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民營養老機構:在商機與盈利之間掙扎

http://www.21cbh.com/HTML/2011-2-28/zMMDAwMDIyMjczMQ.html

截至2009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達到1.67億人,約佔總人口的12.5%;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1.13億人,約佔總人口的8.5%。

據中國社科院的一份報告預計,到2050年,全國老年人口總量將超過4億,超總人口的1/4,中國將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

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司長王振耀表示,這是個龐大的市場,2010年國內養老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

但在王振耀看來,中國的養老產業,目前還處在「沉睡」階段。

以養老機構為例。截至2009年底,全國各類老年福利機構38060個,床位266.2萬張,計算下來,65歲及以上的老人每千人擁有的床位數隻有約23.6張,而在發達國家,這個數字多達50-70張。

需求、缺口意味著商機?

內外資湧入養老領域

2003年,寧波的私企老闆袁存國賺到第一桶金後,「還想再投資做點社會上有需求的生意」。

他發現,養老是一種需求,因為自己就有父、母和岳父、岳母4位老人要照顧,常出差的他,又無暇顧及;而當地鎮裡的養老院規模比較小,還以接收無保老人為主。

於是,袁存國用自己辦企業賺來的500多萬投資了一家養老院——夕陽紅頤樂園,按照規劃,夕陽紅頤樂園佔地面積10餘畝,床位300張。

2008年,夕陽紅頤樂園開業,主要接收中低端消費層次的老人。目前造好的房子,可以接納150人。

而在2005年,原本從事民營醫院的上海恆暉醫療技術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恆暉醫療)由於市場環境不佳,逐步在上海淡出民營醫院,轉而在上海的養老市場挖掘機會,並希望走品牌連鎖的路子。

2006年,恆暉醫療在上海楊浦區以日月星品牌成立第一家養老院,此後,又陸續開出徐匯和浦東分院。恆暉醫療總經理何少斌告訴記者,借用他們在醫療方面的優勢,日月星主要向中等消費能力,且失能失智的、需要全護理的老人提供護理服務。

2011年,日月星計劃將養老院數量拓展至8-10家。但至目前,他們的物業全部採用租賃形式。

還有更多甚至更大的玩家。

2009 年11月,泰康人壽拿到保監會下發的首張投資養老社區的資格證書,並計劃投資40億元興建養老社區。2009年底,上市公司大族激光(002008)發佈 公告,同意子公司大族創投參股籌建中的海南頤和養老產業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萬科在北京啟動「萬科幸福匯」,首次試水老年地產,而保利、首創等也紛 紛試水。

Yoko Marikawa是一名側重於老年行業的日本顧問,她表示,在其中國客戶中,有近一半的人在中國已經或計劃推出退休社區,預計總投資額在150億-250億元之間。

外資也在覬覦中國的養老產業。

皇家養老莊園管理公司是日本的專業管理高端度假型養老、養生設施的管理公司。目前,其在中國走出的第一步是,與投資方合作,建養老莊園,然後負責管理運營。目前,皇家養老莊園管理公司已在海南、紹興、崑山、杭州找到了投資合作方。

美國對沖基金與收購集團城堡投資(Fortress Investment)在美國和加拿大都運營著規模最大的老年人獨立居住設施。據報導,城堡投資目前計劃募集一隻約10億美元的基金,面向中國迅速擴大的老年人口住宅。

不過,大資本也多偏愛走高端路線。山東青島城市建設投資集團就宣佈,未來兩三年內,將投資約20 億元,建設一個市級養老服務中心,按照五星級酒店標準建設青島市高端養老會所,在青島即墨改造建設青島市高端溫泉養老養生會所等。

VC/PE的機會

摯信資本下注親和源被人解讀為:國內養老產業開始進入資本運作時代,或者VC/PE開始看好這個行業。

事實上,的確有不少VC/PE機構有意識地尋找這個行業的投資標的。

聯想投資也很關注養老產業,目前已經看過一些養老項目;優勢資本的吳克忠和達晨創投的傅忠宏也有類似的經歷。

但傅忠宏覺得「都不大滿意」,他希望找到一些「成體系、有一定規模」的項目。

聯 想投資執行董事劉澤輝考察下來,總的感覺是,國內的這個行業目前還不是特別成熟。他認為,這個市場看起來需求比較大,但老年人真正消費起來可能還沒這麼 快,中國老人本身的消費能力就不是特別強,再加上傳統消費觀念影響,即使有錢也舍不得去看病,消費意識也沒那麼強,「但從中長期來看,這塊市場肯定是值得 去關注」。

「它(養老產業)離資本市場還有一段距離。」李曙君分析,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資本到今天還沒有介入的一個原因。

作為一家有大學基金、養老基金背景的投資機構,李曙君稱,摯信資本是一家「長線且沒有時間封閉期」的基金,主要是投資未來的一種生活方式,「但當你把一件事情做到淋漓盡致的時候,社會效應和經濟效應一定可以得到結合。」

現實與困境

鞠川陽子是日本皇家養老莊園管理公司執行董事,多年來一直從事養老產業的研究。她認為,目前在中國經營的老人公寓等,很多時候只是滿足老人的生活所需,而對於老人精神層面的需求,則力有不逮。

而據記者瞭解,一些養老院連日常運營都面臨壓力。

直到現在,袁存國的夕陽紅頤樂園還在虧損,「去年一年虧損20多萬,2009年虧損更大」。他甚至希望記者能幫助推薦投資機構。

河北廊坊市大城縣的大城老年綜合服務中心則「開了5年,虧了5年」。

在日月星開業的3家養老院中,目前只有開業4年多的楊浦分院實現盈利,據何少斌預計,浦東分院要7年才可能實現收支平衡。

「作為養老機構,本身連薄利都談不上,它是微利。」何少斌說,這個行業的投入產出比沒有外界想像的那麼好,做得好的話,毛利能到10%-20%。

在投資親和源之前,摯信資本的李曙君已經在養老行業看了幾年,「感覺的確是差強人意」,他表示,「從量上是做到了,但整個服務的心態遠沒有做到」。

一位民營養老院的負責人就表示,雖然目前還在虧錢,但至今對投資養老院並不後悔,「土地、房子這些東西,這幾年升值也是可以的。」

而一些民企、房地產公司等在養老項目上的一哄而上也引來外界質疑。

有人質疑說,很多以養老為名的項目都有「有掛羊頭賣狗肉之嫌」,因為以健康養老的名義拿地更容易,且價格便宜,而一些所謂的養老項目中,只是部分用於養老公寓等的建設,而其它則建成商品房直接賣掉,獲得高額的回報。

今年1月底,城堡投資的創始人韋斯·埃登斯(Wes Edens)就為來中國投資老年住宅會晤了中國的政府官員和企業高管。在埃登斯看來,「做好這件事非常複雜與困難」,政府因素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條件,「政府必須為這類項目提供支持」。

袁存國的夕陽紅頤樂園也獲得了當地政府,包括民政局的支持。比如,作為公益性用地,土地出讓價格要比工業用地便宜約20%;每一張床位政府提供一次性補貼2000塊錢。

「這些優惠政策的落實也有一個過程」,袁存國說。

親和源項目就在拿地問題上歷時長久。

「上頭很熱情,但是一直過不了『土地公公』這一關。」親和源名譽董事長周星增曾對媒體表示。

一位政府官員曾向周星增坦言,「不是我不給面子,你得想想,我任期三年,需要拿出政績;土地批給房地產商,馬上就有一大筆收入;批成工業用地,馬上就有稅收;批成養老院,什麼現成好處都看不到。」

在李曙君看來,這個產業才剛剛開始,關鍵是看政府整個的決心和整個社會在這方面的意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74

漲薪10%重壓 中國軟件外包遭遇訂單掙扎

http://www.21cbh.com/HTML/2011-9-10/3MMDcyXzM2NDE3Mw.html

東南融通的財務醜聞,給了掙扎中的中國軟件外包一個說辭。

「我們要不斷地跟客戶解釋:我們跟東南融通不一樣。」9月9日,一位國內軟件外包企業負責人向記者抱怨,軟件外包企業股價如此低迷,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東南融通事件的影響。

自 4月26日東南融通被Citron OLP與Global質疑財務造假,中國軟件外包企業的股價就墜入跌跌不休的下滑曲線。在過去的52周裡,文思的最高股價為41.06美元,最低股價為 9.93美元;柯萊特最高為28.18美元,最低為4美元;軟通動力最高為22.63美元,最低為7.56美元;海輝軟件為34美元,最低為8.98美 元。中國在美上市的這幾家軟件外包概念股分別下跌了75.85%、85.8%%、66.6%、73.6%。

見微知著,一度喊出「超越印度,做全球辦公室」的中國軟件外包產業,尚未來得及嚥下杯中的慶功酒,就已被躥升的人力成本和人民幣升值壓得喘不過氣來。

打單難度大

早 在5月,中國在美國上市的軟件外包企業已經經歷了一輪集體下跌。文思股價從5月初的32美元的價位下跌至5月底的22美元,跌幅一度超過30%;柯萊特、 軟通動力的最大跌幅超過28%,海輝軟件的跌幅也超過20%。而到了8月,集體下跌遊戲再次開場。據Imeigu的數據,8月份,文思、軟通動力、柯萊 特、海輝軟件的股價分別大約下跌了40%、35%、56%、35%左右。

股價下跌的另一頭,則是數千公里之外的中國軟件外包企業負責人的訂單煩惱。

「目前,老客戶會有一些疑問,新客戶會謹慎做決定。」軟通動力執行副總裁彭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東南融通事件使得中國軟件外包企業的聲譽大打折扣。

「我們要向客戶解釋東南融通只是個案,並且海外外包只是其很小的業務,主營業務是行業解決方案,我們和東南融通不一樣。」另一位排名前十的軟件外包企業負責人則對記者抱怨,最近幾個月,他需要經常做出這樣的解釋。

一 位軟件外包企業負責海外業務的總監告訴記者,中國的軟件外包產業本來在實力上就不如印度,而東南融通時間讓這種差距更進一步放大。「打單時,我們的議價能 力變弱了,一旦碰到印度企業,尤其是拿大單子的難度就更大了。」這位不願公開姓名的軟件外包企業人士表示,在打單時,客戶會再三盤問東南融通的事,甚至會 被質疑自己公司的財報是不是也作假,「雖然將公司財報、過往的項目等材料準備齊全,但是目前打了幾單,都沒有成功」。

「現在,歐美市場已經形成了『做產品加工到中國,做軟件加工到印度』的印象。」彭強表示,印度軟件外包企業目前正在利用這個機會,進一步強化歐美客戶的這種固有印象。

彭強告訴記者,印度的競爭對手利用這個機會來遊說客戶,他們會對客戶說「與印度相比,發包給中國企業的風險更高」。

人力成本重壓

外部需求受到東南融通事件衝擊的同時,中國軟件外包企業還普遍遭遇企業內部人力成本上升的壓力。

人力成本一直是「靠人吃飯」的軟件外包企業最大的一筆支出。從行業整體水平上來說,軟件外包企業的人力成本約佔其主營業務營收的60%-70%,有的甚至更高,達到80%。

「人力成本已經給軟件外包企業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文思總裁陳立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坦承,「平均而言,整個軟件產業每年需要漲薪10%,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薪資漲幅更高,可能達到15%。」

根據記者對多位軟件外包企業的調查,目前企業要留住員工,一般對初級、中級技術人員的漲薪幅度要達10%左右;而對於能夠提供諮詢、實施等綜合服務的高級技術人員,一般漲幅需要達到20%,甚至30%;而那些總監級別的員工,需要增漲30%以上。

這樣的漲幅,軟件外包企業基本難以承受。「軟件外包企業的毛利率一般是30%,淨利率一般小於10%。」一位行業資深人士透露,軟件外包企業的利潤很薄,人力成本上升很容易擠走利潤,成為企業難以承受之重。

從 幾家上市的軟件外包公司來看,2011年上半年,文思的毛利潤率為36.9%、軟通動力的毛利率為36.5%、海輝軟件的毛利率是33.7%、柯萊特的毛 利率為32%左右。刨去運營支出和股權激勵支出等後,2011年上半年,文思的淨利潤率為10.4%、軟通動力為8.8%、海輝軟件為7%、柯萊特為 10%。

由此可以看出,一線軟件外包企業的淨利潤率基本在10%左右。2011年第二季度,文思的淨利潤為710萬美元,軟通動力為 590萬美元,海輝軟件的淨利潤為670萬美元,柯萊特的淨利潤為290萬美元。而目前,文思的員工數量為12000多人,軟通動力為9000多人,海輝 軟件6500多人,柯萊特為4400多人。

這位分析人士亦提到,這幾家企業都是上市公司,若人力成本給企業造成經營困難,可以通過融資等手段緩解,但是行業中的其他企業就很有可能「栽」在人力上。

「我們公司的毛利率是30%,純利潤不到10%。一旦漲薪,利潤就幾乎為零了。公司要進行原始積累,要發展,大規模的員工漲薪給公司的壓力很大。」一位中型軟件外包企業的負責人向記者抱怨,整個公司基本上只能維持現狀。

在採訪中,軟件外包企業的負責人一致表示,人力成本居高不下讓軟件外包企業時刻處於走平衡木的狀態,必須時刻小心翼翼。

「軟件外包企業的人數與營收成正相關。」陳立峰表示,「賣人頭」的模式決定了軟件外包企業要增加營收,就必須增加員工,而人力成本上升,使得一些

企業在「接不接訂單」上有了更多的徘徊。

陳立峰說,「很多單子都不接了,因為接了也賺不到錢。所以不接。」負責軟通動力海外業務的彭強也深有感受,但他表示,有時候為了拿到戰略性客戶,公司也只好咬牙將單子接了。

「不管盈利情況而接單,這會讓軟件外包企業處於很危險的境地。」某位行業人士分析道。

更 糟糕的是,即便漲薪,軟件外包企業也留不住人。軟件外包企業全年平均的員工流動率大約在30%左右,跳槽最頻繁的是在客戶一線服務的初、中級人員。對於他 們來說,跳槽是快速提高薪資的「捷徑」。有兩年工作經歷的初級員工,跳槽一般能夠漲薪30%,兩年跳一次,那麼薪資的增加幅度遠高於公司每年的調薪。

「一線員工的跳槽率高,對客戶服務的影響很大。」一位中型軟件外包企業的負責人對此很是頭疼,「如果能給員工漲30%的工資,我就忍了。但是漲了30%,企業就不存在了」。

難以釋懷的轉型

「如果人力成本過高,而中國的軟件服務企業的價值沒有得到體現,那麼這個行業終究會有扛不住的一天。」某知名金融行業軟件公司CEO表示。

彭強則對記者表示,以前中國的人力成本比印度低,而現在,中國的人力成本的比較優勢沒有了,「一直看漲的趨勢,終會給中國的離岸外包帶來影響」。

除了人力成本,人民幣升值也讓軟件外包企業「雪上加霜」。海外的軟件外包業務基本上使用美元來結算,人民幣升值意味著將美元換成人民幣會有不小的損失。

面對這樣「不可逆轉」的趨勢,眾多軟件企業都紛紛提出要轉型。陳立峰表示,中國的軟件外包企業惟一的出路就是轉型,需要達到軟件外包、解決方案、諮詢為一體的「三項全能」。

具體來看,這些企業大都採取如下方式:一方面,將軟件外包中共性的東西升級為產品與解決方案,再通過對行業與業務的瞭解,逐步推出行業解決方案;另一方面,總結實施與服務的經驗,為客戶提供諮詢服務。

目前,文思正在深入金融、能源行業,軟通動力在金融、電信、高科技,柯萊特在金融、石油、鋼鐵行業都逐漸積攢自己的優勢,從外包升級到解決方案與諮詢。

但 是,前路依然迷茫。「不轉型是等死,轉型風險極大,可能是找死。」前文所述的軟件外包企業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無論是轉型解決方案,還是諮詢,都需要軟件 外包企業前期有很大的研發、市場投入,這對軟件外包企業的資金實力是個大考驗。更重要的是,軟件外包企業的轉型還需要選對方向,如果方向選錯了,那一切的 前期投入都將打水漂。

「一個產品與解決方案項目的研究一般需要花費幾百萬美元,甚至幾千萬美元。」一位軟件外包企業中從事產品研發服務的 總監告訴記者,從資金的層面來看,淨利潤不高、每年積累不多的現狀,使得軟件外包企業要拿出幾百萬美元來研發一個項目是「毛巾裡拎水」,更別提還需要「多 面開花」。

對於轉型行業解決方案與諮詢,彭強覺得對於軟件外包企業來說「任重而道遠」。他表示,目前,在各個行業,中國的軟件外包企業沒有開發大型核心業務系統的能力。在行業解決方案上,軟件外包企業的實力孱弱,「諮詢並不是就意味著高端,就意味著利潤率更高」。

對於軟件外包企業的轉型來說,兩難之處在於:目前,純粹的服務型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比較弱,因為靠諮詢來驅動,而不能落實到產品上,那麼很難實現價值;而如果純粹是產品型的公司,要大量投入研發,並且客戶個性化程度又很高,難以形成規模效應,生存也很艱難。

多位軟件外包企業負責人一致認為,市場決定商業模式,目前中國軟件外包企業「賣人頭」的商業模式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難以改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97

存貨大增、現金銳減 告別暴利年代 中國房企掙扎求生

2012-1-9  TWM

中國房地產業原本享有一段長期榮景,平均超過五成的毛利率帶來驚人暴利;不過隨著調控政策壓力加大,如今已 有房地產企業因負債比超過九成出現經營危機,本刊更發現上市房企普遍出現存貨大增、現金流入減少的情況,估 計未來一年,仍將是房地產業者經歷痛苦調整的轉型期。

撰文•周岐原

「我們最該反省之處,是……導致公司在面對房地產業嚴厲調控時十分被動。」「我們沒有預料到,調控的影響 是如此深遠。」二○一一年十二月三十日,歲末年終之際,這兩句語氣謙卑的反省,出現在中國知名上市房地產商 綠城集團的官方網站上。二年前綠城才意氣風發搶下多筆上海「地王」,揚言要挑戰老大萬科集團地位,如今卻被 打回原形,可說是中國近二百家上市房企的代表。

綠城圈地負債吃緊   

凸顯產業困境中國目前在香港、深圳與上海上市的房地產公司,總數將近二百家,可說是典 型的中國奇蹟!在中國房市紅火發展之時,甚至還有上百家礦產開採、海鮮養殖、食醋生產、熱力發電、化工原料
、白酒釀造行業的上市公司,涉足房地產開發這塊肥肉,房地產的暴利有多大,可見一斑。

但是如今風雲變色,中國官方堅持打壓房價,房地產業成為人人避之惟恐不及的行業。當中國政府使出一連串強 力調控措施壓抑房市,房地產業者紛紛承受嚴重打擊,即使綠城是中國十大知名房企品牌,也難逃受傷慘重的命運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綠城要出事了」、「綠城聲請破產」等不利流言,迅速在市場散播,即使董事長宋衛平一 再透過各種管道澄清,但效果仍然不彰,原因就在於綠城負債吃緊,已經是眾所皆知的事實。逼得宋衛平只能擺出 哀兵姿態,把「求生存」當作一二年集團的工作目標。

綠城負債有多高?攤開財報,實際數字令人怵目驚心。去年綠城公布的半年報中清楚顯示,公司的淨資本負債率 高達一六三.二%!即使計算負債比,也高達九一.七%!其實負債比率過高,早就是綠城的老問題。○七年底,綠城的淨資本負債率還只有八八%,隔年開始,綠城展開瘋狂擴張拿地,淨資本負債率自此處於超過一○○%的 高水準。

從逾五成毛利到政府強力打房顯而易見,如此驚人的負債水準,在面對景氣下滑時,自然容易發生動盪。而風雨 飄搖的綠城,只是中國房地產業一個具體縮影。它背後代表的意義是,中國房地產企業不僅面臨餘屋庫存銷售減緩 的挑戰,還得應付政府持續緊縮融資管道等雙重考驗。
暴利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負債壓力和交易冷清,對房地產業者而言,這個冬天真的不好過。 透過檢視財報中的存貨和現金流量變動,通常能看出企業的經營條件變化。為了了解房企在這一輪宏觀調控中受
到何種程度影響,本刊針對在香港、深圳與上海三個交易所掛牌的房企,分析其財務數據變化。結果發現,上市房
地產股普遍出現「存貨大增、現金持續流出」的現象!

分析這些企業自○八年以來的財報資料,可看出無論房地產業者選擇在A股或港股掛牌,尚未銷售完成的帳上存 貨,都有逐年上升的趨勢。以A股一二三家房企為例,全體業者的餘屋存貨金額,就從○八年第一季共三六六○億 人民幣,一路攀升到一一年第三季的一.一一兆人民幣,三年之間,存貨增幅竟然超過二倍!

在港股上市的七十餘家內地房產股,狀況也相去不遠。○八年中整體房企的存貨金額為三五七二億港幣,但是到 了去年年中,這個數字已經成長至一.一六兆港幣,存貨增加也達到二二六%之多。

帳上存貨越積越多,如果有相應的現金水位支撐,或許還不至於對營運造成風險,只可惜,中國房地產業者目前 沒有這個條件。數據顯示,近二百家上市房企股的當期現金流量,目前都呈現淨流出;雖然在一○年時,相關業者 的現金流入不少,但從去年中開始,房地產商現金逐漸流失。其中以A股房企於去年二度出現現金淨流出,最能凸 顯資金逐漸枯竭的窘境。也難怪A股的房地產類股指數,已經領先大盤跌回到○八年時的低點。

在中國,房地產業享有暴利是不爭的事實。中國社科院公布的︽二○一一年住房綠皮書︾就曾披露,○九年時
,中國房地產業平均毛利率高達五五%!這是一項極為驚人的數字,對比之下,無論是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或是國內知名營建品牌遠雄,兩者當年合併毛利率都僅有四三%,比中國房企差了一大截。在坐擁暴利情況下,房企怎麼會面臨現金減少的問題?答案是:政府限制。一家房地產企業的例子,最能說明這個現況。

進入「冬天模式」    房企股普遍現象一一年九月初,一家中國房產股天譽置業在香港發行債券,由於集資金額只 有二億港幣,最初沒有引起太多注意。後來市場人士意外發現,天譽置業儘管有董事長抵押股權作為擔保,但是債 券的利率仍然高達二○%!連一家小地產商發債,都得開出二成利率才能借到錢,可見中國房企「銷售難融資更難」的困境,情況有多艱鉅。


暴利不再,過去的榮景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存貨以及債務。面對這個景氣寒冬,中國地產商紛紛急於應變。例如中國房地產龍頭萬科集團總裁郁亮,一一年就曾經坦率地指出,一二年將是萬科的「過冬年」,在「冬季模式」之下,萬科將會更積極地加快賣房速度,以創造營運現金流為優先任務,獲利多寡則暫時成為次要考量。「既然無法判斷這個冬天有多長,現在就是現金為王!」郁亮直言,「上一次,金融海嘯讓中央放鬆了調控手段,這一次地產業不會再有這樣好運了。」這一輪劇烈調整過後,中國房地產業將會成為何種面貌?一位要求匿名的建商,在採訪時說出了他心中的遠景:「從○三年到○八年,各地房價都是一條很陡的線,一直上去,○九年之後又重來一次,但是今後我估計不會了,大家(業者)會比較理性。(房價)漲的可能性還有,但是會比較緩,大家也不會那麼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96

痛苦掙扎的小額貸款行業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11hit.html
四月五日在北京大學的演講.

1951年秋天,紐約聯邦法院開庭審判銀行搶劫犯 Willie Sutton。 法官質問,"你為什麼搶劫銀行?" Willie Sutton 答," 因為銀行裡的錢多啊! Because that is where the money is !"  後來,這話成了絕唱, 還拍成了電影 。

今天,我斗膽佔用你們幾百人的寶貴時間,討論小額貸款行業。你可能會問,這個行業有商機嗎?我的回答是,當然啦!

這個商機很大。它不僅屬於弄潮兒,也屬於中國。可是這個行業正在傲慢與偏見的籠罩中痛苦掙扎。我認為,它的掙扎就是中小企業的掙扎,就是中國的掙扎。我們 對它的冷漠和敵視就是害人害己。我做小額貸款快一年,一無所成。這沒什麼了不起。可是如果千千萬萬同行們都跟我一樣無所成就,那個問題就嚴重了。

全國的4600多家小貸公司都是普通的企業,不是慈善機構。它們中管理不善,偷稅漏稅和貪婪等問題當然十分嚴重。但是,它們的問題就跟中國任何其它行業一樣:不多也不少。不要因為你發現了幾個爛蘋果,就說這個行業壞透了。它跟其它行業沒什麼兩樣。

我呼籲,拋棄傲慢與偏見吧!不要居高臨下,不要把小額貸款行業當成"黃毒賭的翻牌",因為它不是!

今天,小額貸款的高利率是政府利率管制的結果。大量資金被低效率的國企和特權企業佔用,結果是中小企業的資金供應不夠,利率高企。但是,我們小貸行業不喜歡高利率!我們的根本利益不在於持續的高利率,而在於提高負債率,增加業務量,降低利率, 降低風險, 減少目前的業務能力閒置的狀況。所以,小貸行業跟中小企業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如果政府真的希望幫助中小企業獲得資金,並降低他們的利息負擔,那就必須在大幅度提高銀行基準利率的同時,打通銀行與小貸公司的接口,讓供求關係平抑民間市場的利率。

 1. 歧視和可悲的現狀

讓我們先看看這個行業的現狀。自從2008年這個行業被政府認可,全國已有4600多家小額貸款公司開業。但是,它們的總貸款餘額只有5000多億元,佔全國金融系統貸款額的比重不到百分之一,相當於半個興業銀行。

這幾年,雖然我們的銀行也做了一些小額貸款,但是除了少數銀行(比如民生,招商,包頭等)以外,多數銀行還停留在裝模作樣的階段。何以為據?目前,小貸公 司的放款利率高達25%甚至更高,而民間借貸的利率高達30%甚至50%這件事本身足以證明我們金融系統對中小企業的貸款需求不關心。你必須相信供求關 係。很多人說民間借貸的利率被人為地炒高了!這是無知的話。你怎麼炒高利率?資金需求者是傻瓜嗎?

目前,小貸行業的缺陷很多。根源在政策和法規方面的歧視和無理限制。具體地說,它的缺陷如下:

(1)每個小貸公司只能在一個很小的業務範圍之內(比如一個縣或區)經營,這就加大了它們的風險。有些小貸公司的客戶全部是銅廠,有的全部是紡紗廠,有的 全部是皮革企業,或者大部分是香蕉農場。顯然,這是非常危險的情況。我們的政府究竟希望它們穩健成長,還是希望他們脆弱?顯然, 我們在重演過去六十年來,對農村信用社監管工作上的巨大錯誤。

(2)絕大多數省市對股東資格有很荒唐的規定: 股東必須是有三年盈利的本地企業和個人。中國受閉關鎖國的殘害還不夠嗎?在其它行業, 政府為什麼要招商引資?還有一個更荒唐的規定:每個股東的持股比例上限為20%或者30%。這些小貸公司一般只有1到2億元註冊資本,要找到10個以上, 並且志同道合的股東很不容易。我們的政策制定者為什麼要浪費企業家的時間, 逼迫他們去尋尋覓覓, 找來一些根本不認識的人們充當股東?結果是,很多發起人股東請他人代為持股,擔驚受怕。畢竟這樣做有風險,也犯規。中國人為什麼要制定完全沒有道理的政策,然後聽任大家違背它呢?這不是把法規當兒戲嗎?大家尋覓的成本太大了。
 
那些不願意 (或者不敢) 找人代持的發起人股東很快也發現,他費很大的力氣申請牌照,張羅生意,承擔風險,最後他只有20%或者30%的權益。公司做好了,其他股東不感謝他。出了 問題,大家責怪他。所以,發起人股東沒有足夠的積極性,更不敢有長遠的打算。現在,多數小貸公司是只做短期打算:他們聘請6到8個員工,發放20到40筆 大額的貸款,天天打麻將。他們能真正幫助小微企業嗎?既然我們的制度不鼓勵長期打算,誰能怪罪這些人?
 
這六十年來,農村信用社的最大的失敗就是股權過於分散,結果誰也不關心和維護信用社的利益。而且,政府不允許它們跨地區經營,它們也不需要競爭,結果,它 們從來就是一個個弱不禁風的小壟斷。股東太多,沒有一個強大的主心骨,那些信用社實際上就成了全民所有制企業。大家都知道全民所有制企業的效率和前途!
 
有人辯解說,如果不限制小額貸款公司的主發起人的持股比例,他的權力會太大,容易發生關聯貸款,或者捲款逃走。其實,大家知道,只要他控制實際的業務,他 的權力都是同樣大,不管他的股份是20%還是60%。如果他想捲款逃走,前者的可能性反而更大(即,當他只有20%的股份時),因為他的股比太低,誘惑太 大。我請問,一股獨大有什麼不好?聯合國的制度好嗎?歐共體的制度好嗎?
 
小微金融機構萬萬不可走農村信用社的老路, 必須在競爭中成長壯大。監管部門要允許小額貸款公司跨地區經營, 競爭, 兼併。只有在這個基礎上冒出來的贏家才有生命力。只有這樣的贏家才能持續, 可靠地服務小微企業。現在, 我國的監管思維是非常錯誤的: 比如, 監管部門不允許小額貸款公司把利潤留存下來增加貸款的發放。也就是說, 監管部門不允許小額貸款公司長大。這不是完全違背國務院的政策精神嗎? 利潤與註冊資本有何區別? 增資擴股的程序之複雜, 足以讓企業管理者發瘋。如果政府規定,週三的下午3點半到4點之間不許男人用鼻子呼吸,你會覺得荒唐。但是,我們在經濟領域有很多類似的規定。
 
(3)政府部門給小額貸款公司規定的負債率上限是0.5倍。而銀行的負債率是10多倍,信用社實際上更高(特別是如果你把他們的壞帳剔除之後更是如此)。 大家知道,普通的工商企業不受負債率上限的控制。為什麼監管當局要歧視小額貸款公司?其實, 即使監管當局允許小額貸款公司從銀行和市場上不受任何限制獲取貸款,也不等於銀行會無限制地提供貸款。政府應該把這個決定權交回到銀行,交回到市場。其 實,現在很多小貸公司連0.5倍的負債率也沒有。為什麼?政府允許他們借債,不等於他們能夠借到錢。槓桿上限只是懲罰了優秀的小貸公司。

(4)小額貸款公司不僅要支付獲取牌照時的巨大行政費用,還要繳納5.5%的營業稅和附加(而且不能抵扣付給銀行的利息成本),另外要繳納25%的所得 稅。在監管上,小額貸款公司受到這樣和那樣的監管,而民間借貸業者不需要牌照,不繳稅,不受監管。你讓小貸公司怎樣有競爭力呢?很多小貸公司想關門大吉。 這不奇怪!如果溫州的小微金融機構生龍活虎,哪裡還有地盤留給高利貸業者?我認為,高利貸在某種程度上是監管和政策創造出來的。

政府說要扶持小貸行業和中小企業。但是,我們的稅收負擔最重。我們廣州萬穗小貸公司去年被廣州空港地區管理委員會評為"五個納稅大戶"中的第三名。我們去 領獎,我起初高興了幾分鐘。可是,我們一個芝麻大的公司竟然成為第三大納稅戶,不是我們繳稅多,而是別人繳稅少。不要怪罪企業,我們的稅率太高,鼓勵了逃 稅!

去年,我們廣州萬穗小貸公司完成了5700萬元營業額,直接和間接地繳稅1900萬元,相當於三分之一的營業額。幾年來,各級領導多次來訪,反覆強調要扶 持我們,降低我們的稅負。溫暖的話兒至今還留在我們高管的心中,但是,迄今為止我們還沒有見到任何效果。當然,我們知道領導們都很忙。
 
 2. 小額貸款等於低風險

空談風險控制,好像很時髦,很酷。但是如果你願意花點時間理解小貸行業,你就會發現,只要你堅持"小額,分散"的原則,你的信用風險就非常小。你必須相信 大數定律。我們廣州萬穗小額貸款公司的餘額客戶2100家,單筆貸款12萬元。三年來,雖然有過一些逾期貸款,但是還沒有一筆壞帳。我們的資金絕大部分是 股東和管理層自己的錢,我們當然小心翼翼。我很高興地告訴大家,很多家小額貸款公司比萬穗公司做的更優秀。三年來,整個行業的壞帳率還不到1%。

小額貸款行業不吸收存款,也就談不上系統性風險或者骨牌效應。我們佔金融體系的份額不到1%,也就不能傷筋動骨。

3. 社會責任是什麼?
 
我們的社會責任包括不貸款給那些不道義的企業、逃稅的企業、污染嚴重的企業、虐待員工的企業。除此之外,我們不以黑收貸,不違法亂紀。在這個前提下,我們最大的社會責任就是利潤最大化。我強調,這是最大的社會責任。
 
我們的社會責任是為金融上的弱勢群體提供一個非常可靠的,堅如磐石的融資平台。小企業在需要錢的任何時候來找小貸公司,小貸公司都要有錢貸給他們。一個大 慈大悲的,但是弱不禁風或者苟延殘喘的小貸行業行嗎?我們幫助弱勢群體,不能先把自己搞成弱勢群體了。否則,你哪裡有能力幫助別人?
 
我們要高舉利潤最大化的旗幟,把小貸公司做的非常強壯,在社會上口碑響噹噹,讓小微企業需要錢的時候隨時能夠指望我們。這是最重要的。如果我們把公司搞垮 了,需要錢的弱勢群體沒有地方可去。而且,我們也就失去了老股東的支持,新的股東(和資金)也就不會進入。如果你想把錢全部捐出去,當然可以。但是你只能 捐一次,不能持續。如果我們的政府真的(而不是假的)支持弱勢群體,那麼她就應該為小額貸款公司提供各種支持,讓他們賺很多錢,多得別人都羨慕甚至嫉妒。 只有這樣,才有更多的資金流入,利率才可能下降,弱勢群體才能長期真正受益。
 
讓人痛心的是,現在全國很多小貸公司的實際放款利率高達35%甚至50%!表面上,他們收取的利息是基準利率的4倍,不違反規定。但是,他們用帳外帳收取 很多額外的利息和費用。他們的心黑嗎?不!我們的監管制度更黑!小貸公司的利潤最大化何罪之有!?我們的利率管制和政府在資金流向弱勢群體的路上設立的種 種障礙才是罪魁禍首!這是基本的供求關係。我們信不信?關稅高了鼓勵走私,稅收高了鼓勵逃稅。這是老掉牙的道理,但是我們中國官員不信。
 
 4. 誰之過?

利率管制犧牲了資源配置的效率,傷害了中國經濟,縱容了低效率的投資,鼓勵了腐敗行為。

首先,期望大銀行十分關注小微企業貸款,那是不現實的。大銀行決策程序長,成本高,彎不下腰來。這是永久的事實。中外皆然。我們不要批評,勉為其難。本人在四家外國大銀行工作了15年,我發現他們的問題同樣嚴重。
 
政府要允許甚至鼓勵銀行貸款給小貸公司, 然後由小貸公司直接貸款給千千萬萬小微企業。 市場分工就是如此。 對銀行來講, 這樣才是真正的風險分散。比如, 一家銀行貸款給200家小額貸款公司, 每家小額貸款公司再貸款給3000家小微企業。 在這方面, 國家開發銀行是銀行業的楷模,他們支持上百家小額貸款公司。
 
歸納起來,我有四條建議:
(1)銀監會應該牽頭對小額貸款行業的制度做修改:把0.5倍負債率上限提高到2倍。
(2)鼓勵銀行購買小額貸款公司的貸款資產包。
(3)鼓勵信託公司為小額貸款公司發行信託產品和投資基金。
(4)鼓勵銀行跟小額貸款簽訂助貸協議,實現社會分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18

從兩個人的關係,到全世界的透明——Facebook的進化與掙扎

http://www.infzm.com/content/76086

這家起步於哈佛校園的社交網站,在短短數年間便快速崛起,並成為引領互聯網世界社交化趨勢的典範,以及昔日互聯網霸主谷歌的最強有力的挑戰者。

Facebook是如何從小到大完成這一蛻變的?

扎克伯格在28歲時的兩個選擇,讓他自己和Facebook同時抵達另一個階段。

美國東部時間2012年5月18日,Facebook上市。次日,扎克伯格和祖籍中國徐州的華裔女友普莉希拉·陳完婚。敲響開市鐘時依舊休閒裝扮的 扎克伯格在婚禮上穿上正裝,就像一直宣稱「賺錢不是目的」的他,最終選擇上市融資。這兩個看似矛盾的表象,也許正是扎克伯格像Facebook一樣進化的 結果。

創立8年,Facebook完成了從交友工具到開放接口,再到社交圖譜的數次進化,已幫助世界上9億多人建立了超過10000億個聯繫。作為主宰 者,扎克伯格,也完成了從某人室友到程序員到產品經理到企業管理者的轉變,並且堅定地致力於開放、自由和實現公民權利。扎克伯格宣稱Facebook的使 命是使世界更加開放和融合,這也貫穿了它的8年進化史。

從兩個人到全世界

「儘管我們的使命很大,但起點很小,從兩個人之間的關係開始。」在提交給SEC的招股書中,扎克伯格這樣描述。

2004年2月4日,星期三下午,20歲的馬克·扎克伯格在哈佛宿舍點擊了manager.com上的賬戶鏈接,Facebook自此啟動。成本只 有120美元,35美元用來申請thefacebook.com域名一年的使用權,剩下的是每月85美元的服務器存儲空間租賃費。

這個功能簡單的網站,純粹為了滿足哈佛校園旺盛的交友需求,因此在最初極具封閉性——沒有哈佛郵箱的用戶不能註冊,這和扎克伯格後來倡導的開放理念 大相逕庭。為了確保這種封閉性和保護隱私,扎克伯格提出「實名註冊」的要求,這個或許未經深思熟慮的設計,成為日後「Facebook」體驗的核心。

在2004年的美國互聯網界,社交網站已遍地開花,Friendster和Myspace都已小有名氣,後者已擁有超過100萬的用戶。

Facebook在競爭中很快勝出,並在美國的大學和高中院校中急速擴張,僅5個月的時間,美國本土80%的大學生就已是Facebook的用戶。 這種早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扎克伯格做事的分寸感。面對熱烈的用戶需求,他有意識地控制網站發展速度,避免了急劇擴容帶來的災難性宕機。

到了2006年,扎克伯格已經準備好摒棄差異化,向非學生用戶開放。

這在Facebook內部引起極大爭議,「紮根校園」一直被看作Facebook的獨特性,但扎克伯格展示了他的決心和毅力,2006年9月26日,Facebook正式開放註冊,它的使用者從此可以自由地建立友誼。

急速攀升的用戶量和用戶範圍,勾勒出扎克伯格不斷開放的世界觀。隨著用戶量的激增,Facebook的產品同時不斷升級,它的用戶逐漸可以體驗留言 牆、群組、照片分享、新聞訂閱、添加粉絲等各種功能,Facebook成為一個迷人的混合體,開發者們發現他們創造了一個和當初完全不一樣的東西,遠遠超 出他們的想像。

互聯網上的公共廣場

Facebook的第一次轉變是走出校園。而開放平台的推出,則完成了Facebook的第二次脫胎換骨。

早在2004年5月,扎克伯格就有了將Facebook轉變為開放平台的想法,一直到相冊功能取得巨大成功,他才開始真正把「平台」理念融入Facebook的核心價值觀。他要建立一個全球村裡的城市廣場,讓Facebook成為一個允許所有應用程序運行的軟件平台。

2007年5月24日,Facebook在舊金山召開的f8開發者大會,正式推出開放平台,扎克伯格宣佈將搭建一個「不傾向於我們內部程序的生態系統」,讓所有軟件開發者在上面舞蹈。

推出一年後,超過52000個應用程序在平台上運行,由來自180個國家的超過100萬註冊開發人員開發。

此後,扎克伯格還不斷將平台的開放度向外拓展。2008年末,Facebook推出聯誼會服務,使在任意網站上使用Facebook賬號登錄成為可 能。《Facebook效應》一書記錄了對此的一種評價:「Facebook聯誼會基本上就是你的護照——線上護照。理論上只有政府才能簽發護照,但 Facebook將提供一種全球公民身份」。

2009年4月,一項最激進的變革——開放式信息流API推出,這種服務提供了在Facebook服務站點之外運用Facebook功能的體驗,例如,用戶訪問流媒體音樂網站Pandora時,可以立即開始收聽根據其Facebook上「喜歡」而自動選取的歌曲。

這個新功能將開放理念推向極致,也在公司內部引起爭議,有人認為扎克伯格分享了公司最具價值的用戶資源。面對爭論,扎克伯格堅持「大部分的分享無論如何都將在Facebook站外出現,既然如此,Facebook要走在前面」。

錢的問題

扎克伯格宣稱,「開發服務不是為了賺錢,但賺錢是為了更好的服務」。

最初,幾乎每一筆外部融資,扎克伯格都是在「不得不」的境況下才採取行動。2004年,Facebook第一次獲得外部約60萬美元的融資。這對一個迅速成長的創業企業,是必不可少的「及時雨」。

這之後,Facebook又進行過至少六輪外部融資。特別是2007年微軟2.4億美元(總估值150億美元)的投資,更是支撐Facebook度過了2008年金融危機的世界性蕭條。

並不是每個互聯網公司都能如此幸運。中國最早的SNS網站——校內網正是因為融資困難而被創立者王興賣給千橡。

每次融資,扎克伯格都異常掙扎,擔心公司被投資人控制,走上偏離他理想的方向,或最終被一賣了之。數次歷練後,扎克伯格似乎有了轉變。一方面,在經 驗豐富的合作夥伴和顧問們的幫助下,通過獨特的股權設計,扎克伯格確保了自己對公司的絕對控制,另一方面,他不再為追求商業利潤而自我譴責。「我的目標絕 對不僅僅是創造一家公司,許多人便誤讀了這一點,彷彿我不在乎收益、利潤或是類似的東西,事實上,要獲得任何意義上的成功,這些東西都是必不可少的。」

這種轉變,也體現在扎克伯格開始重視尋找Facebook的盈利模式。

Facebook在募股書中稱,2011年,其營收為37.11億美元,其中廣告營收31.54億,佔比八成多,成為Facebook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Facebook最早的一批廣告,出現在2004年7月,也即網站創辦僅5個月後。當時,由於認為和網站上學生們的幽默俏皮不符,扎克伯格甚至謝絕了高盛在內的一些公司的廣告投放。

這種傳統的條幅廣告,挑戰了扎克伯格極度重視用戶體驗的底線,他要找到一種「Facebook特有的廣告形式」。2008年3月到Facebook任職的Google前高管,現年42歲的謝麗·桑德伯格為此起了關鍵作用。

桑德伯格找到了這樣一種廣告理念:人們用喜歡的東西定義自己的身份,這些信息也具商業價值。這和扎克伯格的「信任推薦」不謀而合,利用社交圖譜裡的精準信息,為廣告商帶來有效價值被確立為Facebook的獨特商業模式。

透明的邊界

扎克伯格還想做得更多。在寫給股民的公開信中,他強調Facebook希望能改善人們和政府的關係,實現與政府進行更加誠實和透明的對話,並直接授權於民。

28歲的扎克伯格相信「一個透明度高的世界,其組織會更好,也會更公平」。

Facebook不斷完善的產品結構,也與這種理念一脈相承。但這種透明的邊界屢次受到質疑。

2006年,動態新聞服務的推出,曾遭用戶強烈抗議,人們不滿自己的任何動向都被立刻告知了好友;2008年,燈塔服務再次引起爭議。這個服務使 Facebook網站之外的動態也會顯示給Facebook好友,馬薩諸塞州一名男子網購了一枚戒指,這條信息顯示在了他妻子的Facebook頁面上, 引起誤解,而他不過想給妻子一個聖誕驚喜。

Facebook將用戶分享內容提供給廣告商的盈利模式,也一直受到隱私保護的挑戰。Facebook掌握著甚至比政府還多的個人信息。這些信息如 何使用卻極不透明。2009年,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啟動了對Facebook侵犯用戶隱私權的指控,稱其在調整用戶隱私設置時,將用戶的個人信 息默認為公開。雙方最終在2011年達成和解,Facebook同意FTC對公司進行長達20年的隱私審查。

除了隱私問題所帶來的困擾,上市後的Facebook面臨的核心挑戰是,將尚未進入Facebook版圖的市場納入,確保用戶數的持續增長,這其中 包括中國。這顯然受到了當地商業、政治和文化的嚴峻挑戰。世界各地的政府,都在努力研究,如何控制Facebook給予人們的過度自由。

另一個挑戰來自移動互聯網。Facebook坦陳移動商業化能力「尚未確立」。如何讓Facebook的發展走出Facebook網站,也是一道待解之題。

隨著用戶數量的不斷擴張,如何兼顧商業利益和保護用戶隱私,也將是Facebook長期面臨的考驗。

就像扎克伯格自己說的,Facebook仍處在促進世界開放和融合的初級階段。

本文內容參考了《Facebook效應》一書,特此致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55

夏日掙扎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6-22/100403268.html
薛瀾

  中國海外股市在5月再次經歷了去年八九月的慘痛,H股在一個月內就下跌了將近13%,6月仍反彈無力。雖然4月有一個小小的回春,市場的信心在一系列的壞消息的打擊下,再次被砸了下去。

  歐債危機惡化,希臘對歐元體欲離不離,同時危機向更大的經濟體西班牙蔓延。更讓人擔心的是美國經濟第三次在一季度見頂。

  中國經濟本身的問題也惡化得遠遠快於大部分投資者的想像。在四五月的經濟數據出來以前,不光是投資者,絕大部分的政府官員都認為中國經濟的放緩 是外部環境惡劣加上內部政策調控的結果,以為只要政策一放鬆,經濟自然會回到上升的軌道。很多投資者對於中國經濟何時見底,一直抱有非常不切實際的幻想。 但是,過去兩月所有的實際情況,使得大家不得不重新認識問題的嚴重性。

  當然現在可以看到政府的部分救市政策。但可惜缺乏新意, 效果難料。特別是市場對於再次放寬銀行信貸的標準,從某種程度上重啟對政府平台的貸款,資金再次流向「鐵公基」,甚不買賬。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認為中國的經 濟不再是政府手中的鬆緊帶,能夠那麼收放自如。政府的措施只能是在某種程度擋一擋下滑勢頭,而不能改變下滑趨勢。市場對於政府能力的擔心,並不侷限於中 國,對美國的QE Ⅲ、歐洲各政府作出的努力,都表現出極大懷疑。市場的焦灼從政府出不出政策,移向了出了政策又如何的擔心。

  從銀行界瞭解到的情況也令人繼續保持警惕的立場。銀行對這次政策的重新啟動,明顯透出遲疑不決的態度。 一來,2009年天量貸款帶來的後遺症仍在帶來巨大的問題,銀行遠不到好了傷疤忘了疼的地步,對於哪怕是減低程度的再來一次,心中有著無數的不安。更何 況,即使想做,能力也有限。存款的流失,貸存率的高企,壞賬勢頭的冒出,都讓銀行心有餘而力不足。

  更何況,讓銀行頗為緊張的另一情況,是開始面臨利率市場化時代的到來。最近的這次降息,除了對政府扶助經濟的意願發出了一個信號,但更重要的是 我們看到銀行到了回饋的階段。在過去經濟好的時候,銀行很是風光了一段,但現在必須和大家同甘共苦,犧牲自己的利益來幫助經濟復甦。

  我們認為這次的減息只是開始,在七八月再來一次的可能性很大。如果方式和這次沒有不同,馬上可以預料的就是對銀行今明兩年盈利的大幅度下調。 再加上過去兩年壞賬一路雙降的路走到了盡頭,接踵而來的大概率事件是壞賬雙升,在這種情況下,銀行股的行情實在讓人擔心。而銀行板塊佔了指數這麼大的比 重,它們的有限上漲幅度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市場的上升空間。

  銀行在自己利潤空間面臨壓縮的情況下,再要義無反顧地去放貸給非常擔心出壞賬的一些項目,也是困難和不情願的。所以,我們認為銀行會在猶豫中觀望,而經濟及股市也會在這種猶豫中徘徊,甚至繼續下滑。

  再者,即使市場在對政策進一步放鬆的期望下,如果外圍相對穩定,找到一定支持,但接踵而來的中期業績會使投資者愈發謹慎。照目前研究看,未來一段時間預警的公司將頻現,且不會是集中在某些行業,而是跨行業的。

  到目前為止,即使市場對中期的期望已降低,但來自公司的預警往往比估計更差。譬如之前大家認為水泥行業盈利的下跌應在50%左右,但現在看來 50%根本擋不住,虧損者也大有人在。更糟糕的是直至6月底,仍看不出幾時會轉好。這種情況,不侷限於週期性行業,在很多相對比較穩定的行業也會發生。總 體而言,企業利潤的下調仍然沒有到尾聲。

  在這種情況下,這個夏天的股市看來頗為難熬,在希望和失望中掙扎,也是可以預期和理解的。■

  作者為禾其投資合夥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12

全球礦業:為生存而掙扎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2618

曾幾何時,礦產業頭頂金環消失殆盡。而今整個行業面臨的是為了存活而掙扎的局面。2013年開年起,世界礦產巨頭公司紛紛發佈一些聽起來不那麼愉快的行業消息。人們剛剛熱議必和必拓現任CEO於今年5月離職的事情,另一個礦產巨頭力拓便傳出了去年第四季度創10年來首次虧損的消息。巨頭公司尚且如此,其他的礦業公司更是舉步維艱

金融時報的一份涵蓋全球389家礦業公司的調查報告顯示,在即將到來的幾個月裡,數十家公司將面臨嚴苛的現狀:因較高的生產成本,商品價格下跌以及規避風險的投資者造成的「信貸緊縮」危機。據統計,報告取樣的礦業公司中,接近43%的公司現金結餘低於200萬美元,而這一比例將隨著大部分公司生產的停止而迅速增加

造成這些公司現金流日漸乾涸的因素歸納起來有三個方面:自2011年底開始,銅,鐵礦石和鋅的價格持續走低的同時,勞工成本和能源消費卻在不斷攀升。尤其是勞工成本和能源消費的上漲,使得擁有礦山的大型公司深受其害。但是對於整個礦產行業來講,無論公司大小,融資是一個共同問題。Grant Thornton資本市場主管Gerry Beaney說道,

「對現金的需求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很多勘探公司已經感覺到跟多年前比,現在籌款更有挑戰。」

更令人沮喪的消息是,在接受調研的公司中,有一半以上認為2013年勞工成本將繼續上升,並且有接近42%的公司認為能源消費也將高於去年。對此Beaney預測到,未來6個月中,將會有一些公司倒閉,尤其是勘探公司和中小型礦業公司影響最大

「因為勘探公司和中小型礦業公司很大程度上依賴股票市場為他們帶來活動資金。」

但同時也能看到,不少公司期待這一時刻的到來,一些分析人士預測,兼併和收購活動將會上揚,一些公司正坐擁現金以用來購買不良資產。而自2012年起,中國企業海外能源礦產併購已經開始升溫。按照目前市場發展趨勢,2013年中國對海外能源礦產的併購將更加頻繁。

毫無疑問,高成本和低價格,全球所有的礦業公司都深受其害;而能否獲得融資,則是決定一家礦業公司可否存活的重要因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216

赴星念EMBA 內心掙扎60天的真情告白 吳寶春:永不放棄,做自己生命中的貴人


2013-06-10  TWM
 
 

 

他是全台人氣最高的麵包師傅,也是國內第一位擁有經紀人的麵包店老闆。

即使他的麵包烘焙坊一年營業額兩億元,

但他仍不放棄學習;

最近被新加坡頂尖商學院碩士班錄取,他用態度證明,「只要你想學,學習的大門永遠為你而開。」撰文‧梁任瑋 攝影‧吳東岳五月三十日,安靜的台灣大學總圖書館彌漫一股騷動的氣氛,會議廳早早就坐了兩百多位台大學生,他們等待的,是只有國中學歷的世界麵包冠軍師傅吳寶春。

穿著廚師服、頭頂白色廚師高帽的吳寶春一出現,果然也伴隨如偶像明星上台的熱烈掌聲,只見吳寶春紅著臉,看著台下兩百多位學生青澀稚嫩的臉龐;儘管比這個還大的場面他都見過,但他的心情依舊五味雜陳。因為只有國中學歷的他,不僅首次登上台灣最高學府的講台,也是他生平第一次走入台大校園。

「以前我很自卑,一步也不敢接近台大。」吳寶春維持一貫靦腆的表情說,二十多年前,他剛上台北木柵當學徒,放假時唯一的娛樂就是坐公車到中正紀念堂看魚,「每次經過台灣大學,我只敢遠遠望著校園,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自己可以站在台上對著台大學生演講,更遑論今年九月還要成為台大的講師。」由於曾經兩度榮獲樂斯福盃世界麵包大賽的冠軍,台大管理學院近日也邀請吳寶春以實務講師身分在今年九月赴台大開課,主要教學內容定位為美食通識課程;吳寶春也已準備好介紹台灣特色農產品,幫助台灣小農發展。然而,今天站上台大講台當講師的吳寶春,從小卻是成績吊車尾的學生。

吳寶春永遠忘不了,小學在課堂上被老師叫起來問問題,總是一問三不知,常常被罰站,讓他開始討厭念書。「我寧願被老師罰站,也不願意翻開書本,因為我不知道讀書要做什麼,又不能吃,又不能賺錢。」「我從小到大考試都是最後一名,讀書是我最討厭的事情。」演講的這一天,也是吳寶春歷經三月底EMBA風波後,第一次公開露面。他對著台下求學過程一帆風順的台大學生坦言,在自己的人生字典裡,讀書從來就不是他最想追求的事。

不服輸 決心精進自己

國中畢業學徒 二十歲重拾書本開始學習今年四十四歲的吳寶春,成長在窮困的屏東鄉下,那個時代沒辦法讓小孩讀很多書,讀書雖然可以學習到知識和技能,但並沒有辦法立刻賺到錢;因此,就在家裡窮、學校成績不好,導致強烈的自卑心作祟下,吳寶春索性自我放棄學習,「許多事情只要被別人取笑,我就覺得很丟臉。」所以,國中一畢業,他就離家去當麵包學徒。

這席話對比吳寶春這一年來積極向國內大學申請就讀EMBA被拒,近日又考上新加坡國立大學亞太EMBA碩士班,外界更好奇的是,什麼樣的動力,促使他後來對知識有著熱切的渴望?

第一位開啟吳寶春對於學習的想像,是他當兵時在部隊認識的大專兵官健良,「他帶著我參觀大學校園,說起大學生必修的愛情學分,讓我真正認識了這個世界;如果想要得到更多的工作機會,多讀書是必要的。」愛讀書的官健良影響吳寶春也成為一個愛閱讀的人,原本識字有限的吳寶春,二十歲開始重拾書本,也培養了學習的興趣;但真正讓吳寶春想要鑽研企業管理,則是因為退伍之後,吳寶春在職場上兼負管理職務,讓他更深刻體悟到,企業管理知識還是必須有系統地學習才能連貫。雖然自己有心進修,但因為只有國中學歷,所以始終無法踏入大學修課。

「以前我們做麵包總是靠經驗與直覺,一遇到瓶頸,就像困在進退兩難的沙堆前進不得,只能用土法煉鋼的方法找答案,非常痛苦。」吳寶春說,其實麵包師傅也要懂數學、物理與氣候學,甚至要有敏銳的行銷概念,但真正懂的師傅不多,年紀大了、體力衰退,就容易凋零。

學管理 麵包店企業化

「沒有管理知識 就像蒙眼走在斷崖前面」吳寶春說,他很驚訝國外的連鎖麵包店可以開到八十幾家,但在台灣只要超過五家,品質就會不穩定;因此,隨著管理經驗日漸豐富,他更了解管理在現代烘焙事業中的重要性。「現在的烘焙業完全不同於傳統麵包店,除了要有各種方便的設備,更重要的是要以科學方式管理,才能以最有效率的方式達到最佳烘焙效果,生產出品質穩定的美味麵包。」「我常比喻,沒有管理知識,我的人生與事業,就像蒙著眼走在斷崖前面,不知道前方的道路在哪裡。」因為不喜歡被疑問困住的感覺,吳寶春這幾年也陸續上過許多進修課程,包括到中國生產力中心上企業管理課程,或是到政治大學商學院旁聽,甚至為了克服自己遇到陌生人容易害羞、臉紅的問題,他還曾經自掏腰包去上直銷訓練課程;並且總是自告奮勇在朋友喜宴上引吭高歌訓練膽量。由此可見他想達成目標,就會努力達到的人格特質。

拚考試 一圓大學夢

每天念書二十小時 申請到星國EMBA吳寶春堅強的意志力,從此次他申請就讀新加坡EMBA過程也可看出端倪。吳寶春透露,從三月下旬他要念EMBA的消息曝光後,他消失的這兩個月都在讀書。「我把自己關閉起來,全心準備新加坡國立大學EMBA的考試,包括管理學、會計學,都從頭開始念。每天五、六點就起床,念書到晚上十一、二點,累了就到健身房運動。」外界的流言蜚語都阻撓不了他的鬥志,吳寶春還是照著自己的步伐往前走。

就在吳寶春鴨子划水般地進行下,五月底,經過一連串筆試與面試後,新加坡國立大學核准了他的就學申請,吳寶春終於一圓埋藏在心裡二十多年的求學夢想。

從一個國中畢業連注音符號、九九乘法表都不會背的麵包學徒,到日後兩度榮獲樂斯福世界麵包大賽的冠軍;從最後一名到世界第一,他憑藉的就是性格裡一股不服輸,且對於設定的目標永不放棄的態度。

吳寶春的故事證明,不管離夢想有多遠,只要願意努力,一定有機會達成。他傳奇的奮鬥故事,也將在近期搬上大銀幕,在吳寶春身上印證了任何平凡的夢想都有實現的可能,「只要永不放棄,自己就是生命中最好的貴人。」

吳寶春

出生:1969年

現職:吳寶春 店負責人經歷:高雄帕莎蒂娜烘焙坊主廚

學歷:屏東縣崇文國中

成績:2010年樂斯福盃世界麵包大師個人賽冠軍

家庭:育有二子

小學徒邁向企業管理者

吳寶春人生大事紀

1985年 吳寶春國中畢業,因為不想讓母親辛苦工作,離鄉背井到台北當麵包學徒。

1994年 在麵包師傅陳銘信介紹之下,到台中沙鹿擔任麵包師傅,正式出師。

2006年 受邀參加樂斯福盃世界麵包大賽台灣區比賽,得到第一名。

2007年 以「酒釀桂圓麵包」取得世界盃亞洲區比賽資格。

2008年 榮獲樂斯福盃世界麵包大賽銀牌。

2010年 得到樂斯福盃世界麵包大師個人賽冠軍。

2013年 考取新加坡國立大學亞太EMBA碩士班。

新加坡給台灣上的一堂「搶人才」課吳寶春將入學的新加坡國立大學(NUS)EMBA,在2012年《金融時報》全球EMBA排行榜名列第26名,是新加坡唯一躋身世界30強的商學院;學術競爭力遠比台大還高,吸引不少亞洲優秀企業人士前往上課,10年來台灣已有數十位畢業生。

新加坡國大EMBA一年半學費高達新台幣260萬元,是台灣一般EMBA課程的4倍;但考量商務人士時間寶貴,學程只有17個月,每3個月上課2周,總共只上6個學段。

曾以第一名成績進入新加坡國大就讀EMBA的台灣昇達橡膠董事長黃世賢說,該校EMBA上課時間彈性,是吸引企業老闆就讀的主因。新加坡國大EMBA課程緊湊,除了研讀教授指定書籍外,每次還有考試及讀書心得報告,從白天上課到晚上8、9點;回去後還要準備隔天課程,上床睡覺都已經凌晨1、2點。

黃世賢說,他畢業之後,新加坡經發局曾主動來台灣邀請他赴星投資移民,甚至給他各種投資移民與技術移民相關資料,最低金額新台幣2000萬元,「新加坡政府甚至直接表明他們最缺醫師與會計人才,如果有這方面專業,可以完全協助赴星開業事宜。」吳寶春赴新加坡求學記,讓人見識到新加坡搶人才的積極作法,而這恐怕也給台灣上了一堂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720

熔盛重工:痛苦掙扎只因「大而不能倒」?

http://wallstreetcn.com/node/49456

上週五,中國熔盛重工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表示工資發放面臨困難,正積極向政府尋求財務援助,幫助這家造船企業渡過行業長時間的下滑期。熔盛在聲明中表示,由於造船行業面臨危機,公司獲得信貸支持的難度加大。

路透社評論認為,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全球貿易萎縮沉重打擊了造船業,造成全球造船行業產能過剩。中國造船業的處境尤其艱難。熔盛重工稱截至6月30日的六個月公司將發生淨虧損,2012年該公司股東權益損失達人民幣5.73億元(合9347萬美元)。熔盛重工的事情正在考驗中國政府是否允許大型用工企業倒閉,從而導致工人失業,地方經濟受損等影響社會穩定問題出現。

成立於2005年的熔盛重工,雖然是民營企業但已成為中國最大的造船企業之一。以載重噸計算,熔盛重工去年是中國第三大造船商,排在前兩位的均為國有企業。根據熔盛重工2012年報顯示,公司訂單約為5500萬美元,低於目標的18億美元。公司今年還需要償還超過人民幣150億元的貸款。

就在同一天,國務院表示要堅決防止產能過剩導致的金融風險,幫助銀行和企業應對壞賬問題。將採取嚴厲措施防止中國多個行業的產能過剩,其中涉及鋼鐵、水泥、汽車和太陽能面板等行業。

但分析師認為,對熔盛重工這樣員工約2萬名,且對當地經濟有重要影響的企業來說,政府不太可能讓其倒閉。

上海大華繼顯分析師Lawrence Li評論稱,

「熔盛重工是同行業中的旗艦,如果這樣的公司遇到麻煩了,政府一定會提供協助。」

熔盛重工上週五稱,正與銀行進行磋商爭取對現有信貸安排進行延期。公司還表示,已經與公司主要股東張志熔控股的一家公司簽訂了價值2億元人民幣的免息無抵押的貸款協議。

同時熔盛重工年度報告還顯示,在2010年赴香港上市的時候,熔盛已獲得國家補貼。 在其首次IPO公告中熔盛稱已經獲得江蘇省如皋市政府5.2億元補貼。

熔盛的一名高管曾表示,國有資金用於支付研究和開發新型船舶。並表示,

「我們不能保證,能夠在未來收到類似的政府補貼。但如果沒有這些補貼,我們的利潤將遠低於目前。」

熔盛重工2010年獲得8.3億國家補貼,2011年12.5億,2012年13億。

路透社評論稱,

中國造船業的困境部分原因是自身造成的。造船業在2008年已經顯示出一個全球性的需求低迷狀態,但中國造船業的雄心並為因此而減少,相反,中國宣佈在2015年成為世界頂級造船大國

在這種趨勢下,中國造船企業數量激增,導致全球造船能力在過去10年上升了3倍之多。根據中國國家造船工業協會的數據,2012年中國造船企業已經多達1647家,其中近60%的造船廠位於江蘇。而作為主要競爭者的日本和韓國,分別只有15和10家造船廠。也正因此,由於全球航運低迷,約有5分之一的中國造船廠在2012年處於賠錢狀態,較之2011年增加近一倍。

據江蘇揚州的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官員透露,近幾年高達80%的小的民營造船廠已經破產。他同時表示,未經任何授權不能向媒體發佈這些言論。

目前,小型和中型造船企業損失還未發佈官方數據。

儘管如此,分析師仍表示,熔盛作為一個行業的標誌性企業,依然會獲得政府的支持。事實上,政府支持的政策已經發佈,中國進出口銀行1月份表示,今年會增加近30億美元左右的貸款用於購買或租賃船舶以支持中國造船企業

同時根據新華社消息稱,中國政府去年欲制定了一項政策,對於使用年限超過15年的船舶,國家給予20%的成本補助。但目前意見尚存分歧,該政策並未公佈。

熔盛重工是江蘇省如皋市命脈經濟的一部份,2010年的納稅額超過其後七家最大企業的納稅額總和。如果船廠最終倒閉,週遭相關產業也將受到影響。

全球航運服務供應商Clarkson亞洲公司CEOMartin Rowe評論稱,

「作為世界最大造船廠之一,同時擁有最先進和全新的設備,讓熔盛重工倒閉——我認為這是極不可能的事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056

央行的戰爭和掙紮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6qu.html

    上一篇尾部本來有一段話,後來想想對同行不敬,刪掉了。

     不料今天卻看到某經濟學家批評我說的央行改變貨幣發行方式,不會輕易降息是謬論。

     好吧,我這人一向心胸狹窄,瑕疵必報。央行的結構性降息,是一次掙紮,你們這些豬腦袋有什麽好歡呼的?

      我在以往的文章里多次寫到,中國的經濟改革需要面對一系列的陣痛,而我對經濟當局能否承受這個壓力,從來不樂觀。所以,我寫道,我們朝最好的方向努力,做最壞的打算。

      這些年的經濟改革是一個步履維艱,妥協式的拖泥帶水的改革。

      首先城鎮化的進程,受制於體制的約束,地方權力和利益架構與中央政府的改革訴求產生矛盾,以至於國務院不得不推出一個試圖全國平攤化的城鎮化,而非基於經濟學理念的城市群發展策略。你縱觀全球所有的國家,只要沒有遷徙管制的地方,最終都形成了沿海區域的大城市和產業集中格局。這是經濟效率的原因決定的。

       而我們不得不顧及地方利益、戶籍制度、土地制度等等,限制沿海大城市的擴張。

       這種人為的扭曲,造成了內地城鎮空洞化。在農民工第二代已經開始長大成人,視自己所在的城市為故土時,他們不會回到父母的故土。而他們的父母在故土找不到生存方式,也不會離開自己的子女。

       而這種狀況帶來了另一個惡果,就是原本地方力量試圖固化人們在本地,以發展經濟和獲得財政收入的努力,反而走向了他們想要避免的方向。

        因此,這就造成了嚴重的後果:內地房地產業結構性衰退,土地財政失效,地方債務有失控的風險。

        從這個邏輯,你們可以看到另一個嚴重的後果:影子銀行和地下金融秩序。

       央行一直希望通過置換土地抵押的安全資產,轉變為債券質押的安全資產,從而轉變基礎貨幣和流動性投放的方式。而這個過程持續了兩年之後,被現實擊垮了。

        央行面對中國要經濟改革,同時又試圖維持經濟不能衰退的矛盾。大量維持經濟指標的行為,導致新的基礎建設項目投放;而房地產業的衰退又抵消了基礎投資的效果。人民幣國際化的訴求導致人民幣維持堅挺,從而打擊外貿出口。這一系列的自相矛盾,導致貨幣端的錯配。

       銀行業無法得到正常的貸款需求,符合投放標準的貸款越來越少,這又回到凱恩斯偉大的貨幣內生理論,貸款制造存款,循環制造貨幣存量。因此你看到了貨幣數據的急劇惡化,在以上的經濟結構矛盾下發生了。

       另一方面,舊經濟結構的頑固增長,導致資金需求繼續猛增。在正常的信貸口找不到足夠的資金補充時,影子銀行蓬勃發展,盡管銀監會和央行一再約束貿易融資,但理財口和其余層出不窮的炒錢方式,流入基礎投資平臺、房地產等處。而經濟的惡化,開始讓影子銀行爆發風險,不僅僅是西北地區高利貸市場的崩潰引發社會風險,連接近上海的蘇州地區也開始產生連鎖反應,民間高利貸體系崩潰。

       實際上,如果中央政府繼續試圖維系經濟目標,並從最迅速的傳統投資模式中尋求支撐,這種貨幣錯配就會繼續存在。

      與此同時,美元的強勢回歸並沒有讓中國人警惕。美聯儲上周的會議紀要表露的美國態度,他們並不在乎全球經濟的衰退,並婉轉的認為不會對美國經濟造成影響。

      美國人的潛臺詞是:只要你們繼續衰退,我們經濟就會繼續轉好,所以強勢美元和加息是一定會繼續存在的。

      這樣帶來的問題是人民幣和美元的息差縮窄,而資金留在中國套利的理由越來越少。

      因此,在這樣一場註定失敗的戰爭中,央行妥協了,而且自己倒向再次的失敗。

      回到過去的貨幣模式,這個故事是不美好的。如果你問一問一百多年前的德皇威廉,問一問三十年前的日本政府在廣場協議後幹了什麽,得到什麽後果。

     我們所有故事的背景都已經改變,美元不是弱勢周期,人民幣即將逝去息差優勢,繼續堅挺也不符合外貿出口和外匯註入的邏輯,房地產在大多數城鎮已經實質性過剩,買不起房的人繼續買不起房,外埠正忙著新型科技的發展,我們正忙著山寨產品的互聯網批發市場。

     當這個背景下,人民幣持續降息,也意味著人民幣持續貶值,強行維持人民幣升值,不符合這樣一個邏輯,而帶來的惡果,也就是債務繼續上揚。資本外流也將加速發生。

     更嚴重的是歷朝歷代都不想發生的故事:財政失衡。

     所以,當標普威脅降級中國,瑞信表示三年內中國將硬著陸。

     我個人淺見,降息周期能帶來什麽美好未來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1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