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綜藝節目當紅來賓 大千當鋪老闆從當票嘗冷暖人生

2013-05-06  TWM
 
 

 

秦嗣林:

人不貪心,就不會成為金錢的奴隸在台灣,「當鋪」給人的印象都是灰暗的,但最近有一位當鋪老闆,卻把這個冷灶燒熱,不但讓一個收視率低迷的綜藝節目起死回生,甚至還出書講故事、熱銷7萬本。他就是全台灣最紅的當鋪老闆秦嗣林。

撰文‧梁任瑋 研究員‧辛曉昀

攝影‧林煒凱

採訪大千當鋪老闆秦嗣林這天傍晚,他剛結束一整天忙碌的演講活動,忍不住脫下眼鏡揉了揉雙眼;但過沒三分鐘,談起他在當鋪裡見識到的人生境遇,原本疲倦的表情立刻恢復神采,開始滔滔不絕地講起故事。

「如果不是開當鋪,我這輩子經歷過的人事物,恐怕一般人三輩子都不會遭遇過。」今年五十五歲的秦嗣林,十二歲就在早年全台最大的萬利當鋪寄宿兼當學徒,高中沒念完,十九歲就和父親開起當鋪,執業至今已長達三十六年,堪稱目前台灣當鋪界資歷最深的老闆。

儘管秦嗣林在當鋪界輩分高,然而,真正讓他成為家喻戶曉的公眾人物,卻是這一年多來他頻上綜藝節目擔任寶物鑑定師,也讓已屆中年的他意外竄紅。

一夕竄紅

綜藝節目常客、暢銷書作家事實上,捧紅秦嗣林的節目﹁女人要有錢﹂,一開始並不是走寶物估價路線,一次無心插柳,請秦嗣林為藝人家中寶物估個價,沒想到收視率飆高,不少藝人紛紛把家中收藏數十年的寶貝拿來節目中鑑價。

受估者從開始的期待,到後面的落寞,吸引不少婆婆媽媽觀眾收看。據了解,該節目收視率最高曾達一.一%(平均每分鐘約二十四.二萬人收看),是台灣收視率最高的綜藝節目之一。

一位當鋪老闆既會估價、又能鑑往知來,自然受到出版商注意。去年初,秦嗣林出版第一本著作《二十九張當票》,一口氣賣出五萬本,讓出版公司驚豔;今年四月再接再厲出版《當鋪裡特有的人生風景》,僅一個月就賣出兩萬本。兩本書累計銷售量高達七萬本,讓秦嗣林又多了暢銷書作家這個稱號。

秦嗣林在短時間竄紅,並非沒有原因,外界常以「會說故事的人」形容他,因為他浸淫當鋪四十年,經手數千張當票,每張當票背後,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感人故事。

這些真人實事的素材,讓原本口條就好的他,詮釋起來更得心應手,對照起電視圈名嘴幾無真實性的漫談,秦嗣林每天接觸到為錢奔波的人生百態,反倒在電視圈裡區隔出一塊全新市場。

「我在退伍後,曾猶豫要改行,很多朋友也找我合夥做生意,不論是開農場、汽車保養廠、養雞場,什麼都有,看起來每一行都比開當鋪有前途,但最後我還是沒有離開當鋪這一行業。」那年他已二十五歲,突然想起曾在書中讀到的一句話,「與其在道路徬徨,不如選定一條路堅持走到底。」秦嗣林重新盤算自己的籌碼,因學歷不高,要再求職不易,與其投資其他自己不熟悉的行業,不如深耕從小就接觸的當鋪業,所以他當下就訂了目標,一定要努力拚到當鋪界的狀元不可。

曾經無助

人前當鋪老闆,人後急周轉秦嗣林憶起創業初期的徬徨與無助,口氣突然一陣乾澀,因為他雖然從小在當鋪學習,但真正要經營一家店面,對一個只有十九歲的孩子來說,所需的資金壓力,還是難以承受之重。

秦嗣林開的第一家當鋪,位於台北市中山北路與民族東路口巷內,因位置較偏僻、又毫無知名度,「前三個月一位客人都沒有,結果上門的第一筆生意,就當到一條假的黃金項鍊,白白損失八千元,整整哭了兩天。」沒想到,屋漏偏逢連夜雨,隔不久又當到一輛報廢的汽車,後來還自掏腰包花錢修理賣掉,又虧了三萬元。當時繳給客戶的這些「學費」,讓秦嗣林父親投資的四十萬元資本額,很快在半年內燒光了。

當鋪是給人急用與周轉的地方,理當要很有錢才對,但身為當鋪經營者,秦嗣林說,他在開業的前二十年卻是個「負債大王」。

「經常客戶上門典當東西,但我偷瞄抽屜現金不夠,為了做成生意,還故作鎮定叫客人在店裡等,我則立刻騎摩托車出去打公共電話向朋友借錢。」秦嗣林感慨地說,開當鋪怕沒生意,一旦生意不斷上門,沒有資金可以借給客人也很頭痛。

有一次,他為了趕回家向哥哥拿錢借給客戶,飆車騎到基隆來回只用了一個小時,中途還發生車禍,但他心裡只想著趕快拿到錢以免耽誤客戶。結果回到店裡,只見他滿頭「怒髮衝冠」,胸口還淌著血,嚇壞了客人,連當票上都沾滿血跡。

經營當鋪幾年下來,秦嗣林愈加感受自己的「學藝不精」,所以,他不但到珠寶工廠打工分辨真假鑽石;甚至為了鑑定古董,自己花時間查閱古籍、追本溯源。一方面避免自己再受騙上當,也希望建立自己在古物界的專業知識,可以開發到更高端的客源,所以當年生意冷清時,他總是窩在當鋪裡讀書。這些一點一滴累積的知識誰也偷不走,雖然他連高中都沒畢業,但近年他上電視侃侃而談鑑定寶物,談話內容確實言之有物。

顛覆傳統

改店面展精品,吸貴婦上門秦嗣林坦言,自己早年開當鋪雖沒有賺到什麼錢,但他深受萬利當鋪老闆影響,「如果承諾接下生意,無論如何都要排除萬難達成,而且要玩真的。」也因為講誠信,三十六年來,他建立的人脈又深又廣,後期因為鎖定珠寶商生意,曾單次周轉上億元給珠寶商進貨,在傳統當鋪界算是破了紀錄,這也正是他多年來不斷累積商譽最大的收穫。

過去,當鋪老闆給人的印象多半視錢如命,每天周旋於黑白兩道之間,因為上門拿東西換錢的客人有許多都充滿負面能量,久而久之也讓經營者的人生顯得晦暗無光。

十年前,很多傳統當鋪業甚至因為民間融資中心與銀行現金卡興起,市場大餅逐漸被分食而遭消費者淘汰,但秦嗣林早在十五年前就看清當鋪唯有轉型才能求生存,當別人因不敵時代演變而關門時,他的當鋪生意卻經營得愈來愈上軌道。

秦嗣林形容,早年當鋪的市場就像籃球場一樣大,後來慢慢萎縮至只有排球場大小,後來又變成桌球桌,現在大概只剩下一張茶几這麼小。

為了維持自己的占有率,他在一九九六年就首創「黃金典當月息一分」的促銷手法,挑戰台北市政府經營的公營當鋪。月息一分相當於每借一萬元,一個月的利息是一百元,當時,台北市公營當鋪的利息是一分一,而民營當鋪一般至少要四分,果然在市場掀起波瀾。

十二年前,秦嗣林甚至大膽地進軍台北市熱鬧的忠孝東路、延吉街口開店,改變過去當鋪神祕的刻板印象,他把店面改裝得像銀樓櫥窗,展示了不少流當的珠寶、首飾,讓貴婦與上班族也願意踏入當鋪買些自己喜歡的精品。如今每年年底他舉辦的流當品拍賣會,總會吸引大批人潮上門,更讓秦嗣林逐漸走出當鋪界另一片藍海。

當鋪人生

看過太多悲劇,不為錢著迷秦嗣林當年走平價路線的經營手法,讓很多同業嗤之以鼻,甚至等著看他好戲,讓他成為當鋪界、古董界的爭議人物,「年輕時恃才傲物的個性,為了爭一口氣經常得罪人,直到這幾年上了年紀,我才慢慢體悟到謙卑,是讓事業永續經營的力量。」秦嗣林說,就連自己上電視鑑定寶物的評論,也是經過不斷修正才達到皆大歡喜的局面。

幾十年來,每天一睜開眼就和錢硬碰硬打交道,年輕時還曾四處借錢,「體會到錢最能感受人心的變幻。」秦嗣林對錢有很深的體悟,「只要跟錢有關的事,絕不能單憑感情處理,而正確的(金錢)觀念與誠實的性格,需要長時間的培養。」秦嗣林說,他看過太多人為了追求金錢家破人亡,甚至夫妻失和,造成為錢出賣靈魂的悲劇。

他說,枱面上很多遠走他鄉的巨商富賈靠著努力與機運成就霸業,可是人格中深植的貪念始終未曾滿足,小時候貪不到,長大後逮到機會便原形畢露。這些人都有共同特質,就是「很聰明」,但往往在利益當前時受蒙蔽,更想要抄捷徑、走小路,終至惹禍上身。「錢不是好東西,不是你的錢,千萬別生貪心。」這也是他從數千張當票淬煉出的人生智慧。

秦嗣林

出生:1958年

現職:大千典精品當鋪執行長經歷:台北市當鋪公會榮譽理事長、電視節目鑑定師

學歷:基隆高中肄業

家庭:已婚

無奇不有!

—— 秦嗣林收過的特殊「當物」

阿嬤的手尾錢 19萬元

秦嗣林第一次遇到帶著「錢」來當「錢」的客人,是望族後代,但因為嗜賭如命,親友不願資助,連阿嬤臨終前給的「手尾錢」20萬元都拿至當鋪換現金,以洗心革面做小生意,最後秦嗣林換了19萬元給他,所幸浪子回頭創業成功,最後終於回當鋪把手尾錢贖回,為自己的人生重燃希望。

白朗寧手槍 2萬元

退役曹將軍晚年靠著變賣收藏品為生,因為值錢的東西都變賣光了,連當年前總統蔣介石贈送的手槍都拿來當,仍不敵後來家財散盡,最後自殺身亡。

彩色鍋 20萬元

一個要跑路的貿易商為了換現金,將一貨櫃的彩色鍋留給秦嗣林,但也讓他走出不同於傳統當鋪的經營模式,體會群眾的消費心理,以及庫存管理的關鍵,也激發他舉辦年終拍賣會清空庫存的創意,雖然總是虧錢,但卻達到高度廣告效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376

[余大千]What we are reading: Paranormality

1 : GS(14)@2012-01-07 14:08:5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9581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164

[余大千][蔡東豪]財經破惘:迪士尼的幻想曲

1 : GS(14)@2012-01-12 21:05:5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975736


且慢,有關盈利其實是金融圈中常用的 EBITDA,即未扣折舊、攤銷、利息及稅等開支的盈利,不少媒體報道時指為稅前盈利,其實已有點誤導,因為當中最大筆開支為折舊,高達 7億元,足以令香港迪士尼未扣稅前已經虧損。

好似我昨晚講的呢樣
2 : GS(14)@2012-01-12 21:18:55

http://www.legco.gov.hk/yr10-11/ ... 124cb1-1090-7-c.pdf
2010年業績
3 : GS(14)@2012-01-12 21:19:15

http://www.legco.gov.hk/yr09-10/ ... 0125cb1-908-3-c.pdf
2009年業績
4 : GS(14)@2012-01-12 21:30:09

2011年業績在網上根本無,但立法會會找到全部資料
http://www.legco.gov.hk/yr11-12/ ... ers/edev_d.htm#1112

我對這一段很感興趣,我翻查統計署的資料,本港截至去年 9月底止的 12個月(迪士尼的財政年度為 9月結),私人機構的就業人數增加 89800人,而職位空缺則增加 6600個,意味這 12個月有人做及未有人做的新增職位約 96400個,莫非單單迪士尼已創造了當中 22%!
這數字不可謂不驚人,尤其是期內與迪士尼最有共生關係的行業,如全港餐飲服務業(按:該分部是住宿及膳食服務)的職位僅上升 17600個,零售業職位上升 10780個,這意味迪士尼衍生或刺激的職位,佔去這些行業的新增職位逾半!

http://www.statistics.gov.hk/pub ... 032011QQ03B0100.pdf
2010 9 2 528 680 2 531 080 +0.5 +0.4 51 088 47 964 +13.0 +5.8
12 2 559 240 2 552 746 +1.2 +0.9 48 137 53 290 -5.8 +11.1
2011 3 2 584 652 2 584 811 +1.0 +1.3 57 188 55 376 +18.8 +3.9
6 2 597 616 2 601 768 +0.5 +0.7 56 645 56 723 -0.9 +2.4
9 2 618 495 2 621 053 +0.8 +0.7 57 688 54 131 +1.8 -4.6

 部分行業主類 G: 零售(3)
Part of Industry Section G : Retail
2010 9 60 397 98 002 144 650 242 652 5 564 ( 2.2 )
12 61 713 98 802 149 547 248 349 4 936 ( 1.9 )
2011 3 63 151 98 349 152 999 251 348 6 028 ( 2.3 )
6 63 318 101 966 150 035 252 001 5 197 ( 2.0 )
9 63 482 100 648 152 287 252 935 6 135 ( 2.4 )

行業主類 I: 住宿及膳食服務
Industry Section I : Accommodation and food services
2010 9 15 194 116 161 130 854 247 015 7 279 ( 2.9 )
12 15 911 125 403 129 885 255 288 7 814 ( 3.0 )
2011 3 16 597 124 435 138 537 262 972 7 733 ( 2.9 )
6 16 801 126 466 139 629 266 095 8 119 ( 3.0 )
9 16 817 127 827 138 486 266 313 7 988 ( 2.9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235

What we are reading:品牌突圍戰 余大千

1 : GS(14)@2013-06-29 17:00:4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628/18315291

                格蘭仕、Natura、ICICI、Havaianas、Herborist、Zuczug/這些品牌,你識得多少個?如果說這些新興市場正崛起的品牌,當中有些會成為明日的世界名牌,你又會否感到詫異?
倫敦商學院教授Nirmalya Kumar與北卡羅萊納大學商學院的Jan-Benedict Steenkamp合著的新書《Brand Breakout:How Emerging Market Brands Will Go Global》,嘗試拆解新興市場為何在全球經濟上的重要性已無庸置疑,但說到打造行銷全球的品牌,卻幾乎交白卷,這當中有沒有甚麼必勝方程式。
本書提出了八條登峰之路,用以闡釋新興市場的企業,要突圍可以靠甚麼手段。說穿了其實沒有甚麼新意,但本書可說鮮有把這些途徑有條理地系統化,再加入不少案例,令可觀性大增。

揼石仔闖成功路

                傳統上位之道,作者稱之為「亞洲烏龜型」,例子是昔日的日本車廠,以及今日的三星、現代,做法是穩打穩紥由低做起,先主打低檔廉價的出口貨,取得外國市場佔有率後,再慢慢把產業升級,這是「揼石仔」的策略,見效慢但風險相對較低,卻是亞洲不少企業的成功之路。
另一招打天下的法門,則是先B2B再B2C,先搶攻企業客戶再拓零售市場,例子是內地的華為,先以電訊設備起家,成功後再攻零售層面的手機。好處是先在商業世界中建立一定知名度及口碑,然後才殺入人生路不熟的消費市場。
較奇兵突出的是,先鎖定海外僑民作為踏腳石,再慢慢擴大戰線,如菲律賓的快餐連鎖店Jollibee,開始時先針對旅居海外的菲律賓人,利用這些基本客路在海外市場站穩陣腳,再擴大業務。
實力一時未有明顯勝算的,則要借力打力,利用發源地的優勢,如先爭取成為本土No.1(如空中巴士),再借此聲勢遠征;又或者利用本國的文化遺產或天然資源,建立與別不同的特色,增加外闖的勝算。

走捷徑可靠收購

                如果甚麼優勢都缺乏,窮得只剩下錢;又或者想走捷徑,當然還有一招,就是收購外國品牌,例子是聯想(992)收購IBM的PC業務,光明食品收購英國早餐麥片生產商Weetabix。這種做法,快就是快,但很犯本,風險又高,而且能否成功融會成自己的品牌,也是未知之數。
創建國際知名的品牌,是否經濟發展的必需品?我認為不是,香港自家打造的國際名牌買少見少,數來數去五隻手指都數得完,但香港的經濟發展依然是國際前列,但一個做不起品牌的地方,至少說明它的產業缺乏某種競爭力,在品質、創意及經營模式方面,沒有突出的地方。
由此看,打造世界品牌,可說是一地產業的考牌試、成人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1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