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百萬倉 分配 百萬倉 - Start from One Million

http://philipleung168.blogspot.com/2010/01/blog-post_29.html


個市就係咁玩你, 有少少信心, 半個月就跌到阿媽都認唔到. 溝吓溝吓, 連自己都開始猶疑, 係咪要忍吓先. 好似又見番一年前既自己一樣. 外面財演又話實見萬九或以下, 雖則只不過差七巴仙, 係唔係咁恐怖呢. 現家牛熊位萬八五左右, 冉冉向上, 但今星期低位掂過二百天線, 又未有振撼性跌市, 似乎怕最尾都要向下走一灣. 但又不排除彈反上去, 先嚟再插. 插到大位, 又唔排除再震深啲. 估吓等吓, 又係到企定定囉, 當然前提而家係行緊牛.

既然有咁多組合變化, 點都要留番啲嚟做估錯既保險. 假定估錯坐幾年都唔肉痛既, 當係七成貨, 留三成茄薯做守, 或用係超低位加注. 散仔當已入咗四成貨, 咁呢個調整即係有三成彈葯去入嘢, 但係點先入得最精明先? 最醒緊係等到最極一跌, 一次過入哂啦, 但錯過轉升番既話, 咁咪走失哂去入比較平貨既機會. 如入得太早, 如再跌低啲又無彈葯去溝. 當希望最低位係萬七五, 由二萬趈五百點一站, 做一個到底機會率分佈, 例如 : 20000 (10%)  19500 (15%)  19000 (15%)  18500 (30%) 18000 (20%) 17500 (10%); 咁一路跌會迫自己自動加注, 咁入唔哂, 點都入咗啲, 估錯低位仲有得溝, 雖則唔會買到最靚, 但經過上年筆者再無咁既妄想囉, 買平啲先係第一要務. 如果真係持久跌破最低位, 咁就要有打持久戰既準備, 剩番個啲注碼要有耐性, 小小心去用; 如跌到中途就落唔到去, 咁就中間波幅用埋或突破后買囉, 睇你性格而定. 最大可能就係忍唔住食小小波幅, 咁就失去平溝嚟長期投資既原意了, 唔好見小利而忘大利囉.

*****

有啲波浪大師, 好似啲高手匿係深山野嶺, 每日淨係睇圖去做買賣, 其化新聞報導都唔睇. 雖則無咁誇, 但筆者都愈睇愈少, 邊際效用不用說, 吞得太多反而仲递減添. 一個報導, 到底有啲乜先? 其實不離數據, 分析同評論而已. 大小市場幾十個, 每個市場又有上千成萬股票或產品, 無可能樣樣都要知, 關事同有重大聯繫先溜覽吓咪就得, 如讀者唔炒新股或壳股使乜睇啲小道消息呢. 其次數據大都係二三手既反芻, 時效不用說了, 重要數據要重複驗證不如睇第一手好過, 所以筆者大部份睇之資料大都來於 HKEX 及各統計大站為主. 睇資金路向, 外幣滙率及大宗商品睇圖已夠.

大部份分析同評論, 唔係屬於情感反應, 就係歸於願望, 大部份都係有害, 起碼無益於小投資者, 老點個啲更加唔使講了. 凖既就畀多啲心機去睇同理解佢地既思路, 本土李生, 任總無論你鐘意與否, 你無可能唔聴聴. 外國投資之神同央行評.論亦值得細心去讀, 其他啲當雜文去睇好囉, 或反住去批判咁睇會穏啲囉, 唔好畀人洗腦. 別人既蜜糖, 可能係你既毒藥, 所以分析, 注碼風險管理點都要有自己一套, 點簡單都好過畀人舞

*****

五區總辭用到 "起義" 同 "解放" 字眼, 好似孫悟空大鬧天宮一樣, 但怕且嚇怕咗中間一大片. 雖則開天撒價, 但對面都有個底線. 叫香江闊少同農民子弟兵死過咪講笑, 呢個係政治既現實, 香江既人點會反一中先, 亦無咁既實力同意願去做. 但民主派不可能永遠被邊縁化, 要當政唔可以只站係道德高地就算, 商界應見到功能組別頂唔到幾耐, 點都要揾代理人; 建制派要執政, 都可以組番個聯合政府, 以順利行政, 唔緃橫捭闔點攞到權呢. 咁耐歷史不離權勢, 金權同道統既結合, 偏埋一邊, 點會又善治呢, 善唔係全善, 世俗嚟講應係平衡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33

深圳:“阳光分配”风暴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70825&time=2011-06-18&cl=115&page=all

经历保障房分配风波,遭遇种种公平分配难题,深圳选择禁止保障房上市交易,从制度上减少骗购驱动
财新《新世纪》 记者 符燕艳

 

  中国保障房制度在遭遇建设、资金之困后,面临更为复杂的分配难题。而深圳,再次走到风口浪尖。

2009年2月19日。深圳市桃源村三期经济适用房。赵炎雄 摄


  6月2日,深圳公布最新政策,明确规定2011年至2015年“十二五”期间,禁止保障房上市交易。

  对深圳而言,保障房分配波澜不断。保障房申请审查不可谓不严格,但依然乱象丛生,骗购层出。每次公示申请结果,都遭社会舆论质疑。

  因受质疑,深圳住建局不得不在终审后,再次核查并再次公示。《深圳市住房建设规划(2011-2015)征求意见稿》亦总结称,“十一五”期间,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不理想,保障性住房开工率、竣工率和分配率都较低。

  一位大型开发商高管向财新《新世纪》记者透露,这个现象已引起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重视。“汪洋关心的是,深圳在资格认定和审查上花了这么多资源,还是问题重重,是否有解决的办法?”

  由于骗购严重,《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条例》出台不足一年,被迫再次修改。新条例加大处罚力度,修改后的条例正待广东省人大审议通过。

  其中,重典惩治仅是手段之一,深圳住建局官员认为,禁止保障房上市交易,才是从制度设计上对骗购加以根本杜绝,防止有些人因“利太厚而铤而走险”。

  对此,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认为,这是大势所趋。他表示,“深圳土地已少,房价过高,再不做好保障房的分配,政府压力就太大了。”

骗购丛生

  2011年1月,深圳开始第二次保障性住房申请,8000多户名单中,出现诸多奇怪的申请人:零资产、异地公务员、富二代、豪宅住户、百万富豪……申请合格率不足七成。

2008年1月14日 , 深圳市民在填写保障性住房资格申请表。车炎/CFP


  5月,深圳公布《关于第二次保障性住房终审工作相关情况的说明》称,8148户申请家庭中,5521户为合格申请家庭,合格申请家庭占受理申请家庭总数的比例为67.7%。

  按《2010年深圳保障房申请条件》要求,保障房申请家庭总资产不超过32万元,申请人、共同申请人在深圳或外地也不拥有任何自有形式的住房和建房用地等。

  “在我们审核过程中,发现很多涉嫌隐瞒财产的行为,其中资产最高的一户拥有300多万元。”深圳住建局法规处负责人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

  以零资产申请家庭为例,2010年10月复审合格的家庭中,共有几十个家庭申报的总资产是零。更有甚者,有些家庭2008年、2009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都是零。而在今年5月终审二榜中出现的名单,零资产家庭几乎绝迹。

  “深圳将申请人的财产进行公示,这在全国绝无仅有。只有公示,才能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上述法规处负责人称。

  以终审二榜的名单为例,对申请人公示的信息除了居住地地址、住房状况、工作单位,还包括银行存款和理财产品、证券、保险等市值,车辆、商铺、其他资产等财产信息。

  “我们已尽量做到公开透明,也做了很多工作。有些没能查出来,只是手段有限而已。”上述官员不由感慨,“保障房申请出现问题,我们遭受谩骂,实际真正应该指责的是违法申购家庭,因为当事人不诚信申报。”

  上述官员认为,保障房分配很大问题还在申请人的诚信。而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查实较为困难。

审查之难

  深圳对保障房制定的是“九查九核”及“三级审查,三次公示”的申请审核程序,较其他城市,其制度更为公开和透明,在全国也算是最严厉的审查制度之一。

  所谓“九查九核”,即指核查包括户籍、房产、车辆、商铺、存款、证券、贷款、保险和优抚九项内容。“三级审查”指街道、区和市三级,同时在街道和市的审查中进行公示,即“两次公示”。后来在实际操作中又增加了区级公示,变为“三次公示”。

  深圳住建局法规处官员向财新《新世纪》记者解释,虽然深圳实行三级审核,但市级才能对申请人资产情况全面审查。“街道一级,只是收集材料而已。”

  他表示,获取申请人财产信息耗时耗力。“申请人在银行或券商中的账户信息,必须市级才能沟通获取。有些申请人的资产账户是外地的结算公司,沟通就更费劲。还有,外资银行不会向我们提供这些材料。”

  一名长期从事国外保障房制度建设研究的人士向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国内这种情况确实很难解决。他说,国外保障房申请人的财产很透明,因为和税收挂钩。“国外逃税的处罚非常严厉,一般人不会轻易逃税。”

  令深圳住建局为难的还有,“我们审查人手特别少。”上述住建局官员称,8000多户申请家庭,如果要逐一入户调查,都需要人手。“而入户调查又涉及侵犯居民隐私,因此就要想办法获得其他相关部门的配合。”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的宋丁对此也深有同感。他指出,保障房分配的问题主要是监督队伍薄弱,基本处于无监管状态。“原来保障房数量不多,现在一下增加十几万套,涉及的环节又太多太复杂,只有几十个人来管理,根本管不了。”

  他认为,至少要建立起匹配的监管队伍规模,同时在保障房的分配中,充分体现民主和阳光的特点。

重典治乱

  早在2010年3月,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锋曾对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现在住房保障主要是没有惩罚机制。”他曾希望,中国住房保障法能在2013年出台,这样“有法就有保障”。

  早在国家住房保障法出台之前,2010年6月,深圳便出台《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条例》,对虚假申请做出处罚。其中规定,申请住房保障的家庭或单身 居民,以隐瞒或虚报人口、户籍、收入、财产和住房等状况的方式弄虚作假的,处5000元罚款;并自驳回其申请或取消其轮候资格之日起三年内,不予受理其住 房保障申请。

  但深圳第二次保障性住房申请暴露出的诸多问题,说明5000元的罚款不足以震慑。深圳再次对《条例》进行修改,将罚款金额大幅度增加,拟对不符 合条件的骗购人处10万元罚款,并终身不再受理其住房保障申请。同时如果骗购人申请成功后被主管部门发现,则加处1倍罚款,达到20万元。

  上述《条例》的修改,已获深圳人大的审议通过,只待广东省人大通过即可正式实施。宋丁深感欣慰:“重罚是非常必要的。”

骗购根源

  然而,重典能否治乱?深圳住建局法规处一官员不以为然。他认为,重典可以某种程度上治乱,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解决保障房骗购,最终需要通过制度的合理设计来加以根本杜绝。他认为,骗购现象的发生,根源在于保障房可上市交易。

  就取消保障房上市交易,深圳一直意见不统一。有人认为该上市,有人认为不该上市。这次修改的《条例》并没有取消保障房上市交易的条款。上述官员 透露,一是时间紧迫,先要解决处罚力度的问题,其他不完善地方还待后续修改;二是在是否取消保障房上市交易问题上,观点有分歧。

  目前,深圳保障性住房采取租售并举的做法,大致可分为安居房(含经济适用房)和公租房(含廉租房)等。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济适用房五年后可获得产权并可上市交易。

  “如果只租不售,保障房后续建设资金的压力就很大,不能实现保障性住房可持续性发展。同时政府后续监管也面临更大压力。”上述官员表示。

  不过,保障房若可上市交易,在利益的驱使下,难免会有申请人弄虚作假,也很难避免出现寻租式分配。“获利空间太大。不少人稍有一点利润就可以铤而走险,何况这个事利润成倍。”这位官员说。

  6月2日,深圳市政府印发《深圳市住房保障发展规划(2011-2015)》,明确规定在2011年-2015年,禁止保障房上市交易,由政府 以扣除增值收益的价格回购,并重新分配。这份最新文件显示,在保障房遭遇公平分配种种困难面前,深圳将从制度入手,从制度上杜绝骗购驱动。

  宋丁表示,禁止保障房上市交易是大势所趋,不少地方也有同样想法。

  中原地产代理(深圳)有限公司二级市场常务副总经理玉家雄认为,深圳保障房就制度层面而言,相对清晰和透明,未来能否做好,“主要还是在执行层面,尚有很多改进空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49

董監酬金大增 侵蝕股東可分配盈餘 看緊財報 不讓大老闆吃你豆腐

2011-9-5  TWM




景氣回春後,不少上市櫃公司提高 董監酬金的金額。由於酬金中的報酬項目,屬於損益表中的營業費用,若報酬過高、公司業績不彰,可供股東分配的盈餘就可能減少。專家建議,投資人應檢視合併 報表中,董監酬金占稅後純益比率,避免股東權益遭到稀釋。

撰文‧周岐原

當個股逐一完成除權息,投資人收到公司 配發的股息、股利時,上市櫃公司董監事們也陸續收到擔任職務的酬金。投資人在檢視股利收入之餘,最好也比對公司支付董監酬金金額的變化。度過金融海嘯、景 氣復甦後,不少公司大幅調高董監事酬金,其調整將影響小股東分配盈餘多寡,基於自身權益考量,應該特別注意董監酬金的增減情形。

據公開資訊 觀測站資料顯示,今年全體上市櫃公司平均每家支付董事酬金約七三九萬元、監察人酬金約一七五萬元。由於景氣較往年好轉,公司業績普遍改善,和辛苦經營一年 換來的稅後純益相較,這筆平均不到一千萬元的開支可能不高,較無「肥貓」之議;但比對個別公司盈虧與董監酬金,特定公司支付的董監酬金,額度頗有討論空 間。其中一例,就是老牌上市公司大同。

大同稅後仍虧損

董事酬金總額卻增四倍

以合 併報表來看,大同連續三年虧損逾百億元,所幸去年度大同的稅後淨損一五五億元,已經比前年大賠四百億元改善不少;而且在大幅減資後,今年也頗有重回獲利的 希望。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大同力挽虧損同時,公司的董事酬金總額卻也顯著上升;今年大同合併支付全體董事七七五萬元酬金,比起去年的一四八萬元,整整增長 了四二三%。

以前一年度財務資料來看,即便大同積極瘦身有成,公司仍是處於虧損狀態,去年度股東權益報酬率為負一○.九%;在轉虧為盈實現 之前,大同提前為董事增加酬勞,而且增幅一口氣達四倍之多,這項處置是否合理,對承受虧損與減資的大同股東而言,相信心中自有一把尺。

選股 時除了應評估業績,董監酬金高低對散戶的意義是什麼?「酬金比率太高,可能會吃掉一部分盈餘分配的額度,影響小股東權益,」投保中心法律服務處長趙順生指 出。

趙順生分析,董監酬金分為酬勞與報酬兩類,報酬屬於董監事任職相對的回饋,無論當年公司有無獲利,都會作為費用扣除;但酬勞則是當年度 公司有盈餘,才會加以分配,兩者性質不同。

董監酬金高

可供分配盈餘相對就低

正因 為報酬屬於固定性質,對投資人而言,就應該把報酬與公司的經營績效變化,當作選股的篩選依據。若過去業績不彰,但報酬比率較高,打算長期投資者就應該提高 警覺,畢竟在損益表中,屬於營業費用的報酬越高,可供股利分配的稅後純益就相對減少,小股東的權益無形中便受到損害。

在分析董監酬金時,哪 些項目是投資人觀察的重點?會計師建議,分析董監酬金總額占稅後純益的比例,比觀察酬金的絕對數字,更能洞悉公司獲利分配的情形。

舉例來 說,台灣存託憑證(TDR)公司巨騰今年支付董事酬金七○七萬元,雖然絕對金額只有去年的三分之一,但計算其占稅後純益比率,即發現這個數字竟然是去年巨 騰稅後純益的四.九九倍,高居台股所有上市公司之冠。由此可見,分析董監酬金占稅後純益比率,較能精準看出公司對股利政策與董監酬金的態度。

若 以去年帳上獲利、且支付董監酬金的一○三九家公司為計算基準,可發現上市公司董事酬金約占稅後純益二.二%、上櫃公司約占稅後純益一.八%;再加上金額較 少的監事酬金,可推論台股中獲利公司董監酬金的平均水準,大約是稅後純益的二%。

投資人不妨將此當作衡量的水準,若持股董監酬金的比率超過 此數,最好多留意,觀察績效是否與酬金成正比。

根據統計,去年董事酬金超過二%的上市櫃公司共有一六○家;而在各產業居領導地位的大型龍頭 公司,由於稅後純益金額高,董監獲得的酬金雖然動輒數千萬元,但是占比相對仍較低。例如台積電董事酬金僅占稅後純益○.○三%、統一占○.九六%、裕隆占 ○.三四%、中鋼占○.一%;反而是董事酬金名列前茅的公司,以資本額在一百億元以下的中、小型公司為主。

第二個重點,是觀察合併報表呈現 的酬金比率。由於合併報表納入所有持股逾五成子公司一併計算,合併報表比母公司報表的董監事酬金比率,更能完整反映該集團支付董監酬金的現狀。

例 如以母公司報表分析,中橡董事酬金占稅後純益比率為四.○七%,但由合併報表檢視後,該比率就大幅上升至七.九二%,可見分析母公司報表,並不足以掌握董 監酬金結構的全貌。

會計師也提醒投資人,今年支付的董監酬金,其計算基準應為去年度上市櫃公司的損益,而非今年尚未完全結算完成的損益。 「性質類似年終獎金,只是拖到年中才領到。」因此估算時,應該以去年度的稅後純益,比較公司今年支付的酬金,才能得到客觀的結論。

例如今年 來宏碁因高層異動、認列營運損失,股價連番重挫;相較之下,公司合併報表中董事兼任員工酬金高達六億多元,總額高居上市櫃公司第一,就顯得相當「醒目」。 由已打消的一.五億美元損失來看,歐洲區應收帳款問題不小,去年高達一五一億元的獲利,似乎與今年的虧損有某種關聯,小股東不平也是其來有自,公司董監事 只好決定全體董監酬金刪減五成,並把員工紅利減少四成。

由此可見,投資人分析持股的董監酬金水準時,應該觀察去年合併報表的稅後純益,並與 今年支付的董監酬金比較,再比對同產業其他公司的水準,才可認定董監酬金是否過高。

上市櫃公司,應盡速揭露個別董監酬金!

自 董監酬金改為總額申報制後,董監酬金分配的實際情況即更加不透明,對公司治理形成負面影響。在金融海嘯期間,甚至引發一波「打肥貓」的風潮。今年,宏碁又 因大幅虧損及高額董監酬金引發關注,顯示社會對董監酬金議題的重視。

為回應公司治理應透明公開的趨勢,金管會宣示自今年起,上市櫃公司若前 一年度虧損,隔年年報須揭露個別董監酬金,連領取轉投資公司的酬勞,也必須一併揭露。這項政策立意雖好,但對於公司治理的改善可能有限,根本解決之道,還 是應不分公司盈虧,盡速揭露個別董監事酬金。

當年金管會改變董監酬金規定,理由是上市櫃公司基於「人身安全」,多希望不要揭露個別董監酬 金;如今改為虧損公司揭露董監酬勞,固然有助於防止虧損公司出現「肥貓」,但難道公司虧損,這些董監事便會沒有「人身安全」的顧慮嗎?

再 者,鄰近的中國、香港股市,同樣規範董監酬金個別揭露。難道賺錢能力更可觀的中、港股董監事們,都沒有人身安全考量?

更何況,「肥貓」趁公 司帳面賺錢,大肆提高董監酬金的機率,應該高於在虧損公司收取酬金,成為社會焦點的機率。故當局實在應盡速推動上市櫃公司揭露個別董監酬金,才符合公司治 理精神。

制度阻礙,官股董監人才難尋!

任職上市櫃公司董監事者,不僅有機會獲得酬金,也能參與經營決策,是不少人躍躍欲試、 熱中爭取董監事職務的主因。然而有部分公司卻是董監人選難覓,即使有酬勞也沒人想當,這就是官股企業面臨的困境。

2008年10月起,國內 實施公職財產申報新制,代表政府或公股出任私法人之董事及監察人,此後必須依法申報財產;結果是連侯孝賢、李行等民間人士也必須申報財產,在擔心個人隱私 曝光情況下,有上百位公股董監事提出辭呈、引發軒然大波。當時法務部採取的辦法是放寬實際認定標準,讓各機關自行認定董監事個人是否應該申報財產,總算暫 時化解燃眉之急。

對此監察院指出,凡擔任公股董監事者,個人財產的申報資料並不會刊登公報,而是限定於監察院現場查閱。但是對官股企業而 言,董監事人才難尋的情況並未解決,有能力承擔董監事責任的外部人士,一想到協助政府任職,還得先公開自己的身家財產,不僅手續繁瑣,更有「被人看光光」 的困擾,形成公部門召攬人才的一大阻力。如何解決困境,還有待當局認真解決。

從董事酬金總額與占稅後純益的比率,可觀察公司的獲利分配方式 股票代號 公司名稱 2010年支付

董事酬金

(萬元) 2011年支付

董事酬金

(萬元) 2011年支付

董事酬金總額

占稅後損益(%) 平均每位

董事酬金

(萬元) 稅後損益

(萬元) 每股盈餘

(元) 股東權益

報酬率(%)

9136 巨騰 2,173 707 2,032.2 320 141 1.19 7.2 2371 大同 148 775 — 102 -1,550,266 -0.63 -10.9 1464 得力 155 54 — 41 -2,290 0.17 1.5 3308 聯德 912 126 — 207 -6,026 -0.62 -4.2 4127 天良 499 56 — 111 -2,560 -0.56 -3.5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75

做好準備 財富翻倍 掌握財富重分配的 十個關鍵指標

2011-9-12  TWM




要做到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別人 貪婪時,我恐懼的投資境界,不僅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質與資金規畫,更需要強大的知識當後盾。

我們綜合專家意見,整理出針對股市、基金與房市危 機入市的十大準備供讀者參考。

撰文‧謝富旭、葉揚甲、歐陽善玲、梁任瑋

股票篇

準備1 認識巴菲特指標

總體本益比的計算公式為:上市櫃總市值除以當年度GDP(國內生產毛額)預估值。這個指標又稱之為「巴菲特指標」。因為,股 神巴菲特曾指出,美國股市的總體本益比跌至七○%以下時,是一個最好的逢低買進點。長期投資者在這個數字下投資美股,大賺的機會很高。

利用 總體本益比衡量股市是否到達撿便宜貨機會,各國國情不同。美國是七○%以下,台灣則是八五%以下。根據基金達人王仲麟的統計,台股總體本益比(上市櫃總市 值除以今年預估GDP)跌至八五%以下時,歷史經驗顯示,加權指數總是伴隨最低點出現。相對地,如果總體本益比觸及一六○%以上,則往往是台股過熱見頂的 時候,最好逢高調節持股。

此外,台灣的GDP年增率如果由負轉正,絕對底部也通常跟著出現。大華投顧董事長杜金龍指出,「台灣股市發展三十 年來,只有三段時間季GDP年增率為負值,分別為一九七五年、二○○○年及○八年,而股市在這三段期間都出現了絕對底部。

今年四月底,台股 總體本益比衝到一六二%,加權指數對應價位為九○四九點,目前七六○○點價位,總體本益比為一三七%。王仲麟建議:「台股的絕對底部還未到,不單從總體本 益比觀點,以及景氣對策信號或領先指標觀之,台股離絕對底部還有一大段距離,資金有限的投資人稍安勿躁!」

160%以上 過熱

85% 以下 超跌

杜金龍

現職: 大華投顧董事長經歷: 大華證券自營部副總

股票篇

準 備2 景氣對策信號

景氣對策信號又稱為「景氣燈號」,是一項由九項指標(貨幣總計數M1b、工業生產指數、股價指數、海關出口值、非農業部 門就業人數……等)所組成,能夠反映景氣狀況的指標。其係以五種信號燈分別對應不同的景氣狀況,從景氣熱絡到低迷依序為紅燈、黃紅燈、綠燈、黃藍燈及藍 燈。

景氣對策信號最低是九分,最高是四十五分,過去台股二十多年的歷史顯示,加權指數漲跌與景氣對策信號呈高度正相關。長期投資人穩健的入 市原則可採「買藍賣紅」策略,亦即景氣低迷連帶股市重挫時買進,景氣熱絡股市漲翻天時賣出。較穩健的投資方式是,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跌至十六分以下 時分批買進,持有至三十二分以上時逢高調節。今年七月,台灣景氣對策信號分數來到二十四分。

16分以下 分批買進

32 分以上 分批賣出

股票篇

準備3 月KD 值

要掌握賺取波段財富的祕訣,技術指標 月KD(隨機指標)值頗值得參考。攤開過去指數月K線走勢圖,不難發現每當月KD值在低檔形成黃金交叉時,對應指數位置都是在相對低檔。杜金龍說,「最好 的長線買點,就是月KD值跌到二十以下的位置。」最近十年來,這種難逢的進場機會出現兩次,一次是○一年網路泡沫破滅,另一次則是○八年金融海嘯。對此, 禮正投顧總經理毛仁傑表示,「月KD值從低檔區往上交叉當然是首選的長線進場點,但在短期沒有重大危機、釀成系統性全面下挫發生的情況,想要賺取指數小幅 或中幅修正過後的波段財,建議在月KD值至少回落到五十以下時,再行進場會相對安全。」危機事件通常是互相獨立的事件,而每次影響的深淺範圍又不盡相同, 毛仁傑提醒,當股市在高檔盤整一段期間時,碰到大事件造成重挫,這時先別急著進場撿便宜,因為無法預測指數還會跌到哪裡;反而股市在低檔盤整許久,突遇危 機的利空襲擊,最好再搭配月KD在低檔,這時就可大膽進場撿便宜。

80以上 過熱

20以下 超跌

股票篇

準備4 列出你的希望名單有句諺語說:沒有每天都在過年的。同樣的道理,逢低買進的機會不會經常出現,但在財富尚未來敲門時,並不是什麼事都不做。反而應該勤做投 資功課,鑽研個股基本面,列出屬於你自己的「希望名單」。等財富來敲門時,你才能從容地打出一手好牌,免得機會來時反而慌了手腳,買錯股票錯失良機。

富 蘭克林基金公司傳奇操盤人約翰.坦伯頓曾指出,手中時常保有一份「希望清單」,即使當下因價格過高沒有買進,但一旦市場機會降臨,按照這份清單操作,將可 使你避免受到情緒干擾。這是危機入市情緒管理的最佳處方。

晉昂投顧總經理洪瑞泰說,「以高ROE(股東權益報酬率)、高現金殖利率,且兼具 產業地位,三項嚴格條件篩選出績優股後,唯一必須遵守的,只有『等待』」。耐心等待股價因危機而修正到便宜且安全的位置時進場,短期即使股價再下檔、空間 也有限,而若拉長時間,股價終究會反映其合理的價值。

你,也準備好希望名單、貪婪地等待下一次危機來臨了嗎?

洪瑞泰精選!

10 檔績優的財富敲門磚

公司名稱 近五年平均

ROE(%) 上半年EPS(元)大統益 20.03 1.83 和泰車 17.73 6.52 華 固 37.91 6.04 中 鋼 15.39 1.16 正 新 21.92 1.80 台達電 22.20 2.36 台 橡 23.84 4.61 亞 泥 12.05 1.92 華 立 18.22 3.02 中 保 17.99 2.08

股 票篇

準備5 M1b年增率

M1b貨幣供給額是衡量股市資金活水的重要指標之一,M1b是由通貨淨額、活期存 款、支票存款以及活期儲蓄存款所組成。從一九九九年來,台股加權指數與M1b年增率呈亦步亦趨的高度正相關關係。

從一九八七年以來,M1b 年增率如果超過二○%以上,再度降回二○%以下,台股經常伴隨著中期性回檔。相反地,M1b年增率跌破零後,再重新站回零以上,台股經常出現一波頗大的漲 勢。如○一年九月以及○九年一月,M1b年增率均出現由負轉正,當時進場獲利均相當可觀。

今年七月,台灣M1b年增率為七.六%,根據基金 達人王仲麟建立的計量模型推估,他預測台灣M1b年增率將在明年一月或二月落入負數,並在七月由負轉正。換句話說,王仲麟的模型預測,台股落底的時間約在 明年七月,提供讀者參考。

20%以上轉折警訊,

由負轉正是好買點

毛仁傑

現 職:禮正投顧總經理

經歷: 元大證券自營部經理

基金篇

準備6 ISM指數

ISM(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供應管理協會)指數是目前市場上判別美國景氣榮枯最重要指標。由於美國與美股是全球經濟的龍頭,從ISM指數可以抓出海外基金的低 檔買點,四十五以下逢低買進海外基金獲利勝算高,一般六十以上視為出場點。

當ISM指數超過五十,代表製造業景氣擴張;反之,當指數低於五 十,就代表製造業景氣收縮。從危機入市觀點來看,寶來投信副投資長劉興唐認為,ISM指數在四十五以下,都是長線布局海外基金的好買點。

以 過去十年來說,ISM指數有兩次跌破四十五,一是二○○○年科技泡沫、另一是○八年的金融海嘯。對照當時美國S&P五○○指數,可發現兩者走勢關聯度 高,ISM指數甚至具有領先大盤反映的功能。

60以上 獲利了結

45以下 定期定額

基 金篇

準備7 VIX恐慌指數

VIX指數(Volatility Index),又稱波動指數或恐慌指數。主要反映投資人願意付出多少成本,去規避投資組合風險。因此,當VIX數字愈高,代表所付出的避險成本愈大、市場 恐慌程度也愈強;反之,則表示投資人對後勢樂觀,不願為投資組合進行避險。

施羅德投信投資長陳朝燈指出,當VIX愈高,表示投資人預期市場 波動加劇,反而是危機入市的好時機;而當VIX指數愈低,代表投資人預期市場波動將趨緩、對盤勢失去戒心,就應該找賣點出場。

劉興唐表示, 一般VIX指數在四十五以上,就是入市訊號;若VIX跌破十八,則可留意賣出時點。以過去二十年VIX指數來看,僅金融海嘯期間最高飆至快六十,再對照當 時S&P五○○指數,確實已接近底部。

45以上 找買點

18以下 找賣點

基 金篇

準備8 高收益債利差

高收益債利差,意指高收益債因違約風險高,須付出較高利率差額,以吸引投資人購買。

劉 興唐指出,當高收益債利差擴大時,代表經濟疲弱、景氣轉壞,此時債券價格會下跌;反之,當利差收縮,表示基本面相對健全、景氣狀況無虞,高收益債價格就會 上揚。如果要布局海外基金,秉持危機入市原則,就要在高收益債利差高檔反轉時進場,在利差收縮時反轉向上,找機會出場。

以過去十年S&P五 ○○指數來看,當高收益債利差明顯攀升時,正好都是指數相對低檔位置。特別是金融海嘯期間,高收益債利差大幅躥升、最高來到二○○○基本點(一基本點代表 ○.○一%),當時S&P五○○指數已跌破八百點。目前高收益債利差超過七○○個基本點,近期又有擴大趨勢,未來當利差出現反轉向下時,或許可特別留意未 來進場時機。

利差自高檔反轉

危機入市

房產篇

準 備

9 法拍屋件數

法拍物件數是觀察房市危機入市的重要指標。台灣房屋研究中心執行長邱太煊指出,房地產市場景 氣熱絡,房地產物件流入法拍市場的件數就會減少;相對地,當房市景氣差,流入法拍的件數就會暴增。

二○○三年SARS疫情爆發時,全台法拍 屋件數衝到二.四萬件,房地產也在這一年觸及谷底。○九年金融海嘯造成景氣蕭條時,法拍物件竄升至一.六萬件,房價也跟著顯著回檔。投資人如果秉持危機入 市精神,在法拍屋件數暴增時勇於進場,往往比較容易撿到便宜貨。

根據山水法拍搜尋引擎統計分析,全台灣法拍物件量持續走低、今年前七月僅達 四二八○件,是近三年來的低點,顯示房價仍在高檔盤旋,還不到進場撿便宜貨的時候。

暴增時

可大 撿便宜貨

房產篇

準備10 買賣移轉件數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經理蘇啟榮說,根據 過去歷史經驗,買賣移轉件數的最低點,通常就是房地產市場的谷底,假如隔年買賣移轉件數逐步往上,即可進場布局。

觀察過去二○年買賣移轉件 數可發現,一九九○年掉至二三.六萬戶,隔年逐年攀升,正好對應台灣房地產大跌後的一波反彈。一九九六年因中共試射飛彈危機,引發移民潮,買賣移轉件數暴 增至五○.八萬戶後,逐年走低,房市進入不景氣週期,一直到二○○一年二五‧九萬件的低點後,隔年再度重新走高,台灣房地產至此展開迄今已長達九年的多頭 走勢。

二○一一年台灣成屋買賣移轉件數預計將與去年持平,約落在三十九萬件至四十萬件之間,仍處於中高檔水位,顯示房地產景氣依舊暢旺,房 價居高不下。想趁危機入市的投資人,可能還需耐心等待一段時間。

反轉向上:

進場

反 轉向下:

觀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15

徐小平:規避創始人獨佔股份 團隊分配須合理

http://capital.cyzone.cn/article/228132/

【中國企業家網】(編者按)他是新東方留學、簽證與出國諮詢事業的創始人,和王強、俞敏洪並稱為支撐新東方發展的「三駕馬車」。如今,轉身為一名天使投資人,不再談出國、簽證、職業規劃,而更多的談創業與投資。

在他看來,投資以來失敗公司的失敗原因,其中一條是:Good dream, bad bed.即「夢雖好,床不同」——創業者在一起創業,都是為了賺錢,如果創始人獨佔股份,人家憑什麼為你賣命、跟你追夢?一般都做不成功。所以,創業團隊股份分配必須平衡合理。

以下為徐小平的經典語錄部分整理:

1、張麗師範大學英語系畢業,長得漂亮,畢業後來京,在一家禮儀公司主持那種商業儀式什麼的。兩年下來自己對自己很不滿意。這份工作,她只用到了自 己的漂亮,而沒有用到自己其他特長。所以無法得到滿足感。滿足感來自哪裡?來自於核心競爭力(特長)與綜合素質得到應用,融入職場需求,穩步追求職業目 標。

她大學畢業時,曾經在五百強外企幹過。但不甘心於白領生活,想做名利場工作。我雖然理解,但僅靠臉蛋做主持人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其實,她英文流利、又這麼漂亮,只要和同事一樣踏實工作,就會脫穎而出。我對她的建議,還是回歸職場,找份創業公司工作,跟著創業者們一起追夢,愛情也會同時而來。

2、朋友孩子在康奈爾大學讀酒店管理學院,在五星酒店實習。我說:除了酒店之外,你應該考慮互聯網中那些迅速崛起的跟travel相關的機會。攜 程、藝龍不用說,去哪兒、愛日租、航班管家以及與互聯網相關服務業都行。去傳統五星酒店固然好,但已經有點奧特曼。最酷的是投入這些新興產業去追求職業的 成功。

3、昨天跟一位對未來迷茫的大三實習男聊天。我說:大學生活是一個過程——是探索與發現自己能力與理想、以及基於這兩者之上職業目標的過程。一個人 如果發現了自己的能力、理想以及職業目標,這個人可以說就找到了自我,某種意義上,也就是找到了自己的Destiny,人生意義。

4、中國的道路上,酒後駕車問題曾經是世界最嚴重的,但中國現在出台了世界最嚴厲的酒後駕車法律,酒後駕車有害(因為要入刑),我想目前已經成為中國司機們的共識。所以,我對中國禁煙的未來也有信心。

5、有人問我:英國大學教育和國內大學教育區別是什麼?我想起中央聖馬丁學院學生時裝秀,說:「自由」。教育給人自由——擇業自由、生活自由、精神 生活的自由與心靈靈魂的自由。如果教育本身不自由,被各種條條框框綁死,這種教育下的學生,既難設計出世界級的時裝、物品,也難貢獻世界級思想、文化。

6、在倫敦,強烈感受國際教育的意義:倫敦市長國際事務助理馮蘭女士,就是中國高中後來英國讀的本科,講一口漂亮的英語,成為市長不僅是中國而且是 國際關係事務助理。她對中英關係和倫敦市政治理的理解非常細緻入微。無論馮蘭繼續在英國、抑或回國,她的學識與經驗,對未來中國都有重要價值。

7、大學期間,對我影響巨大的另三本書:1,李澤厚的《美的歷程》,我記得這是當時北大中文系女生、我的老鄉美女作家黃蓓佳竭力向我推薦的,此書極 大影響了我的思維和行文風格;2,阿城:《棋王》等,白描手法寫出命運史詩;3,汪曾祺小說集《受戒》、《大淖紀事》等,優美文字寫出故鄉小人物人性的 美。

大學期間對我影響很大的另外三本書: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艾薩克辛格的短片小說集(市場街的斯賓諾莎等……),泰戈爾的吉檀迦利以及其他詩集,最後, 更加徹底改變了我人生觀的是:佛洛依德的《夢的解析》。我是從音樂學院圖書館藏書架上偷來的(當時不外借),我記得是萬有文庫一種,好像是五本。

8、我投資以來失敗公司的失敗原因,其中一條是:Good dream, bad bed.夢雖好,床不同——創業者在一起創業,都是為了賺錢,如果創始人獨佔股份,人家憑什麼為你賣命、跟你追夢?一般都做不成功。同夢必須共床,共苦必 須同甘。創業團隊,股份分配必須平衡合理。

9、我覺得如果這真是張鐵生,真的很了不起,值得向他慶賀。什麼時代出什麼英雄。他當年交白卷是個」投機英雄「;後來被政治利用成了」反潮流英雄 「;再後來被判刑成為」背時英雄「。現在通過個人奮鬥成為」財富英雄「。從1972年交白捲到2012年持證劵,張鐵生四十年人生路,是中國青年奮鬥出頭 的微縮景觀。

10、改善和解決這個現實問題(人才流失):(1)下更大力度吸引海外人才回歸;(2)學習印度、韓國、越南等國,對海外人才實行更加靈活的簽證、 居留、綠卡、國籍等政策;(3),避免饒益現象,即回來的人被院士評選程序以及相關的官僚體制傷透了心;(4),加快落實中央提出的教育國際化,只爭朝夕 優化國內教育、讓民眾滿意。

11、三個美國名校的畢業生,想辦一家針對特定市場的公司,但三人之中沒有一人是懂這個特定市場的。我告訴他們: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詩強說愁。 海歸不知市場深,為創大業硬上弓。創業最重要的前提是你在這個創業領域裡特定的技術和經驗。我建議他們:找一個資深該行業人士,給他核心創始團隊的待遇。

12、一家創業公司緊缺人才,創始人拖了好久找不到。我說:人才就是公司,招人如救火。他說:很難找到適合我們的……,半年過去了,這家公司接近垮台。創始人可能是對的:一家很難找到合適人才的公司,當然很難辦成功。創業最重要的是人才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68

創業團隊應如何分配薪酬?

http://xueyuan.cyzone.cn/guanli-HR/230929.html

創業者的待遇,首先要明確兩件事情。第一,你是創始人或者共同發起此事的創始團隊嗎?如果是,通常會更信任長期回報,願意接受短期內的低薪。比如我和搭檔都表態說,領點基本生活費就好了,情況緊急時不領錢甚至倒貼錢也行。

第二,你是創業團隊的第一批加入者?還是第二、三、四、五批?加入的時間越早(因為公司資本不足),通常薪水越低,但能領到更多的期權,或是更低的行權價格。相當於用個人風險來換取長期回報。

我之前四處請教創業者,聽到過各種關於創業薪酬的說法。有人說,剛開始最多只領到之前70%的,也有人說70%都太高,50%就差不多了,還有人說待遇上不能愧對兄弟們——不過也只是中型公司的中等水平而已。

(這樣講多半會被別人戳脊樑骨,覺得資本家的心真是黑透了)

換個角度看,如果項目你喜歡,團隊也合得來,管理上非常的友善,任務合理授權充分,工作氛圍好/環境好/發展前景好,最後還能拿到一線大公司的薪酬,這簡直是發票刮出1萬元的完美結局。我要是能蹭到這狀態我還辭什麼職創什麼業……

所謂創業,必定要承擔三種風險。資金風險,通常由風險投資商來消化;個人品牌風險,通常由創始人來消化;收益風險,通常由全體創業團隊來消化。這些風險當然都是有回報的——如果創業順利。

拿收益舉例,初始團隊全員期權基本上是行規。如果創業順利,我覺得比較合理的期權回報是「正常薪水的1-3倍」,相當於你認為自己值月薪10K,加 入創業團隊2年,那麼期權收入在24-72萬比較心理平衡,還是不考慮上市或高價收購等變態好下場的情況。和這份收益對應的風險,則是初始階段只拿「正常 薪水的50%-70%」。

完整點講,以上減薪幅度也得先看看你的原始收入。比如之前只領5k,不僅不高甚至還偏低,那麼就沒必要減薪。但如果之前領20k呢,剛開始創業,壓根燒不起錢,不減薪的話人力成本很快就壓沉了船。大家抱在一起落水淹死。

忽然想寫這個話題,是因為在組隊過程中,有兩位條件非常好的大公司的朋友,期待值是年薪20-30萬。這兩位朋友都很有能耐,我相信他們在大公司裡 一定值這個身價。不過,我的回覆和建議是,他們可以試試自己發起創業,而不是加入別人發起的團隊。如果項目是自己牽頭來做的,滿懷信心與期待,就比較容易 削減自己的收入來控制成本,延長第一筆融資的使用時間。

如果按照大公司身價來組隊,哪怕只是七八人的小隊,一年的人力成本也會飆升到200多萬(+四金),再加上其他成本,一年起碼燒掉300萬,18個 月成本預算是500萬——坦率說按照現在的行情,恐怕很難談下來這一筆天使投資。而且VC也很難信任你,覺得有享樂主義的傾向,事兒還沒譜錢倒是嘩嘩的, 不像一個創業的樣子。

什麼叫創業的樣子?我覺得至少有一點就是,相信回報在未來,而不是當下。當下的犧牲會換回未來若干倍的回報。再說這種犧牲也只是暫時的,比如 6-18個月拿到了A輪融資,通常是兩三千萬人民幣,全員薪資就可以回調到正常水平。這時再算算期權,發現空頭支票居然已經值好幾十萬,並隨著B輪,C輪 公司估值翻倍而不斷升值。

創業伊始,家底甚薄。用風險兌換前景幾乎是一個定律。沒有不承擔風險的額外的收益,但常見最後竹籃打水的艱苦的付出。穩定,薪酬優厚,環境優美,這 些都是大公司的優勢——創業則全然反之。它更接近尋寶海盜的大冒險,輸的概率遠遠大過贏的概率。也許正因為此才希望旱澇保收,但這既不是創業的心態,也不 是(天使輪)創業團隊能承擔得了的成本。

所以跟聯繫我的朋友交流時,我講得最多的是項目本身。你可以多問我一些關於產品的問題,儘管問,我耐心作答。加入這支創業小隊的動機除了你對創業的 嚮往,對我和Quake的信任,更重要的是對項目本身的可行性評估。希望你在審慎權衡各種風險因素後,會覺得這條路走通的概率比較高,同時也是比較愉快的 一次旅程。順理成章的,懷有「信心」也意味著你重視未來的回報更甚於當下。

今天跟一位聯繫我的朋友在電話裡談起薪資的話題。我能接受的數值比她之前的薪水低一些,還好低得不太多,只少1k,不過年終獎就會少很多。我解釋說,6-18個月後拿到A輪的話,獎金不是什麼問題吧,拿不到A輪咱們就掛了……

比空頭支票式的遠景描繪更重要的是,你覺得一直嚮往的創業經歷,是否值得自己接受短期內的薪水下調。說真的,創業順利的太少,失敗的太多。我真不願 意跟你畫「期權/融資/上市/發財」這張大餅。比如我這次選擇創業,自己投了幾十萬進去,月薪還不足之前的1/3。難道我有必勝的信心嗎?當然沒有的,我 只是特別想追求一段快意人生的創業經歷,自由自在去做我喜歡的事情罷了。是的,「自由」幾乎是創業公司唯一的優勢。在富麗堂皇的大公司被『捆』得久了,才 明白自由的可貴。你願意為了這段探險旅程本身而承擔多少風險,付出多少代價?

前些日子,一個老朋友跟我說,高薪其實也是枷鎖。他的工資比我高,薪水這玩意兒(在心理上)一旦上去了就很難下得來,收入比以前少便鬱鬱不樂。但這同時也限制了你的選擇,一定得賺更多的錢,一定得步步高陞,一定得……

賺更多的錢是不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我這麼問,想必大部分人都會給出否定的回答。但想是一回事,做出選擇又是另一回事。所以高薪確實是一道枷鎖,讓你的職業選擇越來越窄,越發糾結。

話說到這裡,必須得澄清一下,深夜話癆並不是為了壓價。對於預期年薪20-30萬的朋友,我誠摯的建議是,自己發起創業,或者加入另一隻成熟期的, 可能已經拿到了B輪的創業團隊。後者有可能開出與大公司相當的薪資,代價是更少的期權,更高的行權價,以及失去了從零開始培育一款產品的機會。前5個創業 成員會決定產品的氣質、命運與團隊文化,這種親生親養的快樂,可能不是每個人都看重的,即便看重可能也不值得你冒如此大的風險。但恰恰是特別看重「親生親 養」的人,才能經歷最刺激的創業旅程。拿我現在做的產品方向打個比方,從第20位之後加入的同伴相當於「跟團旅遊」。跟團和自助遊的區別,你們懂得。

沒什麼結論,我只是深更半夜大發感慨罷了。國外一個科技博客作者曾寫道:「為什麼喜歡創業?因為我們是一群愚蠢的海盜。」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有一種胸口碎大石的悸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030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難產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8-24/100428079_all.html

 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是一塊分外難啃的骨頭,從其最初被提出至今已逾十年,方案仍遲遲未出,今年仍然可能「難產」。

  今年「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鏗鏘有力地表示,在本屆政府任期最後一年,一定要出台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總體方案。

  隨後,國務院常務會議將「制定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總體方案」列於2012年要完成的七項主要任務之首。方案牽頭制定者國家發改委出台《關於2012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明確,「抓緊制定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總體方案」。

  知情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今年5月,發改委代表國務院,曾拿出與全國人大會商的方案版本,原擬6月底在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上討論, 「下半年有望出台」。但最後此方案未能得到討論,原因是其涉及多部門切身利益,國家發改委仍在反覆協調各方面的意見。另外,會議議程緊湊,沒有足夠的時間 討論此方案。

  剛閃露的曙光迅速黯淡下去。

  看過最新方案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由於阻力非常大,該方案反覆協調、修改過多次;現在的方案內容「比較鼓舞人心」,但和老百姓的期望可能還有較大差距。

  即便總體方案出台,是否就能有效改善中國收入分配現狀?多位接受財新記者採訪的人士均表示不樂觀。「收入分配問題到今天這個地步,『冰凍三尺, 非一日之寒』」,一位參與方案討論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本屆政府解決不了這個問題,但可以出台總體方案,給下屆政府指引方向、鋪平道路。

拉鋸戰

  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方案早在11年前就已經著手,最初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負責,後改為國家發改委牽頭。

  一位長期進行收入分配研究的知情人士告訴財新記者,早在2001年,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就設計出了總體方案,但是由於涉及面太寬,當時的方案被無限期擱置。

  此後,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制定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轉交給國家發改委。具體落實部門為國家發改委就業和收入分配司。其它參與部委包括,人社部、財政部、稅務總局、國資委、商務部、農業部等。

  2004年開始,發改委醞釀改革方案,2007年起多次徵求專家意見。一位參與方案討論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最近一次討論是在2012年4月,發改委舉行小規模徵求意見討論會。此前一次向專家徵求意見是在2009年底,當時一度傳出分配改革方案將出台的消息。

  發改委當時透露,方案已上報給國務院,中央表態要對方案進行修改。但此後便歸於沉寂。「方案制定和修改工作一直在進行,並沒有停頓」,上述參與方案討論人士稱。

  一位參與方案制定的部委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這是一個概述性總體方案,「主要是指導性文字」,包括指導思想、現狀描述、目標、基本步驟、主要政策、組織領導等幾個部分。

  其基本原則是:抑制收入差距擴大趨勢,解決收入分配當中存在的幾個主要問題,包括壟斷部門收入過高、資源價格不合理帶來的暴利、政府部門權力過多地干預經濟帶來的部門利益等。

  上述人士告訴財新記者,每個具體問題有一小段文字加以簡單闡釋。比如,在如何解決壟斷問題上,提到規範高管薪酬、保持壟斷企業內部合理差距等內容,不過,「沒有更細化的措施」。

難點

  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涉及面非常廣,既和收入分配體制本身不健全相關,也跟社會體制及經濟發展方式不合理相關,需要多方面深層次的改革。

  方案多次提交又不斷被退回要求修改的重要原因在於,涉及的各個部門在某些關鍵問題上無法達成一致意見。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研究員、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兼薪酬專業委員會會長蘇海南對財新記者介紹,發改委是方案牽頭者,彙總各部門意見,對具體內容統籌規劃;其他部委各自負責提出相關領域涉及收入分配改革的具體建議。

  具體而言,人社部主要從各類職工工資分配、保險福利角度來就職工收入分配提出建議。財政部從財稅體制改革角度建議:新收哪些稅?怎麼對低收入者 實行稅收減免?如何對高收入者加大調節力度?對國有壟斷企業的稅後利潤怎麼調節?國資委對國企薪酬分配、工資分配如何加強監管,使其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合理 等提出建議。商務部側重怎麼在外資合同中更好保護外向型企業勞動者的權益,改善外向型企業收入分配等提出建議。

  取得一致性意見的重要阻礙是如何調節壟斷行業收入。多位知情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關於要不要「調節壟斷行業高收入」,相關部門尚持反對意見。 「反對的理由是,那不是壟斷企業,因為有競爭」,一位知情人士稱,「如果被定義為壟斷企業,下一步就是找出哪些是壟斷企業,這對他們來說很被動」。

  另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財新記者,分配改革方案裡涉及到的國企紅利上繳問題,也遭到相關部門反對。他說,國資委未必要阻礙分配改革方案的出台,「但作為整個國企的利益代表來說,需要他們反對」。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魏眾認為,調節收入分配對經濟究竟會產生正面還是負面影響還看不清楚,這也是決策層難以下決心的原因。「控高」 方面,如果對富人徵稅過重,導致富人投資收益減少,富人或將資產轉走,或者減少投資,致使整體社會投資下降;「提低」方面,基本工資制度如果建立,將對勞 動者積極性產生抑制,「特別是會影響高收入群體的積極性」。

  參與方案討論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今年4月的討論會上,發改委提出一系列問題讓與會專家討論。這些問題包括:壟斷行業收入到底高不高,應不應該 調節,應該怎麼調節;個稅3500元起征點到底合不合適,還要不要再提高;遺產稅要不要徵收;如何整頓初次分配秩序,等等。決策層對收入分配改革難以下決 心,顧慮也主要來自上述幾方面。

先易後難

  雖然收入分配改革總體方案遲遲難以出台,但很多阻力較小的相關措施一直在逐步推進。「能看見以前討論的方案裡涉及的多項內容,現在已經在做了」,魏眾對財新記者稱。

  多位參與方案討論人士向財新記者表示,收入差距過大是長期問題,不可能一下全部得到解決。決策層的思路是,先解決老百姓最關注、最突出的問題。 這包括壟斷部門高收入、公務員和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差距、城鄉收入差距、灰色收入等問題。「其中,『提低』相對容易,在漸進式改革中就先得到實施。」

  已經出台的措施主要致力於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蘇海南告訴財新記者,中國低收入群體主要包括農民、城鄉貧困居民、企業退休人員和低收入工薪勞 動者四部分人;已出台措施覆蓋了除低收入工薪勞動者以外的三類人群。具體措施包括:對農民實行糧食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等直接增加農民收入 為目的的補貼;農村新型合作醫療、教育「兩免一補」等。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實認為,各種對農民的補貼使得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農戶從中獲益,使其收入快速增長,有效縮小了農村內部收入差距。

  一位方案參與者評論道,過去的改革推進了較容易推進的措施,「最難的留在了最後」。

拐點難期

  中國收入分配現狀如何?收入差距擴大是否到了危險階段?隨著劉易斯拐點的到來,收入分配差距由擴大到縮小的轉折點——庫茲涅茨拐點是否已經來到?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估算,2002年衡量全國收入差距的基尼係數為0.45,2007年上升至0.48,2007年至今收入差距處於相對穩定狀態。按照國際衡量標準,基尼係數在這個水平表示收入差距較大。

  中國官方有兩個基尼係數,將城鎮和農村居民分開測算。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農村居民基尼係數為0.3897,較2002年的0.37上升近兩個百分點;2011年中國城鎮居民基尼係數為0.34,較2002年的0.32上升兩個百分點。

  官方統計的農村和城鎮基尼係數在近10年來漲幅雖然不大,但學者較為一致的觀點是,這並不意味著收入分配差距趨於緩和。

  經濟學諾貝爾獎得主庫茲涅茨判斷,收入分配不均現象,隨著一國經濟增長先上升後下降,即「倒U型」曲線關係。收入分配差距由擴大到縮小的轉折點被稱為庫茲涅茨拐點。一般來說,劉易斯拐點到來會導致庫茲涅茨拐點的相繼到來。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認為中國在2004年跨越了劉易斯拐點。2004年以來,中國普通勞動力短缺現象普遍化,工資水平持續大幅度提高。按照庫茲涅茨的理論,在這個經濟發展的新階段上,各種力量都傾向於改善收入分配狀況。

  但蔡昉認為,庫茲涅茨拐點在中國還遠沒有到來,收入分配差距仍在繼續擴大。「在常規的收入所形成的差距顯示某種程度緩解傾向的同時,包含灰色收入在內的全部收入所形成的差距仍呈持續擴大勢頭」。

  李實告訴財新記者,農村內部收入差距擴大化趨勢確實有所放緩,但城鎮內部的實際收入差距在加速擴大,「未來收入分配狀況的變化趨勢並不令人樂觀,一旦經濟增長下滑或長期衰退,過大的收入差距和分配不公對社會不穩定的影響會更加凸顯」。

  馬建堂也承認,城鎮高收入階層不經常記賬,而且灰色收入也不會記到賬面上,城鎮基尼係數被較大程度低估。

  收入分配不公不但可能引發嚴重的社會矛盾,還成為調整中國經濟結構的重要不利因素。

  世界銀行剛卸任的高級副行長、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今年6月回國後,多次提及改革收入分配製度的必要性,認為這已成為目前中國 面臨的最大問題。他認為中國收入差距擴大源於1979年開始的市場轉型。雙軌制轉型方式一方面繼續對重點領域提供暫時性保護,另一方面向私人企業和外國直 接投資開放勞動密集型領域。「這使中國實現了穩定和快速增長,但也導致收入差距的擴大。」

  林毅夫認為收入不平等成為中國內外部經濟不平衡的根本原因。目前的收入分配格局推動投資以及生產能力的增長,卻壓制了國內消費。

  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認為收入分配改革是中國未來五到十年內最重要的政策之一。他稱,收入分配對經濟影響非常大,未來五到十年中國是否會出現硬著陸的風險,與現階段將採取什麼宏觀政策有很大關係。

不要期望太高

  即便方案能出台,多大程度上能改善收入分配?人們並不看好。

  美銀美林大中華區經濟研究部主管陸挺擔心,大而化之的總體方案可能沒有可操作性,「要防止看起來像是要改善收入分配,但實際上卻起到相反的效果,惡化了現狀」。

  蘇海南告訴財新記者,作為整體指導規劃,方案不可能很細。除了總體方案,還需要有相應的法規、政策、制度多方面的有效配合,和各方面共同參與,經過相當長時期的努力,才可能取得成效,「指望這一個方案出來,所有的問題就得到解決,是很幼稚的想法」。

  而且,收入分配改革總體方案不具備法律強制性,只是為各部門和地方進一步按總體方案的基本要求,去制定解決本部門、本地區分管領域收入分配問題的政策提供基本依據。

  收入分配改革能多大程度拉動消費?張智威認為,除非是改革能真正擴大中產階級人群,「如果沒有一個中產階級,難以有效促進消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726

資金分配與凱利優化模式 笑看風雲閒觀山

http://www.jztzp.com/a/51306.html
《財富公式》介紹的是一個傳說中能夠給人帶來財富的神秘公式,是信息理論學家的研究成果,雖然受到以諾貝爾經濟學得主薩繆爾森為主的經濟學家們的嚴厲抨擊,卻在股神巴菲特的投資實戰中屢屢得到驗證。

  這個「財富公式」就是美國著名物理學家約翰·凱利在1956年提出來的一個數學公式,被稱為「凱利公式」。它證明了在通信噪音干擾中使用的數學模型, 同樣適用於投資者對於風險和收益的管理。如果可以在信息傳輸中,將噪音干擾引起的錯誤降低到零,那麼,同理,投資者在追求最大收益的同時也可以把破產的風 險降低到零。如今,凱利公式已經成為智慧型投資者在確定投資策略時的金科玉律。

  這個曾經引起了無數爭論的數學公式,蘊含了幾位擁有驚世奇才的科學家的超人智慧。讓我們記住這些擁有世界上最完美大腦的人們:克勞德·申農、愛德華·索普和約翰·凱利。

  上世紀60年代,一向紙醉金迷、鶯歌燕舞的美國賭場風雲突變。幾位神秘客橫掃大賭城,用匪夷所思的方法大把撈錢。美國各大賭場一時間亂了手腳。他們是 幾位讓世人頂禮膜拜的科學家,把自己的實驗室搬到了賭場!他們的目的是在實踐中證明這條「財富公式」。財富公式在賭場中證明了威力後,證券市場成為了下一 個目標。財富公式還能繼續輝煌嗎?一個神秘的公式引出了一段傳奇故事。【www.irich.com.cn交易之路 投資經驗薈萃】

  本書為人們揭示了這個謎底:幾位讓世人頂禮膜拜的科學家,把自己的實驗室搬到了賭場!目的就是用實踐來證明這條「財富公式」。

  姑且不論如今廣泛流傳於投資界中的「凱利公式」是否真的如這本《財富公式》中所說的已經成為智慧型投資者在確定投資策略時候的金科玉律。但從當下火爆的投資市場來看,每一個人似乎都在期望尋找到一條完美的投資策略,凱利公式也只是其中的一種。

  凱利是著名的貝爾實驗室的一位科學家,他對較小概率發生事件提出了一個計算公式——凱利公式,依照這個公式計算出來的結果被稱為凱利值。由於博彩中的 冷門也是較小概率發生事件,於是凱利值的概念就引入到博彩業中。事實上凱利值已被越來越多的博彩分析師用於進行博彩分析。但仔細研究下去你會發現它來自無 窮級數的數學推理。因此,如果你可以不停的玩下去的話,面臨一大串連續虧損時你總可以等到最終來個大翻盤。但是你能夠堅持下去嗎?如果答案是否,那麼你終 究還是要破產。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對美國六七十年代的黑幫、博彩業、證券業做了非常有趣的介紹。當然,如果你還想要從這本《財富公式》中得到那屬於自己的神秘「財富公 式」,並且運用你所得到的「財富公式」去投資理財的話,我得先告訴你的是:巴菲特和索羅斯都是善於下重注的人,但同時也是最善於躲避風險的人。這並不矛 盾。其實很多概念都是混淆不清的,風險、概率等等莫不如此。所以,你必須在書找到專屬於你自己的「財富公式」,只有這樣你才能在投資理財中處於不敗之地。

  凱利指數的最初意義及凱利公式

  威斯關於賭二十一點的資金管理公式論文,信息比例新解,內容探討信息流的概念,現被期貨交易員稱做凱利公式。

  F=((R+1)*P-1)/R

  P=系統獲利準確率的百分比

  R=交易獲利相對交易虧損的比例

  若以一個65%準確率及贏家為輸家1.3倍的系統範例做計算

  F=((1.3+1)*0.65-1)/1.3=38%用於交易之資金

  在本例中,你會用38%的自有資金來支持每一筆交易,假如你的賬戶有100萬元,你就用38萬元除以保證金,計算出合約數量。

  凱利公式的盲點

  凱利公式原本是為了協助規劃電子比特流量設計,後來被引用於賭二十一點上去,麻煩就出在一個簡單的事實,二十一點並非商品或交易。賭二十一點時,你可 能會輸的賭本只限於所放進去的籌碼,而可能會贏的利潤,也只限於賭注籌碼的範圍。但商品交易輸贏程度是沒得準的,會造成資產或輸贏有很大的震幅。

  換個新方向,把最大虧損當成是資產

  當我們不斷搜尋任何可能馴服這只市場野獸的方法時,我們的交易生涯就在投機式的搖擺震盪中,跌跌撞撞地前進。然而經由這種搜尋,我們獲得一些基本概念,可以用來計算下一次買賣合約數量。

  其中一項概念,就是把我們的賬戶餘額除以保證金加上這個系統在過去所見過的最大平倉虧損金額,這樣的作法絕對是做有道理的。你在未來可能遭遇到的虧損 也許不會更大,但也會差不多,所以最好能準備足夠的錢加上保證金作為支應。事實上,當我發現一個人需要保證金加上1.5倍最大平倉虧損金額的資金規模才算 安全時,我真的嚇了一跳。

  因此,如果保證金是100,000元,系統過去最大的平倉虧損金額為30,000元時,你就需要145,000元才能夠進行一口合約的交易(100,000+30,000*1.5=145,000)

  投機客生財之道來自於他們的資金管理方法,而不是一些神奇的、神秘的系統或煉金術士的秘方。成功的交易會賺錢,成功的交易加上適當的資金管理則會創造龐大的財富。

  直到你學會採用資金管理方法以前,你不過是一位微不足道的小小投機客,在這裡贏錢,在那裡輸錢,但永遠賺不到大錢。商品期貨交易的獲利魔術指環對你而言是可望不可及,你只是在各筆交易之間遊走,只能撿到幾塊錢,卻無法累積財富。

  凱利公式是最優的資金管理公式嗎?

  有人說凱利公式是源於信息論,沒學過信息論,不懂。
有人說凱利公式用於21點遊戲,對21點我瞭解一些,講講我的看法。除了LarryWilliam說過凱利公式可以於21點遊戲之外,我還沒有看到有這種說法,即使有也沒有什麼,因為既然很多21點專家都沒有提到過這個公式,它的用處不可能是必需的。

  21點又叫blackjack,黑傑克。使用兩種方法可以提高賭徒的優勢,第一種是使用基本策略,第二種是在使用基本策略的基礎上,再使用計牌法。基本策略是在不計算已經出過的牌的情況下的出牌策略,因此它視每一局的勝率是不變的,因此每一局的賭注應該是一樣的,它可以將勝率提高到49%(不過,這要視規則而定)。計牌法則要計算已經出過的牌來估算尚未出過的牌,它視每一局的勝率是有變化的,因此,在勝率較高(>50%)時應下較多的賭注,而在勝率較低(<50%)時應該下儘量小的賭注(21點遊戲要求你必須下注)。可以看出,這個系統的勝率不是不變的。也正是因為賭注的變化,賭徒才有可能有大於賭場的優勢。

 
  巴菲特的搭檔查理.芒格說:「人類並沒有被賦予隨時隨地感知一切、瞭解一切的天賦。但是人類如果努力去瞭解、去感知──通過篩選眾多的機會──就一定能找到一個錯位的賭注。而且,」查理說:「聰明的人會在世界提供給他這一機遇時下大賭注。當成功概率很高時他們下了大賭注,而其餘的時間他們按兵不動,事情就是這麼簡單。」
  在成功概率高時下大賭注,這就是凱利優化模式的簡易表達,這也是價值投資資金分配的根本原則。
  凱利優化模式的公式可表達為:
  2p-1 =X
  即你應押上的資金的百分比(X)等於2倍的獲勝概率減去1。
  這個公式告訴我們,你必須在獲勝概率在50%以上才能下注。
  如果我們定義一個邊際贏面A=獲生概率P-50%,移項可得:
  P=A+50%
  代入凱利優化模式可得:
  X= 2A
  也就是說,下注資金的百分比是邊際贏面的2倍。極端情況就是,獲勝率50%以下一分錢不掏,獲勝率100%時全部押上。為了避免冒"賭徒滅頂之災"的風險。在實際應用時往往採取凱利優化「減半」模式:
  X=A
  查理承認:「我與巴菲特工作這麼多年,他這個人的優點之一是他總是自覺地從決策樹的角度思考問題,並從數學的排列與組合的角度思考問題。」
  巴菲特說:「考慮到成為不可避免、必將發生的事物的代價,我和查理都意識到,我們永遠都達不到漂亮的50點,甚至連閃光的20點也達不到。為了應付我們的證券投資裡注定要發生的事件,我們只能多增加幾分概率。」 我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是說:
  如果現在有兩種選擇:
  1、60%的概率你可以獲取50%的收益。
  2、90%的概率你可以獲以20%的收益。
  那麼,巴菲特選擇的是2。
  這就是所謂的「百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
  如果以上觀點你都接受了,那麼下面的關鍵問題就是:你如何確定獲勝率?

  確定獲勝率有兩種方法:
  一、頻數分佈法
  筆者個人淺見,我們至少可以從兩個常有的指標方面獲得所需要的頻數:一是市盈率。我們很容易就能收集到該股在10年內的市盈率變化頻數,依此建立直方圖或多邊圖,對照目前的價格,算出獲勝率;二是股票內在價值。我們可以算出各個時期(比如10年)的股票內在價值,然後算出各時期價格對內在價值的偏離程度,以這些偏離數據作為頻數,算出獲勝率。

  二、主觀概率分析法
  運用巴菲特十二定律,看看你所考慮購買的公司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沃倫· 巴菲特的基本原則。你要儘可能全面地收集公司的資料,用這些基本原則衡量公司的價值,並將你的分析轉換成數字,由此估算出你的獲勝率。
  按照巴菲特的說法,主觀概率這個東西,既是科學,也是藝術。你完全可以不必被困難嚇倒:「你可以設想你每次開車時遇到的上百種選擇以及你隨時隨地對你遇到的新情況做出的反應和調整。你手中的賭注實在太大了──你個人的安全以及他人的安全──但你並沒有花太多的心思就進行了應變。相比之下,跟蹤幾家公司的信息相對容易的多。這只是經驗的問題。」

  要更好地把握你的獲勝概率,還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作為一個集中投資者,你要將自己限制在少數幾種股票上,因為你知道從長期角度看,這是你比市場做得更好的最佳機會。
  (2)要密切注視公司的一舉一動。公司的管理層是否開始對此有所反應?公司的財務決策是否開始改變?有沒有改變公司運營競爭環境的事件發生?
  (3)當條件改變時,概率也隨之改變。有了新的概率就需要新的安全邊際,由此你也要調整構成最佳時機的感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192

創業公司如何公平分配股權?

http://xueyuan.cyzone.cn/caiwu-caiwuguanli/234578.html

本文翻譯自onstartups.com問答社區的一個Joel Spolsky的回帖。Joel Spolsky曾是MS Excel產品的核心開發,目前是紐約軟件公司Fog Creek的老闆。他的博客Joel On Software是在業界流行了10多年的老博客,記錄了Joel十幾年行業經驗,覆蓋軟件企業運作的點點滴滴,視為行業知識經典。

創業網友提問:

我有一個新的社會網絡應用的構想。我並不期望這個應用可以獲得巨大成功,但我想還是有些潛力的。我找過一些好友和同事交流過這個想法,他們都十分喜歡這個構想。還有些朋友甚至提出想作為合作夥伴加入一起進行開發,把想法變為一個可用的軟件。

我無法用自己的錢給他們支付工資(他們也不期望那樣),而且大家都打算把這項工作作為我們平時晚上或週末的業餘項目。因為我認為這個想法有潛力可以變為成功的企業,我想從目前這個階段開始,就解決企業所有權/薪酬的問題,免得將來因為沒界定清楚導致真正的問題。我傾向於把公司所有權在我們三個創始人當中平分,而且基於這個分配規則來確定將來盈利後如何分配。這個選擇對嗎?如果對,怎麼才算公平的股權分配?這是我自己提出的想法而且已花了不少時間做規劃(而且我很確定我將自己負擔所有開發過程中發生的費用),所以我感覺我應該理所當然持有更大的股權。這個要求是否合理?

我還同時企圖想辦法按付出的努力來激勵我的合夥人。我不擔心有人加入後什麼都不干,但我的確認為我們當中有一個或多個人也許將十分努力付出,比其他人付出更多。如果情況是這樣,我想這類合夥人應該獲得更多的股份。在規劃股權架構方面,您有何建議?

Joel Spolsky回答:

這個問題實在是太普遍了,我打算對這個為題給出這個世界上最詳細的回答。我希望,將來如果這個罈子上有人問到類似的問題,大家只需要引用我的回答。

最重要的(股權分配)原則:公平,而且可感知到的公平,比真正擁有大的股份更有價值。在一個創業公司,幾乎所有可能會出錯的地方都會出錯,而且會出錯的問題當中最大最大的問題是創始人之間巨大的、令人氣憤的、吵到面紅耳赤的關於「誰更努力工作」的爭論,誰擁有更多股份,誰提出的想法等等。這也是我總會與一個朋友50-50平分一個新公司的股權,而不是堅持自己擁有60%的股權,因為「這是我的想法」,或者因為「我比你更有經驗」,或者任何其它原因。為什麼呢?因為如果我把股權拆分為60-40,公司將在我們(創始人)不斷爭吵當中走向失敗!如果你只是說,「去他媽的,我們永遠也無法知道正確的股權分配比例,我們還是像哥們兒那樣50-50平分」,你們將繼續是朋友而且公司將生存下去。

所以,我鄭重向大家推出:Joel的適用於任何創業公司創始人完全公平劃分股權的秘笈!

為簡單起見,我將假設你們不打算拿風險投資,而且你們將不會有外來的投資人。隨後,我再解釋如何處理風險投資,但目前我們暫時假設沒有投資人。同樣為簡單起見,我們臨時假設所有創始人都辭掉了他們的全職工作,而且同時開始全職為新公司工作。隨後,我再解釋如何處理後來加入的創始人。

來啦,原則是這樣的:隨著你們公司的成長,你們將一層一層/一批一批地加入新員工。公司的首批員工就是第一個創始人(或者第一批創始人)。也許有1個,2個,3個或者更多,但你們都同時開始在新公司工作,而且你們要冒一樣的風險……例如辭掉你們的工作加入一個未被市場認可的新公司。

第二批進來的人就是首個(批)真正的員工。當你聘任這批人時,你已從某個來源獲得現金(投資人或者客戶,這個無所謂)。這些人不需要冒多大風險因為他們從工作的第一天開始就拿了工資,而且,老實說,他們不是公司的創始人,他們是加入公司打工的。

第三批的人是更後來加入到員工。他們加入公司時,公司已運作得不錯。

對於很多公司而言,每隔大約1年將進來一「批」員工。當你的公司規模大到可以賣給谷歌或上市或是其它,你公司員工也許已經有了6批:創始人1批,員工大約5批。每一批員工人數都比上一批更多。也許有2個創始人,第二批當中有5名最早的員工,第三批有25名員工,而第四批有200名員工。越遲加入公司的員工需要冒的風險越低。

好啦,你將這樣利用上述信息:創始人應該最終拿整個公司大約50%的股份。首層下面的5層員工的每一層最終都分別分到大約10%的公司股份,每一層的員工都將平分這10%的股份

例子:

2個創始人啟動公司。他們每人拿2500份股份。公司總市值按5000股算,所以每個創始人拿一半。

第一年,他們聘用了4名員工。這4名員工每人拿250份股份。公司總市值按6000股算。

第二年,他們又聘用了一批20名員工。這些員工每人拿50份股份。他們獲得更少股份因為他們要承受的風險更少。因為公司給每一批員工派發的股份是1000股,所以他們每人拿到50股。

直到公司員工有了6批,你已給出10000股。每個創始人最終持有公司25%的股份。每個員工「層級」持有10%的股份。所有員工當中,最早進入公司的員工,因為他們與遲來的相比要承擔的風險最大,在所有員工中持有最多股份。

靠譜嗎?你不必嚴格按照這個公式來規劃股份,但基本思路是:你設立不同的資歷「層」,最高的層級中的員工承受最大的風險,最低層層級的員工承擔最少的風險,而每個「層」的員工平分公司分配給這個層級的股份,這個規則神奇地讓越早加入到員工獲得越多的股份。

使用「層級」的一個稍微不同的方式是「資歷」。你的頂部層級是公司創始人,再下一層,你需要預留一整層給將來招聘牛逼哄哄並堅持需要10%股份的CEO;再下一層是給那些早期進來的員工以及頂級經理人的,等等。無論你如何組織你的層級,它們應該是設計清晰明了,容易理解,不容易產生紛爭。現在,你搞定了一個公平的份股系統,但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則:你必須執行「股份綁定」(vesting)。股份綁定期最好是4到5年。任何人都必須在公司做夠起碼1年才可持有股份(包括創始人)。好的股份綁定計劃一般是頭一年給25%,然後接下來每個月落實2%。否則,你的合作創始人將加入公司3個星期後跑掉,然後7年後又出現,並聲稱他擁有公司的25%的股份。沒有「股份綁定」條款,你派股份給任何人都是不靠譜的!沒有執行「股份綁定」是極其普遍的現象,後果可以十分嚴重。你看到有些公司的3個創始人沒日沒夜地工作了5年,然後你發現有些混蛋加入後2個星期就離開,這混蛋還以為他仍然擁有公司25%的股份,就因為他工作過的那2個星期。

好了,讓我們清理一下整個設計藍圖中沒搞定的小問題。如果你的公司融資了,股份如何分割?投資可以來自任何方向,一個天使投資人,一個風險投資公司,或者是某人的老爸。基本上,回答很簡單:新的投資將「稀釋」所有人的股份。

沿用上面的例子,我們有2個創始人,我們給了自己每人2500股股份,所以我們每人擁有公司的50%股份,然後我們找了個風投,風投提出給我們100萬換取1/3的公司股份。公司1/3的股份 = 2500股。所以,你發行2500股給了風投。風投持有1/3公司股份,而你和另外一個創始人各持1/3。就這麼多。如果並不是所有早期員工都需要拿工資,怎麼辦?很多時候,有些公司創始人有不少個人積蓄,她決定公司啟動後的某個階段可以不拿工資。而有些創始人則需要現金,所以拿了工資。很多人認為不拿工資的創始人可以多拿一些股份,作為創業初期不拿工資的回報。問題是,你永遠不可能計算出究竟應該給多多少股份(作為初期不拿工資的回報)。這樣做將導致未來的紛爭。千萬不要用分配股權來解決這些問題。其實,你只需要針對每位創始人拿的工資做好記帳:不拿工資創始人就給她記著工資「欠條」。當公司有了足夠現金,就根據這個工資欠條補發工資給她。接下來的幾年中,當公司現金收入逐步增加,或者當完成第一輪風險投資後,你可以給每一位創始人補發工資,以確保每一位創始人都可從公司得到完全一樣的工資收入。

創業構想是我提出的,難道我不應該多拿股份嗎?不拿。構想基本上是不值錢的。僅僅因為提出創業構想就獲得更多股權,因此導致紛爭是不值得的。如果你們當中有人首先提出的創業構想,但你們都同時辭工並同時開始創業,你們應該拿同等的股份。為公司工作才是創造價值的原因,而你洗澡的時候突發奇想的「創業點子」根本不值什麼錢。

如果創始人之一不是全職投入創業公司工作,該怎麼辦?那麼,他(們)就不能算是「創始人」。在我的概念中,如果一個人不全職投入公司的工作就不能算是創始人。任何邊幹著他們其它的全職工作邊幫公司幹活的人只能拿工資或者工資「欠條」,但是不要給股份。如果這個「創始人」一直幹著某份全職工作直到公司拿到風投,然後辭工全職過來公司幹活,他(們)和第一批員工相比好不了多少,畢竟他們並沒有冒其他創始人一樣的風險。

如果有人為公司提供設備或其它有價值的東西(專利、域名等),怎麼處理?很好啊。按這些東西的價值支付現金或開個「欠條」咯,別給股份。你準確算一下他給公司帶來的那台電腦的價值,或者他們自帶的某個聰明的字處理專利的價格,給他們寫下欠條,公司有錢後再償還即可。在創業初期就用股權來購買某些公司需要的東西將導致不平等,紛爭和不公平。

投資人、創始人和僱員分別應該擁有多少股份?這都要看市場情況來確定。現實地看,如果投資人最終獲得超過50%的公司股權,創始人將感覺自己不重要而且會喪失動力,所以好的投資人也不會這樣幹(拿超過50%的股權)。如果公司能依賴自我積累來發展而不依靠外來投資,創始人和員工一起將擁有公司100%的股權。有趣的是,這樣的安排將給未來投資人帶來足夠的壓力,以平衡投資人與創始人/員工。一條老經驗是:公司上市時(當你僱傭了足夠的員工而且籌集了足夠的投資後),投資人將擁有50%股份,創始人+員工將擁有50%股份,但是就2011年熱門的網絡公司而言,他們的投資人最終擁有的股份都比50%少得多。

結論

雖然創業公司股權分配原則這個問題沒有一刀切的解決方案,但是你得儘可能讓它簡單化,透明化,直接了當,而最重要的是:要公平。只有這樣你的公司才更有可能成功。(譯者:Chance Jiang)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302

【放言四海】人類財富的分配模式

http://www.infzm.com/content/84175

確保窮人得到較好的「條件幾率」,找到往上爬的梯階

1909年,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Pareto)發表了一篇關於人類財富的研究,徹底改變了他在經濟學史上的地位。帕累托徹頭徹尾是個自由派,反對政府對市場的干預,相信市場自有規律,堅持經濟學能夠做的,是發現、理解,而不是改變市場規律。然而1909年的這篇論文,卻使得他後來被和法西斯主義聯繫在一起,被罵成「極權主義的理論家」。

那篇論文到底說了什麼?帕累托整理了好幾個世紀以來,許多國家的所得分配數據,發現不論哪個年代哪個地區,所得分佈的模式幾乎都一樣。帕累托歸納出的所得分配圖,並不是常識想像的「鐘型」──兩端很窮和很有錢的人都很少,大部分人落在小康的中央部位。帕累托整理出來的財富分佈模型是,絕大部分的人都很窮,極少數的人很有錢,中產小康階層的人數,和有錢人一樣少。

帕累托認為自己找到了重要規律——不管什麼樣的社會,大部分人將在底層掙扎,只有少數人能離開貧窮環境邁入小康,只有更少的人能再從小康變成富人。怎麼解釋這種規律?帕累托主張,那是因為經濟活動創造的「條件幾率」是一致的。一個有一塊錢的人要賺到兩塊錢,他的「條件幾率」,跟一個有一億元的人要賺到兩億元是同樣的。錢滾錢,小錢只能滾小錢,大錢卻能滾大錢。

帕累托的論文,被意大利法西斯拿來合理化他們的精英政治,認為照顧窮人是無益無用的,只會浪費掉資源,國家應該變成最大的大富翁,那麼就能投資滾出最多錢來。這樣的結論完全違背帕累托的立場,然而,隨著法西斯勢力愈來愈大,帕累托就愈是被視為「法西斯經濟代言人」,而且隨著法西斯垮台,他的經濟學家聲名也一併瓦解了。

這樣的歷史待遇很不公平。大家只看帕累托對規律的結論,卻沒有看到從他的前提引發出來的巨大變革。帕累托的最大貢獻,在於點出過去人類財富分配最大的特色,就在於一致的「條件幾率」。從這點上進一步推演,人們很容易推斷出:如果要改變財富分配的模式,那麼首要的前提就是必須改變「條件幾率」。「小錢賺小錢,大錢賺大錢」的條件下,一定使得絕大部分的人一直壓在貧窮的社會底層,翻不了身。

20世紀人類文明最大的變化發展之一,就在於有部分社會接受了這樣的提示,努力以各種手段去打破「小錢賺小錢,大錢賺大錢」的通則。限制政治權力和商業財富之間的掛鉤交換,是一種重要的手段。從稅制上阻卻富人累積財富的速度,要求富人以大錢賺來的大錢,貢獻部分出來作為社會公共資產,是另一種重要的手段。和這兩種手段相關聯的,是公平公正的執法機構,政治權力和財富脫鉤,才能訂定對窮人有利、對富人不利的法律,並且保持中立嚴格管控稅法申報。確保窮人能夠從社會得到較好的「條件幾率」,找到往上爬的梯階。

另外一種有效的手段,是由國家進行教育投資,拉近窮人和富人下一代所獲得的教育水平。上一代的富人財產如果是上一代窮人的一百倍,國家保障下一代窮人子女所受的教育,絕對不會比富人下一代子女得到的,少於一半。如此,在一代之間,就將「條件幾率」拉近了五十倍。

還有一種被證明極為有效的手段——建立公開透明的證券投資市場,保障小額股東的投資利益。手上只有小錢的人,也可以在投資市場上分享大規模企業的獲利。財報公開、檢核確實、杜絕內線交易,這樣的投資市場拉平了富人在「經濟規模」上的優勢,大大有利於窮人參與分享新創財富。

讓少數人先富起來,三十年來開創了許多過去不存在的經濟與消費領域,大大有助於國家整體發展。然而,一個世代時間累積的財富差距,如果不以積極手段進行調整,必定會開始以帕累托所彰示的公式循環擴大,少數富人加少數中產小康者,站在眾多窮人之上,那會是能夠讓人放心的和平安穩社會結構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79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