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全民買單 官股行庫不計成本加碼買進國票金 民營公司有紛爭就得收歸國有?

2011-4-4 TWM




財政部指示八大官股行庫,不斷買股介入國票金經營權,目的究竟為何?卻沒人能說清楚。

政府的政策方向究竟是什麼?是否以後只要股東間有紛爭的公司,官股就要進來參一腳?全收歸國有?

撰文‧徐介凡

去年下半年至今,八大官股行庫完全不理股價高低不斷加碼,連手大買國票金,首開先例介入民營金融機構董監改選,一路推升國票金股價,寫下十二年新高的十七.六元價位。不少大股東在乘機獲利了結,退出國票金經營權爭奪戰之際,亦對政府此次不計成本地介入,感到不可思議。

不 合理一 政策反覆 民營化開倒車讓人最摸不著頭緒的是,官股背後目的究竟是為了平衡黃春發、陳哲芳兩派大股東鬥爭?還是為了制衡新進股東,旺旺集團總裁蔡衍明手中的近六%持 股?抑或有意啟動金融產業整併。不僅沒有任何一位官員出面說明,財政部指示官股行庫大買股權,動作至今仍在持續進行。據聞,更將持股目標訂在二成比率,政 策合理性究竟在哪?

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所長黃日燦表示,任何公司營運與轉投資,都須符合創造股東利益的原則,並且提到董事會充分討論合理性,若屬合理,就算結果虧錢,也不致有違背公司治理的情況;但相對來說,若是不合理的投資行為,即使是受命政策的官股行庫,亦有待商榷。

事 實上,早從二○○五年以來,國票金每逢董監改選前夕,總會上演大股東爭奪經營權的戲碼。當時由黃春發主導的德安開發與陳哲芳的耐斯集團,由於雙方持股均在 一○%上下,誰也不讓誰,董監改選打得沸沸揚揚,從當時對外徵求委託書行情,最高一度飆到每張千元的天價,戰況激烈程度不難想見。

除了黃、陳兩大股東,當時以兆豐、合庫為主的官股,亦掌握了將近一七%股權在手,當選兩席董事,符合時任財政部國庫署長、現任合庫董事長劉燈城的預期。

由於政府表態支持有關鍵性的影響,時任財政部長的林全,也為到底該支持誰而深感頭痛,代表合庫出任監察人的陳冲,更以「兩隻大熊打架」,形容雙方角力的過程。儘管最終由陳哲芳陣營取得國票金的經營權,但顯然財政部對於國票金股東之間的紛爭,早有切身經歷。

不 合理二 角色混淆 監理單位插手經營到了○七年政府推動二次金改時,官股行庫在財政部指示下,於十一月底公開標售出清所有持股,黃春發隨即砸下近三十億元,大手筆在市場吃 貨,硬是將持股比率推到二成以上,在○八年的董監改選取得最終勝利。但財政部在此役中,由於已經出清持股,因此自始至終未多作表態。而黃、陳之間的爭奪, 也被以一般市場行為視之,直到去年底,官股突然大舉加碼股權,才又掀起一番波濤。

對此,曾有財政部官員私下透露,官股此舉是希望「能夠改善 國票金的公司治理」,但聽聞此傳言,「上市公司的監理不是金管會的責任嗎?何時變成財政部了?而且,若非得靠介入董事會才能改善公司治理,那為何當初要 賣?」一位國票金大股東高分貝質疑,當年政府明知黃、陳兩派大股東惡鬥不休,但卻在民營化政策下,仍將所有國票金持股一次出清。時間才過三年,何以又從市 場買進股權介入董事會,作法如同從民營化重返公營時代。政策反覆,是此事件最令外界深感不合理之處。

台大財金系教授沈中華分析,官股行庫進行投資的理由可以有很多,儘管轉投資操作可能屬於商業機密範疇,但是,一旦政策可能損及股東權益的疑慮時,便應該充分出面說明,讓外界了解背後目的。

不過,直到目前為止,就連財政部長李述德也只以「會盡量爭取官股權益」,回應官股不計成本,增加國票金持股比率的操作,政策目的完全沒有任何交代,彷彿公司小股東的權益不比政策使命重要,讓人費解。

不 合理三 罔顧後果 無視小股東權益回顧當年合庫標售國票金股價為十一.六五元,目前官股行庫買進成本卻從十三元起跳,外界推估平均成本在十五元左右。外資法人認為,以國票金 傳統票券拆借業務分析,獲利根本沒有這麼大的成長空間,中間價差顯遭刻意拉抬,「等到買盤力道轉弱,股價跌回合理價位時,反而導致那些奉命買進的官股行 庫,未來恐將承受金融資產跌價的認列損失。」單從○五年與○八年,二度國票金董監改選歷史經驗來看,股價於改選過後隨即大跌近兩成幅度,以此推算官股買進 二成國票金股權、成本十三元,若今年董監改選同樣發生大跌情況,包括台銀、一銀、合庫、土銀在內等八大官股行庫,恐將得面臨分攤至少十億元金融資產跌價損 失的命運。

另一方面,隨著國票金股價攀上十二年新高之際,許多枱面下支持黃、陳陣營的大股東,包括東元電機、寶來期貨董事長賀鳴珩,據悉均逢高出清手中持股,亦凸顯目前股價漲幅過高的情況。倘若將來改選過後,股價回到受拉抬前的七、八元價位,官股行庫未來將認列的損失恐怕更多。

「一 旦真的股價下跌,最後都是由小股東跟納稅人買單。」金融圈人士分析,八大官股行庫裡,包括一銀、華南、彰銀、合庫等均是上市公司,金融資產跌價損失一旦認 列,立刻衝擊獲利表現;此外,即使是台銀、土銀等沒有上市櫃的銀行,卻為一○○%財政部所持有,產生損失時,最終也是靠納稅人買單。政策的不合理性,再加 一筆。

國票金只是一個案例,有董監改選糾紛的金融機構卻不在少數,在政府第三波金融改革遲遲不推動,財政部又缺乏長期金融政策發展思惟之際,莫非只要遭逢董監改選有爭議,官股就得不顧股東與納稅人權益,進場參一腳方能解決問題?值得政府多加深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72

地方國資統一監管再下一城 上海金融國資收歸市國資委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5094.html

地方推進國資統一監管的改革再下一城。日前,上海改變了此前對市屬金融企業的委托監管,將企業國有資產監管關系從上海市金融辦,調整到了上海市國資委。

來自上海市國資委網站的消息稱,6月2日上午,上海市屬金融企業統一監管工作會議召開。會議明確,對上海市屬金融企業終止委托監管,黨組織關系、領導班子管理方式相應劃轉或調整。由此,上海對市屬金融企業正式實施統一監管。

對於此次終止委托監管,上海市常務副市長屠光紹在此次會議上表示,是加快上海市屬經營性國有資本統一監管、加快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融合發展、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共同需要。

黨中央、國務院在日前印發的《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以管資本為主推進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職能轉變,以管資本為主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以管資本為主推動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優化配置,以管資本為主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

在上海之前,重慶、湖北早已實現了將金融國資納入地方國資委的統一監管中,其中湖北省更是將文化類國資一並納入到地方國資委,實現了對地方國有資產一體化管理。

除此之外,江西、內蒙、山東等地都已經召開了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統一監管的會議,並在2016年大力推進該項工作。

第一財經記者查閱上海市金融辦官網的信息顯示,上海市屬金融企業共13家,分布在銀行、證券、保險、綜合金融服務等行業。其中商業銀行3家(浦發銀行、上海銀行、上海農商行)、證券公司3家(海通證券、國泰君安、東方證券)、基金管理公司2家(華安基金、富國基金)、保險公司3家(太保、安信農保、長江養老)、綜合類企業2家(上海國際集團、愛建股份)。

官方數據顯示,上海市屬金融企業2014年底總資產為7.5萬億元,比上年末同比增長19%;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60億元,同比增長26%。

據了解,上海市屬金融企業的委托監管,始自2010年1月。此前的2009年4月《國務院關於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具有國際競爭力和行業影響力金融機構為主體、各類金融機構共同發展的金融機構體系”。隨後,上海隨後於2009年8月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推進上海金融國資和市屬金融企業改革發展的若幹意見》,稱充分考慮金融行業“高門檻、高杠桿、高風險”的特殊性,以及上海市國有金融股權出資主體比較分散的特點,提出由上海市國資委委托上海市金融辦對國家出資的市屬金融企業履行出資人職責。

其中上海市金融辦根據相關法規和委托監管職責,負責研究制定金融國資監管的具體辦法,實施對金融國資的具體監管,同時從戰略管理、風險控制、法人治理結構、收入分配政策等方面加強對市屬金融企業的協調管理。

在這之後,開放性重組等一系列金融國資改革啟動。2015年,上海上市金融國有企業由4家增至6家,市屬金融國資證券化率提升至71%。

而此次調整,除了強調上海市屬經營性國有資本的統一監管,屠光紹還提及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融合發展。張江高科總經理葛培健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舉有利於深化國企改革,調整資產結構,優化國資布局。

屠光紹表示,此次調整要堅持黨政同步,整體移交;有序銜接,平穩過渡。在提高監管的針對性有效性、提高服務金融市場能力水平和提高企業活力和核心競爭力方面下功夫。

上海市副市長周波說,上海市管金融企業資產管理關系調整後,上海市國資委要主動作為。學習掌握專業知識,進一步了解市管金融企業在金融中心、科創中心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熟悉金融企業領導幹部情況。

同時要主動服務。深入金融企業調查研究,全面熟悉掌握情況,傾聽企業呼聲和要求。三要分類監管。要認識把握金融行業的特殊性、重要性。

調整完成後,上海市國資委方面表示,將履行好出資人職責,完善國資監管方式,努力從管企業為主向管資本為主轉變。

同時堅持尊重企業主體地位,主動服務金融企業改革發展,充分發揮統一監管產融結合優勢,通過“實體經濟(產業)+虛擬經濟(金融)+技術經濟(互聯網)”的多層次融合,打造一批核心主業突出、創新能力持久、服務和效益良好,在國際國內有影響力競爭力的現代金融企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979

下月三中全會 傳習大動作改革 地方司法權收歸中央

1 : GS(14)@2013-10-21 23:54:1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31021/18472577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下月將召開,海外盛傳全會將有重大改革舉措,其中最受關注是各級法院、檢察院(兩院)將脫離地方管轄,收歸中央垂直領導,人事權和撥款都改由中央「一條龍」負責。北大法學教授賀衞方期待這一改革成真,希望此舉有望改變過去幾十年來中共「司法成為地方政權幫兇」的局面,為中國司法走向真正獨立、成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基石鋪路。

                  長期以來,中共各級司法(公安、檢察院和法院)都屬地方政權一部份,業務雖歸「上級」指導,但辦公經費、人員工資都是地方財政撥款,人員編制也歸當地負責(主官任免要經上級司法部門同意)。
換言之,地方公、檢、法的「老闆」是地方黨委政府,在當今社會矛盾頻發時期,它們常淪為地方政府「維穩」工具,民眾與官方產生矛盾引發訴訟時,法院更成為政府幫兇。

有望打破地方管轄僵局

                消息指,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有望對此進行改革。早前有報道指,中南海或會選擇部份城市試點,將紀律檢查部門和司法系統從地方獨立,變成中央垂直管理。昨日,總部在海外的多維網又引中共「部級官員」消息稱,法院和檢察院將與地方脫離關係,受中央垂直領導,長期以來地方兩院無法擺脫地方轄制的僵局,將被打破,中國司法改革有望邁出實質性一步。

「如能出台 是很大事情」

                北京大學法學教授賀衞方昨接受《蘋果》記者電話查詢時表示,有關傳聞據說在中共內部有相當大爭議,「如果能出台,當然是中國司法改革一個大舉措」,「司法不受地方權力干預,真正按法律判案,這將是一個很大的事情」。賀指,目前中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公正的司法制度對社會轉型十分重要,更可以防止重慶那樣地方黨首腦一手遮天,借「打黑」隨意搶掠民間財產、剝奪人的生命的悲劇重演。
賀衞方認為,要中共完全放棄司法權、讓司法獨立是不可能的,現在只是由中央垂直領導,並非脫離黨領導,「就像軍隊不歸地方一樣,法院、檢察院內還有黨組織,他們不必擔心失控,不會危及管治」。
一貫對內地的司法制度持批評態度、主張「司法獨立」的賀衞方教授,被問到中共若真有此舉,是否評價很高時應道:「是的,是的,哈哈哈……」
《蘋果》記者/多維網

內地司法黑幕事件

                  •薄熙來主政重慶期間,重慶公、檢、法淪為他施政工具,任意拘捕治罪反對者,以「打黑」為名搶掠民企財產,甚至薄的老婆謀殺英國人,重慶公安也包庇隱瞞
•河北青年聶樹斌被指涉姦殺案,於1995年判死刑槍斃,10年後真兇王書金落網主動坦承作案,但河北法院堅決否認王是真兇,上演一出「被告認罪、控方否認其有罪」的滑稽戲,拒為聶平反

              

                •北京藝術家艾未未(圖)因參與維權,被北京市公安拘查失蹤數月,出來後又被京稅務部門以偷漏稅罰款1,500多萬人民幣;艾起訴地方稅局處罰不當,但法院判他敗訴

              
                                                                                 •2008年內地發生有毒奶粉事件數千嬰兒受害,家長(圖)自發組織訴訟欲告不法奶粉商,但各地法院受地方政府指示,拒絕受理立案,相反以維穩為名打壓家長

•2010年江西撫州宜黃縣發生因政府強拆引發業主自焚事件,造成1死兩重傷,地方公安以維穩理由拘禁業主家人,地方法院拒絕受害者起訴政府,不予立案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2 : GS(14)@2013-10-21 23:54:3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31021/18472582
中共三中全會不但要討論司法收歸中央,傳還要放鬆輿論管制。海外博訊網昨引北京消息指,有鑑於最近幾個月「網絡嚴打」已取得成效,「謠言滿天」的情況已改善,習近平指示當局放鬆手段,為三中全會後深化改革做準備。
報道指,最近幾個月內地刮「網絡風暴」,是習近平親自下令,旨在建立正面可信的輿論空間。從網絡推手秦火火到天使投資人薛蠻子、企業家王功權,數百網絡名人被拘查,舉國風聲鶴唳;習對此十分關注,亦清楚外界的擔心和質疑。
消息指,隨着三中全會將舉行,習近平指示有關部門「適當放鬆輿論」,為三中全會後深化改革準備。未來「輿論嚴打」仍會繼續,但步驟方式會有所變化。習希望自己任內中共要「廣開言路」,對人民的批評更寬容,網絡更開放,但要尊重事實和法律。
消息指,習近平對劉雲山主導的宣傳部門在過去表現出「攪局」做法雖有微言,但無公開反對,認為目前淨網行動有「擴大化」趨勢,故借三中全會叫停目前的極左做法。未來幾個月,中共將在輿論控制方面有重大變化信號。
博訊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951

銀監保監合併 三會變兩會 主責執法 法規草擬收歸人行

1 : GS(14)@2018-03-19 04:26:07

【明報專訊】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昨日提請人大審議,其中金融機構亦有調整,中銀監及中保監將合併成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簡稱銀保監),中證監則繼續保留,令施行15年的「一行三會」架構變成「一行兩會」。

明報記者 陳子凌、歐陽偉昉

除了合併,人行與新的銀保監職能也有調整,銀監及保監原本擬訂銀行業及保險業重要法律法規草案,以及審慎監管基本制度的職責將劃歸人行。另外,合併後的銀保監,主要職責是按照法律法規統一監管銀行業和保險業;維護兩個行業合法穩健運行;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及維護金融穩定。

保監銀監原由人行分割出來

中保監及中銀監分別成立於1998年及2003年,均是從人行相關職能部門分割出來。當年制定「一行三會」架構的核心概念,就是「分業經營,分業監管」。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之所以堅持分業監管,是因為他早已警告混業必亂,但隨着近年中央提倡金融創新,金融市場混業經營、資金交錯等情况漸普遍,加上在2015年A股股災,以及之後萬能險盛行、險資大手入股上市公司等情况下,分業監管弊端浮現,促成今次的金融機構改革。

A股股災揭分業監管弊端 促成改革

雖然兩監合併似是權力壯大,但銀保監仍是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加上原有起草關鍵法規和審慎監督的職能移交人行,某程度上是壯大人行而削減銀保監權力。人行行長周小川在上周五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國務院去年7月提出成立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統籌相關監管部門,其辦公室設於人行,表明了「人行將在新的金融監管框架中起更重要作用」。海通證券分析師姜超認為,通過是次改革,以金穩委和人行為主導的金融監管框架逐步成形。

評級機構穆迪則認為,銀監保監合併將會實現統一監管,縮小監管套利空間,尤其是在影子銀行活動方面,有助抑制涉及銀行和保險業的通道業務。至於部分職能劃歸人行,將使貨幣政策與監管政策更加協調一致,有利於維護金融穩定。

海通證券:金穩委人行主導監管框架成形

清華大學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人行研究局前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表示,是次改革有望解決此前金融監管機構設置的問題,尤其是把涉及宏觀政策制定的功能劃歸人行,有助避免政策多頭管理和信息衝突。人行研究局局長徐忠表示,改革集中整合監管資源,充分發揮專業化優勢,強調了分離發展與監管、分離監管規例制定與執行,使監管部門專注於監管執行,提高專業及效率。

[2018兩會]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649&issue=201803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7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