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油氣管網試引民資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6-08/100398576_all.html

進入6月,國務院各部委出台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政策(下稱「新36條」)實施細則的鼓點漸密。

  在石油天然氣領域,「新36條」提出,「鼓勵民間資本參與石油天然氣建設並進入油氣勘探開發領域,支持民間資本參股建設原油、天然氣、成品油的儲運和管道輸送設施及網絡」,細則將如何落實,令人關注。

  財新記者近日從國家能源局油氣司獨家獲悉,油氣領域落實「新36條」的細則主要關注引導民資進入管網建設,將發佈具體監管和鼓勵措施;上游油氣勘探領域短期內則不會有大動作。

  似乎為了響應這一變化,西氣東輸三線管道建設一改中石油完全主導,將引入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城市基礎設施產業投資基金和寶鋼集團三家機構作為股東。

  至於民間呼聲很高的「放開原油或成品油進口管制」要求,國家能源局油氣司表示不在其業務範圍內。接近商務部的人士則表示,這個方向開放阻力很大,目前未聞有對此進行改革的消息。

西三線高調引「民資」

  油氣管網大致可以分為三類,最大型的為國家主幹管網,目前主要是中石油的西氣東輸一線和二線以及中石化的川氣東送線等;中型的為省管網,一般為跨省或省內主幹管網;小型的則是城市燃氣管網。 國家主幹管網投資者基本是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巨無霸,城市燃氣管網由取得各個城市或鄉鎮燃氣專營權的燃氣運營商投資,至於中型的省管網,投資主體構成複雜,既有地方政府獨資的省管網公司,也有地方政府與央企合資的省管網公司,還有一些民資和外資的介入。

  對於民間資本是否可以進入管網建設,國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氣司司長張玉清曾在今年年初公開表示,政府對民營企業參與建設和使用天然氣主管網,沒有任何政策上的限制。

  雖然沒有政策制約,但是現實中國家主幹油氣管網和省管網的投資主體還是以央企和地方國企為主。一位國家能源局官員向財新記者表示,目前這方面缺乏具體政策指導,也導致一些民營企業對投資中長距離管網存有疑慮。

  很多跡象表明,管網投資向民營資本開放方面將有一些政策變化。除了前述政府官員公開表態外,最顯著的信號是中石油近期高調宣佈在西氣東輸三線(下稱西三線)引入民資。在5月中石油股份公司股東大會間隙召開的記者會上,中石油董事長蔣潔敏被問及西三線的建設問題時,就主動提及西三線投資的股東結構。他說,中石油視管道建設為戰略性工程,持開放性態度。

  「所謂開放就是要引入其他戰略性投資者,既包括政府控制的相關投資,也包括各種所有制的投資。大家也可能想到,我說的各種,包不包括民營?肯定包括民營。」他說。

  蔣潔敏主動表態一週後,中石油就宣佈西三線建設將引入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城市基礎設施產業投資基金和寶鋼集團作為股東,一改以往管道項目投資全部由中石油自有出資的做法。

  西三線管道項目總投資為1160億元人民幣,中石油與全國社保基金、城市基礎設施產業投資基金和寶鋼集團四方將成立項目合資公司,註冊資本為625億元,其中中石油出資325億元,持股比例為52%;另外三家各出資100億元,持股比例均為16%。

  蔣潔敏所指的民資,即指其中的城市基礎設施產業投資基金。該基金由全國工商聯發起成立,城市基礎設施商會負責具體運營。商會方面表示,基金為私募,資金來源以民營資本為主。

  但是,據財新記者瞭解,這只基金裡亦有中石油的身影。基金規模為100億元人民幣,中石油已認購10億元;並且參與的民營企業基本為來自城市基礎設施商會成員和工商聯系統企業,與石油石化行業關係不大。

  西氣東輸一線建設前,殼牌公司、埃克森美孚、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香港中華煤氣公司等外資都表示有興趣參加西一線的建設,之後卻沒有下文。此次西三線引入民資,象徵意義亦大於實際意義。與動輒上千億元的投資相比,民企資金實力有限,很難與中石油等抗衡,爭取話語權,而且主幹管網回報期長,在主管部門看來不符合民企一般投資興趣與胃口。

能源局力推民資入管道

  知情人士介紹,對管網建設是否要向民資開放,國家能源局內部曾有兩種態度。一種意見認為,應該對管道也加強管制,限制民資進入;另一種意見則認為,目前沒有明文規定禁止,理論上就應該允許民資進入,只是受制於基礎設施建設速度。

  目前看來是後一種意見更獲認可。國家能源局油氣司一位官員向財新記者透露,國家能源局將對民企投資油氣管網出台相應規範,目前具體文件正在審批。上述能源局官員還透露,按照目前的投資項目目錄,年輸氣能力在5億立方米以下的輸氣管道項目屬於省級投資主管部門核准,這個標準可能會被調整,目前考慮提高5億立方米這個標準,給地方部門更大權限,另外核准制也有可能進行簡政放權方面的改革。國家能源局考慮的是,以前並沒有明文規定限制民企進入管網,現在要對民企進入管網投資進行確認,並提供相應的監管規範和具體操作框架。

  如果細則順利出台,將會撬動哪個管網市場?這位國家能源局官員表示,對於西三線這樣的主幹管網,並不適宜民企投資。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高級經濟師徐博也認為,主幹管網投資大,回收期長,而且長輸管道都是國家規定管輸費,想要獲得高利潤是不現實的,因此民企投資的興趣不會很大。

  適宜民企投資的將是中距離管網,諸如跨省管網或者省內管網。由於中國上游油氣勘探開發領域受管制,只有在煤層氣、頁岩氣等非常規天然氣方面允許民資進入,因此中距離管網也大多指天然氣管網,而非原油管網。有興趣進入中距離管網市場的很可能來自兩類民企,一類是上游有資源,另一類是下游的城市燃氣運營商。

  現在此類管網投資主體還是以地方國企和央企為主。例如廣東省管網公司,由代表廣東省政府的粵電集團和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四方合資成立。廣東油氣商會燃氣部部長鄧子奕告訴財新記者,廣東省管網成立後,廣東省內投資的管線都將由省管網公司承建,民企很難介入。

  前述國家能源局官員表示,這種模式的省管網公司,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壟斷,導致了民營企業生存空間受限。「大壟斷不好,小壟斷就好了嗎?下游燃氣公司反對省管網公司的建立,因為多了一層就多加一次價,但是反對沒起到作用,參股倒是比較好的形式。」

  由於中距離管網市場巨大,各地情況非常不同,還是給民企和外資留下了很多空間。在河南和江蘇,當地省管網投資中很大一部分就來自於民企。中國城市燃氣協會一位人士表示,雖然省管網公司多由地方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或國資委出資創立,也有一些外資進入,比如香港的港華燃氣已經參股七個省的省管網公司。

  2008年10月,全長98公里的中國第一條煤層氣跨省管道獲得國家發改委核准,這條連接山西氣源地到河南終端市場的跨省管道股東中就包括民企三峽燃氣集團和外資亞美大陸煤層氣公司,輸氣設計能力為10億立方米/年。亞美大陸煤層氣公司人士對財新記者表示,這條管線終端多為工商業用戶,效益不錯。

  不過,對於出台貫徹「新36條」細則的意義也有不同看法。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長周大地認為,目前引入民資的目的不清晰。他認為,如果能源行業的確存在投資不足和效率難以提高的問題,引入民資能否解決這兩個問題也值得討論。

  「現在是競爭不夠,還是規範不夠;是系統優化不夠,還是參與者不夠,這些問題沒鬧清楚的時候,就開藥方,我是沒看明白。」周大地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