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比尔·盖茨与巴菲特的慈善大计 超越资本主义

http://hk.myblog.yahoo.com/skyknowbook/article?mid=4633

 

比尔·盖茨与巴菲特的慈善大计  超越资本主义

 

作者: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马李灵珊 2010-08-21 14:26:03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在宣布退出微软日常运营业务后,人们都以为他会过上闲云野鹤的生活,“比尔·盖茨”将成为一个过去的传奇,未曾想到,他在慈善领域震惊了全世界

NetJets航空公司展示的盖茨与巴菲特在私人飞机上的海报

2009年5月5日下午3点,纽约洛克菲勒大学校长室内迎来了全美国最富有的一群 人。包括洛克菲勒家族掌门人大卫·洛克菲勒、纽约市长布隆伯格、黑石集团董事长皮特·彼得森、金融大鳄索罗斯和奥普拉·温弗利在内的14位贵宾携带家眷, 悉数出席。谁将这些人齐聚于此,开始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财富论坛”?

是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这个世界上最为富有的两个人,他们出面发起并组织了这次聚会。而大卫·洛克菲勒,则是这次聚会的主办方。

也许是全世界最值钱的这一份请柬底部,3个人的签名赫然在目,从左至右,洛克菲勒、盖茨、巴菲特。请柬里写明,为了世界经济与慈善的未来,他们迫切希望能够与这些在商界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人交流。

有人将这场聚会透露给了美国一家网站。这些身家加起来超过1300亿美元的人在密 谋什么?一时间,全美所有人都开始猜测,各种流言蜚语令人应接不暇。包括“ABC新闻”在内的各家媒体形容这场宴会为“秘密”、“阴谋”,声称每位名人都 有15分钟的演讲时间,有一家广播电台甚至公然宣称,“这些富人在搞些不对劲儿的恶作剧,而这对我们明显是有害的。”

面对压力,前盖茨夫妇基金会CEO佩蒂·斯通尼斯菲出面澄清,但言辞却十分模糊, “这些老朋友、老同事们只是在一起商讨关于慈善的一些主意。”除了承认这次聚会的确为盖茨与巴菲特所发起,以及富人们“分享了他们的激情并且互相学习,没 怎么讨论经济”以外,讨论内容是什么,佩蒂只字未提。

自始至终,盖茨本人选择了沉默。

2010年6月,人们终于知道了那晚富人们的密谋主题。

比尔·盖茨夫妇与巴菲特一起,选择在《财富》杂志上,通过他们的朋友,也是《财 富》杂志的高级编辑卡罗尔·卢米斯公布了一年前聚会的真相——“令人注目地转变美国人慈善行为模式,引导他们捐出更多的财富。”也知道了在那次公之于众的 聚会之后,这些在当下举足轻重的富人继续小规模私下相聚了两次,3次聚会同样都为比尔·盖茨夫妇与巴菲特所举办。

在这些聚会上,盖茨、巴菲特与富人们讨论的主题只有一个:如何更有效地做慈善。

在与妻子和巴菲特多次商议后,盖茨明白了自己希望达到的目的:汇聚人类历史上数额最为庞大的一笔慈善资金。尽管他自己拥有约550亿美元的财富,但要达到他所希望的慈善成果,他还需要更多的帮助。

所有人的捐助固然重要,但更直接也更有效的,还是那些富可敌国的人所能给出的承 诺。在3次聚会结束后,盖茨夫妇与巴菲特一起,达成了一项共同目标 ——他们将号召《福布斯》“全美最富有的400人”排行榜上的所有富豪,共同宣誓,在其有生之年或临死之际,捐出自己至少一半的财富。这项目标被命名为 “作出承诺”。

即便这“只是道义上的承诺,并不具有法律效力”,盖茨与巴菲特的影响力也一样无远 弗届。计划公布之前,4位美国顶级富豪,房地产巨子埃里·布洛德、风投资本家约翰·杜尔、媒体大亨格里·伦菲斯和前思科董事长约翰·莫格里奇即通过盖茨基 金会,宣布将加入计划,捐出至少一半财产用于慈善。

数周后,微软公司联合创始人,拥有135亿美元财富的保罗·艾伦也宣布加入“作出承诺”盟约。8月4日,40名顶级富豪联合发布声明,表示“美国40位富有的个人或家族许诺,将其大部分财富捐给慈善事业”。

而根据《福布斯》杂志的估算,如果这个数字继续扩大,最终成功动员前400位富豪都投身于此项誓约,比尔·盖茨和巴菲特能够募集到的金额将会超过6000亿美元。

这是一笔足以铭记在史册的巨额财富,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大一笔慈善捐款。它不属于任何个人或政权,将会被分散使用在遍及医疗、教育、卫生、科技等多个方面,以改善全人类的福利状况。

人们再一次将目光投向了比尔·盖茨,这个被认为在当今世界与美国总统拥有相同甚至更大影响力的男人。

在过去30年里,他先是征服了新兴的IT产业,全世界数十亿人都于 “Windows”操作系统中获益,成为当之无愧的软件行业霸主,雄踞《福布斯》全球首富的位置多年;接下来,在宣布退出微软日常运营业务后,人们都以为 他会过上闲云野鹤的生活,“比尔·盖茨”将成为一个属于过去的传奇,镌刻软件业辉煌的30年。未曾想到的是,盖茨却再一次在慈善领域,震惊了全世界。

这个永远穿衬衫牛仔裤,头发乱蓬蓬,还戴着硕大的啤酒瓶眼镜的“理科宅男”总是能成为王者。人们已经不再怀疑他的成功,只想知道,他能前进到什么地步。

 

没有微软的未来

让我们将时钟拨回到两年前,2008年6月27日,那一年,比尔·盖茨53岁,创立微软33年。那一天,是比尔·盖茨最后一天担任他一手创办的微软公司全职雇员职务。

自6月28日起,比尔·盖茨的身份就从微软的首席执行官变为了名誉董事长。卸下微软事务的同时,盖茨也微笑着收起了自己的高尔夫球棍,原因和退休一样——“这会占用我太多时间”。

是盖茨老了,甚至没有时间去练习高尔夫球了么?显然不。比尔·盖茨的精力过人在业 界广为人知,《IT没有明天》的作者尼古拉斯·卡尔评价盖茨,“年轻的时候,他有着患强迫症的软件程序员一样的偏执和匈奴大帝阿提拉一般的竞争力。”盖茨 可以为了不浪费一分钟时间而在桌子下入睡,所以,这个被形容为“没有菲利·普卡恩(可拍照手机发明人)的热情,没有乔布斯的高雅,更没有拉里·埃里森(甲 骨文CEO)的风采”的哈佛大学退学生,才能够带来计算机工业的革命,开创自己的软件帝国。

选择退休的他,拥有的时间成倍膨胀。盖茨的下一个征服目标是什么,成了所有人都在 探讨的问题。但他只是一如既往地在电视上羞涩微笑着,除了每周为微软工作一天以外,其余80%的时间,他都会“贡献给慈善事业”。在此前一周,接受BBC 节目《Newsnight》访问时,他微笑着表示自己将把名下的 580亿美元财产全数捐给“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不为自己的子女留一分钱。

这还是那个被《连线》评价为“集心狠手辣的竞争者、寡廉鲜耻的抄袭者和永不道歉的 垄断者于一身”的比尔·盖茨么?为了达到目的,他曾经不择手段。制定行业标准的同时,他也曾扼杀了创新,与开放平台公然为敌。他咄咄逼人的商业风格,在过 去的很多年,都给硅谷和美国及欧盟的政府部门留下了深刻印象。

虽然他一直以来都没有停歇过为慈善事业而奔走——早在1994年,他就以父亲威 廉·盖茨的名义创立了基金会,1997年又创立了盖茨图书馆基金会。 2001年,他将这两个基金会合并,与妻子共同创办了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这也是全球最大规模的慈善基金组织。2005年,50岁生日当天,盖茨许 诺将捐出个人财产的98%给该基金会。多年来,他一直热衷于各种捐助活动,数额动辄以亿或十亿计。

而且,他一直都是布什取消联邦遗产税法案的坚定反对者,他的父亲曾和索罗斯、巴菲特一起,在《纽约时报》上登载广告,公开表示无论是否留下巨额遗产,都希望富人能够纳更多的税。

但,这毕竟都只是捐出财富,而非捐出时间与精力,将慈善当成另一项事业。

在素有慈善传统、捐助早已是公民习惯、被认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钢铁大王卡内基语)、又有着良好保障与监督体制的美国,热心于慈善事业,是既能满足避税、又能提升公众形象,同时还能满足宗教需求的最好选择。

可是,在退休后选择将慈善作为生活重心,调动一切社会资源,并致力于将慈善事业水平大幅度提升,比尔·盖茨的行为已经不能用“善良”或者“大方”来解读。他俨然已将这当成了第二次创业。

也许,对于这个占据了世界首富宝座15年的科技巨子来说,仅仅是创造财富,已经不能再激起他的征服欲,满足他的成就感。钱的积累和花费,对于比尔·盖茨,许多时候只是数字的变化,如何更好、更有效并更有意义地利用,才能让这颗全世界最贵的大脑神经中枢再次兴奋起来。

仅仅用热衷慈善来定义盖茨,已然不够。他的野心,是让全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而平等, 证明他的财富、他的才华和他的影响力,都是那么的无与伦比。比尔· 盖茨,几乎从来没有输过。即使在许多领域——例如最早的浏览器领域,他会间歇性地输给网景公司,但只要他反应过来,他和他所带领的团队都会立刻奋起直追, 直到最终称霸市场,令竞争对手完全破产。这几乎是一个已经将胜利和成功当作平常的男人。

许多人并不相信盖茨能彻底放手,完全将重心转移到慈善上。他退休的2008年,正 是互联网平台风起云涌、金融危机来势汹汹的时刻。微软,这个软件行业的霸主,虽然依靠其多年打下的根基,每周仍然能赚超过1亿美金,但刚刚发布的 Vista操作系统骂声一片,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架构于网络之上的 Google,则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末尾,隐隐有了超越微软的趋势。而多年的老对手苹果公司,也依靠iPhone和iPod的成功,重新与微软在硬 件终端和软件操作系统市场上分庭抗礼。

分析家们预言,1到5年之内,比尔·盖茨必将重掌微软大权。他不会忍心看到自己一手建立起的帝国被人遗忘或是分崩离析。

盖茨没有辩解,也没有许诺,他只是说,“所有企业最终都会被取代”,他能够正视一个“没有微软的未来”。

有人认为,这是盖茨认为自己终将投降的标志。但从另一个角度解读,这或许是盖茨已然找到了另一个征服目标。当胜利已然变得索然无味时,他需要开辟的是另一块战场。30年前,他曾经希望能够改变全世界人操作电脑的方式,他做到了。30年后,他的目标变成了令世界美好。

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另一座高峰,甚至比前一座更为艰险崎岖。但对于一个企业家、一个程序员和一个已经在世俗“成功”意义上立于不败之地的人,有什么是不可逾越的呢?

 

慈善“理想国”里的王

离开微软的两年里,盖茨没有食言。每周,他为微软工作一天,其他时间里,他奔波于世界各地。

在尼日利亚的索托科和印度的莫拉达巴德,他帮助当地人民对抗脊髓灰质炎,免费为他们提供疫苗和发病后的治疗;

在菲律宾,他资助研发高光合效率、抗洪涝和耐寒的新品种水稻,这让许多人免于饿死的命运;

在博茨瓦纳,他为艾滋病患者们提供医疗帮助,并且一直在不懈地资助艾滋病疫苗的研发;

在莫桑比克,他捐赠了16亿美元用于防治疟疾,从蚊帐、药物、杀虫剂到疫苗,每一方面都得到了他的关心;

在美国田纳西州,他用20多亿美元改革当地教育体系,帮助建立起更有效的教师测评系统,并资助少数族裔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

在中国,他帮助预防艾滋病的传播,并亲自探访和看望中国的艾滋病患者,还和他们一起看了《断背山》;

在哥伦比亚,在尼泊尔,在新德里,在马里兰州;在教育、医疗、卫生、科技等领域;比尔·盖茨的身影和他的金钱一样,无所不在。他的钱所触及的每一个角落,也都留下了他的脚印。

除了大方捐赠金钱,他还身体力行,通过各种渠道尝试以全新的方式来影响这个世界。他开通了个人网站thegatesnotes.com,在网站上列出活动行程和他最近关注的事情,发表个人观点与看法。还注册了一个Twitter,和世界各国网友密切交流。

每隔几周,盖茨都会出席在美国知识风险公司实验室举办的“发明会议”,在科学研究方面继续贡献自己的心智。他比以前更爱读书,“每周平均读5本书”。而且,如果他生活在一个完美的世界里,“他一定可以读得更多”。

他已经习惯了从微软退休后的新生活,在白宫频繁发表演讲,以最成功的商人和最慷慨 的慈善家双重身份,以新的方式,影响着这个世界。他一如既往地关注着IT界和商界,但也明显地增多了与美国各州的议员见面的次数。他游走于世界各地的政 府,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援助。除此以外,他也去拜访那些最富有的企业家,鼓励他们更多为消费者思考。

“因为比尔与商界、IT界和慈善界的亲密关系,再加上他的天赋,他能够带给世界一 个更高瞻远瞩的视角。”前微软的商业部总裁杰夫如是说,“今天比尔·盖茨可能会见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寻求来自国外的援助;明天可能就会见西雅图生物研 究院的科学家,讨论艾滋病疫苗的研发;第三天他会和美国教育部秘书见面,商讨如何激励优秀教师。”

但在所有这一切之外,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仍然是他最直接也是最为重要的推动社会进步的方式与工具。

2009年1月26日,在启程前往瑞士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和去几内亚推动小 儿麻痹症防御工作之前,比尔·盖茨代表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发布了基金会历史上的第一份年度进展报告。这份报告是巴菲特劝说他撰写的,为了更好地阐 明他的目的,盖茨必须充分调动起除了钱以外的其他资源,他的社会影响力和他的聪明才智。

和他在微软时的工作风格一样,盖茨喜欢用数字说话,他展示了基金会在各个领域的详细资金使用情况和取得的成就以及不足,用详尽的数据和分析,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慈善事业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

他对整个美国乃至世界的经济结构作了透彻的分析,时值经济危机愈演愈烈,美国和欧 盟都正陷于经济低谷,盖茨警告所有人,尤其是富人,他们必须继续慷慨解囊,“否则,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不平等,健康和教育的分配不均,人们改善生活的机会 也将变得越来越少。”《大西洋》月刊忍不住称颂盖茨,“就像柏拉图的理想国需要哲人来统治一样,如果我们这个时代有一个像盖茨一样的主宰者——同时他也十 分积极接受这份使命的话,他会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那时,盖茨夫妇基金会不仅已拥有比尔·盖茨个人的350亿美金捐款,还有巴菲特捐赠的300亿美元,虽然是分期注入,但总额也已超过50亿美元。还有其他小规模的资金捐款在不断注入,这已是全世界最为富有和最具影响力的基金会。

但在盖茨和巴菲特看来,这仍然不够,从年度报告里可以看出,他们将一半捐款用于疾病控制,其余大多数则用于改善第三世界国家的农业水平和美国教育。在多个项目中投资,却并非每个项目都能获得及时而有效的进展。

在2009年的年度报告中,艾滋病疫苗项目的研发就十分缓慢,而教育方面的投资则 对学生们没有产生十分明显的成效,教育本身就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还有人指责盖茨基金会,过多注重于疫苗开发等目前看来还需要漫长时日的防治手段,而非蚊 帐、药物等触手可及的基本物品。虽然盖茨对此加以辩解,但他自己也不得不表示,“慈善和经商不同。即便出了错,也没有顾客出来抗议,更没有股价涨跌,来及 时反映你的业绩。”

想要在慈善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或是从更深的层次获得他一贯拥有的影响力,盖茨必然面对的瓶颈在于,如何调动起更多的人,以便得到更多的钱。

 

3次聚会

和以往每一次遇到困难时一样,比尔·盖茨都会去找自己最好的朋友、偶像、人生导师,另一名曾经的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听听他的意见。

2009年3月初,比尔·盖茨与巴菲特在奥马哈城为《财富》杂志拍摄照片,拍摄间隙,巴菲特请盖茨去他最喜欢的“好莱坞餐厅”吃饭。两位首富的菜单十分简朴,巴菲特点了烤鸡三明治,盖茨的午餐则是一份芝士汉堡。但他们的言谈,却涉及到了亿万美元的流向。

在过去的许多年里,巴菲特都一直在为比尔·盖茨出谋划策。巴菲特独特的经营哲学和对经济走势的看法,对比尔·盖茨影响深远。而盖茨旺盛的精力与卓绝的行动力,则保证他与巴菲特制定的计划得以成功实施。

正是在那顿简单的午餐中,巴菲特向盖茨提出了发动更多富豪捐出至少一半财产的主意。盖茨为这个主意而兴奋不已,不过,他有一个附加的要求——这件事儿交给他和梅琳达来操办,因为“如果是巴菲特来主办,那这件事就可能永远都不会发生了”。

像刚刚开始在车库创业时一样兴奋,3月4日,盖茨和巴菲特联名给美国最有名望的古 老家族洛克菲勒写了封信,希望由他们出面相邀富豪共襄盛举。家族 95岁的掌门人大卫·洛克菲勒欣然应允,他觉得这个点子“是个惊喜”,他答应做主办方,并借出古老而高贵的洛克菲勒大学校长室,作为秘密聚会的地点,还带 上了自己68岁的儿子小大卫一起筹备。

接下来,就是挑选首批将被邀请的富豪名单。人不能太多,但必须在此前就对慈善事业做出过贡献,并且拥有巨额财富。盖茨主导了整个聚会的邀请和筹备过程。

由于聚会在纽约举行,本地富豪成了优先选择,3人联名邀请了纽约市长布隆伯格、3名华尔街大鳄——彼得·皮特森,朱利安·罗宾逊和索罗斯,还有查尔斯·查菲尼,他已通过自己的基金会捐出了超过50亿美元的财富。

外地的嘉宾则包括奥普拉·温弗利和泰德·特纳,还有两对加州的夫妇:洛杉矶慈善家 布罗德夫妇和前思科总裁莫格里奇夫妇。让所有这些人舟车劳顿,在一个工作日的下午齐聚一堂,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但洛克菲勒、巴菲特和盖茨的联合邀 请,却让这件事具有了非同一般的吸引力。布罗德说,“令人印象极为深刻”。

于是,2009年5月5日,14位慷慨的富人坐在了一张长长的圆桌旁,除了盖茨和巴菲特,他们都很好奇,想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而他们究竟需要讨论些什么。在这次聚会前,他们对此一无所知。

负责活跃气氛的人是巴菲特,大卫·洛克菲勒说,“他是个搞笑的角色。”巴菲特抛出了球,要求在座的富豪们聊一聊他们对慈善事业的看法和感悟。“随便聊聊,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下慈善,”巴菲特说。

富人们轮番讲了12个关于他们自己做慈善的故事,小大卫·洛克菲勒的故事是他如何 从父亲和曾祖父处学到慈善的妙处,泰德·特纳则描述了他是如何突然决定捐献给联合国基金会10亿美元,并克服重重困难得以成功的。并不是所有故事都如此美 妙,有些人表示担心过多的慈善会阻碍他们和自己孩子的关系。巴菲特事后回忆道,“我像个心理学家一样,一直在解决富人们的种种问题。”

比尔·盖茨则从中发现,每个人关于慈善事业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他们所讨论的范围涉及教育、文化、环境、卫生和公共政策,每个人都在激动地表示,希望给出更多。这让他激动万分。他如此评价那一场聚会,“美国人民乐善好施的多样性,是令美国美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随后进行的晚宴上,大家的话题变得更加漫无边际,主题由自身的捐赠变为了如何鼓 励更多人付出。从总统授予奖章、拍摄电影、慈善指南到各种研讨会,没人给出任何具体的承诺,也没人提到要真的捐献一半财富,但是,大家都在积极贡献着各种 主意。那天晚上,当两位洛克菲勒离席时,他们内心笃定,“在座的许多人都会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为慈善事业付出更多。”

这本应是一次完美的聚会。但事与愿违,还是有人向外界透露了这次完全私密的聚会。有人怀疑是查尔斯·查菲尼,但没有证据。两个星期后,一家名为IrishCentral.com的网站泄漏了关于这次聚会的一些信息,猜测与争议声四起。

比尔·盖茨和他的基金会陷入了被动,因为直至当时,他们都还只在头脑中拥有一个模糊的雏形,整个捐赠计划,包括说服谁、如何说服、计划的具体形式是什么,他们自己都并不清楚。

举行更多的富人聚会,并保持绝对私密,成了比尔·盖茨和梅琳达、巴菲特的共同选择。梅琳达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一还漂浮着的承诺是否能最终飞翔起来。”

然后,就是第二次与第三次聚会。这一次,梅琳达坚决要求,让所有富人的太太一并参与聚会,因为“钱虽然是富人们赚的,但看管的人却是他们的太太”。

2009年11月,盖茨在纽约公共图书馆举行了第二次聚会。果不其然,这一次,太 太们发挥了更大的作用。纽约投资银行家朗格尼参加了那次聚会,而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来自费城的富人伦费斯特的妻子玛格丽特提出了当晚最好的主意,“每个 富人都应该坐下来看看,到底我们和我们的后代生活需要花费多少钱,然后看看其他所有的财富还能够发挥什么更大的作用。” 毫无疑问,当步出公共图书馆时,富豪们都和第一次聚会时一样,暗暗下了要捐献更多的决心。

第三次晚餐走出了纽约,在加州的紫檀木沙山酒店举行,全美国各地的富豪蜂拥于此。 但这一次聚会与前两次有所不同,梅琳达说,“很多富豪都只是刚刚拥有大批财富,对于为何要捐赠出去自己的金钱,他们还在慢慢树立起属于自己的观念。”所 以,晚餐的时间被拉得很长,人们的讨论漫无边际,谁也不知道到底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到最后,为晚餐精心准备的牛肉都因为变冷而寡然无味了。

3次聚会之后,盖茨和梅琳达、巴菲特发现,虽然富豪们的确都有心为慈善贡献出一份 力量,但是围绕着慈善,也的确有许多潜在的问题。富人们忧心,如果捐献出大笔财产,社会舆论会对他们本来平静的生活造成怎样的影响;各种慈善团体会不会无 休止地提出索求;在国外的慈善事业如何才能够确保有效进行,而不是像把钱扔进无底洞。

比尔·盖茨说,“每个人都希望确保自己在给钱时像挣钱时一样的明智。”但是,即使有这么多问题,“也从来没有一个人对我说,我们给出去的比应该给出的多”。

3次晚宴结束了,仍然没有任何具体想法或承诺成型。但盖茨夫妇和巴菲特意识到,富豪们都已在潜意识里愿意将自己的财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他们所需要做的,就是鼓动他们,将这一想法真正落实。

 

“作出承诺”的成型

一个大胆的想法开始在3人的脑海中酝酿——为什么不劝说那些全美国最富有的人,捐出他们的大部分财产呢?

这看起来不可思议,但一旦真正实施起来,却有着极高的执行度。这些人的身份公开,财产透明,而其财富之巨,已然到了金钱在他们眼里只是数字增减的地步。对于他们来说,财富的增加并不带来更大的成就感,但财富更好地被使用,却能让他们满足。

盖茨、梅琳达和巴菲特3人开始了漫长的劝说过程。他们轮番给福布斯全美前400名 富豪打电话或去信,想尽方法与他们取得联系,请求他们加入“作出承诺”这一盟约。并且,为了免除这些富豪的后顾之忧,他们并不要求富豪们将钱注入盖茨基金 会,只要求他们承诺,将一半以上的财产用于慈善,便等于加入盟约。而且,他们还特别注明,这项盟约只是口头誓言,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力。

2010年整个上半年,盖茨都在为了这件事而四处奔走。他和巴菲特一起,共找到了 七八十位个人财富排名全美前四百的企业家,分头给他们“一一打了电话”。而梅琳达则负责建立起了一个“作出承诺”的网站,在网站上,所有同意加入盟约的企 业家都会发表一封公开信,阐述自己加入的理由。

眼下,已经有40名富豪发表声明,与盖茨三人组一起,承诺将把自己的财富投入公益。其中包括《星球大战》导演卢卡斯、甲骨文CEO埃里森(他捐出了自己95%的财产)、酒店业巨头希尔顿、传媒大亨泰德·特纳和石油大亨皮肯斯。正如巴菲特所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开头”。

所有这些慷慨的富豪,来自于各个不同的行业,他们有些属于声名显赫的家族,祖辈为他们积累了丰厚的财富;有些则白手起家,在席卷上世纪最后30年的技术革命里,赚得盆满钵满。但他们却都和盖茨与巴菲特一样,选择了对财富的放手。

有些人出于宗教的信仰,达美乐批萨创始人莫纳汉出于虔诚的天主教信仰而捐献财产,他的捐赠书上如是写道,“我出生时一贫如洗,因此我坚信离开时也什么都不能带走。我愿用天主赐给我的财富来帮助别人。”

有些人为了教育下一代,布隆伯格表示,捐钱“能让世界变得更好。我一直觉得,子女们在慈善中的收益会比你希望的更多。留一个美好的世界要比留钱给他们更强。”

而对冲基金创始人斯蒂尔则说,他决定加入盟约是为了给孩子做个榜样——告诉孩子们做一个有价值的人最为重要。

还有些人对财富的观念相对淡泊,对于他们来说,留够钱以维持生活就已足够,剩余的 财富,他们更愿意将自己解读为托管者,而非拥有者。回报社会,本身就是一种义务。花旗集团前高管斯坦福·韦尔说:“我们坚信,寿衣没有装钱的口袋。”凯雷 集团的创始人戴维·鲁本斯坦则说:“慈善事业等于偿还欠国家的债,国家对我和我的家族是那么的慷慨。”

接下来,盖茨和巴菲特还有一长串美国国内的电话没来得及打。而他们已然准备将触角伸向国外,例如拥有古老财富的英国,或是新兴富豪扎堆的中国和印度。

他们深知,这些地方或是受制于传统观念,或是为不健全的法制所桎梏,想要推行他们的慈善理念,困难重重。

也有富豪表示对这一计划不感兴趣。素有慷慨之名的索罗斯就未加入这一计划。但盖茨认为,这些人只是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全盘考虑。事实上,在他看来,加入这一盟约只会让富人们生活得更有价值。“作出承诺的核心在于,让富人更好地利用财富。”

 

创造性资本主义

2009年的达沃斯论坛举行之际,世界经济正处于最低谷,金融危机在暗中涌动。作为“精英中的精英”,比尔·盖茨拥有比其他所有人都长一倍的时间,半个小时,发表了一篇题为“对21世纪资本主义的新见解”的演讲。

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并不总是有效的情况下,人们再次开始了对资本主义的反思。资本主义的界限在哪里?出路又在哪里?

盖茨有他的看法。正是在这次论坛上,他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名词,“创造性资本主义”。

用盖茨自己的话来说明“创造性资本主义”,就是从无到有地创造出富有潜力的全新市场,尤其是从已存在的相关市场中加以改造。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企业和非营利组织将合作,以市场的力量为主导,令更多的人在努力减轻世界不平等状况的工作中获得利润或得到赞赏。”

他希望建立起一个全新的“以市场激励因素推动为穷人做更多贡献的体系”,而从根本上来说,这与老式的资本主义定义,已然背道而驰。

毫无疑问,“作出承诺”的实行,正是“创造性资本主义”的一次实践。在我们已经习惯“为富不仁”的仇富话语体系下,比尔·盖茨和他所提倡的“创造性资本主义”,也许给了我们权贵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富豪们当头一记棒喝。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全世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和它的人民为世界在慈善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贡献了总GDP的2%用于慈善。但就如社会分析家们所指出的,人们还是习惯于捐赠给自己所熟悉的领域,大学和文化界总能得到远多于他们所需要的金钱。

超级富豪们这一次的慷慨捐赠,并不仅仅是数额扩大如此简单。更重要的是,比尔盖茨 所领导的“作出承诺”盟约,会在极大程度上改写美国人的财富观与捐赠观。50%属于超级富豪们的钱财,最多只能带来6000亿美元。但他们所起到的带头作 用,在遍地都是中产阶级、百万富翁的美国,却意味着未来有可能上万亿美元的捐赠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完全颠覆。

而这,也有可能意味着是比尔·盖茨第二次创业成功的开始。在许多人还沉浸于他过去33年软件IT业霸主辉煌生涯之时,他却已然转投向了新的战场,并在此摧城拔寨,也再一次,证明了他的不懈、创新与无可替代。

在他退休前,风投商人米歇尔·科兹曼就曾经如是预言,“在遥远的未来,那时或许已经没人记得微软和微软的比尔·盖茨,但是所有人都会记得盖茨的基金以及他对世界所做的贡献。”

 

(本文部分材料参考自《Fortune》,实习生王文雨亦有贡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9

刘永好收到“慈善”邀请 巴菲特或参观比亚迪家电基地

http://2009.nbd.com.cn/newshtml/20100908/20100908012847226.html

核心提示:“巴菲特等人来中国参观考察,所有的行程都是由比亚迪来安排的,而且是专门来比亚迪参观指导的。”

 

每经记者  李娇凤  李潮文发自北京、深圳

        “巴菲特等人来中国参观考察,所有的行程都是由比亚迪来安排的,而且是专门来比亚迪参观指导的。”比亚迪汽车公关总监徐安昨日(9月7日)肯定地对《每日经济新闻》说。

        徐安还强调,“至于其他的任何活动(慈善聚会),我们从来都没有听说过有这样的安排,因此也不确定董事长王传福是否收到邀请。”

        9月29日的慈善聚会到底有哪些中国富豪收到了邀请并将出席,各媒体说法不一。有媒体分析称,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步步高电子掌门人 段永平、赤子之心中国成长投资基金创办人赵丹阳、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苏宁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近东等,都有可能成为邀请对象。

        新希望集团文化宣传处处长杜娟证实,刘永好已收到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邀请函,“但去不去要他自己确认,目前还不清楚到底出不出席。”

        当被问及宗庆后是否收到晚宴邀请时,娃哈哈集团新闻发言人单启宁说:“不知道此事,没有听说过。”

        外界十分关心王传福是否会出席此慈善聚会,徐安表示,没有听说过慈善晚宴的事,因此也不确定王传福是否收到邀请。

        值得注意的是,在流传出的行程表中,指出巴菲特将参观比亚迪葵涌生产基地、比亚迪宝龙生产基地和比亚迪惠州生产基地。在关于行程的说明 中,比亚迪指出,宝龙生产基地位于深圳龙岗区宝龙工业区,目前负责家电项目和人力培训。这是比亚迪首次承认集团家电基地的设立。

        “深圳宝龙的家电生产基地确实在筹建中”,比亚迪有关负责人昨天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确认,该基地之前负责一部分IT产品生产,并不是全部用于家电生产。

        业内人士预测,比亚迪进入家电行业的第一步是变频空调,走技术驱动的路线。“这只是外界对比亚迪家电思路的一种猜想”,比亚迪相关负责人指出。业内还预测,家电将会是比亚迪自主品牌,相对于手机代工业务,毛利率会有大幅提升。

        在比亚迪中期业绩会上,王传福曾透露,“比亚迪正在调研有关家电特别是有关于低碳、节能家电的技术。”

        为了排除富豪会在慈善晚宴上被“劝捐”的误解,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中国项目区主任叶雷称,盖茨和巴菲特将会尽快发来亲笔信,说明此次活动只为结交朋友,不会给中国富豪们带来捐献上的压力。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媒体负责人张璟曾向记者表示,如果盖茨和巴菲特发来亲笔信,就会马上公开,但具体何时发并不确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38

大陸富豪拒絕出席股神慈善晚宴 巴菲特不了解中國富豪的心?

2010-10-04  TWM 
 

 

比爾蓋茲和巴菲特萬萬沒料到,九月底的中國慈善行,竟碰了中國富豪們一記軟釘子,原本是人人爭相會晤的巴菲特,但這次獲邀的中國富豪卻紛紛走避,二位巨富在大陸吃癟,是中國富豪太吝嗇?還是巴菲特來得太早了?

 

撰文‧林孟儀、林宸誼

股神巴菲特與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風光抵達中國,並於九月二十九日晚間舉辦慈善晚宴,邀請中國五十位億萬富豪出席。原本是人人爭相會晤的巴菲特,甚至要競標才有機會與這位世界級富豪共進午餐,但這次獲邀與會的中國富豪卻紛紛走避,比爾蓋茲與巴菲特這二位世界排名第一、二的富豪吃癟,是中國富豪太吝嗇?還是巴菲特來得太早了?

過去一年,比爾蓋茲和巴菲特為美國富豪舉行了一系列晚宴,呼籲大家生前或死後至少捐出一半財產,目前響應的有紐約市長彭博、甲骨文創辦人艾利森、好萊塢導演喬治.盧卡斯等四十位億萬富豪。

在巴菲特的遊說下,這四十位腰纏萬貫的富翁願意捐出他們資產總額二四九○億美元的一半,也就是一二四五億美元做慈善,這樣的成就讓巴菲特大喜,於是決定今年將目標轉向號稱擁有全球第二多億萬富翁的中國,但是他可能要大失所望了。

 

中國富豪拒絕股神邀約

九月二十四日清早,今年六十五歲的娃哈哈集團總裁宗慶後現身台北,這位穿著普通襯衫、西裝褲,戴著平價手錶的歐吉桑,走在台北街頭,大概沒有人會看出,他才剛在︽富比世︾雜誌﹁二○一○年全球富豪榜﹂上,以七十億美元資產位居第一○三位、名列中國富豪入榜的首富。

對於巴菲特的邀請,宗慶後立即一口回絕,表面的原因是沒有時間,但是這位靠自己雙手創業,創立娃哈哈飲料帝國的富豪接受訪問時解釋指出,娃哈哈本來就在做慈善,不必特別參加這種捐款晚宴。

娃哈哈在中國二十九個省市建立了五十八個生產基地,帶給農村就業機會,每年娃哈哈的供應鏈更採購了二二五億人民幣的農產品原物料。「這才是真正為當地經濟『造血』,否則越救越窮了!﹂宗慶後認為做慈善不能只捐錢,「錢掌握在會做事的人手裡,作用更大!」不只宗慶後拒絕,還有許多接到邀請函的大陸富豪都低調拒絕出席,為何中國有錢人對慈善事業如此冷漠?

深圳TTF珠寶公司總裁吳峰華接受大陸媒體訪問時就坦白指出,他也相當贊同巴菲特富人財產有一部分應留給社會的想法,但是巴菲特承諾身後捐出一半財產的方式並不適用於中國,尤其是現在的中國企業家,「因為我們的企業正處發展期,還沒有脫離險境,相對做慈善,我們應該將更多的資金和精力用來關注企業的發展。而且,在身前的這段時間,企業也沒有完全擺脫風險,誰能料到死後還有多少財產!」他無奈地說。

擁有財富的時間長短,對財富的運用方式有很大的影響,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副教授郭建中觀察指出,關鍵在於中國和美國經濟發展階段和結構並不相同,「中國才剛富起來,所以還在創造財富、鞏固財富、享用財富的階段。」

中國還在擴張財富階段

的確,中國經濟改革開放不過三十年光景,但美國光是從第一位億萬富豪──石油大亨洛克斐勒算起,家族已經富了一百多年,並且傳承到了第六代;相對之下,中國台面上的富豪大多是第一代打拚起來的白手起家富豪,近來才開始討論第二代接班問題,兩國富豪對財富的運用,當然會有很大的落差。

根據︽富比世︾雜誌﹁二○一○年全球富豪榜﹂,一○一一位身價十億美元以上的富豪,中國排名第二多,有六十四位入榜,平均年齡五十歲,總資產一三一八億美元;和美國上榜的四○三位富豪,總資產達到一.四兆美元,相差了十倍之多。

再看︽二○一○胡潤財富報告︾資料,中國富豪的平均年齡為三十九歲,主要人物是創業家、商人、﹁炒房者﹂和﹁職業股民﹂;他們比國外富豪要年輕十五歲,現在他們正處於拚命擴張的階段,要他們放下財富做慈善,無異是苛求。

如果將時間調回到一九六九年,當時的巴菲特才三十九歲,他正意氣風發,在股市大賺了一筆,由於沒有合適的標的,他出清所有的合夥公司股份,財富達到二千五百萬美元的身涯高峰。由於他的正確選擇,成功避開了一九六九年的股災,如果此時有人請已是千萬富豪的巴菲特吃一頓晚餐,並遊說他捐出一半財富做慈善,巴菲特會有何反應?

如果他在當時點頭捐出財產,巴菲特就不會有機會在美股下跌時淘金,更不會有機會買下可口可樂股票,產生所謂的價值投資哲學,更不會在一九九三年榮登︽富比世︾雜誌排名的世界首富寶座。

在中國專門進行富豪排行的﹁胡潤百富﹂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胡潤︵Rupert Hoogewerf︶就表示,﹁中國的企業家真正擁有經濟實力,也不過是最近十多年的事,﹂企業家仍舊忙著繼續創造財富。雖然慈善事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但是常常不被看作當務之急。「你不會指望一個四十歲的人,花在慈善上的時間和精力與他投在創造財富方面的時間和精力一樣多!」胡潤一針見血地說。

八十歲的巴菲特已經享受財富幾乎達半世紀,人生圓滿,此時他戴著慈善的光環,勸中國的富豪小老弟捐出一半家產做善事,似乎太早了一點,也太心急了一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62

牛根生“裸捐”:全部海外资产用于慈善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30/yNMDAwMDIxMzYyNw.html

12月28日,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在香港宣布,蒙牛创始人牛根生将其拥有的海外资产主要包括持有的蒙牛股份全数转让给Hengxin信托,以贡献公益慈善事业。

牛根生在境外设立了慈善信托机构“Hengxin”来运作牛根生在境外的资产,该捐献已经捐出不可撤销。

这次蒙牛集团创始人牛根生第二次明确宣布其所拥有的资产做慈善。2005年1月,牛根生及其家人宣布全部捐赠持有的蒙牛乳业股份做慈善公益事业,为此,作为主要发起人,牛根生成立了老牛基金会,并随后将其在国内的资产全部捐给老牛基金会。

截至目前,牛根生实际拥有和视为拥有的蒙牛股份为2.635亿股份,市值总额54.55亿港元。牛根生此时再次要捐献所拥有的境外资产,让外界心生疑惑。

12月29日,蒙牛集团新闻发言人姚海涛告诉记者,“这个事情,我也是刚知道,牛根生捐款主要是个人行为,不需要跟公司沟通。”

不过,当日蒙牛集团董事会办公室张振华则称,老牛基金会是国内注册设立的机构,牛根生国内的资产已经全部捐给老牛基金会;由于牛根生持有的蒙牛股票在香港上市,牛根生持有的资产捐献,需要在境外设立机构来运作这些资产做慈善。

牛根生完成资产捐献

张振华告诉记者,“Hengxin信托是在境外设立的一个公益性慈善机构,受牛根生委托全面负责运作牛根生所持有境外资产收益”。

姚海涛称,牛根生自从宣布捐出个人所持有资产做慈善后,这几年他一直在专心做慈善。

这次资产捐献后, Hengxin信托的受益方包括老牛基金会及与其合作过的中国红十字会、中国扶贫基金会、壹基金、大自然保护协会、内蒙古慈善总会等公益慈善组织。

张振华称,牛根生希望学习比尔.盖茨和李嘉诚,将所拥有的资产用来做慈善。

在这次捐献给Hengxin信托的资产中,主要有牛根生持有的蒙牛乳业3.96%股份,根据蒙牛乳业公开资料,这部分股份总额为6878万股。

另 外,牛根生个人以及老牛基金会通过金牛、银牛等基金持有蒙牛乳业的股份。2010年4月27日,在蒙牛乳业宣布公司执行董事牛根生转任公司非执行董事的公 告中透露:截至本公告发出之日,牛根生实际拥有和视为拥有本公司2.635亿股份的权益(按《证券及期货条例》第XV部所界定的涵义)。

截 至12月29日收盘,蒙牛乳业股价为20.70港元/股,这意味着,如果以其直接持有的3.96%股份来计算,牛根生直接捐出的资产价值为3.756亿港 元;如果以其实际拥有和视为拥有的蒙牛2.635亿股计算,此次牛根生捐出的蒙牛乳业资产市值总额为54.55亿港元。

张振华表示,2005年牛根生承诺捐出所有资产做慈善,但是当时《公司法》有规定,公司法人捐献持有的股份每年不能超过25%,因此都是每年捐赠一部分。目前,牛根生持有的蒙牛境内资产,通过逐年捐献,已经全部捐献给老牛基金会。

老牛基金会(前身为内蒙古老牛公益事业发展促进会)成立于2004年12月28日,是蒙牛创始人牛根生捐赠并发起设立的从事社会公益慈善活动的私募基金会。老牛基金会登记机关为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业务主管单位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2005年1月,牛根生与其家人宣布全部捐赠持有的蒙牛乳业股份,并约定在他有生之年,该等股份红利所得的51%归老牛基金会,49%归个人支配;待他天年之后,该等股份的红利100%归老牛基金会,家人只领取相当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平均工资的生活费。

据老牛基金会介绍,目前牛根生及其家人持有的蒙牛乳业股票红利,实际捐赠比例已达到63%。

另外,蒙牛乳业创业团队的十四位高管共同决定将来自外资股东奖励股份50%的售股收入亦捐赠于老牛基金会,用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

老牛基金会介绍,目前上述捐赠是老牛基金会的主要资金来源。至2010年3月10日,老牛基金会累计接收捐赠之现金(包括2009年7月股份变现所得)已达人民币11亿余元。由于,牛根生及家人所捐股份的主要部分尚未变现,仍以股份形式存在。

张振华告诉记者,老牛基金会已经联合中国红十字会等公益基金,投入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县特大泥石流灾害的救助。

老牛基金会介绍称, 截至2009年底,老牛基金会已与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国扶贫基金会、机构合作等合作开展了五十余个公益慈善项目,捐赠款项金额合计约1.3亿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老牛专项基金”捐赠超过4.18亿元人民币。

暂不会退出蒙牛

捐出全部所有海外资产,这是否意味着,在逐渐退出蒙牛后,牛根生将彻底退出蒙牛?

姚海涛表示,具体情况不太清楚,公司这边也没有新消息。

不过,在三聚氰胺事件后,牛根生逐渐退出蒙牛路径已经慢慢清晰。

2009年7月6日晚,在港上市的蒙牛乳业发布公告称,中粮集团联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厚朴投资,以61亿港元获得蒙牛乳业20%股份,中粮集团成为蒙牛的第一大股东,蒙牛也从民营企业变为央企控制的国有企业。

8月27日,蒙牛乳业(02319.HK)召开特别股东大会,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总裁于旭波,中粮集团战略部总监马建平,厚朴投资董事长方风雷四人出任蒙牛乳业非执行董事,公司执行董事牛根生转任董事会主席,而宁高宁出任董事会副主席。

此外,牛根生亦辞去蒙牛乳业主要核心资产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蒙牛)董事长职务,由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接任内蒙蒙牛董事长,仅保留董事一职。

这标志着被中粮收购的蒙牛正式进入中粮系,牛根生有意淡出蒙牛,将主要精力放在投资业务和老牛基金会上。

而且当时蒙牛高管持股的现代牧业已经蒸蒸日上,牛根生作为主发起人的老牛基金会旗下的投资公司也投资了现代牧业。2007年底,“老牛基金会”投建了“老牛投资”,这是一家主要投资农业等领域的基金,目前持有现代牧业约5%的股份。

在操作蒙牛乳业香港上市并获得成功后,再操作现代牧业香港上市,显示牛根生资本运作之老到。

东方艾格分析师陈连芳告诉记者,牛根生是一个很聪明的人,有特别的思维,这使他能抓住资本运作的机遇。

不过,张振华告诉记者,牛根生不会退出蒙牛,但主要精力会放在做慈善公益事业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81

慈善牛根生起底:老牛基金会及其他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15/0MMDAwMDI0NDU0Mw.html

“您好,欢迎致电XX抗旱绿化有限公司……”手机铃声响起不久,田磊就接通了记者的电话。此时,田磊的身份是老牛基金会新闻发言人,而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前述这家公司的员工。

身兼两职的田磊表示,自己其实只能算老牛基金会的义工,帮忙做点事,基金会一共仅10来名专职人员,自己所在的和信园,也是一家致力于生态环境建设的企业。不过,这样一家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的基金会,却因为牛根生在几天前辞任董事会主席,而会在未来凸显其重要性。

蒙牛方面对牛根生辞任的解释是,他“拟将大部分时间投入慈善事业,实现数年来夙愿”。而田磊则明确告诉记者,老牛基金会正是牛根生目前从事慈善事业的唯一平台。

其 实,从2004年成立至今的7年时间里,外界对老牛基金会并不陌生。但关注的背后,所谓“高调”的老牛基金会在外界眼里依然神秘:过去几年,来自牛根生的 个人捐赠究竟有多少?基金会资产究竟有多大?针对公益慈善的捐赠是否如约进行中?牛在过去和未来又会在基金会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40亿资产起底:绕不开的蒙牛

“目前,老牛基金会持有的现金和股权,总资金应该有近40亿元人民币。”田磊同时称,老牛基金会与蒙牛并无任何关系。这一点,记者也从蒙牛方面得到同样的说法。

但从资金来源上说,老牛基金会从成立伊始,便与蒙牛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据 老牛基金会网站介绍,2005年1月,牛根生携家人捐赠了蒙牛乳业全部股份,并约定:在他有生之年,该等股份红利所得的51%归老牛基金会,49%归个人 支配,而实际执行比例为,红利的67%归老牛基金会,33%归个人支配;待他天年之后,该等股份的红利100%归老牛基金会,家人只领取相当于北京、上 海、广州三地平均工资的生活费。

而“受其慈善行为之感召,蒙牛乳业创业团队的十四位高管共同决定将来自外资股东奖励股份50%的售股收入亦 捐赠于老牛基金会,用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至2010年3月10日,老牛基金会累计接收捐赠之现金(包括2009年7月股份变现所得)已达人民币11 亿余元。至此,牛先生及家人所捐股份的主要部分尚未变现,仍以股份形式存在。”

因此,田磊认为,基金会的现金来源分为三部分,一是牛根生未变现股份的红利,二是2009年股份套现所得资金,三则是管理层的捐款,即在与外资股东“对赌”中获利的股票变现的一半现金。

他告诉记者,这三部分中,第二部分的资金最多,达9亿多元。其次为管理层捐款,而这其中的管理层也包括了牛根生本人,他的捐款在14位管理层中占近一半。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部分的变现资金,曾因为引发蒙牛的“抵押门”事件一度引起外界很大关注。

2008年10月,牛根生的“万言书”的主要背景,正是老牛基金会将牛根生所捐献的其中一部分蒙牛股权——此部分股权占蒙牛香港上市公司4.5%——抵押在摩根士丹利。据牛根生此后称,抵押股权源于老牛基金会出现了资金困难。

据他介绍,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因为想做慈善事业,每年花几千万,钱不够用了,老牛专项基金才将股权质押给了外国投行。

田磊也表示,当时基金会有扩大业务、持续发展的需求,因此对资金的需求较大,仅依靠每年红利,没有大规模的变现交易是不行的。

而且,这部分股权和红利,也并不是在2005年一步到位。由于《公司法》规定公司董事每年转让股份数量不得超过25%,所以牛根生的捐赠是逐年办理法律手续。

在这样的情况下,2009年7月,中粮入主蒙牛,除了新股增发,一部分还来自于牛根生旗下的老牛基金会以及管理层的套现,总计金额达11.58亿港币,其中老牛基金会全部股权出清,收回现金9.55亿港币。

田磊坦言,在此次变现后,老牛基金会资金量很充裕了。

根 据老牛基金会网站信息,2010年7月19日,经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批复,牛根生名下最后持有的内蒙古蒙牛2.63%的股份也与老牛基金会办理完捐赠法律 手续,这是第三笔转让。至此,牛根生名下持有的内蒙古蒙牛股份已全部履行完法律手续,归于老牛基金会,老牛基金会成为内蒙古蒙牛的第三大股东。截至当时, 唯有牛根生名下持有的上市公司中国蒙牛3.96%的股份,尚待履行法律手续。

去年12月28日,蒙牛乳业在香港宣布,牛根生已将其名下的境外蒙牛股权资产全数转让给Hengxin信托,以贡献公益慈善事业。至此,牛根生所有股权,捐赠完毕。

据田磊估算,包括前述11亿元现金捐赠,以及未变现的内蒙古蒙牛股权和上市公司股权,老牛基金的资产总额近40亿人民币。

正在学习的环保慈善

根 据老牛基金会的介绍,老牛基金会成立于2004年12月28日,是一家非公募基金会。老牛基金会登记机关为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业务主管单位为内蒙古自治 区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其以“发展公益事业,构建和谐社会”为宗旨,业务活动主要方向是面向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及救灾帮困等其他公益慈善事 业。

截止到2010年9月30日,基金会的捐款总额为1.83亿元。

记者查阅基金会从2005年至

2009 年的业务活动一览表看到,在2005年时,其资助项目还主要为支持中国乳品工业协会年会及乳品设备、技术展示会,中国乳都雕塑资助费、支持宣传中国乳都市 委书记的电影和电视剧拍摄等等;到2006年,基金会才开始了扶贫资助等公益慈善项目。此后几年,也多为救灾帮困、文化医疗等,其首当其冲的环保主题则甚 少。

一个解释是,老牛基金会前身老牛公益事业发展促进会,最初的章程规定,基金主要用于褒奖对蒙牛集团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士或机构,员工个人遭遇不幸或生活窘困可向基金会申请资助。

老牛基金会在一份文件中专门提到,最初设立为老牛公益事业发展促进会,主要原因:一是对相关法规政策的理解不到位,没有分清基金会与社团组织的职能定位;二是对单独设立公益组织缺乏经验,又无可参照的实例。

在慈善面向社会后,基金会应运而生。两个机构资金来源、业务内容完全一致。基金会方面表示,促进会将在全部业务终了时,适时注销,其所有资产、业务、人员等均全部转移到基金会。

而田磊则告诉记者,目前正在做(促进会业务终止的)相关工作手续。

他同时表示,环保项目目前涉猎很少,主要原因是这是近两年才做出的调整,之前基金会并没有相关提法。而且,环保项目事关重大,也比较复杂,基金会还需要时间和各方面支持来进行相关探索尝试。

目前,基金会从事的一个环保项目与大自然保护协会就内蒙古生态保护与恢复项目进行合作。按照双方在2009年的协议,未来三年里基金会捐赠资金约3000万元人民币,大自然保护协会配套资金约3000万元人民币,共同用于内蒙古的生态保护与恢复。

据称,该项目在去年才完成全部洽谈,今年正式启动。

那 么,另一个问题是,基金会如何选择项目决定投向呢?田磊告诉记者,在基金会下设有项目部、法规部以及财务审核部等部门。项目来源有二,一是“有人主动找到 我们”,二是在行业接触过程中发现项目。有了对象后,先经过项目和法律部门的分析评估,再由财务部门做资金评估和审核。几方确认后,项目提交秘书长讨论。

一般50万以下项目基金会秘书长有拍板决定的权力;50万元以上则需提交更上一层的理事会讨论决定。

目前,老牛基金会秘书长为雷永胜,他曾担任蒙牛首席执行官一职。

田 磊还表示,因为基金会人力、技术力量以及信息等方面的局限,一般都选择与大型的、特别是政府性的公益机构进行合作开展慈善活动,其中包括中国红十字总会、 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儿童听力基金会、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李嘉诚基金会、李连杰壹基金会等。同时,多数慈善活动都集中在内蒙古 当地。原因是,对于干旱、水土流失等现象严重的内蒙古来说,生态治理和环保正是其目前的重点,与基金会的环保主题相一致。

基金会与Hengxin信托

2009年,中粮入主蒙牛时,中粮董事长宁高宁曾这样描述自己的老朋友牛根生:“我去了蒙牛,他没有带我看任何工厂,带我去了两个地方,很远的地方,一个是他治理的河,第二个是河两边种的菜和树苗,种的西瓜,这就是他现在干的事。”

如此猜测,基金会目前的环保方向是否也是由牛根生制定的呢?

“牛总在基金会中没有决策权,不参与项目的具体定夺和操作。”按照田磊的说法,此前牛根生在基金会中实则为两个身份,一是主要捐赠人。而捐赠一旦完成,“双方的法律义务就固定下来了”。二是基金会的名誉会长。

他 表示,牛根生通过四种方式对基金会“施加影响”。首先,牛根生会为基金会的发展规划、构想提供建议。其次,牛作为社会名人,拥有广泛的社会活动和关系,能 提供一些行业信息。比如,与李连杰壹基金的合作,就由他牵线而成。其三,牛根生会出席一些慈善活动,做公益宣传。例如,亲自参加地震灾区的援助项目。

此外,牛根生还会参加基金会的年会,听取秘书处的工作报告,交流意见。

但如今的问题是,在牛根生宣布辞职致力于慈善事业后,在老牛基金会的角色是否会发生转变?

“目前并没有这方面的调整。牛总在此之前已经投入很大的精力在慈善之上,这是一贯的。今后,应该是会更频繁地做这些事情吧。”田磊揣测道。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前述提到的Hengxin信托。据此前蒙牛方面的介绍,Hengxin信托为一个不可撤销的信托,该信托的受益方包括老牛基金会及与其合作过的中国红十字会、中国扶贫基金会、壹基金、大自然保护协会、内蒙古慈善总会等公益慈善组织。

也就是说,这最后一部分的股权,并没有完全给予老牛基金会。尽管田磊表示目前老牛基金会是牛唯一的慈善平台。但田磊对记者解释称,老牛基金会应该算是该信托最主要的受益方,而且,基金会秘书长雷永胜目前也是信托三个保护人之一。

当时即有相关律师人士分析表示,这个信托是牛根生授权瑞士银行设立的,信托未来发展的方向肯定与牛根生的意愿有很大的关联。

而一位非盈利组织的研究人士告诉记者,自己也对于牛为何将这部分股权交付境外信托感到不解。“按理说,完全可以在国内直接给老牛基金会,如果说是通过境外信托避税,也说不过去,因为国内现在也有很多免税措施。”

对此种种疑问,田磊仅表示一切以当时公告为主。

除了这个信托,外界对牛根生未来的猜测还在于老牛基金会旗下老牛投资所投的现代牧业。后者被看做是老牛基金会资金的另一个重要去向,也是牛根生未来致力上游的证据。

对此,田磊告诉记者,此前有关老牛基金会与老牛投资关系的种种猜测并不属实。“没有太大关系。”他说,“这只是出于资金保值增值的需求设立的。”

据他称,老牛投资在现代牧业上的金额和股权比例很少,“不具重要性”。

只是,老牛投资并不是老牛基金会“保值增值”的唯一平台。此前,有消息称,一家名为尚心(北京)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企业也为老牛基金会下属公司,具体管理老牛慈善基金对外投资事项。

田磊对记者承认了这家公司的存在,但他表示,尚心投资目前只是负责基金会部分资产的管理工作。

据悉,Hengxin信托也有相关“保值增值”的投资安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28

為了五億 葉國一自毀慈善家形象

2012-5-14  TCW



買一塊地把它擺著,白天也賺、晚上也賺。」這是二○一一年年中,英業達集團會長葉國一,與國揚建設董事長侯西峰共同在高雄推案時,豪氣的道出他投資房地產的心得。事隔一年,葉國一的豪氣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捲入收購士林官邸專案住宅,涉嫌詐欺及偽造文書。不光是他,太太王富代、兒子葉力銓、葉力誠都同時捲入風暴中,全家人正面臨最嚴厲的考驗。

廣達董事長林百里、鴻海董事長郭台銘都要尊稱一聲「大哥」的葉國一,從二○○八年大動作的跨入房地產業後,目前從南到北擁有多達五萬坪土地,手中現金超過兩百億元,成為全台灣最有實力房地產新貴。幾次出手救友,幫助前亞力山大董事長唐雅君、華國飯店總經理廖裕輝、大板根董事長蔡春隆,更讓他贏得「大善人」美譽。

只是,慈善家的背後,卻是一場與小民爭利、赤裸裸的劫貧戲碼。

與小民爭利低價收購二十五戶分配權

時間拉回二○○○年,葉國一聽從風水師的建議,在士林官邸附近收購土地,要蓋傳家祖厝。收購土地的同時,得知鄰近的眷村要整體開發,遂用太太王富代的名義逐戶收購,準備坐享開發利益。

這一帶眷村的住戶,絕大多數都是跟著前總統蔣介石從中國搬遷來台的軍人,每個月領著少許的軍餉,住在公家配給、狹小的矮房子中,只圖一家老小得以溫飽。

他們從沒想過,破舊的棲身之處竟然有值錢的一天。所以當王富代以每坪十八萬五千元價格向拆遷戶收購重建分配權時,不少手頭吃緊的,很快的就簽下同意書,最後共有二十五戶,把開發後返還分配的權利賣給王富代。

這時北市政府發現,王富代成了拆遷戶收購大戶,擁有多達二十五戶分配權,遂趕快修改條件,改成「一戶分配一戶」,避免少數人掌握大多數利益。政府的條文修改時,王富代也趕快把房子過戶給英業達的員工與朋友,而後又把這批房子,以原價轉讓給兒子葉力誠名下的銓誠資產管理公司。接著住戶才發現,原來王富代的背後就是葉國一,是士林地區有名的電子大亨。

而把分配權利賣給王富代的軍人或是第二代,有的拿了錢,就趕快去償還父母積欠的醫藥費或卡債。他們萬萬沒想到,五年後,原先每坪十八萬五千元的房子,翻身成為六、七十萬元,與暴利擦身而過。

而擁有二十五間房子的葉國一,除了身價大增五億元,每戶還以三萬多元的租金出租;算一算,每個月的租金收入超過八十萬元,連同房價價差五億元,難怪葉國一要說房地產讓他「白天也賺、晚上也賺。」

這些利益原本屬於一輩子只會服從國家的軍人,卻被葉國一攔截到口袋,是在現代的現實生活中,很難想像的劫貧濟富的殘酷劇。

涉人頭戶炒房陷公務員不義,等同詐欺

姑且不論葉國一收購士林官邸專案住宅,在收購的過程中涉嫌詐欺、偽造文書的罪名是否成立,但為了規避台北市政府規定,把拆遷戶分散到多數人名下,此舉無疑是「使公務人員登載不實,」「就是涉嫌詐欺,」經兆國際法律事務所律師吳純怡說。

吳純怡分析,據檢方所述,葉國一事件主要是要從這個案子獲取利益,不論他涉及的是詐欺或是偽造文書,都會併成一罪處理。其中,詐欺屬於重罪,根據《刑法》第三百三十九條,倘若罪名成立,將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併科一千元以下罰金。不過,只要葉國一坦承犯行,並繳回不法所得,葉國一只是形象難看,還不至於需要到監獄報到。

而葉國一為了賺這五億元,被扣上劫貧濟富與挑戰公權力兩大帽子,才是損失最慘重。

首先,「慈善家」的美好形象破滅。身價數百億的葉國一,如今為了賺取「蠅頭小利」,不惜讓全家人鋌而走險,甚至背上不法罪名。而葉國一當年低價買進的「專案住宅」分配權,在房價大漲兩倍後,他的收購動作,被解讀為攔截小民利益,種下有錢人向窮人劫財的不良觀感,形象與評價頓時跌落谷底。

第二,向公權力挑戰。葉國一收購「專案住宅」的過程中,為賺取利益,把原本掛在太太王富代名下的房產,全數分散到朋友、員工身上。此舉,無疑是讓公務人員登載不實、陷公務人員於不義。葉國一曾告誡年輕人,出社會後要「奉公守法」,如今對照他的行徑,顯得格外諷刺。

對錢看不開年過七十,房地產重摔跤

葉國一之所以能在房地產界快速竄起且獲利豐碩,主要是他喜歡從不良債權下手,高雄「亞太財經廣場」、台南市開元段土地,都是從債權銀行手中,以低價買進的物件,也讓他賺進倍數的利益。

「人對錢,真的要看開,只是要看開,真的很不容易!」這是葉國一在去年說過的一番話,真實傳達他的金錢觀。誠如他所說的,對錢要看得開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當年葉國一看得開,就不會在年過七十歲,在他最愛的房地產投資上,重重摔了這麼一大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69

分拆攤薄華懋股權 陳振聰暗戰華懋慈善基金

http://www.21cbh.com/HTML/2012-6-28/wMNDA2XzQ2MjIwMw.html

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公司,因為和「龔如心爭產案」扯上關係,而備受關注。

6月25日,宏霸數碼(0802.HK)擬發行價值8870 萬港元的可換股票據(可轉債),用以收購一家名為MGIE(下稱:妙格)的遊戲公司55%股權的議案獲得通過。

具體而言,宏霸數碼若未及贖回股權,妙格可將該票據兌換成1.04 億股或17.46%的宏霸數碼股權,並將一躍成為其最大股東。而目前的最大股東,華懋慈善基金以Veron International Limited公司名義持有宏霸數碼的13.31%的股權,將被攤薄至10.99%。

值得注意的是,曾鬧得沸沸揚揚的「龔如心爭產案」主角——陳振聰和華懋慈善基金的名字均出現在宏霸數碼的大股東名單中。

「這(宏霸數碼)是一家以融資為目的的上市公司,資金可能用作支付陳振聰應付官司的部分費用。」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向本報透露,購買妙格後,華懋慈善基金將陷入比較被動的狀態:如果華懋慈善基金出錢將股權買回,實則在為其對手——陳振聰的訴訟費用買單;如果不贖回部分股權,則華懋慈善基金的股權將面臨被攤薄的局面。

華懋集團方面發言人稱,集團曾向股東發佈公告,表示由於宏霸數碼仍未召開股東會議,因此對此事暫不予置評。

不簡單的實體公司

宏霸數碼不像一家簡單的實體公司。

2010年7月,宏霸數碼曾宣佈旗下股份1拆20的分拆議案失敗。當時,大股東華懋慈善基金約持有6566萬股,反對票與該基金持股量大約一致。

2012年,分拆計劃捲土重來。

6月25日,宏霸數碼收購妙格55%股權的議案,在馬來西亞舉行的股東特別大會上獲約68%的支持票正式通過,收購價格為8870萬港元。截至去年12月底,該公司已發行股份4.93億股,但25日參與投票的票數總額僅為2.08億股。

消息人士稱,妙格公司在2010年前曾出現負資產90多萬港元;2011年才開始扭虧為盈,全年營業額為1000萬港元左右,利潤為400多萬港元,其中一部分收入仍未回收。截至今年2月,該公司的應收賬款約為700萬港元。

令人不解的是,宏霸數碼是一家上市的生物識別和射頻識別(RFID)產品及解決方案供應商,卻計劃斥巨資收購一家財務狀況如此的手機遊戲開發公司。

聯交所數據顯示,目前,宏霸數碼的幾位大股東分別是Veron International Limited、林學沖、莊日傑、龔如心、The Offshore Group Holdings Ltd.、陳振聰及譚妙清等。

1999年,由幾家企業合併成立的宏霸數碼,當時的投資者中就包括龔如心和陳振聰,而龔如心投資約佔該公司股權的21%。龔如心去世後,這家公司成為支持陳振聰在與華懋家族爭產的經濟支柱之一,上述業內人士稱。

華懋慈善進退兩難?

2007年,龔如心病逝後,陳振聰自稱是龔的遺產唯一受益人,由此掀起與華懋慈善基金會爭奪千億元遺產案的序幕。2010年,香港高等法院裁定,華懋慈善基金一方勝訴,繼承龔如心的千億遺產。

宏霸數碼的股價也應聲下落。自2010年1月15日曾高達的11.96港元,下跌至目前的不足1港元。

在此期間,為了支付高額的訴訟費,陳振聰一直通過拋售宏霸數碼套現。聯交所數據顯示,2009年10月,陳振聰擁有的股權份額為23.22%。8次拋售套現後,其目前持有的宏霸數碼股權僅為13.31%。

消息稱,截至今年5月底,香港高院判決稱,陳振聰需要支付華懋慈善基金約8000萬港元的訴訟費,這一數字恰與收購妙格的集資額差距不大。

面對宏霸數碼近年的拆股佈局,華懋慈善似乎進退兩難。

上述業內人士稱,如果華懋慈善選擇保護股權,則需要購買更多股份。然而,這種情況下,華懋慈善是在變相將自己的錢貢獻給陳振聰,以償還其對華懋慈善欠下的訴訟費。如果選擇不購買更多股份,華懋慈善的股權將不斷被陳系股東攤薄。今後,宏霸數碼或面臨被陳系股東變賣的結局。

聯交所資料顯示,截至今年5月30日,華懋慈善持有7家港股公司主要股權,分別是丹楓控股、安寧控股、宏霸數碼、香港資源、博富臨、北海集團及時富金融。在這7家的持股份額中,宏霸數碼僅位列倒數第二。

「面對上述境況,華懋慈善能做的,其實比較被動。」上述業內人士認為,華懋慈善若對此決議有異議,則可選擇證監會投訴;或調研項目,證明上述收購項目存在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90

新華都慈善虛實

http://www.infzm.com/content/78428

從83億股捐兌現問題開始,新華都慈善基金會數個慈善項目均疑竇重重,外界期待著陳發樹與唐駿的回應。

新華都慈善基金會看起來就像是新華都集團的一個部門:轉過新華都集團的門廳,左手一處不大的半開放辦公區裡,四五張工位內只有兩名工作人員。

新華都集團是「福建首富」陳發樹旗下資產,新華都慈善基金會則是他在2009年成立的公益基金會,具備獨立法人資格,由陳任理事長。

現在,這個慈善組織與陳發樹,一起深陷「詐捐」的輿論漩渦。

從陳發樹三年前的83億元股捐承諾兌現問題開始,新華都基金數項慈善項目均遭到質疑,而一向低調的「福建首富」陳發樹仍舊保持沉默,新華都慈善基金會前「執行理事長」唐駿,則從此前的高調轉向什麼都不說。

新華都「詐捐門」

近日,新華都基金會網站首頁醒目的「陳發樹先生將其個人持有的市值83億元人民幣的資產捐贈給福建新華都慈善基金會」的字樣,已經悄然撤下。

「民政部門對未到位的資金,還難以監管。不兌現捐贈承諾,只能說是企業家的道德問題。」2012年3月初,福建省民政廳民間組織管理局副局長戴雄文說。

福建省民政廳官員證實,「83億元人民幣的資產捐贈給福建新華都慈善基金會」至今未到賬。業界人士則質疑稱,這筆大額捐贈承諾是中國慈善史上最大的一筆「詐捐」。

新華都基金會秘書長林丹娘說,她並不知道83億元資產捐贈的事情,「那要找唐駿」。而唐駿則與媒體玩起了捉迷藏。

唐駿被稱為「打工皇帝」,2008年4月高調加盟新華都集團,被陳發樹請來出任集團總裁兼CEO。

陳發樹曾多次被各類富豪排行榜稱為「福建首富」。作為新華都集團的董事長及實際控制人,他從一間日雜店起步,近30年間打造了資產數百億元的商業帝國,並參股新華都等多家上市公司。

2009年10月20日,唐駿和陳發樹在京召開新聞發佈會,高調宣佈成立福建新華都慈善基金會。正是在這次發佈會上,唐駿公開提出了陳發樹將捐出其個人持有的市值83億元股票資產。

資料顯示:新華都基金會在設立之初,到位過1億元現金捐贈——其中新華都集團0.88億元,陳發樹個人捐贈0.12億元。至於股份捐贈,在福建新華都慈善基金會資產中,始終不見蹤影。

對陳發樹「詐捐」的質疑一時如潮。新華都慈善基金會在2012年6月底給出了一個詳細的回應,「2009年10月20日,陳發樹及新華都集團承諾將其持有的722,250,000股紫金礦業和41,238,604股青島啤酒股份捐贈給新華都慈善基金會。捐贈當日收盤價為紫金礦業每股9.91元人民幣、青島啤酒每股31.45元港幣,經換算,上述股票當日市值共計83億元人民幣。」

至於陳發樹和新華都集團為什麼3年來一直未將股票過戶到基金會,新華都慈善基金的解釋是:根據現行法律,捐贈有價證券過戶到基金會將產生巨額稅款,此外,現行基金管理辦法對有價證券的捐贈管理尚存在一些政策性障礙。

在一份材料中,新華都基金會稱:陳發樹捐給基金會市值83億元的股票,要繳納20.75億元的企業所得稅,剩下的62.25億元資本,每年產生的收益還要徵收25%的稅。

自稱是陳發樹助理的新華都實業集團(上海)投資有限公司總裁仇非表示,他很願意和社會各界一起來探討股份捐贈的問題,以找到合適的方法「幫助陳發樹先生完成這個(股份)捐贈」。仇非認為,股捐是一個極其複雜的證券資產操作,涉及多個方面,「股捐目前還沒有法律支持,還不知道該怎麼捐」。

事實上,向慈善基金會捐出股份這並非孤例。2011年5月,同為福建富商的福耀集團董事局主席曹德旺向「河仁慈善基金會」捐贈了3億股福耀玻璃股票,其時市值35.49億元人民幣。

河仁慈善基金會秘書長張銀俊表示,曹德旺的這些證券資產捐贈涉及5億多元稅費,納稅期限被稅務機關寬限至5年。

河仁慈善基金會成立晚於新華都慈善基金會,目前還不具備公益性稅前扣除資格和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而新華都慈善基金會則具備這些免稅資格。

在曹德旺股捐之前、唐駿宣佈陳發樹83億元股捐承諾的2009年10月,財政部針對股捐問題曾發佈《關於企業公益性捐贈股權有關財務問題的通知》,明確規定企業捐贈後,必須辦理股權變更手續,不再對已捐贈股權行使股東權利,並不得要求受贈單位予以經濟回報。

而福建省民政廳一些工作人員則表示,2009年末,就在他們聽說陳發樹要進行83億元股捐之後,緊張調研公益組織接收股捐的相關問題,但「始終沒有見到新華都方面的人來說這個事,向新華都基金會瞭解,他們也說不知道」。

至今,「83億元股捐」,被認為是當年唐駿在基金會成立發佈會上的「門面話」。新華都基金會秘書長林丹娘亦表示,自己從未從新華都內部得到有83億元資產捐贈的任何說明。

林丹娘還透露,低調的陳發樹在唐駿說出「83億元財產捐贈」後「很生氣」,「陳發樹不喜歡張揚,自己拿出錢做善事不要張揚,唐駿不通過他同意就到處講,這樣子他很不喜歡,很生氣,後來就和唐駿有點不往來了。」

「藍天工程」疑雲

「藍天工程」是新華都慈善基金會設立之初就開始運作的一個慈善項目,為即將畢業求職的大學生進行就業培訓。

彼時,新華都慈善基金會在上海設立了辦公室,由當時兼任基金會副理事長的唐駿組織團隊開展業務。上海志優教育信息諮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志優」),受新華都基金會委託進行操作。

巧合的是,上海志優在唐駿宣佈「藍天工程」啟動的第二天登記註冊。工商信息顯示,上海志優辦公地址是「上海市虹口區中山北一路121號B8-1014室」。實際情況是,B8號樓,根本沒有1014室。

虹口區節能環保產業園負責企業入駐登記的工作人員朱文靜說,上海志優和另一家上海聯游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聯游網絡」)在不遠處辦公——上海聯游網絡是該園區較大的公司,其辦公地點就在距上海志優註冊地不遠的A2號樓。朱文靜說,到園區來辦理上海志優登記手續的正是上海聯游網絡的財務主管沈夏琳。在園區企業登記表上,上海志優的聯繫人也是沈夏琳。

上海聯游網絡,系新華都集團旗下子公司,在此時,董事長恰是唐駿。

2012年4月中旬,上海聯游網絡財務主管沈夏琳在電話中表示,她並不認識自己公司的董事長唐駿,雖然公司的登記註冊是她幫著完成,但她僅以私人身份幫上海志優做報稅、年審等財務工作。沈夏琳稱,上海志優並無工作人員,做賬時主要通過郵遞和網上完成,報賬主要是差旅費,有些來自重慶、甘肅等地,「大筆的金額甚至有幾十萬,但很少有與培訓相關的費用,也沒有給培訓師的薪酬」。

上海志優成立的當月,新華都慈善基金會即向上海志優支付244.972萬元善款用於大學生就業培訓。事實上,工商登記機關核定的上海志優的營業範圍中,明確要求「不得從事教育培訓、中介、家教」等業務。

上海市工商管理局虹口分局辦公室副主任王華暉說:「如果上海志優教育信息諮詢有限公司有涉及培訓的業務內容,在調查取證後我們會查處它。」

對於這麼一家並不具培訓資質的公司,是如何拿到基金會的培訓項目的?上海志優的法定代表人張玉峰與基金會是何關係?按照工商註冊登記表上張玉峰的手機號碼,南方週末記者撥通後,對方稱「不是張玉峰,也不認識張玉峰」,再次撥打時手機已變成關機狀態。

在「藍天工程」項目列表中,蘭州大學和蘭州理工大學是新華都慈善基金會在甘肅省開展大學生就業培訓的主要學校。而這兩所高校就業服務培訓中心的多名教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從未聽說過福建新華都慈善基金會的「藍天工程」。

2010年末,基金會網站公示,「藍天工程」已經培訓了18315人,但僅顯示了7名受培訓者的姓名。

林丹娘秘書長向南方週末記者承認,「藍天工程」的實施效果不理想,這個項目「資金後來慢慢縮掉了」,「我們回訪調研發現,大學生就業,就算培訓,也找不到工作」。

仇非向南方週末記者提供的一份《關於「藍天工程」的說明》稱,上海志優操辦的培養課程中,因培訓數量難以保證,有時一次座位數為160人的教室入座僅有二三十人,顯示項目設計上的不成熟。在2010年底,「藍天工程」中止。

新華都慈善基金會向監管部門提交的2010年《工作報告》的支出明細顯示,基金會已向上海志優支出善款244.972萬元。然而,新華都慈善基金會2011年的年報上,仍有123萬元「幫助大學生就業」的支出,基金會對此無詳細說明和任何回應。

目前,監管機關要求新華都慈善基金會對此事調查,但尚無報告。福建省民政廳相關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我們委託會計師事務所對基金會的財務進行審計,但對它的合作機構的情況不瞭解。」

新華都慈善基金會在2011年下半年發生了一些變化:基金會的辦公地點遷回福州;人事也出現變更,唐駿不再擔任副理事長職務。

「可能唐駿跟這個有貓膩。他現在和基金會一點關係都沒有了。」林丹娘秘書長說。

濟富慈善?

2010年,新華都慈善基金會閩江學院創辦了「公辦社助」的新華都商學院。

2012年4月6日,閩江學院新華都商學院大樓在油菜花的包圍中破土動工。此前,這所教育機構一直租用賓館辦公。過去的兩年裡,基金會已向其捐贈了1.2億元辦學款,2012年7月,還將繼續再捐6000萬元。在基金會內部,商學院被稱為基金會的一個辦學項目。

新華都商學院一位從事MBA招生的教師透露,該學院的創業MBA「學費16萬元到20萬元,畢業時可以得到20萬到100萬元的創業基金」。

在其招生要求中,招生對象有5類,包括銷售額在100萬元以上的企業創始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者、大型民營企業創始人子女、政府部門8年以上工作經驗並準備獨立創業者、夢想成為企業家的有志青年。

新華都慈善基金會下,專門設立了「新華都創業基金」,向MBA畢業生提供創業基金。上述招生教師表示,這筆創業基金人人均可獲得,將作為股份加入畢業生名下企業。

對照新華都慈善基金會的宗旨和章程,「資助貧困,扶助弱勢群體」是其最主要成分,而MBA教育被一些網友稱為「幫大款」,並因此受到質疑。

此外,新華都慈善基金會還在2011年向「蒙代爾國際企業家大學」捐贈了325.5萬元,「注資」後,新華都慈善基金會理事長陳發樹成為該大學新董事會董事長。

以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蒙代爾的名字命名的「蒙代爾國際企業家大學」自稱是「2004年11月創辦的中國第一所以培養企業家為專一目標的國際企業家大學」。

事實上,這所「大學」並不具備普通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它是一個無從查找登記狀況的培訓機構。無論是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的公開信息,還是工商登記信息,均沒有「蒙代爾國際企業家大學」的任何記錄。

2012年7月初,這所「大學」的一名馬姓教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蒙代爾國際企業家大學」曾於2004年11月經過北京市教委批準成立,「現在的資質就不好說了。當時是破格叫成大學,只能培訓,沒有全日制學歷教育資質。」他表示,「培訓一般就是找賓館的會議室進行,也和其他學校合作辦學歷班。」

現在,「蒙代爾國際企業家大學」的辦公地點幾經變換,搬到了北京位於鳥巢旁的盤古大觀26層,這裡,也是「新華都商學院北京校區」的辦公地。這兩所「高校」的主要管理者,除了校長是兩名不同的外國人外,其他多有重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109

慈善狂人真相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7-27/100416024_all.html

 現年57歲的「女慈善家」張田,於2012年7月18日,站到了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的被告席上。

  這已是她二度成為檢方被告。此番她被指控非法集資,從2004年12月到2008年2月,以高回報為餌,用個人或世界和平慈善基金總會名義,向78名受害人募集人民幣828.1萬元。這些受害人均為張田慈善機構所發展的「愛心大使」。事實上,「愛心大使」一度達到2000人,過賬資金高達2億元。

  張田賴以吸引」愛心大使」的,是一個名為「敬老都」的項目,和為該項目募款的「世界和諧慈善大會」。

  張田承諾將建立一個設有「世界和平大學、公園、養老都、別墅區、康復中心、海上俱樂部,高爾夫球場」的高端養老社區,投資將破萬億元,首期達5000億元。為募集「敬老都」的建設資金,張田籌劃在北京召開「世界和諧慈善大會」,聲稱將邀請192國首腦和世界五百強總裁參會,不僅要討論世界和平,張田更要募集修建「敬老都」的3000億美元。

  張田通過發展下線的方式吸收「愛心大使」加入其名下的基金會,承諾投資10萬元入會可獲103萬元,並免費入住「敬老都」。用於回饋「愛心大使」的103萬元資金,則將來自於「世界和諧慈善大會」募款中提取的5%管理費。

  但最終,「世界和諧慈善大會」並未如期召開,「敬老都」亦無緣開工。

  「我才是真正的受害者!」法庭上,張田情緒激動,稱自己從未講過103萬元是投資回報,是下面的人誤傳而害了她。張田否認自己對所募資金有欺詐、佔有之意。她堅稱自己募集資金都是為了慈善、老齡事業。

  這位「慈善家」,早在2006年就因集資詐騙而被深圳市羅湖區檢察院提起公訴,最終定性為非法經營,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此番檢方指控更為嚴重,業內人士分析,一旦罪名成立,張田恐難逃十年以上刑期。

  令人訝異的是,當日庭審後,數十位「愛心大使」、張田家人、員工及一些同行紛紛起立,高喊「張田加油」,對其揮手致意。張田的慈善神話,在不少「愛心大使」心中仍未幻滅。



神人張田

  長期研究中國公民社會發展的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楊團認為,「(張田)用一套非常傳統的慈善觀念,去和現代市場對接,產生很多啼笑皆非的東西。」在張田的不少「愛心大使」眼中,她卻不僅是個「慈善家」,更有著神一般的光環。這種神光烙印在他們結識張田的每一個細節。在警方提供的受害人筆錄中,不少「愛心大使」講述了「受害」經過:首先是熟人「上線」邀請一些老人到家中「座談」,贈給他們張田的專著《我的愛》、專為宣傳張田慈善業績的雜誌《世界慈善家》,並觀看各種張田演講、現場捐贈的光盤。

  被張田要求入會前讀三遍的書籍《我的愛》,是其自費出版,一半是張田的人生感悟和媒體報導,另一半則是張田與各界名流的合影。照片中的張田,穿著亮黃或亮粉套裝,配大量珍珠掛飾,無論什麼場合都帶著一頂禮帽。

  另一在香港註冊的雜誌《世界慈善家》,則按季度向「愛心大使」們寄發。雜誌主要刊登張田自己所寫的文章,及各地「愛心大使」對她的讚譽。其中既混雜著「科學發展觀」一類的政策語言,又有類似「奉信天道」的宗教用語,一些行文還不忘向毛主席致敬。

  其中一本專刊講述「張田會長的神奇故事」,介紹了張田如何令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消雨的神蹟。據稱2008年8月8日上午的一個吉時,為了和當晚8:08開幕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陰陽平衡,化解可能遇到的暴雨天氣,張田組織專人為北京奧運會祈福消災,同時還請人書寫《反正好運》《反正順利》等書法作品,她本人則帶領與會上百人高呼「請老天爺保佑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不下雨」。刊物稱,當晚果然沒有下雨。「愛心大使」們均為中老年人,不乏家境優渥、受過良好教育之士,不少是虔誠的佛教徒。無論出於何種目的加入,在警方的筆錄中,他們都稱自己為這些宣傳而「感動」,而張田誠實、善良、質樸的人品有別於不古的世風,因此想通過張田搭建的平台為社會奉獻愛心。

  祖籍山東鄒城的張田,雖對外宣傳有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榮譽博士」學位,實際文化程度卻僅是小學肄業,生平經歷也談不上傳奇。讓不少人記憶深刻的,是她說話的語氣。「動不動就是全世界怎麼樣,口氣大得很。」一位與其有所接觸的基金會負責人回憶。

  上世紀80年代,據張田自述,她由山東南下廣東做生意。從餐飲起家,涉獵多種貿易,包括工藝品、保健品、電機設備、服裝加工等,在1996年以前,就已有了4000萬元身家。

  1996年起,張田逐漸將重心轉向慈善捐贈。2002年前後,張田聽從一些「老領導」的建議,尋思要成立一個基金會,以「凝聚更多人的善心」,更好地做慈善。她自稱,一直用自己的家產做慈善,深感力不從心。

  2004年,張田在蒙古國成立了世界和平慈善基金總會。選擇蒙古,據其親屬解釋,源於難以在國內找到掛靠單位登記註冊。不過,即便是在境外註冊,也同樣需要在國內徵求業務主管單位同意,並在民政部門登記後方能開展活動。張田的基金會沒有經過任何備案審批程序,便以「促進人類和平」為宗旨,以深圳為中心在國內開展活動。

公賬私賬不分

  有了組織後,張田的慈善事業開始向兩個方向發力。其一是繼續慈善捐贈;另一個方向,則以「為國分憂、解決老齡化問題」為口號,提出要建設一座綜合性的養老社區——「敬老都」,並讓「為中國慈善事業做出貢獻」的「愛心大使」們老有所養,免費入住。不少信佛的中老年人,通過親友介紹,陸續加入基金會。

  「我就是信任張田。」65歲的譚女士退休前在外企工作,常在洛杉磯和香港出差。她介紹,張田在當地華人圈尤其佛教徒中非常有名。在一個宗教場合相識後,她前後給了張田40萬元做慈善。70歲的田先生與親戚五人共給張田捐了50萬元。他說把錢給張田比給其他基金會組織要放心,「其他不認識的什麼人,搞不好就把錢貪污了。」

  「愛心大使」們的所有資金,都進入張田的個人賬戶,並與她自己的個人資產完全混同。而無論是收是支,張田都沒有明確清晰的賬目,更無所謂向捐贈人公示資金流向。不少「愛心大使」並不在乎。他們表示信得過張田為人,「她生活樸素,沒有私慾,不會拿我們的錢去做其他事」。

  不過,在公安機關核實的賬目中,張田賬面上的資金,至少有180萬元用於購房,1000萬元用於理財。張田承認這些錢做過與慈善無關的事:生意上幫助朋友拆借一些註冊資金,很多有借無還;買車買房也是賬戶裡的錢。「但我認為那花的都是我自己的錢。反正都混到一塊,分不清了。」

  張田並不認為捐贈賬目和自己私人財產混同有何不妥。面對警方質疑,張田回答,「奉獻本身是無私的,記什麼賬?我認為沒有必要記賬。」

  根據張田的辯護律師、北京市雍鼎律師事務所王桂香清理,這些年來張田有證可查的捐贈票據累積約2800萬元,有記錄的現金捐贈1300萬元。這些「粗放式」的捐贈,給張田帶來了大量榮譽。如2006年,中華慈善總會向張田頒發「中華慈善事業突出貢獻獎」「第二屆中華慈善人物」;扶貧基金會也先後在2006年、2008年向張田頒發「扶貧中國公益家」「中國扶貧公益大使」的稱號。財新記者從扶貧基金會瞭解到,這樣的一些獎項,僅僅是針對張田的大額捐贈,資金量達到一定數額,即頒發此類獎項以鼓勵她的慈善熱情。

  一些國際榮譽及會議邀請也紛至沓來。通過這些國際頒獎、論壇的場合,張田得以與諸多名流交流、合影。「我們的政府,是隨隨便便給人發獎的政府嗎?」一位「愛心大使」質問。

「敬老都」宏圖

  真正招來麻煩的,是張田關於「敬老都」的計劃。張田設想,她要在中國建立一個「世界最高端的敬老、養老模範區」。這個高端社區終將成為「服務全人類的頂尖級敬老模板,全人類未來學習的榜樣」。入住「敬老都」者,則都是「為人類做出貢獻的人」。除了世界各國的元首、卓越的企業家、社會名流,還包括給張田捐贈的「愛心大使」們。「『愛心大使』們把錢捐給我了,我要給他們老年生活一個交待。」張田說。這個將要依靠海外捐贈建立的「敬老都」,張田對其定位仍是一個商業項目。她在宣傳冊裡提到:投資的企業和政府將獲得一定的利潤回報;品牌影響力將帶來旅遊產業發展;品牌本身的價值還可繼續開發。

  但對於「敬老都」究竟如何收費、運營、盈利,律師曾試圖與張田深談,卻發現張田沒有具體想法。即便如此,「愛心大使」們絲毫不掩飾對「敬老都」的嚮往。「那就是一種共產主義的生活了。」田先生說,張田許諾,「愛心大使」們將免費入住,在裡面各取所需,安享晚年,所以現在「錢全部捐掉都沒有關係」。「跟著張田做慈善,又能做好事,還能養老,何樂而不為呢?」一位專程從天津來聲援張田的「愛心大使」表示。

  張田預計,「敬老都」投資至少要上萬億元人民幣。一期投資即需5000億元。問題是,錢從何而來?張田有一套自己的想法。2004年開始,捐贈額度在2100元到5萬元的「愛心大使」,都會獲贈一幅字畫。這些字畫據說都由張田創意,由「書法奇人」孟書清以雙手正反同時書寫而成。而張田旗下的深圳市奇絕藝術品發展有限公司,同時也是孟書清「奇絕藝術作品」的銷售方。

  張田準備在2005年開一場「國際慈善拍賣大會」,邀請世界各國元首和世界五百強企業家參加。上述回贈給「愛心大使」的字畫,據她評價是藝術價值極高、深受外國友人喜愛的,都將以2880萬元價格起拍,拍賣所得的95%將用於建設「敬老都」,5%則返饋給「愛心大使」們。

  為吸引更多「愛心大使」入會,張田另有激勵——若能再發展11名有愛心人士,就有資格在需要錢時申請最高17%的勞務費。短短半年,張田就收到1000多「愛心大使」1277萬元的「奉獻金」。不過,拍賣大會還沒來得及召開,便引起了公安部門關注。2005年3月,因涉嫌集資詐騙,張田被深圳警方拘留。此案歷經兩審,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最終認定張田利用「神奇字畫」進行變相傳銷,構成非法經營罪。判決於2008年8月生效,張田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

  對於這一判決,張田始終未停止申訴。她堅稱自己所為都是為了中國的老齡、慈善事業。在2006年被取保候審後,張田從深圳轉戰北京。

「慈善大會」幻景

  既然無法通過「神奇字畫」籌措「敬老都」資金,張田準備換一個名頭,在北京召開「世界和諧慈善大會」。 張田表示,她將邀請192國首腦和世界五百強總裁參會。不僅要就世界和平坐而論道,更要向大腕們募集修建「敬老都」的3000億美元資金。

   對這想像中通過會議籌措的3000億美元,張田認為她還可依據中國現行的公募基金會管理費提取比例,拿到10%的行政管理費用。不過張田表示,她只要5%。而且這5%將平分給她的「愛心大使」們,每人可以獲得103萬元。

  張田否認這103萬元是許諾的投資回報。她自稱在基金會的會員大會上向「愛心大使」們反覆要求,等103萬元到手,「大使」們須拿出25萬元,建一所以各人名字命名的希望小學,同時用剩下的78萬元接濟身邊有困難的人。

  檢方列出的第一位受害人,70歲的王女士坦言,自己確實不是為了做慈善,而是為了投資才加入到基金會。2006年,她向基金會投入16.8萬元。「家裡有這麼點閒錢,存那兒貶值,其他投資又不懂,朋友介紹投給張田有回報,心裡覺得信得過。」

  投資10萬元,承諾返利103萬元,並免費入住「敬老都」——從2006年開始,這樣的許諾通過「愛心大使」們不斷發展下線,在北京、遼寧、新疆、內蒙古、河北、天津等地的中老年人群體中廣為傳播。「上線」向老人們宣傳,投資10萬元加入張田的基金會,可獲利103萬元。至於這筆錢如何而來,不同地區的「上線」有不同版本。

  有的說是來自於張田在美國的公司盈利,有的說是向海外支持張田的名人、企業籌募。至於103萬元的用途,有的宣傳乃是投資回報,有的則稱做好事後可以留有部分自由支配。至此,張田前後發展了2000多名「愛心大使」,過賬資金最多達到兩億元。

  而為籌辦大會,張田活躍在各類社交場所,與各國名流攀上關係。庭審期間,71歲的「愛心大使」辛先生向財新記者展示了張田與潘基文、希拉里及一些美國議員、聯合國官員的合影。「張田和他們都認識,肯定可以請到這些人來北京開會。」

  辛先生退休前是民盟天津市委的公務員,他認為憑著張田和這些名流的交情,募集到3000億美元毫無問題,「更何況有很多華人願意葉落歸根回國養老,願意為『敬老都』做捐贈」。

  張田確實陸續向潘基文、希拉里等人發出了參會邀請函。基金會甚至還收到了加蓬共和國大使表示願意參會的回函。不過,張田十分直接地回覆稱,其遞交的材料不符合規定,「本次盛會專為首腦和第一夫人舉辦」。被張田及親信頻頻搬出、證明其有能力邀請到奧巴馬的,還有曾為美國總統助選的亞洲協會主席蔣一成。辛先生很肯定地說,蔣一成已表示會出面,為張田邀請美國的名流。但蔣一成告訴財新記者,張田並沒有跟他提過「世界和諧慈善大會」一事。他和張田的交往限於各類社會活動,沒有參與過張田的具體項目。外交部也證明,從未邀請過各國首腦和五百強總裁來華參加這樣的民間會議。

  2008年1月2日,世界和平慈善基金總會還是在北京溫特萊酒店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大會和「敬老都」籌備情況,宣佈大會計劃於當年8月8日在北京與奧運會同日召開。人民網等主流媒體均在會後發布通稿,宣告「『世界和諧慈善大會』將在北京召開」。

神話難破

  除了一系列的照片、獎狀和報導外,張田仍不乏證據,讓其餘眾多的「愛心大使」們相信,所謂「敬老都」絕非空中樓閣。

  2008年4月,張田名下的「敬老都」(北京)治沙綠化科技有限公司與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達成協議,合作成立「敬老慈善基金」。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直接接受民政部和全國老齡辦領導,理事長即是民政部原副部長李寶庫。這個基金會的一大職能,便是要投資設立或合作興辦養老院、托老所等企業和民辦非企業機構。

  按協議,張田需要向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投入200萬元資金,其中100萬元為種子基金,100萬元是「世界和諧慈善大會」前期籌備費用。而這個專項基金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募集資金建設「愛心護理工程性質的綜合性『敬老都』」。談及與張田的合作,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傅雙喜回憶,源於民政部一位老領導的親屬搭線。「既然她抱著善心來了,又有這麼多的榮譽,我們就積極配合。」

  事實上,早在2004年,傅雙喜就在一個公益活動上認識張田了。張田給他留下的印象是「有錢、大氣」的慈善家,但說話「口氣非常大」。因此對於此番合作,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堅持要一事一議。例如針對張田提出的舉行「世界和諧慈善大會」的想法,就被基金會方面認為不切實際而堅持不批。對於建設「敬老都」一事,傅雙喜說,「張田口氣很大,要把全世界的人都請來,我就跟她說,你先別說全世界,我們先把中國的老人給安頓好。她還想著全國要建四五個,我也說,別著急,一個一個來。」

  至2008年中,張田前後去到多個城市選址,「敬老都」項目的籌建似乎如火如荼。但作為資金的重要來源——「世界和諧慈善大會」卻遲遲未能召開。其實,該會議張田最早宣稱定在2006年9月9日召開,後推遲到2007年,依然未能準備好,又推到2008年8月8日、9月9日。

  2008年8月,張田緩刑判決生效,她本人被限制出境。她稱由於無法邀約名流,大會開不成了。3000億美元的募款目標自然也未能達成。

  大會無果,103萬元的返利許諾無法兌現,不少「愛心大使」開始紛紛找到張田退錢。其實,早在2006年,一位謝姓「愛心大使」即因返利問題向公安機關報案。隨後其投入的10萬元被張田退回,該「愛心大使」也就向警方申請「取消個人報案」。但此時,張田及其基金會已經進入警方視野。警方著手調取張田賬戶的匯款人信息,逐一詢問,尋找張田非法集資的證據。

  張田則稱,基金會從一開始就強調自願,可進可出。不願奉獻也好,家裡亟需用錢也好,她都如數退還本金。

  從2008年前後,陸續有500名「愛心大使」要求退出,退款金額約3000多萬元。前文所述的王女士也陸續退了4萬元。但仍有相當一批「愛心大使」的尾款並未退完,警方於2008年下半年凍結了張田的賬號。在檢方提供的78名被害者中,有49人要求退款而不得。

  張田自辯,專門搞了一個紀檢小組,組織會員們學習「八榮八恥」,整頓會內紀律,她稱此舉是防止「投資」一說繼續以訛傳訛。張田的個人賬號在2008年被警方凍結後,她同時也暫停發展新的「愛心大使」。但此時,張田仍在推進「敬老都」的選址工作,最終與深圳市的公明樓村達成了初步意向。2009年6月,由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出面,與公明樓村簽訂了「深圳中國綠色養生城」合作協議書,但未進一步報批。張田終被刑拘。

  7月18日是此案第二次開庭,辯方仍未出示完所有證據材料,將擇日再審。但張田上述行為的事實大致清晰。

  張田種種荒誕不經的「慈善」行為在中國並不缺乏催生的土壤。清華大學創新與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任鄧國勝認為,這與國民素質、信仰、養老與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均有關係。在楊團看來,這一系列荒誕不經的構想,經過社會名流、政府機構的反覆背書,亦屬中國特色,由此則更將事態複雜化。

  上述判斷並不缺乏現實解讀。直到案件進入庭審階段,身為「受害者」的王女士還說,「她生活簡樸,拿著我們的錢也沒有揮霍,都做了好事。也不是故意拖著不還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560

慈善富豪的真假面具

http://www.capitalweek.com.cn/article_26259.html

本刊記者 秦穎/文

10月22日,世界500強史泰博(中國)前董事長金衛國因涉嫌「貸款詐騙罪、合同詐騙罪、詐騙罪」一案在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審理。這位上海市前政協委員曾經以慈善富豪聞名(詳見本刊9月22日出版的《落馬慈善家的財富隱私》)。

曾經連續三年榮登《福布斯》中國慈善榜的金衛國,曾與轟動全國的上海社保案關鍵人物張榮坤分別擔任過同一屆的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常務理事和名譽副會長。事實上,金衛國頂著慈善換取來的一大堆頭銜,拿著造假的材料以慈善富豪的名義,從銀行套取貸款11億元,甚至通過虛假交易輸送利益近5億元。公訴方在法庭上呈現的證據,無情地揭開了慈善富豪的假面具。

史泰博涉嫌「利益輸送」

庭審信息顯示,史泰博(中國)公司的賬目和管理相當混亂。

庭審當天一份審計報告顯示,自2005年至2008年期間,史泰博和歐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下稱「歐愛電子」)之間通過對開發票的形式進行了一系列沒有出入庫憑證的、沒有稅務記錄的虛假交易,涉嫌利益輸送將近5億元。

面對公訴機關的指控,金衛國的辯護律師指出,電子商務的開票平台只能由國內公司來做,即歐愛電子來做,史泰博中國沒有這個權限。「因此,按照國家的法律規定,這個交易模式只能這樣做(指對開發票)。」

提供審計報告的工作人員馬雪萍(音)則指出:歐愛電子和史泰博的財務本來就是一個人,認定虛假交易的不僅是一堆財務資料,更有相關財務人員、審計人員等親口的陳述作為佐證。

事實上,在一堆盤根錯節的財務數據後,更隱藏著史泰博跟金衛國控制的「歐愛系」之間歷史悠久的纏繞。

首先是雙方糾纏不清的債務和投資關係。早在2004年,美國Staples就看中了金衛國控制的電子商務業務平台上海上信電子商務有限公司(OA365網站),雙方合作組建了上海史泰博企業發展有限公司。Staples於2007年跟金衛國之間簽訂了一份收購協議:以7560萬美元支付給金衛國,收購OA365網站,交割的完成時間是2011年12月。

辯護人透露,Staples收購OA365網站的款項是分批支付的。或許正是因為未一次性付清,導致兩家公司的人事及管理開始混亂:如共用財務人員、史泰博的高管同時又是上海上信的高管、大筆現金經常被挪來借去。

更糾纏不清的是,一些資金流向了「歐愛系」其他公司。

首先是歐愛電子,這家註冊資金1.5億元的公司法人代表是鄧瑩。其次,上海上信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上信實業」)註冊資金8000萬元,法人代表是陳成。金衛國在庭上稱,自己從沒刻意找人代為持股,史泰博(中國)也沒有規定自己不能擔任史泰博公司以外的職位。而自己到目前為止只在歐愛企業發展(上海)有限公司(註冊資金2980萬美元)和一家外貿服務有限公司擔任法人代表,其他的都與他無關。

金衛國的說辭跟其他證人的說辭正好相反。如證人鄧瑩的證詞就提到:自己之所以代金衛國持股,就是因為金曾對他說,史泰博(中國)有規定,他的身份不能擔任其他企業的法人。

誰在控制軍利航空

鄧瑩代金衛國持股最重要的企業,是上海最大的航空運輸銷售一級代理企業之一——上海軍利航空服務有限公司(下稱「軍利航空」)。

軍利航空註冊資本為5000萬元,法人代表為鄧瑩。庭審證據顯示,這家公司幾乎每天都有數千萬現金進賬,而這些現金幾乎天天都會被轉移至歐愛電子。

公訴人介紹,「航空票代是三到四天結一次賬,軍利航空每天的現金都被轉走,過三四天又從歐愛電子轉回來,但是轉走得多,回來得少,窟窿就逐漸形成了。」

「我們去歐愛電子審計時發現,歐愛電子裡光保險箱就有十幾個,這是很不正常的,大筆現金應該存到銀行去。此外,從後期的賬目來看,很不正常的是有大量現金被幾十個個人直接提取,金額累計高達1.14億元。」馬雪萍指出,其中大部分金額正是被金衛國支走。

有近10位與軍利航空相關的證人都指出:金衛國是軍利航空的實際控制人。但金衛國稱,軍利航空的部分資金轉移到上信實業或他個人,完全是因為他和鄧瑩之間的債務關係。

債務到底是怎麼形成的?金衛國稱,軍利航空最初由丁建東創立,2007年鄧瑩控制的上海加陽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和軟銀中國合作,打算以6800萬元收購軍利航空包裝上市。但是鄧沒有一次性支付全款,僅支付了2000多萬元,餘下的由軟銀解決。

金衛國跟辯護律師稱,後來丁建東臨時改變主意,覺得6800萬元賣給鄧虧了,欲直接與軟銀合作,因此遲遲拒收餘款。據金等人的說法,最後裡面有近1億元現金被凍結,大概僵持了約1個月,最後由中航鑫港擔保有限公司作為協調人掌管圖章。

金稱,自己從Staples處拿到的7500萬美元中有2000多萬美元借給鄧瑩。2008年,鄧告訴他,自己因為上述股權糾紛,控制不了軍利航空,還不了錢。

鄧瑩到底是誰?是不是如金衛國所言是軍利航空的實際控制人呢?

資料顯示,鄧瑩也是一位上海市政協委員,且還是上海民進企業家聯誼會會長,擔任過上海城市合作銀行嘉定真新支行行長的鄧瑩,也十分熱衷於慈善事業。1996年以來,分別向上海慈善基金會、希望工程等機構捐贈將近3000萬元。一位知情人士稱, 「金衛國出事後,鄧也被抓進去一段時間。」

法庭上,金衛國曾多次提到鄧瑩是他的好朋友。金衛國在法庭上提問多次:自己為解決軍利航空的困難,曾以個人名義向朋友借了不少錢給軍利航空,他多次詢問,這些錢有沒有入賬?是以什麼樣的形式入賬的?有沒有在審計的時候給予扣除。

如果僅是朋友的公司,為什麼金衛國要以個人名義背這麼多借款?甚至很多還是高利貸。知情人士告訴記者,鄧瑩說金衛國才是軍利航空的實際控制人,自己只是掛了個名字。「金衛國後期經常來公司管理,我們都知道他是老闆,鄧瑩倒是從來沒有決策過什麼事。」

虛假材料套取貸款11億元

起訴書顯示,金衛國還採用偽造採購合同、審計報告與財務報表等方法,多次騙取銀行的巨額貸款。這其中比較重要的是工商銀行和興業銀行的借款。但這依然被金及其辯護人否認。他們認為包括審計評估價格造假、文件造假等,都不應該由金一個人去承擔責任。

一方面,多名之前跟金衛國關係親密的證人均證實,共計有24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都是金衛國,且其中大部分公司均是空殼公司,沒有實際業務支撐、每月稅務申報都是零,只是為了向銀行貸款,互相提供擔保。

另一方面,這些證人還證實,這些為了拿到貸款而「生」的審計報告、財務報表等,都是私刻公章「造」出來的。

公訴人提供的數據顯示,相關企業曾陸續從興業銀行貸款24筆共計約11億元,其中僅歸還了9億元。

公訴方提交的證據顯示,金衛國為貸款提供了約6億元的擔保,但實際擔保物只值3.5億元;而史泰博(中國)在深圳、江蘇、北京等地的分公司,根本沒有實際業務,史泰博(中國)的員工承認連公章都是私刻的假公章,包括為批貸款準備的審計報告等,都是假的。

公訴人還揭開了一段「一房三賣」的內幕。2007年,金衛國打算在蘇州工業園區註冊一家外包公司,建「數據呼叫中心」。金衛國表示,該項目他本來要和上海河絡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於學軍合作。項目的裝修由史泰博(中國)來做,可是2008年的一場大雪將裝修損毀,致使工程停滯。之後,金衛國將該房產做了三次評估,分別做進不同殼公司的資產中。

公訴人指出,金衛國並沒有支付該廠房購房款項,不能將不屬於自己的廠房「一房三賣」做評估抵押。資料顯示,原本有5000萬元打入該公司的款項,最後僅花去400萬餘元,其餘的錢款不知所蹤,涉嫌資金轉移。金衛國和辯護人則稱:裝修費用其實花費了4000餘萬元。

剪不斷、理還亂的債務糾紛將金衛國這名慈善富豪推向了深牢大獄,可是在法庭上,金衛國皮膚白淨,精神飽滿,雖比風光時清減一些,但卻能言善辯、條理清晰。如果不是在法庭上,真讓人錯覺他是在做演講。儘管法庭上控辯雙方唇槍舌劍,可圍繞在這位慈善富豪身邊還有很多謎團,比如上海的「明月系」餐飲,依然閃現著他的魅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8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