宣言》,領萬民誓爭獨立,「以德化民曰道」;治國以道,理念清晰,「治理精粹曰純」;堅守原則,擇善而行,「質直好義曰達」;兼容敵友,南北一同,「大而化之曰聖」;銷國債,息民怨,「疏遠繼位曰紹」;輕傜薄賦,與民休息,「治繁不擾曰理」;遣兵重洋,薄伐海寇,「戎業有光曰烈」;爭公義而不踰規矩,「守禮執義曰端」;思慮細密,克制權力,「謀慮不威曰德」;拓邊西北,不動兵戈而國土倍之,「闢土服遠曰桓」;情報周密,察陰謀於未現,「聲入心通曰聰」;行事決斷,杜兵患於初起,「克定禍亂曰武」;堅抗暴英,力爭國體,「威強不屈曰剛」;建設大學,教化人心,「愛育必周曰慈」;不戀權棧,急流勇退,「推賢讓能曰和」……

當我們認真地總結傑弗遜的一生,就會發現 甘迺迪總統1962年在白宮的飯廳之內,對傑弗遜的讚譽也許並非言過其實。(請參見第一集)夫「經緯天地曰文」、「功德盛大曰高」,諡廟號「文宗高皇帝」可也!

傑弗遜,正如他的名字一樣—- 他的「傑出」,絕不會遜於美國,甚至世界史上任何一個偉人!

─全篇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050

【旅遊籽】不要石屎 還我古道泥沙路

1 : GS(14)@2016-03-18 23:59:07

有香港「山界第一人」之稱的曾小強指,有得揀,一定揀跑泥沙路,行山還是希望能夠真正接觸到大自然。



【旅遊籽:文化地標】以前交通網絡落後,想買乜買物都要翻山越嶺,人們來回穿梭,漸漸行出一條條古道。中國有茶馬古道、日本有熊野古道、台灣有八通關古道,其實香港都有古道,不過大多湮沒。越野跑手曾小強(Stone)跑山十年,發覺山野間水泥路徑不斷增加,還伸延至古道,最近怒氣爆煲,發起fb關注小組望喚起社會關注。行山路,還是步步高低跌宕,偶爾動魄驚心,才有樂趣。


四百年前,未有青山公路、荃錦公路,荃灣與元朗之間隔住幾個山頭。荃灣鄉民想去元朗墟市購物、做生意或探親,都要翻山越嶺,假如元朗人戀上荃灣人,今天當然冇問題,但舊時卻是Long-D戀,少點腳骨力都冇資格跨區談情。路是人行出來的,鄉民在幽深山徑來回穿梭、運送貨物,走的人多了,山徑漸變成連接元朗及荃灣的交通要道,再演變成今天的元荃古道。香港有五十多條古道,因交通發展很多已湮沒,有的變成郊遊徑,如元荃古道大部份路段歸入大欖郊野公園。香港史學會總監鄧家宙博士指,四百年前,大概在明朝,荃灣仍是小村落,鄉民會前往元朗墟市出售農產品或購買日用品,古人普遍腳力好,可一日來回兩地。慕名而至,未上山前以為古道古色古香,散發古裝武俠片氣息,但我最期待的畫面沒有出現,有三四百年歷史的元荃古道人工味濃,即時有點興致索然。有香港「山界第一人」之稱的越野跑手Stone都深有體會,他是全職救謢員,仍擠出時間每周跑五日山,有時間就去世界各地練習及挑戰越野跑比賽,以業餘性質參賽,卻獲得世界第八佳績。在林蔭之間身水身汗跑了十年,Stone發覺郊野漸多水泥山徑、水泥鑲石路、花崗岩路,明明該是自然地景,人工化的觸手卻無聲無息侵佔。本來都打算隻眼開隻眼閉,直至最近Stone在家附近山頭練跑,發現山徑都鋪成水泥混花崗岩路,怒氣即時爆煲,「我份人好怕同人嘈交,但當下好嬲怒,覺得要出聲。」他隨即在facebook開設「郊遊徑石屎化關注小組」,在跑山、做救謢員、湊仔之間擠出時間製作問卷、上電台做節目,牽頭喚起社會關注。



拒絕水泥路 跑手跑出新泥路

元荃古道本來是Stone其中一條最鍾愛的山徑,從荃灣起點開始的一段上山路並非古道,但沿途村落小屋疏疏落落,農戶在家門前墾地耕作,飼養大堆看門狗,路旁還長了棵吊鐘花樹,頗有前人依山耕作的況味,意外有點古道氣息。到深入大欖郊野公園範圍,正式踏入古道,只見草堆間修葺了條新簇簇的水泥鑲花崗岩路,一直穿過石龍拱,伸延向田夫仔方向。石塊整整齊齊,古意即時蕩然無存,Stone回想,僅五年前,此路仍是碎石小徑。「我去外國練跑或者比賽,會覺得真係跑咗入大自然,當地郊野甚少會用水泥鋪設山徑,只取諸自然選用沙袋、木材、石頭等等,唔會混入水泥。」四圍比賽及練跑的他,認識很多外國越野跑手,「佢哋都好鍾意香港郊野,鍾意睇獨特嘅高樓林立景觀,又覺得接近城市好方便,但佢哋都好奇點解有咁多石屎山徑,跑落隻腳易痛,對膝頭又大負擔。」仔細留意,會見到石龍拱路段的水泥鑲石路旁邊,有條平行伸延的自然泥沙路。Stone解釋:「因為好多人唔鍾意行水泥鑲石路,寧願走泥沙路,所以側邊又多咗一條新路。我自己跑山嗰陣,都會特登跑泥沙路。」



影響生態 蠑螈河蟹過不了花崗岩路

個人認為,平心而論,花崗岩路也不是全無用處,的確較方便一家大細行走,Stone:「你以為水泥鑲石路好安全?其實只要落少少雨,路面就好濕滑,好易跣低,唔好忘記香港仲有十幾條極易行嘅家樂徑,何必要搞古道?」他並非完全反對建水泥路,「村落附近鋪建石屎路冇問題,始終要方便居民生活。」但入到郊野,就應當自然生態行先。綠色力量自然及科學總監鄭睦奇博士指,水泥鑲石路對生態有影響,尤其用花崗岩鋪設的路一般比周圍路面高,部份小動物未必能夠跨越,尤其是河澗生物如蠑螈、河蟹等。幾層花崗岩路面對牠們來講,是橫蠻的千里城牆。Stone指出,三年前曾有組織收集簽名反對鋪建水泥路面,收到政府回覆,指希望能「鼓勵更多遠足人士使用這些路徑」。Stone搖頭苦笑:「大家行山都係想感受大自然,遠離石屎森林一陣,點知又撞番石屎,避無可避。」贏到方便,但輸了古道。整段元荃古道挑戰性不高,邊行邊拍照,三個半小時輕輕鬆鬆就行完。喜出望外是後段的南坑排頗有古意,還留有古舊的手砌石徑。沿途又經過伯公廟,即土地廟,鄧家宙指前人以山路通商,有機會遇上山賊,故在山路建廟宇求平安。他補充,古道無法用傳統方式保育,以元荃古道為例,本身無甚文物,道路又重新鋪整過,僅剩一些小廟古村。他認為最好的保育方法是留下路徑原有風物,讓市民可以親身體驗古道風貌,畢竟古道是古人自發行出來的,最好的保育是大家踏着古人的足迹繼續走,不論跑山還是郊遊。



五年前,元荃古道石龍拱路段仍是碎石小路。

Stone最近在facebook開設「郊遊徑石屎化關注小組」。

走上石龍拱,部份路段還算平坦,毋須為便利鋪石屎路。



路段由民政署負責,負責人指鋪上花崗岩路是為方便附近村民。

在元荃古道外的四排石山,數個月前剛鋪整好混凝土花崗岩路,路兩側暫時寸草不生。

鄧家宙博士指要保育古道,最好是讓市民親身體驗。



後段的南坑排頗有古意。

古人行元荃古道有機會碰上山賊。前人在山路開端建伯公廟求平安。

石屎路由兩三層混凝土及花崗岩石整合而成。



頗輕鬆就上到石龍拱,可眺望青衣。

在荃灣起點上山的石屎路,非古道路段,方便居民上落。

鄭睦奇博士指小路旁有其獨特生態,重新鋪路會摧毀生態。






外國山徑保天然



【日本】



日本人取諸自然,採用山間木材修建山路。

用石頭鋪設山徑,但沒有在石頭中間加入混凝土。





連欄杆都用木材製成。

用山邊樹木砌成的步道,與郊野融為一體。



【台灣】



用木頭劃出步道走向,並用沙包阻擋水土流失。

梯級用木材製成,不會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



山友意見




泥路似地毯

朱先生:「我都有玩越野跑,自己寧願行泥沙路,少少驚險係行山樂趣之一,踩泥沙路感覺似踩地毯,雙腳唔會太痛。」




水泥坡危險

素素:「我有玩毅行者,都會行山練習,都覺得水泥路數量越來越多,上下坡路較危險,可以鋪水泥石梯,始終唔係人人有專業行山裝備,但如果係平坦路段,只需原始嘅泥沙路就好。」



香港山徑石屎化

元荃古道之外,香港好多山徑近年都鋪設了水泥路。



龍脊部份路段鋪設了混凝土梯級。

針山的郊遊徑梯級用混凝土鋪設。

梅窩去貝澳路段,一條石屎路不夠,還要鋪夠兩條。



記者:臧諾攝影:徐振國編輯:陳漢榮美術:黃創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318/1953397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418

也說亮話:熊野古道

1 : GS(14)@2016-10-24 06:10:03

多年前徒步跨越新疆天山的車師古道,在約4,000米高山紮營,跳進冰寒刺骨的溪流洗去一身風塵,枕地席天遙望萬古星空。兩年多前,和時年未足10歲的兒子騎單車200公里,從葡萄牙循Camino Way北往西班牙的Santiago de Compostela,相傳當地大教堂為天主教12聖徒之一埋骨之處。一路上兩父子相依為命,餐西班牙美食、宿平民酒店,6天裏經歷日曬雨淋,飽受「爆車胎」、背車上山、生病等折磨。我們當時遇到挑戰時為了鼓勵自己,老說:「上坡再痛苦,總有下坡的時候;下坡再輕鬆,也要有上山的準備。」這句話,到今天我們還掛在嘴邊,成為旅程不可磨滅的一部份。在日本大阪以南,紀伊半島的熊野古道是筆者徒步越野的最新嘗試。古道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世界遺產兩條路線之一,另外一條則為筆者上文提到西班牙的Camino Way。在歐洲和亞洲的這兩條「朝聖之路」都以宗教聖殿為終點,熊野古道的幾條路線皆以熊野本宮大社為中心,最多遊人的中邊路可從那智大社走往本宮(東到西),30公里;或從滝尻王子走往本宮(西到東),38公里。熊野本宮是神道殿堂,但沿途卻有無數佛家菩薩參拜,古道一步一步說出日本神佛合一的宗教之路。筆者選擇了一路向西走約70公里,從那智大社走往本宮,再「逆走」古道去滝尻王子。這樣毋須中途坐車,逆走的一段也避開遊人,除了午間碰到迎面順走的人外,彷彿在遼闊的天地、鋪着破舊青石板的古道上獨行,陽光滲透樹林,青苔鋪滿石頭,呼吸融入自然,思緒回歸本性。偶而遇上任性小溪、斷木下害羞的蘑菇、蜘蛛網風中幻化光影,生機勃發,是宮崎駿的世界,渾不似人間。在日本連續幾天行山,可能最奢侈的是每晚住進任何條件的民宿,都可以泡溫泉、吃日本料理,讓溫泉水按摩身體每一個毛孔,一天的汗水和疲累頃刻消退。古道穿越歷史、傳承文化;大自然美得讓人心醉;心無旁騖、以至誠走一條路,更是修煉的好去處!張亮香港賽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
mailto:[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24/1981018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3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