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ROE偏低 帳上每股現金過多 證交所挑戰亞洲盃 先上市吧!

2015-07-06  TWM

證交所今年雖提高配息,但與亞洲上市交易所相比,其股東權益報酬率偏低,每股現金部位則有過高跡象。未來合併期交所等機構,並且將股票上市,才是提振公司治理的良方。

撰文•周岐原

推動資本市場發展的主要權責機關||證交所,治理自己公司的成績,究竟如何?

股東會旺季近尾聲,六月二十三日,證交所舉行年度股東會,會中決定配發一.五元現金股利、○.二五元股票股利。去年,證交所的稅後EPS為二.八六元,因此相較於二○一三年度配發的一.二五元現金、○.二五元股票,配息水準略有提升,現金股利配發率達到五二%。

觀察公司治理成效,現金股利配發比率(配息率)多寡,是重要參考指標之一,對性質接近金融業的證交所而言,更是如此。

不過股利政策顯示,一一年至一三年間,證交所平均配息比率約為四六%,雖然較期交所、集保中心來得高,但是與鄰近同行相比,港交所的配息率高達八九%,新加坡交易所更高達九四%,澳洲交易所也有九成水準。

證交所ROE 僅港七分之一換句話說,這三家本身就是上市公司的交易所,三年平均配息率大約都在九成上下,今年配息率才勉強突破五成的證交所,與亞洲同業水準相較,似乎還有一段不小距離,這也和金管會主委曾銘宗主張「公司應多配發現金股利」的呼籲有所悖離。

再以投資人最常評估公司表現的股東權益報酬率(ROE),來評估證交所與其他亞洲主要交易所的經營效率,發現一一年至一三年間,證交所平均ROE只有約五%;但是同一期間,澳洲交易所的ROE為一一.一%,自詡為亞洲金融中心的港交所、新交所,更分別高達三七.一%和三六.五%,高出證交所數倍之多。

「增發(配息)的可能性不大」,證交所副總經理簡立忠進一步解釋,以現有股本計算,由於今年除權、息合計將配發逾十一億元,加上必須提列部分為特別盈餘公積,作為安定市場、應付突發狀況之用,提高股息的主張,主管機關多半不會放行。

不過,在小股東眼裡,投資證交所這筆交易,迄今似乎不怎麼划算。

「帳上現金(部位)實在太多了」,一位券商高層感慨地說。他舉去年度財報為例,每股淨值高達七五.二元,但是現金部位加上股票等流動金融資產,每股淨類現金就達到三七.九元,大約是淨值的一半。

換句話說,證交所淨值雖然驚人,但是其中有半數,是備而不用的類現金部位。

這位股東代表直言,證交所與其準備大量資金、運用效率低落,不如增加配息,或透過現金減資歸還股東,更符合公司治理原則。

「雖然國內實行T+2款券交割制度,可能因此有兩天出現錯帳風險,但是,以目前券商處理經驗而言,這些風險在券商層面即可充分解決,不需預備大量現金。」這位股東代表建議。

回歸公司治理 上市為最佳解其實,除了早年證交所成立時,部分股權流向個人及一般企業,主管機關後來規定,證交所股東必須具券商身分;換句話說,證交所雖然是公開發行公司,但其股票,卻是只能在證券商間互相買賣的「限制流通資產」。

而這些券商股東們,又同時扮演受證交所監督的角色,權責劃分互相混淆,才會出現公司治理有待提升的呼聲。

「(對交易所)我沒什麼建議,因為特許行業,講了也沒用。」知名投資人李金土直言。持有證交所一千三百多股的李金土回憶,當年證交所在外籌碼,每股市價一度高達九十萬元,但是後來股權只能在券商間流通,個人股東即使買進,也不能過戶。而且,「營運不像公司、又不像財團法人,我說這是四不像!」經常在股東會公開建議增加股息的阿土伯,也感到無奈。

若要讓證交所帶領國內資本市場更上層樓,除了研議許久的「四合一」(證交所合併櫃買中心、期交所、集保中心)之外,改革原有制度、股票上市,可能是最有效率的作法。

像是千禧年上市的港交所,當年掛牌價僅三.八八港元,與其代號三八八相同;經過當局十五年經營,不斷吸引企業在香港上市,近年又頻頻透過購併、滬港通擴大經營規模,在近年持續配發現金股息之餘,股價最高還漲到三一一港元,已是全球市值最高的交易所。

這種透過上市讓公司治理透明公開,並且與全民共享獲利的方法,可能才是證交所在挑戰「亞洲盃」時,最應該效法的路線。

證交所vs.亞洲鄰近交易所 治理成效股東權益報酬率 現金股利配發率證交所 5 46 港交所 37.1 89 新交所 36.5 94 澳交所 11.1 90 備註:統計日期為2011年至2013年平均值資料來源:香港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澳洲證券交易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6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