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油勘探与哈油气联合收购曼格什套油气公司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4-27/110154552.html


  4月24日,中石油集团在其官网上称,中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下称中油勘探)4月16日已与哈萨克斯坦国家油气公司签订了上述协议,而收购的具体金额待交割前调整。花旗银行在本次收购中,担任中石油集团的独家财务顾问。

  根据协议,中油勘探将与哈萨克斯坦国家油气公司在荷兰按50:50持股比例,组建合资公司Mangistau Investments B.V.用于此次收购。收购对象为包括Kalamkas、Zhetybai等油气田在内的曼格什套油气公司的全部上游和勘探资产。《财经》记者上周从中石油集团相关负责人处得知,曼格什套油气公司在巴甫洛达尔炼厂的58%的股权不包括在上述收购中。

  中油勘探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易所代码:601857,香港交易所代码:00857)与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按50:50持股比例组建的合资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则是中石油集团全资持有的国际投资公司。

  据中石油集团官网介绍,曼格什套油气公司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最大的民营油气勘探开发公司之一,是中亚石油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该公司在哈萨克 斯坦拥有对15个石油和天然气田的勘探和开发特许权,并通过其子公司,拥有位于里海海域的海上油田和哈萨克斯坦西部天然气田的一系列勘探许可证。

  截至2008年12月31日,曼格什套油气公司剩余原油可采储量约为3.7亿桶,2008年原油年产量约为4000万桶(日均产量11万桶),另拥有天然气地质储量约418亿立方米。

  此外,中石油集团向哈萨克斯坦国家油气公司提供的50亿美元贷款,将实行专款专用,除了帮助资金窘迫的哈萨克斯坦国家油气公司实现联合收购,还 有一部分将用于建设一条由里海沿岸气源地贝内乌,通向南部城市奇姆肯特的天然气管道。在奇姆肯特,该管道将与由土库曼斯坦通向中国新疆的中亚天然气管道交 接,其中部分天然气将输送至中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11

延长石油投建油气煤综合转化项目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8/398949.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50

中海油96億在東非購油氣資產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331/2261436.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08

伊拉克油氣田招標 中國四家公司競逐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5-18/100391469.html

 伊拉克第四輪能源開發招標將於5月30日至31日舉行,將有47家石油公司競逐12個油氣田的開採權,每個油氣田平均佔地6500平方公里。

  伊拉克石油部稱,第四輪能源開發招標主要是為擴大伊天然氣產量,以滿足發電行業需求,發展基於天然氣的相關行業,增加伊石油儲量。這12個油氣田,預計將為伊拉克的能源儲量增加29萬億立方英呎天然氣和100億桶石油。

  此次招標的油氣田多位於伊西部和中部偏遠地區,難以保護其不受伊拉克叛軍的襲擊,因此使投資風險加大。

  為吸引更多公司參加競標,今年2月伊拉克石油部修改了最初的合同草案,將國有企業參股部分從合同中去除。在原合同中,伊國有石油企業必須佔每塊油氣田25%的股份。

  中國共有四家公司參加此次競標:北方工業公司旗下振華石油控股有限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及其獨資設立的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企業將與英國石油公司、美國雪佛龍、瑞士嘉能可、日本三菱、荷蘭殼牌、法國道達爾、韓國SK集團、挪威國家石油公司等企業競標。 此次競標企業中,不包括美國能源巨頭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這家公司因早前與伊拉克北部半自治的庫爾德地區政府簽署油氣開採合同,觸怒了伊中央政府,被禁止參與競標。

  中標的公司可立即開採在油氣田中發現的天然氣,但當發現石油儲量時,伊拉克石油部有權要求其停止對該油田的開採,最長可達七年。承包該油田的公 司,在此期間仍可獲得開發成本的賠償以及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利率(LIBOR)外加3%的利息。但如果承包公司決定在停采期間退出項目,將不能獲得利息,同 時將失去恢復生產後開發該油田的機會。

  設計上述條款,是為幫助伊拉克維持並增加石油儲量,以抵消可預計的消耗,同時從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獲得更大的出口配額。歐佩克將於6月召開會議討論新配額。

  自2008年第一輪能源開發招標至今,伊拉克已舉行了三輪能源開發招標活動,簽署了14份油氣田開發服務合同。目前,伊拉克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 約為112萬億立方英呎,位列全球第十位;擁有1430億桶已探明原油儲量,以及2140億桶潛在原油儲量,是歐佩克成員中原油儲量最大的國家。

  伊拉克石油出口收入佔國家財政總收入的95%。近年,伊政府一直努力提高石油出口量,以增加石油收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36

油氣管網試引民資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6-08/100398576_all.html

進入6月,國務院各部委出台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政策(下稱「新36條」)實施細則的鼓點漸密。

  在石油天然氣領域,「新36條」提出,「鼓勵民間資本參與石油天然氣建設並進入油氣勘探開發領域,支持民間資本參股建設原油、天然氣、成品油的儲運和管道輸送設施及網絡」,細則將如何落實,令人關注。

  財新記者近日從國家能源局油氣司獨家獲悉,油氣領域落實「新36條」的細則主要關注引導民資進入管網建設,將發佈具體監管和鼓勵措施;上游油氣勘探領域短期內則不會有大動作。

  似乎為了響應這一變化,西氣東輸三線管道建設一改中石油完全主導,將引入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城市基礎設施產業投資基金和寶鋼集團三家機構作為股東。

  至於民間呼聲很高的「放開原油或成品油進口管制」要求,國家能源局油氣司表示不在其業務範圍內。接近商務部的人士則表示,這個方向開放阻力很大,目前未聞有對此進行改革的消息。

西三線高調引「民資」

  油氣管網大致可以分為三類,最大型的為國家主幹管網,目前主要是中石油的西氣東輸一線和二線以及中石化的川氣東送線等;中型的為省管網,一般為跨省或省內主幹管網;小型的則是城市燃氣管網。 國家主幹管網投資者基本是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巨無霸,城市燃氣管網由取得各個城市或鄉鎮燃氣專營權的燃氣運營商投資,至於中型的省管網,投資主體構成複雜,既有地方政府獨資的省管網公司,也有地方政府與央企合資的省管網公司,還有一些民資和外資的介入。

  對於民間資本是否可以進入管網建設,國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氣司司長張玉清曾在今年年初公開表示,政府對民營企業參與建設和使用天然氣主管網,沒有任何政策上的限制。

  雖然沒有政策制約,但是現實中國家主幹油氣管網和省管網的投資主體還是以央企和地方國企為主。一位國家能源局官員向財新記者表示,目前這方面缺乏具體政策指導,也導致一些民營企業對投資中長距離管網存有疑慮。

  很多跡象表明,管網投資向民營資本開放方面將有一些政策變化。除了前述政府官員公開表態外,最顯著的信號是中石油近期高調宣佈在西氣東輸三線 (下稱西三線)引入民資。在5月中石油股份公司股東大會間隙召開的記者會上,中石油董事長蔣潔敏被問及西三線的建設問題時,就主動提及西三線投資的股東結 構。他說,中石油視管道建設為戰略性工程,持開放性態度。

  「所謂開放就是要引入其他戰略性投資者,既包括政府控制的相關投資,也包括各種所有制的投資。大家也可能想到,我說的各種,包不包括民營?肯定包括民營。」他說。

  蔣潔敏主動表態一週後,中石油就宣佈西三線建設將引入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城市基礎設施產業投資基金和寶鋼集團作為股東,一改以往管道項目投資全部由中石油自有出資的做法。

  西三線管道項目總投資為1160億元人民幣,中石油與全國社保基金、城市基礎設施產業投資基金和寶鋼集團四方將成立項目合資公司,註冊資本為625億元,其中中石油出資325億元,持股比例為52%;另外三家各出資100億元,持股比例均為16%。

  蔣潔敏所指的民資,即指其中的城市基礎設施產業投資基金。該基金由全國工商聯發起成立,城市基礎設施商會負責具體運營。商會方面表示,基金為私募,資金來源以民營資本為主。

  但是,據財新記者瞭解,這只基金裡亦有中石油的身影。基金規模為100億元人民幣,中石油已認購10億元;並且參與的民營企業基本為來自城市基礎設施商會成員和工商聯系統企業,與石油石化行業關係不大。

  西氣東輸一線建設前,殼牌公司、埃克森美孚、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香港中華煤氣公司等外資都表示有興趣參加西一線的建設,之後卻沒有下文。此 次西三線引入民資,象徵意義亦大於實際意義。與動輒上千億元的投資相比,民企資金實力有限,很難與中石油等抗衡,爭取話語權,而且主幹管網回報期長,在主 管部門看來不符合民企一般投資興趣與胃口。

能源局力推民資入管道

  知情人士介紹,對管網建設是否要向民資開放,國家能源局內部曾有兩種態度。一種意見認為,應該對管道也加強管制,限制民資進入;另一種意見則認為,目前沒有明文規定禁止,理論上就應該允許民資進入,只是受制於基礎設施建設速度。

  目前看來是後一種意見更獲認可。國家能源局油氣司一位官員向財新記者透露,國家能源局將對民企投資油氣管網出台相應規範,目前具體文件正在審 批。上述能源局官員還透露,按照目前的投資項目目錄,年輸氣能力在5億立方米以下的輸氣管道項目屬於省級投資主管部門核准,這個標準可能會被調整,目前考 慮提高5億立方米這個標準,給地方部門更大權限,另外核准制也有可能進行簡政放權方面的改革。國家能源局考慮的是,以前並沒有明文規定限制民企進入管網, 現在要對民企進入管網投資進行確認,並提供相應的監管規範和具體操作框架。

  如果細則順利出台,將會撬動哪個管網市場?這位國家能源局官員表示,對於西三線這樣的主幹管網,並不適宜民企投資。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高級經 濟師徐博也認為,主幹管網投資大,回收期長,而且長輸管道都是國家規定管輸費,想要獲得高利潤是不現實的,因此民企投資的興趣不會很大。

  適宜民企投資的將是中距離管網,諸如跨省管網或者省內管網。由於中國上游油氣勘探開發領域受管制,只有在煤層氣、頁岩氣等非常規天然氣方面允許 民資進入,因此中距離管網也大多指天然氣管網,而非原油管網。有興趣進入中距離管網市場的很可能來自兩類民企,一類是上游有資源,另一類是下游的城市燃氣 運營商。

  現在此類管網投資主體還是以地方國企和央企為主。例如廣東省管網公司,由代表廣東省政府的粵電集團和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四方合資成立。廣東油氣商會燃氣部部長鄧子奕告訴財新記者,廣東省管網成立後,廣東省內投資的管線都將由省管網公司承建,民企很難介入。

  前述國家能源局官員表示,這種模式的省管網公司,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壟斷,導致了民營企業生存空間受限。「大壟斷不好,小壟斷就好了嗎?下游燃氣公司反對省管網公司的建立,因為多了一層就多加一次價,但是反對沒起到作用,參股倒是比較好的形式。」

  由於中距離管網市場巨大,各地情況非常不同,還是給民企和外資留下了很多空間。在河南和江蘇,當地省管網投資中很大一部分就來自於民企。中國城 市燃氣協會一位人士表示,雖然省管網公司多由地方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或國資委出資創立,也有一些外資進入,比如香港的港華燃氣已經參股七個省的省管網公 司。

  2008年10月,全長98公里的中國第一條煤層氣跨省管道獲得國家發改委核准,這條連接山西氣源地到河南終端市場的跨省管道股東中就包括民企 三峽燃氣集團和外資亞美大陸煤層氣公司,輸氣設計能力為10億立方米/年。亞美大陸煤層氣公司人士對財新記者表示,這條管線終端多為工商業用戶,效益不 錯。

  不過,對於出台貫徹「新36條」細則的意義也有不同看法。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長周大地認為,目前引入民資的目的不清晰。他認為,如果能源行業的確存在投資不足和效率難以提高的問題,引入民資能否解決這兩個問題也值得討論。

  「現在是競爭不夠,還是規範不夠;是系統優化不夠,還是參與者不夠,這些問題沒鬧清楚的時候,就開藥方,我是沒看明白。」周大地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88

中緬油氣管道投產難

2013-06-10  NCW  
 

 

一條可能改變中國油氣進口格局的管道,中石油勢在必行,現在關鍵是如何讓油氣落地◎ 本刊見習記者 黃凱茜 文中緬石油和天然氣管道自2010 年開工建設,至今三年方完成約800公里的緬甸段工程,中國境內段工程進展滯緩。5月30日,本是中緬油氣管道的投產時間,但現在全線貫通未果,最終投產時間更是未知。

這並不符合人們所熟悉的“中石油速度”——進口中亞天然氣的西氣東輸二線全線9000多公里的管道工程量,中石油只花了四年多時間; 1000公里的中俄原油管道則用了一年多時間建成投產。

5月28日,中石油宣佈已完成中緬天然氣管道緬甸段工程建設,並達到投產試運條件,原油管道工程緬甸段完成度94%。但中石油並未對中國境內何時完工作出表態,只回應稱, “目前項目進度、投資和質量處於受控狀態” 。

中緬油氣管道項目建設的進展慢于預期,和動蕩的緬甸政治局勢有關,但進入中國境內後更大的阻力則來自環保問題。5月初,中緬原油管道雲南境內的配套煉化項目因為 PX(化工原料對二甲苯)問題受到當地民衆激烈的抗議。

中石油東南亞管道公司的工作人員對財新記者稱, “達到投產條件並不意味著馬上投產,還要看上游供氣方、合作方和下游的市場、設施是否已經準備充分,並綜合考慮境內和境外運營條件才能決定什麼時候投產運行。 ” 對於這條有可能改變中國油氣進口格局的管道,中石油勢在必行,現在的關鍵是拿出可行的環保解決方案,捋順下游配套煉化設施,解決油氣落地問題。

新上游入口

這是一條被國內外高度關注的管道。中石油集團一位經濟師對財新記者指出,在西北中亞天然氣通道、東北中俄原油和天然氣通道、東部海域原油和液化氣航運通道之外,中緬油氣管道是中石油保障石油安全的四大戰略通道之一。 “中緬管線建成的特殊意義,在於部分進口原油可以不通過美國管控的馬六甲海峽,受到西方國家的制約就少一些,這對於國家能源安全很重要。 ”中緬原油管道和天然氣管道的起點分別位於緬甸西海岸中部的馬德島和皎漂,途經若開邦、馬圭省、曼德勒省、撣邦,從雲南瑞麗進入中國境內。原油管道緬甸段長771公里,中國境內段1631公里,設計年輸油量2300萬噸,預計總投資15億美元;天然氣管道緬甸段長793公里,中國境內段1727公里,設計年輸氣量120億立方米,預計總投資10億美元。緬甸段于2010年6月正式開工,原油和天然氣雙管並行,同溝鋪設。天然氣主要來自臨近海域的 Shwe 氣田,原油則從中東、非洲通過油輪運抵後輸入管道。

中緬油氣管道的構想最早于2004年提出,歷經五年才有突破性進展。2009 年3月,中緬兩國簽署 《關於建設中緬原油和天然氣管道的政府協議》 ,同年6月,中石油集團與緬甸駐華大使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同意修建原油管道、儲運設施及附屬設施,並在緬甸馬德島建設一個從超大型油輪卸載進口原油的碼頭和終端,以及原油儲運設施和其他附屬設施。2010年6月,中石油集團東南亞管道公司和緬甸國家油氣公司(MOGE,為緬甸能源部全資持有)組建合資公司東南亞原油管道公司(SEAOP) ,其中中石油占50.9% 的股份,緬甸國家油氣公司占49.1%。中石油東南亞管道公司負責油氣管道工程的設計、建設、運營、擴建和維護,一期工程的日輸送能力為20萬桶。據中緬原油管道權利和義務協議規定,緬甸聯邦政府授予 SEAOP 特許經營權,負責中緬管道的建設及運營等,同時還享有稅收減免、原油過境、進出口清關和路權作業等相關權利。緬甸政府還保證SEAOP 對管道的所有權和獨家經營權,以保障管道安全。

中石油認為,實施中緬原油管道項目,可為中國開闢新的油品進口通道,緩解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程度,從而降低海上進口原油的風險。中緬原油管道規劃實施之前,中國海外進口原油有80% 要經過馬六甲海峽,管道建成後可以縮短從中東和非洲將近2000多公里的原油運輸距離。除了開闢一條原油進口捷徑,中石油還看中了緬甸的天然氣資源。緬甸的產油量不多,但天然氣儲量豐富。和原油管道不同,共有四個國家的六個公司參與中緬天然氣管道建設,對接天然氣上游開發,權益結構較為分散。施工主體為合資公司東南亞天然氣管道公司(SEAGP) ,其中中石油東南亞管道公司占股50.9%,其他參股方為韓國大宇(Daewoo)25%、印度國營石油天然氣公司(ONGC)占8.35%、韓國天然氣公司(KOGAS)占4.2%、印度國營天然氣分銷公司(GAIL)占4.2% 和 MOGE 占7.37%,一期工程的設計日輸送量為5億立方英尺。

除中石油,SEAGP 的合資方同時也是管道上游氣田的開發者,而中石油是主要的購買方。2008年12月,中石油與韓國大宇簽署了緬甸 Shwe 海上氣田 A1、A3區塊天然氣購銷協議。據MOGE 披露的資源區塊信息,韓國大宇為 Shwe 氣田 A1和 A3區塊的作業者,占51% 權益,其他權益股東包括上述 MOGE(15%) 、KOGAS(8.5%) 、ONGC(17%) 以 及 GAIL(8.5%) ,計劃平均每日井口產量約為5億立方英尺,其中五分之一供應緬甸國內,預計 2013年投產,向中緬天然氣管道供應。

據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緬甸能源部長丹泰(Than Htay)表示,天然氣管道預計能在今年6月通氣,原油管道會在9月投產,但是中方卻表示原油管道可能不會在今年年底前完工。

緬甸阻力

此前,中緬油氣管道項目受到國際政治經濟局勢和緬甸政治體制變化等因素影響,工程建設進度一度滯後。

中石油方面曾表示,到2012年9月底距天然氣管道投產目標僅剩八個月時,工程實際進度與計劃總體偏差超過20%,不僅管道線路有很大剩餘工程量,站場工程剩餘工程量超過85%,工藝安裝尚未開始,而且控制性工程有四條海溝定向鑽尚未開工,基地建設整體進度延遲五個月。

緬甸自1962年建立軍政府以來,2011年3月首個民選政府正式取代軍政府接管國家權力。在政府過渡過程中,政治和軍事勢力發生變化,進而影響到經濟層面。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副教授林錫星對財新記者分析稱, “油氣管道工程協議是與緬甸軍政府簽的,軍政府貪汙克扣當地居民土地賠償費。此外,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也有矛盾,分成不合理,中央和地方都想多撈點錢。 ”此外,中緬管道緬甸境內段沿線地勢複雜,道路、通信、水電等基礎設施條件差,部分地區還發生了武裝衝突,種種不利條件加大了施工質量、成本和安全控制的難度,工期由此一度拖延。

緬甸民間的反對聲音一直伴隨著中緬管道工程,非政府組織和自發的民衆多次對此公開抗議。管道沿線居民的生活環境和農田作物受到施工很大影響,“緬甸過渡為民選政府之後,反對派政府為了拉選票,也會依照民意把事情鬧大。 ”林錫星表示。

同時,緬甸國內的能源需求也在增長,天然氣出口在其國內引起了爭議。

作為彌補,除了土地租占費用和過境費,中緬合資公司還將在緬甸境內分輸每年不超過200萬噸的原油和2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以滿足緬甸境內需求。

林錫星援引緬甸媒體的報道表示,中緬原油管道和天然氣管道合資公司將給緬甸政府支付1380萬美元的過境費用,其中原油管道每年支付給緬甸政府690萬美元的費用,還附加有每桶原油1美元的輸送費用。

但對於沿線普通民衆來說,管道工程並不能直接給他們帶來實惠。為安撫民衆,推進工程,中石油主動向當地提供援助資金示好。中緬油氣管道援助工作于2011年4月啓動,中石油與緬甸能源部統籌規劃600萬美元的援助項目,通過東南亞管道油氣合資公司簽署涉及醫療衛生、教育、民生等多個領域的援助項目。此外合資公司每年還撥出200 萬美元援助專項資金。

前述中石油集團經濟師表示, “政府更替、軍政府衝突等都是小風險,局部的問題都可以通過談判來滿足條件,不會給大的戰略造成影響。 ”

中國境內挑戰

中緬油氣管道更大的挑戰還在中國境內。一直想彌補下游煉化短板的中石油,希望借中緬原油管道在西南地區實現上下游一體的業務布局,但這個目標施行不易。

取道緬甸的原油進入雲南之後,為了能夠就地加工,2011年中石油聯合雲南省屬企業雲天化集團和沙特阿美公司(Saudi Aramco) ,共同投資建立中石油雲南石化有限公司,三方所持股比為51%、10%、39%,以在雲南實施煉油、石油化工、化工產品生產、儲運和銷售等業務,並要求與中緬油氣管道同步建成,同步投運。

在中緬油氣管道境內段工程開工的同時,作為管道配套建設的下游項目雲南千萬噸級煉油項目在昆明安寧奠基。

但5月初,這一煉化項目由於涉及 PX 項目,遭到了環保人士和當地民衆的強烈抵制。此前明顯欠缺統一的環保戰略規劃的中石油需要提出令人信服的解決方案,才能過這一關。

油氣管道中國境內段于2010年9月在昆明開工,管道工程在雲南入境後,輸油管道將經過貴州到達重慶,輸氣管道將通過貴州到達廣西。據中石油管道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12月30日,管道局承擔的中緬管道國內建設標段僅完成任務總量的55%。在如今原油管道緬甸段即將完工之際,中國段工程今年年底仍無望完工。

根據中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2012年國內油氣行業發展報告》 ,2012 年西南地區(雲南、四川、重慶和貴州)的一次原油加工能力僅有200萬噸 / 年,占全國0.35%。由於這個區域沒有大型油田,也沒有原油進口渠道,成品油自供能力很弱。中緬石油管道建成之後,可很大程度上補充西南地區的原油進口和加工能力,昆明煉油項目也將是西南地區第一個千萬噸級的煉油裝置項目。

中國石油大學能源戰略研究院副院長王震認為,相比四川和重慶修建了蘭成渝成品油管道,雲南基本上處於國內成品油供應的最末端,需要從其他省市通過鐵路調運,成本很高。雲南省發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長馬曉佳5月13日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 “中緬油氣管道可大大緩解雲南省成品油的供需矛盾、降低運輸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 ”2012年雲南省成品油銷售量940萬噸,全部依靠外省供應,包括廣東茂名至昆明成品油輸油管道和鐵路運輸。 “目前管道調入的輸送量已基本飽和,短期難有增長;鐵路運輸壓力日益突出,且受天氣因素影響較大,穩定性差。 ”馬曉佳稱。

上述中石油集團經濟師表示, “天然氣比較好解決,只要接入氣網就可以使用。但是原油管道還面臨技術上的銜接問題,管道和煉廠是一個系統工程,從經濟最佳的角度考慮,管道工程不能快也不能慢。 ”昆明市市長表態, “如果多數群衆說不上(PX 項目) ,市政府就決定不上” ,這暗示該項目可能採取 “棄車保帥”的策略,渡過環保關。卓創資訊的分析師朱春凱也認為,PX 是煉油副產品深加工後得到的產品之一,煉油項目和產品鏈下游的化工項目是相對獨立的,即使化工項目不能投產,亦可將煉油的副產品直接銷售給其他化工廠。

本刊記者于寧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732

誰是真正的頁岩油氣之王?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876

頁岩油氣開發技術革命讓美國能源產業煥發第二春。英國石油公司(BP)上週公佈的最新《世界能源統計評估》顯示,去年全球石油日產量增加190萬桶,其中美國日產量增加100萬桶,排名全球第一。

 
 
  
頁岩油氣開發使美國的原油出口量和產量均創新高,進口量創新低。美國儼然全球頁岩油氣之王。
 
但如果就儲量來看,王者的桂冠還輪不到美國。
 
美國能源署(EIA)新近報告公佈數據顯示,有一個國家:
 
  • 它的探明天然氣儲量比美國高430%;
 
  • 它的技術性可採儲頁岩氣是美國的兩倍;
 
  • 它的探明石油儲量比美國高一倍多。
 
這份長達730頁的報告評估了全球41個國家的頁岩構造,然後用以下圖表告訴我們,那個國家就是中國。原來,一些油氣儲藏不那麼廣為人知的國家有更大的開發潛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331

後來居上:美國正超越俄羅斯成為世界最大油氣生產國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8731

美國正在取代俄羅斯成為世界最大的油氣生產國。能夠市場格局將發生變化,並削弱傳統能源生產大國影響力。

近年來美國能源產出激增,頁岩油氣的開發令十年之前還無法想像的能源產量大幅增長得以實現。根據華爾街日報稱,美國正在超越俄羅斯成為世界最大的油氣生產國。

而與此同時,俄羅斯則在勉強維持能源產量,至今還沒有掌握令美國油氣可開採儲量大幅提高的技術,如水力壓裂開採法。

美能源信息署主管Adam Sieminski表示,

「這是一個引人注目的轉折點,將開啟關於對能源市場環境狀況以及其衍生的各種機會考量的新紀元。對此,多年以來我們連做夢都沒有想到過。」

數據顯示,在過去五年中,美國進口的天然氣和原油數量分別下降了32%和15%,進一步縮小了貿易赤字的規模。考慮到美國是一個龐大的能源消費國,美國石油和天然氣的產量大大提高,使得其他國家也能夠獲得更多的能源供給。由此產生的結果之一是,那些依賴石油出口來維持經濟增長力和實施政治影響力的國家,會發現他們的市場影響力正在逐漸被削弱。

國際能源機構的數據顯示,去年,美國是自1982年以來首次在天然氣產量上超過俄羅斯。市場競爭的加劇以及歐洲經濟的下滑,令俄羅斯天然氣出口規模有所下降。俄羅斯預測,未來幾年中的天然氣產量增長將有限,其中2013年的產量預期是低於美國目前的產量的。

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和國能能源機構的數據顯示,7月,美國每天生產了相當於2200萬桶。尚無機構公佈俄羅斯的天然氣生產數據,但根據莫斯科的預測數據顯示,俄羅斯每天油氣生產大約2190萬桶。

美國在原油生產方面也正迎頭趕上。今年上半年,俄羅斯每天產量均值為1080萬桶,比美國同期產量多出 90萬桶,但相較前幾年每天300萬桶產量,差距已大幅收窄。

美國最重要的兩個原油產地北達科塔州貝肯油田和南得克薩斯州鷹堡頁岩地質帶的原油產量持續快速增長。與此同時,俄羅斯過去三年的石油產量僅僅溫和上漲。俄羅斯預測中,該國的原油產量到2016年期間將保持持平,天然氣產量預計會增長3%。巨大的轉變令莫斯科對能源關注度持續上升,市場上充斥著的美國能源供給,會對俄羅斯的原油出口造成影響。

俄羅斯能源科學研究機構的Tatiana Mitrova指出,

「在未來的全球市場上,俄羅斯似乎會是大輸家。超過40%的俄羅斯預算來自石油和天然氣的相關關稅和稅收。預計2015年後,俄羅斯的石油出口將下滑25%-30%,從而造成GDP減少1000億美元。」

在俄羅斯,並不是的所有人都認為美國的能源供給是潛在的威脅。俄羅斯最大的能源公司俄羅斯國家天然氣公司,認為美國持續增長的頁岩氣只是另一個泡泡,而且將很快破滅。

石油輸出國組織頭目,Abdallah Salem el-Badri也持相似觀點。他表示,美國頁岩氣繁榮將在十年後耗盡。

即使是美國的樂觀人士也承認,

頁岩氣繁榮的持續性會受到商品價格、政府政策以及公眾支持的影響。

其他的影響因素包括:全球經濟的萎縮會壓低油氣價格,導致企業降低生產速度。同時,頁岩氣開採相對於傳統開採方式,成本高和工序複雜,伴隨著市場價格的下滑,進而影響其出口。

NGP能源資本管理公司首席執行官Ken Hersh表示,

「能源供給已經不成問題了,真正的問題是其開採的成本和市場需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160

油氣管網改革走哪條路?

2013-11-18  NCW
 
 

 

□ 陳衛東 文

自8月底蔣潔敏貪腐窩案爆發以來,中石油這個 “長子”又一次被推到風口浪尖:關於分拆中石油的方案傳言不斷,而分拆管道公司則被認為是最靠譜的一個版本。熱傳的“383 改革建議”更提高了人們 “將石油天然氣管網業務從上中下游一體化經營的油氣企業中分離出來,組建若干家油氣管網公司,並建立對油氣管網的政府監管制度”的預期。但在發佈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中,這些預期並未 “對號入座” 。

早在1998年中石油、中石化兩大公司重組時,就管道是否獨立的問題曾反複討論。假設當時讓管道獨立了,由誰來 管理,由誰來投資建設,由誰來監管等,這些也都是難題。所以討論的結果,大家還是認為把管道放在石油公司里最為合適。因為首先石油公司必須解決自己油氣資源的輸送問題,積極性肯定最高;其次,當時的管道建設很落後,需要大量投資,且回報期很長,只有以建設垂直一體化航母級企業為目標的石油公司能承擔。

到2002年,中國第一條天然氣長輸管道“西氣東輸”開工時,原國務院體改辦體改所就提交了一份名為 《長距離管輸與城市配氣監管框架研究》的報告,提出天然氣生產與管輸分離,並成立相應監管機構的建議。此後,關於成立獨立管道運營公司的設想和建議不止一次被提起和討論。

近十年來,中國天然氣年均消費增長超過15%,本土產量年均增長也超過10%,天然氣管網建設更是進入了超常規的發展階段。2012年中國消費了近1500億立方米天然氣,管網輸送能力為1600億立方米,大致上滿足了消費增長的需求。但環境汙染日益嚴重的現狀,迫使減煤增氣的能源結構轉型必須加速,這令天然氣的需求更為強勁,而現有的獨家排他的管道投資運營模式成為瓶頸。因此,管道業務分拆再次被高分貝地提了出來。

15年過去了,回頭看1998 年的討論,應該說當時的決定是正確的,直到今天,還是“三桶油”為了解決自己油氣產品運輸的問題,對管網投資保持最高的積極性,保證了管道的超常規發展速度,基本滿足了天然氣快速增長的需求。

15年來,關於分拆重組油氣管道業務的多次討論,所有方案都需要通過政府那只“看得見的手” ,而不是市場那只“看不見的手”來完成。改革開放三十五年了,石油是市場化相對滯後的一個行業,價格市場化的進程還遠未完成,通過市場配置資源的進程也遠未完成。盡管相對滯後,但油氣行業絕不是一個改革靜止不動的行業,它與整個國家一道進入了改革發展的新的歷史階段,非常規油氣、煤制油氣和新煤化工等產業的崛起,即使是最壟斷的上游業務和管道業務也開始有多元投資,市場配置資源的力量正在逐漸加強。

到底以何種方式,來推動正處於快速增長、投資巨大、而又在寡頭壟斷控制下的油氣改革進程?第一種模式是先行政分拆 “三桶油”的管道業務,再重組一家或幾家管道公司,以政府行為推進市場化的模式;模式二是通過邊緣革命增量改革,培養市場力量,鼓勵多元投資、所有管道必須向第三方開放等穩步漸進的模式,以市場配置資源,最終完成管道體系的市場化改革。

第一種模式來得快,只要政府下決心,說幹就能幹,但可能後患不少。因為上游還是寡頭壟斷狀態,與1998年時沒 有太大不同,沒有競爭就沒有市場,行政重組反而增加了管理界面,增加了成本,投資主體和投資積極性也不會增加效率難以增加,做出一鍋 “夾生飯” 。第二種模式是漸進式改革,需要時間較長,但可以發揮多個積極性。中國改革開放的過程本就是漸進的過程,對於漸進的改革我們有比較成熟的一套做法和經驗。從國際經驗來看,油氣管道網絡總的發展趨勢也是開放市場、多元投資,以及政府加強監管。

我的判斷是,油氣管道體系的改革還遠未到 “時不我待”的時點。三家石油央企的責任感和主人翁精神還沒有完全消退,仍可繼續超常的管道建設投資。更重要的是,管網體系是驟然式改革還是漸進式改革其實都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在於上游油氣資源領域的改革是否到位。只有上游的寡頭壟斷打破,中游管網才可能形成市場化的議價談判能力。

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指

出,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的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以此原則判斷,油氣管道體系改革可能更傾向第二種模式。通過政府政策引導和市場因素的自我培育,最終通過市場完成管道資源的配置,水到渠成。

雖然時間要多一些,但可以減少折騰,減少損失,實現更有效率的資源重組。

作者為中海油首席能源研究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755

【風向標】油氣,一路向北!

http://www.infzm.com/content/97567

北極能源開發的「加速度」,讓石油公司蜂擁而至,也讓哈默菲斯特這個全世界最北部的小城開始火起來。然而,在各國目光聚焦北極之時,來自各界的警告也越來越強烈。

湖南人張隆滿每天都能面對「最純淨的自然」和「最極端的氣候」——他的工作是在北極圈以北的巴倫支海上開採液化天然氣(LNG)。這裡是北緯70度的挪威高北地區,也是被稱為全世界最北城市的哈默菲斯特市(harmerfest)。這個北冰洋上被冰雪覆蓋的白色小島,近年因為張隆滿及其他來自19個國家的上千名同事及家屬而變得熱鬧起來。

在人煙稀少的北極地區,這個小城越來越被世人所知,是因為挪威國家石油公司的液化天然氣項目斯諾赫維特氣田(Snøhvit,意為白雪),這是北部挪威史上最大的工業項目,也是全世界最北端的液化天然氣項目。

「巴倫支海的油氣開發是一個新產業,這個地區也是新的戰略區域。」挪威國家石油公司斯諾赫維特項目運營管理經理øystein Holt對南方週末記者說,挪威海上油氣的開發區域已經由傳統的北海、挪威海深入到北極的巴倫支海。

不僅是挪威國家石油公司,殼牌、BP等石油公司也在加速其北極勘探計劃,紛紛去往更冷、更遠、更難的北極開發油氣。2012年8月,殼牌在向北極勘探投入了45億美元後,開始在阿拉斯加海岸的北冰洋鑽探作業。

這是氣候變化帶來的「福利」,大量被巨大冰層「雪藏」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因為北極冰川融化而變得觸手可及。據俄羅斯和挪威等國的估算,北極地區的原油儲量大概為2500億桶,相當於目前被確認的世界原油儲量的1/4。同時,北極地區天然氣的儲量估計為80萬億立方米,相當於全世界天然氣儲量的45%。

冰川融化帶來的另一個「利好」,是冰封的北冰洋航道通了。2012年11月,「鄂畢河」號油輪滿載了15萬噸的LNG從哈默菲斯特出發到達日本,成為北極油氣開發史上的又一個標誌性進展。這意味著油氣運輸的航道不再是繞行傳統意義上連接歐亞的地中海或好望角航路,而是直接一路向東穿過常年冰封的北冰洋,這讓航行時間縮短了一半。

如今,北極能源開發加速的趨勢看上去已經難以阻擋。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是,北極能源開發的「加速度」已讓哈默菲斯特這個人口不到1萬人的小城開始火起來。哈默菲斯特市貿易和產業部長Odd-Børge Pedersen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油氣開發為這個不到1萬人的小城新增了大量人口,小城新的電影院、購物中心正在規劃建設。

另一方面,來自各界的警告也越來越強烈。2013年7月,英國《自然》雜誌刊出《人類將為北極變化付出巨大代價》文章,稱正在快速融化的北極地區是一枚「經濟定時炸彈」,有可能給全球造成至少60萬億美元的損失。研究人員稱:「人們正在計算北極融化可能帶來的數十億美元經濟利益,而我們談論的是北極融化可能帶來的數十萬億美元經濟損失和額外的影響,多年來,北極地區變暖的速度至少是全球其他地區的兩倍。」

儘管一直被警告著,但各國對北極的經濟訴求卻越發強烈。北極理事會副會長Nina Buvang Vaja 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作為加拿大、丹麥、芬蘭、冰島、挪威、瑞典、俄羅斯和美國等八個北極國家組成的政府間論壇,北極理事會前10年討論的議題以自然資源為主,2004年左右氣候變化開始成為主要議題,到2009年經濟開始成為議題,「而2013年加拿大一當主席國,就提出了要再搞一個北極經濟論壇」。

2013年5月,中國被批準成為北極理事會正式觀察員國,被國際社會認為是中國開始積極參與北極事務的信號。12月10日,中國正式宣佈成立中國-北歐北極研究中心,以推動中國和北歐5國在北極資源、氣候、經濟和政策立法上的交流合作。

「我們不會害怕中國加入北極理事會,而是歡迎,但我們並不希望中國把北極作為頭號外交重點。」挪威外交部北極事務官員對中國媒體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2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