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趁加息買公用股 鴻鵠財誌

https://www.facebook.com/hunghukforum/?fref=nf


Yahoo - 趁加息買公用股


電能(0006)與長建(1038)的交易告吹,令兩者的股價都下跌,及後股價跌幅收窄,相信令不少人意外,相信最主要原因是市場對公用股太有興趣,加上 即使交易失敗,亦不過遵循以往的發展路徑繼續走,除非管理層將新項目全都只給長建做,令電能平白坐擁巨額現金,而毫無用武之地,否則股價一段時間後,應有 望再創新高。


自己的看法是聯儲局12月,加息機會率有七八成,這己經是一般市場看法,相關公用股也因而跌至支持位,由於美國現時是短息升,長息升一陣後就開始跌,似乎 大家也認為即使逼耶倫加息,也是一次性,下次加息時間,仍然遙遙無期,所以倒不如用相反理論,買入與長息較相關的公用股,搏加息後股價不跌反升。


證據要看領匯(823),股價已跑贏同業及其他香港地產股,反而電能、長建、中電(0002)、煤氣(0003)等仍在低位,如果不嫌悶,可以在現水平增持,挨過一次加息後,看長線一點應該會有回報。

美股方面也應以公用股、必需消費品、結構性增長股為主,這些受宏觀因素影響較少的板塊,可望在地緣政治、息口、經濟不明朗下跑出,即使美股是個泡沫,以上述股票為主,傷害性也可減輕。

以目前的形勢,除非中國加入SDR後,人民幣會崩潰,否則未來幾個月不外乎上落市,或者慢牛,在普遍持貨水平偏低下,要再現大跌市比較困難,所以可能主力持有一堆公用股,再加少量增長股和題材股,來應對這個低成交悶市。

事實上近來不少朋友都灰心喪志,感到港股難以賺錢,尤其是反彈過後成交量跌,更令人感到折磨,有很多人在11月直接放假,甚至打算年尾收爐,反而令細價股 可以升,原因是現在打算持貨的,都是看得比較長線,短線交易者收爐,反而令有心者可以慢慢加倉,目前來說應該趁靜市低位收集股票,當下個牛市重臨,希望會 有不俗回報。
當然如果看錯,現在不是上落市或慢牛,而只是熊市反彈,長期持倉會輸,但反轉頭想,現在敢於持貨者已少,要大舉沽下去,搏有人止蝕相對困難,值搏率似乎在持貨者的一邊。

本人客戶持有電能(00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354

十年細股得個桔 鴻鵠財誌

https://www.facebook.com/hunghukforum/


十年細股得個桔


經過這陣子創業板全配售暴炒,證監會終於公開表示,將檢討上市規則,內容包括反收購(借殼上市)、股權集中、企業失當行為、甚至創業板角色問題,似乎是因為全配售上市,先炒幾十倍,然後暴跌引散戶入場,以達到派貨目的之問題。


這種方法,首幾次莊家應該有利可圖,後來越多人跟風,散戶也學精了,所以真的變成水魚的應該不多,但如果有看完全部「證義搜查線」,應該明白證監會的首要目的,是保障小投資者,故這種明顯暴炒的行為,必然引起證監會的注意。


據做上市、企業融資的朋友所講,目前的全配售很多是「國內人」接貨,就算證監想調查,大部份情況都找不到證人,在現行制度下,想加強監管變得困難,故改例如加強客戶個人層面的監管、上市條例等,在搏奕理論推測下,是勢在必行。

所以炒殼、全配售這招,未來應該很難再做,成交量應該會再縮,股價更難炒上,自已近年只買過一次創業板,就是年中滬港通之時,搏了一次泡沫,賺了轉頗佳的利潤就走,之後就從未回頭,所以繼續不買,機會成本上沒有損失。

反而這麼久以來,不幸中過一次停牌股,就是中金再生(773),這是一項永記在心的教訓,從此對民企股的戒心大增,自己顧之然交了學費,如果證監會改例後,可以幫助監察上市公司,所以即使令創業板的門檻提升,少了公司投資,對投資者而言保障性是提高了,還是利大於弊。

整體來說,自己是支持證監會加強監管,就算日後行政成本、時間增加,還是值得做。

反省完制度後,作為投資者也要反省交易決定,做過統計,是用恒生指數,與恒生香港小型股十年回報的比較,結果同一筆錢,大股複式年回報約8%,細股約2%,十年後買大股比買細價股多100%回報,一反大部份人的認知,主因應來自股息回報。

至於為何有些人炒細股可以發達?餅就只是每年2%回報,不是來自市值和股息,就是從其他投資者(主要是散戶)手中炒贏,好的細價股炒家,或是靠口才、搏奕 技巧、關係,能從其他人手上把錢贏走,他們這方面擁有極大Alpha,自問十分之蠢,為了避免變水魚,故此不會參與,保持食花生狀態,將精神集中在其他地 方。

恒生指數、恒生香港小型股十年回報(連股息)
https://www.facebook.com/hunghukforum/
資料來源:Bloomberg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355

零售股真正死因 鴻鵠財誌

https://www.facebook.com/hunghukforum/


香港零售股已步入熊市多時,有些老闆歸咎於佔中和反水貨,令生意變差、盈利大跌,看前景這些零售股目前還沒有投資價值,雖然有劈租情況出現,但遠未足以扭轉劣勢,看來舖租還需要跌深、長時間一點才可以轉勢。


由於生意太差,最近公佈業績的金舖、化妝品公司,都會派高息利誘投資者,同時老闆持股量多數很高,派高息老闆可收回大部份,然後做私人投資,所以這些公司 業績後多數會升一段,然後在高位維持至派息,除息後股價應該會跌回原位,甚至有機會破位再跌,因為大家覺得,連老闆也不看好收息走人,外人還怎麼相信?


一直覺得香港零售股的弱點,仍過份看重分銷、渠道的利潤,以化妝品為例,基本上是代理和水貨海外品牌,大手拿巨量平貨後,在香港設店或網上分銷,從中賺取毛利;金舖則利用「香港不賣假金」的金漆招牌,吸引全中國的客戶,只要不停地買金加工便搞掂。

這種經營模式,可地道稱為「駁腳」,如果官腔點就叫「超級聯繫人」,工作只把買家和賣家接駁起來,其中的增值主要在人脈和分銷,並不會經營自己的品牌,或經營不到盈利,索性只當作點綴。

一個成功的品牌,可以為產品「作個故仔」,令消費者為同一堆原材料,付出倍數以上的價錢,例如同是銀鏈,你在街邊買的幾百元款,在同等重量下,在Tiffany 和Pandora會變成賣幾千元,買完後還要不覺得傻仔,女孩子戴出去又威又有面,這才算品牌。

沒有品牌,只有駁腳的公司,注定受宏觀因素影響,好景時遊客激增,不用長線投資在品牌,業績自然爆得快,大家感覺良好;到了逆境,自然要把好景賺的錢嘔出來,這是常理。

如果管理層只懂怪罪外在因素,不去思考怎樣脫離駁腳模式,提升核心競爭力,那麼這間公司只是「巨型水貨佬」,隨著水貨市場的周期波動,沒法長期提升價值。

大家看看LVMH、KERING、Hermes的圖表,就知道即使市道差,運用品牌在世界其他地方接回生意,是可以把傷害大幅減輕,有些更在52周高位附近,香港方面,如果I.T不是有難以估算的外匯風險,其實它在中國和日本是有錢賺,以香港零售股來說是非常厲害。


鴻鵠財誌的相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3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