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區域股權市場迅猛擴容 發展定位與風控能力迎考

政策的持續加碼、實體經濟融資需求的驅動,讓區域股權市場迎來高速發展期。年內,各地的區域股權市場不斷擴容,掛牌企業數量激增。但臨近年底的“僑興債”違約事件持續發酵,區域股權市場中小企業私募債潛在風險引發各方高度關註,此類市場的風險控制與合規管理也備受質疑。

除了外部的機遇與挑戰之外,區域股權市場發展還受更深層的內生問題困擾。轉板一直是刺激區域股權市場的利好預期,但當前的轉板機制和渠道並不明晰,且轉板預期也影響著此類市場的投資邏輯和市場交易。此外,在完善市場建設的路徑上,競價機制、投資者門檻等制度也一度被寄予厚望,但實際效果仍待進一步觀察。

區域股權市場到底要走怎麽樣的路?在科技創新板推出一周年之際,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下稱“上股交”)黨委書記、總經理張雲峰在近日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稱,區域股權市場需要打破“培育掛牌企業在其他市場退出”的定位誤區,不讓轉板套利成為區域股權市場的根本邏輯;市場需要加強自身獨立的流動性和交易制度建設,讓投資者從企業成長性中獲得投資收益。

區域股權市場大擴容

12月29日,科創板第四批企業共23家在上股交集體掛牌,科創板掛牌企業總數達到102家。至此,上股交市場內涉及二級市場交易的兩個市場,科創板和E板掛牌企業總數突破700家;加之Q板企業在內,上股交掛牌企業總數超過9500家。

上股交的發展,是國內區域股權市場近年來迅猛崛起的一個縮影。截至目前,包括上股交、前海股權交易中心、浙江股權交易中心在內,全國共有40家區域股權市場。據wind數據顯示,上股交和前海股交中心掛牌企業數量均超過9000家,浙江和廣州兩地的股交中心掛牌企業超過3000家,北京、武漢、甘肅三地股交中心掛牌企業超過2000家。

政策的持續加加碼,是驅動區域股權市場發展的一大動力。就在今年10月,國家發改委印發《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若幹政策措施》。在談及拓寬民營企業直接融資渠道、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時,文件就指出,要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發行債券融資、首次公開發行上市和再融資,“積極穩妥發展新三板和區域性股權市場”。而據業內人士介紹,多市、多城區就企業在相應區域股權市場掛牌,對參與各方都有不同程度的財政扶持。

實體企業發展的需求,是刺激區域股權市場發展的另一主線。以科創板為例,上股交相關負責人就向本報介紹,科創板開盤一年來掛牌的102家企業中,初創期企業有76家、占比74.51%,成長期企業26家、占比25.49%;掛牌企業的平均股本規模不足2000萬。企業融資情況方面,上股交給出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科創板掛牌企業目前已實現股權融資額5.75億元;通過銀行信用貸、股權質押貸及科技履約貸等模式,實現債權融資5.70億元;另外還有正在進行中的股權融資約1.58億元。

“初創期的科技型企業掛牌科創板的意願最強烈。因為這些企業多數在技術上取得了突破或具有業內領先的核心技術,需要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並借助科創板增加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也需要借助社會資本來加快發展。”上述負責人稱。

信用風險考驗四板風控監管

2016年末,由“僑興債”違約而引爆的信用風險危機,讓區域股權市場再次站上輿論風口。

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期間,僑興電信、僑興電訊兩家企業在廣東金融高新區股權交易中心(下稱“粵股交”)備案發行了各5億元的2014年私募債券,債券期限2年、年化債券利率7.3%。今年12月15日,上述企業表示資金周轉困難,合計3.12億元的兩期私募債無法按時還款,由此“僑興債”風波全面爆發。為兩筆私募債券提供了履約保證保險的浙商財險、出具了銀行保函的廣發惠州分行、發售債券拆分理財產品的招財寶平臺均陷入兌付危機,並陷入權責分配的較量中。

目前,“僑興債”事件以浙商財險預付賠款而暫時平息。但事件中的粵交所對中小企業私募債的風控和合規管理備受質疑,並引發市場對區域股權市場此類業務風險的整體擔憂。

張雲峰介紹稱,中小企業私募債在國外又被叫做“垃圾債”;由於企業在市場內難以融資,多地股交中心都有發行此類債券,幫助企業完成債權融資。而這類債券的風控核心是需要培育專業的投資者。如果股交中心的風險控制意識不足、投資者專業度和風險識別意識欠缺,這中間藏有很大的潛在風險。

“出現僑興債這類問題完全在我意料中,2017年可能還會繼續爆發。”張雲峰強調,區域股權市場市場需要極其謹慎對待中小企業私募債業務,監管層當前出手整治市場內垃圾債風險非常有必要。

無獨有偶,本月初還有市場消息稱,證監會近期在摸底區域股權市場,計劃出臺“四板”監管試行辦法規則。有業內人士透露,對於“四板”市場規則的征求意見推進已久,但當前市場各方意見或並不一致。分歧在於,有觀點認為國際慣例並沒有區域股權市場這個先例、存在意義待考;但另有觀點認為,以區域性劃分更利於了解和審核企業基本面。

區域股交市場需打破定位誤區

除了外部的機遇與挑戰之外,區域股權市場發展還受更深層的內生問題困擾。這其中,轉板這把雙刃劍,就成為區域股交市場迫在眉睫的挑戰。

張雲峰介紹,部分區域股權市場在發展過程中存在一個誤區,就是通過培育到其他市場退出的企業、以此來吸引部分投資。“如果區域股權市場如此定位,還不如在滬深交易所搞兩個培訓班算了;若只需要完成這種功能,建立一個網站就可以,不用費那麽多經歷去建設一個交易市場。”

其進一步分析稱,在上述定位誤區的背後,是區域股權市場普遍面臨的一個難題,即沒有成熟、穩定的二級市場交易。只有當股權實現了交易和流動,才能保證市場功能的實現、才能讓資本真正流向企業。

而建立區域股權市場獨立的市場化形態,光靠制度建設在當前階段明顯不夠。張雲峰就舉例稱,競價交易制度已有地方區域股權市場推進了先行;但如果市場本身就沒有流動性,競價交易將無法顯示效果。降低投資者門檻的制度設計也是如此;在一個流動性差、交投萎縮的市場上,降低門檻並不會喚起投資者的投資熱情。

“良好的流動性和財富效應,是制度建設的一個前提。”張雲峰強調。

其表示,股權市場的培育和發展,在初期需要靠“人為”推動,即人為撮合市場各方完成融資交易、人為幫助企業發展。張雲峰還測算,以上股交E板和科創板現有企業數量測算,有效用戶發展到10萬戶時,該市場就可以實現自行運轉了。而在良好流動性的保障下,投資者就能從企業的良好發展和成長壯大中獲取投資收益、而不僅僅是通過轉板實現的估值價差中獲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89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