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牛群集結三要塞;返回1994 hiking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kl424/article?mid=2677

我一直認為20000點是個很有利用價值的心理關口,因為去年八月大奇績日就是跌穿 20000點後極速反彈,這個低到落肚臍的deep V,周五沒有再出現,只在尾市略為收窄跌幅,恆指由上周收市21261.89點,過關斬將,一舉攻陷兩萬大關,收市報19933.28點,全星期跌 1328.61點,平均成交536.6億,連續三周成交低於六百億,啤啤熊繼續向前走。

牛群集結三要塞

不時聽到、看到對恆指何時見底的睇法,主要20000點、18000點、16000點的支持者最多,當日認為20000點是低位的人,是否已開始買貨?還是連忙把低位下調。無論未來股市是升是跌,我也會向前者致敬。後者與大行言論無異,浪費時間,不值一提。

若果把支持位看成為在這個水平,會有一群人會釋放資金投入股市,即購買力會大量增加,需求增大而供應不變的話,股價自然上升,支持位由此而成。身為 小投資者,把資金買入股票作長線投資,令市場供應減少,為牛市來臨鋪路盡點綿力,但現在衍生工具眾多,若散戶把資金在這關口投放於如牛證或認購證等,等於 與大戶對賭,隨時一鋪清袋,正中大戶下懷,在供應不變下,大戶在堅信20000點為谷底的散戶資金耗盡後,相信會再次上彈射牛,然後進攻萬八大關。由於牛 群集結在三個要塞,只要風險位於可預計水平,將會誘使大戶逐一宰殺,因此,恆指跌穿16000點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中資來港上市高峰期在2006-2007年,一般上市前會粉飾一番以求賣得好價,上市後第二份業績往往見真章,但稅改利及不少大企業,保障2008 年盈利水平,令真正實力延遲至2009年業績才顯露。中資股輪流被洗倉,傳媒花盡心思,尋找不同理由解釋,大部份理由牽強,實際理由可能簡單到唔信,就是 股價貴,意味大戶對中資股2009年業績投不信任票。

市場看淡收購匯源

可口可樂高調高價收購匯源,做法有點逆市而行。由於收購價高達$12.2,縱使以周三最高價$11.28購入,也能獲得近一元利潤,只要收購最終成 事,縱使拖上三、五、七個月,獲利仍算不錯,但這三天匯源股價反複下跌,周五收市報$9.6,距離可口可樂收購價,相差$2.6,意味投資者(尤其有中央 內幕消息的)看淡此交易。可口可樂大股東是股神,令我聯想到股神藉今次有可能受全數股東贊成,但遭中國監管部門反對的建議,測試中國的底線。而那一間公司 是股神的真正目標?將為喜歡尋寶的人士帶來一個機會。

保險業轉向

今期內地雜誌《財經》,有一專題「保險業轉向」,談及中國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問題,償付能力充足率有如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償付能力充足率於 100%-150%屬健康水平,低於此水平唔代表公司一定會倒閉或者有問題,正如抽煙飲酒唔一定會死,但抵抗能力會較差,截至六月底,已有12間內地保險 公司低於此水平,約10%。我們熟悉的中人壽及平保,因投資收益大減,上半年的償付能力充足率都大幅下跌。中人壽由525%跌至305%,但仍算健康,平 保壽險由288%跌至121%,平保產險由182%跌至112%,已到達增資水平。

星期四,中國保監會主席吳定富指出,保險業在高速擴張期後,將進入兼併、重組、退出時代。

返回1994

1994年1月之前,H股來港上市由青島啤酒開始,股市炒高對集資有利,情況好似這兩、三年中資大企業來港上市。中英會談達成機場財務安排,政治負 面因素掃除。負利率加上每年賣地限制,股市及樓市上升造成財富效應,消費增加。外圍方面,歐洲各國因推行歐元而疲於奔命,利率下跌,熱錢往東南亞尋找目 標,熱錢流入港股,令港股大幅上升。

好景不常,利率下跌趨勢有變,格老為打擊當時初現的通脹加息,加上港股已上升不少,上升動力頓失;股民對上市公司盈利增長期望太高,縱使上市公司業 績不俗,但仍有不能令投資者滿意,造成拋售壓力;地產價格大升之後,預期升幅難復九三之勇,當年地產仍是香港股市命脈,預期盈利不前,大市自然受害;中國 能否再獲美國給予最惠國地位,對港商經營前景蒙上陰影;彭督政改方案獲英國國會認同,中英爭吵預期不絕,鄧小平健康問題,令人憂慮中國政局及改革方向有 變;俄國經濟改革(震蕩療法)爛尾,投資者對同是共產的中國改革前景存憂;星加坡外籍教授發現中國經濟數據造假,中國高增長神話幻滅…踏入九四年,一切盡 成壞消息,股市跌過不停。

現在的情況,利率在年頭開始橫行,在通脹全球肆虐的壓力下,利率易升難跌。這兩個星期中移動及思捷盈利大升仍被洗倉。地產在去年大升之後,升幅已見放緩,近月二手成交顯示有下跌跡象。香港現時沒有當年的政治因素,但次按取而代之,預期仍會不斷困擾全球股市,加上通脹問題…

某程度上,九四與零八有不少雷同之處,想深一層,經濟環節互相影響,是因也是果,歷史不斷改名換姓地重複,只要驗證DNA,發現一脈相承,實不必大 驚小怪,奇怪的是,每次也造成災害。科技發展一日千里,證明人類邏輯思維進步不少,但每次股災都死傷無數,遇不如意事便輕生,都證明情緒思維有所退步,既 然認清自已的優點及缺點,要在投資路上獲得佳績,便要多用邏輯思維,少受情緒影響。

學習、消化、記錄

朋友問為何停寫熊市系列,我笑說一直都在寫,不再以熊市系列命名,原因是不再需要。五月四川地震,令我意識到反彈完結,因而開始撰寫熊市系列,提醒 自已,不要一廂情願地把反彈幅度定為某個百份比,又或者某個心理關口。直至七月中,最後一篇以熊市系列為名的文章執筆之時,恆指已由二萬六跌至貼近二萬 一,還問是否熊市會被人拉入精神病院。騰空了網誌標題,多一個創作空間。

學習在學習投資中談過,先認清方向,凡與方向相乎便學個痛快。消化,將學習得來的知識據為己用,不被門派招式所局限,隨心而發。記錄,例如投資周記,便是我的記錄。學習、消化、記錄,看似互無關系,卻又周而復始。

後記:

返回1994的資料都由林行止政經短評系列中記下來.,他的文章篇幅不長,邏輯清晰易明,是建立理性邏輯的參考書。

由於接連不斷閱讀林行止作品,引至消化不良加上大腦便秘,及後服用幾本散文後,現已康復,往後需要均衡飲食,偶爾品嘗優閒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5

集結Google平台 台灣品牌與代工廠分進合擊 台北國際電腦展 抗蘋果大軍的復仇

2011-6-13  TWm




當iPad 2全球賣到缺貨,當宏碁被高額庫存損失壓倒,台灣電腦產業一夕之間被焦慮籠罩。然而,即使今年蘋果拿走八成平板電腦市占率,但平板電腦不是唯一,戰爭才正要開始!

撰文‧賴筱凡、翁書婷

六月天的溫度高得有些嚇人,但每年的這個時候,在世貿、南港展覽館兩頭,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子廠採購、主管,頂著豔陽也不畏酷熱,他們的任務很簡單,就是在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尋找年底的聖誕節商機。

一樣的電腦廠大老齊聚,一樣的華麗展場與看不完的show girl,今年的Computex氣氛明顯不同於往年。三年前的Computex,華碩的一場展前記者會,以Eee PC宣告小筆電世代來臨。然而,科技產品壽命有限,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如今卻是只聞蘋果iPad 2的新人笑,不見台廠小筆電這舊人哭。

一場由蘋果掀起的平板電腦風暴,在今年iPad 2篤定端走八成平板電腦市場後,其他品牌廠的平板電腦設計得如何,似乎無法成為消費者今年的採購重點。但市場變化真的是如此嗎?戴爾全球副總裁暨大中華區 董事長閔毅達(Amit Midha)微笑著說:「戰爭才剛要開始呢!」

贏者不可能全拿

抗蘋果大軍集結反攻

就在Computex開展前夕,一封發自全球網路龍頭Google的餐敘邀請函,一一送到了台灣科技大老們的手上,包含宏碁董事長王振堂、華碩董事長施崇 棠、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仁寶董事長許勝雄、廣達董事長林百里、緯創董事長林憲銘等,幾大巨頭齊聚的目的無他,就是要商討如何在蘋果獨領風騷的時代,奪回 昔日光榮。

這場餐敘由Google發起的理由很簡單,殺不進蘋果的封閉式平台,台灣廠商得要有更厚實的靠山,那就是Google的開放平台,從Android到Chrome,Google成了抗蘋果大軍的新一代救世主。

他們不得不正視,蘋果推出iPad以來,確實在全球造成不小的風潮。縱使是iPad 2正式推出三個月後的今天,全球各地的iPad 2還是供不應求、賣到缺貨,「This is a critical time(這是一個關鍵的時刻)。」施崇棠大聲疾呼著,因為iPad 2帶給台廠不只是追不上的壓力,更直接衝擊全球筆記型電腦銷量,率先中箭落馬的宏碁,就是最顯著又血淋淋的真實案例。

但,這只是一時。

「五年內會發生很多事,就像筆記型電腦與平板電腦,戰況會越來越多變化。」電腦晶片大廠超微(AMD)產品事業群資深副總裁Rick Bergman在Computex開展的早上才剛飛抵台灣,就開始了他一連串會見台廠夥伴的行程,在這個關鍵的時刻,「我們會跟OEM廠(原廠設備製造 廠,即代工廠)手牽著手一起面對挑戰。」於是,宏碁的第一款平板電腦,搭上了超微專為平板電腦量身訂做的核心晶片DESNA,不只用的是台積電四○奈米製 程生產,還是集微處理器與繪圖晶片於一身的加速處理器(APU)。

華碩動作更是跑得快,繼四月推出結合鍵盤的變形金剛後,六月再推Pad Phone,「出門時候,帶著手機又要帶平板,又重又麻煩,我們這次是要把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的使用情境,全部整合在一起。」施崇棠顯得自信滿滿。

另一頭的宏達電也沒閒著,選在iPad 2台灣開賣的同一天,宏達電大動作地舉辦了年度派對。站在國、內外媒體面前,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更意氣風發了,因為宏達電的平板電腦flyer(飛行者) 光上市第一天,出貨量就超越預估值的一倍,以這種銷量估計,分析師不諱言,一個月要出三十萬台,一年更有機會上看兩百萬台。

抗蘋果大軍磨刀霍霍,更何況今年出貨量預估四千萬台的平板電腦,對比四億台的筆記型電腦出貨量,還是小巫見大巫,「競爭是會很激烈,但平板電腦能侵蝕筆記型電腦出貨量的程度有限。」閔毅達停頓了一下,偏著頭想了兩秒,「大概十%吧。」

平板不是全部

雲端、商用機種 機會更多蘋果iPad 2一路壓著其他品牌廠打,更把小筆電僅有的生存空間壓縮到讓雙A(acer與Asus)喘不過氣來,即使如此,抗蘋果大軍沒有多做歇息,「就算iPad 2,都還不算是平板電腦最完美的設計。」閔毅達的看法,在Rick Bergman口中獲得同樣的回應。

看著宏碁業績利空連番襲來,惠普下修財測,向來消費機種比重就低的戴爾,反成了iPad 2浪潮下的倖存者,「我們的商業產品比率高達八成,這也是為什麼戴爾第一季獲利能暴衝三倍,營收倍增。」有別於台廠的愁雲慘霧,閔毅達顯得一派輕鬆,確 實,平板電腦市場只是整體電腦產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這個市場還是正成長,只是成長幅度不若以往。」所以,戴爾去年在中小企業(SMB)產品線成長 十二%、政府部門產品線成長十三%,大企業產品成長九%,整體亞洲市場(包含日本)更成長了十五%,閔毅達不認為現在有悲觀的理由,「我們要做的是去創造 未來需要的產品,是去迎合消費者需求。」於是,我們看到Google、英特爾(Intel)在布局平板電腦外的產品動作,越來越 多,Chromebook、Ultrabook(超薄筆電)如雨後春筍冒了出來,「Chromebook只是開始,桌機、平板,甚至其他裝置,都有可能是 Chrome的下一個應用產品。」Google產品開發資深副總裁Sundar Pichai說。

英特爾執行副總馬宏昇(Sean Maloney)更有信心,「在二○一二年底前,將有四○%的消費性NB市場屬於Ultrabook。」另一方面,各家大廠也開始力鞏中小企業產品與雲端 服務。以第一季逆勢交出獲利倍數成長績效的戴爾為例,中小企業產品對他們來說,更是拉動獲利動能的最重要柴火,「所以,我們去年中小企業事業群在戴爾貢獻 營收比重將近三八%。」戴爾大中華區中小企業事業群總經理許肇元說。

隨著中小企業客戶對網路依存度越高,市調機構Gartner就預估,今年全球企業IT支出高達二.五兆美元,這也是為何多數品牌廠在消費市場踢到鐵板後,紛紛轉向商務機種與中小企業市場。

至於雲端服務,更是各家代工廠遇到毛利瓶頸後,思考轉型的第一重點,像廣達、英業達,都將雲端視為從NB代工轉型的最重要策略,閔毅達進一步拿出數據佐 證,過去十八個月裡,全球的數據量增加了一倍,未來十八個月,這個數字還會再增加一倍,雲端成了平板電腦浪潮下的另一個機會。

只是看在許肇元眼裡,在這些產品市場不能躁進,「客戶願不願意添增採購,重點還是在於你的產品有多高的性價比,能提供多完整的解決方案。」所以,戴爾砸下十億美元就為提供數據中心的軟體,即使戴爾自己本身不賣軟體,但戴爾要給客戶最完善的雲端服務。

就在雙A焦慮如何跟上蘋果的腳步,把所有iPad 2沒有的功能全做到自家平板電腦上的時候,抑或零組件廠、代工廠如何擠進蘋果供應鏈之際,或許台廠可以退一步來看。

閔毅達笑了笑,「這是一人多機的時代,誰也不會消失在市場上,平板電腦永遠也不可能取代NB。」為現今焦慮不已的台灣電腦產業,給了另一個不同觀點。

施崇棠:iPad真的很兇猛iPad浪潮衝垮宏碁防線,也讓雙A今年營收面臨苦戰。趕在Computex開展前,華碩董事長施崇棠接受《今周刊》專訪,分享他對平板電腦及市場競爭激烈的看法。

《今周刊》(以下簡稱問):華碩投入平板電腦,究竟有什麼優勢?

施崇棠(以下簡稱施):大家都在談Pad(平板電腦)的時候,喜歡說它只是做一個pleasure computing(娛樂電腦),可是卻沒有注意到Web 2.0的趨勢。現在其實越來越鼓勵大家一起來共襄盛舉,像社群網站的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都在鼓勵更多的輸入,鼓勵更多的 creation(創造)。

華碩雖然不是跟第一個Google一起做Honeycomb(Android 3.0)的廠商,但是我們的優秀工程師真的讓Google很impressive(印象深刻)。

我覺得蘋果是想建立一個比較closed(封閉)的生態系統,但Android是開放的觀念,有時候三個臭皮匠會大於一個諸葛亮。

問:今年華碩預期平板電腦的出貨量有多少?

施:我們其實也是很小心、很保守的在估計。iPad真的是很凶猛!我們希望在開放的陣營,包括Android與Windows,是絕對領先的。坦白說,出 貨數量現在估計其實不太準,但我們內部今年是有定了一個200萬台。我覺得在變動時代,這樣估的話意義不大,但華碩如果做得好的話,當然要遠遠超過這 200萬台。

問:華碩近年來面對的挑戰不小,你怎麼鼓勵大家持續精進、不斷前進的?

施:我最近在全球行銷會議上,給大家畫了一張圖:一個老和尚在做期末考試。

我在圖左邊,畫了一個易行門,右邊畫了一個難行門。然後這個甲和尚在考試的時候,他一下子就選擇了那個易行門,因為易行門沿途就是好漂亮的花啊,很好的食物。但是就是最後此路不通。

乙和尚選的就是難行門,沿途都是毒蛇猛獸啊,很多的考驗,可是最後他拿到了武功的寶藏。

丙和尚就是在那邊猶豫不決。到底是難行門還是易行門?結果喪失了先機。

我覺得中國的古老智慧很好,就是說易形門大家都會走,你會走也要走,你不會走也要走。我是鼓勵華碩同仁,寧願選一個比較難走的門。 (楊方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59

出版航母集结号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70841&time=2011-06-18&cl=115&page=all

政府主导的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国字头出版社纷纷转企改制并寻求上市融资。他们的底气来自教材市场的垄断地位
财新《新世纪》 记者 马媛 郑斐 赵静婷

 

  一家被业界看作出版界“巨型航母”的中央级大型出版传媒集团,正紧锣密鼓筹备上市,计划于2012年三季度登陆A股主板。

教材教辅是出版行业利润的主要来源。麦田/CFP


  这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语文出版社等五家机构整合而成的中国教育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教育出版股份公司)。它囊括了基础教 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外文教材和教学仪器业务。若上市成功,将成为首家借力资本市场的中央文教企业。其母公司、实际控制人,则是去年年末由上述五家主 体全部资产组建而成的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下称教育出版集团)。

  教育出版集团2010年经审计的总资产超过100亿元,净资产80余亿元,集团销售收入60余亿,而净利润则为8亿元。预计2011年收入约为80亿元,净利润率为10%-15%。

  “目前教育出版股份公司的内部整合、财务统一和人力资源薪酬体系调整工作正在有序进行。”教育出版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中国教育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朋义向财新《新世纪》透露。

  与此同时,中国科学出版集团下属科学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出版集团等两家中央级出版集团,也在积极筹备登录A股主板。

  显然,这是近两年来一波国字头大型出版发行机构上市热潮的延续。

  2010年1月,全国新华书店系统境内第一股皖新传媒(601801.SH)挂牌上市;10月,中南传媒(601098.SH)作为A股市场第 一只全产业链整体上市的出版传媒类公司上市;此外,江西省出版集团公司、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实现借壳上市。

转企改制热潮

  这些“航空母舰”纷纷试水资本市场,并非偶然。

  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明确提出“打造一批大型出版传媒‘航空母舰’”的战略规划。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魏玉山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按照新闻出版总署的时间表,明年6月,非时政类的独立法人报刊的转体改制将全部完成。之后将出现新的期刊集团,这些集团也将寻求上市。”

  “融资上市首先是一项政治任务。”一位人教社内部人士表示。

  李朋义则透露:“(教育出版)股份公司的设立,是我们在三个半月时间内完成的。”

  之所以如此急迫,是因为有中央确定的“路线图”“时间表”在先。早在两年前的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中央各部门各单位经营性出版社要在2010年底前完成转企改制的死命令便已下达。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亦强调要“培育一批导向正确、主业突出、实力雄厚、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出版集团公司”。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中国教学仪器总公司的转企改制花费了一年多时间。

  紧接着,教育出版集团的筹建和上市工作可谓分秒必争。2010年10月,不仅股份公司尚未设立,集团公司也仍在组建过程当中,但上市事宜已经紧 锣密鼓的展开。“我们通过招标的形式,选择了中银国际作为主承销商”,李朋义透露,“来参加竞标的十多家中介机构都是国内顶级的。”2010年12月18 日,教育出版集团正式成立。2011年3月31日,教育出版股份公司完成整体变更。

  依据上市发行审核办法,3月31日完成工商登记变更、正式成立的教育出版股份公司需要满足持续运行三年的条件,由于教育出版股份公司系新设股份公司,没有有限责任公司的连续业绩可以计算,这意味着其上市需要申请三年持续经营豁免程序。

  “即使申请三年豁免,也需要满足运营一年的要求。”一位熟悉上市事宜的资深人士表示。这意味着教育出版股份公司需要在2012年3月之后申请三年豁免,而其上市需要的辅导、材料准备等工作会依次展开。

  事业单位转成企业,各出版社为此付出的代价不菲。“五险一金”是改制必须的支出,李朋义没有透露具体数字,但也表示“数以亿计”。

国有股独大

  工商登记资料显示,教育出版股份公司注册资本39.50亿元,控股股东教育出版集团出资39.105亿元,另一发起人北京昱畅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资3950万元。

  北京昱畅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为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全资子公司。“昱畅天下的加入主要是为了满足法人股东超过两个的基本要求。”一位接近教育出版集团的知情人士表示。

  由于目前两个法人股东的结构仍显一股独大,为顺利上市,股东结构的优化势在必行。“2011年9月底之前,教育出版股份公司还会引入一些战略投 资者,目前包括高校出版社的发起人、地方出版集团、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等机构都在进行谈判。引入战略投资者所占股份比例不会超过20%。”一位接近教育 出版集团的知情人士表示。中国文化产业基金正是中银国际与财政部联合发起设立。李朋义对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股份公司的确处于引进战略投资者的阶段, 而选择投资人的标准则是“要看是否有利于集团未来业务发展”。

  而对于员工持股,李朋义表示“目前没有安排。”

  对此,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社长蔡翔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表示,出版集团大多靠行政捏合而来,公司治理结构仍问题多多。

  “最要命的是国有股一股独大,基本上占了70%以上。”相对于外界对公司治理结构的质疑,李朋义更担心的则是集团内部的资源整合。李朋义表示: “整合资源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首先是几家出版社组合后产生的内部整合问题,之前各个出版社各自的仓储物流、信息管理平台、数字出版、采购、财务 管理系统等都在着手整合。

  进入集团的出版社过去的不良资产还要剥离到集团公司。“这些不良资产要么在集团里选择好的模式继续发展,要么关掉一些。”李朋义表示。

  由于几家出版社独立经营时一些业务的重合,内部整合不可避免地牵扯到利益分割。“例如语文出版社的语文教材和人教社竞争,人教社、高教社、语文出版社这三家都有职业教育。到现在还在竞争。”李朋义对此并不讳言。他表示,解决的办法是“内部定规矩,避免内部竞争”。

垄断优势

  避免竞争的努力并不限于集团内部。由于高校出版社的快速发展和良好业绩,业内一度传出高校出版社也将加入教育出版集团、甚至整合进股份公司打包上市的传闻。

  一位接近教育出版股份公司引资事宜的知情人士透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和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等一些高校,正和教育出版集团讨论加盟事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周蔚华则表示,没有考虑加入教育出版集团。

  一家中央级大型出版社人士分析,大多数高校出版社无意加入教育出版集团,原因是高校出版社突出的盈利能力,这样的高盈利产业,高校并不愿意拱手相让。而人事安排上也会出现很多障碍。

  不过,一旦上市获得融资,通过并购获得有利资源必然纳入教育出版股份公司的战略规划。“并购计划是募集资金投向的一部分,我们不仅会在国内,也将在国外寻找合适的并购目标。”李朋义说。

  李朋义的底气显然来自于旗下几家出版社的特殊地位。

  教材教辅是出版行业利润的主要来源。“中国出版业80%的利润来自教材教辅。人教社和高教社在教育资源上居垄断地位。全国出版业约四分之一的市场被中国教育出版集团占据。”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庆国如此形容教育出版集团在业界的地位。

  根据教育出版集团提供的数据,集团的中小学九年教材占全国市场的50%,高中教材占70%,职业教育占35%,高等教育占25%。毫无疑问,组合而成的教育出版集团已经成为教育出版市场的龙头老大。

  “高教、人教一个垄断大学,一个垄断中小学,放在一起就更垄断了。这对其他80多家教材投资开发编写教材的出版单位来说,无疑是个打击。”某教材市场资深人士表示。

  以人教社为例。由于长期以来全国中小学教材的编写、出版均由国家授权其独家经营,虽然1999年以后,教材编写和出版的垄断逐渐打破,但制度惯性之下,其教材特别是文史类基础教育教材仍可独占市场。

  据一位熟悉教材出版的人士介绍,人教社的收入主要来自于“租型”,即其他出版社如需安排印刷、发行人教社教材,必须按教材总价的3%额度租用人 教社可将印刷教材的胶片(型版),地方出版社便可以赚取发行利润。此人士分析,以前是事业单位,人教社不计较靠薄利多销取胜。但今后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要 求股东回报,取消租型对增加利润是很可观的。

  也有分析认为,人教社上市后可能放弃租型模式,收回教材发行权以求利润通吃。“人教社的教材很有优势,自己发行和配送的话利润会更加丰厚。”一位教材出版行业资深人士说。

  即使无法改变租型,无论是整合前的人教社还是现在的教育出版集团仍有能力要求地方出版集团保证其50%以上的教材份额,这一协议则是租型的先决条件。

  基础教育文史类教材可能回归统编的说法,更令教育出版集团获得垄断。“我们在教材编写方面的确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李朋义对此并不回避。

  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接受财新《新世纪》记者采访时亦表示,从目前来看,无论情况怎样变化,中国教育出版集团承担着教材的“国家队”的身份、地位、角色不会改变。

  目前,教材市场真正的竞争其实主要在于教辅材料市场份额的争夺上。“教辅市场基本上已经放开了,只有教材其实是有一定程度的垄断,民营出版公司大规模做教材还不现实”。一位出版界资深人士表示。

  “目前民营对教育出版集团并不构成挑战。”李朋义对竞争信心满满。“我们是做全科,而且掌握着著作权。”李朋义称。

  上述熟悉教材出版行业的人士表示担忧,“成立出版集团,更有资格去垄断。其他出版社被挤出市场的可能性更大。”

  财新《新世纪》记者杜柯、张新名对此文亦有贡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57

北約秘書長:人道主義救援車隊是障眼法 目的是掩護俄軍集結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630

北約警告,所謂的俄羅斯“人道主義救援車隊”進入烏克蘭,是為了轉移西方國家註意力,真實目的是掩護俄軍在烏克蘭境內的部署集結。(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北約秘書長拉斯姆森表示,他擔心烏克蘭政府軍在頓巴斯地區打擊親俄分裂分子,將導致俄羅斯軍隊直接與烏克蘭軍隊交火,導致烏克蘭局勢進一步惡化。

拉斯姆森告訴英國《金融時報》:“毫無疑問,至少從目前來看整個車隊目的是為了分散註意力,掩蓋明顯的軍事行動。“

“我們現在最擔心的是,烏克蘭政府軍在東部的軍事進展,會誘使俄羅斯采用各種辦法增加對分裂分子的支持”。

上周五俄國不經烏克蘭許可把運送人道救援物資的卡車開入烏克蘭東部戰區,而這正值烏克蘭政府軍接近攻下親俄獨立控制的東部主要城市盧甘斯克。

本周一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稱,俄羅斯計劃再向烏克蘭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再往烏克蘭派遣一批救援隊。

拉斯姆森說,有多條消息源指出,有俄羅斯的迫擊炮在烏克蘭境內和邊境開火,他還警告有證據顯示俄軍同時在烏克蘭邊境增兵。

烏克蘭軍方則稱俄羅斯正試圖在烏克蘭境內開辟一條新的戰線,基輔方面稱俄羅斯的坦克和裝甲車試圖穿越亞速海沿岸的小鎮Novoazovsk,最終遭到烏克蘭軍隊擊潰。

下周北約峰會將在威爾士召開,西方國家正準備加強在烏克蘭和俄羅斯鄰國的軍事部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945

中國利率策略:央行吹響債市反攻集結號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130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4-20 16:21 編輯

中國利率策略:央行吹響債市反攻集結號
作者:陳健恒 範陽陽


【市場回顧】上周資金面延續寬松,一級市場招標整體向好,現券在資金面寬松、基本面弱於預期影響下收益率整體下行。

上周銀行間資金面持續寬松。上周央行公開市場進行了100+100億元的7天逆回購,凈回籠150億元;操作利率於周二下調10bp至3.35%(春節後第五次下調)。如我們預期,本輪IPO未對資金面造成明顯擾動,場內資金較為充裕使得銀行間資金面持續寬松,各期限供需平衡,資金價格進一步下跌,較上上周五:隔夜2.23%(-32bp),7天2.85%(-15bp),14天3.42%(-3bp)。4月19日,央行宣布各類型存款類金融機構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對農信社、村鎮銀行等農村金融機構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並統一下調農村合作銀行存款準備金率至農信社水平等;經我們測算,本次降準釋放約13000億元資金,有利於貨幣市場利率維持低位,是化解債市供需矛盾的最有效方案。進入本周,周一R001開盤2.05%(-21bp)、R007開盤 2.66%(-26bp);本周有財政存款上繳幹擾;但IPO資金解凍、降準釋放大量資金,預計資金面會極度寬松,未來7天回購利率或降至2.5%附近。同時將有望扭轉市場對未來資金的預期,寬松預期推動中長期貨幣市場利率也將隨之下降。

上周現券收益率受資金面寬松帶動,短端收益率下行;同時,受一級發行趨暖、一季度經濟數據顯示經濟十分疲弱等影響,長端收益率亦走低。周一,3月出口同比增速從前2月的15%快速降至-15%,出現超預期大幅放緩;同時3月進口同比下降12.7%,較前2月20.2%的降幅有所收窄。周二,信貸方面,新/老口徑貸款為1.18/0.98萬億,貸款增量略高於市場預期的1萬億;社融余額增速降至歷史新低12.7%,3月社融為1.18萬億,同比變化-9100億,社融的增量和增速都繼續滑落,顯示經濟的下滑壓力依然較大。周三,一季度實際GDP同比增長7%,受消費價格和工業價格同步大幅回落影響,名義GDP增速降至5.8%,一方面直接制約居民收入增長,從而不利於居民消費和服務業產出,另一方面大幅拖累政府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限制積極財政增長空間;受房地產市場持續疲軟拖累,3月工業增速超預期大幅下降,同比增長5.6%。一級市場受弱經濟數據以及政策寬松預期的推動,需求延續良好勢頭,農發債中標利率下的也比預期的多,倍數較好,並帶動二級市場收益率整體有所下降;信用債需求旺盛,高等級中票收益率繼續下行。

債市調整告一段落,情緒開始改善。從我們3月下旬到4月中旬的路演過程中,我們能感受到債市情緒從謹慎轉向悲觀,再從悲觀轉為謹慎樂觀的過程。正如我們在路演反饋《《經濟不以股喜,投資不以債悲》第二季》中所提到的,3月份以來,影響債市的兩個核心因素是股市走強分流資金以及地方政府債置換的供給沖擊。

前者導致銀行的存款大量流失,轉變為大中型銀行的證券保證金,中小銀行為了彌補資金頭寸,大量吸收同業資金,成本有所擡升。但無論存款由於流向股市變為證券保證金存款還是同業存款,其最終都導致銀行的負債久期有所縮短。而且部分銀行的資金成本還明顯提升。

地方債置換供給沖擊導致的銀行投資資產的久期被動延長。首先,用地方債置換此前地方政府的貸款和非標等債務,是用期限較長的資產置換期限較短的資產,銀行的資產久期被動延長。而且今年的地方債發行期限從此前的3-5年為主延長到以5-10年為主,本身的發行期限也在延長。除了地方政府債,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的發行期限也在延長。因此今年利率債供給增加的同時,發行期限明顯延長導致銀行債券類資產乃至整體資產的久期有所有延長。

股市分流資金導致負債端久期縮短,而地方政府債供給沖擊導致資產端久期延長,這兩個因素共同導致銀行資產負債在期限上的不匹配,導致銀行難以消化這麽多的長期限債券。這是3月份以來債券收益率曲線明顯陡峭化上移的主要因素。在一級市場認購需求疲弱的情況下,二級市場收益率也曾一度快速回升,10年國債收益率在市場悲觀的情緒下回到4.3%的水平。

不過從3月份開始,央行公開市場連續引導貨幣市場收益率回落,資金面在4月份有實質性改善,大中型銀行資金融出規模上升到歷史高點(圖12),7天回購利率從3月份的4%以上逐步回落到3%附近。這使得市場的情緒開始改善,尤其是中短期債券的買盤開始活躍。

而4月份所公布的一系列3月份經濟數據明顯差於市場預期,市場對於貨幣政策放松的預期再度增強,使得市場的悲觀情緒有所逆轉。收益率最近一兩周逐步回落,一級市場認購情況也相對好轉(包括認購倍數提高和中標利率下行,圖13),市場開始小幅回暖。

央行周日降準吹響了債市反攻的集結號。在我們此前發表的路演總結中,我們認為3月份以來債市的調整只是暫時的,並不意味進入了熊市。我們看好債市的核心邏輯在於債市牛是經濟牛和股市牛的基礎,如果債券收益率不降反升,推動社會融資成本回升,那麽經濟和股市的走強的基礎就不穩固,也不可持續。

我們在以往的報告中多次提到貨幣條件持續收緊不利於經濟。而貨幣條件包括貨幣增速、實際有效匯率和實際利率。根據我們自己編制的貨幣條件指數(圖14),今年3月份該指數降至歷史最低水平,意味著貨幣條件大為收緊。原因在於貨幣增速持續回落(無論M2還是社融余額增速都在持續下降通道之中),而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在美元偏強的環境中也被動升值。實際利率並無明顯下降,甚至在貨幣市場利率走高和債券收益率回升的情況下有所上升。在貨幣條件指數降至歷史最低位的情況下,經濟動能受到抑制也就不難理解了。

我們在《利率為矛,匯率為盾》的周報以及續集中強調了,在貨幣增速持續放緩,而人民幣匯率受到推動國際化等眾多因素不能大幅貶值來放松的情況下,整體貨幣條件的唯一可行的放松方式就是大幅引導實際利率下行,通過較低的實際利率才刺激企業的投資需求以及刺激居民的消費需求。歷史上,經濟動能的回升都是建立在貨幣條件明顯改善之後。

要引導實際利率下降,必須先從貨幣市場利率和債券收益率開始引導。在貸款利率和債券收益率已經較為接近,以及信用利差壓縮到歷史較低水平的情況下,貨幣市場利率和利率債收益率不下降的話,整體社會融資成本較難下降。

正因如此,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多次下調逆回購發行利率其實是走出了引導利率下行的重要一步。在明顯差於預期的3月份和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出臺後,為了加快對經濟的刺激,央行周日宣布大幅降準。央行宣布各類型存款類金融機構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對農信社、村鎮銀行等農村金融機構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這次降準的時間雖然沒有出乎市場預料,但力度是超預期的。畢竟上兩周市場資金面已經改善,即使是在打新股期限,回購利率都沒有明顯上升,表明銀行超儲率處於中上水平。這次央行降準所釋放的資金規模較大,我們初步測算,普普降釋放約11000億元,農信社、村鎮銀行定向+農合行調整釋放約1500億元,農發行定向釋放約77億元,部分符合標準銀行額外降準釋放200-500億元;因而,本次降準釋放資金供給約13000億元。上一次央行如此大力度的降準還要回溯到08年次貸危機之後。

在IPO申購資金回流以及如此大量資金釋放出來之後,我們預期近期貨幣市場利率會大幅下降,7天回購利率有下降至2.0%-2.5%區間的可能。對引導整體貨幣市場利率下降起到極大的作用,同時將完全扭轉市場對未來資金的預期,寬松預期推動中長期貨幣市場利率也將隨之下降。

債券也將受益於貨幣市場利率的大幅下降,尤其是中短端。總體來看,降準是引導貨幣市場利率和債券收益率下降最有效的政策,比降息更為有效。因為降準釋放長期限資金,而且資金成本足夠便宜,可以緩解銀行負債久期縮短所導致的無法消化利率債供給的壓力。而降準後的這周將是全年利率債到期量最高的一周,超過1400億(圖15),銀行的配置壓力加大,利率債的供需關系近期將有明顯的改善。

對於此前引發債市調整的股市走強以及地方債供給沖擊,我們認為也需要關註邊際變化,因為這兩個因素對債市的負面沖擊可能逐步減弱。首先股市在上升到4000點上方後,多空分歧加大,市場波動也開始加劇,觀點不再一邊倒。而證監會出文規範券商兩融和禁止券商參與傘形信托等場外配資也引發了市場熱議。盡管證監會又發文表明這不是打壓市場。但總體來看,市場對風險的偏好已經下降,未來股市加杠桿的速度減弱,對資金的分流作用也會減輕。其次,江蘇省地方債的發行延後也一定程度上表明央行和財政部已經開始就地方債置換的發放進行協調,可能後續還會出臺配套方案,緩解地方債置換對市場的沖擊。

在央行態度已經明朗,加上此前抑制債市的條件也逐步出現積極變化的情況下,我們預計債市收益率將重新出現回落。此次降準與此前2月份的放松不同。2月份放松後,由於之前收益率已經因為放松預期而下降,市場認為是利好出盡,開始出貨,導致收益率不降反升。但這次不同,市場此前已經有所調整,保護已經比較充分,交易盤倉位很輕,在市場預期已經扭轉的情況下,交易盤會開始大量補倉,收益率將迎來一波淩厲的下降。如果7天回購利率可能被引導到2.0%-2.5%,比現在再降50-100bp,那麽短期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收益率降至3附近%或者3%以下是完全可能的,也會為中長期債券騰出空間,10年國債和國開債收益率再創新低的可能性依然不小。我們建議無論是配置型投資者還是交易型投資者,目前都可以積極買入,博弈收益率重新下行甚至跌破前期低位的交易性機會。只有整體貨幣條件出現比較明顯的放松,即債券收益率降幅較大之後,才有可能看到對經濟動能的改善,才需要開始考慮後續的操作是否需要轉向謹慎,但目前是積極進攻的時候!央行已經吹響了債市反攻的集結號!

(作者:中金固定收益研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851

老兵的集結號----超級手機的顛覆 二月立春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ba21780102vf8b.html

手機業是紅海嗎?如果是,餐飲業算什麽海?古老的死海?里面怎的會爬出一個麥當勞來,而且幾十年繁盛不衰,市值從一點點持續增長到千億美金;零售業是紅海嗎?怎麽又出了一個沃爾瑪,要是不分家,他家後裔幾個加起來是任何一個世界首富都難以望其項背的;所謂商業紅海,是那些充分競爭的市場,每一個現存的市場,原則上都是紅海,尤其是那些人類社會古已有之的行業與市場,就更加貼切紅海的定義,可是恰恰在這些最傳統的行業與產業里,巨牛的公司層出不窮, 餐飲、零售、食品飲料、品牌服飾、鞋業,這些和山嶽一樣古老的產業,不論經濟是個什麽狀態,基本上,每年都能有牛股奔騰,可稱其為紅海不紅,當然,不是每一個成熟的行業都能這樣,鋼鐵、有色、石油、汽車之類就不行,古老而又能孕育倩影閃閃的行業,僅限於普羅大眾都需要的消費型產業,必須是B2C的,快消品性質。

 

在B2C類的快速消費型產業里,競爭態勢紅海與否不是重點,重點在於能否出新,這個新,就像一滴神秘的藥水點在紅海里,那一片就紅立即消失,或透明無色,或蔚藍一片,麥當勞的特許連鎖經營,沃爾瑪在平價體系中無限度追求商品的最佳性價比,就是這種神秘藥水,紅海變藍海,就在有穿透力的商業模式落地之時。

 

 智能手機產業,已經逐漸從受眾有限的高科技產業變成了一個人人都需要的快速消費品產業了,從某一時刻起,這一產業屬性悄然無聲的演變了,所謂量變到質變,現在人們的儲物櫃里,隨便一翻就能找出好幾代手機的“遺骸”,短短幾年,更新速率之快,令人乍舌。

功能在不斷提升,價格相對不斷下降,智能手機行業,在遵從摩爾定律的基礎上,由於其數量的持續擴大,更新頻率的不斷加快,逐漸具備了快消品的一些特性,但是和食品、飲料這些傳統快消品的屬性仍有差別,傳統快消品的升華,只有商業模式和產品性能等兩個維度,比如綠山咖啡(NASDQ: GMCR)的咖啡制作方法的變革,Monster Beverage(NASDQ:MNST沒有比它更牛的股票了)的能量型飲料等,都是商業模式和產品性能兩個維度上的升華,手機成為快消品之後,多出一個平臺模式的維度,也就是說,手機產業具有商業模式、產品性能、平臺效應三個可升華的面,說手機行業已經是完全的紅海,那只是在產品性能這一個面上的狹隘視角,商業模式和平臺效應這兩個維度上,基本上還是一片靜靜的藍色港灣呢。

 

智能手機的老大,蘋果公司之所以如此成功,真正的富可敵國,正是因為它在產品性能上有了革命性的提升,同時它開創性的挖掘了智能手機的第三維度,APP的推出,讓智能手機在成為一款酷炫科技產品的同時,也成為打開一個華美新世界的必經之路,IPHONE 集多種領先元素於一身,從2007年第一款面世至今已升級到第六代,橫掃世界的同時,競爭的硝煙也從未停止,相對於IPHONE的封閉獨立,開放的安卓體系從無到有到絕對數量上超過IPHONE ,已成趨勢,獨領風騷近十年的蘋果,如今還在十年前的既定方針之路上奔馳,高速發展的智能手機產業,唯一不變的核心元素就是變,相比之下,那個引無數人景仰的IPHONE,其實正在老去。

 

首先,智能手機是電子產品,是電腦的小型化和移動化,長期看它一定符合摩爾定律,中短期可能有破局,那是技術顯著升級並有能力維護一定時期的壟斷才可以,顯然,過去8年的蘋果公司是做到了,但是當這種技術壁壘被競爭者打破,產品性能和功能上不再保持特有,不再明顯領先的時候,靠品牌溢價是絕對不可抗衡摩爾定律的,蘋果國手機一代比一代貴的情況,很可能在今後某個時點會出現轉折,而且這個轉折一定是被動的,否則就要面對銷量下滑的威脅,對於智能手機硬件技術的把控,蘋果絕對第一的地位,已經今非昔比了。

其次,蘋果是賦予手機產業平臺維度的創新者,並用封閉性保護APP體系的生殺大權和安全性,但是平臺應用的廣度與深度經過近十年的發展顯然已經大大改觀了,為什麽消費者非要去交錢下載一個APP然後開始某種應用呢,為什麽那些流行的、需求量大的應用不能直接呈現呢?這些年,對入駐APP的開發者而言,蘋果單方面意願的管理態度惹人詬病,其做法是審批規則自控且不公開,它可以單方面下架產品,一般不公布原因,只通過郵件簡單告知。

這種做法有一點好處,就是可控,內容、方式和利益可控,但有多點壞處,一是開發者利益被限制甚至挾持,弱化了市場選擇競爭的能力,二是和未來雲計算技術的發展潮流不符,下載那麽多APP存儲起來幹什麽?直接去雲端打開應用就可以了麽 ,有什麽可管控的!實際上,目前蘋果APP模式 最根本的問題是有違互聯網自由公平和共享的精神 ;

各種應用的直接呈現,無疑是未來的發展潮流,是不可變更的趨勢,一個應用的使用權不應該被拿來創造價值,而是這個應用本身才是,它的流行和廣泛使用就是市場的肯定,就會為開發者帶來巨大的財富,而不需要像蘋果這樣一個經紀人角色,來給各種應用做裁判和劃分。

 

最後,在商業模式方面,今日的蘋果已經定格,叠代的IPHONE,價格一代高過一代,相同硬件思維向別的領域延伸,手表,可穿戴,汽車等等,APP雖是蘋果生態的重要組成,但卻是個更高的門檻,因為被賦予了利潤變現的重大責任,根本無法產生跨界協成的中樞作用,這種已經持續了近十年的模式,整體產品線都具有極高商業溢價的模式,一定不再代表未來了,因為移動互聯的最根本意義就是要讓地球上每一個人都進來,沒有一點死角,為此,谷歌氣球,FACEBOOK無人機在努力,有了像陽光和空氣一樣的網絡之後,人們怎麽能被一個進入移動互聯網的門票阻止腳步呢,新業態,手機的低價乃至免費絕對是大趨勢,一個明確的,不可阻擋的大趨勢。

 

所以,從商業模式,產品性能,平臺功能三大維度上來衡量,蘋果這個曾經的巨人偉人,已經是廉頗老去無疑,甚至已經是阻礙行業發展的掣肘了,當然,如今它還很能“飯也”,甚至無視,有人已經站在了他這個巨人的肩上了。

 

面對未來,手機業還是一片蔚藍的大海,現在只是局部海峽地區出現紅海,誰先駛出這塊促狹之地,誰就把控未來的藍色海洋。

2013年,我在《樂視如何打移動這張牌》一文中,就肯定它一定會進入這個市場的,如今終於兌現了,已經面世的樂視手機,不是手機產業里新兵蛋子的作品,而完全是一幫極富行業經驗和積累的老兵的產出,有人吹響了集結號,並提出三個一定:

一定要做出與眾不同的奢侈產品和極致用戶體驗;

一定要是移動互聯網生態系統;

一定要打造新模式,創造更高的用戶價值並能夠推動行業進步;

於是,來自國際國內一線手機品牌商諸如聯想、魅族、小米、SONY、NOKIA、華為、中興的行業老兵,聚集在一起,站在所有這些老東家的肩膀上,尋找新起點,今日面世的樂視手機敢於以打擂的形式邀請友商共同挑戰世界最高水準,不是沒有充分的調查和底氣的,擂臺金額是百萬人民幣,也絕不是意氣用事,中國企業去挑戰美國的行業巨人,應該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當然挑戰是要有底牌的,像堂吉訶德那樣只憑勇氣是遠遠不夠的,在我看來,樂視超級手機的三個一定正好應對上文分析過的三個維度,而且都有突破,今後就看執行力了,只要執行力到位,必定是率先駛出局促紅海海峽地帶的那一個。

 

一定要做出與眾不同的奢侈產品和極致用戶體驗,對應本文手機產業三維體系中的產品性能,這一點首先是好的硬件做基礎,硬件既然以百萬金的形式擺擂,又是集成了行業老兵的作品,不疑!主要看UI ,給力的話就可以達成目標,而樂視UI是基於安卓系統的,本身已經有很長的市場實踐,不會有基礎使用上的問題,需要關註的是創新與改進能否提升體驗,而這一點由用戶互動眾籌的模式來保證,不斷改觀也是置信不疑的。

 

一定要是移動互聯網生態系統,這一點對應三維中的平臺效應;樂視超級手機顯然是要沖破蘋果的APP霸權主義壁壘的,因為這是趨勢,這是雲計算業態發展浪潮的必然,樂視自己有強大的,超過亞馬遜公司的雲計算平臺布局實力,還和微軟合作,早就為全球化做足了準備,為其移動生態全面激活打下堅實的基礎,這一點是樂視網競爭實力最強,也是遭遇整個外界最為忽視之處,因為這一塊技術元素和把控未來的含義都很高,一般未能深耕者要完全理解是有難度的,就我個人的理解,這部分的的重要性和領先性,如果把它量化到估值中去,其未來當量足以占去現在樂視網股票一半的市值,甚至還要高一些;這是作為高科技企業的最核心部分。

限於目前軟硬件還未完全到位的情況,什麽叫移動互聯網生態系統,可能還無法很好的讓人想象和體驗,你只需知道生態一定是有鏈式反應的,一定是有上下鏈的互補的,在應用方面,過去單個的,獨立的應用會被生態聯合起來,會產生化學反應,舉個簡單的例子,一件在影視劇中出現的服裝吸引了用戶,引發其購買欲,用戶點住它,所有能夠幫助你完成購買的信息一應而出,這就是所謂的所想即所得,要完成這個目的,背後的高科技儲備和應用超出一般人想象,也是雲計算巨大的計算能力做強大後盾才有可能實現的,樂視超級手機所要達到的移動互聯生態境界,當然不是目前蘋果公司分割獨立的,一個個APP單獨下載然後搖頭晃腦等著用戶去翻牌子臨幸的狀態,生態環境下,這些呆在庫房里等用戶下載的應用都會活起來,會適應生態體系的需要,從存在開始就有生命體征,這才是移動生態互聯推進各級產業發展進步的重大意義,因為所有參與者都有質的提升,從這個角度上,說蘋果霸權主義是一點都不過分的。

如果各位看官看這一段感到有點雲里霧里,那說明現在被媒體用的發紫的“生態”二字根本就是一個多數人只知其表,不知其里的生硬概念,連互聯網大佬雷軍,周鴻祎等人,也只是一知半解而已。

 

一定要打造新模式,創造更高的用戶價值並能夠推動行業進步;這一點可以應對三維說中的商業模式,當然,移動互聯生態本身,就是新模式了,必然會推動多個行業的發展,會大大促進消費,用戶價值在這個過程中無形的被極大的提升了,因為每個用戶潛在的,瞬時的、深層的需求全部被挖掘和調動起來,對於商家,當手機背後的用戶需求被最大程度的激發出來,用戶價值自然得以巨大的提升,大到手機本身,甚至很多應用本身的價格都不重要了,能把用戶吸引到移動生態互聯網前就足夠了,面對如此大的商業誘惑,手機價格不斷遞減,性能不斷提升是必然趨勢,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各種應用也將趨於低價甚至免費,尤其是那些用戶基礎巨大的,付費項目將向更高的層次發展,比如樂視不久之後將推出的超級頭盔,雖然最初僅僅實現的是和手機與HIFI耳機配套後影院大銀幕觀影的體驗,未來其深度應用的挖掘才剛剛開始,虛擬現實頭盔也是FACEBOOK最為看重並下大力氣研發的未來項目,這一技術的深度開發會將移動互聯網的多種應用推向一個新的高點,對遊戲產業的沖擊更是巨大,實景遊戲的進入感,真實感,刺激程度是現在的電子平面遊戲完全不能匹敵和想象的。

因此,看懂未來的人,在當下,要在手機紅海里出位,要率先走出這片狹隘的紅區,必須在商業模式上有尖刀效應,穿透力要足夠強。

樂視414手機發布會之後,有人在網上說:小米玩發燒(燒錢),魅族玩做工,OPPO玩HIFI, 中興玩星星(來自星星的你),華為玩國際,聯想玩機海,樂視玩BOM。

BOM ,bill of material,英文物料清單的縮寫,以數據格式來描述產品結構的備料清單,最主要的看點是產品的成本構成,樂視推出的三款手機,同時也推出了三款機型的BOM清單,然後拿出定價與之相比,人們看到,已經給出價格的樂1和樂1Pro,實際售價是低於BOM列出的成本總價的,這已經不是薄利多銷的概念,甚至也打破了性價比的框架,因為硬件根本不賺錢,不僅如此,已經是樂視超級電視的用戶,可以拿電視內容年費抵銷手機價格,一年490的年費,其中300元可用於抵價,如果5年年費繳清,等於一部手機免費,再加上電信最高每月6G的定向免費流量,如此這般,足以說明,這完全是一個看清了未來移動互聯網發展方向之人的所為,他要盡最大可能讓用戶集結,並不斷降低入場的門票費,因此,就有了業界最高硬件性能,然後低價直至免費的手機,如此商業模式,就是一把鋒利的匕首直接插向所謂的手機紅海。。。。。

這還不夠,樂視手機的頂配樂MAX,定價權都交給消費者,幹脆玩起了全民定價,並設硬件擂臺,重金孤獨求敗,一輪比價走下來,參與的用戶對配置參數的定義,性質,價格,和競爭友商 配置, 樂視配置等等搞的一一門清,完全徹底的做了一次消費者上帝,先不論樂視手機上市後消費者具體的體驗如何,僅僅這一模式,對用戶的至上的詮釋,對用戶的真誠,用石破驚天來定義不過分,顛覆性是足夠強的!

 

綜上所述,不論是產品性能,還是商業模式,乃至未來的平臺效應上,樂視超級手機都有不俗的突破點,顛覆之勢已成必然,這不僅僅是對超級電視的簡單複制,因為它需要更高的技術保障和更豐富的業態綜合支撐,超級電視是平價銷售,超級手機則是補貼銷售,是低於成本價的,任何沒有真正生態體系的企業絕不敢如此試水嘗試,沒有有效生態的支撐,這種做法無異於自殺,所以誰再敢不知輕重的說我已生態,那就請他來超級手機門前一試身手,創造超級手機的人們來自目前幾乎所有主流一線的國際和國產手機廠商,他們很清楚老東家的死穴都在哪里,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也。

 

蘋果手機是移動互聯網的門票,始終是價格不菲,早已沒有了性價比。

樂視超級手機是移動互聯生態網的入口,而且盡可能質高價廉,甚至免費。

人們將會怎樣選擇,是理性掌控錢包,還是虛榮?

移動互聯網的未來是生態的,是所想即所得的,是互聯化反的,相比從前,技術已經不再是壁壘,技術是可以去買的,只要你的市場足夠大,忠實用戶足夠多,粘性足夠強。

在產業界,大是不可怕的,可怕的是大而居功自傲,一旦失策,大就是最大的不幸,因為根本沒有時間和空間轉身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516

馬雲2億美元入股第一財經,吹響中國版“彭博社”集結號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818

馬雲2億美元入股第一財經,吹響中國版“彭博社”集結號
作者: 秋源俊二


昨天(6月3日)晚間,網上流傳著看到各種關於阿里入股第一財經的消息。

有各種各樣的版本,主要信息說是將於明天(6月4號)開發布會,宣布阿里將投資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SMG)旗下的第一財經。

《華爾街日報》的消息是說,消息人士稱,阿里巴巴將向第一財經投資2億美元,雙方將於6月4日在上海簽署協議。

下面,筆者將帶領大家剖析,阿里要如何打造中國版的“彭博社”。

彭博社究竟是怎麽鍛造出來的?

想了解阿里的投資第一財經的目的,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彭博社的發家史吧。

彭博創始人邁克爾·布隆伯格出身在中產階級家庭,名校學渣畢業後,在高盛和所羅門兄弟(已倒閉)中選擇了後者,開始了自己的投行生涯,不過它的第一份工作是sales。

在所羅門1981年被收購後,作為合夥人的他拿了1000萬美金的消遣費,被push out了。這也成為了他創業的啟動資金。

在失業後,據其自傳中描述:

我們選擇了一個正確的方向——它的用途廣泛,但體積卻盡可能的小。我們從小處做起,每過一段時間按期完成一個目標。抓住當時的金融領域的痛點,債券價格計算的難題(那個年代很多價格還得用2B鉛筆計算,時間就是金錢),運用計算機的技術進行自動計算,提供債券報價等查詢等服務。

這就是今天彭博終端機的模型!

這里也科普一下彭博終端機:


彭博終端是一套讓專業人士訪問“彭博專業服務”(Bloomberg Professional Service)的計算機系統。用戶通過“彭博專業服務”可以查閱和分析實時的金融市場數據以及進行金融交易。

後來搭上美林的大船,快速叠代。隨著時間的過去,戰勝Telerate系統(後被Dow Jones收購)和Reuters(路透社),成為了金融數據服務提供商。

當然,僅僅只是這個,遠遠不夠,你只是一個工具,或許那個巨頭就能隨隨便便收購你。於是它是怎麽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的呢?

下面幾段話是介紹關於它的運轉邏輯:

√ 如果“買方”,那些巨額財富的管理者(基金、VC、保險等),不再依賴“賣方”(指投行券商),來獲取必要的金融和商品市場信息,就將發生根本性的權力轉移。證券公司將不再主導投資行業。

√ 如果彭博社公司提供那些必不可少的信息,它將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那些財產受托人的支柱。


√ 一旦買方依賴某種特定系統來幫助他們做出價值決策,那麽賣方也將不能不使用同一個系統,否則就將承擔不知道客戶知道的信息而導致的潛在風險。

就是基於上述邏輯,彭博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沿著這條線,擴張到上遊一些領域,成為全球最大的財經資訊社。

阿里在此之前的數據與內容布局

(一)依托淘寶、天貓、新浪微博等,完成數據數據積累

阿里系起源於電商,因而時時刻刻都能獲得大量的交易數據。

淘寶天貓提供國人消費數據,也同時獲得千萬商家店鋪的銷售數據,運營情況等;阿里媽媽、阿里巴巴等就完成中國廣大企業的進出口外貿數據;入股新浪微博,完成社交數據的積累。

這基本上就形成了阿里的數據體系,完成了原始數據體系,提供彭博終端機的雛形就有了著落。

(二)大數據衍生出螞蟻金服

可以這麽說,螞蟻金服的誕生就是建立在這些數據的基礎上。

支付寶、余額寶與數據的相對關系較小;但是阿里小貸、花唄、芝麻征信等誕生,和這些數據息息相關。

依托這些數據挖掘,筆者可以隨意地臆想一下,可能有:

①衡量整體市場情況的阿里指數(類似於S&P500Index)、

②衡量目前市場消費情況的淘寶天貓指數(類似與CPI)、

③衡量中國進出口情況的阿里巴巴指數(類似與PMI)

這是在大方向的一些指數,不同程度反映了中國宏觀經濟情況。而類似於彭博終端機的一些功能,還需要繼續深挖。

(三)阿里雲、恒生電子,完成金融IT設施

阿里雲屬於阿里自己的,恒生電子是在14年收購的。一個完成雲端的的構建,能儲存數據,也就是”去IOE化“的"E"(完成了存儲功能)。

在筆者之前的一篇拙文里談到了收購恒生電子的戰略意圖:

恒生電子做的就是阿里提倡的“去IOE化”中的“I”(IBM小型機)和“O”(Oracle數據庫)的兩部分,這兩個主要業務是它的主要業務。(詳細可參見《阿里金融帝國小挫傷:恒生被叫停HOMS,究竟發生了什麽?》)

這樣,馬雲的戰略布局就是非常完整的。“去IOE化”,最後的很多工作,相關金融IT基礎服務,阿里全部染指了。

(四)大力入股影視內容制造

表現上看,阿里投資優酷土豆、樂視影視、愛奇藝、光線傳媒等等,貌似要打造出阿里影視什麽的。

這些都很有道理,但是呢,筆者認為只要筆鋒一轉,阿里影視就可以輕松成為彭博電臺,同樣是成為財經領域的權威電臺。

現在這會完全有這個潛能,而且非常輕松。

(五)入股多家(社交)媒體,如新浪微博、無界傳媒,以及今天的主角——第一財

市面上,一直說著阿里特別喜歡把控輿論媒體,怎麽說呢,筆者認為應該客觀分析:

1. 投資新浪微博,即使承認把控輿論媒體,但現在看來,更多的是彌補阿里天生的短板——社交。

現在分析,其實也有一定的社交數據挖掘的資本;相比騰訊的社交數據龐大,只要阿里完成戰略卡位,戰略防禦即可。微博在微信的沖擊下,雖然有一定的頹勢, 但也還有一個”駱駝身子“。

2. 投資無界等新媒體商業資訊網站。阿里這兩年在一些垂直媒體都有投資,一個在垂直深度,一個在即時廣度,互補一起,組合構建完成阿里的媒體野心。

通過上面的分析,阿里的“一財社”(姑且叫阿里的“彭博社”為“一財社”吧)擁有了以下資質:

提供大數據基礎的淘寶等;由螞蟻金服一些產品,繼續深挖的各種經濟指數;阿里雲、恒生電子提供金融IT服務;阿里影業等輕松涉足商業財經電臺,提供類似彭博電臺的功能;提供商業資訊的各種垂直媒體。

怎麽看,都覺得阿里布局能力太牛了。

剩下要做的工作就是資源整合。

目前阿里“一財社”的競爭者

目前阿里的“一財社”國內也有競爭對手。如:萬得資訊(wind 資訊)、巨潮;也有大智慧、同花順等等。他們的基本情況如下:

1. 目前國內運用最廣的wind資訊,它是國內做“彭博終端機”功能最好的。

2. 巨潮,大家都懂的,和深交所的關系。而且很多時候wind都向它買數據。

3. 至於大智慧和同花順,做的不咋樣,而且已經上市了。

阿里想切入這個領域,自己已經有資本了。目前這些競爭者,只實現了彭博社的部分功能,距離阿里的宏偉夢想有距離。

因而收購他們某一公司,一方面會業務重疊;另一方面是價格不劃算。

以阿里打造螞蟻金服的策略來類比:收購第一財經可比照阿里入股天弘基金。

阿里布局可能存在的問題

當然,阿里的美夢——“一財社”,在其成長路上也會有各種難題。

√體系外數據的缺失

阿里的數據,應該說是有一定缺陷的。

目前阿里的這一套只適用於其自身的生態體系,超出這一範圍,阿里可能就是不適用的,類似超出了函數定義域區間。短板主要在社交(新浪微博勢頹,在微信的沖擊下,已經有下一個“博客”的趨勢)。

騰訊在數據上,顯然就維度上比阿里好,雖然數據的質量深度差一點。

欲造彭博社,原始數據的收集,將會是阿里最大挑戰。如何更廣更寬地深入收集數據,僅僅憑借第一財經等媒體是不夠的。

√涉足領域過多

阿里現在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太大了。

它似乎什麽都做,雖然很多時候有自己的戰略布局,但是這些眼花繚亂的、紛繁複雜的投資,始終讓人覺得不安心。

或許它有遠見,但是這個讓一般人讀來,阿里會大而不倒,甚至會悲劇的出現“撐死”的可能。

由於不聚焦,涉足領域過多,阿里在“一財社”的夢想面前,顯然要小心。

不管潛藏布局如何,未來難點有哪些,阿里2億美元入股第一財經後,其造中國版的彭博社的集結號已經吹響。

(作者 秋源俊二 微信公眾號 QYJEQYJE)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250

力量集結的地方會出現神

2015-12-21  TCW

在臉書上按「確認」就會多個交友,你是主播也是編輯,衝動如讀者投書,亦冷靜似社論主筆。曾幾何時,人們光從手機應用軟體,一下子就從旁觀者跳上主播台,大家寫評論、輪番搶頭條,深耕密織久了,每個人都有機會變成品牌。

一直以來,林先生持續透過手機記錄故鄉點滴,他拍風雨中的海釣客、馬路邊的芋頭伯、故鄉風吹落地的茶花,春耕秋收的勞動者背影也不放過,活動地點是我每天上班經過的石門鄉,經由臉書分享,平面無奇的馬路,逐漸立體成柳暗花明的萬花筒,令人驚喜連連。

有次我在網路上,抒發北海岸找尋祖先遺骨的挫折感,幾天後他竟然騎車找到了我,並很認真的說:「原哥別找了,七、八十年都過去,就算墳墓真的被你找到,破敗毀壞的情景只怕你會更難過!」我聽了好感動,這位網友怎麼這麼認真專注。

品牌就像一個光譜,沒有特定的指向,唯有認真專注的發光著,才能在紛雜的世界裡,比邏輯運算更快速有效率的被看見。林先生可能不懂品牌建置的心法與手法,但他對自己言論傳播所展現的認真負責,正是從事品牌工作的人最珍貴的素質。

喜歡談「專業」的台灣,數字常占據很重要的位置,指揮著人群前進,品牌情境反而不被愛惜。當一個陌生人站在工作室門口給你支持鼓勵,甚至拋出善意說:「你要是真的不放棄,我在三芝戶政事務所上班的朋友,或許有能力幫你把族譜都翻出來......。」他的作為裡我相信沒有數字目的、不具邏輯基礎,所流露的就是品陴情境的最高境界——感動對方的心(Touch Your Heart)。

真正的力量是出自真情流露,而不是專業操作。過去參與社會運動的經驗也是如此,和公娼流鶯站一起爭取社會平權、和愛滋帶原者排一排抗議醫療人權的,多半是青青子衿和紅男綠女,所謂社會賢達、既得利益者大多遠遠觀望,明知最後坐收媒體聲望與立法利益的,不會是衝第一線的人,但熱情燒出的原動力並沒有使我們退卻。

力量不停集結的地方會出現神,每天接收超量品牌信息的同時,也就無時無刻不經歷這造神的壯舉。從林先生身上,我看到一個人在家鄉持續做一件事,滴水穿石累積的龐大能量,足以超越政府比稿招標、層層外包的觀光活動,他把春夏秋冬,凝結成石門鄉一則則代代傳世的看見,政府花錢換得的,卻多半只是曇花一現的結案歸檔,除一閃而過的政績和垃圾塞車加倍,並沒什麼值得記入田野方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28

綠營人馬集結台苯 林文淵火併孫鐵漢

2015-03-03  TNM

年營收131億元的台灣苯乙烯工業公司(簡稱台苯)4月1日將舉行股東臨時會改選董監事,董事長林文淵槓上大股東孫鐵漢,爆發經營權之爭。曾任中鋼董事長的林文淵是前總統陳水扁的心腹,孫鐵漢則有民進黨新潮流系大老吳乃仁相挺,活生生是綠營人馬互鬥。

台苯原是國民黨的黨營事業,1987年民營化後,前經濟部次長張鍾潛接任董事長達13年,2010年市場主力孫鐵漢入主後,在2103年透過吳乃仁引薦,找來林文淵任董事長。未料原為盟友的林、孫反目,民進黨才重新執政,綠營前朝就現出吃相,迫不及待捲入這場爭權奪利的糾葛中。

「林文淵當台苯董事長是我邀請他來,我等於是他的東家,現在他卻為了爭奪經營權,用政治的手段鬥爭抹黑我,根本是給台灣商界做了最壞示範!」上週六(二月二十七日)持有台苯二○%股權的大股東孫鐵漢憤憤不平的說。六十四歲的他菸不離手,愈說愈氣,「我們才是公司派,林文淵等於結合市場派要來搶經營權。」

他會這麼生氣,是因為二月十六日林文淵接受媒體採訪開炮:「孫鐵漢全家都在台苯關係企業任職,把上市公司當成提款機,我不要當人頭,也不一定要台苯的經營權,但我一定要揭發孫鐵漢這些人的惡行。」把台苯內鬥端上檯面。

成立於一九七九年的台苯,是國內生產苯乙烯的大廠,去年每股獲利估計約達一?二到一?三元,知情人士說,台苯三年前因孫鐵漢涉嫌透過台苯高價買陽明山天籟大飯店,掏空逾十億元弊案,遭調查而被抽銀根陷經營困境,孫鐵漢因此透過吳乃仁介紹,找上林文淵擔任董事長,並將營運權交由林主導,台苯也變成民進黨扁系及新潮流的集結地。

汽電案歧見 孫林反目

孫鐵漢與林文淵原是盟友,但兩人互信不足,兩年前雙方先因汽電共生案要不要採自行營運方式進行出現歧見,林文淵強勢主導而種下心結。前年六月,台苯出售台灣蠟品公司二?五萬張股票,僅獲利三億元,孫鐵漢質疑林文淵黑箱作業賤賣,兩人漸行漸遠。

今年,林文淵的三年任期已到,孫鐵漢在一月董事會以九席董事占六席的優勢,通過於四月一日召開股東臨時會改選董監,欲一舉拔除林文淵。孫林交惡,連當初找來林文淵的吳乃仁,處境也非常尷尬。

據指出,吳乃仁曾向林文淵說,「人家找你幫忙,現在任期屆滿,任務完成就走了吧!」想不到林文淵竟然拒絕,吳乃仁對此非常不高興。大年初三,吳乃仁習慣宴請商界友人聚會,往年都有邀林文淵,今年正式宣告不再約林。

力挺林文淵的金智富資產管理公司對本刊表示,一年多前進場買台苯,是看到林文淵的經營績效不錯,反觀孫鐵漢涉嫌掏空台苯,最後是三千萬元交保,如果讓孫鐵漢繼續掌控公司,台苯恐怕會垮掉。

金主暗吃貨 台苯股飆

知情人士透露,「林文淵也百找親家、高雄陳家陳啟川三房代表陳田圃,國揚集團總裁侯西峰,和台苯個人股東中持股最多的龍巖董事長李世聰,甚至頂新魏家幫忙,但大都沒結果。」但李世聰撇清,他購買台苯股票純為財務性投資,自數年前即分批買進,至今幾乎已出清,不會涉人這次的股權爭奪。

由於金主暗中吃貨,台苯股債由去年十二月中的低點一三.五五元,至二月十五日的高點一九.四元,短短二個多月已大漲四三.一七%。

兩軍對壘,台苯現有九董三監中,林文淵握有三席董事,包括董事張兆順是阿扁的會計師,在扁政府時當過第一金控董事長;另一位監察人李勝琛,是扁的御用律師之一,幫阿扁打國務機要費案。

其餘六席,包括吳乃仁兒女吳恰青和吳怡翰,分別以自家公司和合國際開發的法人代表,占二席董事,都是孫鐵漢陣營。知情人士透露,深感「請神容易、送神難」的孫鐵漢,將來若取得台苯經營權,屬意由吳乃仁的兒女主導,針對這個傳言,孫鐵漢並未否認,僅表示目前尚未定案。

孫鐵漢並反擊,「林文淵自認台苯轉虧為盈都是他的功勞,根本不是事實。台苯早在林文淵到任前的二0一二年就完成成本改善工程,二0一三年元月就轉虧為盈,怎麼能說是林文淵的功勞?」

孫批林政客 抄家滅族

他又說:「當初我女兒到台苯是林文淵親口邀請,現在卻用我的家族在台苯任職攻擊我,再怎麼說罪不及妻女,他卻這樣抄家滅族,所以我說林文淵是最可怕的政客!」

台苯原是國民黨投資的公司,之前董事長職務多為政治酬庸。一九八七年台苯上市,國民黨處分台苯股票,當時的台苯董

事長為前經濟部次長張鍾潛。

二0一0年,市場傳出寶來證券的白文仁、億光電子葉寅夫以及幸福人壽有意入主台苯,當年一月中,不到三星期,總成交量四十二萬張,幾乎是台苯掛牌以來未曾見過的天量,引起公司派緊張。

在市場派步步進攻之下,公司派找上市場主力孫鐵漢聯盟,反擊市場派,最後孫鐵漢拿下台苯經營權,由他改派陽明山天籟董事長劉正元出任台苯董事長.

孫鐵漢在股市進出四十五年,早年手法驃悍,他用賺來的錢創辦大公證券,因此被稱為「大公孫」。孫鐵漢熱中經營權題材,台火經營權之爭算是他在市場聲名大噪的一役。

至於橫跨政商人脈的林文淵,被外界視為中鋼新董座的熱門人選。當前政商界傳出多組人選競逐中鋼董座,去年十月林文淵搶先一步牽線,邀陳菊拜訪中鋼工會,跟員工話家常,過程中,許多工會成員當面勸進林文淵再回鍋。

「民進黨勝選後,林文淵其實想回任中鋼董座,也請高雄市長陳菊、吳乃仁幫忙,伹林吳的關係,已因此事打壞,林文淵轉而尋求另一新系大老邱義仁支持。」知情人士透露。

鬧得滿城風雨的台苯經營權之爭,預料三月初停止過戶後,將展開另一波委託書競爭,孫鐵漢已找上委託書大王張永祥,林文淵則透過聯洲企管收購。不管最後誰勝出,原來國民黨營的台苯,也「政黨輪替」,淪為綠營舊勢力爭權奪利的俎上肉,實在是一大諷刺。

撰文:陳仲興、何醒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238

集結70年經驗,價值一兆日圓的八堂課 十任CEO 教你挺過低谷再起

2016-05-23  TCW

這是價值一兆日圓的八堂課,傳授者是索尼(Sony)歷屆的十任CEO。

索尼過去在科技迷心中地位猶如今日的蘋果公司,在管理上,他們在日本企業裡,也一直走在時代尖端。

比如說:起用首任的外國CEO,可以讓CEO住在國外。

比如:他們的企業治理。在封閉的日本,率先引入獨立董事,打造薪酬委員會,打造奇異(GE)前執行長威爾許(Jack Welch)願意加入的董事會。

這家企業在轉型面臨的挑戰,都比我們預先遭遇,從公司政治,創辦人跟專業經理人的角力、權力鬥爭、文化衝突,他們都碰過了。

更不用提,其在創新管理的收穫。

我們把索尼七十年最寶貴的經驗,濃縮成轉型五堂課與創新三堂課,提供給正面臨轉型挑戰中的企業與個人參考。

轉型吳堂課

開講人:

素尼最受爭議的執行長出井伸之(任職期間一九九五年至二〇〇五年)大概很少有人能如出井伸之般,有這麼大起大落的職涯。一九九五年他接任時,索尼有一半機會虧損破產,他計畫處分金融事業,引進企業治理制度,強調透明化管理,並積極發展硬體與內容同時整合的業務。

他的論述今日看來仍合乎潮流,在他的自傳裡推論,未來隨著網路的發達,電腦或是手機成為個人媒介將更為盛行,人們會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在不同「媒介」閱讀不同內容,「正因為如此,只要能完全掌握硬體和內容物就足夠……。」「比如說,一部達文西密碼的電影,可以在電視播、發行DVD,還可以在網路播……媒體越多樣化,管道更多元化,銷售額都可以增加。」出井有很棒的願景,被美國《商業週刊》評選為最佳經理人,但公司的執行力卻跟不上〇〇二年第四季,索尼虧損一千一百一十一億日圓,被稱為「索尼神話破滅」,隔年,他從最佳變最差經理人。

在《迷惑與決斷:Sony十年格鬥記錄》一書裡,出井伸之自爆,轉型的壓力之大,讓他一度很倚賴藥物,「我從許多跨國企業的CEO,包含奇異前執行長威爾許身上,學到如何挑選安眠藥以及服用的方武……。」「坦白說,當時我每天進公司的時候,都是一副若無其事的表情,其實有數不清的夜晚,是整夜失眠的……。」改變很難,身為改變的領導者更難,出井遭遇的難題,現在全球企業也正面對.

這是閂水無止境的修練功課。

轉型第1課

都說老人占位,面臨大轉型,新人接棒真的比較好?

用新人,可以大刀闊斧,但內部反彈強;找創辦人回鍋,有信任資產,但難大開大闔。

當大家都一面批評,在轉型時刻,台灣企業主都不交棒,因此無法帶來新氣象時,出井伸之的經驗,或許可以給予大家另外的思考面向。

出身早稻田政治經濟系的出井伸之是索尼第一任「專業經理人」,前面四任CEO,都是出身自創業班底。

《哈佛商業評論》在「索尼翻身了嗎?」裡寫著「任命出井,象徵索尼跟過往的自己分手。」在案尼員工眼中,管理出身的出井伸之就像是外來者,為了讓索尼公司治理更透明化,出井伸之上台後,將三十八位董事減少到十位,請走了那些認為技術至上的董事,並聘請獨立董事。

只是,美國發生九一一事件後,占營收六成以上的消費性電子事業衰退。

把出井伸之推上執行長之位,索尼的創業元老大賀典雄對他失去信心,直批:「少在我面前說大話,CD規格是我制定的,你說說看,(你)到目前為止開

發過什麼產品?」

在此壓力下,出井事後回想,這讓其推動一些創新方案時,不敢義無反顧。

他以當時出售索尼保險公司一案為例,他當時判斷,這並非索尼要發展的核心事業,所以決定出售,但是內部反對聲浪高,「(前任執行長)盛田成立的公司,為什麼要把它賣掉?」出井伸之自承:「我曾經因為眾人反對而想要妥協。」他說,《財星》(Fortune)雜誌曾批判此事:「出井做了正確的決定,但是因未確實去執行,因此失去公司內部的向心力。」出井說,媒體的評論一點都沒錯。他事後回想,自己如果能夠更無情,內部的向心力還會逆勢成長。

有人批評出井因此短視近利,只會用績效制度降低成本。但,這確實是最多專業經理人會選擇的做法,否則,只會大位不保。

到底,怎麼做才對?

找新人,如IBM請來毫無科技背景的葛斯納上任,可以大刀闊斧,但內部反彈強,溝通成本很高。請創辦人回鍋如星巴克與戴爾,有信任資產,但難以大開大闔。

決定方案前,先釐清改革模式政大EMBA執行長邱奕嘉指出,這取決於改變是漸進武或激烈改革,前者適合由創辦人擔任,後者則需新血。如星巴克是產品重新定位,並沒有改變原本營運模武,但索尼則是由硬體轉向與內容聚合的模武,比較適合找新人。

選對人,也不保證一定成功。出井伸之改革慘敗後。其後績欽定美國人斯金格接任,是期待遠在美國的斯金格以類「局外人」的身分,甩開內部包袱。

可惜的是,斯金格也未成功,他看出索尼的問題就是各事業部獨立運作,彼此競爭而非合作。隨後,他提出「團結的索尼」口號,裁減十分之一的員工,要求過去獨立運作的PayStation遊戲事業部搬回總部,但因為其有一半的時間不在日本,無法如葛斯納一樣,檢查成效,而功敗垂成。

選對人外,其還必須有耐力,去打這場與組織的持久賽,也是關鍵。

轉型第2課

處處講求KPI,它,會不會是壞了創意的元兇?

嚴的KPI提振效率,但易造成短視;鬆的KPI又可能營造「大鍋飯文化」。

一九九九年索尼引進的事業部制,各事業部門自負盈虧,決策時間可縮短,權責更分明,相對應也必須使用新的績效制度EVA(economics value added),各事業部必須衡量投資與回報率,EVA 的結果跟員工薪資與紅利連結很強。

成立事業部確實在短期內讓公司運作更有效率,但是長期而言,索尼的前常務董事天外伺郎曾批評,事事衡量,反而扼殺了索尼的創新。技術人員為達到績效,寧願選擇風險低的短打,而不願意做長期研發與創新。

然而,若無績效管理,創新的成效難以被衡量,養成員工吃大鍋飯的心理,該怎麼選擇?

設檢杳點,不同階段訂不同KPI 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系教授管康彥認為,關鍵績效指標(KPI,key performance index)的目的是,企業為了實現策略,確認策略意圖有沒有被達成的指標,創新管理也可以用KPI,但創新的KPI,要視之為check point (檢杏點)。

例如,做創新一開始的KPI可能是研發的時間,中期是降低商品化成本,到後期,可能是商品化後販售的成果,這就形成check point。

邱奕嘉指出,台灣企業做創新,太早把KPI跟財務指標掛鉤,這才是扼殺創新的主因,通常,創新後期才會放入財務指標。

管康彥認為,KPI應該隨著企業的策略地圖而改變,如,今年IBM放棄幫員工做績效排名,不幫員工打分數,改為評價「達成預期」、「超越預期」,同時允許員工改變年初設立的工作目標,因為環境變化快速,個人目標也會改變,才不至於讓員工被目標給綁架。

設立KPI不僅費時且成本高,領導者最重要工作不是緊盯KPI,而是先確認策略方向與目標為何,才可能設對KPI,不讓員工白忙一場。

轉型第3課

有理想,但組織能力跟不上,還是該勇敢往前衝嗎?

如果夢想超過現實,才可能進步,但可能更快失敗;反之,卻難以開創新局面。

出井伸之跟大賀典雄,都看到「內容+硬體」的趨勢,他成立SO-net寬頻,成立網路應用跟內容服務部門,把內容提高到跟硬體一樣重要的地位。只是,追求數位化的夢想還沒帶來實際營收,就得被迫下台。

當CEO有遠見,但是組織跟不上時,該不該勇敢轉型?

先在體制外做出成績,再融入總部內部創業是一種方法。此外,邱奕嘉直指,若企業內部還沒準備好,貿然投資,失敗率高,可先讓其擺在企業體制外,等做出初步成績,再融入總部,可解決原本組織文化跟不上改革的問題。

如本刊專欄作家、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何飛鵬所言,他每年就是固定提撥獲利兩成做新事業投資,而且直接認列費用,先不想回收,才不王於縮手改變。

勇敢夢想才有出路,關鍵思考點是自己能不能堅持下去,並把失敗放在可控的範圍。如果還不敢做夢?邱奕嘉丟出建議,可以這樣想:被自己取代,總比被別人取代來得好。

轉型第4課

一加一小於一怎麼辦?小心掉入『合作』的幻想陷阱一加一可能只剩下〇.八,因為,你贏得了規模,但卻失去了更寶貴的彈性。

「這是集團企業的負面綜效範例」,出井伸之曾這樣評價索尼的硬體與內容結合。

二〇〇一年,蘋果推出iPod,威脅索尼的隨身聽業務。其實,早在蘋果推出產品的兩年前,索尼就推出記憶體隨身聽,但是索尼在「One Sony」的策略下,卻擔心推出記憶體隨身聽大賣後,反而會對索尼的音樂事業部門造成影響,因此裹足不前,讓iPod成為大贏家。

在硬體的設計上,索尼也因為自家擁有內容,顯得綁手綁腳,如,當蘋果用iTunes讓使用者容易下載音樂、編輯音樂清單,索尼為了保護音樂著作權,把音樂下載過程變複雜。

案尼明明是CD光碟的發明者,但一加上一的結果,不僅沒有超過二,反而只剩下〇.八。兩個業務彼此拖累下,最後都被市場淘汰。

分清楚「管理綜效」與「策略綜效」政大科管與智財所教授李仁芳指出,索尼的例子顯示,不是所有集團都得要求綜效,在技術變動快的消費性電子產業,「聚焦」並且集中一個點發展,快速反應市場,更具有價值。

邱奕嘉指出,綜效分為兩種。一種為管理的綜效,指財務,採購的合作達到規模經濟效益,一種為策略綜效,部門合作鞏固跟獲取市場,這時,領導者得先想清楚,部門合作目的是什麼?別把兩種綜效邏輯混一起,更別認為綜效只能在家裡發生。

蘋果沒有內容產業,卻懂得跟五大唱片公司合作。賣出越多iPod,五大唱片公司的數位下載收入就會越高,這才是綜效。

不為了合作而合作,並低估失去彈性所需付出的代價,是索尼給我們的最大提醒。

轉型第5課

太成功是警訊,它為何讓你做不了決定?

過去,我們說失敗為成功之母:現在,要小心,越成功,反而可能越失敗。

二〇〇〇年對索尼來說是個大勝利,其推出特麗霓虹(Trinitron)映像管平面電視。在當時,一般電視都是球面圓形時,索尼卻做出全平面電視,讓其市占率三年內,由二一%上升到二五%,坐上電視第一名寶座,卻也種下衰敗的因子。

出井伸之坦承,「因為特麗霓虹映像管太成功了,導致要切換新技術的過程變得更為困難,結果是造成索尼落後其他競爭者。」隨時模擬思考,喚起急迫感成功經驗導致失敗的頻率正在增加,因為環境變太快。

此外,企業多獎賞有戰功的人,當持戰功者登大位後,自然對於將會推翻自己的新技術產生遲疑,不敢貿然投入,這是結構性的問題。

目前,企業找到的解決之道是,隨時喚起急迫感,華為創辦人任正非寫了「華為的冬天」公開信,讓員工模擬思考,當有一天,利潤下滑,公司倒閉怎麼辦?

管康彥認為,喚起危機意識不是只有喊狼來了,而是讓員工真的看到狼的足跡,拿出例證證明危機正來臨,否則難讓員工埋單。

另外董事會如果能事先提醒經營團隊,也可避免因為自滿而滅亡,不過,這有賴公司是否能遴選身分獨立、企業管理經驗豐富的董事參加。

創新三堂課

開講人:

創辦人井深大、盛田昭夫,「指揮家執行長」大賀典雄索尼是日本最有創新能量的企業,創辦人井深大跟盛田昭夫希望建立「能讓技術者發揮王極致,自由闊達、愉快的理想工場。」而提升索尼品牌力的則是柏林藝術大學畢業的社長大賀典雄,他用設計眼光與顧客觀點,讓技術者也想市場。至今看來,索尼累積的三項創新心法,今日看來仍頗具價值。

創新第1課

立志做「小」的,比較會有了不得的創新出現?

大公司有經濟規模與效率,但小公司有活力與試錯能量。

井深大與盛田昭夫創辦案尼時,立下經營方針:寧小勿大,在大企業難以顧及的領域,找技術的出路。

索尼靠著這個精神壯大,然而,成為大企業後,該給員工多少權力,以維持小公司的創新力,但又不至於失序,是其所遭遇的課題,現在所有企業也都在鑽研。

不過,邱奕嘉提供了另一觀點,大公司病的關鍵,不是公司大,而是領導者不下放權力,部屬認為老闆說了算,自然會用制度與規章,逃避找創新可能的責任,要「治療」大公司病,就須讓創辦人革自己的命,讓員工自己為自己負責。

治療「大公司」病,關鍵在領導者如,中國家電製造商海爾把八萬人公司拆解成兩千個小團體,每個小團體都有研發製造銷售成員,接多少單子,決定你的報酬,員工也可以選擇自己要被誰領導,這制度殘酷淘汰了毫無建樹的中階主管。如全球最大影音平台網飛(Netflix),在公司長大到兩干多人後,還能一直創新的秘訣在於:「把員工都當成熟的人!」公司給予最大的授權,差旅費隨便報,薪資可以每年談判,但員工要為提高自我價值負責,只做到稱職就會被淘汰。說穿了,重點是人的態度,而非公司大小。

創新第2課

投資未來,這招教你不會衝到外太空減少失敗率?不,你該提高「失敗的報酬率」!

技術走的太超前,確實曾讓索尼吃盡苦頭,瀕臨破產邊緣。我們到底該如何「投資未來」,而不致失控?

邱奕嘉建議,應該採用「精實創業」的觀念,把創新視為實驗,藉由每次投入小量資源,去確認假設的正確性,如,要開發上班族愛的咖啡口味,過往都是透過大規模市調再研發咖啡,成功與失敗高下立判,但是「精實創業」建議,先以目標客群研發咖啡,再看上班族的接受程度如何,不斷的修正原先假設的客群與口味。

不過,與其想著降低失敗機率,不如思考如何提高「失敗報酬率」。讓每次失敗變得有價值。《哈佛商業評論》在「提高失敗報酬率」一文建議:打造能分享失敗的文化,創造容易討論失敗的環境。

例如,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有推出「鞠躬盡瘁,聰明失敗獎」,鼓勵大家把失敗經驗拿出來分享。

印度塔塔集團,也頒發勇於嘗試獎。讓員工即使面對失敗,仍有願意「試誤」的雖勇氣。

創新第3課

我該聽消費者的,還是教育市場?

指標只有一個:你自己會不會因此感動,而想擁有它!

一直以來,索尼都很相信,技術至上,只要技術好,消費者就會想要。

「技術本位」的DNA深深根植在案尼研發團隊裡,在Beta與VHS錄影帶的競爭裡,即便前者技術根本已經戰敗,但多數工程師都認為BEta比較好,無論如何都不想做出VHS的放映機。直到有位工程師家裡遭小偷,家裡正好有Beta跟VHS放映機,小偷卻只偷VHS,才讓索尼的工程師們願意對Beta技術放手,連小偷都不要了,何必留戀!

幸好,過程中,索尼有位讓技術人員想市場的CE0大賀典雄。

例如,大賀認為數位錄音技術將是未來主流,但研究小組卻研發出與LP唱片同樣大小的雷射光碟交給他,被大賀批評大而無當。最後他決定,CD須有七十四分鐘,這是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的長度,此為今日人們見到的CD標準規格。這要拜當初大賀典雄的堅持所賜,否則,索尼可能早被技術本位拖垮。

先看大趨勢,再不受拘束的研發到底企業該聽消費者的,還是直接創造商品。索尼曾經平衡得很好。它先看大趨勢,讓技術人員不受拘束研發,而最後衡量標準只有一個:這是否是能讓人興奮,且想擁有的完美商品。一切回歸人的直覺慼受,再複雜的問題,也會變得簡單。

轉型開講人:從最佳辯最早經理人的出井伸之“如果是創辦人,一句『這是會長說的』,就可讓公司所有人閉嘴,但作為講專業經理人,只有讓數字說話。”創新課開講人:索尼創辦人井深大“不要模仿別人,我們要做別人不做的事。”

創新開講人:

索尼指揮家執行長大賀典雄“我雖然喜歡技術,但在索尼我永遠是個生意人。”

撰文者曾如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7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