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把電子硬體變成一門好生意 左擁家電、右抱雲端 攻物聯網打造三兆帝國

2015-01-19  TWM  
 

 

去年賣出六千萬支手機、締造四五○億美元估值,小米僅僅花四年,就交出輝煌的成績單。

但雷軍眼中的小米價值,遠遠不止於此,迎著物聯網這個更大的風口,他要帶領小米往千億美元市值邁進。

撰文‧何佩珊

「過去一年最熱門的話題就是智能家居,智能家居是從去年這時候 Google以三十二億美元收購NEST開始,全球持續加溫,所有公司都在討論智能家居。智能家居,小米是怎麼看的呢?小米的戰略是以手機為中心連結所有智能設備,就是你的連接、存儲、顯示屏(螢幕)都在手機上,隨身攜帶。這樣策略的話呢,智能家居是小米異常關鍵的一戰,也就是說未來的三年、五年、十年裡,每個人的個人設備、工作設備、家裡設備會全部智能化,全部互連到你的手機上,和雲連接、和手機連接。這一波機會已經開始!」這是小米創辦人兼董事長雷軍一月十三日旋風式來台,在「CSMIC2015移動互聯網兩岸年會」上的演說重點,也是小米迎向未來的發展主軸。

小米二○一四年手機出貨寫下六一一二萬支的新高紀錄,估值也攀上四五○億美元(約一.三五兆元新台幣)高峰,將市場上的老大哥聯想、索尼都狠甩在後。但對雷軍來說,這局棋才剛剛開始,下一步,他要把小米打造成一家千億美元(約三兆元新台幣)市值的公司。

靠著智慧型手機,雷軍在短短四年內,為小米博得四五○億美元身價,但他很清楚,如果要更上層樓,進軍「物聯網」才能夠把小米這隻飛天豬吹上一千億美元市值的風口。

目標滲透你我的生活

組祕密團隊攻硬體,抓住所有連上網入口圍繞著手機這個核心,過去兩年多來,小米一步步擴大事業版圖,先是在一三年推出小米盒子、小米電視,然後一四年小米路由器登場,很快地平板電腦和小米智慧手環等產品紛紛問世,而當中最跌破眾人眼鏡的,就是跨足空氣淨化器這個家電市場,甚至近期市場還傳出小米可能會推出「米斯拉」,跨足電動車產業。

不論傳言真假,可以確定的是,小米不再只是低價手機的代名詞,它的目標是全面滲透你我的生活。

拜半導體產業成熟發展之賜,如今小到插座、電燈泡,大到冰箱、汽車,所有東西都可以連上網路,而為了要抓住生活中每一個可能連上網路的「入口」,雷軍早在一二年就在小米內部成立智能硬體生態鏈團隊。

小米智能硬體生態鏈總監孫鵬曾透露,一一年雷軍嘗試讓小米自己來做行動電源,但他發現這樣既分散了資源與精力,又賺不到錢,可以說是吃力不討好。而且雷軍也清楚,物聯網涵蓋的範圍之廣,不可能每種產品都通吃,所以雖然有愈來愈多產品打上小米的名號,但他一再強調,「小米只會做三件產品,就是手機(包括平板電腦)、電視(盒子)以及路由器。」而在這三者之外的硬體布局重任,就交由小米智能硬體生態鏈團隊負責。

這個團隊被雷軍賦予兩大任務,第一是要盡可能讓更多的產品和小米手機連在一起。舉例來說,小米手環的一大特色就是,只要手環靠近小米手機就可以自動解鎖,因為他們研究過,一般人一天幫手機解鎖的次數多達八十次,重度使用者更高達一二○次。華米科技創辦人黃汪指出,雷軍有一天忘了戴小米手環,頻繁的手動密碼解鎖幾乎讓他抓狂,甚至想叫司機幫他回去取手環。

這就是雷軍期盼看到的「黏性」。但別誤會,他從來不打算獨厚一家公司,讓小米手機和最多裝置互連才是最終目的,因此就穿戴裝置來看,小米同時也投資了美國一家專做智慧手環的新創公司Misfit。

模式複製小米經驗

強化品牌信任,砸錢孵化一百家小金雞而智能硬體生態鏈團隊的第二個任務,就是「花錢」。雷軍要求團隊必須在五年內,投資一百家智能硬體公司。

其實,小米投資的不只是資金,還包括技術、供應鏈和通路等方面的協助。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首席分析師呂俊寬認為,小米過去四年來,已經成功打造出自己的品牌,並且培養出一群有消費潛力的年輕用戶,基於用戶對小米的信任,有利於小米將觸角延伸到不同市場。

而實際上,從先前小米手環上市三個月就熱買百萬支、小米活塞耳機一年熱銷千套等銷售成績,在在都證明小米加持下的強大威力。

但至為關鍵的還是小米商業模式的成功複製。心元資本創辦人鄭博仁認為,小米不僅懂得怎麼做硬體,更懂得怎麼賣硬體,這是他相比於百度、騰訊等網路巨頭更具優勢的地方。「小米模式可以用來賣任何東西。」他看好小米顛覆的,將不只是手機產業。

雷軍自然也是信心十足,他相信在小米的幫助下,這些新創公司將有更高的成功機會,「小米模式的公司一定會贏!」他將陸續孵化出一百個小米。

然而,新創公司的尋找與發酵需要時間,在各巨頭都搶著要在物聯網版圖上插旗的這一刻,雷軍知道他的動作必須再加快,而他的方法就是與產業巨擘結盟。去年十二月,小米宣布以十二.六六億人民幣入股家電年銷量高達一.八億件的中國家電大廠美的集團。

策略與產業巨擘結盟

重金入股美的集團,傳統家電廠剉咧等在物聯網市場中,智能家居(智慧家庭)被視為含金量最高的風口之一,所以我們看到Google以三十二億美元買下美國恆溫器廠商NEST;阿里巴巴也投資海爾電器人民幣二十二億元,當然雷軍也不會錯過這塊市場。

而兩強策略聯盟的消息一出,立刻激起市場高度議論。畢竟見識過小米在短短四年內顛覆手機產業的能耐,如今大動作跨足家電市場,恐怕已經讓其他傳統家電業者不寒而慄。

事實上,小米投資美的,為的不只是加快布局腳步,在意義上也和投資新創智能硬體公司有明顯不同。負責小米智能硬體生態鏈投資的小米聯合創始人劉德說:「我們不能保證投資的每一個智能硬體都能成為熱點,而是要做到未來的熱點,在我們投資的範圍內。」不錯過潛在的新市場增長點,是小米投資智能硬體生態鏈的主要原因。

但與美的戰略合作,則有更明確的目標,就是要抓住市場上既有的龐大家電市場,並借助美的招牌與產業界影響力,達到「示範」、「號召」作用,以吸引更多家電廠向小米靠攏。

不論是智能硬體,還是美的集團,雷軍這一連串投資布局,絕不僅是想要用更多硬體銷售來做大營收,拉高小米的估值,他的目的就是要讓小米手機連上最多裝置、最多用戶。這代表的是,小米憑藉著網路的低邊際成本,可將低價硬體中掙得的微薄利潤,透過經濟規模放大。

決勝黏住最多裝置

雷軍:這是一場全生態鏈競爭但真正的金礦,還是來自於MIUI(建立在Android系統的小米操作平台)衍生而出的應用服務,如小米應用商店中,App或桌布的下載分潤。愈多用戶連上MIUI,應用服務的收入也會愈大。

像是小米投資的遊戲公司天馬時空,近期推出一款手機遊戲〈全民奇跡MU〉,上線十三小時,玩家的儲值金額就達二六○○萬人民幣(約一.三五億元新台幣),同時在小米遊戲中心下載量,則是創下一三○萬次的驚人數字。

小米聯合創辦人洪峰在一四年七月一場演講中,也發出豪語:「十八個月後,小米設備將承載中國二○%的移動互聯網流量。」有了人流,金流也會跟著來,未來就是小米最主要的獲利來源。

為了因應倍增的網路流量,雷軍也在去年啟動All in Cloud策略,預計三到五年內要投資雲端服務十億美元,並於去年十二月與金山軟件共同投資中國雲端大廠世紀互聯二.二億美元。

雷軍相信,未來的競爭,將不只是比誰的手機做得好,而是誰的手機可以連上最多智能周邊,他形容,「這是一場全生態鏈競爭。」在未來三、五年內,他為小米所做的生態鏈布局優勢,將被更加凸顯。

雷軍進軍物聯網,從插座到汽車全包辦

小米雲

(金山雲+世紀互聯)

晶片(松果電子)

小米手環(華米科技)

小米電源(紫米科技)

iHealth智能血壓計(九安醫療)穿戴裝置(Misfit)

小米耳機(加一聯創)

小米路由器、小米電視、串流影音服務(愛奇藝、優酷土豆) 遊戲(西米科技)家電(美的集團)、空氣淨化器(智米科技)、智能插座(創米科技)、智能燈泡(Yeelight)電動車(米斯拉,尚未證實)

整理:何佩珊

中國四大科技天王最新布局PK——雷軍與BAT巨頭2014年重點投資內容O2O(線上到線下)網路金融行動網路電子商務物聯網硬體雷軍.優酷土豆我有外賣(手機訂餐服務)積木盒子凱立德(圖資導航應用).美的集團(家電).愛奇藝.Misfit(穿戴裝置).華策影視.世紀互聯(雲端服務).天馬時空目標:100家智能硬體馬雲.優酷土豆銀泰商業(百貨)中國平安.高德地圖.文化中國 .UC(行動瀏覽器)

.華數傳媒

.21世紀傳媒

馬化騰4:33 Creative Lab(韓國遊戲商).58同城網(分類廣告).大眾點評網(生活消費平台)中國平安四維圖新京東商城李彥宏UBER(叫車服務)糯米網資料來源: 各公司 整理:何佩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510

廣達與聯發科 不賺錢戰略攻物聯網


2015-08-31  TCW

當歐美時下最風行,專門開發物聯網裝置的「創客」(Maker);遇上台灣擅長接量大訂單的「電子五哥」,雙方該怎麼合作?

去年,因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登高一呼而炒熱的物聯網概念,在台灣,離一般人的生活卻還很遙遠,原因之一便是如何將物聯網,從點子轉化成產品,在供應鏈中有許多難關須克服。

尤其物聯網訂單少量多樣,許多產品初期出貨僅有數千個,跟台灣代工廠擅長的電腦、筆電與手機代工,動輒數十萬的出貨量完全不能比,一位電子五哥的副總直言,物聯網產品的訂單金額「連塞牙縫都不夠」。

但眼見PC、筆電市場已如一攤死水,中國智慧型手機出貨量更已呈現負成長,這些大廠仍得轉頭迎向物聯網商機。

過去戰功無用拉攏創客,必須主動爭取

為此,許多廠商早已鴨子划水,開始布局。「從二○一二年開始,其實就有台灣廠商在接這一類案子。」專門替兩方搭橋的HWTrek供應鏈營運副總巫榮展透露。

科技大廠卡位的第一步,是把腰彎低,拉攏開發者社群。

「這次來台灣,這些廠商都比我想像中,還要有熱情跟興趣,」研發3D全像投影,讓你能像電影《星際大戰》一樣看到裸視3D,甚至像鋼鐵人用手觸控投影的「H+ technology」技術長Dhruv Adhia表示,這次來台與供應鏈接觸後,讓他未來很有意願,跟台灣的代工廠合作生產。

但過去,這些創客的第一首選,其實是中國,特別是深圳更有創客天堂的美名,他們號稱,你只要帶著一個點子去,就能幫你把產品兜出來。

現在,台灣大廠們所釋出的誠意,讓狀況慢慢有了改變。

「台廠以前可能跟十個客戶打交道就好,但未來要跟一千個客戶打交道,」工研院IEK資深研究員葉恆芬比喻。

過去,台灣供應鏈面對的是戴爾、HP、蘋果這些國際企業,技術與產能,就是維繫客戶關係最好的武器。

但現在,對這些「創客」而言,根本不認得誰是電子五哥、誰是半導體大廠,過去的戰功一概無用。

產能與技術,面對量少、技術門檻低的物聯網產品也不再是關鍵,重要的,是誰願意跟我一起開發、一起長大?因此經營社群,變得格外重要。

聯發科設創意實驗室供免費工具還當媒人牽線

以科技業最上游,靠智慧型手機崛起的矽智財廠安謀(ARM)為例,去年底便發表物聯網專用的開發作業系統「MBed OS」測試版與許多免費工具,已經有超過七萬名開發者使用,希望在物聯網時代,開發者們也能靠攏ARM的陣營,與英特爾一別苗頭。

IC設計龍頭聯發科,則把腰彎得更低。

去年十月,成立聯發科創意實驗室(MediaTek Labs),不僅提供免費的軟體開發工具,更親自扮起媒人,協助媒合新創企業與硬體供應鏈,幫他們把想法變成產品。今年三月,並成立創投部門,準備三億美金,投資這些小型的開發商。

你很難想像,市值約四千億的聯發科,現在最新的合作對象,是開發「智慧釀酒器」、「電動機車租車系統」等物聯網應用的創客們。

面對這些人,聯發科並不強推晶片,也不主打公板,而是扮演孵化器,放眼未來的合作機會。

廣達調整接單模式量少也做,改變生產線

除了攏絡社群,台灣的組裝代工廠們,更早已實際調整生產線與接單模式,開始吃物聯網訂單。

廣達,早從三、四年前開始,就配合物聯網訂單較少的量,與較簡單的生產規格,調整生產線上的工站與工序。緯創也已經成立新事業單位「價值創新中心」,專門接物聯網訂單,連量只有數百、一千的單都接,「我們只要不虧錢就好,」一位內部員工透露。

物聯網訂單,毛利雖然至少是筆電、手機的兩倍到三倍,但因量小、整體營業成本高,因此各廠僅能勉強打平。如此紆尊降貴,不賺錢也做,就是寄望能壓寶到明日之星。

一位電子五哥的副總,說出代工廠的心聲:「大家都在夢想,(物聯網)有一天會變成大眾,不是小眾……,像買樂透,你每天買兩張、三張,金額不大,但中了就發了嘛。」

但,物聯網這塊寶,人人都想挖,尤其物聯網產品,其實不需要高深的代工技術,因此要將訂單從技術能力低但便宜的中國手中搶過來,台灣科技業得倚靠過去代工複雜的筆電與手機,所練出的軟硬體整合能力。

「台灣有一些優勢還是要保持,比如說接大單,接大單其實是一個優勢,有些東西量大到一個程度,良率就非常重要。」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表示。

站在一個典範轉移的轉捩點,台灣科技業者彎下腰來傾聽這些小公司的聲音,正是面對轉型所需的第一步。

【延伸閱讀】緯創做智慧門鎖,廣達攻穿戴裝置

●台廠:聯發科物聯網合作案例:智慧釀酒器、監測海洋環境的機器魚、電動摩托車租借系統

●台廠:緯創物聯網合作案例:智慧門鎖、互動式販賣機、居家復健系統感測器

●台廠:廣達物聯網合作案例:Apple Watch與其他穿戴裝置、無人車

●台廠:富士康物聯網合作案例:空中簽名辨識系統

整理:吳中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4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