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事件”引爆咨询业乱象
http://www.21cbh.com/HTML/2010-5-5/2NMDAwMDE3NTU2Nw.html
5月4日,一份澄清公告之后,赛迪顾问(08235.HK)报收0.255港元,大幅下跌7.27%。5月2 日,有媒体报道称:国内知名咨询公司赛迪顾问因卷入IPO咨询造假丑闻,触怒中国证监会并被调查。5月4日,赛迪顾问发布公告称,截至5月4日,赛迪顾问 没有收到中国证监会对公司提出质疑以及正式立项调查相关的任何通知和信息。除此之外,处于风暴中心的赛迪顾问没有更多反应。5月4日,本报 记者致电赛迪顾问负责媒体关系的副总裁王靖,其电话一直无人接听。本报记者致电赛迪顾问负责媒体事务的冉晓丹,要求采访赛迪顾问总裁李骏,冉晓丹表示:作 为香港上市公司,赛迪所发声明需要通过联交所审核。“这是整个咨询行业的问题,不止赛迪顾问这样。”对此,有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说道。“赛 迪事件”冲击波一个多月来,关于“证监会创业板部副主任李量点名批评赛迪”的消息在投行圈内流传。事 情缘起方正软件上市被否。3月31日,创业板发审委召开第15次会议。方正软件成立10年,2009年度收入仅5300万元。但赛迪顾问提供的报告却称, 方正软件在教学管理类软件领域有超过25%市场占有率。一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投行人士透露,李量措辞极为严厉:一些咨询报告如CCID等 的统计数据严重失实,完全脱离了行业实际情况,没有保持咨询机构应该有的中立性、客观性。丧失了职业道德。“证监会领导觉得,赛迪把他们都 当傻子了。”上述投行人士说,4月中旬,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的全国保荐人培训大会上,证监会领导仍旧十分恼火,近期几乎是逢会必讲。对 此,5月4日,赛迪顾问发布了公告予以否认。截至目前,赛迪顾问涉嫌造假的真相还有待进一步明确,但该事件掀起的冲击波已经在国内咨询业界 引起阵阵波澜。易观国际总裁于扬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数据造假已经成为咨询行业的一个突出问题,“对于易观来说,也有过多家企业主动登 门要求进行数据美化”。于扬认为:由于缺乏有力的监管,这种行业乱象,在短期内难以避免。“定制报告”出炉记一 位业内人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其就亲手炮制过一份数据报告。整个事件的过程是,某IT创业型公司希望在向投资者、客户等宣传时,被包装成为业界排名 第一的公司,于是就派人与咨询公司进行商谈,希望炮制一份自己所需要的报告。经过商定,该公司最终以10万元价格购买一份其所需的报告,并 由咨询公司以召开发布会的形式进行宣传。“10万元只是这个案例中的定价,不同的报告价格可能会差别较大,关键就看该公司和咨询机构具体的谈判。”该业内 人士说。上述业内人士表示,除了一些知名的咨询公司外,很多由十几个人组成的小咨询公司运作的更加厉害,甚至60%的咨询费用是在企业过会 之后收取,“这种小型的咨询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地位根本就不是对等的,很大程度上被企业绑架了”。据熟悉情况的业内人士介绍,有些小咨询公司 往往由知名咨询机构跳槽而来,“这种小公司的操作方法更离谱,投行去购买他们的报告,买过来一看,大量来自网络。经了解后才知道,这些公司人数非常少,很 多事情都是外包给一些高校研究生去做”。标准和监管缺失在提供IPO数据咨询服务的公司中,赛 迪顾问是业内唯一一家上市公司,除了汉鼎咨询外,其余的公司都是一大堆小公司。据赛迪顾问2009年年报,其自称为创业板12家成功上市企业提供行业研究 和募投可行性研究服务,在该领域市场占有率20%以上,位居国内同行第一。上述业内人士认为,做项目就是找到客户需要的数据,他们面对投资 者、渠道商和消费者时都需要所谓的“第三方数据”,而IPO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巨大的需求使得国内产生了一大堆咨询公司,可谓多如牛毛, 竞争激烈。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行业规范却根本没有,这是行业乱象产生的根本原因。于扬认为:国内确实没有一个明确监管机构来监督咨询公司数 据的真实性和权威性,这也是咨询行业过去十多年发展的重大挑战。在国外,针对咨询机构数据造假现象,主要采取行业自律和市场淘汰的方式进行 过滤。 于扬说:如果一家咨询机构数据造假,这种行为是会被揭露和唾弃的。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