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隧道之鄉憂思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46466&time=2011-04-09&cl=115&page=all

「隧道之鄉」平潭的崛起,是中國式發展道路的縮影。高鐵盛宴來臨,建立在草根工程模式上的「中國速度」,能否經得起現代社會安全標準的考驗?
財新《新世紀》 記者 符燕豔

 

  人口僅為40萬的平潭,只是福建省一座與台灣隔海相距百餘里的普通島嶼,卻有「隧道之鄉」的盛名。平潭人靠挖隧道發家,重要秘訣在於成本低廉。

  目前,中國鐵路隧道在總量上已成為世界之最。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9年底,中國建成的鐵路隧道總長度已經超過7000公里,規劃2020年前建設長度超過9000公里。這些隧道建設多現平潭人身影,其至今包下了中國至少70%的隧道工程。

平潭人靠挖隧道发家,重要秘诀在于成本低廉。安心/CFP
平潭人靠挖隧道發家,重要秘訣在於成本低廉。安心/CFP


  早春時節,平潭仍是寒風料峭。縣城一些盡顯奢華榮光的茶樓會所,已是人跡寥落。「每年只有春節和清明,這裡才很熱鬧,現在男人們都去了工地。」當地茶樓的一名服務員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說。

  她所說的工地,是指分散在中國各省的鐵路、公路等隧道施工地。在道路建設中,一向有「金隧銀橋」之稱,隧道佔著中國龐大的道路建設最重要的一杯 羹。2004年以來,中國開始進入高鐵網絡的建設週期,投資以萬億計。但對於在平潭遍地開花的隧道工程隊而言,新一輪的「投資盛宴」卻開始顯得難以消化。

  「高鐵對隧道的要求更高,偷工減料不能太多。」隧道老闆們警告說,「高鐵項目一定要做到95%以上,否則很危險」。 「不好做啊。做完這兩年,我也準備洗手不幹,轉行了。」隧道老闆林東平說。

草根工程

  平潭是座貧瘠的島嶼,土地難以耕種。平潭人只能外出謀生,一是「靠海吃海」搞航運,二便是挖隧道。由於經常挖防空洞,平潭人由此掌握隧道施工技術。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我開始打工,打隧道。那時候,鐵道局有些項目自己不願意做,或者是難做的,就給我們做,就像我們去找民工來幹那樣。」林東平說。他年約五旬,家業有成。說起往事,真情流露。

  很快,過了一兩年。京九線開工。該線途經九個省市,全長2536公里,該線北部線路經過地區地勢平緩,南部則隧道密集。其中五指山隧道全長4465米,截至2006年底,仍是中國開鑿的含放射性物質最多的隧道。

  「貨源多,大家就都出去打隧道了。」此時,他已從一個打工者轉為隧道老闆,即承包商。「我其實也不懂,但還帶一批人去做。」他回憶稱,承包的第 一個項目是位於內蒙古的隧道,屬於中鐵1局3處的項目。但由於管理經驗欠缺,項目幾無進展。單條隧道的施工往往從兩頭分別開挖,分屬不同項目部。在受挫 後,林東平將隊伍拉到隧道的另一邊,向負責這一頭的中鐵1局4處討項目。對方則要求林拿出預算方案。

  「我們哪懂得做預算啊,後來我們抄了別人的一份預算,大概做出1米1600元的預算。那個總工一看,預算做的還比較合理,說明我們懂,就給我們 做了。」他對自己當年的耍小聰明十分得意。但樂極生悲的是,來自平原鎮的另一個隧道老闆半途殺出,給出了每米700元的預算方案。「後來(項目)還是給我 們做,但只肯給我們每米600多元的預算。」林東平說。這個項目雖然以完工交代,但在施工爆炸時一度塌方,死了一名工人。加上在隧道另一頭的第一個項目, 投資虧損和負債,算下來血本無歸。

  雖如此,但靠報價低廉和「不挑食」,「民工」出身、並沒有多少現代工程知識的平潭隧道老闆們幾乎均循此道發家。正因為承建京九線項目,平潭人開 始在隧道業聲名遠播,進入鼎盛時期。一隧道行業供應商描述,平潭大大小小的隧道老闆有成百上千個,資產過億的有一兩百個,也有資產幾十億元的。

分包亂象

  伴隨著平潭隧道業鼎盛的,是始終未能形成真正產業集群帶來的巨大危機。「這個行業已炒作太厲害了。」一名已退出「江湖」的平潭隧道老闆稱。他所說的炒作,是指隧道工程的層層轉包。「何止二包,三包四包都有。」

对于被分包挤压利润的隧道行业而言,在施工中少打几根锚杆等,除了节省原材料,真正的目的是节省时间。杨婀娜/CFP

對於被分包擠壓利潤的隧道行業而言,在施工中少打幾根錨桿等,除了節省原材料,真正的目的是節省時間。楊婀娜/CFP


  按平潭隧道業內傳說,身價上億的隧道老闆,拿到數十億的隧道工程後,均以抽點方式轉包給身價幾千萬的「小弟」們。這幫「小弟」成了平潭明面的隧道大老闆,他們再以合股的方式轉包給身價數百萬的「小馬仔」們,也就是活躍在隧道工地上的老闆。

  平潭隧道老闆不得不接受這種層層轉包。與生俱來的草根特徵,注定他們在隧道項目中處於「食物鏈」最底層,即便是那些傳說中能量巨大的「平潭大 佬」們,也都沒有公開的資質,並非行業龍頭企業。在他們只能「神龍見首不見尾」般在分包鏈條上隱現時,名正言順獲得分包「大頭」的,是具有鐵路或公路工程 施工總承包資質的大型國企。

  由於工程總承包是國內外建設活動中習慣使用的發承包方式,業主選定總承包商後,勘察、設計、以及採購、工程分包等環節可由總承包商確定分包。而 平潭隧道老闆,即使較為規範和有規模的,大多也只有隧道工程專業承包資質。更多的隧道老闆,甚至連自己的公司都沒有成立,而是掛靠在別的有資質的公司。因 此,為獲取隧道項目,至少得通過總承包商一環。

  「如果不認識人,根本進不去。」多名隧道老闆表示,經過一層轉包,總承包商項目部從中提成比例高達10%到30%。「我這次有個隧道項目,項目部的人就直接跟我說將抽成27個點。」 平潭第三代隧道老闆林風說,「剩下的錢才給你做,基本上沒得賺。」

  不過,根據中國現行的《招標投標法》,只可以將中標項目的部分非主體、非關鍵性工作進行分包。而《建築法》亦規定,禁止承包單位將其承包的全部建築工程轉包給他人,禁止承包單位將其承包的全部建築工程肢解以後,以分包的名義分別轉包給他人。

  為規避法律風險,隧道承包商搖身變為勞務公司。多名隧道老闆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國家禁止轉包,所以我們現在都是以勞務公司的形式出現, 與總承包商成立的項目部簽署協議時,均以勞務合作的名義。但實際上就是轉包,即包工、包設備、包材料。」不過,鋼材等主要材料多是採取甲供的方式,即總承 包商項目部買來主材後,以事先議定的價格轉賣給隧道老闆。

  為避免中間提成,平潭的隧道老闆們也想過申請總承包資質,向產業鏈上游延伸。但卻存在繞不過的門檻。以鐵路工程施工總承包企業特級資質為例,需 企業註冊資本金3億元以上,近三年年平均工程結算收入15億元以上,以及一級鐵路幹線綜合工程100公里以上,長度1000米以上隧道兩座等諸多條件。

  「註冊資金不是問題,關鍵是對工程數量的要求。而平潭人(過往)造的隧道,名義上都是總承包商所承建的。」一名隧道從業人員說。從一開始就用「掛靠關係」這種「草根打法」的平潭老闆,雖然靈活刻苦,卻不能為自己累積名義上的項目經驗,就此被卡在資質審核之外。

  因此,一些實力較強的隧道老闆,就嘗試通過入股各地路橋公司來獲取總承包資格。但這種做法在路橋建設資質奇貨可居的今天,不僅成本高昂,也並不容易獲得機會,因此成果有限。

  面對平潭隧道一盤散沙的局面,平潭政府兩年前亦有過整合的念頭,但無從入手。平潭建設局的一名官員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由平潭老闆掌握大大 小小的隧道公司,因為工程遍佈全國,為方便施工,大多並不在平潭註冊。公司註冊地在平潭的僅有四五家。這幾家企業年產值約近100億元,均屬於中型企業。 但要統領整個平潭的隧道施工資源,並不現實。「本來想在平潭成立一個隧道協會,可是後來不了了之。」這位官員亦不勝唏噓。

低成本之秘

  在這樣層層承攬,風險下壓的機制下,工程利潤壓到最低,可大多數項目卻以提前完工為常態。「也有辦法賺錢的,補價、變更、偷工減料或者是打官司。」上述一名隧道老闆道出行業惡性競爭的潛規則。

  現實操作中,工程變更有難度,需多方配合。打官司也有發生,但「撕破臉」的方式並不常使用。於是,偷工減料成為隧道老闆的法寶。隧道行業流傳著一句順口溜——「八九不離十」,意思是按圖施工,偷工減料做到85%、92%,也能保證質量安全過關。

  「我一個朋友的一個項目,眼看沒錢賺了,於是給項目部的指揮長留紙條,寫道:明天大檢查,你要答應給我補價,不然我就去某個地方填石頭。」一名隧道老闆說,「因為填石頭比填灰更省事,但安全性確實有問題。」

  原廣州穗監工程質量安全檢測中心結構部檢測組副組長鐘吉章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隧道從設計到施工等環節均須監控,正常情況下,不會存在問 題。如設計圖紙要通過審圖環節,施工過程中有監理環節,施工後需要檢測驗收。「現在檢測較為專業,大多採用電子儀器。但有些儀器也達不到精度,這時候就只 能靠監理和現場監督。」鐘吉章說。

  在實際工程施工中,業主聘請的監理單位確實會在現場監督。但一份隧道施工現場監管人員的總結報告亦指出,「因為隧道里面空氣不好,監理很少現場旁站。」在監管不嚴的情況下,隧道工程偷工減料可能性加大。

  施工隊也小心翼翼地總結出一些偷工減料的「竅門」和「原則」。隧道施工中,主要分兩個步驟,第一個步驟是「初支」,第二個步驟是「二襯」。「因為主要受力是『二襯』,必須確保精確,因此偷工減料主要是在『初支』環節。」 一名隧道老闆的說法與上述監管人員的總結報告不謀而合:「注漿、錨桿、噴混凝土、鋼架,超前小導管,總之:凡是『初支』,都能省。」

  所謂「初支」,即指初期支護,指隧道開挖後,為控制圍岩變形及防止塌方及時做的支護。上述隧道老闆說:「『初支』是初步成型,也比較隱蔽,同時它影響到的往往只是第二步的施工安全,對隧道完工後的影響不大。」 他強調說:「你看,往往隧道安全事故都只是發生在施工階段。」

  不過,「初支」除了可增加結構安全度和方便施工,也是作為永久承載結構的一部分。上述現場監管人員的報告稱,儘管設計單位在設計圖紙時通常很保 守,為偷工減料留下了空間,同時施工時也允許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只要是合理的省,也不為錯。但施工隊的偷工減料僅憑實際經驗,而隧道地質的複雜性「不是那 些憑自己幹了幾年隧道」的施工者就能把握的,「就是他們的很多經驗製造了安全隱患和施工災難」。

  而對於被分包擠壓利潤的隧道行業而言,在施工中少打幾根錨桿等行為,除了節省原材料外,真正的目的是節省時間。「我們在內部開會時都說進度就是 利潤。每月光是工資就要100多萬元。假設,月進度100米,只能保本,進度增加20米,就是利潤了。」這給出了工程提前完工的刺激因素。

風險潛伏

  如今,高鐵建設的「大蛋糕」擺上來了。按照鐵道部計劃,到2012年底,中國客運專線和城際鐵路的營業里程將達到1.3萬公里,成為全球高鐵運 營里程最長的國家。而隧道在高鐵土建工程中佔比極大,比如,吉琿高鐵的橋樑和隧道比例佔66%,隧道長度更是佔整條鐵路的四成以上,全線共有86座隧道, 總長度149公里。

  然而,年近五旬的林東平已心生退意。「現在市場走向規範,就不好做了。價格也低,人工也不好找也不好管,干擾也多。」一言以蔽之,他稱,「前景不看好」。「平潭人現在把自己的名聲做壞了。」多名受訪的平潭隧道業內人士半是惋惜半是羞赧地透露。

  在鐵路工程造價中,有鐵路工程定額。所謂「定額」,即單位產品或單位工作中人工、材料、機械和資金消耗量的規定額度。工程招投標時,定額往往作為參照性的價格基準。「比如,定額人工工資每天是幾十元,但實際上人工工資每天是100多元。」一名鐵路老工程師抱怨。

  「定額跟實際工程造價脫離很厲害,幾年更次一次,導致嚴重滯後。」中投證券建築施工行業研究員羅澤兵指出,事實上,中國鐵路工程造價並不高。國 際上,鐵路每公里的造價約為3億元,中國目前的造價則是1億元左右。此外,早幾年不存在高鐵,因此,高鐵沒有專門的定額,都是沿用老的定額文件去套,而現 實中,「高鐵高架橋和隧道的比例很大,並且施工要求也不一樣,成本將會更高。」

  據瞭解,高鐵隧道比普通鐵路隧道橫斷面大,受力較複雜,且列車運行速度較高,對隧道襯砌的安全線、耐久性和防水性能要求提高。另外,高鐵對隧道 底部的強度較普通鐵路要求更高,且高速鐵路隧道的斷面跨度較大,因此對底板厚度、混凝土強度等要求較高。偷工減料帶來的安全風險更為巨大。

  亦有業內人士向記者抱怨,高鐵項目大多是匆匆上馬,缺乏論證。投資上,中央拿一點,要地方配套。「地方配套跟不上,工期就耽擱,施工隊墊資就增加,一旦撐不下去,矛盾就會先從承包分包中發生。」

  這種擔憂使高鐵項目帶來的危機感蔓延。面對著分包、安全和資金的多重壓力,隧道之鄉已是疲態盡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019

企業估值的例子(巨人網絡-新浪白雲之鄉) 紅一方面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dtv9.html

    所謂價值投資,就是在給企業估值的基礎上,找到低估的企業,給予投資。
 
 

 

   什麼是低估呢?就是指價格低於企業未來現金流折現。

 
  什麼是企業未來現金流折現呢?就是未來N年企業可以賺的錢,折合到今天的價格。

 
  所以找到低估的企業,是價值投資的前提。但凡是做過企業估值的,大概都會有估值的困惑。因為從具體的財務指標上,的確是很難給一個企業的未來現金流做出比較合理的估值。所以估值就像識人,其實就是一種思維,一種綜合感覺。而不是一種計算方法。

 
  我的個人體會。估值其實一點也不神秘,是個實實在在的事情。一旦你遇到一個低估的公司,大概在很短時間就有感覺。這就是巴菲特講的,如果一個小時,還弄不明白。也不花幾天或更長時間去弄明白。下面談一個例子,來說明這種感覺。

 
   史玉柱的巨人網絡,是大家都比較熟悉的例子。我們看一看,你願意多少錢去買下它?

 
  基本情況如下:

 
   1)它現在有現金或等價物9.447億美元。
 
   2)今年的營收預計為2.5億美元,淨利潤大約會1.6億美元。
 
   3)公司的營收毛利率約為85%,淨利率約為65%。

 
  從2007年上市後的情況看,巨人網絡是個不缺錢的公司。是中國在海外上市公司中,少有的幾家每年發放紅利的公司。發放紅利後,每年大約有1億美金以上的淨利潤留存公司。

 
  同時網遊公司不需要進貨,所以不像製造業公司,需要現金作為周轉用。這樣,你買下這家公司後,就可以把現金還銀行。所以在買下公司的價錢中,可以粗略地減去這部分錢(9.447億美元現金)。

 
   剩下的核心問題是,你願意花多少錢,買下每年可以產生1.6億美元淨利潤的巨人網絡?

 
  16億美元?顯然價錢太高了。10年才能收回成本,不合算。8億美元?大致5年收回成本,似乎比較靠譜。 4.8億美元?大約3年收回成本,這看起來是個不錯的投資。

 
  大家可以看出,巨人網絡的毛利潤和淨利率都是很高的,與大家都知道的茅台酒大致差不多。所以關鍵是今後營業收入變化的情況。

 
  巨人的征途2已經正式上線。收費方式也由以前的道具收費,變為收中介費。即每一個玩家出售的裝備,巨人提取5%的中介費。就好像把自己的網上商城,改為了淘寶方式。這樣做的最大益處是,它將改變網遊的參與者狀態。

 
  我們可以算一下。假設巨人網絡的年營收為3億美元,那麼出售道具的玩家總收入就是60億美元。

 
  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中國也許會出現一個新職業:就是網遊工作者,即以出售網遊道具為職業。就像淘寶的平台,創造了一大批網上商人。巨人的網遊,將創造一大批網遊工作者。

 
  巨人的股權結構比較簡單。史玉柱是一股獨大。但他又是不管具體工作。具體工作,下面的管理人員,充分行使權力。

 
  近年又把下面的網遊研發隊伍,分別成立獨立的子公司。巨人佔51%的股份,每個網遊的研發團隊佔49%。好遊戲可以獨立上市。大概這在中外網遊公司裡,這也算是把研發團隊的利益最大化了。

 
  珠海和上海兩地新建的巨人集團基地,從史玉柱個人投資建的,租給巨人網絡使用。從照片上看,的確是非常漂亮了。從巨人員工的微博看,員工的待遇,是不錯的了。看得出,員工們都很高興。

 
  最近,巨人網絡員工自導,自編,自演的電影,「玩大的」。僅花費人民幣6萬元。該電影,超過千萬點擊。網友普遍反映不錯。它預示著,中國網遊,將由不務正業,成為大眾接受的一種商業娛樂和收入方式。

 
  所以綜合看,我感覺巨人今後幾年的營收,應該上一個台階。

 
  現在回到開始的問題,你願意花多少錢,買下年淨利潤1.6億美元(潛在可能增加到2-3億美元)的巨人網絡呢?

 
  5-6億美元?低估了吧?實際上,在幾個月前,我的買入價格是6.45美元。折合5.4億美元買下了巨人網絡的未來現金流。大約3年多一點收回成本。

 
  最近,從雅虎退出。有20%收益。本金以331元美元買入了蘋果。盈利部分,又以8美元買入了巨人。相當於9億美元,買下了巨人的年1.6億(或2-3億美元)淨利潤。

 
  你看,以6.5元買入和以8元買入,就有這麼大的成本不同。不過,預計巨人的9億多現金也不會總是存銀行。只要每年增加10%的投資收益,那年淨利潤就會增加40-50%。那8元也不算貴了。

 
  註:這裡不是推薦股票,只是談企業估值的思維方式。你的投資一定不要以此作為基礎。a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34

方法與能力 白雲之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74a560102dqxf.html

今天上老股民的博客,看了一會網友的留言,分歧比較大,語言也開始有些激烈了。

 

   其實,那裡的分歧,反映的是股市裡,很多人混淆的問題:就是把「方法」和「能力」混淆了。

 

   比如,價值投資。價值投資只是一個原則,一個方法。但決不是一說自己是價值投資,就能做好投資。也不是說,學習了價值投資就可以做好投資。

 

    一個人採用什麼方法,只是表明了他專業訓練的方法。但要把自己鍛鍊成專業水平的投資者,則要通過全面的學習,踏踏實實的實踐,堅持不懈的努力,無時不刻的思考。以至於通過各種努力,讓自己成為了「具備」價值投資「能力」的專家。

 

    大家知道,一個專業運動員,從小開始訓練,到出成績。怎麼也要10年以上吧。還是多少少年裡,出一個出色的運動員。

 

    對於創業做生意,怎麼也要幾年的痛苦掙扎的經歷吧。多數人都經歷過破釜沉舟,背水一戰。很多人有自己創業的經歷,能做成和做好企業的,也是很小的比例。

 

    不知別人,我在創業前是讀了大量的中外企業書籍。但真正自己開始創業,我才明白這些書籍,只是讓你懂得一個大致的原理。真正讓你具備把企業辦成功的能力,是要在實踐中,一點一滴的積累和提高。

 

    即使書中說的方法是對的,你真正能運用這個方法,也是需要自己去悟,去實踐,才能逐步理解和融匯貫通。

 

    具體到證券投資,我的感覺,是一件比自己創業還要困難的事情。所以認為自己學習了價值投資的基本原理,就認為能做好價值投資的想法是非常脫離現實的。

 

    就像一個人看了一本關於激光的科普小冊子,就說自己可以從事激光的科研一樣不現實。

 

    要成為一個激光研究人員,大學四年,碩士兩年是最基本的入門。有條件的,最好要讀個博士,做個博士後,這又是六年時間。這才開始具備了開始從事激光科研的能力。要做出點世界水平的科研成果,大概還要最少幾年或10幾年的日日夜夜努力吧。還要加上一點運氣。

 

    證券投資,是一項非常專業的工作。張化橋是科班出身,又從事了10多年的專門證券行業,包括上市公司和投行的管理工作。又寫過書。但我感覺他還是欠缺價值投資的能力。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知己知彼。做投資,更需要知己知彼。知道和決心學習價值投資,很好。但這並不代表就一定會賺錢。要把證券投資變為賺錢的工作,還要具備做好價值投資的能力。獲得這種能力,要付出的,一定不比其它行業更少。

 

    而在自己的綜合能力不如他人時,要盈利,最好的思維是如何不要輸,並排除各種可能造成虧損的問題。因為這樣容易讓你明白自己的能力圈,並保持在能力圈裡。

 

    能讓自己的投資保持在能力圈裡,是一種智慧。

 

    老巴多次強調這個問題。老巴的能力圈與大眾肯定不在一個能力圈。所以老巴能做的,絕大多數人肯定是不做不了。所以研究別人的經驗固然很重要,認識自己的能力更重要。

 

    這就是老巴講的,一個人知道自己不懂什麼,比知道自己懂什麼更重要。a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89

複利 白雲之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74a560102dqxt.html

一位網友,說「我越來越悲觀了」。索性,我再「悲觀」一點,談一下「複利」。

 

  「複利」這個概念,是投資人最愛用的一個詞。特別是銷售理財產品的人,最愛使用「複利」的偉大來說服客戶。

 

   的確,如果你能做到「複利」,那的確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為什麼說了不起呢?是因為在證券市場,能連續做到「複利」是一件太難的事情。

 

   我在以前的文章裡,轉載過美國基金鼻祖,鄧普頓的故事。他的基金業績是平均每年增長13.5%。也曾轉載過美國最優秀的企業,美國通用電氣。它在最輝煌的年代,是連續年增長12%。

 

   上面這些都是最發達和穩定的美國社會,在發展最快時期的最好企業。當然大家都知道偉大的老巴的企業增長是年均20%多。

 

   但大家沒有看到,這些最優秀的企業佔了企業中多大的比例。大概小於百萬分之一吧。佔更多比例的企業是不可能常年「複 利」增長的。為什麼?因為它違背了自然和社會規律。如果這個社會的任何生物,群體,包括企業都複利增長,那這個世界早就毀滅了。所以能複利增長的,只能是 個別現象。

 

   在發達國家,參與做股票的人比例不大。因為任何一次股市危機,都會將他們在股市裡的資產打回原點,或更慘。所以久而久之,沒有多少人參與股市了。而投資房地產或作生意,比起股市是更靠譜的投資或賺錢方式。

 

   參與股市的大多是各種基金。通常基金的業績就是通脹上面加2-4點。一點也不吸引人。

 

   在發達國家,如果那個投資項目能有10%以上的穩定回報率,那時非常吸引人的。大家都知道的美國龐式騙局的麥道夫,就是承諾每年10%的穩定回報,常年吸引了眾多的社會精英,包括一些著名的商人。為什麼呢?就是複利太困難了。

 

   做過企業的都知道,不要說複利增長。就是每年能盈利,又是多麼的困難。中國有幾千萬在二級市場的參與者,有多大的比例的人能做到連續10年以上複利增長?

 

   如果有誰感興趣的話,我在前面一片文章裡,「客觀地對待股市」一文裡,探討了中國股市參與者的盈利和比例,也轉載了一篇關於美國股市的參與者盈利狀況的文章。

 

   就我個人的閱歷,做生意或作投資,最高級的不是「該出手就出手」。而是「該收手就收手」。當然這兩句話,現在該做的是前一句。因為大家還都有很深的顧慮。

 

   但作為股市投資中最重要的是後一句。如果當人們都認為中國股市像房價一樣的時候,你能收手,馬放南山。無論多大的誘惑不再回來。那就是真正的高手了。

 

   所以不要看眼前的賬面是否獲利,不要以今天賺了一點小錢而高興。最重要的是看幾年以後,你是否還在微笑。

 

   對於專業投資的,希望把投資作為一生事業的,如果能克服人性的貪婪,每隔幾年,能做到該收手時,就收手。那一定是世界頂尖高手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90

薛蠻子 白雲之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74a560102dsmu.html


   薛滿子與我同歲。我們這一代人中,能像他活的這樣精彩的很少。

 

   原因在於,我們這代人,思想裡的束縛很多,很多的人做事情,要瞻前顧後,要考慮上下左右,方方面面。因為一個人的周圍,聯繫著太多的人和事情。

 

   我比較喜歡他的個性。他是一個懂得避免和保留缺點,充分發揮優點的人。

 

   薛蠻子講,「我對自己是比較滿意的,我很少扭曲,絕大多數人在成功的道路上都是克服這個。我只要找到了自己,照著我自己做,舒服,還不扭曲。我見的所有的成功人士一半以上都是扭曲的傢伙,而且絕大多數是跟自己較勁。累,活得太累。」

 

 「歷史上的人也都是如此,比如曾國藩,這哥們兒扭曲,一點幸福感都沒有,一點意思都沒有,就是心理上擺不平,上擺不平皇上,下襬不平妻妾,又 擺不平部下,一天憂國憂民,他唯一的招就是忍。我要是他,我肯定聯繫李秀成,先把慈禧老太太先油煎了再說,打到北京,帶著湘軍,50萬人,早就天下可定。 對一個滿人老太太,天天去叩頭如搗蒜,荒唐。」

 

   也有同感。

 

   此外,感覺到寫博文和回覆,有點像創作。很容易進入寫作的處境,弄的心情不好。所以可能以後會不常寫了。如果對於留言不回覆,請不要介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91

投資的標尺 白雲之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74a560102e8pu.html
這是我在雪球裡的一個帖子,轉載如下:

隨便談一點看法:

1)所有的證券投資基金都是以市值作為業績標尺的。如果市值低了,就是業績不好了。所以基金經理的投資是沒有辦法擺脫市場的影響的。

2)價值投資的標尺,是企業的價值。買股票就是買企業。所以投資的業績不是以市值作為標尺的。例如,老巴從來都是以公司的賬面值,去和標普500做比較。所以他熊市基本上是超過標普500,而牛市會落後標普500.  如果用他公司的市值去與標普500比,就不是這個結果了。

3)老巴之所以敢與基金經理打賭,講任何基金拿出5只,如果像現在基金的2+20%收費方式,10年時間一定會輸給標普500. 就是因為基金經理們是必須以市值作為投資/投機的依據的。而只要是以市值作為投資/投機的依據。以10年的時間計算,在刨去2%手續費和20%的業績提成,是一定會輸給標普500的。

     這不是藝術,是科學。因為賭場就是按這個科學做生意的。保險公司也是以這個科學做生意的。老巴就是非常清楚這個科學結果,所以老巴從來不以市值作為他投資的依據。他的公司也從來都以賬面值來作為業績。

4)只要是以市值作為業績的標尺,絕大多數基金經理,無論講多少價值投資,與老巴講的和做的投資都不是一個東西。

5)客觀的講,如果一個基金經理能夠弄明白股市大趨勢的原理,作對大趨勢。在選擇股票時,兼顧到企業內在價值。在股市情緒高漲時,該收手時,就收手,已經是水平高的基金經理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777

航空城計畫起飛 房市行情補漲 桃園 從過客之城蛻變成移民之鄉

2012-10-22  TWM




過去,桃園是工業之都,林立的煙囪與汙悶的空氣,人們為了工作才居住在此;如今,桃園拋下舊思惟,整頓市容與街區,迎接人潮與商機,在城市注入活水後,成為近十年台灣移入人口最多的城市,它是如何轉變,又如何重生?

撰文‧梁任瑋 研究員‧楊政諭桃園,過去是在台北及新竹兩大工商經濟區塊夾縫中求生存的衛星城市,天空總是灰濛濛、高速公路永遠大塞車、政府給的資源更是有一搭沒一搭,連先前五都升格戰中更是意外遭淘汰,很多人對桃園的未來是不看好的。

不過,九月十八日行政院宣布啟動「桃園航空城核心計畫」,將打破外界對桃園這座二線城市的刻板印象。桃園航空城預定在二○一八年開始啟用,將結合民間投資 共投入四六三○億元進行特定區開發,預計取得三二○○公頃用地,全面推動產業、住宅及商業區,以完成新都市發展,預估將可創造二兆三千億元經濟效益。

航空城利多

國壽、財團、建商爭相插旗桃園航空城比照十大建設規模,嗅到桃園航空城潛在商機,業者積極卡位布局。

九月二十五日,國泰人壽拿下高鐵桃園站產業專區開發經營五十年地上權,預計十年內投入二百億元,進行國內最大規模的商業造鎮計畫。

緊接著,十月四日,中華電信旗下的光世代建設也砸十九.七億元,在桃園航空城內買下一塊近三千六百坪土地,準備蓋智慧住宅,挑明地講就是瞄準航空城題材。

更別說老早就在桃園航空城附近集結卡位買地的財團、北部與中部建商,甚至連過去從未耕耘桃園房市的太子、皇翔、吉美、宏普及聯上開發等建商,也進駐插旗。

今年以來,建商總計已投入數十億元的金額,陸續買下桃園土地,主要是一方面大台北地區土地取得不易,另一方面看中桃園的地理優勢,以及政府可能重啟桃園航空城計畫的預期心理。房地產業者估算,大桃園光是明年初就將有八百億元的預售案進場,總銷金額創下區域歷史新高。

「桃園航空城」的效應持續發燒,十月十八日高鐵局標售高鐵桃園站周邊土地,建商預期標金還會再創新高,這被視為「桃園航空城」題材能發揮多大魔力的重要觀察指標。

「雙北市已經找不到像桃園這樣每年都有題材可以炒作的土地,加上高鐵、機場捷運、五楊高架等交通條件銜接得宜,尤其是過去被一路看衰的桃園高鐵站,現在終於進入收成期了。」第一太平戴維斯台灣分公司總經理高銘頂說。

港商里昂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蘇廷翰(Peter Sutton)更指出,對台灣而言,桃園航空城計畫可望複製荷蘭史基浦機場與南韓仁川機場的成功經驗,可將台灣既有的產業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

但光靠一座航空城,並不足以讓桃園改頭換面,即使政府投入的資源遠不如鄰近的台北內湖與新竹科學園區,但是,桃園民間生產力的旺盛程度顯然無法讓人小覷,因此,桃園航空城的啟動,等於為這些已準備就緒的民間產業敲開與國際接軌的大門。

行政部門加持

廠商辦理投資流程加快

除了「桃園航空城」的政策利多,桃園這幾年的產業風貌也迥異過往。

桃園前縣長朱立倫任內積極招商,桃園不但成為國內製造業大本營,也是全台灣最賺錢的縣,桃園縣內工廠營收逾兩兆元,全台第一,連光電產業、半導體廠都落腳 桃園。然而,桃園之所以能揮別過去「在台北與新竹夾縫中求生存」的頹勢,真正的改變,來自於行政部門願意放下姿態,首先調整的就是加快行政效率。

為了服務企業,桃園縣工商發展局長陳淑容推出「頭等艙」尊榮服務。

過去,廠商到桃園投資,為了一份公文,得往返各個不同部門跑兩、三百顆章;現在,為了全力吸引企業進駐,只要業者坐在貴賓休息室,就有單一窗口全功能服務,甚至還有專人全套處理。

更重要的是,快速領件讓不少曾到桃園申請案件的公司,對於桃園的高速效率非常訝異,「只要企業沒怨言,自然樂意進駐,還能帶動就業機會。」陳淑容說。

錢潮來了,人潮也跟著來,目前桃園縣人口突破兩百萬,去年已升格為準直轄市,在這個全台人口最多的「縣市」,很多商機更是蠢蠢欲動、亟待開發。

其中嗅覺最靈敏的就是金融業。將場景拉到有「桃園市信義計畫區」之稱、號稱桃園房價最高的中正藝文特區,大興西路上有一棟建築物非常顯眼,這是外商銀行龍 頭匯豐銀行去年在桃園市租地興建的獨棟財富管理中心,這條街上除了匯豐以外,近一年來已前後聚集了近十家國內外銀行進駐,儼然成為「銀行一條街」,打出的 口號就是「搶攻財富管理客戶」,而這口號過去只出現在台北市。

有錢階級變多

銀行進駐搶攻財富管理客戶台灣房屋南崁中悅直營店副總經理吳瑜佑說,近幾年來,桃園市商圈逐漸移轉到中正藝文特區周邊,加上中正路通往蘆竹的南竹路打通後,人口密集度愈來愈高,銀行業者看好的是藝文特區、南崁及大業等鄰近區域的企業薪轉客戶。

更重要的是,近年來桃園出現不少因土地重劃一夕致富的地主,這些地主過去可能只是農夫,但因為賣掉了高鐵青埔站周邊的農地,讓財富大幅重新分配,手頭上突然多了大量現金,也成為國內外銀行積極鎖定的財富管理核心客群。

一家銀行業者透露,桃園近幾年突然暴增的有錢人實在太驚人,南崁甚至有一家公股行庫開幕才短短一年的時間,就累積高達五十億元的存款,分行經理最苦惱的是這些資金「只進不出」,顯見桃園「田僑仔」這幾年蓄積了龐大的財務實力。

信義房屋桃園區執行協理林三智更拿內政部統計數據指出,桃園區近四年人口增加快速,全台僅次於新北市,若計算十年來的增幅更是全台第二名,其中從雙北移居 而來的占最多,累計今年一到八月有近一萬八千人。去年奢侈稅上路後,雙北建照核准與推案量大受影響,惟有桃園今年一到五月建照核准仍高居六都最高。

「因此,桃園航空城計畫若能夠落實,對於增加當地就業機會與提升產業的附加價值,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當地房市前景自然無可限量。」林三智下了這樣的結論。

生活機能優勢

北桃園成新移民購屋首選

隨著桃園航空城計畫的逐步付諸實現,桃園房市也因這項國家級重大建設的帶動,擁有更高的能見度與發展前景。更由於這幾年大台北都會區房價高漲,使得「北客 南下桃園購屋」形成一股不可抵擋的趨勢,擁有重大建設利多加持,尤其是距離大台北地區最近的北桃園地區,順勢成為這些新移民的購屋首選。

根據台灣房屋研究中心針對外縣市民眾至桃園購屋來源所進行的統計,台北市與新北市就占了四八.三%的比率;而遷入者大多選擇三大區域,包括桃園市中正特區、桃園高鐵青埔特區與中壢市海華商圈,而這些地區房價漲幅也相對較大。

除了房價相較於雙北市低廉,以及交通便利方便通勤到台北等誘因之外,重大建設雲集並相互串聯,則為桃園房價提供源源不斷的上漲動能,如今已在桃園形成航空城特區、中正藝文特區、高鐵特區、南崁特區、大竹新市鎮等,最具發展潛力的桃園房市五大核心特區。

其中,中正藝文特區的各項發展條件成熟,但房價也最高,非一般民眾負擔得起;而航空城與高鐵特區的未來性雖佳,生活機能則尚未成形,當地房地產業者表示, 綜合評估交通條件、生活機能與發展潛力,位處五大核心特區中心位置的南崁特區與大竹新市鎮,兼具生活機能與房價親民優勢,是現階段民眾購屋的首選。

過去,桃園被外界視為一座「過客城市」,然而從桃園這幾年的蛻變,已逐漸從一座衛星城市搖身一變成為移民之鄉,在桃園航空城建設的帶動下,桃園房市可望一掃過去漲幅落後給雙北市與台中七期的情形,展開一波「補漲行情」!

桃園成最大移入區

全國近10年人口新增最多區域

排名 行政區 近10年

新增人口 近10年

增加幅度

(%) 2012Q2

房價

(萬元/坪)

1 桃園市 71,752 21.20 14.8 2 竹北市 54,012 58.00 16.8 3 中壢市 42,516 12.80 13.1 4 桃園蘆竹鄉 40,791 37.00 16.2 5 新北林口區 33,977 64.00 20.6 6 台中西屯區 32,384 18.00 16.7 7 新北蘆洲區 29,057 17.00 28.4 8 台中南屯區 27,999 21.00 17.1 9 台中北屯區 27,927 12.00 12.7 10 高雄左營區 27,530 16.50 11.8 註:統計範圍以直轄市、縣轄市內行政區為主資料來源:內政部統計處、信義房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026

牛股不需尋找 白雲之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74a560102ebe1.html
 

經常看到一些人談尋找牛股的事情,好像這些大牛股都在深山老林似的。

 

  但其實,幾乎所有的大牛股都是在千千萬萬的「眾目睽睽」之下,只不過大家視而不見而已。

 

   舉個例子,保利地產是一個無人不知的公司。就在這兩年多歷史上最嚴厲的調控政策下,在大眾都遠離房地產股票的情況下,在熊市的情況下,股價翻了一倍。如果從2006年上市算起買入並持有,大約漲了有10倍(因為業績也漲了有10倍多)。比起股市裡的大神們,業績大概要好很多。

 

   同樣的道理,這兩年,在萬眾拋棄銀行股的風潮下,銀行的業績持續增長比房地產還要好。下一個大牛股的隊伍,大概就是銀行了。至於漲多少?還是留給現在看空銀行的人們吧。

 

  但我可以看到,那時銀行又成了價值投資的標竿,現在看空銀行的,會變成堅定持有銀行的。

 

  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人,會一直持有對於銀行的疑議。銀行的盈利和股價也會在這種疑議中,一直增長。

 

  為什麼呢?因為在中國這個歷史階段,大多數東西都是供過於求,而大概只有兩個東西是持續供不應求:一個是建房土地,一個銀行貸款。供不應求的生意總是好賺錢的,何況還有貨幣的源源不斷的增加,以及金融產品的不斷增加。

 

   下一個10年,將是中國走向金融大國的歷史時期,也將是中國銀行業的大發展時期。

  

  下面是我在兩年前寫的一個文字,記錄了我當時對於房地產和銀行的認識。 

 

   註:還是再次說明,投資股市是個很不簡單的事情。只有自己真的明白企業和股市規律的人,才能賺到錢。而這樣的人在股市裡,永遠是很少的人。

  

   所以我寫的東西,都沒有推薦股票或影響他人投資的意思。只是給我自己的一些思考記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404

「價值投資」與年齡的關係 白雲之鄉

http://xueqiu.com/3558500669/22773963
1)「價值投資」之的討論之所以經久不衰,永遠都是話題的原因,是由於股市的存在。如果沒有股市,「價值投資」中「價值」兩個字,就顯得沒有必要了。因為除去在股市裡,其它各種投資,基本上沒有聽到過用「價值」這個詞來定義投資的。因為投資如果沒有考慮價值的話,那投的是什麼呢?

2)因為股市的價格大幅波動,所以進入股市的人,就會自然地受到股市的價格波動不同程度的影響。所以才有了各種投資理論,人性探討,各種流派等等。也才有了1賺2平7賠。另外也有了芒格的懂得價值投資40歲年齡之說。

3)其實,在股市裡真正「價值投資」成功的群體,上市公司的原始股東,是不需要這些投資理論的,也不需要去研究各種流派,更不用檢討自己的人性。他們當中年齡低於40歲的比比皆是。特別是互聯網裡,如果那個上市公司的原始股東的年齡超過40歲,一定會覺得有點奇怪了。

4)所以「價值投資」是否成功,與年齡沒有必然的聯繫。但與這個投資者所處的位置,卻有著很大的關係。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不可能讓一個年輕人具備老年人的經歷。但一個年輕人卻有老年人不具備的優勢,能做老年人做不了的事情。找到自己的優勢,發揮自己的優勢,每個人都會成功。

5)對於具體到股市的證券投資,最重要的是知己知彼。知道自己的短處和侷限性。所謂博弈,一定要明白個體就是股市裡最弱的獵物。股市裡各個群體的共同獵物,就是無知而無畏的個體參與者。所以一定不要把自己置於「散戶」的位置。

6)股市最好的位置,就是上市公司原始股東的位置。所以做二級市場裡的原始股東,是一個最適合個體參與者的位置。只要把自己處於這個位置,無論年齡大小,能力強弱,就是站在成功者一邊了。在這個位置上,股市的波動,就會成為你的朋友。而你還會貪婪與恐懼。但你貪婪的時候,恰恰是大眾恐懼的時候。

  你什麼時候見過,上市公司的原始股東,在股市大漲之後,買股票的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487

商業模式 白雲之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74a560100rhzi.html

 凡是有過做生意經歷的,大概都理解商業模式的概念。

 

  什麼是商業模式?就是賺錢的方式。即錢是如何賺來的。這是做生意最基本的概念。如果一個企業還沒有弄清自己的商業模式,就是還沒有弄明白錢是如何賺來的。所以任何一個生意,必須有自己的商業模式。否則的話,就無法生存。

 

   要賺錢,就必須有消費者。即購買商品或服務的顧客。有了消費者,才有人付賬買單。而提供服務或商品,讓消費者買單的模式,稱為商業模式。

 

   一個商店,通過出售商品給消費者,來實現賺錢的過程。在這裡,顧客是消費者。沒有顧客,這個商店就要關門。

 

  一個賭場,通過給賭客提供賭博的服務,賺取賭客的錢,來實現盈利。在這裡,賭客是消費者。沒有賭客,賭場就要關門。

 

  證券交易,作為一種商業,也必須有它的商業模式。其中,各個不同的經濟體,也都提供各種不同的商品或服務,為不同的消費者提供消費或服務。

 

  例如我們熟悉的券商,它提供證券交易服務,收取交易費用。在這裡,證券的交易者是消費者,為交易付費。

 

   投行,為上市公司提供服務,收取公司上市的費用。在這裡,上市公司是消費者,為公司上市支付費用。所以投行是為上市公司服務的,因為他們收取了上市公司的費用。

 

  證券分析師等為機構提供了服務,獲得了收費,所以他們是幫助機構,來操縱市場,獲取利潤的。

 

  上市公司,作為最主要的股票銷售者,他們的商業模式是什麼呢?很顯然,他們是通過高價出售公司股票,來獲取利潤。如果不是高價出售公司的股票,那他們為什麼要上市呢?在這裡,高價買股票的人,是消費者。如果沒有人高價買股票,那就沒有公司願意上市了。

 

  所以你可以看到,如同其它的任何生意一樣,消費者在股市裡是必不可少的。沒有消費者,那股市就要關閉。而券商,投行,證券分析師,上市公司,全都沒有了股市利潤來源。

 

  這些消費者,來到股市,是沒有可能獲利的。因為如果他們不做消費者,那這個股市就失去了消費對象,就沒有了生存的可能。即,股市失去了商業模式。

 

  在發達國家,賭場是很文明的,也很公正,沒有抽老千的。但無論如何規範的賭場,也不會改變賭場的商業模式。就是賭客必須是消費者,必須為自己的消費付賬買單。否則,全世界的賭場就要關閉了。

 

  同樣道理,無論股市如何規範,如何公正,也不會改變股市的商業模式。也同樣,就是80%的股市參與者,必須是消費者,必須為自己的消費付賬買單。否則,全世界的股市就要關閉了。

 

  前幾天,看到一篇人民日報的文章,談到股市的問題。其實,即使就是這些問題解決了,股市裡需要消費者來買單的商業模式也不會有任何改變。否則的話,那美國的股市,香港的股市就不會有80%的人虧損了。

 

  其實,這些人就是股市裡的消費者,沒有他們,就失去了股市的商業模式,就失去了股市生存的條件。

 

  對於賭場而言,賭客與賭場對賭。但賭場是投資的,賭客是消費者。為什麼呢?因為賭場的制度和規則,從概率和賠率上,決定了賭客是消費者,是必須付賬買單的。

 

  對於股市而言,上市公司的原始股東,二級市場的參與者,是買賣生意的雙方。而二級市場的參與者80%是消費者。為什麼呢?是因為上市公司原始股東賣出的股票,價格超出股票價值太高。所以二級市場的80%參與者,必須為自己的消費付賬買單。

 

  所以股票交易的雙方,因為價格與價值的關係,一方是投資,一方是消費。這就是股票交易的商業模式。

 

  如果這個商業模式破壞了,那股市就不會存在了。這與股市是否規範,是否公正沒有關係。就像規範的賭場一樣賺錢是同樣的道理。

 

   如果你真的明白了股市的商業模式,你自然就明白你應該做的事情。這不需要勇氣,也不需要信仰,也不需要堅持,更不需要「時間的玫瑰」。

 

   需要就是一份理性,一個把自己置於投資者,而不是消費者的選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9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