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三年3億用戶,42.8億估值,唱吧享受了移動互聯網的紅利,同時也在等待著一場並不確定的資本盛宴。


i黑馬 周路平 3月10日報道

回歸與等待

42.8億元。


這是唱吧決定回國上市後得到的估值,距離唱吧成立已經過去了三個年頭。一直低調的唱吧,原本沒打算透露。


然而一切身不由己。它的好幾家投資機構LP(有限合夥人)來自上市公司,人們根據上市公司披露的數據估算,得出了上述數字。


回國上市,原因無外乎兩者:一是國外估值太低,二是業務和股民都在國內。暴風科技是拆VIE回國上市的最好樣板。2015年3月24日,暴風科技成功在A股掛牌,隨後一飛沖天,31天內出現30個漲停,一時之間,艷羨、驚呼、質疑之聲四起。


陳華同樣是因為這兩個原因選擇了回國上市。“A股的融資能力遠遠超過美股,融資的玩法A股是更好玩的。” 唱吧創始人兼CEO陳華對i黑馬表示,“其實對唱吧來說,去美國也不差,但在A股會成為更好的公司。”



2015年2月,暴風科技上市前夕,陳華找到暴風科技創始人馮鑫。陳華2006年在酷訊時,唱吧與暴風樓上樓下,兩人經常見面。馮鑫對前來取經的陳華講了一點,“回來是很痛苦的,要下定決心排除萬難。”太多的人想回國上市,多數搞到一半搞不下去,只能往回撤。


2015年6月,陳華開始著手拆除為了在國外上市設立的VIE資本架構。這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情,其中關鍵的一點是,讓人民幣基金接盤之前的美元基金。通俗而言,就是美元退出,人民幣進入。


陳華當時找到了九鼎投資董事總經理於明,希望獲得資金支持。雙方聊完,一拍即合,於明還成為了唱吧的首席財務官(CFO)。陳華回憶,原本找投資人要錢,但是他看中於明在A股市場的實戰經驗,於曾主導安達科技及網宿科技等多家上市公司的戰略投資。“我不要你的錢了,你就直接過來吧。”


於明的進入加快了唱吧拆VIE回國上市的步伐,唱吧募集了20億元資金,接手了之前的美元基金。陳華透露,除了引進部分新投資人,前期所有的投資人都沒有離開,表示看好唱吧未來發展,用人民幣基金接盤了自己的美元基金。為了平衡利益關系,“我們沒有在估值上花太大的精力,主要解決的是我們老投資人能夠認可的合理估值。”盡管估值已經超過40億元,陳華坦言,這個估值“偏低”。


然而決定回歸並不意味著成功。如同貝克特的《等待戈多》一般,希望總在前方,卻遲遲不來,一切都是未知。


“時間進度不由我們說了算,我們要做的就是按照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準備工作,然後等機會。至於這個機會是什麽機會我也不知道,輪到你就是你,沒輪到就等著。”陳華流露著尷尬和無奈,一方面A股曾因為股災短暫性關閉,積壓了大量排隊上市的公司,而借殼也困難重重;另一方面,新三板雖然是個選擇,但流動性不高,大批公司常年沒有交易。被寄予厚望的戰略新興板又尚未推出。


2015年12月25日,恰逢西方聖誕節,證監會傳出消息,戰略新興板將在明年推出。i黑馬將這條消息在微信上轉給陳華,他回了一個字:哈。而後便無其他反應。翌日,陳華轉發了IPO註冊制授權決定獲通過的新聞,配文:加快加快。顯然,對於唱吧和陳華,上主板比上戰略新興板誘惑更大。


無論是財務,還是在結構上,唱吧已經基本準備就緒,只等槍響。然而除了等,似乎沒有太多選擇。

四分幸運,六分努力

從2012年成立到2015年回國上市,唱吧沒遇過什麽大坑,甚至在外人看來多少有著幸運成分。


唱吧團隊2011年2月組建,產品在一年零三個月後才正式上線。這段時間,陳華異常糾結,“我曾經做過酷訊,我再創業的話,一定要讓自己的背景結合起來。”他開始圍繞搜索引擎、生活、電商找方向。


選來選去都沒有找到一個方向能夠再次超越酷訊,“這樣做就沒意思了”。當時整個團隊停下來,兩三個月時間,什麽都不幹,尋找好的方向。他們在黑板上列了一二十個備選,選擇的標準是能夠火爆,而且一夜爆紅。最終確定了唱歌方向。


當時的團隊並沒有人會唱歌,對音樂圈也不是很懂。“但這個方向卻是一個非常低門檻、能產生用戶量、能產生內容的平臺。”


如他所願,2012年5月31日,唱吧上線,5天時間登頂APP store榜首,10天時間獲得100萬用戶。


這被歸結為存在時代和運氣的因素。2012年前後,移動互聯網起步,智能手機飛入尋常百姓家,陳華說只要做的好點的app,都能有不錯的下載量,包括微信、陌陌等一系列火爆的應用都是起始於這個時間段。


2013年,唱吧在湖南衛視的娛樂脫口秀節目《天天向上》亮相。未曾想,這一次的曝光為唱吧帶來了上百萬的下載量,促使其很快甩掉其它競爭對手,結束了原本的鏖戰狀態。陳華回憶,當時競爭環境惡劣,各類唱歌應用紮堆井噴,恰好《天天向上》節目組需要錄制用戶喜愛的應用,找了6款當時最火爆的App,其中就包括墨跡天氣、唱吧和大眾點評。


籍此機會,唱吧與湖南衛視建立了聯系。這一次拆VIE,湖南衛視也參與了投資,雙方在娛樂選秀等活動中的各項合作也由此展開。


陳華將唱吧當前的成就40%歸結為幸運,還有60%是自身的努力。

在唱吧上線前兩年,陳華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對產品進行優化,搭建功能框架。當時,他們做了一個打標簽功能,網友對歌曲進行標簽化,譬如日韓、搖滾。陳華的出發點是通過網友對作品進行分類、細化,使得每個小類別都有更多的人關註。


一開始覺得挺酷,不過最後卻成了廣告集散地。用戶體驗糟糕,怒罵不止。再加上使用人數不多,陳華便砍掉了這個功能。


曾有人向陳華建議,唱吧能不能講笑話,幹點別的,“我說不歡迎這個地方講笑話,你可以去別的地方講。”唱吧被陳華看得很純粹,只聚集喜歡唱歌或者聽歌的人。

轉攻線下

在商業道路耕耘了三年的唱吧,踩下過“唱吧app”,“直播間”,“線下KTV”,“麥克風”等腳印。前者是根基,後三者在延伸。


2014年6月,唱吧正式宣布進軍線下KTV,投資參股KTV連鎖品牌麥頌,彼時唱吧線上用戶規模已突破1億。


這個決定萌芽於當年3、4月份,當時,紅杉資本在看項目,發現麥頌在尋求融資。作為紅杉投資企業,陳華被拉去共同參謀,幫助投資決策。看完回來途中,紅杉投資人問陳華,這個項目值不值得投?陳華說,“我想的問題,根本就不是這個事情,我想是說這家公司能不能給唱吧。”隨後,唱吧投資參股麥頌。


當年底,唱吧麥頌KTV第一家線下店在北京方莊開業,五音不全的陳華扯著跑調的嗓門陪唱了幾首,跟著到場的朋友搖著手機,在一旁玩著賽馬類遊戲。看得出,線下店被他寄予厚望,當天的陳華甚至拉來了他的產品總監,全方面的介紹這款欲圖顛覆線下KTV的得意之作。


陳華想通過互聯網的玩法把手機這塊屏和KTV的屏進行打通,即使朋友未能參加,同樣能通過手機App,進入線上的房間,實現遠程和現場互動,支持送禮等服務。他甚至在角落設置了一張遊戲臺,供類似陳華這種不愛唱歌的人消遣。


只是,用戶體驗遭遇了現實尷尬。當天技術人員倒騰了半天,也沒能解決安卓手機的安裝問題。


一年後,2015年聖誕節那天,改良後的唱吧麥頌再次推出新版本,首家3.0線下KTV在通州開業。陳華饒有興致的搬來電腦,播放自家員工錄制的3.0視頻。這家KTV再次被他寄予厚望,從他展示的視頻看到,他給每個房間設置了獨立舞臺,舞臺有燈光、煙霧,根據歌曲節奏變換。陳華在描述這個場景時,滿臉抑制不住的興奮。


據陳華透露,唱吧麥頌3.0版本的改造成本,每個房間比傳統KTV貴了幾萬元,一家店的成本300多萬元。


他曾豪言,5年內爭取開到2000家線下KTV店。不過,根據透露的最新數據,唱吧麥頌正式營業的KTV有三十多家,其中三四家為加盟店,另外還有三四十家線下店正在裝修進場,“進度符合預期”。盡管與2000家還有很大差距,但陳華認為,相比於App的開發,開線下店涉及選址、簽合同、談價錢、裝修、申請牌照、工商消防等等,周期漫長。“起步階段一年幾十家店已經算進展不錯了。”



如今,他很少再提起2000家線下店這個事。他甚至告誡創業者,原本能做到100分,跟投資人講的時候只能說80分,降低投資人的期待值。

“唱吧最少上千億”

回國上市前夜,等待進場的唱吧開始面對著用戶增速放緩的質疑。

2012年5月唱吧上線,2013年10月用戶破一億,2014年11月破二億,2015年9月用戶破三億。唱吧用戶增長軌跡,實則不慢。不過,對於喧囂的移動互聯網依然要遭受詬病。陳華解釋,唱吧目前已有3億用戶(激活設備),用戶體量決定了不能每年翻倍的增長,而是在縱深方向精耕細作。“我覺得用戶的總規模呢,並不是那麽重要的,更重要的是這些用戶使用的頻率。”


目前,唱吧的打開頻率是每周一兩次。陳華希望加強用戶的社交屬性,一方面唱歌者大多單身男女,有強烈的交友需求;另一方面,努力營造社交氛圍,他甚至專門設置了開放群組的玩法,陌生人可以隨時進入,同場PK。

唱吧是典型的互聯網輕資產公司,迄今,這家公司的員工總數200多人,技術占多數。陳華也符合這種互聯網特質:略微靦腆,愛憎分明。

曾有一段時間,唱吧的20多個網紅被競爭對手挖角,對方開出的條件是每月幾萬元工資。根據唱吧模式,唱吧與網紅之間並非雇傭關系,雙方采用分成體系,沒有工資一說。起初,陳華也緊張了一陣,擔心網紅出走太多,帶走用戶。
幾個月後,因為無法帶走粉絲,網紅又回來了。


當前,唱吧這個平臺的大部分營收來自於虛擬物品和會員體系,廣告、遊戲、電商、產品、線下KTV也在貢獻收入。


比起於用戶和產品,陳華並不願意講太多掙錢的事情,“說你喜歡的人發唱片了,是不是應該支持他。他開演唱會了,你是不是應該買張票。”賺錢,在他看來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唱吧不只是一個APP,我們要把所有喜歡唱歌的,喜歡去給別人唱歌的人,聚集在這個平臺里,成為一個唱歌人的網絡。”陳華說,唱吧將圍繞唱歌和社交,打造音樂社交的生態,“唱吧未來最少是上千億人民幣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