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慈善狂人真相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7-27/100416024_all.html

 現年57歲的「女慈善家」張田,於2012年7月18日,站到了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的被告席上。

  這已是她二度成為檢方被告。此番她被指控非法集資,從2004年12月到2008年2月,以高回報為餌,用個人或世界和平慈善基金總會名義,向 78名受害人募集人民幣828.1萬元。這些受害人均為張田慈善機構所發展的「愛心大使」。事實上,「愛心大使」一度達到2000人,過賬資金高達2億 元。

  張田賴以吸引」愛心大使」的,是一個名為「敬老都」的項目,和為該項目募款的「世界和諧慈善大會」。

  張田承諾將建立一個設有「世界和平大學、公園、養老都、別墅區、康復中心、海上俱樂部,高爾夫球場」的高端養老社區,投資將破萬億元,首期達 5000億元。為募集「敬老都」的建設資金,張田籌劃在北京召開「世界和諧慈善大會」,聲稱將邀請192國首腦和世界五百強總裁參會,不僅要討論世界和 平,張田更要募集修建「敬老都」的3000億美元。

  張田通過發展下線的方式吸收「愛心大使」加入其名下的基金會,承諾投資10萬元入會可獲103萬元,並免費入住「敬老都」。用於回饋「愛心大使」的103萬元資金,則將來自於「世界和諧慈善大會」募款中提取的5%管理費。

  但最終,「世界和諧慈善大會」並未如期召開,「敬老都」亦無緣開工。

  「我才是真正的受害者!」法庭上,張田情緒激動,稱自己從未講過103萬元是投資回報,是下面的人誤傳而害了她。張田否認自己對所募資金有欺詐、佔有之意。她堅稱自己募集資金都是為了慈善、老齡事業。

  這位「慈善家」,早在2006年就因集資詐騙而被深圳市羅湖區檢察院提起公訴,最終定性為非法經營,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此番檢方指控更為嚴重,業內人士分析,一旦罪名成立,張田恐難逃十年以上刑期。

  令人訝異的是,當日庭審後,數十位「愛心大使」、張田家人、員工及一些同行紛紛起立,高喊「張田加油」,對其揮手致意。張田的慈善神話,在不少「愛心大使」心中仍未幻滅。



神人張田

  長期研究中國公民社會發展的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楊團認為,「(張田)用一套非常傳統的慈善觀念,去和現代市場對接,產生很多啼笑皆非的東 西。」在張田的不少「愛心大使」眼中,她卻不僅是個「慈善家」,更有著神一般的光環。這種神光烙印在他們結識張田的每一個細節。在警方提供的受害人筆錄 中,不少「愛心大使」講述了「受害」經過:首先是熟人「上線」邀請一些老人到家中「座談」,贈給他們張田的專著《我的愛》、專為宣傳張田慈善業績的雜誌 《世界慈善家》,並觀看各種張田演講、現場捐贈的光盤。

  被張田要求入會前讀三遍的書籍《我的愛》,是其自費出版,一半是張田的人生感悟和媒體報導,另一半則是張田與各界名流的合影。照片中的張田,穿著亮黃或亮粉套裝,配大量珍珠掛飾,無論什麼場合都帶著一頂禮帽。

  另一在香港註冊的雜誌《世界慈善家》,則按季度向「愛心大使」們寄發。雜誌主要刊登張田自己所寫的文章,及各地「愛心大使」對她的讚譽。其中既混雜著「科學發展觀」一類的政策語言,又有類似「奉信天道」的宗教用語,一些行文還不忘向毛主席致敬。

  其中一本專刊講述「張田會長的神奇故事」,介紹了張田如何令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消雨的神蹟。據稱2008年8月8日上午的一個吉時,為了和當晚 8:08開幕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陰陽平衡,化解可能遇到的暴雨天氣,張田組織專人為北京奧運會祈福消災,同時還請人書寫《反正好運》《反正順利》等書法作 品,她本人則帶領與會上百人高呼「請老天爺保佑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不下雨」。刊物稱,當晚果然沒有下雨。「愛心大使」們均為中老年人,不乏家境優渥、受過良 好教育之士,不少是虔誠的佛教徒。無論出於何種目的加入,在警方的筆錄中,他們都稱自己為這些宣傳而「感動」,而張田誠實、善良、質樸的人品有別於不古的 世風,因此想通過張田搭建的平台為社會奉獻愛心。

  祖籍山東鄒城的張田,雖對外宣傳有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榮譽博士」學位,實際文化程度卻僅是小學肄業,生平經歷也談不上傳奇。讓不少人記憶深刻的,是她說話的語氣。「動不動就是全世界怎麼樣,口氣大得很。」一位與其有所接觸的基金會負責人回憶。

  上世紀80年代,據張田自述,她由山東南下廣東做生意。從餐飲起家,涉獵多種貿易,包括工藝品、保健品、電機設備、服裝加工等,在1996年以前,就已有了4000萬元身家。

  1996年起,張田逐漸將重心轉向慈善捐贈。2002年前後,張田聽從一些「老領導」的建議,尋思要成立一個基金會,以「凝聚更多人的善心」,更好地做慈善。她自稱,一直用自己的家產做慈善,深感力不從心。

  2004年,張田在蒙古國成立了世界和平慈善基金總會。選擇蒙古,據其親屬解釋,源於難以在國內找到掛靠單位登記註冊。不過,即便是在境外註 冊,也同樣需要在國內徵求業務主管單位同意,並在民政部門登記後方能開展活動。張田的基金會沒有經過任何備案審批程序,便以「促進人類和平」為宗旨,以深 圳為中心在國內開展活動。

公賬私賬不分

  有了組織後,張田的慈善事業開始向兩個方向發力。其一是繼續慈善捐贈;另一個方向,則以「為國分憂、解決老齡化問題」為口號,提出要建設一座綜 合性的養老社區——「敬老都」,並讓「為中國慈善事業做出貢獻」的「愛心大使」們老有所養,免費入住。不少信佛的中老年人,通過親友介紹,陸續加入基金 會。

  「我就是信任張田。」65歲的譚女士退休前在外企工作,常在洛杉磯和香港出差。她介紹,張田在當地華人圈尤其佛教徒中非常有名。在一個宗教場合 相識後,她前後給了張田40萬元做慈善。70歲的田先生與親戚五人共給張田捐了50萬元。他說把錢給張田比給其他基金會組織要放心,「其他不認識的什麼 人,搞不好就把錢貪污了。」

  「愛心大使」們的所有資金,都進入張田的個人賬戶,並與她自己的個人資產完全混同。而無論是收是支,張田都沒有明確清晰的賬目,更無所謂向捐贈人公示資金流向。不少「愛心大使」並不在乎。他們表示信得過張田為人,「她生活樸素,沒有私慾,不會拿我們的錢去做其他事」。

  不過,在公安機關核實的賬目中,張田賬面上的資金,至少有180萬元用於購房,1000萬元用於理財。張田承認這些錢做過與慈善無關的事:生意 上幫助朋友拆借一些註冊資金,很多有借無還;買車買房也是賬戶裡的錢。「但我認為那花的都是我自己的錢。反正都混到一塊,分不清了。」

  張田並不認為捐贈賬目和自己私人財產混同有何不妥。面對警方質疑,張田回答,「奉獻本身是無私的,記什麼賬?我認為沒有必要記賬。」

  根據張田的辯護律師、北京市雍鼎律師事務所王桂香清理,這些年來張田有證可查的捐贈票據累積約2800萬元,有記錄的現金捐贈1300萬元。這 些「粗放式」的捐贈,給張田帶來了大量榮譽。如2006年,中華慈善總會向張田頒發「中華慈善事業突出貢獻獎」「第二屆中華慈善人物」;扶貧基金會也先後 在2006年、2008年向張田頒發「扶貧中國公益家」「中國扶貧公益大使」的稱號。財新記者從扶貧基金會瞭解到,這樣的一些獎項,僅僅是針對張田的大額 捐贈,資金量達到一定數額,即頒發此類獎項以鼓勵她的慈善熱情。

  一些國際榮譽及會議邀請也紛至沓來。通過這些國際頒獎、論壇的場合,張田得以與諸多名流交流、合影。「我們的政府,是隨隨便便給人發獎的政府嗎?」一位「愛心大使」質問。

「敬老都」宏圖

  真正招來麻煩的,是張田關於「敬老都」的計劃。張田設想,她要在中國建立一個「世界最高端的敬老、養老模範區」。這個高端社區終將成為「服務全 人類的頂尖級敬老模板,全人類未來學習的榜樣」。入住「敬老都」者,則都是「為人類做出貢獻的人」。除了世界各國的元首、卓越的企業家、社會名流,還包括 給張田捐贈的「愛心大使」們。「『愛心大使』們把錢捐給我了,我要給他們老年生活一個交待。」張田說。這個將要依靠海外捐贈建立的「敬老都」,張田對其定 位仍是一個商業項目。她在宣傳冊裡提到:投資的企業和政府將獲得一定的利潤回報;品牌影響力將帶來旅遊產業發展;品牌本身的價值還可繼續開發。

  但對於「敬老都」究竟如何收費、運營、盈利,律師曾試圖與張田深談,卻發現張田沒有具體想法。即便如此,「愛心大使」們絲毫不掩飾對「敬老都」 的嚮往。「那就是一種共產主義的生活了。」田先生說,張田許諾,「愛心大使」們將免費入住,在裡面各取所需,安享晚年,所以現在「錢全部捐掉都沒有關 係」。「跟著張田做慈善,又能做好事,還能養老,何樂而不為呢?」一位專程從天津來聲援張田的「愛心大使」表示。

  張田預計,「敬老都」投資至少要上萬億元人民幣。一期投資即需5000億元。問題是,錢從何而來?張田有一套自己的想法。2004年開始,捐贈 額度在2100元到5萬元的「愛心大使」,都會獲贈一幅字畫。這些字畫據說都由張田創意,由「書法奇人」孟書清以雙手正反同時書寫而成。而張田旗下的深圳 市奇絕藝術品發展有限公司,同時也是孟書清「奇絕藝術作品」的銷售方。

  張田準備在2005年開一場「國際慈善拍賣大會」,邀請世界各國元首和世界五百強企業家參加。上述回贈給「愛心大使」的字畫,據她評價是藝術價 值極高、深受外國友人喜愛的,都將以2880萬元價格起拍,拍賣所得的95%將用於建設「敬老都」,5%則返饋給「愛心大使」們。

  為吸引更多「愛心大使」入會,張田另有激勵——若能再發展11名有愛心人士,就有資格在需要錢時申請最高17%的勞務費。短短半年,張田就收到 1000多「愛心大使」1277萬元的「奉獻金」。不過,拍賣大會還沒來得及召開,便引起了公安部門關注。2005年3月,因涉嫌集資詐騙,張田被深圳警 方拘留。此案歷經兩審,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最終認定張田利用「神奇字畫」進行變相傳銷,構成非法經營罪。判決於2008年8月生效,張田被判處有期徒刑三 年,緩刑四年。

  對於這一判決,張田始終未停止申訴。她堅稱自己所為都是為了中國的老齡、慈善事業。在2006年被取保候審後,張田從深圳轉戰北京。

「慈善大會」幻景

  既然無法通過「神奇字畫」籌措「敬老都」資金,張田準備換一個名頭,在北京召開「世界和諧慈善大會」。 張田表示,她將邀請192國首腦和世界五百強總裁參會。不僅要就世界和平坐而論道,更要向大腕們募集修建「敬老都」的3000億美元資金。

   對這想像中通過會議籌措的3000億美元,張田認為她還可依據中國現行的公募基金會管理費提取比例,拿到10%的行政管理費用。不過張田表示,她只要5%。而且這5%將平分給她的「愛心大使」們,每人可以獲得103萬元。

  張田否認這103萬元是許諾的投資回報。她自稱在基金會的會員大會上向「愛心大使」們反覆要求,等103萬元到手,「大使」們須拿出25萬元,建一所以各人名字命名的希望小學,同時用剩下的78萬元接濟身邊有困難的人。

  檢方列出的第一位受害人,70歲的王女士坦言,自己確實不是為了做慈善,而是為了投資才加入到基金會。2006年,她向基金會投入16.8萬元。「家裡有這麼點閒錢,存那兒貶值,其他投資又不懂,朋友介紹投給張田有回報,心裡覺得信得過。」

  投資10萬元,承諾返利103萬元,並免費入住「敬老都」——從2006年開始,這樣的許諾通過「愛心大使」們不斷發展下線,在北京、遼寧、新 疆、內蒙古、河北、天津等地的中老年人群體中廣為傳播。「上線」向老人們宣傳,投資10萬元加入張田的基金會,可獲利103萬元。至於這筆錢如何而來,不 同地區的「上線」有不同版本。

  有的說是來自於張田在美國的公司盈利,有的說是向海外支持張田的名人、企業籌募。至於103萬元的用途,有的宣傳乃是投資回報,有的則稱做好事後可以留有部分自由支配。至此,張田前後發展了2000多名「愛心大使」,過賬資金最多達到兩億元。

  而為籌辦大會,張田活躍在各類社交場所,與各國名流攀上關係。庭審期間,71歲的「愛心大使」辛先生向財新記者展示了張田與潘基文、希拉里及一些美國議員、聯合國官員的合影。「張田和他們都認識,肯定可以請到這些人來北京開會。」

  辛先生退休前是民盟天津市委的公務員,他認為憑著張田和這些名流的交情,募集到3000億美元毫無問題,「更何況有很多華人願意葉落歸根回國養老,願意為『敬老都』做捐贈」。

  張田確實陸續向潘基文、希拉里等人發出了參會邀請函。基金會甚至還收到了加蓬共和國大使表示願意參會的回函。不過,張田十分直接地回覆稱,其遞 交的材料不符合規定,「本次盛會專為首腦和第一夫人舉辦」。被張田及親信頻頻搬出、證明其有能力邀請到奧巴馬的,還有曾為美國總統助選的亞洲協會主席蔣一 成。辛先生很肯定地說,蔣一成已表示會出面,為張田邀請美國的名流。但蔣一成告訴財新記者,張田並沒有跟他提過「世界和諧慈善大會」一事。他和張田的交往 限於各類社會活動,沒有參與過張田的具體項目。外交部也證明,從未邀請過各國首腦和五百強總裁來華參加這樣的民間會議。

  2008年1月2日,世界和平慈善基金總會還是在北京溫特萊酒店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大會和「敬老都」籌備情況,宣佈大會計劃於當年8月8日在北京與奧運會同日召開。人民網等主流媒體均在會後發布通稿,宣告「『世界和諧慈善大會』將在北京召開」。

神話難破

  除了一系列的照片、獎狀和報導外,張田仍不乏證據,讓其餘眾多的「愛心大使」們相信,所謂「敬老都」絕非空中樓閣。

  2008年4月,張田名下的「敬老都」(北京)治沙綠化科技有限公司與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達成協議,合作成立「敬老慈善基金」。中國老齡事 業發展基金會直接接受民政部和全國老齡辦領導,理事長即是民政部原副部長李寶庫。這個基金會的一大職能,便是要投資設立或合作興辦養老院、托老所等企業和 民辦非企業機構。

  按協議,張田需要向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投入200萬元資金,其中100萬元為種子基金,100萬元是「世界和諧慈善大會」前期籌備費用。而 這個專項基金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募集資金建設「愛心護理工程性質的綜合性『敬老都』」。談及與張田的合作,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傅雙喜回憶, 源於民政部一位老領導的親屬搭線。「既然她抱著善心來了,又有這麼多的榮譽,我們就積極配合。」

  事實上,早在2004年,傅雙喜就在一個公益活動上認識張田了。張田給他留下的印象是「有錢、大氣」的慈善家,但說話「口氣非常大」。因此對於 此番合作,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堅持要一事一議。例如針對張田提出的舉行「世界和諧慈善大會」的想法,就被基金會方面認為不切實際而堅持不批。對於建設 「敬老都」一事,傅雙喜說,「張田口氣很大,要把全世界的人都請來,我就跟她說,你先別說全世界,我們先把中國的老人給安頓好。她還想著全國要建四五個, 我也說,別著急,一個一個來。」

  至2008年中,張田前後去到多個城市選址,「敬老都」項目的籌建似乎如火如荼。但作為資金的重要來源——「世界和諧慈善大會」卻遲遲未能召 開。其實,該會議張田最早宣稱定在2006年9月9日召開,後推遲到2007年,依然未能準備好,又推到2008年8月8日、9月9日。

  2008年8月,張田緩刑判決生效,她本人被限制出境。她稱由於無法邀約名流,大會開不成了。3000億美元的募款目標自然也未能達成。

  大會無果,103萬元的返利許諾無法兌現,不少「愛心大使」開始紛紛找到張田退錢。其實,早在2006年,一位謝姓「愛心大使」即因返利問題向 公安機關報案。隨後其投入的10萬元被張田退回,該「愛心大使」也就向警方申請「取消個人報案」。但此時,張田及其基金會已經進入警方視野。警方著手調取 張田賬戶的匯款人信息,逐一詢問,尋找張田非法集資的證據。

  張田則稱,基金會從一開始就強調自願,可進可出。不願奉獻也好,家裡亟需用錢也好,她都如數退還本金。

  從2008年前後,陸續有500名「愛心大使」要求退出,退款金額約3000多萬元。前文所述的王女士也陸續退了4萬元。但仍有相當一批「愛心大使」的尾款並未退完,警方於2008年下半年凍結了張田的賬號。在檢方提供的78名被害者中,有49人要求退款而不得。

  張田自辯,專門搞了一個紀檢小組,組織會員們學習「八榮八恥」,整頓會內紀律,她稱此舉是防止「投資」一說繼續以訛傳訛。張田的個人賬號在 2008年被警方凍結後,她同時也暫停發展新的「愛心大使」。但此時,張田仍在推進「敬老都」的選址工作,最終與深圳市的公明樓村達成了初步意向。 2009年6月,由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出面,與公明樓村簽訂了「深圳中國綠色養生城」合作協議書,但未進一步報批。張田終被刑拘。

  7月18日是此案第二次開庭,辯方仍未出示完所有證據材料,將擇日再審。但張田上述行為的事實大致清晰。

  張田種種荒誕不經的「慈善」行為在中國並不缺乏催生的土壤。清華大學創新與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任鄧國勝認為,這與國民素質、信仰、養老與社會保 障體系的建立均有關係。在楊團看來,這一系列荒誕不經的構想,經過社會名流、政府機構的反覆背書,亦屬中國特色,由此則更將事態複雜化。

  上述判斷並不缺乏現實解讀。直到案件進入庭審階段,身為「受害者」的王女士還說,「她生活簡樸,拿著我們的錢也沒有揮霍,都做了好事。也不是故意拖著不還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5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