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入行門檻低 晉升速度快 觀光潮大爆發 八千職缺造就服務新貴

2014-09-01  TWM  
 

 

根據統計,未來四年內將有三五六家旅館即將開張,以此來算,有可能將創造出三百多位總經理和一千多名總監職缺,而除了飯店業,舉凡餐飲、休閒、文創、零售等服務業也進入黃金時期……。從基層快速晉升至高階主管已不是難事,你,準備好了嗎?

撰文‧李建興

「二十五歲當經理、三十歲升總監、四十歲坐上總經理大位!」在這個產業外流、工作難尋的時代,對許多人來說,這像是天方夜譚。但夢想真的如此遙不可及嗎?以下數據應該會讓你對未來有不一樣的想像。

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統計,隨著來台觀光人次大幅增加,預估明年就會衝破一千萬人次大關,這使得國內的觀光休閒產值急速擴大,從二○○五年的三五一一億元,到去年為止膨脹了八二%,達六三八九億元,而隨著市場大餅越來越大,從○八年起至一八年陸續新修建的飯店旅館就有九五八家,等於每四天就有一家新旅館出現。

趨勢1 :未來發展性高需求大增 四年新增三五六家飯店「可別輕忽了這樣的數據!如果以每家飯店平均都需要一位總經理、三位總監、五位經理來算,未來幾年,就等於創造出九五八位總經理、二八七四位總監以及四七九○位經理!」一提到觀光旅館業的大未來,八○後、三十一歲時就坐上台中商旅執行副總大位的蔡政豪眼睛充滿著光彩,他進一步分析,「姑且只算未來要開張的新旅館,其中就包括四十七家大型飯店以及三○九家商旅,這意味著未來還有三百五十六個總經理大位等著你去坐,更保守一點來算,就算每三家飯店才需要一位總經理,未來也有超過一百多個總經理職缺,你說機會多不多?」翻開蔡政豪的履歷,從十九歲端盤子的見習生做起,爾後進入了台北老爺酒店,晉升為夜間代理經理,過了幾年,又轉任環亞假日飯店(現為王朝酒店)的業務經理,○八年被台中商旅延攬,一路從行銷業務經理扶搖直上,在三十一歲那一年就晉升為副總經理,三年後更出來自行創業,成為人人敬重的董事長。

許多人看到蔡政豪的經歷,都不禁懷疑,他要不是家大業大的富二代,就是擁有令人羨煞的學歷,事實上,蔡政豪從小就跟著爸媽四處辦外燴,成績中等的他,也只有五專畢業。他一心想賺錢,十八歲時進入台北晶華酒店打工,開啟了他的「飯店人生」,至今更當上飯店、餐廳負責人。

趨勢2 :人才供不應求培育期壓縮 經理級以上職位都缺人儘管飯店版圖不斷擴充,卻凸顯了「硬體好建,人才難尋」的窘境。今年初觀光局和全台飯店業者舉辦了﹁頂尖經理人培育圓桌論壇」,針對未來的「總經理荒」開會研議,老爺酒店集團執行長沈方正就指出,過去培養一名飯店總經理,可能要花二十年時間歷練飯店各方面的學問;但現代的飯店業已沒有這麼多時間培養人才,可能十到十五年就要養成一名總經理。

對此,雲朗觀光集團總經理盛治仁更直白地說:「目前整個觀光產業都缺人,飯店業經理級以上人才都不夠!」「只能說,觀光業的大時代來了!」入行二十五年,從飯店小搬運工一路當上頂級飯店總經理的李寰宇,見證了飯店業大鳴大放的黃金年代,他甚至不諱言地說:「觀光業恐怕是目前台灣百業中,最有可能讓基層勞工快速翻身的行業。」更令人振奮的是,在觀光旅遊業的領頭之下,台灣服務業也都出現了前所未見的「機會潮」!以主計總處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去年台灣整體服務業的產值已占GDP的六九.一四%,平均就業人數高達六四五.八萬人,占總就業人口的五八.八八%,也就是說,平均每兩個台灣人就有一個以上從事服務相關行業。

趨勢3 :錢景成長最快有心好好做 加薪幅度是別人的兩倍服務業的榮景不僅來自就業機會,「錢」景亦是令人趨之若鶩的誘因。人力銀行調查指出,截至去年為止,台灣百業薪資以「休閒服務業」成長最快,十年來達二八.四三%,其中「住宿及餐飲」的平均薪資成長了二○.八六%,為各行各業整體平均值九.○九%的兩倍,「這代表著,如果有心從事餐旅業相關行業,而且穩穩做好,你加薪的幅度是一般人的兩倍。」李寰宇說。

然而除了本薪成長超越其他行業,最吸引人的是bonus(分紅)。依人力銀行的數據來看,從○四至一三年這十年間,「休閒服務業」的非經常性薪資大幅成長一.○六倍,其中「住宿及餐飲」類為七五.○六%,顯示近年服務業大幅發放獎金的實況,已經創造一批批的「服務新貴」!

以王品集團來說,董事長戴勝益就祭出「立刻獎勵分紅入股制度」,造就了令人稱羨的薪資待遇,成為新鮮人最嚮往的企業。此外,該集團去年又推出了新福利,開放店長等中階以上幹部「持股信託」,每個月最高可以提撥三%薪資認股,以月薪五萬元為例,每個月可提撥一五○○元,公司相對提撥十倍補助,如此一來,該員工等於一個月就有一六五○○元的金額撥進信託專戶,如果以現在王品每股三五○元計算,等於不到兩年就可以拿到一張股票。

王品副董事長王國雄表示,員工若五年內離職,只能領走原本自行提撥的薪資,若服務五到十年離職,還可領公司提撥金額的一半,滿十年後離職才能將專戶中的金額全數兌成股票領走,「就長遠來看,幾乎只用一折買公司股票。」趨勢4 :金飯碗人人搶近八成上班族 想當全職服務業人員根據人力銀行調查,目前有七成八的上班族表示願意成為全職的服務業人員,相較於兩年前,高出了十三個百分點。而進一步詢問,吸引上班族加入服務業的主因,又以看好發展前景的人占最多,達四八.四%;其次為工作機會多,占四四.一五%。值得注意的是,亦有三三.五一%的人是想先進服務業練功,以便將來自行創業。至於次行業又以餐飲服務業最受青睞,有三四.○四%的人想加入,其次為旅遊觀光和百貨零售,分別為二○.二一%和一八.六二%。

這樣的趨勢更直接反映在大學校園。在少子化的今天,餐旅科系不僅沒有招生困難的問題,報考人數反而逆勢成長。根據四技二專統測報名人數統計,今年度報考統測的學生,有一八%要考餐旅類科系。

總之,服務業已經成了人人想搶的「金飯碗」,不過,晶華麗晶酒店集團董事長潘思亮卻提醒,隨著服務業據點急速膨脹,反而是市場見勝負的時候,「當水位降低的時候,誰沒有穿衣服才會知道。」他以飯店業為例,市場越來越飽和,競爭越來越激烈,台灣的客人在成長,品味越來越高,其偏好選擇也會更加明顯,飯店業將秉持自身的軟實力一分高下。

潘思亮呼籲,在質的演變提升過程中,服務品質相對也要提升,其關鍵就在於經營管理人才,因此政府應利用產官學合作,積極培養人才,才是當務之急。

未來4年新增356家飯店,總經理找嘸人!—— 台灣近年來飯店旅館投資狀況類型 2008~2013年 2014~2018年

家數 房間數

(間) 投資金額

(億元) 家數 房間數

(間) 投資金額

(億元)

一般商旅 576 32611 916.4 309 16057 701.6 大型飯店 26 5839 323.5 47 10040 913.3 合計 602 38450 1239.9 356 26097 1614.9

資料來源:觀光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035

371家百大企業調查:天賦,讓你不怕510萬職缺消失 未來5年工作大報告!

2016-03-14  TCW

65%小學生,他們未來要從事的工作,現在還不存在大一學到的學科知識,50%到畢業就過時了現在工作必備的核心技能,35%在5年後會被取代5年內,510萬個工作機會將消失

三月九日,是今年高三生開始申請大學的第一天,也是十八歲孩子對未來人生,第一次重大的決定。三月也是轉職的旺季。但,你可知道,今年進入大學學到的知識,畢業後可能就過時了;而目前工作需具備的核心能力,五年後,三分之一會被替換掉!

人力出現斷層現在熱門科系,未來不一定搶手

今年一月,在瑞士達沃斯(Davos)舉辦的世界經濟論壇,發表了〈工作大未來報告〉(The Future of Jobs)。論壇主席施瓦伯(Klaus Schwab)開宗明義指出重點:五年內,全球出現職場人力斷層!

「有限的淨職缺成長和核心能力的不確定,讓多數產業面臨增員挑戰和人才短缺;這個斷層在未來五年會更加嚴重,」施瓦伯說。

《工作大未來報告》調查範圍涵蓋英、美、日等十五個主要經濟體,共蒐集三百七十一家企業人資長和策略長參與調查,提出在未來五年內全球企業需要的工作形態和職場競爭力。

結果發現,第四次工業革命已讓職場藍圖產生重大改變,現在所需的人才,有許多十年前不存在,十年後所需的人才更可能現在也難以預測。三大趨勢不可不知:

數據一:從二0一五到二0二0年,會減少超過五百一十萬個職缺。在二0一五到二0二0年間,十五個經濟體中的九大產業,將淨消失五百一十萬個職缺。

根據結果顯示,行政庶務、製造業和營建相關是消失比重最多的三類職缺。職缺增加最多的三類包括:業務和財務相關、管理階層,以及電腦、數學相關工作。有些現在很熱門的科系或人才,未來需求卻不如想像的高,例如資訊、科技相關人才需求,在這些人資長、策略長的預測中只是平平。有些領域人才的需求也超乎想像,例如媒體娛樂產業對於電腦、數學相關人才的需求,將排擠傳統所謂的「科班出身——藝術、設計、娛樂、媒體」人才。

硬知識過時從職業分類鑽研所學,不再管用

數據二:近五0%在大一學到的知識,等大四畢業就過時了。

<工作大未來報告> 引用美國科技教育專家麥克柳(Scott Mcleod)和費雪(Karl Fisch)的估算,二00六年時,科技資訊的總量每兩年增加一倍;在這樣的速度下,對一個就讀四年制的大學生而言,大一進去學到的知識,到畢業時有一半是過時的。一0年,資訊總量的增速變成每七十二小時增加一倍,意味著在學校裡學的知識無法在畢業後派上用場,因為多數都過時了。

學校裡傳授的知識和技能,是根據傳統的學科分類,稱為「硬知識」(hardknowledge),但是第四次工業革命讓工作內容變得多元,所需要的職能打破傳統學科的界線,導致學校傳授的「硬知識」無法因應,因而過時。

數據三:有三五%核心能力,而二0二0年前會被取代.

<工作大未來報告>從九大產業內的工作群組歸納出九類、三十五種核心能力,其中超過三分之一的能力會被取代;表示就算現在具備核心能力也不是吃香暍辣一輩子,在五年內極有可能失勢。根據這些人資長和策略長的問卷結果,未來最需求的技能是「複合式問題解決技能」(complex problem-solving skills)。

所謂「複合式問題解決技能」指的是在複雜的真實情境下,能夠解決未出現(novel)或難以定義(ill-defined)的問題。親子教育作家李偉文對此形容,「未來,再也不能從職業的分類來確定要鑽研什麼技術知識!」

<工作大未來報告>中最後建議,光靠教育體制改革已經難以培養學生具備未來技能,終生學習才是唯一解方,而且,關鍵是找出自己的天賦。

關鍵在天賦

從強項發展,才能面對新挑戰

這是有科學根據的。《發現我的天才》(Now,Discover Your strengths)作者巴金漢(Marcus Buckingham)指出,天賦是能帶來效益的重複性情慼、思想或行為模式,讓人願意為他感興趣的事情做好、做滿:這種重複性模式來自每個人大腦內較強的「突觸」 (Synapse,負責連結腦細胞,讓腦細胞溝通)。善用自己較強的突觸,不僅會讓人從事某些特定領域時特別得心應手,更容易啟動後天的學習力與專注力,來應付各種新的挑戰。

一九七五年,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Mihaly Csikszemihalyi)提出的心流理論(flow)也可以呼應這一點,當人們全神貫注的投入一項活動時,會渾然忘我,順著熱情發展,能達到人生的「順流」,締造人生佳績。

然而多數人並不知道自己的天賦在哪裡,根據蓋洛普總資料庫,針對全球一百六十三國、一百零一家企業和一百七十萬名員工所做的調查,八成員工認為自己擺錯了位置。

去年五月,蓋洛普分析企業中以天賦為業和不以天賦為業的兩種員工,發現前者可能離職的人數比後者少一五%,擁有良好生活品質的人數此後者多出三倍。蓋洛普人才管理資深顧問艾洛特(Gwen Elliot)更指出,企業中以天賦為業的員工越多,企業體質比較強壯,是因為成員的天賦不同,多元化會讓彼此截長補短,一方面降低風險,一方面提高產能.

不妙的是,台灣人從大學選科系開始就反其道而行。

激發學習潛能第四次工業革命,興趣就是競爭力

二0一四年,台大教授王秀槐以「台灣高等教育資料庫」大一新生調查資料,探討科系選擇的相關議題。她發現,高達三分之一的大一學生認為自己選擇的科系不符合原來的期望;更有四分之一想要轉系或轉學。

政大教育系數授詹志禹分析,現代學牛不了解自己天賦、找不到興趣,學習變得痛苦,自我觀感也漸趨平庸,可以說是「沒有興趣就沒有競爭力」。但如果選擇自己的天賦,願意高度專注且長時間投入,不管多冷門的職業,都容易變得傑出。

當大家擔心自動化、人工智慧、物聯網逐步取代更多職缺,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伯反過來提醒大家;「第四次工業革命不是一場人與機器的競爭,而是要讓工作成為工作者完整實踐潛能的管道。」

認識自己的天賦,沒有年齡的天花板,只要掌握自己的天賦,等於掌握通往未來的鑰匙,永遠不嫌晚。

整理者吳和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202

5年內, 萬個工作會消失,但這些職缺將變多 未來十年 越「混血」越夯的 地表新職業

2016-06-06  TCW

人家開會寫字你畫畫、網路直播自己吃飯、對著電腦把口紅擺來擺去……,這算是一種工作嗎?

不要懷疑,圖像記錄師、成長駭客、實況主、雜貨電商採購員,正是台灣五年前還沒出現的新工作。

隨著工業四.○的時代來臨,網路、行動裝置、大數據、雲端科技讓處處都能當職場,工作形態、組織結構也隨之改變。

根據今年世界經濟論壇針對十五個經濟體所做的調查,未來職場有幾大變化:一,未來五年內,全世界將有七百一十萬個工作消失。

二,而目前最需要的工作,過去五到十年都不存在。

三,六五%的小學生未來進入社會從事的工作,現在並不存在。

本刊搜尋在台灣正發生新職業,略窺未來職場樣貌,當以後,若有先前不存在的工作出現在你眼前,別受限過去框架,勇敢做個掌握未來的職場贏家。

邏輯力×圖像腦:千人會議紀錄,一張圖搞定圖像記錄師 海外接案價勝OL月薪

撰文者單小懿

除了導遊,有什麼工作可以賺錢、旅行和玩樂?

答案是:圖像記錄師(Graphic recorder)。

因應現代人趨向圖像思考,以及與組織外成員合作機會增加,因應有效率的創造集體共識,近五年在會議場合上,如TED × Taipei,會發現舞台旁有插畫家邊聽演講邊作畫,他們是圖像記錄師。在台灣,目前不到十位。

把演講精華變成圖

重點一看就懂

「圖像記錄師是同步將接收到的訊息轉換成圖像,幫助現場發想及事後記憶,」二十四歲圖像記錄師周汭解釋這個新興行業。

這份工作主要流程有三步驟:一、擷取講者重點;二、找出適當的圖像語言;三、結構並呈現這幅圖。

「好的圖像記錄,訊息重點要一看就懂,也要傳達現場氛圍兼具個人特色」,曾任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圖像記錄師,入行五年的李珮玉說:「技巧是基礎,但畫得如何不是最重要。」圖像記錄師不可能熟悉所有主題,事前準備相關知識和圖庫很重要,但突發狀況不可避免,現場聆聽非常關鍵。

周汭遇過講者未交投影片,直到上台,她才知道對方要講什麼,幸好內容與大眾心理學相關,現場聽就能懂才化解危機。

「圖像記錄是拿捏的藝術,」李珮玉說:「準備七成,其餘要跟著講者脈絡現場調整,如果準備得太死會沒有彈性。」圖像記錄也會犯錯,而圖像錯誤比文字錯誤更容易被發覺,一旦出現錯誤,記錄者的心情變得緊張或焦躁,會聽不進去講者表達的內容,無法完整接收講者的訊息。所以允許自己犯錯,淨空短暫的挫折感,是必備的臨場反應能力。

李珮玉有一次在國外某場三百多人的會議擔任圖像記錄師,結果在主圖像中間拼錯一個關鍵宇,她當下沒發覺,直到中場休息,主持人要求修正:「真的很丟臉,但也要馬上放掉,不要一直守在那裡,不然下半場怎麼辦?」她說。

圖像不分種族,更有助跨文化溝通有些千人會議,外加分組討論,需要多位圖像記錄師共同完成,如何和陌生人共事,也是這行業會碰到的挑戰。

周汭曾經與另外三位圖像記錄師合作記錄騰訊一天半的年會,需要完成三塊七米二的大白板。在活動前三天便到現場看場地,討論主視覺、布置、分配講者、基本素材,雖然畫風不用統一,但預先繪畫可凝聚視覺共識,有助整體圖像流暢度。

「臨場每個人速度、畫風不一,每個人也都求表現,如何能夠顧全整體、不只想到個人,我覺得是最大考驗,」她說。

李珮玉擔任許多國際大型會議的圖像記錄師,碰過不同文化、種族的共事者,她指出,這種臨時編組的跨國工作,用平行的組織架構取代傳統上對下的科層組織,文化隔閡會更明顯,小到聽不懂笑話,大到無法參與討論,一旦無法融入,會直接影響自己的作品和表現:「跨界、接納碰撞的心理素質很重要,」她分享。

回到現實面,這份能玩能賺錢、又能開眼界的工作收入如何?影響關鍵是語言。

台灣案量少,外語強收入多逾兩倍中文流暢,只能接台灣、中國案子,在台灣接一個案子約一萬元,但案量少,價格遠比歐美低,中國案子可遇不可求。如周汭必須兼差,接動畫、插畫等,才足以維持生計。但若英文流利甚至會第二外國語,可加入圖像記錄師的國際組織「靠行」接案,案源多且單一案源收入高出台灣兩、三倍以上,平均一個案子四到五萬元,才有

辦法實踐能玩、能賺、能

開眼界的工作願望。

行銷力×大數據:改個按鈕,用戶使用時間增兩倍成長駭客 七成科技公司搶聘

撰文者李欣宜

粉餅、口紅、眼影,是要一字排開,還是固定在畫面左邊,讓用戶點開圖標再展開?要預先組合好內建妝容,一鍵美容,或讓用戶DIY,自選膚色和唇色?

乍看之下,你可能會以為這是一家化妝品公司的專櫃設計人員或產品經理,事實上,這是App公司玩美移動的「成長駭客」(growth hacker)林怡仁每天的工作內容。

林怡仁,三十二歲,他是全球前十大成長最快速的App開發商玩美移動的產品經理,也是成長駭客團隊的領頭,以上場景,就是他對著電腦和手機App時,在思考的問題。

重設按鍵順序,App下載量破兩億玩美移動是影音軟體大廠訊連去年轉投資的子公司,成立不到一年,旗下四款App全球下載數突破兩億,一款玩美彩妝成為國內有史以來最快進入下載破億俱樂部的App。而玩美移動能夠在短時間內成為台灣最大App開發商的秘訣,就是去年底才成立的成長駭客團隊。

當用戶打開玩美相機App,想著要怎 修圖才能變成韓妞,林怡仁想的是,要怎麼安排App的每個按鈕和彩妝工具順序,讓用戶在最短時間內,用最直觀的方式在虛擬彩妝間變美,進而喜歡這款App。

以前面的虛擬彩妝間為例,起初林怡仁把所有粉餅、眼線、眼影等彩妝工具一字排開在用戶面前,任用戶挑選,但他根據大數據發現,部分用戶常化完妝後,照片不存檔就跳出。

他設想,太多選擇恐讓用戶有選擇困難症,之前的設計讓用戶必須點至少兩到三次才能上妝,他於是將預設的幾款主題妝容放在畫面最下方,用戶一點,就可以看到妝容效果,此舉果然讓存檔的人多了兩倍,用App的時間增加兩倍。

如同林怡仁這樣,善用非傳統行銷手段,取徑軟體、數據分析或電腦工程方法,在短時間內幫助產品增長的人或團隊,就可稱作成長駭客。

「透過行銷廣告投放,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使用者,只是這些使用者不見得會留下來……,成長駭客最終在解決的問題,是把你的產品做得好用,讓用戶進來就會黏在上面,越用越久、越用越多。」玩美移動市場開發部副總經理陳品仁說。

以前訊連雖有和成長駭客類似的職位,但多由產品經理兼任,去年,陳品仁認為數據對用戶成長越來越重要,於是另外成立成長駭客團隊。

目前玩美移動的成長駭客團隊共有五人,隸屬於使用者體驗部門,領隊林怡仁去年加入玩美移動時,玩美移動的App用戶數不過五百四十萬人,不到一年,玩美移動的用戶數已突破兩億大關。

林怡仁大學時念程式設計,研究所念娛樂應用科技,除了會寫程式、分析數據,還會設計和修圖,兼具理工、行銷和美術設計等多元能力,這正是此職業需要的特質:兼顧理性和感性,邏輯好,而且有跨界知識。

目前全球估值最高的新創公司優步(Uber)的成長部門主管安德魯(Andrew Chen)便大膽預言:「成長駭客將成為新的行銷部門副總!毋須技術能力的行銷副總,這種人正在快速消逝,取而代之的,是融合行銷和程式技能的混種人才。」台灣近兩年才開始關注此角色,但其實,成長駭客概念早在二〇一〇年便在矽谷風行,全球最大的自宅共享平台Airbnb 和最受歡迎的私有雲服務Dropbox,這兩家來自矽谷的新創寵兒,用戶成長背後最大的推手都是成長駭客。

這職業有多紅?根據《成長駭客》一書中引用顧問機構顧能(Gartner)報告所述,有七成的高科技公司已設置與成長駭客相關的技術行銷類職位。

不必懂程式,但要有「優化強迫症」今年一月,國內指標的網路創投之初創投,集結一百多家網路企業聯合徵才,首度出現成長駭客類的職缺。

在人格特質方面,目前正幫兩家新創擴大用戶的成長駭客「貝克菜」蔡東林用一句話形容這類人的思維:「優化、優化、再優化。」他指出,成長駭客的教育背景並不重要,不限人文或理工科系,但一定要有強烈的好奇心和膽量,有嘗試新工具和方法的意願,入行年紀越小越好,與其看書學習,不如從做中學更快。

一〇四夢想搖籃營運長陳慧鈴表示,此類通才難尋,在國內的待遇「一個月100K也不是問題,有的公司還會直接找來當執行長。」隨著越來越多公司仰賴數位行銷成長,成長駭客扮演的角色亦日漸重要。陳慧鈴指出,未來,不只是網路公司,一般傳統產業也會需要成長駭客。

如果你善於跳脫框架思考又有優化強迫症,這個新職業正在等待你。

抗壓性×高紀律:直播就賣真實感,九萬人次搶看網路實況主 打個「ㄎ」就有逾萬人氣

撰文者單小懿

一個注音符號「ㄎ」能有多少人氣?答案是:不到兩小時,湧入一萬三千個讚和二百六十三則留言。

這個神秘的「ㄎ」意思是「開」,是LNG Workshop(簡稱LNG)和粉絲間的暗號,表示今天晚上LNG會開台。

LNG是台灣最大線上直播平台Twitch、人氣最高的談話節目團體,成員包括六嘆、鳥屎和老王三人,每週六午夜十二點開台,持續七年,是台灣最資深的網路實況主(broadcaster)之一。每次LNG開台,平均每小時線上逾一萬人次,每次直播約二到四小時,人潮往來將近八、九萬人次。

被網友嘲笑、激怒

反更衝高收視

實況主─利用網路平台、即時直播生活的人;○七年,Justin TV和Livestream兩大直播平台成立,實況主開始成長,逾八成是直播遊戲,其餘是生活分享。Twitch台灣實況主有萬人以上,每月有四百五十萬不重複訪客。

與其他新興職業相較,實況主可說門檻最低,人人可開台;這職業乍看零成本、零專業、零規畫,但要變成人氣實況主卻不簡單,人格特質最為關鍵。

「實況主受歡迎最大的原因是真實,」外號鳥屎的蘇志翔說,就算有行銷置入,觀眾也都知道那是贊助,「對這個世代而言,真實比任何華麗的廣告包裝效果還大。」如有個直播遊戲的實況主打得不好,被嘲笑,實況主暴怒,結果越怒、收視越高;另個實況主邊玩恐怖遊戲、邊吃鱈魚堡,突然被嚇到,鱈魚整片飛起來,這段落在網路上被瘋傳,號稱「飛天鱈魚堡」。

不作秀、不想梗,越真越親民越夯另一個知名實況主周吉祥說,傳統藝人要求形象完美,不適合直播,越能讓人接近越容易被喜歡,「所以實況主得接納實況不是節目,而是生活的一部分。」實況主最大挑戰是鄉民即時互動,直播立刻看到回應。周吉祥有段時間是電玩節目主持人也是實況主,鄉民嗆他:「報得好爛!難聽!」讓他很受挫,常做惡夢。

「一百個觀眾有九十八個罵你,你能不能忽略他們,專注在剩下的兩個身上?實況主得具備抗壓性,」鳥屎說:「漫天酸語還能自high、分享生活,是成功關鍵。」儘管全球收視率最高的實況主PewDiePie年收入超過四百萬美元、超過新台幣一億三千萬元,不過回歸現實,在台灣,若要當專職實況主,不管幾點開台,平均每小時不重複觀看者超過五千人,並且每天投入八小時、專職的實況主,每個月收入包含平台分潤、廠商贊助代言等等才能超過五、六萬。加上台灣實況主超過十萬人以上,市場飽和,提高人氣難度更高。

「做實況主,前提是你得喜歡這件事而非為了賺錢,否則容易無以為繼,」鳥屎說,以他自己為例,他的正職是劇場演員,實況直播是休閒興趣,「我先能樂在其中,觀眾才會感到歡樂。」設計感×懂食物:3D列印變設計工具之一食物設計師 英國名廚也找她企畫

撰文者吳中傑

建築設計師、室內設計師,用空間傳達理念,解決人們住的需求;服裝設計師用衣物呼應社會、甚至引領時代變遷。那你想過,每天吃進嘴裡的食物,其實也有「食物設計師」這門專業嗎?

最早稱自己為食物設計師的人,是西班牙皮鞋品牌Camper的御用店面形象設計師Marti Guixè,他於一九九七年開始食物設計工作。他認為食物設計不是烹調美食,也不是擺盤雕花,而是設計一套呼應當代生活的飲食系統,讓大眾重視人與食物的關係。

不煮菜,但擺盤到用餐環境都管聽起來很抽象,從全世界第一個推出食物設計碩士課程的米蘭工業設計學院所列出的課綱,我們約略可以窺探食物設計師所須具備的能力,包括:食物科學、食物與農業系統、服務設計、食物行銷與溝通、酒與食物文化……等等。

看起來包山包海,其實你可以這樣理解:「餐盤裡裝的是食物,負責餐盤內容的是廚師,(餐盤)外面關於食物的一切,就是食物設計師的工作。」正於該學院攻讀碩士的食物設計師陳小曼解釋。

因此從一間餐廳該怎麼因地制宜,挑選食材與餐具;食品公司該如何重新設計產品包裝;甚至棒棒糖一定要用手拿著吃?

能不能用架子立在桌上吃?這些都是食物設計師的工作範疇。

例如年初,她受英國名廚Jamie Oliver的香港餐廳團隊邀請,為他們企畫、拍攝一組用於社群媒體的宣傳照,也是食物設計工作的一環。

「商業照片大家都會拍,我也不是攝影師,但為什麼他們要我去?因為我提供的是一個想像。」陳小曼舉例,一般餐廳宣傳商業午餐時,焦點可能擺在便宜好吃,但她考慮到香港上班族緊張的環境,時常邊工作邊吃飯,因此,其中一張照片的情境,就是邊用電腦工作邊吃飯的畫面。這樣的照片會讓顧客產生共鳴,但餐廳傳統的思維不會想到要這樣拍攝。

傳遞理念,把用餐當行為藝術設計「通常餐廳各個工作環節是分開的,公關有公關的意見,攝影有攝影的專業,另外還需要有企畫,但今天他們把我一個人抓過去,就能做完這些事情。」陳小曼解釋。

除了商業,有時,食物設計的工作也是為了傳遞理念。

正與富邦藝術基金會、陳小曼合作策畫一系列食物設計講座的設計師王艾莉,先前便曾設計過一款醬油碟,上頭是一艘翻覆的油輪,醬油倒下去後,就如同漏出的油汙,當你夾著生魚片蘸醬油時,就像將漏油一口一口的吃進嘴裡。

王艾莉希望用設計,提醒大眾,不要覺得漏油事件離自己很遙遠,其實每個人都可能因為食物鏈的累積,共同承擔汙染。

目前陳小曼於巴塞隆納參與的計畫,則是一間「3D列印酒吧」,所有家具、裝潢,未來甚至連食物都採3D列印。

食物設計師在歐美是崛起中的職業,可以在專業的事務所工作,也可以到餐廳、食品公司、酒業等企業上班,或自行接案;台灣則於起步階段,多以個體戶為主,過去在台灣以兼職方式從事食物造型與設計工作的陳小曼也坦言,未來畢業回台,若要全職從事食物設計工作,可能得有一段摸索期。

當一個社會多數人都衣食無虞時,食物設計師要讓食物不只是溫飽,而能開創飲食的更多可能。

溝通力×行動力:讓你出門採買時間省一半超市採購員 她挑的食材顧客零負評

撰文者單小懿

何心尹先拿水果,再放五樣蔬菜到購物籃,接著用跑的拿了牙膏、牙線;她是雜貨店商Happy Fresh駐點在超市的採購員(personal shopper)。

採購員屬於雜貨電商(online-grocery)一環:當消費者在網路或手機下單,採購員接單後開始代購,然後將商品交由送貨員快遞到消費者,從採購到快遞要在一小時內完成。

二○一五年以前,雜貨是電商最難滲透的領域之一,根據摩根士丹利的調查,美國雜貨一年營業額為六千七百五十億美元,電商滲透率僅二%;二○一五年後,隨著千禧世代、Z世代等新式家庭出現,年輕消費者上網選購雜貨、生鮮食品的比率和意願提高,強調代購服務的雜貨電商出現,採購員應運而生。

稱職的採購員,三種邏輯能力要好。

首先,是採購的先後邏輯。何心尹最多曾在四十分鐘內採購七十多樣商品,訣竅是動手前先檢視全部品項,決定採購順序,以節省時間。「從乾到濕、從遠到近,會融化、須冷藏的生鮮食品最後採購,」她說。

其次,是理解客戶的菜單邏輯。

缺貨時,採購員要建議替代品,「第一考慮價格,不能太貴但接近的;第二藉由商品之間的關聯度,推測缺貨商品的功能,根據功能推薦替代品;第三同類替換,以最接近的品項為主。」商品關聯度,指的是採購員是否理解客戶的「菜單邏輯」。她舉例,假如火腿缺貨,單上另有全麥吐司、起司,推測消費者要做三明治,便可建議買培根;又好比蜜蘋果缺貨,就要找口感甜脆的蘋果替代,不能找微酸口感的,以免破壞客戶的菜單搭配。

最後,是溝通的邏輯。

換貨只給選擇題,最多只問三分鐘原本擔任客服的何心尹,對溝通頗有一套,她說,致電消費者確認替換貨時,要給對方選擇題,不是開放題。若有多項換貨,集中在一通電話內,三分鐘內結束,講太久對方會煩,也會覺得你狀況外。

致電消費者確認替換貨時,如果對方語氣高昂:「喔!這個好!」表示很滿意:如果懶洋洋的說:「喔好吧」,表示不太滿意,她會進一步詢問對方目的,再建議一次,如果仍然不換便結束電話。

這份工作的成就感,來自客戶滿意度。

何心尹靠細心成為金牌採購員,目前仍沒收過負評,滿意度五顆星,而她透過這個工作,也變成親朋好友眼中的購物專家。

隨著越多從未出現過的工作,「專業」也越難定義,但專業本質——「解決消費者問題」不會改變,只要因應時代需求,解決客戶問題,再小的螺絲釘,都有存在的價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795

全台徵才開跑,十四種職缺平均錄取率二% 到蘋果直營店上班 竟比上哈佛還難

2016-08-08  TCW

蘋果宣布將在台設點,想在全球最會賺錢零售店工作,除了專業技術,更要學人際溝通、危機處理能力。

消費者期待已久的蘋果直營店,終於宣布將來台設點!

七月二十二日,蘋果開直營店消息一出,官網隨即亮出十四種職缺,但你知道嗎?根據科技網站《Business Insider》報導,全球菁英爭相進入的哈佛大學錄取率為七%,蘋果直營店員工錄取率竟只有二%!想擠進蘋果直營店的玻璃門,竟比哈佛校門還困難。

能在全世界最會賺錢的零售店工作,這幾位「幸運兒」是怎麼產生?據專門報導蘋果消息的《Cult of Mac》網站記者Buster Hein應徵經驗,過程分幾個階段:

不看學歷,看熱忱

沒用過蘋果電腦也錄取

首先是團體面試,面試官在旁觀察其表現。也有曾參與面試的美國網友分享,此時會兩兩一組「角色扮演」當店員與顧客,展現溝通及銷售能力。

通過第一階段,蘋果會向求職者確認希望的職務,主要有銷售類、服務類及管理類工作可選擇。接下來,與管理階層面談,問題重點不是學歷,而是人生經歷跟性格,尤其是碰到逆境反應,如「當你表現不如(主管)期望,會怎麼做?」

此外,服務熱忱是重點,而不是你有多會用蘋果產品。有蘋果員工在網路上指出,沒用過蘋果電腦,也可能被錄取。對此,蘋果在台合作經銷商德誼數位總經理杜偉昱也說:「我們在找人,最大的(條件)是要有熱忱,」因為產品知識是可訓練的,但熱忱較難。

要理性,更要感性

技術強也要懂顧客的心

德誼會挑選具熱忱的資深店員,擔任課程講師,形式類似蘋果直營店舉辦的分享會,幫不會使用產品的顧客上課,「有些女生買Mac回家一年多還不會用,上課價值其實比產品本身還大。」杜偉昱說。這種強調「分享」的精神,也和蘋果強調的一致。

從蘋果開出的需求可看出,他們要的部分員工還得具備「雙重特質」。如被稱為「Genius 」的技術天才,要對技術極度了解,但蘋果又強調,應徵者須有絕佳人際溝通技巧,即便技術強,也得兼顧同理心,才能彎下腰來傾聽消費者的問題,耐心的釋疑。

應對進退有同理心

用三F溝通術處理客訴

這代表,想成為技術天才,必須具備理性和感性兩種特質。為了訓練員工有同理心,蘋果連怎樣應對進退,都有一套「三F」標準。

據科技網誌《Gizmodo》二〇一二年曝光的一份蘋果員工培訓內容中所述:當顧客抱怨Mac價格過高時,蘋果教導員工用三F原則來回應:「我能懂你的感受( feel),我也覺得(felt)這個價格有些許高,但我發現( found ) Mac的軟體和效能是值得這個價格的。」

溝通順序是:我先同理你,但我不做情緒與主觀的判斷,比如說:好差!你不懂得這產品的價值。之後,就是向消費者展示商品,讓他們自己判斷好壞,直接讓事實說話。

蘋果直營店要的人才,確實多才多藝,而且對台灣年輕人來說,能在全球品牌價值最高的企業工作,更是難得經歷。不過,即便蘋果不願回應來台徵才細節,但根據《The New York Times》二〇一二年報導,在蘋果門市工作,雖然看起來光鮮亮麗,卻存在薪資偏低、升遷不易等問題,想應徵者,還得好好考慮。

文 康育萍、鐘敏瑜、劉奕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6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