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人幣貶值潮 港股樓受捧

1 : GS(14)@2016-10-30 17:44:10

2016-10-22  IM[table=100%][td=3,1][table=100%]
[td=3,1]

人民幣自10月1日被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後急速貶值,人民幣中間價周五(21日)報6.7558兌1美元(兌港元約0.8707元),再創逾6年低位,離岸人民幣(CNH)更跌穿6.77水平,是1月初以來最低位,內地官方媒體稱6.8關口將成為新的鐵底。

在預期人民幣持續貶值下,內地資金蜂擁離巢,當中不少已赴港買樓及買股票;深港通即將開通,內資逃港的勢頭將加速。當下,面對人民幣一再貶值,以至內地資本增加境外資產配置,港人應如何自處?外滙上,專家們認為,美元仍處於強勢,現階段不宜沾手人民幣。

股市方面,南下資金現正從多方位湧入港股,專家估計「北水」的主力部隊會於今年底或明年初壓境,長綫看好港股。

樓市方面,港人則不用太擔心,因內地人相中的是豪宅,沾不上上車盤,不怕價格被搶高。

【人幣篇】年內人幣徘徊6.75

截至9月底,中國的外滙儲備規模降至3.16萬億美元,環比減少188億美元,連續3個月下降,已跌至逾5年來新低。此外,人民銀行公布9月外滙佔款,環比下降3,375億元人民幣至22.91萬億元人民幣,連續第11個月下滑,並創2016年1月來最大降幅。外滙佔款下降是資產外移加劇,一旦美國加息,人民幣兌美元滙率將承受更大壓力,如果強撑滙率,必然對經濟帶來不利影響;如果任由貶值,人民幣難逃狙擊,資金加快外流,同樣是凶險局面。

金融穩定為經濟健康的基石,預計中央將視之為重中之重,致力避免重蹈去年8月及今年2月人民幣加速貶值,令巿場因擔心資本外流而爭相走避的覆轍。單看離岸人民幣滙價10月初連跌7日,可見資金爭相外逃情況每況愈下,逼得內地監管當局自去年8.11滙改以來,連番出招堵塞走資。

全面堵截無序走資

實施的政策包括:一、國家外滙管理局聯同公安部、人民銀行、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五部委,全力打擊地下錢莊,單計廣東及浙江省被冚的地下錢莊,所涉金額已超過萬億元人民幣。二、禁止以「螞蟻搬家」形式使用「多人額度換滙」。三、銀行須向監管部門每周上報首10位資金外流客戶名單,誓要全方位堵截走資潮。

四、今年上半年內地客戶新造保單保費為301億元,約為去年同期的兩倍。因應內地客來港碌卡買美元、港元保險,藉此繞過外滙局每年最多只可兌換5萬美元的上限,最新要求設每次交易上限5,000美元,但是卻暫未有規定碌卡的次數。五、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去年4月至今未有發放新額度,已有的QDII額度部分也遭凍結。六、外管局對5,000萬美元以上的海外投資設有較嚴格的管理,官方需要確認交易的合法性等。

但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資金外流情況仍然禁之不絕,這些資金來港的途徑,不少游走於灰色地帶,若資金潛走日益猖獗,不排除中央會加強管控,以遏資金無序出逃。

一般會使用的方法包括:趁子女海外留學時,在當地大手筆買房;出國旅遊時,以一次過支付各式壽險產品費用,如購買「萬用壽險」。此外,也會透過地下錢莊、兌換店進行。地下錢莊主要通過境外註冊公司,在境內銀行開設帳戶,利用離岸帳戶實施跨境轉移外滙,或在境內、外設立空殼公司,虛構貿易交易,直接將人民幣或外幣現金轉到境外。

其實,買保險方式是近年常見的另一走資方式,目前內地人可以通過碌銀聯卡將資金出境,這算作個人的境外消費,不佔用外滙額度。境外保單可用作借貸,操作方式有二:一、客戶在保險公司購買保單以後,直接從保險公司貸款;二、在保險公司購買保單,再把保單抵押到銀行(一般是私人銀行),由銀行來提供保單貸款,保單抵押於銀行。

人行不願大幅貶值

至於大額來港炒股及炒樓,內地人會使用「內保外貸」的方式,消息人士指:「所謂內保外貸即是內地擔保,外面貸款的方式。有錢的內地人會存錢在中、港兩地都有分支機構的中資銀行,假設陳先生有1億元人民幣存放於內地銀行,他就可以在銀行的香港分支借9,999萬元。其實錢沒有真正調走,他只需支付利息及手續費,這方法很安全,只要內地有信貸額度或存款,或有物業與銀行合作興建,就可致電給銀行香港分支,用總公司擔保在港借錢,息口低且100%安全,目前一般大客都會採用這方法來港買物業及投資。」

對於市場正憂慮人民幣會再一次出現波動,光大銀行香港分行金融市場部資金業務副主管顏劍文表示:「我認為出現的機會不大,今年1月後人民幣離岸市場貶值壓力大,對此人行在滙市上已作出干預,可見人行不希望市場存在人民幣大幅貶值的心態,因此我估計今年不會再出現年初時的情況。」

人幣定期對冲下跌

他續指:「人民幣走勢主要受兩大因素主導:分別是美元會否持續強勢,及中國的經濟走勢。最近市場又重炒美國將加息的預期,這預期於去年第四季開始出現,令美元被炒上,現在市場普遍預期12月加息的機會較大,估計年底前美元因素對人民幣構成或多或少的貶值壓力。」此外,內地經濟數據表現不過不失,惟跟滙率相關的數據不算理想,如外滙儲備、外滙存款錄得流失,出口下跌的幅度也比市場預期為大,數據令人憂慮人民幣滙價是否存在更大的貶值壓力。

「短期來看,人民幣走勢的確不樂觀,惟長期而言,貶值的幅度及速度不會太高。最主要原因,是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的因素會陸續浮現,人民幣將會有來自各國央行的需求。此外,究竟美元能否持續強勢?相信12月美國加息後,美息的上調幅度及步伐也不會快,明年頂多只加息一次,美元強勢未必可以維持。

估計今年美元兌人民幣滙價會徘徊於6.7水平,目前已跌至6.75水平。過去一、二年人民幣全年貶值幅度約3%至4%,之後會維持這貶值幅度。」

外滙投資方面,港人應如何自處?顏劍文建議,如目前未持有人民幣的人士,現階段人民幣並不是好的投資工具。他說:「香港身處美元區,若美元如我所料於年底前持續強勢,目前不適合投資任何外幣。假如你手上持有人民幣,又不想有大變動,可作人民幣定期,賺取息率,對冲人民幣下跌的壓力。」

他續說:「目前人民幣一年期存款利率約3至4厘,若以人民幣一年平均貶值幅度約3至4%計算,存款利率可抵銷上述貶值幅度,惟不要期望會有豐厚回報。另外也要注意人民幣3個月以下定期存款利率偏低,可能只得2厘多,建議持有人民幣的投資者,可存作6個月至一年的定期。」

【股市篇】人幣有序貶 資金掃港股

內地投資者千方百計要將資金,搬到香港掃資產,無非因為內地的「避貶」情緒高漲,生怕人民幣滙價長期貶值,愈遲「走出去」,手上現金的購買力愈縮水。

去年「811」滙改,當日人民銀行將人民幣中間價急貶2%,並改革人民幣滙率中間價的形成機制,自此扭轉了市場對人民幣單邊升值的預期。盡管官方三番四次護航,稱人民幣沒有持續貶值的基礎,但眼見人民幣獲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後,滙價一跌再跌,人民幣中間價周五再貶247點至6.7558,創逾6年新低,看來又會引發更多資金外流。

有分析認為,隨着人民幣納入SDR正式生效,官方已經沒有決心維持人民幣兌美元滙價在6.7水平;亦有指,人行為了避免過度干預市場,所以沒有進行買人民幣的動作,姑勿論那個說法正確,都會令市場相信當局會容忍人民幣「有序」貶值。

汪濤:明年貶至7.2

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預測,今年人民幣兌美元將降至6.8水平,而明年會進一步貶至7.2,主要因強美元,以及內地投資者增加對海外資產配置,令人民幣受壓。該行估計,由於相比歐洲、日本等主要經濟體,美國復甦更為強勢,今年12月美國聯儲局將會加息一次,而明年還有一至兩次的加息機會,以致美元轉強,自然對人民幣不利。

與此同時,不論內地國企、民企、投資者,抑或大媽都想出外併購、置業、買股,甚至簽保單,羊群效應勢必觸發愈來愈多資金流出國內,無形中亦會增加人民幣沽壓。汪濤說:「如果說擔心人民幣貶值,會想比較早把錢拿出去。在這樣的壓力下,貶值的壓力就會存在。」然而,瑞銀認為由於人行有各種措施,使得人民幣不會出現大幅貶值,所以幅度最多不會超過5%,仍屬溫和貶值。

關鍵是,強美元因素還會持續多久?今年美滙指數維持在91至99的區間上落,目前美國年底加息高唱入雲,導致美滙指數又逼近98的相對高位,假設美元突破阻力,甚至再試100水平,自然對人民幣滙價不利。但考慮到,美元現水平經已反映加息因素,除非美國總統大選,或者英國脫歐、意大利公投又生枝節,觸發新一輪的避險潮,否則美元短期再升的空間有限。

沈明高:加息次數料降

財新智庫莫尼塔研究董事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出席「燕集香江」財經論壇時指,「我跟聯儲局官員交流的時間,他們預期今年美國GDP增長約1.8%,經濟不好,加息就很難。如果12月加了息,肯定要把預期降下來,不會像去年這樣把預期拉到4次,如果明年最多加息一至兩次,對新興市場和中國的壓力就會小一些。」

事實上,不管人民幣滙價短期內會否喘定,只要市場建立了「有序」貶值的預期,資金流向很難在一時間扭轉,尤其內地醒目錢早就用腳投票,「走出去」境外投資,示範了如何處置人民幣資產。

浦永灝:港股仍可做好

弘源資本首席投資官浦永灝表示:「客戶對人民幣的貶值還是擔憂的,所以非常認同我們把資產以美元計價。我們處理的客戶主要資產在海外,如果在海外,再幫他投回國內,這就是一個笑話。」

現在看來,資金南下「避貶」,經已證明對港股利多於弊。尤其,自宣布取消滬港通總額度後,北水大舉流入港股,累計港股通的淨流入金額達到800億元人民幣;雖然近日港股通淨流入規模大不如前,今周日均淨流入只有1.3億元人民幣,跟8月日均淨收入多達12.8億元人民幣,簡直是「蚊髀同牛髀」,但專家普遍認為,北水長期南下已成趨勢,看好港股後市。

浦永灝自言旗下管理的基金增加了港股的配置,並且形容早前的南下資金壓境,只是第一波資金偷步部署,隨着內地的資產泡沫愈來愈大,人民幣貶值愈來愈多,一些資金可能會長期留在香港。沈明高也說:「今年港股表現不錯有兩個理由,第一,它是準美元資產,投資者擔心人民幣貶值的話,持有準美元資產是不錯的選擇;第二,香港的股市確實跌得比較多,估值相對便宜,兩個因素持續的話,我覺得港股表現還會維持一段時間。」

北上基金銷情激增

說到底,資金南下不止考慮人民幣貶值的因素。內地樓市泡沫愈谷愈大,一綫城市的樓價竟以每月3%的速度上漲,使得各地政府相繼推出限購措施,抑制炒風,又會令內地資產荒進一步加劇,資金苦無出路,或再次流入股市。如果要在A股與港股之間選擇,估值較低,又是準美元資產的港股,自然是首選。有統計指,A股估值中位數達40多倍,港股就算把內銀股剔除,估值中位數大概在13倍左右,存在很大的套利空間,是吸引北水棄A股買港股的主要理由。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官方公布兩項數字,反映北水透過港股通或在港開戶炒股以外,有不少資金正通過不同渠道,全方位流入港股。其中,一路資金通過申購香港互認基金,間接買香港資產。早前,外管局公布北上的香港互認基金8月淨增銷量達39.5億元人民幣,較7月增加2.56倍,增速相當嚇人;據悉,北上互認基金銷情激增,跟人民幣貶值預期,以及很多人難以投資境外市場有關。

另一路資金,則通過申購內地發行的滬港深基金進駐港股。中證監新審批進度表顯示,有不少可投資港股通股票的基金正排隊審批,內地傳媒報道,目前待批的滬港深基金數量接近40隻,而今年首三季累計成立滬港深基金便達25隻,年底有望突破50隻。待批基金之中,以前海開源基金發行基金的數目最多、最積極。此外,基金類型亦相當多樣化,包括併購、高息股、文體娛樂、科技創新及公用股等不同概念,料這批基金將是北水南下支持港股的新力軍。

新資金料快將流入

當然,市場最期待乃規模以千億計的保險資金,據報道已有險資開始跟一些基金公司以專戶形式合作,作小規模試水溫。浦永灝表示,深港通如期在11月開通的話,相信第二波的主力資金會於今年底或明年初湧入港股,「因為融資和一些手續需要時間,大部隊可能12月和明年1月才來,反正見大市回調就買一些。」雖然,第四季港股面臨一些獲利的壓力,但浦永灝仍然看好港股至年底有一成左右升幅,換言之,恒指有望上試25000點。

自從宣布滬港通後,本刊曾訪問過不少基金經理及內地投資者,試圖找出南下資金的投資取向,綜合多方意見得到的結果是,普遍對新經濟股、高息股或中細價股有偏好。

浦永灝表示,目前還是要看內地大型投資人的投資方式,比如買一些保險、銀行、券商等股份,或者在內地少有的新經濟股。「因為他們對大藍籌比較熟悉,中小股可能要耐心一點,畢竟大藍籌選錯了也沒問題,買錯中小股,流動性比較差,進去就出不來。當然如果國內有同類公司會相對熟悉,要看基金經理對港股的熟悉程度。」

參考上文提到積極部署港股通的前海開源基金,旗下的滬港深藍籌精選混合基金的股票配置,大致符合主流看法,行業配置包括信息技術、醫療保健等,至於佔其基金比重最多的股份有廣汽集團(02238)、騰訊控股(00700)、金山軟件(03888)等。

值得注意是,由股票投資組合的股份變動,亦能夠看出內地投資取向的轉變。據該基金的首季報告顯示,三大重倉股份別為港交所(00388)、騰訊和金山軟件等股,及至上半年基金又大手增持了滙豐控股(00005)和工商銀行(01398)等,明顯增加了高息股的比重,多少也反映了近月南下資金的取態。

【樓市篇】內地客搶樓 不推高樓價

樓市方面,內地資金購買港樓確有升溫之勢,動輒佔新盤買家比例20%至30%。據稅務局資料,9月市場錄得250宗買家印花稅(BSD)個案,按月升34%,創15個月新高,反映以內地人為主的非本地買家急增。地產代理統計顯示,今年第二季本港豪宅市場,內地客入市金額佔整體26.6%,按季攀升9.7個百分點,可見內地買家入市金額明顯增加。

以近日開售的中國海外(00688)鴨脷洲南區左岸及長實地產(01113)馬頭角君柏為例,分別沽出約55伙及49伙。據發展商公布,售出單位分別有三成及兩成是內地客購買,較去年普遍不足10%明顯上升。會德豐(00020)常務董事黃光耀表示,香港仍是內地客投資境外物業的首選,現時旗下屯門新盤NAPA,內地準買家就佔逾20%,售樓處也有代理安排專車接送內地客來港睇樓,他認為深圳等內地樓價升幅強,將吸引內地擁資產人士持續購買港樓。

愈豪愈買分隔市場

據地產代理指:「他們會透過地下錢莊調錢來港買物業。類似是利用股票戶口的名目,準買家要先在地下錢莊開一個股票戶口,然後在內地存入資金,他們來港後若看中心水物業,到準備簽臨時合約前夕,就可以用戶口提款,這方法,已被業界視為常態。通常是想買1,000萬、2,000萬元以下『香港樓仔』的內地客,而地下錢莊會收取他們提款額約1%的手續費,假如提款額比較高,收費最多會加到2%至3%,包括分給代理的佣金,就算最平不抽佣,地下錢莊都會收費1%。」

問題是,若情況持續,會否全面推高本港樓價,令港人更難上車?有前綫地產代理認為,內地客來港買樓是愈豪愈買,與上車盤市場基本分隔。他說:「內地人來港買樓,最大目的是抗衡人民幣貶值,他們要購買第二個投資物業作為離岸資產,所以通常會垂青一手盤和貴樓,例如最近內地客高達兩、三成的南區左岸及君柏,售價數以千萬屬於豪宅,非一般本地上車客或用家考慮之列。」

料破去年9月高位

代理指信和置業(00083)灣仔囍滙2座頂層特色單位,亦剛由內地客以9,913萬元購入,呎價4.94萬元創新高,交辣稅2,330萬元,「內地客出手闊綽,同區業主見到可能會心雄,提升放盤單位叫價,假如買家不還價或還得少,便最終推高二手成交價,而發展商見有內地客支持,未來提供新盤優惠可能不像以前積極。但新界地區或細價樓,相信受影響不多,此外BSD再加減辣的機會輕微,買家毋須過慮,計掂數即可。」

地產分析員、現任Portwood Capital主席卓百德(Peter Churchouse)亦指樓市基調利好,和內地客南下或聯儲局緩慢加息等舊因素相比,外圍環境走勢對本地樓巿影響更深,例如中國信貸緊縮、大型銀行財政危機等等。他估計,除非人民幣突然大幅貶值,對巿場造成極大負面影響,否則港樓未來4至5個月仍會向上,潛在升幅5%至10%,有望升破去年9月高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186

陳永傑:港樓受歡迎 皆因優點多

1 : GS(14)@2017-01-17 01:45:43

【明報專訊】去年底香港樓市加辣、美國加息0.25厘,再加上美國選總統爆冷,本港住宅樓市仍然企穩,因為港樓有着不少好處,預料後市牛皮靠穩。

三項因素都不利樓市,豈料樓價不跌反升,倒升1.23%,升幅0.85%,令許多人大跌眼鏡。

樓市能夠屹立不倒,實因港樓有太多利好因素支持,縱使中國限制外匯流出,樓市繼續堅挺。雖然來自內地買家數目可能減少,但香港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許多跨國商業機構都有人員駐紮在香港,自然需要樓房住。中國也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很多外商要與中國交易,不會捨棄中國市場,有員工居住在香港自然要買樓或租樓居住。中外熱錢不可能完全從香港抽走,必定有很大部分要繼續保留,以作營運及投資。

香港樓市法制健全,買賣物業手續簡單,資金又自由進出,許多城市難以相比。雖然交易稅項沉重,但其他大城市何嘗不是辣招多多,加辣已經是例行公事。

治安政局平穩 非地震帶

香港治安穩定,政局平穩,又非地震帶,購買住宅物業不用擔驚受怕,資產不會一夜消失,勝過甚多地方的物業,令買家有信心。無疑升值幅度比較小,但風險低,比起許多地方的印刷資產安全,仍有一定程度吸引力。

市場購買力依然,但好像往日一手新盤動輒超額認購幾十倍,應該不復見。因今年內新盤將有大量供應,很易會出現多盤齊推的局面,縱使買家數量穩定增加,亦因新盤數量太多分薄客源,超額認購將大降至只得十倍或幾倍,但買家應該繼續有增無減,原因其他投資工具太容易損手。

中原地產亞太區住宅部總裁

[陳永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939&issue=201701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705

陳永傑:美匯美息轉弱 港樓受歡迎

1 : GS(14)@2017-04-25 23:43:45

【明報專訊】3月中美國加息0.25厘之後,又有人擔心假如美國再加息3厘,香港樓市將會爆破,到時實力不足的業主就傷亡慘重。不旋踵,美國總統特朗普接受外國傳媒訪問時透露,美元過強,並且支持目前聯邦儲備局將利率維持在低位。美國大幅加息的威脅一掃而空,本港樓市料會更受歡迎。

美國自從2015年底、2016年底及今年3月中各加一次息口0.25厘之後,部分人又發出嚇人言論,美國一旦再加息3厘,本港樓市將會遍地屍骸,死得人多。而且上任3個月來狂人總統特朗普未表露他對美元的匯價及息率意向,所以,間中有些人會作語不驚人死不休之調,以求爭取目光。

但始料不及的是,狂人總統儘管是狂人,也是一個商人,知道什麼叫做「妥協」。他竟然認為目前的美元匯價過強,已經令許多人大跌眼鏡,再加上表示支持現時聯儲局的低利率政策。更暗示希望聯儲局主席耶倫任滿後留任,令市場大感錯愕。由於耶倫在聯儲局屬於鴿派,支持循序漸進加息,大概是一年加3至4次,不會太急進加得太多。特朗普更明言想美元匯價偏弱,展望未來美元息率及匯價處於弱勢。

限制「一約多伙」影響微

只要美元匯價及息率低企,都會對採取聯繫匯率的香港樓市有甚大好處。因為美國息率低企,本港業主供樓的擔子就不大容易突然大幅度加重,可以繼續輕鬆供樓,不怕息魔突襲。因港元與美元掛鈎,匯率比較穩定,投資者亦比較容易掌握。

相信最近港府突然限定「一約多伙」的購買人士要支付樓價的15%,對樓市承接力實質影響不大。

中原地產亞太區住宅部總裁

[陳永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871&issue=201704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4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