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長春石化三位大股東同列《富比世》富豪榜 台灣第二大石化集團一甲子不敗傳奇

2011-3-21  TWM




剛出爐的《富比世》二○一一年全球富豪排行榜,長春石化三位大股東林書鴻、鄭信義以及廖龍星各以十六億美元的資產,名列全球千大富豪之列。這個成立已逾一 甲子的台灣第二大石化集團,在三個家族共治下,到底有什麼﹁長春」的祕訣?

二○一一年的《富比世》(Forbes)全球富豪排行榜,有三個讓人感到陌生的台灣人名字同時上榜,他們同樣以十六億美元資產的身價名列全球第七八二名富 豪,更包辦台灣富豪第十三至十五名。他們是長春石化集團的董事長林書鴻、總經理鄭信義以及財務副總廖龍星。

三位創辦人一同打下江山

長春石化集團是一家年營收達一千四百億元,規模僅次於台塑的台灣第二大石化集團。集團旗下數十家公司皆沒有上市,林、鄭、廖三個家族持有長春石化近百分百 股權,長春的股票不僅鮮少在市場流通,連員工都買不到公司的股票。

六十二年前,同樣就讀台北工職(台北工專、台北科技大學前身)的林書鴻、鄭信義以及廖銘昆(廖龍星的父親),共同出資五百元創辦長春人造樹脂廠,開發生產 電木粉。如今,長春石化集團產品種類已達數百種之多,從郵票背後的膠水、建築用的防水膠,到半導體及面板用的特用化學品,都有長春集團的影子。

一甲子以來,長春石化集團一直維持家族企業的傳統,三位創辦人家族不僅其第二代與第三代已經進入企業體任職準備接班,長春也歡迎員工介紹子女或家人進入公 司任職。在長春石化集團裡,一家子甚至三代都在同一家公司的例子屢見不鮮。

這家以高毛利產品見長的超低調集團,為「家族企業」這個字眼創造了新的定義:把員工當作家人不只是口號,還落實成為公司的政策。創辦人林書鴻以及鄭信義雖 然以節儉出名,但對待員工卻如家人般大方。集團不但提供每位員工免費的健康檢查,還有一項獨特的員工福利政策:員工如有需要,可以無息向公司預支八十天的 薪水,而集團平均年薪更年年高達十八個月(全薪)以上。

一位年資近三十年的長春資深員工指出,除了二○○一年網通泡沫及○八年的金融海嘯,年終獎金「只」發四個月外,其他每年皆維持在六個月以上,而且「一定會 比台塑集團多出一點點!」台塑集團是台灣石化業將成本合理化控管發揮到極致的典範,而長春集團則是憑藉研發實力、深耕利基市場有成的代表;相較於台塑集團 創辦人王永慶、王永在兄友弟恭、一人決策一人執行的合作模式,長春集團三位創辦人則謹守「會議內炮火四射,走出門就是共同決策」的同窗默契,打出今日一片 江山。

三位創辦人到目前為止,仍維持清楚的分工(廖銘昆的職位由兒子廖龍星接棒)。擔任長春石化董事長的林書鴻,主掌工安與人事大權,即使已經八十三歲,仍經常 自己開著車,到全台各地的工廠巡邏,進行突襲工安檢查,把每個需要改進的細節親自向廠長叮嚀。

兩位大家長堅守儉樸作風

雖然已經是台灣排名第十三名的富豪,林書鴻節儉個性依舊。十多年前他開的是豐田汽車,隨著中油開始以無鉛汽油取代高級汽油後,台北市提供高級汽油的加油站 越來越少,到最後整個台北市竟只剩下一個鄰近濱江市場的加油站有提供,當時不少人勸進林書鴻趁機換車,但他仍堅持「車子好好的,為什麼要換車?」予以拒 絕。

最後,連僅存的這座加油站也因故歇業後,林書鴻還一度萌生「摻配高級汽油」的想法,而看不下去的親友則以「浪費時間、沒地方存放,以及安全顧慮」等三大理 由極力勸說,才打消他自製汽油的念頭,同意換成一輛富豪汽車。

身價與林書鴻差不多的鄭信義,則是擔任長春石化集團總經理一職,執掌業務大權,員工給他取了個綽號叫「超級業務員」。八十三歲的他,身體硬朗,迄今仍帶頭 跑業務,集團內許多大訂單與購併案都是鄭信義談下來的。

鄭信義的父親在日據時代當過「保正」(類似村里長),台灣光復後,還擔任過台北市中山區的里長,家裡經營鐵工廠,叫作吉源鐵工廠。長春剛草創成立時,所需 要的機械設備或需要自日本進口設備,鄭信義家裡的鐵工廠出了不少力。雖然身為鐵工廠的小開,家道也頗為殷實,但他節儉的個性與林書鴻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家住陽明山的鄭信義最早開一輛小的豐田汽車,一開二十多年,到後來爬坡已經非常吃力,親友才基於安全理由勸服鄭信義換一輛車。原本鄭信義要換與林書鴻同款 的富豪汽車,但員工建議依照鄭總的體型和天天往返陽明山的需求,應該換一輛大的凌志(Lexus)才符合需求,鄭信義卻不願「自己的車比林董好」而婉拒。 最後員工提出「若有貴賓來,可向鄭總借車接送貴賓」的公務需求為由,才說服了他。

鄭信義數十年來堅持自己開車上下班,若遇到需要外出會議,還會主動向同事說:「待會看哪些同事要一起去,大家就坐我的車比較省。」一直到去年,鄭信義才因 安全理由聘雇司機。

三人共治,王永慶歎不簡單已經過世多年的長春石化集團第三位創辦人——廖銘昆,身世則更為傳奇。廖銘昆是三個人中家世最富裕的一個。廖銘昆的父親廖乞丐與 他的叔叔廖溪地合股在原台北縣三重成立九洲製菓社,是當時頗具規模的餅乾與牛奶糖製造工廠。出生商人之家的廖銘昆卻因小時候一場大病導致腿疾跛腳,不過, 他極為好學,年輕時就向日本老師學習化工相關知識,日後更研發出台灣第一片防水膠,在長春石化集團的研發上扮演要角。

廖家處世雖極為低調,但對社會公益卻不遺餘力,由廖家獨資成立的世安文教基金會,多年以來推動台灣美學教育,資助美學學術研究與提供獎學金。廖銘昆過世 後,由兒子廖龍星接班,林書鴻與鄭信義沒有因為故友過世而越權,仍把集團財務大權委由廖龍星負責。持續維持林、鄭、廖三大家族共治長春石化集團的局面。

已故的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說過:「長春那三個人合夥這麼久,從沒吵過架或鬧過分家,實在不簡單!」不過,據了解,王永慶口中的「那三個人」事實上不但會 吵架,三個人關起門,經常吵得不可開交!

一名熟識長春集團三位創辦人的石化業者表示,長春競爭優勢就是研發,因為三位創辦人都擁有專業技術能力,「在研發過程中,需要各種不同意見,他們三個關起 門來可以說是天天吵,這樣才能激盪出各種不同的想法;大家討論後若有一方特別堅持,通常另一方就會尊重,走出這個門,這個決定就是大家的共同決策。」走過 一甲子歲月,創辦長春的「鐵三角」雖然少了一角,但是經營者無私的胸襟,卻讓三大家族共治的精神與體制持續下去。亞洲的家族企業文化雖為人所詬病,但長春 石化所樹立起來的家族企業新典範,卻值得企業界省思。

長春石化三大股東包辦台灣富豪13至15名——林書鴻、鄭信義、廖龍星同列《富比世》全球富豪榜第782名

長春石化集團

董事長

林書鴻長春石化集團

總經理

鄭信義長春石化集團

財務副總

廖龍星

出生1928年1928年1952年

學歷台北工職

化工科台北工職

機械科中興大學

經濟學系

財富16億美元16億美元16億美元長春集團三隻大金雞 單位:億元長春石油化學長春人造樹脂大連化工資本額50.934.0514.2 年營收275323230 年淨利32.622.4 9.25 每股稅後純益(EPS‧元)6.416.596.54 股東權益322250159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2009年長春財報註:長春石化集團旗下有三十幾家企業,僅三家股票上市,集團年度總營收估計達1400億元以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24

台灣第一個掛牌的鞋品牌 羅榮岳改革「阿瘦」 衝刺下個六十年

2012-12-10  TWM
 
 

 

走過一甲子歲月的阿瘦皮鞋,成為第一個掛牌的國內本土鞋品牌,也是台灣規模最大的鞋集團。究竟身為阿瘦皮鞋創辦人羅水木的兒子、阿瘦皮鞋董事長羅榮岳,如何放膽改革,帶領六十歲的阿瘦走出新局?

撰文‧林讓均

九月三日,「阿瘦皮鞋」登錄興櫃,成為第一個掛牌的國內本土鞋品牌。

「阿瘦能有如今的規模,是我當初怎樣都料想不到的!」六十年前,阿瘦創辦人兼總裁、綽號「阿瘦」的羅水木,在台北市延平北路二段擺出自己的小擦鞋攤,他怎麼也沒想到那個小攤子,會發展成今日近三百家店、台灣最大的鞋集團。

目前,阿瘦集團橫跨鞋、皮件等多個自有及代理品牌,總店數近三百家,去年集團營收逼近三十三億新台幣。也就是說,近十年來阿瘦的總店數成長十倍,營收則超過五倍。

第一變

近十年快速展店 擴增十倍這個爆發式的成長,將阿瘦拱上「本土皮鞋一哥」寶座,也為阿瘦明年轉上市打下基礎。但時間倒回十年前,阿瘦其實只有「阿瘦」(A.S.O)一個品牌,全台灣店面也只有二十三家。它如何在十年內穩健而快速地擴張?

「十年前,阿瘦要過五十周年慶了,本來應該要很開心的,但我和爸爸卻是又悶又慌!」五十五歲的羅榮岳回想當時,眉頭忍不住一皺。他說,當時阿瘦五十歲,卻只有二十三家店、營收六億元,勉強排得進皮鞋專賣店的前三名。但那時剛躥起的另一個本土鞋業品牌La New,居然已有上百家店,速度快到讓他目瞪口呆。

「我當下得了一個結論,阿瘦太保守,要衝才行!」羅榮岳決定放膽做,在短短六、七個月內衝刺展店,於○二年底新展二十家店,○四年九月突破百店。

如何在短時間內開設這麼多店?「首先,不要再有『中正路情結』,我們學著連『埔頭』(次級縣市的商圈)都敢去開!」羅榮岳笑說,以前阿瘦的店一定開在各縣市的「中正路」上,那代表是該地最繁華的A+商圈,但大量展店之後,人口有五萬人的鄉鎮地區都不放過。

第二變

建立制度化的人才獎勵機制「開店有兩件事,除了挑選商圈地點,還要人才團隊!」羅榮岳說,當初之所以能夠大量展店,是因為阿瘦花五十年時間培養人才,所以可以從集團中調兵遣將。

「我父親跟我說,對待員工要像自家人一樣!當年,我們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四個小孩,以及三名員工住在一起,十四坪大的屋子就擠了十一口人!住一樣的,也吃一樣的!」羅榮岳說,承襲自羅水木的「一家人主義」,他也發展出「內創店長」制度,就是希望給資深店長更多舞台與福利。

目前帶領阿瘦新北市淡水創始店的資深店長李元慶,第一份工作就是在阿瘦皮鞋廠當小工,當完兵後又被羅水木延攬回阿瘦,一待超過二十年。

「老董和少年董仔很『惜情』,要不然在業界當店長,是找不到這種福利的!」李元慶說,其實內創店類似業界的「加盟店」,一樣必須繳付加盟金,但有別於其他加盟店長要自負盈虧,阿瘦內創店的虧損由總部承擔,但一旦有盈餘,內創店長可以分享月績效獎金之外,還能在年終多領一筆分紅。

阿瘦目前約有二十多位內創店長,而這些店長對總部的責任,除了以豐富經驗擔任救火隊之外,不時還要幫忙教育訓練。

「董事長很懂人性,建立了一套制度來激勵士氣!」李元慶說,像是每一年總部會統計績效最好的員工,公開頒獎送上LV包包,「我每一年都領,我老婆手上都不知有幾個LV了!」「一定要公開頒獎,同仁們在台上感動得哭一哭,別人看到也會覺得自己要更努力,因為也想上台哭一下嘛!」羅榮岳很清楚,激勵人心就是最好的管理。

第三變

多品牌跨國際 發展複合店「其實當年,兒子願意和我一起打拚,把本來四家店拓展成二十三家店,那時我就已經很滿足了!」每天走萬步的羅水木,至今說起話來仍元氣滿滿。

當初羅水木的夢想,如今已不知放大幾倍。但從「企業家第二代」跨越到「第二代企業家」的羅榮岳,還有一個國際夢。

阿瘦大陸事業群總經理魏麗慧說,阿瘦去年前進大陸,現在已在南京、上海擁有五家店,預計明年到達十家店,後年則啟動大量展店計畫。除了布局大陸外,大型複合店正是羅榮岳提高營收的另一具引擎,這也是他為阿瘦發展「鞋、皮、衣」多品牌事業的藍圖。

「自創品牌的根可以扎很深,但時間太長;而代理品牌,就好像借一個品牌,很快就看到業績效益。」羅榮岳提到,目前除了「阿瘦」、較年輕女鞋品牌「BESO」與皮件品牌「ChoiseeZ」是自創之外,其他像是美國女鞋品牌「Naturalizer」等三個品牌都屬代理。

「阿瘦皮鞋能成功,一方面立基在羅水木對品質的堅持,另方面,則是羅榮岳傳承爸爸的創業精神之外,還導入了系統化的企管制度。」與羅家父子熟識的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徐重仁觀察,企業接班最大的課題在於顛覆「人治」思惟,而阿瘦順利化解挑戰,也拉大了企業格局。

已走過一甲子歲月的阿瘦皮鞋,下一個六十年還能跳多高、衝多遠,就要看羅榮岳如何帶領阿瘦走出新局了。

羅榮岳

出生:1957年

現職:阿瘦實業董事長

經歷:阿瘦實業總經理

學歷:台大EMBA畢業、中原大學建築系學士羅小弟與羅大哥,餐桌傳承父子情「叫我羅小弟,我今年才3歲!」看到記者,阿瘦創辦人羅水木劈頭就這麼打招呼,一旁的長子、阿瘦董事長羅榮岳笑著說:「現在我變成羅大哥了!」自從3年前辦過「生前告別式」,自覺重生的羅水木愈活愈年輕。雖然已年過八旬,但這位員工口中的「老董」,卻還是每天精神抖擻地到總部上班。

「我爸爸很提得起、放得下,交棒了就絕對授權!」羅榮岳說,從小他就是聞著皮革長大,只是讀建築系的他曾經有當建築師的夢想,退伍後還一度到親戚的建築事務所實習。是父親的一番話,讓他決定接下家族事業的棒子。

當初羅水木告訴他,「爸爸現在有4家店,如果你一起來幫忙,我們可以把店開到全台灣,但如果你有其他想做的事,那也沒關係。」讓從小看著爸爸忙到半夜的羅榮岳心軟。

現在問他後悔嗎?「沒有一天後悔過!」羅榮岳不假思索。倒是一旁的羅水木望著兒子,有些心疼地說:「如果你當初去做建築,可能賺更多錢喔!」但其實,看到兩個兒子都投入集團事業,羅水木很欣慰,父子最常相聚的時光就在午餐餐桌上,經營智慧就在此傳承。

「最近景氣不好,開店的難免都受到影響,但有什麼關係,民國71年時我也是遇到不景氣」,仍對數字很敏感、記性絕佳的羅水木,經常舉自己的實例幫兒子打氣。

問羅水木給兒子打幾分,他露出孩子氣的笑容:「我給兒子打99分,我自己只剩1分啦!可是99分加上1分,才有100分嘛!」輕鬆一句話,羅水木道出了阿瘦成功背後傳承的智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096

台灣第一連鎖餐飲集團為何敢在大陸逆勢推高端餐飲品牌?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9330.html

I黑馬 整理

作者:

王品集團大陸事業群品牌執行總監趙廣豐

近期,中央厲行節儉政策出台以來,高端餐飲企業普遍都感受到了壓力,而王品集團卻在今年推出了兩個新的高端品牌——花隱懷石料理和LAMU慕新香榭鐵板燒。在一定程度上,這跟集團的戰略是密不可分的。到目前為止,王品集團在台灣擁有11個品牌,在大陸擁有4個品牌。如此多品牌的運作,是基於市場特性來佈局的。

台灣的11個品牌基本上是依靠一條縱軸線、一條橫軸線來發展的。

在縱軸線上,我們期望用不同的價位取得不同的消費客群,11個品牌中基本上分成了低價位、中低價位、中價位和中高價位4個價格帶,分別鎖定了四類消費人群;

在橫軸線上,我們期望在同一類價格帶消費人群裡,尋找不同品類的產品來滿足同一類消費人群的需求,為其提供多方面的選擇。在大陸市場,我們未來的戰略將鎖定35個城市,這35個城市我們準備複製成35個台灣市場。在具體戰略裡面,分為中高端、中低端兩個部分。

事實上,政府出台的厲行節儉的政策,對我們反而是有一定的幫助。原因有兩方面:其一,我們的客群主要鎖定在家庭客、聚餐客,還有部分商務宴請,是屬於中高端的客群,而不是最高端。而我們的菜品、服務、環境,是相當接近高端餐飲的性價比,政府厲行節儉的政策出台以後,商務客群就會往中高端的餐飲去尋找性價比接近商務宴請概念的餐廳,我們的餐廳反而會滿足這樣的需求,那我們的商務客人就會有更多的回流。其二,中高端的消費者要的是價值的體現,價位反而不是他們最在乎的因素。價值是指服務價值、菜色價值和整體氛圍的價值,消費者寧願付更高一點的價格,來取得更好的價值。那我們的餐廳就能夠通過特色性和專業性來滿足消費者對價值的追求。

兩個新品牌都是在王品已經成熟的市場來做首發和嘗試。這是因為在成熟的市場上,我們其實經營同一群王品的客人(300多元客單價位的客人),我們就很瞭解這一群客人的偏好。基於對消費者的觀察,花隱懷石料理的口味增加了消費者喜歡的熟食,價格上是可以接受的300元往上調一點,菜品的呈現也讓消費者感覺比五六百元價位的星級酒店更好,做到了高性價比。同樣,LAMU慕鐵板燒也是在同一群客人中,找到了需要升級的空缺市場。

同時,兩個品牌也特別注重環境、服務的打造。例如,LAMU慕鐵板燒最重要的寓意是為消費者打造一場廚藝的秀。像有道沙拉類似「火山爆發秀」,是先把洋蔥堆疊,通過點火,像火山爆發一樣,把洋蔥給做軟化烹調。在整個氛圍上,透著藍光的鐵板燒玻璃檯面,再加上主廚師傅背後有著同樣藍色燈光的LED牆,就會營造出強烈的舞台效果。主廚以及坐在檯面的消費者都成為這場秀的主角,讓消費者體驗在這裡吃飯就像觀賞一場秀的過程。

隨著收入的提高,個人高端消費市場值得關注。高端餐飲行業需要注重挖掘民間市場的需求,轉變經營觀念並培育新市場,在特色化和標準化上下更多功夫,仍然具有發展潛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078

富比世擠下郭台銘 頂新魏家造台灣第一園林

2013-06-20 TNM
 
 

 

在中國以康師傅泡麵起家的頂新魏家四兄弟,日前以近2千億元身價,打敗台灣首富鴻海郭台銘,成為台灣前三大富豪。

魏家光宗耀祖,大舉返鄉修建古厝,是台灣唯一高調從大陸回台翻新老家宗祠的富豪家族,但去年底完工揭牌的頂新魏家古厝「成美堂」,迄今尚未開放。

本刊調查,原來,魏家最寶貝的1棵1,700萬元五葉松,因樹體太大,無法送入園區,另有1棵紫檀要價1,000萬元。魏家瘋狂蒐羅老樹,以日本三大名園之一的「兼六園」為本,企圖打造台灣第一名園。占地30甲的園區還有博物館、飯店,甚至計畫拉鐵路直達,預算無上限。魏家的大手筆,引發震撼。

「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剛在美國富比世(Forbes)台灣富豪榜上,以近二千億元(六十七億美元)身價擠下鴻海總裁郭台銘的頂新集團魏家四兄弟,正徹底實踐這句二千年前項羽稱霸關中後的名言。

砸五億元 翻修成美堂

頂新魏家原是在彰化賣食用油的小商家,二十多年前以康師傅方便麵(泡麵)在大陸崛起,現已成為年營收三千億元的第一大食品飲料台商。「康師傅的泡麵在中國一年至少可以賣出一百億包,足足可以繞地球三十七圈。」業內人士說。

事業有成後,魏家班師回台,一出手便買下「台北一○一」近四成股權,成了台北最大地標的新主人,同時也是台北豪宅帝寶最大戶,共買了十四戶,近三年還砸二百億元獵地,躋身新地王。最近又將旗下速食品牌「德克士」從大陸搬回台灣,上月在台北一○一地下美食街開張,殺入台灣速食市場。

身為魏家遷台第五代傳人的頂新集團董事長魏應州與三個弟弟,更要衣錦還鄉,光是翻修古厝「成美堂」,就砸了五億元。去年底古厝完工揭牌,然迄今仍未對外開放,引發不少揣測。 遲不開放 為等五葉松

本刊調查,古厝雖已落成,但園藝植栽還沒有完全搞定,特別是魏家二董魏應交最滿意的一棵五葉松,迄今尚未送入園區。

「這棵五葉松價值一千七百萬元,差不多是一台賓利汽車的價格,在台北可以買一間房子囉!」松樹自古是百木之長,五葉松是台灣特有種,樹形優美,富有靈氣。知情人士說,但這株名樹樹體龐大,令園方很頭痛,不知如何運送入園。

「園區曾考慮委託陸軍用雙螺旋槳直升機CH47吊掛進來,聽說每小時費用五十萬元,他們還在規劃當中。」彰化地方園藝業者說。目前,這棵五葉松放在彰化田尾,正在進行二次斷根(斷老根,才能長出新根),靜待安排直升機吊掛。

永靖原就是「苗木之鄉」,是台灣最大水果種苗供應中心,現在當地新出爐的台灣第三大富豪家族,要將古厝打造為台灣名樹大觀園,更是備受矚目。

狂買名樹 親赴兼六園

珍貴稀有的林木本來就是有錢人增富的另一種收藏,但開工廠出身的魏家並無此雅好,一開始也未朝這方面動腦筋。

永靖鄉長李詩炎告訴本刊,設計師曾跟魏應交說:「你現在也許是全台最有錢的人,但未來不一定還是,不如趁此時機把全台最好的樹收進來,讓成美堂園區成為台灣的兼六園(日本三大名園之首),以後就算有人比你有錢也沒用,因為全台最好的樹木都被你收光了,他們有錢也買不到。」為此,魏應交特別飛去日本參觀兼六園。

「本來說,一棵樹超過一百萬元以上不買,他(魏應交)聽了之後,變成沒有一百萬元以上的樹不買。已經入園的,最厲害的一棵是五百年的紫檀,位於人工湖旁。」鄉長補充說道。

魏應交是四兄弟中最懂園藝的,頂新老員工說,頂新發展初期,魏應交曾負責肥料業務,常往東勢、卓蘭山上跑,看多了稀奇古怪的樹木、山石。

下決心收樹後,魏應交親自跑遍全台挑選。魏家不買則已,一買就橫掃市場,目前已砸下二億元,未來沒有上限,驚動台灣園藝界。

【魏家瘋狂買樹 1棵千萬元 五葉松 紫檀 入園】

國寶油杉 園內竟成排

記者實地查訪,以魏成美堂為中心,占地約一甲的園區裡,處處是百萬、千萬元起跳的名貴老樹。「共有一一九棵單價超過百萬元的樹。」園區員工說。

外圍側面石子路旁一整排站立直挺挺的台灣油杉,「全台只有三百多棵,台北市也只有總統府旁有幾株,是國寶級的。」園區人員興奮地說。

正面入口處一棵彎彎曲曲蒼勁有力的黑松,表現迎賓的前奏;再進去些,內側矗立二棵直徑達五十公分、四層樓高的茄苳樹,是高大雄偉的迎賓主曲。

成美堂北面,外有四棵桂樹,表示四季如桂(貴);南面外門左側,為一棵日本羅漢松與針柏。成美堂正前方,遠一點的草皮上有樹齡一百年的象牙木,圍牆兩邊有幾棵百年樹齡的日本黑松,樹齡最高的盆栽則是象牙木,已有二百五十年。

「樹是越彎越有型,而且越老才越有辦法長得高大,魏成美堂內滿是造型獨特的老樹。」曾進入園區內的地方人士說。

收地五年 翻修創先例

名園的要素除了美木,還有奇石和水泉。成美堂後方就有一顆天然成型的大石頭,內含水脈,魏家把石頭放在成美堂旁鎮煞,並設計隨時有水流入石頭,象徵金脈與人脈源源不斷。

林圃尚且如此費心,做為園區主體的古厝,其造型工藝的精雕細琢,更不在話下。

打拚事業如同生產方便麵般快速、大量、有效率的魏家,唯有修祖厝是慢工出細活。早在十年前,魏應州就著手準備整理古厝。由於魏應州的祖父有八個兒子,古厝及附近土地由各房後代繼承,產權已趨零散,魏家兄弟一塊一塊買,花了五年才將古厝一甲基地收完。

接著,從台灣、日本找來木作、彩繪、泥作、雕刻、園藝等大師,分頭進行修復。為了保存原貌,魏家先花了一千五百萬元,在一旁搭起試做區,以古厝正身和護龍最容易漏水的銜接處,搭建施做,以減少翻修的錯誤,創下台灣古蹟修復的先例。

「他們有聽專家的話,先將檜木晾乾二年,備好料才做。」負責木作的匠師陳天平曾說。

傳統台灣大宅院壁上皆有彩繪,多畫忠孝節義故事,魏家也仿此,但畫的是魏家先祖在永靖開中藥房的故事,連自家五兄弟妹幼年時騎三輪車送貨的童年往事,也一併畫在牆上。

籌謀鐵路 引客入永靖

魏家之所以「厚工」,不只為了整修門面,還有更大的企圖心─向聯合國申請亞太資產保存獎。此外,為了讓成美堂名揚四海,魏家更加碼買地,將祖厝林園外擴為頂新文化園區,要打造兩岸觀光重鎮。

本刊實地走訪,地方耆老和鄉長都聲稱,魏家近年買地幾乎是只要有人出價就收,即使超過市場行情數倍也不手軟,手上已超過三十甲。除了魏成美堂及即將完工的的宗祠鉅鹿堂,未來還要蓋泡麵博物館及觀光飯店,目前預計砸六十億元,但只要有需要就追加。

目前的永靖幾乎沒有觀光資源,陸客不可能去自由行,但魏家偏要把不可能變可能。地方盛傳,「魏家還要將鐵路拉到園區裡,好將陸客引入永靖。」當地居民說。

想要觀光造鎮的魏家,在永靖三大望族中原是最小的一支。魏家先祖是唐山過台灣的客家人代表之一,第一代魏儉正一八二六年由福建永定縣來台,先在台南定居,後遷居永靖。第二代祖魏尚瑩一八八一年獲清朝授國子監生一職,同時行醫經商致富,日治時期還任永靖庄長。

藥油起家 恩人一路挺

頂新魏家四兄弟是魏尚瑩的第八房後代,父親魏德和從小在藥鋪打工,後來成立「成美藥材行」。看著人們買了中藥材要回家切片,於是開發切藥材的機器,增加藥材銷量。中年之後,魏德和轉開鼎新製油工廠。

「一開始,鼎新只是個在永靖街上的小小工廠,廠房早已拆掉蓋房子了。」和魏家兄弟為校友的鄉長李詩炎說。

本刊到現存的廠區,看著門口對聯「頂福人群調成經世物,新春時際肇慶振家風」,一位已在頂新服務三十年老員工出現,談起魏家四兄弟的成功之道,直說:「四兄弟頭殼好,運氣好,有把握住天安門事件後機會,以及有貴人相助。」

這位貴人就是永靖獅子會創辦人張伯光。「做生意的人都會遇到周轉不靈的時候,張伯光一路相挺,借過魏家不少錢。」

附近幾位老居民聊起來說,康師傅剛去大陸時,把舊機器搬過去生產,但油也賣不太起來,經營辛苦,需要從台灣籌錢。張伯光幫魏家找了不少股東,自己也成了頂新的董事,但二、三年後生意還是沒多大起色,買新機器需要增資,不但沒有股東要出資,還吵著要退股。

張伯光因為替魏家招募不少股東,只好硬著頭皮借錢來還給股東。「二年後,頂新開始做泡麵,在大陸一炮而紅,第一次發股利股息,張伯光就在永靖街蓋起永靖第一豪宅,還在台中開了好幾家汽車旅館。」

泡麵攻陸 發達買味全

頂新從賣油轉到賣泡麵,有段趣聞。原先,頂新在大陸的清香油、蛋捲賣不出去,倉庫堆滿庫存。有天,魏應行搭火車,因肚子餓就泡了一碗泡麵吃,竟引起整車乘客圍觀,直問「哪裡買得到?」

「一碗泡麵就能驚動整列火車的人,來中國賣泡麵鐵定大賣。」回家後就把倉庫的油拿來炸泡麵。因為切入市場的時間早,又搭上中國改革開放的順風車,寫下康師傅傳奇的第一頁。

在中國發達後,魏家十多年前回台,收購味全股權,蛇吞象的作風,一舉打響在台名號。

但沒想到,一九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隨即而來,味全股價從七十二元跌到十二元,買貴了的魏家護盤不成,反而面臨斷頭,加上康師傅擴廠,周轉不靈,資金缺口達一億美元。

情急下,魏應州上門求助統一集團董事長高清愿。高清愿要買下康師傅,魏應州覺得對不起股東和員工,只願賣三分之一,雙方談判破裂。後來,魏家透過人脈找上英業達副董溫世仁,讓頂新暫時度過燃眉之急。

當時,二董魏應交一度緊張到睡不著覺,求助於算命師,得到的答案是:「天無絕人之路,轉機就要來了。」 決策獨裁 營運高效率

果真,遠在日本的三洋食品老社長,看到報紙上康師傅賣股消息,竟然飛到中國找上門,查了三天帳。魏家原以為無望,結果三洋不但願意用現金,還以溢價收購康師傅的三成股權,並要求四兄弟繼續經營。此後,頂新集團手中隨時都要握著十億美元(三百億元), 以備不時之需。

「還好是在四十五歲時跌那一跤,要不然連爬起的機會都沒有!」回顧那段歷史,魏應州仍餘悸猶存。

魏應州是創業第一代,康師傅創業以來幾乎所有決策都是他在下,「就像軍政時期,比較獨裁。」也因此讓康師傅做的決策都比同業快,營運也更有效率。

只有國中畢業的魏應州對此從不介意,「我只是個鄉下小孩,無讀蝦米冊(沒念什麼書)。」自嘲是「企業界田僑仔」。曾有媒體說他霸氣,他反駁「不是霸氣,是霸道。」

堅不分家 帝寶十四戶

在事業上,魏家四兄弟一直各司其職,堅持不分家。魏應州專管康師傅,魏應交主管土地開發與投資,三董魏應充管理台灣味全和大陸的冷藏事業,四董魏應行則負責兩岸餐飲事業。

於私,弟弟們也都聽長兄發號司令。魏家四兄弟共生九子、六女,財產很早就交付信託,就連裝潢費用、坪數分配都有規定。魏家的觀念很傳統,事業只傳男,不傳女。「男丁結婚之後也要住在一起。我們魏家有個規矩,男丁可以獲得房子,女孩子因為要嫁人,所以會準備豐富的嫁妝。」魏應州曾說。

為此,四兄弟斥資三十億元,買下十四戶帝寶豪宅,讓四兄弟家族全都搬入。「大家住一起,比較有照應。」魏應州說。

頂新在食品、飲料、房地產都已攻頂,下個目標鎖定台灣通路,打算二十五日味全董監改選時,將第二大超商全家董事長潘進丁請入董事會,強化盟友關係。以兩岸食品業第一大為志的魏應州,在耳順之年登上事業與人生尖峰,並為家族風華留下見證後,繼續朝下一個山頭攻去。

魏家房地產布局 愈趨積極

★彰化「頂新文化園區」 →約30甲,耗資60億元。

★北市「宏盛帝寶」 →投入約30億元,購入14戶自住。

★台北101大樓股權 →投入逾70億元,持股37%,有意掛牌上市。

★味全三重廠 →以101億元標下1.58萬坪土地,已通過地目變更為住商混合用地,價值飆上200億元。

★北市長春路「誠美素直」 →與誠美建設合推,總銷18億元,已完售。

★北市中華票券敦南大樓 →以46.29億元購得,將建為豪宅。

★北市臨沂街「頂禾園」 →頂新首次推案共19戶,傳保留9戶。

★北市敦化南路「敦南苑」 →以2.8億元購得1戶。

★北市仁愛路「仁愛築綠」 →以1.97億元購得1戶。

★北市敦南市民土地 →以11.35億元購地,日後將推案。 魏應州 小檔案

★現職:康師傅控股董事長

★年齡:60歲

★學歷:北斗初中、日本早稻田大學榮譽博士

★經歷:1992年創立康師傅方便麵,帶領大弟魏應交、二弟魏應充、三弟魏應行展業;1988年進軍大陸;1996年推動康師傅控股在香港上市;2002年起任康師傅控股董事長

★家庭:妻子張綠雲,育有3子

《富比世》台灣10大富豪排行榜

1.中國旺旺控股總裁 蔡衍明 3,083億元

2.富邦集團 蔡萬才家族 2,356億元

3.頂新集團 魏家兄弟 1,949億元

4.鴻海集團董事長 郭台銘 1,396億元

5.正新集團 羅結家族 1,338億元

6.聯邦集團創辦人 林榮三 1,221億元

7.廣達集團董事長 林百里 1,047億元

8.宏泰集團董事長 林堉璘 989億元

9.潤泰集團總裁 尹衍樑 960億元

10.日月光集團 張虔生、張洪本兄弟 945億元 頂新文化園區

★地理位置:彰化縣永靖鄉中山路二段60號(永靖國小正對面)

★面積:占地約30甲

★規劃:北區為魏成美堂、和德園、如雪園、八堡二圳、落羽松步道、泡麵博物館、飯店;南區為鉅鹿堂。

★工程進度:魏成美堂園區、落羽松步道、鉅鹿堂今年內完工,博物館和飯店預計2017年完工。

★開放時間:魏成美堂園區預計今年11月開放,要收門票。

魏成美堂 以水旺財旺丁

百年前,魏家蓋成美堂,請來羅漢咖(渡海來台的單身漢)詹姓讀書人看風水,選定地方盛傳為蝙蝠穴的現址,並指點將圳水從左前入、右後出,形成龍虎水,如今魏家重修古厝,風水依然。

18日,地理師楊登嵙走訪後說:「這塊基地口小身大,跟畚箕一樣,是納財福地。」尤其蜿蜒入古厝的圳水,「先天水管丁、後天水管財,這水從西南邊來,是後天水,也就是財水,水走到大門前,可說喝龍水,然後環抱大門,像護城河般藏風聚氣。」

成美堂為二進式三合院,魏應州所屬八房住在右外護龍,離財水最近,「難怪八房會最旺。」

放置祖先塔位的鉅鹿堂,同樣前庭有水流過。「這水是先天水,主旺丁。」陽宅先旺財再旺丁,陰宅先旺丁再旺財。已經很旺了,魏家還新做大水池及牌坊,並植樹層層圍住鉅鹿堂,「有如眾星拱月般,高低、先後有序,可綿延運勢。」 日本兼六園 迴遊式庭園代表

位於日本石川縣金澤市的兼六園,1676年由金澤藩主前田家建造,費時180年才完工。此園占地約11甲,內植5千多株花木,遊客在大池塘、假山、亭台、茶館的庭園中穿梭,春季賞櫻、梅,夏季有杜鵑與燕子花,秋季則賞楓。

北宋詩人李格非的《洛陽名園記》曾提,園圃之美很少能六者兼顧,「務宏大者,少幽邃;人力勝者,少蒼古;多水泉者,難眺望。」前田家以六者兼顧,而取名「兼六園」,現與偕樂園、後樂園並稱日本三大名園。

永靖三大旺族

頂新魏家出身的彰化永靖,偏居彰化東南,先住民原是平埔族,三百多年漢族遷入,為爭地盤,泉州、漳州人水火不容,客家及福佬人不時械鬥,因此取名永靖,期勉閩粵和平相處永久平靖。

永靖早年有三大家族,因此也有三大古厝,分別是陳家「餘三館」、邱家「忠實第」,以及魏家「成美堂」。

論起來,魏家原本排老三,最早崛起的則是邱家。

邱家進士 勸降賜五品

邱家先祖邱華循因父親早逝、生活貧困,便與母親及弟弟從廣東饒平渡海來台,投奔住在彰化的舅舅,後來定居田尾,邱華循的三個兒子又遷至永靖。

邱家雖世代務農,但對教育十分重視,搬至永靖後的邱家三兄弟,各有一子取得科舉考試的資格,其中邱萃英更高中進士。

一八六二年,彰化爆發抗清民變「戴潮春事件」,邱萃英因勸降戴潮春有功,被清廷封賜五品官,准立旗竿台與下馬碑。

在封建時代,會讀書考功名當大官的人,才有能力享厚祿起大厝。得了官銜的邱萃英,隔年便開始修建宗祠、擴建宅第與學堂,因此邱家的忠實第最早在永靖的平疇田野中拔起。

邱家後代、員林靜修國小主任邱美都表示,邱家古厝屬於客家潮山派建築,為「土角厝」(泥巴稻禾草桿所製土磚堆成牆),臺灣民主國抗日運動人物丘逢甲就是在宅第旁的「老師府」,受教於邱萃英。

丘逢甲後來在邱萃英的保薦下考上秀才,後又中舉人,將匾額與旗竿都立於邱氏宗祠。

九二一地震後,位於現今永靖多福路的老師府屋頂已塌陷,一旁的忠實第仍完好,但缺乏維修管理。記者十五日實地走訪,一入大門,就見昔日第一宅邸荒涼寂寥、雜草叢生,令人不勝唏噓。

墾首陳家 款待日親王

邱家後人為保存祖厝,爭取將宅第列為三級古蹟,終在二年前如願,現由文建會規劃中。

在邱萃英之後,永靖的鋒頭人物為陳有光。陳家也是來自廣東饒平,十二代祖陳德耀領著佃戶落腳永靖,開墾拓荒,因擔任「墾首」而致富。

十五代祖陳義方、也就是陳有光之父因率領義勇軍協助清軍平定戴潮春變亂有功,受封五品官銜。一八七三年,陳有光因捐納受頒貢元,於一八八四年興建餘三館,取「多福、多壽、多子孫」餘蔭後代之意。

餘三館用料講究,氣勢開闊,對外還有防禦力,柱梁交接處有鰲魚雀替,雕工細緻,隱顯貴氣,彩繪更是精采,採用礦質顏料,百年依然鮮豔,不但一躍而為永靖第一豪宅,甚至被列為台灣十大古宅之一,陳家也繁衍發達,成永靖第一大姓。

日治時期,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曾於餘三館療傷靜養,因而於餘三館前建造紀念碑。光復之後,陳家將紀念碑拆毀,闢水田耕種。

餘三館早在一九八五年就被列為三級古蹟,「前幾年政府出錢整修,木造建築保存完整。」邱美都說。

後起魏家 從商耀門楣

三大家族中,就以魏家最弱。魏家的成美堂,用普通話來說,是藥房兼住宅,規模不及「第」,氣派更比不上「館」,尤其魏家蓋祖厝時,打地基的土方,還是邱家提供的。

不過,三家世代交好,也相互通婚。日治時期,魏家來台二代先祖魏尚瑩曾與餘三館的陳家一起開辦永靖公學校,教育後代,也就是現在的永靖國小。

過去,邱家與陳家是永靖雙霸,地方政治也由二派互爭。現在風水輪流轉,士農工商倒過來,官宦式微,商人當道;魏應州四兄弟在大陸打拚致富,祖厝也跟著鍍金。自古,家族盛衰可以園林興廢為指標,由此觀之,無疑地,魏家正如日中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468

台灣第一人〉打敗逾百國精英 入選Google未來學院 葛如鈞就是要向未知挑戰!

2014-06-09  TWM
 
 

 

Google、NASA與矽谷科技界精英共同創辦,有未來學院之稱的奇點大學,在今年將會有一位台灣學生——葛如鈞。

從傳播一路跨界唸到台大資工博士,他不是所謂的人生勝利組,有的只是一顆勇於挑戰未知的心。

撰文‧何佩珊

有沒有這麼一個地方,可以同時學習傳播、設計、科技和創業?或許奇點大學(Singularity University)可以一次滿足你所有願望。事實上,這所由Google、 NASA、科技界精英合辦的學校,能提供的遠比你想的多更多。

只是,想要踏進校門可一點都不容易,以二○一○年為例,全球超過四千三百人申請,最終只有八十人入選,而今年,校方未公佈申請人名單,只說全球超過一百個國家都有人送件申請,三十三歲的葛如鈞正是其中之一,他也將是奇點大學○九年成立以來,踏進校門的第一位台灣人。

不過,如果你以為這不過又是另一個「人生勝利組」的故事,恐怕就大錯特錯了。

不是人生勝利組!

吊車尾考上高中 大學、碩士都讀私校葛如鈞的父親是一名機械工程師,母親曾擔任幼稚園老師,家庭背景和一般人沒什麼不同。從小在新北市永和長大的他,求學時期也沒特別選讀私立學校,如常地依照學區分配,就近進入了秀朗國小、永和國中。

葛如鈞形容自己當年是以吊車尾的成績考上高中,以此看來,這位即將要與全球精英共聚一堂的年輕人,的確不算贏在起跑點。不過對他來說,能夠進入這所在一九九六年剛剛改製成完全中學的台北縣立清水高中的第一屆高中部學生,讓他覺得相當新鮮有趣。

若真要說有什麼特別的,或許是葛如鈞的舅舅在電腦公司工作,兒時逢年過節,當大人聚在客廳聊天時,他就可以跑到舅舅的房間玩電腦遊戲。「或許是這個時候啟蒙了我對電腦的興趣吧。」他說。

不限制自己的路!

從文科跨界挑戰理工 在台大拿到博士大學時,葛如鈞就讀淡大資訊傳播學系,拿的是文學士學位,而後推甄元智大學研究所,連面試機會都沒有就落榜,後來是透過考試才錄取元智的資訊傳播研究所,而一直到了博士班,他才進入了眾人眼中的傳統名校台大,取得網媒所(資訊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資訊工程學博士。

從傳播跨領域進入理工,葛如鈞求學這條路繞了一個大彎,「其實在父親的期望下,高中要推甄大學時,我一開始選的是財金系。」不過後來在大學博覽會上,元智的招生人員告訴他,「資傳系是新的傳播!」這句話,讓他決定轉換方向。

對於「新」這個字,葛如鈞彷彿毫無抵抗力,「他們用最新的電腦做剪接、網站設計,還可以做遊戲和動畫,直接打到了我的死穴。」事實上,葛如鈞曾在二○一二年回到清水高中對學弟妹演講,設定的主題是資訊與科技,但他卻用了更多的時間提點學弟妹,「不要只是走在他人走過的道路」。

像他自己,明明一直走在文科的路上,但要攻讀博士學位時,卻硬是要挑戰理工領域。「選擇台大網媒所,對我來說風險很高,壓力也很沉重,」因為文組出身的他,必須補修大學部最重的資工必修學分,「當時我連最基本的『演算法』都還是第一次聽到,根本不懂那是什麼。」這樣的葛如鈞,得在三年內通過至少四科專業科目資格考。

對很多人來說,攻讀博士就已經像是心上掛了一顆大石頭,「我是掛了兩顆!而且還比別人重。」他說話時,手放在胸前,彷彿還感覺得到當時的焦慮與壓力。幸好,「不知為何,當時內心總有一個聲音,叫我要勇敢面對不可預知的未來。」骨子裡那個探求未知領域的冒險性格,在此忽然沸騰起來,葛如鈞其實早就已經走出了一條不尋常的路。

確實,敢挑戰,這就是葛如鈞博士班學弟鄭鎧尹對他印象最深刻的特質:「有人會因為之前沒人做過就不敢了,可是他不是這樣的人,他就是會想要去做之前沒人做過的事。」在博士班期間,鄭鎧尹和葛如鈞還共同創辦了第一個學生自辦的HCI(人機互動)工作坊,讓學生有機會深入瞭解什麼是人機互動。

最後,葛如鈞不僅順利從台大畢業,還在博士班最後一年創立Linkwish,而且經營狀況不差,知名案子就是和摩斯漢堡合作的訂餐App「MOS Order」;只是這個時候,葛如鈞與創業夥伴理念相左而決定退出。

然而,他向未知挑戰的沸騰熱血怎麼可能說冷就冷;入伍前夕他突發奇想,「我的創業,應該是要走到全世界啊!」所以他開始籌畫到海外進修,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發現奇點大學。

不放棄任何機會!

就算講英文很卡 仍勇於和全球精英競爭要去哪裡進修其實困擾了他很久,「我念設計、學傳播,又有資訊背景,也對創業有興趣,哪裡才能把這些全部組合起來呢?」不論去念MBA或是設計,單一學科好像都無法真正滿足他想要的。「時間軸」創辦人暨執行長葉建漢就說:「很多創業者會把路越走越窄,但葛如鈞的企圖心,卻讓他的路越走越寬。」終於,奇點大學出現在他眼前。

不過,申請入學的過程幾乎要把他給逼瘋。在奇點大學要求的提交項目裡,除了個人基本資料、兩位推薦人,另外還需要回答五個問題,以及錄製一段兩分鐘的影片,「本來以為很容易,準備起來才發現超難。」首先是「回答五個問題」,不僅答題難,更難的是每題不得超過二百五十字。曾經在美國取得生物碩士與法學博士的「有物報告」創辦人周欽華解釋:「英文不道地的人,要用兩百多字回答一個問題,真的比你想像的難。」周欽華當時看了葛如鈞的答題內容,直接潑了一盆冷水:「這個……不太行。」兩人琢磨到送件截止日前幾天,才算搞定。

接下來,兩分鐘的影片又是一番煎熬。本來覺得兩分鐘影片對念傳播的人有什麼難?結果為了這兩分鐘,他卻對著鏡頭錄影超過三個小時。「像我這樣沒出國唸過書的人,講英文本來就很卡,再加上熬夜,精神狀況相當差。」不讓創業者走冤枉路!

十週課程為創業平台鋪路 分享經驗直到此時此刻,這張來自奇點大學的錄取通知,在葛如鈞眼裡仍然「很不真實」。「收到錄取通知後,開心只維持了一分鐘,」因為已申請到日本慶應大學作博士後研究的他,必須設法說服日本指導教授「放人」,此外,近三萬美元的學費更讓他傷透腦筋。

「你去吧,如果教授不答應讓你去開眼界,這個老師也不值得跟,」這是鄭鎧尹給葛如鈞的強心針,「那句話可能只是想鼓勵我,但當時真的非常受用,」葛如鈞回想。至於學費,葛如鈞早就想過群眾募資,但一直沒信心,這時,他的好友、LIVEhouse.in執行長程世嘉則對他說:「你如果募不到跟我說,一定想辦法幫你解決!」「他自己也在創業,很難隨便拿出一百萬,但這個承諾,還是很有效的讓我壯膽。」葛如鈞永遠不會忘記五月六日十點十分這一刻,他的群眾募資計畫正式上線;滴答滴答……,十五分鐘過去,竟然連半毛錢都沒有,「前幾分鐘痛苦死了,」他說。

所幸,第十五分鐘開始,一筆又一筆的錢開始在螢幕上跳動,幾乎每一分鐘就有一萬元進來,意外地在第八天就達成一百萬元的募資目標。他成了台灣以群眾募資籌得學費的第一人。

六月十四日,葛如鈞就要飛到美國舊金山,迎接十週的密集課程。如同他在募資計畫所做的承諾,在六月一日受訪這天,他已經別上隨身記錄器「Narritive」,透過這個鏡頭,我們未來都將有機會一窺奇點大學的神祕面紗。

當然,葛如鈞也已經準備了好多問題要去向全世界的精英請益,他的入學提案是希望打造一個系統化的華人創業資源平台,讓創業者少走創業冤枉路。「不要總是等到摔進洞裡,才發現原來已經有好多人都曾在洞裡簽名留念。」葛如鈞以此說明自己的想法。

而他自己,就是敢走別人沒走過的路,且看他這一回到聖殿簽名留念之後,能夠再給我們看到什麼樣的驚奇。

葛如鈞

出生:1981年

現職:SBACE共同創辦人、慶應大學博士後研究生經歷:Linkwish共同創辦人暨前任執行長、SLP全球創業家網路台北分部年度執行長學歷:台大資訊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資訊工程學博士成績:2012 Facebook World Hack Day- Taipei行動類大獎、李國鼎科技藝術獎

他的學長

包括總統顧問、億萬富豪

坐落在美國矽谷這個全球知名的創新心臟地帶裡,一棟磚紅屋頂的兩層樓傳統建築顯得毫不起眼,但每年夏季這裡都會匯聚來自世界各地的精英,他們要用十個星期的時間,找出拯救未來世界危機的方法,這裡就是奇點大學(Singularity University)。

這樣的想法聽來好像有點瘋狂又不切實際,但如果你知道這是一所由Google、NASA、思科,以及眾多科技界精英共同創辦的大學,或許又會覺得「好像也不是不可能」。

確實這不是一所普通大學。學校就設置在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裡面,如果開車,只要六分鐘就可以到微軟、十分鐘就可以到Google。不用多說,這裡的講師陣容絕對是一時之選,包括知名未來學家,同時也是Google工程總監Ray Kurzweil、網際網路之父Vin Cerf等等。

在密集的十週課程中,學生接觸到的都是在能源、人工智慧、生物科技等等各個領域最先進的技術。只是想要使用這些資源,自然不能是泛泛之輩,過去五年入選的學生,曾有麻省理工學院最年輕的研究生、以色列總統顧問,當中更不乏創業家與億萬富翁。

從2009年成立至今,奇點大學的畢業生已成立超過45家新創公司,如基因改造發光植物(Glowing Plant),也有團隊想用3D列印技術,結合材料學和控制學,以最低成本幫助開發中國家人民列印房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660

台灣第一家 元進莊禽肉打進中國、杜拜巿場 雲林養鴨人家 兩個關鍵年孵五億

2015-05-11  TWM
 
 

 

吳政憲打出元進莊品牌行銷,採取從契養到屠宰、加工一條龍作業模式,即使面臨禽流感後的嚴重缺貨狀況,他仍靠著冷凍禽肉供應市場四個月,更創台灣業者先例,把雞鴨冷凍食品賣進中國、杜拜,年營收上看五億元。

撰文‧林麗娟

雲林縣元長鄉是飼養鴨鵝的重鎮,今年初爆發禽流感後,連孵化場的小鵝也遭殃,如今放眼阡陌縱橫的水田旁,只見雞鴨不見鵝,市面上一鵝難求,連日以來,元進莊的大門都快被川流不息的訪客踏破,原來,十之八九都是經銷商登門來搶鵝、搶鴨。

「多少給我一些冷凍鵝肉吧?」「沒有鵝的話,就給我鴨肉,我做燒鴨代替燒鵝。」撲殺行動後,台灣年產六百萬隻的鵝市場一下子出現斷層,契養戶吳明山表示,「台灣九五%的鵝都被撲殺了。」身為雲林縣元長家禽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同時也是元進莊負責人的吳政憲說:「還好先前加工二十萬隻冷凍鵝,讓我比其他人多撐四個月以上的市場供應量。」一條龍作業 巿占率五成「未來可能從美國進口鵝肉,但它的口感、滋味都比不上本土鵝。」本土鵝奇貨可居,元進莊新鮮急速的冷凍鵝肉行情扶搖直上,漲到雙倍以上,儼然是市場的獨家供應商。事實上,元進莊每天賣出的雞鴨鵝超過六千隻,國內市場上每三隻紅面番鴨就有一隻來自元進莊。長期提供鴨農、鵝農契養保證收購,以及投資加工冷凍設備,是元進莊屹立市場的兩個關鍵。

打出禽肉冷凍食品半壁江山的吳政憲,打從高中時期就跟著父親吳進興在養鴨寮、孵鴨場工作。當年國內畜牧業快速擴充,黑羽紅面番鴨一度供過於求,價格直直落,吳進興從法國引進漂亮的白羽紅面番鴨,改良品種,並獲二○○三年的神農獎。

吳政憲接班時,感受到禽農單打獨鬥,價格常受外在因素影響,決定成立家禽生產合作社,與禽農談出保證收購的供貨模式,敲開商機大門。○四年、○五年台灣接連爆發禽流感,雞鴨鵝飼養戶大受波及,此時合作社發揮收購、穩定價格功能,穩住了飼養戶的生計。

收購後的出路只有轉賣嗎?吳政憲的「養鴨學」懂得與時俱進,他接受農委會副主委王正騰的建議,自設孵化場、屠宰場,並增設冷凍加工設備。一年孵兩百萬隻鴨,其中五十萬隻加工製成冷凍食品;鵝、雞一年孵一百萬隻,加工冷凍的也有二十五萬隻以上,是全國唯一採取全程一貫化設備及作業的業者。加工後價差一倍,不僅使收購的家禽有出路,還能提高產品價值。

開發冷凍肉 十年打入超市「萬事起頭難。」吳政憲回首過往,一九九七年他就開始推廣冷凍肉品,弟弟吳鋐源、吳佳旻退伍後也加入跑業務,以「元進莊」、「阿進師」品牌分進合擊,拜訪南北部的外燴餐廳、團膳公司、傳統市場、生鮮超級市場,但當時大家對於吃冷凍的熟肉「還是很抗拒」,吳政憲咬著牙繼續投資,○二年蓋好冷凍廠,並通過HACCP(危害分析重要管制點)認證、ISO 9001品質管理系統標準驗證,創下養鴨人家興建水禽肉加工廠的先例。

為了朝冷凍加工市場發展,吳政憲積極赴海外觀摩、研發新品,陸續推出薑母鴨、鵝肉香腸、鵝排等產品,並因應外食、方便食的趨勢,推出兩人份的小包裝。歷經十年苦撐,終於在○七年歡喜收割,元進莊的冷凍產品打進大潤發、全聯、台灣楓康、宜蘭喜互惠等超市系統和火鍋店,使得他的禽肉供應市占率一舉過半。

台灣楓康營業處長簡肇毅指出,元進莊的品牌擁有加工鴨鵝肉生產履歷,又能針對不同通路客製化冷凍肉品,行銷相當有彈性。

吳政憲不停動腦想創意,一三年又推出滴雞精,強調高溫高壓萃取,不重複滴取,很快就在網購上熱銷,打進坐月子中心。在農委會畜牧處處長李春進的眼中,元進莊從鵝農、加工到自創品牌,一路轉進,展現的是農家企業化經營,追求競爭力的努力。

通過清真認證 外銷中東「永遠都要想出路,有拚才能有飯吃。」吳政憲總是懷有危機感,努力幫台灣的禽肉找出路。一○年肉品取得認證後,元進莊開始開發香港、中國市場,迄今四年來,每月出口一萬多隻雞鴨冷凍肉品,儘管買方須付高達四二%的關稅,中港市場還是埋單,創下近五千萬元的出口業績,整年度營業額更拉高到兩億元。不僅如此,接下來,元進莊有意在香港、福建投資品牌專賣店。

吳政憲又花一年時間,取得嚴格的HALAL清真食品認證,今年四月,元進莊五十大箱客製化的冷凍無骨雞鴨肉品裝上貨櫃,運往杜拜、阿聯酋等中東國家,賺取四千萬元外匯,,養鴨養出首度銷往中國、杜拜的跨國事業,鄉親好驕傲。

曾有建設公司老闆聽到吳政憲是養鴨的,輕蔑地問他,「我炒房地產,一年營業額兩億元,你養鴨能養到多少(營業額)?」吳政憲心想,「我的營業額不但是你的兩倍,還能把台灣的鴨肉外銷到中東國家,應該能讓父親感到欣慰。」確實,誰能想到,當年雲林一家小小鴨農,如今賣禽肉的營業額,還比賣房子高呢。

元進莊

成立:2007年

負責人:吳政憲(右)

資本額:0.5億元

客戶:華膳空廚、長榮空廚、興農團膳、大潤發、全聯、台灣楓康、宜蘭喜互惠超市、國防部副供品中心等

員工數:220人

近3年獲利:2013年營收3.5億元

2014年營收4億元

2015年營收預估逾5億元,挑戰EPS 5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422

台灣第一人 她33歲變全球最大度假村「總經理」

2015-05-25  TCW

還記得二十五歲那一年,你在做什麼嗎?或許你正為第一份工作迷茫,或許你正在職場上載浮載沉,為低薪所苦。但有一個台灣女生,她在二十五歲時,選擇走出台灣,讓世界,成為她的職場。

她是趙偉喬,三十三歲,去年底,成為連鎖度假村龍頭地中海會(Club Med)成立六十五年來,全球超過八十個度假村中,第一位台灣籍村長(Chef de village,相當於台灣一間國際四星級飯店的總經理)。目前服務於印尼民丹島,掌管超過三百六十名,來自南非、中國、美國、日本等十七個不同國籍的員工。

「三十二歲就能當上飯店總經理很不容易。」晶華集團副總經理張筠表示,一般而言,國際級飯店的總經理,幾乎都在四十歲以上。地中海會台灣區總經理畢宗琪也表示,過去,地中海會的村長,通常由四十歲以上的白人男性擔任,「她不僅是第一個台灣人,也是少數的女村長。」

比起一般人要花十年或更久的時間,才有機會在地中海會升為村長,趙偉喬只花了八年,就走到今天這一步。

一個念頭,讓她走出台灣……薪水不到過去一半, 從基層開始幹

但八年前,她其實沒想過自己會在地中海會成為「台灣之光」,當時的她,只是想多看看這世界。

二十五歲以前,畢業於政大廣告系的趙偉喬,跟台灣多數的年輕人一樣,對自己的未來感到有些迷惘。她曾在台北一○一擔任行銷企畫,也曾在廣告公司過著每天沒日沒夜加班的日子。當時,熱愛旅遊的她心想:「我想多看一下這世界,我不想要那麼早就放棄。」

她想起小時候,曾跟家人一起到地中海會的度假村旅遊,知道在那負責服務、表演、帶領各項休閒活動的基層工作人員G.O(Gentle Organizer),每年都有機會輪調到全球各地的度假村工作。

因此,即便成為G.O,薪水只有她當時工作的二分之一不到,趙偉喬仍堅持踏上這條路,闖蕩世界。至今已在泰國、馬爾地夫、巴哈馬與模里西斯等地工作過。

總部位於法國的地中海會,最主要的客源,仍來自法國與西方世界,他們對第一線接觸客人的G.O,要求是大方熱情、能歌善舞,這對東方人來說並不容易。「她從小其實就是乖乖的、一路升學很平順的小孩。」趙偉喬的媽媽王美麗透露。

一段名言,讓她更懂彎腰……上班練馬戲、差事多,宛如地下經理

趙偉喬自承,她的確不是G.O當中體力最好、最會表演的那一個,也不是最活潑、最聰明的那位。但為什麼她能從地中海會全球兩萬名員工中脫穎而出,成為去年底上任的七位新村長之一?她說:「我是最能伸能屈的那一個。」

「淨空你的心緒,讓它無框、無形,就像水一樣。你把水倒進杯子,它會變成杯子的形狀,倒進瓶中,它變成瓶子,倒進茶壺,它則是茶壺的形狀。水能細流, 亦能摧毀事物。做人要像水一樣,我的朋友。」這是李小龍曾說過的名言,也是趙偉喬謹記在心的一段話。

趙偉喬的「能屈」,表現在她面對困境時,堅強的韌性。

進入地中海會第二年,她在民丹島的高爾夫球部門工作,與一位缺乏領導能力的部門經理共事。該經理時常欺上瞞下,讓主管跟部屬都感到困擾,因此,再上一級的主管,時常越級要求她幫忙。

當時,趙偉喬的工作已比其他同事繁重,除了白天在高爾夫球部門工作,晚上更從星期一到日,天天於度假村中的晚會表演,連高難度的空中馬戲也參與其中。但只要主管越級找上她,從擬定業務計畫,到會議時的簡報,儘管這些工作不在她分內,但她從來不推託,甚至主動表示自己可以再多做些什麼。

她這一年內的表現,宛如「地下經理」,村長全看在眼裡,讓她隔年到峇里島工作時,得以升為副理,比一般人早兩到三年升上該職位。

「不要去計較,是一件很難做到、但很重要的事情。一旦去想公平不公平,就是一輩子都不會有解的答案。當然我不會完全不追求公平,但如果你去計較,我的同事做了多少,而我做了多少,那你永遠都不會比別人(多)跨出那一步。」打扮總是清湯掛麵、瞪著銅鈴大眼的趙偉喬,說這話時的神情,卻像位老成的管理者。

加入地中海會滿兩年,便升任為管理職,讓她發現,自己在組織中,有發展的機會,因此,即便旁人都說不可能,她仍開始將村長做為職涯目標。

一次降級,讓她超越極限……生理期也下水搬船,每天痛到手抖

但,更困難的逆境還在後頭。

第五年時,趙偉喬已經因優異的表現,加入公司的培訓村長計畫。為了讓她的歷練更完整,總部希望她從部門經理降兩級,到中南美洲的巴哈馬,擔任水上活動督導。

「我第一次去到美洲區。我會游泳、會浮潛,但要教風帆,又是另一件事。而且當時我是全村唯一的亞洲人,底下要帶三個從以色列、美國跟加拿大來的男生。」趙偉喬回憶。

和趙偉喬認識七年、曾兩度共事的地中海會大中華區救生與運動安全專家吳宗孟記得,當時趙偉喬其實很緊張,要正式上工的前一天,還打電話向他求救,「她做事真的很拚。」

從管理七十二間水上奢華空間的部門經理,降為只帶領三個大男生的水上活動督導,心理上已是一大挑戰,生理上趙偉喬更要突破許多極限。

當時,她每天的行程是早上八點,得一個人騎腳踏車,經歷二十分鐘路程到碼頭,獨自把船開回飯店旁的沙灘。接著從九點開始,在海邊一路待到傍晚五點,中間絲毫沒有休息,晚上更繼續登台表演。「每天在海邊搬船、推船,再搬船、推船,隨時都泡在水裡面,就算生理期也要下水。」

頭兩個星期,她被沙灘上的小黑蚊叮滿腳,半夜癢到睡不好,身上更因白天的活動,滿布傷痕,每天舊的瘀青還沒退去,就又多出新的瘀青和傷口。「曾經有一次,我問自己,到底在堅持什麼?那時候每天回去洗澡,拿蓮蓬頭手都在抖,很痛。」

但趙偉喬知道,只要撐過去,就又離村長這個目標邁進一步。

於是她勉強自己學開快艇、學會各種水上活動技能,只為了讓三個大男生對她心服口服。到她要離開巴哈馬時,村長對總部的人力資源主管說:「這是我看過有史以來最好的一個水上活動團隊,沒想到一個從沒做過水上活動主管的女生,能把三個大男生帶得這麼好。」

但,若只是「能屈」,在講究表現、強調個人特質的西方企業中,並不足以讓趙偉喬從兩萬人中脫穎而出。

當機會來臨、需要表現,面對問題、需要決策時,她的「能伸」,同樣讓人驚豔。

一場會議,讓她證明能力……即便口說不流利,仍全程用法文主持

在地中海會工作,若想往高層爬,法文是必備技能。為此,從四年前開始成為培訓村長後,趙偉喬每天都利用工作前、或午休時間的空檔進修法文。「一開始真的好想死,心想,為什麼趙偉喬妳不要從小就開始學法文?」她開玩笑的說。

即使自認對法文沒有天賦,但趙偉喬逮到機會仍不放過。畢宗琪透露,兩年前,趙偉喬第一次擔任代理村長,到馬爾地夫暫代村長職務兩個月。當時,儘管她才剛學法文不到兩年,口說還不流利,但仍堅持第一次與全村G.O的會議,全程用法文主持,證明自己的能力,讓員工信服。

趙偉喬解釋:「因為二○○八年以來,亞洲的市場越來越重要,但法國還是我們最大宗的客人來源,所以當初那個動作(指以法文主持會議)是想告訴大家,我不會忘記法國客人。」

除了不放過機會,趙偉喬也懂得適時展現出自己身為管理者,強硬的一面。去年,她輪調到中國東澳,已經是整個度假村的活動部門主管(Leisure service manager),相當於副村長。

一次決策,讓她展現強硬……員工表現差,即使人手短缺也裁撤

吳宗孟透露,當時,在水上活動部門,有四、五位由當地業主推薦來的救生員,工作表現不佳。若將這組人裁撤,將馬上人手短缺,需要和其他地中海會的度假村借調救生員,增加許多繁雜的作業手續,且將破壞和業主的關係。

但考慮到顧客安全與服務品質,趙偉喬毅然決定裁掉這組救生員,重新調度人手與培訓。「她是我看過的亞洲女生當中,少數做事這麼果斷的。」

就在趙偉喬於東澳服務期間,她被正式選任為村長,年薪達百萬等級,成為台灣第一人,打破地中海會六十五年來的紀錄。

回顧這八年,趙偉喬透露,最難熬的,其實不是工作上接踵而來的任務,而是從擁有村長的資格,到正式升任為村長當中,那兩年的等待。「有時候成功不成功,就是在那一點點的轉念之間。」

兩年前,和趙偉喬同樣擁有村長資格的同事,全球共有二十六人,但到去年底,他們正式被升任時,卻只剩下七位。「陸陸續續看到有人離開、有人轉換跑道……。第一次聽到delay(延遲升任)的時候,會對自己說沒關係,再等一年。第二次再delay,就開始有點浮躁。心想,到底值不值得再等下去?」她回憶。

如今,她很慶幸自己當時能夠堅持了下來。「我是個很倔強的人,那時我一直跟自己說:都走到這裡了,不走到最後,怎麼知道結果是什麼?不管結果怎麼樣,promote或不promote,我都一定要走到那一步。遊戲一定要玩完,我不要中間自己喊卡。」

「Jessie(趙偉喬)真的是我的偶像!」一位在民丹島工作的中國籍G.O透露,趙偉喬升任村長,激勵了很多中國與台灣的G.O,因為以前大家從來不敢想過,自己有一天也有機會成為村長。

雖然當上村長後,要在更多的角色之間轉換,面臨更多挑戰,但趙偉喬仍很享受這份工作,今年底,將再調任到加勒比海上的小島。「你如果訪問一百個村長,一百個人都會跟你說,這是世界上最棒的工作。」

「我希望能影響一些找不到方向、或對自己沒有自信、沒有看到自己潛力的人,(為他們)注入一些能量。」從一個找尋自我的年輕人,成為跨國度假村的總經理,趙偉喬希望她的故事,能為台灣的年輕世代,帶來更多希望。

【延伸閱讀】8年輪調4大洲、近10個國家——趙偉喬加入地中海會後升遷歷程

2008 年下半/泰國-普吉島(加入地中海會)2009 年/印尼-民丹島(於高爾夫球部門,擔任「地下經理」)2010 年上半/印尼-峇里島(首度擔任管理職,升為副理)2010 年下半/馬爾地夫-卡尼島(正式升任經理)2011 年下半/澳洲-林德曼島(擔任櫃檯經理)2012 年上半/馬爾地夫-卡尼島(擔任水上奢華空間經理)2012 年下半/巴哈馬-哥倫布島(降級擔任水上活動督導)2013 年/模里西斯(首度升任副村長)2014 年上半/多明尼加共和國(擔任副村長)2014 年下半/中國-東澳(擔任副村長,正式升任為村長)2015 年下半/印尼-民丹島(擔任村長)

整理:吳中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943

專搜怪黑膠的音樂研究生 他擁有台灣第一張蟲膠唱片、用聽的古早A片

2015-11-30  TCW

現年三十七歲的年輕蒐藏家林太崴,是台大音樂學研究所生,林太崴在蒐藏界闖出名號,是因為他在蒐藏的第二年,買到了一張他覺得「感覺起來設計得不錯」的唱片,完全沒想到這張唱片竟是台灣史上第一張蟲膠唱片〈一串年〉,另一面是〈大開門〉。蟲膠是蟲的一種分泌物,其製成的唱片又稱作七十八轉唱片,即轉速為一分鐘七十八轉,唱片分為兩面,一面三分鐘。

在蒐藏的過程中,林太崴逐漸著迷;昔時唱片又是易碎的,當時的七十八轉唱片是一種奢侈品,一面只有三分鐘,才兩首歌,價格昂貴,一個村莊裡可能只有一台留聲機,「因為取得不易,當時的人聽音樂有一種神聖態度,必然可以聽得出那種(緩)慢的、閒靜的感覺,因為舊時代的人對待音樂的態度不一樣。」

林太嵗說道,蒐藏了十多年的蟲膠唱片,許多台灣、日 本發行的黑膠唱片都讓他嘖嘖稱奇,如日本發行了怪鳥叫聲的唱片,卻用了李小龍當封面;紅極一時的Andy Williams開口唱日文歌,封面還跟味素合照(早期置入性廣告):至於台灣出版的黑膠,更是類型百百種,從用唐老鴨聲音唱台語帶你遊西門盯,到為了紀念屏東美和中學校花鍾正芳被殺而發行的《攏觀橋的呼聲》等。

甚至還有「傳聞中有一種唱片要賣到三百塊,要購買還得要通關密語 ……,你猜猜看是什麼唱片?」他神秘的說。這張名為《枯木回春》的唱片,是古早人「聽」的A片:唱片中傳來了一男一女以純正台語演出的「愛情動作片」,如今聽來不感情色反而帶點喜感。「雖然我們現在一根指頭就能聽音樂,但是不要以為老物都是陳舊的;這些唱片吸引著我一直蒐藏下去,就是因為:在老東西裡,你永遠找得到驚喜!」

撰文者曾郡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261

台灣第二大出口產業,轉型精品之路 高雄螺絲廠 變IKEA最大供應商

2016-05-02  TCW

年產值一千三百億元的螺絲與金屬扣件,今年遭逢新壓力─歐盟取消對中國反傾銷稅,對台不利,但有批頭家已走出新路。

四月十三日,我們走進位於高雄,全球第三大的「台灣國際扣件展」。這個展會,三天便締造了新台幣一百三十億元的商機,每走幾步就可以見到一位外國買家,國際化的程度跟台灣向來自豪的Computex電腦展相比,絲毫不遜色。

其實,在蓬勃商機的背後,台灣螺絲業兩個月前才剛度過一個惶惶不安的時刻。

二月二十七日,歐盟宣布,自隔日起,取消過去七年來,對中國螺絲與金屬扣件課徵高達約七五%的反傾銷稅。台灣螺絲公會理事長張土火認為,自中國遭課反傾銷稅後,台灣螺絲業明顯受惠歐洲客戶的轉單效應,如今反傾銷稅取消,將嚴重影響台灣每年出口至歐盟逾四百億元的螺絲產值。

「現在一半以上做標準品的中小型螺絲廠都很緊張,」一位在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已從業三十年的標準檢驗主管透露。

螺絲與金屬扣件,是台灣第二大出口產業,僅次於式產業,年產值逾四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三百億元),但這個產業從今年第一季季末起,卻正面臨一場可能翻轉該產業世界地位的危機。

金屬中心產業分析師紀翔瀛表示,破、歐盟是台灣螺絲第二大出口國,約占總出口值的三五%,目前已聽聞有廠商被歐洲客戶要求降價。但由於此次反傾銷稅取消,宣布突然,中國螺絲業產能尚未恢復課徵反傾銷稅前的水準,且歐盟客戶下給台廠的訂單還沒消化完,轉單效應不會立即出現,確切影響程度,到今年第三季後較明朗。

但是在展會中,我們看見,有些廠商已經及早升級、轉型,而不受這波「紅色海嘯」威脅。(見第三十八頁表)

它,黏牢IKEA

磨品質,不良率比科技業低

第一類廠商,是在原有領域做到最精,將一根小螺絲,打磨成無可取代的精品,讓客戶不得不「黏著著」。家具螺絲廠王盈,便是經典的例子。

專攻家具螺絲的至盈,是全球家具龍頭IKEA最主要的螺絲供應商,年營收逾二十億元。自八年前打入IKEA供應鏈,王盈能從全球廠商中勝出的關鍵,是做到連科技業往往也達不到的高標準——「零不良率」。

至盈董事長陳啟祥表示,螺絲只占家具成本的千分之五不到,卻是一個家具能否組裝成功的關鍵。「如果一千萬支螺絲裡面,有一支不好,剛好有一個人買到那套家具,回去鎖不起來,最終IKEA的產品,在消費者心中是百分之百不良率。你(指消費者)會想,這牌子品質很差。」

因此只要能做出高於同業的品質,客戶其實願意多花一成以上的成本,向至盈採購。「我要求的是,我們連百萬分之一的不良率都沒有,」陳啟祥表示。

為了一支售價連一毛都不到的螺絲,至盈卻投注五千萬以上的成本,購買檢測設備;甚至遠從義大利聘請螺絲工匠長駐台灣,協助改善製程。

在零不良率的精兵策略下,陳啟祥絲毫不怕歐盟取消中國反傾銷稅的威脅。他說,客戶透露,反傾銷稅取消後,曾向中國廠商詢價,但如果要做出跟至盈一樣的品質,中國仍不具價格優勢。

他自豪的表示:「我常講,我們最擔心的不是我們是傳產,我最擔心的是,用傳統方武去經營,那一定會被淘汰。如果是創新方武經營,我們不用擔心有夕陽產業的危機。」

它,把螺絲變人工牙根

跨醫材,整條產線砍掉重練

另一類廠商,則是將螺絲轉往高附加價值領域,像是航太、醫材等等。例如建築螺絲龍頭安拓,便讓過往一公斤數十元的螺絲,轉型成一支三、五千元的人工牙根。

要讓一支螺絲的價值能翻一萬倍,得整間工廠從生產製造、行銷通路,甚至老闆的思維,都得「換腦袋」。

安拓專攻人工牙根的子公司、全球安聯科技行銷副總經理張人壽舉例,生產人工牙根的產線,整條都要重新打造,取得以前做一般工業用螺絲時,從沒想過的TFDA(台灣食品藥物管理局)、美國FDA等認證。

而為了能取得醫師、教授的信賴,讓產品被採用,黑手出身的安拓董事長張上火更得自學,每晚研讀牙醫相關論文,才能跟他的客戶們對話。張人壽透露:「很多醫生都很驚訝他(指張上火)對牙科的新知怎麼比他們還清楚。」

根據安拓內部透露,人工牙根的事業投資了九年,目前除了台灣之外,已經打人中國、中東等市場,在近兩年內可轉虧為盈。

紀翔瀛觀察,這些轉型成功的螺絲廠,老闆們共同的心態,都是肯「求變」。例如安拓,或同樣轉型至醫材領域的鴻君科技,這些企業都已經不是第一次轉型,「他們共通點是肯複製自己之前的成功,早年,這些人,本來做模具、設備出身,當年轉到螺絲廠,從頭學,成功過,他只要聽到新的,就很願意接受。他知道我(指廠商自己)曾經成功過,只要用一樣的模式(再轉型),就可能成功……。」

在台灣螺絲業與中國重啟國際貿易戰局的時刻,我們看見,願意求變的人,就越有能力另闢戰場,找到自己生存的空間。

撰文者吳中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1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