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百集團清理兩億進場費 行業「潛規則」禁而不止

http://www.21cbh.com/HTML/2013-6-22/5NNDE5XzcwOTU5NQ.html

商超進場費整頓之風吹了一年半,少數企業主動清理,更多企業選擇繼續「潛規則」。

6月18日,華中地區上市公司中百集團(000759)董事長汪愛群對媒體透露,中百集團在2012年報告期內實現淨利潤2.05億元,較上年同比下滑23.12%。而這其中,公司主動停止向供應商收取的進場費收入至少超過2億元。

這是國內大型百貨零售公司首次公佈「進場費」這一頗為敏感的收入情況。2011年底,商務部聯合發改委、工商總局等五部委發佈了《清理整頓大型零售企業向供應商違規收費工作方案的通知》(下稱:《通知》)。其中,「根據有關規定零售商可以收取促銷服務費。在以上費用之外,零售商向供應商收取的其他所有費用均應納入清理之列。」

主動「斬斷」進場費而使得業績受到拖累的中百集團,似乎是同行中的一個「異類」。國內一家大型百貨集團的內部人士告訴記者,不僅是百貨公司,超市、便利店等零售渠道目前仍都有進場費的說法,且十分常見。

「進場費有些是以錢的方式支付,有些則是這些商戶所提供注入的資源。」該人士指出,「這本來就已經形成了一個生態圈,企業們和監管部門其實都知道現在的情況,但很難『一刀切』處理」。

中百集團主動清理

在全國範圍的商超進場費專項整治中,國企背景的中百集團是個積極的響應者,公司管理層也一直都熱衷宣傳這一點。

汪愛群表示,在國家有關部委要求禁止零售商向供貨商收取與經營無關的相關費用的要求下,「應該說中百是執行最積極、最有力度的。」2012年年報中,中百集團的營業收入同比大漲了約18.4億元,而在淨利潤方面卻意外減少了約6167萬。

其中,突然被斬斷的進場費收入被指影響巨大。中百集團方面指出,公司正試圖開拓創新經營,實現企業內涵式增長,加快由收費盈利模式向擴大商品進銷差價的盈利模式轉變。

中百集團董秘楊曉紅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坦言:「減免進場費一事確實是對公司利潤有一定影響的,畢竟有很多費用都不再收取了。國內別的同行執行得如何,我們不清楚,但至少中百方面自這個文件頒佈以來一直執行得比較好。」

據記者瞭解,進場費是零售業日常操作之下的普遍「潛規則」。作為佔據一定品牌優勢和渠道資源的零售商,在和各色品牌的供應商進行談判周旋時,常會堂而皇之地收取一筆不菲的資金,以保證供應商能夠進駐商場並獲得客流較好的店舖位置。

上述百貨集團內部人士介紹稱,零售商收取的進場費可謂名目繁多,其中相當一部分甚至與實質性經營關係甚小。在一定程度上,這部分費用增加了供應商的供貨成本,最終可能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零售商利用市場優勢地位,向供應商收取的合同費、搬運費、配送費、節慶費、店慶費、新店開業費、銷售或結賬信息查詢費、刷卡費、條碼費(新品進店費)、開戶費(新供應商進店費)、無條件返利等均屬於違規收費。」前述《通知》明確指出。

進場費的存在和收取的高低,已經直接影響到各家供應商的熱情,以及百貨商的實際銷售。數年前,國內3C零售賣場的兩家死敵國美電器與蘇寧電器,便一度拿取消進場費大做文章,國美以每年放棄數以十億計的進場費迎戰蘇寧。

進場費禁而不止

儘管國家有關部門聯手整治進場費,然而在實際的招商銷售之中,進場費這種灰色的商業模式仍舊禁而不止。

「這種模式本身就在零售行業存在了很多年,不可能說取消就全部沒了。尤其是上市公司,其營收模式當中,進場費的利潤貢獻還是相當重要的。可以說,坐地起價收取進場費,本身就是不少零售商盈利模式的一部分。」前述內部人士表示。「同時,這也是多年來企業處理和供應商關係中總結出的一個相對高效的辦法。」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一家企業如果進場費一直保持比較高的水平,可視為這個企業在行業當中議價能力更強、更受歡迎。一個大中型的百貨商場,排隊希望進入的供應商不計其數。沒有這種相對公平的選擇標準,如何來調節供應商關係?每個商場的位置都是有好壞之分,不同價碼才能區別不同位置。」

該內部人士還表示,當初監管部門提出整頓進場費,其實也就是象徵性找了幾家企業罰了一些錢,有些甚至是企業自己認領的罰金。如今高調宣傳的中百集團本身是國企,或許有「政績」上的訴求。「從整個行業層面來看,實際並沒有太大程度減輕原本的情況,對此業內和政府都心知肚明。只是風聲緊時大家當心一些罷了。」

當然,強勢收取進場費的百貨經營者,也會允許「列外」的存在。比如,在與部分更強勢的外資奢侈品品牌、或人氣火爆的餐飲品牌談判時,經營者甚至不得不「倒貼」進場費,以求引進該品牌。

此前曾有媒體報導稱,大型百貨對奢侈品大牌的扣點一般不會超過20%,相關其他收費也較少,而非奢侈品類的產品扣點往往高達30%~40%。一些奢侈品品牌甚至會要求商場按其指定要求裝潢,並免收裝修費,或者要求商場直接對進駐的商品進行買斷銷售。而這些看似苛刻的要求最終大多都被一一滿足。

楊曉紅坦言,這些大牌引進是需要長時間談判的,其中減免租金甚至一定比例的反向補償都實際存在。「畢竟,這些知名品牌的影響力巨大,一般的常規辦法很難引進來,所以企業不得不採取非常手段進行培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51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