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跟上節能減碳趨勢 不應只憑官方開價 綠色電價太貴 消費者恐不買單

2014-02-17  TWM
 
 

 

消費者自願購買再生能源已是國際趨勢,但經濟部訂出的綠色電價竟比一般電價貴四五%,如何叫消費者產生購買動力?

撰文‧賴若函

為了讓出口導向的台灣企業跟上國際節能減碳的趨勢,經濟部將在今年九月前推出「綠色電價」(指用戶可自願購買由再生能源發電所產生的電力),於明年正式上路。不過,經濟部訂出的綠色電價每度高達四.○七元,比一般電價貴上四五%,讓各界直呼「太貴了!」經濟部能源局副局長王運銘解釋,規畫中的綠色電價較現行平均電價每度多一.二七元,與澳洲綠電價格相當,採取自願性購買,收入由政府收購再生能源。由於比一般電價貴,主要需求應多來自企業,透過購買綠色電力可獲減碳證明,有利產品出口。

「根據發電成本計算,綠色電價比一般電價貴約二○%是較合理的數字。」曾研究各國綠色電力制度的文化大學土地資源系副教授陳起鳳表示,綠色電價值得鼓勵,因其收入可用來發展再生能源,但若是定價太高,恐怕會讓消費者卻步。

呼應陳起鳳的研究,台灣綜合研究院也在《主要國家綠色電價政策制度之研析》中指出,根據歐美的綠電產品發展經驗,綠色電價比一般電價高出約一○%,是消費者較易接受的價格。

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方儉用不同綠色電力的成本乘以在台灣的總發電量估算,平均下來,一度只需要一.八元,他認為能源局所訂出的每度四.○七元,太不合理。

台灣目前的綠色電力產量有多少?方儉統計,最大宗的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加起來,也不過近十六億度電;但是僅電腦業,一年就需要七百億度電,即使是把國際上納入綠色電力、台灣卻未納入的水力發電一併計算,一年所生產的綠電也不過五十五億度電,對企業需求「連塞牙縫都不夠」,若價格上又欠缺吸引力,跨國企業可能轉向其海外設廠的國家購買。

「價格應該回歸市場標售,才有競爭力。」方儉說,歐美各國作法是把綠色電力當作商品,由生產者訂價,生產不同組合的電力產品,如風力、太陽能各佔部分百分比;或是一般電力中,有部分比率來自綠色電力,用戶可從中選擇想要的組合購買,有自由競爭,就有合理價格。陳起鳳指出,德國使用綠色電力比率很高,甚至出現綠電比一般電力便宜的情況。

綠色電價的推動勢在必行;但若不回歸市場機制,只憑官方開價,導致消費者缺乏購買意願,則台灣綠色電力產量大幅推進之日,恐遙遙無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482

只憑數據做決策 小心企業虧很大

2015-01-22  TCW
 
 

 

今天,企業最高主管或許不見得總是在杯觥交錯間,做出有關產品、價格和廣告的重要決策,但是他們往往仍仰賴直覺來做決定。我們認為,不做實驗的企業無法在採取行動前,透過實際資料,證明他們的想法的確行得通,因此完全是在浪費錢。不只如此,這些主管顯然已陷於瀕危物種的處境。

策略失誤Netflix損失數十億美元

提供影片出租服務的Netflix公司正是最佳範例。只不過由於Netflix具備強大的產品和客戶基礎,在業界無人能敵,所以在二○一一年發生一連串完全可以避免的驚險錯誤後,還不至於破產。

Netflix在一九九七年基於一個偉大的問題而誕生:人們是否願意付月租費,讓Netflix把DVD郵寄到府,而不必特地跑去出租店租還片?(出租店往往靠逾期還片的罰款而大賺一筆)結果市場反應熱烈。

後來,Netflix也開始在線上提供影音串流服務,雖然顧客可以選擇觀賞的影片內容依然有限,但他們從此可以採用兩種不同的方式看電影。

但這時候,Netflix做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他們發出一封令人困惑的長信,告訴顧客,他們決定將郵寄DVD到府和影音串流服務分拆為兩個不同的服務。原本顧客只要每個月付九.九九美元、十二.九九美元或十四.九九美元,就可以租一部、兩部或三部DVD,或在線上觀賞一定數量的影片。但現在Netflix說,顧客每個月付費七.九九美元,就可以收到一部DVD,如需要影音串流服務,則需每月另外再付七.九九美元,等於將原本的月租費提高了六○%。顧客紛紛高聲反對Netflix的新方案,認為管理階層真是「沒腦子」,才會這麼做。顧客怨聲載道,Netflix不得不額外雇用客服人員來處理顧客的抱怨,股價也直線下滑五一%。

我們之所以講這個故事,是因為假使Netflix公司預先做個簡單的現場實驗的話,或許根本不必損失數十億美元,品牌形象也不會受損。他們其實只需要在美國某個地方,先實驗一下他們的鴻圖大略就好了,然後再好好研究顧客的反應。小型實驗可以為Netflix公司省下一大筆錢,公司價值也不至於快速縮水。

我們和企業領導人談到實驗的時候,他們總是回答:「做實驗很花錢。」我們會指出,其實不必花什麼錢,並用Netfl ix的故事為例,告訴他們不實驗的代價是多麼昂貴。

定價成功無名酒莊獲利提升一一%

聚焦於產品、服務和價格的現場實驗不是大公司的專利,事實上,這種做法對小公司來說,可能更加重要,許多小公司每天都搖搖欲墜,在破產邊緣掙扎。

加州德美古拉(Temecula)一家酒莊,經營者喬治,希望有人協助他定出酒的價格——顯然,在他需要做的經營決策中,定價是最重要的決策之一。

喬治過去都是怎麼決定價錢?不外乎:喬治會看看其他酒莊怎麼為類似的酒定價,還有憑直覺,參考去年同類酒的價格等等。他以為企管教授葛尼奇夫婦來到酒莊以後,四處逛一逛,很快做些計算,就可以提出一些神奇的數字,讓他發財。

結果葛尼奇夫婦花了些時間和他聊一聊後告訴他,他們完全不曉得什麼才是正確價格,神奇數字根本不存在,你可以想見喬治多麼失望。他幾乎想沒收已倒入他們杯中的美酒。

替美酒定價從來都不容易,因為酒的品質沒有客觀標準。我們自然而然會假設價格和品質之間的關聯性,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如果某部筆電因為重量較輕,而價錢較貴,大家會認為這是比較好的筆電。實際情況就是如此——很難找到違反基本直覺的證據。

那麼,酒類市場也是一樣的情況嗎?通常我們都會這樣假定,由於酒類的價差幅度非常大,有幾塊美元一瓶的劣質威士忌酒,也有要價一萬美元一瓶的頂級酒莊羅曼尼康帝一九五九年份的名酒。

研究顯示,即使對產品品質的評價很主觀(例如品酒時,人們有截然不同的品味偏好),提高價格仍然會增加產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

遊客參觀喬治的酒莊時,和參觀這個地區其他酒莊一樣,他們可以品嘗不同種類的酒,並且從中選擇自己想買的酒。消費者通常會參加德美古拉品酒之旅,參觀一個接一個的酒莊,品嘗不同的樣品酒,然後購買自己喜歡的酒。拿來做實驗的是二○○五年份的卡本內蘇維濃,喬治過去都以十美元的價格銷售,也賣得很好。

我們在實驗中操控卡本內酒的價格,在進行實驗的幾個星期內,酒莊在不同的時間,分別以十美元、二十美元、四十美元等不同價格出售這種卡本內酒。每逢實驗日,喬治會親自出面歡迎訪客,和他們說明品酒的過程。然後訪客走到吧台前,負責品酒服務的人員會遞給他們一張單子,上面列出九種樣品酒的名稱和價格,價格從八美元到六十美元不等,訪客可以從中挑選六種酒來品嘗。大多數酒莊都採取「從淡酒到烈酒」的順序,列出可以選擇的樣品酒,先從白酒開始,然後是紅酒,最後是甜酒。訪客通常也是順著單子上的次序品酒,卡本內蘇維濃通常都排在第七。訪客可以花十五到三十分鐘品酒,然後決定要不要買酒。

實驗證明:貴一點反而更賣

實驗結果令喬治大吃一驚。

當卡本內酒標價二十美元時,訪客購買的可能性比標價十美元時高出五○%!換句話說,當我們提高價格時,卡本內酒反而變得更受顧客歡迎。

喬治採用這種零成本的實驗方式,並據以制定價格後,酒莊的獲利提升了一一%。喬治欣然接受實驗結果,將卡本內酒的價格調高到二十美元。由於酒莊的客戶絕大多數都是只來一次的遊客,只有極少數人會注意到價格的變動。(本文摘自導讀、第十一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523

【動畫】只憑一張相好心人為雪條伯伯籌過百萬

1 : GS(14)@2016-09-14 05:52:10

美國一位好心人憑一張照片,在兩天內為一位年邁老伯籌得11萬美元。餐廳東主馬西亞斯(Joel Cervantes Macias)上周四駕車經過芝加哥Little Village,見到街上一位老伯低頭推着雪條車,心生憐憫之情,心想他應已退休,安享晚年才是。他拍下老伯推車的苦況,將照片貼到facebook,寫着:「我十分尊敬這人。」馬西亞斯之後幫那位賣雪條的老伯買了20條雪條。馬西亞斯貼了老伯的照片後,引起很大迴響,幾百位網民表示同情,令馬西亞斯決定幫老伯籌款。老伯名叫桑切斯(Fidencio Sanchez),已經89歲,多年來在Little Village街頭賣雪條,每天收入50至60美元(390至468港元),兩個月才前退休,卻遇上獨女離世,白頭人送黑頭人,加上經濟支柱頓失,桑切斯惟有重操故業維持生計,但碰巧妻子患病,為了照顧她,變得分身不下。馬西亞斯上周五在朋友幫助下,幫桑切斯籌款,原來目標是3,000美元(2.34萬港元),但那張桑切斯推着雪條車的照片觸動不少網民的同情心,目標超額完成,截至周日晚已籌得11.5萬美元(89.7萬港元)。原來不少街坊都認識默默耕耘的桑切斯,對他寄予同情。馬西亞斯為桑切斯帶來及時雨,他感激不盡,表示會將部份善款捐給教會,部份與孫分享。不過,他表示未必退休,可能繼續賣雪條,因他愛外出呼吸新鮮空氣。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14/1977059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0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